论教学改革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教学改革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论教改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高喜锋[1](2021)在《论新时代高校师范生书写训练类课程教改与实践》文中提出书法教学作为高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在书法教学中,大部分课堂讲授以大班或合班的形式授课,有些教师多不下讲台示范,只讲书法史或名作欣赏,学生没有教材或仅有字帖,教师与学生手中往往都没有正规化的书法教材。针对此种不切实际的书法教学境况,并基于多年来的书法教学实践试图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王莉[2](2021)在《蔡澄清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蔡澄清,全国着名特级教师,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被授予“全国中学语文终身成就奖”。蔡澄清老师吸收传统“启发式教学”的精华,结合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多年来,蔡老师及众多教育工作者,积极致力于点拨教学实践,探究点拨教学艺术,促进点拨教学焕发新光彩,推动了教学相长。蔡澄清点拨教学法立足传统,根源悠久。对点拨法进行历史纵向考察,探究点拨法传承性。孔子“启发式”教学是点拨法源泉,历代教育家取其精华,推陈出新。蔡老师立足时代特点,赋予点拨新意。教师掌握点拨主要内容,是实施点拨教学法的基础。根据蔡老师教学理论,笔者总结出点拨教学:“三阶段六步骤”实施方式;“点拨——创新”教学模式;“积累·思考·创新”训练方式。点拨教学具有教师主导性、学生主动性、知识全面性、方法多样性、信息辐射性等特点。全面掌握点拨思想,有助于促进教师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本文基于蔡老师相关理论知识,结合具体教学实录,分析点拨教学法在中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阅读教学中,笔者归纳出提高阅读总量、改革教学方式,增强阅读能力的点拨思想。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发展阶段,探究点拨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立足师生双方,分别从教学层面、学习层面,获取阅读教学点拨启示。教学中,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听说并重,共同发展;选择恰当教学方法。学习中,强调听、说、读、写、思相结合的学习过程;掌握举一反三的迁移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学习能力。蔡澄清点拨教学法,运用于写作教学中,学生需要具备积累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录,联系教学经验,探究点拨教学法在写作的准备、实施、发展阶段的运用。根据学生写作状况、教学实践活动,获得写作教学点拨启示。教师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准确把握点拨时机,加强教学方式多样化。学生学习上,平时注重阅读积累,自觉进行写作训练,善于对文章修改润色。从教与学两方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写作能力。蔡澄清点拨教学法颇具启示作用。点拨教学法,汲取传统教学精华,结合现代教学理念,促进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激发教师读书写文,鼓励教师参与教改实验,增强教师专业素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我们深入学习蔡澄清点拨教学法,以便有效指导语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姚巧惠[3](2021)在《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 ——以YG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截止到2019年,我国民办高等学校757所,占全国高校比重超过28%,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探索民办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推动民办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民办高等教育质量,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和相关理论概述,共分为两章。第一章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概述,国内外有关创新创业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模式及流派、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性研究、工程教育与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研究、霍尔三维结构理论的应用研究等综述,最后提出研究目标、思路及方法。第二章相关理论概述,主要包括工程类专业范畴界定及特点、工程教育及工程人才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霍尔三维结构理论等关键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分析。第二部分是本研究主体部分,主要分为两章。第三章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研究,主要包括民办高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需要研究、民办高校学生特征及工程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思路分析、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劣势分析等。第四章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三维结构模型构建研究,主要包括基于企业需求的工程类专业人才职业能力调研分析、基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教育现状及心理期望的调查研究、工程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关系研究,以工程类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不同发展阶段为时间维,以CDIO教育理念作为工程教育的逻辑维,以工程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所需协同作用的要素总和为要素维,构建工程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三维结构模型。第三部分是以YG学院工程类专业为案例研究,即第五章。主要包括YG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及其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综述,用“工程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三维结构模型”分析YG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改进措施。第四部分是结论与研究展望,即第六章。

包艳莉[4](2020)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生乐团训练中的运用研究 ——以南坪实验金科小学民乐团为例》文中提出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三大音乐教学体系之一。当代音乐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且重视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对中小学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我国的大部分中小学都在国家教育改革的推进下,更加侧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培养。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器乐教学也应以人为本,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改变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选择一种适合学生需求和发展的教学方法。由当代德国着名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Karl Orff,1895-1982)首创,后经许多专家继承与发展而形成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以“原本性音乐”作为自己的标识,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儿童认知特点,依据儿童接受能力,从朗诵入手进入节奏教学,结合身体动作进行节奏训练,利用打击乐器培养儿童的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借助游戏、演奏、图谱欣赏、语言朗诵、音乐故事、人体乐器、节奏基石、美术舞蹈、作曲识谱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对儿童进行综合训练,成为公认的优秀音乐教学法。本论文就将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民乐团中的运用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思想、理念、手段与小学民乐团教学实践相结合,提出“听唱结合”、“体会感受音乐”等教学策略,以解决小学民乐团教学和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结合实际课例,进一步印证和检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民乐团教学实践中应用的理论性、可行性和操作性。为本人和同行今后对小学生民乐团的教学训练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和借鉴。本文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第二章主要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生民乐团中的运用策略及成果分析;第三章是对小学生民乐团教学训练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Khoo SzeIng(邱诗韵)[5](2019)在《马来西亚中三评估(PT3)华文试卷研究及教学思考》文中认为马来西亚教育部于2013年9月推出了《马来西亚2013年-2025年教育发展蓝图》为未来十三年的教育发展制定法向,并强调了高层次思维技能的培养。因此教育部针对中小学课程制定了改变措施,将高层次思维技能内容纳入新版本的《课程与评价标准》,以塑造学生掌握批判、创造、推理等高思维能力。《教育蓝图》与《课程与评价标准》的出现也推动了华文试卷的改革。马来西亚教育部于2014年10月以中三评估(马来语:Pentaksiran Tingkatan 3;简称PT3)正式取代了实行了二十年的初中评估考试((马来语:Penilaian Menengah Rendah,简称PMR)。华文试卷的改革也明显体现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从“知识立意”的填鸭式教育转向以“能力立意”的高思维能力为目标。本论文以最新版本的中学华文科《课程与评价标准》的标准与方向为依据,分析了 2014年至2017年马来西亚PT3的华文试卷。笔者整理了历年PT3华文试卷,首先发现于中学华文科《课程与评价标准》实施后,PT3华文试卷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本论文以通过调查研究,从语文教学现状、课程改革出发,研究PT3华文试卷与中学华文科《中学课程标准与评估》之间的关系。本文第二章以文献研究法分析了 2014年至2017年PT3华文试卷的结构、题型、各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总结出PT3华文试卷的优点。此外,笔者也依循中学华文科《课程与评价标准》所定下的标准和方向,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采集资深华文教师与在籍华文教师的看法和建议,从PT3华文试卷于选材、试题、评阅标准、作答时间、基础能力培养与考查的缺失,于本文第三章总结出PT3华文试卷不完善的地方。另一方面,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法采集学生于华文课学习的情况,并于本文第四章探讨在最新版本的中学华文科《课程与评价标准》的教育理念以及PT3华文试卷实行后,结合相关的理论,以教师的角色的转变以及学生学习方式和能力结构的变化为主,探讨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的转型。笔者也在本文第五章依循中学华文科《课程与评价标准》所定下的标准和方向,针对PT3华文试卷不完善的地方,如语文技能考查、试卷评阅标准、试卷内容选材,提出改善PT3华文试卷的建议。

马伟强[6](2019)在《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高中生物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旨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改的不断推进与落实,《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具体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包括科学思维。作业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在培养学生综合发展、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目的对高中生物学作业进行优化设计,以期弥补传统作业偏重知识传授的短板并践行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首先,本文采用文献法,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并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了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思路,梳理并界定了相关概念,确立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最终形成了本文的文献综述部分,本文涉及到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其次,本文以摸清目前高中生物学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现状为目的,选取兰州市七里河区某高中二年级三个班的学生和该校生物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问卷和访谈两种调查法对该校140名学生和7名生物学教师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普遍缺乏对“科学思维”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作业的自创度低;学生整体已具备良好的形成并发展科学思维的潜能;作业过于注重知识强化、忽略学生综合发展。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改善现状的策略。接着,依据课程标准和相关文献对科学思维内涵的阐释,提出了作业应围绕知识、思维方法和态度三方面来设计的理念,并制定了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高中生物学作业设计的原则和具体过程。最后,开展研究并对实施效果做了分析。通过实践得出以下结论:1.优化后的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2.优化后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3.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4.学生归纳总结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提高;5.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6.学生对待生物学作业与知识的态度发生了较大的转变;7.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本文结尾部分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王忠,詹长春[7](2019)在《社会经济背景下卫生管理运筹学的教改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大学教育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任务,课程教学改革是提升大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针对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提出了卫生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在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

王圣,吴玉娟[8](2018)在《“互联网+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西方文论》教学改革研究综述》文中提出互联网+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最近五年国内已有教成熟的研究成果。在人文社会学科领域,学者和教育实践者试图以互联网+翻转课堂扭转《西方文论》为代表的纯粹理论课程体系,从而避免灌输知识,强调理论的来源和目的,重视理论的创造与应用。在诸项研究中,嵌入式批评写作成为《西方文论》教学改革的较好方法和路径。

李彬彬[9](2018)在《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是天性,从生活中产生,是延续生命冲动的触媒。人们对美的追求从未停止脚步。从“美术”与“生活”的发展关系来看,她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因此,需要将“美术”放置于“生活”之中,基于发现生活美、理解生活美、创造生活美的目标,更新美术教育的教学理念。然而,在当下的艺术教育系统中,美术教学的实践存在着明显的制约与瓶颈。在传统功利主义的教育背景下,美术教学的培养模式存在对审美培养的缺失、对美术技能、技法过度依赖等现象。作为其教学反馈的评价环节,更多地体现为学术性、标准化评价,在指向美术知识、技能训练的评价基础上,却忽视了美术学科的艺术性、创造性。美术学科的内在的规定性在于运用美术知识、技能与媒介表现个人想象、情感与思想的艺术实践,其背后更深层次的追求在于美术知识的生活运用与艺术表现。实际上,忽视美术学科的独特性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缺乏明确的美学基础。这种美术教学,只是让学生进行了“艺术参与的尝试”,却与生活美学化语境下的艺术审美格格不入。小学美术教学评价对美学新理论的寻求,需要我们从理论上确立其美学根基,从多维视野明晰其理论指导的科学性。从美学理论的发展看,生活美学作为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影响最为广泛的美学思潮,其核心要义在于强调美学、艺术的原点在于生活本身,呼吁将眼光投向自己的周遭世界,去理解、发现与创作生活之美。美与艺术并不高居于博物馆中,并非只是宏大的画作、精湛的雕刻。其学术使命在于改变生活与美学的二元割裂,模糊美学与生活的界限,进而提出“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的新时代美学使命。而这一系列美学思想都将为探究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提供了理论资源与学科视野。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离不开对政策的理析,从政策的视野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已然透视着对新美学理论的深度理解,生活美学的理论影响和观点在各类政策中逐渐清晰。从实践一线看,虽手捧教材“圣旨”,但美术教学素材、过程和评价等与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和从生活中体验各种美感也成为师生的暗旋律。生活美学作为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理论确证,有必要厘清在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根本理念和重要取向,本文认为,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现了审美人生的评价目标、审美体验的评价标准、生活经验的评价范畴、主客交融的评价关系等根本理念。在其评价的价值取向上,以生活当下作为评价的逻辑起点,强调对个体生活经验的尊重;以审美育人的情感关怀,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以互动创生的精神引领,消融评价主客体之间的界限等。理念和价值取向为小学美术教学评价增添和重现新的“美感”,反映了美术教学评价的“艺术”之魂,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尊重,在评价中突出生活性,以唤醒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其审美能力、关注其审美心理,构建“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学生享受“平等”的交流,“享受”作品的充分肯定和过程体验的乐趣。理论对现实的指导需要评价主体的观念革新,但更需要有过程的支撑和实体的再现。生活美学视域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是“生活”与“美术”关系优化的升华,需要以学生的美术作品作为评价载体。本文在确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理论指导地位和其深刻理论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当今国内外美术教学评价维度的文献研究与比较研究,并结合多次专家会议法,突破传统美术教学评价的桎楛,从基于生活与美的联系、美学知识的创新应用和情感表达的丰富过程出发,构建了小学美术教学评价“发现生活美”、“理解生活美”、“创造生活美”以及“分享生活美”等三个纵向维度,以“艺术作品”层次的划分为参考依据,同样采用专家会议法,确立“质料层”、“形式层”、“意蕴层”三个层次作为美术教学评价的横向维度。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横纵维度的划分,并非机械的模式建构和指标套用,而是新理论的新体现,重在不同阶段学生在不同素养的表现,强化评价主体在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创新,通过审美创造促进学生的审美素养。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实现并不是运用某种技术应对评价维度的过程,需要一致的方法论和具体技术的配合。美术的审美创造这一根本价值决定美术教学评价应以复杂和系统的方法论的支撑,本文正是着眼于这一方法论逻辑,对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系统、生活意识取向的拓展型系统、创意美感取向的创造性系统三个评价操作的内容体系进行划分。根据不同的内容体系中,选用循环递进评价过程的混合方法设计以配合评价维度考察目标的达成。在评价结果的处理上,强调以量化和质化有机结合进行评价结果表达。结合实际案例,探究出纸笔测试法、观察法、提问法、表现性评价法、成长档案袋法等具体方法的操作与说明,力图在方法论的角度上,为实际操作提供具体可行的参考。并依据评价维度的设计及评价的操作体系的确立提出相应的应用建议,倡导对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以保障评价活动的进行;对评价方法论意识的觉醒,以确定评价方法使用的有效性;并防止过分依赖评价技术而成为其附庸,倡导依据现实课堂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实施。美术学科是美学与生活的有机关联,是学生审美创造这一终极价值的有效体现,这一内在规律性需要生活美学作为其理论指导,并贯穿于学术教学的始终,为实现美术学科教学评价的专业性、凸显美术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发挥美术学科的美育功能提供了一条美学路径。本研究的根本逻辑在于通过生活美学理论的指导,小学美术教学评价应有自身的观念体系和评价维度,突破传统意义上美术评价的分数量化主线,旨在通过用方法论和多元方法的创造性使用实现其观念体系,淡化评价指标的细分和权重系数的设立,把艺术作品作为学生情感的凝结,从作品中发现学生复杂而有内涵的生活状态和未来生活的素养品性。总体上说,生活美学下的美术教学评价,她是一种理念,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其评价维度的确立是为了让教师更好的从“生活”的视角看待美术教学评价这一事件,将美术与生活、美术与美育、生活与美育之间进行了联结,倡导“人人都是艺术家,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是艺术品”。在此理念下的教学评价观,不仅符合了课程标准中对美术学科课程性质的定义,也将其课程理念贯穿其中,更是对目前美术核心素养培育的一种回应。本研究的创新之处表现在:第一,采用了“生活美学”这一全新的视角,对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现状进行审视,进而实现将生活美学的理念作为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以此突破美术课程等学科本位的美育壁垒,为改进、优化学校美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立场与思路。第二,在研究的内容上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发展了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新视野,提出构建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新体系,确立了美术教学评价的新维度,将美术与生活、美术与美育、生活与美育之间进行了联结,创新了美术教学评价新的路径。

董垠红[10](2018)在《新课改以来我国中学化学教学研究趋势演化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自2003年课程改革已经有十余年了,随着中学化学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研究主题不断深化,教学研究文献数量逐年增长,基于此,对我国化学教学研究领域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计量学分析方法,对我国中学化学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揭示我国中学化学教学领域在2003-2016年的研究热点及其演化发展,为后续全面发展提供参考。在具体内容分析中,以CNKI为数据库,分别选取我国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学化学教育类期刊、来源CSSCI期刊、硕博士论文中的中学化学教学研究领域的样本数据作为文献分析对象,使用Excel、Citespace V信息可视化软件和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2.01软件进行分析研究。首先,本文对我国中学化学教学领域文献的年增长趋势、文献分散情况、作者及单位情况进行分析。其次通过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和聚类网络分析,了解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热点;最后通过关键词的突现性和时区视图分析了解该领域研究的演进趋势及未来研究方向。根据以上数据的整理分析,笔者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203-2016年间我国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的文献数量整体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2)研究者主要集中在师范类院校和其研究所;(3)三类中学化学教育类期刊载文量最大;(4)研究文献的主要研究热点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力培养、课程理念与教材内容分析、教师的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方式、辅助教学等领域;(5)研究趋势主要呈现波浪型发展;其中,趋增型为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情景教学、思维导图、自主学习等;趋弱型为探究性教学与学习、教学媒体等;起伏型为合作学习与探究、科学探究能力、思维能力与情感态度、新课程理念和改革研究。

二、论教改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教改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论新时代高校师范生书写训练类课程教改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书法教学的受教育群体分析
    1. 师范专业的本科生
    2. 非师范专业的本科生
    3. 专科院校的学生
二、高校师范生书法课堂的改革对策
    1. 多样化、灵活化的教材建设
    2. 分组、分类化的课堂教学
    3. 作业考核:量化+评优
    4. 积极动员优秀学生参加各类书法活动
三、高校人文素养与书法审美能力的前景展望
四、结语

(2)蔡澄清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第三节 创新之处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蔡澄清点拨教学法概述
    第一节 蔡澄清点拨教学法的渊源
    第二节 蔡澄清点拨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蔡澄清点拨教学法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 蔡澄清点拨教学法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第一节 阅读教学点拨思想
    第二节 阅读教学点拨运用
    第三节 阅读教学点拨启示
    第四节 阅读教学点拨教学设计
第三章 蔡澄清点拨教学法与中学语文写作教学
    第一节 写作教学点拨思想
    第二节 写作教学点拨运用
    第三节 写作教学点拨启示
    第四节 写作教学点拨教学设计
第四章 蔡澄清点拨教学法对当下语文教学的启示
    第一节 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
    第二节 推动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三节 促进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3)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 ——以YG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评析
    1.3 研究目标、方法、思路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3.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工程类专业范畴的界定及特点
    2.2 工程教育及工程人才能力要求
    2.3 创新创业教育
    2.4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5 霍尔三维结构理论
第三章 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3.1 民办高校区别于公办高校的差异性及特征
    3.2 民办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现实需要
    3.3 民办高校学生特征
    3.4 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思路
    3.5 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做法
    3.6 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
        3.6.1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未融入工程人才培养全过程
        3.6.2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未以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
        3.6.3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未依托专创融合及要素整合
    3.7 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劣势分析
        3.7.1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
        3.7.2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劣势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三维结构模型与体系构建
    4.1 需求调研
        4.1.1 基于企业需求的工程类专业人才职业能力调研分析
        4.1.2 基于民办高校工程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教育现状及心理期望的调查研究
    4.2 关键问题分析-工程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4.3 工程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三维结构模型与体系构建
        4.3.1 目标分析
        4.3.2 解决思路
        4.3.3 三维结构模型构建与要素整合建设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案例研究-以YG学院为例
    5.1 YG学院概况及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程
        5.1.1 YG学院概况
        5.1.2 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程
    5.2 YG学院工程类专业的基本情况
    5.3 该校工程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分析-以三维结构模型为视角
        5.3.1 工程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内容及成效
        5.3.2 基于三维结构模型的分析
        5.3.3 存在问题
        5.3.4 原因分析
    5.4 改进措施
        5.4.1 基于时间维规划工程人才培养阶段
        5.4.2 基于逻辑维强化CDIO工程教育理念
        5.4.3 基于要素维完善各个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内容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的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工程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 B 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生乐团训练中的运用研究 ——以南坪实验金科小学民乐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内容及目标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及意义
第1章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概述
    1.1 基本理念
    1.2 音乐教育特点
    1.3 课程内容
    1.4 教学的组织方法及形式
    1.5 教材和教具
第2章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乐团中的运用策略及成果分析
    2.1 南坪实验金科小学民乐团概况
    2.2 课程设置
    2.3 问题缘起
    2.4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乐团教学与训练中的实践研究
    2.5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带来的影响及成果分析
第3章 对小学生民乐团教学训练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3.1 激发民乐团学生学习兴趣
    3.2 提升民乐团学生音乐素养
    3.3 民乐团教师素质
    3.4 家校共育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马来西亚中三评估(PT3)华文试卷研究及教学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
        1.2.1 马来西亚国民中学华文科简介
        1.2.2 PT3华文试卷考生背景
        1.2.3 PT3华文试卷简介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和范围
2. PT3华文试卷的优点
    2.1 试卷结构稳定
        2.1.1 试卷格式一致
        2.1.2 名句精华题型稳定
        2.1.3 语文知识题型稳定
        2.1.4 作文题型稳定
        2.1.5 古文题型稳定
    2.2 重视培养各阶思维能力
        2.2.1 重视培养识记与理解能力
        2.2.2 重视培养高层次思维能力
        2.2.3 重视培养创新能力
3. PT3华文试卷的缺点
    3.1 不符合中学华文科《课程与评价标准》的教育理念
        3.1.1 评阅标准欠包容性
        3.1.2 现代文选材欠本土化
        3.1.3 古文选材过于广泛
        3.1.4 作答时间不足
    3.2 欠缺培养基础能力
        3.2.1 欠缺听与说技能的培养
        3.2.2 欠缺书写能力的考查
4. PT3华文试卷与教学的转型
    4.1 PT3华文试卷给教师的影响
        4.1.1 促进教师成为学习伙伴
        4.1.2 促进教师成为引导者
        4.1.3 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4.1.4 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
    4.2 PT3华文考试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4.2.1 学习方式的变化
        4.2.2 能力结构的变化
5. PT3华文试卷改革与建议
    5.1 依循中学华文科《课程与评价标准》
        5.1.1 全面性考查语文技能
        5.1.2 开放批阅标准
        5.1.3 选材尽量本土化
    5.2 教学方式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关于PT3华文试卷分析与调查问卷
附录二 关于初中华文课的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
致谢

(6)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高中生物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1.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
        2.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3.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4.基于高中生物学教学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科学思维
        2.作业
        3.作业设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3.多元智力理论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4.观察法
        5.案例分析法
四、高中生物学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一)现状调查的基本情况
        1.问卷(学生)基本情况
        2.访谈(教师)基本情况
    (二)现状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1.学生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2.教师访谈调查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三)调查结果整理与原因分析
        1.目前存在的问题
        2.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四)策略提出
        1.加强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2.注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3.注重促使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
        4.注重作业设计的各个环节
五、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高中生物学作业优化设计的理念、原则及过程
    (一)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高中生物学作业优化设计的理念
    (二)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高中生物学作业的优化设计原则
        1.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原则
        2.适度性原则
        3.开放性原则
        4.主体性原则
        5.连续性原则
        6.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三)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高中生物学作业的优化设计过程
        1.确定作业内容与作业目标
        2.确定作业内容重、难点
        3.确定科学思维方法
        4.确定作业题目形式
        5.确定作业梯度
        6.确定作业时间
        7.确定作业数量
        8.确定作业程序
        9.确定作业的评价方式与标准
六、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高中生物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研究
    (一)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高中生物学作业的案例设计与分析
        1.案例一的设计与分析
        2.案例二的设计与分析
        3.案例三的设计与分析
        4.案例四的设计与分析
    (二)实施效果的调查
        1.效果调查的基本情况
        2.学生访谈调查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3.课堂观察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三)小结
七、研究的结论、展望及建议
    (一)结论
    (二)存在的不足
    (三)展望及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高中生物学作业设计与实施现状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2:高中生物学作业设计与实施现状的访谈调查(访谈实录)
附录3: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作业评价量表
附录4:作业优化设计并实施后的访谈调查(访谈实录)
附录5:课堂观察量表
致谢

(7)社会经济背景下卫生管理运筹学的教改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管理运筹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课程教学目的性不够明确
    (二) 课程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三) 课程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四)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未能得到充分锻炼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
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一)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二) 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提升教学实际效果
    (三) 注重因材施教, 共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四) 紧密切合实际, 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

(8)“互联网+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西方文论》教学改革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互联网+翻转课堂作为教学改革的热点
2.《西方文论》翻转课堂教学的改革探索
3. 嵌入式批评写作研究现状

(9)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理论之需求:美学的发展对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理论指导的重新确立
        (二)现实之使然:知识技能为重的传统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反思与批判
        (三)政策之考量:深入推进美术课程教学审美育人学科本义的改革关键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生活美学的研究
        (二)关于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
        (三)关于小学美术课程的研究
        (四)关于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重难点及创新
        (一)研究重难点
        (二)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概念解读
    一、生活美学的阐释
        (一)美学
        (二)生活美学
    二、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释义
        (一)美术教学
        (二)美术教学评价
        (三)小学美术教学评价
    三、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诠释
第二章 生活美学作为小学美术教学评价视域的理论确证
    一、实践的理论指导: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理论表达
        (一)学术化的评价取向需要美学理论的支撑
        (二)理性之上的评价目标背离生活的本真
        (三)语言暴力的评价操作迷失了生活艺术
    二、政策的理论工具: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理论渗透
        (一)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政策工具
        (二)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政策的基本理念
        (三)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政策的生活美学渗透
    三、理论的意义拓展: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理论相关
        (一)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现有理论基础
        (二)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现有理论短板
        (三)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生活美学呼唤
第三章 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本真澄明
    一、生活美学的本真要义
        (一)生活美学的理论给养
        (二)生活美学的历史发展
        (三)生活美学的理论内核
        (四)生活美学的现实图景
    二、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理念转向
        (一)审美人生的评价目标
        (二)审美体验的评价标准
        (三)生活经验的评价范畴
        (四)主客交融的评价关系
    三、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
        (一)生活当下的逻辑起点
        (二)审美育人的情感关怀
        (三)互动创生的精神引领
    四、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意蕴表达
        (一)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艺术”之魂
        (二)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享受”过程
        (三)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作品”结果
第四章 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维度设计
    一、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维度的确立基础
        (一)评价的对象与目的
        (二)评价的形式与标准
        (三)评价维度的设计原则
    二、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维度的形成过程
        (一)评价维度初拟
        (二)评价维度筛选及确立
    三、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维度的表现形式
        (一)小学初级阶段学生美术表现形式
        (二)小学中级阶段学生美术表现形式
        (三)小学高级阶段学生美术表现形式
        (四)各年级段美术评价维度表现形式
第五章 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操作体系及应用建议
    一、评价操作的内容体系
        (一)知识技能取向的基础性系统
        (二)生活意识取向的拓展性系统
        (三)创意美感取向的创造性系统
    二、评价操作的方法体系
        (一)复杂方法论视野下的多元方法选择
        (二)循环递进评价过程的混合方法设计
        (三)量化和质化有机结合的评价结果表达
    三、评价操作的机制创新
        (一)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共同体
        (二)课内课外互通的资源共生
        (三)线上线下互联的平台搭建
    四、评价操作的应用建议
        (一)评价意识觉醒与整体设计
        (二)方法论意识的明确与使用
        (三)摆脱评价技术的附庸角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10)新课改以来我国中学化学教学研究趋势演化的文献计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课题研究设计
2 研究综述
    2.1 新课程以来的教学革新理念概览
    2.2 我国化学教学研究综述
    2.3 科学知识图谱研究综述
3 新课程以来的中学化学教学研究期刊分析
    3.1 研究概况
    3.2 年代分布
    3.3 作者单位统计分析
    3.4 作者情况统计析
    3.5 期刊载文量分析
    3.6 关键词分析
    3.7 研究热点分析
    3.8 研究热点变迁的可视化分析
4 新课程以来中学化学教学研究文献学位论文分析
    4.1 研究概况
    4.2 年代统计分析
    4.3 作者单位统计分析
    4.4 文献主题词分析
    4.5 研究热点分析
    4.6 研究热点变迁的可视化分析
5 研究结论和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的反思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四、论教改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论新时代高校师范生书写训练类课程教改与实践[J]. 高喜锋.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1(05)
  • [2]蔡澄清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研究[D]. 王莉. 安庆师范大学, 2021
  • [3]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 ——以YG学院为例[D]. 姚巧惠. 福建工程学院, 2021
  • [4]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生乐团训练中的运用研究 ——以南坪实验金科小学民乐团为例[D]. 包艳莉. 西南大学, 2020(05)
  • [5]马来西亚中三评估(PT3)华文试卷研究及教学思考[D]. Khoo SzeIng(邱诗韵).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6]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高中生物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研究[D]. 马伟强.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7]社会经济背景下卫生管理运筹学的教改与实践[J]. 王忠,詹长春.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9(02)
  • [8]“互联网+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西方文论》教学改革研究综述[A]. 王圣,吴玉娟. Proceedings of 2018 6th ICPES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Research;Leisure;Sport and Tourism(EIST 2018)(Lecture Notes in Management Science;VOL.106), 2018
  • [9]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研究[D]. 李彬彬. 西南大学, 2018(01)
  • [10]新课改以来我国中学化学教学研究趋势演化的文献计量学分析[D]. 董垠红. 四川师范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论教学改革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