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缺陷预防流程及方法

软件缺陷预防流程及方法

一、软件缺陷预防过程与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董昕,梁艳,李建佳,石欣漾,王杰[1](2021)在《一种信息安全系统软件缺陷预防新方法》文中研究说明为降低信息安全系统软件的缺陷率,对现有基于根本原因分析的缺陷预防模型进行优化,引入漏测缺陷分析方法,采用拓深拓宽分析来检查和消除引起软件缺陷漏测的流程问题,形成一套新的软件缺陷预防流程并应用在信息安全项目中。实验结果表明,该成果可以在信息安全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有效预防缺陷,最大限度地提高软件质量,促进软件质量保证及测试过程的持续改进。

傅娜[2](2021)在《通信软件缺陷预防和改进体系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通信软件开发时复杂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决定了发生问题和缺陷引起的后果的严重性,通信类软件产品质量问题的增加会导致用户通信中断等重大故障,因此需要通过软件缺陷的预防提升与风险规避来提高软件在研发过程和使用过程的质量。从软件缺陷预防入手,对软件过程质量和缺陷预防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建立缺陷预防机制体系和缺陷故障库的解决方案,为提高软件质量管理能力,特别是软件研发过程质量的能力提供基础指标,结合通信软件产品的特色,为软件缺陷预防管理和通信企业软件缺陷控制提供借鉴。

张锋学[3](2020)在《人格刑法理论视域下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持续增长,犯罪特点出现了新的变化,现行犯罪预防体系面临严峻挑战,未成年人犯罪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如何从过分强调报复、报应的刑罚功能转变为注重教育、挽救的预防功能;从事后惩治、震慑转变为事前预防、以人为本,需要理论和实践创新。鉴于此,本文试图以人格预防理论,探讨一条有效的途径。从“人格刑法理论”视角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进行探讨,通过创新环境预防中的人格预防、构建以人格预防为导向的开放式预防体系、设计我国犯罪思想道德监测指标体系,旨在探索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新思路,降低犯罪率和社会教育、矫治成本,并为理论和实务部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参考。内容包括: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新特点、成因和预防现状、创新环境预防中的人格预防、构建以人格预防为导向的开放式预防体系。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新特点包括:网络犯罪亚文化和不良信息成为犯罪低龄化的重要诱因、有组织犯罪和网络犯罪逐渐增多、城市社区未成年人和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增多、犯罪动机简单且手段残忍、侵犯财产和涉毒案件逐渐增多。犯罪成因为:社会不良环境容易诱发思想偏差和行为失范、传统家庭教育环境未足够重视人格塑造、学校教育环境过于看重分数、文化商业市场监管失灵、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难以解决、专门学校的运行面临困境、传统帮教制度和理念有待创新。我国目前犯罪预防现状为:网络环境的预防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家庭环境预防没有突出人格预防、学校环境预防不够重视人格预防、社区环境预防效果有待进一步改善、心理预防尚未成为人格预防的重点、未成年人的道德思维塑造乏力、社会团体的防治潜能尚未发挥。创新环境预防中的人格预防要提高网络环境的预防水平。通过净化网络环境和技术创新,科学引导未成年人合理使用网络,防范网络不良行为影响未成年人的人格塑造。家庭环境预防应突出人格预防,建立以“爱”为核心的家庭环境预防模式,重视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学校德育教育要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德育教育,要突出健康人格的塑造。社区应优化功能和环境条件,创新社区教育和帮教模式。农村应加强留守儿童犯罪防治,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建立强制监护制度,完善农村社会救助有效机制。以人格预防为导向的开放式预防体系的构建新思路是:积极防范未成年人在社会化进程中形成犯罪心理,加强未成年人社会交际的心理引导,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科学运用“认知疗法”进行教育、矫治,创造良好环境条件促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生物学治疗是未成年人犯罪防治的新路径,人格调查是生物学治疗的前提和基础,应当以新技术手段提升生物预防水平。道德思维水平对塑造道德思维影响较大,道德思维教育应超越犯罪本身。道德思维能力培养是道德思维教育的核心,道德思维教育应融入“爱的教育”、“平等教育”和“独立教育”。犯罪思想道德监测有利于及时防治道德偏差,应当构建犯罪思想道德监测指标体系。创新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综合预防体系,重视体育运动干预的作用,发挥社会团体对不良行为的防治潜能,提升自我预防能力。

田曾昊[4](2019)在《基于缺陷分类的嵌入式软件缺陷预防技术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软件缺陷是软件在正常运行过程中,由于异常的输入或外部条件等影响,出现了不正确的、意料之外的输出,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现象。严重的软件缺陷可能导致设备陷入瘫痪,造成人员财产损失。软件缺陷大量的存在于各类软件中,并且难于发现,研发人员在发现软件缺陷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但仍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对软件缺陷预防技术进行研究,整理了一套缺陷预防方法,从而高效快速的发现软件中存在的缺陷。该缺陷预防方法通过收集以往出现过的软件缺陷,使用软件缺陷管理工具建立软件缺陷存储模型,并将软件缺陷进行数据化存储。在软件缺陷存储模型中,根据软件缺陷特点进行分类及规范化描述,最后形成软件缺陷预防检查文件,为软件研制人员提供可复用的软件缺陷数据,方便软件研制人员在软件生命周期中任何时刻对软件进行检查,以尽早发现软件中存在的缺陷。本文最后使用生成的软件缺陷检查单对嵌入式软件进行实验,对比软件缺陷预防检查与软件测试发现的软件缺陷数量及效率,分析软件缺陷预防方法和软件测试的各自优势,验证软件缺陷预防方法的有效性。

王秀娟[5](2019)在《基于缺陷管理的软件项目管理过程改进研究 ——以LM公司电子银行软件项目为例》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时代到来,计算机软件已走进人们生活各个领域,同时软件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复杂度越来越高,人们对软件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软件发生错误会给人类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是灾难性后果,而好的项目管理能够提升软件的整体质量。对比分析我国软件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得出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而尤为突出的是软件项目管理。历经半个世纪的持续发展,项目管理体系理论日益完善,但是其失败率依然很高,主要在于管理的不善。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管理的知识、工具和技术对软件项目管理过程进行改进,成为软件项目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软件缺陷管理及项目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国内软件缺陷管理研究的重点内容,并据此提出新的研究目标:运用软件缺陷管理技术(度量与分析等)优化项目管理过程,提升项目整体管理水平。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概述了软件缺陷管理及主要工具、缺陷跟踪管理流程以及缺陷度量与分析,具体分析了软件缺陷管理的GQIM度量模型和Gompertz缺陷预防模型的数学原理和建模机理。并对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十大领域以及其过程的五大子过程进行了阐述,明确了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和五个子过程的主要目标。其次,在对LM公司电子银行软件项目背景、组织架构、建设现状进行详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该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整个项目周期的缺陷进行跟踪管理:采用GQIM度量模型分别从缺陷密度、缺陷严重程度、开发人员及测试人员的熟练程度和项目进展情况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度量指标值的统计,提出了运用数据语言评定个人知识等级;结合Gompertz模型对现阶段测试的有效性进行预测,判定测试结束准则;运用缺陷漏测分析技术对用户缺陷进行归纳和分类避免遗漏。最后,本文针对项目管理过程重点子过程(项目执行过程和项目监督控制过程),从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沟通管理等六个领域提出了优化项目管理过程的具体改进措施。为了验证改进的实际效果,对比分析了项目改进前后的各项管理质量指标值,验证分析了运用软件缺陷管理技术及方法优化项目管理过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研究意义在于运用项目量化管理方法摆脱以往纯文本论述方式,采用软件缺陷管理度量分析与预测方法改进软件项目管理方法,以此解决当前软件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测试流程复杂、缺陷修复成本高、沟通成本大、测试结果难以量化等问题。

张宗耀[6](2019)在《芯片固件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固件隶属于软件,但是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没有用户界面,可靠性要求高,更新成本高。固件的质量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但是又非常棘手的问题。2018年年初发现的Intel“融化”(Meltdown)和“幽灵”(Spectre)芯片漏洞令行业震惊,英特尔与微软公司、谷歌公司等大型科技公司合作,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才开发出来更新修复此漏洞的补丁。另一方面,固件本身的质量问题,越晚发现修复的成本越大,越早发现修复的成本越小。本论文借鉴工业领域成熟的质量管理理论,朱兰三部曲,戴明循环,结合软件领域的成熟的测试方法,以及CMMI过程方法和ISO/IEC 25010的质量模型,针对固件的自身特点,设计了一个适用于固件质量管理的框架体系。该体系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模型,包含制定产品的质量目标和度量标准,策划质量保证流程和方法及其度量标准,实施流程和方法,度量流程和方法的质量,改进流程和方法,度量产品的质量,改进产品的质量,交付质量合格的产品。在该体系中,提出了“质量双环”的概念,将过程质量环和产品质量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项目前期的产品研发阶段重点关注过程质量环,当产品达到可以测试的阶段,将产品质量环加入进来,重点关注产品质量环。在该体系框架的指导下,策划的固件质量保证方法分为静态方法和动态方法,其中静态方法包括同行评审和工具分析;动态方法包括单元测试、黑盒测试、自动化测试、模糊测试、漏洞分析、渗透测试等。在质量保证方法的实施过程中,对固件质量保证流程、方法和产品本身的质量进行度量和分析,采用头脑风暴法发掘改进质量保证的措施和方法。该固件质量管理模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芯片加电启动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少的问题,为其他芯片验证工作腾出了时间。该模型经过适当的裁剪或者调整,可以应用于其他固件项目,为其他固件项目提供了借鉴意义。

刘冯巍[7](2019)在《DFSS在汽车软件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汽车网联化、智能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汽车软件越发复杂,汽车软件项目的质量控制也越来越难。加之客户对汽车软件提出越来越高的需求以及市场多变的环境引起的需求变更,这些因素都整体提高了汽车软件质量管理的难度。本文所进行的研究工作是通过在软件项目前期进行更详细的客户需求分析来提高汽车软件质量水平,降低软件缺陷风险,研究工作具有实际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外软件质量控制现状以及A公司采用的六西格玛设计(Design for Six Sigma,DFSS)方法来控制汽车软件质量;接着重点介绍DFSS流程步骤和每个阶段应用的质量工具,分析了汽车软件质量管理领域应用该方法的可行性。具体以A公司开发电动压缩机软件项目为例,通过对实际软件缺陷数据的分析和归类,使用因果分析法,通过人、机、料、法、环六个维度,识别出该项目软件质量不佳的根本原因是软件功能需求分析和软件质量风险控制手段的不足。因此在新项目中,论文基于DFSS质量管理方法,针对软件功能需求,在识别阶段使用专业调研表网站设计客户需求调研表,通过调研表获取客户对软件的功能需求、收集质量功能展开模型的基础数据;在设计阶段建立质量功能展开模型将客户需求进行排序,并且将其转化为技术特征,保证设计出的软件符合客户需求。针对软件质量风险控制,论文使用软件FMEA工具,编制了电动空调压缩机软件失效表,针对高严重度项采用相应措施,使缺陷严重度高的软件质量失效风险在项目后期基本消除;最后,本文使用了软件工程的度量和评估方法,以需求不稳定性、开发效率和软件失效数作为软件项目质量度量指标,在整车验证的不同阶段,检测并且评估经DFSS改善后汽车软件的质量效果,验证了该方法在汽车软件项目质量管理中的有效性。本文使用的DFSS方法,强调在软件设计之初进行深度客户需求分析,确保软件的功能符合客户预期,在软件研发过程中严格确保客户需求实现和质量风险可控。应用数据证明了本方法是有效的,可为其他软件公司开发汽车软件及提高质量水平提供借鉴。

王鹏飞[8](2018)在《系统软件交界面缺陷检测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分层理论是计算机发展的基础,而层级间交互的部分通常是系统的薄弱环节,容易存在安全缺陷。本文基于计算机系统的分层现状,提出系统交界面的概念,并进一步抽象出了线程间的并行交界面,内核与用户间的权限交界面,以及操作系统与外围设备间的硬件交界面。针对系统交界面的安全性问题,本文具体对并行交界面中的原子性违例缺陷、权限交界面中的double fetch缺陷、以及硬件交界面中的硬件double fetch缺陷展开下列研究。(1)基于预测的高效原子性违例缺陷检测。线程间的原子性违例缺陷是最常见的一类并发缺陷。线程调度引入的不确定性使得同一原子性违例缺陷可能对应多个能够触发该缺陷的线程交织,因此难检测、难复现、难修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技术的高效检测和复现方法,基于所提形式化定义和候选交织理论,该方法能够暴露同一原子性违例缺陷的所有可能缺陷交织,从而帮助开发者彻底的修复缺陷。本文还实现了原型工具AVPredictor,实验评测证明,AVPredictor能够有效检测到测试用例中所有的已知缺陷以及一个未知缺陷。AVPredictor的运行时间开销适度(监控器为18x,线程控制器为31x),低于同类工作(AVIO,Maple等)。AVPredictor所采用的分组策略可以避免最多66.7%的无效执行。AVPredictor相比于现有工作Maple,效率平均提高了5.8x。(2)基于多污点并行追踪的double fetch缺陷检测。针对内核与用户空间之间的double fetch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污点并行追踪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首次将污点追踪技术应用到double fetch缺陷检测上。所提方法结合了double fetch缺陷特点,将访存顺序的时间维度映射到了污点传播的空间维度上,避免了线程调度对符号化执行中状态空间爆炸的加剧。本文基于所提方法实现了一个原型工具DFTracker。DFTracker具有路径覆盖率高、时间开销低等优点。实验评测证明,DFTracker能有效检测出测试集中的double fetch缺陷,没有漏报,只有少量误报,单文件测试的时间开销为2x左右。将DFTracker应用到Linux内核3.18分析,其发现了一个新的double fetch缺陷,全路径覆盖分析完整内核的时间开销为9x。(3)基于静态模式匹配的double fetch缺陷检测。针对驱动程序中缺陷的动态检测需要特定硬件支持、且路径覆盖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式匹配的静态方法来检测double fetch缺陷。该方法能够在一次执行中覆盖完整Linux内核(包括所有驱动程序)。将所提方法应用到Linux,FreeBSD及Android,共发掘6个未知double fetch漏洞。此外,本文还抽象了三种double fetch情况容易发生的典型场景,基于CVE-2016-6516实现了double fetch漏洞利用的PoC,并提出了double fetch缺陷的预防策略。目前,所有发现的漏洞已经汇报给内核开发者团队并得到确认和修复。所提方法已经被Coccinelle团队采用并被集成到Linux内核补丁的审计中。(4)针对I/O内存中硬件double fetch缺陷的研究。操作系统通过读写映射到I/O内存中的设备寄存器和设备内存来控制外围设备。由于缺乏有效的验证机制,恶意硬件可能在两次操作系统读取之间篡改数据,对操作系统造成破坏。本文首次提出并定义了操作系统和外围设备之间存在的硬件double fetch缺陷,并基于静态模式匹配的方法从Linux内核中识别到361个硬件double fetch情况。然后根据I/O内存特性对匹配到的硬件double fetch情况进行分类,并分析了每一类引发缺陷的可能。最终从中发现了4个未知硬件double fetch漏洞,目前已被内核开发团队确认并修复。本工作将double fetch问题的范围扩展到操作系统与外围设备之间,为double fetch问题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

孟浩,邓惠文,黄永兢[9](2017)在《基于软件生命周期的软件缺陷预防流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分析了当前软件的特点,给出了软件生命周期和软件缺陷预防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软件生命周期的软件缺陷预防流程,阐述了在软件生命周期的6个阶段开展的软件缺陷预防工作和最终建设的目标。

韩飞[10](2017)在《基于CMMI4的ZH银行软件缺陷量化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经济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银行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迅速发展,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已经成为了现代银行的生命线。银行为了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各种需求,其软件项目复杂性随之提高。而银行的自身特点又决定了相对于其他领域的软件项目,对安全性、可靠性有更高的标准。银行软件中的一个小小的缺陷可能会导致客户和银行损失巨大,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控制银行软件缺陷的数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过程管理的相关理论,论述组织过程管理对软件企业和组织改进的作用及意义,并引入CMMI过程改进模型。通过研究CMMI模型,细化CMMI4缺陷管理的要求,结合数理统计理论对ZH银行基于CMMI第四等级中“定量管理级”的缺陷量化和管理过程作了深入研究。提炼出ZH银行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缺陷量化的详细方法和具体步骤并形成管理模式,最后通过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对ZH银行缺陷量化管理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常见问题和实施经验,同时提出了在缺陷量化管理实施过程中的改进措施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建立组织级的软件缺陷预测模型的前提下,结合组织级缺陷相关基线,利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并根据组织内各项目的特点建立每个项目独有的质量和过程性能目标,并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对缺陷进行有效的量化控制和预测,可以很好提升组织的过程能力,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同时,在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量化预测的方式提前发现问题,感知风险和预测目标达成情况,并及时调整项目计划,确保项目目标实现。

二、软件缺陷预防过程与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软件缺陷预防过程与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信息安全系统软件缺陷预防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缺陷预防的概念及意义
3 现有的缺陷预防方法
    3.1 现有方法流程
        第一、项目初始阶段主要关注以下问题:
        第二、在项目进行阶段,主要关注以下问题:
        第三、项目结束阶段需要重点关注:
    3.2 根本原因分析
        3.2.1 缺陷的问题类型
        3.2.2 缺陷的根本原因
4 新的缺陷预防方法
    4.1 漏测缺陷分析
    4.2 拓深拓宽分析
        4.2.1 预测计划阶段
        4.2.2 预防实施阶段
        4.2.3 保护控制阶段
5 实验验证与分析
    5.1 项目质量现状
    5.2 缺陷预防模型及效果
6 结束语

(2)通信软件缺陷预防和改进体系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当前通信软件缺陷预防机制的问题
    1.1 处理方式表面化
    1.2 缺乏系统化的机制和思维
2 解决方案
    2.1 建立通信软件缺陷预防体系
        1)第1阶段:建立专业的缺陷问题处理责任团队。
        2)第2阶段:问题标准化处理与输出。
        3)第3阶段:长、短期应对策略的拟定。
        4)第4阶段:问题根因溯源策划。
        5)第5阶段:预防和改进措施。
        6)第6阶段:问题预防结果与缺陷库的规范化,避免问题重复发生。
    2.2 软件项目缺陷预防体系的构成
    2.3 缺陷预防库建立的内容和作用
3 结语

(3)人格刑法理论视域下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法
        二、图表综合分析法
        三、比较分析法
        四、文献分析法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未成年人犯罪与人格刑法理论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概述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界定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人格刑法相关理论
        一、人格概述
        二、犯罪人格的一般理论
        三、人格刑法理论
    第三节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人格刑法理论
        一、刑法人格化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刑事政策
        二、刑法人格化有利于实现刑法的公正性
        三、刑法人格化有利于评估人身危险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新特点、成因和预防现状
    第一节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新特点
        一、网络犯罪亚文化和不良信息影响较大
        二、有组织犯罪和网络犯罪逐渐增多
        三、城市社区未成年人和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增多
        四、犯罪动机简单且手段残忍
        五、侵犯财产和涉毒案件逐渐增多
    第二节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
        一、社会不良环境容易诱发思想偏差和行为失范
        二、传统家庭教育环境未足够重视人格塑造
        三、学校教育环境过于看重分数
        四、文化商业市场监管失灵
        五、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难以解决
        六、专门学校的运行面临困境
        七、传统帮教制度和理念有待创新
    第三节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现状
        一、网络环境的预防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家庭环境预防没有突出人格预防
        三、学校环境预防不够重视人格预防
        四、社区环境预防效果有待进一步改善
        五、心理预防尚未成为人格预防的重点
        六、未成年人的道德思维塑造乏力
        七、社会团体的防治潜能尚未发挥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借鉴
    第一节 美国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实践
        一、美国的少年司法制度与基本理念
        二、美国的“转向处遇”制度
        三、美国的“零容忍政策”和“恢复性政策”
        四、美国的“圆桌谈话”
    第二节 日本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实践
        一、日本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立法概况
        二、日本的“非行少年程序”
        三、日本的“家庭裁判所”
        四、日本的“少年司法体系”和司法理念变迁
    第三节 英国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实践
        一、英国的“国家亲权主义”制度
        二、英国的儿童福利保护
        三、英国的社区矫正制度
    第四节 意大利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实践
        一、意大利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模式
        二、意大利的“‘帮助身边的人’核心计划”
        三、意大利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教育和矫治
    第五节 韩国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实践
        一、韩国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刑事政策
        二、韩国的“保护处遇制度”
    第六节 德国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实践
        一、德国的少年儿童立法概况
        二、德国的“社会调查制度”
    第七节 国外共性的经验与借鉴
        一、重视通过立法手段加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
        二、重视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的教育和矫治作用
        三、重视家庭环境预防和学校环境预防的作用
        四、重视心理预防和避免标签效应
        五、坚持“最大化保护未成年人”原则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创新环境预防中的人格预防
    第一节 加强网络环境预防
        一、科学引导未成年人合理使用网络
        二、防范网络不良行为影响人格塑造
        三、提升网络环境的预防水平
    第二节 优化家庭环境预防
        一、家庭环境预防应当突出人格预防
        二、建立以“爱”为核心的家庭环境预防模式
        三、围绕人格预防加强亲职教育
        四、重视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三节 创新学校德育教育
        一、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德育教育
        二、学校德育教育应当突出健康人格塑造
        三、创新德育教育的内容、方法和体系
        四、德育教育的成败应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
    第四节 提升社区功能和综合防治能力
        一、优化社区功能与环境条件
        二、创新社区教育和帮教模式
        三、社区防治应结合专门学校的改革进行
        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社区帮教工作
    第五节 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防治
        一、加强农民工就业政策调整
        二、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改善农村学校教育环境
        四、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强制监护制度
        五、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助有效机制
        六、整合社会资源与加强综合治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以人格预防为导向的开放式预防体系之构建
    第一节 人格预防的重点在于心理预防
        一、积极防范未成年人形成犯罪心理
        二、加强未成年人社会交际的心理引导
        三、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四、科学运用“认知疗法”进行教育、矫治
        五、创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环境条件
    第二节 犯罪人格的生物预防
        一、犯罪人格的生物因素分析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生物性原理
        三、生物学治疗创新预防新思路
        四、人格调查应作为生物学治疗的前提
        五、新技术手段提升生物预防水平
    第三节 实践以道德思维为导向的人格预防
        一、道德思维概述
        二、神经学视域下的道德思维干预
        三、道德思维水平对塑造道德思维的影响
        四、道德思维教育应超越犯罪本身
        五、道德思维能力培养应作为道德思维教育的核心
        六、道德思维教育应融入三种教育
    第四节 构建犯罪思想道德监测体系
        一、犯罪思想道德监测的内涵和原则
        二、监测犯罪思想道德的指标体系
        三、构建犯罪思想道德监测体系的具体实践
    第五节 加强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防治
        一、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概述
        二、未成年人不良行为防治的理论基础
        三、创新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综合预防体系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基于缺陷分类的嵌入式软件缺陷预防技术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目的及意义
    1.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1.3 本文的各章节安排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软件测试技术
    2.2 软件安全性技术
    2.3 软件缺陷预测技术
    2.4 软件缺陷管理工具
第三章 软件缺陷数据收集与存储模型构建
    3.1 软件测试缺陷数据
    3.2 软件安全性及可靠性缺陷数据
    3.3 软件缺陷存储模型
    3.4 软件缺陷管理工具
    3.5 软件缺陷数据典型案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件缺陷数据分类及规范化描述
    4.1 软件缺陷分类标准调研
    4.2 软件缺陷分类方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缺陷检查单的形成及使用
    5.1 软件缺陷数据整合与扩展
        5.1.1 软件缺陷数据整合
        5.1.2 软件缺陷数据扩展
    5.2 软件缺陷检查单的形成及使用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对比实验
    6.1 被实验软件概述
        6.1.1 系统概述
        6.1.2 软件概述
    6.2 对比实验方法
        6.2.1 软件测试方法
        6.2.2 软件缺陷检查单使用方法
    6.3 实验结果
        6.3.1 软件测试结果
        6.3.2 软件缺陷预防结果
        6.3.3 测试结果对比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5)基于缺陷管理的软件项目管理过程改进研究 ——以LM公司电子银行软件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3 论文创新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软件项目管理过程的国内外研究
        1.3.2 软件缺陷管理国内外研究
    1.4 论文研究思路及安排
第2章 软件缺陷管理与软件项目管理
    2.1 软件缺陷管理概述
        2.1.1 软件缺陷管理
        2.1.2 软件缺陷管理的主要工具
        2.1.3 软件缺陷跟踪管理
        2.1.4 软件缺陷管理的分析与度量
    2.2 软件缺陷管理的具体应用
        2.2.1 软件缺陷量化管理
        2.2.2 软件缺陷预防
        2.2.3 软件缺陷漏测
        2.2.4 软件缺陷度量GQIM模型
        2.2.5 缺陷预测Gompertz模型
    2.3 软件项目管理
        2.3.1 项目管理概述
        2.3.2 项目管理过程概述
    2.4 软件缺陷管理与软件项目管理
        2.4.1 缺陷管理与项目范围管理
        2.4.2 缺陷管理和项目时间管理
        2.4.3 缺陷管理与项目沟通管理
        2.4.4 缺陷管理与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2.4.5 缺陷管理与项目质量管理
        2.4.6 缺陷管理与项目风险管理
第3章 LM公司电子银行软件项目概述
    3.1 LM公司的组织架构
    3.2 LM公司电子银行软件项目背景和项目架构
        3.2.1 LM公司电子银行软件项目背景
        3.2.2 LM公司电子银行软件项目架构
    3.3 LM公司电子银行软件项目的建设现状
        3.3.1 LM公司电子银行软件项目功能概况
        3.3.2 LM公司电子银行软件项目缺陷整体概况
        3.3.3 LM公司电子银行软件项目管理过程问题概述
第4章 LM公司电子银行软件项目缺陷管理应用
    4.1 项目整体缺陷预测和度量统计
        4.1.1 项目整体缺陷预测
        4.1.2 项目整体缺陷度量统计
    4.2 项目各阶段度量数据统计
        4.2.1 项目开发人员度量数据统计
        4.2.2 项目测试人员度量数据统计
        4.2.3 项目各个阶段检出密度统计
    4.3 项目整体软件缺陷预测及量化分析
        4.3.1 项目缺陷预测分析
        4.3.2 项目缺陷量化分析
        4.3.3 项目缺陷漏测分析
    4.4 项目各个阶段度量数据量化分析
        4.4.1 项目开发人员度量数据量化分析
        4.4.2 项目测试人员度量数据量化分析
        4.4.3 项目各个阶段检出密度分析
第5章 LM公司电子银行软件项目管理过程改进和对比分析
    5.1 LM公司电子银行软件项目管理过程改进
        5.1.1 项目启动及规划过程的改进
        5.1.2 项目执行过程的改进
        5.1.3 项目监督控制过程的改进
    5.2 项目管理过程改进后整体缺陷度量指标统计
        5.2.1 改进后项目缺陷预测分析
        5.2.2 改进后项目整体缺陷度量统计
    5.3 项目管理过程改进后各个阶段度量数据统计
        5.3.1 改进后项目开发人员度量数据统计
        5.3.2 改进后项目测试人员度量数据统计
        5.3.3 改进后项目各个阶段检出密度统计
    5.4 项目管理过程改进前后对比分析
        5.4.1 改进后项目整体指标实施效果评价
        5.4.2 改进后项目开发人员实施效果评价
        5.4.3 改进后项目测试人员实施效果评价
        5.4.4 改进后各阶段缺陷检出密度实施效果评价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后续研究及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6)芯片固件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章节内容安排
第二章 固件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
    2.1 质量管理理论介绍
    2.2 戴明循环和朱兰三部曲的优缺点
    2.3 CMMI的优缺点
    2.4 某公司固件质量管理现状
    2.5 固件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
    2.6 基于ISO/IEC25010 制定产品质量目标及度量标准
        2.6.1 制定产品质量目标
        2.6.2 制定产品质量度量标准
    2.7 策划质量保证流程和方法
    2.8 实施保证流程与方法
    2.9 改进产品和流程的质量
    2.10 交付最终产品
    2.11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固件质量管理体系中流程和方法的设计与度量
    3.1 策划质量保证流程
    3.2 策划质量保证方法
    3.3 质量保证流程与方法的度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质量管理体系在芯片固件项目中的应用
    4.1 项目背景介绍
    4.2 项目质量目标和度量标准的制定
        4.2.1 产品质量目标和度量标准
        4.2.2 流程方法质量目标
    4.3 实施质量保证流程和方法
    4.4 控制流程与方法的质量
        4.4.1 功能测试覆盖率分析
        4.4.2 缺陷分析
        4.4.3 复杂度分析
        4.4.4 漏洞分析
        4.4.5 缺陷预防
    4.5 测量产品的质量
    4.6 改进流程和方法
        4.6.1 改进缺陷管理流程
        4.6.2 改进同行评审过程
        4.6.3 改进测试流程
        4.6.4 头脑风暴
    4.7 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效果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DFSS在汽车软件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发展现状
        1.2.1 软件项目质量控制现状
        1.2.2 汽车软件与通用软件在质量控制上的区别
        1.2.3 通用软件质量管理与DFSS质量管理的区别
        1.2.4 DFSS应用于汽车软件质量管理的优势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DFSS理论与A公司软件项目质量现状
    2.1 DFSS理论
        2.1.1 识别阶段
        2.1.2 设计阶段
        2.1.3 优化阶段
        2.1.4 验证阶段
    2.2 DFSS的组织架构和职责
    2.3 A公司软件项目质量现状分析
        2.3.1 产品在整车中的位置
        2.3.2 A公司现有汽车软件开发流程
        2.3.3 A公司汽车软件开发模式
        2.3.4 软件质量框架
        2.3.5 软件项目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识别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汽车软件项目应用DFSS的识别和设计过程
    3.1 项目启动
        3.1.1 项目介绍
        3.1.2 组织架构
        3.1.3 项目计划
        3.1.4 开发流程设计
    3.2 识别阶段的客户调研表制作
    3.3 设计阶段的技术特征转化
        3.3.1 控制器软件QFD模型构建
        3.3.2 技术特征的决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汽车软件项目应用DFSS的优化和验证过程
    4.1 优化阶段的软件FMEA分析
        4.1.1 软件FMEA实施过程
        4.1.2 电动空调压缩机控制软件FMEA的应用
    4.2 验证阶段的试验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汽车软件项目质量的度量与评估
    5.1 软件度量方法
    5.2 软件项目质量改进情况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系统软件交界面缺陷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术语和符号使用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并发缺陷
        1.1.2 隔离缺陷
        1.1.3 驱动缺陷
    1.2 研究重点
        1.2.1 系统交界面的定义
        1.2.2 并行交界面中的原子性违例缺陷研究
        1.2.3 权限交界面中的double fetch缺陷研究
        1.2.4 硬件交界面中的硬件double fetch缺陷研究
    1.3 研究贡献
    1.4 文章结构
第二章 相关研究介绍
    2.1 研究方法介绍
    2.2 相关技术介绍
        2.2.1 符号化执行技术
        2.2.2 模糊测试技术
    2.3 相关工作介绍
        2.3.1 原子性违例缺陷研究
        2.3.2 竞争研究
        2.3.3 Double fetch缺陷研究
第三章 基于预测的高效原子性违例缺陷检测
    3.1 原子性违例缺陷介绍
    3.2 候选交织介绍
    3.3 原子性违例的形式化定义
    3.4 基于预测的原子性违例缺陷检测
        3.4.1 方法介绍
        3.4.2 候选交织的识别技术
        3.4.3 不可转换交织的剔除技术
        3.4.4 待测候选交织的分组技术
        3.4.5 线程调度的动态控制技术
    3.5 原型工具AVPredictor的实现
    3.6 实验评价
        3.6.1 有效性测试
        3.6.2 运行时开销测试
        3.6.3 对比分析
    3.7 讨论
        3.7.1 优势
        3.7.2 不足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多污点并行追踪的double fetch缺陷检测
    4.1 Double fetch缺陷模式抽象
        4.1.1 案例分析
        4.1.2 模式总结
    4.2 多污点并行追踪检测方法设计
    4.3 原型工具DFTracker的实现
        4.3.1 Clang Static Analyzer介绍
        4.3.2 DFTracker结构及模块功能介绍
        4.3.3 优化措施介绍
    4.4 DFTracker性能评价
        4.4.1 有效性测试
        4.4.2 效率测试
        4.4.3 实用性分析
        4.4.4 工作对比
        4.4.5 局限性分析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静态模式匹配的double fetch缺陷检测
    5.1 Coccinelle模式匹配引擎介绍
    5.2 基于Coccinelle引擎的静态模式匹配分析方法
        5.2.1 基本double fetch情况识别
        5.2.2 Double fetch情况场景分类
        5.2.3 精确double fetch缺陷检测
    5.3 实验与分析
        5.3.1 基本double fetch情况识别结果分析
        5.3.2 精确double fetch缺陷检测结果分析
        5.3.3 工作对比评价
        5.3.4 发掘的缺陷和漏洞
        5.3.5 Double fetch缺陷相关总结
        5.3.6 未来工作
    5.4 Double fetch漏洞利用技术分析
        5.4.1 CVE-2016-6516 介绍
        5.4.2 插桩内核
        5.4.3 编译安装新内核
        5.4.4 构造PoC
        5.4.5 运行结果分析
        5.4.6 漏洞利用小结
    5.5 Double fetch缺陷预防策略总结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针对I/O内存中的硬件double fetch问题研究
    6.1 硬件double fetch相关背景介绍
        6.1.1 内存映射I/O和端口映射I/O介绍
        6.1.2 驱动在I/O映射中的作用介绍
        6.1.3 硬件double fetch缺陷介绍
    6.2 硬件double fetch缺陷的静态模式匹配分析
        6.2.1 方法介绍
        6.2.2 方法实现
        6.2.3 实验结果
    6.3 硬件double fetch缺陷实例分析
        6.3.1 状态寄存器
        6.3.2 配置/控制寄存器
        6.3.3 数据寄存器
        6.3.4 设备内存
    6.4 讨论
        6.4.1 研究发现
        6.4.2 利用分析
        6.4.3 防范策略
        6.4.4 未来工作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9)基于软件生命周期的软件缺陷预防流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软件生命周期及缺陷预防
    2.1 软件生命周期
    2.2 软件缺陷预防
3 基于软件生命周期的软件缺陷预防流程
    3.1 软件缺陷预防流程建设内容
    3.2 软件缺陷预防流程建设目标
4 结语

(10)基于CMMI4的ZH银行软件缺陷量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说明汇集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领域的现状
        1.2.1 国外研究领域的现状
        1.2.2 国内研究领域的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和组织结构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本文的组织结构
    1.4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1.4.1 技术路线
        1.4.2 创新点
    本章小结
第2章 软件缺陷管理与CMMI模型
    2.1 软件缺陷概述
        2.1.1 软件缺陷的定义
        2.1.2 软件缺陷的分类
        2.1.3 软件缺陷与软件质量的关系
    2.2 缺陷管理模式研究
    2.3 CMMI模型概述
        2.3.1 CMMI内容
        2.3.2 CMMI表示法
        2.3.3 CMMI4 特有过程域简介
        2.3.4 CMMI和 ISO9000 的联系和区别
    本章小结
第3章 ZH银行组织过程管理
    3.1 ZH银行软件组织机构介绍
    3.2 ZH银行的过程定义
        3.2.1 ZH银行走查及评审过程
        3.2.2 ZH银行代码复查过程
        3.2.3 ZH银行测试过程
    3.3 ZH银行的过程度量
        3.3.1 ZH银行过程度量模型
        3.3.2 ZH银行关键过程度量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CMMI4 的软件缺陷量化管理模式建立
    4.1 组织级缺陷量化管理
        4.1.1 组织级缺陷量化管理概述
        4.1.2 建立组织级质量和过程性能目标、选择关键过程、定义度量
        4.1.3 建立过程性能基线
        4.1.4 构建量化预测模型
        4.1.5 组织级过程改进
    4.2 项目级缺陷量化管理
        4.2.1 项目级缺陷量化管理概述
        4.2.2 预测总体缺陷
        4.2.3 建立项目质量和过程性能目标
        4.2.4 实际收集缺陷
        4.2.5 预测目标完成概率
        4.2.6 调整项目质量和过程性能目标
        4.2.7 代码复查子过程的量化管理
        4.2.8 功能测试子过程的量化管理
    本章小结
第5章 缺陷量化管理模式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5.1 项目的选定
    5.2 建立项目的质量和过程性能目标
        5.2.1 建立初步的项目质量和过程性能目标
        5.2.2 调整项目质量和过程性能目标
    5.3 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的缺陷量化管理
    5.4 代码复查子过程的缺陷量化管理
    5.5 功能测试子过程的缺陷量化管理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软件缺陷预防过程与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信息安全系统软件缺陷预防新方法[J]. 董昕,梁艳,李建佳,石欣漾,王杰.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2021(03)
  • [2]通信软件缺陷预防和改进体系设计[J]. 傅娜. 技术与市场, 2021(02)
  • [3]人格刑法理论视域下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研究[D]. 张锋学.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4]基于缺陷分类的嵌入式软件缺陷预防技术应用[D]. 田曾昊.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2)
  • [5]基于缺陷管理的软件项目管理过程改进研究 ——以LM公司电子银行软件项目为例[D]. 王秀娟. 山东建筑大学, 2019(03)
  • [6]芯片固件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 张宗耀.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7]DFSS在汽车软件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刘冯巍.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7)
  • [8]系统软件交界面缺陷检测技术研究[D]. 王鹏飞.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9]基于软件生命周期的软件缺陷预防流程研究[J]. 孟浩,邓惠文,黄永兢.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7(12)
  • [10]基于CMMI4的ZH银行软件缺陷量化管理研究[D]. 韩飞.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3)

标签:;  ;  ;  ;  ;  

软件缺陷预防流程及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