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火灾后损坏诊断与处理技术规程》简介

《建筑结构火灾后损坏诊断与处理技术规程》简介

一、《火灾后建筑结构受损害程度的诊断与处理技术规程》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1](2021)在《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文中认为为了促进中国桥梁工程学科的发展,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桥梁工程领域(包括结构设计、建造技术、运维保障、防灾减灾等)的学术研究现状、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首先总结了桥梁工程学科在新材料与结构体系、工业化与智能建造、抗灾变能力、智能化与信息化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然后分别对上述桥梁工程领域各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桥梁结构设计方面重点探讨了钢桥及组合结构桥梁、高性能材料与结构、深水桥梁基础的研究现状;桥梁建造新技术方面综述了钢结构桥梁施工新技术、预制装配技术以及桥梁快速建造技术;桥梁运维方面总结了桥梁检测、监测与评估加固的最新研究;桥梁防灾减灾方面突出了抗震减震、抗风、抗火、抗撞和抗水的研究新进展;同时对桥梁工程领域各方向面临的关键问题、主要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桥梁工程学科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北京工业大学韩强老师提供初稿)

杨茜[2](2020)在《碳纤维布加固火灾后钢管混凝土叠合短柱轴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钢管混凝土叠合构件是将钢材与混凝土进行组合,两种材料协同工作提高了叠合构件整体的性能。因此钢管混凝土叠合构件结构具备以下特点:承载力高、延性、抗震较好及比纯钢材构件的抗火性能好等,因此在建筑行业广泛应用。而碳纤维布作为廉价、且有效的材料,可以用于结构修复。本文基于ABAQUS有限元模拟软件对碳纤维布加固火灾后的钢管混凝土叠合短柱构件在受到轴向荷载时进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首先,介绍了有限元模拟软件ABAQUS用于模拟,研究了建立模拟软件时所需设置的相关参数。结果得出钢管直径对于内部核心混凝土温度场中的影响并不大。且可见温度的分布由外至内呈现环形分布,并且均匀受火,随着受火时间增加,内外温度差异逐渐减小且核心混凝土内部温度趋于稳定。因为叠合构件的特殊形式,构件出现温度滞后现象,也说明其抗火性能良好。(2)选定钢材、混凝土的热工参数以及碳纤维布的力学性能参数指标,并根据要求限定边界条件及加载方式,利用ABAQUS软件建立叠合构件的静力场模型,并且对于影响温度场的因素进行初步分析。构件张贴一层CFRP对比无CFRP加固,提高了约11%;只考虑含钢率时,其提高对构件有影响,影响约为12%;而对于试件承载力的影响中,受火时间也是影响其承载力的主要因素。(3)参数分析中,构件的剩余承载力,随温度的增加而不断的降低。钢管直径、截面含钢率、碳纤维张贴层数、张贴方向,会影响剩余承载力;钢材种类、内部混凝土、外部混凝土等相关参数,对试件的剩余承载力提高不多。

李昌霖[3](2019)在《考虑火灾作用超高层RC框架-核心筒抗震性能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1世纪以来,全世界超高层建筑呈现井喷式发展,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越来越复杂。筒体结构作为能够良好抵抗水平荷载有效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中,其中框架-核心筒结构在使用布局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火灾作为建筑物的主要灾害之一,对结构的安全具有威胁性。当建筑物遭受火灾后,高温作用将会导致受火区域结构损伤,并且结构整体安全性降低。本文以钢筋混凝土(RC)框架-核心筒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整体结构的抗火问题以及火灾作用下的抗震性能。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高层结构中的梁构件和楼板构件在受高温作用后,发生较大的变形,影响火灾后的正常使用。由于受高温作用后混凝土和钢(筋)强度值均有所下降,梁构件和板构件均无法达到承载力设计要求。建议对梁、板构件采用额外的防火保护措施,并且在火灾后进行加固处理。2、通过模态分析,得到结构在前5阶振型下的变化情况,分析每阶振型对应不同的振型形态和位移的矢量合变化。在前5阶振型作用下,柱发生竖直运动或扭转运动,导致柱的位移方向存在多种情况,从而使梁的变形情况复杂。特别是梁两端柱发生相对转动,导致梁产生大位移变形。3、基于谐响应分析,火灾前原结构和不同区域火灾作用后的结构受到简谐振动作用,在0~100Hz范围出现多个峰值位移。火灾作用后的结构在简谐振动作用下,在相同频率范围内出现多次位移变化情况。整体结构主要发生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变化。在竖向方向,整体结构能够保持稳定性。4、基于反应谱理论下的地震谐响应分析,火灾作用前原结构产生位移的起始频率和终止频率比火灾作用后的频率高,并且频率跨度范围大。火灾作用后结构在窄频率范围内与原结构宽频率范围内发生相同次数的位移变化。结构在地震谐响应分析情况下,火灾作用后结构的抗震性能降低。并且受火区域面积占整体结构面积小,整体结构相互牵制,框架-核心筒结构整体性能强。对于筒体部分,其自身刚度、强度以及截面面积大,并且考虑简化后单面受火情况,筒体部分能在水平平面保持稳定状态。5、基于地震波下瞬态动力学分析,火灾作用后表层混凝土强度降低、构件的截面面积变小。在受到地震波作用下,在同一时间段内的火灾作用区域发生更多次数的微弱振动。并且因为火灾作用区域的不同,与火灾作用区域距离越近,位移和频率变化越大。考虑火灾作用前后层间位移角变化情况,底层区域受火对整体结构影响更大,且易超过规范值。

曹璐[4](2016)在《建筑火灾后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及实用鉴定方法》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使得各类建筑火灾发生的频率迅速增加,进而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目前各类人们生产和生活使用的建筑、道路和桥梁建筑、水利和各种特种建筑结构中使用较为普遍的承重材料为混凝土。混凝土材料是一种具有多相的、热惰性的人工复合材料,其主要是由水泥作为粘结剂、砂和是作为粗细骨料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具有良好的持久性能、抗火性能和整体性能。若混凝土材料长时间处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或着是突然遭遇高温作用时,均能使得混凝土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发生重大改变。大多数的专家学者对不同高温作用后混凝土的性能进行研究时,主要考虑的是不同的温度作用对其产生的影响,除此之外,不同的冷却方式、过火时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等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则考虑的较少。为了对混凝土材料在高温或火灾作用后的性能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因此我们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温度、过火时间、冷却方式等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而为混凝土结构在高温或火灾作用后评估鉴定以及加固修复等工作提供支持依据。本文主要对多个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材料在经历不同过火温度、不同过火时间以及不同冷却方式处理后的抗压力学性能开展了必要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与此同时,结合此次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过火后混凝土结构的鉴定方法。本文的具体工作如下:(1)通过对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各种类型的过火试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混凝土材料所遭受的过火温度及时间的延续,其表观颜色产生由浅到深的变化,另外,试件还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棱角缺失和表皮脱落等现象。同时,还得出了混凝土材料在火灾或高温作用后外表面的物理性能,例如表面颜色、外观损伤情况、质量减少情况等随过火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这些物理变化来推算出大致的火灾温度,进而为火灾或高温后的结构检测、鉴定及修复加固提供支撑依据;(2)采用国际标准ISO-834温升曲线对混凝土试件进行了过火实验,并选取了不同的过火时间,对混凝土试件的温度场进行研究分析;(3)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过火温度、不同过火时间下多个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件抗压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基于本文给定的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件和试验设定的升温、恒温及冷却处理的方式,利用试件所得的相关数据拟合出了明火作用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过火温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表达式;(4)本次试验还研究了过火作用后不同的冷却处理方式对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产生的的影响。探究了混凝土材料在遭受过火作用后经过喷水冷却方式处理使其自身抗压强度产生改变的内在原因及规律;(5)通过实验所得结果及总结国内外关于过火后的混凝土结构检测鉴定及修复加固方法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可行而又实用的过火后混凝土鉴定方法。总的来说,本文对过火作用后的混凝土性能研究进行了必要的尝试,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及实用的结构鉴定方法,该方法可为今后的实际工程中的运用以及后续的加固与修复工作所采用。

汪亮[5](2015)在《增大截面法在火损桥梁加固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火灾对桥梁的损坏现象随着公路桥梁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呈上升趋势,一方面,火灾损坏会引起桥梁公共资产显着损失,另一方面,火灾对桥梁结构造成了损害,高温使得桥梁材料的化学物理性能减弱,从而造成桥梁的主要材料钢筋混凝土的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降低,混凝土和钢筋的粘结强度减弱,桥梁承载能力下降,最终影响了道路的安全运营。本文结合火灾桥梁工程案例,介绍了火损桥梁的现场调查检测技术和剩余承载能力的评估计算方法,以及维修加固方法。主要研究工作有:1、火损后桥梁结构的调查检测和损伤鉴定方法,包括火灾现场调查和结构检测技术。通过对燃烧物、燃烧时间和结构损伤外观的调查,推断火场最高温度和温度场分布,鉴定损伤等级,并通过结构检测,获得火损后桥梁结构和材料的技术性能,用于承载能力评估;2.火灾后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研究。通过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的研究,计算出火灾后结构的剩余承载力,为进一步选择相应的修复加固方案提供基础数据;3、增大截面法的设计与施工方法研究。包括增大截面法的概念原理、特点、适用条件、构造要求、方案工艺设计以及最终加固效果验证等,确保增大截面加固法在该工程案例应用可靠有效。

付玮[6](2015)在《对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火温和材料性能的检测鉴定及加固修复》文中研究表明火灾作为重大灾害的一种,从过去以来一直给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带来了不计其数的伤害。近年来更是由于建筑物的愈发高层化和复杂化,建筑火灾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而在所有的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所占数量最多。所以,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如何在火灾后进行检测鉴定和加固修复,减少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本文参考了大量国内外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火灾文献,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火灾高温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火灾温度判定、受损结构的检测与鉴定方法以及结构加固计算与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归纳总结,提出了一些实际的做法,为日后的建筑火灾实际工程研究和修复加固设计提供一些参考。首先,本文对钢筋混凝土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理论阐述,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这两种材料高温力学性能的研究成果。其次,按照受损修复的流程,重点介绍了火灾温度的判定以及几种常用的结构火灾检测方法,对其优缺点做出了阐述。并给出了鉴定评级的标准。接着,提出了抗力验算的方法;系统归纳并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几种常用的加固方法。最后,本文将上述理论应用到实际工程实例中去,对某二层框架结构在火灾后的鉴定评估与加固修复做出了具体的分析,其中内容包括:(1)使用多种检测方法对火灾温度做出了推定;(2)对火灾后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做出了检测;(3)结合多种方法对火灾后结构损伤程度做出了评估,给各构件鉴定评级;(4)根据火灾温度和检测结果,对火灾后受损严重的构件做剩余承载力验算,得出加固依据;(5)针对不同等级的构件给出加固建议,选用合理的加固方法,利用计算进行加固设计,使之恢复灾前承载力。

张弼伟[7](2014)在《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火灾后检测鉴定与加固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建筑火灾占各类火灾80%左右,我国年发生建筑火灾约3万起,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0亿元。混凝土结构是我国现阶段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在火灾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材料性能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导致混凝土构件承载性能退化、结构安全性降低。火灾温度的判定、火灾后构件损伤程度的评估、结构可靠性水平的判断、加固对策的确定,是火灾后混凝土结构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本文以山西省长治市金威超市火灾事故检测鉴定与维修加固为背景,对其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火灾温度的判定、过火构件的检测鉴定评级以及维修加固方案展开了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分析,研究内容如下:(1)探讨了工程中常用的火灾温度判定方法的理论依据,并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结合火灾工程实例,提出了适合该工程的火灾温度判定方法;(2)介绍了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主要检测方法及鉴定程序,对火灾后混凝土构件强度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回顾,并分析其优缺点,结合火灾工程实例,采用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构件强度,数据精度高,且直观;(3)以山西省长治市金威超市火灾事故的检测鉴定为工程背景,对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检测和鉴定评级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过火构件受损深度与范围、混凝土强度及钢筋力学性能检测鉴定方法;(4)介绍了混凝土结构常见的加固方法并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结合金威超市火灾事故,研究了火灾后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修复与加固方法。

武余波[8](2013)在《火灾下PC梁桥预应力损失研究及灾后损伤评价方法》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我国道路桥梁基础建设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但是近年来,梁桥遭受火灾事故时有发生,且多为预应力混凝土梁桥,高温对混凝土和预应力筋的力学性能及热工参数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桥梁的结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甚至导致桥梁垮塌事故。因此,有必要对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在火灾高温下的抗火性能进行研究,对受损伤结构进行及时、科学的损伤评估,提出合理的加固方案,切实恢复结构的安全和使用性能,适用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本文研究了国内外有关混凝土和预应力筋的力学性能参数及热工参数随温度变化规律,给出了适用于本文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温度场分析的热工参数,及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变形分析所需的力学性能参数。基于材料热工参数、力学性能参数及模型计算结果,提出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火灾高温下的有效预应力损失计算公式,采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预应力混凝土矩形梁在荷载、预应力及高温共同作用下混凝土强度随不同受火时间的响应进行了全过程分析,揭示了火灾环境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变形规律;基于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在荷载、预应力及高温共同作用下有效预应力随不同受火时间的响应进行了全过程分析,揭示了火灾环境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变形规律。基于混凝土强度损伤及有效预应力损失对PC梁变形的贡献,得到了混凝土强度与有效预应力对结构变形的权重比值。研究了火灾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评估的任务、内容、过程和步骤,建立了针对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火灾高温后的损伤诊断程序,基于横张增量法原理,综合考虑超声波回弹对混凝土强度检测,给出了火灾后混凝土强度损伤等级评定标准及有效预应力损失等级评定标准,以及火灾后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损伤综合评价标准。通过桥梁火灾工程实例验证了本文研究成果,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火灾事故分析、评估及加固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郑伟涛[9](2011)在《火灾后混凝土结构可靠性分析与处理对策》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由于人员的密集化和建筑物高层化、大规模化及使用功能的复合化,建筑(以混凝土结构为主)火灾频繁发生、呈直线上升趋势。但目前为止,国内外对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发生火灾后的可靠性研究还是比较有限的,对火灾后受损结构的全面调查分析,综合检测鉴定,加固设计优化以及加固施工新技术的应用都处于探索阶段,尚无明确的规范及规程可循,严重阻碍了工程建设的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结合邯郸市某大厦发生火灾加固实例,对施工中发生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现场调查,检测鉴定,优化加固设计以及施工新技术措施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重点分析现场调查与检测鉴定,为日后类似实际工程研究提供一些参考。首先,从受火后现场调查入手,计算了火灾现场温度,绘制了火灾温度分区图,制定了邯郸地区烧损等级分类评定标准,拍摄了受损结构的烧损状态,弄清了受损构件的数量和位置,记录了受损程度的量化指标,划分受损烧损等级。其次,利用目前我国现阶段的新技术,对火灾后混凝土结构进行定量数值计算和定性鉴定分析,解决了以往检测手段与火灾受损复杂性不相适应的弊端。然后,本着最大限度地利用火灾后结构的剩余承载力原则,提出现场设计计算方法,除局部严重受损结构需置换混凝土外,其它均采用修补补强的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同时选取了受损严重的典型混凝土构件进行分析计算。最后,以加固施工方案为核心,提出了加固施工的主路线,重点分析了施工的关键工序,并对加固施工的新技术进行优化。该工程于2009年5月竣工,由于切实采取了上述的方法和措施,投入使用近两年,结构整体状况良好,未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受到了业主及监督、监理部门的好评,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曹军岭[10](2009)在《钢结构火灾损伤鉴定与加固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耐火性能差是钢结构建筑的缺陷之一,也是影响钢结构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因如此,各国学者对钢结构的抗火设计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对于钢结构火灾后的损伤鉴定与加固方面的研究则偏少。甚至,中国国内还没有一本针对钢结构火灾后的损伤鉴定方面的专门规范。有鉴于此,本论文进行了关于钢结构火灾后损伤鉴定与加固的研究,并初步得出了一些结论。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如下:1.使用国际上通用的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了钢结构在不同位置遭受火灾时的反应,初步得到了结构的温度、变形情况,并对不同火情对结构造成的损伤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钢柱一面受火,三面受火,钢梁三面受火时的失效特点和损伤规律,对于火灾后钢结构的鉴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2.按照国家现行规范和本论文部分研究结论,对某发电公司锅炉钢构架火灾后的损伤和安全性进行了科学合理地鉴定,并提出了可靠的加固方案。为以后类似工程的鉴定与加固提供了参考。3.通过对实际工程的鉴定与加固处理,对钢结构火灾损伤的鉴定与加固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介绍了判断火灾中构件最高温度的三种方法,即现场残留现象判断法、升温曲线判断法和钢结构损坏现象判断法。并根据国家现行规范对高温时钢构件临界稳定条件,推导出了由轴心受压构件、单轴受弯构件和压弯构件高温屈曲现象求温度的公式,并给出了这些公式的适用条件,对于火灾中构件温度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火灾后建筑结构受损害程度的诊断与处理技术规程》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火灾后建筑结构受损害程度的诊断与处理技术规程》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东南大学王景全老师提供初稿)
1 桥梁工程研究新进展(东南大学王景全老师提供初稿)
    1.1新材料促进桥梁工程技术革新
    1.2桥梁工业化进程与智能建造技术取得长足发展
    1.3桥梁抗灾变能力显着提高
    1.4桥梁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1.5跨海桥梁深水基础不断创新
2桥梁结构设计
    2.1桥梁作用及分析(同济大学陈艾荣老师、长安大学韩万水老师、河北工程大学刘焕举老师提供初稿)
        2.1.1汽车作用
        2.1.2温度作用
        2.1.3浪流作用
        2.1.4分析方法
        2.1.5展望
    2.2钢桥及组合结构桥梁(西南交通大学卫星老师提供初稿)
        2.2.1新型桥梁用钢的研发
        2.2.2焊接节点疲劳性能
        2.2.3钢结构桥梁动力行为
        2.2.4复杂环境钢桥服役性能
        2.2.5组合结构桥梁空间力学行为
        2.2.6组合结构桥梁关键构造力学行为
        2.2.7展望
    2.3高性能材料
        2.3.1超高性能混凝土(湖南大学邵旭东老师提供初稿)
        2.3.2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西南交通大学张锐老师提供初稿)
        2.3.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北京工业大学刘越老师提供初稿)
        2.3.4智能材料(西南交通大学勾红叶老师提供初稿)
        2.3.5展望
    2.4桥梁基础工程(同济大学梁发云老师提供初稿)
        2.4.1深水桥梁基础形式
        2.4.2桥梁基础承载性能分析
        2.4.3桥梁基础动力特性分析
        2.4.4深水桥梁基础工程面临的挑战
3桥梁建造新技术
    3.1钢结构桥梁施工新技术(西南交通大学卫星老师提供初稿)
        3.1.1钢结构桥梁工程建设成就
        3.1.2焊接制造新技术
        3.1.3施工新技术
    3.2桥梁快速建造技术(北京工业大学贾俊峰老师提供初稿)
        3.2.1预制装配桥梁上部结构关键技术
        3.2.2预制装配桥墩及其抗震性能研究进展
        3.2.2.1灌浆/灌缝固定连接预制桥墩及其抗震性能
        3.2.2.2无黏结预应力连接预制桥墩及其抗震性能
    3.3桥梁建造技术发展态势分析
4桥梁运维
    4.1监测与评估(浙江大学叶肖伟老师、湖南大学孔烜老师、西南交通大学崔闯老师提供初稿)
        4.1.1监测技术
        4.1.2模态识别
        4.1.3模型修正
        4.1.4损伤识别
        4.1.5状态评估
        4.1.6展望
    4.2智能检测(西南交通大学勾红叶老师提供初稿)
        4.2.1智能检测技术
        4.2.2智能识别与算法
        4.2.3展望
    4.3桥上行车安全性(中南大学国巍老师提供初稿)
        4.3.1风荷载作用下桥上行车安全性
        4.3.1.1车-桥气动参数识别
        4.3.1.2风载作用下桥上行车安全性评估
        4.3.1.3风浪作用下桥上行车安全性
        4.3.1.4风屏障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
        4.3.2地震作用下行车安全性
        4.3.2.1地震-车-桥耦合振动模型
        4.3.2.2地震动激励特性的影响
        4.3.2.3地震下桥上行车安全性评估
        4.3.2.4车-桥耦合系统地震预警阈值研究
        4.3.3长期服役条件下桥上行车安全性
        4.3.4冲击系数与振动控制研究
        4.3.4.1车辆冲击系数
        4.3.4.2车-桥耦合振动控制方法
        4.3.5研究展望
    4.4加固与性能提升(西南交通大学勾红叶老师提供初稿)
        4.4.1增大截面加固法
        4.4.2粘贴钢板加固法
        4.4.3体外预应力筋加固法
        4.4.4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法
        4.4.5组合加固法
        4.4.6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
        4.4.7其他加固方法
        4.4.8发展展望
5桥梁防灾减灾
    5.1抗震减震(北京工业大学贾俊峰老师、中南大学国巍老师提供初稿)
        5.1.1公路桥梁抗震研究新进展
        5.1.2铁路桥梁抗震性能研究新进展
        5.1.3桥梁抗震发展态势分析
    5.2抗风(东南大学张文明老师、哈尔滨工业大学陈文礼老师提供初稿)
        5.2.1桥梁风环境
        5.2.2静风稳定性
        5.2.3桥梁颤振
        5.2.4桥梁驰振
        5.2.5桥梁抖振
        5.2.6主梁涡振
        5.2.7拉索风致振动
        5.2.8展望
    5.3抗火(长安大学张岗老师、贺拴海老师、宋超杰等提供初稿)
        5.3.1材料高温性能
        5.3.2仿真与测试
        5.3.3截面升温
        5.3.4结构响应
        5.3.5工程应用
        5.3.6展望
    5.4抗撞击及防护(湖南大学樊伟老师、谢瑞洪、王泓翔提供初稿)
        5.4.1车撞桥梁结构研究现状
        5.4.2船撞桥梁结构研究进展
        5.4.3落石冲击桥梁结构研究现状
        5.4.4研究展望
    5.5抗水(东南大学熊文老师提供初稿)
        5.5.1桥梁冲刷
        5.5.2桥梁水毁
        5.5.2.1失效模式
        5.5.2.2分析方法
        5.5.3监测与识别
        5.5.4结论与展望
    5.6智能防灾减灾(西南交通大学勾红叶老师、哈尔滨工业大学鲍跃全老师提供初稿)
6结语(西南交通大学张清华老师提供初稿)
策划与实施

(2)碳纤维布加固火灾后钢管混凝土叠合短柱轴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简介
    1.3 碳纤维布简介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介绍
        1.4.1 钢管混凝土叠合构件的静力研究
        1.4.2 钢管混凝土叠合构件的耐火性研究
        1.4.3 碳纤维布加固构件研究
        1.4.4 其他加固方法研究
    1.5 研究意义及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2 温度场有限元分析
    2.1 引言
    2.2 温度场模型建立
        2.2.1 钢材和混凝土的热工参数
        2.2.2 分析步、单元类型和网格划分设置
        2.2.3 边界条件与界面接触
    2.3 温度场有限元模型验证及结果分析
        2.3.0 模型信息
        2.3.1 温度场有限元模型验证
        2.3.2 模拟温度场分布结果分析
        2.3.3 钢管混凝土叠合构件温度滞后性
        2.3.4 截面含钢管率对叠合柱影响
        2.3.5 受火时间对叠合柱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轴压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
    3.1 引言
    3.2 高温后材料力学性能
        3.2.1 钢材本构
        3.2.2 混凝土本构
        3.2.3 CFRP-力学性能
    3.3 力学分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1 分析步、单元选取与网格划分
        3.3.2 单元界面接触面处理
        3.3.3 边界条件与加载方式
        3.3.4 非线性方程的求解
    3.4 模拟与实验结果对比
        3.4.1 荷载(N)-位移(Δ)曲线对比
        3.4.2 整体破坏模态
        3.4.3 钢筋笼破坏模态对比
        3.4.4 内部钢管破坏模态对比
    3.5 力学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
        3.5.1 受力全过程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参数分析
    4.1 引言
    4.2 构件轴压承载力参数分析
        4.2.1 叠合构件钢管直径
        4.2.2 钢管混凝土含钢率
        4.2.3 钢材种类
        4.2.4 核心混凝土强度
        4.2.5 外部混凝土强度
        4.2.6 碳纤维布层数
    4.3 碳纤维加固火灾后钢管混凝土叠合短柱轴压承载力计算
        4.3.1 钢管混凝土叠合短柱轴压承载力
        4.3.2 火灾对钢管混凝土叠合短柱轴压承载力
        4.3.3 碳纤维布加固火灾后钢管混凝土叠合短柱轴压承载力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主要符号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考虑火灾作用超高层RC框架-核心筒抗震性能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超高层建筑发展现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对温度场的研究
        1.3.2 对构件层次的研究
        1.3.3 对结构层次的研究
        1.3.4 火灾后力学性能分析的研究
        1.3.5 研究现状小结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混凝土与钢(筋)材料高温性能及计算模型设计
    2.1 引言
    2.2 火灾升温曲线
        2.2.1 火灾温度变化的特点
        2.2.2 标准升温曲线
    2.3 材料的热工性能
        2.3.1 混凝土材料的热工性能
        2.3.2 钢(筋)材料的热工参数
    2.4 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
        2.4.1 混凝土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
        2.4.2 钢(筋)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
    2.5 计算模型
        2.5.1 超高层RC框架-核心筒模型选取
        2.5.2 超高层RC框架-核心筒结构算例
    2.6 分析方法的选取
    2.7 小结
第三章 高温下超高层RC框架-核心筒构件力学性能分析
    3.1 引言
    3.2 基本假设和应用条件
    3.3 温度场
        3.3.1 框架柱
        3.3.2 框架梁
        3.3.3 核心筒和楼板
    3.4 力学响应分析
        3.4.1 框架柱
        3.4.2 框架梁
        3.4.3 核心筒和楼板
    3.5 受火区域整体热-结构分析
        3.5.1 位移变化情况
        3.5.2 应力变化情况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火灾前后超高层RC框架-核心筒结构动力分析
    4.1 引言
    4.2 模态分析
        4.2.1 基本概念
        4.2.2 火灾前后结构自振频率
        4.2.3 火灾前后结构振型分析
    4.3 谐响应分析
        4.3.1 ANSYS谐响应分析理论
        4.3.2 火灾前后结构谐响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火灾后超高层RC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5.1 引言
    5.2 反应谱理论
        5.2.1 地震谱计算
        5.2.2 基于反应谱理论火灾前后结构分析
    5.3 瞬态动力学分析
        5.3.1 地震波选取
        5.3.2 火灾前后结构地震波瞬态分析
        5.3.3 火灾前后层间位移变化情况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4)建筑火灾后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及实用鉴定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建筑火灾的发生及危害
        1.2.1 建筑火灾的发生
        1.2.2 建筑火灾的危害
    1.3 课题的引出
        1.3.1 混凝土常温特点
        1.3.2 混凝土火灾(高温)后的特点
        1.3.3 混凝土高温性能研究的意义
        1.3.4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鉴定的意义
    1.4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1.4.1 国外的研究状况
        1.4.2 国内的研究状况
    1.5 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和目的意义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1.7 本文的技术路线
2 混凝土材料的高温性能
    2.1 引言
    2.2 混凝土的热工性能
        2.2.1 热传导系数λ_c
        2.2.2 比热容(比热)C_c
        2.2.3 体积质量ρ_c
        2.2.4 热膨胀系数α_c
    2.3 混凝土过火作用下的力学性能
        2.3.1 过火作用下混凝土的物理化学变化
        2.3.2 过火作用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2.3.3 过火作用下混凝土的卡拉强度
        2.3.4 过火作用下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
        2.3.5 过火作用下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3 混凝土的过火试验
    3.1 引言
    3.2 选用主要原材料要求和特征
        3.2.1 水泥
        3.2.2 细集料
        3.2.3 粗集料
        3.2.4 掺合料
        3.2.5 水
    3.3 试验设计
        3.3.1 试件配合比的确定
        3.3.2 试件的浇铸、制作与养护制度
        3.3.3 试验仪器和设备
        3.3.4 温度-时间曲线
        3.3.5 试验的流程和内容
    3.4 混凝土的过火试验
        3.4.1 试验的过程
        3.4.2 燃烧炉内实际升温曲线
        3.4.3 试验现象及分析
        3.4.4 试件过火后的冷却处理
    3.5 本章小结
4 过火后混凝土抗压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方法
    4.3 过火后混凝土静压试验
        4.3.1 试验过程
        4.3.2 试验现象
    4.4 过火后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4.4.1 过火后抗压强度与受火温度的关系
        4.4.2 过火后抗压强度与持续过火时间的关系
    4.5 本章结论
5 火灾(高温)后混凝土的鉴定方法的界定与分析
    5.1 引言
    5.2 火灾温度的判定方法
    5.3 火灾损伤等级的评定标准
    5.4 现有的几种检测鉴定方法的分析
        5.4.1 现有的火灾后混凝土检测鉴定方法
        5.4.2 现有的检测鉴定方法存在的问题
    5.5 本文得到的实用检测鉴定方法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存在的问题及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5)增大截面法在火损桥梁加固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桥梁火灾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火灾研究现状
        1.2.2 国内火灾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受损程度的检测与鉴定
    2.1 火灾后桥梁结构的评估与修复程序
    2.2 火灾现场调查及温度判定
        2.2.1 火灾现场调查
        2.2.2 火灾温度判定
        2.2.3 中河特大桥火损后火灾现场调查及火灾温度判定
    2.3 火灾后材料及结构性能的检测
        2.3.1 混凝土强度的检测
        2.3.2 钢筋强度的测定
        2.3.3 混凝土构件变形测量和结构性能测试
        2.3.4 中河特大桥火损部位材料及结构性能的测定
    2.4 火灾后结构损伤的综合鉴定
        2.4.1 火灾后结构损伤的分析依据
        2.4.2 火灾后结构损伤等级的评定标准
        2.4.3 中河特大桥火损后结构受损程度的综合评定
第三章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剩余承载力计算
    3.1 钢筋混凝土结构火灾下的极限状态
    3.2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剩余承载力计算
        3.2.1 受火构件截面特征参数计算
        3.2.2 单筋矩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3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的剩余承载力计算
        3.3.1 矩形截面轴心受压柱
        3.3.2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柱
    3.4 中河特大桥火损后钢筋混凝土结构剩余承载力评估
        3.4.1 评估技术路线
        3.4.2 计算模型
        3.4.3 基本参数
        3.4.4 中梁(2#梁)完好状态
        3.4.5 中梁(2#梁)火损状态
        3.4.6 边梁(1#梁)完好状态
        3.4.7 边梁(1#梁)火损状态
        3.4.8 评估结论
第四章 增大截面法加固设计与施工
    4.1 火损结构修复加固方案的确定
        4.1.1 修复加固设计的基本原则
        4.1.2 修复加固设计思路
    4.2 增大截面加固法简介
        4.2.1 增大截面加固法的特点
        4.2.2 增大截面加固法的适用条件
        4.2.3 增大截面加固法的构造要求
        4.2.4 增大截面加固法施工要点
    4.3 中河特大桥火损箱梁增大截面加固方案
        4.3.1 方案设计
        4.3.2 加固效果
    4.4 施工及养护要求
        4.4.1 施工工艺
        4.4.2 注意事项
第五章 研究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6)对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火温和材料性能的检测鉴定及加固修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火灾的文明与危害
        1.1.2 火灾受损建筑结构修复与加固的必要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火灾对钢筋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影响
    2.1 火灾高温对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影响机理
        2.1.1 火灾高温对混凝土的影响机理
        2.1.2 火灾高温对钢筋的影响机理
    2.2 高温下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2.2.1 高温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2.2.2 高温下钢筋的力学性能
        2.2.3 高温下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性能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火灾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鉴定与检测
    3.1 火灾后建筑结构的损伤评估与修复程序
    3.2 现场调查和火灾温度的判定
        3.2.1 火灾的现场调查
        3.2.2 火灾温度的判定方法
    3.3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常见的检测技术和手段
        3.3.1 混凝土强度的检测
        3.3.2 钢筋强度的检测
        3.3.3 钢筋、钢丝与混凝土粘结力损失鉴定
        3.3.4 混凝土变形的检测
        3.3.5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损伤检测
    3.4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受损程度的综合鉴定评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设计
    4.1 加固修复的原则
        4.1.1 加固修复原则
        4.1.2 加固修复材料选用原则[27]
    4.2 火灾后结构构件的剩余承载力验算
    4.3 钢筋混凝土结构常用的加固方法介绍
        4.3.1 增大截面法
        4.3.2 外粘型钢法
        4.2.3 粘贴钢板法
        4.3.4 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法
        4.3.5 增设支点法
    4.4 加固修复的施工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程实例分析
    5.1 工程概况
    5.2 火灾现场的损伤鉴定
        5.2.1 现场调查
        5.2.2 火灾温度的判定和损伤评级
        5.2.3 火灾损伤概述
    5.3 火灾后材料性能的检测
        5.3.1 检测依据
        5.3.2 混凝土的强度检测
        5.3.3 钢筋的力学性能检测
    5.4 火灾后剩余承载力计算
        5.4.1 柱的承载力验算
        5.4.2 梁的承载力验算
        5.4.3 板的承载力验算
    5.5 火灾后的构件的加固设计与施工
        5.5.1 加固的技术标准
        5.5.2 加固修复对策
        5.5.3 柱的加固设计
        5.5.4 梁的加固设计
        5.5.5.楼板的加固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火灾后检测鉴定与加固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火灾的危害
        1.1.2 建筑结构的抗火设计
        1.1.3 火灾后结构的受损鉴定与修复加固的必要性
        1.1.4 优化结构加固方案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升温及温度场研究状况
        1.2.2 钢筋混凝土材料在高温下和高温后力学性能研究状况
        1.2.3 结构和构件在高温下与高温后力学性能的研究
        1.2.4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检测与评估
    1.3 本文拟研究的内容
2 火灾温度判定方法研究
    2.1 根据火灾持续时间推算火灾温度
    2.2 根据火灾现场残留物的烧损特征判定火灾温度
    2.3 根据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外观特征判定火灾温度
    2.4 工程应用实例
        2.4.1 工程概况
        2.4.2 事故概况
        2.4.3 火灾温度判定
    2.5 本章小结
3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检测鉴定方法研究
    3.1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检测方法研究
        3.1.1 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
        3.1.2 钢筋力学性能检测方法
        3.1.3 受损构件烧伤深度测试方法
        3.1.4 混凝土构件变形测量方法
        3.1.5 受损构件性能检测方法
    3.2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构件鉴定方法研究
        3.2.1 初步鉴定
        3.2.2 详细鉴定
    3.3 工程应用实例
        3.3.1 初步鉴定过程
        3.3.2 详细鉴定过程
        3.3.3 鉴定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应用研究
    4.1 加固的原则
    4.2 常见的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
    4.3 工程实例应用
        4.3.1 结构修复加固设计原则
        4.3.2 加固设计方案
        4.3.3 加固施工过程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表 1 火灾后混凝土抗压强度实测值
    附表 2 火灾后构件变形检测
    附表 3 最终评级结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火灾下PC梁桥预应力损失研究及灾后损伤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火灾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损伤评价方法综述
    1.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火灾下 PC 梁桥混凝土强度损伤研究
    2.1 高温下混凝土力学性能
        2.1.1 高温下混凝土抗压强度
        2.1.2 高温下混凝土抗拉强度
        2.1.3 高温下混凝土弹性模量
    2.2 高温下混凝热工参数
        2.2.1 高温下混凝土热传导系数
        2.2.2 高温下混凝土比热容
        2.2.3 高温下混凝土热膨胀系数
    2.3 火灾下基于混凝土强度损伤 PC 矩形梁变形研究
        2.3.1 矩形梁温度场研究
        2.3.2 受火时间对混凝土损伤研究
        3.3.3 火灾下矩形梁变形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火灾下 PC 梁桥有效预应力损失研究
    3.1 高温下预应力钢筋力学性能
        3.1.1 高温下预应力钢筋极限抗拉强度
        3.1.2 高温下预应力钢筋屈服强度
        3.1.3 高温下预应力钢筋弹性模量
    3.2 高温下预应力钢筋热工参数
        3.2.1 高温下预应力钢筋热传导系数
        3.2.2 高温下预应力钢筋热膨胀系数
        3.2.3 高温下预应力钢筋比热容
    3.3 高温下有效预应力损失研究
        3.3.1 高温下预应力钢筋松弛和蠕变损失
        3.3.2 高温下混凝土徐变损失
        3.3.3 高温下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热膨胀差损失
        3.3.4 高温下预应力损失计算模型
    3.4 火灾下基于有效预应力损失 PC 箱梁变形研究
        3.4.1 箱梁温度场研究
        3.4.2 受火时间对钢束处温度的分析
        3.4.3 火灾下结构变形研究
    3.5 火灾下材料损伤对结构损伤权重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火灾后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综合评价方法
    4.1 火灾后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受损评价程序
    4.2 基于火灾后混凝土强度超声波回弹综合评价法
    4.3 基于火灾后有效预应力评价法
        4.3.1 静力平衡原理
        4.3.2 边界分析模式
        4.3.3 增量分析
        4.3.4 有效预应力评价模型
    4.4 火灾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性能综合评价
        4.4.1 火灾后混凝土强度损伤评定标准
        4.4.2 火灾后预应力损失评定标准
        4.4.3 火灾后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受损综合评价分类标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实例分析
    5.1 工程概况
    5.2 火灾后受损桥梁状况
        5.2.1 火灾基本情况
        5.2.2 火灾时间温度推定
        5.2.3 桥梁外观损伤
    5.3 火灾后桥梁检测
        5.3.1 混凝土强度检测
        5.3.2 有效预应力检测
    5.4 火灾后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综合评价
        5.4.1 混凝土强度损伤评价
        5.4.2 有效预应力损失评价
        5.4.3 变形分析
        5.4.4 抗剪分析
        5.4.5 火灾后 PC 梁桥综合评价
    5.5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1 主要研究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火灾后混凝土结构可靠性分析与处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火灾对混凝土结构的危害
        1.1.2 火灾后结构可靠性分析与处理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内外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的进展
        1.2.2 火灾后结构可靠性研究的进展
    1.3 火灾后结构可靠性分析与处理的原则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施工中发生火灾后混凝土结构可靠性调查分析
    2.1 施工中发生火灾时工程概况
    2.2 火灾后现场调查分析的内容
    2.3 火灾发展情况的现场调查分析
    2.4 火灾后现场温度的调查分析
        2.4.1 根据燃烧时间推断火灾温度
        2.4.2 根据外观特征判定火灾温度
        2.4.3 根据烧损厚度判定火灾温度
        2.4.4 根据数值模拟软件计算火灾温度
    2.5 现场火灾温度分区的调查判定
    2.6 火灾后烧损等级分类评定标准
    2.7 火灾后烧损构件状态的调查分析
    2.8 火灾后十五层混凝土构件烧损程度调查分析
    2.9 火灾后十六层混凝土构件烧损程度调查分析
    2.10 火灾后十七层混凝土构件烧损程度调查分析
    本章小结
第3章 施工中发生火灾后混凝土结构可靠性检测鉴定
    3.1 火灾后现场检测鉴定的内容和依据
    3.2 火灾前原大厦的检测鉴定
        3.2.1 梁柱构件截面检测
        3.2.2 板内钢筋检测
        3.2.3 混凝土构件原有强度检测
    3.3 火灾后受损构件材料性能检测分析
        3.3.1 火灾后钻芯法检测受损构件的取样特殊性
        3.3.2 火灾后钻芯法检测受损构件的检测结果
    3.4 火灾后钢筋的力学及工艺性能的检测分析
    3.5 火灾后结构变形的检测分析
    3.6 火灾后受损构件裂缝的检测分析
        3.6.1 火灾后受损构件裂缝普查情况
        3.6.2 火灾后受损构件裂缝的试验检测
        3.6.3 火灾后受损构件裂缝的数值分析
    3.7 火灾后受损构件承载力的鉴定评估
    3.8 火灾后受损构件变形的鉴定评估
    3.9 火灾后受损构件耐久性鉴定评估
        3.9.1 保护层检测
        3.9.2 混凝土中性化检测
    3.10 火灾后受损构件抗震性的鉴定评估
    本章小结
第4章 施工中发生火灾后混凝土结构可靠性加固设计
    4.1 火灾后加固设计的依据标准和可行性建议
        4.1.1 火灾后加固设计的依据标准
        4.1.2 火灾后加固设计的可行性建议
    4.2 火灾后加固设计的基本原则
    4.3 火灾后加固设计的优化方案
    4.4 典型受损构件加固设计计算
    本章小结
第5章 施工中发生火灾后混凝土结构可靠性加固施工
    5.1 火灾后加固施工方案
    5.2 火灾后加固施工新技术的优化
        5.2.1 裂缝修补施工技术要点
        5.2.2 粘贴碳纤维的精细化施工
        5.2.3 粘钢加固法施工技术改进措施
        5.2.4 预应力撑杆加固新技术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10)钢结构火灾损伤鉴定与加固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建筑火灾的损失
        1.1.2 火灾对钢结构的危害
        1.1.3 部分国家和地区对钢结构抗火设计的考虑
        1.1.4 火灾后钢结构受损鉴定与修复加固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成果
        1.2.1 国内外对结构火灾的研究历史
        1.2.2 常用钢材的物理力学性质
        1.2.3 火灾高温下钢材的性能
        1.2.4 钢结构材料高温冷却后的性能
        1.2.5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结和特点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钢结构火灾损伤的有限元分析
    2.1 概述
        2.1.1 热—结构耦合分析
        2.1.2 热分析
        2.1.3 结构分析
    2.2 计算模型的建立
        2.2.1 结构模型的建立
        2.2.2 荷载的取值
    2.3 边柱模拟受火分析结果
        2.3.1 边柱单边受火分析结果
        2.3.2 边柱三边受火分析结果
    2.4 中柱受火分析结果
        2.4.1 中柱单边受火分析结果
        2.4.2 中柱三边受火分析结果
    2.5 梁三面受火分析结果
    2.6 热—结构耦合分析的结果
第三章 某钢结构火灾后的鉴定与加固
    3.1 工程事故概况
        3.1.1 工程概况
        3.1.2 事故经过
    3.2 结构火灾损伤鉴定与加固
        3.2.1 结构火灾损伤的初步鉴定
        3.2.2 钢梁的检测鉴定
        3.2.3 支撑的检测鉴定
        3.2.4 受火高强度螺栓的检测鉴定
        3.2.5 结构倾斜测量
        3.2.6 图纸设计中的不足
        3.2.7 理论计算及分析
        3.2.8 检测鉴定结论
    3.3 鉴定结论及加固方法
        3.3.1 鉴定结论
        3.3.2 加固方法的选择
第四章 钢结构火灾损伤的鉴定与加固研究
    4.1 概述
        4.1.1 可靠性鉴定类别及适用范围
        4.1.2 结构可靠性鉴定方法
        4.1.3 钢结构火灾损伤加固的原则
    4.2 火灾后钢结构的检测
        4.2.1 火灾后钢结构检测概述
        4.2.2 火灾概况的检测
        4.2.3 结构和构件变形的检测
        4.2.4 火灾中构件温度的检测
        4.2.5 火灾后构件材料性能的检测
        4.2.6 火灾后钢结构连接的检测
    4.3 火灾后钢结构的鉴定
        4.3.1 民用建筑钢结构鉴定
        4.3.2 工业厂房建筑的鉴定
        4.3.3 钢结构火灾损伤鉴定规范的局限
    4.4 钢结构常用的加固方法
        4.4.1 钢结构直接加固方法
        4.4.2 钢结构间接加固方法
    4.5 钢结构及构件加固方法的选择
        4.5.1 钢结构加固方法的选择
        4.5.2 受弯构件加固方法的选择
        4.5.3 钢柱加固方法的选择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火灾后建筑结构受损害程度的诊断与处理技术规程》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J].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中国公路学报, 2021(02)
  • [2]碳纤维布加固火灾后钢管混凝土叠合短柱轴压分析[D]. 杨茜.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3]考虑火灾作用超高层RC框架-核心筒抗震性能分析研究[D]. 李昌霖.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4]建筑火灾后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及实用鉴定方法[D]. 曹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6(05)
  • [5]增大截面法在火损桥梁加固中的应用研究[D]. 汪亮. 东南大学, 2015(02)
  • [6]对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火温和材料性能的检测鉴定及加固修复[D]. 付玮. 南昌大学, 2015(03)
  • [7]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火灾后检测鉴定与加固方法研究[D]. 张弼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08)
  • [8]火灾下PC梁桥预应力损失研究及灾后损伤评价方法[D]. 武余波. 长安大学, 2013(06)
  • [9]火灾后混凝土结构可靠性分析与处理对策[D]. 郑伟涛. 河北工程大学, 2011(10)
  • [10]钢结构火灾损伤鉴定与加固方法研究[D]. 曹军岭. 太原理工大学, 2009(S2)

标签:;  ;  ;  ;  ;  

《建筑结构火灾后损坏诊断与处理技术规程》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