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7993-1999《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通用技术条件》有关问题说明

GB/T 17993-1999《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通用技术条件》有关问题说明

一、GB/T 17993-1999《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通用技术条件》有关问题的说明(论文文献综述)

吴岛[1](2020)在《基于滑移率辨识的汽车制动时序视觉检测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健增长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道路网络和交通设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和提高,促使汽车行业迅猛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行车安全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对在用汽车的各项指标进行定期安全检测是保障汽车行车安全的主要途径,其中制动性能又是所有指标中最重要的一项。尤其是半挂汽车列车,作为当前公路货运的主体,正在向多轴化、重型化方向发展,其车体较长、结构复杂,制动性能各项指标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汽车制动性能检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路试检验法和台架检验法。路试法须有特定的场地,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且重复性差,一般作为辅助检测手段。台式检验法占地小,不受气候条件影响,重复性较好,是目前汽车检测站和科研机构进行制动性能检测的常用方法。台架检验法主要通过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或平板式制动检验台进行检测,可以检测出整车制动力和、制动不平衡及阻滞力,满足多数车型的检测。然而,半挂汽车列车由于轴数较多,不同的制动时序会对列车的制动稳定性造成直接影响,前轴制动快制动瞬间列车易发生折叠,后轴制动快制动瞬间列车易发生拖拽。台式检验法受台体结构的限制,无法实现半挂汽车列车制动时序的检测,从而难以反映整车的制动性能。虽然国家标准GB 18565-2016对汽车列车的制动时序检测方法做出了要求,但受检测设备的成本和结构制约,目前并无相关可行的制动时序检测设备,所以检测方法不具现实意义。因此,研发出一套高精度、智能化的汽车制动时序检测系统势在必行。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的不断推进,在以机器视觉为核心的工业4.0大趋势推动下,汽车检测领域也正朝着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因此,本文以此为契机,立足国家标准和现有技术手段,将视觉技术引入汽车制动时序检测,提出了基于立体视觉的汽车制动时序检测方法,设计和研发了汽车制动时序视觉检测系统。本文根据半挂汽车列车制动失稳机理及制动时序对制动稳定性的影响,明确了引起不同制动时序的因果关系。通过分析汽车制动时序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汽车制动时序视觉检测系统方案设计分析车轮滑移率与路面附着系数间的变化关系,提出视觉检测系统的测量目标:即以制动踏板开关的触发时刻为起始时标,各车轮滑移率分别达到20%的时间次序作为制动时序的检测结果,并分析影响滑移率辨识的关键因素。为准确识别车轮滑移率,以白色圆形标识物作为间接测量物,建立基于视觉测量的车轮滑移率测量模型及列车曲线行驶矫正模型。基于平行双目立体视觉测量原理,推导系统结构模型,对影响系统综合测量误差的关键因素进行讨论分析。最后从检测系统整体布置、检测流程和控制方案三个方面对汽车制动时序视觉检测系统进行方案设计。(2)图像处理关键算法研究为得到图像中圆形标识的中心坐标,根据圆形标识的图像特点对相关图像处理算法的适用性进行改进和优化。首先对采集的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操作,包括图像对比度增强、图像去模糊、图像去噪和图像锐化。然后对归一化后的左右图像进行边缘提取,为改善Canny算法对圆形标识的边缘提取效果,对传统Canny算法在梯度方向和自适应阈值方面进行改进研究。为准确提取圆形标识,分析现有椭圆检测理论提出适用于本文的椭圆检测方法,设计边界清除算法清除冗余边缘,以及融合最小二乘理论和Hough变换实现对圆形标识的准确识别和提取。考虑到序列图像进行立体匹配计算量大的问题,基于对极几何约束关系,提出一种归一化互相关(Normalized Cross Correlation,NCC)快速匹配算法。最后,根据三维重建模型和相机标定参数,对圆形标识中心坐标进行三维重建。(3)视觉检测系统标定与精度检定试验研究根据摄像机坐标系间转换关系,对线性成像模型和非线性成像模型进行论述,以建立本文的摄像机成像模型。分析张正友平面模板标定法的算法原理及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基于PSO-LM(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与Levenberg-Marquardt)组合优化策略的改进张正友标定方法,实现对标定参数的非线性全局优化,并通过标定对比试验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为验证视觉检测系统对圆形标识的动态识别精度,设计一种模拟车轮制动的精度检定装置及方法,在多个目标速度下分类进行多工况试验,分析每种工况下的试验误差。(4)汽车制动时序视觉检测系统实车试验研究为验证检测系统整体方案设计的可行性以及图像处理算法和标定算法的有效性,选取同一辆在用半挂汽车列车进行重复性试验和九辆在用半挂汽车列车进行普适性试验。为分析视觉检测系统的测量误差,利用车轮上的轮速传感器设计一套轮速测量装置,结合非接触式速度测量仪构成校准装置,对比分析两组试验数据的示值误差和重复性误差,对本检测系统的准确性、稳定性及适用性进行验证。同时,在重复性试验中,鉴于测量结果误差存在不确定性,为科学评价本检测系统,对测量结果误差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最后,分析和总结视觉检测系统相比于校准装置的试验误差。

宋建华[2](2018)在《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选址及选型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机动车检验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化,机动车检测行业朝着社会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同时随着检测站“三检合一”的工作推进,对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需求不断增加。研究好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的选址及选型等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促进机动车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本地区历史数据,运用二次指数平滑法预测机动车保有量。建立预测数学模型,预测出本地区的机动车保有量,对综合性能检测站的年检量做出判断,为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确定建设规模提供依据。通过分析了车辆可达性、潜在保有量、已有检测站、配套设施、可用面积和建设运营成本等六个综合性能检测站选址评价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六个影响因素的权重,然后根据六个选址影响因素对候选地址赋值,通过构建各层比较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最终得出方案层对目标层总排序等步骤,确定最优选址方案。以检测的需求、检测项目和相关检测法规为依据,建立综合性能检测设备候选集,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决策模型,确定设备选型影响指标权重,根据六个指标对候选设备赋值,通过构建各层比较判断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等步骤,选择最优综合性能检测设备。本文通过运用二次指数平滑法预测机动车保有量,确定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规模;以综合性能检测站经济效益最优为目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检测站选址的评价方法;以检测设备综合性能最优为目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综合性能检测设备选型的方法。最后通过实例运用,验证了选址是合适的、并符合预期目标的,选择的综合性能检测设备是综合性能最优的。

王旺佳[3](2018)在《高速列车服役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速列车是由机、电、液、光、信息等多物理过程、多单元技术融合于机电载体而形成整体功能的复杂装备,对高速列车进行服役质量评价是一项重要工作,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评定没有定论。为确保车辆安全、可靠、高效运行,及时排除潜在故障、有效预防事故、避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需要加快建立与完善服役质量指数评估体系,并制定相应技术标准及维护工作规范。本文在高速列车服役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性能评价上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服役质量评价涉及整车运行状态和运行安全,用于评估车辆健康状况与故障跟踪。本文先对系统性能评估计算方法进行描述,接着介绍了一种改进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并以汽车综合性能评价案例对其基本思想及计算步骤进行说明。该方法排除了专家打分判断的主观性,通过计算性能指标分数的变异系数,进而分配评价体系中指标准则权重,再使用高斯值函数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最后采用加权和模型来产生总体性能分数,用于评估汽车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该研究可用于机电系统综合性能评估。我国高速列车研究起步较晚,加上检测站数量有限及检测设备不完善,导致高速列车服役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本文参考汽车服役性能评价体系构建方法及步骤,收集国内外高速列车性能检测相关标准及铁道部相应检测规范,搭建了高速列车服役质量评价体系。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指标限值,结合高速列车服役检测数据,对高速列车的车轮磨耗、平稳性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得到磨耗及平稳性性能指数。结果表明,使用多准则决策方法分析过程简便且合理,可用于评价列车服役性能。该研究为高速列车服役性能评价提供参考。

吕光辉[4](2014)在《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制造技术以及汽车使用性能都得到很大提升,对我国汽车检测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深入研究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方法对推动我国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汽车基本使用性能、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及使用寿命,为综合性能检测项目的确定和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撑。通过实地调研,了解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设备配置,工位设置等状况,之后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在外观检测、动力性检测、燃油经济性检测等方面存在检测限值不合理及检测方法操作性差等问题。随后对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与GB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进行对比,分析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在检测项目与检测方法上与汽车安全检测的差异。接着对综合性能检测个别项目检测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汽车动力性检测与燃油经济性检测是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本文通过对若干6800系列客车参数统计,计算其额定功率工况与额定扭矩工况下的速度值,通过与GB18276-2000《汽车动力性台架试验和评价指标》所规定的检测速度进行比较,在对一定样本统计分析后得出合理的汽车动力性检测速度优化值。另外在综述了汽车燃油经济性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对使用碳平衡法进行汽车燃油经济性检测技术方案进行了相关分析。最后提出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项目的改善方案,为交通部门制定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相关标准提供参考建议。

任保宽[5](2013)在《城市公交客车安全技术要求及性能检测研究》文中提出城市公交客车的安全性能直接影响着城市公共交通的安全。城市公交客车种类较多,结构型式多样,运行环境特殊,运行工况复杂,而我国汽车标准中与城市公交客车相关的安全技术规定针对性相对较差,应深入、全面地研究城市公交客车安全技术要求和关键检测技术,为城市公交运营企业提供安全运营车辆技术标准。概述欧美汽车技术法规体系以及国内汽车标准体系现状,比较国内外汽车标准法规,掌握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涉及到的城市公交客车相关技术内容情况。分析国内城市公交客车相关标准,对生产厂家及汽车检测机构实地调研,确定国内城市公交客车在出厂前所进行的检验主要有定型试验、强制性检验和CCC检验等。分析城市公交车辆的交通事故和运行工况特点,得出城市公交客车突出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制动系统、传动机构、转向系统、防火及应急逃生装置等方面,应更加注重离合器、制动器、变速器、悬挂系统、轮胎、线束布置及灭火装置、车辆的基本性能、车辆内部结构、车辆噪声、排放等的要求。比较运营中汽车安全性能检验项目和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项目,根据城市公交客车安全检测实际情况,指出城市公交客车只进行现行的汽车安全性能检验不足以保证整车性能。经过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线实车检测,结合城市公交客车安全技术需要,研究提出应进一步完善城市公交客车在安全装置、阻燃防火、以及逃生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最终形成《城市公交客车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标准建议稿。

林乐宏[6](2012)在《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标准体系探析》文中指出对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的标准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赵春江[7](2011)在《黑龙江省营运车辆检测机构建立及运行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黑龙江省营运车辆检测机构分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和客运站车辆安全性能检测站(以下简称客运安检站),其共同的建立原则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统一管理”。对于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按照国家要求,在2006年以后不再允许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建站和经营。所以近几年交通行业管理部门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建站,并支持各种经济成分的投资者向交通行业投资。目前,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都是独立的、社会化的、自负盈亏的经营机构。对于黑龙江省客运安测站,在与全国其他省份对比后具有特殊性和唯一性,黑龙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全省推广建立客运安检站,有效提高了客运车辆的技术管理水平。目前,全国只有黑龙江建有客运安检站这种营运车辆检测机构。在“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营运车辆检测机构的数量已逐渐趋于饱和,有些地区建站后即面临亏损。为避免盲目投资或重复投资,减小交通行业资源浪费,稳步推进营运车辆检测行业的健康成长,并实现交通运输行业车辆技术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指导投资经营方对营运车辆检测机构的建立及运行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做出建站决策和完善经营管理。本课题采用实地调查研究的方法,通过长期对营运车辆检测机构的跟踪调查和实地走访来积累资料和数据,分析确定检测机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政策分析、检测机构分布和检测需求与检测能力分析、检测机构配套设施规划等方面,采用回归分析法预测营运车辆发展和经济效益,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人员素质。通过对以上各种综合因素的分析、评价,提出检测机构建立及运行的解决措施,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将各种综合因素连接,建立决策体系,简单直观地为投资方建站决策和实际运营提供参考。本课题研究将改变目前黑龙江省有关单位和投资人申请建立营运车辆检测机构时,提交建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只停留于形式的现状,通过分析检测机构的基本投资、基本支出和收入来源,逐项列举并进行成本——收益估算,从而对机构建立和运行的可行性有清晰的认识,让投资经营方认清形势,避免投资失误,本课题研究成果将为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和营运车辆检测机构可持续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赵宏梅[8](2008)在《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是综合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检测技术与检测设备,在汽车不解体或者不完全解体的前提下,判断车辆技术状况,查明故障部位和原因的场所。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促使检测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小汽车的生产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私家车的数量快速增长,这种变化直接导致汽车检测需求进入了快速增长的发展阶段。如何利用检测站现有资源,全面拓展服务功能,为全社会的车辆提供检测服务,在解决社会需求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已经成为汽车检测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首先分析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研究背景,在参考当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研究思路;其次,论述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影响因素和发展现状,通过对汽车检测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我国汽车检测发展存在的问题;再次,通过对原有检测业务和节假日出行汽车检测需求分析,得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原有检测业务仍然是检测站的主要和核心业务,但引入私家车的检测,能为检测站自身的扩大发展创造机会,使检测服务的部门和机构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最后,提出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发展思路。

范怀礼[9](2007)在《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文中提出针对目前我国综合性能检测站的状况,提出并论述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向检测技术条件规范化、检测设备管理网络化、检测设备智能化和检测人员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必要性。

范健[10](2007)在《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技术监管体系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是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把好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的基本手段。论文根据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面对的新的形势和任务,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技术监管体系的相关理论、技术和应用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成果对提高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质量监管水平具有较高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对国内外汽车检测技术发展和管理状况的调查与分析,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理念,应用现代科技成果,论文提出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现代技术监管的概念,构建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技术监管体系,监管体系由建站技术监管、检测过程技术监管、检测结果技术监管和质量评价监管四个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又由几个功能明确的模块组成,明确了监管体系各子系统和模块的职责、监管内容,并提出了监管体系主要功能的实现思路。对探索我国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技术监管体系具有重要理论参考价值。论文分析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工位布局的要求,举例说明了检测线工位布置设计方案,包括工位的总体布局、各工位的检测设备、监控装置、检测标准及检测项目、安装位置及布置理由。对检测工位布置技术监管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方法。论文应用分级分布式控制原理,设计了主要由车辆检测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和远程监控子系统组成的检测站计算机测控系统,应用计算机远程监控、远程视频监控、检测过程数据监控,数据库实时监控等手段,实现了检测过程的技术监管。论文设计了适用于营运车辆的技术等级评定和车辆二级维护竣工质量检测及其组合型检测的检测报告版式,提出了检测报告数据一致性监管的内容和方法,可满足检测结果和质量评价技术监管的需要。上述部分研究成果在江苏省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质量监管和检测站建设与技术改造中已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GB/T 17993-1999《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通用技术条件》有关问题的说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B/T 17993-1999《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通用技术条件》有关问题的说明(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滑移率辨识的汽车制动时序视觉检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 半挂汽车列车制动时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制动时序研究现状
        1.2.2 国内制动时序研究现状
    1.3 半挂汽车列车制动时序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1.3.1 制动时序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1.3.2 制动时序检测技术国外研究现状
        1.3.3 制动时序检测技术国内研究现状
    1.4 立体视觉汽车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1.4.1 立体视觉概述
        1.4.2 立体视觉在汽车检测技术领域的应用和进展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汽车制动时序检测理论及方案研究
    2.1 制动时序测量目标的确定
        2.1.1 滑移率与路面附着系数的关系
        2.1.2 基于车轮滑移率的制动时序测量目标
        2.1.3 影响车轮滑移率识别的关键因素
    2.2 基于视觉测量的车轮滑移率测量模型建立
        2.2.1 车轮滑移率计算模型
        2.2.2 圆形标识运动轨迹拟合
        2.2.3 汽车列车曲线行驶矫正模型
    2.3 双目立体视觉测量模型
        2.3.1 平行双目立体视觉测量原理
        2.3.2 平行双目视觉系统精度分析
    2.4 制动时序视觉检测系统方案设计
        2.4.1 制动时序视觉检测系统整体布局
        2.4.2 制动时序视觉检测系统检测流程
        2.4.3 制动时序视觉检测系统控制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制动时序视觉检测系统图像处理算法研究
    3.1 图像预处理
        3.1.1 图像对比度增强
        3.1.2 基于维纳滤波的圆形标识运动模糊复原
        3.1.3 图像伪中值双边滤波去噪
        3.1.4 图像拉普拉斯锐化
    3.2 基于改进Canny算法的圆形标识边缘检测
        3.2.1 传统Canny边缘检测
        3.2.2 拓展梯度方向与Otsu自适应阈值的改进Canny算法
    3.3 基于Hough变换的圆形标识特征提取
        3.3.1 基于Hough变换的椭圆检测研究进展
        3.3.2 最小二乘与Hough变换融合的圆形标识特征提取
    3.4 基于对极几何约束的圆形标识归一化互相关立体匹配
        3.4.1 立体匹配方法概述
        3.4.2 对极几何约束
        3.4.3 基本矩阵和极线方程
        3.4.4 基于对极几何约束关系的NCC立体匹配算法
    3.5 圆形标识中心坐标三维重建
        3.5.1 三维重建模型
        3.5.2 三维重建过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制动时序视觉检测系统标定与精度检定试验研究
    4.1 非线性成像模型建立
        4.1.1 参考坐标系
        4.1.2 线性成像模型
        4.1.3 非线性成像模型
    4.2 视觉检测系统摄像机标定理论及优化
        4.2.1 张正友平面模板标定法
        4.2.2 张正友标定法优化理论分析
        4.2.3 基于PSO-LM组合优化策略的改进张正友标定法
    4.3 摄像机标定试验及结果对比分析
        4.3.1 标定试验设备安装及调试
        4.3.2 标定试验过程及参数误差对比分析
    4.4 基于车轮动态模拟的视觉系统精度检定试验研究
        4.4.1 硬件结构组成
        4.4.2 检定方法及流程
        4.4.3 动态检定试验及误差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汽车制动时序视觉检测系统开发及实车试验
    5.1 汽车制动时序视觉检测系统结构组成
        5.1.1 检测系统的硬件部分
        5.1.2 汽车制动时序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5.2 汽车制动时序视觉检测系统实车试验研究
        5.2.1 实车试验目的及试验条件
        5.2.2 实车试验内容及步骤
        5.2.3 同一车型重复性试验
        5.2.4 测量结果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5.2.5 多种车型普适性试验
        5.2.6 试验误差因素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2)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选址及选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内发展状况
        1.2.2 国外发展状况
    1.3 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综合性能检测站需求预测
    2.1 综合性能检测站的任务与检测项目
    2.2 检测量预测流程
    2.3 基础数据收集
    2.4 检测需求量预测
    2.5 预测方法
    2.6 预测运用
    2.7 小结
第三章 建设检测站的基本方法
    3.1 指导思想和原则
    3.2 检测站组成
        3.2.1 基础部分
        3.2.2 需求部分
        3.2.3 结构部分
        3.2.4 功能部分
    3.3 综合性能检测设备
    3.4 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
    3.5 综合性能检测站的平面布置
        3.5.1 综合性能检测线的工位布置
        3.5.2 综合性能检测站总平面组成
    3.6 小结
第四章 综合性能检测站的选址评价方法
    4.1 选址的重要性
    4.2 层次分析法
        4.2.1 建立递阶层次模型
        4.2.2 构造比较矩阵
        4.2.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2.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3 选址因素分析
        4.3.1 检测站选址的目标
        4.3.2 选址的因素分析
    4.4 构建选址层次结构模型
    4.5 小结
第五章 综合性能检测站的选址评价方法运用
    5.1 项目背景
    5.2 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5.2.1 影响因素赋值
        5.2.2 构建准则层判断矩阵
    5.3 准则层单层排序及一致性校验
    5.4 方案层对目标层总排序
        5.4.1 构造方案层比较判断矩阵
        5.4.2 求出方案层对目标层的最大特征值
        5.4.3 求出三个备选方案得分并比较得出结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综合性能检测站的设备选型方法
    6.1 检测设备种类的确定
    6.2 层次分析法选型决策模型分析
    6.3 层次分析法优选综合性能检测站设备
        6.3.1 检测设备选型的主要评价指标
        6.3.2 层次分析法选型
    6.4 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高速列车服役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高速列车服役质量评价的研究
        1.2.2 国内外其他机电系统服役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基本结构与思路
        1.5.1 基本结构
        1.5.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性能评估
        2.2.1 性能评估计算方法
        2.2.2 改进的多准则决策分析方法
    2.3 案例分析
        2.3.1 评价体系与指标分数
        2.3.2 综合性能评估
        2.3.3 结果与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电系统服役质量评价体系
    3.1 引言
    3.2 服役质量评价体系介绍
        3.2.1 服役质量
        3.2.2 指标体系
    3.3 高速列车与汽车相关性介绍
    3.4 性能检测指标
        3.4.1 安全性能
        3.4.2 综合性能
        3.4.3 维修性能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列车服役质量评价体系
    4.1 引言
    4.2 高速列车服役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4.2.1 评价指标检验标准及规范
        4.2.2 评价指标筛选
        4.2.3 评价体系建立
    4.3 案例分析
        4.3.1 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4.3.2 性能指数合成
        4.3.3 服役质量指数合成
    4.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情况
附录B 案例数据

(4)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汽车检测现状
        1.3.1 国外现状
        1.3.2 国内现状
    1.4 我国存在主要问题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车辆使用性能及检测技术
    2.1 汽车动力性以及评价指标
    2.2 汽车燃油经济性以及评价指标
    2.3 汽车行驶安全性及其评价指标
        2.3.1 汽车制动性以及评价指标
        2.3.2 汽车制动性台架试验性能要求
        2.3.3 汽车操纵稳定性以及评价指标
    2.4 汽车前照灯评价指标及其要求
    2.5 汽车排放特性
        2.5.1 汽车尾气的危害
        2.5.2 汽车排放污染物排放限值
    2.6 车辆技术状况变化规律
        2.6.1 汽车使用性能的变化
        2.6.2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过程
    2.7 汽车检测方法的发展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现状分析
    3.1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
        3.1.1 仪器设备配置及检测项目
        3.1.2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工位设置
    3.2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问题分析
        3.2.1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调研情况
        3.2.2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问题分析
    3.3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与安全检测的对比
    3.4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个别检测项目的分析
        3.4.1 悬架特性检测
        3.4.2 滑行性能检测
    3.5 综检尾气检测的探讨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营运车辆动力性检测与燃油经济性检测方法研究
    4.1 动力性检测的依据
    4.2 动力性能检测方法优化
        4.2.1 动力性能检测现状
        4.2.2 动力性检测速度的选取
    4.3 燃油经济性检测的依据
    4.4 燃油经济性检测方法优化
        4.4.1 燃油经济性能检测现状
        4.4.2 碳平衡法检测燃油经济性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项目和方法的确定
    5.1 综合性能检测项目的变更
    5.2 外观技术状况检查
        5.2.1 车辆外观检查项目
        5.2.2 底盘检验
    5.3 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检测方法
        5.3.1 动力性检测方法
        5.3.2 燃油经济性检测方法
    5.4 其他项目检测方法
    5.5 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试验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5)城市公交客车安全技术要求及性能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汽车标准法规研究现状
    2.1 国外汽车技术法规体系
        2.1.1 美国联邦汽车技术法规体系
        2.1.2 ECE/EC 汽车技术法规
    2.2 国内汽车标准法规体系
        2.2.1 我国汽车产品认证概述
        2.2.2 我国汽车标准体系概述
        2.2.3 城市公交客车相关国家标准
        2.2.4 城市公交客车相关行业标准
        2.2.5 城市公交客车相关地方标准
    2.3 新能源车辆标准
    2.4 国内外汽车标准差异性比较
    2.5 城市公交客车现行相关标准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公交客车安全检测体系研究
    3.1 检测部门调研基本情况
    3.2 城市公交客车出厂检验
        3.2.1 城市公交客车定型试验项目
        3.2.2 城市公交客车强制性检验项目
        3.2.3 城市公交客车 CCC 认证试验项目
    3.3 新车注册和在用车的性能检测
        3.3.1 汽车安检和综检概述
        3.3.2 汽车检测设备技术标准
        3.3.3 汽车安检和综检项目
    3.4 城市公交客车检测管理探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公交客车安全技术要求分析
    4.1 生产及运营部门调研基本情况
    4.2 城市公交客车性能及其试验方法
    4.3 城市公交客车交通事故特征
    4.4 城市公交运行特点对车辆的性能要求
        4.4.1 基本性能要求
        4.4.2 车辆内部结构要求
        4.4.3 车辆噪声
        4.4.4 车辆排放
    4.5 城市公交客车燃料及结构类型
    4.6 城市公交客车安全技术探讨
        4.6.1 安全装置的技术要求及应用
        4.6.2 阻燃防火技术要求
        4.6.3 应急逃生技术要求
        4.6.4 城市公交客车安全运营管理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公交客车关键检测技术研究
    5.1 城市公交客车性能检测项目
    5.2 外观技术状况检查
        5.2.1 车辆外观检查项目
        5.2.2 底盘检验
    5.3 其他各项目检测分析
    5.4 城市公交客车性能检测试验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标准体系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标准体系分析
    1.1 基础标准
    1.2 设施与环境条件标准
    1.3 检测标准
    1.4 计算机控制检测系统标准
    1.5 检测设备产品标准
    1.6 计量检定规程和计量校准规范
    1.7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
2 改进建议
    2.1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标准体系应符合的要求
    2.2 应制定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的管理标准
    2.3 应制定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人员的工作标准
    2.4 在GB/T 17993-2005《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的通用要求》的场地和设施要求中增加符合下列标准有关要求的内容
    2.5 在JT/T478-2002《汽车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技术规范》中增加符合下列标准有关要求的内容

(7)黑龙江省营运车辆检测机构建立及运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营运车辆检测机构建立及运行研究现状分析
    1.3 课题研究内容
2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立及运行影响因素分析
    2.1 政策因素分析
        2.1.1 运管部门与综测机构的业务关系分析
        2.1.2 行业政策分析
        2.1.3 获取运管部门支持的建议及措施
    2.2 综检机构检测能力分析
        2.2.1 综检机构数量及分布统计
        2.2.2 检测需求和检测能力分析
        2.2.3 综检机构的选址原则
    2.3 综检机构配套设施规划要求
        2.3.1 厂房、场地条件
        2.3.2 检测设备配备
        2.3.3 检测线计算机联网系统
        2.3.4 运政部门监管联网系统
    2.4 综检机构经济效益预测
        2.4.1 基本投资
        2.4.2 基本支出
        2.4.3 收入来源分析
        2.4.4 车源分析
        2.4.5 效益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客运安检站建立及运行影响因素分析
    3.1 客运安检站建立目的及性质分析
        3.1.1 建立目的
        3.1.2 机构性质
    3.2 客运安检站建立及运行现状分析
        3.2.1 客运安检站数量统计
        3.2.2 检测需求和检测能力分析
        3.2.3 存在问题分析
    3.3 客运安检站效益分析与评价
        3.3.1 基本投资
        3.3.2 基本支出
        3.3.3 收入来源分析
        3.3.4 效益分析
        3.3.5 效益评价
    3.4 本章小结
4 营运车辆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
    4.1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
    4.2 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
    4.3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及措施
    4.4 本章小结
5 营运车辆检测机构人员素质及措施
    5.1 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5.2 提高人员业务素质能力的措施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影响检测站的因素分析
    2.1 市场需求理论分析
    2.2 经济因素分析
        2.2.1 社会经济发展与汽车检测市场的关系
        2.2.2 机动车保有量对检测市场的影响
    2.3 政策因素分析
        2.3.1 行业政策
        2.3.2 地方政策
    2.4 检测站供给因素
        2.4.1 现有检测站规模因素
        2.4.2 检测站的经营因素
    2.5 行业管理因素
        2.5.1 市场经济氛围
        2.5.2 竞争机制
第三章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行业发展现状
    3.1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地位和任务
        3.1.1 定位
        3.1.2 服务功能
        3.1.3 法律责任
        3.1.4 地位和任务
        3.1.5 职责和要求
    3.2 国外汽车检测发展历程及管理特点
        3.2.1 国外汽车检测技术发展历程
        3.2.2 国外汽车检测业务管理特点
    3.3 我国汽车检测发展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我国汽车检测发展的演变
        3.3.2 我国汽车检测行业发展的特点
        3.3.3 我国汽车检测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需求分析
    4.1 检测需求概述
    4.2 原有检测市场需求分析
        4.2.1 原有检测业务现状分析
        4.2.2 原有检测业务发展趋势
    4.3 节假日出行检测市场需求分析
        4.3.1 节假日出行检测需求预测
        4.3.2 节假日出行检测需求分析
        4.3.3 数据分析的其他结论
第五章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发展思路
    5.1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服务应该走向社会化
        5.1.1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社会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5.1.2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必须完成两个根本转变
    5.2 私家车检测实施措施
        5.2.1 加强检测站自身建设
        5.2.2 顾客评判服务的管理措施
        5.2.3 拓展服务品种和项目的措施
    5.3 加强行业机构管理
        5.3.1 行业管理
        5.3.2 市场监督管理
        5.3.3 技术管理
        5.3.4 政策法规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6.2 本文的创新点
    6.3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技术监管体系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国外汽车检测技术发展和管理概况
        1.2.1 国外汽车检测技术发展历程
        1.2.2 国外汽车检测工作管理特点
    1.3 我国汽车检测技术发展和管理概况
        1.3.1 我国汽车检测技术发展概况
        1.3.2 我国汽车检测管理制度变迁
    1.4 我国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管理面临的形势和要求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
2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技术监管体系的研究
    2.1 现代技术监管的概念和目标
        2.1.1 现代技术监管的概念
        2.1.2 技术监管的目标
    2.2 技术监管体系的总体结构设计
    2.3 建站技术监管子系统主要功能及实现思路
        2.3.1 建站调研规划技术监管模块
        2.3.2 检测工位布置技术监管模块
        2.3.3 检测设备质量技术监管模块
        2.3.4 检测站计算机测控系统技术监管模块
        2.3.5 检测质量保证体系监管模块
    2.4 检测过程技术监管子系统主要功能及实现思路
        2.4.1 计算机远程监控模块
        2.4.2 在线检测过程监管模块
        2.4.3 检测过程数据监管模块
        2.4.4 控制系统数据库监管模块
    2.5 检测结果技术监管子系统主要功能及实现思路
        2.5.1 检测报告版式设计监管模块
        2.5.2 检测报告数据一致性监管模块
    2.6 质量评价监管子系统主要功能及实现思路
        2.6.1 内部质量评价监管模块
        2.6.2 外部质量评价监管模块
3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工位布局的分析与设计
    3.1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工位布局总体要求
        3.1.1 工位数设计与工位检测工时分配
        3.1.2 工位顺序
        3.1.3 设备间距
    3.2 几种常见的检测线工位布局分析
        3.2.1 并列复合式
        3.2.2 单线复合式
        3.2.3 工位综合式
    3.3 典型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线工位布置设计案例
        3.3.1 外检线
        3.3.2 安检线
        3.3.3 综检线
4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计算机测控系统技术研究
    4.1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计算机测控系统技术要求
    4.2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计算机联网控制方式分析
        4.2.1 集中式控制方式
        4.2.2 分布式控制方式
        4.2.3 现场总线型控制方式
    4.3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计算机测控系统设计
        4.3.1 系统的逻辑结构设计
        4.3.2 系统的物理结构设计
        4.3.3 系统容错方案设计
        4.3.5 系统开发工具和支撑平台的选择
5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报告及数据一致性监管
    5.1 检测报告版式设计
        5.1.1 检测报告版式设计的依据与要求
        5.1.2 检测报告典型版式设计举例
    5.2 检测报告数据一致性监管
        5.2.1 实施数据一致性监管的必要性
        5.2.2 检测报告数据一致性监管方式
        5.2.3 检测报告数据一致性监管项目
6 结论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四、GB/T 17993-1999《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通用技术条件》有关问题的说明(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滑移率辨识的汽车制动时序视觉检测系统研究[D]. 吴岛. 吉林大学, 2020(08)
  • [2]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选址及选型方法研究[D]. 宋建华.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4)
  • [3]高速列车服役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 王旺佳. 长沙理工大学, 2018(06)
  • [4]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方法研究[D]. 吕光辉. 长安大学, 2014(03)
  • [5]城市公交客车安全技术要求及性能检测研究[D]. 任保宽. 长安大学, 2013(07)
  • [6]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标准体系探析[J]. 林乐宏. 北方交通, 2012(10)
  • [7]黑龙江省营运车辆检测机构建立及运行对策研究[D]. 赵春江. 长安大学, 2011(07)
  • [8]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发展研究[D]. 赵宏梅. 长安大学, 2008(08)
  • [9]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J]. 范怀礼. 公路与汽运, 2007(06)
  • [10]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技术监管体系研究与实现[D]. 范健. 南京林业大学, 2007(03)

标签:;  ;  ;  ;  ;  

GB/T 17993-1999《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通用技术条件》有关问题说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