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水闸安全示范

张江水闸安全示范

一、章江水闸安全论证(论文文献综述)

游畅[1](2021)在《基于InfoWorks ICM模型确定排涝泵站规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城市综合流域排水模型(Info Works ICM),对宁德市三屿新区进行排水模拟分析计算,对管道负荷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基于测绘数据及规划资料构建排水管网模型,利用Info Works ICM模拟和分析,合理确定排涝泵站规模。通过模型模拟分析,可全面反映研究区域排水系统的服务性能,可为区域防洪排涝和管网改造与维护提供决策支持。

李媛媛[2](2020)在《平湖型废弃采石坑景观更新设计研究 ——以广州南沙凤凰湖公园为例》文中指出石材资源开采方便、利用率高,因而采石场在全球分布广泛且数量众多。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转变、传统制造业和开采业的转移,采石废弃地相继出现。特别是随着城市范围扩展,采石废弃地对社会、经济、环境和城市发展的不良影响逐渐凸显。国内外学者在废弃地治理上已有相对完善的理论和实践,但多是对所有废弃地进行统一论述,针对采石废弃地的研究较少。在我国城市双修和海绵城市的政策背景下,采石废弃地如何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更新,是当下城市发展、生态环境提升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首先根据已有研究文献,明确采石废弃地的概念和分类,提出并明确平湖型废弃采石坑及景观更新设计的概念,分析平湖型废弃采石坑更新设计的特点。以恢复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理论指导,探究其理论在废弃地修复中的应用。总结归纳国内外采石废弃地改造案例,以肖蒙山丘公园、上海辰山矿坑公园、南京汤山矿坑公园作为典型案例,剖析其设计手法和借鉴作用。其次,将广州南沙凤凰湖公园作为研究对象,从概况、设计方案、建成效果三方面对其进行调研分析。通过分析公园区位、自然环境、地形条件和平湖地形的成因,总结凤凰湖公园改造的基础条件;然后阐述公园设计方案,包括工程总体规划、公园平面布局和各景观要素设计三方面内容,并分析其优势与不足;接着通过数据调研,对公园建成效果进行水质评价、植物多样性评价和使用后评价。水质评价采用单因子分析法和综合水质指数法,植物多样性以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为评价指标,公园使用后评价则通过问卷调查,探究游客对公园景观设计、道路系统、景观设施的满意度。最后,结合前文理论和调研分析,提出平湖型废弃采石坑更新“一心两点三要素”的景观更新设计策略,即因地制宜,以水为核心,紧密结合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两点内容,设计从布局优化、物质性景观要素优化、文化性景观要素优化三方面着手,协调区域规划、建立生态网络、选用生态浮岛工程、选择乡土适生植物、平衡设施景观性与安全性、激发场地文化并设立科普教育标识。本文以南沙凤凰湖公园个案研究为例,补充采石废弃地相关理论,并提出平湖型废弃采石坑景观更新设计手法,不仅是集中于废弃地复绿或功能设计等单一角度,为后续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朱俊辉[3](2020)在《大口径长距离输水钢管整体吊装沉管施工关键技术及实证研究》文中认为在城市管道建设领域,一些设施需要跨越江河涌道、公路铁路、桥梁等,给施工带来一定难度,本文结合容奇、桂洲水厂取水构筑物迁建及原水管道工程项目杏坛段,对大口径长距离输水钢管在过江河水下沉管施工的工艺进行研究,论文采用了PDCA循环、系统理论、数值统计、有限元以及无人机摄影技术等对整体吊装沉管施工技术工艺原理、结构体系、资源配置、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环保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工艺方面,采用大口径长距离输水钢管整体吊装沉管施工技术原理中“河堤上整体焊接钢管,整体起吊下水”,固定吊点,分步起吊,每步起吊高度控制在20cm~25cm范围内,钢管环向变形率控制在1%~2%范围内,可以防止钢管焊接处应力集中,能够有效控制曲折钢管整体起吊下水时管焊缝及管材不会拉裂、压屈或拉弯;(2)在资源配置方面,应用大口径长距离输水钢管整体吊装沉管施工技术中多船抬吊的整体吊装沉管施工技术,大型起重船成本利润率9.74%,是实施整体吊装的成本控制的关键设备;(3)在进度控制方面,通过网络优化,将钢管整体焊接与水下沟槽开挖同步作业,整体吊装沉管与固管回填等关键施工工序的流水作业,实际进度比合同进度提前了20d-30d,关键工期节省了25%;(4)在质量控制方面,结合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体系,开展质量QC活动,有效解决了钢管整体焊接及整体吊装钢管环向变形率等关键问题,钢管吊装下水安装到位后压力水试验合格率达到100%,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5)采用大口径长距离输水钢管整体吊装沉管施工技术,经工程实践证明,可节约实际成本约为施工预算成本的1%,具有显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许清文[4](2020)在《城市滨河带景观综合治理工程对防洪的影响 ——以郁江贵港段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河流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其对人类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如何在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和损失的前提下开发出河流的潜能,一直是河流开发研究的重点之一。目前,全球正以空前的速度对河流进行改造,近年来国内很多城市都对江河两岸进行综合整治开发,以提高城市发展水平,这对河道的堤防安全、河势稳定、防汛抢险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本论文以贵港郁江滨河两岸综合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测资料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江河两岸综合整治开发对原有堤防安全、河势稳定、防汛抢险等的影响,旨在对项目建设做出合理建议,河流开发更加高效环保。主要结论如下:(1)1962年至今综合治理工程所在河段河槽变化不大,河势相对稳定。整治工程范围内的24个断面2006年、2010年和2016年河道宽度、平均水深、宽深比和河道过水面积等变化均较小,河道小幅冲淤交替但总体呈淤积状态,在现有水沙条件下,预测未来评价河段将呈缓慢淤积态势。(2)利用数学模型和实测资料,分析综合治理工程后水位、河势、河床冲淤变化以及河岸渗流和岸滩稳定情况。整治后综合治理工程河段过流面积以增加为主,工程建设后整治河段沿程水位降低,对现有滩槽流速改变较小,对河道的整体冲淤变化影响较小,河道滩槽演变会延续近期的趋势。两岸堤防的渗透稳定性满足要求,但部分断面抗滑稳定系数不满足要求,需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满足规范要求。(3)该工程的实施符合相关规划、标准和要求。工程实施后对所在河道的主槽及整体河势稳定影响不大,为了加固河岸,建议修建高等级护岸。通过“以路代堤”方案可以满足防汛交通的需求,确保两岸堤防及河道等安全。综合治理工程不会对郁江的整体防洪态势造成较大影响。

谭巧矛[5](2019)在《洪潮江水闸闸线选择及水工建筑物布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洪潮江水闸由于年久失修,水毁严重,造成闸室上部结构垮塌,基础被淘空,下游河床形成多处冲坑,重建工程的方案通过对闸址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枢纽建筑物布置、对外交通、征地拆迁、施工、工程投资等条件的分析论证,选择在原闸址上重建。确定的水闸枢纽布局,采用16孔×10 m露顶式平底闸方案。工程建成后运行效果良好。笔者对洪潮江水闸闸线选择及水工建筑物布置进行详细介绍。

沈雷,朱玉玺,黄菊[6](2019)在《沿海河网地区城市内涝防治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于珠海市白蕉临江生态农业科技城控规,分析了区域现状内涝灾害的成因,研究了内涝防治下的海绵城市规划理念,在保留现状内河涌的基础上,结合用地规划和竖向规划布置规划绿地及7座调蓄湖,构建规划大、小排水系统,制定近期保留旧村的防洪解决方案,提出完善蓝线设计管理及开展泄通道研究建设等内涝防治建议。

杜佳[7](2019)在《清代中期江西水运航道与航运状况研究》文中提出清代中期经济繁荣,长途贸易兴盛,各地商帮雨后春笋般在各地生根发芽。在水运发达的江南及长江地区,由于发达的水网,运费的便宜,运载量较大,货物的运输一般会选择水运来完成。而江西地区五大河流以及鄱阳湖和长江的存在,无疑为江西的水运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借由各类船只,货物及人员可以抵达江西多数地区,以及周边湖南、浙江、广东、福建、湖北、安徽各省份。但事实上,目前学界对于水运的研究并不到位,水运目前的研究或者依附于经济社会史的研究,往往一笔带过。对于这类研究,探讨水运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远远超过对水运本身的研究。偶有水运的研究,但更多只是说明此地有水运,仅此而已。至于水运路线经过何地(很多研究仅仅只是将材料罗列,并无实际上的考证),水运过程如何,用何种船只,航行时间,则很少提及。对于江西地区的河流状况及水运节点分布,研究数量较少,并且不甚透彻。因而对江西水运而言,进行相关的研究十分必要。这也是本文所研究问题的价值与学术意义所在。当然要指出的是研究这一地区水运概况,一定程度上就是在研究该地区的运输及经济状况。本文主要论述并解决的问题,是探究清代中期,尤其乾隆时期,盛世顶峰时代的水运概况。本文经过一系列考证,以《宫中档乾隆朝奏折》所记载铜铅运输船队为参考对象,以方志为参考文献。对赣江、长江、汝河、昌江、鄱阳湖等地区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对于这些河流的港口、驻泊地、码头进行了精确的考证,力图通过一系列的考证,建立起江西整个水运体系及节点的地理分布。并对维持水运安全的重要机构——水汛,进行相应的考证。这些考证可以认为是建立了清代中期江西河流航运节点,清晰了清代江西具体的航运地理位置。同时对接下来进行航运过程的探究奠定了基础。在确定河流航运长度及节点的基础上,本文以《宫中档》为基础,计算了各个航道船只航行的速度及航行的时间。通过以上航速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出该地的航运时间,并对该地的航运状况有了细致的了解。对清代运输的速度及航行过程有了完整的认识,并逐渐建立起江西内河中河流的具体运行的情况。除了以上对江西航段的探究之外,江西水运中面对的天灾人祸,也时常导致船只的倾覆与财务乃至生命的损失。由于水运在南方地区重要的作用,这类事故的多发,往往会影响到该地经济的发展与货物的互通有无,故时人无论是行商旅人,亦或是官府,都对水运安全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民间,行商旅人往往通过商书、举止低调、结伴同行、或者在所在地寻求会馆帮忙来抵御未知或已发生的风险。官府则将着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为加强水汛建设,增强水汛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保护行船行旅,并为其提供帮助。二为加强对船只管理,对船只进行编号,所属船户与周边船户进行编号,进行保甲式管理。以上举措都一定程度上防范了水运的风险。在航道及救生方面,清政府一方面对一些河道进行疏濬,同时对一些航运的重要节点的航运停泊地也进行了修濬,这些举措都提升了江西水运的发展与航运的便利。在一些重要但是航行较为危险地段,和易发生风险航段,这一地段一般是指鄱阳湖北部及长江一带。在这一水域因为风浪较大,往往容易发生船只的倾覆,甚至在星子县及大姑塘一带出现了专门以救生为业的船户。而救生船在设立之后,提升了船只航行遭遇危险时的救援程度,让救援行为从民间行为逐渐向官方与民间行为一齐行动的情景。当然这一制度的背后自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救生船只联合民船及水汛船只,对遇难船只进行敲诈勒索,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救生船的公信力。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填补了以往研究中水运节点不明晰,以及航行安全问题研究不深入的不足。并以《宫中档》档案里所记载运输个案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了江西沿线水运路线和水运过程,对水运过程中的航速,航运节点,航行时间,驻泊点,水汛等因素进行了考证与还原,完整地构架起清代中期江西地区水运网网络,这一研究成果对江西乃至长江地段的研究大有裨益。

陈慈洲[8](2018)在《赣州市中心城区三江旅游河道水位提升探析》文中指出文章围绕做好赣州市中心城区城市水上旅游,结合城区三江河道的现状、水上游船对航道的要求及存在的问题,就提升三江航道水深拟定方案分析,提出了尽可能降低影响损失和工程实施难度的建设规划思路。

刘洋[9](2018)在《德惠姚家村傍河水源地地下水合理开采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傍河水源地供水稳定,对地表水质起到一定程度的净化作用,成为我国一种重要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方式。德惠姚家村傍河水源地位于第二松花江德惠段沿岸,是大成生化科技集团德惠生产基地的自备水源地。该水源地多数开采井远离江河,导致开采时地下水不能得到及时的补给、水源地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中心区水位迅速下降,加之部分开采井分布集中,开采时相互干扰严重,出现了开采量减少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的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德惠姚家村傍河水源地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水动力学法、环境同位素示踪法和热示踪法揭示江水入渗补给强度,建立水源地的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并开展地下水资源评价;为保障用水和地下水的持续开采,设计开采井布局;建立了傍河水源地地下水管理模型,以扩大地下水的开采量为目标,选择出合理的布井方案;确定了依此布井方案水源地的开采能力。本文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1.研究区江水与沿岸地下水水力联系密切,江水入渗补给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江水入渗补给比例约为56.5%,采用热示踪法估算的江水入渗补给强度为0.030.3 m/d。2.合理的布井方案:从原有开采井中选择16口井,使开采井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再按照井河距离200 m、开采井间距220 m,在尚未布井的河岸区域沿江单排增设8口开采井。3.在丰、平、枯水年3种不同河川径流条件下,按照合理的布井方案开采,该傍河水源地地下水的最大开采量分别可达69600 m3/d、61320 m3/d、53600 m3/d,均能够满足用水需求(约48000 m3/d);江水入渗补给量仅占研究区江水径流量的0.10%,第二松花江对水源地地下水的补给是充足而稳定的,地下水资源的取水保证程度较高,并且不会威胁江河的安全与稳定,能够实现对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资源高效、安全、合理的利用。

王敏[10](2014)在《江水直流冷却空调系统在低温储粮应用中的节能性研究》文中认为低温储粮是21世纪最有发展应用前景的绿色储粮技术之一。降低低温储粮的能耗是实施国家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浅层地温能在低温储粮方面的开发应用及太阳能低温储粮制冷技术的研究成为低温储粮的研究热点。其中浅层地热能中的地表水资源清洁、环保、来源广阔,作为低温储粮的新冷源具有独天得厚的优势。因此,尽管该项技术尚未成熟,但仍是一项值得探索研究的低温储粮技术。本文提出了采用江水直流冷却空调系统以及新型机械通风方式进行低温储粮的应用基础研究。本文分析了水体温度与气温的关系,介绍了3种常用的水温预测模型即一阶线性、Cubic模型(?)Logistic曲线模型,对比了不同江水温度计算模型计算得到的水温数据偏差,从而得出采用Logistic曲线模型通过空调季月平均气温拟合的江水温度误差最小。本文从一次能源利用率及污染物排放量等角度来分析江水直流冷却空调系统相对于其他三种空调形式的节能性及环境效益。重点对比分析江水作为空调系统冷却水与冷却塔冷却方式,通过江水温度与空气湿球温度的差异以及冷凝器对系统COP的影响,从而得出江水直流冷却空调系统比冷水机组+冷却塔方式节能。通过计算分析可知,江水直流冷却空调系统低温储粮方式的一次能源利用率最大,污染物排放量仅次于太阳能低温储粮方式,因此该低温储粮方式在各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优势。本文采用CFD软件对粮仓三维物理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模拟分析了自然条件下和采用江水直流冷却空调系统制取恒温恒湿的空气进行传统机械通风过程中粮堆温度的变化情况。在自然条件下,粮仓外部条件是影响粮堆温度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粮仓壁面四周区域粮温受外界条件的影响非常明显,而中心区域的粮温受外界的影响较小,基本保持恒温状态。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升高,粮仓壁面四周区域的粮温亦有所升高,从而逐渐形成高温集聚区,因此低温储粮的关键在于抑制该区域粮温的上升。采用U型风道对粮仓进行机械送风,粮仓四周壁面附近的区域,虽然高温半径有所缩小,但是仍始终存在着相对高温聚集区。实际储藏过程中温差将会导致水汽凝结现象,则高温区域将会发生霉变,因此墙体区域的通风散热应成为今后机械制冷送风系统优化设计的重点。本文根据现有降温通风方式又存在不同程度的送风死角这一缺陷,提出了空气循环层与沿墙竖向内循环低温储粮通风方式,并模拟分析了该种通风方式下粮仓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分布情况,模拟结果表明:该机械通风方式下的“热皮”区域半径有所减小,仓内各层粮温的温度梯度较小,有利于粮食的安全储藏。

二、章江水闸安全论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章江水闸安全论证(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InfoWorks ICM模型确定排涝泵站规模(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域概况
2 排水系统模型构建
    2.1 模型建立
    2.2 模型参数
        1)排水管网模型参数
        2)河道模型参数
        3)水位边界条件
        4)水位容积关系
        5)设计降雨
3 模型模拟结果分析
    3.1 现状管网排水能力评估
    3.2 泵站规模论证
    3.3 防涝系统规划效果
4 结论

(2)平湖型废弃采石坑景观更新设计研究 ——以广州南沙凤凰湖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废弃地产生与发展背景
        1.1.2 采石废弃地的危害及影响
        1.1.3 我国废弃地改造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研究小结
    1.4 研究目的和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4.3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采石废弃地修复相关理论
    2.1 采石废弃地与平湖型废弃采石坑的概念和分类
        2.1.1 采石废弃地的概念及分类
        2.1.2 坑塘式采石废弃地分类
        2.1.3 平湖型废弃采石坑的概念
    2.2 更新设计概念及特点
        2.2.1 景观更新设计的概念
        2.2.2 平湖型废弃采石坑景观更新设计特点
    2.3 相关理论
        2.3.1 恢复生态学理论
        2.3.2 景观生态学理论
        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采石废弃地更新设计相关案例分析
    3.1 肖蒙山丘公园
        3.1.1 基本情况
        3.1.2 设计分析
        3.1.3 启示
    3.2 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
        3.2.1 基本情况
        3.2.2 设计分析
        3.2.3 启示
    3.3 南京汤山矿坑公园
        3.3.1 基本情况
        3.3.2 设计特点
        3.3.3 启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凤凰湖公园设计分析与建成效果评价
    4.1 研究对象概况
        4.1.1 区位与项目背景
        4.1.2 自然环境概况
        4.1.3 地形分析
        4.1.4 平湖型采石坑的形成
    4.2 设计方案分析
        4.2.1 凤凰湖工程规划设计
        4.2.2 凤凰湖公园平面布局与功能分区
        4.2.3 景观设计
    4.3 凤凰湖公园建成效果评价
        4.3.1 水质评价
        4.3.2 植物景观评价
        4.3.3 公园使用后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平湖型废弃采石坑景观更新设计
    5.1 设计策略
    5.2 布局规划
        5.2.1 宏观布局
        5.2.2 微观网络
    5.3 物质性景观要素
        5.3.1 地形设计
        5.3.2 人工浮岛工程措施
        5.3.3 植物设计
        5.3.4 景观设施设计
    5.4 文化性景观要素
        5.4.1 场地文化
        5.4.2 故事性表达
        5.4.3 景观构筑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华南地区常用水生植物
附录2 华南地区常用陆生植物
附录3 凤凰湖公园使用后评价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大口径长距离输水钢管整体吊装沉管施工关键技术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本文的技术路线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工程概述
    2.1 技术经济指标
    2.2 关键问题
    2.3 原因分析
第三章 整体吊装沉管施工系统理论
    3.1 整体吊装施工概述
    3.2 整体吊装施工装置
    3.3 沉管施工工艺流程
    3.4 整体吊装沉管施工监控系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整体吊装沉管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4.1 工程背景
    4.2 整体吊装沉管施工方案分析
        4.2.1 整体吊装沉管工艺流程
        4.2.2 整体吊装沉管方案设想
    4.3 整体吊装关键技术分析
        4.3.1 整体焊接工艺问题
        4.3.2 水下沟槽开挖问题
        4.3.3 钢管变形控制问题
        4.3.4 钢管浮运协同问题
    4.4 沉管阶段关键技术分析
        4.4.1 注水下沉控制问题
        4.4.2 固管回填施工要点
    4.5 施工阶段控制关键技术分析
        4.5.1 资源配置
        4.5.2 质量控制
        4.5.3 安全措施
        4.5.4 环保措施
        4.5.5 效益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有限元分析及无人机摄影技术的实证研究
    5.1 工程背景
    5.2 基于有限元分析在整体吊装沉管施工中的应用
    5.3 基于无人机摄影技术在整体吊装沉管施工监控中的应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程效果和效益分析
    6.1 工程效果
    6.2 效益分析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方案调查评估表
附录二 专家调查评价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城市滨河带景观综合治理工程对防洪的影响 ——以郁江贵港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防洪评价研究现状
        1.2.2 国内防洪评价研究现状
    1.3 综合治理工程概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2.1 区域自然地理
    2.2 水系组成概况
    2.3 气象特征简介
    2.4 水文泥沙特征
    2.5 地形、地貌与工程地质
        2.5.1 地形地貌
        2.5.2 地层岩性
        2.5.3 地质条件
        2.5.4 工程区地震效应评价
    2.6 历史洪涝灾害
    2.7 社会经济
第三章 河道演变分析
    3.1 历史演变概况
    3.2 近期河道演变分析
        3.2.1 河段断面面积变化
        3.2.2 河段河道宽度变化
        3.2.3 河段平均水深变化
        3.2.4 河段最大水深变化
        3.2.5 河段宽深比变化
    3.3 河床演变趋势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防洪评价计算与分析
    4.1 水文计算与分析
        4.1.1 郁江设计洪水
        4.1.2 鲤鱼江设计洪水
        4.1.3 贵港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及设计水位
        4.1.4 郁江水面线
        4.1.5 贵港航运枢纽设计洪水
        4.1.6 郁江洪水与鲤鱼江洪水遭遇分析
    4.2 水动力数学模型建立与验证
        4.2.1 一维水动力数学模型介绍
        4.2.2 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介绍
        4.2.3 计算水文条件
    4.3 阻水比和壅水计算
        4.3.1 工程阻水比计算
        4.3.2 壅水分析计算
    4.4 水动力和河势影响分析
        4.4.1 流速和流态变化
        4.4.2 水流动力轴线变化
        4.4.3 滩槽和河道岸线变化
    4.5 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
        4.5.1 河道冲淤分析
        4.5.2 冲刷计算方法
        4.5.3 冲刷计算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防洪综合评价与对策
    5.1 与有关规划的关系及影响分析
        5.1.1 与流域及区域综合规划的关系
        5.1.2 与贵港市城区防洪排涝规划的关系
        5.1.3 与岸线利用规划的关系
        5.1.4 与水功能区划的关系
        5.1.5 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
    5.2 现有防洪标准和管理要求的适应性分析
    5.3 河道行洪排涝安全的影响分析
    5.4 对河势稳定、堤防和护岸的影响
        5.4.1 对河势稳定的影响
        5.4.2 对堤防、护岸和其它水利工程及设施的影响分析
    5.5 减小工程影响的防治和补救措施建议及对策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洪潮江水闸闸线选择及水工建筑物布置(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闸址及闸线选择
    2.1 闸址选择
    2.2 闸线比选
3 枢纽及水工建筑布置
    3.1 布置原则
    3.2 闸坝孔口尺寸及孔数的确定
    3.3 闸室布置
    3.4 闸室防渗设计
    3.5 消能防冲布置
    3.6 水闸两岸连接建筑物和护岸工程
    3.7 水闸基础处理
    3.8 施工围堰
4 施工处理措施
5 结语

(6)沿海河网地区城市内涝防治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概况
2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内涝防治规划
3 规划标准
4 防洪排涝规划方案
    4.1 完善区域防洪系统
    4.2 构建规划区排水系统
        4.2.1 打造蓝绿系统
        4.2.2 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
        4.2.3 提高雨水管渠设计标准
        4.2.4 建设行泄通道
    4.3 旧村排涝工程方案
5 完善建议

(7)清代中期江西水运航道与航运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长江段航道与航运状况
    第一节 长江航道节点考
    第二节 长江江西段航速计算
第二章 湖口—南昌段航道与航速
    第一节 鄱阳湖区航道的节点与航速
    第二节 赣江其余航运地名考证
第二章 汝河、昌江、信江的航道状况
    第一节 汝河航运的节点与航速
    第二节 昌江、信江航运的航运节点
第四章 航道管理与航运秩序维护
    第一节 水运风险与政府应对
    第二节 航道的修整与维护
    第三节 航运安全与救生政策探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赣州市中心城区三江旅游河道水位提升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城区“三江”概况
    1.1 河流水系与水利工程
    1.2 水上游线规划情况
    1.3 存在问题
2 河道水位提升方案
3 提升方案分析
    3.1 满足游船通航情况
    3.2 主要建设内容方面
    3.3 主要不利影响
4 结语

(9)德惠姚家村傍河水源地地下水合理开采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强度研究现状
        1.2.2 傍河水源地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2.3 地下水管理模型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象
        2.1.4 水文
    2.2 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
        2.2.1 区域地质条件
        2.2.2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2.2.3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2.3 江水水质
第3章 样品采集与测试
    3.1 监测点及采样点布设
    3.2 水位和温度监测
    3.3 水土样品采集
    3.4 水土样品测试
第4章 江水入渗补给强度研究
    4.1 基于同位素示踪的地下水补给来源分析
        4.1.1 研究区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
        4.1.2 江水入渗补给比例估算
    4.2 基于热示踪的江水入渗补给强度计算
        4.2.1 热示踪原理及计算方法
        4.2.2 参数确定
        4.2.3 江水入渗补给强度计算
第5章 地下水流数值模拟
    5.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5.1.1 模拟区范围
        5.1.2 含水层介质与水力特征概化
        5.1.3 边界条件概化
        5.1.4 源汇项概化
    5.2 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
        5.2.1 数学模型的建立
        5.2.2 模型求解
    5.3 数值模型的识别与验证
        5.3.1 模型的识别
        5.3.2 模型的验证
第6章 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
    6.1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6.1.1 现状年现状开采条件下地下水均衡分析
        6.1.2 不同河川径流条件下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6.2 地下水水质评价
        6.2.1 单指标和综合评价法
        6.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第7章 地下水合理开采方案
    7.1 开采井布局
        7.1.1 当前开采井布局
        7.1.2 开采井布局设计
    7.2 开采井合理布井方案选择
        7.2.1 地下水管理模型的建立
        7.2.2 地下水管理模型的求解方法
        7.2.3 合理布井方案
    7.3 不同河川径流条件下水源地的开采能力
        7.3.1 丰水年水源地的开采能力
        7.3.2 平水年水源地的开采能力
        7.3.3 枯水年水源地的开采能力
        7.3.4 地下水资源保证程度评价
第8章 结论及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10)江水直流冷却空调系统在低温储粮应用中的节能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低温储粮冷源的开发与应用现状
        1.2.1 自然低温储粮
        1.2.2 机械制冷低温储粮
        1.2.3 浅层地热能低温储粮
        1.2.4 太阳能制冷低温储粮
        1.2.5 LNG冷能低温储粮
    1.3 机械通风低温储粮技术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1.3.1 机械通风系统实仓试验的研究现状
        1.3.2 CFD在平房仓机械通风中的应用
    1.4 对以往研究工作的总结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低温储粮中应用江水直流冷却的可行性分析
    2.1 江水直流冷却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
        2.1.1 江水直流冷却空调系统
        2.1.2 江水直流冷却空调特点
    2.2 江水资源的变化规律
        2.2.1 水质
        2.2.2 水量
        2.2.3 水温
    2.3 江水温与气温的相关关系分析
        2.3.1 线性回归分析
        2.3.2 非线性回归分析
        2.3.3 最优方程
        2.3.4 误差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江水直流冷却空调系统的节能性及环境效益分析
    3.1 低温储粮冷源的选择
    3.2 江水直流冷却与冷却塔对比分析
        3.2.1 长江水温度分析
        3.2.2 冷却塔出水温度
        3.2.2.1 根据室外湿球温度推算冷却塔出水温度
        3.2.2.2 典型年夏季冷却塔出水温度分析
        3.2.3 江水温度对机组效率的影响
    3.3 制冷工况下的一次能源利用率分析
    3.4 环保性分析与预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粮仓温度分布规律研究及机械通风粮温数值模拟
    4.1 概述
    4.2 储粮机械通风理论基础
        4.2.1 机械通风的目的
        4.2.2 粮堆内部热湿传递的特点
    4.3 自然条件下储粮温度分布规律
        4.3.1 模拟对象及区域
        4.3.2 流动模型选择
        4.3.3 模拟参数
        4.3.3.1 环境温度
        4.3.3.2 仓房墙壁边界条件
        4.3.3.3 谷物的特性
        4.3.4 模拟结果与分析
        4.3.4.1 平房仓不同区域的粮温分布情况
        4.3.4.2 不同长度的粮温变化规律
    4.4 粮仓机械制冷温度分布模拟研究
        4.4.1 粮仓机械制冷送风系统设计方案
        4.4.2 数学模型
        4.4.2.1 模型的建立
        4.4.2.2 控制方程
        4.4.2.3 定解条件
        4.4.2.4 多孔区域条件
        4.4.3 模拟结果与分析
        4.4.3.1 机械制冷过程中粮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4.4.3.2 不同高度的粮温变化规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机械制冷低温储粮通风方式的优化
    5.1 概述
    5.2 机械制冷低温储粮通风方式的研究
    5.3 机械通风量及换气次数的计算与分析
    5.4 空气循环层与沿墙四周区域内循环通风冷却数值模拟
        5.4.1 空气隔离层与沿墙四周区域内循环通风冷却低温储粮通风管道的设计
        5.4.2 空气隔离层与沿墙竖向内循环通风低温储粮数值模拟
        5.4.2.1 几何模型
        5.4.2.2 控制方程
        5.4.2.3 网格划分
        5.4.2.4 边界及初始条件
        5.4.3 模拟结果分析
        5.4.3.1 垂直方向机械送风速度场变化规律
        5.4.3.2 垂直方向粮食温度场变化规律
        5.4.3.3 不同区域粮食温度场的变化规律
        5.4.3.4 机械制冷过程中粮温的变化规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章江水闸安全论证(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InfoWorks ICM模型确定排涝泵站规模[J]. 游畅. 陕西水利, 2021(08)
  • [2]平湖型废弃采石坑景观更新设计研究 ——以广州南沙凤凰湖公园为例[D]. 李媛媛.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大口径长距离输水钢管整体吊装沉管施工关键技术及实证研究[D]. 朱俊辉.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城市滨河带景观综合治理工程对防洪的影响 ——以郁江贵港段为例[D]. 许清文.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5]洪潮江水闸闸线选择及水工建筑物布置[J]. 谭巧矛. 红水河, 2019(04)
  • [6]沿海河网地区城市内涝防治实践研究[J]. 沈雷,朱玉玺,黄菊. 给水排水, 2019(07)
  • [7]清代中期江西水运航道与航运状况研究[D]. 杜佳. 云南大学, 2019(03)
  • [8]赣州市中心城区三江旅游河道水位提升探析[J]. 陈慈洲.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8(12)
  • [9]德惠姚家村傍河水源地地下水合理开采方案研究[D]. 刘洋. 吉林大学, 2018(01)
  • [10]江水直流冷却空调系统在低温储粮应用中的节能性研究[D]. 王敏. 南京师范大学, 2014(01)

标签:;  ;  

张江水闸安全示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