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D 可重构性和产品定义

PLD 可重构性和产品定义

一、PLD可重配置性和产品定义(论文文献综述)

练祥[1](2021)在《可重构雷达数字接收机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现有雷达接收机参数固定、自动化程度低,不能适用于不同的工作模式,严重制约了雷达系统的处理能力,也不满足多功能综合一体化雷达系统的要求,针对于此,本文对可重构的雷达数字接收机展开研究,以便能在一个通用的平台上通过软硬件编程的方式实现不同雷达信号的接收。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工作,一方面是在研究可重构技术的国内外发展和应用情况的基础上,选择了Xilinx公司设计的全可编程片上系统芯片——Zynq,作为设计开发平台,在了解了Zynq的结构组成、数据交互机制后,总结出基于Zynq的可重构实现策略。另一方面是根据数字接收机的结构特点,结合数字下变频理论,重点研究了数控振荡器、混频器、抽取滤波器组的实现方式,首先针对传统NCO实现方法——查找表法,进行改进,使用了1/4波形压缩法、添加相位抖动法和优化的CORDIC算法;接着分析了三种混频器的实现方法,基于CORDIC算法和4倍中频采样结构的混频方式,相比于用乘法器,可以大大节省资源,且减少乘法运算带来的量化误差;然后对CIC抽取滤波器和其补偿滤波器进行仿真分析,确定了CIC滤波器的级联数和补偿滤波器的类型,在此基础上,实现的抽取滤波器组具有系数可变,抽取率可配置的特点。在经过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析研究后,根据软硬件协同的设计开发流程,完成整个接收机系统的搭建,详细阐述了接收机系统的整体结构组成,并给出了接收机前端采集模块、基于双端口BRAM和DMA的数据交互实现方式,使得接收机系统具有完整的数据流和配置流通路。实现的接收机具有两种工作模式,系数配置模式和动态可重构模式。最后基于Zynq-7020开发板和数据采集板,建立了实验测试平台,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基于Zynq平台的可重构技术建立的雷达数字接收系统可以完成雷达信号采集、数字下变频、数据传输的功能,并且可以通过接收参数配置指令改变本振信号的生成频率、抽取滤波器的抽取率和滤波器系数,可以通过软件触发可重构指令实现不同混频方式和不同抽取滤波器组的切换,具有很好的通用性。

陆罡[2](2020)在《片上互联子系统多层协同自愈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片上网络作为片上多核系统的新型通信架构,满足了多连接和高并发的通信要求,随着集成电路向深纳米阶段发展,因器件老化等带来的故障频发,并体现为在网络中的通信功能阻断,使得片上多核系统可靠性下降、功能失衡,并最终完全失效。片上互联子系统是片上网络的构成单元,是物理器件的实际载体和网络通信功能的实际执行体,也是多数故障的高发地。为了能够在故障发生后及时恢复片上网络通信功能,以支持和延长片上多核系统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对片上网络的基本构成——片上互联子系统的自愈技术进行研究,设计出复合系统特点的自愈方案,以提升其可靠性和故障恢复能力。本文所作关于片上互联子系统多层协同自愈技术的研究遵循两条研究路线,分别是围绕片上互联子系统实际组成的、以模块和算法设计为主的局部研究路线,以及围绕系统间互联特点和通信实现的、以机制设立和方案研究为主的全局研究路线。两线并行,首先本文细化研究对象至系统各组件的传输线,对片上互联子系统进行了新的传输线级别的研究区域划分,依据影响大小和物理范围进一步确立故障的信息粒度,分别为表征粒度、功能粒度和基础粒度,由此得到故障的三个检测窗口并对各个检测窗口中的故障进行建模。接下来根据故障模型与片上互联子系统层次的对应关系建立了三个自愈的层级:硬件层功能自愈层级、传输层算法自愈层级和系统层拓扑自愈层级。在本文的研究中,实现各层级自愈的技术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故障信息感知、容错处理和特征机制挖掘。针对这三个部分本文依次做了独立研究和验证:1.利用端口特性提出了内外多端故障感知机制;2.通过融合精简备份、飞桥设计和可配置的多种算法提出了复合式容错设计;3.通过挖掘设计的共性提出了多层协同自愈的机制。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本文在各个部分均嵌套了方法对比和理论分析,总结得到片上互联子系统多层协同自愈产生的理论条件,分别是:自愈可分层级理论、多连接故障感知理论、复合容错方法理论、协同要素理论。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片上互联子系统多层协同自愈设计在高数据包注入环境下,当故障节点覆盖率高达100%即网络中16个节点全都发生故障时,仍然能够维持网络吞吐率,且平均包延迟相较于无故障状态下降低,最大降幅超过3%;同时,在代表可靠性量化的MTTF中,本设计相比于通用网络提升了75%;而资源开销仅增加了6.51%。

陈宝通[3](2020)在《面向个性化定制的智能生产线预防性维护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智能生产线通过物联感知和网络协同技术,实现信息物理深度融合。其特征是制造设备高度互联、制造数据深度集成与产线动态重构,以满足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定制产品的混流生产要求。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下,智能生产线对设备可靠性、运行稳定性与生产适应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常规的被动运维模式已不能满足智能生产线的复杂运维需求。本文聚焦于智能生产线预防性维护的关键技术研究,以保证个性化定制生产线效率与设备利用率为前提,对设备的劣化状态进行早期评估,通过可重构预防性维护避免生产线意外停机造成的生产中断,旨在实现生产过程的自主感知、状态评估、自适应运行及负载均衡。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以具体地概括为以下五点:(1)探讨了设备信息物理深度融合为基础的智能生产线预防性维护系统架构。在智能生产线设备信息传输方面,实现了基于OPC UA的信息传输,Machine to Machine通信,软件定义工业异构网络;在多源异构传感数据深度融合方面,提出了边缘计算使能的数据融合方法与边-云合作的数据融合机制。架构涵盖了基于心电机理的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方法与深度的设备健康状况评估理论,实时反馈设备亟需的运维情况。为保障智能生产线稳定运行,提出了面向个性化定制生产线的可重构运维机制,以实现生产过程自适应管控的系统运维。(2)基于设备动作时长的细粒度划分,将设备作业状态下的节拍类比为人类的心脏跳动,以设备心电图(equipment electrocardiogram,EECG)的方式揭示设备的性能衰退过程。阐明了设备心电图的构建机理,涵盖工序的细粒度划分方法,时序周期的动态匹配方法,基线、公差、Hotspot等重要工作特征的确定方法。基于设备心电机理,分别提出了生产线节拍优化方法和设备性能衰退的在线监测方法。在智能生产线上对智能设备心电图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智能心电机理能够很好地支持智能设备心电图的实施,智能生产线设备心电(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EECG,APL-EECG)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设备作业状态,为设备的维护提供科学指导。(3)基于时间序列设备传感数据,提出了深度的设备性能预测方法。引入流行的机器学习框架—Tensor Flow,搭建了Tensor Flow使能的深度学习模型架构;利用Keras搭建了汽车装配生产线的小台车气缸可靠性分析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并阐述了其中关键的实现技术;进一步地制定了气缸工作性能评估策略,预测准确率达到工业应用标准。研究发现在不完全观测丰富数据集的环境下,运用深度神经网络能够实现“弱关联”多源异构设备传感数据的分析。(4)基于领域本体的形式化语义模型,构建了面向预防性维护的可重构运维方法。首先,根据对智能生产线制造资源与生产过程的系统分析,利用领域本体方法构建生产线形式化语义模型,以一种语义网结构对生产线的制造资源进行抽象化与统一描述;其次,利用数据驱动的语义模型促进了生产线信息物理资源的动态融合,为生产线状态感知与自组织重构等提供基础模型,进一步构建了基于多智能系统的智能生产线自组织自适应运行机制;最后,面向预知的设备状态衰退与性能失衡,构建路径动态规划与任务切换的可重构方法,实现混流产线的不停机动态重构。(5)针对智能生产线设备集群自组织自适应作业过程中的负载不均衡现象,探究了基于边缘计算理念的智能生产线可重构运维方法,制定基于能量感知的负载均衡与调度(Energy-aware Load Balance and Scheduling,ELBS)策略。具体地,在边缘节点建立工作负载相关的能耗模型,相应地确立以作业集群负载均衡为目标的优化函数;利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求得优化解,对任务相关的作业集群进行任务优先级排序;采用Multi-agent系统对车间作业集群进行分布式的优化调度。结果表明,在多批量个性化定制糖果的包装产线上,在考虑能耗和工作负载的情况下,该策略实现了混流生产作业机器人的负载均衡和优化运行。综上所述,以底层信息交互为基础,提出了由单机设备到集群设备的自下而上的可重构运维方法,实现了涵盖产线自主感知、状态监测、预防维护与负载均衡等的关键运维技术,为个性化定制生产线的预防性维护关键点提供技术支撑与理论依据。

刘杨[4](2019)在《经济周期、资产专用性与公司价值 ——来自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和经济下行的艰难发展环境下,企业如何构建灵活高效的资产组合,塑造市场竞争优势,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冲击,维护和提升公司价值是企业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专用性资产是企业的价值资源,对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现有文献关注了资产专用性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部分学者认为专用性资产使企业拥有异质化的资本,通过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增强了产品的市场适应性,促使企业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此外,投入专用性资产,也有利于加强企业间的纵向协作,发挥企业间的协同效应,因此对企业价值有正的促进作用。然而,也有研究认为,由于专用性资产具备较低的可重新配置性,一旦投入后,难以改作他用,极易引发交易对手方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而增加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绩效。鉴于专用性资产具有复杂的“双面性”,进一步分析影响专用性资产价值创造效应的相关因素和作用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也是目前理论和实践领域都十分关注的问题。目前已有研究从治理机制的角度出发,包括所有权安排的显性治理机制,和关系嵌入的隐性治理机制,认为在适当的治理机制下,专用性资产能够更好地发挥价值创造效应。但是,尚未有研究从宏观经济环境角度进行分析。现有研究已经证实,宏观经济环境可能从产品渠道、资本渠道等多个领域对企业微观行为产生影响。经济上行期,市场需求旺盛,企业依托专用性资产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市场价值,帮助企业获得经济扩张利益。与此同时,专用性投资形成的稳定契约关系,有助于扩大企业间的协作规模,分享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收益;而经济下行期,市场萎靡,专用性资产投入方对接收方依赖更严重,极易引发对手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损害公司价值;此外,专用性资产较低的可重新调配性和抵押保证能力会限制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在经济下行期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下,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为此,本文引入经济周期维度,系统考察在不同经济周期阶段,资产专用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从而为现有关于二者关系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新的证据。本文选取2001-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基于稳健性标准误的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不同经济周期下资产专用性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上行期,资产专用性与企业价值正相关,经济下行期,资产专用性与企业价值负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周期性行业企业,专用性资产无法在经济上行期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却在经济下行期,严重削弱企业价值;对于行业竞争程度高的企业,经济上行期,专用性资产能够显着提高企业价值,经济下行期,专用性资产会进一步降低企业价值;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专用性资产在经济上行期能够创造更大价值,经济下行期,专用性资产对企业价值的削弱作用得以缓解;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在经济下行期,专用性资产对公司价值侵蚀更严重。本文引入经济周期的研究视角,理论并实证分析了不同经济周期下,资产专用性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资产专用性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以及不同经济环境下这种影响的差异,拓展了关于资产专用性问题的研究视野,丰富了相关文献,对于企业根据自身和所在行业不同特点,合理选择专用性资产投资策略,通过优化资产配置提升公司价值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林耘森箫,毕军,周禹,张程,吴建平,刘争争,张乙然[5](2019)在《基于P4的可编程数据平面研究及其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可编程协议无关报文处理(Programming Protocol-Independent Packet Processors,P4)使网络管理员能够定制交换机的数据包转发行为,提升了数据平面的可编程能力与报文处理的灵活性,从而很容易实现新功能、支持新协议,减少了开发周期与开发成本,为解决当前网络体系结构中长期存在的挑战以及设计新型数据平面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并且,将一些原本由中间件实现的网络功能、端服务器实现的应用卸载到可编程数据平面上,还能获得可观的性能收益,提升网络与应用的整体表现.本文首先概述了可编程数据平面的发展历史与P4的研究背景.接着,本文介绍了P4语言及其架构,包括P4语言的设计目标、P4抽象转发模型、工作流程、P4语法要素.然后,本文总结了目前P4语言在语法、功能、标准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将P4语言与其他数据平面编程语言进行了简要对比.之后,本文介绍了基于P4的可编程数据平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对异构平台的兼容、编译器的设计和优化、开发工具的设计和实现等方面.此外,本文从负载均衡、网络测量、网络安全等方面展现了学术界与工业界基于P4与可编程数据平面作出的应用成果.紧接着,本文探讨了满足什么条件的网络功能与终端应用才应该被卸载到数据平面上执行,为读者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最后,本文探讨了未来P4研究工作的趋势与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周强[6](2018)在《机床故障诊断知识建模和可配置系统构建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故障诊断作为机床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延长机床寿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在基于信号处理、模式识别和物理模型等数据驱动的故障诊断方法上有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知识驱动的故障诊断方法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关于故障知识的有效组织、表示、共享和应用的研究仍比较少。知识驱动方法在提高故障诊断知识表示能力和故障诊断系统的智能水平上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机床复杂程度的增加、对智能程度需求的增长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具有综合性、可配置性和智能性的机床故障诊断系统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因此,本文针对机床故障诊断问题,从知识的角度研究了机床故障诊断知识建模和可配置系统构建方法。主要内容包括:(1)在分析机床故障诊断问题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于机床故障诊断的多维度的分析模型,从层次维、活动维和时间维三个维度对机床故障诊断问题进行分析,描述了研究对象的时空属性和研究方法的类别属性。然后,提出了一种机床故障诊断知识管理体系结构,以知识为核心对机床故障诊断过程中各个结构层次、时间阶段和故障诊断活动所涉及到的静动态知识进行获取、处理、组织和应用,开展数据驱动、知识驱动和二者混合的故障诊断,实现故障诊断知识的共享、集成、应用和更新。(2)研究了机床故障诊断知识建模方法,用于构建不同类型机床的基于本体的故障诊断知识模型。采用基于谓词逻辑的故障要素分析法研究机床故障诊断领域知识并提取机床故障诊断领域的公共本体,从而建立机床故障诊断知识模型核心本体并保证故障知识的标准语义。借助提出的外部本体引用法和两级分类法对核心本体扩展,构建特定机床的故障诊断知识模型和知识库。支持多种知识推理技术和知识查询技术进行故障诊断和知识检索。上述方法将有效地支持构建共享、开放和可扩展的不同类型机床的故障诊断知识模型及知识库。以滚齿机为例建立了机床故障诊断知识模型和知识库并进行了推理和查询验证以展示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3)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和信号分析的机械零部件混合故障诊断方法,包括了从原始故障数据到故障分析、故障推理及故障解决的全部过程。提出了一种语义映射技术将信号分析结果和本体元素关联,结合信号分析和本体的优势,以实现准确、系统和智能的故障诊断。最后,以典型机床零部件滚动轴承为例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案例研究,对滚动轴承的振动数据进行特征提取,采用连续混合高斯隐马尔科夫算法进行点蚀故障辨识,然后对辨识结果开展语义映射和知识推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4)研究了机床故障诊断的可配置技术。介绍了基于知识的可配置机床故障方法,包括基于本体的机床故障诊断方法、基于知识的可配置机床故障诊断原理和相关的故障诊断知识库。然后设计了一种机床故障诊断可配置平台,包括基于语义网的故障知识管理系统、基于本体的机床可配置故障诊断系统和可配置机床数据采集系统等,并给出了该平台的配置和实施方法。对故障检测、故障辨识、故障诊断、故障解决和知识更新等活动的可配置技术进行研究。还研究了机床可配置运行状态数据采集技术,用于对不同的数据源、不同数据采集需求进行配置和采集,对外提供一致的机床运行数据,满足数据驱动的故障诊断的需求。该方法支持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的混合故障诊断,支持按需配置不同范围和强度的故障诊断活动,具有通用性、可配置性和可扩展性。最后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设计和开发了可配置机床故障诊断原型系统,包括基于语义网的故障知识管理系统、基于本体的可配置滚齿机故障诊断系统和可配置机床数据采集系统等。介绍了该原型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模块和开发技术,并以机床故障代码、滚动轴承和齿轮的故障诊断为例开展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迎九,金旺[7](2017)在《智慧视觉的算法、研发和产品动向》文中研究说明人工智能(AI)开始由科研走向行业应用,其中嵌入式视觉是重要的应用场景,例如汽车、监控、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医学诊断、工业视觉、无人机和移动市场等。为此,笔者探访了业内部分相关企业,请他们介绍了部分算法、研发和产品动向。

王瑞平[8](2017)在《可重构GPS/BDS捕获模块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的北斗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日渐完善。作为用户终端核心的接收机也从单模向多模发展。目前的双模甚至三模、四模接收机实现方式是通过并行通道实现不同系统的信号处理,即每一个卫星系统都有多个独立的信号通道,分别同时进行各自信号的处理。但同时,由于是并联的多系统信号处理,因此需要消耗很多的硬件资源;此外,由于目前的接收机大都是基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或者是通用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速度快、可靠性高,但灵活性差,当算法改变时不得不重新设计;通用处理器灵活性高,只需要修改程序即可实现另一种算法,但是速度很慢。而可重构技术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本文在近年来国内外对接收机捕获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对常用算法可配置性进行了研究,验证了本文的基于差分相干积分的并行码相位捕获方案的优越性;并将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可重构技术运用于接收机捕获模块,设计了一套自己的捕获GPS、北斗信号的可重构捕获模块方案,探索利用FPGA的可配置性特点实现捕获模块可重构的可行性。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本文在对接收机捕获算法现状和捕获技术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几种传统捕获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可配置性以及捕获时间进行了研究,并对C/A码补零技术和修改C/A码技术作了总结;给出了设计可重构GPS/BDS捕获模块的捕获方案;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提出的捕获方案是最优的。2.通过分析GPS L1和北斗B1频段信号的共性,本文设计了能够对电路参数进行可配置的捕获模块,使硬件电路既有捕获弱信号的能力,同时又能快速捕获强信号,较好的克服了传统捕获结构灵活性差的缺点。3.搭建了测试平台,利用MATLAB联合Xilinx开发平台完成对整个系统的功能测试和实际的可重构测试,验证了本文的捕获模块可进行灵活可配置,能够通过切换实现对GPS、BDS卫星信号的捕获;此外,本文通过分析,验证了本文设计的捕获模块在资源占用方面相较传统的接收机捕获模块具有一定的优势。

吴格[9](2016)在《建筑电气监控系统总线节点的功能可配置性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信息和控制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高效、舒适、便利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不断追求,智能建筑应运而生并得到快速发展。楼宇自动化系统,即建筑电气监控系统,是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实现对整个建筑物内所有设备的监控,监控信息的传输依赖于现场总线技术,传统的现场总线挂接的节点功能比较单一,所以总线节点配置的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都比较低。为此,本文针对自主开发的现场总线技术设计了建筑电气监控系统的总线节点的功能可配置性,从而提升了整个监控系统的灵活度。本文在明确建筑电气监控系统总的目标的前提下,首先对自主开发的现场总线进行介绍,并依据该现场总线的特性进行了总线系统框架的搭建工作,系统采用典型的三层网络拓扑结构,总线节点通过现场总线连接进而耦合到总线网关,总线网关作为中间桥梁,可以通过USB接口连接到监控服务平台,并支持Wi-Fi通信。综合考虑到便于通信协议关键技术的施行和运用,制定出适合本总线通信报文的封装格式,最后根据报文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将报文分成指令报文、查询报文、反馈报文和配置报文。建筑电气监控系统的整体框架和通信协议的实现为总线节点的可配置性奠定了基础。总线节点的功能可配置性是指通过对节点微控制器的存储区重复写入定制的数据,使得总线节点的输入对输出的控制变得不再单一。本文首先对总线节点的配置功能进行定义,将总线节点的配置内容分成五大类:节点属性类、电力开关输入类、传感器输入类、状态输出类及跳转指令类。配置的数据采用的是总线节点微处理器内部的E2PROM进行存储,由于每个节点存储的配置数据量非常庞大,所以存储方式采用树状结构,配置的内容(包括节点属性、电力开关、传感器输入量、状态输出量等)都是占用树状图的一个主分支,触发方式以及控制目标从属于主分支下的子分支。然后根据总线报文的通信协议的规范,将不同对象的配置内容写入到相应地址的E2PROM中去,在某个输入量触发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配置实现不同的功能控制。本文最后针对开发的建筑电气监控系统围绕着总线节点的功能可配置性进行了各项测试,包括系统硬件电路测试,配置信息的准确写入测试及节点可配置性功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硬件运行稳定可靠;总线报文的收发准确。总线节点的功能可配置性具有丰富的操作性,可以大幅提高监控系统的应用灵活性。

张晓峰,张之敬,金鑫,叶鑫,叶志鹏,李燕[10](2015)在《面向非硅MEMS的桌面微装配系统模块化设计方法》文中研究说明针对非硅MEMS零件的装配瓶颈难题,提出一种面向非硅MEMS的桌面微装配系统模块化设计方法.论述了所提出桌面微装配系统的内涵、特点及其应用对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装配单元通用功能完整性和系统可重配置性的模块划分原则;利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建立了综合相关矩阵并应用模糊聚类方法对其进行了操作,确定了模块划分定量计算流程,利用模糊评价方法对模块划分合理性进行了评价;以桌面微装配系统的自主式装配单元为实例进行了设计方法的验证,证明了模块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二、PLD可重配置性和产品定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LD可重配置性和产品定义(论文提纲范文)

(1)可重构雷达数字接收机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可重构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情况介绍
    1.3 雷达数字接收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基本理论和实现技术
    2.1 带通采样定理
    2.2 数字下变频理论
        2.2.1 数字下变频理论推导
        2.2.2 信号降采样处理理论
    2.3 基于Zynq的可重构实现技术
        2.3.1 Zynq简介
        2.3.2 Zynq中的数据交互机制
        2.3.3 基于Zynq的可重构实现策略
        2.3.4 Zynq的设计开发流程
    2.4 可重构数字接收机功能分析
    2.5 雷达信号参数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字下变频关键技术研究
    3.1 数控振荡器的设计分析
        3.1.1 NCO的工作原理
        3.1.2 优化查找表法实现NCO
        3.1.3 优化CORDIC算法实现NCO
        3.1.4 NCO实验仿真分析
    3.2 高效混频器的设计分析
    3.3 抽取滤波器组的设计分析
        3.3.1 CIC滤波器的参数分析
        3.3.2 CFIR滤波器的分析设计
        3.3.3 抽取滤波器组的仿真分析
    3.4 抽取滤波器组的硬件实现
        3.4.1 CIC滤波器的设计实现
        3.4.2 CFIR滤波器的设计实现
        3.4.3 抽取滤波器组的设计验证
        3.4.4 基于IP核实现抽取滤波组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可重构接收系统的设计与搭建
    4.1 接收机总体设计
        4.1.1 接收机结构组成
        4.1.2 系统器件选型
        4.1.3 系统硬件总体结构
        4.1.4 系统运行总体流程
    4.2 前端采集模块的实现
    4.3 接收机数据交互设计
        4.3.1 使用BRAM完成滤波器系数的传递
        4.3.2 使用AXI GPIO控制系统工作状态
        4.3.3 使用DMA将数据传输至PS
    4.4 动态可重构功能的设计
    4.5 本章小节
第五章 系统功能测试与验证
    5.1 信号发送测试
    5.2 接收机功能验证
        5.2.1 实验平台搭建
        5.2.2 AD接收测试
        5.2.3 数字下变频功能验证
        5.2.4 配置信息写入测试
        5.2.5 DDR内存写入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2)片上互联子系统多层协同自愈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片上互联子系统多层协同自愈技术总体研究
    2.1 片上互联子系统多层协同自愈技术的系统研究
        2.1.1 片上互联子系统的基本组成
        2.1.2 基于功能划分片上互联子系统
        2.1.3 基于功能划分后的传输线划分片上互联子系统
    2.2 片上互联子系统多层协同自愈技术的方法与机制研究
        2.2.1 自愈理论与发展
        2.2.2 容错设计和自愈技术
        2.2.3 常见的自愈思想及其缺陷分析
        2.2.4 多层协同的自愈思想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故障信息粒度的自愈层级划分方法研究
    3.1 片上互联子系统的故障模型
        3.1.1 瞬态故障
        3.1.2 永久性故障
        3.1.3 间歇性故障
    3.2 故障信息粒度划分研究
        3.2.1 以物理范围划分故障粒度
        3.2.2 以影响大小划分故障粒度
    3.3 故障检测窗口界定与故障建模
    3.4 自愈层级映射与划分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外多端故障感知机制设计
    4.1 片上互联子系统的故障感知
        4.1.1 故障感知的设计原理
        4.1.2 常规故障感知机制分析
        4.1.3 针对片上互联子系统的故障感知分析
    4.2 内外多端故障感知机制设计
        4.2.1 总体设计
        4.2.2 内外多端故障感知的故障表设计
        4.2.3 内外多端故障感知的故障信息传递机制设计
    4.3 电路实现与验证
        4.3.1 专用电路模块设计
        4.3.2 内外多端故障感知功能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复合式容错设计
    5.1 片上互联子系统的常规容错设计
        5.1.1 容错结构设计
        5.1.2 容错算法设计
        5.1.3 复合式容错的总体设计
    5.2 基于精简备份理念的容错结构设计
        5.2.1 精简备份与“飞桥”概念
        5.2.2 电路实现与验证
    5.3 可配置复合容错算法集设计
        5.3.1 启发算法设计
        5.3.2 基础路由算法设计
        5.3.3 容错路由算法设计
        5.3.4 底层启动算法设计
        5.3.5 算法的成集性与可配置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层协同自愈的机制设计与实现
    6.1 多层协同产生的基础分析
    6.2 多层协同自愈的机制设计
    6.3 整体电路实现
    6.4 整体仿真与验证
        6.4.1 指标确定
        6.4.2 方案设计与平台搭建
    6.5 仿真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3)面向个性化定制的智能生产线预防性维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设备状态监测与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1.2.2 面向可重构运维的系统模型研究现状
        1.2.3 预防性维护的可重构方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本文创新之处
    1.5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个性化定制生产线预防性维护的系统框架
    2.1 引言
    2.2 预防性维护的系统架构
    2.3 智能生产线设备信息融合
        2.3.1 基于工业异构网络的信息交互
        2.3.2 多源异构传感数据深度融合
    2.4 智能生产线设备状态评估机制
        2.4.1 基于心电机理的设备状态监测
        2.4.2 基于深度学习的设备状态评估
    2.5 智能生产线的可重构运维策略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生产线设备心电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EECG系统架构
    3.3 设备心电图实现机理
        3.3.1 工序时长细粒度划分方法
        3.3.2 时序周期匹配策略
        3.3.3 重要工作特征的确定
    3.4 基于EECG的设备性能监测方法
        3.4.1 生产节拍提升
        3.4.2 设备性能衰退在线监测
    3.5 实验验证
        3.5.1 实验场景
        3.5.2 运行结果
        3.5.3 结果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时序数据的设备性能预测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设备性能预测的系统架构
    4.3 设备性能预测机制
        4.3.1 基于Tensor Flow的设备状态的多分类模型
        4.3.2 模型构建关键实现技术
        4.3.3 基于深度模型的设备性能评估
    4.4 案例—小台车气缸状态预测
        4.4.1 神经网络监测器
        4.4.2 模型效果
        4.4.3 模型评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预防性维护的可重构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可重构运维的形式化语义模型架构
    5.3 基于领域本体的形式化语义模型构建
        5.3.1 领域本体知识库构建方法与建模技术
        5.3.2 生产过程知识体系分析
        5.3.3 语义知识库模型构建
    5.4 可重构产线的数据与语义集成
        5.4.1 关系型数据映射
        5.4.2 语义模型更新
    5.5 基于语义推理的可重构运维方法
        5.5.1 Multi-agent的自组织协商机制
        5.5.2 设备状态语义推理的可重构策略
        5.5.3 负载均衡的可重构运维策略
    5.6 基于语义推理的可重构运维应用案例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个性化定制生产线的预防性维护平台验证
    6.1 引言
    6.2 原型平台概况
    6.3 设备状态监测与评估平台验证
        6.3.1 智能生产线设备心电图的实施效果
        6.3.2 设备可靠性评估方法平台验证
    6.4 智能生产线可重构运维验证实施
        6.4.1 平台设置
        6.4.2 性能衰退的可重构运维平台验证
        6.4.3 负载均衡的可重构运维平台验证
    6.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经济周期、资产专用性与公司价值 ——来自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论文结构与研究内容
    1.4 主要研究结论
    1.5 创新与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资产专用性问题的研究
        2.1.1 资产专用性的界定及延伸
        2.1.2 资产专用性的经济后果
    2.2 关于公司价值的现有研究
        2.2.1 影响公司价值的因素
        2.2.2 资产专用性与公司价值
    2.3 关于经济周期对公司行为影响的研究
    2.4 文献评述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经济上行、资产专用性与公司价值
    3.2 经济下行、资产专用性与公司价值
4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2 变量定义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
        4.2.3 控制变量
    4.3 回归模型
5 实证结果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分析
    5.3 回归结果分析
        5.3.1 经济上行、资产专用性与公司价值
        5.3.2 经济下行、资产专用性与公司价值
    5.4 稳健性检验
        5.4.1 替换资产专用性的度量方式
        5.4.2 替换公司价值的度量方式
        5.4.3 重新定义经济周期
        5.4.4 内生性问题
6 进一步分析: 资产专用性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异质性
    6.1 基于行业周期性视角
    6.2 基于行业竞争度视角
    6.3 基于技术投入视角
    6.4 基于财务困境视角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7.3.1 研究局限
        7.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5)基于P4的可编程数据平面研究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P4语言及架构
    2.1 P4设计目标
    2.2 P4抽象转发模型
    2.3 P4工作流程
    2.4 P4语法要素
    2.5 P4语言的局限性
    2.6 其它数据平面编程语言
3 P4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
    3.1 异构平台与编译器设计
        3.1.1 硬件平台与后端编译器
        3.1.2 软件平台与数据平面虚拟化
    3.2 编译中间表示与编译器优化
        3.2.1 编译中间表示设计
        3.2.2 基于策略信息的编译优化
    3.3 对P4语言进行扩展的研究
        3.3.1 P4模块化编程研究
        3.3.2 P4转发匹配表缓存机制研究
    3.4 P4开发工具
        3.4.1 调试开发工具
        3.4.2 基准测试工具
        3.4.3 模拟仿真工具
4 基于P4的应用
    4.1 面向负载均衡与资源分配的应用
        4.1.1 二层三层负载均衡
        4.1.2 传输层负载均衡
        4.1.3 应用层负载均衡
        4.1.4 资源分配协议的近似实现
    4.2 面向网络测量、监控与诊断的应用
        4.2.1 网络测量与监控的通用方法
        4.2.2 大流检测相关研究
        4.2.3 网络故障诊断相关研究
        4.2.4 网络监控查询语言研究
    4.3 面向网络安全的应用
        4.3.1 防御DDoS攻击
        4.3.2 防止网络监控结果受到操控
        4.3.3 保障安全策略的执行
    4.4 使用P4技术提升其它技术的性能
        4.4.1 分布式计算与分布式系统
        4.4.2 网络功能虚拟化
        4.4.3 路由与流表资源优化
    4.5 其它应用
        4.5.1 物联网
        4.5.2 多媒体网络
        4.5.3 航空电子领域
        4.5.4 云服务市场
        4.5.5 新型网络体系结构
    4.6 P4应用小结
5 未来工作
6 结束语
Background

(6)机床故障诊断知识建模和可配置系统构建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设备故障诊断问题
        1.2.2 机床故障诊断方法研究现状
        1.2.3 机床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4 本体和语义网技术在制造业的研究现状
    1.3 机床故障诊断存在的问题分析
        1.3.1 研究现状分析与总结
        1.3.2 拟研究的技术问题
    1.4 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课题来源
        1.4.1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论文的课题来源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1.6 本章小结
2 机床故障诊断知识的多维度分析研究
    2.1 基于知识的机床故障诊断的问题和需求分析
        2.1.1 基于知识的机床故障诊断的问题分析
        2.1.2 基于知识的机床故障诊断的需求分析
    2.2 面向机床故障诊断的多维度分析模型
        2.2.1 HAT分析模型的内容
        2.2.2 HAT分析模型的作用
    2.3 机床故障诊断知识管理体系结构
        2.3.1 体系结构的内容
        2.3.2 体系结构的特点
    2.4 关键技术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机床故障诊断知识建模方法
    3.1 知识建模方法基础
    3.2 机床故障诊断知识建模方法
        3.2.1 机床故障知识分析
        3.2.2 基于语义网络的机床故障诊断知识表示
        3.2.3 基于标准语义的机床故障诊断知识建模方法
    3.3 机床故障诊断知识建模的关键技术
        3.3.1 基于谓词逻辑的故障要素分析法
        3.3.2 故障诊断知识模型核心本体
        3.3.3 故障要素两级分类法
        3.3.4 外部本体引用法
        3.3.5 故障诊断知识推理及查询技术
    3.4 机床故障诊断知识模型及知识库构建及维护方法
    3.5 案例研究:滚齿机故障诊断知识建模
        3.5.1 滚齿机故障诊断知识模型及知识库的构建
        3.5.2 滚齿机故障诊断推理实例
        3.5.3 滚齿机故障诊断查询实例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本体和信号分析的混合故障诊断技术
    4.1 基于本体和信号分析的混合故障诊断方法
        4.1.1 基于本体和信号分析的混合故障诊断方法框架
        4.1.2 基于本体和信号分析的语义映射方法
    4.2 典型机床零部件故障诊断知识建模
        4.2.1 典型机床零部件故障知识分析
        4.2.2 典型机床零部件故障诊断知识建模过程
    4.3 基于CGHMM的故障辨识方法
        4.3.1 CGHMM简介
        4.3.2 振动信号处理和特征提取
        4.3.3 基于CGHMM故障辨识步骤
    4.4 案例研究:滚动轴承的故障辨识和诊断
        4.4.1 基于CGHMM的信号分析
        4.4.2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本体知识库构建
        4.4.3 故障推理和查询
        4.4.4 实验结果对比和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机床故障诊断可配置技术研究
    5.1 基于知识的可配置机床故障诊断方法
        5.1.1 基于本体的机床故障诊断方法
        5.1.2 基于知识的可配置机床故障诊断原理
    5.2 机床故障诊断可配置平台
        5.2.1 平台的框架设计及分析
        5.2.2 平台的配置和实施方法
    5.3 机床故障诊断活动的可配置技术
        5.3.1 故障检测活动的可配置技术
        5.3.2 故障辨识活动的可配置技术
        5.3.3 故障诊断活动的可配置技术
        5.3.4 故障解决活动的可配置技术
        5.3.5 机床故障诊断知识更新技术
    5.4 机床可配置运行状态数据采集技术
        5.4.1 机床可配置运行状态数据采集方法
        5.4.2 机床数据采集本体建模
        5.4.3 机床数据采集插件的构建技术
        5.4.4 可配置机床数据采集系统的配置方法
    5.5 本章小结
6 可配置机床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原型系统实现
    6.1 原型系统的介绍
        6.1.1 原型系统的体系结构
        6.1.2 原型系统的开发和运行环境
    6.2 原型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6.2.1 基于语义网的故障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6.2.2 基于本体的可配置滚齿机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6.2.3 可配置机床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6.3 案例研究
        6.3.1 可配置机床数据采集实验
        6.3.2 案例:基于故障代码的故障检测
        6.3.3 案例:滚动轴承的故障辨识和诊断
        6.3.4 案例:齿轮的故障辨识和诊断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缩略词语汇总
附录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
    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撰写的标准
    D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E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7)智慧视觉的算法、研发和产品动向(论文提纲范文)

从嵌入式视觉到视觉导向机器学习的挑战
    机器学习概况
    软硬件的可重配置性和可编程性
Cadence的视觉、雷达、融合传感器计算
    C5与友商的差异化
Mobileye自动驾驶的下一步计划
    视觉感知
美光:适用于视频监控行业的创新边缘存储解决方案
    IP视频监控中边缘存储面临的挑战
    适用于边缘存储应用的美光工业卡

(8)可重构GPS/BDS捕获模块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可重构技术
    1.3 接收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接收机的研究现状
        1.3.2 捕获算法研究现状
        1.3.3 可重构捕获技术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安排
    参考文献
第2章 GPS/BDS信号捕获的算法研究
    2.1 卫星信号捕获的基本原理
        2.1.1 捕获的基本原理
        2.1.2 捕获的影响因素
    2.2 GPS/BDS信号捕获的算法
        2.2.1 GPS/BDS信号捕获的共性及差异分析
        2.2.2 常用算法总结
        2.2.3 算法运算复杂度比较
    2.3 并行码相位捕获算法研究
        2.3.1 平均相关法
        2.3.2 补零方案
        2.3.3 修改测距码方案
        2.3.4 弱信号的积分方法研究
    2.4 性能仿真及分析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FPGA可重构设计方法
    3.1 FPGA技术
    3.2 可重构技术理论分析
        3.2.1 FPGA的可重构技术
        3.2.2 FPGA的可重构设计方法
    3.3 接收机的原理及基本架构
        3.3.1 系统互操作性
        3.3.2 接收机基本架构分析
    3.4 可重构捕获模块的实现方案研究
    3.5 实验开发工具的介绍
    3.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可重构GPS/BDS捕获模块的研究与设计
    4.1 FPGA开发平台介绍
    4.2 可重构捕获器的架构设计
        4.2.1 捕获器的可重构
        4.2.2 架构设计
        4.2.3 算法参数选择
    4.3 捕获器各子模块的设计
        4.3.1 载波发生器
        4.3.2 可重构的测距码发生器及码采样模块
        4.3.3 累加平均采样模块
        4.3.4 FFT模块
        4.3.5 复数共轭乘法模块
        4.3.6 差分相干积分模块
        4.3.7 判决模块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捕获模块的整体控制与测试
    5.1 整体控制设计
    5.2 捕获模块测试
    5.3 捕获模块电路综合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建筑电气监控系统总线节点的功能可配置性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趋势及现状
    1.3 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建筑电气监控系统的构成
    2.1 建筑电气监控系统框架
    2.2 建筑电气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2.2.1 现场总线技术
        2.2.2 总线网关
        2.2.3 总线节点
    2.3 建筑电气监控系统协议设计
        2.3.1 通信协议的关键技术
        2.3.2 通信报文的基本格式
        2.3.3 通信报文的类别
    2.4 系统硬件及通信协议对总线节点配置可行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总线节点的功能可配置特性的定义及存储
    3.1 总线节点可配置性定义
    3.2 总线节点配置方案的选取
    3.3 总线节点配置信息的存储
        3.3.1 E~2PROM的介绍
        3.3.2 E~2PROM的操作
    3.4 配置内容的存储分配方案
    3.5 本章小结
4 功能可配置性的具体内容及实现
    4.1 节点属性配置
    4.2 节点开关输入量的配置
    4.3 节点传感器输入量的配置
    4.4 节点状态输出类配置
    4.5 节点跳转类配置
    4.6 本章小结
5 测试及结果分析
    5.1 系统测试环境
    5.2 系统硬件测试
    5.3 配置功能测试
        5.3.1 总线节点属性类测试
        5.3.2 电力开关短按配置测试
        5.3.3 状态输出类配置测试
        5.3.4 延时跳转指令配置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10)面向非硅MEMS的桌面微装配系统模块化设计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精度桌面式模块化微装配系统内涵
2 桌面微装配系统模块划分原则
3 桌面式微装配系统模块划分方法
    3.1 功能相关性分析
        3.1.1 装配对象特点影响下的相关性分析
        3.1.2 系统装配精度影响下的相关性分析
        3.1.3 空间布局影响下的相关性分析
        3.1.4功能相关矩阵构造
    3.2 模糊聚类分析
    3.3 桌面式微装配系统模块划分评价准则与指标
4 实例分析
5 结论

四、PLD可重配置性和产品定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可重构雷达数字接收机的研究与实现[D]. 练祥.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片上互联子系统多层协同自愈技术研究[D]. 陆罡.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3]面向个性化定制的智能生产线预防性维护研究[D]. 陈宝通.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1)
  • [4]经济周期、资产专用性与公司价值 ——来自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D]. 刘杨. 东北财经大学, 2019(08)
  • [5]基于P4的可编程数据平面研究及其应用[J]. 林耘森箫,毕军,周禹,张程,吴建平,刘争争,张乙然. 计算机学报, 2019(11)
  • [6]机床故障诊断知识建模和可配置系统构建方法研究[D]. 周强. 重庆大学, 2018(04)
  • [7]智慧视觉的算法、研发和产品动向[J]. 迎九,金旺. 电子产品世界, 2017(07)
  • [8]可重构GPS/BDS捕获模块设计研究[D]. 王瑞平.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7(06)
  • [9]建筑电气监控系统总线节点的功能可配置性开发[D]. 吴格. 合肥工业大学, 2016(02)
  • [10]面向非硅MEMS的桌面微装配系统模块化设计方法[J]. 张晓峰,张之敬,金鑫,叶鑫,叶志鹏,李燕.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5(11)

标签:;  ;  ;  ;  

PLD 可重构性和产品定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