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心提取率和层变深度计算方法再讨论

岩心提取率和层变深度计算方法再讨论

一、再论岩心采取率和换层深度的计算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郭晓磊[1](2018)在《MJH地区延长组长4+5、长6测井二次解释及老井复查》文中研究说明MJH开发区长期以来将长4+5与长6油层组作为主力产油层位进行开发,各个油井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石油产量。近年来,剩余区块储量丰度越来越低,开发难度逐渐加大。面临着资源形势紧张、后备储量不足的严峻局面。因此,要实现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老区块上下功夫。本论文以MJH地区延长组长4+5、长6储层为研究对象。在大量岩石鉴定、物理测试和化验分析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四性”关系进行研究。依据关键井资料分析,开展储层参数计算模型研究,分别建立了各储层参数的测井解释模型,并对模型可信度进行了验证。确定了长4+52、长61、长62的有效厚度下限值标准。最后,应用以上研究成果开展老井复查工作,为研究区下一步寻找挖潜目标提供依据。在研究过程中主要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储层岩性以长石砂岩为主,以细粒砂岩结构居多。方解石、绿泥石等胶结物在储层填隙物中较为常见。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为剩余粒间孔,孔喉结构主要表现为“中孔微细喉”的特点,孔隙结构呈现为相当复杂的特征;储层物性整体来说比较差,属于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2)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声波时差值与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之间存在着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在物性比较差的情况下,声波时差呈现为较低值。在物性比较好的情况下,声波时差呈现为较高值。通过“四性”关系研究,利用交会图技术,分层位建立了长4+52、长61、长62的孔隙度、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3)在泥质含量计算方法的选择上,主要采用自然电位曲线、自然伽马曲线和电阻率曲线做为泥质含量求取曲线,取三者计算结果的低值作为结果值。(4)对于含水(含油)饱和度的计算,采用Archie公式。由于各层位孔喉结构有差异,其岩电参数也有差异。最终确定研究区长4+52岩电参数为:a=1.5826,m=1.8378,b=1.0105,n=1.6073,长61、62岩电参数为:a=0.8185,m=2.2493,b=0.8356,n=1.4597。(5)通过储层“四性”关系的深入研究,在试油、测井解释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法、交会图版法确定了研究区长4+52、长61、长62油层有效厚度下限值。(6)复查研究区100余口老井,重点选取14口井14个较好层段作为研究区的试油建议层段,为研究区下一步挖潜提供了理论基础。

王斌[2](2018)在《中国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及其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GIS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地质领域的信息化革命。地质钻孔资料是基础性、公益性的地质数据信息。建国以来,我国形成海量钻孔资料,但大部分以纸介质形式分散保管在各基层单位,造成钻孔资料利用不便、利用效率低、价值未发挥等。钻孔数据具有多源异构、空间分布等特征,决定GIS技术可以在钻孔数据集成、管理和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GIS技术对钻孔数据库建设中的方法、技术和数据应用等进行分析研究,解决钻孔数据库建设中数据一体化管理和便捷利用等技术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以地质钻孔数据为对象,研究地质钻孔数据分类规则、数据标准化约束规则等,用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研究地质钻孔数据模型、空间数据图层划分标准等,应用于钻孔数据库设计。2、研究钻孔数据组织方式、数据集成方法和技术,首次建成全国地质钻孔数据库,实现全国范围内钻孔数据的统一管理,解决海量钻孔数据集成汇聚中的技术问题。3、研建地质钻孔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应用于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解决地质钻孔数据质量控制问题。4、研发基于C/S与B/S混合结构的覆盖地质钻孔数据采集、管理、制图和服务全流程的地质钻孔数据管理服务系统,并在全国推广应用,有效解决海量地质钻孔数据的高效管理、发布和共享利用方面的技术和方法问题。5、从服务政府部门地质工作部署的角度,研究我国地质钻探工作程度,圈定地质钻探程度等级空间范围。从矿产资源潜力预测应用的角度,以毕力赫金矿为例,建立矿区地质模型,提出金矿资源成矿远景区和地质找矿方向建议,为地质钻孔数据库的推广应用提供示范借鉴。同时,验证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程磊,马永辉[3](2017)在《孤东七区西馆上段测井解释模型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胜利油田油气开发生产的不断深入,储存油气的可开发储层对象的岩性、物性、含油性等地质相和测井相情况也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对工区进行测井精细解释评价,提升储层的非均质性表征水平和油藏描述精度,是成熟油田生产区进行再开发和深入开发的前提。本文考虑胜利油田是陆相油藏,针对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将非均质性严重的河流相砂岩油藏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胜利油田区主力油田孤东油田区西馆陶组油藏区域的实例,研究藏区储层的"四性"关系,探讨储层精细解释模型建立方法。本文在若干口研究区的取心井进行岩心归位和测井曲线标准化后,通过整理岩心资料和测井数据,对孤东油田七区馆上段油藏岩性、物性、含油性及响应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利用岩心刻度测井方法,建立了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储层测井解释模型,完成对研究区内的若干口井的处理,进行模型验证、精度检验和综合解释,最后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提高了测井解释精度,取得了良好的评价效果。

刘琳琳[4](2015)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浙江漓渚铁矿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漓渚铁矿矿床位于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钦杭结合带的北东端,位于江山-绍兴深大断裂带北西侧。该矿床是一个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漓渚铁矿主要有东矿、西矿两个矿床,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江藻-桃源背斜两翼定影组白云质硅质不纯灰岩之中。并且矿体赋存部位为长坞组或休宁组硅质岩与灯影组碳酸盐岩地层的层间断裂面。其中铁矿石的类型主要分为金云母磁铁矿、大理岩磁铁矿(西矿)、石榴石磁铁矿等。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热液渗滤交代型矽卡岩矿床,在其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早期的矽卡岩阶段、晚期矽卡岩阶段和石英硫化物阶段。随着三维可视化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三维模型的建立,不仅可以实现复杂地质体简单、直接的三维表达,为勘查数据的分析及综合处理,矿床区域地质的研究,以及矿体资源储量估算等提供信息化、可视化的重要研究手段,而且对矿产勘查研究精度的提高,以及提高矿产勘查成果综合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论述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应用现状,搜集分析浙江漓渚铁矿多年来积累的找矿勘查和生产勘查等地质矿产资料,研究了矿床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和三维建模过程,探讨了三维建模的数据模型和数据组织,对比分析研究了现有三维建模软件的优缺点,基于DGSS软件采用剖面+轮廓线重构面的方法,建立了浙江漓渚铁矿的三维地质体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型应用,采用剖面法进行了资源估算,结果显示,矿体铁矿石资源储量约TFe790万吨,平均品位TFe 30.39%。

张涛[5](2014)在《全液压深孔岩心钻机CAN总线钻进参数监测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资源与能源消耗量巨大,而资源的匮乏将严重阻碍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为此,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文)中强调“应大力推进深部和外围找矿工作,提高基础地质调查程度”。从此,国内掀起了在边远地区和深部找矿的热潮。钻探技术是获取地下深部勘探对象实物地质资料的唯一手段。钻探的工作对象是地壳,由于地壳岩石自身的复杂性,加之钻进过程发生在地下深部,使得钻探工程具有耗资大、风险高的特点。随着找矿工作的难度和深度加大,凭经验控制钻探过程更加困难,孔内事故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孔(井)内钻探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以亿元计。因此,国内外钻探(井)界都清醒地认识到,为钻探机械配上“钻探参数监测仪表”(以下简称“钻参仪”),实施钻探过程的连续监测,识别并预报孔内异常工况,是由凭经验打钻走向科学施工的必由之路,是降低孔(井)内事故率,实现高效、低成本钻探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也是落实国务院加强地质工作决定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是促进钻探技术进步实现深部钻探的物质基础。在找矿工作量逐年递增,钻孔深度越来越深的背景下,国内地勘钻探企业普遍开始对岩心钻探装备进行更新和升级。论文以国内外钻机主要发展方向——全液压深孔岩心钻机为基础,研究配套的钻进参数监测仪表,符合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笔者参与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鄢泰宁教授主持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点项目“2000m地质岩心钻探关键技术与装备”子课题“高精度钻探参数监测系统研制”(2007AA060701)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预研究”(SinoProbe05-06)中专题十二“钻进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技术的研究”,主持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队伍“野战军”技术装备专项调整项目”中的“岩芯钻进试验台录井系统”(CGS-ZB-2011-0018)和校级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深部钻探参数的采集、处理和优化研究”(CUGL120249)。在这些项目中,以全液压岩心钻机和配套设备为主,研究了各个钻进参数的检测方法、工作原理、传感器选型和安装方式等。利用这些项目研究的成果,我们研制了CUG-X系列钻探参数监测系统。CUG-X系列钻参仪的整体设计方案为:采用模块化设计,各个传感器依据位置、功能等分布在钻机和配套设备上;数据采集模块采取就近原则对1个或多个传感器进行信号处理,使其数字化;依据现场分布使用CAN总线将各个采集模块的数据进行汇总,通过通用串行接口USB将所有数据交由计算机处理;借助计算机的强大数据处理功能,扩展多种功能。借助这套方案,研制的CUG-2成功应用于山东乳山金青顶金矿区ZK43-1孔,CUG-3以及CUG-3A应用于成都探矿工艺研究所的岩心钻进试验台,也应用在轻便全液压动力头钻机和XY-8立轴式钻机和配套设备上。全文共分六章,各章的主要研究内容概述如下:第一章、阐述论文选题的来源、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采用的技术路线。第二章、基于现场钻探设备、工艺对钻进参数监测仪的需求的调研结果,结合系统的研制目标和关键技术,提出系统的主体设计方案。第三章、从钻进工艺出发,归纳了钻进过程或工程录井中必须准确测量的钻压、功率、扭矩、泵压、泥浆返量、泥浆温度、回转器转速、液压马达转速、泵量、动力头(或立轴给进)位移、泥浆池液面高度等参数,并对其进行分类,详细讨论了笔者在科研中检测这些参数的方法和工作原理,阐述了传感器的选型方法和安装方式。第四章、重点论述笔者自行研制的数据采集板和数据通讯的组成和原理,以及实现各个功能的电路设计和思路。第五章、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检验理论设计的原则,详细介绍了CUG-2钻参仪在山东乳山金青顶金矿区ZK43-1孔和CUG-3A在成都探矿工艺研究所岩心钻进实验台的生产、应用情况,简单介绍了其它方面(如XY-8钻机)的应用。第六章、结论与展望,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创新与研究成果,同时也指出了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和一些建议。综观全文,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及研究成果如下:主要创新点:1、针对全液压动力头岩心钻机和相关设备,首次提出用压力传感器测压差和接近开关测流量的新方法对钻机液压动力头的回转扭矩和功率进行检测,研制的钻进参数监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钻探现场。2、深部岩心钻探多种钻进工艺并存,工艺、设备、机具复杂,钻进参数改变频繁,且紧急情况下要求处理迅速。论文对全液压钻机立轴、转盘、动力头、顶驱等部件在单一工艺和组合工艺条件下的参数实时监测方法,工艺切换判据,快速换装模块与连接等关键技术展开深入研究,使我们研制的钻参仪能适应国内钻探现场需求,降低成本,便于推广3、针对深部钻探孔内事故多发的特点,研制的钻参仪具备孔内典型工况快速识别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低成本钻参仪的设计方案。主要研究成果:1、针对全液压岩心钻机和配套设备的特点,研究了各参数的测试原理,完成了各传感器的选型设计与安装设计,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验证。2、在对各类传感信号归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研制了专用数据采集板,可集中处理大多数钻探测试信号。3、依据钻探现场的特点,优化了模块化设计,采用CAN总线将各个分散的测试点联接起来,借鉴DEVICENET总线电缆形式将电源和信号线合二为一,简化了连接和布线方式,避免了现场电缆蜘蛛网状的乱象。4、论文认真总结了笔者多年来从事钻进参数测试的科研成果与经验,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设计的方案或思路。笔者展望,随着国内深部岩心钻探工作量的递增,深部岩心钻机和配套设备的研制工作也如火如茶地发展。新型钻探设备和新的钻进工艺需要新的测试方法和手段,深孔岩心钻探工作量的增长也将加大对钻参仪的需求,今后的研发工作将越来越多。我们必须紧随钻探设备和技术的进步,将现代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和信号传输技术与钻探技术结合起来,发挥我校在这方面的传统优势,加紧深入研究,与国内外其它同行一起继续致力于该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本文是笔者多年来在导师指导下从事钻进参数测试研究工作的总结,希望能为钻进参数检测系统在国内的推广应用起到借鉴与促进作用。

孙晨光[6](2014)在《灰色AHP及TOPSIS方法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其功能越来越强大,人们大量使用计算机来处理信息。同时,随着数据库技术的的飞速发展,方便了人们对信息进行管理与使用。但是伴随着信息的爆炸性增长,从大量信息中发掘有价值的信息(或者说知识)变得越来越难。数据挖掘于是应运而生。目前数据挖掘领域存在着大量不同的算法,不同算法之间差异性极大,对于不同的应用领域,使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选取方法的不同对评估结果造成的影响极大,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适合的方法来针对某一领域进行评估。本文主要针对地勘基金项目进行研究,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勘领域的各项工作也逐渐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地勘基金远程调度监管平台是实现地勘项目信息化的重要步骤,是实现地勘项目管理远程化及办公自动化的基础。钻探是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现今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因此在监管系统中将钻探工程项目设计为独立的子模块,并以钻探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为主线进行了模块的功能设计,使得钻探工程的各个方面均在系统中得到体现,为基金中心管理人员进行决策调度提供数据基础。层次分析法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它被广泛使用在各行各业中,然而AHP方法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引入灰色理论方法及TOPSIS方法对其进行改进研究,并将结果运用到了地勘基金监管系统中进行钻探项目施工质量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课题主要完成的工作及研究内容如下:1)熟悉了解地勘基金项目资料,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地勘基金系统B/S版进行研究开发。2)学习研究AHP、TOPSIS及灰色系统理论方法,通过学习实践及对比分析其各自的优劣性,由此提出了对单一算法的改进方法,实现了GAHP融合方法及TOPSIS-AHP方法,并用实例数据加以验证。3)详细研究钻探工程项目的流程,在B/S版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移植,开发系统的C/S版本,并使用所研究的算法进行项目质量评估。

陈玲侠[7](2013)在《矿山空间数据处理分析及三维实体建模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在“数字矿山”的大趋势背景下,大多数矿山企业数字化、信息化和三维可视化的建设需求非常迫切,因此矿山三维实体建模研究则成为数字矿山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文章主要从数据准备、数据处理以及数据三维显示三个大的方面对矿山实体建模进行了研究,并将此方法应用到某矿山的三维可视化中,其研究成果对“数字矿山”的理论方法研究、研究资源勘查、矿山决策管理、矿山安全生产与矿山救援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获取的主要成果如下:1、研究应用小波理论对矿山数据进行粗差探测和剔除。由于矿山三维建模的数据主要来源于钻探数据和测井资料,并通过数据综合作为建模的原始数据。在数据获取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采集到的数据会存在粗差和误差。首先利用小波的多分辨率特性,对原始数据进行小波分解,讨论了不同小波函数和小波的分解层数对粗差探测的影响,最终确定利用db2小波对原始数据信号进行四层分解探测;然后采用小波的三种阈值处理方法对探测到的粗差进行剔除,通过比较分析,默认阈值粗差剔除效果较好。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进行矿山空间数据的探测具有可靠性和可行性。2、研究粒子群克里金神经网络的矿山数据插值方法。由于矿山地下数据的获取成本高,因此数据量是有限的。可采用数据插值方法挖掘出更多的信息,在地学中克里金方法应用较为广泛,其中克里金方法中变异函数模型的参数是关键,本文选择了神经网络和粒子群两者结合的优化方法对参数进行优化,避免了神经网络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的缺陷,利用了粒子群方法全局搜索的优势,提出了新的插值方法:粒子群克里金神经网络插值方法,并且通过与克里金方法、神经网络、粒子群神经网络插值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进行插值误差最小、结果可靠、效果好。因此利用该方法实现了研究区各地层界面的数据插值。3、研究了基于TIN和多层DEM的地层、煤层体和巷道的三维建模。首先对插值数据采用逐点插入方法构建TIN,建立不同地层地层界面的三角面片、煤层体的顶底板的三角面片以及巷道的截面和腰面的三角面片;然后采用最短对角线方法把不同层面片进行缝合,模拟地层、煤层体、巷道的真实空间分布。在三角网建立过程中利用格网索引的方法进行离散点管理以及改善了三角网的优化方法,使三角形形状更接近“肥”三角形和使建模速度提高。在巷道建模中,利用不规则三角网的建模方法实现了巷道建模;并且利用在道路研究方面圆曲线的处理方法,研究了巷道在转弯处和相交处的平滑方法。4、本文利用粗差探测方法、数据插值方法和三维实体建模方法对某矿的地层、煤层体和巷道进行了三维可视化,效果较好。

方俊[8](2011)在《深孔全液压钻机探参数监测系统研制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能源与矿产是影响国计民生的战略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目前主要矿产年消费量已远远大于产出量,供需缺口不断加大。开展老矿山外围和深边部找矿是解决我国上述问题的必山之路。随着资源勘探与开发工作大规模转向深部,除了要对工艺技术进行优化设计外,还需要研制出更加高效方便的钻机及与钻机配套的仪表,以实施钻探过程的连续监测,保证深孔钻进高效、优质、安全和低耗地完成。全液压钻机是对传统钻机的重大技术进步,具有钻进过程稳定、钻效高、取芯效果好、搬迁方便等显着优点,将成为未来深部钻探的主力钻机。但当前国内多数全液压钻机都没有配备真正意义上的钻探参数监测系统。为了实现科学钻探、数字钻探,必须研制与全液压钻机配套的钻探参数监测系统(以下简称钻参仪)。本文以国家863项目“2000m地质岩心钻探关键技术与装备”为依托,以与2000m全液压钻机配套的钻参仪为目标,主要研究钻进参数监测、软件系统开发、无线传输实现和现场应用等内容,其中参数监测侧重于制定检测方案、传感器选型和安装方案,无线传输主要研究其工作原理及其与系统软件的接口实现。各部分的研究概况及最终成果如下:(1)本文在调研国内外钻参仪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现有钻参仪存在的不足,并结合钻参仪未来发展方向和项目钻机及其配套设备特点,对本钻参仪进行了整体功能和结构设计,确定了要监测的13个地表参数。(2)按照模块化设计思路,将要检测的参数分为钻机模块和泥浆系统模块,并分别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各模块参数检测方案和传感器选型与安装方案,归纳推导了计算公式,为硬件数据采集和软件计算打下基础。(3)软件系统是钻参仪的核心,本文对其进行了重点研究。文中采用多叉树的方式进行数据文件保存和管理,解决了大数据量钻探数据的表格和图形显示、加载及保存等方面的难题。设计的软件系统人机对话界面友好,简洁、美观,操作方便,功能强大。本文研究了软件系统与硬件采集电路、工矿识别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的衔接方法,并分别采用MSComm通信控件、COM组件技术、USB接口和网络通讯技术进行实现,从而将钻参仪各个功能模块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参数检测的同时,实现了典型工况的识别、报警和数据无线传输等功能。(4)本文论述了无线传输的原理和具体实现方法。采用免费的ISM频道实现近程(传输范围lkm)无线传输;采用按流量收费的GPRS技术实现远程无线传输,接收地点不受距离限制。近程与远程无线传输相结合,很好的实现了数据的共享与远程管理。(5)为了检验钻参仪与2000m全液压岩心钻机匹配的实际效果、稳定性和可靠性,从2009年8月开始在山东乳山危机矿山项目金青顶ZK43-1孔的钻孔施工中进行了生产试验。现场试验过程中钻参仪未出现大的故障,运行平稳可靠,在钻探生产过程中可实时监测各钻进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有效地对钻进工艺进行调节,识别和预报孔内异常工况,并通过数据无线传输方便了后方基地管理作业现场,为该孔的安全高质施工提供了有力保障。该钻孔于2010年4月竣工,钻进深度超过2200m,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文还对钻参仪的现场应用情况和效果进行了分析,对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展开了讨论。国内外钻参仪的对比研究及现场试验表明:本钻参仪是国内首套针对全液压钻机研制的钻探参数监测系统,参数检测合理,技术先进,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简便,并首次将无线传输技术和先进的工况识别算法应用到地矿岩心钻机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项目成果受到现场施工人员欢迎;曾在全国深孔钻探培训班上进行重点介绍,反响强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十一五重大科技成果展”上也受到广泛好评。本钻参仪与深孔全液压钻机配套应用,将为今后实现“数字钻探”奠定基础。

王卫东[9](2011)在《煤田勘查中做好钻探地质编录工作的探讨》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固体矿产勘查有关规范、规程,结合煤田勘查实际情况,探讨了做好钻探地质编录工作的重点与主要环节,对于保障地质勘查工程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张生伟[10](2009)在《钻孔信息管理和柱状图成图方法的改进研究》文中提出钻孔柱状图是矿产勘查报告、工程地质报告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基础图件,是用各种岩性图案符号、文字等表示地层的垂向分布规律以及岩性组合特征。用钻孔柱状图分析地质环境、成矿规律、地层岩性是地质勘探工作中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对于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柱状图绘制都是由地质人员通过使用钻孔信息资料手工或通过AutoCAD平台绘图,虽然近几年出现了很多基于AutoCAD和MapGIS二次开发的柱状图成图软件和插件,但大都存在缺乏规范、费时费工、数字自动化程度不高、通用情况考虑太少、数据管理弱等缺点。所以,利用计算机开发钻孔柱状图自动生成系统势在必行。本文从生产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概括了非金属、金属、煤矿、工程勘察钻孔柱状图类型。在分析钻孔数据资料的特点和数据需求的基础上,采用Visual C++6.0为前台开发工具,SQL Server 2000为后台数据库,并使用最流行的ADO数据库技术来进行数据库连接和访问,建立了地质钻孔数据库系统来管理钻孔柱状图的地质数据,提高了地质数据的利用率。一方面设计了钻孔柱状图数据库管理对话框,并且将钻孔柱状图分类进行管理,还可以对钻孔数据进行修改、添加、删除等操作;另一方面在地质钻孔数据库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岩性图例数据库,并且设计了图例管理器对图例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添加,具有较强的扩展性。同时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开发了通用钻孔柱状图自动成图软件。该系统不仅能够满足对基本图形元素的绘制功能,并能对生成的柱状图进行属性编辑、图形操作和打印出图。本文在分析钻孔资料并结合地层分布规律下,详细设计了柱状图成图规则,图形模板的绘制,并对柱状图分层、岩性描述的自动换行、动探曲线绘制算法、数据精度进行了详细的流程分析,完成了基于Windows系统下面向地质人员的柱状图绘图系统,经安徽铜陵地区的实际钻孔资料验证,系统运行稳定、成图速度快,输出结果准确,生成的图形美观、协调。

二、再论岩心采取率和换层深度的计算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再论岩心采取率和换层深度的计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MJH地区延长组长4+5、长6测井二次解释及老井复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1.5.1 研究成果
        1.5.2 创新点
    1.6 主要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
    2.2 研究区构造背景
    2.3 区域沉积背景
    2.4 研究区勘探开发简况
第三章 测井地层精细对比与构造特征
    3.1 地层划分对比
    3.2 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3.3 主要标志层及其特征
    3.4 小层精细对比与划分
        3.4.1 长4+5、长6砂组划分
        3.4.2 小层划分与对比的结果
    3.5 构造特征
        3.5.1 各小层顶面构造特征
        3.5.2 构造特征概述
第四章 测井资料编辑与归一化
    4.1 测井系列的确定及其评价
        4.1.1 研究区测井系列
        4.1.2 测井数据编辑与深度匹配
    4.2 测井资料标准化
        4.2.1 关键井及标准层的选取
        4.2.2 岩心资料深度归位
第五章 研究区测井评价
    5.1 储层基本特征
        5.1.1 岩石学特征
        5.1.2 孔隙结构特征
        5.1.3 储层物性特征
        5.1.4 储层敏感性
        5.1.5 储层渗流特征
        5.1.6 储层流体特征
    5.2 长4+5、长6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5.2.1 岩性与物性之间的关系
        5.2.2 岩性与含油性之间的关系
        5.2.3 物性与含油性之间的关系
        5.2.4 岩性、物性、含油性和测井响应的关系
    5.3 长4+5、长6砂层组储层参数解释模型
        5.3.1 泥质含量模型
        5.3.2 孔隙度解释模型
        5.3.3 渗透率解释模型
        5.3.4 测井解释含水(油)饱和度求解
    5.4 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的确定
        5.4.1 有效厚度下限值的确定
        5.4.2 有效厚度下限标准
        5.4.3 有效厚度具体划分及夹层扣除
第六章 老井复查结果分析
    6.1 测井复查解释案例分析
    6.2 老井二次改造建议
    6.3 改造方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2)中国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及其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现状
        1.2.1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概况
        1.2.2 国内外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现状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和方法
    1.5 主要完成工作量
    1.6 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第2章 地质钻孔数据模型研究
    2.1 地质钻孔数据特征
    2.2 地质钻孔数据内容和分类标准
        2.2.1 数据源
        2.2.2 数据库内容确定的基本原则
        2.2.3 数据采集内容
        2.2.4 数据分类标准
        2.2.5 数据库建设总体思路
    2.3 数据标准化与约束规则
    2.4 数据代码字典
    2.5 地质钻孔数据模型
        2.5.1 数据概念模型
        2.5.2 数据结构模型
    2.6 地质钻孔图层划分
第3章 地质钻孔数据集成
    3.1 地质钻孔数据组织
    3.2 地质钻孔数据集成工作流程
    3.3 地质钻孔数据采集汇聚
        3.3.1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3.3.2 资料预处理
        3.3.3 图表资料数字化处理
        3.3.4 数据采集入库
        3.3.5 数据转换与投影变换
        3.3.6 数据整理与检查
    3.4 地质钻孔数据集成成果
第4章 地质钻孔数据质量控制体系
    4.1 数据质量控制概念
    4.2 数据质量控制目标
    4.3 数据质量检查与验收要求
        4.3.1 数据质量检查要求
        4.3.2 数据质量验收要求
    4.4 数据质量检查内容
    4.5 数据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4.5.1 采集阶段质量控制
        4.5.2 验收阶段质量控制
        4.5.3 复核复检阶段质量控制
        4.5.4 监督检查质量控制
    4.6 数据质量检查方法和手段
        4.6.1 质量控制方法
        4.6.2 质量检查方式
        4.6.3 检查手段
    4.7 数据质量评价方法
第5章 基于GIS的地质钻孔数据管理服务系统集成
    5.1 系统需求分析
    5.2 系统建设目标
    5.3 系统总体设计
        5.3.1 逻辑架构设计
        5.3.2 技术架构设计
        5.3.3 系统运行环境要求
        5.3.4 数据库设计
        5.3.5 接口设计
        5.3.6 平台技术的选择
        5.3.7 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5.4 系统主要功能与实现
    5.5 系统应用
第6章 地质钻孔数据应用示范研究
    6.1 地质钻探程度分析
        6.1.1 地质钻探工作程度总体特征
        6.1.2 地质钻探工作程度分布特征
    6.2 1:5万和1:25万图幅地质钻孔数据集成情况分析
        6.2.1 1:5万图幅地质钻孔数据集成情况分析
        6.2.2 1:25万图幅地质钻孔数据集成情况分析
    6.3 矿产资源潜力预测——以内蒙古自治区毕力赫金矿为例
        6.3.1 区域地质
        6.3.2 矿区地质
        6.3.3 矿床地质特征
        6.3.4 矿区三维地质模型构建
        6.3.5 矿区成矿远景区预测
第7章 结论
    7.1 主要成果与认识
    7.2 存在问题与建议
        7.2.1 存在问题
        7.2.2 下一步工作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附表
附录二:附图
附录三:个人简历

(4)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浙江漓渚铁矿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
第2章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应用分析
    2.1 三维数据模型及其建模方法
        2.1.1 数据模型分析
        2.1.2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2.1.3 海量三维空间数据处理
    2.2 DGSS与其他三维建模软件
        2.2.1 国外三维建模软件
        2.2.2 国内三维建模软件
        2.2.3 DGSS与几款主流三维软件的应用情况对比
    2.3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应用特点
    2.4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应用领域
第3章 区域地质背景
    3.1 大地构造位置
    3.2 区域地层
        3.2.1 元古界双溪坞群
        3.2.2 元古界河上镇群
        3.2.3 震旦系(Z)
        3.2.4 寒武系(∈)
        3.2.5 奥陶系(O)
        3.2.6 泥盆系(D)
        3.2.7 侏罗系(J)
        3.2.8 第四系(Q)
    3.3 区域构造
        3.3.1 褶皱
        3.3.2 断层
    3.4 区域岩浆岩
    3.5 区域矿产
第4章 矿床地质特征
    4.1 矿区地质概况
        4.1.1 地层岩性
        4.1.2 构造
        4.1.3 岩浆岩
    4.2 矿体特征
第5章 应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构建模型
    5.0 DGSS地质体模型构建原理
    5.1 DGSS剖面+轮廓线重构面三维建模方法
    5.2 矿床三维模型的建立流程及成果
        5.2.1 三维地质建模可视化与资源量估算无缝结合的流程
        5.2.2 数据组织
        5.2.3 三维模型的建立流程
    5.3 剖面法资源量估算
        5.3.1 块段体积计算公式
        5.3.2 矿石平均品位计算
        5.3.3 资源量估算结果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5)全液压深孔岩心钻机CAN总线钻进参数监测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2.4 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钻进参数监测系统的设计
    §2.1 钻进参数监测系统整体设计
        2.1.1 系统研制的目标
        2.1.2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1.3 系统的方案设计
    §2.2 CAN总线优点
    §2.3 数据通讯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钻进参数的检测与原理
    §3.1 钻进参数模拟量的检测
        3.1.1 钻压检测
        3.1.2 功率检测
        3.1.3 扭矩检测
        3.1.4 泵压和其他压力的检测
        3.1.5 温度的检测
    §3.2 钻进参数数字量的检测
        3.2.1 转速检测
        3.2.2 位移的检测
        3.2.3 泵冲的检测
        3.2.4 开关量的检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号处理与通讯的研究
    §4.1 数据采集和通讯模块的研制
        4.1.1 单片机系统
        4.1.2 供电电源
        4.1.3 模拟信号处理
        4.1.4 数字信号处理
        4.1.5 SSI数据通讯
        4.1.6 电路板设计与研制
    §4.2 CAN总线的实现方案
    §4.3 USB通讯的实现方案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钻参仪的生产应用研究
    §5.1 山东乳山金矿勘探孔的生产试验
        5.1.1 乳山钻探试验项目简况
        5.1.2 乳山钻探设备与机具简况
        5.1.3 乳山钻进参数系统的要求
        5.1.4 乳山钻参仪的方案与安装
        5.1.5 乳山现场工作情况与问题
    §5.2 岩心钻进实验台录井系统设计
        5.2.1 成都录井系统的基本情况和要求
        5.2.2 成都录井系统的方案与安装
        5.2.3 成都录井系统的工作情况
    §5.3 其他项目的系统设计
        5.3.1 轻便全液压动力头配套参数检测
        5.3.2 深部岩心钻机XY-8配套参数检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建议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灰色AHP及TOPSIS方法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提出
    1.4 课题的主要工作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算法原理
    2.1 AHP 层次分析法
        2.1.1 AHP 相关概念
        2.1.2 AHP 理论
        2.1.3 多层次 AHP 的提出
    2.2 灰色系统理论方法
        2.2.1 灰色理论的提出
        2.2.2 灰色理论的基础概念
        2.2.3 灰色理论决策方法
    2.3 TOPSIS 方法
        2.3.1 TOPSIS 的提出
        2.3.2 TOPSIS 理论
    2.4 算法对比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算法改进模型
    3.1 GAHP
    3.2 TOPSIS-AHP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数据库设计
        4.1.1 数据库概念设计
        4.1.2 数据库逻辑设计
        4.1.3 数据库物理设计
    4.2 系统设计
        4.2.1 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4.2.2 钻探项目数据采集模块
        4.2.3 离线客户端数据传输模块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效果及算法应用
    5.1 系统应用方式及运行环境
    5.2 CGEF 系统效果展示
        5.2.1 系统登录界面
        5.2.2 技术人员登录后界面
        5.2.3 监理人员登录后界面
    5.3 算法应用展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7)矿山空间数据处理分析及三维实体建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三维实体建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空间数据粗差探测的研究现状
        1.2.2 空间数据插值方法的研究现状
        1.2.3 空间数据模型的研究现状
        1.2.4 地质体和巷道三维建模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矿山空间实体及矿山空间数据类型
    2.1 矿山井下空间对象
        2.1.1 自然地质实体
        2.1.2 地下探采工程对象
    2.2 矿山井下空间实体的几何与空间维特征
    2.3 矿山空间数据类型
    2.4 地质钻孔数据
    2.5 测井资料
    2.6 导线测量数据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矿山空间数据粗差探测方法研究
    3.1 概述
    3.2 粗差探测方法概述
        3.2.1 经典粗差探测方法
        3.2.2 数据探测方法
        3.2.3 回归分析
        3.2.4 小波分析
        3.2.5 各种粗差方法比较
    3.3 基于小波理论的矿山空间数据粗差探测方法研究
        3.3.1 小波的分解与重构
        3.3.2 基于小波理论的矿山空间数据粗差探测
        3.3.3 基于小波理论的矿山空间数据粗差探测应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矿山空间数据插值方法研究
    4.1 概述
    4.2 插值方法
        4.2.1 多项式内插
        4.2.2 二元样条函数内插
        4.2.3 多层曲面叠加内插
        4.2.4 最小二乘配置
        4.2.5 克里金法(Kriging)
        4.2.6 距离幂次反比法
        4.2.7 人工神经网络插值法
        4.2.8 粒子群算法
    4.3 基于粒子群克里金神经网络插值方法研究
        4.3.1 BP 神经网络
        4.3.2 PSO-BP 方法
        4.3.3 克里金方法
        4.3.4 粒子群克里金神经网络插值方法
    4.4 基于粒子群克里金神经网络插值方法的应用及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矿山空间数据三维模型的建立
    5.1 引言
    5.2 TIN 和多层 DEM 概述
        5.2.1 数字高程模型(DEM)和多层 DEM 概述
        5.2.2 不规则三角网(TIN)概述
    5.3 地层和煤层体三维建模
        5.3.1 地层和煤层体的建模步骤
        5.3.2 地层和煤层体的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
        5.3.3 地层和煤层体模型的构建方法
        5.3.4 基于 TIN 的建模方法应用及结果分析
    5.4 基于 TIN 巷道三维建模
        5.4.1 三维巷道的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
        5.4.2 巷道建模
        5.4.3 基于 TIN 的巷道建模和圆曲线的巷道平滑方法应用和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三维实体建模应用
    6.1 概况
    6.2 基于 TIN 和多层 DEM 的地层和煤层体建模
        6.2.1 钻孔和测井综合数据处理
        6.2.2 地层和煤层体三维可视
    6.3 基于 TIN 的巷道建模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深孔全液压钻机探参数监测系统研制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来源
        1.1.3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3 本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项目设备介绍及钻参仪整体设计
    §2.1 项目钻探设备概述
        2.1.1 钻机概述
        2.1.2 泥浆泵概述
        2.1.3 泥浆固控循环系统
    §2.2 钻参仪系统整体设计
        2.2.1 深孔全液压钻机的特点及对钻参仪的新要求
        2.2.2 钻参仪硬件模块化设计
        2.2.3 钻参仪整体结构设计
    §2.3 钻探参数监测范围及精度指标
        2.3.1 钻机模块钻探参数测试范围及精度指标
        2.3.2 泥浆系统模块钻探参数测试范围及精度指标
第三章 钻参仪硬件系统的设计
    §3.1 参数检测原理和传感器的选型安装
        3.1.1 钻机模块参数检测原理和传感器选型安装
        3.1.2 泥浆系统模块参数检测原理和传感器选型安装
    §3.2 硬件电路设计
        3.2.1 电路板功能及电路设计
        3.2.2 数据采集板接线盒的设计及安装
        3.2.3 数据通讯板的设计及安装
    §3.3 系统主机设计
        3.3.1 主机箱及其功能设计
        3.3.2 系统联机
第四章 钻参仪软件系统设计
    §4.1 软件系统整体功能设计
        4.1.1 系统的运行环境及编程语言选择
        4.1.2 功能模块的设计
        4.1.3 系统软件数据流程
    §4.2 数据通讯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4.2.1 PC主机与硬件的串行通信接口
        4.2.2 硬件与软件系统的串行通信方法及通讯流程
        4.2.3 硬件数据采集板与软件系统间的通信协议
        4.2.4 实时参数的处理与显示
    §4.3 数据自动化存储与管理的功能设计及实现
        4.3.1 数据存储管理方式
        4.3.2 今日钻进参数的保存与表格显示
        4.3.3 历史日钻进参数查看与导出
    §4.4 图形显示的功能设计及实现
        4.4.1 图形绘制方案
        4.4.2 图形显示处理
        4.4.3 图形保存
    §4.5 工况识别的功能设计及实现
        4.5.1 工况识别系统与软件系统的混合编程方法
        4.5.2 工况识别系统与软件系统的混合编程实现
        4.5.3 软件系统工况显示与报警
    §4.6 系统设置功能的设计及实现
        4.6.1 系统设置功能的设计
        4.6.2 系统设置功能的实现
第五章 钻参仪无线传输系统原理及实现
    §5.1 无线传输系统工作原理
        5.1.1 近距离无线传输的工作原理
        5.1.2 远距离无线传输的工作原理
        5.1.3 综合应用的工作原理
    §5.2 无线传输的软硬件结构
        5.2.1 无线传输的软件程序
        5.2.2 无线传输的硬件结构
    §5.3 无线传输模块和软件系统之间通信和实现
        5.3.1 无线发射器USB驱动程序的安装
        5.3.2 无线发射器和软件系统之间的通讯方式及实现
        5.3.3 无线发射器与软件系统间的通信协议
    §5.4 远程无线传输通信协议及硬件设置
        5.4.1 远程无线传输通信协议
        5.4.2 无线发射器的设置
        5.4.3 数据接收计算机的设置
        5.4.4 远程接收服务器的设置
    §5.5 数据操作及网络通信
        5.5.1 数据封装及拆封
        5.5.2 后方数据接收计算机和服务器间网络通信的实现
第六章 钻参仪现场试验
    §6.1 钻探试验项目和现场简况
        6.1.1 钻探试验项目简介
        6.1.2 钻探试验现场简介
        6.1.3 项目试验成果
        6.1.4 钻参仪现场工作情况综述
    §6.2 钻参仪现场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
        6.2.1 硬件系统出现的问题及解决
        6.2.2 软件系统出现的问题及解决
        6.2.3 无线传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
    §6.3 钻参仪现场使用及作用
        6.3.1 数据采集现场使用及作用
        6.3.2 无线传输现场使用及作用
        6.3.3 工况识别现场使用及作用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1.1 钻参仪的功能特点
        7.1.2 研究要点
        7.1.3 创新点
    §7.2 建议
        7.2.1 硬件系统改进建议
        7.2.2 软件系统改进建议
        7.2.3 工况识别系统改进建议
        7.2.4 无线传输系统改进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9)煤田勘查中做好钻探地质编录工作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钻孔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二、钻进过程中地质编录工作重点
三、钻孔原始资料的整理
    1、回次及分层岩 (煤) 心采取率计算
    2、岩层换层深度的确定
    3、岩层真倾角的计算
    4、岩层真厚度的计算
    5、孔深误差的消除
    6、编制钻孔地质分层记录表
四、终孔后地质编录有关工作
五、结语

(10)钻孔信息管理和柱状图成图方法的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引言
        1.1.2 地质制图的历史与现状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意义
2 面向对象的Windows 程序设计
    2.1 面向对象理论简介
        2.1.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2.1.2 面向对象系统的特性
    2.2 程序设计
        2.2.1 结构化程序设计
        2.2.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2.2.3 面向对象编程与面向过程编程比较
    2.3 面向对象的Windows 程序设计
        2.3.1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
        2.3.2 Windows 应用程序设计技术
    2.4 MFC 应用程序设计开发工具
        2.4.1 MFC 类库简介
        2.4.2 MFC 应用程序框架
        2.4.3 消息映射机制
3 钻孔数据库系统设计
    3.1 资料分析
    3.2 数据库系统设计
        3.2.1 数据库系统设计的特点
        3.2.2 数据库设计步骤
        3.2.3 数据库结构的实现
        3.2.4 数据库接口
        3.2.5 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4 柱状图自动成图系统设计
    4.1 概述
    4.2 钻孔柱状图自动生成系统模块设计
        4.2.1 数据对象模型设计
        4.2.2 图例填充算法及实现
        4.2.3 动探曲线的绘制算法
        4.2.4 数据精度的选择
        4.2.5 岩性描述文字自动换行算法
        4.2.6 钻孔柱状图的自动生成过程
    4.3 选项对话框的设计
5 系统应用实例
6 结论
    6.1 完成工作
    6.2 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程序部分代码

四、再论岩心采取率和换层深度的计算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MJH地区延长组长4+5、长6测井二次解释及老井复查[D]. 郭晓磊. 西北大学, 2018(01)
  • [2]中国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及其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D]. 王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8)
  • [3]孤东七区西馆上段测井解释模型研究[A]. 程磊,马永辉. 2017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 2017)论文集, 2017
  • [4]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浙江漓渚铁矿中的应用[D]. 刘琳琳. 成都理工大学, 2015(05)
  • [5]全液压深孔岩心钻机CAN总线钻进参数监测系统的研究[D]. 张涛. 中国地质大学, 2014(02)
  • [6]灰色AHP及TOPSIS方法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孙晨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09)
  • [7]矿山空间数据处理分析及三维实体建模应用研究[D]. 陈玲侠. 长安大学, 2013(07)
  • [8]深孔全液压钻机探参数监测系统研制及其应用研究[D]. 方俊. 中国地质大学, 2011(01)
  • [9]煤田勘查中做好钻探地质编录工作的探讨[J]. 王卫东. 中国城市经济, 2011(02)
  • [10]钻孔信息管理和柱状图成图方法的改进研究[D]. 张生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08)

标签:;  ;  ;  ;  ;  

岩心提取率和层变深度计算方法再讨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