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觉醒》选词解释

《婚姻的觉醒》选词解释

一、《醒世姻缘传》词语选释(论文文献综述)

李熠[1](2020)在《《朱子语类》中的方言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朱子语类》作为朱熹与其门人讲学问答的实录,论述范围甚广,不仅包括朱熹本人对於周、程、老、释等学说的哲学思想的论述与解释,还包括了历史、文学、政治以及个人治学方法等诸多内容。《朱子语类》是一部内容丰富,可以相当程度概括朱熹思想以及反映当时时代思潮的实录。从语言上来看,由於《朱子语类》的语录体属性,其言语不避俚俗,因此书中保留了很多当时的口语词汇。同时《朱子语类》中的部分词汇又属於来自於各个方言区的方言词,这些方言词可能在各种词典中都没有一个很恰当的解释,所以对於这些方言词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够弄清这些方言词的词义以及它们的来源和传播过程,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朱子语类》的内容。因此,《朱子语类》对於研究古代语言词汇面貌有很高的价值,能为我们了解古白话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线索。因此本文将从《朱子语类》中选取一些疑难或带有典型性的方言词,进行词义和成词以及传播过程的考释,并挑选一些方言词,探究其与通语词的关系。本篇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主要考释《朱子语类》方言词。将部分释义困难的方言词按字数分为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并考释其词义的变化过程和流传过程,以及现代汉语中方言词的流行区域。第二章主要研究《朱子语类》方言词和通语词的关系。通过个案分析的方式,展现一些词从曾经的通语词衰退为现代的方言的过程,并总结其衰退的原因,以及探究通语词是如何在南北方言之间进行选择的。第三章主要论述《朱子语类》方言词研究的意义。方言词的研究对於我们的辞书修订工作有一定的帮助,比如可以为《汉语大词典》补充未收的词语、义项和书证;同时,方言词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和风俗文化。

李泽敏[2](2019)在《《近代汉语大词典》商补》文中研究指明许少峰编撰的《近代汉语大词典》由其《近代汉语词典》修订增补而成,是一本解释唐代至清代古籍中出现的口语词的工具书,在近代汉语词典编纂史上有着重要的贡献。本文以《近代汉语大词典》为研究对象,通过与白维国主编《近代汉语词典》的对比,并参照《汉语大词典》《白话小说语言词典》《明清吴语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等,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研究所得,对《近代汉语大词典》中的释义、义项、收词、例证、注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商榷和补苴,试图为《近代汉语大词典》的修订以及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绪论部分简述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及其辞书编纂概况以及《近代汉语大词典》研究概况。第二至第六部分为论文的主体部分。其中第二部分讨论释义问题,从释义错误、释义还可完善、义例不合三个方面展开;第三部分是讨论义项问题,从义项可补、义项可删、义项分合欠妥三个角度进行论述;第四部分讨论收词问题,分为词条可补、词条可删两部分;第五部分讨论例证问题,分为首例提前、孤证补充两个部分;第六部分讨论注音及引文文字差错问题。结语部分针对《近代汉语大词典》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主要有:第一,释义要做到字字落实,通俗明白,并尽量说明理据;第二,吸收已有成果要认真甄别,不能照搬照录;第三,收词立目要查核原始文献,并避免自相矛盾。

侯玉贵[3](2019)在《明清山东方言背景白话文献方俗词考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汉语方俗词是指汉语词汇史上各个时期,流行于社会各阶层口语方言中新产生的词语和早已有的字面普通而义别的词语。近代汉语时期是方俗词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上承中古,下启现代汉语。因此,选择明清山东方言背景白话文献中的方俗词为研究对象就极具意义。明清山东方言背景白话文献主要指的是《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三本书中大量使用了方俗词,这些方俗词不仅是近代汉语时期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亦是整个汉语词汇史乃至汉语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近几十年来,明清山东方言背景白话文献中方俗词一直备受方家学者的重视,并在考释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因其方言地域性较强,书中采用了大量当时民间的方音俗字,加之今又距作者时代既远,考确词义往往不易,从而导致书中所释不确切、不明其义的方俗词仍存在,值得我们去进一步考释研究。本文综合运用考辨字形法、排比归纳法、因声求义、据对文或异文求义、参证方言以及探求语源等方法,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汉语大词典》收录情况,对明清山东方言背景白话文献中51则“字面普通而义别”或“字面生涩而义晦”的方俗词进行逐一考释,试图对“细疾”“老脚”“拖拖”“(?)生”等36则方俗词从汉语词汇发展史的角度去补充词义解释、考察其语源,寻求其成词及得义之由,并进一步探求其词义演变发展的历史轨迹;对“脸(?)”“早时”“锡锡儿”“(?)”等15则方俗词字典辞书的失收或及此前着作中误释或释义不清者提出新说。通过对明清山东方言背景白话文献方俗词考释,最终希望能为今后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修订以及明清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些许有价值的资料。

张健[4](2019)在《李渔《十二楼》词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二楼》是明末清初小说家李渔所撰写的一部小说,它的语言既有明清的时代特征,又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现象。就其词汇而言,大量使用俗语词和熟语,通俗易懂,又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各类词既有传承性,又不断发展,复音词比重加大,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新义,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十二楼》文本分析,并做分词处理,把《十二楼》中的词汇进行较为全面的整理和分析。第一部分前言,对汉语词汇史以及《十二楼》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第二部分对书中所有词汇进行词性的分类,高频词的统计及其分析。第三部分对熟语、俗语的一个分析,重点对成语从时代性进行了分类讨论,修正、增补了《汉语大词典》中部分成语的出处。并穷尽性地例举了成语变化使用的情况。第四部分参考《汉语大词典》,对《十二楼》出现的新词新义进行归纳总结,并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对辞书的修订有一定帮助。

殷媛媛[5](2019)在《《儿女英雄传》与《海上花列传》词汇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儿女英雄传》和《海上花列传》是清代口语程度较高且很有特色的两部小说,二书分别以北京方言和吴方言为基础方言写作而成。书中语言材料既富含展现当时社会生活的口语词,又保存了大量的方言词,为我们研究清代词汇提供了丰裕的语料,更为探究此期南北词汇差异提供了上佳样本。本文以二书为基础研究素材,并参考清代其他南北文献和历时文献对二书词汇展开对比研究,以期能在揭示二书词汇异同的基础上,管窥清代南北词汇的景况。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阐述相关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并对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拟用材料作简要说明。第一章为“同义异词”,所谓“同义异词”是指同一个概念在二书中用不同的词来表示。本文集中考察二书在常用词选用上的差别,主要选取“店铺”义词、“坎肩”类词两组词进行比较研究。第二章为“同形异义”,所谓“同形异义”,指词形一致却分别表示不同词义的语言现象。本章筛选了“巴结”“闲话”两组个案进行比较研究。第三章为“方言词”,本章选取“大夫”“闹热”两词作为个案分析的对象,并选释二书中部分方言词,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探究清代南北方言词的情况。“结语”部分,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比较研究,总结二书在词汇方面的同异之处,并归纳造成不同的原因。

杨春宇,马苏彦[6](2018)在《《醒世姻缘传》语言研究综述》文中提出《醒世姻缘传》作为明末清初的一部大小说,不仅受到文学研究者的青睐,其所涉及的方言、词法、句式等语言领域的问题亦备受学界关注,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研究成绩。表现为:个案研究逐渐细化,词义研究趋于稳定,词类、句法系统化研究初步彰显等。这些成果对该书作者里居考释及近代汉语相关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虽然该书语言研究成果不断,但在深度、广度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对方言词汇释义工作仍需深入探索,对个案问题的研究亦应放在断代史的层面宏观比较分析与检验,对作者里居问题可聚焦集中力量突破。

侯玉贵[7](2018)在《《醒世姻缘传》词语六则辨证》文中指出《醒世姻缘传》是明代一部用山东方言写成的白话着作。对于其中的方言俗语,许多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的考释,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然有部分词语的考释值得商榷。文章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运用同时期其他山东方言文献资料及现代方言材料,对其中的"半伙子""拿发""淘"等六则词语进行辩证考释。

于融[8](2018)在《明清山东方音研究 ——以声母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明清两代,反映山东方音的韵书蜂出泉流,前修时彦研究成果亦相当丰硕,为构建山东方音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张鸿魁《明清山东韵书研究》、张树铮《清代山东方言语音研究》是系统研究明清山东方音韵书的专着,爲读者展现了明清山东方音的总体面貌。近年,随着文献材料的进一步挖掘,现代山东方言调查范围的不断扩大、细化,对山东方音的描写愈加细致。本文在此基础之上,对未经系统研究的山东方音文献材料予以整理,并充分利用现代山东方言调查资料及研究成果,探寻山东方音的演变轨迹,为构建明末以降四百年山东方音史奠基。本文将明清山东方音文献置於山东韵书史、方音史及官话语音史的大背景下,以明清山东韵书为研究主体,在明确韵书体例及音系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近代官话、现代山东方音研究成果、山东方言岛及域外文献语音材料,注重材料的横纵比较,对四百年来山东方音声母嬗变做了较为系统的考察。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研究:一、全面搜集反映山东方音的传世文献及研究成果,以时间段爲一级分类标准,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总结研究现状,明确研究方向。二、在前贤研究基础上,对明清山东韵书着录情况做了补遗;选取18种山东韵学文献,整理概况,比较音类结构异同;明确韵书间的传承关系,绘制图谱;根据编纂体例、目的及反映方音的多寡对明清山东韵书的性质提出了自己的认识。三、重点考察明清山东韵书声母系统。选取代表性韵书、韵图,对重要声母问题进行细致探求。着重考察:1.中古知庄章声母的分合;2.中古日母字的读音;3.精见组细音及尖团分混;4.影喻疑微四母的分并。四、探寻明清以降山东方音声母演变轨迹。在厘清明清山东韵书声母演化大势基础上,纵向延伸,从语音史角度出发,结合近代官话方音、山东方言岛、现代山东方音、域外文献语音研究成果,寻绎山东方音声母明清以降四百年的演变轨迹。本文创新之处:1.梳理山东韵学文献脉络,绘制明清山东韵书传承图谱。2.比较十六种韵学文献音类异同,描绘音类分合概貌。3.绘制明清以降近四百年声母演化轨迹图。

程志兵,赵红梅[9](2018)在《《醒世姻缘传》语言词典探讨——兼评《〈醒世姻缘传〉语词例释》》文中指出《醒世姻缘传》是一部富有山东地域特色的古典小说,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此书的论着很多,但遗憾的是一直没有一部类似于《红楼梦语言词典》的专书语词词典。《〈醒世姻缘传〉语词例释》一书收录解释了《醒世姻缘传》中的词语近3000条,对小说研究和汉语词汇研究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谓《醒世姻缘传》专书语言词典的雏形,但此书中存在着疑难词语失收、词语误释等问题,说明对《醒世姻缘传》词语还有深入研究的必要,期待高质量的《醒世姻缘传》语言词典的问世。

梁洁[10](2017)在《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醒世姻缘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一部长篇百回世情巨着,《醒世姻缘传》成书于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型的关键时期,它上承《金瓶梅》,下启《红楼梦》,肩负着白话小说发展中的过渡重任,在白话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或许就文学性而言《醒》难以匹敌四大名着,但《醒》的可贵之处在于它进行了真实的方言创作,其写实的手法真实地反映了明清时期山东地区口语的基本面貌和社会时代特征。对于研究者来说,无论是借其研究语言,还是研究当时的社会,都具有重要的语料和史料价值,是研究明清语言与社会的富矿。《醒》作为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白话口语小说,在先天上就与社会语言学具有深度的契合性。在社会语言学理论下对《醒》进行专题研究,是符合研究规律的,且学术界对《醒》的研究虽也不短,但至今仍然没有一部专题性《醒》的社会语言学角度的研究。本文主要以《醒》的词汇研究为依托,在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研究明清时期的山东方言。本文主要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对《醒》进行专题性研究,通过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共变来研究当时的语言状况。本文着重分析了以下内容:在绪论部分,本文概述历代学者对《醒》的研究情况,介绍《醒》的作者、版本以及语言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其不足之处,随后介绍本文的研究价值以及研究的方法。正文部分讨论了《醒》在语言上所反映出的时代性、地域性及社会性。首先本文考察《醒》的时代特点,考查了一些具有特定时代感的语言文字避讳案例,以及词汇、语法现象所反映出的时代特色;其次我们从方言词汇、地名词汇、饮食词汇以及服饰词汇等方面,考察了《醒》的地域特色。最后我们从当时的民俗词汇,信仰词汇、谚语及詈语的情况考察了《醒》的社会性。《醒》中的种种语言现象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语言应用打开了一扇窗口。接着本文讨论了语言与阶层的共变现象,分析了不同阶层属性的人们在语言应用上的不同特点。本文首先分析了《醒》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阶级分层,然后对具代表性的职官体系进行简要的阶层分析。其次本文讨论了词汇、语法随社会阶层而变异的现象。不同的社会阶层对于词汇、句式的选择是不一样的,语用上也有明显差异。最后本文分析了导致阶层语言形式的不同步性的变量,在这种不同步性的理论下,讨论了一些《醒》中的阶层语言与标准语言不一致的情况。在语言与性别变异中,本文研究了《醒》中的语言与性别的共变情况。本文首先从概念上分析了什么是语言与性别的共变,然后分析了语言因性别而变异的原因,并以主要女性素姐为例,对典型人物语言进行了解析。其次本文分析了当时整个社会女性的受教育状况,并讨论了多数女性语言运用上的特点。最后本文对与女性密切相关的性别歧视类詈词进行归类分析。在语言与行业关系上,本文考察了《醒》的语言与行业的共变关系。行业常常影响着人们的语言应用,行业语言也成为从业者职业身份的“言语标记”。本文首先从概念上分析了什么是语言与行业的共变,分析了明清以来的行业用语以及行业分工。然后分析了《醒》中社会行业分工状况,并将之分为行政、工商、宗教、戏曲及科举等五个大类,对《醒》中的行业词汇进行了描绘与勾勒。最后本文考察了《醒》中的语言与称谓的关系。称谓是人们由于亲属关系或别的方面关系,如社会身份、地位、权势、职业和性别等等而得名的称呼语,它与社会语言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醒》中的各种称谓为研究对象,将《醒》中的称谓分为亲属称谓,官职称谓、性别称谓以及詈称称谓四个大类。从汉语史的角度分析其得名与流变,并以统计分析的方式确定这些称谓在《醒》所处的历史时期的主要形式,最后分析其背后社会文化内涵。总的看来,人们对《醒》的研究还远未达到《红楼梦》、《金瓶梅》等小说的程度,对《醒》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仍然大有可为。本文的研究是跨学科交叉型的,体现汉语史与社会语言学理论的结合;材料是历史的,以《醒》为主,并结合其它的明清近代白话小说;视角是的全方位的,既有微观词汇研究,也有宏观语言面貌概述。研究的方法是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既有本体的静态描写,也有历时的流变分析。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明清时期特定地域方言面貌,并能给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民俗学等交叉学科以语言实证。

二、《醒世姻缘传》词语选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醒世姻缘传》词语选释(论文提纲范文)

(1)《朱子语类》中的方言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选题缘起
    第二节《朱子语类》词汇及方言词研究现状
    第三节《朱子语类》方言词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 《朱子语类》方言词考释
    第一节单音节词
    第二节双音节词
    第三节多音节词
    小结
第二章 《朱子语类》方言词和通语词的关系
    第一节 通语词衰退为方言词
    第二节 通用语对方言词的选择
    小结
第三章 《朱子语类》方言词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 辞书编纂和修订方面
        1.可补充《汉语大词典》中未收的词语
        2.可补充《汉语大词典》中未收的义项
        3.可补充《汉语大词典》中的书证
    第二节社会文化方面
        1.物质文化
        2.精神文化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近代汉语大词典》商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及其辞书编纂概况
    1.2 《近代汉语大词典》研究概况
2 关于释义
    2.1 释义错误
    2.2 释义待善
    2.3 义例不合
3 关于义项
    3.1 义项可补
    3.2 义项可删
    3.3 分合欠妥
        3.3.1 义项当合
        3.3.2 义项当分
        3.3.3 可分可合
4 关于收词
    4.1 词条可补
    4.2 词条可删
5 关于例证
    5.1 首例提前
    5.2 孤证补充
6 关于注音及引文校勘
    6.1 注音订正
    6.2 引文校勘
结语
参考文献
词语索引
附录:前人有关订正《近代汉语大词典》的成果汇录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明清山东方言背景白话文献方俗词考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及内容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凡例说明
一、《金瓶梅词话》方俗词考释二十一则
    (一)细疾
    (二)子时
    (三)掉嘴
    (四)老脚
    (五)脸(?)
    (六)舞手
    (七)银三字儿
    (八)丁八
    (九)老亲
    (十)松虎儿
    (十一)锡锡儿
    (十二)烧胡鬼子
    (十三)花靠
    (十四)减碟
    (十五)抵头
    (十六)吊
    (十七)五棍儿衙门
    (十八)早时
    (十九)瞒货
    (二十)放小鸭儿
    (二十一)少椒末儿
二、《醒世姻缘传》方俗词考释十四则
    (一)咭咭咕咕
    (二)一拖罗
    (三)淘(掏)
    (四)拖拖
    (五)老生女儿
    (六)和包鸡子
    (七)拍面皮面
    (八)诌
    (九)檾
    (十)半伙(子)
    (十一)做
    (十二)者大瓜
    (十三)拿发
    (十四)长嗓黄
三、《聊斋俚曲集》方俗词考释十六则
    (一)(?)眼
    (二)形容
    (三)正气
    (四)乌温
    (五)(?)生
    (六)(?)
    (七)(?)
    (八)血真脉子
    (九)将将
    (十)沉
    (十一)棋子
    (十二)黑头哇唔
    (十三)故事
    (十四)低操
    (十五)巴结
    (十六)抅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4)李渔《十二楼》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十二楼》的作者、版本和内容
        一、《十二楼》的作者
        二、《十二楼》的版本和内容
    第二节 《十二楼》的词汇研究现状、内容、方法和意义
        一、《十二楼》研究现状
        二、《十二楼》的研究内容
        三、《十二楼》的研究方法
        四、《十二楼》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十二楼》词汇的基本面貌
    第一节 复音节词的划分和基本面貌
        一、词和词性判定的依据及原则
        二、复音节词的基本面貌
    第二节 单音节词的划分和基本面貌
        一、单音节词的划分
        二、单音词的基本面貌
    第三节 词性统计及结果分析
    第四节 词频统计及结果分析
        一、高频词统计的目的和划分标准
        二、词频统计结果及分析
第三章 《十二楼》中的熟语
    第一节 《十二楼》的成语
        一、成语的时代性问题
        二、成语的变化使用
    第二节 《十二楼》中的俗语
第四章 《十二楼》的新词新义
    第一节 《十二楼》中的新词新义
        一、新词、新义的判定
        二、新词
        三、新义
    第二节 从《十二楼》词汇看《汉语大词典》的不足
        一、书证滞后
        二、义项失收
        三、词语失收
        四、补充书证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儿女英雄传》与《海上花列传》词汇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内容及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意义和方法
    第三节 拟用材料
第一章 同义异词
    第一节 “店铺”义词
    第二节 “坎肩”类词
第二章 同形异义
    第一节 巴结
    第二节 闲话
第三章 方言词
    第一节 大夫
    第二节 闹热
    第三节 二书中方言词语选释
结语
征引文献
参考文献
致谢

(6)《醒世姻缘传》语言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醒世姻缘传》语音研究
    (一) 汉语史与方言史
    (二) 方言与作者里居考证问题
二、《醒世姻缘传》词汇研究
    (一) 汉语史层面
    (二) 方言探源关系
三、《醒世姻缘传》语法研究
    (一) 词法研究
        1. 动词
        2. 形容词
        3. 量词
        4. 代词
        5. 副词
        6. 介词
        7. 连词
        8. 助词
        9. 语气词
    (二) 句法研究
四、《醒世姻缘传》语言与文化研究
    (一) 称谓关系
    (二) 婚俗关系
五、《醒世姻缘传》语言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 比较法
        1. 方言与方言比较
        2. 方言与现代汉语比较
    (二) 分类描写法
六、《醒世姻缘传》语言研究的特点
    (一) 词义研究趋于稳定
    (二) 词类、句法系统化研究初步彰显
    (三) 重视历史比较研究
    (四) 个案研究逐渐细化
    (五) 作者里居与证据
    (六) 展示世情小说的文本价值
七、不足与展望

(7)《醒世姻缘传》词语六则辨证(论文提纲范文)

一、半伙/半伙子
二、拿发
三、淘 (掏)
四、檾
五、者大瓜
六、长嗓黄

(8)明清山东方音研究 ——以声母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秦汉—元时期山东方音研究概述(引言)
    第二节 明清山东方音研究综述
    第三节 现代山东方音调查与研究
    第四节 结论
第二章 “音韵蜂出”—明清山东韵书史(上)
    第一节 《韵略汇通》系韵书
    第二节 刘尔整《韵助略集》
    第三节 刘振统《万韵新书》
    第四节 张象津《等韵简明指掌图》
    第五节 王鹏飞《等韵便读》
    第六节 张详晋《七音谱》
第三章 “音韵蜂出”—明清山东韵书史(下)
    第一节 丁恺曾《韵法本俗》
    第二节 王佶《韵谱汇编》
    第三节 纪浵《渊若韵辨》
    第四节 刘维坊《同音字辨》
    第五节 徐桂馨《切韵指南》
    第六节 张文炜《张氏音辨》《张氏音括》
    第七节 其他
第四章 明清山东韵学文献音类分合概貌
    第一节 明清山东韵书存目补遗
    第二节 十六种山东韵学文献声类之异同
    第三节 十六种山东韵学文献韵类之异同
    第四节 十六种山东韵学文献调类之异同
    第五节 对明清山东韵学文献音系性质的认识
第五章 明清山东方音声母研究(上)
    第一节 中古知庄章组声母的分合
    第二节 全浊声母的消变
第六章 明清山东方音声母研究(下)
    第一节 中古日母字的读音
    第二节 精见组细音与尖团分混
    第三节 中古影喻疑微四母的合并
第七章 近四百年山东方音声母演变轨迹寻绎
    第一节 知庄章组声母在山东方音中的演变轨迹
    第二节 日母字在山东方音中的演变轨迹
    第三节 精见组字在山东方音中的演变轨迹
    第四节 影喻疑微四母在山东方音中的演变轨迹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9)《醒世姻缘传》语言词典探讨——兼评《〈醒世姻缘传〉语词例释》(论文提纲范文)

一、《醒世姻缘传》词语研究现状与不足
    (一) 《醒世姻缘传》词语研究的现状
    (二) 《醒世姻缘传》词语研究的不足
        1. 现有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
        2. 囿于材料和方言的局限, 对疑难词语解释不准确的地方还比较多
        3. 现有的研究中还有不少重复性的劳动
二、《〈醒世姻缘传〉语词例释》的问题
    (一) 《例释》收词立目不够系统, 失收词语比较多
    (二) 《例释》对词语解释的准确性还需要提高, 失误比较明显
    (三) 《例释》整体照应不够, 存在着不少矛盾抵牾之处

(10)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醒世姻缘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现状
        1.2.1 《醒世姻缘传》的作者研究
        1.2.2 《醒世姻缘传》的版本研究
        1.2.3 《醒世姻缘传》的语言研究
    1.3 《醒世姻缘传》研究的不足之处
    1.4 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1.4.1 研究的意义
        1.4.2 研究的方法
    1.5 语料说明
第二章 从《醒世姻缘传》看明清社会的语言生活
    2.1 《醒世姻缘传》语言的时代性
        2.1.1 从语言文字避讳看作品的时代性
        2.1.2 从词汇的潜与显看作品的时代性
        2.1.3 从语法看作品的时代性
    2.2 《醒世姻缘传》语言的地域性
        2.2.1 方言类词汇的地域性
        2.2.2 地名类词汇的地域性
        2.2.3 饮食类词汇的地域性
        2.2.4 服饰类词汇的地域性
    2.3 《醒世姻缘传》语言的社会性
        2.3.1 从民俗词汇看作品的社会性
        2.3.2 从信仰词汇看作品的社会性
        2.3.3 从节气词汇看作品的社会性
        2.3.4 从俗语詈语看作品的社会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从《醒世姻缘传》看语言应用的阶层变异
    3.1 明清时期的社会阶级分层
        3.1.1 《醒世姻缘传》的时代背景与作者的创作态度
        3.1.2 《醒世姻缘传》中的社会阶级分层
        3.1.3 《醒世姻缘传》的职官体系
    3.2 社会阶层与词汇、语法的变异
        3.2.1 阶层差异与词汇的选择
        3.2.2 阶层差异与句法、语用的变异
    3.3 阶层与语言的不同步性
        3.3.1 不同步性概说
        3.3.2 《醒世姻缘传》中的不同步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从《醒世姻缘传》看语言应用的性别变异
    4.1 语言的性别变异与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4.1.1 语言的性别变异概说
        4.1.2 语言性别变异的原因
        4.1.3 女性语言变异例析
    4.2 女性语言变异与詈词性别歧视
        4.2.1 女性语言的变异
        4.2.2 詈语与性别歧视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从《醒世姻缘传》看行业语言应用
    5.1 明清社会的行业用语
        5.1.1 行业语言概说
        5.1.2 明清以来的行业用语
        5.1.3 《醒世姻缘传》与天下百工
    5.2 《醒世姻缘传》的行业词汇
        5.2.1 行政司法词汇
        5.2.2 工商行业词汇
        5.2.3 宗教信仰词汇
        5.2.4 戏曲行业词汇
        5.2.5 科举教育词汇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从《醒世姻缘传》看称谓词汇的社会性
    6.1 亲属称谓
        6.1.1《醒世姻缘传》的称谓概说
        6.1.2 亲属称谓与势位
    6.2 表敬称谓
        6.2.1 与职业有关的尊称
        6.2.2 与官职有关的尊谓
        6.2.3 与势位有关的尊称
    6.3 詈称称谓
        6.3.1 与性别有关的詈称
        6.3.2 与动物相关的詈称
        6.3.3 与身份有关的詈称
        6.3.4 与妖魔鬼怪相关的詈称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致谢

四、《醒世姻缘传》词语选释(论文参考文献)

  • [1]《朱子语类》中的方言词研究[D]. 李熠.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2]《近代汉语大词典》商补[D]. 李泽敏. 宁波大学, 2019(06)
  • [3]明清山东方言背景白话文献方俗词考释[D]. 侯玉贵.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1)
  • [4]李渔《十二楼》词汇研究[D]. 张健. 吉首大学, 2019(02)
  • [5]《儿女英雄传》与《海上花列传》词汇比较研究[D]. 殷媛媛.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6]《醒世姻缘传》语言研究综述[J]. 杨春宇,马苏彦. 蒲松龄研究, 2018(04)
  • [7]《醒世姻缘传》词语六则辨证[J]. 侯玉贵.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 [8]明清山东方音研究 ——以声母为例[D]. 于融. 吉林大学, 2018(12)
  • [9]《醒世姻缘传》语言词典探讨——兼评《〈醒世姻缘传〉语词例释》[J]. 程志兵,赵红梅.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10]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醒世姻缘传》研究[D]. 梁洁. 华中师范大学, 2017(12)

标签:;  ;  ;  ;  ;  

《婚姻的觉醒》选词解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