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型钢结构焊接工艺及方法

H型钢结构焊接工艺及方法

一、H型钢结构的制作焊接工艺及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姚小彬,刘殿民,赵会伟,王林昌,张玲[1](2021)在《钢结构用焊接H型钢制作及焊接变形控制》文中研究说明钢结构具有自重轻,强度高,稳定性强等特点,因此在现代建筑以及其他建设类工程的使用量逐渐增加。本文对工业建筑中使用较多的焊接H型钢展开研究,研究其加工中的主要问题,确定制作要点,提供控制焊接变形的可行性建议,以此预防焊接变形,合理应用焊接H型钢,确保加工过程符合施工应用标准。

王志兴[2](2021)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组焊H型钢自动生产系统的研发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环保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高污染、高耗能的传统建筑行业正在面临变革。装配式结构因具有环保节能、绿色生产施工、缓解劳动力紧缺的压力、建造速度快等优点,成为国家首要推广的新型建筑结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以其自重轻、承载力高、抗震性能优越和综合经济效益低等特点正得到推广和快速发展。随着国内建筑钢结构行业的逐步推进,建筑钢结构构件的生产也正在向工业化方向发展。但是,目前国内建筑行业的钢结构加工制造设备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钢结构行业的自动化进程及发展。通过以自动化生产系统的方式组焊H型钢代替传统的手工与机械组装焊接,实现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组焊H型钢自动生产系统的应用,该系统的研发对于H型钢的组焊和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课题依托山西建筑产业现代化潇河园区(二期)项目工程,通过总结和研究传统H型钢的生产特点和技术瓶颈,研发了自动生产H型钢的工艺路线,实现了H型钢的自动组立、焊接和矫正,减少了工人数量,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组焊H型钢自动生产系统的H型钢的组立采用了卧式组立的形式,实现了一次性组立,避免了行车的辅助,提高了组立效率;组焊H型钢的自动焊接根据腹板厚度以及焊接质量要求研发两种焊接工艺,即平角焊工艺和船型焊工艺,两种焊接工艺根据不同板厚形成全熔透免清根焊接工艺,满足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焊接质量要求,焊接时采用了激光跟踪的方法保证和自动焊接的接头质量;焊接自动矫正系统通过自动地对H型钢先进行夹紧定位、再输送至设备主机内,利用主机上的两套矫正和驱动装置、翼板下压装置、翼板矫平度检测装置、Simufact Welding焊接变形分析参数和输出辊道的共同作用下,完成H型钢两翼缘板的同步矫正,提高了一次性矫正的合格率,并且加快了矫正的生产效率。设计出了组焊H型钢的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布局,提高了工艺布局的合理性,本系统可以满足最大化生产。组焊H型钢在整个自动生产过程中,各工位实现了信息的自动采集,各实时确定工作状态,便于整个生产系统的的信息集成,实现智能排产。

祝振宇[3](2021)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施工关键技术与工艺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建筑产业化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住宅及公共建筑等领域中的应用也进一步地增多。相对于传统的建筑体系,装配式钢结构体系能够有效缩短工程进度、节约工程成本,同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又有着良好的抗震性能、钢材可回收等优点,符合国家提倡的环境保护理念。因此,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未来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在推广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关键施工技术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对推广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所以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及工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托山西省首个装配式钢结构高层公共建筑,基于实际工程中运用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在建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与工艺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钢构件制作及施工技术。对箱型柱、H型钢梁的制作流程进行总结,并分析了钢构件制作过程中的重难点、要点问题。通过文献阅读、资料搜索、工程实践等手段,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适用的现有技术进行总结概括。主要包括钢柱与钢梁的安装技术、楼板体系施工技术、墙板体系施工技术、钢构件的防腐防火技术等。(2)对背景工程的概况进行介绍,研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3)介绍了施工模拟理论,通过Midas/Gen软件内置的建模功能,根据工程结构图纸建立实际工程的模型,输入施工模拟所需的荷载,定义结构的边界条件,完成施工模拟所需结构组、边界组及荷载组的定义。对实际工程进行施工模拟分析,并与一次性加载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钢柱,计算其各自的竖向变形并进行分析研究。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出钢柱的预找平值,为钢柱的下料长度提供参考。(4)对Tekla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构件深化设计以及BIM技术在精准下料、虚拟预拼装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对单边螺栓及自复位阻尼器的具体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应用BIM技术进行部品部件的模拟安装工作,将复杂的施工技术以可视化的形式表达出来。针对机电专业施工与主体钢结构易产生碰撞的问题,提出基于BIM的3D扫描仪辅助施工技术,并对其关键步骤进行研究。最后对适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长效防腐防火技术及ALC墙板的安装工艺进行研究。全文研究的结论如下:(1)现有的钢构件制作工艺可满足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生产需要,构件制作过程中的焊接质量是钢结构构件质量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不同的焊接缺陷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钢柱钢梁安装技术、楼承板施工技术、维护体系的施工技术相对来说已经基本成熟,施工的重难点在于部品部件之间的连接上。(2)与分段加载法施工模拟对比,一次性加载法下本工程的节点位移及单元应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偏大。在施工过程中,结构中部位置的钢柱竖向变形相较而言更大,选取分析的中柱(柱4)的竖向变形最大值为6.5mm,边柱(柱3)的竖向变形最大值为5.5mm,角柱(柱1)的竖向变形最大值为2.8mm,大截面柱(柱2)的竖向变形最大值为1.7mm。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对中部位置钢柱的竖向变形进行重点监测。经计算,柱1和柱2的预找平值均小于0.6mm,可不进行找平。柱3和柱4可在制作时考虑对其进行分段找平。(3)Tekla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深化设计方面的应用能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将BIM技术应用到精准下料和虚拟预拼装中,可提升钢材的利用效率以及构件制作安装的精准性。利用BIM技术,可将单边螺栓及高强钢环簧自复位耗能阻尼器等复杂构件的施工技术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给现场施工人员,降低了复杂技术交底的难度。应用基于BIM的3D扫描仪辅助施工技术,可避免机电安装过程中与主体钢结构的碰撞,避免大量的返工。应用长效防腐防火技术可有效提升钢构件的防腐防火性能。通过对ALC墙板进行防裂设计,可提高ALC墙板的抗裂性能。本文的研究成果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推广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为实际工程提供借鉴。

曹平[4](2020)在《核电箱型钢结构焊接工艺研究及设备改装》文中指出箱型截面构件由于具有结构力学性能好、双向抗弯刚度大、自重轻等特点,在工业建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一些大型建筑企业已基本形成了较为标准的制作工艺,主要涉及下料、组对、焊接,端铣等步骤,常规采用的焊接方法有气保焊,埋弧自动焊和电渣焊。但在核电钢结构的制作上电渣焊技术尚未被应用过,而国际核安全原则中明确要求核电必须采用经过验证的技术。XX公司在一核电项目建设过程中,有一箱型钢结构的制作任务,箱型钢结构内隔板全熔透焊缝为一级焊缝,而构件截面高度较小,人无法进入内部焊接。该箱型体为重要构件,制作精度要求高,对于单件直线度控制在3mm以内,且全熔透焊缝焊后需要100%进行超声波检测。核电钢制品存在构件尺寸小,精度高的特点,复杂的箱型结构制作较少。焊接上也主要采用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埋弧焊,在电渣焊工艺方面研究甚少,且没有现成的电渣焊设备。为了完成该箱型结构的制作任务,对其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制定了相应的工艺流程,但在焊接方案选择上,由于常规的气体保护焊不能满足箱型结构内隔板的焊接质量要求,因而采用了电渣焊。本文研究了基于埋弧焊设备的设备改装方法,使之具备电渣焊功能。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成本。通过分析,确定了电渣焊设备改装的可行性,并提出三种改装方案供选择,通过比较,选择了埋弧焊电渣焊一体机的改装方案,进而按照改装方案完成了电渣焊机的改装,通过焊接试验件,焊接过程中能保持焊接持续、不熄弧,设备运转良好,可认为设备改装合格,已具备电渣焊功能。为了保证核电箱型钢结构的加工质量,使用改装完成的电渣焊设备开展了熔嘴电渣焊工艺研究。在掌握了熔嘴电渣焊工艺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电渣焊工艺试验,确定了相关的工艺参数,对常见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最终在工程实体上进行了应用,焊缝质量满足要求,较好的完成了项目任务。

蔡华耀[5](2020)在《澳门路氹城上葡京大型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澳门赌权开放政策实施,带动了很多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多个澳门赌场相继落成后,相关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其中,一大批大型钢结构建筑不断拔地而起。钢结构建筑在澳门得到很好的发展是由于其具有材料强度高、重量轻、抗震性能好、制作工厂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和可回收利用等优点,钢结构工程在澳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澳门,已落成的钢结构建筑物按结构体系划分有高层钢结构、大跨度钢结构、空间钢结构和轻钢结构等。截至目前,在澳门区,有超过13个大型钢结构已完工,具有代表性的有:澳门蛋、新葡京酒店、银河综合渡假城、新濠影汇、澳门科学馆、威尼斯人酒店、法国巴黎人酒店等。而在澳门路氹城即将落成的上葡京是澳门近年来最大的大型钢结构工程建筑,落成后将会成为澳门钢结构地标作品之一。随着建筑师对结构外形的设计的不断更新,使用者对建筑空间要求标准、业主对成本回报和施工工期的要求不断提高,相信钢结构建筑在澳门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大,前景会更加广阔。文章以澳门路氹城上葡京为例,对澳门大型钢结构工程的建筑施工质量进行探讨和研究。文章旨在对大型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进行相关的研究,以不断提高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保障其施工管理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工程效率。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文献研究法与个案研究法等形式开展了此次的研究,对钢结构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提出了一定的见解。首先文章就当下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现状以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人为因素、机械因素、材料因素、测量因素、施工方法因素、环境因素等六类影响钢结构工程质量的常见诱因进行归类,分析各种因素影响下的钢结构工程在施工上存在的质量问题。其次文章就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以加强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的效果。针对不同类型的质量影响因素,文章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以致力提高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体系的完整性,进一步促进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的技术提升。在此过程中文章以澳门路氹城上葡京钢结构工程作为案例对其工程质量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工程组织架构、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的对策、大型起重机操作、构件焊接质量控制、供应商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更紧贴地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对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和施工人员监督机制作出研究。通过上一章节的理论研究以及现场施工实际操作的问题研究相互结合,进而更有效的对钢结构施工质量的风险问题进行规避和控制,最大限度保障和提升钢结构施工的高质量性。钢结构建筑工程已经成为当下建筑工程的主流形式,因此建筑人员需要对其建筑质量的提升进行不断的研究,以改善当下钢结构施工现状,促进钢结构工程质量的提升,保障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通过对澳门地区人才的培养和支持,从而推进钢结构在澳门健康发展,促进并推广钢结构的设计、制作、安装、检查及验收等工作,为港澳地区钢结构企业提供更多有关结构用钢的信息、钢结构的进展和钢结构在港澳的发展策略。提升澳门钢结构工程技术水平,做好质量控制和管理的环节。

王俊秋[6](2020)在《残余应力对H型钢锯切的影响研究及专用带锯床开发》文中提出H型钢作为一种经济型的高效型材,具有抗弯能力强、施工简单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等行业。但由于加工工艺问题,H型钢在加工成型后,其内部会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而H型钢在锯切过程时,残余应力的释放会导致锯切断面发生变形,产生卡刀现象,严重降低锯切效率。为解决带锯床在锯切H型钢的过程中产生的卡刀问题,设计高可靠、高稳定的H型钢锯切专用带锯床,本文根据H型钢的型号规格参数和内部残余应力的分布,利用正交实验法,对典型的H型钢进行锯切过程有限元仿真和优化分析,并根据优化结果对H型钢锯切专用带锯床进行了设计和优化,具体内容如下:1.基于国内外关于H型钢残余应力分布的研究现状,开展了型钢内部残余应力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了H型钢在轧制或焊接过程中形成的残余应力分布规律,并根据内力的自限性对H型钢的残余应力分布进行了校正。2.以H型钢内部残余应力分布为基础,利用正交实验法,开展了考虑残余应力分布的H型钢锯切过程有限元仿真分析,探讨了各种试验因素对锯切过程的影响,分析了H型钢锯切过程中锯切面位移规律,建立了锯切过程卡刀的判据,获得了较优的锯切工艺参数。3.针对典型H型钢,根据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等设计了H型钢锯切专用带锯床的模型,提出自适应变角度锯切技术,对自适应转角锯架进行了详细方案设计;基于有限元方法对设计的带锯床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提出了带锯床优化的方向。4.以设备轻量化为目标,设计了H型钢专用带锯床优化的实验路线,结合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研究了各因素变量对优化目标的影响,在满足功能需求和设计精度的基础上,完成了H型钢专用带锯床结构设计。通过对H型钢锯切专用带锯床的研发,极大减少了H型钢锯切过程中的卡刀现象,提高了H型钢锯切效率,同时为提升大型H型钢专用带锯床整体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曲文杰[7](2020)在《安海湾特大桥主桥钢箱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桥梁是需要长期服役的土木工程建筑,桥梁工程是整个公路网中的咽喉工程,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到交通运营效率,甚至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海湾特大桥由于地处特殊施工环境,且桥梁结构较为复杂,施工难度很高。因此,必须对桥梁整个施工过程中的运输、装配及桥梁结构安全稳定性进行科学设计分析,确保桥梁修建以及服役过程中的安全可靠,从而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安海湾特大桥为工程背景,从梁体结构运输、吊装和安装进行全面分析,针对关键环节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的方法进行研究。具体如下:(1)分析了运输船装载单幅103m钢箱梁关键过程中的船体稳定性,结果表明梁体绑扎强度和横向作用力大小均符合船体稳定性的要求。(2)建立MIDAS仿真模型,分析钢混关键结合段产生的轴力、弯矩、扭矩和剪力作用特征,研究表明结合段可以顺畅可靠传递各种荷载,且过渡段耐久性和抗疲劳性能满足要求。(3)在桥梁钢格室内填充微膨胀纤维混凝土,通过两端分别锚固于钢箱梁刚度过渡区和混凝土梁横隔梁上的预应力短束达到了钢箱梁与混凝土箱梁紧密结合的目的。(4)对钢箱梁单元包括顶板、底板、腹板、隔板、挑臂单元等关键流程制作了 3D可视化效果图,同时可视化再现了大节段钢箱梁节段制作过程。(5)钢混结合段吊装采用先起吊钢混结合段钢梁,精确调位后采用劲性骨架锁定,安装吊模、绑扎钢筋及预应力管道定位。(6)大节段运输至桥位、利用千斤顶将大节段提升至距结合段底板0.5m处,根据数据配切大节段端头余量、大节段吊装就位和环缝焊接,形成了大节段顺利吊装与钢混结合段两端接口顺利对接的精度控制关键技术。该论文有图49幅,表20个,参考文献32篇。

杜米广[8](2019)在《型钢混凝土柱与框架梁钢筋连接施工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型钢混凝土整体施工工艺进行阐述,分析型钢混凝土柱施工的特点,指出型钢混凝土柱施工的难点在于梁柱节点核心区钢骨与框架梁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在结构复杂、节点核心区钢筋密集的情况下,这一难点尤为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对比型钢柱与框架梁节点施工的常规做法:钢骨在梁筋对应的位置打眼,使梁纵向受力钢筋穿过钢骨;在钢骨翼缘板上对应框架梁的位置增加牛腿,以焊接形式连接钢骨与框架梁纵向受力钢筋;提出使用钢筋套筒连接钢骨与框架梁钢筋的方式。通过对这几种连接方法做出优劣分析、经济比较,根据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最终选出最佳组合连接形式。通过各个不同节点遇到的不同受力情况进行不同的连接方式对比,结合工程实例,提出在结构复杂、梁柱节点钢骨与钢筋布置密集的型钢混凝土柱中,使用套筒连接方式为主、腹板打孔和牛腿焊接为辅的组合工艺,最为适用。针对此工艺进行了各项检验,以及制作类比试件进行试验,验证了此连接方法的能够满足结构受力,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在工程实例的应用中验证了此方法简化了工序、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也为形式新颖、结构复杂的高层建筑中型钢混凝土柱节点的连接提供了可参考的连接方式。图20幅;表17个;参44篇。

周健[9](2019)在《现代夯土建筑构造关键技术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夯土建筑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近年来,国内现代夯土建筑实践活动逐渐由农村走向城市,其建筑形式也由规模较小的民居转变为公共建筑,角色的转变使得夯土建筑在材料、构造以及施工等多方面的创新性研究面临巨大的契机与挑战。而目前,国内关于现代夯土的研究多为点状研究,缺乏足够的联动性和系统性,难以对设计推进起到充分的指导作用。在此背景下,对现代夯土建筑构造关键技术展开系统性的研究和总结显得尤为关键。为此,本文从构造关键技术的角度出发,结合调研实践和国内外近三十年的相关实践成果,通过案例的切片分析,对材料性能、施工工艺、构造技术、建造难点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探究,全文研究方法及内容包含以下三个层次:(1)借助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对传统营造工艺进行深入剖析,从材料优化和施工工艺优化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现代夯土建造技术的改良举措,一方面与构造互为依托,另一方面作为构造设计与实践的依据。(2)通过对案例的切片式剖析,对不同类型建筑同一部位的构造做法进行比对分析,总结其内在的运行机制与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之上衍生出不同的构造操作手法。(3)利用设计与建造联动探究的方法,站在更高的维度上,将构造设计作为研究现代夯土建筑的切入点,纳入到设计的全过程中进行思考,以纵向时间轴将其进行串联,从适用条件、设计与施工难点和设计反馈等不同层面对其进行分析,探究构造技术在整个建筑实践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本文在全球范围内选取了大量当代已建成现代夯土建筑案例,并对其构造关键技术进行阐释和解读,希望以此为基础,一方面可以使后续相关研究更具针对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为建筑师在该领域的探索及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以期为建筑实践创作提供更好的指导作用。

张书[10](2019)在《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的技术评价与技术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装配式低层建筑作为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期短、成本低廉、轻巧灵活的居住空间,在新农村建设、高端住宅及游牧式商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西南山地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建设需求也不断增加。推广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因劳动力不足给建筑业带来的冲击,提升区域内建筑品质,改善居住环境,而且符合国家发展建筑产业化的相关政策,是装配式建筑细分市场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市场具有典型的利基属性,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个性化的建设需求,离散型的项目分布,突发性的建设需求,与东部及沿海平原地区的市场有较大差异。由于区域内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体系还不完备、装配式建筑技术评价标准区域适用性不足、装配式建筑发展理念存在误区、缺乏完善的质量验收体系等因素,给推广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带来许多阻碍。本文关于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评价与技术选择的研究,属于一个跨学科、综合性、交叉科学的范畴,涉及领域较多,需要根据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利基市场的特性,构建一套综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目标是促进区域性细分市场的标准化;为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发展指明方向;为装配式低层建筑项目提供决策咨询;为评价决策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基于利基理论、技术评价理论,应用文献研究法、语义聚类法、多准则妥协解排序法、层次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对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评价与技术选择展开了系统性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对装配式建筑的内涵进行了论述,包括装配式建筑与建筑产业化、绿色建筑之间的关系,介绍西南山地区域常见的四类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体系,梳理与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评价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引入利基理论和技术选择理论,论证了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市场的利基属性,规划了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利基市场的技术选择方法。(2)对影响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利基市场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应用语义聚类法构建了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评价的指标体系,再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准则妥协解排序法设计了技术评价与技术选择的基本流程。将企业战略、产业共性、区域特性纳入到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评价的多维量化指标,对指标要素进行构建,同步完成技术评价与技术选择。(3)在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本文尝试建立了一套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评价决策支持系统,对重庆市巴南区涂家坝项目开展了实证研究,通过多维度的技术评价,有效减小了决策风险,方便了专家工作,缩短了评价周期,提高了评价效率,弥补了现有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滞后性和灵活性的不足。本文的研究成果,有效平衡了技术评价各方面的利益述求,既能够在宏观层面引领产业技术的发展,又能够在微观层面帮助实际项目进行决策咨询。拓展了利基理论的内涵和外延,促进了装配式建筑区域性细分市场的标准化,建立了一套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弥补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滞后性、适用性方面的不足,该研究成果不仅能够为装配式低层建筑在西南山地区域的推广发展起到技术支撑,还能够广泛应用在与装配式建筑咨询决策相关的领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二、H型钢结构的制作焊接工艺及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型钢结构的制作焊接工艺及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钢结构用焊接H型钢制作及焊接变形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焊接H型钢存在的主要问题
2 制作焊接H型钢的方法
    2.1 放线与下料
    2.2 组对与拼装
    2.3 焊接
3 控制焊接H型钢变形的建议
    3.1 焊接H型钢存在的变形问题
    3.2 提升组对与下料的精度
    3.3 对焊接顺序与焊接工艺展开有效控制
    3.4 实施反变形控制
4 结论

(2)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组焊H型钢自动生产系统的研发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政策背景分析
        1.2.2 H型钢生产工艺国内发展现状
        1.2.3 组焊H型钢焊接发展现状
    1.3 组焊H型钢自动生产方法进展
        1.3.1 组焊H型钢自动生产存在的问题
        1.3.2 组焊H型钢自动生产的要求
        1.3.3 组焊H型钢自动生产工艺布局现状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组焊H型钢自动生产的方案分析
    2.1 引言
    2.2 研究方案
    2.3 传统H型钢生产过程
        2.3.1 传统H型钢的组立
        2.3.2 传统H型钢的焊接
        2.3.3 传统H型钢的矫正
        2.3.4 H型钢自动生产的提出
    2.4 H型钢自动生产方案的确定
        2.4.1 H型钢的自动组立方案
        2.4.2 H型钢的自动焊接方案
        2.4.3 H型钢的自动矫正方案
        2.4.4 H型钢自动流转方案
        2.4.5 H型钢自动生产系统集成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组焊H型钢自动生产系统的研发及焊接工艺
    3.1 引言
    3.2 组焊H型钢自动生产的工艺路线
    3.3 组焊H型钢卧式组立的研发
        3.3.1 组焊H型钢卧式组立实施
        3.3.2 H 型钢卧式自动组立工位信息统计
        3.3.3 H型钢卧式自动组立实施功能实现
    3.4 组焊H型钢自动埋弧焊接
        3.4.1 组焊H型钢自动埋弧实施
        3.4.2 组焊H型钢自动埋弧实施功能实现
        3.4.3 组焊H型钢自动埋弧工位信息统计
    3.5 H型钢主焊缝全熔透埋弧焊工艺
        3.5.1 双臂平角埋弧焊接H型钢工艺
        3.5.2 船形埋弧焊接H型钢工艺
    3.6 H型钢埋弧焊焊接后自动剪丝系统
        3.6.1 埋弧焊自动自动剪丝装置组成
        3.6.2 埋弧焊自动自动剪丝原理
        3.6.3 埋弧焊自动自动剪丝流程
    3.7 H型钢卧式矫正工艺
        3.7.1 H型钢卧式自动矫正工艺的实施
        3.7.2 Simufact.welding对组焊H型钢进行焊接变形数值分析
        3.7.3 H型钢卧式自动矫正功能工位信息统计
        3.7.4 H型钢卧式自动矫正功能的实现
    3.8 组焊H型钢自动流转
        3.8.1 组焊H型钢运输
        3.8.2 组焊H型钢的翻转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组焊H型钢生产系统的集成
    4.1 引言
    4.2 系统集成原理
    4.3 生产系统的集成
        4.3.1 数据采集的内容
        4.3.2 生产加工管理
        4.3.3 能源和设备管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组焊H型钢自动生产工艺布局分析
    5.1 引言
    5.2 生产工艺路线
    5.3 生产工艺布局
第六章 应用案例
    6.1 引言
    6.2 组焊H型钢自动生产工位应用案例
        6.2.1 H型钢卧式组立的应用案例
        6.2.2 H型钢自动焊接应用案例
        6.2.3 H型钢自动矫正应用案例
        6.2.4 H型钢自动生产工艺布局应用案例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施工关键技术与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概念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1.2.2 国内发展与研究现状
    1.3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及其适用性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现有适用施工工艺总结
    2.1 构件制作流程与重难点分析
        2.1.1 箱型柱制作
        2.1.2 H型钢梁制作
        2.1.3 重难点分析及处理方法
    2.2 主体结构施工
        2.2.1 钢柱安装
        2.2.2 钢梁安装
        2.2.3 楼板体系与施工工艺
        2.2.4 维护体系与施工工艺
        2.2.5 防腐防火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实际工程案例与应用
    3.1 工程简介
        3.1.1 项目概况
        3.1.2 项目体系
        3.1.3 项目亮点
    3.2 存在的问题与新技术研究
        3.2.1 存在问题
        3.2.2 新技术新工艺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施工模拟分析
    4.1 施工模拟分析理论
        4.1.1 一次性加载法
        4.1.2 近似施工模拟法
        4.1.3 分段加载法
    4.2 工程模型建立
        4.2.1 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
        4.2.2 Midas/Gen模型建立
        4.2.3 定义边界条件及荷载
    4.3 施工过程模拟结果分析
        4.3.1 施工数值模拟步骤
        4.3.2 一次性加载数值分析
        4.3.3 施工模拟分析结果
        4.3.4 一次性加载与施工模拟分析结果对比
        4.3.5 钢管混凝土柱竖向变形对比
        4.3.6 竖向构件预找平值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施工新技术研究
    5.1 基于BIM的数字化加工技术
        5.1.1 深化设计
        5.1.2 精准下料
        5.1.3 虚拟预拼装
    5.2 高预紧力单边螺栓施工技术
        5.2.1 组成部分
        5.2.2 基于BIM的部品部件模拟安装
    5.3 高强钢环簧自复位摩擦环簧阻尼器施工技术
        5.3.1 阻尼器构成
        5.3.2 高强钢环簧自复位耗能支撑体系
        5.3.3 施工工艺
    5.4 基于BIM的3D扫描仪辅助施工技术
    5.5 长效防腐与防火技术
        5.5.1 防腐技术
        5.5.2 防火技术
    5.6 ALC墙板安装工艺
        5.6.1 墙体板材抗裂设计
        5.6.2 外墙ALC板条墙的安装
        5.6.3 异形安装区域ALC板条墙的安装工艺
        5.6.4 墙板与结构拼缝工艺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核电箱型钢结构焊接工艺研究及设备改装(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 本章小结
2 箱型钢结构焊接工艺分析
    2.1 箱型钢结构特点及质量要求
    2.2 箱型钢结构焊接方法
    2.3 箱型钢结构制作工艺及焊接工艺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电渣焊设备改装及功能验证
    3.1 电渣焊设备改装可行性分析
    3.2 电渣焊设备改装方案比选
    3.3 电渣焊设备改装方案设计
    3.4 电渣焊设备改装
    3.5 电渣焊设备功能验证
    3.6 本章小结
4 箱型钢结构焊接工艺试验及应用
    4.1 焊接工艺试验
    4.2 工程应用效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科研成果
致谢

(5)澳门路氹城上葡京大型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澳门大型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现状、问题及原因
    2.1 大型钢结构相关理论
        2.1.1 大型钢结构工程的定义
        2.1.2 大型钢结构工程的质量控制理论
    2.2 澳门大型钢结构工程现状
        2.2.1 工程概况
        2.2.2 项目布局
        2.2.3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标准与方案
        2.2.4 项目现场安全责任制
        2.2.5 项目环境卫生管理措施
    2.3 澳门大型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2.3.1 人为因素
        2.3.2 机械因素
        2.3.3 材料因素
        2.3.4 施工方法因素
        2.3.5 测量因素
        2.3.6 环境因素
    2.4 原因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加强澳门大型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和效果
    3.1 5M1E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3.1.1 人为因素质量控制
        3.1.2 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3.1.3 材料的质量控制
        3.1.4 施工方法的质量控制
        3.1.5 测量质量控制
        3.1.6 环境因素的质量控制
    3.2 澳门大型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效果
        3.2.1 施工质量和环保成效
        3.2.2 效率、经济、风险等方面的优势
        3.2.3 持续推行项目技术标准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程实例
    4.1 工程概况
        4.1.1 工程组织结构
        4.1.2 质量岗位职责
    4.2 结构施工方案
        4.2.1 桁架制造总体工艺要点
        4.2.2 焊接工艺要点
    4.3 制作工艺
    4.4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对策
        4.4.1 吊机施工质量控制
        4.4.2 构件制作精度控制
        4.4.3 构件焊接质量控制
        4.4.4 供应商生产质量控制
        4.4.5 柱头K-NODE节点制作质量控制
        4.4.6 钢结构防火材料应用
        4.4.7 钢结构构件保护措施
        4.4.8 楼承板制作质量控制
        4.4.9 剪力钉制作质量控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残余应力对H型钢锯切的影响研究及专用带锯床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型钢内部残余应力的研究现状
        1.2.2 H型钢锯切过程有限元仿真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变角度锯切专用带锯床的发展状况
    1.3 研究目标
    1.4 论文所做主要工作
第二章 H型钢残余应力分布及修正
    2.1 引言
    2.2 ANSYS有限元软件的初始应力施加技术
        2.2.1 有限元介绍
        2.2.2 残余应力施加方法对比
    2.3 基于“单元生死法”的锯切过程有限元仿真
        2.3.1 带锯床带锯条参数
        2.3.2 “单元生死法”原理和实例
    2.4 型钢内部残余应力分布
        2.4.1 矩形钢内部残余应力分布
        2.4.2 HN700×300型号H型钢内部残余应力的分布和修正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H型钢锯切工艺参数仿真
    3.1 引言
    3.2 H型钢锯切过程卡刀现象分析
    3.3 H型钢锯切工艺参数仿真方法
    3.4 有限元模型边界载荷与模型简化
        3.4.1 边界条件和载荷
        3.4.2 有限元模型简化
    3.5 H型钢锯切仿真结果分析
        3.5.1 仿真锯切过程分析
        3.5.2 残余应力分布对切口闭合量的影响
        3.5.3 锯切角度对切口闭合量的影响
    3.6 锯切仿真工艺结论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H型钢锯切专用带锯床结构方案设计
    4.1 引言
    4.2 H型钢锯切专用带锯床概念方案设计
        4.2.1 设计需求分析
        4.2.2 功能原理分析
        4.2.3 工作方案设计
    4.3 自适应变角度锯切概念设计
        4.3.1 基本原理
        4.3.2 概念方案设计
        4.3.3 概念方案评价
        4.3.4 锯架系统详细方案设计
    4.4 H型钢锯切专用带锯床的有限元分析
    4.5 H型钢锯切专用带锯床的静力学特性分析
    4.6 H型钢锯切专用带锯床的动态特性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H型钢锯切专用带锯床优化
    5.1 引言
    5.2 优化分析实验设计
    5.3 锯架的优化分析
        5.3.1 锯架主梁结构优化分析
        5.3.2 锯架安装挡板结构优化分析
        5.3.3 锯架安装板结构优化分析
    5.4 支撑结构的优化分析
        5.4.1 立柱和立柱套优化分析
        5.4.2 床身优化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安海湾特大桥主桥钢箱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工程概况
    2.1 工程背景
    2.2 自然条件
    2.3 施工关键点分析
3 施工关键环节理论分析
    3.1 箱梁钢-混结合段传力机理
    3.2 钢箱梁运输绑扎强度分析
    3.3 钢混结合段装载稳定性分析
    3.4 钢混结合段临时支架稳定性分析
    3.5 临时锁定结构受力分析
    3.6 横梁双拼HN500型钢受力分析
    3.7 劲性骨架受力分析
4 钢混结合段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4.1 施工总平面布置
    4.2 钢混结合段总体施工工艺
    4.3 原材进场管理
    4.4 板单元制造方案
    4.5 梁段制作方案
    4.6 大节段拼装方案
    4.7 钢混结合段吊装的工艺
5 钢箱梁段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5.1 运输设备选择
    5.2 运输船稳定控制
    5.3 临时固定措施及航行
    5.4 运输航线、锚地选择及航行
    5.5 钢梁安装设备的设计
    5.6 钢箱梁的吊装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型钢混凝土柱与框架梁钢筋连接施工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型钢柱的连接方法研究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及其梁柱连接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对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对型钢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的研究现状
    1.3 型钢与钢筋的连接方法
        1.3.1 型钢混凝土柱的施工特点
        1.3.2 施工工艺和原理
        1.3.3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3.4 型钢柱安装
        1.3.5 施工脚手架搭设
        1.3.6 钢筋加工
        1.3.7 钢筋安装
        1.3.8 模板设计、加工、安装
        1.3.9 混凝土浇筑
    1.4 材料与设备
    1.5 质量标准及保证措施
        1.5.1 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1.5.2 质量保证的措施
        1.5.3 安全控制的措施
第2章 型钢混凝土柱与框架梁节点连接的构造应用和研究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2.2.1 钢骨与梁筋几种连接工艺优劣比较
        2.2.2 经济效益的比较
        2.2.3 案例研究
    2.3 型钢混凝土柱与框架梁钢筋套筒连接的关键技术的研究
第3章 型钢柱与框架梁钢筋连接的质量控制
    3.1 钢结构的工程质量控制
        3.1.1 钢结构的制作质量控制要点
        3.1.2 钢结构的构件搬运、码放、验收的过程控制
        3.1.3 钢构件的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3.1.4 型钢的焊接及其焊缝质量控制要点
        3.1.5 测量复核质量控制要点
    3.2 高强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3.2.1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
        3.2.2 混凝土配合比质量控制
        3.2.3 混凝土拌制质量控制
        3.2.4 混凝土运输与浇筑质量控制
        3.2.5 混凝土泵送施工质量控制
        3.2.6 混凝土养护质量控制
        3.2.7 混凝土质量检查
第4章 某市高层钢骨连接方法
    4.1 工程概况
    4.2 方案选择
    4.3 施工顺序
    4.4 主要施工方法及质量要求
        4.4.1 型钢柱的生产
        4.4.2 地脚螺栓的预埋
        4.4.3 型钢柱的吊装
        4.4.4 钢筋绑扎
        4.4.5 资源计划
        4.4.6 主要施工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9)现代夯土建筑构造关键技术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
        1.1.2 技术背景
        1.1.3 学习背景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
        1.2.1 对象选择的包容性和研究的开放性
        1.2.2 研究对象的界定与来源
        1.2.3 研究范围
    1.3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研究现状总结与研究方向确立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 现代夯土建筑建造工艺的基本特征与关键技术界定
    2.1 传统夯土营建工艺
        2.1.1 传统夯土材料的性能特征
        2.1.2 传统夯土施工工艺的基本特征
    2.2 现代夯土建造技术
        2.2.1 现代夯土材料性能优化
        2.2.2 现代夯土施工工艺优化
        2.2.3 现代夯土应用现状与案例遴选
    2.3 现代夯土建筑构造关键技术界定与系统构成
        2.3.1 现代夯土建筑的概念及范围界定
        2.3.2 构造关键技术的概念及范围界定
        2.3.3 现代夯土建筑构造关键技术系统构成
    2.4 本章小结
3 夯土墙墙基构造设计
    3.1 夯土墙墙基构造设计所面临的常见问题
    3.2 夯土墙墙基构造设计定位与策略
    3.3 砖石墙基构造设计
        3.3.1 做法概述
        3.3.2 适用条件
        3.3.3 情况分类
        3.3.4 设计与施工难点解析
        3.3.5 对形式及肌理的影响与反馈
        3.3.6 施工流程
    3.4 混凝土墙基构造设计
        3.4.1 做法简述
        3.4.2 适用条件
        3.4.3 设计与施工难点解析
        3.4.4 对形式及肌理的影响与反馈
        3.4.5 施工流程
    3.5 勒脚构造设计
        3.5.1 做法简述
        3.5.2 适用条件
        3.5.3 情况分类及设计与施工难点解析
        3.5.4 对形式及肌理的影响与反馈
        3.5.5 施工流程
    3.6 墙基构造设计应用的要点与效果归纳
    3.7 本章小结
4 夯土墙墙面构造设计
    4.1 夯土墙墙面构造设计所面临的常见问题
    4.2 夯土墙墙面构造设计定位与策略
    4.3 夯土墙墙面抗侵蚀构造设计
        4.3.1 做法简述
        4.3.2 适用条件
        4.3.3 情况分类
        4.3.4 设计与施工难点解析
        4.3.5 对墙面肌理的影响与反馈
        4.3.6 施工流程
    4.4 干缩缝构造设计
        4.4.1 做法简述
        4.4.2 适用条件
        4.4.3 设计与施工难点解析
        4.4.4 对墙面肌理的影响与反馈
        4.4.5 施工流程
    4.5 墙面构造设计应用的要点与效果归纳
    4.6 本章小结
5 楼板交接构造设计
    5.1 楼板交接构造设计所面临的常见问题与设计定位
    5.2 框架结构体系下墙体与楼板交接构造设计
        5.2.1 做法简述
        5.2.2 适用条件
        5.2.3 设计与施工难点解析
        5.2.4 夯土墙体与楼板结构拉结
        5.2.5 对形式与空间的影响及反馈
        5.2.6 施工流程
    5.3 砌体承重(夯土墙承重)结构体系下墙体与楼板交接构造设计
        5.3.1 做法简述
        5.3.2 适用条件
        5.3.3 设计与施工难点解析
        5.3.4 对形式与空间的影响及反馈
        5.3.5 施工流程
    5.4 楼板交接构造设计应用的要点与效果归纳
    5.5 本章小结
6 洞口构造设计
    6.1 夯土墙洞口构造设计所面临的常见问题
    6.2 夯土墙洞口构造设计定位与策略
    6.3 门窗洞口过梁构造设计
        6.3.1 圈梁式过梁
        6.3.2 悬浮式过梁
        6.3.3 传统式过梁
        6.3.4 整体配筋式过梁
        6.3.5 隐性过梁
        6.3.6 预制式过梁
        6.3.7 共性问题应对与设计效果反馈
    6.4 整体装配式洞口构造设计
        6.4.1 做法简述
        6.4.2 适用条件
        6.4.3 设计与施工难点解析
        6.4.4 对形式与空间的影响及反馈
        6.4.5 施工流程
    6.5 过梁构造设计应用的要点与效果归纳
    6.6 窗台及相关构造设计
        6.6.1 做法概述
        6.6.2 适用条件
        6.6.3 设计与施工难点解析
        6.6.4 对形式与肌理的影响及反馈
        6.6.5 施工流程
    6.7 窗台及其相关构造设计应用的要点与效果归纳
    6.8 本章小结
7 屋顶交接构造设计
    7.1 屋顶交接构造设计所面临的常见问题
    7.2 屋顶交接构造设计定位与策略
    7.3 框架结构体系下墙体与屋顶交接构造
        7.3.1 做法简述
        7.3.2 适用条件
        7.3.3 情况分类
        7.3.4 设计与施工难点解析
        7.3.5 夯土墙体与屋顶结构的拉结
        7.3.6 对形式与空间的影响及反馈
        7.3.7 施工流程
    7.4 砌体承重(夯土墙承重)结构体系下墙体与屋顶交接构造
        7.4.1 做法简述
        7.4.2 适用条件
        7.4.3 情况分类
        7.4.4 设计与施工难点解析
        7.4.5 对形式与空间的影响及反馈
        7.4.6 施工流程
    7.5 夯土墙体压顶构造设计
        7.5.1 金属板压顶构造设计
        7.5.2 砖瓦压顶构造设计
        7.5.3 钢筋混凝土压顶构造设计
    7.6 屋顶交接构造设计应用的要点与效果归纳
    7.7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反思
    8.1 研究内容及方法总结
    8.2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图录
    表录
致谢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10)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的技术评价与技术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对象
        1.4.1 装配式建筑与建筑工业化、建筑产业化、绿色建筑的关系
        1.4.2 我国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展历程
        1.4.3 西南山地区域常见的四类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体系
    1.5 研究框架及主要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1.7 重难点与创新点
        1.7.1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7.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基于利基理论的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市场研究
    2.1 利基理论
        2.1.1 利基理论基本概念
        2.1.2 装配式建筑中的利基市场
    2.2 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利基市场的影响因素
        2.2.1 影响因素提取过程
        2.2.2 政策因素
        2.2.3 经济因素
        2.2.4 技术因素
        2.2.5 社会因素
    2.3 西南山地区域利基市场技术选择分析
        2.3.1 利基市场的选择依据
        2.3.2 利基市场中的技术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1 技术指标建立原则
    3.2 指标构建过程
    3.3 指标分析
        3.3.1 企业战略的评价指标g_1
        3.3.2 产业共性评价指标g_2
        3.3.3 区域特性评价指标g_3
    3.4 赋权专家遴选及权重
    3.5 层次分析法的指标赋权计算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评价及选择
    4.1 技术评价要素
        4.1.1 技术评价目标
        4.1.2 技术评价中的博弈
        4.1.3 技术评价流程
    4.2 评价专家遴选及权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实现
    5.1 系统总体构架
    5.2 表单及页框结构的创建
    5.3 界面设计与功能开发
        5.3.1 主界面
        5.3.2 指标体系界面
        5.3.3 技术方案界面
        5.3.4 专家赋权界面
        5.3.5 指标赋权计算界面
        5.3.6 评价方法界面
        5.3.7 结果分析界面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装配式低层建筑项目决策系统的实证分析及结果
    6.1 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光国村涂家坝项目背景介绍
        6.2.1 技术选型
        6.2.2 运营模式
        6.2.3 经济效益
        6.2.4 社会效益
        6.2.5 新技术应用
    6.2 指标权重确定及分析
    6.3 技术评价结果分析
        6.3.1 企业战略的分析及评价
        6.3.2 产业共性的分析及评价
        6.3.3 区域特性的分析及评价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技术选择实施建议与研究结论
    7.1 技术选择实施建议
        7.1.1 完善装配式建筑利基创新战略
        7.1.2 建立一套PDCA装配式建筑内部质量监管体系
        7.1.3 建立与利基产品相适应的企业竞争策略
        7.1.4 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计价定额
    7.2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7.2.1 主要研究结论
        7.2.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附录 B:与装配式低层建筑评价相关的主要规范和标准
    附录 C:西南山地区域常见的四类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体系
    附录 D:西南山地区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
    附录 E:预制率构件权重和修正系数
    附录 F:山地区域城镇建筑设计评价依据
    附录 G: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附录 H:专家权重的确定过程
    附录 I:基于VIKOR的装配式低层建筑评价流程
    附录 J: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评价指标体系
    附录 K: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评价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H型钢结构的制作焊接工艺及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钢结构用焊接H型钢制作及焊接变形控制[J]. 姚小彬,刘殿民,赵会伟,王林昌,张玲. 中国金属通报, 2021(11)
  • [2]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组焊H型钢自动生产系统的研发及应用[D]. 王志兴.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3]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施工关键技术与工艺研究[D]. 祝振宇.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4]核电箱型钢结构焊接工艺研究及设备改装[D]. 曹平. 三峡大学, 2020(06)
  • [5]澳门路氹城上葡京大型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D]. 蔡华耀. 华侨大学, 2020(01)
  • [6]残余应力对H型钢锯切的影响研究及专用带锯床开发[D]. 王俊秋.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7]安海湾特大桥主桥钢箱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 曲文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0(02)
  • [8]型钢混凝土柱与框架梁钢筋连接施工方法研究[D]. 杜米广.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9]现代夯土建筑构造关键技术案例研究[D]. 周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10]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的技术评价与技术选择[D]. 张书. 天津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H型钢结构焊接工艺及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