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海污水处理二期工程的投资控制

浅谈上海污水处理二期工程的投资控制

一、浅谈上海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投资控制情况(论文文献综述)

张嘉戌[1](2020)在《上海小型河口微塑料赋存特征初探及(微)塑料管理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专家学者对其研究的重点领域为污染现状的调查、毒理学、产生机理的研究等,这些课题对厘清微塑料的环境损害程度具有重要意义。从污染防治的角度来看,微塑料污染削减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有效的源头管理策略,而针对这个领域的研究至今凤毛麟角。本论文以源头管控为切入点,研究预防微塑料污染持续恶化的可行性方案,通过文献调研、实证分析等方法提出构建我国关于(微)塑料治理制度框架的建议。具体工作及结论如下所示:(1)利用采样调查法,对上海市七条主要小型河口表层水体进行了采样分析,得出微塑料的浓度范围为(13.53±4.6)至(44.93±9.41)particles L-1,平均浓度为26.076±12.15 particles L-1,本采样区域的微塑料丰度普遍高于国内部分内陆水;将微塑料浓度与地表水质相关联,发现水质越差,微塑料浓度越高;颗粒状以及黑色为本采样区域微塑料的主要形态,微塑料粒径范围为0.02-2.535mm,其中粒径小于2mm的微塑料比例高达99.5%,聚乙烯与聚丙烯为主要微塑料类型,占比分别为50%与37.5%;微塑料的几个主要来源为塑料农膜、塑料包装、渔业活动等。(2)利用问卷调研以及数学建模的方法,以微塑料的主要来源“一次性塑料袋”为代表,对塑料袋减量化的公民参与度进行了调查。得出影响“行为意向”的几个潜在变量的先后次序为:后果意识(0.894)>道德规范(0.789)>主观规范(0.528)>感知行为控制(0.256)>态度(-0.035)。此外,分析得出“感知行为控制”在“主观规范”以及“行为意向”中发挥了完全中介的作用。基于这些结果,提出了有利于提高公众参与的政策建议。(3)从“收集-转运-回收站-焚烧/填埋”全流程的角度分析干垃圾在各个环节中所造成的社会成本损失1154.06元。将[16个/(人?月)]作为上海市居民每月的塑料袋消耗值,估算出每年上海市产生的塑料袋垃圾为8.29万吨,占干垃圾比重的1.7%。通过三个方面(社会成本、生产成本、民众接受价格)估算单个塑料袋的售价,计算出上海地区单个塑料袋的社会成本为0.021元,生产成本为0.36元,民众接受价格区间为“0.5-1元”。将“0.5-1元”初步设置为单个塑料袋的售价,具体值受到“推行塑料袋征税政策产生的成本(宣传费用、设备、人员)”、“塑料袋对干垃圾造成的成本差异”、“微塑料(由塑料袋产生)的治理成本”等因素的影响。(4)基于塑料产品的“原料-生产-分销-倾倒-回收(处理)”全流程,分析我国微塑料的产生所涉及的减量化政策与实践,借鉴国外成熟以及有效的管理经验,结合采样分析、问卷调研以及经济措施分析,提出了我国微塑料减量化制度体系的建构建议。

落瀚卿[2](2019)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城市河道污染的协同治理研究 ——以上海苏州河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河流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河道不仅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同时也见证了城市的发展,河道生态环境的好坏关系着水生态环境的质量,同时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城市河道除了可以提供水源还为水上交通提供便利,尤其是对于依水而建的城市,是城市物资运输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河道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受到了影响,虽然城市河道的治理已经持续很久了,但有关河流的治理和长效管理机制方面仍存在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要加强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对城市河道污染的协同治理。本文研究的是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对城市河道污染进行协同治理,并且以上海市苏州河的治理为例。首先,在对国内外城市河道治理的文献研究基础上,概述国内外城市河道治理研究的发展历程和成果现状,可以在治理城市河道时借鉴这些丰富的实践经验,因地制宜。其次,是对城市河道污染治理的目标与相关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城市河道在治理中也要达到水生态系统健康、河道景观良好、人与水关系和谐的目标。再次,本文围绕城市河道中存在的“先污染、后治理”、管理不到位、非生态治理、“治标不治本”的问题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的分析:经济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河道治理的资金无法协同;政治方面主要是其政治资源无法协同;文化方面主要是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态观不能协同。然后,对城市河道协同治理的途径进行三方面的研究:治理主体的协同、治理手段的协同和区域间协同。最后,以上海市苏州河的治理为例,通过对过去和现在苏州河状况的对比,分析其在河道综合治理中运用的协同治理的手段,使苏州河成为生态良好、风景优美的城市河道,并且对城市河道污染治理有一定的启示。

王俞歆[3](2018)在《上海市污水处理市场化规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20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加速和社会全面发展,全国各地的城市污水处理行业正在迅猛成长。城市污水的妥善处理,能有助于提升城市水源的品质、保障公众的安全用水、维护城市的和谐有序。当下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依然处于探索和成长时期,传统的污水处理服务供给方式已然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城市化迅猛发展的需求。为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的长远发展,为强化政府对其的有效规制,本文选择对上海市污水处理市场化规制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寻觅地方政府监管在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借鉴国际经验来获得启示,以此来探索地方政府在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中应当具备的职能、承担的责任,以及规制体系的定位和架构。本文通过对大量国内外着作、参考文献的仔细阅读与数据提取,以上海市污水处理市场化规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理论基础和国内外实践现状。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剖析,对现阶段上海市污水处理市场化规制进行阐述。在一系列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阐明在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中贯彻落实规制的必要性,总结上海市污水处理市场化规制所暴露的问题。结合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规制的普遍困境及成因,对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规制不当之处的原因做进一步探讨。同时对一些发达国家的主要特点进行简要梳理,着重于英国、美国、法国、日本之间的比较分析研究,意图从国际经验中获得适用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启示。最后立足于上海市的实际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包括:健全城市污水处理的规制体制、完善监督管理和法律法规体系、合理构建污水处理价格规制、落实污水处理质量规制公开有效、确保市场进入与退出规制有据可依、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和鼓励技术创新。期望能对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规制的相关研究,给予有价值的参考和启发。

刘晓涛,陈玺撼[4](2018)在《从苏州河治理到河长制治水》文中研究说明1983年我考入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学的是水利,从此和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从1987年到上海开始从事水利工作至今30年了,从未离开过这行,在上海住的时间比在老家还要长,可以说亲历了这30年上海水利的发展变化,见证了上海治水方式和理念的变迁。没有基础能力谈何治水?回顾改革开放至今的这些年,我认为上海治水主要分为三个阶

郭静碧[5](2017)在《广州市河涌管理困境与合作治理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广州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展开,河涌水质的自净能力日益下降,特别是中心城区,大多数河涌已沦为“臭黑涌”。尽管广州市河涌管理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的投入逐年增大,但是,治理成效并不明显,部分经整治的河涌出现了复黑、复臭的现象。如何高效管理好广州市的河涌,使河涌水常流、水常清,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的理论意义以及现实意义。论文以广州市河涌(流)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剖析广州市河涌管理面临困境的基础上,结合广州市天河区河涌的管理情况为主要案例,总结得出广州市河涌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表面上看是环保问题,实质是合作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整治人为分区域分河段;二是管理体制多部门多职能;三是建管“政绩”断裂式低水准;四是社会组织公众参与度极低。论文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特别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市、县、村河流管理的基本情况与主要做法,吸收、借鉴国内外河流在管理上的成功经验。其中,国外分别选取了美国、英国、法国,国内主要选取了长江三角洲,具体以上海市、苏州市为代表的市级单位、以金华市浦江县为代表的县级单位以及以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为代表的村级单位。论文试图通过引用合作治理理论来探讨创新广州市河涌管理机制体制,从而加强行政区域之间、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政府与产学研之间、政府与农企之间、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合作,充分动员社会各力量和专业能力集思广益协力共管广州市的河涌,从而促进广州市的河涌管理科学、高效、可持续。

朱懿俊[6](2016)在《上海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状况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上海市在1921年建成北区污水处理厂开始,经过近百年建设已构建完成“6片区53厂”的全市污水处理系统总体框架。面对上海市极端气候时间少、进水中工业污水占比少、碳氮比偏低等污水处理边界条件,通过各家污水厂因地制宜选择处理工艺和政府的政策激励手段,目前总体运行正常并能达标排放。随着国家污水排放新标准的提出,上海市污水厂面临全面提标改造,因此有必要对上海市污水厂的发展和现状运行情况进行一次客观的评价,总结经验与得失,对于引导下一阶段的污水厂新建和提标改造少走弯路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全面分析和典型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对污水厂运行状况和能耗情况进行了研究和评估。研究表明在超量污染物削减补贴等政策激励下,目前上海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实际处理率均高于各厂的设计标准,但额外消耗的能耗带来的减排效果却随着处理标准的提高而致使边际效益降低。处理工艺方面来看,卡鲁塞尔氧化沟和A/A/O系列工艺是上海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工艺,在实际处理效果和处理能耗方面表现出很高的性价比;但在部分进水碳氮比较低的地区,目前污水厂采用的A/A/O系列工艺+高负荷运行模式处理能耗偏高,值得进一步商榷优化。

钱嫦萍[7](2014)在《中国南方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共性技术集成与工程绩效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严重的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不仅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还直接危害到城市居民健康和城市生态安全。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城市河流污染问题,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等的资助下,投入大量经费开展城市河流污染综合治理,在治理技术研发与技术示范工程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但还存在着些许不足,总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城市河流污染治理技术类型多但缺乏系统梳理,技术示范工程不断增加但缺乏治理绩效评估,技术应用和推广的信息化较为落后。基于这些问题,本论文以国家水专项课题“城市黑臭河道外源阻断、工程修复与原位多级生态净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四“城市黑臭河道治理共性技术集成与服务平台构建研究(2009ZX07317-006-04)”为依托,系统开展了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共性技术集成体系、污染治理工程绩效评估体系、污染治理管理信息系统等研究,研究成果对我国河流污染治理技术的推广,河流治理工程绩效评估与信息化具有一定的科学和现实指导意义。主要研究成果包含:(1)构建了适合我国南方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的共性技术体系。在对我国南方城市河流污染与治理效果调查,系统梳理我国南方城市河流污染治理技术与应用情况,并查阅大量国内外城市河流污染治理技术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论文对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常用城市河流污染治理技术进行了梳理,凝练筛选出四大类18项适用于我国南方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包括5项点源污染治理共性技术,5项面源污染治理共性技术,3项底泥污染治理共性技术和5项水污染治理共性技术。论文对18项共性技术的研发背景与国内外研究进展、技术原理与特点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着重揭示技术研发的背景、国内外应用实践情况、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的操作流程、关键参数以及技术的优缺点等方面的共性特征,为该技术体系在我国南方城市河流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提供技术信息参考与指导。(2)设计了适合我国南方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工程绩效评估体系。在系统分析我国部分南方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工程实施状况与治理特点,并全面调查国内外工程绩效评估理论与方法基础上,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城市生态学理论和健康河流理论,建立了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工程绩效评估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依托P-S-R模型,从工程实施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民生效益三方面出发,建立了包括3个子系统、9个评价主题和23个具体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发放调查问卷、邀请17位专家打分和专题会议现场咨询方式,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绩效评估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确定了各项指标评价等级划分与评价标准。最终形成了适合南方城市的河流污染治理工程绩效评估体系。(3)开发了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当前环境治理领域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在构建“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共性技术集成体系”和“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工程绩效评估体系”基础上,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SQL Server2005数据库技术,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08C#,开发了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包含四个子系统,分别为:可用于对四大类18项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共性技术信息的浏览与查询子系统,可用于提供河流污染治理技术优化服务的综合技术服务子系统,可用于对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工程绩效评估子系统,以及用户管理与技术数据更新维护子系统。(4)开展了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共性技术与工程绩效评估的实证研究。选取我国南方典型城市河流温州市九山外河和昆明市盘龙江(南坝村段)为示范河段,对两个示范河段污染治理共性技术应用情况进行细致分析,并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问卷、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调研走访、文献查阅等形式获取两个示范河段工程治理信息。依托所建立的“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管理信息系统”,对两个示范河段污染治理所实施的工程绩效进行了评估。绩效评估结果显示:温州市九山外河污染治理工程属于有效水平(E=6.22),已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E=6.91)和生态环境效益(E=6.97),然而社会民生效益还需加强(E=4.81);盘龙江南坝村示范河段污染治理工程绩效指数E为7.36,属于有效水平,所产生的经济效益(E=7.09)、生态环境效益(E=7.67)和社会民生效益(E=7.12)均较为显着。本论文的主要特色与创新点如下:(1)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共性技术集成体系的建立,为我国南方城市河流污染治理提供了技术信息的参考与指导。论文系统归纳了中国南方城市河流污染治理技术应用现状,结合国内外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的成熟技术,根据河道治理技术的普适性、新颖性、绿色性、成熟性、可靠性、推广性等六大筛选原则,开展了面向我国南方城市河流污染治理需要的共性技术集成,建立了适合我国南方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的四大类18项共性技术集成体系,可为我国南方城市河流污染治理提供系统参考。(2)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工程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为我国南方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工程效果的定量评估提供了便于操作的方法。论文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工程绩效评估理论与方法,充分考虑了我国工程绩效评估的可操作性,构建了包括河流污染治理工程绩效评估指标、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综合评估模型等为一体的适用于我国南方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工程绩效评估的方法体系,可用于对我国南方城市河流治理工程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民生效益进行定量评估。(3)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为城市河流污染治理技术的浏览与查询、工程绩效评估等提供了便于操作的工具。论文在开展共性技术集成体系和工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研发了综合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共性技术和工程绩效评估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可用于对适用于南方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的共性技术浏览与查询、重要示范工程治理效果的展示、治理技术优选与推荐以及治理工程绩效评估等辅助决策。

刘新宇[8](2012)在《上海水环境与河道治理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00年到2011年,上海市开展了三期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郊区万河整治、太湖流域治理、面源污染治理等重大水环境治理行动。但是,上海的多数区县水质仍然未能达标,水质性缺水的困境仍然未得到有效缓解,非工业废水排放增长较快。

阮如新[9](2006)在《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篇》文中指出一、概述 1995-2004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速度,市政工程投资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规模, 为城市给水排水工程建设注入了空前的动力,为城市给水排水工程建设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城市给水排水工程建设超常发展:供水综合生产能力由1995年的19250万m3/d提高到2004年的24753万m3/d,增长28%;污水厂处理能力由 1995年的713万m3/d提高到2004年的4912万 m3/d,增长589%(表1-1)。

王芳[10](2006)在《行动者、公共空间与城市环境问题 ——以上海A城区为个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环境状况却日益恶化;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本文试图以社会行动者的环境行为这一新的理论视角为切入点,通过揭示环境行为与环境问题的关联,对城市环境问题做出一种初步的解答和理论阐释。 本研究选择上海某一中心城区(A城区)为研究基地,充分查阅与掌握相关的文献资料,深入田野进行观察,开展深度访谈,了解与环境行为相关的焦点事件。同时,研究还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便更准确地把握带有普遍性的资料。 以往的环境社会学研究大都是宏大叙事式的,本研究独辟蹊径,立足于人们的日常环境行为,以日常生活的经验为基础去揭示当代中国环境城市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本文认为,所有的环境问题都是人“制造”出来的,都以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与人的行为相关。由此,本文以“行动者及其环境行为”作为理论分析视角,以行动者、空间、环境行为三个变量为核心建构了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这一独特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框架有助于理解和解决中国城市的环境问题,是对拓宽环境社会学的理论视域所做的一种新的探索。 本文仔细描述了发生在大城市城区内各种典型的环境污染事件,分析了个人、企业法人和政府法人等各类社会行动者在不同环境空间中的环境行为,阐述了各相关行动者之间的互动与博弈,从而试图全面解析转型期我国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演变及其解决的复杂的社会过程。揭示隐藏在这一过程背后的行动者们各自所运用的行动策略和行动逻辑,以及行动者之间的互动所建构出的一系列的社会关系、利益冲突、权力结构和协调机制等等,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本研究的特色。 论文共分七章,七章内容简要概括如下: 第一章在简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并系统地梳理和评述了国内外围绕环境问题开展的社会学研究及其存在的薄弱环节的基础上,具体地提出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和选题的目的与意义,介绍了研究的方法以及研究个案的情况。 第二章以“理性选择理论”为理论分析基础,同时结合空间与社会空间理论,提出本文“行动者及其环境行为”的理论视角,同时以“城市公共空间”概念作为分析人们环境行为取向的概念工具建构了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对该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中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 第三章运用对大量鲜活的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透视生活方式的变迁、居民环境意识总体水平的低下为城市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指出生活者正日益成为城市环境的致害者和新污

二、浅谈上海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投资控制情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上海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投资控制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1)上海小型河口微塑料赋存特征初探及(微)塑料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微)塑料管理进展
        1.2.1 国外管理进展
        1.2.2 国内管理进展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2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上海市主要小型河口微塑料赋存特征初探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采样点分布
        2.2.2 样本收集与提取
        2.2.3 微塑料观测与辨别
        2.2.4 资料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微塑料丰度及不同地区对比
        2.3.2 微塑料类型
        2.3.3 微塑料粒径等级
        2.3.4 微塑料颜色
        2.3.5 微塑料材质辨别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消费者(微)塑料减量行为研究
    3.1 引言
    3.2 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3.3 研究方法学
        3.3.1 问卷编制
        3.3.2 预试调查
        3.3.3 正式调查
    3.4 资料分析与结果
        3.4.1 测量模型分析
        3.4.2 结构模型分析
        3.4.3 间接效果分析
    3.5 结果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一次性塑料袋处理的成本-效益核算
    4.1 引言
    4.2 文献调研
    4.3 废弃塑料袋的环境成本分类
    4.4 干垃圾处理处置成本计算
        4.4.1 前端分类成本
        4.4.2 转运成本
        4.4.3 垃圾中转站成本
        4.4.4 填埋成本
        4.4.5 焚烧成本
    4.5 干垃圾处置总成本核算
    4.6 塑料袋在干垃圾中占比
    4.7 单个塑料袋市场售价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微塑料的管理机制研究
    5.1 引言
    5.2 我国(微)塑料治理体系分析
        5.2.1 原料泄露
        5.2.2 设计及生产
        5.2.3 分销及使用
        5.2.4 塑料垃圾倾倒
        5.2.5 塑料垃圾处理及回收
    5.3 部分国家或地区微塑料管理实践
        5.3.1 初生源管理
        5.3.2 次生源管理
        5.3.3 立法借鉴点
    5.4 我国微塑料政策法规的建构框架建议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2)生态文明视域下城市河道污染的协同治理研究 ——以上海苏州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的难点
        (二)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城市河道污染治理的目标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城市河道
        (二)河道生态系统
        (三)城市生态系统
    二、城市河道污染治理的目标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
        (二)城市河道的治理目标
        (三)城市河道的生态价值
        (四)协同治理理论
第二章 城市河道污染治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城市河道污染治理的现状
    二、城市河道污染治理中的问题
        (一)“先污染、后治理”
        (二)管理不到位
        (三)非生态治理
        (四)“治标不治本”
    三、城市河道污染治理中的问题分析
        (一)河道治理资金无法协同
        (二)河道治理政治资源无法协同
        (三)人们价值观和生态观不能协同
第三章 城市河道协同治理的途径
    一、治理主体的协同
        (一)政府主导
        (二)企业为主体
        (三)居民共同参与
    二、治理手段的协同
        (一)以技术手段为主
        (二)以管理手段为要
        (三)以教育手段为本
        (四)以文化手段为基
    三、区域间协同
        (一)区内各政府部门的联动协同治理
        (二)上下游协同治理
第四章 案例分析
    一、苏州河的概况
        (一)历史上的苏州河
        (二)现如今的苏州河
    二、苏州河的治理过程
        (一)分段治理阶段
        (二)综合治理阶段
        (三)协同治理阶段
    三、苏州河治理的成果及经验
结语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期刊类
    三、其他类

(3)上海市污水处理市场化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
        二、国外相关研究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规制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城市污水处理的涵义
        二、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的涵义
        三、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规制的涵义
    第二节 新公共管理理论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阐述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本研究的应用分析
    第三节 外部性理论
        一、外部性理论阐述
        二、外部性理论在本研究的应用分析
第三章 上海市污水处理市场化规制的实践分析
    第一节 上海市污水处理市场化规制的现状
        一、上海市污水处理市场化情况
        二、上海市污水处理市场化规制情况
    第二节 上海市污水处理市场化规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制职责不明晰和规制程序存在缺陷
        二、政府监管和法律法规方面的漏洞
        三、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低且管理不规范
        四、政府质量规制的专业性不高
        五、市场进入与退出的审批流程复杂
        六、公共基础设施发展滞缓和事后维护监管薄弱
    第三节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企不分和多头规制
        二、政府监管力度不够大和执法准则条例不完善
        三、价格管理体系不完备和价格成本控制不到位
        四、政府对质量关注度低且对公众约束力小
        五、市场进入与退出规制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
        六、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公共筹划有待改进
第四章 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和启示
    第一节 发达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规制的主要特点
        一、英国
        二、美国
        三、法国
        四、日本
    第二节 发达国家经验对我们的借鉴和启示
        一、政府管制方面
        二、法规政策方面
        三、水价调整方面
        四、质量监管方面
        五、融资管控方面
        六、公共规划方面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对策建议
        一、健全城市污水处理的规制体制
        二、完善监督管理和法律法规体系
        三、合理构建污水处理价格规制
        四、落实污水处理质量规制公开有效
        五、确保市场进入与退出规制有据可依
        六、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和鼓励技术创新
    第二节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从苏州河治理到河长制治水(论文提纲范文)

没有基础能力谈何治水?
十一载苏州河整治树标杆
河长制解决“九龙治水”老毛病

(5)广州市河涌管理困境与合作治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河流管理研究现状
        1.2.2 国内河流管理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河流管理研究述评
    1.3 河涌(流)及其管理的概念界定
        1.3.1 河涌(流)的概念界定
        1.3.2 河涌(流)管理的概念界定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理论来源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主要理论来源
2 广州市河涌管理的现状
    2.1 广州市河涌的基本情况
        2.1.1 广州市河涌水系基本情况及其主要作用
        2.1.2 广州市河涌管理的基本历程
        2.1.3 广州市河涌管理及水质维护现状
    2.2 当前广州市河涌的污染状况及其主要原因
        2.2.1 当前广州市河涌污染状况
        2.2.2 广州市河涌污染主要原因
3 当前广州市河涌管理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其原因
    3.1 广州市河涌管理的主要情况:以天河区为例
        3.1.1 广州市天河区河涌管理基本情况
        3.1.2 广州市天河区河涌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3.1.3 当前广州市天河区河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2 广州市河涌管理面临的主要困境
    3.3 广州市河涌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3.3.1 整治人为分区域分河段
        3.3.2 管理体制多部门多职能
        3.3.3 建管“政绩断裂式”低水准
        3.3.4 社会组织公众参与度极低
4 国内外河涌(流)管理情况及其主要做法
    4.1 国外河流管理经验及其主要做法
        4.1.1 美国:流域内区域式合作管理
        4.1.2 英国:流域式全过程管理
        4.1.3 法国:流域梯级混合管理
        4.1.4 国外河流管理情况综述
    4.2 我国长三角主要市、县、村河涌(流)管理基本情况及其主要做法
        4.2.1 上海市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做法
        4.2.2 苏州市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做法
        4.2.3 浦江县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做法
        4.2.4 余村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做法
        4.2.5 我国长三角主要市、县、村河涌(流)管理主要经验
    4.3 吸取国内外河涌(流)管理经验教训需要注意的问题
5 广州市河涌管理合作治理机制创新的可行路径探析
    5.1 加强行政区域间合作治理
    5.2 加强职能部门间合作治理
    5.3 加强产学研间合作治理
    5.4 加强政企农间合作治理
    5.5 加强政非民间合作治理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6)上海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状况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和意义
        1.1.1 课题的来源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上海市污水处理厂发展历史和现状情况
    2.1 污水处理发展概述
    2.2 上海污水处理发展历程
        2.2.1 从上海开埠—上海解放时期
        2.2.2 从上海解放—改革开放
        2.2.3 从改革开放—“十二五”末
        2.2.4 上海市污水处理厂现状情况
    2.3 上海污水处理厂现状总体情况与典型处理工艺
        2.3.1 活性污泥法
        2.3.2 A/O工艺与A/A/O工艺
        2.3.3 SBR工艺
        2.3.4 氧化沟工艺
    2.4 对于上海市污水厂建设进行的思考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上海市污水厂运行边界条件分析
    3.1 自然环境条件及其影响
        3.1.1 气温对污水处理厂的影响
        3.1.2 降雨对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的影响
    3.2 进水条件分析
        3.2.1 进水组成情况
        3.2.2 进水水量
        3.2.3 进水污染物浓度
        3.2.4 进水碳氮比
    3.3 出水标准分析
    3.4 政策条件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各污水厂污染物削减情况分析
    4.1 有机污染物处理效果分析
        4.1.1 主要污染指标及检测方式
        4.1.2 计算方式
        4.1.3 处理效果分析
    4.2 含氮污染物处理效果分析
        4.2.1 主要污染指标及检测方式
        4.2.2 计算方式
        4.2.3 处理效果分析
    4.3 含磷污染物处理效果分析
        4.3.1 主要污染指标及检测方式
        4.3.2 计算方式
        4.3.3 处理效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各典型工艺污水处理能耗分析
    5.1 主要评价方式
    5.2 具体分析
        5.2.1 处理标准和工艺对于运行能耗的影响
        5.2.2 处理规模对于运行能耗的影响
        5.2.3 气温对于运行能耗的影响
        5.2.4 低碳氮比对运行能耗的影响
        5.2.5 节能降耗的建议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上海市未来污水处理厂发展趋势和建议
    6.1 上海市未来污水处理新要求
    6.2 上海市未来污水处理厂发展趋势
    6.3 主要建议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中国南方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共性技术集成与工程绩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1.1.2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技术缺乏体系
        1.1.3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工程绩效评估亟待开展
        1.1.4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共性技术信息化建设是发展之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1.2.1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现状
        1.2.2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工程绩效评估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城市河流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关键问题
第二章 中国南方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共性技术集成
    2.1 中国南方城市河流污染现状及污染特征
        2.1.1 污染负荷大
        2.1.2 有机污染严重,黑臭现象明显
        2.1.3 生态系统破坏,水体自净能力降低
        2.1.4 居民对“洁净河流”的诉求和渴望强烈
    2.2 中国南方城市河流污染治理技术应用与治理成效
        2.2.1 东南片城市河流污染治理技术应用与治理成效
        2.2.2 中南片城市河流污染治理技术应用与治理成效
        2.2.3 西南片城市河流污染治理技术应用与治理成效
    2.3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共性技术筛选原则
        2.3.1 普适性原则
        2.3.2 新颖性原则
        2.3.3 绿色性原则
        2.3.4 成熟性原则
        2.3.5 可靠性原则
        2.3.6 推广性原则
    2.4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共性技术体系
    2.5 城市河流点源污染治理共性技术
        2.5.1 混合截污管网优化运行技术
        2.5.2 混合截污管网漏排水诊断技术
        2.5.3 混合截污管网溢流污水阻控技术
        2.5.4 分散点源污染河岸带阻控技术
        2.5.5 污水厂再生水深度处理技术
    2.6 城市河流面源污染治理共性技术
        2.6.1 雨水初期径流污染调蓄池技术
        2.6.2 雨水初期径流污染下凹式绿地调蓄和净化技术
        2.6.3 雨水初期径流污染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2.6.4 雨水初期径流污染生态滤岸技术
        2.6.5 雨水初期径流污染梯级生态阻控技术
    2.7 城市河流底泥污染治理共性技术
        2.7.1 底泥生态疏浚技术
        2.7.2 底泥原位覆盖和污染控释技术
        2.7.3 底泥生物修复技术
    2.8 城市河流水体污染治理共性技术
        2.8.1 人工曝气复氧技术
        2.8.2 生态浮床(浮岛)技术
        2.8.3 生物制剂原位净化技术
        2.8.4 封闭和半封闭河道控藻技术
        2.8.5 外源优化调水技术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工程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3.1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工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3.1.1 绩效评估指标的筛选原则
        3.1.2 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3.1.3 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3.2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工程绩效评估方法
        3.2.1 绩效评估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
        3.2.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绩效评估模型构建
        3.2.3 绩效评估指数分级与评价标准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管理信息系统
    4.1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环境
    4.2 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
        4.2.1 数据库设计思路
        4.2.2 数据库系统概念设计
        4.2.3 数据库物理储存的实现
    4.3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与主界面介绍
        4.3.1 管理信息平台的系统框架
        4.3.2 管理信息平台的登陆界面和主界面介绍
        4.3.3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共性技术查询功能模块与技术实现
        4.3.4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工程示范区服务功能模块与技术实现
        4.3.5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工程绩效评估功能模块与技术实现
        4.3.6 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管理功能模块与技术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共性技术与工程绩效评估实证研究
    5.1 浙江省温州市九山外河
        5.1.1 研究区域概况
        5.1.2 工程实施与共性技术集成应用
        5.1.3 河流污染治理工程绩效评估
        5.1.4 结果与讨论
    5.2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江
        5.2.1 研究区概况
        5.2.2 工程实施与共性技术集成应用
        5.2.3 示范河段污染治理工程绩效评估
        5.2.4 结果与讨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结论
    6.2 论文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8)上海水环境与河道治理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实施大型水环境与河道整治工程
    ——滚动实施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
    ——三期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着
    ——郊区万河整治及其后续行动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面源污染治理步步推进
加强水环境与河道治理制度建设
    ——完善水环境与河道治理法规
    ——建立水环境与河道治理的经济补贴机制
        1.郊区污水厂和配套管网建设补贴
        2.其他水环境与河道治理补贴
    ——制定多层次的相关政府官员考绩体系
    ——水环境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群众就业结合
水污染减排、治污能力增加和水质改善的成就
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多数区县水质未达标, 水质性缺水未缓解
    ——非工业废水排放不断增长, 带动废水排放总量逐年增加
    ——应对挑战的对策建议

(10)行动者、公共空间与城市环境问题 ——以上海A城区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与背景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一、我国城市居民面临的总体环境状况及其社会危害
        二、上海建设生态城市的实践及存在问题
    第二节 社会学视野中的环境问题:文献回顾与评述
        一、西方环境社会学主要理论研究述评
        二、转型期国内环境问题的社会学研究概况
    第三节 本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的目的
        一、研究思路的形成
        二、研究的主要目的
第二章 研究框架: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理论基础与分析视角
        一、理论分析的基础
        二、行动者及其环境行为:本文的理论视角
    第二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个案有关情况的说明
        一、研究的方法与经验材料的来源
        二、A城区概况及相关情况说明
第三章 个人行动者:同为污染者与受害者
    第一节 经济的发展与居民生活方式的变迁
        一、90年代以来上海社会经济与消费的快速增长
        二、生活方式的变化与消费主义兴起
        三、社会经济增长的环境影响:城市环境压力的加剧
    第二节 居民的环境意识:环境问题的新要素
        一、环境知识水平
        二、环境状况认知
        三、环境价值观念
        四、环境保护态度
        五、日常生活中的环境行为
        六、环境意识的总体水平与主要特征
    第三节 生活者致害者化:城市新污染源的产生
        一、利与弊凸显较量:在汽车与环境之间
        二、生活废水:水环境污染的“元凶”
        三、垃圾围城:“废物”的报复
    第四节 作为受害者的居民:“维权”行动及其环境后果
        一、“维权”行动的主要类型及其策略
        二、保护抑或污染环境:几种可能的行动结果
第四章 企业法人行动者:环境成本转移与环境问题外溢
    第一节 产业结构的变化与都市环境污染
        一、改革以前上海的工业化与环境污染
        二、改革以来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环境问题的转型
    第二节 企业污染的治理:在被动与主动之间
        一、“末端治理”与“环境达标”
        二、企业的绿色化:市场机制的正向“诱惑”
    第三节 内部成本外部化:企业收益与社会成本的博弈
        一、隐瞒污染事实:与环境管理者的博弈
        二、拖延治污时间:与受害者的博弈
    第四节 先污染,后治理:有限的合理性
        一、“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之争
        二、“达标”就等于没污染吗?
第五章 政府法人行动者:环境管理的绩效与局限
    第一节 政府的环保权能与环境绩效
        一、公共物品论与作为公共物品的环境
        二、政府的环保主导性及其环保权能
        三、环境管理的绩效:总体分析
    第二节 制度的局限性:环境政策失灵
        一、作为制度系统的环境政策:涵义及主要内容
        二、环境政策运行的成本问题:违法与执法成本的倒挂
        三、环境政策执行中的依据问题:滞后性与尺度缺据
        四、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对环境政策社会控制力的弱化
        五、社会化激励政策的缺位与公众的政府依赖
    第三节 公共性与自利性:双重角色与目标的选择困顿
        一、分解的公共权力及其负外部性
        二、职能部门的角色定位与错位
        三、两种话语和两种工作方式:GDP政绩与环保
第六章 空间、理性行为与城市环境问题:机制与成因分析
    第一节 环境行为与环境问题:形成机制的探讨
        一、行动者与空间:环境行为的主要特征
        二、行动者间的冲突与协调: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
    第二节 理性的困境:环境问题的社会原因
        一、环境问题的实质:从“公地悲剧”谈起
        二、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社会原因分析
第七章 理性与空间的重构:生态城市建设对策的一点思考
    第一节 “生态行动者”的塑造:理论形态与实践选择
        一、生态理性:一种对经济理性概念的反思
        二、生态理性的行为规范原则
        三、从原则到实践:“生态行动者”的塑造
    第二节 生态社区及其环保社会力的建构
        一、社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
        二、生态社区:一种新型的城市社会生态空间
        三、走向生态社区:社区环保社会力的构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上海市民环境意识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上海市民环境意识调查”之调查方法
    附录三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附录四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所做的项目
后记

四、浅谈上海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投资控制情况(论文参考文献)

  • [1]上海小型河口微塑料赋存特征初探及(微)塑料管理对策研究[D]. 张嘉戌.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020(01)
  • [2]生态文明视域下城市河道污染的协同治理研究 ——以上海苏州河为例[D]. 落瀚卿. 南京林业大学, 2019(05)
  • [3]上海市污水处理市场化规制研究[D]. 王俞歆.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6)
  • [4]从苏州河治理到河长制治水[J]. 刘晓涛,陈玺撼. 档案春秋, 2018(08)
  • [5]广州市河涌管理困境与合作治理机制研究[D]. 郭静碧.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6]上海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状况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D]. 朱懿俊.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7]中国南方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共性技术集成与工程绩效评估[D]. 钱嫦萍. 华东师范大学, 2014(05)
  • [8]上海水环境与河道治理的思考[J]. 刘新宇. 环境经济, 2012(Z1)
  • [9]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篇[A]. 阮如新. 工程建设技术发展研究报告, 2006
  • [10]行动者、公共空间与城市环境问题 ——以上海A城区为个案[D]. 王芳. 上海大学, 2006(02)

标签:;  ;  ;  ;  ;  

浅谈上海污水处理二期工程的投资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