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逻辑联系与英语阅读教学

篇章逻辑联系与英语阅读教学

一、篇章逻辑联结与英语阅读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杨昌周[1](2017)在《基于文本图式构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行动研究 ——以人教社2007版高中英语教材阅读模块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创新思维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核心素质,各国对创新思维培养高度重视,我国也将其列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一。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培养发散思维被视为课程标准的目标和教材的应然功能。已有研究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依然呈现剥离化和零碎化现象,需要增加英语阅读教学和发散思维培养的融合面,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发散思维培养功能。研究拟通过构建阅读材料中的世界图式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期提高英语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功能。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遵照“确定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采取行动—总结反思”的思路。研究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构建文本图式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研究问题,从发散思维内涵的新解读、图式理论和阅读理解的关系、高中英语教材阅读模块的任务特征三个方面充分论证其可行性性。然后对如何有效构建文本图式进行假设:典型性、多向性、继发性和可视化的图式构建活动有利于信息扩散。在图式构建活动中,典型性要求以典型信息框架为图式构建线索,多向性要求延展图式的多个变量和多视角审视同一图式,继发性要求相继地延伸变量链条,双码性要求以图像和文字符号来标示图式变量的延展逻辑。基于研究假设提出研究方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激发话题的多个侧面背景知识,由文本主旨发展成语篇结构,由文本构建出多种意义,都牵涉到由中心信息扩散出多项分支信息,依靠文本图式变量的多维和相继延展,因此,研究作出设计:在英语阅读教学的三个环节中进行文本图式构建活动,以检视它对扩散信息的效用。根据文本图式构建活动的性质要求,提出可资以构建文本图式的认知框架,即新闻要素模式、基本顺序思想、概念关系模式和发散思维产品维度,并参考发散思维的流畅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三个特征,以“多”“杂”“新”作为判断文本图式构建成果质量的指标。在设定方案后,在教学实践中执行研究方案。方案主要内容是:在英语阅读教学的三个环节中通过构建文本图式将中心信息扩散出分支信息,由此形成行动研究的三个模块。模块一是通过构建文本图式激发背景知识。根据热身和预读环节中的话题多维度提取背景知识,以形成支持文本理解的前结构。通过对比学生在有无信息框架支持下的文本图式构建情况,发现信息框架的支持能使文本图式的变量呈现出“杂”而“多”和“杂”而“旧”两种特点。模块二是通过构建文本图式梳理信息结构。梳理信息结构旨于通过梳理文本内部信息项目之间的类别、层级、逻辑、关系等,使文本主旨与各级信息单位产生有机联结,从而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篇章的能力。通过“全”“紧”“开”三个维度来度量文本图式的概括度、联结度和发展度。通过对比有无信息框架支持文脉梳理的情况,发现信息框架支持下梳理的文本图式呈现出信息齐全、联结紧密和结构开放的特点。模块三是通过构建文本图式生成新质话题。在阅读理解中设置开放性问题,暗示着文本是个开放性的信息平台和意义母体。讨论阅读理解中已经设置的开放性问题只能使学生被动地扩散思维,基于文本图式让学生产生多维外向联结,生成新质讨论话题,才是主动培养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可以参考发散思维产品维度作为外向联结的扩散路径,产生出辩证对立、矛盾假设、构件缺位、主角换位、集群互渗、域外联结、情节续写和细节扩写等文本图式构建策略,使生成话题呈现出数量多、类别杂和性质新的特点。从研究结果可知,所提出的研究假设具有一定的效用。支持图式构建的信息框架具有典型性,在激发背景知识时能降低刺激阈限,启动信息扩散,在梳理文本结构上增强认知结构对输入信息的同化,增强信息关系联结强度,加快信息扩散速度,但在构建文本意义上有限制文本疆域和强化思维定势的不利影响。多向性地延展图式变量有助于在激发背景时拓宽信息扩散路径,丰富前结构,在梳理文本上有助于辨析思维逻辑,梳理信息关系,促进文本结构化,在构建文本意义上促进生成新质信息,鼓励思维创新。图式构建的继发性能促使信息节点相继激活,从而延伸信息关系链条。用双码呈现文本图式的变量延展路径,有助于将延展逻辑由隐性转为直观图示,有利于信息联结的启动、引导和扩散。研究表明,所假设的图式构建活动性质有助于将中心信息扩散为多向分支信息,从而有助于培养发散思维。在构建文本图式的行动研究中,基于研究假设提炼了以下的教学原则,即:内容性质生活化、内容组织图式化、内容发展生成性。和思维发散过程可视化内容性质生活化要求任务设计生活化、扩散路径生活化和问题解决生活化,注意将生活化由可体验性扩大为可理解性。内容组织图式化要求按照框架式预设文本疆域,结构化地储存文本信息,逻辑化地扩展文本图式,在让学生获取一般性知识图式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典型图式的功能固着。内容发展生成性要求师生通过思维相互启发和激荡来发展教学过程,此过程既要师生平等互动,又不能放弃教师的教育性对话和发展性引导。内容呈现可视化要求利用思维导图直观呈现图式结构,追踪信息扩散轨迹,预示信息扩散空间,在可视化中,既要依靠放射状视觉映像促进信息扩散,也要依靠知识逻辑来引导信息扩散。

刘潇[2](2015)在《文本易读度相关研究评述》文中认为易读度是指文本易于阅读的程度,属于应用语言学范畴。而阅读是语言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通过客观测量手段对文本的易读度进行预测,能极大促进母语与外语阅读教学等领域的发展。文本易读度相关研究在美国发端,已有90多年的历史,并在儿童阅读教学和托福考试等场合中得以推广运用。但法语和汉语等英语之外语种的易读度研究尚未得到足够关注,也极少用于实践。在中国,英语易读度研究经过20年发展,有了一些自主创新的成果,但在评估阅读教学时,得到应用的仍是国外的公式。汉语易读度研究成果较少,尤其是在儿童母语教学领域。法语易读度研究则尚未起步。总体来说,相对其可能取得的社会效益,易读度研究尚处于滞后状态,建立教材和阅读文本语料库、利用自然语言处理等新技术可极大促进该领域的发展。

王兴泽[3](2014)在《浅析高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篇意识》文中研究表明传统高级英语教学模式的使用,学生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篇章、主旨以及体裁,更不能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思维模式,分析了高级英语教学中的语篇意识。

施沁怡[4](2013)在《浅析高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篇意识》文中研究说明传统的高级英语阅读教学方式使学生无法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体裁、主旨、篇章结构,无法理解文章更深层次的写作手法、作者的思维模式和思想情感。近年来,语言学中的语篇分析理论和外语教学相结合形成的语篇教学法,在我国外语教学界备受关注。将语篇分析理论运用到高级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语篇意识的培养,可以提高高级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

马海容[5](2013)在《提高高中学生英语语篇分析能力的实证研究 ——以完形填空为例》文中提出近几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学生解答完形填空的总体要求是:选出无论在语法还是行文逻辑方面都能符合语篇的最佳选项,使得文章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这就客观上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较强的语篇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从测试学的角度来讲,完形填空的设空主要涉及考点层次和考点因素两个方面。考点层次涉及到四个层面(单词、词组、句子、语篇),而考点因素涉及三个范畴(语法因素、惯用搭配因素、意义因素)。结合近年来高考完形填空的真题我们可以看到,考点层次多集中于语篇层次,而考点因素也多集中于意义因素。可见,完形填空中考点层次和考点因素与语篇知识有密切的联系。作者通过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分析收回的调查问卷发现,考生最为欠缺的能力就是——逻辑分析能力。具体表现为:不会依靠特殊的词或短语去捕捉逻辑联结关系、不懂得判别语句之间和段落之间的关系、很少通过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测或预估、缺少非语言语境(如相关的文化知识)等,而这些能力都是与语篇分析相关的能力。因此,作者提出本文所研究的问题为“如何提高学生解答完形填空时所欠缺的语篇分析能力?”。这一问题来源于作者日常教学所做之观察、对前人相关研究的整理及相应的调查问卷分析(见P74)本文宏观上采用广义的实证研究,微观方面具体采用文献法、描述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第一章到第二章为理论部分,主要介绍完形填空和语篇分析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研究内容。第三章为实证研究部分,包括高考试题描述及具体的教学实验两个部分。第四章为结论。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本人尝试将语篇分析和完形填空的相关理论(连贯与衔接、语篇结构、考点层次等)应用于近五年的高考完形填空的解析当中,运用诸如调查、日志、反思等多种研究手段采集大量数据,尝试找到某些很好的教学做法,以帮助语篇意识较差且语篇分析能力较低的学生提高语篇意识、掌握相关的语篇知识,并帮助形成相应的语篇分析技巧和能力,提高完形填空的得分率。

陈思充[6](2013)在《图式理论研究及其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英语写作是高中英语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反映学生多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语言运用综合能力,因此,英语写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我国高中英语教学实践来看,英语写作却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其教学效果也令人堪忧。无论是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还是对于高中英语教师而言,英语写作无疑是一个既极其重要又不易攻克的难题。图式理论建立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基础之上,已经被大量应用于具有语言输入性的听力教学和阅读教学中,但是到目前为止,图式理论还没有被广泛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尤其是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研分析法和实验研究法,在研究图式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高中生英语写作和写作教学现状,并结合实证研究,就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本研究最重要的目的是证明图式理论能有效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基于这一考虑,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拟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二部分首先阐明了写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然后结合问卷调查分别陈述了目前我国高中生英语写作现状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第三部分首先概述了图式理论的定义;然后,阐述了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三种图式形式的建立;最后,分析了图式理论与英语写作的关系。第四部分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详细地阐述:图式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第五部分为实证研究。实验是本部分的重点,详细描述了实验的研究问题、对象、素材、过程和结果。通过采用两种完全不同的写作教学模式,针对实验班和对比班前后测结果的对比进行描述。而实验的结果为我们的理论假设,即图式理论确实能有效地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实际上,这也是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第六部分为结论与展望。简明扼要地将本文形成的主要结论进行了归纳,从问卷调查和实验两方面阐述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于建伟[7](2012)在《大学英语四级阅读与语法衔接》文中研究说明衔接手段是语篇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语法衔接手段和词汇衔接手段。本文以衔接理论为基础,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的阅读理解部分中的语法衔接手段进行了分析,显示了衔接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杨一飞[8](2011)在《语篇中的连接手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讨论现代汉语中语篇的连接问题。本文从语篇的分析入手,探讨语篇的理解策略以及相关的语篇连接问题。我们区分了“连贯”与“衔接”,也指出了“关系”与“手段”的不同,并提出了我们自己的语篇连贯与衔接系统。各种连接手段在语篇中的具体表现与作用、产生动因与理解机制,都是本文的研究重点。除第一章绪论与第七章结语以外,全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二章讨论语篇、结构块与连贯关系、衔接关系。语篇是一个层级体系,结构块是语篇分析的基本结构单位。在语篇理解方面,我们认为,只有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模式相结合,才能顺畅高效地理解语篇。与此二者相对应的语篇关系分别是连贯关系与衔接关系。连贯关系不仅仅在语言内部起作用,它还关系到语篇语义、认知心理、情景语境等;而衔接关系则是语篇内部成分与成分之间互相解释、互相参照的关系。第三章讨论语篇的连接手段。我们在对前人的语篇连贯衔接手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对“关系”与“手段”作出应有的区分,还应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个不同的方向对语篇中的连贯手段与衔接手段也作出区分。根据这两条标准,我们提出了自己的语篇连贯与衔接系统,并初步探讨了各种手段产生的动因与理解机制。术语方面,“连接”作为“衔接”与“连贯”的上位概念,被确定为本文的第一关键词。第四章讨论话语标记语与语篇连接,指出标记语表示程序意义,在超句范围内起作用,具有很强的人际功能与语篇功能。我们通过“你+感观类动词”话语标记语的实例,结合一定的修辞构式与修辞意图,探讨了这类程序枢纽在语篇连接中的表现。第五章讨论逻辑连接词与语篇连接,通过连接词与其前后命题之间的三种不同关系,分析其在语篇中相应的语义表达以及产生动因。第六章在语篇话题关系展开的框架下讨论连接手段。语篇话题的延续在语篇中具有强大的管领力,连贯手段与衔接手段均与语篇的话题关系密切相关,连贯手段可以帮助话题关系的展开与理解,而与话题关系有关的衔接手段主要是回指现象与词汇衔接。后续话题的回指确认离不开认知结构和心理过程,主要是ICM与意象图式、脚本等的作用。

王晓庆[9](2011)在《中学生数学阅读障碍探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数学的学习。如何学好数学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在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整个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而自学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先从书本开始的,书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媒介。所以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特别是阅读教材和数学课外书籍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和关键。在中学阶段哪些内容是学生可以读懂的、学生在自己阅读数学材料时会存在哪些障碍,是本文要研究的重点。只有明白了阅读中哪些障碍是学生不易攻克的,才能放手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一些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本调查和研究主要以1100名优秀教师和保定市易县1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数学测试等了解数学阅读中有哪些障碍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在研究的工作中我们的得了以下结论。1.初中生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存在障碍;2.具体有障碍的内容如下:(1)、含数学符号较多、且符号较抽象的内容;(2)、含有抽象公式的内容,特别是对公式单纯解释的内容;(3)、含有专业术语的内容;(4)、涉及到三种语言之间转换的内容;(5)、知识点零散,需要学生归纳和类比的内容;(6)、空间感要求较强,并且涉及这画图等实际操作的内容;(7)、涉及到现实中的问题抽象数学知识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我对初中数学教材的自主阅读适宜度做了简单的划分(以几何部分为依托)希望能对大家以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习海宇,李玉英[10](2010)在《在英语阅读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文中指出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不仅与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关,与其逻辑思维能力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章分析了英语阅读与逻辑思维的关系,以三个最基本的逻辑思维形式为角度,结合阅读理解实例,阐明了如何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来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即明确概念、正确判断和合理推理。

二、篇章逻辑联结与英语阅读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篇章逻辑联结与英语阅读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文本图式构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行动研究 ——以人教社2007版高中英语教材阅读模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1.培养发散思维是现代教育的使命
        2.发展思维是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指向
    (二) 概念界定
        1.文本图式构建
        2.高中英语教材
        3.阅读模块
        4.发散思维
    (三) 文献综述
        1.关于语言学习和思维培养之间关系的研究
        2.关于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
        3.关于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发散思维的研究
        4.关于图式构建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四)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和思路
        3.研究方法
        4.研究场所及参与人员
一、确定问题
二、研究假设与方案
    (一)研究假设的理论支撑
        1.发散思维内涵的新解读
        2.图式理论和阅读理解的关系
        (1)图式的概念和特征
        (2)图式构建的发生机制:联结性编码
        (3)英语阅读依靠世界图式的支持
        (4)图式建构是变量不断延展的过程
        (5)文本图式构建中变量延展路径的形式
        (6)图式建构是思维不断扩散的过程
        3.高中英语教材阅读模块的任务特征
        (1)warming-up任务:多侧面激发知识背景
        (2)reading任务:根据主旨梳理文本内部关系
        (3)comprehension任务:多视角构建文本意义
    (二)假设的内容:基于文本图式构建促进思维发散
        1.文本图式构建的典型性:依靠典型框架延展
        2.文本图式构建的多向性:多维产生关系联结
        3.文本图式构建的继发性:相继延伸纵向层级
        4.文本图式构建的双码性:双码标示延展逻辑
    (三)研究方案
        1.基于阅读模块构建文本图式的活动内容
        (1)定位文本图式中心
        (2)延展图式变量分支
        2.图式构建中变量延展的支持框架
        (1)“5W+H”模式
        (2)BoI模式
        (3)概念关系模式
        (4)发散思维产品维度模式
        3.图式构建中变量延展路径的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
        (1)可视化工具的优势
        (2)思维导图的功能
        4.变量延展质量的评价系标:多、杂、新
        (1)数目之“多”
        (2)向度之“杂”
        (3)性质之“新”
三、行动研究内容和场景
    (一)在激发背景知识图式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材料分析:有待激活扩散的信息储存
        2.教学场景
        3.研究效果
        4.总结反思
    (二)在梳理文本图式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材料分析:结构性的知识图式
        2.评价指标
        3.教学场景
        4.研究效果
        5.总结反思
    (三)在生成文本意义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材料分析:开放性的信息扩展平台
        2.生成文本意义的路径
        3.生成文本意义的策略
        4.基于文本图式生成多个讨论话题的教学场景
        5.研究效果
        6.总结反思
四、评价与思考
    (一)效果评价
        1.典型信息框架对思维发散的作用
        2.多维延展变量对发散思维的作用
        3.延伸变量层级对思维发散的作用
        4.双码标示延展逻辑思维发散的作用
    (二)基于文本图式构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教学原则
        1.内容性质生活化
        2.内容组织图式化
        3.内容发展生成性
        4.内容呈现可视化
结语
    (一)研究效果
    (二)研究的提升空间
        1.在理论上对活动原则进行纵深阐述
        2.进一步探索发散思维对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效用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2)文本易读度相关研究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国外易读度研究
    2.1英语易读度研究
    2.2法语易读度研究
3.国内易读度研究
    3.1英语易读度研究
    3.2汉语易读度研究
    3.3法语易读度研究
4.结语

(3)浅析高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篇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高级英语课程中阅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三、语篇分析与语篇意识
四、高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篇意识
    ( 一) 文化语境
    ( 二) 文章体裁的分析
    ( 三) 逻辑联结在文章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 四) 文章的综合赏析
五、结束语

(4)浅析高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篇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语篇分析与语篇意识
二、高级英语课程中阅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三、高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篇意识
    (一) 文化语境
    (二) 文章体裁的分析
    (三) 逻辑联结在文章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四) 文章的综合赏析

(5)提高高中学生英语语篇分析能力的实证研究 ——以完形填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理论依据
    一、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测试研究
        (一)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测试理论
        1. 完形填空测试的原理
        2. 完形填空的主要测试点
    二、 语篇分析理论
        (一) 语篇的定义
        (二) 语篇分析的目标
        (三) 语篇分析的主要内容
        1. 体裁与题材
        2. 衔接与连贯
        3. 语法衔接
        (1) 时间关联成分
        (2) 地点关联成分
        (3) 照应
        (4) 替代
        (5) 动词的时体
        (6) 排比结构
        4. 词汇衔接
        (1) 复现关系
        (2) 同现关系
        (3) 逻辑联系语
        5. 语境
        (1) 语篇结构
        ① 语篇的微观结构分析(超句关系分析)
        ② 语篇结构的分类
        (2) 语篇结构的实现方式之一——话语策略
    三、 完形填空与语篇分析相结合的理论依据
        (一)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测试的命题特点
        (二)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的发展趋势
        (三) 完形填空与语篇分析相结合的理论依据
        1. 完形填空中的考点层次和焦点因素与语篇理论的联系
        2. 完形填空的解题能力与语篇分析有密切联系
        3. 冗余信息论
        4. 预期语法说
        5. 图示理论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一、 完形填空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二、 语篇分析理论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三、 语篇分析理论与完形填空相结合进行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 将语篇分析理论应用于完形填空的实证研究
    一、 研究总体介绍
        (一) 实证研究
        (二) 研究对象、条件、内容、目的和假设
        (三) 本次研究的步骤
    二、 具体研究方法及内容
        (一) 完形填空真题描述及相关结论
        (二) 教学实验
        1. 教学实验的对象、目的及方法
        2. 教学实验的内容
        3. 实验前后甲、乙解题思路分析
        4. 相关成绩分析
        5. 实验结论
        (三) 问卷调查
第四章 本次研究的结论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关于英语完形填空题型教学方法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 关于英语完形填空解题方法的现状的调查问卷
附录三 2005‐2012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真题
致谢

(6)图式理论研究及其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2 我国高中英语写作现状和写作教学现状
    2.1 写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2.2 我国高中生英语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2.3 我国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3 图式理论与写作
    3.1 图式理论概述
    3.2 三种图式形式的建立
    3.3 图式理论与英语写作的关系
4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4.1 写作教学内容
    4.2 写作教学过程
5 图式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证研究
    5.1 实验的研究问题
    5.2 实验的对象
    5.3 实验的素材
    5.4 实验的过程
    5.5 实验的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评分标准
    附录二:高中生英语写作现状问卷调查表
    附录三:测试和平时教学写作材料
致谢

(7)大学英语四级阅读与语法衔接(论文提纲范文)

一、语法衔接与大学英语四级阅读
    (一) 照应 (Reference )
    (二) 替代 (substitution)
    (三) 省略 (ellipsis)
    (四) 逻辑联结
二、结语

(8)语篇中的连接手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Halliday&Hasan《Cohesion in English》
        1.2.2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1.2.3 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1.2.4 其他的一些代表性专着与论文
    1.3 过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4 研究思路概述
    1.5 论文章节安排
    1.6 研究方法与语料
第二章 语篇、结构块与连贯关系、衔接关系
    2.1 什么是语篇
        2.1.1 为语篇下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
        2.1.2 语篇的结构:语篇是一个层级体系
    2.2 结构块:语篇的基本结构单位
        2.2.1 结构块的概念出发点:心理的加工容量
        2.2.2 语篇与结构块
        2.2.2.1 结构块应用于对象
        2.2.2.2 结构块应用于句子
        2.2.2.3 结构块应用于语篇
        2.2.2.4 结构块:完整命题控制下的语篇结构基本单位
    2.3 语篇理解策略
        2.3.1 "自上而下"的语篇理解策略及其优缺点
        2.3.2 "自下而上"的语篇理解策略及其优缺点
        2.3.3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语篇理解策略及相应的语篇关系
    2.4 连贯关系:自上而下的语篇关系
        2.4.1 连贯关系是语义概念、语用概念、心理概念还是社会概念?
        2.4.2 综合地看待语篇中的连贯关系
        2.4.3 从语篇语义、认知心理、情景语境三方面看连贯关系
        2.4.3.1 连贯关系体现在高层次命题语义对语篇的掌控上
        2.4.3.2 连贯关系体现在交际意图、认知推理与文化知识背景上
        2.4.3.3 连贯关系体现在交际场景、参与者与交际方式上
        2.4.3.4 对语篇连贯关系理解的总结
    2.5 衔接关系:自下而上的语篇关系
        2.5.1 "语言成分之间作互相解释"的衔接关系在语篇中的具体表现
        2.5.2 衔接关系的不断扩大只会导致与连贯关系的界限不清
        2.5.3 衔接关系与连贯关系
        2.5.3.1 衔接与连贯到底是决定关系、对应关系、相关关系还是无关关系?
        2.5.3.2 连贯关系自上而下地对衔接关系进行预判与引导理解
        2.5.3.3 衔接关系自下而上地对连贯关系进行验证与辅助理解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语篇的连接手段:连贯手段与衔接手段
    3.1 语篇的连贯手段与衔接手段究竟有哪些?
        3.1.1 对前人语篇连贯衔接手段的梳理
        3.1.2 我们提出的语篇连贯衔接手段系统
    3.2 语篇的连贯手段及其动因探寻
        3.2.1 话语标记语与语篇连贯:程序枢纽,引导推理
        3.2.1.1 程序枢纽对语篇连贯的重要性
        3.2.1.2 话语标记语在语篇连贯中的理解:人际场景的设定
        3.2.2 逻辑连接词与语篇连贯:逻辑枢纽,指示理解
    3.3 语篇的衔接手段及其动因探寻
        3.3.1 纯粹的衔接手段无法梳理语篇关系
        3.3.2 话题关系下的语篇衔接手段研究
        3.3.2.1 话题的篇章属性与相应衔接手段
        3.3.2.2 语篇话题关系掌控下衔接手段的理解策略:ICM与意象图式
    3.4 关键词的确立:语篇中的连接手段
        3.4.1 "连接"作为"衔接"与"连贯"的上位词
        3.4.2 "连接"不同于"联结"
    3.5 语篇的连接手段处理举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话语标记语与语篇连接
    4.1 话语标记语研究综述
    4.2 话语标记语在语篇中的基本特点
        4.2.1 话语标记语表达程序意义
        4.2.2 话语标记语在语篇连接中的三种具体表现
        4.2.2.1 "前倾型"话语标记语
        4.2.2.2 "双边型"话语标记语
        4.2.2.3 "后倾型"话语标记语
        4.2.3 话语标记语作为语篇连接中的程序枢纽
    4.3 话语标记语在语篇连接中的作用
        4.3.1 话语标记语在语篇连接中的篇章功能
        4.3.1.1 调动并掌控多个命题
        4.3.1.2 引入现场语境,监控语篇进程
        4.3.1.3 维持语篇连贯
        4.3.1.4 引入要说的话题
        4.3.1.5 对话语篇中的跨话轮现象
        4.3.2 话语标记语在语篇连接中的人际功能
        4.3.2.1 强化命题信息,强调主体表达
        4.3.2.2 弱化命题信息,顾及对方感受
        4.3.2.3 隐含逻辑信息,引导读者推理
        4.3.2.4 表明主观态度,便于语篇理解
    4.4 实例分析:从"你+感观类动词"标记看语篇连接中话语标记语的作用
        4.4.1 "你+感观类动词"标记语的范围界定
        4.4.1.1 语义虚化与意向性的丧失
        4.4.1.2 去范畴化与话语标记
        4.4.1.3 相关变体形式
        4.4.2 "你+感观类动词"标记语在语篇中的理解
        4.4.2.1 话语标记语的修辞构式与修辞意图
        4.4.2.2 "你+感观类动词"标记语:事实-确证构式
        4.4.3 从"你知道"看"你+感观类动词"标记语的理解
        4.4.3.1 "你知道"的"事实-确证"构式与元认知
        4.4.3.2 "你知道"的"事实-确证"构式的具体类型与修辞动因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逻辑连接词与语篇连接
    5.1 逻辑连接词在语篇连接中的表现
        5.1.1 逻辑连接词概述
        5.1.2 逻辑连接词与话语标记语的关系
        5.1.3 逻辑连接词在语篇连接中的具体表现
    5.2 逻辑连接词与语篇命题关系一致
        5.2.1 逻辑连接词对语篇命题关系的显化与强化
        5.2.2 命题一致性逻辑连接词的存在理据
        5.2.2.1 "意合"性语言与明示性标记
        5.2.2.2 显化、强化与语义明晰度
        5.2.2.3 行域中的事理关系与认识关系的一致
        5.2.3 一致性命题关系基础上的主观性表达
    5.3 逻辑连接词理清语篇命题关系
        5.3.1 事理关系与认识关系的不对应性
        5.3.2 逻辑语义关系的层次性
        5.3.3 "言域"上的解读与连接词的致联控制
    5.4 语篇命题关系与逻辑连接词相悖
        5.4.1 逻辑连接词对语篇命题的反制约
        5.4.2 主观视点带来的语用效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话题关系下的语篇连接手段
    6.1 语篇中的话题关系
        6.1.1 语篇话题概述
        6.1.2 语篇话题关系对于连接的意义
    6.2 语篇话题关系的展开模式
        6.2.1 从展开的内容角度看
        6.2.2 从展开的形式角度看
        6.2.3 各类语篇话题的可及性与语篇连接的关系
    6.3 连贯手段引导语篇话题关系的展开与理解
    6.4 语篇话题关系与衔接手段
        6.4.1 语篇话题关系与回指
        6.4.2 回指确认的心理学探寻
        6.4.2.1 单从语言形式上确认回指对象的不足
        6.4.2.2 从认知心理学出发确认回指对象的理据
    6.5 语篇话题回指确认的认知心理学解读
        6.5.1 ICM与语篇话题:激活模型,进行脸型
        6.5.1.1 ICM理论简介
        6.5.1.2 ICM在语篇话题回指确认中的具体运用
        6.5.2 意象图式与语篇话题:搜寻空位,匹配信息
        6.5.2.1 意象图式理论简介
        6.5.2.2 意象图式在语篇话题回指确认中的具体运用
        6.5.3 语篇话题回指确认的认知心理学释义过程
    6.6 语篇中的话题链
        6.6.1 话题链的定义
        6.6.2 话题链对于语篇连接的意义
        6.6.2.1 话题链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结构
        6.6.2.2 话题链与会话合作原则
        6.6.2.3 话题链与语篇的紧凑度
        6.6.3 话题链在语篇中的表现
        6.6.3.1 从话题链的管领范围来看
        6.6.3.2 从话题链起始话题的成分来看
        6.6.4 话题链在语篇中的理解
        6.6.4.1 心理学上的依据与形式上的参照
        6.6.4.2 动态话题链与脚本
    6.7 从话题在语篇中的展开看连贯与衔接的关系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7.1 本文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后记

(9)中学生数学阅读障碍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1.2 研究的重要性
    1.3 论文研究的问题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 文献讨论
    2.1 一般阅读的研究现状
    2.2 数学阅读的研究现状
    2.3 数学阅读障碍研究现状
    2.4 文献述评
第三章 研究问题的初步探索
    3.1 从语文、英语、数学阅读的异同讲述障碍
    3.2 通过教师的调查问卷提炼教材阅读的障碍
    3.3 通过数学阅读的特殊性及课标要求谈数学教材阅读的障碍
第四章 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3 研究工具
第五章 研究结果的分析与结论
    5.1 测试问卷答题情况分析
    5.2 教学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10)在英语阅读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语言、思维与英语阅读教学
二、运用逻辑思维形式培养阅读能力
    (一) 明确概念
        1.概念间的相容关系
        2.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
    (二) 正确判断
    (三) 合理推理
        1.直接推理
        2.间接推理

四、篇章逻辑联结与英语阅读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文本图式构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行动研究 ——以人教社2007版高中英语教材阅读模块为例[D]. 杨昌周. 西南大学, 2017(10)
  • [2]文本易读度相关研究评述[J]. 刘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 [3]浅析高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篇意识[J]. 王兴泽. 中国校外教育, 2014(33)
  • [4]浅析高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篇意识[J]. 施沁怡. 职教通讯, 2013(24)
  • [5]提高高中学生英语语篇分析能力的实证研究 ——以完形填空为例[D]. 马海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S2)
  • [6]图式理论研究及其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 陈思充. 四川师范大学, 2013(08)
  • [7]大学英语四级阅读与语法衔接[J]. 于建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 [8]语篇中的连接手段[D]. 杨一飞. 复旦大学, 2011(12)
  • [9]中学生数学阅读障碍探究[D]. 王晓庆. 首都师范大学, 2011(08)
  • [10]在英语阅读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 习海宇,李玉英.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0(04)

标签:;  ;  ;  ;  ;  

篇章逻辑联系与英语阅读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