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S改性沥青在内蒙古高寒地区的应用

SBS改性沥青在内蒙古高寒地区的应用

一、SBS改性沥青在内蒙古高寒地区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飞,李超,刘恒[1](2021)在《内蒙古寒冷地区AC-16C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及其验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结合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考虑到取材的便利性,综合考虑内蒙古地区的高低温、水稳定性、疲劳及抗渗透性等路用性能。从级配的选择、试验试件成型的方法、采用的体积参数等,吸收Superpave设计法的精髓,针对基质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及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提出了完整的、以马歇尔体积设计法为基础的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法。最终的结果表明,针对三种不同的沥青结合料,AC-16C型密集配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分别为4.91%、5.30%、5.55%。

陈征[2](2021)在《老化及冻融条件下复合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废弃轮胎的产生给环境带来了较为负面的影响。经济性较高的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出现,不仅改善了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而且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黑色污染”,但由于胶粉的单一改性效果,胶粉改性沥青路面已凸显不足之处,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优异的路用性能,但造价高昂,其应用受到限制,与此同时,高温环境下的沥青路面在车辆荷载的长期作用下容易产生永久变形,进而出现影响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车辙病害,严重降低路面的使用寿命。因此,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内蒙古地区夏季比较炎热的气候特点以及冬季路面冰雪经常采用融雪盐融雪除冰的路用环境,本文通过不同温度下的三轴重复蠕变试验和车辙试验,研究复合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胶粉和SBS两种改性剂对基质沥青叠加改性后所制备)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在长期老化和冻融循环影响下的高温性能。首先,利用三轴重复蠕变试验得到的复合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蠕变变形曲线,通过分析计算得到两种沥青混合料的蠕变变形速率b,进而利用中心归一法对温度、长期老化、冻融循环次数、有无盐环境下的蠕变变形速率b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出各因素对两种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4种因素对复合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程度为温度>盐溶液浓度>长期老化>冻融循环次数。其次,利用三轴重复蠕变试验得到的复合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蠕变变形曲线,分析不同因素条件对两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变形量的影响规律,利用四单元五参数粘弹力学模型,对各因素条件下复合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蠕变曲线进行拟合,得到高温粘弹参数,进而从粘弹性的角度分析两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结果表明:无论何种因素条件下,复合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变形量都要小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变形量,表明复合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变形能力较强。最后,对不同温度条件下复合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车辙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对三轴重复试验所得的蠕变变形量和车辙试验得出的动稳定度DS和车辙深度D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复合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优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三轴重复蠕变试验结果和车辙试验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也验证了利用三轴重复试验所得的蠕变变形量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是合理的。

罗学东[3](2021)在《基于宏细观方法的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开裂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沥青路面在低温季节容易开裂,严重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相关研究发现SBS改性沥青具有优异的路用性能,但造价高昂,广泛应用受到限制。胶粉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但存在施工和易性差、易离析等问题,因而对其应用也造成较大影响。为改善上述问题得到低温抗裂性能更佳的改性沥青,将两种改性剂进行复配,制备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CCRMA),并与SBS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SBSMA)进行对比研究。由于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复合材料,其宏观力学行为与其细观结构特性具有内在联系。故本文基于宏细观试验方法对两种沥青的低温性能、沥青-集料粘附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开裂特性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老化和冻融循环作用前后的SBS改性沥青(SBS)和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CCR)进行弯曲梁流变(BBR)和红外光谱(FTIR)试验。以m/S值、红外光谱图和化学官能团指数对沥青低温流变性能及化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老化和冻融循环作用均使沥青低温流变性能下降;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沥青低温性能在冻融0-5次间下降速率较快,5次之后下降速率均减缓。相比于水冻循环,盐冻循环下的低温性能较差;无论何种条件下,CCR的低温性能、抗老化及抗冻融能力均优于SBS改性沥青。SBS和胶粉对基质沥青进行单一改性或复合改性时,均未发生明显化学反应;老化过程中两种沥青均发生化学反应,冻融循环过程中主要是沥青与溶解在水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而盐并未与沥青发生明显化学反应;此外,不同条件下羟基和芳环指数的变化与沥青流变性能呈极强相关性,进一步从细观化学特性角度解释了宏观BBR试验结果,相对于芳环,羟基指数更能准确反映沥青的低温流变性能。其次,基于接触角测量和AFM试验,利用表面能和粘附功从宏细观角度对不同条件下两种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进行分析;从细观尺度对沥青的DMT模量均值(ADMT)和DMT模量均方根误差Rq进行分析;并对宏细观力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老化和冻融循环作用均使SBS和CCR改性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下降,降低了沥青-集料界面的抗开裂能力;相比水冻循环,盐冻循环作用下的粘附性较差;无论何种条件下,CCR与集料粘结性能较好,即其与集料界面抗裂能力较强。不同条件下沥青宏观流变性能的降低在细观力学角度表现为ADMT值和Rq增大,即沥青的弹性增大,变形能力下降,在外部荷载作用下其表面更易发生应力集中现象,促使裂缝生成。不同条件下SBS与CCR改性沥青在两种尺度下的力学特性均呈现较强相关性,证明沥青的细观性能会影响其宏观性能。然后对不同条件下SBSMA和CCRMA进行约束试件温度应力试验和基于数字图像技术(DIC)的小梁三点弯曲试验,采用冻断温度、断裂力学指标(断裂能密度Gd、临界断裂韧度Jc)以及基于应变场定义的指标(临界应变Ez、应变导数Eˊ(t)),分别从宏细观尺度对SBSMA与CCRMA的低温开裂特性进行分析,并对宏细观低温性能评价指标与冻断温度进行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老化和冻融循环作用降低了沥青混合料抗开裂特性;相比水冻循环,盐冻循环下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较差;无论何种条件下,CCRMA的低温抗裂性能、抗老化及抗冻融能力均优于SBSMA;冻断试验中,冻断温度与转化点温度可较好的反映沥青混合料在不同条件下低温开裂特性的变化规律;通过灰关联分析,推荐在宏观层面使用Gd、细观层面使用Ez作为沥青混合料低温开裂特性评价指标。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了沥青低温性能和沥青-集料粘附性对沥青混合料低温开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低温流变性和沥青-集料粘附性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有重要影响,其中沥青-集料的粘附性对其影响较大。

王勋[4](2020)在《基于加速加载试验的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疲劳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沥青路面因其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等优点在高等级路面中被广泛应用,但其容易受气候和荷载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性能劣化。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冬季较长且气候寒冷干燥,在极端环境和交通荷载长期作用下沥青路面容易发生硬化和疲劳损坏,进而导致寒区沥青路面的结构寿命大幅衰减。本论文在内蒙古交通运输科技项目:“基于加速加载的寒冷地区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疲劳性能研究(NJ-2015-37)”的资助下,对呼伦贝尔市高寒地区国道332线拉布大林至哈达图段的沥青路面开展疲劳性能研究,系统分析了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的疲劳损害和演变规律,并对该地区沥青路面材料与结构的设计进行了优化。本论文依托山东省高校重点路面结构与材料实验室,利用我校自主研发的小型回转式加速加载试验系统(ALT-R100)开展了高寒地区沥青路面足尺加速加载试验。在试验中铺筑了寒冷地区典型沥青路面的足尺试验段,同步埋设各类传感器和导线,建立足尺路面结构模型;在路面结构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小型回转式加速加载试验系统真实合理的模拟车辆荷载及寒冷环境对路面的疲劳损坏作用。试验过程中通过埋设于路基底层的应变传感器采集路基层底拉应变,分析荷载、低温耦合作用下不同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的动态响应情况。通过摆式摩擦仪及车辙检测仪器等对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进行检测,研究了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随荷载作用次数的演变规律。结合足尺路面加速加载试验、室内材料试验及理论分析等手段,揭示沥青路面在动荷载和温度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损坏模式,建立高寒、动荷载耦合作用下的沥青路面结构模型疲劳性能演变规律。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内蒙寒区典型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和材料组成提供试验依据,也可以为沥青路面寿命预测及养护、维修方案制定提供理论和决策支持。

宋茂[5](2019)在《寒冷地区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文中提出为了提高多年寒冷冻土区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改善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延长施工季节。本文系统研究了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工厂化生产参数,并确定最佳掺量,通过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加速加载试验等对比了Evotherm-DAT、Sasobit、Aspha-min三种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差异,并将其与热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于寒冷地区的温拌橡胶改性沥青中适宜的橡胶粉掺量为22%,推荐采用“等空隙率法”确定温拌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摊铺碾压温度,同时,在相同拌和温度条件下,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要优于热拌橡胶沥青混合料;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的车辙动稳定度、浸水马歇尔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与热拌橡胶沥青混合料相比均有所增加,低温弯曲最大弯拉强度有所降低,说明掺加温拌剂可改善橡胶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但也会对低温性能造成不利影响;加速加载试验说明Evotherm-DAT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最优。通过实践工程表明,采用Evotherm-DAT温拌剂后能够延长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季节1~2个月,降低了施工单位的机械、人工成本,拓宽单个拌和楼的供料半径,有效保障了施工质量,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在寒冷地区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赵玉芳[6](2019)在《内蒙古东部区专用复合改性沥青研究》文中提出内蒙古东部区冬季漫长而寒冷,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较长,紫外线强度大,具有年温差大、日温差大、高寒、强紫外线的特点。由于国家政策,农牧区十个全覆盖,建设农村四好公路的要求,普通沥青已无法满足使用需求,对沥青进行改性,使其满足道路的使用需求。但目前掺加单种改性剂的改性沥青也无法满足内蒙古东部区这种气候特点下道路的使用需求,基于内蒙古东部区的气候特点和改性沥青的研究现状,研究内蒙古东部区专用复合改性沥青。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确定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将基质沥青放入140℃烘箱中烘1h,称取500g基质沥青在实验用炉上加热,高速剪切机的速率为3000r/min,当温度达到160℃~180℃时,将高速剪切机的速率调整为5000r/min,加入橡胶粉剪切30min后,依次加入SBR胶乳、多聚磷酸、环氧树脂以及固化剂,全部加入后继续剪切30min,将其放入140℃烘箱中静置发育30min,制得复合改性沥青。(2)通过三大指标和粘度试验确定:橡胶粉的掺量为O~10%;SBR胶乳的掺量范围为2%~5%;多聚磷酸的掺量为1%~2%;环氧树脂的掺量范围为2%~6%;剪切时间在30min~60min;在不加入改性剂时,剪切速率为3000r/min,加入改性剂之后,剪切速率为5000r/min;剪切温度在160℃~180℃;改性剂的掺加顺序为:橡胶粉、SBR胶乳、多聚磷酸、环氧树脂。(3)基于响应面分析软件对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分析各制备参数以及制备参数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拟合模型方程,得到制备参数与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的响应曲面图,明确制备参数对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胶粉掺量从2.9%增加到7.1%,粘度增加的范围是600s至1200s,脆点下降的范围是-14℃到-18℃;多聚磷酸掺量从1.2%增加到1.7%,粘度增加的范围是600s至800s;环氧树脂掺量从3.2%增加到4.9%,粘度增加的范围是600s至1000s,脆点下降的范围是-16℃到-18℃。(4)通过响应面分析软件选出8组性能较好的,从粘度、脆点、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等性能指标综合分析,8组实验中性能最好的三组分别为:A号、B号以及24号。(5)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对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流变特性进行测试,即对4种沥青的车辙因子和相位角进行测试,结果表明:B号复合改性沥青具有更加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且B号复合改性沥青的粘弹性更好。(6)采用紫外老化耐气候试验箱模拟复合改性沥青的紫外老化,通过检测复合改性沥青老化前后的25℃针入度、软化点、15℃延度以及135℃赛波特粘度指标来评价沥青的抗老化性能,结果表明:24号复合改性沥青的抗紫外老化性能最好。(7)研究的复合改性沥青用于粘层和灌缝,进行现场试验路段的验证。结果表明:研究制备的复合改性沥青充当粘层油比乳化沥青的效果要好;在用沥青灌缝时,说明改性沥青的性能要好于基质沥青。

苏赏[7](2019)在《内蒙古东北部高寒地区集料与沥青粘附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内蒙古东北部高寒地区的沥青路面由于低温及较大温差极易发生路面开裂等破坏,而集料与沥青的粘附特性会严重影响沥青路面的抗裂性能及其使用寿命。因此,亟需对该地区集料与沥青的粘附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取得成果如下:(1)根据依托工程选取90#基质沥青、橡胶沥青、极寒沥青、SBS改性沥青和SBR改性沥青以及安山岩、玄武岩和石灰岩为试验原材料,并对五种沥青进行基本性能试验和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试验测定三种集料的主要化合物组成,并进行粘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安山岩属于中性集料,且安山岩中高价阳离子含量较低,与沥青产生化学吸附作用时形成的吸附层不稳定,与沥青的粘附性较差。(2)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五种沥青进行微观形貌扫描,分析其对沥青与集料粘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沥青中存在“蜂形结构”,而四种改性沥青中不存在“蜂形结构”,且其表面微观形貌都呈现磨砂状/毛刺状;90#基质沥青表面粗糙度是改性沥青的10倍左右,说明“蜂形结构”较大影响沥青的表面粗糙度。(3)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三种集料进行微观形貌扫描,分析其对沥青与集料粘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集料的微观形貌差异明显,石灰岩和玄武岩具有斜向纹理,石灰岩呈现的表面纹理比较规则,玄武岩却没有明显的规律,安山岩具有明显的“亮斑”,表面起伏较大,且三种集料表面粗糙度与集料AFM三维形貌图上观察到的集料表面起伏情况相符。(4)采用躺滴法对五种沥青和三种集料进行接触角测试,基于表面自由能理论分别计算沥青与集料的表面自由能及其分量,并计算有水和无水两种条件下的沥青与集料的粘附功。结果表明:集料的表面能均大于沥青;橡胶沥青和石灰岩的表面能较大,且粘附功较高,说明橡胶沥青和石灰岩粘附性较好;有水条件下沥青与集料的粘附功均小于其在无水条件下。(5)采用拉拔试验对五种沥青和三种集料进行宏观粘附性试验,以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附力作为粘附性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橡胶沥青与三种集料的粘附力明显大于其他沥青,且橡胶沥青与石灰岩的粘附力最大,则橡胶沥青与石灰岩的宏观粘附性最好。(6)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分析沥青表面能、集料表面能、沥青粗糙度和集料粗糙度与宏观粘附力的关联程度。各因素对粘附力的影响程度为:沥青表面能>集料表面能>集料粗糙度>沥青粗糙度。

刘涛[8](2018)在《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老化自愈合性能及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地发展,路用沥青的生产以及使用对国家公路交通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地幅辽阔,南北气候环境差异巨大,因此,置于自然条件下的沥青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正北方,具有纬度高、气候干燥、紫外线照射强烈、太阳辐射量高等特点,因此需要具有良好抗老化性能的改性沥青作为路面材料。此外,在沥青路面实际使用中发现,损伤破坏后的沥青路面在自然条件下会发生性能恢复的现象,这一现象被称为沥青的自愈合,有利于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因此,研究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及自愈合性能对沥青及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及路用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纳米蒙脱土作为沥青改性剂,通过高速剪切流变仪分别与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共混,制备MMT改性沥青和SBS/MMT复合改性沥青。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测(AFM)、弯曲梁流变试验(BBR)、三大指标、布式粘度试验和延度愈合试验(DTH)等试验方法,对老化前后纳米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了MMT对基质、SBS两种沥青高温、低温、抗老化以及自愈合性能的影响,为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的路用价值提供依据。BBR试验表明:JZ沥青和SBS改性沥青在掺入MMT改性剂,低温性能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但SBS/MMT复合改性沥青在长期老化后的低温性能要强于SBS改性沥青,这是SBS/MMT复合改性沥青良好的抗老化性能引起的。此外,引入劲度模量变化率SV,与残留针入度比、软化点增量、残留延度比共同评价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添加MMT改性剂,使沥青的抗老化性能显着提升;SV作为评价指标,可以更全面的了解老化后的沥青在低温环境的表现,可以较好的反映沥青的抗老化性能,但应充分考虑沥青的低温性能。沥青旋转粘度试验表明:MMT会提高沥青的高温性能,MMT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要明显高于同掺量的SBS改性沥青,MMT对SBS改性沥青同样具有改善效果,MMTSBS复合改性沥青具有更好的高温性能;粘温曲线的拟合结果说明,MMT虽然能大幅提高沥青的粘度,提高沥青的高温性能,但也会由于拌合温度过高提高施工难度,使用时应保证高温性能的前提下适当减小MMT的外加掺量;通过粘温指数VTS发现,MMT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的温度敏感性要低于基质沥青,MMTSBS复合改性沥青最小,老化作用下4类沥青的温度敏感性都减弱,高温性能增强。DTH试验结果表明:MMT作为沥青改性剂会降低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自愈合性能,SBS改性沥青的自愈合性能最好,其次是基质沥青,MMT改性沥青最差,此外,MMT对SBS改性沥青自愈行为的抑制作用也十分显着;老化后基质沥青的自愈合性能减弱,而蒙脱土改性沥青老化后自愈合性能有所提高,这意味着结合老化作用研究蒙脱土改性沥青的愈合性能更具意义。AFM观测结果表明:掺入MMT对沥青的微观结构有显着影响,随着MMT掺量的增加,AFM形貌图所呈现的“蜂状结构”逐渐消失,形成纳米复合结构,而MMT片层及形成的纳米复合结构是延缓老化的主要原因。通过AFM相移图发现:随着MMT掺量的增加,两相之间的界面逐渐融合,致使两相之间微裂痕减少,沥青的自愈合性能减弱;老化后沥青中纳米复合结构破坏,随着MMT片层脱落,“蜂状结构”重新出现,两相之间的分界线变的明显,界面重新分离,微裂痕增多,改性沥青的自愈合性能反而提升。上述结果表明,MMT作为沥青改性剂,与沥青形成纳米复合结构,显着增强了沥青的抗老化性能以及老化后的自愈合性能,但低温性能有所减弱。蒙脱土改性沥青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可与其他改性剂共同作用从而更为全面的改善沥青性能。

任敏达[9](2018)在《基于AFM的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改性机理及老化前后微观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沥青路面材料性能研究不断深入。沥青的性能是关系到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及寿命的关键因素,因此对沥青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十分必要。多聚磷酸是一种经济的改性剂且经其改性的沥青具有良好的技术性能和储存稳定性,因而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对其改性机制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沥青性能的研究多集中在宏观层面,如流变特性、粘弹特性、粘结特性等,而对沥青的微观性能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四组分试验(SARA)、红外光谱试验(IR)及原子力显微镜(AFM)试验研究发现,多聚磷酸(PPA)对沥青的改性为化学改性。通过对由AFM得到的基质沥青与PPA改性沥青的形貌与相位图分析发现,掺入PPA后相位图中连续相(para-phase)面积明显减小,分散相(peri-phase)面积明显增加,且蜜蜂结构(catana-phase)谷地尺寸变大,说明掺入PPA后沥青中沥青质含量将会增多而低温抗裂性将有所减弱。通过沥青试样的AFM形貌图发现,SBS改性沥青、PPA改性沥青以及PPA-SBS复合改性沥青的蜜蜂结构数量均明显多于基质沥青,其中PPA改性沥青表现出蜜蜂结构体积增大的特性,而SBS改性沥青则表现出小型蜜蜂结构数量增多的特性,而PPA复合改性沥青则同时表现出上述两种不同特性。在经过薄膜老化试验(TFOT)后,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表面变化较为明显,峰区尺寸明显增加且更为密集,而PPA改性沥青与PPA复合改性沥青则变化不大,说明PPA改性沥青及其复合改性沥青抗老化性能优于SBS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在经过压力老化(PAV)后,四种沥青的蜜蜂结构均明显减少,沥青表面起伏明显减少,而PPA复合改性沥青的蜜蜂结构依旧为最多,说明经过PAV老化后,沥青由多相结构向简单相态结构过渡,相态差异逐渐减小。通过计算老化前后各沥青的粗糙度参数:均方根粗糙度(Rq)与峰密度(Sds)发现,SBS改性沥青的Rq稍大于PPA复合改性沥青,大于PPA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说明SBS改性沥青与PPA复合改性沥青的表面更为粗糙,自愈合性能较好。经过TFOT老化后,四种沥青的Rq均有所增大,其中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的增幅较大,而PPA改性沥青与PPA复合改性沥青的增幅较小,说明PPA及PPA复合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优于SBS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经过PAV老化后,四种沥青的Rq均大幅减小,其中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的减幅较大,而PPA改性沥青与PPA复合改性沥青的减幅较小。通过比较各沥青的Sds发现,基质沥青的Sds最大,SBS改性沥青次之,PPA复合改性沥青最小,说明PPA复合改性沥青的表面更为均匀,有更好的抵抗变形能力。经过TFOT与PAV老化后,四种沥青的Sds均有所减小,PPA改性沥青与PPA复合改性沥青减幅较小,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减幅较大,说明PPA改性沥青与PPA复合改性沥青在抵抗变形和抗老化能力上更为突出。通过对比各沥青试样的AFM力-曲线发现,在经过TFOT与PAV老化后,四种沥青的粘附力曲线上各点数值都明显减小,并结合老化前数据发现,PPA复合改性沥青的最大分离力始终最大,PPA改性沥青的最大分离力始终大于SBS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说明无论老化前后,PPA复合改性沥青粘附特性均优于PPA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及基质沥青。另外,根据图像及相关模型计算得到粘附力,杨氏模量,接触刚度及表面能。结果表明,PPA复合改性沥青的抗变形能力稍弱于PPA改性沥青而优于SBS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PPA复合改性沥青的粘附特性优于其它三种沥青;而SBS改性沥青在抗变形能力与粘附特性方面均优于基质沥青。综上所述,通过AFM的微观分析,PPA复合改性沥青在自愈合与抗变形能力方面均表现出较好的特性;在粘附性能及相关方面的抗老化性能均表现出优于其它三种沥青的特性,并且可改善PPA单独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较差及SBS单独改性沥青抗变形能力不足的缺陷,具有一定的复合改性意义。

高世强[10](2018)在《内蒙古东北部高寒草原地区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试验研究》文中提出路面开裂是沥青路面典型病害之一,且存在十分广泛。在内蒙古东北部高寒草原地区公路建设,沥青路面在低温条件下就会出现裂缝,研究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对改善该地区路面低温开裂问题,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成果如下:(1)总结分析国内外用于评价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内蒙古东北部高寒草原地区气候特征,确定出本文采用低温弯曲试验、间接拉伸蠕变试验、约束试件温度应力试验评价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2)测定原材料的性能,采用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方法获得五种AC-13沥青混合料和三种AC-20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并验证其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以保证所得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满足路面使用要求。(3)在0℃、-10℃、-20℃三个温度条件下对八种沥青混合料的进行低温弯曲试验,得出矿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影响不显着;橡胶沥青与极寒沥青比SBS改性沥青与SBR改性沥青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改善更显着。(4)在0℃、-10℃、-20℃三个温度条件下进行间接拉伸蠕变试验,测得八种沥青混合料的间接拉伸蠕变数据,根据幂函数模型计算得到每一时刻的蠕变柔量;再基于时-温等效原理,以-10℃为参考温度建立蠕变柔量主曲线,结果表明:采用幂函数模型能较好的表征沥青混合料间接拉伸蠕变柔量主曲线。(5)采用约束试件温度应力试验对八种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并绘制温度应力曲线,获得八种沥青混合料冻断试验的四个参数;并分析级配类型、沥青种类和降温速率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级配类型和降温速率对低温抗裂性能影响不大。(6)对八种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指标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冻断温度、-10℃弯拉应变与冻断强度之间有着很好的相关性。对于采用同一种沥青不同矿料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矿粉所占比例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最大,粉胶比次之;在集料中,9.516的粗集料影响最大,2 364.75的集料影响最小;对于同一种矿料级配不同沥青种类的沥青混合料,沥青密度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最大,而针入度指数影响最小。

二、SBS改性沥青在内蒙古高寒地区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BS改性沥青在内蒙古高寒地区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内蒙古寒冷地区AC-16C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及其验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概述
    1.1 沥青结合料
    1.2 集料
        1.2.1 粗集料
        1.2.2 细集料
        1.2.3 矿粉
        1.2.4 各档矿料的合成级配
        1.2.5 各档矿料合成密度的确定
2 结果与分析(以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为例)
    2.1 三种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的确定
    2.2 混合料基本指标及其计算
    2.3 三种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2.4 最佳沥青用量下粉胶比及沥青膜厚度等指标的确定
3 讨论
4 结语

(2)老化及冻融条件下复合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复合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研究现状
        1.2.2 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研究现状
        1.2.3 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方案
    2.1 试验材料
    2.2 复合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2.1 复合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
        2.2.2 复合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2.3 试验方案
        2.3.1 试件制备
        2.3.2 老化及冻融循环试验设计
        2.3.3 高温性能试验方案设计
    2.4 复合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检验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合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灰色系统理论简介
    3.2 灰色关联分析法
    3.3 复合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合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蠕变变形特性研究
    4.1 沥青混合料高温蠕变变形过程
    4.2 温度对复合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蠕变变形特性的影响
    4.3 长期老化作用对复合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蠕变变形特性的影响
    4.4 冻融循环作用对复合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蠕变变形特性的影响
        4.4.1 冻融循环次数对复合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蠕变变形特性的影响
        4.4.2 盐环境对复合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蠕变变形特性的影响
    4.5 复合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粘弹特性分析
        4.5.1 粘弹力学模型的选取以及高温粘弹参数的拟合
        4.5.2 不同因素条件下复合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粘弹参数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轴重复蠕变试验与车辙试验相关性分析
    5.1 沥青路面车辙的分类及形成机理
    5.2 车辙试验结果分析
    5.3 三轴重复蠕变试验结果与车辙试验结果相关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3)基于宏细观方法的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开裂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材料的研究现状
        1.2.2 老化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影响的研究现状
        1.2.3 盐冻融循环作用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影响的研究现状
        1.2.4 基于宏细观的沥青及沥青混合料低温开裂性能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原材料及试验方案
    2.1 原材料及试件制备
    2.2 老化及冻融循环试验设计
        2.2.1 老化试验设计
        2.2.2 冻融循环试验设计
    2.3 改性沥青低温流变特性与化学特性试验
        2.3.1 沥青弯曲蠕变劲度(BBR)试验
        2.3.2 红外光谱(FTIR)试验
    2.4 改性沥青粘附特性与力学特性试验
        2.4.1 接触角测量试验
        2.4.2 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
    2.5 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开裂特性试验
        2.5.1 约束试件温度应力试验
        2.5.2 基于DIC技术的小梁三点弯曲试验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性沥青的低温流变及其与集料间粘附特性分析
    3.1 改性沥青低温流变及化学特性分析
        3.1.1 BBR试验结果与分析
        3.1.2 红外光谱特征分析
        3.1.3 化学官能团对低温流变特性的影响
    3.2 基于表面自由能理论的改性沥青粘附性分析
        3.2.1 表面能理论及相关表面能参数计算
        3.2.2 沥青的粘聚性分析
        3.2.3 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分析
    3.3 基于AFM的改性沥青细观力学特性分析
        3.3.1 粘附力模型与DMT模量模型
        3.3.2 沥青粘附力分析
        3.3.3 沥青DMT模量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分析
        3.3.4 沥青宏细观力学指标相关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宏观尺度下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开裂特性分析
    4.1 约束试件温度应力试验分析
        4.1.1 试验评价指标
        4.1.2 试验结果及分析
    4.2 基于断裂力学的小梁弯曲试验分析
        4.2.1 试验评价指标
        4.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细观尺度下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开裂特性分析
    5.1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5.2 加载过程中应变场的特征云图分析
        5.2.1 水平应变场特征云图分析
        5.2.2 竖直应变场特征云图分析
    5.3 基于应变场的细观开裂特性分析
        5.3.1 沥青混合料细观开裂特性表征
        5.3.2 沥青混合料细观开裂特性分析
    5.4 沥青混合料宏细观低温开裂指标相关性分析
    5.5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评价指标关联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4)基于加速加载试验的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疲劳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研究
        1.2.2 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研究
        1.2.3 加速加载试验条件下沥青路面疲劳性能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的内容
        1.3.2 主要问题及关键技术
        1.3.3 技术路线图
2 沥青路面长期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2.1 沥青路面疲劳性能试验方法
        2.1.1 小型试件疲劳试验方法
        2.1.2 基于加速加载试验的沥青路面长期性能试验方法
    2.2 回转式路面加速加载试验系统
        2.2.1 ALT-R100系统简介
        2.2.2 ALT-R100系统工作原理
    2.3 本章小结
3 高寒地区原材料检验及配合比设计研究
    3.1 AC-13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1.1 原材料性能
        3.1.2 矿料级配设计
        3.1.3 油石比确定
        3.1.4 配合比设计检验
    3.2 AC-16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2.1 原材料性能
        3.2.2 矿料级配设计
        3.2.3 油石比确定
        3.2.4 配合比设计检验
    3.3 AC-20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3.1 原材料性能
        3.3.2 矿料级配设计
        3.3.3 油石比确定
        3.3.4 配合比设计检验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APT的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结构模型试验研究
    4.1 足尺室内试验路结构层组合设计
    4.2 传感器、监测仪器的布设
        4.2.1 应变传感器的分类
        4.2.2 应变传感器的埋设
        4.2.3 温度传感器的布置
        4.2.4 应变数据采集系统
    4.3 足尺室内试验路铺筑
    4.4 试验监测方案设计
        4.4.1 路面温度监测方案
        4.4.2 抗滑性能的监测方案
        4.4.3 车辙监测方案
        4.4.4 沥青层底应变的监测方案
        4.4.5 裂缝观测
    4.5 加速加载路面结构模型试验方案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APT的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疲劳性能研究
    5.1 路面抗滑性能衰变规律研究
    5.2 路面车辙变形规律研究
    5.3 路面层底应变演变规律研究
    5.4 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研究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本文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5)寒冷地区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橡胶沥青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沥青温拌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温拌橡胶改性沥青的性能
    2.1 引言
    2.2 试验原材料
    2.3 温拌橡胶改性沥青的制备与性能
        2.3.1 橡胶改性沥青胶粉掺量的确定
        2.3.2 温拌橡胶改性沥青的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1 引言
    3.2 原材料的选用与级配的确定
        3.2.1 原材料的选用
        3.2.2 骨料级配的确定
    3.3 混合料拌和压实温度的确定
    3.4 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4.1 引言
    4.2 高温稳定性能
        4.2.1 车辙试验
        4.2.2 车辙试验结果分析
    4.3 低温抗裂性能
        4.3.1 低温弯曲试验
        4.3.2 低温弯曲试验结果分析
    4.4 水稳定性能
        4.4.1 冻融劈裂试验
        4.4.2 浸水马歇尔试验
    4.5 抗疲劳性能
        4.5.1 加速加载疲劳试验
        4.5.2 加速加载疲劳试验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工程应用
    5.1 引言
    5.2 实体工程应用
        5.2.1 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
    5.3 工程应用效益分析
        5.3.1 经济效益分析
        5.3.2 社会和环境效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内蒙古东部区专用复合改性沥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原材料选择
    2.1 原材料
        2.1.1 基质沥青
        2.1.2 橡胶粉
        2.1.3 SBR改性剂
        2.1.4 多聚磷酸
        2.1.5 环氧树脂
    2.2 试验仪器设备
3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复合改性沥青制备工艺优化
    3.1 改性剂掺加顺序
    3.2 复合改性沥青制备
        3.2.1 橡胶粉掺量
        3.2.2 SBR胶乳掺量
        3.2.3 多聚磷酸掺量
        3.2.4 环氧树脂掺量
        3.2.5 剪切时间
        3.2.6 剪切速率
        3.2.7 剪切温度
    3.3 响应曲面法
        3.3.1 粘度指标显着性分析及模型方程建立
        3.3.2 制备参数与粘度指标影响分析
        3.3.3 脆点指标显着性分析及模型方程建立
        3.3.4 制备参数与脆点指标影响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检测
    4.1 常规性能检测
        4.1.1 粘度检测
        4.1.2 脆点检测
        4.1.3 沥青三大指标检测
    4.2 流变性能检测
    4.3 紫外老化性能检测
    4.4 本章小结
5 现场检测
    5.1 铺设粘层油试验路段
        5.1.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处理
        5.1.2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理
        5.1.3 铺设试验路段
        5.1.4 试验路段检测
    5.2 铺设灌缝试验路段
        5.2.1 试验路段检测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内蒙古东北部高寒地区集料与沥青粘附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沥青微观构造研究
        1.2.2 沥青与集料粘附特性评价理论
        1.2.3 沥青与集料宏观粘附特性研究
        1.2.4 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工程概况及基础理论
    2.1 依托工程简介
    2.2 试验原材料的介绍
        2.2.1 原材料的选取
        2.2.2 沥青的性质
        2.2.3 集料的性质
    2.3 沥青与集料粘附特性影响因素
    2.4 试验原理及基础理论
        2.3.1 AFM的测试原理
        2.3.2 拉拔试验原理
        2.3.3 表面自由能理论
        2.3.4 灰色关联度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AFM的沥青与集料表面微观形貌分析
    3.1 沥青与集料的AFM测试方法
        3.1.1 AFM的测试模式及相关参数
        3.1.2 沥青与集料的AFM测试
    3.2 沥青的表面微观形貌信息统计与分析
        3.2.1 沥青的表面微观结构分析
        3.2.2 沥青“蜂形结构”分析
        3.2.3 沥青的表面粗糙度分析
    3.3 集料的表面纹理及粗糙度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沥青与集料的界面粘附特性研究
    4.1 沥青表面能的测定分析
        4.1.1 常用的沥青表面能测定方法
        4.1.2 沥青表面能的测定结果与分析
    4.2 集料表面能的测定及结果分析
    4.3 沥青与集料间的界面粘附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沥青与集料宏观粘附特性研究
    5.1 沥青与集料的拉拔试验
        5.1.1 拉拔试验方法及流程
        5.1.2 试验结果及分析
    5.2 粘附性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5.2.1 各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老化自愈合性能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老化试验
    2.1 试验材料
        2.1.1 沥青
        2.1.2 纳米蒙脱土
    2.2 沥青试样的制备
        2.2.1 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的制备
        2.2.2 原子力显微镜沥青微观试样制备
        2.2.3 弯曲梁流变试验沥青试样制备
        2.2.4 延度拉伸愈合试验(DTH)沥青试样制备
    2.3 老化作用试验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老化作用下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的物理性能
    3.1 MMT改性沥青、MMT\SBS复合改性沥青的物理性能
        3.1.1 MMT改性沥青的物理性能
        3.1.2 MMT\SBS复合改性沥青的物理性能
    3.2 老化作用下MMT改性沥青的物理性能
        3.2.1 TFOT短期老化作用下MMT改性沥青的物理性能
        3.2.2 PAV长期老化作用下MMT改性沥青的物理性能
    3.3 老化作用下MMT\SBS复合改性沥青的物理性能
        3.3.1 TFOT短期老化作用下MMT\SBS复合改性沥青的物理性能
        3.3.2 PAV长期老化作用下MMT\SBS复合改性沥青的物理性能
    3.4 MMT改性沥青、MMT\SBS复合改性沥青的物理性能及抗老化性能分析
        3.4.1 MMT改性沥青的物理性能及抗老化性能
        3.4.2 MMT\SBS复合改性沥青的物理性能及抗老化性能
        3.4.3 两种蒙脱土改性沥青物理性能和抗老化性能的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老化作用下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研究
    4.1 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
        4.1.1 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原理与方法
        4.1.2 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参数
    4.2 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结果分析
        4.2.1 MMT掺量对基质、SBS改性沥青弯曲蠕变参数的影响
        4.2.2 老化程度对沥青弯曲蠕变参数的影响
    4.3 利用劲度模量变化率SV评价蒙脱土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老化作用下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研究
    5.1 沥青旋转粘度试验
        5.1.1 沥青旋转粘度试验原理与方法
        5.1.2 沥青旋转粘度试验参数
    5.2 沥青旋转粘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5.2.1 MMT掺量对沥青粘度参数的影响
        5.2.2 利用粘温曲线评价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的拌合温度
        5.2.3 利用粘温指数评价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的温度敏感性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老化作用下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自愈合性能研究
    6.1 沥青延度拉伸试验
        6.1.1 沥青延度拉伸试验原理与方法
        6.1.2 沥青延度拉伸试验参数
    6.2 沥青延度拉伸试验结果分析
        6.2.1 MMT掺量对基质、SBS改性沥青自愈合性能的影响
        6.2.2 老化作用对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自愈合性能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老化作用下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分析
    7.1 原子力显微镜观测
    7.2 原子力显微镜观测结果与分析
        7.2.1 MMT改性沥青微观观测结果与分析
        7.2.2 MMT\SBS复合改性沥青微观观测结果与分析
    7.3 原子力显微镜微观特征参数相关性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9)基于AFM的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改性机理及老化前后微观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研究现状
        1.2.2 沥青微观性能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AFM实验原理及方案
    2.1 AFM成像原理
    2.2 实验材料
    2.3 AFM样品制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PA改性沥青改性机理研究
    3.1 试验方法
    3.2 改性机理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老化前后PPA改性沥青微观结构与表面特性研究
    4.1 PPA改性沥青微观结构研究
        4.1.1 老化及改性前后沥青形貌特性研究
        4.1.2 基于相变理论的蜜蜂结构特性研究
    4.2 PPA改性沥青老化前后表面特性研究
        4.2.1 粗糙度理论
        4.2.2 粗糙度相关指数计算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PA改性沥青微观力学性能研究
    5.1 基于力-曲线的PPA改性沥青力学性能研究
    5.2 PPA改性沥青的粘附力与杨氏模量
        5.2.1 粘附力计算
        5.2.2 基于粘附力的杨氏模量力学模型
        5.2.3 粘附力及杨氏模量分析
    5.3 PPA改性沥青接触刚度分析
        5.3.1 接触刚度及计算方法
        5.3.2 接触刚度分析
    5.4 PPA改性沥青表面能分析
        5.4.1 表面效应对粘附作用的影响机理
        5.4.2 粘附功计算模型
        5.4.3 基于粘附功的表面能力学模型
        5.4.4 PPA改性沥青表面能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论文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10)内蒙古东北部高寒草原地区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试验方法对比与选择
    2.1 内蒙古东北部高寒草原地区气候特征
    2.2 依托工程项目介绍
    2.3 沥青路面力学行为
    2.4 沥青路面低温开裂诱因
    2.5 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试验方法分析与选择
        2.5.1 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试验方法分析
        2.5.2 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试验方法选择
第3章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1 试验方案
    3.2 原材料的性质试验
        3.2.1 沥青试验
        3.2.2 集料及矿粉试验
    3.3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4 配合比验证
        3.4.1 水稳定性检验
        3.4.2 高温稳定性检验
第4章 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试验研究
    4.1 低温弯曲试验
        4.1.1 试验方案和试验设备
        4.1.2 低温弯曲试验方法
        4.1.3 低温弯曲试验结果与分析
    4.2 间接拉伸蠕变试验
        4.2.1 试验方案和试验设备
        4.2.2 蠕变柔量及泊松比计算方法
        4.2.3 间接拉伸蠕变试验结果与分析
        4.2.4 蠕变柔量主曲线的建立
    4.3 约束试件温度应力试验
        4.3.1 试验方案和试验设备
        4.3.2 冻断试验方法
        4.3.3 冻断试验结果与分析
第5章 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灰色关联分析
    5.1 灰色系统理论介绍
    5.2 灰色关联分析
    5.3 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灰色关联度计算
        5.3.1 评价指标灰色关联度计算
        5.3.2 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度计算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本文主要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SBS改性沥青在内蒙古高寒地区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寒冷地区AC-16C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及其验证研究[J]. 张飞,李超,刘恒. 上海公路, 2021(03)
  • [2]老化及冻融条件下复合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研究[D]. 陈征.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01)
  • [3]基于宏细观方法的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开裂特性研究[D]. 罗学东.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01)
  • [4]基于加速加载试验的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疲劳性能研究[D]. 王勋. 山东交通学院, 2020(04)
  • [5]寒冷地区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D]. 宋茂.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6]内蒙古东部区专用复合改性沥青研究[D]. 赵玉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7]内蒙古东北部高寒地区集料与沥青粘附特性研究[D]. 苏赏. 内蒙古大学, 2019(09)
  • [8]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老化自愈合性能及机理研究[D]. 刘涛.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18(01)
  • [9]基于AFM的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改性机理及老化前后微观性能研究[D]. 任敏达.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18(01)
  • [10]内蒙古东北部高寒草原地区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试验研究[D]. 高世强. 内蒙古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SBS改性沥青在内蒙古高寒地区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