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时仿真系统内外弹道仿真方法

一种实时仿真系统内外弹道仿真方法

一、实时仿真系统中外弹道仿真的一种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森[1](2020)在《基于机器学习的弹道落点预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现代战争中,对弹道落点进行准确快速预测是提高弹丸射击精度的关键,也是对弹道进行修正和制导的前提。传统的弹道落点预测方法是通过数值积分法解算弹道方程来得到弹道落点。然而,要想获得精度较高的解算值,就需要较小的积分步长和较复杂的弹道模型,这会使弹道落点的解算时间增长,也会增加弹丸飞行状态参数的获取难度。如何在较为容易获取弹丸飞行状态参数的情况下对弹丸的落点进行准确且快速的预测就成了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本文结合机器学习理论,将弹丸的飞行状态参数作为机器学习模型的输入特征,将弹丸的落点信息作为机器学习模型的输出,来建立不显式计算弹道方程的落点预测模型。文中建立了两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弹道落点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前者是基于连接主义的机器学习模型,后者是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机器学习模型。通过仿真依次研究了当前飞行状态参数采集点以及与其前面1~4个采集点结合时,两种机器学习模型的弹道落点预测情况。结果表明,两种模型中落点的预测误差并不是随着采集点数的增加而一直减小:当采集点数为2时,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误差最小;当采集点数增加时,支持向量机模型的预测误差变化不大。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合理地选择飞行状态参数采集点数,以便能更快并且更准确地预测落点。两种模型对横偏的预测误差均小于对射程的预测误差,并且都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射程和横偏。BP神经网络模型射程预测和横偏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83m和0.95m,射程预测误差和横偏预测误差的最大值分别为10.04m和2.71m;支持向量机模型射程预测和横偏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7.05m和1.11m,射程预测误差和横偏预测误差的最大值分别为14.52m和2.32m。同时,对两种模型的弹道落点预测时间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两者的预测时间均短于数值积分六自由度弹道方程所用的时间。文中还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对BP神经网络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的模型参数进行了寻优,仿真结果表明寻优后两种模型的预测性能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本文建立的两种机器学习预测模型都能较为准确快速地预测弹道落点,可以为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徐玲[2](2020)在《基于XSIM的弹目交会模型组件化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弹目交会问题是弹丸能否命中目标的根本问题,脱靶量则是目标航迹和弹丸轨迹的最小矢量距离,它是评价弹丸命中精度,判断弹目交会的直接度量。弹目交会模型作为火力控制仿真系统的重要组件,为火力打击效能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以小口径高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弹道模型的解算问题研究,选择解算精度与时间最优匹配的弹道模型,建立弹目交会模型,计算脱靶量,并实现弹目交会模型的组件化设计。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针对弹目交会解算精度与解算时间存在矛盾性所导致的脱靶量计算不准确的问题,本文以离散射表数据为真值,通过仿真对比了不同弹道模型在解算精度和解算速度上的差异。仿真结果表明,简化后的六自由度弹道模型与射表拟合函数在解算精度与解算速度上较好的满足了指标要求,为弹道模型的选择提供了依据。针对简单的N阶二元多项式拟合所有弹道轨迹无法同时满足精度指标与拟合阶数控制的问题,本文提出利用分段的N阶多项式拟合射表数据。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拟合误差以及弹丸位置与实际命中点的距离偏差同时能够缩短解算时间,更有利于实时火控仿真系统的弹道解算。针对难以实时计算理想脱靶量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可实现价值的等效脱靶量计算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脱靶量与理想脱靶量误差在可允许范围。完成了基于XSIM平台的弹目交会模型组件化设计。包括弹丸实体设计,机动组件设计,传感器组件设计以及数据处理组件设计,组件运行结果证明了模型可满足实际需求。

吴晋,田云霞,李丽君,田川[3](2019)在《虚拟战场环境中火炮外弹道可视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某合成战术对抗仿真训练系统中,为提高训练的沉浸感和打击仿真结果的可信度,需要对火炮弹丸的外弹道进行可视化建模与仿真。采用空气动力学简化方程对弹丸飞行轨迹进行数学建模,并用显示欧拉法求解弹丸在虚拟战场环境中的位置;然后对弹丸从发射、飞行到弹目交汇爆炸的全过程产生的视效、声效进行了可视化的设计;基于UNITY 3D仿真引擎对火炮弹丸的外弹道进行了渲染实现,并将算法模型封装为动态库,便于将来的复用。经部队试用验证取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

陈辰[4](2019)在《船艇仿真训练系统中火炮单元的模拟》文中研究指明舰载火炮作为传统舰载武器,具有射速高、反应快、载弹量大、拦截近限小、作战效费比高等其他舰载武器不具备的优势。其中,中小口径的舰载火炮主要用于应对空中、海面突防,以及打击近距海上目标;大口径的舰载火炮主要用于支援水面火力和轰击岸上远程目标。现阶段我国海上力量不断增强,舰载火炮在海战中的攻防作用不断凸显。因此,加大军事舰艇训练投入,提高训练成效对于增强海上作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对海洋权益的关注以及国内外船舶仿真技术的发展,实现船舶操作模拟器在军事领域的充分应用,使海军能在室内进行身临其境的编队对抗战术训练,以加快我国海军人才培养及技能提高,舰载火炮模拟应运而生。模拟训练是计算机技术和仿真技术融合的产物,已经成为军事领域重要的训练手段。按照舰艇对火炮系统的要求,模拟一个真实的舰载火炮进行仿真训练,不仅减低了训练成本,更重要的是在安全性上有了更大的保障。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对舰载火炮进行半实物化仿真。利用真实炮管模型及炮塔与视景系统中虚拟视点相结合的方式,将角度采集设备与真实炮管模型绑定并提取炮管的角度数据,再根据真实炮管模型实时角度变化控制计算机屏幕上虚拟炮管的运动。(2)根据外弹道数学模型,快速解算外弹道曲线并将数据三维可视化显示。外弹道曲线的精确程度是舰载火炮仿真的重点。在真实海洋环境下,由于炮弹在飞行过程中受到多种外力,包括风力、湿度、温度、弹形系数等作用,炮弹的飞行轨迹并非简单的抛物线。此外,外弹道数学模型较为复杂,解算过程相对繁琐,因此解算的方法将会对系统的实时性有很大影响。本文从多方面考虑了各种因素对弹道轨迹的影响,将各类影响因素参数化带入外弹道数学模型,并使用较为适当的方法快速解算曲线,在提高解算速度的同时保证了曲线的精确性。(3)弹丸与目标间的碰撞检测。飞行中的炮弹具有的运动速度快、弹道曲线上离散点多的特性,需要频繁快速的进行三维物体间的碰撞检测。单一的碰撞检测算法在大型三维场景中难以保证效率,因此需要对碰撞检测算法进行组合和加速。本文根据不同的炮击目标,采用不同的碰撞检测方法,以达到加速碰撞检测的目的,基本实现系统实时性要求。(4)火焰、烟雾等粒子效果。逼真的粒子效果是仿真真实感提升的重要手段,炮弹是否命中目标通过弹着点位置的火焰和烟雾来反映。本文利用成熟的粒子系统库构建粒子效果,并结合多种图元,在保证帧率的情况下提升火焰、烟雾等效果的真实感。本文基于OSG开源引擎建立三维海洋场景,通过外设IMU获取角度数据模拟炮台转动,根据外弹道数学模型实时解算并模拟炮弹飞行曲线,利用碰撞检测技术以及对其算法的优化实现炮弹与目标间的实时碰撞检测,使用粒子特效模拟火焰爆炸等情况,实现了船艇仿真训练系统中火炮的模拟。

秦武韬[5](2019)在《临近空间高速滑翔飞行器轨迹跟踪滤波方法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以HTV-2为代表的临近空间高速滑翔飞行器凭借其飞行速度快,机动能力强,机动样式多样的特点逐渐成为学术和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作为进攻性武器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很强的突防能力,代表了远程战略武器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开展针对临近空间高速滑翔飞行器拦截的相关技术研究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临近空间高速滑翔飞行器轨迹跟踪滤波方法是反临近空间高速滑翔飞行器的核心技术,是临近空间高速滑翔飞行器精确预报和拦截的重要保障与先决条件,本论文以临近空间高速滑翔飞行器为对象,对其轨迹跟踪滤波方法展开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根据临近空间高速滑翔飞行器在助推段的运动特点和观测条件,建立重力转弯模型等目标运动模型和天基红外预警卫星测量模型,给出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的基本流程;针对跟踪系统非线性较强,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存在较大截断误差的问题,论文基于确定性采样近似高斯分布的思想建立确定性采样滤波方法的一般框架,分别基于无迹变换规则和球面-径向容积规则推导无迹卡尔曼滤波和容积卡尔曼滤波;开展助推段轨迹跟踪数学仿真,对比分析不同目标运动模型和不同非线性滤波算法的跟踪精度。由于信道堵塞或信号干扰等因素,天基红外预警卫星的测量数据在到达地面数据处理中心时常出现随机时间延迟,针对这一问题,论文跳出传统依靠状态方程递推的思想,从量测延迟概率的角度出发,利用伯努利随机变量对测量方程进行改写,重新对时延系统进行数学描述,建立随机时延系统模型,推导理想量测量、实际量测量及相关协方差间的关系;考虑到五阶球面-径向容积规则具有较高的非线性近似精度,论文在最小均方差准则下利用该规则推导随机时延高阶容积卡尔曼滤波算法,解决状态模型不准确、量测延迟时间未知情况下的时延滤波问题。滑翔段是临近空间高速滑翔飞行器机动运动的主要阶段,其运动模式主要包括平衡滑翔和跳跃滑翔两种,根据这两种模式的运动特点,基于自适应均值时间相关模型分别建立平衡滑翔目标运动模型和跳跃滑翔目标运动模型;根据滑翔段的观测条件,建立地基雷达测量模型;考虑目标运动模式切换的情况,论文对交互式多模型算法进行深入研究,并利用该算法完成滑翔段跟踪滤波设计。论文还进行了相应的数学仿真分析,验证滑翔段模型和目标跟踪方法的准确性。临近空间高速滑翔飞行器在进行跳跃滑翔时可利用气动力调整跳跃周期等运动参数,其模式空间具有连续性,传统多模型算法在进行模型集设计时存在模型覆盖不准确或模型集过大等问题。因此,论文基于粗细模型集混合的思想提出一种混合网格多模型算法,该算法基于先验信息建立粗模型集,基于估计结果利用矩匹配方法自适应设计细模型集,通过对粗细模型集的估计结果进行加权融合完成目标的状态估计,获得了比单模型算法和传统多模型算法更高的估计精度。受目标不同位置反射及电子电路性能的影响,雷达的测量噪声常常表现出非高斯特性,主要为闪烁噪声或脉冲噪声。针对测量噪声为闪烁噪声的情况,对混合1l、l2范数最小的Huber滤波理论进行研究,将卡尔曼滤波框架下的测量更新问题转换为线性回归的求解问题,推导了高阶容积Huber滤波方法;针对测量噪声为脉冲噪声的情况,利用最大相关熵准则将高阶容积卡尔曼滤波的测量更新转化为求指标函数取最大值的解,推导了最大相关熵高阶容积滤波算法;论文还以平衡滑翔目标轨迹跟踪为应用背景对所提算法进行了数学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非高斯噪声条件下这两种滤波算法在鲁棒性和精度上的优势。

胥连涛[6](2019)在《基于随机鲁棒优化的高速飞行器姿态控制与性能评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速飞行器的研究一直是研究热点。由于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越来越复杂的飞行环境,对于高速飞行器的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具有高度非线性、飞行环境复杂以及参数不确定性等特点,提出了基于随机鲁棒优化的控制方法。另外,对飞行器的姿控系统进行了性能评估方面的研究,以确保飞行控制系统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姿态控制,提出了基于随机鲁棒优化的LQR控制方法。首先分析了不确定性的产生和其范围,然后通过随机鲁棒的思想对LQR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该鲁棒优化方法利用不确定性的分布特征,通过蒙特卡洛仿真统计姿态系统的失稳以及违背设计要求的概率来评估随机鲁棒性,然后采用智能优化对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优化,使得飞行器以高概率满足设计要求。其次,针对蒙特卡洛仿真在采样次数不多时有可能导致采样点无法遍布整个采样区间以及可能出现采样点堆积的情况,采用了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对随机抽样过程进行了优化。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具有均匀、随机的特点。控制器的设计采用内外环的控制结构,并利用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的随机鲁棒优化方法对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然后,针对某高速飞行器对象进行了六自由度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进行随机鲁棒优化的姿控系统,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和鲁棒性。第三,针对飞行器控制性能评估问题,首先采用了层次分析法的思想建立了评估体系,通过正交实验法设计了合适的实验方案,然后基于指数标度的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的主客观结合赋权法对指标进行赋权,然后对系统评分,保证评估结果准确可靠。最后,论文采用上述评估方法对所提出的两种控制器进行了综合性能评估。

刘闯[7](2019)在《基于VR的弹道修正迫弹可视化仿真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弹道修正迫弹目前是各国发展的热点,在研发过程中需要大量反复的弹道仿真,传统的数值仿真无法直观地观察弹体飞行姿态和修正效果。为解决此问题,本文利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建立了固定鸭舵式弹道修正迫弹的模型与视景仿真场景,实现了七自由度弹道数据驱动的修正过程实时仿真,开发了通用的迫弹可视化仿真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固定鸭舵式弹道修正迫弹进行了修正过程分析,并对基于VR的弹道修正迫弹可视化仿真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和总体架构、功能、工作流程、人机交互界面设计。(2)建立了固定鸭舵式弹道修正迫弹的七自由度刚体弹道模型,用C++编写了可被Unity3D直接调用且能实时进行数据交换的动态链接库,为可视化仿真系统提供了实时解算的弹道数据。(3)为了达到更加直观的弹道仿真效果,本文采用3ds Max建立了场景、弹药等三维模型,并用Unity3D实现了仿真系统中三维模型的动态加载,开发了弹道解算数据驱动的迫弹飞行过程实时渲染接口,解决了基于VR的修正弹药可视化仿真的关键技术。(4)基于Unity3D和Visual Studio平台,利用C#集成开发了整个修正迫弹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实现了修正迫弹发射、修正机构作用、实时数据驱动的有控飞行视景仿真,可直观展示飞行弹体姿态以及飞行轨迹,并具有随机弹道视景仿真、结果查看等功能。以上研究成果可为修正及制导弹药的研发提供技术参考。

闫燕超[8](2019)在《几类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需要控制的系统越来越复杂,人们对控制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非线性系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面对复杂的实际问题,通常很难用数学模型准确地描述,系统模型建立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或不断变化的参数,对于此类问题选择自适应理论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本文讨论了几类不同的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控制问题.论文主要创新是讨论自适应控制在几类具有实际背景意义的非线性系统或理论中的应用问题,如具有经济价值的动物之间传染病传播模型,高度非线性化的生物质厌氧消化系统模型,六自由度弹道模型及自适应在容错控制中的应用,目前应用相关理论对这些实际问题研究还较少,可以为其实际应用提供借鉴,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第二章研究了一类具有时滞的奇异系统的控制问题.从实际出发,通过考虑经济效益建立了一类带有时滞的非线性奇异系统.采用缩放的方法,进而结合反馈法和自适应控制设计控制律,利用李雅普诺夫定理讨论系统的跟踪控制问题,达到预定的控制目标.第三章介绍了一类由生物质厌氧消化系统建立的数学模型,其特点为模型复杂,参数多,系统高度非线性化,针对这一问题,考虑通过设计滑模函数并结合神经网络理论解决系统的控制问题.通过问题的研究,希望可以借助现在强大的计算机运算能力,在国内对此类问题研究较少的情况下为生物质厌氧消化模型的控制研究提供借鉴思路.第四章讨论了自适应在容错控制中应用的问题.针对一类特殊的执行器故障,即系统控制输入产生损失但不完全失效的情形,可以在设计控制器时预先给出备用方案,估计损失值,利用自适应控制原理,保证系统能够稳定工作,是对一些性能要求较高的系统在其不方便及时维护情形下的应急解决方案.第五章对一类六自由度弹道模型的控制问题,首先对模型转化,将其改写为两部分:确定参数和具有未知参数的部分,然后通过自适应控制和其它相关理论设计控制器保证系统的跟踪控制的可行性,为六自由度弹道模型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刘业民[9](2019)在《箔条云极化雷达特性及抗干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反舰导弹作为精确制导武器的典型代表,是海上战争的主要进攻利器,曾多次在包括中东战争、英阿马岛战争、海湾战争等海战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了海战中舰艇的主要防御对象之一。雷达寻的制导作为反舰导弹中末制导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作用距离远、不受天气影响等重要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雷达导引头对目标的检测、识别和跟踪能力,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目前各军事强国都在积极研发新型反舰雷达导引头,例如,将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应用于制导(即SAR导引头),将极化技术应用于雷达导引头等等,极化成像雷达导引头是当前反舰雷达导引头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由于雷达主动制导需要通过发射电磁波来完成对目标的探测、识别、定位和跟踪等功能,因而雷达导引头也具有易受战场电磁环境影响的缺点。箔条作为典型的无源干扰手段,具有成本低、制造简单、使用方便和能够干扰各种体制雷达导引头等优点,在海上电子战中一直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地,由于箔条云在空中运动扩散和分布取向复杂多变,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加上合理的战术运用,使得箔条云呈群集复杂的态势,其雷达特性相当复杂,即使先进的射频雷达导引头也难以应对,故箔条干扰目前仍然是新型反舰雷达导引头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因此,如何提高新型反舰雷达导引头的抗箔条干扰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军事前沿难题。基于以上背景和军事需求,论文以新型极化反舰雷达导引头为对象,针对导引头末制导阶段面临的箔条干扰开展相关的对抗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箔条云运动扩散特性及其极化散射特性。阐述了箔条云的运动扩散特性,在现有的公开文献研究成果基础上,梳理和总结了三类典型箔条云分布函数,给出了三类典型箔条云的运动扩散模拟实验。从单根箔条的极化散射矩阵(PSM)入手,分析了单根箔条在不同取向情况下的极化散射特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三类典型分布箔条云的PSM,分析了各极化通道箔条云幅度、相位以及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PDF),研究了箔条云共极化与交叉极化通道间回波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归纳了箔条云相干矩阵的统一表达式。2.全极化前斜视雷达导引头抗箔条冲淡干扰方法。以反舰导弹SAR导引头为对象,在研究了箔条云的全极化前斜视SAR成像特性基础上,提出了3种抗箔条冲淡干扰方法。1)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平均散射机理的箔条干扰识别方法。该方法引入极化SAR中的α极化分解理论,详细地分析了三类典型分布箔条云的极化散射参数α特性,把极化散射参数和共极化与交叉极化通道间回波相关性作为识别特征参量,通过数值仿真和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提出了一种基于四分量散射模型的箔条干扰识别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箔条干扰的识别率,研究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广义极化模型的相干矩阵分解方法,在深入分析舰船目标和箔条干扰的散射机理基础上,根据四分量散射模型分解方法中体散射成分,提出了一种识别箔条干扰的特征参量,并给出了箔条干扰的识别流程和实测SAR数据的仿真实验。3)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极化特性的箔条干扰识别方法。该方法将箔条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和极化特性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干涉原理反演出舰船目标和箔条云的高程信息,从高度维分别对舰船目标和箔条云进行分层处理,根据舰船目标和箔条云回波强度的分层极化特征差异来识别箔条干扰,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3.极化单脉冲雷达导引头抗箔条质心干扰方法。以反舰导弹极化单脉冲雷达导引头为对象,提出了3种抗箔条质心干扰方法。本论文所提方法摒弃了传统抗箔条质心干扰中基于“箔条干扰抑制”的抗干扰思路,把舰船目标和箔条看成两个不可分辨的目标,通过信号处理方法估计出舰船目标的角度,从而达到抗箔条质心干扰的目的。首先,基于最大似然准则,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似然函数的点目标角度估计方法,考虑到该方法需要估计出干扰和目标相对RCS比值的先验信息,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化单脉冲雷达的点目标角度估计方法,巧妙利用单脉冲雷达的极化信息维度,有效地解决了基于最大似然函数的点目标角度估计方法的不足,且计算复杂度低,测角精度高。最后,针对宽带单脉冲雷达体制,借鉴基于极化单脉冲雷达的点目标角度估计方法的思路,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化单脉冲雷达的分布式目标角度估计方法,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利用分布式目标多散射中心在雷达距离单元上的扩展信息,可有效地提高目标的角度估计精度。

潘雷[10](2019)在《基于鸭舵式迫击炮弹的弹道修正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战争对武器精度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了。二维修正弹作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对提高弹丸的射击精度,减少CEP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固定鸭舵式修正机构的迫击炮弹为背景,对修正迫弹进行了三维建模,研究了其气动特性、弹丸飞行稳定性、弹道动力学仿真及干扰下的修正模拟等,具体内容如下:针对迫击炮弹的结构特点及鸭舵式修正机构的修正原理,建立了不同舵高和不同舵偏角的鸭舵机构的气动模型,并对鸭舵机构的原理方法及修正弹全弹道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对装有不同尺度鸭舵机构的修正迫弹进行了气动仿真,分析了修正迫弹在全弹道过程中的受力、平衡攻角和飞行稳定性等,对鸭舵机构的气动模型进行优化,并将气动仿真数据拟合成风阻函数。根据弹丸刚体运动理论,结合弹丸空气动力学特性,基于Adams,编写了相关程序,对修正迫弹和普通迫弹在不同射角的条件下进行了全弹道动力学仿真,分析了安装鸭舵机构对迫弹产生的影响,并对鸭舵机构的姿态进行了实时监测。以PID控制原理为基础,结合鸭舵滚转姿态的测量,对鸭舵机构进行了“微旋”和“停止”的控制模拟,分析了修正迫弹的最大修正能力,对修正迫弹在出炮口和在全弹道飞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干扰做了分析,并对干扰产生的误差做了模拟仿真。提出通过位置误差进行修正的修正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弹丸存在干扰的情况下,标准弹道与理论弹道射程的最大偏差值为165m,侧偏的偏差值为65m,经过鸭舵机构修正以后,射程和侧偏的偏差值都控制在5m以内。

二、实时仿真系统中外弹道仿真的一种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时仿真系统中外弹道仿真的一种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机器学习的弹道落点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弹道落点预测研究概况
    1.3 机器学习研究概况
        1.3.1 机器学习的发展历程
        1.3.2 机器学习的分类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文的结构安排
2 弹丸飞行动力学模型
    2.1 常用坐标系及坐标系转换
        2.1.1 常用坐标系
        2.1.2 各坐标系间的转换
    2.2 作用在弹丸上的力和力矩
        2.2.1 相对气流速度和相对攻角
        2.2.2 作用在弹丸上的力
        2.2.3 作用在弹丸上的力矩
    2.3 弹丸运动方程组的建立
        2.3.1 弹丸运动方程的一般形式
        2.3.2 六自由度刚体弹道方程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弹道落点预测
    3.1 人工神经元
    3.2 BP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3.2.1 BP神经网络原理
        3.2.2 标准BP算法的改进
    3.3 数据集和评价指标的建立
        3.3.1 数据集的划分
        3.3.2 数据标准化
        3.3.3 预测性能评价指标
    3.4 网络的结构和训练
        3.4.1 网络结构的确定
        3.4.2 网络的训练过程
    3.5 仿真分析
        3.5.1 不同采集点数的预测分析
        3.5.2 预测时间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弹道落点预测
    4.1 统计学习理论
        4.1.1 VC维理论
        4.1.2 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
    4.2 分类支持向量机
        4.2.1 最优超平面
        4.2.2 软间隔
        4.2.3 核函数
    4.3 回归支持向量机
    4.4 模型超参数的选择
        4.4.1 交叉验证
        4.4.2 网格搜索
    4.5 仿真分析
        4.5.1 不同采集点数的预测分析
        4.5.2 预测时间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的弹道落点预测
    5.1 粒子群优化算法基本原理
    5.2 粒子群优化算法主要流程
    5.3 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仿真分析
    5.4 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仿真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6.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基于XSIM的弹目交会模型组件化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弹目交会模型研究概况
        1.2.2 弹道模型研究概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弹目交会模型设计基础
    2.1 引言
    2.2 空间坐标系
    2.3 坐标系间转换
        2.3.1 弹道坐标系与基准坐标系间的关系
        2.3.2 弹轴坐标系与基准坐标系的关系
        2.3.3 地面坐标系与地面直角坐标系的关系
        2.3.4 第二弹轴坐标系与弹道坐标系的关系
        2.3.5 第二弹轴坐标系与第一弹轴坐标系的关系
    2.4 XSIM软件概述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不同弹道模型的解算问题研究
    3.1 引言
    3.2 质点弹道模型
        3.2.1 质点弹道模型
        3.2.2 初始化弹道起点
    3.3 六自由度弹道方程模型
        3.3.1 六自由度弹道方程组
        3.3.2 六自由度弹道模型仿真分析
    3.4 简化六自由度弹道模型
        3.4.1 六自由度弹道模型简化
        3.4.2 仿真结果分析
    3.5 解算精度和速度对比分析
        3.5.1 射表拟合函数与射表对比分析
        3.5.2 质点弹道模型和射表对比分析
        3.5.3 简化六自由度弹道模型和射表对比分析
    3.6 外弹道对不同弹道条件的敏感程度分析
        3.6.1 外弹道对弹道系数的敏感程度分析
        3.6.2 外弹道对初速的敏感程度分析
        3.6.3 外弹道对射角的敏感程度分析
        3.6.4 外弹道对气象条件的敏感程度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弹目交会模型研究
    4.1 引言
    4.2 弹目交会模型的建立
        4.2.1 建立弹目相对运动方程
        4.2.2 构造目标迎弹面
        4.2.3 理想脱靶量计算方法
        4.2.4 脱靶量的等效获取
        4.2.5 等效脱靶量计算方法
    4.3 脱靶量实例计算
        4.3.1 基于简化六自由度弹道方程建立弹目交会模型
        4.3.2 基于射表逼近函数建立弹目交会模型
        4.3.3 理想脱靶量与等效脱靶量的误差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XSIM的弹目交会模型组件化设计与实现
    5.1 引言
    5.2 武器装备模型库总体结构
    5.3 模型交互方法
        5.3.1 消息
        5.3.2 控制指令
        5.3.3 态势
    5.4 基于XSIM的弹目交会模型组件化的总体设计
        5.4.1 弹目交会模型的总体结构
        5.4.2 弹丸实体设计
        5.4.3 弹丸机动组件设计
        5.4.4 传感器组件设计
        5.4.5 数据处理组件设计
    5.5 基于XSIM的弹目交会模型组件化实现
        5.5.1 弹丸实体的实现
        5.5.2 弹丸机动组件的实现
        5.5.3 传感器组件的实现
        5.5.4 数据处理组件的实现
        5.5.5 模型装配
        5.5.6 想定编辑
        5.5.7 弹目交会模型运行流程
        5.5.8 弹目交会模型输出验证
        5.5.9 调试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虚拟战场环境中火炮外弹道可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训练仿真对外弹道仿真的需求分析
    1) 真实性要求
    2) 逼真性要求
    3) 实时性要求
2 弹道仿真设计
    2.1 弹丸飞行轨迹分析
    2.2 可视化设计
        2.2.1 黄色火焰粒子系统对象的设计
        2.2.2 黑色碎片粒子系统对象的设计
        2.2.3 火花粒子系统对象设计
        2.2.4 白色冲击波粒子系统对象设计
        2.2.5 出膛声音组件和爆炸声音组件的设计
3 弹道仿真实现
    3.1 弹丸位置解算
        3.1.1 在炮口水平面相关量的计算
        3.1.2 在射平面相关量的计算
    3.2 基于Unity3D的渲染
4 结论

(4)船艇仿真训练系统中火炮单元的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军事模拟训练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方案
2 模拟炮管姿态的提取与可视化
    2.1 炮管姿态数据的处理
        2.1.1 炮管姿态数据的获取
        2.1.2 角度数据的平滑滤波处理
        2.1.3 传感器数据作用于虚拟炮管姿态
    2.2 炮管随船体运动的姿态变化
    2.3 本章小结
3 火炮单元中外弹道曲线的仿真
    3.1 炮弹飞行过程中弹道轨迹的环境影响因素
        3.1.1 风速对弹道轨迹的影响
        3.1.2 气温气压对弹道轨迹的影响
    3.2 火炮弹参数与弹道曲线的关系
    3.3 外弹道轨迹曲线
        3.3.1 弹道曲线数学模型
        3.3.2 理想情况下的曲线
        3.3.3 受扰动情况下的曲线
    3.4 外弹道曲线的可视化显示
    3.5 本章小结
4 炮弹与目标的碰撞检测
    4.1 碰撞检测技术
        4.1.1 碰撞检测的基本原理
        4.1.2 碰撞检测算法分类
        4.1.3 包围盒的基本概念
    4.2 炮弹与静态目标的碰撞检测
        4.2.1 空间划分技术分类
        4.2.2 均匀网格技术
        4.2.3 最大高度值法碰撞检测
    4.3 炮弹与动态目标的碰撞检测
        4.3.1 球体包围盒的构建
        4.3.2 改进的球体包围盒的构建方法
        4.3.3 炮弹与球体包围盒模型的碰撞检测
        4.3.4 层次包围盒的构建
        4.3.5 舰艇模型的层次包围盒
        4.3.6 层次包围盒与碰撞检测
    4.4 本章小结
5 火炮单元模拟中的粒子效果仿真
    5.1 粒子系统技术
        5.1.1 粒子的属性
        5.1.2 粒子模型的生存周期
        5.1.3 OSG粒子系统介绍
    5.2 各部分粒子效果的模拟
        5.2.1 火焰和烟雾粒子效果的构建
        5.2.2 爆炸粒子效果的构建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5)临近空间高速滑翔飞行器轨迹跟踪滤波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临近空间高速滑翔飞行器研究概况
        1.2.2 目标运动模型研究现状
        1.2.3 跟踪算法结构研究现状
        1.2.4 滤波算法在轨迹跟踪应用中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组织结构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助推段轨迹跟踪建模及非线性卡尔曼滤波方法
    2.1 引言
    2.2 临近空间高速滑翔飞行器助推段目标跟踪建模
        2.2.1 助推段目标运动建模
        2.2.2 天基红外预警卫星测量模型
        2.2.3 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
    2.3 基于确定性采样的非线性滤波算法
        2.3.1 确定性采样滤波算法的基本框架
        2.3.2 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
        2.3.3 容积卡尔曼滤波算法
    2.4 数学仿真
        2.4.1 仿真场景及条件
        2.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随机时延主动段跟踪滤波方法
    3.1 引言
    3.2 随机时延系统的数学描述
    3.3 随机时延滤波算法
        3.3.1 状态增广
        3.3.2 状态更新
        3.3.3 测量更新
    3.4 数学仿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滑翔段目标运动建模及跟踪滤波器设计
    4.1 引言
    4.2 平衡滑翔模式目标运动建模
    4.3 跳跃滑翔模式目标运动建模
    4.4 滑翔段跟踪滤波器设计
        4.4.1 交互式多模型算法
        4.4.2 滑翔段跟踪滤波器设计
    4.5 数学仿真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混合网格多模跟踪滤波方法
    5.1 引言
    5.2 混合网格多模型算法的基本框架
    5.3 混合网格多模型算法的推导
        5.3.1 基于粗模型子集的状态估计
        5.3.2 基于细模型子集的状态估计
        5.3.3 模型概率更新与全局估计融合
    5.4 基于矩匹配的细模型子集的设计方法
        5.4.1 模式矩的计算
        5.4.2 细模型子集的生成
        5.4.3 细模型子集设计算例
    5.5 数学仿真
        5.5.1 模型集及跟踪滤波器参数设置
        5.5.2 仿真结果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非高斯噪声下的鲁棒跟踪滤波方法
    6.1 引言
    6.2 基于Huber更新方法的鲁棒高阶容积滤波算法
        6.2.1 回归理论的相关概念
        6.2.2 基于Huber更新方法的鲁棒高阶容积滤波
    6.3 基于最大相关熵的鲁棒高阶容积滤波算法
        6.3.1 最大相关熵准则
        6.3.2 基于最大相关熵的鲁棒高阶容积滤波
    6.4 数学仿真
        6.4.1 仿真场景
        6.4.2 测量噪声为闪烁噪声
        6.4.3 测量噪声为脉冲噪声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基于随机鲁棒优化的高速飞行器姿态控制与性能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飞行器模型建立
    2.1 坐标系定义及转换
    2.2 飞行器的六自由度状态方程
    2.3 飞行器机动段的小偏差线性化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随机鲁棒优化的二次型最优控制
    3.1 参数不确定性的建模
    3.2 二次型最优控制
    3.3 随机鲁棒目标函数设计
    3.4 基于随机鲁棒的二次型控制参数优化
    3.5 基于随机鲁棒的二次型控制仿真验证
    3.6 非线性仿真
    3.7 本章小结
4 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的随机鲁棒控制研究
    4.1 拉丁超立方抽样
    4.2 控制律结构的设计
    4.3 随机鲁棒目标函数的设计
    4.4 仿真验证
    4.5 非线性仿真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仿真数据的性能评估
    5.1 评估指标
    5.2 评估方法
    5.3 评估框架
    5.4 仿真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未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基于VR的弹道修正迫弹可视化仿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可视化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虚拟现实技术在军事领域的研究应用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2 基于VR的弹道修正迫弹可视化仿真方案设计
    2.1 迫弹的弹道修正方案分析
        2.1.1 固定鸭舵式弹道修正迫弹概述
        2.1.2 修正迫弹的控制原理与工作过程
    2.2 基于VR的迫弹可视化仿真系统需求分析与开发工具选择
        2.2.1 仿真系统需求分析
        2.2.2 开发工具的选择
    2.3 基于VR的迫弹可视化仿真系统设计
        2.3.1 仿真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2.3.2 仿真系统功能设计
        2.3.3 仿真系统的工作流程
        2.3.4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弹道修正迫弹有控弹道建模
    3.1 七自由度刚体外弹道模型所用的坐标系及坐标转换
        3.1.1 坐标系
        3.1.2 坐标系转换
    3.2 作用在弹道修正迫弹上的力和力矩
        3.2.1 作用在弹上的力
        3.2.2 作用在弹上的力矩
    3.3 弹道修正迫弹的七自由度刚体弹道模型
        3.3.1 简化假设条件
        3.3.2 简化条件下的质心运动模型
        3.3.3 简化条件下的绕心运动模型
        3.3.4 简化条件下的七自由度刚体弹道模型
    3.4 弹道解算程序的编写
        3.4.1 弹道解算程序的实现
        3.4.2 弹道解算程序的仿真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VR的修正迫弹可视化仿真技术研究
    4.1 场景与模型的构建技术
        4.1.1 基于DEM的地形建模
        4.1.2 天气环境建模
        4.1.3 武器的几何建模与结构原理动画开发
        4.1.4 武器的物理建模和行为建模
    4.2 资源动态加载技术
        4.2.1 地形的动态加载
        4.2.2 武器模型的动态导入
        4.2.3 动画动态加载
    4.3 数据驱动的实时仿真技术
        4.3.1 弹道数据驱动的实时渲染
        4.3.2 弹丸飞行过程中关键行为的实现
    4.4 人机交互技术
        4.4.1 仿真参数便捷输入
        4.4.2 多视角视景浏览
        4.4.3 仿真状态监控
    4.5 本章小结
5 可视化仿真系统的开发集成与验证
    5.1 基于VR的迫弹可视化仿真系统开发流程
    5.2 人机交互界面的开发
    5.3 基于Unity3D的视景仿真模块的开发
    5.4 人机交互界面与基于Uniy3D的视景仿真模块的集成
    5.5 系统运行验证
        5.5.1 系统运行测试条件
        5.5.2 系统运行效果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几类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非线性系统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自适应控制
        1.2.1 自适应控制的产生
        1.2.2 自适应控制的基本原理
        1.2.3 自适应控制研究内容
        1.2.4 自适应控制的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一类时滞奇异系统的自适应控制
    2.1 问题提出
    2.2 系统自适应跟踪控制
    2.3仿真实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参数不确定厌氧消化系统的自适应控制
    3.1 问题提出
    3.2 厌氧消化的数学模型
    3.3 神经网络介绍
    3.4 控制器设计
    3.5 仿真实验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适应在容错控制中的应用
    4.1 问题提出
    4.2 模型介绍
    4.3 基于自适应的控制器设计
    4.4 仿真实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六自由度弹道模型的自适应控制
    5.1 问题提出
    5.2 弹道模型
    5.3 控制器设计
    5.4 仿真实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9)箔条云极化雷达特性及抗干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反舰雷达导引头的发展现状
        1.2.2 箔条作战使用现状
        1.2.3 箔条运动扩散特性研究现状
        1.2.4 箔条雷达回波特性研究现状
        1.2.5 抗箔条干扰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箔条云运动扩散特性及其极化散射特性
    2.1 引言
    2.2 箔条云运动扩散特性
        2.2.1 箔条的空气动力学模型
        2.2.2 典型箔条云分布函数
        2.2.3 箔条云运动扩散模拟实验及结果分析
    2.3 箔条云极化散射特性
        2.3.1 单根箔条极化散射特性
        2.3.2 箔条云极化散射统计特性
    2.4 小结
第三章 全极化前斜视雷达导引头抗箔条冲淡干扰方法
    3.1 引言
    3.2 箔条云的全极化前斜视SAR成像特性
        3.2.1 SAR导引头平台运动特点
        3.2.2 基于时域走动校正的前斜视非线性CS成像算法
        3.2.3 箔条云的SAR回波信号模型及成像特性分析
    3.3 基于目标平均散射机理的箔条干扰识别方法
        3.3.1 箔条云的极化散射参数α特性
        3.3.2 数值仿真验证
        3.3.3 仿真实验以及基于SVM的箔条干扰识别处理
    3.4 基于四分量散射模型的箔条干扰识别方法
        3.4.1 广义目标散射模型
        3.4.2 改进的基于广义极化模型的相干矩阵分解方法
        3.4.3 舰船和箔条云散射机理分析及箔条干扰识别流程
        3.4.4 极化SAR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3.5 基于分层极化特性的箔条干扰识别方法
        3.5.1 箔条云的分层极化特性
        3.5.2 基于干涉原理的箔条分层处理及箔条干扰识别算法
        3.5.3 仿真实验验证及结果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极化单脉冲雷达导引头抗箔条质心干扰方法
    4.1 引言
    4.2 基于最大似然函数的点目标角度估计方法
        4.2.1 单脉冲测角体制
        4.2.2 最大似然函数角度估计方法
        4.2.3 改进的最大似然函数角度估计方法
        4.2.4 仿真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4.3 基于极化单脉冲雷达的点目标角度估计方法
        4.3.1 点目标双极化和差信号模型
        4.3.2 目标和箔条回波的极化统计特性
        4.3.3 估计目标角度及流程
        4.3.4 仿真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4.4 基于极化单脉冲雷达的分布式目标角度估计方法
        4.4.1 分布式目标模型
        4.4.2 分布式目标双极化和差信号模型
        4.4.3 分布式目标角度估计及流程
        4.4.4 仿真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论文的主要工作
    5.2 创新点总结
    5.3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A 箔条云共极化与交叉极化通道间回波不相关的证明
附录 B 箔条云极化散射参数α特性的推导
附录 C 箔条质心干扰条件下似然函数的推导

(10)基于鸭舵式迫击炮弹的弹道修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修正弹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迫弹三维模型建立及气动外形设计
    2.1 弹道修正概念
        2.1.1 一维修正原理
        2.1.2 二维修正原理
    2.2 修正机构气动外形设计
        2.2.1 鸭舵式修正结构原理
        2.2.2 鸭舵气动布局方案设计
        2.2.3 修正迫弹气动外形的建立
        2.2.4 鸭舵机构组成
        2.2.5 基本工作原理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弹丸气动参数的数值模拟计算
    3.1 弹丸气动力获取方法
    3.2 弹丸气动参数的数值模拟计算
        3.2.1 数值模拟计算
        3.2.2 湍流模型
        3.2.3 计算域网格生成方法
    3.3 弹丸气动特性数值仿真
        3.3.1 弹丸网格划分
        3.3.2 Fluent计算条件设置
        3.3.3 数值仿真分析条件
    3.4 数值计算验证
    3.5 气动参数计算结果及分析
        3.5.1 各方案气动参数结果对比
        3.5.2 弹丸平衡攻角的计算及稳定性分析
    3.6 弹丸流场仿真分析
        3.6.1 跨音速云图对比
        3.6.2 亚音速云图对比
    3.7 修正迫弹与普通迫弹的气动特性分析
        3.7.1 鸭舵对迫弹阻力系数的影响
        3.7.2 鸭舵对迫弹升力系数的影响
        3.7.3 鸭舵对迫弹俯仰力矩系数的影响
    3.8 弹道气动参数的拟合
    3.9 鸭舵机构修正力分析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修正迫弹的动态模拟
    4.1 弹丸的运动学模型
        4.1.1 坐标系的定义
        4.1.2 作用在弹丸上的空气动力和力矩
        4.1.3 基于Adams的运动学方程
        4.1.4 弹丸运动学模型的建立
    4.2 普通迫弹与修正迫弹的弹道分析
        4.2.1 鸭舵机构的微旋控制模拟
        4.2.2 迫弹与修正迫弹的弹道仿真分析
    4.3 鸭舵滚转姿态的测量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修正迫弹在不同干扰下的修正仿真
    5.1 修正迫弹的修正能力分析
        5.1.1 基于PID算法的模拟控制
        5.1.2 纵向修正
        5.1.3 横向修正
    5.2 干扰因素的产生及对弹丸弹道的影响
        5.2.1 起始扰动
        5.2.2 风的干扰
    5.3 修正迫弹在干扰因素下的修正仿真
        5.3.1 有起始扰动下的修正模拟
        5.3.2 横风下的修正模拟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实时仿真系统中外弹道仿真的一种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机器学习的弹道落点预测研究[D]. 王森.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2]基于XSIM的弹目交会模型组件化设计与实现[D]. 徐玲.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3]虚拟战场环境中火炮外弹道可视化研究[J]. 吴晋,田云霞,李丽君,田川.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9(06)
  • [4]船艇仿真训练系统中火炮单元的模拟[D]. 陈辰.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5]临近空间高速滑翔飞行器轨迹跟踪滤波方法研究[D]. 秦武韬.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6]基于随机鲁棒优化的高速飞行器姿态控制与性能评估研究[D]. 胥连涛.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7]基于VR的弹道修正迫弹可视化仿真技术研究[D]. 刘闯. 中北大学, 2019(09)
  • [8]几类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控制研究[D]. 闫燕超. 山东理工大学, 2019(03)
  • [9]箔条云极化雷达特性及抗干扰技术研究[D]. 刘业民. 国防科技大学, 2019
  • [10]基于鸭舵式迫击炮弹的弹道修正研究[D]. 潘雷. 沈阳理工大学, 2019(04)

标签:;  ;  ;  ;  

一种实时仿真系统内外弹道仿真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