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思考与优化

语文教学的思考与优化

一、关于语文教学及其最优化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杨道麟[1](2021)在《怎样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作为承担这一重任的研究生导师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肩负着打造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这里试图结合自己主持多所高校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答辩、盲审多所高校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奔赴多所高校主讲研究生的必修课程或为研究生开设专题讲座、参与多所高校研究生的培养流程等特殊经历,分别从着力综合素质提升、注重培养过程落实、加强学位论文指导等三个方面阐述"怎样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的问题。

方婷[2](2020)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的定位及传习特征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掌握、提升运动技术,在体育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改善运动技术教学效果,已有的研究从运动技术诊断方法、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但从“体育教材‘学完丢光’”等现象来看,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于是,为从学理上深入反思运动技术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技术哲学及默会知识论的视域内,通过对运动技术的内涵及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明确了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的定位及其传习特征。研究思路是:首先,探讨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技术问题时,梳理了体育教学领域运动技术研究的状况,揭示了在运动技术定位及传习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接着,梳理了我国运动训练领域各运动技术流派的内涵界定、传习特征,从源头上探讨了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而,针对前面讨论中发现的问题,从技术哲学的视角探寻了运动技术的本义,尝试重新界定了运动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合理位置;最后,以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为线索,提示了运动技术学习及传习特征,为运动技术教学实践提示了理论依据。研究结论如下。(1)对体育教学领域运动技术争论的历史进行梳理,可知此前的相关研究已经意识到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如何定位的问题,出现了从运动文化(体育文化)传习视角进行定位的观点,引发了从教材加工的角度对之进行改造的思考。然而,因运动技术内涵及其生成机制的探讨不够深入,造成了运动技术效果不佳等系列问题。这正是从存在方式、传习机制、体育课程性质综合分析运动技术教学问题的必要性所在。(2)源头上,体育教学领域对运动技术的理解来自于运动训练领域,于是,对我国运动训练领域代表性的运动技术观进行梳理。发现,这些运动技术观在对运动技术的定义及运动技术训练特征方面虽有差异,但在讨论运动技术生成问题时,多立足于自然科学的立场,偏重第三者立场的客观定量分析,采用的是从运动结果逆向推导的方式,并未将运动技术的生成置于第一人称的“我”的运动行为过程中加以把握,这造成了运动技术研究与运动技术实践的脱离。(3)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探讨运动技术的本义,发现将运动技术限定为方法或能力并不恰当,其实质为身体运动认知。运动技术作为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在传习人类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新人,所有学校教育活动均不能违背这一使命。在这样的逻辑下,体育教学的根本在于传以运动技术为主要载体或主要表现形式的运动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习者的运动认知能力。(4)基于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论对运动技术的传习机制进行分析,认为作为运动认知能力的运动技术实为一种默会知识,运动技术掌握过程中,语言、形象等方式只是发挥辅助作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第一人称的“我”的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的统筹联动,这是一个默会的亲身实践过程,具有实践性及不可言传性的特征。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示范,以及学生的观察与模仿、领会、练习唯有遵循这一规律,才有提升运动技术教学效果的可能性。

张婷婷[3](2020)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改进研究》文中指出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的出版,意味着课外阅读正式被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由此整本书阅读教学广泛进入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视野。整本书阅读旨在打破传统单篇阅读教学的精读、碎片式阅读,通过阅读完整的一本书帮助学生学习运用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进一步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读整本书”的教学建议。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理论发展欠缺,实践经验零散,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因此本研究拟以教学设计为抓手,通过调查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现状,找出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从而推进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成效。本研究共分为五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导论。基于研究缘起对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明确当前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等相关研究的脉络和现状,依此确定本研究的价值、起点以及具体研究方法等,为后续研究奠定思路基础。第二部分,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意蕴和理论基础。该部分对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进一步阐明单篇阅读教学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区别与联系,明确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独特价值,并寻求相关教学设计理论为教学实践提供具体理论支撑。第三部分,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应然”分析。此部分将基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特征确定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所遵循的总理念,并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分析总结出前端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教学反思修改等方面的具体框架,从而丰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并为后续调查分析研究提供依据。第四部分,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实然”调查分析。这一部分将分别采取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现状展开调查研究,以此发现总结教学设计中前端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反思修改等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原因。第五部分,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改进对策研究。基于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当前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基于校本的改进对策,分别从学校和教师层面进行条件和能力的改进,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系统提升。本研究通过对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并选取正在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现状调查,以此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定的改进对策。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文献查阅和调查分析能为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践参考,但由于主客观条件限制,选取的样本容量有限,典型性和代表性有待提升,并且改进对策还需要教学实践的进一步验证,这些不足将为后续研究指明一定方向。

李会静[4](2020)在《“语—图”互文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作为中国文学上独树一帜的文学体裁,古诗词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古诗词提出具体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就目前教学现状来说,为了响应新课标的要求,吸引初中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很多一线教师会利用图像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古诗词本身具有的审美意蕴。但在使用图像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并未注意到语言和图像背后所蕴含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忽视将语言的抽象意义与图像的直观形象相结合,利用二者功能上的交叉与游弋,填补与增饰古诗词的内容与意义。可见,如何有效的利用语言和图像的功能,如何从学理层面挖掘语言和图像结合的理论依据,培养教师使用“语—图”互文的意识,提高古诗词课堂的教学效果,还需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语言和图像的关系获得人类的更多关注。在我国,赵宪章教授在研究的基础上从学理层面提出“语—图”互文的观点,作为文艺理论中的相关概念,“语—图”互文关注语言和图像二者功能上的交叉与游弋,注重二者互文过程中带来的填补与增饰效果。这一理论方法的应用,顺应时代发展的变化,满足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响应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实施的必要性。结合古诗词这一特殊文体,“语—图”互文符合古诗词固有的特点,优化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刻感受古诗词的审美意蕴,为“语—图”互文的实施提供充足的可行性依据。将“语—图”互文应用于初中古诗词教学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古诗词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质,语言的跳跃性、意境的幽深性、情感的真挚性交织出复杂的审美艺术空间。在古诗词教学解读阶段应注重利用语言本身的语义性进行抽象的叙事研究,再借用图像进行直观的形象展现,结合语言和图像在符号转换和物象重合方面存在的共性,对古诗词的意象、意境和主题进行创造性地阐释并补充新的文化内涵。“语—图”互文在古诗词课堂教学的策略主要有:强化“语—图”互文意识,注重师生的学识积累;把握诗词内在特质,构建“语—图”互文联点;注重“语—图”互文时机,增添审美意蕴;利用“语—图”互文方式,增添审美意蕴;总结“语—图”互文要求,掌握运用限度。在古诗词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语言能力,发展逻辑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基于对“语—图”互文理论依据与价值的探讨,笔者对“语—图”互文的应用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并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对取得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将“语—图”互文应用于初中古诗词的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中运用“语—图”互文能够唤醒心理映像,定格瞬间画面,帮助学生在拓宽想象空间的同时进行细节还原,从而提高初中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真正为古诗词教学提供可靠的方法依据。

崔晓丹[5](2019)在《同伴互助在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写作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在语文学习中占比很大。但目前的写作教学依旧是教师讲解为主导,这就存在学生的主动性很难体现、学习兴趣较为低下、同学间交流互动缺乏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将同伴互助学习方式应用到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这一课题,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文献综述部分,主要以“同伴互助”“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等关键词对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并通过查阅相关的论文、书籍期刊,之后进行了整理、归纳与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关于同伴互助的相关理论研究比较丰富,具体的、可操作的实践研究较少。在写作教学策略方面,研究者都只注重了面(模式、操作流程)上的研究,却忽略了点上的研究,没有意识到在不同文体中的实际操作,写作技巧方面所用到的方法也是有区别的。理论基础部分主要为最近发展区理论、儿童同伴关系理论、群体动力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这些理论为之后的实施策略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通过问卷调查对当前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同伴互助在实际的教学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梳理。指出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了其成因。基于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以及调查分析的结果,笔者立足于自身教学实际,从写作前的准备、生发、构思、物化、评价四五个阶段出发,系统阐述同伴互助在这五个阶段的具体应用策略。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实施同伴互助学习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被调动起来,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也有所增强,锻炼了其口语表达能力,也扩散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效果。

程霄玮[6](2019)在《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为普通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中安排的七个学习任务群之一,涉及到的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阅读,二是表达(包括写作、口语交际)。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语文学科本身具备的特征,遵循与之相应的教育教学规律,则其份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唯有通过高中阶段的、具有针对性很强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过程,才能够有效地养成高中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辨的语文学习习惯,形成高中生以言语表达为主的多种思维模式,具备一种对语言文学作品及其现象能够进行深入思考与辨析、感悟与领会、推理与判断、解读与鉴赏、批判与发现以及质疑与探究的综合思辨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偏重个人讲解,往往就会忽视了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角色,尤其是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感知比较敏锐而活跃,除自身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外,还很容易受到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因此,教师只是一味地讲求其教的作用与功效,而不是刻意地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及其效果,甚至是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性训练,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最终使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中安排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就会难以如实完成。据新课标规定,“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确定的教学课时数及其规定的学分要求。这与传统的阅读教学相比,“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去解读和分析教材那么单纯,而更加注重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文本作者及其思想内涵、文化价值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一个展示平台,让学生自己提出质疑、发现问题、辨别分析、反复反思、深入探究、达成共识,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了切实完成普通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中安排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的教学,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转变传统教学思维定式,明确“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语文素养,能够在教学中优化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思辨兴趣,提升其思辨能力。本文旨在充分利用新课标对任务群的规划和要求,对高中语文阅读与表达教学进行开发,力求为一线教师提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的参考性建议,为推动践行高中语文新课标改革贡献绵薄之力。

王超[7](2019)在《基于FIAS的小学语文课堂言语互动行为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日益为人们所接受。课堂既是师生教与学互动的实践场,也是教育理念的最终落实地。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起点,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在以师生言语为基础的课堂互动中,语文成为培养学生言语行为能力的主要学科,对言语互动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将核心点聚焦在小学语文课堂师生言语互动上。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为背景,通过对课堂言语互动行为研究进程的梳理,将弗兰德斯言语互动分析系统进行改进,对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的言语互动情况展开分析,并据此构建相关改进策略,期望能为小学语文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带来些许启示。本研究主要以小学语文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的课堂为研究样本,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和基于改进型的弗兰德斯言语互动分析系统为工具展开研究。本研究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对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与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阐述,梳理了国内外有关学者对课堂言语互动行为的研究进程,阐明了本研究的思路和创新点。第二部分,在对分析系统整体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并对相关修改编码加以说明,为进一步研究奠定相关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对小学语文课堂言语互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进一步筛选锁定的研究样本。第四部分,根据新搭建的分析系统,对课堂言语互动的研究样本进行分析解读。从课堂言语互动的数据均值、数据变量和会话结构三方面对样本进行深层次剖析,在量化层面上进一步明晰各类编码的意义和课堂类型,为构建有效改进策略奠定基础。第五部分,通过对样本数据的研究分析,分别从环境氛围、教育理念和教学情境三方面构建小学语文课堂言语互动行为的改进策略。第六部分为结语,对研究工具的改进和构建策略进行整体反思,展望与规划后期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言语互动行为是影响课堂活力、课堂效率和课堂教学目标的核心因素。优化课堂师生言语互动行为是一个整体性的工程,需要多方面措施的配合,全方位策略推进。

黄静[8](2019)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重庆市垫江县白家镇第七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进一步提升阅读教学效果,一线教师及学术研究界一直致力于探寻高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随着“主问题”的提出,这一教学提问方法逐渐走进中学语文课堂,并得到教师们一致好评。主问题作为课堂中立意高远的教学问题,它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围绕主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明晰地掌握学习内容;更能够帮助教师简化教学头绪,整合教学内容。然而,在现阶段的乡镇中学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大部分教师虽有意识地运用主问题进行阅读教学,但是却出现了主问题设置低效、具体运用不当等情况,影响了教学效果的良好达成。基于此,笔者以重庆市垫江县白家镇第七中学作为调研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与案例分析等方法,对该学校主问题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希望通过本次调研,了解该学校主问题教学取得成绩与存在问题,从中探寻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论文共五章内容。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包括内容有研究的缘由、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主要概念界定五方面内容。第二章主要是对主问题教学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依据作出阐释与分析,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介绍与主问题相关的理论基础,如发现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与人本主义理论;二是通过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所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寻求主问题教学的依据和方向。第三章为问卷调查的数据呈现与分析章节,笔者从教师与学生两个维度出发,详细论述了白家镇第七中学的主问题教学取得的成绩、出现的问题,并且对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第四章则是建议章节,笔者根据白家镇第七中学主问题教学现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结合问题产生的根源,分别从教师与学生两类不同的主体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在教师层面上,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关注学生学情,优化主问题的设计与教学。与此同时,学生也应当注重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以更好地辅助教师进行主问题教学。该部分建议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引,结合了白家镇第七中学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并辅以一线名师的教学实录。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为白家镇第七中学改进主问题教学提供具体、且具实践性的指导,产生一定的借鉴价值。

冉露兰[9](2019)在《基于情趣论的初中记叙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记叙文教学是整个初中阶段的重、难点。它是联系学生学习与生活最为紧密的文体,学习记叙文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锻炼学生处理与其他事物关系的能力。可以说记叙文知识是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的丰饶资源。初中记叙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要求产生了共鸣,即都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然而,至关重要的记叙文教学在现实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实现其最优化。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精神涣散、语文素养缺失。于是,本文将结合现状调查与课堂实例中所存在的问题,采取基于情趣论的教学方式来积极应对,以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核心素养、提高初中记叙文教学效果。本文中的情趣教学秉持“学习与情趣同在,成长与快乐同行”的教育理念,追求的是一种有人性、有情感、有趣味的记叙文教学,进而促使学生的情智能和谐均衡地向前发展,真正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本论文共五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问题缘起、研究综述、研究意义与创新点、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是初中记叙文情趣教学的理论探究,包括对初中记叙文教学的概念界定与特点分析,对情趣教学的概念界定和理论阐述,以及情趣教学在记叙文教学中运用的适用性。第三章是初中记叙文情趣教学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第四章将呈现笔者的一个教学课例和一个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学生、教师反馈,加以自我反思,共同探讨记叙文情趣教学的问题所在。第五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主要阐述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五条基本策略,即“重视无穷能量的主体生命”、“充满机智活泼的教学语言”、“营造灵活多变的情境创设”、“注入新鲜有趣的生动元素”、“找寻课后绕梁的绝唱余韵”。通过总结,本文认为记叙文情趣教学中五条相辅相成的基本策略类似于飞机构造的五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既各自为政,又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祁淑楠[10](2019)在《5E教学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自然地理知识是高中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在当前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占据着主要地位,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学习,这样的现状普遍存在,而这样的教学环境却很难实现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本研究以现代社会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为基础,在教学方式不断出现的大背景下,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深入了解5E教学模式在国内、国外的研究现状以及在高中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将5E教学模式引入到高中自然地理课堂的教学中。对5E教学模式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了5E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应用原则以及5E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施过程。结合实施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开展5E教学模式的应用,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进行5E教学模式实施前后的教学效果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通过5E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课堂的参与度、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提高。由此认为,在现实的教学环境中5E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应该被推广。绪论部分主要阐明主题式教学模式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第一章阐明5E教学模式的相关概念并总结5E教学模式的特征以及对高中自然地理相关概念的界定,阐明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主要写通过以上的分析,确定出5E教学模式各个环节的应用原则和具体的实施流程,以及呈现基于5E教学模式的案例。第三章以问卷调查方法对案例实施前后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然后对实施效果进行总结。第四章是对本论题研究的总结,并且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二、关于语文教学及其最优化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语文教学及其最优化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怎样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论文提纲范文)

一、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应着力综合素质提升
    (一)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必须极力深化“德”的修养
    (二)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必须竭力夯实“学”的修养
    (三)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必须奋力推进“才”的修养
    (四)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必须全力增强“识”的修养
二、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应注重培养过程落实
    (一)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必须重塑研究生的人文精神
    (二)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必须激励研究生的学术创新
    (三)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必须提高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必须强化研究生的学术规范
三、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应加强学位论文指导
    (一)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必须把好研究生的发现问题关
    (二)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必须把好研究生的选择课题关
    (三)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必须把好研究生的集纳文献关
    (四)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必须把好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关
    (五)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必须把好研究生的撰写初稿关
    (六)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必须把好研究生的修润定稿关
    (七)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必须把好研究生的答辩教育关

(2)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的定位及传习特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
        1.先行研究的整体状况
        2.一般运动技术理论的研究
        3.具体运动项目中运动技术的研究
    (三)研究目的、方法及路径
        1.研究目的及思路
        2.研究意义
        3.研究方法
二、体育教学领域“运动技术”的争论及问题
    (一)体育教学目标层面运动技术的争论
        1.“体质论”中的运动技术
        2.“三基论”中的运动技术
        3.“体质论”与“三基论”的比较
    (二)体育教学内容层面运动技术的争论
    (三)体育教材层面运动技术的争论
    (四)小结
三、我国运动训练领域“运动技术”研究流派
    (一)马特维也夫的运动技术观
        1.马特维也夫对运动技术的定义
        2.以比赛为出发点的训练模式
    (二)过家兴的运动技术观
        1.运动技术定义
        2.全面化的技术训练模式
    (三)田麦久的运动技术观
        1.运动技术定义
        2.项群训练理论下的技术训练
    (四)茅鹏的运动技术观
        1.运动技术的定义
        2.一元训练理论下的技术训练
    (五)刘建和的运动技术观
    (六)小结
四、运动技术的本义与体育教学
    (一)运动技术的本义
        1.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技术
        2.具身的运动技术
    (二)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的位置
    (三)小结
五、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传习的特征
    (一)运动技术学习的机制
        1.默会知识的基本结构
        2.两种意识与寄托
    (二)运动技术学习的特征
        1.观察和模仿
        2.领会
        3.实践
    (三)运动技术传授的特征
        1.范例建立
        2.以练习代替语言
    (四)小结
六、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及内容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意蕴和理论基础
    (一)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内涵
    (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独特价值
    (三)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应然”分析
    (一)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总理念
    (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具体框架
三、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实然”调查分析
    (一)调查方案设计的实施与分析
    (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三)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问题的原因分析
四、基于校本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改进对策研究
    (一)学校:提供必要保障和专业支持
    (二)教师:实践中有效改进教学设计
结语
    (一)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改进对策的总结
    (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改进对策的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一:问卷调查表
附录二:访谈提纲
致谢

(4)“语—图”互文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综述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语—图”互文的理论阐释
    一、“语—图”互文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语言和图像
        (二)“语—图”互文
    二、“语—图”互文的理论基础
        (一)心理学:“语—图”互文的重要基础
        (二)符号学:“语—图”互文的理论保障
        (三)叙事学:“语—图”互文的内在逻辑
第二章 “语—图”互文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意义
    一、“语—图”互文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响应语文新课标的要求需要“语—图”互文
        (二)鉴赏古诗词的固有特点需要“语—图”互文
        (三)优化古诗词的教学方法需要“语—图”互文
    二、“语—图”互文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可行性
        (一)内在驱动:满足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二)技术支持:迎合图像时代的到来
        (三)社会需求:提高初中生核心素养
第三章 “语—图”互文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文本解读策略
        (一)语言:借助图像资源,发现语言魅力
        (二)意象:利用诗词语言,转向形象世界
        (三)意境:整合诗词信息,填补诗词意境
        (四)主题:语言结合图像,挖掘深层主题
    二、教学运用策略
        (一)强化“语—图”互文意识,注重学识积累
        (二)把握诗词内在特质,构建“语—图”联点
        (三)注重“语—图”互文时机,提高思维能力
        (四)利用“语—图”互文方式,增添审美意蕴
        (五)总结“语—图”互文要求,掌握运用限度
第四章 “语—图”互文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一、“语—图”互文在初中古诗词的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二)教学实施
    二、“语—图”互文在初中古诗词的教学反思
        (一)实践中取得的成效
        (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5)同伴互助在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的主要问题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的主要问题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同伴互助的研究
        1.3.2 记叙文写作教学
        1.3.3 同伴互助在记叙文写作中的运用
    1.4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2 同伴互助学习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同伴互助
        2.1.2 合作学习
    2.2 理论基础
        2.2.1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2 儿童同伴关系
        2.2.3 群体动力理论
        2.2.4 人本主义理论
        2.2.5 需要层次理论
3 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3.1 调查研究设计
        3.1.1 调查的背景
        3.1.2 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3.1.3 问卷调查设计
    3.2 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3.2.1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3.2.2 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3.3 初中记叙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分析
        3.3.1 学生写作现状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3.3.2 教师教学现状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4 基于同伴互助学习的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实施策略
    4.1 同伴互助学习在课前准备阶段的实施策略
        4.1.1 分析教学情况,掌握前期动态
        4.1.2 遵循四个准则,做好课前培训
    4.2 同伴互助学习在记叙文写作生发阶段的实施策略
        4.2.1 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4.2.2 同伴交流,扩充写作素材
    4.3 同伴互助学习在记叙文写作构思阶段的实施策略
        4.3.1 独立学习,提高自主意识
        4.3.2 同伴互助,挖掘个人潜能
        4.3.3 组间互助,培养参与意识
    4.4 同伴互助学习在记叙文写作物化阶段的实施策略
        4.4.1 阅读分享,积累好词佳句
        4.4.2 同步辐射,共享优美篇章
        4.4.3 巩固提高,力达精益求精
    4.5 同伴互助学习在记叙文写作评价反思阶段的实施策略
        4.5.1 学生点评,发挥导向作用
        4.5.2 教师反思,优化课堂教学
5 同伴互助写作实践的结论与反思
    5.1 同伴互助写作实践的结论
    5.2 同伴互助写作实践的反思
        5.2.1 同伴互助写作实践的中存在的问题
        5.2.2 同伴互助写作实践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致谢

(6)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的概述
    第一节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概念界定
        一、思辨的内涵
        二、思辨性阅读的界定
        三、思辨性表达的界定
        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界定
    第二节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
        一、西方关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的理论依据
        二、中国关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的思想基础
    第三节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基本特征
        一、质疑性
        二、批判性
        三、反思性
第二章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现有问题分析
    第一节 阅读与表达关系认识方面忽略的问题
        一、阅读与表达教学中忽略思辨能力
        二、思辨性阅读教学中忽略表达训练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
    第二节 语文教学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偏重知识的直接灌输而忽视思考能力的培养
        二、依赖教参而忽视独立解读的培养
        三、安于现有教学经验而忽视新课标的要求和变化
    第三节 支撑条件方面出现的的问题
        一、教师素养培养参差不齐
        二、教材阅读篇目的甄选和运用
第三章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策略
    第一节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策略的必要性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三、调查问题总结
    第二节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能力指向依据
        一、基于新课标对学习任务群的设定
        二、基于高中生思维发展特点的要求
    第三节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的价值
        一、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价值
        二、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
        三、对阅读与表达教学的价值
第四章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策略的实施
    第一节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策略实施的基本流程
        一、启发思辨——学习并总结思维方法
        二、深化思辨——分析质疑并多元解读
        三、展示思辨——反思并阐发观点
    第二节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实施的主要方式
        一、专题性的“阅读与鉴赏”教学方式
        二、辩论性的“口语表达与交流”教学方式
        三、思辨性的“书面表达与交流”教学方式
    第三节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在教材中的开发策略
        一、古代经典文本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策略
        二、现当代经典文本的“思辨阅读与表达”教学策略
        三、外国经典文本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7)基于FIAS的小学语文课堂言语互动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国外关于课堂言语互动的研究
        三、国内关于课堂言语互动的研究
        四、国内外文献的启示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弗兰德斯言语互动分析系统的整体认识与改进
    第一节 弗兰德斯言语互动分析系统的整体认识
        一、课堂行为的划分结构系统
        二、课堂记录的必备条件严格
        三、课堂互动的规则说明模糊
    第二节 小学语文FIAS的改进
        一、小学语文FIAS改进的四个维度
        二、小学语文FIAS改进的规则阐释
第三章 小学语文学科课堂言语互动现状调研与具体分析
    第一节 小学语文学科课堂言语互动现状调研概述
    第二节 小学语文学科课堂言语互动现状具体分析
        一、问卷调查及其分析解读
        二、教师访谈及其分析解读
第四章 小学语文FIAS样本研究实施与数据分析
    第一节 小学语文FIAS样本研究实施概述
    第二节 小学语文FIAS样本研究数据分析
        一、课堂言语互动数据均值分析
        二、课堂言语互动数据变量分析
        三、课堂言语互动会话结构分析
第五章 小学语文课堂言语互动行为的整体认识与策略构建
    第一节 小学语文课堂言语互动行为的整体认识
        一、课堂生态体系复杂多样
        二、课堂教育理念与时俱进
    第二节 小学语文课堂言语互动行为策略构建
        一、营造课堂环境氛围,激发师生课堂活力
        二、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提高师生课堂效率
        三、落实教学情境措施,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8)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重庆市垫江县白家镇第七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范围和方法
    1.5 主要概念界定
第二章 “主问题”的相关理论与依据
    2.1 “主问题”的相关理论
        2.1.1 发现学习理论
        2.1.2 最近发展区理论
        2.1.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与建议
        2.2.1 新课标对初中阅读教学的要求
        2.2.2 新课标对初中阅读教学的建议
第三章 白家七中阅读教学中“主问题”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主问题”教学现状调查
        3.1.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1.2 “主问题”教学实施情况
    3.2 白家七中阅读教学中“主问题”教学取得成绩
        3.2.1 课堂教学内容得以充分整合
        3.2.2 课堂教学氛围得到显着改善
        3.2.3 学生阅读兴趣明显提升
    3.3 白家七中阅读教学中“主问题”教学存在问题
        3.3.1 “主问题”预设效果有待提升
        3.3.2 “主问题”细节处理有待加强
        3.3.3 学生“主问题”思考意识不足
    3.4 白家七中阅读教学中“主问题”教学问题成因分析
        3.4.1 教师对理论缺乏深度理解
        3.4.2 教师文本解读形式化
        3.4.3 教师对学情关注不足
        3.4.4 学生缺乏问题意识
        3.4.5 学生阅读能力不佳
第四章 优化白家七中阅读教学中“主问题”教学的建议
    4.1 优化教师“主问题”教学方面的建议
        4.1.1 提升教师素养,更新教学理念
        4.1.2 提高文本解读能力,优化主问题设计
        4.1.3 关注学生学情,协调预设与生成
    4.2 优化学生阅读学习方面的建议
        4.2.1 注重生活体验,拓展思维广度
        4.2.2 积累阅读知识,奠定思维基础
        4.2.3 树立问题意识,改变思维习惯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9)基于情趣论的初中记叙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缘起
        1.1.1 有关语文情趣教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1.1.2 记叙文情趣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初中记叙文情趣教学的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
        1.2.2 国外研究
        1.2.3 研究状况略评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1.3.1 研究意义
        1.3.2 创新之处
    1.4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初中记叙文情趣教学的理论探究
    2.1 初中记叙文教学的概念界定与特点分析
        2.1.1 初中记叙文教学的概念界定
        2.1.2 初中记叙文教学的特点分析
    2.2 情趣教学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2.1 情趣教学的概念界定
        2.2.2 情趣教学的理论基础
    2.3 情趣教学在初中记叙文教学中运用的适用性
        2.3.1 情趣教学符合初中记叙文教学特点
        2.3.2 情趣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记叙文阅读兴趣
        2.3.3 情趣教学能提升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
        2.3.4 情趣教学与记叙文教学的相容性
第3章 初中记叙文情趣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问卷调查依据与目的
    3.2 调查对象选择
    3.3 调查问卷设计
        3.3.1 学生调查问卷设计
        3.3.2 教师调查问卷设计
    3.4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4.1 学生问卷分析
        3.4.2 教师问卷分析
    3.5 问卷调查结论
        3.5.1 情趣教学法契合初中生的记叙文学习需求
        3.5.2 教师过于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3.5.3 教育资源影响记叙文情趣教学的展开
第4章 初中记叙文情趣教学的实践性探索
    4.1 课题选择
    4.2 《美丽的颜色》教学课例
        4.2.1 课前分析
        4.2.2 课堂教学
        4.2.3 课后反馈
    4.3 《春》课外活动设计
        4.3.1 教学分析
        4.3.2 活动过程
        4.3.3 活动评价
    4.4 实践性探索总结
        4.4.1 教学理念不断更新
        4.4.2 教学策略环环相扣
第5章 “飞机模型”:初中记叙文情趣教学的基本策略
    5.1 “机身”:重视无穷能量的主体生命
        5.1.1 课堂对话,平等表达
        5.1.2 课后时空,紧密沟通
    5.2 “机翼”:充满机智活泼的教学语言
        5.2.1 深入人心的言语表达
        5.2.2 生动活泼的非言语表达
    5.3 “动力装置”:营造灵活多变的情境创设
        5.3.1 紧贴生活展现情境
        5.3.2 艺术处理再现情境
        5.3.3 用情演读感受情境
        5.3.4 角色扮演体会情境
    5.4 “尾翼”:注入新鲜有趣的生动元素
        5.4.1 美点寻踪,顺势引申
        5.4.2 板书设计,摄生心魂
    5.5 “起落装置”:找寻课后绕梁的绝唱余韵
        5.5.1 课外作业,摇曳生姿
        5.5.2 课外活动,妙趣天成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5E教学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工具
        五、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一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教学模式
        二、5E教学模式
        三、高中自然地理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群体动力理论
第二章 5E教学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5E教学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一、“引入”环节(Engagement)的原则
        二、“探究”环节(Exploration)的原则
        三、“解释”环节(Explanation)的原则
        四、“迁移”环节(Elaboration)的原则
        五、“评价”环节(Evaluation)的原则
    第二节 5E教学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步骤
        一、5E教学模式视域下的教学内容
        二、5E教学模式视域下的学情分析
        三、5E教学模式视域下的教学目标
        四、5E教学模式视域下的教学过程
        五、5E教学模式视域下的教学评价
    第三节 5E教学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
        一、案例1:“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案例2:“大气运动”
        三、案例3:“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
第三章 5E教学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第一节 案例实施前的调查情况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前期准备
        二、前期的问卷调查结果
    第二节 案例实施后的教学效果分析
        一、前后两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
        二、学生对5E教学模式的接受情况分析
    第三节 5E教学模式案例实施效果总结
        一、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促进学生对自然地理知识的理解
        五、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一、5E教学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5E教学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应用时的建议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关于语文教学及其最优化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怎样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J]. 杨道麟.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1(01)
  • [2]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的定位及传习特征的研究[D]. 方婷.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改进研究[D]. 张婷婷. 西南大学, 2020(01)
  • [4]“语—图”互文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会静.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5]同伴互助在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中的应用研究[D]. 崔晓丹.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5)
  • [6]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策略研究[D]. 程霄玮. 闽南师范大学, 2019(08)
  • [7]基于FIAS的小学语文课堂言语互动行为研究[D]. 王超. 青岛大学, 2019(02)
  • [8]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重庆市垫江县白家镇第七中学为例[D]. 黄静. 延边大学, 2019(01)
  • [9]基于情趣论的初中记叙文教学研究[D]. 冉露兰. 集美大学, 2019(09)
  • [10]5E教学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祁淑楠. 青海师范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语文教学的思考与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