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的简洁与美

产品设计的简洁与美

一、产品设计的简洁美(论文文献综述)

刘聪[1](2021)在《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传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从文化育人的视角审视教学,对数学的关注不止局限于其工具性价值,更倡导渗透文化的教学。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使“数学文化”成为备受教育界乃至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数学文化的背后蕴涵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切人类的文明与智慧,它不仅包含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也蕴含整个人类世界的丰硕成果与文明。实施数学文化教学不仅能改变学生的数学观,认识到数学不止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也同样具有人文性,与此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教科书作为重要的知识载体,在向人们科学的呈现知识的同时,也承担着传承文化的重任,发挥文化的德育价值、智育价值以及美育价值等,使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得以延续与创新。因此,小学数学教科书的重要性就变得不言而喻,教科书中有关数学文化编排与呈现的合理性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五四制)为研究对象,对整套教科书中所呈现出的数学文化进行统计分析,以传承作为本研究的切入点,主要从传承的形式与传承的内容两个方面进行整体分析,在此基础上试图总结出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有关数学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以及提出相应的建议。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文本分析法和访谈法。具体来说,采用文本分析法对青岛版教科书中所传承数学文化的形式(包括专题栏目、正文栏目、习题栏目和其他栏目四个方面)与内容(包括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美与数学应用四个方面)进行统计与详细分析,并基于此尝试总结出数学文化在教科书中传承存在的问题;采用访谈法是对所使用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五四制)的教师及学生围绕书中所呈现的数学文化相关内容及看法的调查。研究发现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传承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比如数学文化内容的选择过于强调应用价值、数学文化的呈现方式相对单一以及数学文化分布不均衡等。通过深入一线教学与教师、学生的访谈以及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存有这些问题的背后原因,可能是由于编者对数学文化传承的重视不够、缺少明确具体的标准要求、受教师教学观念以及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的影响等等。为了使数学文化在青岛版教科书中更好的传承,笔者针对所存在的问题,从教科书的编写与使用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教科书编写需要重视数学文化内容的选择,丰富数学文化内容的传承形式,将数学知识与数学文化融为一体,合理规划数学四大学习领域中数学文化的比例等。对教科书的使用,首先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其次要正确对待数学文化内容,挖掘数学文化的价值;最后还要有效利用数学文化,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邓婧[2](2021)在《基于消费心理下的包装造型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商品的包装设计伴随着科学水平的提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设计工艺、选材用料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它作为连接商品与消费者的桥梁,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其中,商品的包装造型设计也从非常规矩的矩形造型发展成了现在丰富多彩的造型,由于现代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高要求、高标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对包装的消费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和多样化,所以包装造型设计越来越精细化、科学化、人性化。商品的包装造型设计是包装设计环节的重要部分之一,也是影响受众消费心理的重要元素之一。包装在保护商品的同时,包装的造型设计也满足了消费者的视觉需求、心理需求和商品本身的使用需求。商品的包装造型设计与受众消费心理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消费心理与商品的包装造型设计这两个关键点进行研究,从商品包装造型出发对包装造型特征和设计方法进行分析。第一章,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以及研究的学理基础。第二章,梳理了商品的包装造型设计与受众消费心理的关系,阐述了包装造型设计与受众消费心理的概念,包装造型设计的消费心理需求分析,以及消费心理因素对包装造型设计的影响。第三章及第四章为重点章节,第三章,基于求异、求美、求实、求新、从众的消费心理,探索商品包装造型设计的特征,并通过分析优秀的案例,总结出包装造型设计的求异性、求美性、求实性、多样性、趋同性特征下的具体表型形式。第四章,通过不同消费心理下包装造型设计特征的分析,归纳出商品包装造型的装饰、空间变换、嫁接这三种设计方法,希望为设计师们进行包装造型设计时,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意见。第五章,根据研究的结论进行成组出售的儿童奶制品饮品包装造型的设计实践,分析基于消费心理下包装造型设计的发展意义并提出展望。

池思瑶[3](2021)在《基于数学文化小学一年级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推行,“数学文化”逐步地被大家所关注和熟知。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人们往往更注重分数,更关心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掌握,却忽视了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学科不单是讲授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更是对数学思想、数学素养、人文内涵等数学文化方面的教育。因此,为响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师需在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让学生了解数学历史,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的联系,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培养其数学思维,对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与学生学习的效率均有重大意义。该研究以开发基于数学文化小学一年级教学设计为研究目的。设置如下三个研究问题:(1)基于数学文化的教案设计如何?(2)教学实施的效果如何?(3)通过教学反思,修改后的教案设计如何?该研究以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内容中“10的认识”、“七巧板”以及“认识人民币”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思想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四个方面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中,并采用文本开发法、课堂观察法、录像带法以及访谈法四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基于数学文化进行教案设计;其次,通过课堂观察法、录像带法、教师访谈对教案设计的实施效果进行深层次地分析;最后,针对实施效果及访谈结果对教案设计进行改进与完善。通过研究得出如下两点结论:第一,小学一年级教学设计融入数学文化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第二,小学一年级教学设计融入数学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基于数学文化小学一年级教学设计可以多开发;第二,基于数学文化小学一年级教学设计实施时,应注重课堂纪律;第三,未来进一步研究方向和问题。

应琴丽[4](2021)在《高中数学文化素养评价研究 ——以必修一“函数”为例》文中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文化的教学。学生通过数学文化教学活动而获得的数学的知识、方法、思想、精神等等的集合体,叫数学文化素养。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以及对某示范高中三个校区2020级的“函数”单元测试卷进行分析,发现数学文化教育的落实存在许多问题,特别地教学中不涉及对学生数学文化隐性素养的考查。本文以“函数”为例尝试对数学文化隐性素养进行评价研究。第四章,收集并研究学生的数学作文文本材料。发现学生的数学作文可以反映学生的数学文化隐性素养,进而确定用数学作文来评价学生的数学文化隐性素养。第五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进一步认识数学文化隐性素养的内涵特征;以SOLO分类理论为基础,确定数学文化隐性素养的评价维度;以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为基础,确定以上维度的层次;根据经验确定每个维度权重比及明确其分值。这样数学作文的评价标准应运而生,进而可根据学生数学作文得分来判断并评价学生的数学文化隐性素养水平。由于数学文化隐性素养的特殊性,单纯量化评价有局限性。笔者提出质性评价加量化评价的方式,探究了数学作文评语方法,建立“评语+量化”共同构成了用数学作文来评价数学文化隐性素养的体系。第六章验证前面探索的“评语+量化”数学文化隐性素养评价体系的可行性与可靠性。首先,必修一“函数”学完后,给学生布置数学作文题。其次,搜集学生的数学作文并编码。最后,用制定的“评语+量化”数学文化隐性素养评价体系对数学作文进行评价,进而了解并确定学生的数学文化隐性素养水平。为了解决学生的数学文化隐性素养不尽人意的问题,笔者在第七章设计一节课。用案例分析法,提出了基于数学文化的“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建议。

段乔雨[5](2021)在《美学取向的教科书研究》文中认为

姚梦真[6](2021)在《试论美学视角下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美育化育” ——以力学部分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为缓解中学生“物理恐惧”现象,响应“大美育”观念,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立足中学物理课程,将物理学作为美学客体,开发物理学中的美学元素,同时以提升物理教师美学素养为切入点,探讨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自然融入美育的教学模式。本文在美学、美育与心理学相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美育原理、美育心理学为指引,先通过文献研究理清了中西方美学、美育以及美育相关心理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对物理美学与物理美育追本溯源。再结合物理学科特点,提出了中学物理教学“美育化育”教学模式,阐明了中学物理教学“美育化育”教学模式的内涵以及其“情感性”、“过程性”、“自主自发性”三个特点,介绍了中学物理教学“美育化育”教学模式两部分六阶段十一步骤的具体实施流程。两部分分别是课下教学准备与课上教学过程,在课下教学准备部分中,在物理教师提升美学素养阶段探讨了用美感的态度看物理、在实用的科学的态度下体会物理乐趣两种途径以提升物理教师对美的感受;在开发美学元素阶段界定了物理学中美学元素的基本内涵,规定了美学元素选取开发的原则以及应用的依据,例举了经典物理力学部分的美学元素;在设定观展目标阶段,提出了“以美启智”、“以美促劳”、“以美化德”三大类教学目标并进行细分阐述。在课上教学过程部分中,在“分享‘学习藏品’”这一阶段提出了教学过程优化、激发学生全身本质力量、适当加“丑”、调配“真善美”配比四条措施以期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做到美育化育,并提出了创设分享情境、阶梯式展现分享藏品、探究式分享互动三个具体实施步骤;在晋升“新收藏家”阶段提出了学生自主回味欣赏和学生交流分享两个步骤;最后是评价学习效果阶段,该阶段直接反馈于后期课下教学准备部分。通过对中学生以及教师进行问卷访谈,了解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现状以及中学物理教学中美育融合情况。基于所得情况,设计物理教学“美育化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并进行教学实践。学生的物理兴趣与物理选考态度的转变结果表明,中学物理教学“美育化育”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动机。论文最后对本研究做了总结与反思,通过对学生选考物理的态度,以及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调查表明,中学物理教学“美育化育”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将美育融入物理教学,对物理教学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同时也认识到美学之精深、物理美育化育之任重道远。

陈昕[7](2020)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与实践》文中认为在本论文中,我们针对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美育这一问题,探讨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与实践的理论依据,认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要注重遵循杜威“从做中学”的学习理论、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生活教育”的学习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缺乏对物理学习美的感受、教师美育意识薄弱、教师美育知识缺乏、忽略设置美育课程、在学科教学中缺乏美育教育、美育没有同德育相融合、学校对美育不够重视等八个方面。针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现状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研究了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目标、原则以及如何有效渗透美育的途径和策略,提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四大策略,它们分别是:注重美育的教学理念、营造美的教学环境、教学设计优化渗透美育、增强教师美育能力以及增强美的心理体验。本文的突出工作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构建了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构建美育环境,做到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学会吸收美的经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潜能以及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同时,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深受学生喜爱的有趣的物理实验,如:“魔法塑料袋之杯内提水杯”、“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之柔弱女孩单挑两位壮士等”;我们也开发了一系列高中物理教具,如:“电磁阻尼之时光隧道”、“神奇的带电粒子运动轨迹”、“摩擦力的方向判定装置”等。接着,我们设计了三个注重渗透美育的教学案例,它们分别是:“静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案例、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设计案例、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教学设计案例。最后,采用了“等组前测——后测实验设计模式”,对本论文提出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与实践”进行了教育实验,教育实践的结果表明:利用本论文提出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美育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激发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审美意识和能力,而且对培养高中学生美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品质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叶习琪[8](2020)在《小学数学教材数学文化内容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数学是一种文化,传播数学文化、弘扬数学精神、提高数学素养是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文化育人”不仅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践行国家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关数学文化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研究了当前学生群体的数学文化素养现状.针对教材分析和问卷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教材编写的改进建议.本课题将小学数学文化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两大类,其中显性文化包含数学故事、数学阅读、数学游戏、数学好玩等在教材中直接呈现的内容;隐性文化包含数学精神、数学观念、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美等.在此基础上,对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的呈现方式、编排情况、栏目分布等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设计调查问卷,选择深圳市某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分析了小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现状和教材中数学文化的呈现效果;指出了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编排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的要求以及本文对教材和问卷结果的分析,建议:(1)适当调节教材中三大领域的数学文化内容的比例,增加“概率与统计”的数学文化素材(2)低年段应该增加显性的数学文化内容,使得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显性内容呈螺旋式上升(3)适当增加国内数学家的故事,提升学生的国家荣誉感(4)增强数学文化的可信度,在高年段教材呈现的数学文化内容加入标注,方便学生考察相应内容的真实性.

邹明迪[9](2020)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浙教版和新加坡版为例》文中认为数学文化在教育界热度高涨的原因在于其文化价值得到广泛认可。在初等数学教育中,关于数学文化一系列的研究主要以教材、课堂教学等为载体,教学过程的进行又主要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新加坡作为发达国家,其国力发展与国民文化教育分不开,其数学教育在国际测试中连续位居前列,故受到国际广泛关注,并且与中国都地处东亚,均受东亚文化熏陶,文化历史相似。鉴于此,本论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新加坡教育出版社三版不同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内容为研究对象,借鉴他人研究框架来研究三版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分布的异同点,同时还从数学美侧面对案例中数学原理内容所体现的数学美表现形式做出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整体上,三版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占比多数在习题栏目,占比均超过60%,而其他栏目中数学文化的占比较少。在非正文和引入栏目占比总和中,人教版(30.29%)和浙教版(27.42%)均高于新加坡DM版(14.10%),而在例题和习题栏目占比总和中,新加坡DM版(85.89%)高于国内人教版(69.71%)和浙教版(72.59%)。总的来说,在栏目分布上,三版教材的数学文化内容都不均匀。(2)数学文化的数量最多的是新加坡DM版(1779处),其次是浙教版(518处)和人教版(449处)。在三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数量都是最多的,接着依次是数学与科学技术、数学史、数学与人文艺术,三版教材都不够注重人文艺术的内容。(3)在课程内容分类中,国内两版教材之间在课程内容的四个部分的占比接近,新加坡DM版在数与代数(57.28%)、统计与概率(28.61%)这两部分占比均高于人教版(57.28%和22.27%)、浙教版(54.83%和23.98%),相反地,在图形与几何和综合与实践部分却比国内两版都低。(4)三版教材中数学史的运用方式集中在附加式和顺应式,复制式次之,点缀式最少。从整体上看,三版教材中的数学史内容的四个运用方式占比不均衡,均以附加式为主,均高于51%,也体现教材中数学史与数学知识之间大部分是分离的,附加的方式还会导致部分数学史的作用被弱化,容易被遗忘使用。其他数学文化的运用方式中,三版教材可分离型部分的占比均高于49.89%,反映了教材中数学知识与数学文化结合度较低。(5)三个版本教材关于三个案例的数学原理内容中包含的简洁美和统一美的内容最多,人教版(64处)、浙教版(49处)、新加坡DM版(63处),对称美和奇异美的内容相比较少,人教版(均是9处)、浙教版(8处和6处)、新加坡DM版(均是7处)。且三个案例中的数学原理内容多数集中在定义、性质、定理中,对于公理、公式、法则上的分布很少。基于文章的结论,给出以下建议:首先,在编写教材时三个版本的教材需综合优缺点,尽可能均衡数学文化在划分栏目中的分布。其次在三版教材中“数学与现实生活”数量突出的情形下,建议三版教材都需要适当增设“数学史”、“数学与人文艺术”、“数学与科学技术”三类的相关内容,来均衡分布水平。然后三版教材要弱化以“附加式”为主的情形,增强“顺应式”、“复制式”、“点缀式”三种数学史的运用方式,均衡“数学史”内容的运用水平;对于其他数学文化内容的运用方式,在侧重将数学文化与教材有机融合的同时,可适当地增设外在型的文化内容。最后由于三版教材数学原理呈现出简洁美和统一美的内容居多,而对称美和奇异美的内容相对较少,建议三版教材结合各案例数学知识,适当进行调整,均衡四种数学美表现形式的数量。同时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可强化学生对对称美和奇异美的认识,四者齐头并进。综上,希望能得到广大数学教材编辑者的重视。

牟银霜[10](2020)在《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原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数学教育本质上是数学文化的教育,数学文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价值,教师应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有意识的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数学文化。然而从已有的文献来看,研究者很少将数学课型细化,在具体课型中来探讨数学文化的融入。因此,本文以数学原理课为例,主要探讨数学文化融入数学原理教学中的策略。本文以数学文化为切入点,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主要调查研究的内容有以下三点:学生和教师对数学文化的认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原理教学的现状;数学文化融入数学原理教学存在的困难及问题。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到的结论主要有:(1)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文化融入数学原理教学持肯定、积极的态度,认为数学文化有助于数学原理的理解。但学生了解数学文化主要依赖教师的讲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2)学生对数学文化了解不足。对于问卷中涉及的数学史知识,仅有7.21%的学生能全部回答正确,表明学生整体的数学史知识水平低,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价值认识不够全面,仍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无法体会数学美。(3)教师对数学文化的认识不足,升学压力,分数至上观念等都是阻碍数学文化融入数学原理教学的因素。教师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原理教学时多是“蜻蜓点水”,师生对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内容关注度低。针对学生方面和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了一些建议,并从数学史、数学应用、数学美三个方面归纳总结了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原理教学的策略。根据调查结论与给出的策略,以《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为例,进行了案例设计与分析,为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原理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产品设计的简洁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产品设计的简洁美(论文提纲范文)

(1)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传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选题缘由
        1.全球化背景下传承数学文化的需要
        2.数学文化传承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数学文化在教科书中传承的必要性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关于教科书的已有研究
        2.关于数学文化的已有研究
        3.关于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的已有研究
        4.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四)核心概念界定
        1.小学数学教科书
        2.数学文化
        3.传承
    (五)研究设计
        1.研究目标
        2.理论基础
        3.研究方法
        4.研究思路
        5.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6.研究的可能创新点
一、教科书中数学文化传承的依据及其教育价值
    (一)教科书中数学文化传承的依据
        1.国家弘扬传统文化相关政策、文件的规定
        2.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文化传承的要求
    (二)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
        1.数学文化的德育价值
        2.数学文化的智育价值
        3.数学文化的美育价值
二、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传承现状分析
    (一)数学文化的传承形式
        1.专题栏目中数学文化的传承
        2.正文栏目中数学文化的传承
        3.习题栏目中数学文化的传承
        4.其他栏目中数学文化的传承
    (二)数学文化的传承内容
        1.数学史的传承
        2.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承
        3.数学美的传承
        4.数学应用的传承
三、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传承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
        1.数学文化的选择过于强调应用价值
        2.数学文化的呈现方式相对单一
        3.数学文化的分布不均衡
        4.师生对数学文化传承的认知及使用上存在偏差
    (二)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传承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编者对数学文化传承的重视不够
        2.数学文化的传承缺少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标准
        3.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造成教师对数学文化的不重视
        4.受课堂时间分配影响,导致教师对数学文化教学的疏漏
四、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传承的建议
    (一)教科书中数学文化传承的原则
        1.数学文化内容的选择应遵循可读性和丰富性原则
        2.数学文化内容的呈现应体现过程性原则
        3.数学文化的传承形式要遵循多样化原则
        4.数学文化编写应体现科学性与发展性原则
    (二)给教科书编写者的建议
        1.重视数学文化内容的选择
        2.丰富数学文化内容的传承形式
        3.将数学知识与数学文化融为一体
        4.合理规划数学四大学习领域中数学文化的比例
    (三)给教科书使用者的建议
        1.提升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正确对待数学文化内容,挖掘数学文化的价值
        3.有效利用数学文化,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基于消费心理下的包装造型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现状
        1.2.1 国内研究
        1.2.2 国外研究
    1.3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1.3.1 研究的重点
        1.3.2 研究的难点
        1.3.3 研究的创新点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的学理基础
2 消费心理与包装造型设计的关系
    2.1 包装造型设计与消费心理阐述
        2.1.1 包装的造型设计
        2.1.2 消费者心理因素分析
    2.2 包装造型设计的消费心理需求分析
        2.2.1 包装造型设计的心理需求特点
        2.2.2 包装造型设计的群体需求差异
    2.3 消费心理因素对包装造型设计的影响
        2.3.1 赋予造型自身含义
        2.3.2 开发具有“人情味”的包装造型设计
    2.4 消费心理下的包装造型设计调查分析
3 基于消费心理下的包装造型设计特征分析
    3.1 消费心理下包装造型设计的求异性
        3.1.1 包装造型设计的比喻意义
        3.1.2 包装造型设计的象征意义
    3.2 消费心理下包装造型设计的求美性
        3.2.1 包装造型设计的简洁美
        3.2.2 包装造型设计的禅意美
    3.3 消费心理下包装造型设计的求实性
        3.3.1 包装造型设计的便利性
        3.3.2 包装造型设计的空间节省性
    3.4 消费心理下包装造型设计的多样性
        3.4.1 包装造型设计的趣味性
        3.4.2 包装造型设计的个性化
    3.5 消费心理下包装造型设计的趋同性
        3.5.1 包装造型设计的时代共性要求
        3.5.2 包装造型设计对应商品的通用属性
4 基于消费心理下的包装造型设计方法
    4.1 装饰设计方法
        4.1.1 外观装饰
        4.1.2 肌理装饰
        4.1.3 线条装饰
    4.2 空间变换设计方法
        4.2.1 折叠变换
        4.2.2 拆分变换
        4.2.3 叠加变换
    4.3 嫁接设计方法
        4.3.1 局部嫁接
        4.3.2 整体嫁接
5 实践与展望
    5.1 设计实践
        5.1.1 发现问题
        5.1.2 分析问题
        5.1.3 设计过程
    5.2 发展的意义与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基于消费心理下的包装造型设计研究问卷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基于数学文化小学一年级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问题
    (四)主要术语界定
    (五)创新点
二、理论背景及文献综述
    (一)理论背景
        1.概念
        2.理论背景
    (二)文献综述
        1.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学设计
        2.基于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
    (三)小结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四)研究思路及框架
四、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设计
        1.数与代数:“10 的认识”
        2.图形与几何:“七巧板”
        3.综合与实践:“认识人民币”
        4.小结
    (二)教学实施效果及分析
        1.数与代数:“10 的认识”
        2.图形与几何:“七巧板”
        3.综合与实践:“认识人民币”
        4.小结
    (三)教学反思
        1.数与代数:“10 的认识”
        2.图形与几何:“七巧板”
        3.综合与实践:“认识人民币”
    (四)小结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10 的认识”教案(第一版)
附录B “10 的认识”教案(第二版)
附录C “七巧板”教案(第一版)
附录D “七巧板”教案(第二版)
附录E “认识人民币”教案(第一版)
附录F “认识人民币”教案(第二版)
附录G “10 的认识”录像带本文翻译
附录H “七巧板”录像带本文翻译
附录I “认识人民币”录像带本文翻译
附录J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4)高中数学文化素养评价研究 ——以必修一“函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1.1.2 中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1.2 数学文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2 研究方法与意义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素养
        2.1.2 数学文化素养
        2.1.3 数学文化隐性素养评价
        2.1.4 数学作文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3 自主学习学习理论
3 函数教学的现状研究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问卷设计
        3.3.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3.3.2 教师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
        3.3.3 试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4 数学作文评价
    4.1 数学作文评价的界定
    4.2 数学作文的特征
        4.2.1 体现学生的审美情趣
        4.2.2 体现学生的数学精神
        4.2.3 体现学生的数学人文素养
    4.3 数学作文评价的价值
        4.3.1 有利于评价功能的多元化
        4.3.2 有利于评价形式的人性化
        4.3.3 有利于评价内容的系统化
    4.4 小结
5 数学文化隐性素养评价体系的制定
    5.1 数学作文评价标准的建立
        5.1.1 评价维度的划分—SOLO分类理论要素分析
        5.1.2 评价层次的划分—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要素分析
        5.1.3 评价框架的确立—赋分
    5.2 数学作文评语的使用原则
        5.2.1 及时性原则
        5.2.2 激励性原则
        5.2.3 指导性原则
        5.2.4 情感性原则
        5.2.5 针对性原则
    5.3 数学文化隐性素养评价体系的适用原则
        5.3.1 数学作文题目命制要有科学性
        5.3.2 数学作文题目命制要有指向性
6 数学作文评价的案例分析
    6.1 案例1:数学审美情趣
        6.1.1 样本的选取
        6.1.2 编码
        6.1.3 可靠性检验
        6.1.4 频数统计
        6.1.5 数学作文评价案例
    6.2 案例2:数学精神
        6.2.1 样本的选取
        6.2.2 编码
        6.2.3 可靠性检验
        6.2.4 频数统计
        6.2.5 数学作文评价案例
    6.3 案例3:数学人文素养
        6.3.1 样本的选取
        6.3.2 编码
        6.3.3 可靠性检验
        6.3.4 频数统计
        6.3.5 数学作文评价案例
7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建议
    7.1 教材分析
    7.2 学情分析
    7.3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7.4 教学过程
8 结论及不足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学生问卷
    附录2:教师访谈
    附录3:单元测试卷
致谢

(6)试论美学视角下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美育化育” ——以力学部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素质教育的要求
        1.1.2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1.3 科学教育的要求
        1.1.4 时代发展的要求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第2 章 理论基础
    2.1 物理教学中融入美育的美学支持
        2.1.1 西方美学的源流
        2.1.2 中国美学源流
        2.1.3 美的本质与客体
        2.1.4 美感
    2.2 物理教学中融入美育的美育理论支持
        2.2.1 中西方美育思想源流
        2.2.2 美育的特点
        2.2.3 美育的原则
    2.3 物理教学中融入美育的心理学支持
        2.3.1 美育心理学
    2.4 经典力学的体系结构
        2.4.1 经典力学体系发展
        2.4.2 高中力学体系结构
第 3 章 中学物理教学“美育化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
    3.1 中学物理教学“美育化育”教学模式内涵
    3.2 中学物理教学“美育化育”教学模式特点
    3.3 中学物理教学“美育化育”教学模式实施流程
        3.3.1 提升美学素养
        3.3.2 开发美学元素(以力学部分为例)
        3.3.3 设定“观展”目标
        3.3.4 分享“学习藏品”
        3.3.5 晋升“新收藏家”
        3.3.6 评价学习效果
第4 章 中学物理教学中美育融合现状研究
    4.1 中学生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现状调研
        4.1.1 问卷设计与实施
        4.1.2 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现状调研结果
        4.1.3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现状调研结果
        4.1.4 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现状调研结果分析
    4.2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融合美育现状教师访谈
        4.2.1 访谈的目的与意义
        4.2.2 访谈的内容及分析
第5 章 高中力学教学中美育融合的实践研究
    5.1 高中力学教学中“美育化育”教学案例设计
        5.1.1 《珠峰测量背后的秘密——自由落体运动》“美育化育”教学设计
        5.1.2 《惯性系统的根基——牛顿第一定律》美育化育教学设计
    5.2 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5.2.1 学生对物理选考态度对比
        5.2.2 学生的物理兴趣对比
第6 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研究创新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B 高中物理教师教学中美育融合现状访谈记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
致谢

(7)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国内关于美育的研究综述
        2.1.1 关于美育内涵及特点的概述
        2.1.2 关于美育的目标及功能研究
        2.1.3 关于渗透美育的重要性研究
        2.1.4 关于美育所遵循原则的研究
        2.1.5 关于美育内容及方法的研究
    2.2 国外关于美育的研究综述
        2.2.1 关于美育内涵的概述
        2.2.2 关于美育功能的研究
        2.2.3 关于美育目标的研究
        2.2.4 关于美育策略的研究
第3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理论基础
    3.1 杜威“从做中学”的学习理论
    3.2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3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4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习理论
    3.5 国家全面加强学校美育工作的文件
    3.6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美育要求
第4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现状调查
    4.1 调查问卷的制定
    4.2 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5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理论研究
    5.1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目标
    5.2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基本原则
    5.3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策略
        5.3.1 倡导美育教学理念
        5.3.2 塑造美育教学环境
        5.3.3 优化美育教学设计
        5.3.4 增强教师美育能力
        5.3.5 增强美的心理体验
第6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素材开发
    6.1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文学美
        6.1.1 诗中有画和物理的多元表征
        6.1.2 感受诗词到物理的一题多解
        6.1.3 挖掘诗词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6.2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简单美
    6.3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统一美
    6.4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思想美
        6.4.1 变量控制之美
        6.4.2 图像处理之美
        6.4.3 建模思想之美
    6.5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格美
    6.6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对称美
第7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案例
    7.1 “静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案例
    7.2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案例
    7.3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学设计案例
第8章 在高中物理渗透美育教学的教育实验
    8.1 教育实验
    8.2 结果与分析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关于高中生物理美育的实施基础调查问卷
    附录二 :关于高中物理教育教学的调查问卷
    附录三 :与一线老师访谈的问题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8)小学数学教材数学文化内容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1.1.2 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
        1.1.3 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文化教学现状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及数学文化概述
    2.1 数学文化的研究现状
        2.1.1 数学文化的内涵
        2.1.2 数学文化的价值
        2.1.3 数学文化教育
    2.2 数学教材与数学文化的研究现状
        2.2.1 国内外教材数学文化内容的呈现
        2.2.2 国内不同版本小学教材研究的统计
    2.3 文献述评
    2.4 核心概念界定
        2.4.1 文化
        2.4.2 数学文化
        2.4.3 小学数学文化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1.1 小学数学教材
        3.1.2 问卷对象
        3.1.3 问卷设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内容分析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3 研究框架
第4章 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呈现情况
    4.1 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呈现依据
        4.1.1 《新课标》中的编写要求
        4.1.2 数学教育观
    4.2 小学数学教材中显性的数学文化
        4.2.1 “你知道吗”和“数学阅读”
        4.2.2 数学游戏
        4.2.3 数学好玩
    4.3 小学数学教材中隐性的数学文化
        4.3.1 数学精神
        4.3.2 数学思想方法
        4.3.3 数学观念和数学意识
        4.3.4 数学美
    4.4 数学文化显性形态的呈现情况
        4.4.1 显性形态的数学文化梳理
        4.4.2 显性形态的数学文化内容举例分析
    4.5 数学文化隐性形态的呈现情况
        4.5.1 隐性形态的数学文化梳理
        4.5.2 隐性形态的数学文化内容举例分析
第5章 数学文化的呈现和学生问卷的结果分析
    5.1 数学文化的呈现统计分析
        5.1.1 教材中数学文化的呈现特点
        5.1.2 教材中数学文化呈现的领域分析
        5.1.3 教材中中西方的数学文化呈现分析
    5.2 小学生数学文化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5.2.1 调查目的
        5.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5.2.3 问卷调查结论
第6章 教材中数学文化呈现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
    6.1 存在的问题
        6.1.1 内容分布的合理性
        6.1.2 内容编排的凸显性
        6.1.3 数学文化内容的趣味性
        6.1.4 数学文化内容的可信度
    6.2 改进建议
        6.2.1 调节三大领域数学文化比例
        6.2.2 低年段适当增加数学文化素材
        6.2.3 适当增加国内数学家的故事
        6.2.4 增强数学文化的可信度
第7章 总结与反思
    7.1 研究总结
    7.2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调查问卷
附件

(9)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浙教版和新加坡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国际测试中新加坡数学教育优势明显
        1.1.2 国际教材比较的重要性
        1.1.3 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文化的重视
        1.1.4 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
        1.1.5 教材中数学文化的研究现状
    1.2 核心名词界定
    1.3 研究的问题和目的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1.5.1 研究思路
        1.5.2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搜集的途径
    2.2 数学文化的相关研究
        2.2.1 国外数学文化的相关研究
        2.2.2 国内数学文化研究的现状
        2.2.3 数学美的相关研究
    2.3 数学教材比较的相关研究
        2.3.1 中新数学教材比较研究现状
        2.3.2 国内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
        2.3.3 国内外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
    2.4 章末小结
第3章 研究方案设计
    3.1 研究的对象选取
        3.1.1 教材总体结构
        3.1.2 教材章节内容结构
        3.1.3 小结
    3.2 研究的理论依据
        3.2.1 主观意义文化理论
        3.2.2 教科书评价理论
    3.3 研究方法的选取
    3.4 文本分析的理论框架
        3.4.1 显性数学文化内容比较框架
        3.4.2 数学文化内容其他侧面比较框架
第4章 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的比较分析
    4.1 三版教材中的数学文化栏目的分布和统计
    4.2 三版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内容的分布和统计
        4.2.1 数学史
        4.2.2 数学与现实生活
        4.2.3 数学与人文艺术
        4.2.4 数学与科学技术
    4.3 三版教材中的数学文化课程内容的分布和统计
    4.4 三版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在年级中的分布
    4.5 三版教材中的数学文化的运用水平
        4.5.1 数学史的运用水平
        4.5.2 其他数学文化内容的运用水平
    4.6 章末小结
第5章 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其他侧面的案例比较
    5.1 案例的选取
        5.1.1 案例1:数与代数——二次函数
        5.1.2 案例2:图形与几何——圆
        5.1.3 案例3:统计与概率——数据的分析和概率初步
    5.2 三版教材中的数学美
        5.2.1 二次函数案例
        5.2.2 圆案例
        5.2.3 数据的分析和概率初步案例
    5.3 章末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的比较分析结论
        6.1.2 教材中数学文化其他侧面的案例比较分析结论
    6.2 研究建议
    6.3 研究反思
        6.3.1 创新点
        6.3.2 不足
        6.3.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原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数学文化研究的综述
        1.2.2 关于数学原理研究的综述
        1.2.3 关于数学文化在数学原理教学中的研究综述
        1.2.4 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数学文化概念界定
        2.1.2 数学原理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认知主义理论
        2.2.3 发现学习理论
3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原理教学中的现状调查
    3.1 学生调查问卷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问卷编制
        3.1.4 调查情况及分析
        3.1.5 调查情况总结
    3.2 教师个案访谈
        3.2.1 访谈目的
        3.2.2 访谈对象
        3.2.3 访谈卷设计
        3.2.4 访谈实录
        3.2.5 访谈总结
    3.3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3.1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3.3.2 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3.4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原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3.4.1 学生方面存在问题的建议
        3.4.2 教师方面存在问题的建议
4 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原理教学的策略与案例设计
    4.1 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原理教学的策略
        4.1.1 将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原理教学的策略
        4.1.2 将数学应用融入高中数学原理教学的策略
        4.1.3 将数学美融入高中数学原理教学的策略
    4.2 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原理教学的案例设计与分析
        4.2.1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案例设计与分析
        4.2.2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的案例设计与分析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不足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原理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用卷)
    附录2 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原理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访谈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四、产品设计的简洁美(论文参考文献)

  • [1]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传承研究[D]. 刘聪.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基于消费心理下的包装造型设计研究[D]. 邓婧. 北京印刷学院, 2021(09)
  • [3]基于数学文化小学一年级教学设计研究[D]. 池思瑶.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4]高中数学文化素养评价研究 ——以必修一“函数”为例[D]. 应琴丽.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美学取向的教科书研究[D]. 段乔雨.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6]试论美学视角下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美育化育” ——以力学部分为例[D]. 姚梦真.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7]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与实践[D]. 陈昕.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8]小学数学教材数学文化内容的分析[D]. 叶习琪. 深圳大学, 2020(10)
  • [9]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浙教版和新加坡版为例[D]. 邹明迪.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原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牟银霜. 重庆三峡学院, 2020(01)

标签:;  ;  ;  ;  ;  

产品设计的简洁与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