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ATM网络无线接入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固定ATM网络无线接入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无线访问固定ATM网络产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论文文献综述)

赵建光[1](2019)在《基于向量网的软件定义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作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广泛应用在航空、军事、反恐、救灾、环境、工业、医疗及家居等领域,然而大部分WSN专网专用,普适性较差,在WSN架构、效率、能耗方面有很大改进空间。已构建的网络多用于完成特定的任务,如需完成另一任务,就需要重新部署一个全新网络,造成网络底层物理设备复用率低,WSN资源浪费,网络通用性和多任务性差。另一方面,对于单个WSN节点,能量供给、计算和存储资源有限,需要提高节点使用寿命,降低节点功耗。由于单个WSN节点的资源受限性,网络必须平衡负载,延长单个节点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整个网络寿命。本文将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及向量网(Vector Nerwork,VN)相关技术引入到WSN领域,在向量网架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SDN的WSN网络(VN-based WSN,VN-WSN)架构,分离数据面、控制面和管理面。参照向量地址定义,设计了向量转发算法、多路径传输机制及路径恢复算法。提出了基于SDN和VN技术的VN-WSN构建算法及基于向量转发的源端数据转发策略,并对构建的模型进行分析,对提出的算法进行实验仿真。基于SDN和VN技术部署VN-WSN,使端系统和通信网络可编程,实现一个VN-WSN网络可提供多种应用业务服务,从而共享网络资源。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SDN和向量网技术的WSN网络架构,即VN-WSN。网络架构主要由解耦的数据面和控制面构成,数据面由传感器节点执行,依据控制策略进行数据转发。控制面由分布式的控制器执行,负责网络拓扑维护及管理等工作,如拓扑发现、多路径路由等。优化网络地址,引入多标识,采用向量网三标识架构:身份标识/位置标识/路径标识。实现从IP网单标识(IP地址,既是身份标识和位置标识,也代表路径标识),到移动网络双标识(身份/位置),再到向量网(身份/位置/路径)的三标识架构。通过解耦网络地址,优化网络架构,从而达到提高网络性能及网络扩展性的目的。(2)提出了基于向量地址的WSN数据转发策略。该策略中,将WSN的每个节点的所有当前无线链路出口进行局部编码(称为分量),这样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路径信息就由一系列的编码构成,我们称其为向量地址。在无需网内数据处理的场景下,主叫节点向控制器请求向量地址,控制器生成向量地址返回主叫节点,节点收到后存储该向量地址,每次转发从向量地址中分离一个分量,并把数据包送到该分量所对应的出端口上,中间的转发节点不存储任何路径有关的信息。在需要网内数据处理的场景下,与上述工作过程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处理节点存储下一跳向量地址,多个向量地址接力完成转发,并进行网内数据融合。实验中,在同一应用场景下,分别采用现有WSN转发策略与向量地址转发策略,结果表明向量地址转发策略能节省更多的查表时间,节省能量,与FLOODING相比能耗降低89.15%,与GOSSIP相比能耗降低46.25%。(3)提出了基于向量地址的多路径传输机制及路径恢复算法。无线通信信号不稳定,WSN网络拓扑变化频繁,网络动态性强,单一的路径转发难以提供高的服务质量。本文提出了基于向量地址的端对端多路径传输机制及路径恢复算法,虽然单个路径不能连续保证网络连接,但是多条路径一起可以高可靠地提供网络连接。在该方法中,主叫申请和存储多条相对独立的通信路径,并按照路径代价排序待用。转发时,选择最优的一条路径之向量地址,按照向量转发机制转发,如果转发失败,启动路径恢复算法,选择备用路径进行数据转发。备用路径的切换速度独立于控制面的路由速度,所以可以实现端对端的快速路径切换,这样在较低的路由收敛速度的条件下,仍然可以实现“低时延高可靠”通信的目的。实验中,选择了路径最优的十条路径作为备选路径,分别对不同跳数下的路径恢复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方法的性能显着改善。(4)提出了基于向量转发的源端查表数据转发策略。SDN-WISE每次数据转发都必须查表,造成WSN节点资源过度耗费,本文提出了基于向量转发的源端查表数据转发策略,最优状态下每个数据包只在源端查表一次,中间转发节点完全不用查表,即可完成数据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传输,有效节约了WSN节点资源。通过实验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与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了其优越性。

贾武杰[2](2005)在《WATM接入技术在军事通信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战术通信技术目前正向数字化、智能化和多媒体通信发展,特别是WATM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为地面机动式战术C3I系统提供良好的高带宽、宽频谱、多媒体、保密、安全、移动中通信和无缝连接的通信网络。 WATM接入技术引入军事通信网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北约国家目前正在研究的POST—2000战术指挥通信网正是采用WATM的典范,已经获得成功。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现有成熟的WATM技术和蜂窝移动网技术建立一种先进的无线接入战术指挥控制网络,满足现代战争指挥机构之间,武器系统之间甚至指挥机构和单兵之间,高数据率,抗干扰,不间断的数据传输,确保军队在整个战役期间保持制信息权和指挥顺畅。论文较全面论述了军事通信网的重要性及发展现状和趋势。详细阐述了无线ATM接入技术理论。主要包括军事通信网系统介绍,无线接入技术、ATM技术及其传输、无线ATM的分层模型、传输协议及网络结构等。并对外军的无线ATM实例进行介绍和分析。最后给出了无线ATM接入技术在我军指挥通信网运用的模型。

王勇[3](2005)在《适用于无线ATM的几种差错控制算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通信正朝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以及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方向发展。未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应支持多媒体业务(语音、数据和图像等)的综合传输和交换。在无线通信网中采用ATM(异步转移模式)技术是解决无线多媒体通信的有效手段。 本文对无线ATM通信网络和其主要关键技术即差错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根据无线ATM网络所传输的多媒体业务类型的不同,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差错控制方案:对传输时延有严格要求的多媒体业务,我们采用前向纠错技术FEC;对传输时延没有严格要求的业务,我们使用混合纠错控制方案(前向纠错FEC+自动请求重传ARQ+交织)。 本文有五章组成。第一章绪论简述无线ATM技术及其发展,指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第二章对ATM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无线ATM网络中的一些关键技术作了简要的介绍;第三章我们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及其原理;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前向纠错控制(FEC)方法;第五章我们提出并分析了混合纠错控制方案(前向纠错FEC+自动请求重传ARQ+交织)。 最后对全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

郑相全[4](2001)在《无线ATM通信网络仿真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众所周知,ATM作为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传输与交换技术,可以应用相同的网络技术支持现有通信网的所有电信业务,如低速电路交换业务、分组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并支持未来可能出现的电信业务。为实现无缝隙B-ISDN,使用户在移动中也能得到服务,近年来人们开发研究了一些基于无线ATM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 基于W-ATM的无线宽带网具有多种形式,其中蜂窝无线宽带网的应用将最广泛,但其协议也将最复杂,因为它必须支持一定的移动性。本文的研究也主要是针对这种网络系统。 无线宽带网的基本思想是使移动用户完全结合入基于ATM的有线骨干网如B-ISDN,这就要求在其空中接口直接转移ATM信元。本文研究的网络结构主要就是根据这样的思想建立起来的。本文主要采用工作站仿真的方法对提出的方案进行研究。 本文采用BONeS DESIGNER建立无线ATM网络仿真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在给定基站信道数情况下评估移动蜂窝系统中引入ATM后的服务等级,收集吞吐量、延时、信元丢失率等统计特性。 本文由五章组成。第一章绪论简述无线ATM技术及其发展,指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第二章对无线ATM网络仿真系统作一个总体介绍,包括其系统结构、系统实现、系统中的相关协议和算法;第三章介绍采用BONeS DESIGNER设计的仿真系统模型框架结构、系统工作流程、系统仿真参数、系统数据结构等;第四章详述系统的主要仿真程序模块构建思想流程,包括初始化程序模块、移动终端控制程序模块、移动终端业务源程序模块、基站程序模块、移动交换节点程序模块、节点之间链路模块、及统计程序模块共七部分;第五章给出仿真系统的部分仿真结果。 最后对全文的工作进行总结。

鲁瑞华,雷开友[5](2001)在《无线访问固定ATM网络产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文中提出 1 引言无线网络优于有线网络最根本之点就在于它的可移动性,用户不受固定电缆、光缆、双绞线的制约。无线网络是业已建成的有线网络的无线延伸。目前,在第三代无线通信的建议和标准中,均考虑采用无线ATM通信技术来实现多媒体业务的综合传输与交换。下一代通信网络将是有线与无线组合的无缝连接移动多媒体通信。为了让无线节点无缝连接在固定

赵冬梅[6](1998)在《无线网络中实现ATM的关键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无线ATM是异步转移模式(ATM)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产物。ATM传输和交换以宽带、低误码率和高传输速率的传输介质为前提,可以提供多媒体服务和广泛的信息接入。而无线信道的传输特点是带宽受限、信道传输质量差和传输误码率高。文中首先介绍无线ATM的一般概念,其次说明在无线网络中实现ATM技术的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最后介绍无线ATM的网络协议。

郑露,吴诗其,李乐民[7](1998)在《无线ATM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的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无线ATM网络得到广泛研究,扩展ATM网络的宽带业务至无线环境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介质访问控制(MAC)方法是无线ATM网的关键技术之一。MAC层协议的好坏直接影响系统性能和移动终端的复杂性。文中综合分析目前已有的无线ATM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方法,指出设计无线ATM网MAC层协议的三条原则,提出下一步研究方向。

陆群,顾学迈,贾世楼[8](1998)在《无线ATM网络的媒体访问控制(MAC)》文中研究表明宽带ISDN网络以及无线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对无线ATM网络的需求日益增加。本文介绍了无线ATM网络的拓扑结构与用于无线网络的媒体访问控制方式,分析了现有的用于无线ATM网络的MAC的标准的现状,根据ATM业务特性得出了无线ATM媒体访问控制(MAC)设计的探讨性的结论。

吴晓文,吴诗其,李乐民[9](1996)在《无线ATM通信网的关键技术与研究现状》文中指出本文介绍支持多媒体业务的无线ATM通信网的关键技术,如协议分层模型与网络结构、物理层技术、多址访问控制协议、数据链路控制协议和网络管理与控制技术等,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

侯大志,蒋洪晖[10](2013)在《无线ATM接入技术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无线ATM技术由于吞吐量大、支持综合业务等一系列优点,在军事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的发展方向是把ATM应用于军用移动通信,在战场上实现运动中的语音、数据、多媒体等业务的实时传输。本论文利用现有成熟的无线ATM接入技术和蜂窝移动网技术,结合现代高技术信息作战对军事通信的要求,研究宽带无线接入在军事通信网中的应用。

二、无线访问固定ATM网络产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线访问固定ATM网络产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向量网的软件定义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分析
        1.2.1 SDN研究现状
        1.2.2 IEEE802.15.4与ZIGBEE研究现状
        1.2.3 基于SDN的WSN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相关研究
    2.1 INTERNET相关研究
        2.1.1 IP网络
        2.1.2 ATM网络
        2.1.3 MPLS网络
        2.1.4 SDN及OPENFLOW
    2.2 WSN相关技术
        2.2.1 WSN网络结构
        2.2.2 IEEE802.15.4
        2.2.3 ZIGBEE
    2.3 SDN-WISE
    2.4 本章小结
3 向量网架构研究
    3.1 向量地址
    3.2 向量转发
    3.3 向量网架构
        3.3.1 网络模型
        3.3.2 网络控制面
        3.3.3 向量网顶层网络架构
    3.4 向量地址特性分析及WSN适用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向量转发的多路径传输及路径恢复算法
    4.1 多路径传输
    4.2 实验仿真与分析
    4.3 路径恢复算法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向量网的VN-WSN构建算法
    5.1 虚拟WSN
    5.2 VN-WSN构建模型
    5.3 VN-WSN构建算法
    5.4 实验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向量转发的源端数据转发策略研究
    6.1 SDN-WISE体系结构及缺点分析
        6.1.1 SDN-WISE体系结构
        6.1.2 SDN-WISE拓扑发现
        6.1.3 SDN-WISE数据包结构
        6.1.4 WISE FLOW TABLE结构
        6.1.5 SDN-WISE优缺点分析
    6.2 基于向量转发的源端数据转发策略
    6.3 实验仿真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WATM接入技术在军事通信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现代军事通信网
        1.1.1 军事通信网的特点和作用
        1.1.2 高技术战争对军事通信网的要求
    1.2 无线ATM接入技术
        1.2.1 ATM技术
        1.2.2 无线接入技术
        1.2.3 无线ATM接入核心技术
        1.2.4 无线ATM在军事通信网的技术优势: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1 国内外对无线ATM的研究状况
        1.3.2 WATM在军事通信网中得应用
    1.4 论文内容概述
2 ATM技术及其工作原理
    2.1 ATM的重要概念
        2.1.1 ATM的含义
        2.1.2 ATM的接口标准
        2.1.3 ATM的服务类别
        2.1.4 ATM服务的5个种类
    2.2 ATM的协议模型
        2.2.1 ATM的协议参考模型
        2.2.2 物理层PHY
        2.2.3 ATM层
        2.2.4 ATM适配层AAL
    2.3 ATM的信元结构
        2.3.1 ATM信元
        2.3.2 ATM信元首部各主要字段作用
    2.4 ATM的工作原理
        2.4.1 ATM适配层逻辑连接的含义
        2.4.2 逻辑连接建立和释放过程
        2.4.3 VCI和VPI的转换
    2.5 小结
3 无线接入技术
    3.1 接入网技术分类
        3.1.1 有线接入网技术
        3.1.2 无线接入技术
    3.2 宽带无线接入
        3.2.1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发展趋势
        3.2.2 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组成
        3.2.3 几种成熟无线宽带接入系统
    3.3 无线局域网技术WLAN
        3.3.1 WLAN的基本特点和系统组成
        3.3.2 WLAN的技术标准IEEE802.11
        3.3.3 WLAN的拓扑结构及组网方式
        3.3.4 WLAN技术的发展前景
    3.4 本地多点分布业务LMDS
        3.4.1 IEEE802.16标准对LMDS的定义
        3.4.2 LMDS的基本特点和系统组成
        3.4.3 LMDS的MAC层
        3.4.4 典型LMDS的应用
    3.5 小结
4 无线ATM技术
    4.1 无线ATM的概念
        4.1.1 无线ATM的系统特点及发展
        4.1.2 无线ATM与常规ATM的比较
    4.2 无线ATM原理
        4.2.1 无线ATM关键技术
        4.2.2 无线ATM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4.2.3 无线ATM信元及其传输
    4.3 无线ATM协议
        4.3.1 无线ATM物理层(PHY)
        4.3.2 无线ATM介质接入控制(MAC)层
        4.3.3 无线ATM数据链路控制(DLC)层
        4.3.4 无线ATM无线控制层
    4.4 无线ATM协议扩展
        4.4.1 切换控制
        4.4.2 位置管理
    4.5 WATM网络结构与协议参考模型
        4.5.1 蜂窝式WATM结构
        4.5.2 分布式WATM网络结构
        4.5.3 WATM网络参考模型
        4.5.4 WATM网络的差错控制
    4.6 小结
5 无线ATM在军事通信网中应用
    5.1 国外WATM技术在军事通信网的应用介绍
        5.1.1 北约Post-2000战术通信系统
        5.1.2 Post-2000战术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
        5.1.3 Post-2000战术通信系统的传输方式及交换机制
    5.2 WATM技术在军事通信网的应用设计
        5.2.1 战术通信的特点及军事WATM设计原则和策略
        5.2.2 军事WATM协议结构
        5.2.3 媒体接入控制MAC和数据链路控制DLC
        5.2.4 越区切换控制
        5.2.5 位置管理和路由选择
        5.2.6 WATM技术在军事通信上的应用网络协议结构
    5.3 WATM军事通信网络性能分析
        5.3.1 WATM军事通信网的设计特点
        5.3.2 WATM军事通信网的性能分析
        5.3.3 WATM军事通信网的改进方向
    5.4 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3)适用于无线ATM的几种差错控制算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无线ATM的基本概念
    1.2 无线ATM的系统组成
    1.3 无线ATM所要达到的目标
    1.4 无线ATM需要解决的问题
    1.5 无线ATM技术研究现状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安排
第二章 ATM网络及无线ATM网络的关键技术
    2.1 标准ATM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2.1.1 异步转移模式的定义和特点
        2.1.2 ATM的信元结构
        2.1.3 ATM协议参考模型
        2.1.4 ATM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
    2.2 无线ATM通信网的关键技术
    2.3 无线ATM网络体系结构及网络拓扑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差错控制技术及常用编码
    3.1 差错控制方式
        3.1.1 前向纠错(FEC)
        3.1.2 自动请求重传(ARQ)
        3.1.3 混合纠错(HEC)
    3.2 常用编码
        3.2.1 循环码
        3.2.1.1 BCH码
        3.2.1.2 非二进制分组码
        3.2.2 卷积码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无线ATM的前向纠错技术及其性能分析
    4.1 概述
    4.2 标准ATM信元头差错控制及其性能分析
    4.3 无线ATM的信元格式
        4.3.1 无线ATM信元头格式
        4.3.2 无线ATM信元信息字段(payload)格式
    4.4 无线ATM网络的前向差错控制方案
    4.5 前向差错控制方案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上的性能分析
        4.5.1 无线ATM信元头的差错控制的性能分析
        4.5.2 无线ATM整个信元的性能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无线ATM的混合纠错方案及其性能分析
    5.1 概述
    5.2 突发差错信道中编码数据的交织
    5.3 无线ATM系统的协议栈及信息传输过程
    5.4 无线ATM的混合纠错方案
    5.5 高斯白噪声信道上的性能分析
        5.5.1 混合Ⅰ型纠错方案
        5.5.2 混合Ⅱ型纠错方案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无线ATM通信网络仿真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无线ATM简述
    1.3 本文内容安排和课题来源
第二章 无线ATM网络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 无线ATM网络仿真系统的设计
        2.1.1 无线ATM仿真系统结构
        2.1.2 无线ATM网络中相关协议和算法介绍
    2.2 无线ATM网络仿真系统的实现
        2.2.1 无线ATM系统仿真模型概述
        2.2.2 无线ATM仿真系统工作流程
        2.2.3 无线ATM仿真系统参数
        2.2.4 无线ATM仿真系统数据结构
第三章 仿真系统各主要程序模块介绍
    3.1 初始化程序模块
    3.2 移动终端控制程序模块
    3.3 移动终端业务源程序模块
    3.4 基站程序模块
    3.5 移动交换节点(MSC)
    3.6 节点之间链路模块
    3.7 统计程序模块
第四章 仿真结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10)无线ATM接入技术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无线ATM的网络结构和关键技术
    1.1 无线ATM的网络结构
    1.2 无线ATM的关键技术
        1.2.1 无线ATM信元
        1.2.2 无线ATM网络协议
        1.2.3 无线ATM移动管理
2 无线ATM接入技术在军事通信网中的应用
    2.1 无线ATM接入技术在军事通信网的应用设计
        2.1.1 战术通信的特点及军事无线ATM设计策略
        2.1.2 无线ATM接入技术在军事通信上的应用网络协议结构
    2.2 无线ATM在军事通信网性能分析
    2.3 无线ATM军事通信网的改进方向
3 结束语

四、无线访问固定ATM网络产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向量网的软件定义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D]. 赵建光.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2]WATM接入技术在军事通信网中的应用研究[D]. 贾武杰. 南京理工大学, 2005(07)
  • [3]适用于无线ATM的几种差错控制算法的研究[D]. 王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5(08)
  • [4]无线ATM通信网络仿真及性能研究[D]. 郑相全. 电子科技大学, 2001(01)
  • [5]无线访问固定ATM网络产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 鲁瑞华,雷开友. 计算机科学, 2001(01)
  • [6]无线网络中实现ATM的关键技术[J]. 赵冬梅. 计算机与网络, 1998(07)
  • [7]无线ATM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的研究[J]. 郑露,吴诗其,李乐民. 计算机与网络, 1998(07)
  • [8]无线ATM网络的媒体访问控制(MAC)[J]. 陆群,顾学迈,贾世楼. 通信技术与发展, 1998(03)
  • [9]无线ATM通信网的关键技术与研究现状[J]. 吴晓文,吴诗其,李乐民. 电信科学, 1996(11)
  • [10]无线ATM接入技术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J]. 侯大志,蒋洪晖. 电子设计工程, 2013(19)

标签:;  ;  ;  ;  ;  

固定ATM网络无线接入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