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上“锁孔”入路手术配合治疗鞍区病变

眶上“锁孔”入路手术配合治疗鞍区病变

一、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治疗鞍区病变的手术配合(论文文献综述)

蓝天才,陈春美,石松生[1](2018)在《眶上锁孔入路及超声吸引器在鞍结节脑膜瘤手术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眶上锁孔入路、超声吸引器在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和柳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5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32例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为对照组,另33例患者接受眶上锁孔入路、超声吸引器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肿瘤有效切除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GCS评分)、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肿瘤有效切除率(96. 67%)高于对照组(78. 13%)(P<0. 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于对照组(GCS评分15. 98±1. 23比12. 59±1. 22)(P<0. 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 06%)低于对照组(21. 88%)(P<0. 05)。两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有升高,但观察组患者术后以上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 05)。结论眶上锁孔入路联合超声吸引器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疗效较佳,能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少,神经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濮彧,范静平,徐亚平,徐赫[2](2017)在《经眉弓和经额入路手术微创治疗前颅底病变的效果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经眉弓和经额入路行微创手术治疗前颅底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前颅窝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鼻内镜下前颅底手术治疗,其中49例经眉弓入路途径患者为眉弓组,另外37例经额入路患者为前额组。比较经两种不同入路进行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眉弓组病变全切除率为69.44%(25/36),次全切除率为25.00%(9/36),部分切除率为5.56%(2/36);前额组分别为68.97%(22/29),24.14%(7/29)和6.90%(2/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眉弓组手术完成时间、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均少于前额组[(2.33±0.26)h比(3.71±0.55)h,(15.8±3.5)d比(24.5±2.6)d,(1.90±0.55)万元比(3.01±1.17)万元](P<0.01)。术后眉弓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3/49),低于前额组的13.51%(5/37)(P<0.05)。从患者入院即为开始随访时间,有效随访病例89.53%(77/86),均经鼻内镜和磁共振成像证实未复发。结论鼻内镜下经眉弓或额不同入路手术均可较好地切除前颅窝病变,手术安全性好。其中经眉弓入路手术操作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恢复快而住院时间短,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万振海[3](2017)在《前颅底及鞍区病变不同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文中指出目的分析不同入路手术治疗前颅底、鞍区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前颅底、鞍区病变患者71例,其中经眉弓入路手术38例为观察组,经额入路手术3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肿瘤切除程度、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结果肿瘤切除程度、临床症状(头痛、视力障碍、内分泌症状)改善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0.4±18.8)min、(174.7±58.3)ml、5.3%,均低于对照组[(240.3±32.1)min、(265.7±83.2)ml、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末次随访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眉弓入路、经额入路手术均能明显改善前颅底、鞍区病变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但经眉弓入路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

代永庆,钱亦华,申向竹[4](2016)在《鞍区肿瘤切除术经眶上外侧入路与单侧冠状入口经额入路的对比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经眶上外侧入路治疗鞍区肿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该院神经外科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手术治疗的29例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及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入路分为眶上组16例和对照组13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眶上组共有14例患者进行了全切手术,全切率87.50%,对照组的11例患者进行手术全切,全切率为84.62%,但两种入路方式对患者鞍区肿瘤的全切率影响不明显(P>0.05)。眶上组的手术时间(187.5±33.9)min、术中出血量(180.2±38.5)mL、住院时间(8.3±2.5)d均显着的低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249.1±46.3)min、术中出血量(269.5±45.8)mL、住院时间(10.4±2.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眶上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眶上组次日视力显着改善的有13例(81.25%),对照组视力显着改善的有11例(84.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7,P>0.05)。眶上组的术后并发症率31.25%低于对照组的38.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眶上外侧入路治疗鞍区肿瘤与单侧冠状入口经额入路治疗效果相当,但是可以显着的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住院时间,同时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张增辉,蒋峰[5](2016)在《经眉眶上keyhole入路处理颅前底、鞍区病变》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经眉眶上keyhole入路治疗颅前底、鞍区病变的适应证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眉眶上keyhole入路治疗46例颅前底、鞍区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嗅沟脑膜瘤13例,鞍结节脑膜瘤17例,垂体柄占位3例,垂体瘤3例,颅内动脉瘤10例。结果嗅沟脑膜瘤、鞍结节脑膜瘤、垂体瘤均全切,垂体柄占位活检成功,动脉瘤成功夹闭。术后脑脊液鼻漏2例,新增尿崩症1例,对症治疗后痊愈。随访46例,时间621个月,平均9个月,肿瘤、动脉瘤未见复发,余病情稳定。结论经眉眶上keyhole入路治疗选择性颅前底、鞍区病变安全有效。

唐秀文,肖泉[6](2014)在《锁孔显微手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综述)》文中研究指明现代神经外科已步入微侵袭时代,锁孔(keyhole)外科技术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对于锁孔手术而言,选择短而直的手术路径到达病变,不去显露和在未受到病变影响的区域操作是其基本思想[1]。由于锁孔手术骨窗小,路径直,神经外科医生不能在手术中灵活改变入路角度,因此熟知锁孔开颅的解剖特征和解剖标志以及靶区的三维空间特点显得尤为重要。锁孔入路的确切含义是根据具体病人的影像学检查所显示的病变部位,性质和局部解剖学特点进行精确的个体化设计,从而选择到达病变的最佳手术通道,不同的病变采用不同的锁孔

刘海波[7](2013)在《翼点入路与额下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效果对比》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研究翼点入路及额下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效果,为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70例鞍结节脑膜瘤,按翼点入路及额下入路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不同手术入路病例的手术全切率、术后症状恢复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70例肿瘤总体全切率(SimpsonII、III级)74.28%,额下入路手术全切率高于翼点入路(p=0.027<0.05),术后视力恢复与手术入路无明确关系(P=0.706>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入路无明确关系(p=0.694>0.05)。结论额下入路因可以获得较好的手术视野,可以取得较好的手术全切率,而对于术后视力的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入路无明确关系。

冯子民,黄成,蒋福刚[8](2011)在《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区病变的解剖学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锁孔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眶上锁孔入路以单侧眶上眉弓为入颅点,通过颅内的自然间隙可到达鞍前、鞍上、鞍旁和鞍后部分区域,广泛用于颅前窝和鞍区部分肿瘤、前循环动脉瘤、外伤后额叶血肿清除等的治疗。眶上锁孔入路较传统额下入路具有暴露范围相同而损伤小的优势,但此入路对术者和手术器械要求较高,故此项技术的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吕超,秦坤明[9](2009)在《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治疗鞍区病变(附24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1对象与方法2006年3月~2009年3月,我们采用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治疗鞍区病变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27~70岁,平均46岁。病例入选标准:①鞍区肿瘤主要向鞍上及鞍旁生长,主体在鞍上。②部分不适合采用单鼻孔经蝶入路手术的垂体瘤。本组垂体肿瘤16例,脑膜瘤5例,颅咽管瘤3例。

黎慧珍,戴冀斌[10](2009)在《经眉眶上锁孔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神经外科眶上锁孔手术入路的巨微解剖,为眶上锁孔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0例成人尸头颅骨标本的鞍区骨性结构进行研究和测量,对5例成人尸头使用手术显微镜探讨经眉眶上锁孔手术入路,并应用此入路对12例鞍区病变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结果通过使用不同角度的显微镜经眶上锁孔手术入路可达W ILLIS环和鞍区。结论解剖数据对于选择手术器械有参考价值,眶上锁孔显微结构的确认有助于鞍区肿瘤切除,并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二、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治疗鞍区病变的手术配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治疗鞍区病变的手术配合(论文提纲范文)

(1)眶上锁孔入路及超声吸引器在鞍结节脑膜瘤手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评价指标
        1.3.1 肿瘤切除效果
        1.3.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1.3.3 并发症及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肿瘤切除效果比较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比较
    2.3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4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3 讨论

(2)经眉弓和经额入路手术微创治疗前颅底病变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病变切除情况的比较
    2.2 两组的手术、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4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3 讨论

(4)鞍区肿瘤切除术经眶上外侧入路与单侧冠状入口经额入路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术前、术后MRI检查
        1.2.2 手术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鞍区肿瘤全切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手术结果及术后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5)经眉眶上keyhole入路处理颅前底、鞍区病变(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影像学检查
    1.3 手术方法
2 结果(图1C、1D)
    2.1 肿瘤切除情况
    2.2 术后症状缓解情况
    2.3 术后并发症
3 讨论
    3.1 切除颅前底、鞍结节脑膜瘤
    3.2 垂体柄活检
    3.3 动脉瘤夹闭
    3.4 并发症

(7)翼点入路与额下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效果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名词术语对照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8)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区病变的解剖学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锁孔技术的定义及应用现状
    1.1 开展锁孔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有利因素
    1.2 锁孔显微神经外科的缺点及克服对策
2 国内外锁孔技术的开展情况
3 眶上锁孔入路的相关解剖结构
4 眶上锁孔入路的手术操作
5 眶上锁孔入路在临床中的应用
6 眶上锁孔入路与传统入路的比较
7 眶上锁孔入路存在的不足

(9)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治疗鞍区病变(附24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治疗鞍区病变的手术配合(论文参考文献)

  • [1]眶上锁孔入路及超声吸引器在鞍结节脑膜瘤手术的应用[J]. 蓝天才,陈春美,石松生.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8(06)
  • [2]经眉弓和经额入路手术微创治疗前颅底病变的效果比较[J]. 濮彧,范静平,徐亚平,徐赫. 医学综述, 2017(21)
  • [3]前颅底及鞍区病变不同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J]. 万振海. 中国实用医刊, 2017(03)
  • [4]鞍区肿瘤切除术经眶上外侧入路与单侧冠状入口经额入路的对比分析[J]. 代永庆,钱亦华,申向竹. 重庆医学, 2016(17)
  • [5]经眉眶上keyhole入路处理颅前底、鞍区病变[J]. 张增辉,蒋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6(04)
  • [6]锁孔显微手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综述)[J]. 唐秀文,肖泉. 内蒙古中医药, 2014(09)
  • [7]翼点入路与额下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效果对比[D]. 刘海波. 宁夏医科大学, 2013(03)
  • [8]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区病变的解剖学研究及应用[J]. 冯子民,黄成,蒋福刚.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1(05)
  • [9]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治疗鞍区病变(附24例分析)[J]. 吕超,秦坤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9(11)
  • [10]经眉眶上锁孔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J]. 黎慧珍,戴冀斌.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9(05)

标签:;  ;  

眶上“锁孔”入路手术配合治疗鞍区病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