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乳化剂在乳化香精中的应用

复合乳化剂在乳化香精中的应用

一、复合乳化剂在乳化香精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嵇智[1](2020)在《多糖基香精亚微胶囊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香精因其令人愉悦的特殊气味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纺织、化妆品等多个领域,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香精存在易挥发、易氧化聚合、受环境因素影响不稳定等缺点,因此为了保持香精的稳定性和延长香味的释放时间,需要对其进行封装。香精微胶囊化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虽然关于香精微胶囊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但其只具有单一的释香功能,而以天然高分子材料为基础,制备多功能、生物可降解的香精亚微胶囊的研究未见报道。目前生物可降解的纳米粒子,特别是多糖胶体纳米粒子已经作为Pickering乳化剂应用于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与传统表面活性剂相比,颗粒乳化剂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具有优异的稳定性,既可减少乳化剂的用量,降低成本;也可避免表面活性剂带来的刺激性、溶血性和细胞毒性等不利影响。海藻酸钠(Na-Alg)是一种天然多糖,具有无毒环保、生物相容性好的特点,本研究以海藻酸钠疏水改性的衍生物为原料制备香精亚微胶囊功能材料,选取其作为乳化剂稳定液体石蜡/水体系,考察体系的胶囊浓度、油相体积分数、NaCl浓度、pH等因素对Pickering乳液内部结构的影响,并通过流变学的方法进行表征;系统研究了化妆品乳剂中使用香精亚微胶囊对产品稳定性和留香效果的影响。具体研究与结论如下:(1)以Na-Alg、正辛胺为原料,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盐(EDC-HCl)为偶联剂,酰胺化反应合成了两亲性的海藻酸酰辛胺(C8NSA),通过红外光谱、表面张力测试及元素分析证明Na-Alg被成功改性,并根据N元素含量计算出C8NSA的取代度为20.7%。采用乳化-凝胶技术,以改性的C8NSA为壁材,香精为芯材,CaHPO4为交联剂,制备香精亚微胶囊功能材料。探讨C8NSA浓度、香精用量、CaHPO4浓度、反应时间,以及制备过程中搅拌速率和均质时间对香精亚微胶囊粒径大小分布的影响,并优化制备工艺条件。使用动态光散射、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热重等手段对香精亚微胶囊的结构与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香精被成功包裹在胶囊中,香精亚微胶囊呈类球形且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210nm,包封率和负载率分别为68.23%和21.36%,其能有效地保护芯材,增强香精的热稳定性并减缓香精的挥发速率;接触角测试证明香精亚微胶囊功能材料具有两亲性。(2)使用香精亚微胶囊稳定液体石蜡/水Pickering乳液体系,探究胶囊浓度、油相体积分数、NaCl浓度、pH等基本制备参数对乳液体系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分析测定乳液微观结构和尺寸。研究发现:当胶囊浓度达到0.8 wt%时,乳液能够稳定,继续增加胶囊浓度,乳液粒径分布和稳定性并未有明显变化;当体系的油相体积分数增加到0.5以上时,乳液的粒径会明显增大且稳定性下降。调节水相中NaCl浓度和pH也可改变乳液的稳定性,在0~50 mM的实验范围内增加NaCl浓度,能促使胶囊发生微絮凝,增强胶囊的疏水性,使得更多的胶囊在油水界面处吸附,从而提高乳液的稳定性;当pH值为6.5时,胶囊稳定的乳液粒径最小,分布最均匀。通过流变仪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乳液内部结构进一步探究,研究发现:乳液的流变性能受内部乳滴及胶囊作用的双重影响。增大胶囊浓度和油相体积分数会使得体系的粘度、模量增加,且当油相体积分数从0.2增加到0.3时,乳液的动态响应由粘流性响应转变为弹性响应;改变水相中NaCl浓度和pH都会导致胶囊间发生团聚,乳滴间相互作用增强,这些变化也会使得体系的粘度、模量增加。乳液的激光共聚焦显微证明香精亚微胶囊成功吸附到油水界面处,有效阻止了乳滴间的聚并,起到稳定乳液的作用。(3)将接枝率为20.7%的香精亚微胶囊作为粒子乳化剂应用到化妆品乳剂(膏霜、乳液)产品中。通过感官评价测试对产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乳剂产品的色泽、香气、外观、pH等感官理化指标均分别符合GB/T 29665-2013、GB/T 35914-2018标准的相关规定;耐寒、耐热及离心测试证明香精亚微胶囊与传统表面活性剂制备的化妆品乳剂稳定性相当。通过光学显微镜对耐寒耐热处理后的乳剂产品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发现含有香精亚微胶囊的乳剂经耐热、耐寒处理后粒径变化更小,产品的耐热、耐寒性能更优。多重光散射技术同样证明香精亚微胶囊能够赋予化妆品乳剂良好的稳定性,产品的不稳定性指数(TSI)均小于由传统表面活性剂制备得到的相应产品。香味感官评价测试证实,由于香精亚微胶囊优异的缓释性能,使用其作为乳化剂的产品留香时间更长、留香效果更好。

张崴,周雅文,赵莉,徐宝财[2](2015)在《表面活性剂的性能与应用(Ⅷ)——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及其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乳化作用的概念和乳状液的形成条件,简述了乳状液的基本性质、分类、鉴定方法及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概述了如何选择乳化剂及HLB值的计算,介绍了乳化剂在农药、沥青、化妆品、食品和香料香精行业中的应用。

武文龙[3](2014)在《脂肪酸淀粉酶的酶法制备及香精乳化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淀粉是一种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天然生物大分子材料,具有可降解性和可再生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和纺织等领域。淀粉分子的结晶结构,限制了淀粉的进一步应用,通过对淀粉分子的改性,可以获得不同性质的淀粉衍生物,使淀粉具有更优良的性质,扩大淀粉的应用领域。酯化改性是淀粉改性方法之一,酯化改性淀粉具有特殊疏水性、热塑性、乳化性、生物可降解性,可以替代多种石油化工产品,对酯化改性淀粉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低温条件下用氢氧化钠/尿素对玉米淀粉进行预处理,以预处理淀粉为原料,脂肪酸为酯化剂,在无溶剂体系下,酶法合成淀粉酯。利用旋转蒸发控制水活度,以取代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初始油浴时间、旋转蒸发时间、分子筛添加量、旋转蒸发转数等影响因素对取代度的影响。在前期确定底物浓度比1:6、反应温度为65℃、酶添加量7%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油酸淀粉酯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初始油浴时间5h、旋转蒸发转数200、旋转蒸发时间8h和分子筛添加量7个/g。利用此工艺条件制备辛酸淀粉酯的取代度为2.437×10-3;月桂酸淀粉酯的取代度为2.412×10-3;硬脂酸淀粉酯的取代度为2.364×10-3;油酸玉米淀粉酯的取代度为2.352×10-3。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X-衍射仪分析技术对四种脂肪酸淀粉酯进行分析。扫描电镜照片显示,预处理使原淀粉颗粒形貌发生改变,淀粉酯与预处理淀粉的颗粒表观形态没有发生改变;红外光谱图显示原淀粉经预处理后羟基的特征吸收峰强度增加,淀粉酯的红外光谱图上出现了酯键的特征吸收峰;X-射线衍射图显示,原淀粉经预处理后,淀粉的结晶结构被破坏,晶型发生改变,淀粉酯的晶型与预处理淀粉相似,酯化反应发生在淀粉分子的无定形区。对四种脂肪酸淀粉酯的性质进行比较,考察不同链长脂肪酸淀粉酯的性质变化。脂肪酸长度和饱和度可能会影响反应动力学参数和酶催化活性。也影响产物的性质,如乳化性等。酶法合成的脂肪酸淀粉酯,相对于原淀粉其溶解度升高;淀粉糊的透明度降低;淀粉糊黏度降低,具有剪切稀化现象,属于假塑性流体;淀粉糊的抗凝沉性增高;冻融稳定性降低;淀粉酯具有乳化性,且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高。油酸淀粉酯作为乳化剂乳化香蕉香精,乳化最优工艺条件为:油酸淀粉酯质量分数18%、香蕉香精质量分数5%、匀浆温度15℃、超声时间4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配制的浓缩香蕉乳化香精经稀释1000倍后24h内没有沉淀。

唐辰炜[4](2014)在《辛烯基琥珀酸淀粉基可食膜的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使用天然高分子合成的生物高分子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利用生物高分子做成的食品以及直接进入人体体内的物质也成为了很大的热点。食物直接裸露空气中会流失水分且不卫生,而如果在食物表面增加一层保护膜,则可以提高食品安全要求。可食膜顾名思义就是可以食用的包装膜。而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则是国家认定的非常安全的食品添加剂,有诸多优点,其作为可食膜基材势必有非常好的前景。本文使用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作为可食膜的基材,添加其他辅助材料,制备出SSOS可食膜,并对膜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最终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工艺:通过改变辛烯基琥珀酸酐的量,制备出取代度不同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玉米淀粉与辛烯基琥珀酸酐在弱碱的条件下产生酯化反应,最优条件为在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3 h,反应的PH为8.5,淀粉乳浓度为0.25 g/ml时,采用不同的OSA制备出不同取代度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可食膜的制备:将制备出的不同取代度的SSOS使用适量的去离子水分别溶解,其最优条件为,SSOS糊化25 min,添加海藻酸钠与甘油,均质搅拌5 min,均质速度为1000r/min,保温,将制膜液放入离心机中离心去除气泡,流延至玻璃板,放入恒温干燥箱中75℃干燥3 h,接着从烤箱中取出小心揭膜,保存到食品袋中,准备测试。采用测定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作为可食膜的机械指标,透光率作为可食膜的透明度指标,接触角作为可食膜的耐水指标,添加海藻酸钠为0.75%时,抗张强度为28.30 MPa,断裂伸长率为7.72%,透光率为53%,接触角为50.4°,综合性能最佳。当甘油量为1%时,其抗张强度为32.39 Mpa,断裂伸长率为3.64%,透光率为50%,接触角为52.2°。正交试验,将0.0211的SSOS以m(SSOS):m(海藻酸钠):m(甘油)=3.5:0.9:1.15比例混合时,膜的综合性能最高,其抗张强度为33.21 MPa,断裂伸长率为6.34%,透光率为52%,接触角为47.2°辛烯基琥珀酸淀粉基可食膜的应用:在一定条件下制备出了最优性能的SSOS可食膜,将其应用到水果保鲜以及造纸表面施胶中,SSOS可食膜对水果保鲜有一定的作用,面包坯子4天后失水率为33.3%,而包覆了 SSOS可食膜失水率为18.3%,同样情况下,贮存4天后的葡萄未包覆可食膜的失水率为12.4%,而包覆SSOS可食膜则为7.7%;用于纸张表面施胶,当SSOS的取代度为0.0381,SSOS固含量为0.8613%时,拉毛速度达最大值。

赵文红,肖燕清,白卫东,彭海嫦[5](2010)在《柑橘乳化香精的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选用柠檬油为原料,纯胶为乳化剂,以乳化香精的吸光度变化率为评价指标,借助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制备稳定乳化香精的工艺条件。对于纯胶的乳化来说,影响最大的是乳化剂浓度,其次是均质转速,然后是增稠剂浓度,影响最小的是均质时间。纯胶乳化稳定性最佳的条件是:6%的纯胶作乳化剂,0.5%的卡拉胶作增稠剂,在数显高速分散均质机的转速为4500r/min下均质25min,乳化香精的吸光度变化率为10.13%,变化率最小,乳化效果最好。

赵文红,白卫东,彭海嫦,蔡培钿,钱敏[6](2009)在《柑橘类乳化香精生产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柑橘类乳化香精是由含橙、柠檬油等天然精油,加入增重剂、抗氧化剂、乳化剂等添加剂,经乳化均质后制成的能较好地保留天然精油的新鲜头香的乳化香精,其种类主要有橙乳化香精、柠檬乳化香精、西柚乳化香精等,在果冻、乳饮料行业等食品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论述了柑橘类乳化香精的概念、特点、生产工艺和阿拉伯胶、变性淀粉等常用的乳化剂;针对柑橘类乳化香精存在的分层、破乳、变型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介绍了柑橘类乳化香精的发展现状。乳化香精的稳定性和浊度研究是乳化香精发展及应用的两个重要方面,适合的乳化稳定剂和增重剂是乳化香精获得高稳定性的关键,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水油体系选择不同的乳化工艺。

侯振建[7](2009)在《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在香精生产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抗氧化剂、着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防腐剂、增稠剂、食品加工助剂、变性淀粉、麦芽糊精、环糊精等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在热反应香精、粉末香精、乳化香精和其他香精生产中的应用。讨论了香精中使用食品添加剂和执行GB2760-2007的关系,指出食品添加剂在香精中的应用应视为食品添加剂的复配,应该注意避免因香精中添加剂剂量过多,导致食品中添加剂含量超标。提出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包括加强研究、多样化、天然化、复配使用等。

侯振建[8](2009)在《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在香精生产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抗氧化剂、着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防腐剂、增稠剂、食品加工助剂、变性淀粉、麦芽糊精、环糊精等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在热反应香精、粉末香精、乳化香精和其他香精生产中的应用。讨论了香精中使用食品添加剂和执行GB2760-2007的关系,指出食品添加剂在香精中的应用应视为食品添加剂的复配,应该注意避免因香精中添加剂剂量过多,导致食品中添加剂含量超标。提出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包括加强研究、多样化、天然化、复配使用等。

刘华杰,柳松[9](2007)在《乳化香精的稳定性及其评价方法》文中提出综述了影响乳化香精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如乳化剂、油水相比、粘度、增重剂、电解质和乳化工艺等。介绍了乳化香精稳定性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离心破乳法、静置高温或冷冻沉降法、电导率法和相对分布法等。

刘华杰,柳松[10](2007)在《甜橙油多重乳状液的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多重乳状液的稳定性是影响多重乳化香精效果的主要因素,它决定于体系中不同参数的影响。以多重乳状液相对体积为衡量标准,借助显微镜直接观察,探讨乳化剂的含量、乳化剂的HLB值、亲油亲水乳化剂体积比及油水相比等因素对甜橙油多重乳状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二、复合乳化剂在乳化香精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合乳化剂在乳化香精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多糖基香精亚微胶囊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香精香料
    1.2 香精纳/微胶囊
        1.2.1 香精纳/微胶囊技术
        1.2.2 纳/微胶囊壁材
        1.2.3 纳/微胶囊化方法
    1.3 Pickering乳液
        1.3.1 Pickering乳液的概述
        1.3.2 Pickering乳液稳定机理
        1.3.3 Pickering乳液特性的影响因素
        1.3.4 Pickering乳液体系流变学
        1.3.5 Pickering乳化剂在化妆品中的研究与应用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两亲性香精亚微胶囊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2 海藻酸酰辛胺(C_8NSA)的制备
        2.2.3 C_8NSA的红外分析
        2.2.4 C_8NSA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
        2.2.5 C_8NSA的元素分析
        2.2.6 香精亚微胶囊和空白胶囊的制备
        2.2.7 香精亚微胶囊的结构和性能表征
        2.2.7.1 粒径分析
        2.2.7.2 形貌表征
        2.2.7.3 红外分析
        2.2.7.4 包封率和负载率的测定
        2.2.7.5 热重分析
        2.2.7.6 缓释性能测试
        2.2.7.7 三相接触角测量
    2.3 结果与讨论
        2.3.1 C_8NSA的红外光谱
        2.3.2 C_8NSA溶液的表面张力
        2.3.3 C_8NSA的元素分析和取代度计算
        2.3.4 海藻酸酰辛胺浓度对香精亚微胶囊粒径的影响
        2.3.5 香精用量对香精亚微胶囊粒径的影响
        2.3.6 磷酸一氢钙浓度对香精亚微胶囊粒径的影响
        2.3.7 反应时间对香精亚微胶囊粒径的影响
        2.3.8 乳化过程中均质时间对香精亚微胶囊粒径的影响
        2.3.9 凝胶过程中搅拌速率对香精亚微胶囊粒径的影响
        2.3.10 香精亚微胶囊的粒径分析
        2.3.11 香精亚微胶囊的形貌分析
        2.3.12 香精亚微胶囊的红外分析
        2.3.13 香精亚微胶囊包封率和负载率的测定
        2.3.14 香精亚微胶囊的热重分析
        2.3.15 香精亚微胶囊缓释性能测试
        2.3.16 香精亚微胶囊的释放动力学
        2.3.17 香精亚微胶囊的接触角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香精亚微胶囊制备液体石蜡/水乳液的稳定性及流变学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2 Pickering乳液的制备
        3.2.3 乳液类型的鉴定
        3.2.4 乳液的微观结构
        3.2.5 乳液的粒径分析
        3.2.6 香精亚微胶囊Zeta电势的测定
        3.2.7 乳液流变性分析
        3.2.8 乳液激光共聚焦(CLSM)观察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胶囊浓度对乳液的影响
        3.3.1.1 乳液类型的确定
        3.3.1.2 乳滴尺寸及形态分析
        3.3.2 油相体积分数对乳液的影响
        3.3.2.1 乳滴尺寸及形态分析
        3.3.3 胶囊水分散相中NaCl含量对乳液的影响
        3.3.3.1 NaCl含量对香精亚微胶囊粒径和Zeta电势的影响
        3.3.3.2 乳滴尺寸及形态分析
        3.3.4 胶囊水分散相pH值对乳液的影响
        3.3.4.1 pH对香精亚微胶囊粒径和Zeta电势的影响
        3.3.4.2 乳滴尺寸及形态分析
        3.3.5 Pickering乳液的流变学研究
        3.3.5.1 Pickering乳液的稳态流变学表征
        3.3.5.2 Pickering乳液的动态流变学表征
        3.3.6 香精亚微胶囊制备Pickering乳液的储存稳定性
        3.3.7 香精亚微胶囊在油水界面处的吸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两亲性香精亚微胶囊在化妆品乳剂中的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2 化妆品乳剂的制备
        4.2.3 乳剂产品的结构与性能测定
        4.2.4 留香效果感官评价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感官理化指标
        4.3.2 乳剂产品的耐寒、耐热性测定
        4.3.3 乳剂产品的结构分析
        4.3.4 乳剂产品的稳定性分析
        4.3.5 乳剂产品留香效果感官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表面活性剂的性能与应用(Ⅷ)——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乳化作用的概念和乳状液的形成
2 乳状液的基本性质、分类及鉴别
    2. 1 基本性质
    2. 2 分类和鉴定方法
3 乳化剂的选择方法
4 乳化剂的应用
    4. 1 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4. 2 在农药剂型加工中的应用
    4. 3 在乳化沥青中的应用
    4. 4 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4. 5 在乳化香精中的应用
5 结束语

(3)脂肪酸淀粉酶的酶法制备及香精乳化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脂肪酸淀粉酯的合成
        1.1.1 淀粉概述
        1.1.2 淀粉的结构
        1.1.3 淀粉预处理方法
        1.1.4 脂肪酸淀粉酯的合成
    1.2 脂肪酸淀粉酯的性质及应用
        1.2.1 脂肪酸淀粉酯的性质及研究方法
        1.2.2 脂肪酸淀粉酯的应用
    1.3 脂肪酸淀粉酯的研究进展
    1.4 本课题的来源及目的意义
        1.4.1 课题来源
        1.4.2 淀粉资源的利用现状
        1.4.3 酶法制备淀粉酯的优势
        1.4.4 研究意义与目的
    1.5 研究内容
2 脂肪酸淀粉酯的合成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原淀粉的预处理
        2.3.2 淀粉酯的合成
        2.3.3 初始油浴时间对淀粉酯取代的影响
        2.3.4 旋转蒸发转数对淀粉酯取代度的影响
        2.3.5 旋转蒸发时间对淀粉酯取代度的影响
        2.3.6 分子筛添加量对淀粉酯取代度的影响
        2.3.7 酯化反应工艺条件的优化
        2.3.8 淀粉酯取代度的测定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初始油浴时间对淀粉酯取代的影响
        2.4.2 旋转蒸发转数对淀粉酯取代度的影响
        2.4.3 旋转蒸发时间对淀粉酯取代度的影响
        2.4.4 分子筛添加量对淀粉酯取代度的影响
        2.4.5 酯化反应工艺条件的优化
    2.5 本章小结
3 脂肪酸淀粉酯的结构与性质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扫描电镜表征
        3.3.2 红外光谱分析
        3.3.3 X-射线衍射分析
        3.3.4 脂肪酸淀粉酯溶解度的测定
        3.3.5 脂肪酸淀粉酯透明度的测定
        3.3.6 脂肪酸淀粉酯黏度的测定
        3.3.7 脂肪酸淀粉酯凝沉性的测定
        3.3.8 脂肪酸淀粉酯冻融稳定性的测定
        3.3.9 脂肪酸淀粉酯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及影响因素测定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预处理淀粉结构分析
        3.4.2 脂肪酸淀粉酯结构分析
        3.4.3 脂肪酸淀粉酯溶解度比较
        3.4.4 脂肪酸淀粉酯透明度比较
        3.4.5 脂肪酸淀粉酯的黏度比较
        3.4.6 脂肪酸淀粉酯的凝沉性比较
        3.4.7 脂肪酸淀粉酯的冻融稳定性比较
        3.4.8 脂肪酸淀粉酯的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比较
    3.5 本章小结
4 脂肪酸淀粉酯在乳化香精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香蕉乳化香精的制备
        4.3.2 乳状液稳定性的测定
        4.3.3 油酸淀粉酯取代度对香蕉乳化香精稳定性的影响
        4.3.4 油酸淀粉酯质量分数对香蕉乳化香精稳定性的影响
        4.3.5 香蕉香精质量分数对香蕉乳化香精稳定性的影响
        4.3.6 超声时间对香蕉乳化香精稳定性的影响
        4.3.7 匀浆温度对香蕉乳化香精稳定性的影响
        4.3.8 香蕉乳化香精工艺条件的优化
        4.3.9 稀释后香蕉乳化香精的稳定性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油酸淀粉酯取代度对香蕉乳化香精稳定性的影响
        4.4.2 油酸淀粉酯的质量分数对香蕉乳化香精的影响
        4.4.3 香蕉香精质量分数对香蕉乳化香精的影响
        4.4.4 超声时间对香蕉乳化香精的影响
        4.4.5 匀浆温度对香蕉乳化香精的影响
        4.4.6 香蕉乳化香精工艺条件的优化
        4.4.7 稀释后香蕉乳化香精的稳定性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辛烯基琥珀酸淀粉基可食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本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 可食膜
        1.2.1 可食膜的定义
        1.2.2 可食膜的研究进展
        1.2.3 可食膜的制备方法
        1.2.4 可食膜的应用
    1.3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研究进展
        1.3.1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
        1.3.2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
        1.3.3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应用
        1.3.3.1 SSOS在乳化香精中的应用
        1.3.3.2 SSOS在微胶囊壁材中的应用
        1.3.3.3 SSOS在造纸中的应用
        1.3.3.4 在化妆品工业中的应用
    1.4 食品添加剂
        1.4.1 食品添加剂
        1.4.2 增强剂作用
        1.4.3 增塑剂作用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制备
    2.1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
        2.1.1 实验部分
        2.1.2 制备原理与工艺
        2.1.3 反应取代度及其测定
    2.2 结果与讨论
        2.2.1 pH值对SSOS取代度的影响
        2.2.2 淀粉乳的浓度对取代度的影响
        2.2.3 反应时间对SSOS取代度的影响
        2.2.4 反应温度对SSOS取代度的影响
        2.2.5 OSA添加量对SSOS取代度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可食膜的工艺配方条件研究
    3.1 可食膜的成膜机理
    3.2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可食膜的制备
        3.2.1 可食膜配方选择选择
    3.3. 糊化基本概念
        3.3.1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糊化
        3.3.2 糊化的过程
    3.4 本论文主要测试方法
        3.4.1 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
        3.4.2 透光率的测试
        3.4.3 耐水程度测试
        3.4.4 膜厚的测试
        3.4.5 可食膜的扫描电镜分析
    3.5 结果与讨论
        3.5.1 可食膜基材SSOS取代度的确定
        3.5.2 制膜液浓度的确定
        3.5.3 增强剂与增塑剂的确定
        3.5.4 不同海藻酸钠加入量对可食膜影响
        3.5.5 不同甘油加入量对可食膜的影响
        3.5.6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3.5.7 不同干燥温度对膜的影响
        3.5.8 不同糊化时间对膜的影响
        3.5.9 不同糊化温度对膜的影响
        3.5.10 不同均质速度对膜的影响
        3.5.11 不同均质速度成膜的扫描电镜表观图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可食膜的应用
    4.1 可食膜在水果保鲜上的应用
        4.1.1 方法与概念
        4.1.1.1 感观评价
        4.1.1.2 失水率测试
        4.1.2 结果与讨论
        4.1.2.1 橘子的感观曲线评价结果
        4.1.2.2 葡萄与面包坯子的失水率测试
    4.2 可食膜在造纸施胶剂中的应用
        4.2.1 概念与方法
        4.2.1.1 纸的制备
        4.2.1.2 印刷适应性仪器测定
        4.2.1.3 STOCKING耐水率测定
        4.2.2 结果与讨论
        4.2.2.1 取代度对纸张表面强度性能的影响
        4.2.2.2 固含量对纸张表面强度的影响
        4.2.2.3 SSOS固含量对纸张耐水性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柑橘乳化香精的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主要设备
    1.3 试验方法
        1.3.1 乳化剂的确定
        1.3.2 单因素试验
        1.3.2. 1 乳化剂浓度的确定
        1.3.2. 2 均质转速的确定
        1.3.2. 3 均质时间的确定
        1.3.2. 4 增稠剂的确定
        1.3.3 乳化条件的优化
        1.3.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乳化剂类型及添加浓度的确定
    2.2 均质转速对乳化香精稳定性的影响
    2.3 均质时间对乳化香精稳定性的影响
    2.4 不同增稠剂对乳化香精稳定性的影响
    2.5 各因素综合变化对乳化香精稳定性的影响
    2.6 验证试验结果与分析
3 结论

(6)柑橘类乳化香精生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柑橘类乳化香精
    1.1 乳化香精
    1.2 柑橘类乳化香精
    1.3 柑橘类乳化香精的特点
    1.4 技术发展
2 柑橘类乳化香精的主要生产工艺
    2.1 传统工艺
    2.2 高浓乳化工艺
    2.3 多重乳状液技术
    2.4超声波均质机的应用[4]
    2.5 常用乳化剂
        2.5.1 阿拉伯胶
        2.5.2 变性淀粉
        2.5.3 以斯盘 (span) 、 吐温 (tween) 系列的混合乳化剂为主体的乳化体系。
        2.5.4 山梨醇肝脂肪酸
    2.6 增重剂
        2.6.1 醋酸异丁酸蔗糖酯 (SAIB)
        2.6.2 松香酸甘油酯
        2.6.3 溴化植物油 (BVO)
3 柑橘类乳化香精主要的品质缺陷及解决方法
    3.1 品质缺陷
        3.1.1 分层
        3.1.2 破乳[10-12]
        3.1.3 变型
    3.2解决方法[13]
4柑橘类乳化香精的发展现状及其研究进展[5, 14-16]
    4.1 乳化稳定剂的研究
    4.2 增重剂
    4.3乳化工艺研究[2, 6, 12]
5 总结

(7)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在香精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的特性及在香精生产中的应用
    1.1 酸度调节剂
    1.2 抗结剂
    1.3 抗氧化剂
    1.4 着色剂
    1.5 乳化剂
    1.6 酶制剂
    1.7 增味剂
    1.8 防腐剂
    1.9 增稠剂
    1.10 辛香料
    1.11 酵母提取物
    1.12 变性淀粉
    1.13 环糊精
    1.14 纯胶粉
    1.15 香精溶剂和载体
2 香精中使用食品添加剂和执行GB2760-2007的关系
3 食品添加剂在香精中应用的发展方向

(9)乳化香精的稳定性及其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乳化香精稳定性的因素
    1.1 表面活性剂
    1.2 增重剂与电解质
    1.3 相比与增稠剂
    1.4 乳化工艺
2 乳化香精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2.1 离心分离法
    2.2 静置高温或冷冻解冻法
    2.3 电导率法
    2.4 相对分布法
3 结论

(10)甜橙油多重乳状液的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及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多重乳状液的制备
        1.2.2 稳定性评价
2 结果与讨论
    2.1 单一乳化剂体系的稳定性
        2.1.1 第一相体积比对稳定性的影响
        2.1.2 第二相体积比对稳定性的影响
        2.1.3 亲油亲水乳化剂体积比对稳定性的影响
        2.1.4 乳化剂含量对稳定性的影响
    2.2 复合乳化剂体系的稳定性
        2.2.1 第一相中复合乳化剂HLB值对稳定性的影响
3 结论

四、复合乳化剂在乳化香精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多糖基香精亚微胶囊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D]. 嵇智. 扬州大学, 2020(04)
  • [2]表面活性剂的性能与应用(Ⅷ)——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及其应用[J]. 张崴,周雅文,赵莉,徐宝财. 日用化学工业, 2015(01)
  • [3]脂肪酸淀粉酶的酶法制备及香精乳化的应用[D]. 武文龙.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4(04)
  • [4]辛烯基琥珀酸淀粉基可食膜的研究[D]. 唐辰炜. 大连工业大学, 2014(05)
  • [5]柑橘乳化香精的稳定性研究[J]. 赵文红,肖燕清,白卫东,彭海嫦.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0(09)
  • [6]柑橘类乳化香精生产技术[J]. 赵文红,白卫东,彭海嫦,蔡培钿,钱敏.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9(03)
  • [7]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在香精生产中的应用[J]. 侯振建.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9(S1)
  • [8]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在香精生产中的应用[A]. 侯振建.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论文集, 2009
  • [9]乳化香精的稳定性及其评价方法[J]. 刘华杰,柳松. 中国调味品, 2007(06)
  • [10]甜橙油多重乳状液的稳定性研究[J]. 刘华杰,柳松. 食品与机械, 2007(03)

标签:;  ;  ;  ;  ;  

复合乳化剂在乳化香精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