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建设需要更快地发展再入遥测技术

国防建设需要更快地发展再入遥测技术

一、国防建设需要再入遥测更快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蔺陆洲[1](2020)在《从太空竞赛到空间合作航天外交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转型》文中指出太空竞争与空间合作的关系变化和政策调整是航天外交的基本问题。本文围绕竞争与合作的主轴,建构了一种航天外交的理论框架并以商业航天为基点分析了航天外交的现实转型。在回顾航天外交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明确了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方法和创新点,进而界定了航天外交概念的内涵、外延和特征。通过梳理自1957年以来航天外交的发展历史和当前航天外交的发展趋势,结合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在相互依存、霸权稳定、世界体系、国家主义和依附理论的发展路径与分析范式,总结了航天外交在战略、资金和科技各方面的理论要素。基于这三个航天外交的理论要素,将航天产业的计划经济属性、国家为核心的行为体和大国竞争的本质特征确立为航天外交理论的范式,以航天相对实力的变化和航天外交政策的调整为主要逻辑,建立航天外交的理论模型,在太空竞赛和空间合作方面形成理论推论。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和比较分析的定性研究方法,对理论和推论进行检验。通过理论限制性条件分析,将商业航天识别为改变航天外交理论外部环境和条件的颠覆性变量,并对航天外交理论的发展进行预测。随后,以文章建构的航天外交理论框架,针对世界航天外交总体态势、主要航天国家和国际航天组织的结构与政策,利用案例研究和博弈论进行分析,解释当前航天外交关系的状态和变化趋势。特别是基于中国的航天外交实践的总结,在大国博弈、多边主导和应用推广方面进行中国航天外交的设计并提出政策建议。最终回顾和总结航天外交的本质与启示,并对未来的航天外交进行展望。

薛云朝[2](2019)在《基于DEA的A研究所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质量是航天企业的政治和生命,也是航天企业获得高效益的法宝和引领高技术发展的保障。但是,航天型号产品的研制任务由国家下发,研制经费由国家下拨,航天企业长期存在“不计成本保质量、不计代价保成功”的做法,导致航天产品的成本长期居高不下。面对“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使命,航天型号产品的研制重视质量成本,实现质量成本可控。开展质量成本管理评价研究,已成为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活动的关键环节。本文首先从质量成本管理评价的相关研究入手,对A研究所某型号产品的质量成本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了质量成本管理评价方法不科学、评价指标不清晰、评价流程不合理的问题。其次,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对比了质量成本管理评价的方法,选择了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确定了评价指标和决策单元,介绍了质量成本管理评价的流程和模型。最后,选择A研究所某型号产品2015-2018年16个季度的质量成本数据作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DEA分析的方法,使用DEAP软件计算得出了决策单元DEA的有效性变化范围,证明了A研究所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并给出了一些改进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A研究所的质量成本管理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可借鉴的方法。

连佳佳[3](2019)在《基于QPSK的遥测无线通信设备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在航空航天的无线通信领域,作为飞行器各项指标参数的监测手段的重要途径,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的军事及国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无线通信技术作为一种现代信息技术,包含了信息采集、处理和发送三大环节。随着我国通信基础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在我国飞行器的研制、实验以及使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航天航空领域,无线通信系统需要同时满足参数种类多、作用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方面的要求。为满足这些条件,本文设计了采用QPSK调制方式、大功率的遥测无线通信设备。该遥测通信设备首先基于FPGA实现码元数据的插值和滤波等数字信号处理功能,再通过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在产生中频信号的同时进行数字调制,再配合能产生可控的多频率波形的射频本振模块、滤波模块以及功放模块,最终实现了遥测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该设备在数字调制模块采用QPSK方式,具有精度高、占用带宽小、兼容性强等优点;在射频本振模块使用内部集成了宽带VCO的专用锁相环芯片,产生的射频信号具有很好的相位噪声,并且可以在很宽的频带范围内选择信号频点;在功率放大模块采用两级放大,能够实现28dB的增益。经过测试,设计的电路满足预期要求,能够输出2250MHz的射频信号,输出功率可以达到32dBm,可以实现10公里的通信距离。

王晓辉[4](2020)在《目标飞行器遥测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在飞行器研制阶段,遥测系统用于获取飞行试验中各系统的工作状态参数和环境数据,为确定飞行器性能或进行故障分析提供依据。飞行器试验耗费巨大,每次试验必须尽可能多的获取各种数据,所以,遥测系统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飞行器的研制进程及费用,影响着飞行器性能的改进和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适应未来战争高度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需要,飞行器电子设备必将向集成化、模块化、通用化、小型化发展。本文基于飞行器系统的测试需求,提出了基于模块化组合为主的集成型遥测系统总体方案。整个遥测系统包括模拟量采集模块、数字量采集模块、程序控制模块、载波调制模块和功率放大等辅助模块。本文详细介绍了各模块的方案设计及工作原理,模拟量采集模块采用高速AD芯片对传感器进行实时采集,数字量采集模块采用RS422通讯接口与飞行器中其它电子设备通信并接收数据,程序控制模块对采集到的模拟量和数字量信息按预定的格式进行组帧及TPC编码等工作,载波调制模块将处理后的基带数据进行S波段的上变频调制,最后通过功放模块将信号发射。各模块之间采用高性能FPGA和M-LVDS的架构进行高速通信。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飞行器遥测系统的模块化技术可实现,相比于传统遥测系统,通用性更好。

兰宁远[5](2019)在《问鼎长天——中国921(一)》文中研究说明天上有了"中国星"在人类历史上,远洋航海技术的兴起,导致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市场的开辟和科学的进步等一系列成就,拉开了"全球文明"的幕布。在1981年召开的国际宇航联合会第32届大会上,陆地、海洋、大气层和外层空间分别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环境,而第四环境是随着航天技术的诞生而出现的。在此之前,人类只能在第一、第二和第三环境里活动。航天技术的发展,把人类的活动范围扩展为陆、海、空、天四大疆域,拉近了太空与人类的距离,为人类认识、开发和利用太空,提供了重要的手段,从而,

孟振华[6](2018)在《基于FPGA+DSP的高性能并行计算架构研究》文中指出高性能计算作为国之重器,一直以来都是各国致力研究的重点。从战略角度来说,高性能计算已然成为评价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性能计算在国防建设、科技发展、经济建设等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在飞机设计、生物医药研究、全球气候监测以及核武器研究等重大关键领域中,高性能计算也是不可或缺的。近年来,随着对高性能并行计算研究力度不断加大,各种并行框架和并行算法层出不穷,高性能并行计算在助力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运载器、飞行器飞行过程中,计算机需要不断迅速的进行位置解算、图像处理等各种复杂的信息处理,进行信息融合判断。面对当前复杂的环境,对处理器的综合信息的交互能力,和对复杂环境下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实时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处理器和计算架构很难满足当前面临的需求。借鉴当前超级计算机的高性能计算的研究成果,在嵌入式领域,研究基于嵌入式处理器的高性能嵌入式并行计算架构,可以很好的解决当前在运载器、飞行器上,由于体积、功耗等制约,而难以满足当前对处理器处理速度和精度的难题,效果明显。论文主要在对当前组合导航、轨迹规划、图像制导等背景的需求进行的分析,发现在这些应用背景中,对嵌入式系统信息处理能力的实时性、快速性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在不同的应用背景中,嵌入式系统的架构都不同,缺乏通用性。通用型的嵌入式处理架构和高性能的嵌入式处理系统对于提升嵌入式系统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至关重要。论文首先分析了在当前并行计算领域中,一些常见的并行计算模型和编程模型等,对并行计算有一个详细的了解。然后通过对应用背景下的具体需求分析,提炼出来矩阵乘法、积分变换、FFT变换和图像处理在当前的算法运算过程中占据了大量时间。通过对上述算法的并行加速,可以达到对整体算法的加速。然后再进行通用型架构的硬件设计,采用FPGA+多核DSP的组合形式,兼具两种处理器的优势。最后在硬件平台的基于上对算法进行基于共享存储的OpenMP并行编程模型的并行设计和优化设计,并进行测试。通过测试,结果表明加速效果良好。根据算法结构的不用,最后的加速结果也不同,在8核处理器上最大加速比可以达到7以上。

张素姗[7](2017)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哈军工”人才培养研究》文中指出“哈军工”是我国第一所综合性高等军事工程技术院校,也是我国国防科技和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以建设现代化国防为使命,紧跟国防科技发展趋势,开设先进专业、发展先进技术,实现了从培养维修、使用人才到培养研究、设计人才的跨越式发展。“哈军工”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道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院校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为后代留下了宝贵财富。从思想政治教育视野对“哈军工”人才培养进行专题研究,有益于高等教育研究和实践。以陈赓为核心的院党委,以毛泽东主席为学院颁发的《训词》为指南,领导全院开展办学实践,逐渐形成了以“政治为首,尊师重教,保持特色,发扬传统”为核心内涵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关怀下,“哈军工”得到各方配合和支持,人才培养得到了较为充足的条件保障。其中,大批的国内教授、专家、干部以及规模庞大的苏联顾问团汇聚,使学院具有人才优势。“哈军工”在人才队伍建设中,不论是对人才培养的主体还是对象,都有着严格的政治思想条件要求。“哈军工”按照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要求学员在德、智、军、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其各类课程正规而严格,政治思想性贯彻其中,以政治、技术、军事、体育为框架的教学内容实践体系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哈军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严格教学过程管理,以管理育人;同时,围绕教学开展广泛、深入、多样的学员政治思想工作,以保证培养质量。“哈军工”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展现出鲜明的特点,积淀了优良传统。“哈军工”的人才培养实践启示当今高校:不遗余力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以改革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着力把握立德树人核心使命。

罗庆朗[8](2013)在《我国载人航天发展与预算政策研究》文中提出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早在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之初,中央就指出:为了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促进科技进步,培养壮大科技队伍,提高国家威望,增强民族自豪凝聚力,我们必须在这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经过20年的实施,我国的载人航天己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本建成了初步配套的载人航天技术体系,带动了诸多领域和行业的创新发展与产业提升,形成了巨大的拉动和辐射效应,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只有在整个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载人航天才能逐渐发展起来。载人航天实施的20年,恰好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20年,持续推进财税改革、建立健全财政收入体系,使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这也为载人航天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作为新时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载人航天工程已成为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瓶颈、解决重大民生问题的强大引擎之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财政收入规模逐步扩大,不断增强的财政实力又为载人航天工程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这正是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理念的具体实践。当前,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按照中央明确的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载人空间站工程已经全面展开,未来将进入到高密度发射的空间站建造与运营管理阶段,实施更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载人航天工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样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把握国际载人航天发展态势、服从国家发展大局,谋划好与我国大国地位相适应的载人航天发展目标和结构体系。本文借鉴了国内外财政学、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以及世界主要国家载人航天的管理经验,对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管理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分析和透视,通过提炼总结我国载人航天经费管理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把实践成果上升为认识成果和理论成果,研究了载人航天目标价格生成和过程成本控制机制。针对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探讨如何创建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重大专项管理模式,研究提出了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政策建议,即在创新专项管理的同时,将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有机结合,开展务实有效的国际合作,推动载人航天工程又好又快发展。20年来,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以较少的投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对于载人航天的后续任务,我们应研究完善符合工程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科学合理地安排研制建设经费,务求用之必须,用之得当,始终保持我国载人航天投入较少、效益较高、发展较快的良好势头;要进一步统筹各学科领域、各研究方向的应用需求,安排实施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空间应用项目,引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相关领域发展,提高载人航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使工程应用效益不断提升和增强。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最为昂贵的科技项目,需要一个国家大量的经费投入,如果没有强劲的经济能力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就不可能发展载人航天。航天飞机的退役意味着美国航天放弃了逍遥自在的“牛仔经济”,转而采用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飞船经济”。美国政府要求大力扶持和发展商业空间运输,因为商业公司参与航天计划可以让市场消化太空探索的投入,将会加速人类实现低价和快捷的航天飞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我国航天的市场化道路要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在保持适度规模的核心能力前提下,突破原有工业体制的约束,加快商业化进程,让市场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探索太空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加强国际合作已经成为世界航天国家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载人航天是寄托“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我们应坚持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参与国际合作,形成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合作战略思想,努力推动我国空间站成为中国主导的国际化、商业化合作平台。通过构建载人航天国际合作长效机制,发挥合作层次高、影响范围大、政治意义突出的特殊优势,将更加充分展示我国的综合实力和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并将加深与各国特别是友好国家的战略合作关系,维护全球化时代的国家战略利益。

张鹏[9](2012)在《高动态、低信噪比条件下基于PCM/FM遥测信号的角跟踪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人类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临近空间的研究引起了各国的重视,而临近空间的测控通信是连接人类和临近空间的一个重要纽带,也是临近空间关键技术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临近空间的测控通信由于其环境的特点使得测控信号的捕获和跟踪存在很大困难,尤其是在高动态、低信噪比的情况下,因此在高动态、低信噪比的情况下实现对信号快速捕获与高精度跟踪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高动态、低信噪比条件下基于PCM/FM遥测信号的角跟踪技术,首先对基于四相调制的PCM/FM角跟踪系统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推导,并通过仿真分析了多普勒频偏对系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了解决多普勒频偏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二阶FLL的大动态PCM/FM角跟踪方法,并给出了两种解决方案,仿真分析了其性能。最后,针对二阶FLL算法的缺点,为了进一步提高角跟踪的性能,又提出了基于数字信道化的大动态PCM/FM信号角跟踪方法,给出了两种解决方案,并进行了仿真分析,证明数字信道化的方法在性能上优于二阶FLL的方法。

杨震[10](2012)在《论后冷战时代的海权》文中指出间发展。战争的变化同样也对海权的范围产生了影响:冷战后世界海军力量对比的变化使战争集中在沿海地区;一体化联合作战对海军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具备为联合部队提供战略海运、海上防御和对陆纵深打击能力。军事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进行引领的导弹技术的进步使海军对陆地纵深目标进行远程精确常规战略性打击成为可能。上述影响使海权的范围开始从远洋公海扩展至沿海地区并直抵大陆纵深。后冷战时代海权在规模范围的变化不但完成了理论探索,也进行了战争实践。从后冷战时代中国海权观念的变化来看,则是受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双重影响的。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地缘政治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海权的轴心地带由从前的大西洋转向太平洋。随着国家实力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海洋大国,与美国一起成为世界海权的两个主要角色。美国在中国发展海权的三个关键战略区域:台湾、南海和印度洋进行“岛链”封锁,已经成为中国发展海权的最大制约因素。中国的海权观念在冷战结束后得到了很大发展,经济海权观、战略海权观、复合海权观、合作海权观和海洋国土观构成了后冷战时代中国海权观的主体。冷战的结束使海权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还在深化与发展。

二、国防建设需要再入遥测更快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防建设需要再入遥测更快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从太空竞赛到空间合作航天外交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由来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军事安全
        二、法律政策
        三、经济产业
        四、科学技术
        五、文化认知
        六、研究概况
    第三节 研究概述
        一、主要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第四节 论证框架与章节结构
第二章 概念界定
    第一节 航天的基础概念
        一、作为技术概念的航天
        二、航天科技
        三、航天系统和系统工程
    第二节 航天外交的概念和定义
        一、历史沿革
        二、定义范畴
        三、构成要素
        四、本质特性
    第三节 航天与国际关系理论
        一、航天与地缘政治理论
        二、航天与国际政治理论
        三、航天与外交理论
第三章 历史与现实
    第一节 航天外交的历史阶段
        一、第一个时段:1957 年-1975年
        二、第二个阶段:1975 年-1985年
        三、第三个阶段:1985 年-2000年
        四、第四个阶段:2000 年-至今
    第二节 太空竞赛与现实主义
        一、冷战早期50年代的航天外交
        二、冷战早期60年代的航天外交
        三、现实主义的航天外交
    第三节 空间合作与相互依赖
        一、冷战中期的航天外交情况
        二、自由主义的航天外交
    第四节 冲突对抗与霸权稳定
        一、冷战后期的航天外交情况
        二、新现实主义的航天外交
    第五节 世界航天体系与依附
        一、发展中国家的航天计划
        二、世界体系中的航天外交
    第六节 商业航天与国家主义
        一、全球化与商业航天
        二、国家主义的航天外交
    第七节 航天外交的核心要素
        一、科技是核心基础
        二、战略是根本动力
        三、资金是重要条件
第四章 理论框架
    第一节 理论范式
        一、航天经济的计划属性
        二、国家为核心的行为体
        三、大国竞争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理论模型
        一、关键要素
        二、理论内核
        三、主要逻辑
    第三节 理论推论
        一、太空竞赛
        二、空间合作
    第四节 理论验证
        一、定量检验
        二、定性检测
    第五节 理论颠覆
        一、理论界限
        二、商业航天
        三、理论发展
第五章 理论分析
    第一节 总体态势分析
        一、综合分析
        二、分项分析
    第二节 主要国家分析
        一、美国的航天外交
        二、俄罗斯的航天外交
        三、欧洲的航天外交
        四、日本的航天外交
        五、印度的航天外交
    第三节 国际组织分析
        一、国际组织类型分析
        二、多边平台博弈策略
        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第六章 中国的航天外交
    第一节 中国航天外交的实践
        一、中国航天外交的基础
        二、中国航天外交的历史
    第二节 中国航天外交的设计
        一、大国博弈
        二、多边主导
        三、应用推广
    第三节 中国航天外交的政策建议
        一、坚持高举高打的战略定位
        二、改革管理体制和创新模式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航天外交的本质与启示
        一、航天外交的本质
        二、航天外交的启示
    第二节 航天外交的未来
        一、持续的竞争
        二、潜在的合作
    第三节 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DEA的A研究所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型号产品的质量成本管理评价综述
        1.3.1 国外质量成本管理评价综述
        1.3.2 国内质量成本管理评价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
    1.4 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4.1 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的必要性
        1.4.2 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的可行性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论文结构框架
第2章 A研究所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现状
    2.1 A研究所概述
        2.1.1 A研究所基本情况介绍
        2.1.2 A研究所组织管理机构和质量管理机构
    2.2 A研究所型号产品的研制流程及产品特点
        2.2.1 型号产品研制阶段工作
        2.2.2 型号产品特点
    2.3 A研究所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现状
        2.3.1 质量经济性管理组织体系
        2.3.2 质量成本的项目及细目
        2.3.3 质量成本数据的核算与流转
        2.3.4 质量成本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2.4 A研究所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2.4.1 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方法不科学
        2.4.2 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指标不清晰
        2.4.3 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流程不合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A研究所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的改进措施
    3.1 A研究所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方法的选择
        3.1.1 质量成本管理评价方法比较
        3.1.2 DEA方法的概念
        3.1.3 DEA方法的工作步骤
    3.2 A研究所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指标的确定
        3.2.1 评价指标的确定
        3.2.2 决策单元的选取
    3.3 A研究所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流程的设计
        3.3.1 C~2R模型
        3.3.2 BC~2模型
        3.3.3 DEA模型的有效性判断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DEA的A研究所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实例
    4.1 A研究所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数据
    4.2 A研究所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指标
    4.3 A研究所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结果及分析
    4.4 A研究所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的建议
        4.4.1 开发专用的质量成本管理评价软件
        4.4.2 获取准确可靠的质量成本数据
        4.4.3 应用直观的评价数据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基于QPSK的遥测无线通信设备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遥测的概念与系统组成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遥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1.2.2 遥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遥测系统的关键技术
        1.3.1 软件无线电技术
        1.3.2 遥测信号调制技术
        1.3.3 电磁兼容技术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遥测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方案设计
    2.1 遥测通信设备工作原理
    2.2 数字基带模块方案选择
        2.2.1 数字滤波方案选择
        2.2.2 数字调制技术方案选择
        2.2.3 频率合成技术方案选择
    2.3 射频模块方案选择
        2.3.1 锁相环方案选择
        2.3.2 上变频方案选择
        2.3.3 带通滤波器方案选择
        2.3.4 功率放大器方案选择
    2.4 本章小结
3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硬件总体设计
    3.2 数字中频电路设计
        3.2.1 DDS工作原理
        3.2.2 主要芯片选型
        3.2.3 硬件电路设计
    3.3 射频电路设计
        3.3.1 锁相环路设计
        3.3.2 混频电路设计
        3.3.3 功放电路设计
    3.4 射频电路电磁兼容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软件设计以及仿真
    4.1 系统软件设计概述
    4.2 数字信号处理
        4.2.1 基带信号内插滤波
        4.2.2 基带成形滤波
    4.3 DDS芯片配置
    4.4 锁相环芯片配置
    4.5 本章小结
5 系统的相关测试
    5.1 数字信号处理软件仿真
    5.2 软件配置仿真
        5.2.1DDS软件配置仿真
        5.2.2 锁相环芯片软件配置仿真
    5.3 主要硬件电路测试
        5.3.1 QPSK调制测试
        5.3.2 锁相环信号测试
        5.3.3 混频信号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6.1 论文创新点
    6.2 工作总结
    6.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目标飞行器遥测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飞行器遥测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遥测系统调制方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第2章 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总体方案设计
    2.1 遥测系统性能指标及需求分析
    2.2 遥测系统数据传输关键技术研究
        2.2.1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2.2.2 遥测信道编码
        2.2.3 TPC编码
    2.3 遥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3.1 数字量采集模块
        2.3.2 模拟量采集模块
        2.3.3 TPC编码与调制模块
        2.3.4 程序控制模块
        2.3.5 系统其他模型设计
    2.4 遥测系统结构设计与热设计
        2.4.1 遥测系统结构设计
        2.4.2 遥测系统热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遥测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与实现
    3.1 模拟量采集模块
        3.1.1 硬件电路设计实现
        3.1.2 软件设计实现
    3.2 数字量采集模块
        3.2.1 硬件电路设计实现
        3.2.2 软件设计实现
    3.3 调制模块设计
    3.4 程序控制模块
        3.4.1 硬件电路设计实现
        3.4.2 软件设计实现
    3.5 系统其他模块设计
        3.5.1 电源模块设计
        3.5.2 功放模块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功能测试与分析
    4.1 程序控制模块功能测试
    4.2 模拟量采集模块测试
    4.3 调制模块功能测试
    4.4 功放模块功能测试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基于FPGA+DSP的高性能并行计算架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性能计算发展现状
        1.2.2 并行计算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并行计算概述
    2.1 并行计算机的访存模型
    2.2 并行编程模型
        2.2.1 过程交互编程模型
        2.2.2 问题拆分
    2.3 并行算法设计方法
        2.3.1 并行算法设计原则
        2.3.2 算法并行化实现
    2.4 并行性能评估
    2.5 共享存储的OpenMP编程模型
        2.5.1 OpenMP介绍
        2.5.2 OpenMP执行模型和存储模型
        2.5.3 OpenMP编程要素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研究背景的需求分析
    3.1 背景问题分析
        3.1.1 飞行器在线轨迹规划
        3.1.2 组合导航
        3.1.3 图像匹配制导
        3.1.4 航天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3.2 本章小结
4 多核并行架构下的OpenMP的并行实现优化
    4.1 OpenMP的流程优化
    4.2 OpenMP并行优化方法
        4.2.1 优化原始算法
        4.2.2 灵活调度策略
        4.2.3 重构并行域
        4.2.4 多层循环并行优化
        4.2.5 优化Cache结构
    4.3 本章小结
5 面向OpenMP的并行计算硬件方案设计
    5.1 硬件方案设计分析
    5.2 核心电路设计
        5.2.1 DSP模块设计
        5.2.2 FPGA设计
    5.3 电路板生产与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多核并行架构下的OpenMP的并行测试
    6.1 并行算法测试环境
    6.2 并行程序性能优化方法实验与分析
        6.2.1 矩阵乘法
        6.2.2 利用积分计算π
        6.2.3 快速傅立叶变换
        6.2.4 加速图像处理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哈军工”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评述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1.4.1 基本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本文创新之处
第2章“哈军工”人才培养的历史发展概况
    2.1“哈军工”的历史发展
        2.1.1“哈军工”的创建
        2.1.2“哈军工”的发展历程
        2.1.3“哈军工”系科专业的发展
    2.2“哈军工”人才培养的目标
        2.2.1 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
        2.2.2 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
    2.3“哈军工”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2.3.1 政治为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
        2.3.2“两老”办院 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2.3.3 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2.3.4 学习苏联“以我为主”开展实践
        2.3.5 从严治院培育军工特色校风
        2.3.6 发扬传统艰苦奋斗勤俭办院
        2.3.7 尊重地方处理好与院外关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哈军工”人才培养的条件保障
    3.1 人才队伍建设
        3.1.1 苏联师资援助
        3.1.2 教师队伍建设
        3.1.3 干部队伍建设
        3.1.4 生源选拔
    3.2 制度体系建设
        3.2.1 教学制度建设
        3.2.2 科学研究制度建设
        3.2.3 行政(军事)管理制度建设
    3.3 基础条件建设
        3.3.1 教学设施设备建设
        3.3.2 教学图书资料建设
        3.3.3 生活文体条件建设
    3.4 本章小结
第4章“哈军工”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4.1 教学设计
        4.1.1 教学计划及其执行
        4.1.2 各阶段教学计划的特点
    4.2 教学内容实践体系
        4.2.1 政治方面
        4.2.2 技术方面
        4.2.3 军事方面
        4.2.4 体育方面
    4.3 教学过程管理
        4.3.1 教学过程检查
        4.3.2 教学质量分析
        4.3.3 教学方法改进
        4.3.4 教学纪律执行与学籍管理
    4.4 教学设计与实践评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哈军工”的学员政治思想工作
    5.1 学员政治思想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5.1.1 引领政治方向
        5.1.2 保证教学工作
        5.1.3 培育优良学风
    5.2 学员政治思想工作的主体
        5.2.1 基层干部
        5.2.2 教师
        5.2.3 学员骨干
        5.2.4 领导干部及各岗位职工
        5.2.5 党政军高层领导
    5.3 学员政治思想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5.3.1 学员政治思想工作的途径
        5.3.2 学员政治思想工作的方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哈军工”人才培养的特点和优良传统
    6.1“哈军工”人才培养的特点
        6.1.1 强调政治为首
        6.1.2 凸显军校风格
        6.1.3 注重实践锻炼
        6.1.4 计划精确统一
        6.1.5 全程严爱合一
    6.2“哈军工”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
        6.2.1 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政治信念
        6.2.2 报效祖国献身使命的价值追求
        6.2.3 严谨求实笃学精业的治学态度
        6.2.4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创新品格
        6.2.5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革命传统
        6.2.6 开放办学吸收经验的国际视野
        6.2.7 热爱人民支援地方的军队本色
    6.3 本章小结
第7章“哈军工”人才培养对当今高校的启示
    7.1 不遗余力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7.1.1 增强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
        7.1.2 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7.2 以改革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7.2.1 明确学校定位和发展重点
        7.2.2 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7.2.3 优化创新人才培养结构
        7.2.4 推进形成协同育人机制
        7.2.5 总结实践经验稳步改革
    7.3 着力把握立德树人核心使命
        7.3.1 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7.3.2 用主流思想引领大学生价值观
        7.3.3 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育人全程
        7.3.4 以精神文化建设营造育人氛围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8)我国载人航天发展与预算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载人航天的意义
        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综述
        一、工程简介
        二、发展历程
        三、工程特点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系统工程的研究情况
        二、项目管理的研究情况
        三、航天项目管理的研究情况
        四、科研经费管理的研究情况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逻辑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逻辑框架
    第五节 本文的可能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载人航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有关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进步观
        二、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三、外生经济增长理论
        四、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五、公共财政促进科学技术的理论研究
    第二节 经济发展影响载人航天计划
        一、国外经济发展对载人航天的影响
        二、我国经济发展对载人航天的影响
    第三节 载人航天促进经济发展
        一、载人航天的经济特性
        二、载人航天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三、载人航天的投入高回报不可一概而论
    第四节 载人航天与国家财政的关系
第三章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预算管理
    第一节 工程管理基本情况
        一、工程管理的组织形式
        二、工程管理的基本模式
        三、工程管理体系
    第二节 工程经费管理体制和管理程序
        一、工程经费管理体制
        二、工程经费管理程序
    第三节 工程经费管理的原则
        一、统一领导
        二、按级负责
        三、分工管理
        四、专款专用
    第四节 工程经费管理的主要特点
    第五节 工程经费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开展立项评估论证
        二、组织经费超概算审查
        三、加强结余资金管理
第四章 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载人航天工程管理有待加强
        一、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难以为继
        二、工程经费预算管理需要完善
        三、价格形成机制面临转型
    第二节 我国航天市场化程度不高
        一、航天企业政企不分
        二、投资不合理
        三、市场竞争不充分
    第三节 载人航天国际合作参与不够
    第四节 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差距明显
第五章 国外载人航天工程与预算管理
    第一节 美国载人航天工程与预算管理
        一、美国载人航天项目管理体制
        二、美国载人航天政策战略
        三、美国载人航天项目经费管理
        四、美国载人航天项目典型案例
    第二节 前苏联/俄罗斯载人航天工程与预算管理
        一、前苏联/俄罗斯航天项目管理体制
        二、前苏联/俄罗斯载人航天政策战略
        三、俄罗斯载人航天项目经费分配
        四、俄罗斯载人航天典型案例
    第三节 其他国家和地区载人航天工程与预算管理
        一、欧洲载人航天工程与预算管理
        二、日本载人航天工程与预算管理
        三、印度载人航天工程与预算管理
    第四节 国外载人航天工程管理借鉴
        一、预算管理机构健全,相互制衡
        二、编制滚动预算,建立航天预算多年概算制度
        三、研究载人航天商业化模式,培育新型航天工业基础
        四、重视航天活动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强载人航天国际合作
第六章 完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预算管理
    第一节 加强载人航天工程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载人航天工程经费预算的编制原则
        一、量入为出、精打细算
        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三、厉行节约、讲求效益
        四、规范管理、项目具体
        五、科学合理、追踪问效
    第三节 完善载人航天工程预算管理的基本思路
        一、采用“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制度(PPBE)编制预算
        二、构建高效的载人航天绩效评价体系
        三、建立载人航天“里程碑”拨款管理制度
        四、完善载人航天预算监督机制
第七章 加强我国载人航天成本控制
    第一节 目标成本研究
        一、目标成本的基本概念
        二、目标成本的体系内涵
        三、目标成本确定的原则
        四、目标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
        五、目标成本的作用
    第二节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成本控制体系
        一、经费宏观分配阶段
        二、实施过程经费控制阶段
    第三节 完善我国载人航天过程成本控制
        一、过程成本监控的组织机构设想
        二、过程成本控制中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方法
        三、过程成本控制的主要程序
        四、过程成本监控的报告编制
        五、过程成本监控的状态跟踪和信息采集流程
第八章 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充分运用公共财政政策
        一、加大R&D投入,重点支持基础研究
        二、灵活运用财政政策,推动载人航天发展
        三、完善专项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节 重视载人航天市场化发展
        一、建立现代航天企业制度
        二、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军民融合
        三、完善载人航天的竞争机制
    第三节 加强载人航天国际合作
        一、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参与国际合作
        二、形成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合作战略思想
        三、建立我国主导的载人航天合作平台
        四、提升载人航天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第四节 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其他政策建议
        一、健全载人航天制度体系
        二、加强载人航天文化建设
        三、夯实载人航天人才基础
        四、加强载人航天集成管理
第九章 我国载人航天未来发展计划
    第一节 国外载人登月基本情况
        一、美国“阿波罗”计划
        二、前苏联N1-L3载人登月计划
        三、美国“星座”计划
    第二节 国外载人登月有关启示
        一、载人登月的特点
        二、国外载人登月的启示
    第三节 我国实施载人登月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履行大国责任
        二、激发民族自豪感,助力实现“中国梦”
        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第四节 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状况
        一、航天技术发展状况及取得的成就
        二、存在的主要差距
    第五节 我国载人登月的方案设想
        一、任务规划
        二、基本原则
        三、系统组成
        四、科学目标
        五、经费预算
    第六节 我国载人登月有关法律问题及建议
        一、国际空间法规
        二、有关建议
    第七节 我国载人登月的可行性分析
        一、我国载人登月技术可行性分析
        二、我国载人登月经济可行性分析
    第八节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后记

(9)高动态、低信噪比条件下基于PCM/FM遥测信号的角跟踪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关键技术及技术指标
        1.2.1 关键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1.2.2 技术指标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遥测技术的现状
        1.3.2 多普勒频偏补偿技术的现状
        1.3.3 角跟踪系统的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工作安排
第二章 PCM/FM 遥测信号单脉冲单通道角跟踪
    2.1 引言
    2.2 单脉冲单通道角跟踪基本原理
    2.3 基于四相调制的 PCM/FM 信号角跟踪系统
        2.3.1 PCM/FM 信号
        2.3.2 基于四相调制的 PCM/FM 信号角跟踪系统的设计原理
    2.4 PCM/FM 信号角跟踪系统仿真
        2.4.1 多普勒频偏对角跟踪性能影响
        2.4.2 最优跟踪带宽选取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二阶锁频环的大动态 PCM/FM 信号角跟踪
    3.1 引言
        3.1.1 锁频环原理
    3.2 基于 FLL 的两种解决方案
        3.2.1 瞬时鉴频算法
        3.2.2 FFT 鉴频算法
    3.3 二阶 FLL 的设计
        3.3.1 环路滤波器
        3.3.2 二阶数字环路滤波器的设计
    3.4 计算机仿真
    3.5 基于二阶 FLL 频偏校正的角跟踪
        3.5.1 系统原理
        3.5.2 计算机仿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数字信道化的大动态 PCM/FM 信号角跟踪
    4.1 数字信道化的分解与合成原理
        4.1.1 信道划分
        4.1.2 数字信道化分解的原理
        4.1.3 数字信道化合成的原理
        4.1.4 计算机仿真分析
    4.2 基于数字信道化的两种解决方案
        4.2.1 基于有效子信道合成的角跟踪
        4.2.2 有效子信道直接检波的角跟踪
    4.3 计算机仿真分析
        4.3.1 固定多普勒频偏
        4.3.2 动态多普勒频偏
        4.3.3 基于二阶 FLL 算法与基于数字信道化方法性能比较
    4.4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0)论后冷战时代的海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一、研究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必要性
        二、海权的概念解析
        三、后冷战时代海权面临的战略转型
        四、后冷战时代海权的战略构架
        五、后冷战时代海权之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文献的回顾
        一、国外研究概况
        二、国内研究概况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四节 本文的结构安排
    注释
第一章 海权论的诞生与发展及其反思
    第一节 马汉海权论的产生及其评述
        一、马汉海权论的产生
        二、马汉海权论的内容及影响
        三、对马汉海权论的评述
    第二节 科贝特海洋战略论的产生及其评述
        一、海洋战略论的产生
        二、科贝特海洋战略论的内容及影响
        三、对科贝特海洋战略论的评述
    第三节 戈尔什科夫国家海上威力论及其评述
        一、国家海上威力论的产生
        二、国家海上威力论的内容及影响
        三、对国家海上威力论的评述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二章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发展演进
    第一节 海权在后冷战时代发展演进的背景
        一、国际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
        三、新军事变革
    第二节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内涵
        一、后冷战时代海权的要素
        二、后冷战时代海权的构成
    第三节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观念
        一、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国际观
        二、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军事观
        三、后冷战时代海权的海洋观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三章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技术形态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技术形态及战争形态演进
        一、人类社会的技术形态演进
        二、人类战争的技术形态
    第二节 后冷战时代海权技术形态的理论探索
        一、战法思想
        二、军事技术
        三、编制体制
        四、途径目标
    第三节 后冷战时代海权技术形态的战争实践
        一、指挥、控制与通信
        二、海上打击
        三、后勤保障
    本章小结
    注释
第四章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规模范围
    第一节 后冷战时代的战争
        一、后冷时代战争的主要形式
        二、后冷时代战争的作战模式
        三、后冷时代战争的战场空间
    第二节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规模
        一、后冷战时代的战争对海权规模的影响
        二、对后冷战时代海权规模的理论探索
        三、后冷战时代海权规模的战争实践
    第三节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范围
        一、后冷战时代的战争及军事形势对海权范围的影响
        二、后冷战时代海权范围的理论探索
        三、后冷战时代海权范围的战争实践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五章 后冷战时代海权对中国海权思想的影响
    第一节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地缘政治背景
        一、后冷战时代地缘政治的轴心
        二、中国实力的快速发展
    第二节 后冷战时代中国的海权辩论
        一、无足轻重的海权
        二、辅助性海权
        三、主导性海权
    第三节 后冷战时代中国发展海权的最大制约
        一、台湾问题
        二、南海问题
        三、印度洋问题
    第四节 后冷战时代中国海权观念的发展
        一、经济海权观
        二、战略海权观
        三、复合海权观
        四、合作海权观
        五、海洋国土观
        六、中国海权观念的发展与航空母舰
    本章小结
    注释
结论
    第一节 研究总结
        一、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内涵
        二、后冷战时代海权技术形态的进化
        三、后冷战时代海权规模范围的拓展
        四、地缘政治背景的变迁及中国海权观念的发展
    第二节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进一步讨论
        一、海洋法的演进
        二、科学技术的进步
        三、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
        四、全球化进程的发展
    第三节 政策含义
        一、培育海权意识
        二、制定海洋战略
        三、推进海军转型
        四、发展海洋经济
        五、继续加强海洋法研究与建设
        六、增强海洋科技实力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国防建设需要再入遥测更快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从太空竞赛到空间合作航天外交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转型[D]. 蔺陆洲. 外交学院, 2020(08)
  • [2]基于DEA的A研究所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研究[D]. 薛云朝.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3]基于QPSK的遥测无线通信设备的设计与实现[D]. 连佳佳. 中北大学, 2019(09)
  • [4]目标飞行器遥测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与实现[D]. 王晓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5]问鼎长天——中国921(一)[J]. 兰宁远. 神剑, 2019(01)
  • [6]基于FPGA+DSP的高性能并行计算架构研究[D]. 孟振华.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 2018(02)
  • [7]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哈军工”人才培养研究[D]. 张素姗.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7(06)
  • [8]我国载人航天发展与预算政策研究[D]. 罗庆朗.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3(12)
  • [9]高动态、低信噪比条件下基于PCM/FM遥测信号的角跟踪技术研究[D]. 张鹏.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2(01)
  • [10]论后冷战时代的海权[D]. 杨震. 复旦大学, 2012(02)

标签:;  ;  ;  ;  ;  

国防建设需要更快地发展再入遥测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