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烧伤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手烧伤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一、手部烧伤的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钟莉,陈晓娟,古芝燕[1](2022)在《烧伤植皮联合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治疗手部烧伤临床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烧伤植皮联合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对手部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20年2月于笔者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22例手部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两组均采用烧伤植皮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术后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手部运动功能、简明烧伤健康量表(BSHA-A)评分及瘢痕情况,统计两组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腕关节背伸活动度、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评分、手功能评分及躯体功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关系、心理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瘢痕色泽、血管分布、厚度、柔软度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期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烧伤植皮术后采用综合性康复护理对手部烧伤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手部运动功能,提高患者健康状况,同时改善瘢痕色泽、提高柔软度,降低瘢痕厚度及血管分布情况,同时并发症少。

黄烨[2](2021)在《严重手部烧伤瘢痕畸形早期手术治疗对手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早期手术对严重手部烧伤瘢痕畸形患者手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搜集2017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共48例(62只手)严重手部烧伤瘢痕畸形患者病例,根据患者手术时机早晚(定义伤后6个月内为早期,超过6个月为晚期)分为早期组与晚期组。术中记录每个患者出血量,术后拆包时计算皮片存活率,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记录所有患者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以评价患者的手功能,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皮片存活率均无显着差异(p>0.05),早期手术不会增加术中出血量,也不会降低皮片存活率。2.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SS、手指TAM及ADL评分术前术后比较:早期组与晚期组VS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TAM及ADL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三个测量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SS、手指TAM及ADL评分改善值组间比较:早期组和晚期组术后6个月VSS评分改善值组间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早期组与晚期组术后6个月手指TAM与ADL评分组间对比均有差异(p<0.05)。结论:手部烧伤瘢痕畸形早期行植皮手术不会降低皮片存活率,能有效地改善患者手功能及生活质量。

赵海洋,韩军涛,刘佳琦,王洪涛,周琴,朱婵,卢迎,胡大海[3](2021)在《手持续被动运动系统联合功能训练与压力手套治疗手背部烧伤后早期瘢痕挛缩的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手持续被动运动(CPM)系统联合功能训练与压力手套治疗手背部烧伤后早期瘢痕挛缩的效果。方法 2017年6月—2019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4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手背部深Ⅱ~Ⅲ度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采用的治疗方法,13例患者纳入单纯压力手套组[男9例、女4例,年龄(31±6)岁],14例患者纳入压力手套+功能训练组[男11例、女3例,年龄(30±5)岁],16例患者纳入压力手套+功能训练+CPM系统组[男10例、女6例,年龄(29±5)岁]。3组患者均行手背部植皮术,创面愈合后6~8 d开始进行相应康复治疗,均持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总主动活动度法评定手关节活动度并计算优良比例,采用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法评定上肢功能评分并计算治疗前后差值,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定瘢痕评分并计算治疗前后差值。对数据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McNemar确切概率法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Bonferroni校正、Kruskal-Wallis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单纯压力手套组、压力手套+功能训练组、压力手套+功能训练+CPM系统组患者手关节活动度优良比例治疗前分别为2/13、2/14、3/16,治疗3个月后分别为4/13、6/14、14/16。治疗3个月后,压力手套+功能训练+CPM系统组患者手关节活动度优良比例显着高于另外2组(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仅压力手套+功能训练+CPM系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手关节活动度优良比例显着升高(P<0.01)。治疗前,3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手瘢痕评分均相近(F=0.598、0.035,P>0.05)。治疗3个月后,压力手套+功能训练+CPM系统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单纯压力手套组(P<0.05);压力手套+功能训练组、压力手套+功能训练+CPM系统组患者手瘢痕评分明显低于单纯压力手套组(P<0.05或P<0.01),压力手套+功能训练+CPM系统组患者手瘢痕评分明显低于压力手套+功能训练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单纯压力手套组、压力手套+功能训练组、压力手套+功能训练+CPM系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上肢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t=-5.295、-7.252、-15.342,P<0.01),手瘢痕评分均明显降低(t=13.361、16.982、40.334,P<0.01)。压力手套+功能训练+CPM系统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评分差值、手瘢痕评分差值均明显高于压力手套+功能训练组、单纯压力手套组(P<0.05或P<0.01),压力手套+功能训练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评分差值、手瘢痕评分差值均明显高于单纯压力手套组(P<0.05)。结论手CPM系统联合功能训练与压力手套治疗手背部烧伤后早期瘢痕挛缩可显着改善手关节活动度,能较好地恢复手功能并改善手瘢痕情况,其效果优于功能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值得临床借鉴。

黄玉金[4](2020)在《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对手深度烧伤患者康复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手深度烧伤患者康复期间的护理工作中实施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观察其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之间收治的60例手深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功能锻炼与康复护理等护理措施,治疗后比较两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与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手功能恢复情况(触觉、痛觉、运动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 <0.05;观察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好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 <0.05。结论在手深度烧伤患者康复期间实施功能锻炼与康复护理,可快速恢复患者各项手部功能,同时提高手部功能恢复优良率。可见该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杨成,王艳琼,吴直惠[5](2020)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手烧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早期综合护理对手烧伤患者焦虑抑郁、瘢痕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笔者医院美容整形烧伤外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手烧伤患者共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和抑郁情况、瘢痕严重程度、BSHS-2A评分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0.32%,对照组满意度为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瘢痕质量以及BSHS-2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部烧伤患者进行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瘢痕严重程度,恢复患者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陈思雄,董永盛[6](2020)在《探讨手术结合康复治疗对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手术结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给予术后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能力和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关节活动能力评分(3.8±1.0)分高于对照组的(2.2±0.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吃饭、洗脸、穿衣、梳头评分分别为(3.5±0.2)、(3.7±0.4)、(3.8±0.3)、(3.4±0.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2±0.3)、(2.6±0.5)、(3.0±0.2)、(2.6±0.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合康复治疗对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的积极影响较大,能够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马平,尚文静,张娜[7](2020)在《手术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在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中的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对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行手术结合综合康复治疗的价值。方法 68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依照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4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手术部功能训练,实验组实施手术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实验组的对指、对掌、手指内收/外展、手指屈伸、腕关节旋转、腕关节屈伸、日常活动、感觉功能、外观评分分别为(7.5±0.4)、(7.7±0.4)、(7.6±0.3)、(7.4±0.5)、(7.5±0.5)、(7.8±0.4)、(7.9±0.2)、(8.2±0.2)、(8.2±0.3)分,均高于参照组的(6.5±0.3)、(6.4±0.2)、(6.1±0.2)、(6.2±0.2)、(6.2±0.2)、(6.4±0.6)、(6.6±0.3)、(7.2±0.3)、(7.1±0.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ADL评分(74.15±4.52)分高于参照组的(58.41±3.9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治疗依从率为97.06%(33/34)高于参照组的70.59%(24/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予以手术联合综合康复治疗,手部功能恢复效果较优,有效提高手指协调性和灵活度,使生活能力得到明显改善。

姜春庭,陶雅玲,丁红梅[8](2020)在《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对手深度烧伤患者康复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在深度烧伤患者中将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方法进行应用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手深度烧伤患者100例,将其分为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和给予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干预的实验组,对其临床康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时,实验组患者的运动评分,触觉评分,痛觉评分和ADL评分数据差异均相对显着,实验组患者评分更高,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深度烧伤患者中将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方法进行应用,其临床效果显着,可促进患者恢复,对临床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孙慧慧[9](2020)在《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构建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并探讨其对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的疼痛、焦虑情况及上肢功能状况的影响,为解决患者疼痛、心理方面的问题及促进康复提供依据,为协同护理模式在手外科的临床应用提供实践经验。方法1.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以协同护理模式及《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为理论基础,在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初步制定协同护理干预方案;通过2轮德菲尔法专家函询对干预方案进行修订;通过预试验修改干预方案的内容后形成最终版干预方案。2.干预方案的应用:便利选取2019年01月~2019年08月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手外科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96例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的患者。以病区为单位通过抽签法将手外科一病区、二病区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协同护理干预方案:组建多学科协同团队,编制手册,分阶段进行个体干预、群体干预及团队协同干预。于带蒂术后1d、2d、3d评价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于断蒂术后1d、3d、7d、1个月评价两组患者肩肘关节功能情况;于断蒂术后1个月、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焦虑情况及手功能情况。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干预方案构建本研究2轮专家函询均发放问卷20份,回收20份,2轮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2轮专家意见权威系数分别为0.840、0.859,2轮函询协调系数分别为0.286,0.322,显着性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形成的干预方案包括一级条目3个,二级条目9个,三级条目42个。2.干预方案临床应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SAS评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及手功能MHQ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疼痛情况:干预组带蒂术后1d、2d、3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心理状况:干预组断蒂术后1个月、3个月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SAS评分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4)功能情况:干预组断蒂术后1d、3d、7d、1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干预组断蒂术后1d、3d、7d、1个月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干预组断蒂术后1个月、3个月手功能MH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功能MHQ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具有可靠性与科学性。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与焦虑程度,促进患者肩肘关节功能及手功能的恢复。

韩心怡[10](2020)在《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疗模式治疗手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过去2年间我科连续收治的手部深度烧伤后应用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疗模式与传统诊疗模式的临床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而比较不同的诊疗模式在创面愈合时间、瘢痕生长情况、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ngle of Motion,TAM)及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测试的差异。判断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疗模式的治疗效果是否优于传统诊疗模式,为手深度烧伤患者在选择诊疗模式时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与建议。方法:本课题包含2组研究,分别为研究1与研究2。研究1中,患者分为治疗组1与对照组1,手部受试创面烧伤深度为深Ⅱ度偏浅创面,创面治疗采用非手术治疗;研究2中,患者分为治疗组2与对照组2,手部受试创面烧伤深度为深Ⅱ度偏深创面及Ⅲ度创面,创面治疗采用手术治疗。治疗组1与治疗组2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疗模式;对照组1与对照组2的患者应用传统诊疗模式。两组研究分别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烧伤科住院治疗的手部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与对照组2的患者创面行常规治疗,术后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与此同时,对于治疗组1与治疗组2的患者,我科根据这些患者病情及病程的不同阶段,遵循中医整体观的理念,以早期应激救治、保护脏器功能为切入点,创面治疗为重点,将综合性康复治疗贯穿于诊疗全过程,针对创面封闭、瘢痕防治、功能恢复采用积极有效的创面覆盖治疗、综合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心理治疗、加压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记录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于治疗后6个月,依照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评分及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测试对患者手部创面瘢痕生长情况及手指关节活动度及手部整体功能进行评价。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评价两种诊疗模式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有80名患者参与试验治疗,其中对照组1(A组)20人,治疗组1(B组)20人,对照组2(C组)20人,治疗组2(D组)20人。研究1中A组患者男11例,女9例,B组患者男13例,女7例,C组患者男8例,女12例,D组患者男10例,女10例,研究1与2中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手部烧伤面积、烧伤总面积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创面愈合时间的比较对照组1(A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20.05±1.791)天,治疗组1(B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15.25±1.74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88,P<0.01)。对照组2(C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30.35±3.265)天,治疗组2(D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22.25±3.35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39,P<0.01)。2.瘢痕生长情况的比较对照组1(A组)患者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为(6.45±1.395)分,治疗组1(B组)患者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为(3.55±1.0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04,P<0.01)。对照组2(C组)患者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为(8.05±1.191)分,治疗组2(D组)患者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为(6.15± 1.1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1,P<0.01)。3.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的比较对照组1(A组)患者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分级评分为(2.45±0.510)分,治疗组1(B组)患者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分级评分为(3.30±0.6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9,P<0.01)。对照组2(C组)患者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分级评分为(1.95±0.605)分,治疗组2(D组)患者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分级评分为(3.15±0.7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2,P<0.01)。4.手部整体功能的比较对照组1(A组)与治疗组1(B组),两组患者手部整体功能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59,P=0.014)。对照组2(C组)与治疗组2(D组),两组患者手部整体功能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3,P=0.041)。结论: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疗模式在治疗手部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诊疗模式。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疗模式的应用相较于传统诊疗模式能使创面愈合时间减少、创面瘢痕增生减轻,关节活动度增加,手部整体功能改善,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的诊疗模式。

二、手部烧伤的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手部烧伤的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烧伤植皮联合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治疗手部烧伤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1.3.2 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
        1.4.1 手部运动功能:
        1.4.2 简明烧伤健康量表(Rief scale of burn health-A,BSHA-A)评分:
        1.4.3 瘢痕情况:
        1.4.4 并发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手部运动功能比较:
    2.2 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BSHA-A评分比较:
    2.3 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瘢痕情况比较:
    2.4 两组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2)严重手部烧伤瘢痕畸形早期手术治疗对手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分组方法
    2.2 方法
        2.2.1 术前准备
        2.2.2 手术方法
        2.2.3 术后处理
        2.2.4 术后康复治疗
        2.2.5 观察与随访指标
        2.2.6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手术完成情况
    3.3 VSS评分结果
    3.4 TAM评分结果
    3.5 ADL评分结果
    3.6 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对比
    3.7 典型病例
第4章 讨论
    4.1 皮片移植术
        4.1.1 皮片类型
        4.1.2 影响皮片存活率的因素
        4.1.3 移植皮片远期变化
    4.2 手术中的注意事项
    4.3 早期手术对手功能恢复的意义
    4.4 术后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4.5 本研究的不足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烧伤后手部瘢痕挛缩畸形手术及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对手深度烧伤患者康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 功能锻炼指导
        1.2.2 康复护理
    1.3 观察指标[3]
    1.4 数据分析与处理
2 结果
    2.1 手触觉、痛觉与运动评分比较
    2.2 手功能恢复疗效比较
3 讨论

(5)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手烧伤患者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第一阶段:
        1.3.2 第二阶段:
        1.3.3 第三阶段:
        1.3.4 第四阶段:
    1.4 检测指标
        1.4.1 焦虑抑郁评分:
        1.4.2 瘢痕质量评分:
        1.4.3 BSHS-2A评分:
        1.4.4 满意度: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2.2 两组VSS评分比较:
    2.3 两组BSHS-2A评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6)探讨手术结合康复治疗对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手术治疗方法
        1.3.2 对照组
        1.3.3 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关节活动能力
        1.4.2 生活能力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活动能力对比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3 讨论

(7)手术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在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中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功能评分对比
    2.2 两组患者ADL评分对比
    2.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
3讨论

(8)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对手深度烧伤患者康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9)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成立研究小组
        2 半结构式访谈
        3 德尔菲法专家函询
        4 预试验
        5 统计学分析
        6 质量控制
        7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2 专家函询结果
        3 预试验结果及干预方案的最终确立
    讨论
        1 干预方案构建的必要性
        2 干预方案构建的可靠性与科学性
        3 干预方案的可行性
        4 干预方案的内容性分析
第二部分 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的应用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
        3 干预方法
        4 观察指标
        5 统计学方法
        6 伦理原则
        7 质量控制
        8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
        2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3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4 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
        5 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情况比较
        6 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情况比较
        7 两组患者手功能情况比较
    讨论
        1 协同护理干预方案对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疼痛情况的影响
        2 协同护理干预方案对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焦虑情况的影响
        3 协同护理干预方案对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功能状况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10)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疗模式治疗手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1. 手部烧伤的特点
    2. 创面愈合机理与瘢痕发生的机制及防治
    3. 手深度烧伤的后遗症及传统治疗方式
    4. 构建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疗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1 早期应激救治,保护重要脏器
        4.2 中期积极的创面修复,尽早扩创,进行有效的创面覆盖
        4.3 后期以瘢痕防治为主,在烧伤治疗全过程落实功能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1
        1.1 对象
        1.2 治疗方法
    2. 研究2
        2.1 对象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3.1 创面愈合时间
        3.2 瘢痕外观评估
        3.3 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
        3.4 手部整体功能评定
    4. 随访内容
    5. 统计学方法
    6. 结果
        6.1 一般资料
        6.2 试验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手部深度烧伤创面处理的选择及手术时机
    2. 物理因子治疗的机理
        2.1 远红外照射治疗
        2.2 中药浸浴
    3. 中医按摩疗法
    4. 心理干预疏导
    5. 加压治疗
    6. 综合康复治疗对患者手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
    7. 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疗模式治疗手部深度烧伤创面的意义
    8. 问题与展望
    9.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手部烧伤的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烧伤植皮联合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治疗手部烧伤临床效果分析[J]. 钟莉,陈晓娟,古芝燕. 中国美容医学, 2022(01)
  • [2]严重手部烧伤瘢痕畸形早期手术治疗对手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D]. 黄烨. 南昌大学, 2021(01)
  • [3]手持续被动运动系统联合功能训练与压力手套治疗手背部烧伤后早期瘢痕挛缩的效果[J]. 赵海洋,韩军涛,刘佳琦,王洪涛,周琴,朱婵,卢迎,胡大海. 中华烧伤杂志, 2021(04)
  • [4]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对手深度烧伤患者康复的影响[J]. 黄玉金. 皮肤病与性病, 2020(05)
  • [5]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手烧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 杨成,王艳琼,吴直惠. 中国美容医学, 2020(10)
  • [6]探讨手术结合康复治疗对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J]. 陈思雄,董永盛. 中国实用医药, 2020(27)
  • [7]手术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在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中的效果[J]. 马平,尚文静,张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18)
  • [8]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对手深度烧伤患者康复的影响[J]. 姜春庭,陶雅玲,丁红梅.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54)
  • [9]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D]. 孙慧慧. 青岛大学, 2020(01)
  • [10]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疗模式治疗手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研究[D]. 韩心怡.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标签:;  ;  ;  ;  

手烧伤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