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流人工湿地植物水培法处理化粪池污水及利用

垂直流人工湿地植物水培法处理化粪池污水及利用

一、Treat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eptic tank effluent using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and vegetable hydroponics(论文文献综述)

刘媛媛[1](2021)在《外源水杨酸和氯化钙提高湿地植物黄菖蒲耐盐性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湿地植物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盐胁迫会对植物产生抑制进而降低人工湿地的处理性能。因此,现阶段需要寻找简单、经济的方法来提高现有常见湿地植物的耐盐性。已有研究表明,合理施用外源生长调节剂(例如水杨酸、钙离子和脱落酸)可以显着促进植物对寒冷、干旱、高盐度、害虫和疾病的抗性。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作为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通过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植物对盐胁迫和重金属等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Ca2+是细胞组成元素,对细胞结构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植物耐盐性。本研究以湿地植物黄菖蒲为研究对象,在盐胁迫(1%NaCl)条件下,利用SA和/或CaCl2对其根系预处理,研究不同浓度外源物质对黄菖蒲生长指标、生理指标以及转录组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处理浓度(0.1 mM SA+15 mM CaCl2),为提高湿地植物抗盐性、拓展人工湿地在含盐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盐胁迫对黄菖蒲产生抑制作用在含1%NaCl的盐胁迫培养液中,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40天后),盐胁迫对黄菖蒲的生长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在生长缓慢、光合作用下降、Na+毒害、细胞膜透性增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量积累等方面。(2)外源SA和CaCl2从形态方面和生理方面提高了黄菖蒲的耐盐性不同浓度的外源SA或CaCl2预处理对盐胁迫下黄菖蒲的生长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表现为叶长、叶宽、根长、干重、鲜重等生长指标的提高,其中CaCl2在叶宽和鲜重方面发挥的效果要优于SA。外源SA和CaCl2还提高了盐胁迫下叶绿素的含量,改善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此外,两种外源物质在提高K+、脯氨酸(Proline,Pro)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SA和CaCl2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细胞膜透性增大,表现为Na+、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Relative conductivity,RC)的降低。其中SA的最适浓度为0.1 mM,CaCl2的最适浓度为15mM。(3)外源SA和/或CaCl2对盐胁迫的缓解作用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浓度范围外源SA或CaCl2的投加要把握好浓度,低于(SA≤0.01 mM,CaCl2≤5 mM))或高于(SA≥0.2 mM,CaCl2≥20 mM)均会降低对黄菖蒲耐盐性提高的效果。SA和CaCl2复合处理比单一处理更有效的提高了黄菖蒲的耐盐性,并且复合处理更能延长抗氧化酶活性提高的时间,其中最佳组合为“0.1 mM SA+15 mM CaCl2”。盐胁迫40天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三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分别提高了36.7%、37.8%和73.8%。(4)外源SA和CaCl2在基因水平上提高了黄菖蒲的耐盐性对1%NaCl处理和“0.1 mM SA+15 mM CaCl2”处理的黄菖蒲叶片进行了转录组分析,比较了两种处理后的差异表达基因。RNA-seq分析显示,经SA和CaCl2预处理后,激素信号基因、钾离子转运蛋白基因、氧化应激基因和光合作用基因的表达均上调,说明外源物质的应用在基因水平上揭示了黄菖蒲耐盐性的机理。(5)外源SA和CaCl2的应用提高了人工湿地含盐废水的处理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盐胁迫反应器(WCK2)中,1%NaCl胁迫7天后,黄菖蒲叶片开始失水、萎缩、变黄。经过外源SA和/或CaCl2处理的人工湿地WS3(植物经0.1 mM SA预处理)、WC3(植物经15 mM CaCl2预处理)、WM3(植物经0.1mM SA+15 mM CaCl2预处理)对COD、NH4+-N、NO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比WCK2高约15.6%、24.9%、12.4%和5.2%。可见外源SA和CaCl2的应用提高了人工湿地含盐废水的处理效率。

程涵宇[2](2021)在《潜流人工湿地稳定剩余污泥过程中胞外聚合物变化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田原[3](2021)在《典型城市农村污水处理适应性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我国污水处理的重心主要在城市区域,污水的处理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并且,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不少企业在农村发展建设,给农村的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污染整治和治理越来越重要,农村污水的治理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农村污水的主要来源有农村生活污水、农业废水、养殖废水、乡镇企业废水排放、农村服务业废水等。但是,区别于城市污水技术和运营管理,农村污水适宜性技术的选择和稳定的运维管理仍然存在问题。如何根据排放标准和农村具体情况,农村污水适应性技术是一个难题。本论文通过分析目前农村污水处理的现状,探讨适应性技术选择路径,建立农村污水处理适应性技术评价体系,应用推广于农村污水处理和改造。得到如下结论:(1)通过现场调研、论文查阅等方式获取了2010年至2020年间有代表性的270个实际工程案例,对农村污水处理难点、处理规模、案例空间分布和排放标准四个方面的调研分析,结果发现农村污水的水量普遍偏小,100m3/d以下的案例数接近70%。对各工程的差异性进行讨论指出,经济发展和环境条件是农村污水处理在区域上存在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结合我国各省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排放指定的新标准,对比前期的排放标准发现各地农村污水存在排放标准和处理技术的显着差异性。实际工程案例在执行新排放标准时,处理设施的耗能、排放标准和处理负荷等差异性问题很突出,亟需提出区域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适应性评价体系。(2)将农村污水目前使用的工艺技术分为生态处理(人工湿地、土地处理、稳定塘)和生物处理(A/O、A/O组合、A2/O、A2/O组合、生物膜法、SBR和其他技术)两大类10小类,对比分析发现,各技术在不同处理规模的应用中出现两极分化情况严重,人工湿地和生物膜法的应用最广。在COD、NH3-N、TP的去除效果中,生物处理中A/O、A/O组合、A2/O、A2/O组合、SBR等处理效果明显;而生态法中人工湿地、稳定塘、土地处理的处理范围更广。(3)从技术适应性、经济适应性和管理适应性三个方面,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因地适宜、因标准适宜、因技术适宜和因投资管理适宜,构建出农村污水处理适应性技术评价体系。(4)以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的农村污水处理提升改造项目为例,采用农村污水处理适应性技术评价体系方法,建立了惠城区的42座处理设施并选取适宜性整改方案。以马安镇双寮村、马安镇横河村和横沥镇蓝村三个村庄为例,最终分别遴选出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法、水解酸化-人工湿地和水解酸化-稳定塘等工艺为核心的整改技术方案。通过项目工程实施,其出水均稳定达到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DB-44/2208-2019)二级标准,符合整改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污水处理适应性技术评价体系具备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技术评价结果对适应性技术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以为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具有技术可达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丁偌楠[4](2020)在《四川省农家乐污水排放特征及净化槽处理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村地区面源污染控制是当前我国碧水保卫战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农家乐污水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农家乐旅游起源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一种集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形式,吸引了大量城镇居民,在促进当地社会、文化、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风险。农家乐分散分布,游客吃喝游玩产生大量污水无法统一收集处理,污水处理难度较大。然而目前,有关农家乐污水排放特征的调查研究及处理工艺研究还较少。鉴于此,摸清农家乐污水排放的基本特征和针对农家乐生活污水开发处理工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四川省农家乐为代表,对15个城市280家农家乐污水排放特性开展问卷调查,对其中25个农家乐污水进行水质监测,并以1个花园餐厅为模型完成了1年污水水质监测;以花园餐厅污水为模型,研究“调节池+隔油池+净化槽+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农家乐污水。研究为农家乐污水的排放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工艺参考,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查明了四川省农家乐污水排放的基本特征,建立了农家乐污水排放量的预测模型。整体上污水直排比例较高,排放水量较大,污水水质差且浮动大。5.3%的农家乐厕所污水直排,25.3%的农家乐直接排放餐厨废水。年均污水排放量248万升,平均污水排放量与经营收入之比为9.24升/元。根据农家乐污水排放量与经营收入的相关性,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农家乐污水排放预测模型(火锅类:y=5.47x+24834;烧烤类:y=20.1x-136341;中餐类:y=11.3x-1847),对全面认知农家乐污水排放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农家乐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物(TSS,10-2470mg/L)、总磷(TP,0.07-17.1mg/L)、化学需要量(COD,144-2580mg/L)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3.5-411mg/L),秋冬季较春夏季污染更严重。(2)“调节池+隔油池+净化槽+人工湿地”工艺对农家乐污水处理效果显着。净化槽是处理分散型生活污水的经典利器,研究表明“调节池+隔油池+净化槽”工艺对农家乐污水中COD和氨氮处理效率较好,最高去除率分别可达81%和68%,但对TP的去除不及50%。为达到农家乐污水的高效处理,在净化槽出水处接入垂直流人工湿地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垂直流人工湿地对TP和COD的深度去除效果明显,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63%和86%,且出水水质稳定,均可达到四川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626-2019)中二级排放标准和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

刘娜[5](2020)在《农家乐餐厨污水组合人工湿地处理工艺设计与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乡村农家乐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空前发展。然而,农家乐运行所产生的污水污染也日益增大,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也是越来越明显的。本文首先以农家乐餐厨污水为研究对象,分析农家乐餐厨污水的发生特点、规律、影响,相关处理工艺及污水处理效果。然后以攸县xx农家乐为例,进行农家乐餐厨污水处理组合工艺设计。最后对其运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农家乐餐厨点多面广,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尤为集中,其运行产生的污水具有水量大、水质波动性大、排放期集中,废水中CODcr、动植物油以及总磷等指标较高等特点。污水多呈粗放型排放,以散排的形式,沿路面或路边沟直接排放至就近的自然水体。目前处理农家乐餐厨污水的工艺主要有:混凝法、粗粒化法、电化学法、生物接触氧化法、SBR法、传统的土地处理系统、人工湿地法等工艺。以人工湿地为主体的组合工艺处理技术,相比其他工艺,具有易于操作、建设及运行费用低兼具美学价值等优点,尤其是可以满足农家乐污水的处理要求。通过分析国内外在处理农家乐污水方面的成功案例,以人工湿地为主的多组合工艺能克服单一工艺方法的缺点,是以后处理农家乐餐厨污水新的发展方向。(2)攸县xx农家乐餐厨污水:采用组合“隔油池+厌氧池+调节池+沉淀池+潜流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农家乐餐厨污水。工程设计进水水量:3m3/d。测定进水水质为:农家乐污水 CODcr:378mg/L、TP:4.6mg/L、TN:41.9mg/L、NH3-N:36.1mg/L、动植物油:176mg/L。(3)对组合工艺系统处理农家乐污水运行后进出水水质分析,结果为:出水中 CODcr、TP、TN、NH3-N、动植物油含量分别为 68.75mg/L、1.65mg/L、24.25mg/L、9.11mg/L、3.79mg/L,去除率分别达到了 81.84%、63.46%、41.74%、74.75%、97.83%。系统出水水质稳定,植物生长良好,且景观效果较好。

黄敏峰[6](2019)在《一体化装置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农村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生活污水的直排现象,由此造成的水污染问题不仅影响到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而且还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水量小、时空变化大的特点,寻求合理而适宜的处理设施,对于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有着迫切的需求。分散型污水的治理工艺不可照搬城市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不论是从建设、运维,农村地区都很难承担如此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亟需设计一套适用于广大农村地区易维护运用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本研究的重点是通过自主设计的一体化生物接触氧化-潜流人工湿地装置来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设计处理水量为4m3/d,通过周期一年的试验,改变不同运行参数得出不同参数下的污水处理效果并得出影响处理效果的主导因素,进一步从设计上进行优化装置,达到可推广的目的,此装置可适用于多户联用、农家乐或规模较小的自然村等农村地区。试验期间,重点检测工艺对污水中COD、氨氮、总磷的去除效果。单独启动生物接触氧化池,通过改变进水负荷,得出工艺的最佳运行参数为4m3/(m2·d),在低温条件下,生物接触氧化法对COD、氨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1.3%、75.5%、58.9%。在最佳水力负荷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曝气方式,连续曝气和间歇曝气(曝气时间:停曝时间=1h:1h,1h:2h,1h:3h),确定最佳工况为曝气时间与停曝时间比为1h:1h,此工况下,氧化池对COD、氨氮、总磷的去除率为83.9%,71.7%,60.9%。在夏季高温,但污水中COD浓度平均值在130mg/L、氨氮平均值在10mg/L,总磷平均值在2mg/L,在低浓度的情况下,氧化池对COD、氨氮、总磷的去除率为61%、58.9%、56.3%。通过单独运行潜流人工湿地,进水为生化后尾水,其中COD、氨氮、总磷浓度平均值分别在70.2mg/L、10.5mg/L、1.4mg/L时,通过改变水力停留时间,得出湿地中最优的水力停留时间HRT=2d,对COD、氨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6.4%、53.4%、62.5%,出水基本上可达一级排放A标准。通过运行装置一整年的时间,组合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较为稳定,处理效果较好,对COD年平均去除率为86.2%,对氨氮年平均去除率为84.3%,对总磷的年平均去除率为81.6%,同时部分受到季节影响,总体上来看,处理效果稳定,说明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强。采用光学显微镜对生物膜镜检,定性判断生物接触池运行效果,观察到的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相丰富,例如轮虫、累枝虫等原生动物,表明生物接触氧化池处理能力强,出水水质优良。另外通过磷脂法和脱氢酶活性来研究生物膜上生物量和生物活性,表明污染物浓度高的地方,生物量多且活性高,表层生物量和活性略低于底部。基质中硝化反应强度与氨氮去除呈相关关系,通过研究湿地基质中硝化反应强度,来反映湿地氨氧化细菌的活性,结果表明,表层和底部的硝化反应强度沿流程减小,但30cm深处的基质硝化反应强度却呈现出不同的规律,其中,中部大于两端。

高玲[7](2019)在《农村生活污水户式分散处理技术遴选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生活水平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总排放量也逐年上升,国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起步较晚,日处理量小于5t(包括5t)农村户式生活污水处理的关注比较少,居住分散、位置比较偏僻的农户生活污水大多数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随着农村旱厕改水厕的“厕所革命”工作的推进,农村污水处理的问题尤为突出。国内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户式分散处理技术没有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户式分散处理技术展开研究,借鉴国内外户式污水分散治理的经验和工艺,针对湖南农村生活污水单户处理(2t/d以下规模)和多户连片处理(25t/d规模)分别选择48种处理技术,采用熵权—TOPSIS法对以上两种规模的处理工艺在经济、技术、运行管理方面分别进行比较分析及综合性能排序,并对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方式展开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调研了国内外农村生活户式污水分散处理技术应用情况,收集有关资料,对户式分散处理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同时调研湖南部分现有户式分散处理设施,在不同水温的季节取样检测其出水水质,并对湖南现有三格化粪池预处理设施和人工湿地的工艺提出改进建议。针对单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选择了8种工艺,经采用熵权—TOPSIS法计算,其综合性能排序为:地下土壤渗滤技术、多级A/O处理技术、四格净化池处理技术、净化槽处理技术、SBR处理技术、复合生物滤池+人工湿地处理技术、ETS处理技术、单户厌氧罐处理技术。针对多户连片处理选取了7种工艺,经采用熵权—TOPSIS法计算,其工艺综合性能排序为:厌氧生物滤池+氧化塘处理技术、三级A/O处理技术、微动力处理技术、MBBR+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人工快渗处理技术、四格净化池处理技术、净化槽处理技术。最后对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设备建设、运行模式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建议。

张静颖[8](2019)在《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关中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应用研究 ——以杨凌区毕公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关中地区水资源紧缺,农村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不同步使得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越显突出。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将建设生态宜居乡村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适宜关中地区农村实际情况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是改善其卫生条件和提升环境质量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关中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征、主要污染物及各类污染物的变化范围等基础数据较为缺乏,分析其水质、水量现状能够为关中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设计依据和有效参照。本文以陕西省杨凌区的毕公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为依托,通过对毕公、周李、姜嫄等多个村庄的水质、水量特点,分析了关中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特性和以复合人工湿地为主体工艺的污水处理工程在设计和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解决调研和工程设计中时发现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出水深度净化单元和生活污水的产臭问题,以水培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通过静态水培试验,筛选适宜关中地区气候特点和农村生活污水水质的水培植物并探讨了供试水培湿地植物对污水产臭物质的削减作用。结合试验结果对毕公村污水处理工程进行改造设计,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毕公、周李、姜嫄等多个村庄、多个取样点的生活污水水质监测、排放水量变化的监测与分析,得出研究区域内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的变化范围如下:氨氮:1.044.6 mg/L;总磷:0.84.9 mg/L;SS:165.0355.0 mg/L;COD:143.0755.9 mg/L。主要表现为氨氮及有机物的污染,且有机物污染严重超标。污水日排放极其不均,高峰期主要为村民三餐和睡前时间段;造成其水质、水量波动大的主要原因是村中定时供水这一特定供水方式;针对污水高有机污染、水质水量波动性大等排放特征,在污水处理设计流程中必须加入大容积的调蓄设施;(2)定植篮、泡沫板、人工气室三种定植方式培养的植物系统对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58%、51%、52%,对NO3--N的去除率达到82%、93%和86%,对T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8%、30%、42%和60%、46%、56%;溶解氧水平是决定水培系统对污染物去除的重要因素,不同定植方式下系统对NH4+-N的去除率差异显着(P<0.05),主要是由于不同定植方式的复氧条件不同;狐尾藻、水芙蓉、凤眼莲三种漂浮植物对N的去除率优于挺水植物的平均水平,对硝氮去除率无明显差异,但是三种漂浮植物系统对总磷和COD的去除效果和稳定性与挺水植物相比较差;植物的最佳有机负荷为3.91×10-3 kg/(m3·d);(3)设计气样收集装置对产臭气体进行多次收集及洗气无明显色度及质量变化,感官测量结果表明:不同水培植物系统的抑臭程度不同,相较于产臭严重的麦冬系统,黄菖蒲、水葱、千屈菜、芦苇在反应过程中能够维持较好的氧化还原条件,有利于抑制臭味的发生;出水水样三维荧光分析结果显示产臭可能是由系统内芳香蛋白类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类造成的;(4)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对处理水量为160 m3/d的毕公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进行改造设计,完成主要工艺确定,可为关中地区农村生活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技术借鉴和参考。

蔡正泉[9](2019)在《处理农户生活污水的“四格一体化”装置设计与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传统化粪池+人工湿地四格系统”在近几年被广泛使用在农户生活污水处理中,作为一种组合处理系统,其处理效果比单一处理工艺好,且经济美观,但其出水依然达不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改良化粪池+人工湿地一体化装置处理农户生活污水,使其出水水质达到标准。研究分为三个部分:PartⅠ改良化粪池的筛选:采用玻璃钢为材料,并将过粪管高度、容积比、拔风管三种因素正交设计得到6种改良化粪池装置,分别为T1-拔拔(设置拔风管)、T2-过过(改良过粪管)、T3-容容(改良容积比)、T4-拔过(设置拔风管和改良过粪管)、T5-拔容(设置拔风管和改良容积比)、T6-容过(改良容积比和过粪管),以传统化粪池为对照,安装在韶山市韶山村农户家中,实际处理农户生活污水一个月,测定进出水水质,比较各改良因素对处理效果的贡献,并基于AHP法分析得出综合处理效果最优的化粪池。研究结果如下:(1)T4对CODcr、TN、NH3-N、TP的去除率最高,分别比传统化粪池高50.88%、30.45%、60%、40.02%。(2)改良过粪管高度对提高处理效率贡献最大,其次是拔风管和容积比。(3)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6种化粪池的处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表明T4对农户生活污水的综合处理效果最好。PartⅡ人工湿地模型的筛选:采用了三种植物(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再力花Thalia dealbata Fraser与美人蕉 Canna indica L)与三种基质(陶粒、沸石与石灰石)正交组合成九种配置模型,分别为S1-陶粒-黄菖蒲,S2-陶粒+再力花,S3-陶粒+美人蕉,S4-沸石+黄菖蒲,S5-沸石+再力花,S6-沸石+美人蕉,S7-石灰石+黄菖蒲,S8-石灰石+再力花,S9-石灰石+美人蕉,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动态监测进出水水质一年。结果如下:(1)CODcr和TN年均去除率最高的是S6-沸石+美人蕉,分别为69.75%、65.92%,NH3-N年均去除率最高的是S5-沸石+再力花,为71.59%,TP年均去除率最高的是S2-陶粒+再力花为53.74%,SS年均去除率最高的是S8-石灰石+再力花为95.1%。与植物相比,基质在配置组合中具有更关键的作用。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处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表明S2-陶粒+再力花系统为最优组合。(2)CODcr、TN以及NH3-N的去除率受季节变化影响明显,其去除率在冬季(12月-2月)均呈现下降趋势,在春夏季(2月-6月)均呈现上升趋势,而TP受季节影响不显着,但后期各系统均出现逆浓度释放的现象。各系统CODcr平均去除率差异性不显着(P>0.05)。(3)植物对于系统TN平均去除贡献率只有7.9%左右,其中再力花与美人蕉分别为7.65%和11.03%,黄菖蒲最低为5.11%,植物对系统TP平均去除贡献率为6.51%,黄菖蒲、再力花与美人蕉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55%、5.04%和8.94%。Part Ⅲ组合一体化装置处理效果研究:将前面筛选出的三格化粪池与人工湿地配置模型组合设计成三种不同高度(1.4m、1.2m、1m)的四格一体化装置,处理农户生活污水一个月。研究结果如下:1.4m高度的四格一体化装置的综合净化效果最优,在平均进水浓度CODcr、TN、NH3-N、TP分别为265mg/L、35.66mg/L、75.69mg、5.5mg/L时,其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38.9mg/L,20mg/L,5.45mg/L、0.671mg/L,去除率分别为85.3%、43.9%、92.7%、87.7%,各指标出水浓度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

王利明[10](2017)在《苏州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调研及示范工程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建设美丽乡村,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有效控制点源污染及面源污染,有效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本文在对苏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苏州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居民生活用水情况和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的模式;探讨了适宜苏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并进行归纳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示范工程的设计。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调研,针对苏州489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抽样分析可知:A2/O工艺占15.75%,SBR工艺占12.27%,生态湿地占2.25%,生物生态工艺占58.49%(其中生物膜法处理系统+人工湿地占29.24%)。由此可见,生物生态组合式工艺占主导地位,适宜于苏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又根据调查的1448个自然村,接管处理的有959个,采用独立设施的为489个,因此,靠近污水处理厂的村落以集中收集接管为首选。(2)通过示范工程建设,采用“生物滤池+复合人工湿地+生态塘”处理工艺,具有较好的生活污水处理效果。COD平均去除率达87.01%,TN平均去除率达76.86%,TP平均去除率达84.05%,出水水质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排放标准。

二、Treat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eptic tank effluent using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and vegetable hydroponic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reat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eptic tank effluent using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and vegetable hydroponics(论文提纲范文)

(1)外源水杨酸和氯化钙提高湿地植物黄菖蒲耐盐性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含盐废水的概况与处理技术
        1.2.2 人工湿地含盐废水处理研究
        1.2.3 湿地植物在含盐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2.4 湿地植物耐盐性研究进展
    1.3 目前研究的不足与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2.1 植物培养和实验设计
        2.1.1 实验材料
        2.1.2 植物培育
    2.2 反应器搭建和运行
    2.3 实验指标测定
        2.3.1 植物叶片生长指标测定
        2.3.2 植物叶片生理指标测定
        2.3.3 植物叶片转录组测序
        2.3.4 水质指标测定
    2.4 数据分析
第三章 外源SA和CaCl_2对盐胁迫下黄菖蒲生长的影响
    3.1 形态指标
    3.2 叶绿素含量
    3.3 相对电导率
    3.4 离子含量
    3.5 脯氨酸含量
    3.6 抗氧化酶活性
    3.7 丙二醛含量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外源SA和CaCl_2对盐胁迫下黄菖蒲转录组的影响
    4.1 黄菖蒲转录组测序结果与数据组装
    4.2 Unigene功能注释
    4.3 三种不同处理差异表达基因鉴定
    4.4 差异基因的GO功能注释
    4.5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分类与通路富集
    4.6 黄菖蒲响应盐胁迫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4.6.1 盐胁迫对植物激素信号传导基因表达的影响
        4.6.2 盐胁迫对离子转运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4.6.3 盐胁迫对氧化应激基因表达的影响
        4.6.4 盐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基因表达的影响
    4.7 部分DEG表达模式的qRT-PCR验证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外源SA和CaCl_2缓解黄菖蒲盐胁迫对人工湿地处理含盐废水性能的影响
    5.1 植物生长状况
    5.2 COD去除效果
    5.3 氮去除效果
    5.4 磷去除效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典型城市农村污水处理适应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技术研究进展
        1.2.2 国内技术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农村污水处理的分析与评价体系
    2.1 分析方法
        2.1.1 数据收集
        2.1.2 数据分析
    2.2 评价体系
3.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分析
    3.1 农村污水处理的难点及政策
    3.2 农村污水处理规模
    3.3 农村污水处理案例的空间差异
        3.3.1 经济发展对农村污水处理空间差异的影响
        3.3.2 环境对农村污水处理空间差异的影响
    3.4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3.4.1 主要的考核指标
        3.4.2 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
        3.4.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与城镇对比
        3.4.4 农村污水排放标准下污水处理案例的适应性研究
4.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分析
    4.1 不同处理规模下农村污水处理的技术应用
    4.2 不同技术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分析
        4.2.1 COD去除效果分析
        4.2.2 NH_3-N去除效果分析
        4.2.3 TP去除效果分析
    4.3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处理效果的等级范围
    4.4 建立农村污水处理适应性技术评价体系
        4.4.1 农村污水处理适应性技术初步筛选
        4.4.2 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原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4.4.3 采用模糊数学法对各技术指标赋予权重
5.农村污水处理适应性技术评价体系整改案例应用
    5.1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概况
        5.1.1 自然环境条件
        5.1.2 经济状况和区域划分
        5.1.3 污水处理拟改造设施
    5.2 惠城区农村污水适应性技术评价
        5.2.1 村镇情况及原污水设施分析
        5.2.2 污水特征
        5.2.3 技术初筛
        5.2.4 技术评价
    5.3 整改工艺方案及效果
6.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4)四川省农家乐污水排放特征及净化槽处理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农家乐污水
        1.1.1 我国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现状
        1.1.2 我国农家乐生活污水的背景和现状
        1.1.3 四川省农家乐生活污水特点
    1.2 国内外对农家乐污水的主要处理技术与工艺
        1.2.1 物理化学法
        1.2.2 电化学法
        1.2.3 生物法
        1.2.4 其他新型组合处理工艺
    1.3 日本净化槽技术的工艺历史及应用研究
        1.3.1 净化槽在日本的起源与发展
        1.3.2 净化槽技术处理机理与工艺特点
        1.3.3 净化槽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 农家乐样本特征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区概况
        2.1.2 问卷设计与调查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农家乐基本信息
        2.2.2 农家乐经营现状与计划
        2.2.3 农家乐油水使用情况
        2.2.4 农家乐泔水、厕所污水和餐厨废水的排放情况
        2.2.5 农家乐经营者对排水现状的认知
3 四川省农家乐污水排放特征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研究区域概况
        3.1.2 实验仪器及药品
        3.1.3 水样采集
        3.1.4 水质监测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四川农家乐污水排放方式特征
        3.2.2 四川农家乐污水水量排放特征
        3.2.3 四川农家乐污水的水质特征
    3.3 本章小结
4 净化槽技术处理农家乐污水的工艺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用水
        4.1.2 实验仪器及药品
        4.1.3 实验装置与工艺
        4.1.4 实验分析项目及测定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DCX-40 净化槽对农家乐污水的处理效率
        4.2.2 垂直流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农家乐污水的工艺研究
        4.2.3 农家乐污水建议处理模型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5)农家乐餐厨污水组合人工湿地处理工艺设计与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农家乐发展现状
    1.2 农家乐餐厨污水处理现状
    1.3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1.3.1 人工湿地类型
        1.3.2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国内外发展历史与应用现状
        1.3.3 人工湿地技术研究方向展望
    1.4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1.4.1 研究背景
        1.4.2 研究目的
2 农家乐餐厨污水特点、难点及其污水处理技术分析
    2.1 农家乐餐厨污水水质特点
    2.2 农家乐餐厨污水难点
    2.3 农家乐餐厨污水处理技术
        2.3.1 农家乐餐厨污水工艺比较与相关案例分析
        2.3.2 以湿地为主的组合工艺处理工程案例
        2.3.3 小结
3 攸县XX农家乐组合工艺设计方案
    3.1 概述
        3.1.1 项目所在地
        3.1.2 项目背景
        3.1.3 水质现状
        3.1.4 工程特殊性
    3.2 人工湿地方案设计
        3.2.1 设计原则
        3.2.2 设计水量、水质
        3.2.3 工艺流程
        3.2.4 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3.3 人工湿地建筑结构设计
        3.3.1 设计规范与标准
        3.3.2 单元设计
    3.4 组合工艺污水处理工程投资估算
        3.4.1 编制说明
        3.4.2 工程投资估算
        3.4.3 工程效益分析
4 攸县XX农家乐组合工艺工程运行效果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水样采集及指标的测定
        4.1.2 水样指标的测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组合工艺系统水质分析
        4.2.2 组合工艺系统现状分析
    4.3 小结
    4.4 讨论
    4.5 创新点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平面布置图
附录2 剖面图(工艺流程图)
致谢

(6)一体化装置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农村地区水污染现状
        1.1.2 农村生活污水特点
    1.2 农村污水分散处理技术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2.3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
        1.2.4 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组合工艺
    1.3 课题来源、背景及目的
        1.3.1 课题来源
        1.3.2 课题背景及目的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装置及方法
    2.1 试验装置
        2.1.1 装置组成
        2.1.2 填料选择
    2.2 试验用水
    2.3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2.4 实验方法
第三章 装置启动及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效果分析
    3.1 同步法动态自培菌
    3.2 低温下水力负荷变化对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效果的影响
        3.2.1 水力负荷变化对COD去除的影响
        3.2.2 水力负荷变化对氨氮去除的影响
        3.2.3 水力负荷变化对总磷去除的影响
    3.3 曝气方式对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效果
        3.3.1 曝气方式对COD去除的影响
        3.3.2 曝气方式对氨氮去除的影响
        3.3.3 曝气方式对总磷去除的影响
    3.4 高温低浓度时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效果分析
        3.4.1 对COD去除的效果
        3.4.2 对氨氮去除的效果
        3.4.3 对总磷去除的效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湿地启动及一体化组合工艺处理效果
    4.1 水力停留时间对人工湿地净化污染物的影响
        4.1.1 水力停留时间对人工湿地净化COD的效果
        4.1.2 水力停留时间对人工湿地净化氨氮的效果
        4.1.3 水力停留时间对人工湿地净化总磷的效果
    4.2 全年运行组合工艺处理效果
        4.2.1 组合工艺对COD去除的效果
        4.2.2 组合工艺对氨氮去除的效果
        4.2.3 组合工艺对总磷去除的效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物膜镜检及相关机理分析
    5.1 生物相镜检
    5.2 生物接触氧化膜上磷脂量
        5.2.1 试验取样
        5.2.2 试验结果
    5.3 生物接触氧化池生物膜脱氢酶活性
    5.4 人工湿地中氨氧化细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7)农村生活污水户式分散处理技术遴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农村生活污水户式分散处理系统
    1.3 国外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技术
    1.4 国内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技术
        1.4.1 活性污泥法
        1.4.2 生物膜法
        1.4.3 净化槽处理法
        1.4.4 厌氧生物处理法
        1.4.5 生态处理法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1.6.3 创新点
第2章 农村生活污水户式分散处理基本概况
    2.1 农村生活污水特征
        2.1.1 水量特征
        2.1.2 水质特征
    2.2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和原则
        2.2.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
        2.2.2 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排放原则
    2.3 国内农村生活污水户式分散治理现状
        2.3.1 农村水环境现状
        2.3.2 农村生活污水户式分散治理现状
    2.4 农村生活污水户式分散治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2.4.1 农村生活污水户式分散治理存在问题
        2.4.2 农村生活污水户式分散治理解决措施
    2.5 湖南省化粪池和人工湿地改进建议
        2.5.1 湖南省地形气候及经济概况
        2.5.2 湖南省农村三格化粪池改进建议
        2.5.3 湖南省人工湿地工艺改进建议
    2.6 农村生活污水户式分散处理技术调研
        2.6.1 农村生活污水户式分散处理技术分析
        2.6.2 国内农村生活污水户式分散处理技术调研
        2.6.3 湖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户式分散处理技术调研
    2.7 小结
第3章 农村生活污水户式分散处理技术研究
    3.1 农村生活污水户式分散处理规模划分
    3.2 农村生活污水户式分散处理技术选择原则
    3.3 农村生活污水户式分散备选处理技术
        3.3.1 农村生活污水单户备选处理技术
        3.3.2 农村生活污水多户连片备选处理技术
    3.4 农村生活污水户式分散处理设施经济评估
        3.4.1 农村生活污水户式分散处理设施经济评估方法
        3.4.2 单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经济评估
        3.4.3 多户连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经济评估
    3.5 农村生活污水户式分散处理技术比较分析
        3.5.1 单户处理技术比较分析
        3.5.2 多户连片处理技术比较分析
    3.6 小结
第4章 农村生活污水户式分散处理技术综合评价
    4.1 工艺综合评价方法简介
        4.1.1 综合评价方法选择
        4.1.2 农村生活污水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1.3 农村生活污水指标值确定
    4.2 农村生活污水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原理
        4.2.1 农村生活污水评价指标主观权重计算原理
        4.2.2 农村生活污水评价指标客观权重计算原理
        4.2.3 熵权法计算原理
    4.3 TOPSIS法计算原理
    4.4 单户处理技术综合评价计算
        4.4.1 熵权法确定组合权重
        4.4.2 TOPSIS综合评价计算
    4.5 多户连片处理技术综合评价计算
    4.6 小结
第5章 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
    5.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现状
    5.2 分散处理设施项目建设模式
    5.3 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研究
        5.3.1 管理模式研究
        5.3.2 运营资金研究
        5.3.3 信息化建设研究
        5.3.4 监督管理研究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关中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应用研究 ——以杨凌区毕公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我国及关中农村水污染现状
        1.1.1 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
        1.1.2 关中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现状
    1.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1.2.1 人工湿地的发展历程
        1.2.2 人工湿地的分类
        1.2.3 复合人工湿地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
        1.2.4 复合人工湿地的气味问题
        1.2.5 湿地植物对氮磷去除的影响
    1.3 水培技术
        1.3.1 水培技术简介及其原理
        1.3.2 水培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课题来源、技术路线
2 关中农村生活污水水量及水质现状
    2.1 调研区域概况
    2.2 水质、水量现状分析
    2.3 经济和人口发展水平
    2.4 待解决问题
    2.5 本章小结
3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 供试植物
    3.2 试验材料
    3.3 试验方法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 强化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
    4.1 植物生长状况及分析
    4.2 污染负荷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的影响
    4.3 植物类型和栽培方式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4.3.1 COD去除效果
        4.3.2 N去除效果
        4.3.3 P去除效果
        4.3.4 溶解氧和pH的变化
        4.3.5 不同植物和定植方式净化效果差异显着性分析
    4.4 漂浮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4.4.1 植物生长状况分析
        4.4.2 污染物去除效果分析
    4.5 不同水培植物的抑臭效果
        4.5.1 处理过程中污水产臭现象
        4.5.2 产臭气样收集
        4.5.3 产臭水样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在毕公村污水处理中的设计
    5.1 设计水量
    5.2 各工艺设施设计
        5.2.1 格栅设计
        5.2.2 合建式化粪沉砂池改造设计
        5.2.3 复合人工湿地设计
        5.2.4 氧化塘设计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处理农户生活污水的“四格一体化”装置设计与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目标
2 改良化粪池的筛选实验研究
    2.1 实验设计
    2.2 结果与分析
    2.3 小结
3 处理农户生活污水人工湿地模型的筛选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小结
4 四格一体化装置处理生活污水效果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特色与创新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鸣谢
附图

(10)苏州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调研及示范工程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农村生活污水的基本情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2.1 国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2.1.1 美国的高效藻类塘系统
        2.1.2 澳大利亚“FILTER”污水处理系统
        2.1.3 韩国的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2.1.4 日本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2.1.5 法国的蚯蚓生态滤池
    2.2 国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研究现状
        2.2.1 生物处理工艺
        2.2.2 生态处理工艺
        2.2.3 物化处理工艺
        2.2.4 组合工艺
第三章 苏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调研
    3.1 苏州地区综合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气候
        3.1.3 人口情况
        3.1.4 经济状况
    3.2 苏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现状调查
        3.2.1 苏州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
        3.2.2 苏州农村生活污水收集
        3.2.3 污水管网问题及解决措施
    3.3 调查过程中发现其他的问题
        3.3.1 污水处理装置常见问题
        3.3.2 解决措施
        3.3.3 举例分析
    3.4 其他方面的调查
    3.5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理对策与建议
        3.5.1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
        3.5.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第四章 苏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调查与分析
    4.1 苏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
    4.2 农村生活污水常用处理工艺
    4.3 处理工艺综合分析
        4.3.1 经济指标
        4.3.2 技术指标
        4.3.3 可靠性和稳定性指标
第五章 示范工程设计
    5.1 示范工程概况
        5.1.1 项目背景
        5.1.2 设计规范和依据
    5.2 污水进出水水质及处理规模
        5.2.1 设计进水水质
        5.2.2 设计处理能力
        5.2.3 设计出水水质
    5.3 示范工程工艺选择
        5.3.1 处理工艺流程
        5.3.2 处理工艺的特点
    5.4 工艺单元
        5.4.1 污水产生源的预处理
        5.4.2 污水的调节和生物滤池处理
        5.4.3 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
        5.4.4 生态塘处理
    5.5 单体构筑物计算说明
        5.5.1 调节池
        5.5.2 生物滤池
        5.5.3 复合人工湿地
        5.5.4 生态塘
    5.6 工程运行效果分析
        5.6.1 组合工艺对COD的去除效果
        5.6.2 组合工艺对TN的去除效果
        5.6.3 组合工艺对TP的去除效果
        5.6.4 各处理单元对COD的去除效率
        5.6.5 各处理单元对TN的去除效率
        5.6.6 各处理单元对TP的去除效率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四、Treat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eptic tank effluent using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and vegetable hydroponics(论文参考文献)

  • [1]外源水杨酸和氯化钙提高湿地植物黄菖蒲耐盐性的机制研究[D]. 刘媛媛. 青岛大学, 2021
  • [2]潜流人工湿地稳定剩余污泥过程中胞外聚合物变化规律研究[D]. 程涵宇.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3]典型城市农村污水处理适应性技术研究[D]. 田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4]四川省农家乐污水排放特征及净化槽处理工艺研究[D]. 丁偌楠.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5]农家乐餐厨污水组合人工湿地处理工艺设计与效果研究[D]. 刘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6]一体化装置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的研究[D]. 黄敏峰. 华东交通大学, 2019(04)
  • [7]农村生活污水户式分散处理技术遴选研究[D]. 高玲. 湖南大学, 2019(06)
  • [8]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关中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应用研究 ——以杨凌区毕公村为例[D]. 张静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9]处理农户生活污水的“四格一体化”装置设计与效果研究[D]. 蔡正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10]苏州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调研及示范工程的设计[D]. 王利明. 苏州科技大学, 2017(06)

标签:;  ;  ;  ;  ;  

垂直流人工湿地植物水培法处理化粪池污水及利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