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钢转炉煤气系统安全评价

莱钢转炉煤气系统安全评价

一、莱钢炼钢厂转炉煤气系统安全性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王桂斌[1](2020)在《棒材生产线加热炉工艺设备的改造》文中认为棒材生产线是将炼钢厂生产的钢坯通过加热炉加热或电炉加热达到工艺要求的开轧温度后,再经轧机对钢坯反复挤压、冷却、剪切,最终达到满足客户使用的热轧带肋钢筋或圆钢。带肋钢筋主要用于房屋、道路、桥梁、机场和水库等工程建设。圆钢可以通过二次加工,制作轴、齿轮、螺栓、螺母和弹簧等机加工零件。棒材生产线工艺设备由加热炉区工艺设备、轧机区工艺设备、冷床区工艺设备和收集区工艺设备组成。加热炉区工艺设备是一条生产线的核心设备,直接关系到生产线的安全、产量、质量、成本控制等因素,其设备的稳定运行也一直是生产线的控制难点。论文首先介绍了棒材生产线的现状和国内外的发展趋势,以国内某棒材生产线的加热炉工艺设备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上分析了棒材生产线加热炉工艺设备的故障原因,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工作经验,确定了以棒材加热炉工艺设备的改造为主要研究内容。根据棒材生产线加热炉工艺设备的特性,阐述了工艺设备的组成及设备特点,分析了棒材加热炉区工艺设备的主要故障及故障原因,结合设备的结构特点与主要参数,提出了新的设备改造方案。对入炉辊道辊子、取钢剔废装置等设备的机械结构进行了理论计算。对取钢剔废装置轨道使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改造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采用CAD、CAXA制图软件及Solid Works三维软件设计了入炉辊道辊、取钢剔废装置导轨、取钢剔废装置车轮等关键设备的机械新结构,完成了工程图纸的设计和加工制造。根据优化后的工艺,重新编写了钢坯提升机、入炉辊道、加热炉推钢机、加热炉步距控制等控制程序。通过研究和改造,棒材生产线加热炉区工艺设备故障影响时间由2013年的103小时下降到2018年的17.75小时,改造后设备能力得到了提高,电气及自动化控制水平得到了改善,达到了预期的工作目标。论文所做的工作,对同类型生产线中加热炉工艺设备的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李唐琳[2](2018)在《河钢唐钢转炉煤气回收系统风险分析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在钢铁企业,煤气系统安全问题尤其突出。以河钢唐钢热轧部转炉煤气回收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工艺流程、设备及工作环境和工作人员进行了风险分析和重大危险源辨识,其中转炉炼钢煤气回收系统高温作业线长、高温烟气喷出、安全措施不到位是造成煤气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设备缺陷和操作人员失误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利用定性、定量数值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发现:该煤气回收系统中原料供应处和烟气净化及煤气回收处危险等级较高,容易发生中毒和煤气火灾事故。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辨识得到,河钢唐钢热轧部20000立方米转炉煤气柜属于三级重大危险源。通过对该煤气回收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了除尘效果和设备安全性;此外煤气回收系统采用了完善的、灵敏的连锁防护、报警、切断装置,提高了设备的本质安全化水平以及系统的稳定性,同时也起到减少能源、资源消耗的目的;最后采用美国道化学公司所制定的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来实施危险系数评估,得知该转炉煤气系统具有很大的危险系数,因此必须加强转炉煤气系统的安全管理。在通过实施安全补偿措施之后,其安全补偿系数降低,危险等级也得到很大降低,级别成为“较轻”,基本处于“安全状态”。其安全措施补偿系数值较小,因此根据补偿系数值来计算出的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MPPD较小。基于论文的风险分析结果,除了进行除尘系统的技术改造之外,还提出了针对该煤气回收系统的管理措施,为创造“本质安全化”企业奠定基础,保障企业的安全运行,为同类企业加强转炉煤气回收系统安全性提供了参考。

陈滨[3](2017)在《转炉干法电除尘灰气力输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炼钢厂转炉干法除尘系统电除尘灰输灰、卸灰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在转炉干法除尘电除尘器下方直接安装气力输灰系统的开发及改进过程,解决了输灰设备故障高的问题,避免了电除尘灰转运造成二次污染,具有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李家黎[4](2016)在《180t转炉煤气干法净化回收系统设计》文中提出在国内钢铁企业炼钢平炉改造为转炉的初期,除宝钢二期工程转炉煤气净化回收系统采用引进的干法(LT法)净化回收工艺之外,其它钢铁企业均采用湿法(OG法)净化回收工艺,但由于湿法(OG法)净化回收工艺除尘效率较低,影响用户对煤气的使用,并造成大气污染。因此许多钢铁企业在系统后部另设置了湿式电除尘器进行进一步精除尘,以保证含尘浓度降至10mg/Nm3以下,以达到用户使用要求。近十年来,国内各钢铁企业意识到了转炉煤气干法净化回收工艺的先进性、优越性,至今,国内约有近三分之一的转炉采用干法净化回收工艺。目前,新建的大型转炉几乎全部采用干法净化回收工艺,可见其技术先进、工艺成熟,新建转炉采用干法净化回收工艺是大势所趋。转炉煤气干法净化回收工艺已由工信部在《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列入炼钢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重点项目。本文根据文献综述转炉运行的特点,结合国内外转炉煤气干法净化回收工艺应用的丰富经验,针对典型的180t转炉所配置的干法净化回收系统,着重从工艺流程、系统计算、设备选型、节能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从而确定180t转炉煤气干法净化回收系统的工艺方案。本文主要包括系统设计、关键设备工艺技术选型、节能分析以及辅助设施设计四部分内容。系统设计包括工艺流程设计、系统参数计算、车间内外工艺设施平立面布置等内容。关键设备工艺技术选型包括加蒸发冷却器选型、静电除尘器选型的选型、轴流风机选型的选型、切换站的选型、煤气冷却器的选型等内容。节能分析包括较湿法净化回收工艺节水分析、节电分析等内容。辅助设施设计包括仪控设计、能源介质设计等内容。本设计方案遵循国家和地区相关建设规定与规范标准,合理利用炼钢主厂房内的有限空间,优化总图布置,选用先进可靠的工艺设备,力争节能降耗,立足工业安全与环境保护,在保证尽量降低系统运行成本的前提下,有效地减少颗粒物排放,并显着提高转炉煤气回收指标。

李海英,张滔,滕军华,贾永丽[5](2015)在《转炉LT干法除尘工艺应用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文中认为通过转炉干法除尘系统与湿法除尘系统对比,转炉干法除尘更具优势且更符合我国冶金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总结介绍了转炉LT干法除尘技术应用及发展现状。分析了转炉干法除尘系统在钢铁企业实际运行中系统泄爆、静电除尘器极线断裂、蒸发冷却器积灰、输灰系统故障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并对转炉干法除尘及煤气回收过程中易出现的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减少或避免设备故障的发生,对于转炉干法除尘系统稳定运行,提高工作效率有重要意义。

曾玉娇[6](2015)在《钢铁企业电力系统有功和无功优化调度问题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钢铁企业是我国耗能大户,其中电力是钢铁企业生产中仅次于煤炭的重要能源之一,其优化调度对于整个企业的节能降耗发挥着重大作用。目前,国内外研究学者对大电网的优化调度问题已有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成果,但对钢铁企业电力系统或企业电网的有功优化调度与无功优化运行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钢铁企业电力优化调度水平还比较低,主要依靠工作人员的经验来安排机组的出力,因此该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钢铁企业电力系统以及调度问题的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然后分析了钢铁企业电力系统的特点,深入而系统地研究了钢铁企业电力系统有功和无功优化调度问题,并将所得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钢铁企业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现场,取得了较好的优化效果。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通过对钢铁企业发供电、输配电和用电三环节的深入了解,介绍了钢铁企业现有发电技术、输配电环节的无功补偿装置及补偿方式以及各工序用电情况,着重分析了钢铁企业发电现状和配电网存在问题,总结了钢铁企业发电、输配电和耗电特点,为后续章节开展相关调度与优化问题的研究奠定基础。(2)建立了钢铁企业自备电厂有功优化调度优化模型。选取整个调度周期(多个操作周期)钢铁企业供电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充分考虑了影响钢铁企业供电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外购燃料价格、煤气放散惩罚费用、机组煤气掺烧比例、分时电价等;以机组发电能力、电力平衡、富余煤气供应范围、混烧比例要求、机组爬坡限制等设备操作要求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了钢铁企业自备电厂有功优化调度模型,并提出了一种混沌自适应粒子群算法对该非线性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并将所建的优化模型应用到国内某钢铁企业自备电厂,节省了5%的供电成本。(3)建立了钢铁企业电力系统与蒸汽系统集成优化调度模型。本文针对目前钢铁企业蒸汽系统与电力系统相互关联的特点,建立了钢铁企业电力系统与蒸汽系统集成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富余煤气的波动、燃料价格、分时电价等因素对成本的影响,并建立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性能模型,包括锅炉,汽轮机,余热余能发电设备和热电联产设备。通过模型优化求解可获得富余煤气在锅炉之间的优化分配方案,蒸汽和电力在生产设备之间的优化生产调度方案以及最经济的外网电力交易计划。并采用混沌自适应粒子群算法对所建的集成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根据当前燃料价格、外购电及外送电价格等信息,为企业提供蒸汽、电力生产优化调度方案,实现了蒸汽、电力生产的优化与外购的合理化以及富余煤气和余热余能的充分利用。(4)建立了钢铁企业电力系统多目标无功优化调度模型。针对目前钢铁企业电网无功分布不合理,功率因数偏低,网损严重等问题,综合考虑了企业用户对电力系统高质、安全、经济运行的要求,以有功网损、电压偏差、功率因数以及静态电压稳定裕度四个指标作为目标函数,以潮流约束、设备调节能力、系统安全运行要求为约束条件,建立了钢铁企业电网多目标无功优化模型,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动态自适应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求解。工业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利用企业电网现有的电压调节设备和无功补偿装置,达到提高电压稳定性、改善电能质量,降低网损的目的,从而为企业电网的优化运行提供新的有效手段。

褚菲[7](2013)在《CCPP煤气系统建模与运行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钢铁大国,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之一的钢铁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耗大户,消耗的能源占全国能源总消耗的15%。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如何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是钢铁工业面临的严峻问题。将联合循环发电与炼钢/铁工艺相结合,燃用炼钢/铁过程的副产煤气发电,能起到能源高效循环再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的目的,为钢铁工业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探索出一条未来社会可接受的新路。作为联合循环和炼钢/铁工艺中间过渡环节的煤气系统(以下简称CCPP煤气系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运行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联合循环机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然而,受前段炼钢/铁工艺的影响,煤气系统的流量、压力和温度等波动较大,造成煤气压缩机容易发生喘振和运行效率不高等问题。阻碍了联合循环在钢铁工业副产煤气等二次能源回收利用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以上海某钢厂备用电厂联合循环机组煤气系统为背景,根据煤气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在深入分析煤气系统特点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开展了CCPP煤气系统建模和运行优化方法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CCPP煤气系统防喘振控制模型系统的设计。本文的主要工作归纳如下:1.CCPP煤气系统工艺复杂,涉及的部件众多,其中煤气压缩机是压力提升部分的核心装置。本文在已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压缩机能量传递和能量损失机理,建立了多级离心压缩机的机理模型。基于此模型,可以预测压缩机在设计工况和非设计工况下的性能。该模型还可用于分析几何尺寸等参数变化对压缩机性能的影响。在上述压缩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冷却器、分离器和调节阀的机理模型以及煤气热力性质的计算模型,建立了CCPP煤气系统的模型,用于模拟煤气系统的生产运行,为煤气系统运行优化方法和防喘振控制策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针对机理模型在离心压缩机建模中所遇到的困难,提出采用并行混合模型的结构建立大型离心压缩机的性能预测模型。该模型由机理模型与数据补偿模型并联组成,因此能够充分发挥不同建模方法的优点。机理模型能够在趋势上较好的反映主要影响因素对压缩机性能的影响。补偿模型则利用过程数据弥补机理模型由于理论假设等所带来的模型偏差。过程数据通常含有异常点,直接利用这些数据建立补偿模型,往往会出现过拟合现象,导致混合模型部分或完全失效。对于多维数据中的异常点,很难利用传统方法将其一一剔除,为此提出了基于鲁棒PLS、模糊系统以及改进减聚类算法的非线性鲁棒建模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过程数据中异常点的影响,并能够简化模糊系统模型的结构。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上述混合建模方法的有效性。3.针对CCPP煤气系统的运行优化问题,首先根据煤气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分析了影响煤气系统运行经济性的主要因素,确定了以冷却水流量为决策变量的煤气系统运行优化方案。针对CCPP煤气系统工艺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变量相关性强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历史数据的运行优化方法。分别提出了基于过程模型的运行优化方法和基于过程逆模型的运行优化方法,并将两种方法应用于煤气系统冷却器的运行优化,取得了良好的优化效果。针对新过程运行时间短,建模数据不足的现象,提出基于相似过程之间数据特征的相似性,将已有相似过程历史数据中包含的丰富过程信息和运行经验通过JYPLS模型迁移到新过程上,并结合少量试运行,加快新过程运行优化的思想。分别提出了基于过程模型迁移的新过程的运行优化方法,以及基于过程逆模型迁移的新过程的运行优化方法,并将两种方法应用于新的相似煤气系统冷却器的运行优化,取得了良好的优化效果。4.在CCPP煤气系统模型和煤气压缩机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CCPP煤气系统防喘振控制模型系统软件。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结构、数据流向、界面设计和各主要模块的功能。该系统具有数据处理、模型训练、在线模拟、结果显示以及历史查询等功能,为煤气压缩机防喘振控制策略的研究和推广奠定了基础。将软件实际应用于某钢厂备用电厂的煤气系统,有助于提高煤气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最后,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探讨了钢铁企业煤气系统建模和运行优化领域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王晓颖[8](2012)在《钢铁企业副产煤气动态优化调度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副产煤气是钢铁企业中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约占企业二次能源总量的三分之一。借助有效手段科学合理地调度钢铁企业的富余煤气资源,对降低吨钢能耗、减少煤气放散、提高企业效益以及改善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系统地分析了钢铁企业煤气系统生产、消耗、缓冲的过程以及特性,针对其特点建立煤气动态优化调度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软件ILOG进行编程求解,为钢铁联合企业煤气合理利用、优化分配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工具。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钢铁企业煤气系统特性。本文将钢铁企业煤气系统分为副产煤气产出、消耗和缓冲单元三个部分。煤气产出特性主要介绍煤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并分析了影响高炉、焦炉、转炉煤气生产的事件与设备状态,建立不同状态下煤气产出的动态模型;消耗特性主要分析了钢铁企业各煤气用户消耗煤气的特点,建立了煤气消耗动态模型;缓冲用户特性分析了煤气缓冲用户的作用。通过对钢铁企业煤气生产、分配、使用等环节的深入了解,分析了钢铁企业煤气系统的生产及煤气在主生产工序、辅助工序的利用情况。2.建立钢铁企业煤气动态优化调度模型。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对钢铁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简化,考虑与煤气系统密切相关的电力和动力煤的需求以及煤气放散等因素,综合启发式规则和用户分类的思想建立钢铁企业煤气动态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实现对煤气波动量进行动态调节,以达到迅速调节煤气波动量平衡管网压力为目的。3.利用ILOG求解模型并进行结果讨论。本文根据所建立的动态优化调度模型结合某钢铁企业实际数据,使用ILOG软件编程进行求解,通过讨论所求结果以及与实际生产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更好地实现模型对煤气系统的动态优化调度功能。

贺连芝[9](2011)在《钢铁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钢铁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复杂,生产过程中涌现各种如爆炸、灼烫、打击等高能量的危险因素;现代企业生产系统与设备趋向自动化与大型化,事故发生概率降低,事故造成损失和伤亡却逐步增加。从安全管理着手抓好安全生产,首先要建立企业安全管理参照执行的安全管理模式。本文以钢铁企业工伤亡状况作为出发点,统计分析2001-2010年十年间钢铁企业的伤亡事故,管理不善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主要原因。分析我国钢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必要性。为了建立适合我国钢铁企业安全管理的管理模式,首先对比分析国内钢铁企业已经取得成效的优秀安全管理模式,分析其共性和各自的特性。然后在保留其精髓的基础上加以提升,结合我国钢铁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国外钢铁企业安全管理的差距,从钢铁企业生产管理特点和管理要求提出了“基于风险理论的预防型安全管理模式”和“基于闭环理论的精细化安全管理模式”。“预防型安全管理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人为失误管理、应急救援;“精细化安全管理模式”主要内容是对安全生产系统做全面、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安全设计。

马丽,孟祥彬[10](2011)在《莱钢120t转炉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开发》文中研究指明以转炉本体系统为中心,进行转炉各工艺系统控制功能的开发,完成了脱硫—混铁炉—转炉—精炼工艺流程上的集群控制,协调作业,实现了生产计划—工艺流程—自动控制的全流程综合自动化。

二、莱钢炼钢厂转炉煤气系统安全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莱钢炼钢厂转炉煤气系统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棒材生产线加热炉工艺设备的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arct
第一章 绪论
    1.1 棒材生产线简介
    1.2 国内外棒材生产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内棒材生产线的现状
        1.2.2 国外棒材生产线的现状
        1.2.3 棒材生产线的发展趋势
    1.3 某棒材生产线的状况
        1.3.1 棒材车间简介
        1.3.2 生产工艺流程
        1.3.3 生产工艺特点
    1.4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4.1 生产线存在的问题
        1.4.2 选题的意义
    1.5 加热炉区域的工艺流程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加热炉区域的工艺流程简述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加热炉区域工艺设备的性能及故障分析
    2.1 加热炉区域工艺设备简介
    2.2 钢坯提升机
        2.2.1 功能描述
        2.2.2 技术参数
        2.2.3 工作原理
        2.2.4 主要故障分析
    2.3 入炉辊道
        2.3.1 功能描述
        2.3.2 技术参数
        2.3.3 工作原理
        2.3.4 主要故障分析
    2.4 取钢剔废装置
        2.4.1 功能描述
        2.4.2 技术参数
        2.4.3 工作原理
        2.4.4 主要故障分析
    2.5 上料台架
        2.5.1 功能描述
        2.5.2 技术参数
        2.5.3 工作原理
        2.5.4 主要故障分析
    2.6 加热炉
        2.6.1 工艺描述
        2.6.2 技术参数
        2.6.3 设备组成
        2.6.4 炉体部分的主要故障
        2.6.5 自动化控制的主要故障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加热炉区域机械设备的改造
    3.1 绘图软件的简介及有限元分析
        3.1.1 CAD的简介
        3.1.2 CAXA的简介
        3.1.3 Solid Works的简介
        3.1.4 有限元分析
    3.2 钢坯提升机的改造
    3.3 入炉辊道的改造
        3.3.1 辊子的受力分析
        3.3.2 辊子的改造方案
    3.4 取钢剔废装置的改造
        3.4.1 导轨的改造
        3.4.2 导轨的受力分析
        3.4.3 车轮的改造
    3.5 加热炉本体的改造
        3.5.1 改造方案
        3.5.2 效益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加热炉区域系统的改造
    4.1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改造
        4.1.1 通讯方式的改造
        4.1.2 钢坯提升机自动化控制的改造
        4.1.3 出炉辊道自动化控制的改造
        4.1.4 步进梁自动化控制的改造
        4.1.5 推钢机自动化控制的改造
    4.2 液压控制系统的改造
        4.2.1 步进梁液压控制的改造
        4.2.2 提升框架和平移框架液压控制的改造
        4.2.3 液压站的改造
    4.3 热送工艺的改造
        4.3.1 热装热送工艺的简介
        4.3.2 热装热送工艺的优点
        4.3.3 问题分析
        4.3.4 改造方案
    4.4 改造效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河钢唐钢转炉煤气回收系统风险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转炉煤气研究现状
        1.2.1 转炉工业的发展
        1.2.2 我国转炉工业的发展
        1.2.3 转炉煤气的回收与利用
        1.2.4 转炉煤气回收系统发展现状
        1.2.5 我国转炉煤气回收系统发展现状
    1.3 钢铁企业煤气主要种类及特性
        1.3.1 焦炉煤气
        1.3.2 高炉煤气
        1.3.3 转炉煤气
    1.4 煤气事故种类
        1.4.1 煤气中毒事故
        1.4.2 煤气爆炸事故
        1.4.3 煤气着火事故
    1.5 转炉煤气系统风险评估及常用安全评价方法概述
        1.5.1 风险评估
        1.5.2 常用安全评价方法概述
第2章 河钢唐钢热轧部炼钢生产的基本情况
    2.1 河钢唐钢热轧部简介
    2.2 转炉炼钢工艺简介
    2.3 河钢唐钢热轧部炼钢系统主要工艺设备
    2.4 转炉一次除尘系统工艺及参数
    2.5 转炉一次除尘系统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危险与有害因素辨识
    3.1 主要危险物质特性
    3.2 转炉炼钢工艺过程煤气危险因素分析
        3.2.1 在原料供应工序存在人员中毒和窒息危险
        3.2.2 在转炉冶炼工序存在爆炸、中毒窒息危险
        3.2.3 在精炼工序存在中毒、火灾、爆炸危险
        3.2.4 在连铸工序存在火灾、爆炸、中毒危险
        3.2.5 在烟气净化及煤气回收工序存在煤气中毒、火灾爆炸危险
    3.3 设备维检过程的煤气危险因素分析
    3.4 主要危险因素汇总
    3.5 重大危险源辨识
        3.5.1 重大危险源分级
    3.6 对转炉炼钢工艺过程煤气系统的风险评价
        3.6.1 LEC评价法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危险因素防控对策
    4.1 改造转炉一次除尘设备
        4.1.1 改造目的
        4.1.2 改造项目
        4.1.3 改造后主要参数
        4.1.4 改造主要效果
    4.2 安全评价及对策
        4.2.1 安全管理检查表
        4.2.2 中毒事故事故树评价
        4.2.3 煤气回收系统危险性评价
    4.3 加强安全规章制度建设
        4.3.1 安全操作规程
        4.3.2 安全应急预案
        4.3.3 抢、检修安全管理制度
        4.3.4 安全防护考核细则
        4.3.5 强化安全保证措施
    4.4 运用“互联网+”理念加强安全教育
    4.5 效益评价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动火作业申请单
附录 B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
致谢
导师简介
企业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3)转炉干法电除尘灰气力输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电除尘灰气力输送的可行性
    2.1 气力输灰的原理
    2.2 转炉除尘灰 (电除尘器收集灰, 俗称细灰) 的理化性质
    2.3 转炉细灰的产量 (见表3)
    2.4 小结
3 采用气力输灰的设计难点及解决措施
    3.1 防结露
    3.2 实现连续输灰
    3.3 防堵与排堵措施
4 转炉一次烟气干法净化系统电除尘器收集细灰采用气力输灰实例解析
    4.1 第一案例
        4.1.1 改造方案
        4.1.2 电除尘器气力输灰的工艺流程 (图1) 。
        4.1.3 应用情况分析
    4.2 第二案例
        4.2.1 改造方案
        4.2.2 工艺流程见图2
        4.2.3 应用情况分析
5 结束语

(4)180t转炉煤气干法净化回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转炉煤气干法净化回收工艺的工艺介绍
        1.1.1 转炉煤气干法净化回收工艺的优势
        1.1.2 转炉煤气干法净化回收工艺的特点
        1.1.3 转炉煤气干法净化回收工艺的系统研究
    1.2 转炉煤气干法净化回收工艺的发展过程及方向
        1.2.1 转炉煤气净化回收工艺的发展过程
        1.2.2 转炉煤气净化回收工艺的发展方向
    1.3 绪论小结
2. 180t转炉煤气干法净化回收系统设计
    2.1 工艺流程设计
        2.1.1 系统设计概述
        2.1.2 蒸发冷却器及喷淋系统
        2.1.3 圆筒型静电除尘器系统
        2.1.4 煤气风机系统
        2.1.5 煤气回收系统
        2.1.6 放散系统(烟囱)
    2.2 系统参数计算
        2.2.1 180t转炉设计参数
        2.2.2 蒸发冷却器(EVC)的冷却水供水量及筒径计算
        2.2.3 煤气冷却器(GC)的冷却水供水量及筒径计算
        2.2.4 烟气管道管径计算
        2.2.5 灰仓容积计算
    2.3 车间内外工艺设施平立面布置
        2.3.1 车间内工艺设施平立面布置
        2.3.2 车间外工艺设施平立面布置
    2.4 180t转炉煤气干法净化回收系统系统设计小结
3. 关键设备工艺技术选型
    3.1 蒸发冷却器选型
        3.1.1 蒸发冷却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3.1.2 蒸发冷却器的结构组成
        3.1.3 蒸发冷却器的技术说明
    3.2 电除尘器选型
        3.2.1 电除尘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3.2.2 电除尘器的结构组成
        3.2.3 电除尘器的技术说明
    3.3 风机和消声器选型
        3.3.1 风机和消声器的技术参数
        3.3.2 风机和消声器的结构组成
        3.3.3 风机和消声器的技术说明
    3.4 切换站选型
        3.4.1 切换站的技术参数
        3.4.2 切换站的结构组成
        3.4.3 切换站的技术说明
    3.5 煤气冷却器选型
        3.5.1 煤气冷却器的技术参数
        3.5.2 煤气冷却器的结构组成
        3.5.3 煤气冷却器的技术说明
    3.6 放散烟囱选型
        3.6.1 放散烟囱的技术参数
        3.6.2 放散烟囱的结构组成
        3.6.3 放散烟囱的技术说明
    3.7 粗灰输送系统选型
        3.7.1 粗灰输送系统的技术参数
        3.7.2 粗灰输送系统的结构组成
        3.7.3 粗灰输送系统的技术说明
    3.8 细灰输送系统选型
        3.8.1 细灰输送系统的技术参数
        3.8.2 细灰输送系统的结构组成
        3.8.3 细灰输送系统的技术说明
    3.9 烟气管道
        3.9.1 烟气管道的技术参数
        3.9.2 烟气管道的结构组成
        3.9.3 烟气管道的技术说明
    3.10 关键设备工艺技术选型小结
4. 节能分析
    4.1 较湿法净化回收工艺节水分析
        4.1.1 污水流槽水损
        4.1.2 污泥水损
    4.2 较湿法净化回收工艺节电分析
        4.2.1 风机节电
        4.2.2 水泵节电
    4.3 节能分析
5. 辅助设施设计
    5.1 电气设备、仪表及自动化
        5.1.1 高低压供配电系统及电气传动系统
        5.1.2 仪表
        5.1.3 基础自动化系统
        5.1.4 自动化系统的配置
        5.1.5 照明系统
        5.1.6 检修电源
        5.1.7 防雷、接地系统
        5.1.8 煤气安全检测报警及视频监视系统
    5.2 能源介质设计
        5.2.1 氮气
        5.2.2 仪表空气
        5.2.3 蒸汽
        5.2.4 冷却水
    5.3 辅助设施设计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转炉LT干法除尘工艺应用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1
2转炉LT除尘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2.1转炉除尘技术
    2.2转炉LT干法除尘应用现状
    2.3转炉LT干法除尘工艺流程
3转炉LT干法除尘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1安全问题
    3.2工艺问题
4结论

(6)钢铁企业电力系统有功和无功优化调度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钢铁企业电力系统优化调度问题研究现状
        1.2.1 有功优化调度问题研究现状
        1.2.2 无功优化调度问题研究现状
        1.2.3 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算法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钢铁企业电力系统特性分析
    2.1 钢铁企业电力系统的组成
    2.2 钢铁企业发电环节
        2.2.1 自备电厂发电
        2.2.2 余热余能发电
        2.2.3 钢铁企业发电现状分析
        2.2.4 钢铁企业发电需要考虑的问题
    2.3 钢铁企业输配电环节
        2.3.1 钢铁企业配电网潮流计算
        2.3.2 钢铁企业无功补偿装置及补偿方式
    2.4 钢铁企业用电环节
        2.4.1 生产工序用电分析
        2.4.2 钢铁用电特性分析
        2.4.3 钢铁企业电力负荷分类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铁企业自备电厂有功优化调度
    3.1 钢铁企业自备电厂机组建模
        3.1.1 单燃料机组
        3.1.2 煤/煤气混烧机组
    3.2 钢铁企业自备电厂有功优化调度数学模型
        3.2.1 目标函数
        3.2.2 约束条件
    3.3 优化模型求解算法
        3.3.1 标准粒子群算法
        3.3.2 混沌自适应粒子群算法
        3.3.3 混沌自适应粒子群法求解钢铁企业自备电厂有功优化调度问题
        3.3.4 算法性能测试与评价
    3.4 实例分析
        3.4.1 案例描述
        3.4.2 优化结果的计算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铁企业蒸汽系统和电力系统集成优化调度
    4.1 问题描述
    4.2 钢铁企业蒸汽系统和电力系统集成优化调度数学模型
        4.2.1 目标函数
        4.2.2 约束条件
    4.3 实例分析
        4.3.1 案例描述
        4.3.2 优化模型建立
        4.3.3 优化结果的计算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钢铁企业电力系统多目标无功优化
    5.1 问题描述
    5.2 钢铁企业电网多目标无功优化数学模型
        5.2.1 目标函数
        5.2.2 约束条件
    5.3 优化模型求解算法
        5.3.1 多目标粒子群算法
        5.3.2 惯性权重与加速因子动态变化
        5.3.3 动态拥挤距离
        5.3.4 自适应变异机制
        5.3.5 约束处理
        5.3.6 动态自适应多目标粒子群求解钢铁企业电网无功优化问题
        5.3.7 算法性能测试与评价
    5.4 实例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CCPP煤气系统建模与运行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联合循环发电概述
        1.2.1 联合循环发电的发展
        1.2.2 CCPP煤气系统的工艺流程
    1.3 煤气系统建模与优化概述
        1.3.1 煤气系统建模技术概述
        1.3.2 煤气系统优化技术概述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CCPP煤气系统机理模型研究
    2.1 引言
    2.2 离心压缩机模型的建立
        2.2.1 离心压缩机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2.2 单级离心压缩机模型
        2.2.3 多级离心压缩机模型
        2.2.4 模型仿真分析
    2.3 其他部件模型的建立
        2.3.1 冷却器模型
        2.3.2 煤水分离器模型
        2.3.3 阀模型
        2.3.4 煤气热力性质计算模型
    2.4 煤气系统模型的建立
    2.5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大型离心压缩机混合模型研究
    3.1 引言
    3.2 离心压缩机混合模型的结构
    3.3 基于非线性鲁棒PLS的补偿模型
        3.3.1 鲁棒PLS方法
        3.3.2 模糊系统结构描述
        3.3.3 补偿模型建模方法
        3.3.4 数值仿真
    3.4 模型仿真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CPP煤气系统冷却器运行优化研究
    4.1 引言
    4.2 煤气系统冷却器运行优化问题的提出
    4.3 基于历史数据的运行优化
        4.3.1 基于过程模型的运行优化
        4.3.2 基于过程逆模型的运行优化
        4.3.3 煤气系统冷却器运行优化仿真研究
    4.4 基于过程模型迁移的新过程的运行优化
        4.4.1 过程模型迁移JY_PLS
        4.4.2 基于过程模型迁移的运行优化
        4.4.3 基于过程逆模型迁移的运行优化
        4.4.4 新的相似煤气系统冷却器运行优化仿真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CPP煤气系统防喘振控制模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引言
    5.2 系统硬件结构及主要功能
    5.3 系统数据交换
    5.4 防喘振控制模型系统
        5.4.1 防喘振控制模型系统界面设计
        5.4.2 防喘振控制模型系统数据管理
        5.4.3 防喘振控制模型系统主要模块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情况
个人简介

(8)钢铁企业副产煤气动态优化调度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钢铁企业煤气调度的研究进展
        1.2.1 煤气调度相关概念
        1.2.2 常用煤气调度方法
        1.2.3 煤气优化调度模型的研究
        1.2.4 钢铁企业能源中心的建立
        1.2.5 我国钢铁企业煤气利用和优化调度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钢铁企业煤气系统分析
    2.1 钢铁企业生产工艺介绍
    2.2 煤气发生特性分析
        2.2.1 焦炉煤气发生特性分析
        2.2.2 高炉煤气发生特性分析
        2.2.3 转炉煤气发生特性分析
    2.3 煤气消耗特性分析
        2.3.1 焦化厂
        2.3.2 烧结厂
        2.3.3 炼铁厂
        2.3.4 炼钢厂
        2.3.5 轧钢厂
        2.3.6 缓冲用户
第3章 煤气动态调度模型的建立
    3.1 煤气优化调度过程特点
    3.2 动态规划
        3.2.1 动态规划简介
        3.2.2 采用动态规划的原因
        3.2.3 动态规划方法的运用
    3.3 数学描述
        3.3.1 问题描述
        3.3.2 模型的假设
        3.3.3 目标函数的确定
        3.3.4 约束条件
    3.4 小结
第4章 煤气动态优化模型的应用与求解
    4.1 ILOG OPL Studio软件概述
    4.2 模型的应用
        4.2.1 煤气用户
        4.2.2 软硬件仿真环境
        4.2.3 计算文件设计
        4.2.4 优化模型
    4.3 计算与讨论
        4.3.1 优化结果分析
        4.3.2 企业自发电与外购电的比较
        4.3.3 煤气柜柜位优化结果
        4.3.4 生产工况改变后的煤气动态优化分配
    4.4 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钢铁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1.2.1 安全管理理论的发展介绍
        1.2.2 国际安全管理模式
        1.2.3 国内各行业安全管理模式
        1.2.4 我国现行钢铁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同国外企业安全的差距
    1.3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钢铁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2.1 钢铁企业生产工伤事故状况
        2.1.1 事故分析
        2.1.2 事故发生主要原因
    2.2 钢铁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2.2.1 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发展进程
        2.2.2 现有安全管理模式分类
        2.2.3 现行钢铁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钢铁企业优秀安全管理模式分析
    3.1 企业优秀安全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介绍
        3.1.1 鞍钢“0123”安全管理模式
        3.1.2 南钢的“01234”安全管理模式
        3.1.3 宝钢的“FPBTC”安全管理模式
        3.1.4 攀钢的“伤害预知预警”(KTY)活动
        3.1.5 莱钢实施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
        3.1.6 济钢特色的“12345”安全管理模式
    3.2 模式分析
        3.2.1 推行目标管理
        3.2.2 安全管理理念的变化
        3.2.3 注重基础的安全管理活动
        3.2.4 一把手的决定作用
第四章 适于我国钢铁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
    4.1 我国钢铁企业安全管理要求
        4.1.1 钢铁企业生产特点
        4.1.2 安全管理要求
    4.2 基于风险管理理论的预防型安全管理模式
        4.2.1 危害控制
        4.2.2 人为失误管理
        4.2.3 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
    4.3 基于闭环管理理论的精细化安全管理模式
        4.3.1 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4.3.2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精细化管理
        4.3.3 安全监督检查和整改的精细化管理
        4.3.4 关键点的精细化管理
        4.3.5 加强过程精细化管理
        4.3.6 深化员工和领导的安全教育培训与素质管理
        4.3.7 加强干部管理
        4.3.8 做好基础和基层的精细化管理
        4.3.9 安全信息精细化管理
        4.3.10 执行的精细化管理
        4.3.11 精细化管理重点考虑问题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详细摘要

(10)莱钢120t转炉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转炉冶炼开氧统计模型的开发
3 氧枪枪位的自动快速定位控制
4 干法除尘智能控制系统的开发
    4.1 通过控制模型对蒸发冷却器实现自调节的PID喷水控制
    4.2 无极调速的风机吸入控制与炉口微差压调节
    4.3 放散与回收的无扰动模糊控制
    4.4 LT智能控制系统可以达到的目标
5 合金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6 转炉区域集群控制功能的开发
    6.1 时间同步系统的开发
    6.2 全流程以太环网的建立和控制功能在全流程协作方面的优化
    6.3 工业数据桥技术
    6.4 天车数据自动采集
7 生产管理功能各子模块的开发与应用
    7.1 制造标准的管理
    7.2 作业计划编制及计划管理
    7.3 生产、质量实时数据的采集和生产统计
    7.4 生产节奏的管理
    7.5 成本核算与统计
8 结束语

四、莱钢炼钢厂转炉煤气系统安全性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棒材生产线加热炉工艺设备的改造[D]. 王桂斌.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2]河钢唐钢转炉煤气回收系统风险分析及对策[D]. 李唐琳. 华北理工大学, 2018(02)
  • [3]转炉干法电除尘灰气力输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J]. 陈滨. 福建冶金, 2017(02)
  • [4]180t转炉煤气干法净化回收系统设计[D]. 李家黎. 辽宁科技大学, 2016(03)
  • [5]转炉LT干法除尘工艺应用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A]. 李海英,张滔,滕军华,贾永丽. 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论文集II, 2015
  • [6]钢铁企业电力系统有功和无功优化调度问题的研究[D]. 曾玉娇. 钢铁研究总院, 2015(02)
  • [7]CCPP煤气系统建模与运行优化研究[D]. 褚菲. 东北大学, 2013(03)
  • [8]钢铁企业副产煤气动态优化调度问题的研究[D]. 王晓颖. 东北大学, 2012(07)
  • [9]钢铁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D]. 贺连芝. 武汉科技大学, 2011(01)
  • [10]莱钢120t转炉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开发[J]. 马丽,孟祥彬.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1(02)

标签:;  ;  ;  ;  

莱钢转炉煤气系统安全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