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和计算工业发展速度的简单方法

检验和计算工业发展速度的简单方法

一、一种验算工业发展速度的简易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孙时雨[1](2021)在《一种简易升降式智能停车设备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牛海峰[2](2021)在《基于神经网络算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可靠度分析》文中提出服役过程中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不仅会承受各种荷载,还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化学物质的侵蚀以及结构材料老化的影响。因此桥梁结构构件会出现不同等级的损坏和缺陷,导致其承载力不足,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和运营,甚至导致一系列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对现有运营中的桥梁结构进行科学、合理、准确的可靠度分析与剩余寿命评估,指导相应的维修加固处理,既能有效降低各种桥梁运营中的安全隐患,又能产生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可靠度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GA-BP神经网络模型拟合结构极限状态功能函数,考虑对耐久性产生影响的各种主要因素,使用Monte-Carlo算法进行可靠度指标及失效概率的计算分析。本文还利用MATLAB语言编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可靠度指标及失效概率的计算程序语言,得到了在设计基准期内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可靠度的变化规律,揭示了现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可靠度的时变规律,建立和完善了现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可靠度评估方法和技术,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性和实际工程指导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基本理论和遗传算法优化的实现方式,对BP神经网络进行优化,建立了 GA-BP神经网络模型。更加高效、准确、便捷的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极限状态功能函数进行拟合。(2)使用Midas Civil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桥梁服役过程中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混凝土重度、车辆荷载、混凝土强度、预应力钢束截面积和预应力钢束强度等五个随机变量的概率变化模型,对统计参数的经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3)在得到结构的极限状态功能函数后,使用MATLAB语言编制了计算可靠度指标及失效概率的程序。应用于某一实际工程,分别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正常使用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可靠度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并与目标可靠度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法分析和预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剩余寿命。

王鹏[3](2021)在《新型液压汽车举升机的设计优化及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出于对生活工作的实际需求,极大地刺激了汽车消费市场,然而泊车用地的建设速度却远不及汽车拥有量的增长速度,再加之土地价格飞涨,由此造成的停车位供需矛盾日益激化。本文主要是从当前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一种液压汽车举升机,通过优化结构设计使其具有适用范围广、成本低廉、结构简单且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首先是以四柱式液压汽车举升机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使用要求设计出其外部形状,并确定了其尺寸参数,再通过对所设计的不同驱动方案的优缺点对比,设计出了具有放大行程功能的驱动方案,且其只需一个液压缸便可实现多点同步升降,结构简单,举升可靠,设计出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机械锁紧装置,保证了使用安全;最终利用Solid Works软件构建出整体三维结构模型。其次是运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举升机结构的关键零部件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对模型进行受力分析,施加载荷和约束,分析出了最大应力和应变发生的部位;并对关键零部件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其更符合结构要求,节约了材料。对新型举升机液压系统进行了设计,绘制出液压系统的原理图并阐述其工作原理;根据工作状况计算液压缸、液压泵及其他液压元件的相关参数,确定其型号,保证了液压系统各功能的稳定实现。对液压系统进行了动静态特性分析,确保其满足动力学性能;其次是对液压系统进行了振动分析,阐述振动的原因,通过公式变换得到传递函数并最终总结解决系统振动的措施,保证了液压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

王世毅[4](2021)在《扁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节点抗震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扁钢管混凝土柱是指柱截面高宽比为2~4之间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由于扁钢管混凝土柱截面短边尺寸较小,可以有效隐藏于墙体内部,既能节省居住建筑的使用空间,也能增加建筑的美感,因此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节点加强型扁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连接节点,并对该新型节点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采用核心区钢管柱壁局部加厚、竖向纵隔板、箱型钢牛腿等措施对节点进行优化,建立了基准试件的数值分析模型;同时对受力性能类似的相关扁柱节点的试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验证了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研究了该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和抗震性能,结果表明:构造设计合理的节点的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梁端翼缘的屈曲破坏,符合“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同时对该新型节点进行了有限元参数化分析,研究了核心区钢管柱壁局部加厚厚度、箱型钢牛腿厚度、柱壁局部加厚区域高度等参数对该新型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3)根据相关规范提出了节点核心域的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基准节点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弹性验算,验算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4)以采用该扁柱体系的某钢框架住宅楼为例,对该结构进行风荷载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以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验算了结构的整体指标,得到了整体结构的屈服机制。

罗莎[5](2021)在《钢筋混凝土截面配筋及变形的应变法》文中认为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坚固、耐久性、防火性好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在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过程中,需要有相对应的规范对此进行约束将钢筋和混凝土的性能发挥至最大化。目前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已逐渐完善,但与欧洲规范内容相比还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对于截面的七种受力状态(轴心受拉-小偏心受拉-大偏心受拉-纯弯-大偏心受压-小偏心受压-轴心受压)并没有考虑完整,且每种截面受力情况都有相应的计算公式,计算起来较为复杂,若当截面受力状态从小偏心受压直接跳跃至轴心受压时,没有考虑混凝土上下边缘应变是连续变化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规范公式所给出的圆形截面配筋需要求解超越方程,进行迭代,计算较麻烦,且对于只有局部受力的构件时没有非均匀配筋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钢筋的浪费;在计算裂缝宽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时,仅有计算最大裂缝宽度,然后与规范所给裂缝宽度相比是否满足要求,方式较单一。本文主要的工作内容有以下几点:(1)、通过应变计算应力,再由应力计算出内力的逆解法计算7种截面受力状态的过度(轴心受拉-小偏心受拉-大偏心受拉-纯弯-大偏心受压-小偏心受压-轴心受压),考虑了当截面受力状态从小偏心受压直接跳跃至轴心受压时的情况,避免求解超越方程,对基础知识能够掌握地更加透彻,提供了《规范》公式里缺少求解的钢筋混凝土圆形截面非均匀配筋的内容,在非均匀配筋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考虑了因钢筋分布角度不同而造成的重心位置不同,绘制得到无量纲弯矩与相关系数的诺谟图,一个图就可适用于C50及以下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若钢筋强度发生改变,只用改变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便可得到所对应的诺谟图,降低了计算的繁杂性。(2)、通过分析得到弯矩-曲率曲线,将直观的看到在固定截面配筋率的情况下弯矩-轴力-曲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且经过简单的换算就能得到在固定轴力的情况下的弯矩-曲率-截面配筋率曲线,由曲线分为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塑性阶段可分析其截面的抗弯刚度及截面延性大小,计算延性系数可进行塑性内力重分布以及弯矩调幅,使工程设计更加合理,也可用延性系数来判断抗震性能。弯矩-曲率曲线可表明构件受弯承载能力的大小,预测构件的变形能力。(3)、将裂缝宽度控制的方法由验算裂缝宽度转换为求解最大钢筋直径限值,避免了直接计算裂缝宽度的复杂性,绘制钢筋应力、配筋率以及钢筋直径三者之间的图表,将三者相互关系曲线的最低点作为裂缝宽度限值下的最大钢筋直径;通过改变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和截面高度等影响钢筋直径的因素,绘制变化后曲线,得到钢筋直径统一调整公式,当所取基数大小发生改变时,便可通过该调整公式得到变化后的最大钢筋直径限值。

郭彦明[6](2020)在《基于BIM的新媒体产业园B座工程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结构形式新颖且复杂的建筑物脱颖而出,钢结构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可回收等特点被广泛使用,成为我国建筑行业重要结构形式之一。在施工过程中各参与单位之间的工作搭接既频繁又密切,信息传递容易出错。无论在设计、构件加工等方面,传统的施工技术势必无法满足要求。BIM技术作为新一代的施工工具,把建筑业的发展带到一个新的台阶,为中国建筑行业信息化提供一个全新的生产方式。把BIM技术应用到钢结构工程中,为复杂形体模型创建以及构件加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必然会推动钢结构施工企业的发展。本文以新媒体产业园项目为研究背景,对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中的应用以及钢结构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以下以下方面研究:(1)结合新媒体产业园工程特点,根据整个施工阶段对BIM模型的要求,将整个工程分为三部分分别进行建模,并根据每部分各自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建模软件,建立三维精准化模型。(2)通过钢结构三维模型并结合该工程钢结构深化设计图纸,应用BIM技术对复杂钢结构节点以及型钢混凝土结构的钢筋节点进行优化。(3)利用Tekla Structure自动化能力,对提料加工的问题进行优化,与加工设备机具结合,得到优化后的构件加工数据,以达到施工速度快,安装精度高,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为复杂形式的钢结构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4)运用BIM技术的可视化和模拟性优势对本工程钢结构的吊装方案进行模拟,实现工作面精准划分,运输精细化管理,实现对钢结构空间精准定位测量。(5)针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交叉处的环梁部分,利用品茗BIM模板设计软件对其模板支撑方案进行整体计算,以此为参考实现施工的可视化技术交底。

黄镜渟[7](2020)在《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加固低强混凝土配筋柱抗震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柱混凝土强度低和体积配箍率小的问题,无法满足现行抗震规范设计要求,需对其进行加固以确保结构安全。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asalt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BFRP)由于其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较低的生产价格等优点,适用于结构加固工程。BFRP的抗拉强度略低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RP,CFRP),但极限应变是其2倍左右。目前关于FRP加固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计算模型和设计方法多采用CFRP材料的研究结果,应用于BFRP时其精确度较低,而针对BFRP加固的相关研究仍显不足。因此,需要完善BFRP加固混凝土结构理论,加快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和普及,推进其纳入国家加固规范体系。本文通过试验研究、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BFRP布的材料力学性能为切入点,以BFRP约束混凝土的本构模型为基础,对BFRP加固低强混凝土配筋柱的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进行了17组不同类型BFRP布的拉伸性能试验,分析了编织方式和单位面积质量等参数对试验结果的影响;通过对拉伸破坏试件剖面进行扫描电镜观测,考察了纤维-树脂基体界面状态等参数对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BFRP单向布力学性能及其稳定性优于双向布,双向布的抗拉强度标准值约为单向布的70%~75%,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皆为单向布的2倍以上;纤维-基体强界面试件的峰值荷载基本高于弱界面试件。且在各类型BFRP布强度标准值的基础上,给出了其强度设计值的计算方法。(2)开展了5组BFRP约束混凝土柱的轴压试验,探讨了BFRP类型、包裹层数和截面形状对柱轴压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BFRP约束后圆柱的峰值应力和极限应变较未约束前分别提高了20%~71%和49%~296%,方柱则分别提高了23%~41%和45%~145%。2层单向BFRP约束柱组表现出了最好的轴压性能,而双向BFRP较单向BFRP对柱的约束效果则相对较弱。采用ABAQUS分析软件建立了BFRP约束混凝土柱的有限元模型,重点研究了BFRP和混凝土的应力分布规律。建立了针对BFRP约束混凝土柱的试验数据库,分别提出了BFRP约束圆柱和方柱的强度和极限应变模型,经对比验证该模型较现有模型的精度更高。在此基础上,后续也给出了BFRP约束混凝土圆柱的本构模型。(3)完成了24根足尺钢筋混凝土柱的低周反复侧向加载试验,通过探讨混凝土强度、轴压比和FRP种类等参数对试验结果的影响,采用滞回曲线、能量耗散、延性系数、刚度和强度的退化规律等指标对加固前后柱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价,重点对比了等侧向约束应力下BFRP和CFRP加固柱抗震性能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柱的破坏形态转变为弯曲破坏,构件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显着改善,且尤其对于高轴压比和低强混凝土配筋柱的加固效果较好。在相同侧向约束应力下,BFRP加固柱的峰值荷载与CFRP加固柱相近,但对于混凝土强度较低的钢筋混凝土柱,BFRP加固柱的延性和耗能能力都较CFRP加固柱更强,说明BFRP具有较好的抗震加固效果。(4)依托ABAQUS分析软件建立了B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混凝土强度对加固柱的混凝土和BFRP应变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BFRP加固低强混凝土配筋柱破坏时的混凝土和BFRP布应变皆较大,但BFRP高应变区范围较小。同时,进行了考虑加固方式、剪跨比、FRP包裹层数、纵筋配筋率和箍筋配箍率影响的参数分析,为后续理论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5)基于试验和模拟数据,针对较低混凝土强度范围下的柱构件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提出了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荷载-位移骨架曲线模型。给出了加固柱卸载刚度计算式,建立了荷载-位移恢复力模型。且分别提出了基于承载力和位移需求的BFRP加固用量计算式,并给出了BFRP加固既有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设计方法及其算例。

伍好好[8](2020)在《叙永煤矿极薄煤层滑锯式机械化开采方法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消费水平的提升,煤炭开采技术的进步、国内外采矿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薄与极薄煤层的开采越来越得到国家及煤炭企业重视。但由于极薄煤层机械化开采技术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致使极薄煤层在国内各矿区均存在大量丢弃开采的问题,为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并满足瓦斯、火灾治理的要求,急需对极薄煤层实现规模化开采。因此,研究“一种极薄煤层滑锯式机械化开采方法”的关键技术,对各矿区的安全稳定发展和提高极薄煤层开采效益十分必要。本文以四川叙永煤矿的薄煤层工作面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薄煤层滑锯机械化的开采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得到了如下主要成果:(1)设计了一种极薄煤层滑锯机械化的开采方法。通过分析薄煤层赋存特点,以及结合现用开槽机的三机配套结构及落煤特点,确定了采高可调、可爬底的滑锯采煤机、高强度窄机身化矮帮的移推支座(支架)、协同迈步自移刮板输送机的“三机”配套的相关技术参数,采用整体移溜和迈步式整体移架防倒防滑技术,实现了工作面无人或少人采煤作业。(2)设计优化“110”工法布置工作面和巷道,实现了工作面阶段上行式开采回风巷,各采掘面均按煤与瓦斯突出要求形成“Y”独立通风系统,形成了采、掘与瓦斯防突治理工程有效耦合的经济治灾模式。(3)极薄煤层开采走向上覆岩层塑性区变形呈拱状,垂直位移最大的位置在采场的中部;倾斜方向上覆岩层的塑性区在采场中部层位比较高,最大位移在工作面顶板中部偏上的位置;两端以剪切破坏为主,中部上覆岩层主要拉伸破坏;巷旁支护体载荷随煤层倾角增大而减小,随采高增加指数加大,随着支护体宽度,先快速减小,后减小速度趋于缓和;切顶、柔模护巷方式能有效防止采空区瓦斯涌入巷道,保证了矿井的通风系统的标准要求和留巷围岩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矿井安全保障度和煤炭回采率。(4)“一种极薄煤层滑锯式机械化开采方法”在叙永煤矿进行工程实践,部分方案在S12采区4个采煤面应用就创效达到2300万元,全部方案实施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更好。本文提出的“一种极薄煤层滑锯式机械化开采方法”适用于所有近水平及倾斜极薄煤层机械化开采或部分薄层金属矿的连续机械化开采,特别能满足瓦斯与火灾治理对极薄保护煤层开采技术需求。

陈雪[9](2020)在《装配式住宅PC构件连接技术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革新,现有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技术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高效、环保的发展需要。与现浇施工方式相比,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具有施工效率高;施工现场劳动力需求少,交叉作业方便有序;工序可以精准检查保证质量;施工对周围干扰少,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水电消耗少,能节能减排等诸多优点,但是目前发展效果并不理想。分析可知导致这种情况有很多原因,比如目前装配式发展不成体系导致成本高,工人不熟悉建造流程,装配式建筑的性能不如现浇等。本文基于推广与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目的,从提高装配式建筑连接方式性能的角度,分析装配式建筑具有同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当的结构性能。预制结构的受力性能由预制构件的材料和预制构件的连接方式控制,所以预制构件间连接方式的选用就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了现在常用的PC构件连接方式的基础上,构造了螺旋箍筋约束连接方式,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比螺旋箍筋约束剪力墙和现浇剪力墙在低周循环荷载作用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两种剪力墙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以及刚度退化曲线;对比分析两种剪力墙的位移-荷载、强度、刚度、能耗等特征指标。结果表明:相对于现浇剪力墙结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以上性能参数均能达到“等同现浇”的标准。证明装配式住宅PC构件通过合理的节点连接确保了建筑物具有同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当的结构性能。通过分析两个PC连接装配式住宅工程实例,从构件拆分设计以及承载力验算的角度,得出PC构件连接方式能够满足实际应用要求的结论。总结了PC构件在达到等同现浇的基础上,应用到实际工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总之,通过对比装配结构与现浇结构两种连接方式的构件性能,以及工程实例的验算结果,得知装配式建筑在具有诸多优点的同时,安全性能也是有保证的。装配式住宅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装配住宅的大力推广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李鸿强[10](2020)在《不同拐角形式及荷载条件下加筋土挡墙的变形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不得不面对用地紧张的问题,由于地形地貌的原因,在场地建设时加筋土边坡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拐角部位。加筋土挡墙拐角部位在形态和结构上较直线部位有一定特殊性,相比之下更容易出现工程问题且目前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为探究加筋土挡墙不同拐角形式的变形特征,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通过建立不同形式的拐角模型,即折角形、直角形和圆角形3种工程上常用的拐角形式,研究了不同荷载大小和加载位置对挡墙拐角部位变形特征的影响,分析了在荷载变化下加筋土挡墙拐角部位的整体变形、竖向变形、水平变形、潜在破裂面的形态和位置以及稳定性系数的发展规律。为下一步物理模型试验的开展提出指导性意见,结果表明:(1)无外荷载时:1)竖向变形对整体变形的发展影响巨大,水平变形在挡墙中下部呈鼓胀状;2)沿同一水平高度,圆角形和直角形的水平变形有一个峰值,而折角形的水平变形有两个峰值;3)拐角部位的水平土压力与传统土压力理论不同,水平土压力大的地方水平变形小,竖向土压力沿拐角角平分线方向的分布形式呈单峰值;4)0.3H简化型法则可以较好地适用在加筋土挡墙拐角部位的潜在破裂面分析中。(2)同一加载位置不同荷载大小时:1)增加荷载会使加筋土挡墙拐角部位的变形量呈指数型增长,直角形的变形量增长速度最快,在竖向变形上折角形增长速度最慢,在水平变形上圆角形增长速度最慢;2)挡墙顶面与挡墙墙面的变形云图随荷载增加逐渐分离且变形差越来越大;3)挡墙的鼓胀变形发生位置随荷载增加向上移动,圆角形和直角形的鼓胀区域分离为两部分,而折角形正好相反;4)施加荷载后潜在破裂面形式从0.3H型变为对数螺旋线形;5)稳定系数随荷载增加呈线性下降,直角形具有最小的稳定系数,圆角形具有最大的稳定系数。(3)同一荷载大小不同加载位置时:1)随着荷载与挡墙墙面距离的减小,变形量呈指数型增大,稳定系数呈指数型减小;2)荷载距离挡墙墙面的距离存在临界值0.8 m,小于该值时,变形量迅速增大,稳定系数迅速减小;3)荷载位置改变会使变形云图重新分布,最大变形位置随荷载移动而移动,鼓胀变形位置随荷载远离墙面会逐渐下移,与此同时最大变形区域从拐角部位向两侧墙面移动。

二、一种验算工业发展速度的简易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验算工业发展速度的简易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神经网络算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可靠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桥梁可靠度研究
        1.3.2 可靠度计算方法的研究
        1.3.3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可靠度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文的创新点
2 结构可靠度理论
    2.1 结构可靠度与极限状态
        2.1.1 可靠度基本理论
        2.1.2 结构功能函数与极限状态
    2.2 结构失效概率与可靠度指标
        2.2.1 结构失效概率
        2.2.2 可靠度指标
    2.3 结构可靠度的计算方法
        2.3.1 一次二阶矩法
        2.3.2 JC法
        2.3.3 高次高阶矩法
        2.3.4 响应面法
        2.3.5 蒙特卡罗法
    2.4 本章小结
3 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理论
    3.1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
        3.1.1 人工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3.1.2 人工神经网络拓扑结构
        3.1.3 BP神经网络
        3.1.4 BP神经网络的特点
    3.2 遗传算法理论
        3.2.1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
        3.2.2 遗传算法基本概念
        3.2.3 遗传算法操作
        3.2.4 遗传算法的特点
    3.3 GA-BP神经网络
        3.3.1 GA-BP神经网络实现过程
        3.3.2 GA-BP神经网络特点
    3.4 本章小结
4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可靠度分析
    4.1 工程概况
    4.2 有限元分析模型
    4.3 荷载及抗力概率模型
        4.3.1 恒荷载效应概率模型
        4.3.2 车辆荷载效应概率模型
        4.3.3 混凝土强度时变概率模型
        4.3.4 预应力钢束面积时变规律
        4.3.5 预应力钢束强度时变概率模型
    4.4 GA-BP神经网络建立
        4.4.1 网络结构的确定
        4.4.2 数据预处理
        4.4.3 GA-BP网络训练
        4.4.4 GA-BP神经网络模型
    4.5 可靠度指标计算
        4.5.1 目标可靠度指标
        4.5.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靠度指标
        4.5.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可靠度指标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3)新型液压汽车举升机的设计优化及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汽车举升机的发展动态
        1.2.1 汽车举升机的种类及性能
        1.2.2 国外发展现状
        1.2.3 国内发展现状
    1.3 汽车举升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前景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新型液压汽车举升机的结构设计及三维建模
    2.1 整体设计原则
    2.2 汽车举升机的适用范围及工作过程
    2.3 四柱式汽车举升机的结构
    2.4 四柱式汽车举升机的工作原理
    2.5 主要设计方案的确定
        2.5.1 四柱式举升机整体外形建模
        2.5.2 四柱式举升机驱动部分的设计方案与选取
        2.5.3 机械锁紧机构的设计
        2.5.4 同步装置的设计
    2.6 钢丝绳的选择
    2.7 滑轮的选择
    2.8 本章小结
3 举升机关键零部件的有限元分析
    3.1 有限元法简介
    3.2 ANSYS Workbench软件的简单介绍
    3.3 静力学分析简介
    3.4 对于载车板的ANSYS分析
        3.4.1 对于载车板的受力分析
        3.4.2 对载车板静力学分析的前处理及结果
        3.4.3 对载车板的优化设计
    3.5 对载车板的疲劳分析
    3.6 对于横梁的ANSYS分析
        3.6.1 对横梁的受力分析
        3.6.2 对横梁静力学分析前处理及结果
    3.7 对立柱结构的ANSYS静力学分析
        3.7.1 对立柱的受力分析
        3.7.2 对立柱静力学分析前处理及结果
    3.8 对锁紧机构的ANSYS分析
        3.8.1 对锁紧机构各部件的静力学分析
        3.8.2 对锁紧机构销轴的优化设计
    3.9 本章小结
4 新型举升机液压系统的设计
    4.1 引言
    4.2 液压传动简介
    4.3 液压系统的组成
    4.4 液压系统的设计
        4.4.1 液压系统的原理图
        4.4.2 液压缸的选取
        4.4.3 液压泵的参数设计
        4.4.4 液压系统辅助元件的设计
    4.5 回路压力损失验算
    4.6 本章小结
5 液压系统的动力学与振动分析
    5.1 液压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
        5.1.1 液压泵静态特性分析
        5.1.2 液压泵动态特性分析
        5.1.3 液压缸动态特性分析
    5.2 液压系统的振动分析
        5.2.1 液流力动态特性分析
        5.2.2 液压系统振动解决办法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扁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节点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钢管混凝土柱受力机理和基本构造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相关节点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扁钢管混凝土柱相关节点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扁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节点数值模型建立
    2.1 引言
    2.2 节点概念设计
        2.2.1 节点构造
        2.2.2 基准节点尺寸设计
    2.3 本构关系
        2.3.1 钢材本构关系及屈服准则
        2.3.2 约束混凝土本构关系及屈服准则
    2.4 有限元模型建立
        2.4.1 建立几何模型
        2.4.2 单元参数与网格划分
        2.4.3 相互作用与边界条件
        2.4.4 荷载施加
    2.5 有限元模型验证
        2.5.1 破坏模式
        2.5.2 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
    2.6 基准节点破坏模式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扁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节点抗震性能参数化分析
    3.1 引言
    3.2 新型装配式钢结构节点参数设计
    3.3 钢管混凝土柱壁局部加厚厚度对节点受力性能影响
        3.3.1 破坏形态与应力应变云图
        3.3.2 滞回曲线
        3.3.3 骨架曲线及极限承载力
        3.3.4 延性及耗能能力
        3.3.5 刚度退化
    3.4 箱型钢牛腿厚度对节点受力性能影响
        3.4.1 破坏形态与应力应变云图
        3.4.2 滞回曲线
        3.4.3 骨架曲线及极限承载力
        3.4.4 延性及耗能能力
        3.4.5 刚度退化
    3.5 节点域加厚高度和纵隔板对节点受力性能影响
        3.5.1 破坏形态与应力应变云图
        3.5.2 滞回曲线
        3.5.3 骨架曲线及极限承载力
        3.5.4 延性及耗能能力
        3.5.5 刚度退化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扁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节点设计方法
    4.1 引言
    4.2 节点域传力机理
    4.3 节点抗弯承载力
        4.3.1 钢梁承载力
        4.3.2 高强螺栓抗剪承载力
        4.3.3 连接焊缝强度
    4.4 梁柱节点抗震设计
        4.4.1 构件连接极限承载力
        4.4.2 节点承载力验算
        4.4.3 节点域承载力和稳定验算
    4.5 算例
        4.5.1 钢梁
        4.5.2 刚性连接
        4.5.3 梁柱节点抗震验算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扁柱体系钢结构住宅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
    5.1 引言
    5.2 工程概况
    5.3 计算模型建立
    5.4 结构整体分析
        5.4.1 风荷载分析
        5.4.2 地震弹性分析
    5.5 静力弹塑性分析
        5.5.1 抗震性能目标确定
        5.5.2 参数设置和荷载施加
        5.5.3 定义及分配塑性铰特性
        5.5.4 计算结果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5)钢筋混凝土截面配筋及变形的应变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钢筋混凝土的发展简况及其应用
    1.2 国内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发展过程及区别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截面配筋的应变法
    2.1 基本假定
    2.2 本构关系
        2.2.1 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2.2.2 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
    2.3 极限状态可能的应变分布
    2.4 各应变之间的换算关系
    2.5 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分布
        2.5.1 截面上应力简化
        2.5.2 实际应力分布法
        2.5.3 两种方法的比较
    2.6 钢筋混凝土圆形截面非均匀配筋的应变法
        2.6.1 可能的应变区域划分
        2.6.2 混凝土截面应力和内力的计算
        2.6.3 求解内力臂系数k_z
        2.6.4 钢筋面积的求解
    2.7 T形截面无量纲弯矩与截面计算系数关系诺模图
    2.8 计算例题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截面弯矩-曲率关系的应变法
    3.1 T形截面内力推导方法
    3.2 T形截面内力的计算公式
        3.2.1 钢筋内力计算
    3.3 混凝土内力计算
        3.3.1 当0≤k_z≤1,中性轴在截面内的计算
1,中性轴在截面外的计算'>3.3.2 当k_z>1,中性轴在截面外的计算
    3.4 T形全截面内力计算
        3.4.1 当0≤k_z≤1,中性轴在截面内的计算
1,中性轴在截面外的计算'>3.4.2 当k_z>1,中性轴在截面外的计算
    3.5 矩形全截面内力计算
        3.5.1 当0≤k_z≤1,中性轴在截面内的计算
1,中性轴在截面外的计算'>3.5.2 当k_z>1,中性轴在截面外的计算
    3.6 轴力固定的弯矩-曲率关系
        3.6.1 轴心受力状态的应变计算
        3.6.2 弯矩-曲率关系的计算过程
    3.7 改变T形截面形状下的弯矩-曲率关系曲线
        3.7.1 改变T形截面翼缘厚度
    3.8 钢筋混凝土工字形截面轴力-弯矩-曲率相关关系曲线
    3.9 极限状态下的弯矩-曲率相关关系曲线
    3.10 曲率不变的轴力-弯矩关系曲线
    3.11 延性性能分析
        3.11.1 延性的概念
        3.11.2 延性的应用
    3.12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控制
    4.1 钢筋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的影响因素
    4.2 裂缝宽度的计算理论
        4.2.1 粘结滑移理论
        4.2.2 无滑移理论
        4.2.3 粘结滑移-无滑移理论
        4.2.4 数理统计方法
    4.3 最大等效钢筋直径控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
        4.3.1 钢筋直径的计算表达式
        4.3.2 求解不需作裂缝宽度验算的最大等效钢筋直径
        4.3.3 最大等效钢筋直径的统一调整公式
    4.4 算例
        4.4.1 不需换算等效钢筋直径
        4.4.2 需要换算等效钢筋直径
        4.4.3 更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成果)

(6)基于BIM的新媒体产业园B座工程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BIM技术在国内外发展现状
        1.2.2 钢结构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BIM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1.3.1 BIM在施工安全研究现状
        1.3.2 BIM在成本管理研究现状
        1.3.3 BIM在进度管理研究现状
        1.3.4 BIM在施工方案优化中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新媒体产业园B座工程施工特点及难点分析
    2.1 工程概况
    2.2 工程施工特点及难点
    2.3 新媒体产业园B座工程施工阶段BIM技术应用点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媒体产业园B座工程三维可视化建模关键技术
    3.1 本工程建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1.1 施工阶段对BIM模型要求
        3.1.2 工程建模精度要求
    3.2 建模关键技术研究
        3.2.1 相关BIM软件及其特点
        3.2.2 本工程建模软件选择
        3.2.3 钢结构部分BIM建模关键技术
        3.2.4 混凝土部分BIM建模关键技术
        3.2.5 钢结构与混凝土交叉部分BIM建模关键技术
        3.2.6 整体BIM模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媒体产业园B座工程施工关键技术
    4.1 钢结构深化设计
        4.1.1 钢结构复杂节点深化设计
        4.1.2 型钢混凝土柱与框架梁钢筋节点深化设计
        4.1.3 钢结构深化设计出图
    4.2 钢构件下料关键技术
    4.3 钢构件加工
        4.3.1 制作与加工设备能力
        4.3.2 加工制作工艺
        4.3.3 H型钢梁的加工制作
        4.3.4 复杂节点处的钢构件加工制作
    4.4 钢构件吊装
        4.4.1 施工起点及流向
        4.4.2 吊装机械选择
        4.4.3 基于BIM的吊装方案确定
        4.4.4 钢柱吊装
        4.4.5 钢梁吊装
    4.5 环梁模架施工方案确定
        4.5.1 环梁模架搭设方案
        4.5.2 基于BIM技术的整体环梁模架方案计算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加固低强混凝土配筋柱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BFRP的应用和发展
        1.1.2 钢筋混凝土柱的震害分析
        1.1.3 课题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2.1 FRP布的材料力学性能
        1.2.2 FRP约束混凝土柱的轴压性能
        1.2.3 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BFRP的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国内BFRP布产品现状
        2.2.1 产品的种类
        2.2.2 产品的价格
    2.3 BFRP布拉伸性能试验研究
        2.3.1 试样抽样与分组
        2.3.2 试样制备
        2.3.3 试验加载
        2.3.4 计算厚度确定
        2.3.5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 BFRP布的微观结构分析
        2.4.1 试验过程
        2.4.2 SEM形貌观测及显微分析
    2.5 拉伸强度标准值
    2.6 拉伸强度设计值及可靠度分析
        2.6.1 设计值的计算
        2.6.2 设计值的可靠度验算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FRP约束混凝土柱的轴压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BFRP约束混凝土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
        3.2.1 试验设计与分组
        3.2.2 材料性能
        3.2.3 加载测量装置
        3.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 BFRP约束混凝土柱轴压性能有限元分析
        3.3.1 有限元模型的概况
        3.3.2 材料本构关系
        3.3.3 模型分析结果验证
        3.3.4 受力机理分析
    3.4 BFRP约束混凝土强度与极限应变模型的研究
        3.4.1 侧向约束应力
        3.4.2 强弱约束类型的定义
        3.4.3 BFRP约束混凝土圆柱强度与极限应变模型
        3.4.4 约束圆柱强度与极限应变模型的评估
        3.4.5 BFRP约束混凝土方柱强度与极限应变模型
        3.4.6 约束方柱强度与极限应变模型的评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FRP加固高轴压比低强混凝土配筋柱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过程
        4.2.1 试验背景
        4.2.2 试验设计与分组
        4.2.3 试验装置
        4.2.4 加载制度
        4.2.5 测点布置与数据采集
    4.3 试验结果和分析
        4.3.1 试验过程及破坏形态
        4.3.2 荷载-位移滞回曲线
        4.3.3 荷载-位移骨架曲线及延性分析
        4.3.4 耗能性能
        4.3.5 强度退化
        4.3.6 刚度退化
        4.3.7 应变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BFRP加固低强混凝土配筋柱的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5.1 引言
    5.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2.1 有限元模型的概况
        5.2.2 材料本构关系
    5.3 模型分析结果验证
    5.4 受力机理分析
        5.4.1 未加固低强混凝土配筋柱
        5.4.2 BFRP加固低强混凝土配筋柱
        5.4.3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5.5 参数分析
        5.5.1 加固方式
        5.5.2 剪跨比
        5.5.3 FRP包裹层数
        5.5.4 纵筋配筋率
        5.5.5 箍筋配箍率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BFRP加固既有柱的设计计算方法
    6.1 引言
    6.2 荷载-位移骨架曲线模型
        6.2.1 理论计算法
        6.2.2 回归分析法
        6.2.3 荷载-位移骨架曲线模型的验证
    6.3 荷载-位移恢复力模型
        6.3.1 卸载刚度
        6.3.2 滞回规则
        6.3.3 荷载-位移恢复力模型的验证
    6.4 基于承载力和位移的BFRP用量计算
        6.4.1 加固柱峰值荷载和位移延性系数的确定
        6.4.2 材料强度指标之间的换算
        6.4.3 基于承载力的BFRP用量计算
        6.4.4 基于位移的BFRP用量计算
    6.5 BFRP加固既有柱的抗震设计计算方法
        6.5.1 计算步骤
        6.5.2 算例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主要结论
        7.1.1 BFRP的材料力学性能
        7.1.2 BFRP约束混凝土的轴压性能
        7.1.3 BFRP加固低强混凝土配筋柱的抗震性能
    7.2 主要创新点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8)叙永煤矿极薄煤层滑锯式机械化开采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1.2.1 国内外薄煤层开采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薄煤层开采的应用现状
        1.2.3 国内外覆岩运移规律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极薄煤层滑锯式机械化开采方法
    2.1 工程概况
        2.1.1 地层及地质构造
        2.1.2 煤层和煤质
        2.1.3 各煤层瓦斯含量
        2.1.4 主要开采技术条件
    2.2 薄煤层滑锯式机械化开采方法
        2.2.1 工作面与巷道布置
        2.2.2 回采工艺
        2.2.3 主要技术指标
    2.3 工作面“三机”研制与配套
        2.3.1 移推液压支座
        2.3.2 滑锯采煤机
        2.3.3 刮板输送机
        2.3.4 “三机”配套与主要参数
    2.4 本章小结
3 极薄煤层开采覆岩运移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3.1 数值模拟软件及方案
        3.1.1 数值模拟软件
        3.1.2 数值模拟方案
    3.2 工作面上覆岩层运移规律
        3.2.1 采场覆岩塑性区分布特征
        3.2.2 采场覆岩应力分布特征
        3.2.3 采场覆岩垂直位移云图
    3.3 本章小结
4 极薄煤层开采巷旁充填体稳定性分析
    4.1 护巷与顶板管理
        4.1.1 采用切顶成巷方式
        4.1.2 柔模护巷方式
    4.2 巷道支护形式
        4.2.1 工作面切眼断面与支护
        4.2.2 巷道断面与支护
    4.3 巷旁充填体力学性能及稳定性控制
        4.3.1 巷旁充填体料浆配比
        4.3.2 巷旁充填体稳定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叙永煤矿极薄煤层滑锯式机械化开采工程实践
    5.1 工程实施方案
    5.2 工作面安全保障技术
        5.2.1 通风与瓦斯治理技术
        5.2.2 火灾与水害防治技术
        5.2.3 其他
    5.3 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5.3.1 经济效益预测
        5.3.2 社会效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装配式住宅PC构件连接技术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装配式住宅国内外现状
        1.2.1 装配式住宅国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1.2.2 装配式住宅国内发展与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采用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2 装配式住宅PC剪力墙连接方式分析
    2.1 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形式
    2.2 装配式住宅剪力墙发展现状
    2.3 装配式住宅PC构件连接方式
    2.4 PC剪力墙性能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非线性有限元理论
    3.1 有限元法简介
        3.1.1 有限元原理介绍
        3.1.2 常用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和模型
    3.2 有限元软件
        3.2.1 有限元软件分析可靠性
        3.2.2 有限元软件的基本分析过程
    3.3 有限元模型选取
        3.3.1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3.3.2 钢筋的本构关系
        3.3.3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滑移的本构关系
    3.4 有限元模型参数确定
        3.4.1 有限元模型中的材料属性
        3.4.2 模型网格划分尺寸
        3.4.3 确定约束和接触
        3.4.4 分析类型
        3.4.5 单元类型确定
    3.5 本章小结
4 装配式和现浇剪力墙受力性能对比分析
    4.1 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剪力墙模型
        4.1.1 剪力墙模型
        4.1.2 垂直方向轴压力
        4.1.3 轴向往复荷载参数
        4.1.4 装配式与现浇剪力墙模型建立
        4.1.5 剪力墙模型加载
    4.2 剪力墙受力性能研究
        4.2.1 滞回曲线研究
        4.2.2 骨架曲线研究
        4.2.3 刚度退化曲线研究
        4.2.4 耗能能力研究
    4.3 剪力墙软件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4.3.1 滞回曲线图对比分析
        4.3.2 骨架曲线图对比分析
        4.3.3 刚度曲线图对比分析
        4.3.4 等效粘滞阻尼比-位移曲线图对比分析
        4.3.5 材料应力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PC构件连接方式在装配式住宅工程中的应用
    5.1 环筋扣合锚接剪力墙连接方式在工程中的应用
        5.1.1 环筋扣合锚接剪力墙连接方式
        5.1.2 工程概况
        5.1.3 对构件进行拆分及设计
        5.1.4 复核连接部位承载力
    5.2 套筒灌浆连接方式在装配式住宅工程中的应用
        5.2.1 工程概况
        5.2.2 连接构造措施
        5.2.3 连接部位承载力验算
    5.3 装配式在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10)不同拐角形式及荷载条件下加筋土挡墙的变形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加筋土技术发展概述
    1.2 加筋土挡墙研究现状
        1.2.1 加筋土挡墙的模型试验
        1.2.2 加筋土挡墙的现场试验
        1.2.3 加筋土挡墙的数值分析
    1.3 问题提出及本文的研究内容
        1.3.1 问题的提出
        1.3.2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加筋土挡墙作用机理及稳定性分析和变形计算
    2.1 加筋土挡墙作用机理
        2.1.1 准粘聚力原理
        2.1.2 摩擦加筋原理
        2.1.3 均质等代材料原理
        2.1.4 等效围压原理
        2.1.5 弹性层板原理
    2.2 加筋土挡墙稳定性分析
        2.2.1 加筋土挡墙破坏模式
        2.2.2 加筋土挡墙内部稳定性分析
        2.2.3 加筋土挡墙外部稳定性分析
    2.3 加筋土挡墙变形理论计算
        2.3.1 加筋土挡墙水平变形理论计算
        2.3.2 加筋土挡墙竖向变形理论计算
第三章 不同拐角形式下加筋土挡墙拐角部位的变形特征分析
    3.1 引言
    3.2 加筋土挡墙计算模型
        3.2.1 建立模型
        3.2.2 边界条件
        3.2.3 本构模型选取
        3.2.4 材料物理力学参数选取
    3.3 不同拐角形式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3.1 加筋土挡墙整体变形分析
        3.3.2 加筋土挡墙竖向变形分析
        3.3.3 加筋土挡墙水平变形分析
        3.3.4 加筋土挡墙拐角土压力分析
        3.3.5 加筋土挡墙剪应变增量云图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荷载下加筋土挡墙拐角部位的变形特征分析
    4.1 不同荷载大小下加筋土挡墙拐角部位的变形特征分析
        4.1.1 加筋土挡墙整体变形分析
        4.1.2 加筋土挡墙竖向变形分析
        4.1.3 加筋土挡墙水平变形分析
        4.1.4 加筋土挡墙剪应变增量云图
        4.1.5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稳定性分析
    4.2 不同加载位置下加筋土挡墙拐角部位的变形特征
        4.2.1 加筋土挡墙整体变形分析
        4.2.2 加筋土挡墙竖向变形分析
        4.2.3 加筋土挡墙水平变形分析
        4.2.4 加筋土挡墙剪应变增量云图
        4.2.5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稳定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一种验算工业发展速度的简易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简易升降式智能停车设备设计研究[D]. 孙时雨. 兰州交通大学, 2021
  • [2]基于神经网络算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可靠度分析[D]. 牛海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3]新型液压汽车举升机的设计优化及控制研究[D]. 王鹏.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1)
  • [4]扁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 王世毅. 合肥工业大学, 2021
  • [5]钢筋混凝土截面配筋及变形的应变法[D]. 罗莎.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6]基于BIM的新媒体产业园B座工程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 郭彦明.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4)
  • [7]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加固低强混凝土配筋柱抗震性能研究[D]. 黄镜渟. 合肥工业大学, 2020
  • [8]叙永煤矿极薄煤层滑锯式机械化开采方法研究[D]. 伍好好.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9]装配式住宅PC构件连接技术及应用研究[D]. 陈雪.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10]不同拐角形式及荷载条件下加筋土挡墙的变形特征分析[D]. 李鸿强.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检验和计算工业发展速度的简单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