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沙梨开花结果的影响

温度对沙梨开花结果的影响

一、温度对砂梨开花结果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余逍[1](2021)在《基于喀斯特水肥耦合的黄金梨品质提升机制与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在“十一”至“十三五”期间投入专项资金开展石漠化治理,探索与石漠化环境适宜的生态产业技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根据市场需要和当地实际,在喀斯特地区以黄金梨为主的生态产业推广种植恰恰符合石漠化综合治理需求。基于水肥耦合理论提升果实品质可以为相关生态产业理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水肥高效利用是遗产地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手段,可有效增加石漠化地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根据地理学、植物学、土壤学有关人地关系协调与经济发展权衡、植物水分调节与环境适应机制、水肥耦合与生态环境功能等理论,针对水肥耦合如何改善土壤环境,提升果实品质,确定灌溉水量和施肥方式,集成水肥一体化技术等科技问题,在代表南方喀斯特环境类型总体结构的贵州高原山区选择施秉喀斯特为研究示范区,2018年-2020年通过对研究区20个实验样地连续定位监测土壤水分和植物水分及水土采样测试,运用方差分析、TOPSIS综合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围绕喀斯特水肥耦合与黄金梨品质提升基础前沿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部署、分模块推进进行系统研究,重点阐明水肥耦合对土壤因子及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机理,揭示水肥高效利用与产量品质提升机制,评价土壤养分质量及果实产量品质,提出适宜不同岩性喀斯特区水肥耦合品质提升技术,集成品质提升调控技术并进行应用示范与验证,为国家和地方石漠化治理特色经果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技参考。1轻度亏缺灌溉处理下土壤养分含量高于不灌和全灌处理,相较于对照组和复合肥模式,生物有机肥及蚯蚓粪施肥模式更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白垛研究区在W2F3(轻度亏缺+生物有机肥)配比模式下,土壤有效磷(AP)、全钾(TK)、钙(Ca)、钠(Na)、全磷(TP)含量达到最高,在W2F4(全灌+豆饼粉)配比模式下,土壤有机碳(SOC)含量较高;石桥研究区在W2F1(亏缺灌溉+蚯蚓粪)处理下,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均达到最高值。水肥耦合后土壤养分总体增加,白垛研究区施肥后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全磷含量显着增加,土壤微量元素Ca、镁(Mg)、Na含量的增幅均值为22.46%;石桥研究区水肥耦合后,土壤全量养分的增幅较土壤速效养分增幅高10.42%,土壤微量元素中Ca含量增幅最大,增幅为29.04%。2合理水肥配置增长干周、新梢生长量、枝条数、花芽数,表明水肥耦合对黄金梨生长发育具有正效应,白垛(白云岩)地区黄金梨生长更易受到N限制,石桥(石灰岩)地区黄金梨生长受P限制更大:白垛研究区W2F1(轻度亏缺+蚯蚓粪)处理对干周、中枝增长最明显,W1F3处理(不灌+生物有机肥)对花芽数增加最明显,W2F3处理(轻度亏缺+生物有机肥)对新稍、长枝、短枝增长最明显;石桥研究区W1F1处理(不灌+蚯蚓粪)对干周增长最明显,W3F1(全灌+蚯蚓粪)对花芽数、新稍、长枝、中枝、短枝增加最明显。白垛(白云岩)研究区植物叶片N:P(14.3)与全国植物叶片尺度的N:P相当(14.4),与其他关于喀斯特次生林的叶片N:P值一致(14.3),表明白云岩喀斯特地区黄金梨生长更易受到N限制;石桥(石灰岩)地区植物叶片N:P(20.76)>16,表明黄金梨生长受P限制更大。今后应对黄金梨实施精准配方施肥,避免养分元素浪费,调控土壤环境。3合理水肥配比具有提高土壤养分质量、提升果实品质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W2F3处理为白垛研究区最优水肥配比,W2F1为石桥研究区最优水肥配比:白垛研究区在W2F3处理下,土壤质量综合得分(3.67)及果实品质综合评价得分(0.76)均达到最大值,为最优水肥配置模式;石桥研究区在W2F1处理下,土壤质量综合得分(3.35)及果实品质综合评价得分(0.85)均达到最大值,为最优水肥配置模式。白垛研究区黄金梨在W2F3水肥配比下,果实产量增加2741.04 kg·hm-2,果实含水率、维生素C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葡萄糖含量依次增加了4.17%、1.91%、0.74%、2.75%、5.14%,可滴定酸含量减少0.05%。石桥研究区在W2F1水肥配比下,黄金梨果实产量增加了2646.55 kg·hm-2,果实含水率、维生素C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葡萄糖含量依次增加了11.09%、1.69%、1.28%、5.02%、9.28%,可滴定酸含量减少0.11%。4不同岩性土壤水势灌溉阈值(ψsoil)不一致,白云岩喀斯特地区黄金梨灌溉阈值为ψsoil=-2.13 MPa,石灰岩喀斯特区黄金梨灌溉阈值为ψsoil=-1.72 MPa:土壤水势灌溉阈值的差异性与赋存水有关,白云岩地区出露水源更丰富,石桥石灰岩地区较白垛白云岩地区更易受到干旱胁迫的限制。土壤含水率与土壤水分不具有线性相关,土壤水势并不会随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增加而无限升高,当土壤体积含水量大于一定值时,土壤水势趋于稳定,土壤水分有效性最高。白垛研究区0~15cm和15~30 cm土壤水势的谷值分别为-2.13 MPa、-0.63 MPa;石桥研究区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区间为0.16~0.44,土壤水势出现2个波动谷值,0~15 cm的土壤水势谷值分别为-1.46 MPa、-1.19 MPa,15~30cm土壤水势谷值分别是-1.72 MPa、-0.83 MPa。确定黄金梨生命过程的关键土壤水势阈值,可以为实现生产实践中的精准灌溉制度奠定基础。5基于理论研究及研究区现有黄金梨灌溉、施肥技术,研发黄金梨土壤改良技术、植物水分监测技术、节本高效技术等关键创新技术,并对关键创新技术进行示范验证,示范效果明显:土壤改良后,土壤容重下降,土壤质量改善。施加生物肥后,土壤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主要土壤养分含量显着提高。应用示范后果实产量、果实含水率、维生素C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葡萄糖含量均有所提升,可滴定酸含量有所下降,黄金梨核心品质指标明显提高。评估示范后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示范累积节约成本达20万~30万元·hm-2,2018年10月~2020年11月在示范区布设示范点并进行应用示范验证,示范面积达20 hm2。在未来石漠化生态恢复过程中,需要挖掘生态产品的附加价值,提升生态产业的价值空间,将“石漠化治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有机结合。

王兆龙[2](2020)在《榅桲CC矮化砧对红茄梨生理性状和矿质元素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红茄梨作为研究材料,研究榅桲CC矮化砧对红茄梨的影响。对叶片、新梢和根系的氮、磷、钾、钙、铁、锌、锰7种矿质元素、叶片的水势、吲哚乙酸氧化酶酶活性等进行了测定。主要结果如下:矮化砧致矮原因是嫁接口愈伤组织阻碍了导管和筛管的营养运输,嫁接口导管组织部分坏死,叶片栅栏组织比例增大,吲哚乙酸氧化酶含量增加,气孔数目减少,导致新梢生长较慢,新梢的生长周期短,根冠比变化小。在树皮与根皮内积累了大量营养物质,烘干后的干物质增多,导致矮化砧的枝皮率和根皮率显着增加。矮化砧导致叶片内净光合速率、水势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叶片中钙、锰、钾、锌、铁元素的吸收峰值,新梢中钾吸收峰值和根中钙、氮的吸收峰值会发生改变。矮化砧会促进前期叶片对钙、锰、铁的吸收,根对钙、氮的吸收,新梢对氮、锰、铁、钙的吸收,减少磷元素的吸收利用,改变了叶片、新梢和根中矿质元素的相关关系。矮化砧嫁接红茄梨后叶片、新梢和根三部分的矿质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相互作用情况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矮化砧叶片中氮、钾、钙、锰、铁、锌元素呈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钙和锰元素在6月达到吸收峰值,钾和锌元素在8月达到吸收峰值。磷元素呈前期减少,中期增加然后再减少的趋势。新梢中氮和钙呈‘N’型变化趋势,钾元素在8月达到峰值。磷和锌元素变化较稳定,呈减少趋势。矮化砧根中氮和钙元素呈‘N’型变化趋势,其余元素呈先增加再减少。两种砧木叶片中氮和钙,钙与锰元素都呈显着正相关关系。新梢中氮与钙、铁、锰,铁和锰元素呈显着正相关关系。根系中氮和钙,磷和钾、铁、锌、锰,钾和铁、锌、锰,铁和锌、锰,锰和锌元素存在显着相关关系。叶片中,矮化砧磷和钙、铁元素无相关性,而乔化砧有显着相关关系。新梢中,矮化砧氮和磷、钾元素,钙和锌元素呈显着相关关系,乔化砧这些元素没有显着相关。矮化砧钾和铁、锌、锰元素无相关关系,而乔化砧有显着相关关系。根系中,矮化砧氮和钾、铁、锰、锌元素,钙和铁、锰、锌元素无相关关系,而乔化砧有显着相关关系。矮化砧磷和钙元素之间呈显着正相关关系,而乔化砧呈显着负相关关系。烟台地区榅桲CC矮化砧叶片矿质元素标准值:氮元素0.81%~1.59%,磷元素0.09%~0.16%,钾元素0.63%~1.19%,钙元素0.75%~1.77%,铁元素54.1 mg/kg~105.5 mg/kg,锌元素9.3 mg/kg~14.3 mg/kg,锰元素22.8 mg/kg~47.8 mg/kg。烟台地区乔化砧叶片矿质元素标准值:氮元素0.93%~2.08%,磷元素0.1%~0.2%,钾元素0.54%~1.29%,钙元素0.57%~2.17%,铁元素62.8 mg/kg~115.7 mg/kg,锌元素11.6 mg/kg~19.3 mg/kg,锰元素23.5 mg/kg~58.1 mg/kg。

彭宇鸿[3](2020)在《我国南方梨主产区果生炭疽菌致病力的分化分析及梨品种抗性的室内测定》文中指出近年来,南方梨秋季早期落叶及异常开花较为普遍,对梨产量、品质构成较大威胁,生产上对解决此问题的需求日益迫切。本实验室前期已研究证实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是导致我国南方梨早期落叶的主要致病菌。本研究进一步研究建立该病菌的致病力室内快速测定方法,分析我国南方来源于梨的果生炭疽菌致病力分化状况,并对部分砂梨和白梨品种对该病菌的抗性进行室内测定,为深入研究果生炭疽菌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为筛选和应用抗炭疽病的梨品种提供依据。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以翠冠梨的叶片、枝条和黄冠梨的果实为材料,并通过不同的方式造成伤口后分别接种果生炭疽菌强致病力菌株PAFQ32的菌丝块和分生孢子悬浮液,依据各处理发病的严重度和稳定度作为测定方法的评判标准。结果显示,叶片接种菌丝块后其病斑扩展速度较接种分生孢子悬浮液快,接种菌丝块各处理的发病率均为100%,经正面3针刺伤处理的所产生的病斑直径显着大于正面1针刺伤处理,且发病稳定;果实接种菌丝块产生的病斑直径大于接种分生孢子悬浮液,但接种菌丝块的不同处理之间其病斑大小又无明显差异;枝条接种菌丝块后的发病率,环割、10针和3针刺伤处理分别为80%、40%和20%,而打孔和烫打处理则均为100%,且烫打处理的病斑直径显着大于其它处理,但烫打处理的发病不够稳定。结果表明,叶片正面经3针刺伤处理后接种菌丝块的测定效果快速、稳定,可用于梨果生炭疽菌致病力的室内快速测定。2.以砂梨翠冠品种的离体叶片为材料,釆用正面经3针刺伤处理后接种菌丝块的方法,对来源于湖北、江西、福建、江苏、浙江、安徽、广西7个省梨产区的111个果生炭疽菌的致病力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通过对接种后叶片上产生的病斑直径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11个菌株的致病力划分为强、中、弱三种类型,其中强致病力菌株17个,占15.3%;中等致病力菌株89个,占80.2%;弱致病力菌株5个,占4.5%。不同地理来源的果生炭疽菌菌株,其致病类型的分布比例有异。结果表明,来源于我国南方梨产区导致早期落叶的果生炭疽菌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以中等致病力菌株为优势群体。3.通过叶片针刺后接种梨果生炭疽菌强致病力菌株PAFQ32和ZJHZ-7-1菌丝块的方法,对砂梨(Pyrus pyrifolia)和白梨(P.bretschneideri)的76个梨品种进行了室内抗性测定。结果显示,通过对接种后叶片上产生的病斑直径进行聚类分析,可将76个梨品种的抗性程度划分为高抗、抗病、中等、感病和高感五种类型,其中高抗病品种4份,占5.3%;抗病品种26份,占34.2%;中等品种25份,占32.9%;感病品种17份,占22.3%;高感品种4份,占5.3%。结果表明,属于高抗级别的品种均来自于砂梨,因此在对果生炭疽菌的抗性品种的筛选中,可以将砂梨品种作为重点筛选对象。

任宇[4](2020)在《梨自根树与嫁接树若干特性比较》文中研究说明本实验以梨品种‘丰水’、‘台中二号’、‘砀山酥梨’为试材,观察了供试品种梨自根树与嫁接树在生长结果习性、果实萼片宿存、果实糖酸组分及含量、叶芽需冷量及肥料吸收利用等方面的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供试品种自根树的初花期较嫁接树早1-2d,而盛花期无差异;自根树的新梢生长量、果实重量和枝条总数显着低于嫁接树,但自根树的短枝数显着多于嫁接树;2.‘丰水’梨自根树脱萼果率显着高于嫁接树;‘丰水’短果枝脱萼果率显着高于腋花芽脱萼果率;低、中节位果的脱萼果率显着高于高节位果脱萼果率;在花芽萌动期喷施Mn、B元素,以及盛花期喷施Ca元素可显着提高脱萼果率;3.供试品种自根树与嫁接树果实糖酸组分上无显着差异,但自根树果实中山梨糖醇、苹果酸、奎宁酸含量均显着高于嫁接树果实;而蔗糖、棉子糖、柠檬酸含量显着低于嫁接树果实。4.供试品种自根树叶芽需冷量均显着低于砧木嫁接树,相同品种嫁接树的叶芽需冷量变化与砧木有密切关联,表现为杜梨嫁接树>豆梨嫁接树>川梨嫁接树。5.冲施追肥对叶片全钾含量提升显着快于传统撒施;单株树体冲施水量以100L为最佳;单次冲施足量肥料对叶片全钾含量提升效果优于少量多次冲施;冲施肥处理前期,叶片全钾含量提升效果嫁接树优于自根树,而冲施肥处理后期,自根树叶片全钾含量提升效果优于嫁接树。

李刚波,樊继德,赵林,张婷,张梅,韩金龙,杨峰[5](2020)在《避雨栽培环境变化及其对早熟砂梨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避雨栽培环境变化特征及其对早熟砂梨品质的影响,为早熟砂梨避雨栽培模式的运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早熟砂梨苏翠1号和翠冠为材料,进行避雨栽培,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分析避雨栽培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及其对砂梨果实糖酸含量、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果皮硬度和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2种栽培模式的温度与光照强度日变化曲线均呈峰形,峰值分别出现在午后13:00-14:00和10:00-14:00,湿度日变化趋势与温度相反,呈"V"型;避雨栽培环境下日平均温度和湿度均较露地栽培高,光照强度及土壤平均水分含量明显低于露地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栽培下梨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着提高(P<0.05),其中苏翠1号提高14.02%,翠冠提高23.77%;可溶性糖中的果糖、葡萄糖及山梨醇含量在避雨栽培下均较露地栽培显着提高(P<0.05),其中苏翠1号分别提高24.32%,22.22%和30.77%,翠冠分别提高22.02%,26.73%和21.18%。2种模式果实的糖酸比和固酸比差异也较大,苏翠1号避雨栽培糖酸比、固酸比较露地栽培分别提高36.13%和19.33%,翠冠则分别提高47.19%和19.23%。避雨栽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硬度及单株产量与露地栽培相比升高,但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避雨栽培环境温湿度较露地栽培高且日变化和极差值大,光照强度及土壤平均含水量低,果实品质优。

袁郑鹏[6](2019)在《广西灌阳县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以雪梨、黑李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研究了广西灌阳县雪梨、黑李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了广西灌阳县雪梨、黑李种植技术、规模和产值,以广西灌阳县的目前的生产和销售情况为根据,从市场需求出发,对广西灌阳县雪梨、黑李的发展提出了对策。本文采用实地调研法、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结合灌阳县雪梨、黑李的种植规模、种植面积、投产面积、产量、产值、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产条件等方面,详细分析灌阳县雪梨、黑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部分果品品质有待提高,病虫害较多;二是农产品销售体系不完善,缺乏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三是果品的产业链较短,采后商品化处理与加工、贮藏环节薄弱,冷链物流建设落后,果品附加值低;四是农业的科技支撑不足,农业从业人员构成不合理;五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效果不明显;六是品牌的影响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通过分析问题,提出了促进灌阳雪梨、黑李发展的对策:第一,建立标准果园,提高果品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二,拓展多种营销方式;第三,建设冷链物流,实现产后果品预冷,延长供应期和错峰上市,提高果品价值;第四,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第五,加强网络流通体系建设;第六,加强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

丁云龙[7](2019)在《桃树冠不同部位果实发育及冷藏品质差异研究》文中认为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是评价桃[Prunus persica(L.)Batsch]果实商品价值的重要方面。为探讨桃果实生长发育及采后贮藏过程中冠层不同部位果实的品质形成及变化规律的差异,本研究以中熟品种‘霞晖6号’和晚熟品种‘霞晖8号’桃为试材,在果实发育期间(硬核期、膨大期和成熟期)对树体冠层不同部位(上部、中部外围、中部内膛和下部)微环境的温度、光照变化动态,以及果皮色差值、果皮色素含量、果皮中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单果质量、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糖酸比(RSA)、糖、糖醇和有机酸组分含量进行了探讨;此外,还研究了采后贮藏期间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变化规律,初步解析了冠层不同部位果实在发育期间和低温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规律及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分析2个品种树体冠层不同部位的微环境和果皮着色情况,发现果实所处冠层部位的温度、光照水平越高,果皮红色色泽越深。综合果皮色差值和色素含量,‘霞晖6号’冠层上部以及‘霞晖8号’冠层上部、中部外围和中部内膛的成熟果实的果皮红色色泽更浓。不同发育期果实的果皮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表明,果皮花色素苷合成是多基因协同调控的过程;果实转色前,低光照强度抑制了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其中对‘霞晖6号’果皮UFGT、F3H和‘霞晖8号’果皮UFGT、DFR、CHS基因的调控作用更明显;果实成熟期,与高光照条件相比,低光照条件下果皮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基因上调表达。2.果实发育期间,2个品种树体冠层上部和中部外围的温度、光照水平处于较高水平。在果实成熟期,‘霞晖8号’冠层中部内膛的温度、光照水平也较高。2个品种冠层下部的光照条件总是相对较弱。着生的冠层部位不同,果实品质形成具有一定差异。良好的光照条件提高了成熟期果实的单果质量、SSC、总糖含量和糖酸比,同时降低了总酸含量。其中,自果实膨大期开始冠层不同部位果实的单果质量出现差异,糖、糖醇和有机酸组分含量的差异则开始于果实硬核期,然而,仅成熟期冠层不同部位果实的SSC具有差异;光照条件对中熟品种‘霞晖6号’的果实硬度无明显影响,但弱光环境下晚熟品种‘霞晖8号’的果实硬度自膨大期开始显着较高。3.低温贮藏期间,2个品种冠层各部位果实均出现了果皮红色色泽加深的现象,但不同部位果实的表现不尽相同。‘霞晖6号’冠层上部和中部外围果实在贮藏0~3d时果皮红色色泽加深,随后逐渐褪色,而冠层中部内膛和下部果实在0~3d时褪色,贮藏3 d后果皮红色色泽逐渐加深;‘霞晖8号’冠层各部位果实的果皮红色色泽在贮藏前期均有一定程度增加,随后褪色,其中,冠层下部果实的迅速褪色发生在贮藏5 d后,其他3个部位果实的快速褪色则发生在贮藏15 d后。低温贮藏末期,‘霞晖6号’冠层中部内膛果实的果皮UFGT基因和冠层下部果实的UFGT、DFR、LDOX、CHS基因上调表达,同时相应果皮中的花色素苷含量上升;研究认为,中熟品种‘霞晖6号’冠层上部和中部外围果实采收时着色相对较好,虽然在贮藏期间有一定程度褪色但仍能维持在较理想的状态;晚熟品种‘霞晖8号’冠层下部果实采收时的着色情况相对较差且贮藏期间的褪色幅度更大,其他3个部位的果实能维持较好的着色。4.低温贮藏期间,2个品种冠层各部位果实的硬度先缓慢下降后快速下降,其中冠层上部和中部外围果实的软化程度最大,中部内膛果实次之,下部果实软化程度较小。2个品种桃果实的SSC与总糖、RSA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贮藏期间,‘霞晖6号’冠层上部果实的SSC总体保持稳定,中部外围、中部内膛和下部果实则下降,其中中部内膛和下部果实的降幅较大;‘霞晖8号’冠层下部果实的SSC快速上升,其他3个部位则下降且降幅基本一致。贮藏期间,果肉糖、糖醇和有机酸组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不仅在品种间具有差异,在冠层不同部位间亦具有差异。‘霞晖6号’冠层下部果实和‘霞晖8号’冠层上部果实的蔗糖、总糖含量降幅较大,而2个品种冠层上部果实的奎尼酸、苹果酸和总酸含量升幅较大。研究认为,采收品质较好的果实(中熟品种‘霞晖6号’:树冠上部和中部外围果实;晚熟品种‘霞晖8号’:树冠上部、中部外围和中部内膛果实)在低温贮藏期间的综合品质总是相对较高;‘霞晖6号’和‘霞晖8号’分别于贮藏6 d和10d后加快软化,采收时综合品质更好的果实在贮藏期间的软化程度更大。

和潭,杨正松,杨燕林,和志娇,王朝文,毕海林,和文佳,杨洪涛,和加卫[8](2019)在《蓝莓多次开花现象研究》文中认为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大部分果树一年内通常只进行一次花芽分化,开花结果一次。云南具有丰富的生态多样性,独特的气候造成了特殊的现象。与国内其他蓝莓产区不同,一些蓝莓品种在云南出现一年中多次开花结果的特征,可以在秋冬季节提供鲜果,时逢蓝莓鲜果淡季,经济价值高。从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初步探讨了蓝莓多次开花的机理。

张明月[9](2017)在《基于基因组学的梨群体遗传变异研究》文中认为梨品种资源具有广泛的遗传变异,是形成不同性状表型的重要基础。为全面解析不同梨品种资源的遗传差异,筛选与重要性状关联的遗传变异和重要基因,服务于梨的分子育种,本研究利用基因组学研究手段,从梨的基因组DNA、叶绿体和线粒体DNA、以及表达序列变异等不同层面揭示了梨的遗传差异。第一,通过对312份砂梨品种资源的全基因组重测序,共获得1,273,308个SNP位点;基于梨的群体结构、主成分分析、进化树构建,揭示了砂梨群体具有两个亚群;同时利用连续3年的农艺性状检测数据,开展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共获得12个农艺性状的显着关联位点,其中10个为果实品质相关性状,包括:果实形状、果肉颜色、果锈数量、果心位置、果柄基部膨大、棱沟、果柄姿态、单果重、果肉质地、石细胞数量;2个为生长发育相关性状,即果实成熟期和果实发育天数。并筛选了对关联位点染色体区域的候选基因。此外,发现对于砂梨群体的GWAS,考虑矩阵与主成分分析的混合线性模型是最合适的方法。第二,对5个主要栽培种的代表性品种开展转录组研究,包括‘丰水’(砂梨)、‘鸭梨’(白梨)、‘库尔勒香梨’(新疆梨)、‘南果梨’(秋子梨)、‘红茄’(西洋梨)。分别选取了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七个关键时期,从坐果到采后的果实后熟时期,总共得到33,136个基因可以为读取片段所覆盖,绝大部分的基因簇表达模型展示出了稳定上升的趋势;根据果实成熟的类型,基因的表达模式具有显着的不同,即需要后熟的梨栽培品种在成熟期仍然活跃,具有较高比例的上调基因;非后熟品种的梨则在果实成熟时基因表达量逐渐降低。同时,发现了与石细胞、糖、酸、激素等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共表达分析揭示了果实中乙烯合成与多酚氧化基因的直接互作,乙烯合成与乙烯受体相关基因的间接互作关系。此外,高度多态性的SNP位点揭示了东方梨与西洋梨之间的巨大差异。利用‘砀山酥梨’的12个不同组织的转录组组装,鉴定了 17,353个SSR位点,在众多SSR位点当中,两个的和三个的重复单元居多。开发合成了 194对EST-SSR引物,其中132对引物成功扩增,基于两个和三个重复单元的引物检测出311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扩增位点数分别为2.88和2.86,利用多态性EST-SSR标记的50个扩增位点可以在相似性指数为0.62的时候将36个梨品种区分为两个大组,表明开发的EST-SSR引物可以用来进行梨的种质资源遗传分析。此外,对54个梨的EST-SSR开展了在蔷薇科其它物种的转移性研究,结果表明转移性最高的为苹果(转移率29.63%),李、杏、梅、桃、樱桃、苹果、草莓、枇杷分别为9.26%,14.81%,11.11%,12.96%,5.56%,3.7%,12.96%,表明新开发的梨EST-SSR标记能够为探索蔷薇科物种的遗传关系、进化、比较基因组甚至基因渐渗提供变异检测手段。第三,组装梨的线粒体基因组,其大小为458,897bp,G+C含量为45.2%,注释线粒体具有开放阅读框的基因28个,包括15个电子传递复合物相关基因,1个编码内含子成熟酶基因,1个膜转运相关基因,5个细胞色素C的生物合成相关基因,此外,还有20个tRNA,3个rRNA、8个核糖体单元。线粒体基因组与其他物种的共线程度不一致,但在基因区域共线性更好;利用叶绿体和线粒体揭示129个梨栽培和野生资源的遗传变异,基于叶绿体的系统进化树表明西洋梨与东方梨具有很大的遗传差异,而且地理分布不同的相同品种也表现遗传差异;而线粒体的系统进化树主要反映了梨的遗传特征。在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除少数品种外,母系遗传是主要的遗传特征;根据变异率和随机重复序列的数量,推测梨线粒体基因组比叶绿体基因组多态性要低;线粒体基因的差异表达揭示了一个与梨后熟相关的tRNA。

赵经华[10](2016)在《干旱区成龄核桃微灌技术与根区土壤水分模拟研究》文中指出针对新疆果树灌溉技术相对落后,灌溉水利用效率低,林果产业健康发展严重受阻等问题。本文开展了成龄核桃树微灌技术与根区土壤水分模拟研究,系统分析了干旱区微灌成龄核桃树耗水特性、并对微灌技术进行了筛选,利用HYDRUS-2D模拟了核桃树根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制定了合理的微灌灌溉制度,以期为核桃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灌水技术和灌水定额对核桃树的耗水强度和生育期总耗水量均有重要影响。整个生育期日耗水强度总体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采用微灌技术后核桃树的日耗水强度和生育期总耗水量均小于地面灌。不同灌水技术下核桃树日均耗水强度从3.82mm/d增加到5.36mm/d,生育期总耗水量也会有最大270mm的变幅。不同灌水定额下微灌成龄核桃树日均耗水强度在5mm/d以下,生育期总耗水量大体在950mm左右,而地面灌日均耗水强度在5mm/d以上,相应的生育期总耗水量增加约150mm。微灌成龄核桃树全生育期作物系数cK在萌芽期、开花结果期、果实膨大期、硬核及油脂转化期、成熟期,其值分别为1.02、1.14、1.18、1.32和1.12。(2)微灌对核桃树叶温、细胞液浓度及叶水势的影响不尽相同,微灌可明显降低核桃树叶温和细胞液浓度、提高叶水势。微灌条件下核桃树叶温和细胞液浓度较地面灌处理分别降低了0.4%3%,7.9%12.6%,叶水势增加了8.2%30.4%,其中灌水技术下的3管处理和灌水定额60mm的叶温和细胞液浓度最低,叶水势最高。(3)微灌处理有利于提高核桃树光合作用。微灌处理下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较地面灌提高了17.3%22.8%、22.2%35.2%、22.3%39.2%,胞间CO2浓度降低了8.2%14.9%。净光合速率和大气温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呈正相关关系,与空气相对湿度、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关系。(4)不同灌水技术下,3管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0.57 kg/m3),对应的产量最大(5393.8 kg/hm2),综合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两个指标,成龄核桃树微灌技术宜采用3管布置,即一行三管布置方式。不同灌水定额处理下,灌水定额60mm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0.68 kg/m3),对应的产量最大(6271.0 kg/hm2)。(5)微灌成龄核桃树全生育期耗水量与产量之间呈二次抛物线关系,产量随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当耗水量达到9501000mm时,产量最大,此后随着耗水量的继续增加产量反而下降,呈明显的“报酬递减”现象。(6)微灌减小了核桃树主要根系的分布区。在水平方向0120cm之间,微灌和地面灌的有效根系分别占总根系(150cm)的90.1%和86.2%;在垂直方向090cm之间分别占总根系(150cm)的90.6%和56.1%。(7)根据实测数据验证了HYDRUS-2D模型,并利用该软件模拟了核桃树根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优化了核桃树全生育期的灌溉制度,优化后的核桃树灌溉制度共计灌水11次(冬灌不计),可比初期试验方案减少2次灌水。(8)综合以上研究表明,砂壤土质条件下微灌成龄核桃树高产的耗水量为9001000mm,在与研究区——环塔里木盆地类似地区,推荐其灌溉定额为950mm左右,灌水定额为60mm,灌水周期需水关键期宜为1012天,非需水关键期宜为1518天,成龄核桃树可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

二、温度对砂梨开花结果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温度对砂梨开花结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喀斯特水肥耦合的黄金梨品质提升机制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现状
    (一)水肥耦合与果实品质
    (二)喀斯特水肥耦合与果实品质
    (三)水肥耦合与果实品质研究进展
        1 文献的获取与论证
        2 研究阶段划分
        3 国内外主要进展与标志性成果
        4 国内外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与展望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1 研究目标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特点与难点及创新点
    (二)技术路线与方法
        1 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法
    (三)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论证
        1 研究区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2 研究区基本特征与代表性论证
    (四)实验方案与资料数据可信度分析
        1 实验方案分析
        2 野外调查数据
        3 收集资料数据
三 水肥耦合对黄金梨生长环境的影响机理
    (一)水肥耦合对土壤因子的影响
        1 水肥耦合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2 水肥耦合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3 不同岩性下水肥耦合对土壤因子影响的对比分析
    (二)水肥耦合对黄金梨生长发育的影响
        1 水肥耦合对黄金梨生长特征的影响
        2 水肥耦合对叶片营养元素的影响
        3 不同岩性下水肥耦合对黄金梨生长发育的对比分析
四 水肥耦合高效利用对黄金梨产量品质提升机制
    (一)不同水肥处理对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 不同水肥处理下的果实产量
        2 不同水肥处理对黄金梨物理品质的影响
        3 不同水肥处理对黄金梨化学品质的影响
    (二)水肥耦合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机制
        1 产量及品质对水肥利用率的响应
        2 土壤养分对水肥利用效率的响应机制
        3 果实产量及品质综合评价
        4 水肥耦合对品质提升机制的对比分析
五 黄金梨水肥耦合与果实品质提升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验证
    (一)石漠化地区果林现有成熟技术
        1 果树水分监测技术
        2 果树施肥技术
        3 果实套袋技术
    (二)石漠化地区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研发
        1 水肥一体化技术
        2 土壤改良培肥技术
        3 水分调节技术
        4 黄金梨节本高效品质提升技术
    (三)喀斯特黄金梨提升品质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验证
        1 示范点选择与代表性论证
        2 示范点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3 示范点现状评价与措施布设
        4 示范点规划设计与应用示范过程
        5 示范点应用示范成效与验证分析
六 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三)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2)榅桲CC矮化砧对红茄梨生理性状和矿质元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梨的历史
    1.2 矮化砧的研究
    1.3 果树致矮机理的研究
        1.3.1 矮化砧对果树细胞学性状的影响
        1.3.2 矮化砧对果树生理性状的影响
        1.3.3 矮化砧对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的影响
        1.3.4 矮化砧对枝皮率、根皮率、酶活的影响
    1.4 矿质元素的研究
        1.4.1 氮、磷、钾、钙、铁、锌、锰元素的作用
        1.4.2 矮化砧对矿质元素的影响
        1.4.3 矮化砧对叶、根和梢的影响
        1.4.4 矮化砧矿质元素的变化规律
        1.4.5 矮化品种及产量果树矿质元素的变化规律
        1.4.6 矿质元素的相关性
    1.5 矿质元素标准值的研究现状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1.6 面临的问题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2 试验内容
    2.3 实验具体方法
        2.3.1 植物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2.3.2 过氧化物酶检测试剂盒
        2.3.3 吲哚乙酸氧化酶检测试剂盒
        2.3.4 植物水势测量方法(小液流法)
        2.3.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2.3.6 叶绿素测量方法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红茄梨叶与嫁接口细胞学性状分析
        3.1.1 矮化砧对叶气孔密度的影响
        3.1.2 矮化砧对叶片石蜡切片的影响
        3.1.3 矮化砧对嫁接部位的影响
        3.1.3.1 矮化砧对嫁接部位的影响
        3.1.3.2 矮化砧对嫁接口导管的影响
        3.1.3.3 矮化砧对嫁接口细胞的影响
        3.1.4 讨论
    3.2 矮化砧对红茄梨生理性状分析
        3.2.1 矮化砧对新梢长度的影响
        3.2.2 矮化砧对新梢粗度的影响
        3.2.3 矮化砧对枝皮率的影响
        3.2.4 矮化砧对根皮率的影响
        3.2.5 矮化砧对株高的影响
        3.2.6 矮化砧对根系的影响
        3.2.7 矮化砧对叶数、根数等生长势的影响
        3.2.8 矮化砧对干物质的影响
        3.2.9 讨论
    3.3 矮化砧对叶片、新梢和根中矿质元素的影响
        3.3.1 矮化砧对叶片、新梢和根中氮元素的影响
        3.3.2 矮化砧对叶片、新梢和根中磷元素的影响
        3.3.3 矮化砧对叶片、新梢和根中钾元素的影响
        3.3.4 矮化砧对叶片、新梢和根中钙元素的影响
        3.3.5 矮化砧对叶片、新梢和根中铁元素的影响
        3.3.6 矮化砧对叶片、新梢和根中锌元素的影响
        3.3.7 矮化砧对叶片、新梢和根中锰元素的影响
        3.3.8 叶片矿质元素标准值
        3.3.9 讨论
    3.4 各时期不同器官元素含量相关性分析
        3.4.1 榅桲CC矮化砧嫁接红茄梨各元素之间相关性分析
        3.4.2 乔化砧杜梨嫁接红茄梨各元素之间相关性分析
        3.4.3 讨论
    3.5 矮化砧对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
    3.6 矮化砧对叶绿素含量和水势的影响
        3.6.1 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3.6.2 叶片水势变化
        3.6.3 讨论
    3.7 矮化砧对酶活、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7.1 矮化砧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7.2 矮化砧对过氧化物酶含量的影响
        3.7.3 矮化砧对吲哚乙酸氧化酶含量的影响
        3.7.4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发表情况

(3)我国南方梨主产区果生炭疽菌致病力的分化分析及梨品种抗性的室内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梨炭疽病的发生、危害与防治
        1.1.1 梨炭疽病的危害及症状表现
        1.1.2 梨炭疽病的发生的特点
        1.1.3 梨炭疽病的防治
    1.2 梨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研究概况
    1.3 果生炭疽菌相关研究
    1.4 植物病原炭疽病菌的致病性研究
        1.4.1 接种方法
        1.4.2 致病力分化分析
        1.4.3 植物种质资源的抗病性鉴定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果生炭疽菌致病力室内快速测定方法的建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菌株与寄主材料
        2.1.2 培养基
        2.1.3 接种体制备
        2.1.4 接种方法
        2.1.5 数据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叶片接种的测定结果
        2.2.2 果实接种的测定结果
        2.2.3 枝条接种的测定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来源于我国南方梨产区导致早期落叶的果生炭疽菌致病力分化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菌株与寄主材料
        3.1.2 致病力测定方法
        3.1.3 数据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供试菌株致病力的测定结果
        3.2.2 致病力分化类型
        3.2.3 菌株来源与其致病力分化间的关系
    3.3 讨论
第四章 砂梨和白梨品种对梨果生炭疽菌抗性的室内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菌株与寄主材料
        4.1.2 接种方法
        4.1.3 数据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砂梨和白梨品种的抗性测定结果
        4.2.2 聚类分析与抗性分级标准
        4.2.3 砂梨和白梨品种的抗性评价
    4.3 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所有供试菌株的地区、梨系统来源及分离组织信息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4)梨自根树与嫁接树若干特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梨砧木研究进展
        1.2.1 砧木对接穗光合能力影响研究
        1.2.2 砧木对接穗矿质营养影响研究
        1.2.3 砧木对接穗病害抗性能力影响研究
        1.2.4 梨树矮化砧研究进展
        1.2.5 砧木对接穗生长发育的阻碍作用研究
        1.2.6 砧穗遗传物质交换研究
        1.2.7 砧木应用导致的问题研究
    1.3 自根树研究进展
        1.3.1 自根树生长发育研究
        1.3.2 自根树果实品质研究
    1.4 萼片宿存研究进展
        1.4.1 萼片脱落与宿存
        1.4.2 影响萼片宿存的因素
        1.4.3 花萼脱落的调控研究与技术
    1.5 梨果糖酸研究进展
        1.5.1 梨果可溶性糖组分和积累机制研究
        1.5.2 梨果有机酸组分和积累机制研究
    1.6 本文研究意义
第2章 梨自根树与嫁接树生长结果习性比较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自根树与嫁接树花期比较
        2.2.2 自根树与嫁接树新梢生长量比较
        2.2.3 ‘丰水’及‘台中二号’自根树与嫁接树果实生长比较
        2.2.4 自根树与嫁接树不同类型枝条数量比较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梨自根树与嫁接树果实萼片宿存比较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丰水’自根树与嫁接树果实脱萼果率变化观察
        3.2.2 矿质元素叶面喷施对‘丰水’自根树脱萼果率影响
    3.3 讨论
        3.3.1 ‘丰水’自根树与嫁接树果实脱萼果率显着差异原因
        3.3.2 矿质元素叶面喷施导致‘丰水’自根树脱萼果率显着差异原因
    3.4 小结
第4章 梨自根树与嫁接树果实糖酸组分及含量变化比较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处理设置
        4.1.3 采样方法
        4.1.4 样品前处理
        4.1.5 果实品质测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自根树与嫁接树果实糖组分及含量变化比较
        4.2.2 自根树与嫁接树果实有机酸组分及含量变化比较
    4.3 讨论
        4.3.1 自根树与嫁接树果实糖组分及含量变化特点
        4.3.2 自根树与嫁接树果实有机酸组分及含量变化特点
    4.4 小结
第5章 梨自根树与嫁接树叶芽需冷量比较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温度观测
        5.1.4 萌芽率及需冷量测定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自根树及嫁接树叶芽累积萌芽率变化
        5.2.2 自根树与嫁接树叶芽需冷量比较
    5.3 讨论
        5.3.1 自根树与嫁接树叶芽累积萌芽率变化特点
        5.3.2 自根树与嫁接树叶芽需冷量显着差异原因
    5.4 小结
第6章 肥料冲施对梨叶片全钾含量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设计
        6.1.3 叶片全钾含量测定
        6.1.4 数据处理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水量冲施对‘丰水’叶片全钾含量升幅影响
        6.2.2 不同冲施肥料用量及分次冲施对‘丰水’叶片全钾含量升幅影响
        6.2.3 冲施肥对自根树与嫁接树叶片全钾含量影响
    6.3 讨论
    6.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5)避雨栽培环境变化及其对早熟砂梨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1.3 指标的测定
        1.3.1 温、湿度和光照强度
        1.3.2 果实品质与产量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2种栽培模式下环境温湿度和光照强度的变化特征
        2.1.1 温度日变化特征
        2.1.2 湿度日变化特征
        2.1.3 光照强度日变化特征
    2.2 2种栽培模式下环境参数变化极值比较
    2.3 2种栽培模式下土壤平均水分含量的变化
    2.4 避雨栽培对砂梨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2.4.1 果实的糖、酸含量
        2.4.2 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3 讨 论
4 结 论

(6)广西灌阳县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以雪梨、黑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
    2.1 特色农产品的基本概念
        2.1.1 特色农产品的含义与特征
        2.1.2 特色农产品产业化
        2.1.3 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的基本特征
    2.2 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主要理论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规模经济理论
        2.2.3 农业产业链管理理论
第三章 灌阳县主要特色农产品种植情况及发展现状分析
    3.1 灌阳县特色农产品种植情况及发展现状
    3.2 全县水果生产基本情况
    3.3 灌阳县主要特色农产品
        3.3.1 灌阳雪梨
        3.3.2 灌阳黑李
    3.4 灌阳县雪梨、黑李种植情况及产值分析
        3.4.1 雪梨
        3.4.2 黑李
    3.5 灌阳县发展特色农产品的优势
        3.5.1 适宜的自然环境
        3.5.2 优越的地理位置
        3.5.3 较好的经济基础
        3.5.4 良好的生产条件
        3.5.5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
    3.6 灌阳县对水果产业的政策支持与保障
    3.7 产业基础扎实,栽培管理工作经验丰富
第四章 灌阳县雪梨、黑李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部分果品品质有待提高,病虫害较多
    4.2 果品销售体系不完善,缺乏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
    4.3 产业链较短,冷链物流建设落后,果品附加值低
    4.4 农业的科技支撑不足,农业从业人员构成不合理
    4.5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效果不明显
    4.6 品牌的影响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第五章 灌阳县雪梨、黑李发展思路、目标、任务
    5.1 发展思路
    5.2 发展目标
    5.3 建设任务
第六章 灌阳县雪梨、黑李发展对策研究
    6.1 建立标准果园,提高果品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6.2 完善销售体系,改进营销策略
    6.3 建设冷链物流,实现产后果品预冷,延长供应期和错峰上市,提高果品价值
    6.4 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6.5 加强网络流通体系建设
    6.6 加强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桃树冠不同部位果实发育及冷藏品质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绪论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桃树形及树体冠层结构研究
        1.1 桃树的生长型分类
        1.2 桃树的树体结构
    2 果树冠层微环境与果实产量、品质的关系研究
        2.1 果树冠层微环境
        2.2 冠层微环境与果实产量、品质的关系
    3 果实花色素苷的生物合成研究
        3.1 花色素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
        3.2 环境等因素对花色素苷合成的影响
    4 采后桃果实品质生理研究
        4.1 果实成熟衰老与软化进程
        4.2 外观品质变化
        4.3 内在品质变化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第一章 桃树冠不同部位果实着色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其处理
        1.2 指标测定
        1.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期间冠层不同部位温度、光照强度的比较
        2.2 不同时期冠层不同部位温度、光照强度日变化
        2.3 冠层不同部位果实果皮色差的比较
        2.4 冠层不同部位果实果皮色素含量的比较
        2.5 冠层不同部位果实果皮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树体冠层不同部位的温度、光照条件差异
        3.2 冠层不同部位果实的果皮着色差异及其原因解析
        3.3 冠层微环境影响果皮花色素苷合成结构基因的表达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桃树冠不同部位果实发育过程中内在品质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其处理
        1.2 指标测定
        1.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冠层不同部位温度、光照强度的比较
        2.2 冠层不同部位果实发育期间单果质量和内在品质比较
        2.3 冠层不同部位果实发育期间糖和糖醇组分含量的比较
        2.4 冠层不同部位果实发育期间有机酸组分含量的比较
        3 讨论
        3.1 树体冠层不同部位温度、光照条件与果实品质的关系
        3.2 冠层不同部位果实发育期间糖酸代谢差异及其原因探讨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桃树冠不同部位果实冷藏期间果皮色泽变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及其处理
        1.2 指标测定
        1.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贮藏期间冠层不同部位果实果皮色差值变化
        2.2 冠层不同部位果实果皮色素含量变化
        2.3 冠层不同部位果实果皮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贮藏期间冠层不同部位果实的果皮色泽变化差异及其原因探讨
        3.2 果皮色泽变化与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桃树冠不同部位果实冷藏期间软化衰老及糖酸代谢的差异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及其处理
        1.2 指标测定
        1.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贮藏期间冠层不同部位果实的硬度变化
        2.2 冠层不同部位果实糖和糖醇组分含量的变化
        2.3 冠层不同部位果实有机酸组分含量的变化
        2.4 冠层不同部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的变化
        3 讨论
        3.1 低温贮藏期间果实软化的原因解析
        3.2 果实糖酸代谢及风味品质变化规律的探讨
        4 本章小结
第三部分 全文主要结论、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 主要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8)蓝莓多次开花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形态学
2 生理学
3 分子生物学
4 展望

(9)基于基因组学的梨群体遗传变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1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理论基础与方法
        1.1.1 连锁不平衡
        1.1.2 关联分析方法
        1.2 影响关联分析的因素
        1.3 植物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性状研究进展
    2 梨转录组研究进展
        2.1 植物转录组相关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2.2 梨转录组测序揭示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
    3 梨线粒体与叶绿体研究进展
        3.1 植物线粒体的结构及功能研究
        3.1.1 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变化
        3.1.2 植物线粒体基因组成
        3.1.3 植物线粒体内含物
        3.1.4 植物线粒体的基因组结构
        3.1.5 植物线粒体的RNA编辑
        3.2 梨叶绿体与线粒体的应用研究
        3.2.1 梨叶绿体研究进展
        3.2.2 梨线粒体研究进展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砂梨(Pyrus p.)的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及农艺性状关联分析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农艺性状观察与测定
        1.2.2 基因组DNA测序
        1.2.3 测序数据过滤和SNP查找
        1.2.4 遗传变异及性状关联分析
    2 结果
        2.1 砂梨群体的全基因组遗传变异特征
        2.2 关联模型选择和杂合度对GWAS结果影响
        2.2.1 关联分析模型选择
        2.2.2 杂合度对于GWAS的影响
        2.3 梨农艺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2.3.0 石细胞数量
        2.3.1 果实形状
        2.3.2 果肉颜色
        2.3.3 果锈数量
        2.3.4 果心位置
        2.3.5 果梗基部膨大
        2.3.6 棱沟
        2.3.7 果梗姿态
        2.3.8 单果重
        2.3.9 果肉质地
        2.3.11 果实成熟日期
        2.3.12 果实发育天数
    3 讨论
        3.1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比较
        3.2 梨果实关键农艺性状选择与验证
        3.3 砂梨自然群体不同年份的关联分析
    小结
第三章 五个主栽梨品种的转录组分析与表达序列标记开发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转录组测序与序列比对
        1.3 基因表达与聚类分析
        1.4 基因共表达分析
        1.5 表达序列SNP鉴定
        1.6 糖含量的测量
        1.7 RT-PCR验证
        1.8 转录组的组装与梨基因组比对
        1.9 EST-SSR查找与引物设计
        1.10 基因组DNA提取与PCR分析
        1.11 EST-SSR扩增验证
        1.12 EST-SSR标记的筛选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梨主栽品种的转录组揭示基因表达模式
        2.1.1 五个主栽梨品种不同发育阶段的RNA测序
        2.1.2 梨果实发育期基因的转录表达模式
        2.1.3 梨后熟和非后熟品种特异基因表达特性
        2.1.4 梨果实的成熟与发育相关的基因表达差异
        2.1.5 梨果实品质性状的遗传差异
        2.1.6 梨果实的基因共表达网络
        2.1.7 梨转录组序列的SNP挖掘
        2.1.8 基因表达的荧光定量PCR验证
        2.2 梨表达序列标记开发与转移性分析
        2.2.1 转录组组装和梨基因组比对
        2.2.2 EST-SSR引物开发与特征筛选
        2.2.3 利用EST-SSR标记揭示梨的遗传多样性
        2.2.4 梨的EST-SSR标记在蔷薇科植物的转移性
    小结
第四章 梨线粒体与叶绿体遗传变异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梨线粒体叶绿体基因组的组装
        1.2 基于线粒体与叶绿体基因组的SNP变异分析
        1.3 系统进化树构建
        1.4 遗传特性计算
        1.5 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上的串联重复序列
        1.6 线粒体基因组的比较分析
        1.7 线粒体基因表达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砀山酥梨’线粒体基因组组装和注释
        2.2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线粒体的比较基因组研究与主栽梨品种的基因差异表达
        2.3 梨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突变率与串联重复的比较
        2.4 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遗传模式
        2.5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系统进化树
        2.5.1 地理分布导致的差异
        2.5.2 组间交汇品种的分析
        2.5.3 梨群体多样性
    小结
全文总结
创新点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表
致谢

(10)干旱区成龄核桃微灌技术与根区土壤水分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果树耗水特性研究
        1.2.2 果树灌水技术与灌溉制度研究
        1.2.3 果树生理生态指标研究
        1.2.4 果树光合特性研究
        1.2.5 根系吸水模型研究
        1.2.6 根区土壤水分模拟研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区概况与试验设计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区气象条件
    2.3 试验方案与设计
        2.3.1 核桃树物候期的划分
        2.3.2 试验设计
    2.4 观测内容及方法
        2.4.1 气象资料的观测
        2.4.2 土壤含水率的测定
        2.4.3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4.4 细胞液浓度的测定
        2.4.5 叶水势的测定
        2.4.6 地温的测定
        2.4.7 叶片温度的测定
        2.4.8 土壤棵间蒸发的测定
        2.4.9 光合指标的测定
        2.4.10 核桃树根系的测定
        2.4.11 产量和品质指标的测定
第3章 成龄核桃树耗水特性研究
    3.1 灌水技术对成龄核桃树耗水特性的影响
        3.1.1 灌水技术对成龄核桃树逐月的日均耗水规律的影响
        3.1.2 灌水技术对成龄核桃树耗水量及耗水模数的影响
        3.1.3 灌水技术对成龄核桃树作物系数cK的影响
    3.2 灌水定额对成龄核桃树耗水特性的影响
        3.2.1 灌水定额对成龄核桃树逐月日均耗水规律的影响
        3.2.2 灌水定额对成龄核桃树耗水量及耗水模数的影响
        3.2.3 灌水定额对成龄核桃树作物系数cK的影响
    3.3 小结
第4章 成龄核桃树生理指标变化特征研究
    4.1 灌水技术对核桃树生理指标的影响
        4.1.1 灌水技术对核桃树叶温的影响
        4.1.2 灌水技术对核桃树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1.3 灌水技术对核桃树叶片细胞液浓度的影响
        4.1.4 灌水技术对核桃树叶片叶水势的影响
        4.1.5 灌水技术对核桃树光合指标的影响
    4.2 灌水定额对核桃树生理指标的影响
        4.2.1 灌水定额对核桃树叶温的影响
        4.2.2 灌水定额对核桃树叶片叶水势的影响
        4.2.3 灌水定额对核桃树光合指标的影响
    4.3 小结
第5章 成龄核桃树根区土壤温度动态研究
    5.1 不同生育期灌水技术对核桃树地温的影响
        5.1.1 开花结果期灌水技术对核桃根区地温的影响
        5.1.2 果实膨大期灌水技术对核桃树根区地温的影响
        5.1.3 硬核期灌水技术对核桃树地温的影响
        5.1.4 油脂转化期灌水技术对核桃树地温的影响
    5.2 全生育期灌水技术对核桃树各月地温的影响
    5.3 小结
第6章 灌水技术和灌水定额对成龄核桃树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6.1 不同灌水技术对核桃产量品质的影响
        6.1.1 灌水技术对核桃产量的影响
        6.1.2 灌水技术对核桃品质的影响
    6.2 不同灌水定额对核桃产量品质的影响
        6.2.1 灌水定额对核桃产量的影响
        6.2.2 不同灌水定额对核桃品质的影响
    6.3 小结
第7章 成龄核桃树根系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7.1 微灌和地面灌核桃树有效根系的空间分布特性
        7.1.1 微灌和地面灌核桃树有效根系的径向分布
        7.1.2 微灌和地面灌核桃树有效根系的垂向分布
        7.1.3 微灌和地面灌核桃树有效根长的二维分布特性
    7.2 微灌和地面灌核桃树有效根长密度函数的建立
        7.2.1 微灌核桃树有效根长密度一维分布函数
        7.2.2 地面灌核桃树有效根长密度一维分布函数
        7.2.3 微灌核桃树有效根长密度二维分布函数
        7.2.4 地面灌核桃树有效根长密度二维分布函数
    7.3 微灌和地面灌核桃树根系干重空间分布特性
        7.3.1 微灌核桃树根系干重空间分布特性
        7.3.2 地面灌核桃树根系干重空间分布特性
    7.4 小结
第8章 成龄核桃树根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模拟研究
    8.1 数值模拟
        8.1.1 数值模型选择
        8.1.2 控制方程
        8.1.3 根系吸水参数
        8.1.4 模拟区域
        8.1.5 土壤物理参数的确定
        8.1.6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8.1.7 模型评估
    8.2 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评估
    8.3 不同灌水定额下土壤剖面含水量分布
    8.4 核桃灌溉制度优化
    8.5 小结
第9章 结论和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
    9.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温度对砂梨开花结果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喀斯特水肥耦合的黄金梨品质提升机制与技术研究[D]. 余逍.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2]榅桲CC矮化砧对红茄梨生理性状和矿质元素的影响[D]. 王兆龙. 烟台大学, 2020(07)
  • [3]我国南方梨主产区果生炭疽菌致病力的分化分析及梨品种抗性的室内测定[D]. 彭宇鸿. 华中农业大学, 2020
  • [4]梨自根树与嫁接树若干特性比较[D]. 任宇. 扬州大学, 2020(04)
  • [5]避雨栽培环境变化及其对早熟砂梨品质的影响[J]. 李刚波,樊继德,赵林,张婷,张梅,韩金龙,杨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6]广西灌阳县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以雪梨、黑李为例[D]. 袁郑鹏. 广西大学, 2019(01)
  • [7]桃树冠不同部位果实发育及冷藏品质差异研究[D]. 丁云龙.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8]蓝莓多次开花现象研究[J]. 和潭,杨正松,杨燕林,和志娇,王朝文,毕海林,和文佳,杨洪涛,和加卫. 安徽农业科学, 2019(04)
  • [9]基于基因组学的梨群体遗传变异研究[D]. 张明月.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5)
  • [10]干旱区成龄核桃微灌技术与根区土壤水分模拟研究[D]. 赵经华.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温度对沙梨开花结果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