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手术后非损伤性黄疸的原因分析

胆道手术后非损伤性黄疸的原因分析

一、胆道手术后非损伤性黄疸的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田志宏,孙延英,张彧,张燕忠[1](2018)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非胆管损伤性黄疸临床分析及策略》文中研究说明作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术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管损伤性黄疸发生率已经逐步下降,非胆管损伤性黄疸的发生却屡见报道。本院共施行LC 2535例,术后发生黄疸共16例,其中非胆管损伤性黄疸13例(残余结石性黄疸6例,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7例),经积极治疗均获治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资料2010年2月至2018年1月山西省

解春军[2](2018)在《损伤性胆管狭窄手术时机对肝功能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损伤性胆管狭窄手术时机对肝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32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A组直接行胆管切断对端吻合术,B组胆管梗阻20 d、C组胆管梗阻30 d,D组胆管梗阻80 d,一期胆总管均置入橡皮塞,造成不完全性胆管梗阻,3个月后进行胆道再通及胆管对端吻合术,测定各组肝功能指标,对比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兔梗阻二期术前B、C、D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明显高于A组,且D组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兔梗阻B、C组胆管修复术后7 d TBIL、DBIL、ALT、ALP水平明显恢复,D组恢复缓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手术前各组动物模型扩张胆管壁胶原纤维含量均较A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术后B组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性胆管狭窄手术,应遵循越早越好的原则,以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尽早进行胆管修复重建术,对肝功能损害小,肝功能恢复较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江志沅,王三贵,邓莫根,王海峰[3](2017)在《梗阻性黄疸梗阻解除后黄疸加重的原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我院53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经手术解除梗阻后黄疸加重原因,探讨该类患者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6月本院53例胆道梗阻患者术后非手术创伤性所致黄疸的病例资料。结果术后胆汁多次培养为大肠埃希菌和革兰阴性菌感染6例;53例术前总胆红素36319μmol/L(参考范围1525μmol/L),结合胆红素34203μmol/L,术前黄疸平均时间4周;术中操作欠妥3例;手术时间在4h以上者15例;术中失血过量,血压低、缺氧及休克21例;输注库存血3例;5例术中胆道镜注水压超过470mm H 2 O;53例均于术后第12天发现黄疸血清总胆红素70332μmol/L。术后黄疸高峰持续时间平均为3周,最短为术后2周,最长达术后半年之久。最早出现黄疸消退的病例为9天。53例患者均予保守后痊愈出院,无因黄疸引起的房性早博、肾功能障碍、出血倾向及急性胃病变等并发症,随访1年正常。结论胆道术后黄疸是较常见的并发症,非手术创伤性黄疸是其中之一,有多种因素,需仔细查找原因,通过非手术方法治疗,避免过度剖腹手术探查。

怀聪[4](2017)在《建立可调控小型猪良性胆管狭窄模型及新型可降解镁合金JDBM胆管支架在猪良性胆管狭窄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建立可调控小型猪良性胆管狭窄模型目的:探讨建立精确可调控胆管狭窄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将24头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实验组A,实验组B,实验组C和实验组D(各组n=6)。实验组A,B使用可调控的方法即于胆总管内置入导管支撑后缝合胆管,精确调控胆管狭窄程度,其中实验组A为小口径组,以外径3.0mm导管置入胆总管后行部分缝扎;实验组B为大口径组,以外径6.0mm导管置入胆总管后行部分缝扎。实验组C为对照组(传统手术组),用5-0可吸收线对胆管下段部分缝扎,大致目视下控制狭窄程度。实验组D为假手术组,仅暴露胆管,未行缝扎处理。术后观察动物的一般状况、肝功能变化情况;术前及术后1d,3d,7d,14d,21d,28d四组小型猪均经股静脉取血,行肝功能测定。术后30天行经胆囊胆道造影。术后30天四组动物均处死,解剖观察肝脏及胆管组织学变化情况。结果:小口径实验组术后观察30d内无死亡,术后5~7天逐渐出现黄疽,之后渐重;术后28天时总胆红素较术前有明显升高;术后30d时6头猪经胆囊胆管造影后胆管内明显可见不同程度狭窄,平均直径为2.7mm(2—4mm);30天后病理解剖显示胆总管组织发生慢性纤维瘢痕样变,管腔狭窄明显。大口径组术后观察30天无死亡,术后14天时开始逐渐出现腹部皮肤黄染,术后30d时5头猪可见明显管腔狭窄,狭窄段胆管直径为平均5.5mm(5—7mm)30天后病理解剖可见胆管粘膜轻度损伤。结论:此小型猪动物模型具有可重复性强、耐受性较好等优点,是比较理想的的良性胆管狭窄实验动物模型。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治疗良性胆管狭窄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依据。第二部分:新型可降解镁合金JDBM胆管支架在猪良性胆管狭窄中的应用目的:将一种新型镁合金可降解支架置入猪的狭窄段胆管,观察该支架治疗良性胆管狭窄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本实验根据置入巴马小型猪体内的新型可降解镁合金JDBM胆管支架在体外实验中腐蚀降解速度的不同分为2组:快速降解组以及中速降解组。以第一部分小口径组所行实验方法进行胆总管良性狭窄造模,1个月后再行手术放入支架。12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然后将上述不同规格的支架随机分配至各个动物。实验组A、B:A组(快速降解组,n=6),B组(中速降解组,n=6)。结果:2组实验动物术后麻醉复苏顺利,术后当日恢复正常饮食。共12只巴马小型猪进入实验结果分析。快速降解支架组有2只实验动物在手术后第2天开始食欲不振,于支架置入手术术后5天左右开始拒食,仅饮用少量纯净水,皮肤与巩膜颜色黄染严重,考虑2只实验动物出现胆管梗阻或水肿。而中速降解支架1只实验动物在支架置入手术术后7d发生支架管腔堵塞,遂将此实验动物处死并行解剖观察。研究中其余9只实验动物术后恢复可,术后造影观察可见支架已经完全降解,未发生胆漏等并发症。结论:新型可降解镁合金JDBM胆道支架置入胆管后没有引起明显的炎症反应,对于良性胆管狭窄的治疗有一些效果。其中中速降解镁合金支架相比于快速降解镁合金支架对良性胆管狭窄的治疗效果较佳,但JDBM可降解镁合金胆道支架仍需进一步设计完善。

唐津天,丁伟,晏冬,王伯庆,薛峰[5](2015)在《肝胆手术后非计划再手术24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肝脏手术后非计划再手术的原因,降低肝脏手术后患者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1月24例行肝脏手术后出现非计划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非计划再手术原因进行客观分析,提高肝脏精准外科工作质量。结果 24例肝脏手术后非计划再手术患者中,涉及复杂肝切除术后的非计划再手术16例(66.67%);非计划再手术后治愈21例(87.50%),死亡3例(12.50%);医疗纠纷2例(8.33%);24例患者均出现高治疗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延长714 d;明显与手术相关的非计划再手术21例(87.50%)。肝脏手术后非计划再手术原因前3位是:出血、切口裂开或脂肪液化、胆漏。结论术前手术计划的精准评估,术中精细的操作,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对控制肝胆外科非计划再手术有着积极的意义。

陈卫阳,张兴龙[6](2013)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非损伤性黄疸12例原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黄疸的原因及处置。方法回顾分析行LC 1 400例病例资料。结果术后发生非损伤性黄疸12例,经积极诊治均获治愈。结论做好术前评估,提高手术技能,避免使用损害肝细胞药物,对非损伤性黄疽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甘小海[7](2012)在《不同方式胆囊切除术后非损伤性黄疸的诊治体会》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常规开腹手术与腔镜手术发生非损伤性黄疸的原因,并针对腔镜手术发生非损伤性黄疸提出相应的诊断治疗措施。方法选择25例开腹手术后发生的非损伤性黄疸患者,并与25例腹腔镜手术者比较,两组患者发生非损伤性黄疸的原因,统计两组治疗2周后的临床效果,并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非损伤性黄疸的诊治提出相应的方法。结果开腹组发生术后梗阻性黄疸的比例显着少于对照组(P<0.05),而腔镜组发生引流物放置不当以及术后溶血性黄疸的比例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腔镜组再次手术比例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因为术后梗阻导致的黄疸比较多见,而开腹胆囊切除术则以术后溶血性黄疸和引流物放置不当为主要原因。

廖年根[8](2012)在《胆道手术医源性损伤及并发症16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医源性损伤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2001~2010年以来笔者参与处理的胆囊摘除术发生胆管损伤及并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胆道损伤采用胆道端端吻合、损伤支撑修补、胆肠吻合。结果胆道损伤6例全部恢复良好,术中出血2例,痊愈1例,死亡1例,术后非损伤性梗阻性黄疸5例,再次手术2例,姑息治疗3例。结论医源性胆道手术并发症只要术者操作仔细、对患者高度负责、克服盲目性,一旦损伤应沉着冷静恰当处理,就不会给患者带来再次手术的麻烦。

朱继巧,潘飞,贺强,金中奎,樊华,李先亮,吴天鸣,陈大志[9](2011)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非损伤性黄疸的诊治体会》文中认为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广泛应用,LC术后黄疸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除常见的损伤性黄疸外,非损伤性黄疸亦不少见。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因胆囊结石行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共2356例,其中26例术后经诊治后证实为非损伤性黄疸,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1.1%)病人中男性8例,女性18例。年龄37~75岁。所有病人术前腹部超声均提示胆囊结石,胆总管未见结石及扩张,25例病理回

张向阳,韩放军,孙雪钦[10](2011)在《浅谈胆道术后非损伤性黄疸的诊断与治疗》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如何诊治胆道手术后出现的非损伤性黄疸。方法通过对30例胆道术后非损伤性黄疸病例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对胆道手术后出现的黄疸要结合病史、手术过程及术后症状、实验室检查等,从患者术前肝功能状态、储备功能、胆道病变、手术操作、术后引流物的放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选择B超、CT、ERCP等,明确黄疸的性质,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结论黄疸是胆道术后出现的有意义的临床征象,有因胆道损伤所致,也有非损伤的原因,反映的病变是多样的,通过各种检查,综合病史,手术过程,获得明确诊断,从而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并非出现术后黄疸就急于剖腹探查。

二、胆道手术后非损伤性黄疸的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胆道手术后非损伤性黄疸的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非胆管损伤性黄疸临床分析及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2)损伤性胆管狭窄手术时机对肝功能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动物一般情况观察
    2.2 病理观察
    2.3各组动物模型二期术前TBIL、DBIL、ALT、ALP水平变化
    2.4 各组动物模型二期修复术7 d后TBIL、DBIL、ALT、ALP水平变化
    2.5 二期术前各组动物模型胶原含量对比
3 讨论

(3)梗阻性黄疸梗阻解除后黄疸加重的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式
    1.3 诊断
    1.4 治疗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各因素分布情况
    2.2 术后黄疸
    2.3 治疗转归
3 讨论

(4)建立可调控小型猪良性胆管狭窄模型及新型可降解镁合金JDBM胆管支架在猪良性胆管狭窄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建立可调控小型猪良性胆管狭窄模型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新型可降解镁合金JDBM胆管支架在猪良性胆管狭窄中的应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肝胆手术后非计划再手术24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结果
2 讨论
    2.1 非计划再手术的原因
        2.1.1 出血:
        2.1.2 切口脂肪液化和裂开:
        2.1.3 胆漏:
        2.1.4 其他原因:
    2.2 非计划再次手术的不良后果

(7)不同方式胆囊切除术后非损伤性黄疸的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发生非损伤性黄疸的原因
    2.2 两组治疗2周后效果比较
3 讨论

(8)胆道手术医源性损伤及并发症16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9)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非损伤性黄疸的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结果
2 讨论
    2.1 胆管残余结石或胆囊管结石压迫所致黄疸
    2.2 恶性肿瘤引起黄疸
    2.3 其他原因

四、胆道手术后非损伤性黄疸的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非胆管损伤性黄疸临床分析及策略[J]. 田志宏,孙延英,张彧,张燕忠.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8(10)
  • [2]损伤性胆管狭窄手术时机对肝功能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J]. 解春军. 医学信息, 2018(03)
  • [3]梗阻性黄疸梗阻解除后黄疸加重的原因分析[J]. 江志沅,王三贵,邓莫根,王海峰. 中国医药科学, 2017(22)
  • [4]建立可调控小型猪良性胆管狭窄模型及新型可降解镁合金JDBM胆管支架在猪良性胆管狭窄中的应用[D]. 怀聪. 南京医科大学, 2017(05)
  • [5]肝胆手术后非计划再手术24例临床分析[J]. 唐津天,丁伟,晏冬,王伯庆,薛峰. 疑难病杂志, 2015(11)
  • [6]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非损伤性黄疸12例原因分析[J]. 陈卫阳,张兴龙. 中国基层医药, 2013(07)
  • [7]不同方式胆囊切除术后非损伤性黄疸的诊治体会[J]. 甘小海. 中国医药指南, 2012(22)
  • [8]胆道手术医源性损伤及并发症16例分析[J]. 廖年根. 工企医刊, 2012(01)
  • [9]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非损伤性黄疸的诊治体会[J]. 朱继巧,潘飞,贺强,金中奎,樊华,李先亮,吴天鸣,陈大志. 肝胆外科杂志, 2011(05)
  • [10]浅谈胆道术后非损伤性黄疸的诊断与治疗[J]. 张向阳,韩放军,孙雪钦. 中外医学研究, 2011(11)

标签:;  ;  ;  ;  ;  

胆道手术后非损伤性黄疸的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