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分娩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例

自然分娩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例

一、自然分娩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例(论文文献综述)

满意[1](2021)在《浅析英汉翻译中衔接手段的翻译方法 ——以《影响妊娠期的内科疾病》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冠疫情的爆发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我们不得不对生命心存敬畏与感恩,全心全意地呵护生命。为了表达对生命的传承与延续的敬意,笔者选取了一篇产科医学材料《影响妊娠的内科疾病》作为此次翻译实践的材料。《影响妊娠的内科疾病》选自西方产科教材《十位名师的产科医学》的第12章,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别的内科疾病对孕产妇妊娠期的影响,并给出了护理建议与治疗建议。本报告重点研究英汉翻译中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问题。衔接手段是英语行文中的重要成份,是整个篇章的血脉。本报告运用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手段分类方法将文本中的衔接手段进行分类,然后运用中国学者在实践中总结的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来分析文中的衔接手段翻译。本报告对英汉翻译中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进行归纳总结。英语行文的衔接手段可以分为两大类:句法衔接和语篇衔接。韩里德和哈桑的分类方式中,进一步将句法衔接分为: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语法衔接包括指示、替代、省略和连接;词汇衔接分为:同现和复现。前人的翻译实践总结出了几种英汉翻译中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包括保留、转换、增补和删减。笔者在前人策略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英汉翻译中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在医学文本中的特点及应用。本报告采用了个案研究的研究方法,旨在分析医学文本英汉翻译实践中衔接手段的处理特点与策略应用问题。在译后文本的基础上,运用胡壮麟和陈秀春等国内学者研究的衔接手段翻译策略与方式分析每一类别下的具体例子,总结医学文本英汉翻译中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的特点,以及应用规律,期待为后人的医学文本翻译实践提供支持与帮助。

黄健[2](2021)在《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不孕症治疗技术提高,促排卵治疗和辅助生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双胎妊娠发生率已明显增加。在产科并发症中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是极其少见的。以期有良好的妊娠结局,回顾性分析我院53例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病例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探讨其临床特点和妊娠管理策略。为临床实践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总共收治的53例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病例,搜集病历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病例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管理策略及母儿预后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⑴一般情况:双胎妊娠s IUFD在双胎妊娠中的发病率为6.2%。导致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发生的原因包括胎儿因素有脐带异常(15.1%)、先天畸形(7.5%)、双胎输血综合征(3.8%)和胎盘因素(3.8%);母体因素中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1例,妊娠期糖尿病4例,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4例,合并子宫肌瘤3例,合并贫血2例,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1例。双胎妊娠s IUFD双绒毛膜组的孕妇年龄、分娩孕周、受孕方式与单绒毛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绒毛膜组的发生孕周以及分娩方式与单绒毛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治疗及预后情况:53例病例中有5例放弃治疗选择引产,13例确诊双胎妊娠s IUFD后立即经剖宫产分娩,其余35例均选择期待治疗延长孕周。双绒毛膜组的期待治疗时间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单绒毛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绒毛膜组的1分钟Apgar评分以及5分钟Apgar评分与单绒毛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双胎妊娠s IUFD的妊娠结局:53例病例中放弃保胎选择引产5例(9.4%);因早产出生后即放弃治疗3例(5.7%);新生儿出生后1天死亡1例(1.9%);新生儿出生后2天放弃治疗1例(1.9%);新生儿出生后10天放弃治疗1例(1.9%)。双胎妊娠s IUFD双绒毛膜组的低出生体重儿(46.7%,75.0%)、早产儿(56.7%,80.0%)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绒毛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及新生儿转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⑷双胎妊娠s IUFD发生在不同孕期的妊娠结局比较:双胎妊娠s IUFD发生在妊娠中期及妊娠晚期组之间的新生儿结局、早产发生率、新生儿转科率、出生体重及分娩孕周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论文回顾性分析五年来在吉大二院住院治疗的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病例53例,分析其临床诊治、孕期管理策略及母儿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得出结论认为,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病例,其死胎原因可能为胎儿因素造成,也可能为母体并发症所致。双绒双胎出现一胎胎死宫内病例,其预后较好于单绒双胎一胎胎死宫内情况。

曹玉[3](2021)在《产科脓毒症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文目的就在于探索产科脓毒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同时统计分析产科脓毒症的感染来源、病原微生物以及产科脓毒症的母体并发症,为日后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回顾性分析,收集了我院从2014年1月1日到2020年7月31日住院孕产妇中诊断脓毒症的病例,以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为原则,最终收集了43例产科合并脓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时期住院的非脓毒症孕产妇17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病例临床资料,分析产科脓毒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感染源、病原微生物学及母体相关并发症。结果:1.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自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我院总住院孕产妇人数46702人,产科合并脓毒症确诊病例43例,其发病率为0.09%。其中妊娠期脓毒症7例,发病率为0.01%;分娩期脓毒症4例,其发病率为0.009%;产褥期脓毒症32例,发病率为0.07%。死亡病例6例,死亡率为14%。观察组孕产妇年龄在25~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40±5.32岁。终止妊娠孕周在16+3~41+1周之间,平均终止妊娠孕周32.84±5.94周。住院天数在1~46天,平均住院天数17.56±11.47天。住院总花费在10333.78~467825.75元之间,平均住院总花费为139603.03±78535.66元。对照组孕产妇年龄在19~4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80±4.39岁。终止妊娠孕周在6~41+4周之间,平均终止妊娠孕周为36.50±6.02周。住院天数在1~11天之间,平均住院天数为3.91±1.80天。住院总花费在3669.59~38185.78元之间,平均住院总花费为11946.67±7222.98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婚姻状态、结核病史、盆腔感染病史、孕次、流产史、剖宫产史、是否经过辅助生殖技术、多胎妊娠、宫颈环扎、胎盘粘连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BMI、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工作状态、入院方式、贫血史、产次、定期产检、孕期应用抗生素史、胎盘或胎膜残留、胎死宫内、羊水胎粪污染、妊娠期糖尿病、胎膜破裂时间≥24小时、产后出血、重度子痫前期、产程发动后行剖宫产术及糖尿病史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室指标: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RBC及HGB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及FIB明显降低,PT及D二聚体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BUN、UA、Cr、白蛋白及总胆红素水平也显着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感染部位:产科脓毒症的孕产妇感染部位最常见的是生殖道感染,共有16例(37.2%),其中最常见的为子宫内膜炎(7例)和绒毛膜羊膜炎(7例),其次是呼吸系统感染14例(32.6%)。另可见腹腔感染7例(16.3%)、泌尿系统感染6例(14.0%)、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及切口感染6例(14.0%)。同时伴有2个及2个以上感染部位的有8例(18.6%),未能找到确切感染来源者5例(11.6%)。4.病原微生物学:产科脓毒症患者中病原微生物最常见的是革兰阴性杆菌17例(39.5%),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各3例(7.0%)。厌氧菌、病毒及肺炎支原体均2例(4.7%)。另见革兰阳性杆菌1例(2.3%),混合感染8例(18.6%)。未找到相关病原体21例(48.8%)。具体致病菌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共有8例,占比达18.6%;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6例,占比达14.0%;肺炎克雷伯杆菌及白假丝酵母菌各有3例(7.0%);彭氏变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脆弱拟杆菌、肺炎支原体各有2例(4.7%);阴沟杆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人葡萄球菌、流感病毒B、H1N1及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各1例(2.3%)。5.孕产妇并发症:产科脓毒症患者中孕产妇的最常见并发症是脓毒症性休克15例(34.9%)、其次还可见MODS及凝血功能障碍各14例(32.6%),同时并发肾功能衰竭12例(27.9%);肝功能衰竭10例(23.3%);神经系统损伤8例(18.6%);心功能衰竭7例(16.3%);ARDS 6例(14.0%);呼吸衰竭5例(11.6%);下肢血栓形成2例(4.7%)及消化道出血2例(2.3%)。6.产科脓毒症的多因素分析:本次研究产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是:BMI(OR=1.258,95%CI 1.084~1.460)、贫血史(OR=14.162,95%CI 3.972~50.500)、初产妇(OR=10.408,95%CI 1.624~66.713)、未定期产检(OR=9.502,95%CI2.651~31.055)、胎死宫内(OR=24.452,95%CI 1.244~480.783)、妊娠期糖尿病(OR=3.908,95%CI 1.090~14.009)、重度子痫前期(OR=5.220,95%CI1.134~24.030)、产程发动后行剖宫产术(OR=7.808,95%CI 1.800~33.868)。结论:1.产科脓毒症的发病率为0.09%;其中妊娠期脓毒症发病率为0.01%;分娩期脓毒症发病率为0.009%;产褥期发病率为0.07%;产科脓毒症的死亡率为14%;脓毒症性休克发病率为0.032%;脓毒症性休克的死亡率为26.7%;2.产科脓毒症的发病因素与BMI、贫血史、初产妇、未定期产检、胎死宫内、妊娠期糖尿病、胎膜破裂时间≥24小时、重度子痫前期、产程发动后行剖宫产术等多因素作用有关。3.产科脓毒症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生殖道感染(37.2%),主要以子宫内膜炎及绒毛膜羊膜炎为主;其次为呼吸道感染(32.6%),主要以肺炎为主。4.产科脓毒症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为大肠埃希菌,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5.产科脓毒症的孕产妇易并发脓毒症性休克、MODS、凝血功能障碍,同时也可伴有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神经系统损伤、心功能衰竭、ARDS、呼吸功能衰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消化道出血。

徐迪[4](2021)在《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及相关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IVH)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发生,减少早产儿脑损伤,改善早产儿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科,且生后日龄<7天并完善床旁颅脑超声的早产儿共292例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颅脑超声结果分为PIVH组和非PIVH组。并根据Papile分级法进行诊断分级。收集信息包括:患儿一般资料: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多胎等;产前因素:孕母妊娠期合并症,是否胎膜早破、羊水异常、胎盘异常、脐带异常等;新生儿生后因素包括:窒息、机械通气、低血糖、酸中毒等。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早产儿292例,出生胎龄分布在27+3-36+6周,平均出生胎龄(34.0±2.2)周,出生体重分布在1035-3500g,平均出生体重为(2100.42±423.68)g。男性156例,女性136例,男女比例1.1:1。早产儿PIVH者共75例,发病率为25.7%,轻度PIVH者66例,重度PIVH者3例。PIVH组平均出生胎龄(32.3±1.8)周,非PIVH组平均出生胎龄(34.1±2.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VH组平均出生体重为(2100.42±423.68)g,非PIVH组平均出生体重(1962.69±416.68)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相关因素中: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羊水量异常、胎膜早破在PIVH组与非PIVH组之间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儿生后相关因素中:早产儿生后合并酸中毒、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RDS、使用机械通气>7天在两组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体重、剖宫产分娩是发生PIVH的保护因素,出生胎龄越大、出生体重越大,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越低,而羊水量异常、低氧血症是早产儿发生PIV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我院一年早产儿PIVH的发病率为25.7%。2.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剖宫产分娩、羊水量异常、胎膜早破、早产儿生后合并酸中毒、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RDS、机械通气>7天等因素与早产儿PIVH的发生具有相关性。3.出生胎龄越大、出生体重越大、选择剖宫产分娩可以减少早产儿PIVH的发生,产母孕期并发羊水量异常、新生儿生后并发低氧血症会增加早产儿PIVH的发生。

代梦佳[5](2020)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危险因素及不良结局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不良妊娠结局,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并分娩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98例,按是否合并胎儿生长受限分为受限组(43例)和非受限组(55例)。对两组孕产妇的一般情况,临床检查指标,孕产妇并发症,新生儿结局进行分析。结果:受限组和非受限组的年龄、体重指数、初产妇比例、规律产检比例及分娩孕周周数无明显差别(P>0.05)。发病孕周周数在两组间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数,S/D比值,D-二聚体水平以及尿蛋白水平在两组间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蛋白(OR=1.014,P=0.028,95%CI:1.014-1.284)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并发胎儿生长受限的危险因素。受限组和非受限组在产妇并发症方面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坏死性小肠炎、新生儿贫血、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死亡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呼吸窘迫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新生儿颅内出血例数较对照组11例所占百分比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较未合并生长受限孕妇的发病孕周更早,D-二聚体、S/D比值、24小时尿蛋白定量数值较高,以及血小板数目较少。尿蛋白水平升高为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发生胎儿生长受限的危险因素,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早发型子痫前期产妇的新生儿结局较差。

庞文彬[6](2019)在《CPAP治疗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的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对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Transient tachypnea of the newborn,TTN)的中晚期早产儿的治疗效果及回顾性分析过去五年TTN的诊疗情况,并比较现在与过去的诊疗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03月至2019年0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诊断TTN的41例中晚期早产儿(32周≤胎龄<37周),入院后予急诊查肺部超声和胸片,并记录结果。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鼻塞CPAP通气(FiO2:21%),对照组给予常压空气呼吸,分别记录入院时及治疗后30分钟呼吸频率、经皮血氧饱和度及TTN临床评分,并记录两组的住院时间、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此外,还收集了本院新生儿科2013年01月至2018年01月以足月儿为主的42例TTN患儿临床资料,包括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母孕情况、治疗方法、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30分钟后的TTN临床评分、启动应急预案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与治疗30分钟后组内呼吸频率、TTN临床评分、经皮血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30分钟后的呼吸频率、经皮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TTN的准确率为97.56%。过去五年我院42例TTN患儿中,足月儿(25例)住院时间较早产儿(17例)短(t=-2.947,P<0.05),足月儿与早产儿使用呼吸支持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2.224,P>0.05)。结论:尽早应用CPAP(FiO2:21%)治疗能明显改善TTN患儿的呼吸困难症状,降低用氧概率。超声诊断TTN准确率较高,且安全、无辐射、操作简便,值得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推广应用。过去五年诊断TTN的新生儿中,足月儿多于早产儿,病情相对较轻,大多经常规治疗即可治愈,住院时间相对较短,个别患儿需机械通气辅助呼吸。过去五年我院临床医师认为早产儿呼吸困难除外感染、窒息多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缺乏诊断早产儿TTN的意识,故TTN病例数相对较少,且多为足月儿。

李旭红[7](2017)在《介入栓塞治疗在产科出血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分析介入栓塞治疗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孕期胎盘前置状态的引产、胎盘植入合并产后出血和瘢痕妊娠中这4种妊娠有关出血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陆军总医院妇产科因妊娠有关出血性疾病行介入栓塞治疗的78例患者,分为以下4组:A组:难治性产后出血22例,其中根据介入栓塞术中所栓塞的盆腔动脉的不同分为A1组9例:所栓塞动脉为双侧子宫动脉合并其他动脉;A2组13例:所栓塞动脉为双侧子宫动脉;B组:中孕期胎盘前置状态引产8例;C组:胎盘植入合并产后出血3例;D组:瘢痕妊娠45例,该45例患者均为清宫术前行介入栓塞术,设为观察组,另收集同期17例清宫术前未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78例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过程、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统计近7年我院因产科出血性疾病行介入栓塞治疗的人数,2010年为5例,2011年7例,2012年12例,2013年15例,2014年15例,2015年12例,2016年12例,同时也计算介入栓塞治疗人数占产后出血人数的比例,2010年为3.35%(5/149例),2011年3.57%(7/196例),2012年4.32%(12/278例),2013年8.98%(15/167例),2014年4.21%(15/356例),2015年7.55%(12/159例),2016年9.68%(12/124例)。可见行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2.A组2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A1组9例双侧子宫动脉合并其他动脉栓塞患者与A2组13例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患者在基本资料:年龄、孕次、产次、孕周、分娩方式及难治性产后出血原因上比较P>0.05,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1组出血量、悬浮红细胞输入量、发生失血性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比例上均高于A2组,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浆输入量及介入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有7例行介入栓塞治疗成功,成功率为77.8%,A2组12例治疗成功,成功率92.3%,两组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B组8例中孕期胎盘前置状态引产患者,4例治疗性栓塞患者总出血量为8003000m L,,平均出血量为1725m L。4例行预防性介入治疗患者引产过程中总出血量为100500m L,平均出血量225m L。介入治疗均有效,无一例子宫切除者。4.C组3例胎盘植入合并产后出血患者均为自然分娩后发现胎盘植入,在甲氨蝶呤(MTX)治疗同时,联合应用了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在监测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下降满意且超声显示允许清宫的条件下,及时施行了清宫术,恢复顺利。5.D组45例瘢痕妊娠患者清宫前行预防性介入栓塞治疗,设为观察组,对照组17例,清宫前未行介入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孕次、产次、距离上次剖宫产年限、停经天数、孕囊大小、超声可见胎芽比例上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方式即行腹腔镜手术的比例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入院HCG高于对照组,子宫下段肌层最薄处的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清宫术中总出血量、住院天数均小于对照组,出院时HCG下降比例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介入栓塞治疗在产科出血性疾病中应用越来越广泛。2.盆腔动脉走行复杂,除双侧子宫动脉以外,髂内动脉各分支及卵巢动脉的供血可能使患者发生严重的产后出血及并发症,因此发生难治性产后出血时,对髂内动脉和卵巢动脉进行造影及栓塞是必要的。3.介入栓塞术联合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可以明显减少中孕期胎盘前置状态引产出血,保留子宫,必要时应对所有胎盘前置状态患者引产前行介入栓塞治疗。4.介入栓塞术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胎盘植入合并产后出血效果显着。5.瘢痕妊娠清宫术前行介入栓塞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HCG下降幅度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性较高,疗效较好。

余婉霞,王永红[8](2014)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5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最早由Schneioler于1951年在产科病例中提出的概念[1],此后一直受到基础、临床学界的持续关注和重视。DIC是由不同病因导致局部损害而出现以血管内凝血为特

杨鲜,张丽,刘艳[9](2014)在《胎盘早剥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1例诊治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救治胎盘早剥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处理方法,从而改善围产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1例胎盘早剥合并DIC产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给予扩容抗休克、补充凝血因子等综合治疗,分别给予终止妊娠,阻断DIC发展途径,11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本组仅2例行子宫切除(18.2%),5例围产儿死亡,其中胎死宫内4例,新生儿死亡1例,其余6例新生儿存活。结论胎盘早剥合并DIC可直接危及母婴生命,早期诊断,积极维持血容量,补充凝血因子,并及时终止妊娠,可降低母婴死亡率。

王维平,谷文文[10](2014)在《8例产科DIC患者临床表现及诱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产科DIC的临床表现及诱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12年12月间发生的8例产科典型DIC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①产科DIC主要表现为阴道大出血和休克,多为急性,且病情发展迅猛,不易用原发病解释微循环衰竭或休克,早期发现且及时治疗,预后较好。②诱因明确,如死胎、胎盘早剥、羊水栓塞、产后出血、药物过敏、双胎、肝损、妊娠高血压、HELLP综合征、生殖器感染等;8例孕产妇中死亡1例,子宫切除5例,发生严重后遗症1例,死产3例,死胎2例。结论:由于妊娠后血液、循环系统的特殊变化,孕产妇DIC发生几率升高,应高度重视有发生产科DIC诱因的病例;一旦发生DIC,积极果断地处理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二、自然分娩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然分娩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例(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英汉翻译中衔接手段的翻译方法 ——以《影响妊娠期的内科疾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
1. Introduction
2. Task Description
    2.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and Its writer
    2.2 Problems Identified during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3. Process Description
    3.1 File Preparation and References
    3.2 Task Schedule
    3.3 Translation Quality Control and Post-editing
4. Analytical Framework
    4.1 Literature Review
        4.1.1 Defin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hesion
        4.1.2 Classification of Cohesive Ties
        4.1.3 Translation of Cohesive Ties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4.2 Analytical Framework
5. Case Analysis
    5.1 Sentence Cohesion
        5.1.1 Lexical Cohesion
        5.1.2 Grammatical Cohesion
    5.2 Discourse Cohesion
        5.2.1 Lexical Cohesion
        5.2.2 Grammatical Cohesion
6.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6.2 Limitations
References
Appendix

(2)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双胎妊娠
        2.1.1 双胎妊娠的类型
        2.1.2 双胎妊娠的诊断
        2.1.3 双胎妊娠的并发症
    2.2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
        2.2.1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流行病学
        2.2.2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病因
        2.2.3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影响存活胎儿结局的因素
        2.2.4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影响存活胎儿结局的发病机制
        2.2.5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管理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诊断
    3.3 研究方法
    3.4 统计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情况
    4.2 治疗及预后情况
    4.3 双胎妊娠sIUFD的妊娠结局
    4.4 双胎妊娠sIUFD发生在不同孕期的妊娠结局比较
第5章 讨论
    5.1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病因及发病率
    5.2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存活胎儿的危险因素
    5.3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管理策略
        5.3.1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围产期管理
        5.3.2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终止妊娠的时机及分娩方式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产科脓毒症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综述
        1.2.1 定义及诊断
        1.2.2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评估器官功能衰竭
        1.2.3 产科脓毒症的病因
        1.2.4 脓毒症的病原微生物学
        1.2.5 脓毒症的发病机制
        1.2.6 产科脓毒症的治疗
        1.2.7 总结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观察组及对照组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的统计结果分析
    3.2 观察组及对照组的实验室指标的统计结果分析
    3.3 观察组感染部位的统计结果分析
    3.4 观察组病原微生物学的统计结果分析
    3.5 孕产妇并发症的统计结果分析
    3.6 产科脓毒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产科脓毒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4.2 产科脓毒症的感染部位的临床分析
    4.3 产科脓毒症病原微生物学临床分析
    4.4 产科脓毒症实验室检查指标及母体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4.5 总结与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及相关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PIVH诊断标准
    3.研究内容
    4.统计学方法
结果
    1.资料统计
    2.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5)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危险因素及不良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内容与方法
    3.质量控制
    4.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6)CPAP治疗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CPAP对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的疗效
    1.1 对象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二、回顾性分析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病例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三、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7)介入栓塞治疗在产科出血性疾病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资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8)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5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DIC诊断: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血小板、凝血及纤溶系统水平分析
    2.2 随访结果
    2.3 治疗结果分析
        2.3.1 主要病因及并发症:
        2.3.2 临床表现:
        2.3.3 处理及母儿结局:
3 讨论
    3.1 早期诊断:
    3.2 产后出血:
    3.3 卵巢早衰:
    3.4 席汉综合征:
    3.5 子宫动脉栓塞术:
    3.6 重在预防:

(10)8例产科DIC患者临床表现及诱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2诊断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3.1诊断及处理原则
    3.2诱因分析
        3.2.1产后出血
        3.2.2羊水栓塞
        3.2.3胎盘早剥
        3.2.4胎死宫内
        3.2.5妊娠高血压疾病
        3.2.6妊娠期及产后重症感染
        3.2.7药物过敏

四、自然分娩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英汉翻译中衔接手段的翻译方法 ——以《影响妊娠期的内科疾病》为例[D]. 满意.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0)
  • [2]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临床分析[D]. 黄健. 吉林大学, 2021(01)
  • [3]产科脓毒症的临床分析[D]. 曹玉. 吉林大学, 2021(01)
  • [4]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及相关性影响因素的研究[D]. 徐迪.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5]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危险因素及不良结局分析[D]. 代梦佳.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6]CPAP治疗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的效果分析[D]. 庞文彬. 海南医学院, 2019(01)
  • [7]介入栓塞治疗在产科出血性疾病的临床应用[D]. 李旭红. 安徽医科大学, 2017(01)
  • [8]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5例临床分析[J]. 余婉霞,王永红.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4(11)
  • [9]胎盘早剥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1例诊治体会[J]. 杨鲜,张丽,刘艳. 中国医师杂志, 2014(04)
  • [10]8例产科DIC患者临床表现及诱因分析[J]. 王维平,谷文文.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4(02)

标签:;  ;  ;  ;  ;  

自然分娩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