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用户级别修改 Windows 核心代码

如何在用户级别修改 Windows 核心代码

一、在用户级上修改Windows核心代码的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陈东旭[1](2021)在《基于GIS的三江源生态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起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在中国的水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中国的环境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江源国家公园分为黄河源园区、长江源园区、澜沧江源园区,是三江源地区的核心区域。在三江源地区内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体制试点的基础上设立和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具体实践。运用GIS、Java Script等技术,依托青海省地理信息中心、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等单位提供的地理信息数据,设计并开发了基于GIS的三江源生态信息系统,实现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可视化管理与智能应用平台。基于GPS定位与UDP传输实现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区域人员位置数据的实时传输、轨迹查询、超员预警等功能。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综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GIS信息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国家公园可视化管理的发展,详细介绍了所使用的GIS技术、Java Script技术、Postgre SQL空间数据库拓展等多项关键技术。(2)系统运用GIS勾图技术、切片技术,建成三江源国家公园综合信息GIS管理平台,以二维图形化方式展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行政区划、地形地貌、水系与湿地分布、珍稀野生动植物、居民点、村庄、寺院、学校、道路、景点、视频监控等分布,实现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可视化管理与智能应用平台。(3)三江源国家公园部分区域缺乏服务商的移动信号覆盖,部分景区在百度、高德等主流地图软件缺少详细信息。针对该情况,开发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电子矢量地图,以“一图多能”为基本框架,在一张地图上实现多种功能。移动端采用离线地图,将SHP文件转换成Geo JSON文件并通过HBuilder软件整合在移动端,系统通过手机GPS位置信息转换,实现了手机移动端实时位置定位。并在此基础上为移动端添加了自动语音导游、危险预警等功能。测试和运行结果表明,在没有运营商信号覆盖的情况下移动端也可以正常使用定位、导航等功能。(4)为管理人员设计开发了Web端管理平台,管理人员登录后可以实时掌握园区内超员预警信息、用户定位与历史轨迹、实时查看园区内监控信息以及对用户信息进行管理,在方便了管理人员管理游客的同时也为管理人员实时掌握园区内的信息提供了便利。

朱亚楠[2](2020)在《交通科技公司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人力资源系统用于对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员工考核等进行管理,能够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有助于企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通过搭建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效率,提升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为企业发展奠定信息化基础,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对于交通科技公司而言,业务增长迅速、各系统交互复杂并沉淀了较多数据。因此,开发一套较为先进的人力资源系统有利于促进公司各项业务的发展。本文对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研究。本文对交通科技公司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对交通科技公司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通过用例图、流程图等方法对功能需求的各个模块进行详细描述。除了传统的人力资源系统的各项功能以外,本文系统还需要对外提供微服务,并且与大数据进行整合,同时需要满足一定的性能需求。其次,本文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的功能、大数据架构、微服务架构等进行详细设计,在进行系统功能设计时,本文对每个功能模块的流程进行设计,在微服务的设计中,对路由、注册中心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三,本文基于.Net以及Sql Server作为技术框架实现系统的功能模块,然后采用Ocelot实现微服务架构。大数据平台采用Hadoop以及Hive进行数据整合,采用Kettle进行ETL数据处理。在智能报表的实现方面,本文首先构建了智能报表的形式化表达方式,通过形式化方式定义了系统的描述语言,然后在智能报表的实现过程中,本文采用Roslyn语言包实现报表语言的自定义,实现报表的智能交互。最后,通过采用功能测试用例的方法验证系统各项功能满足需求,并且通过Load Runner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以后,也满足性能需求。本文的研究对于扩展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一步整合大数据、微服务等较为先进的架构提供参考。

高照[3](2020)在《基于MVVM模式的协同工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能够一定程度解决传统办公模式所带来低效率、低灵活性问题的协同软件在整个软件市场中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科研单位意识到科研项目管理数字化、规范化的重要性,开始使用协同办公系统来给科研项目的各个成员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记录科研项目从立项到结项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实际进展状况,确保项目能够按照计划平稳推进。同时,随着现代web前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浏览器性能的提高,新的前端技术所带来的高可用性、高扩展性、高开发效率和运行效率等特点,能够解决协同系统开发的诸多痛点,给科研项目协同系统的开发带来的新的活力。本文实现的协同工作平台是用于针对某特定的科研项目,给该项目的参与者提供基于角色的动态访问控制,拥有进度、经费、资源、消息、系统管理等功能的平台,主要通过以MVVM模式、Vue框架、组件化思想为代表的现代前端技术手段实现,旨在帮助科研项目参与者协同完成科研任务,使得科研项目管理数字化、规范化。论文首先介绍了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CSCW)理论,平台功能在设计中始终以CSCW通信、协调、合作三要素为基本原则。接着介绍了前端开发基础技术、MVVM模式的演变并且通过源码的角度重点分析了 Vue框架是如何高效地实现MVVM模式。然后论文从协同工作平台的需求分析出发,设计了平台的各个功能模块,并且在实现的过程中结合了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思想,独立出四大通用模块,减轻了前后端的耦合程度,进一步提升了平台的可扩展性。每个功能模块主要通过流程图、时序图、组件类图的方式对模块的类设计、组件设计、接口设计进行详细说明,清晰地展现出了各个模块内部的开发和运行过程。最后,论文通过全方面的测试验证了协同工作平台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陈冷[4](2020)在《高速匿名流量在线识别与分析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匿名通信系统为用户的网络活动提供了良好保护,但由于其存在严重的滥用问题,使得网络犯罪活动更加隐蔽。Tor匿名通信系统是目前主流的匿名通信系统之一,其安装部署方便,聚集了大量的用户群体。为了实现Tor匿名通信系统的有效监管,针对Tor匿名通信流量的识别与分析技术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的Tor匿名通信流量的识别与分析技术主要针对一些固定的网络流量数据集来进行模型训练与评估,没有针对实际网络环境中在线的Tor匿名流量识别分析工作;其次,Tor匿名流量在线识别与分析技术需要考虑高速网络环境下的报文处理问题,保证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可扩展性。本文针对Tor匿名通信流量的在线识别与分析技术,实现了一套Tor流量在线识别与分析原型系统。主要工作包含以下五个方面:1.研究了高速数据包捕获以及流式数据处理技术。首先通过Intel DPDK对网络中的高速流量进行捕获,随后以Kafka分布式消息队列对网络数据流进行消息缓存,最后通过流式数据处理框架Flink消费Kafka中的数据,进一步完成网络流量的解析、计算等一系列在线任务;2.研究了Tor匿名通信流量识别技术。针对网络报文数据流,将其前n个报文划分为识别窗口,在此基础上提取长度特征、时间特征、流量计数特征、协议栈特征以及合成特征共五类识别特征,采用多种机器学习算法验证了特征的有效性,并分别进行了离线实验和在线实验;3.研究了Tor匿名通信流量应用分类技术。针对Tor匿名通信流量,分析了各种应用类型在流突发段上的差异,增加流突发段相关特征,按报文个数划分滑动识别窗口,以随机森林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验证了特征的有效性,并分别进行了离线和在线实验;4.研究了Tor匿名通信流量Web站点识别技术。针对Tor流量中的Web应用流量,分析了匿名Web流量的处理方法,将Tor流量报文转换为Tor信元序列,应用深度学习方法自动提取特征并进行学习,并分别进行了离线和在线实验;5.整合高速网络流量捕获处理技术和Tor匿名通信流量识别与分析技术,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Tor匿名通信流量在线识别与分析原型系统,可以完成网络流量中Tor流量的识别与分析任务。综上所述,本文研究并实现了高速网络环境下Tor匿名通信流量的在线识别与分析技术。通过Intel DPDK实现高速流量捕获,利用Flink完成流式数据处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Tor匿名通信流量识别与分析技术,并最终实现了一个Tor匿名通信流量的识别与分析原型系统,可以对网络中Tor流量进行识别与分析。

赵本刚[5](2020)在《计算机图形制作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CG"为Computer Graphics的英文缩写,是通过计算机软件所绘制的一切图形的总称,随着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形成,国际上习惯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领域通称为CG。近年来,CG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利用CG技术制作出的创造性文化产品也获得了商业上的广泛应用。这些CG制作项目并不存在标准的生产过程,往往是一次性项目,传统的项目管理系统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缺少相应管理软件的支撑,手工完成项目任务的制定、跟踪项目进度、资源管理和成本的控制,对该行业的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因此,设计和实现一套能满足一些中小型公司的CG制作项目管理软件非常有必要。本文主要以流光动漫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CG制作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技术,并研发了符合该公司实际使用情况的管理系统。在对其CG制作流程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并对目前项目管理方面的业务需求进行分析和汇总后,对系统进行了总体结构设计。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模式,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本文还做了以下一些研究工作:1.在对系统的业务流程分析、总体业务建模之后,详细地设计了具有可靠、稳定、安全、可扩展的系统功能结构体系。2.系统主要实现了CG制作项目的管理功能,开发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项目管理,任务管理、通知管理、考勤管理等模块。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采用分层开发的方法,各层只需要关注各自功能和需要提供的接口,降低各模块之间的依赖。3.通过使用一种前端的动态交互技术(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Ajax),帮助用户能在网页中不用刷新也能实时查看接收到的最新消息。4.本系统采用了“用户/角色/权限”三级控制策略,其中灵活的权限控制策略提高了系统的适用性。

蒋勤德[6](2019)在《基于OLAP技术的学科竞赛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完善,学科竞赛的举办形式多种多样,参赛人数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对学科竞赛管理的历史数据进行复杂分析,而传统的事务处理(OLTP)方式不能满足高校从多角度分析数据的要求。针对这样的背景,提出了基于OLAP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技术,结合高校学科竞赛的操作流程和管理特点,设计和开发了便于高校管理学科竞赛工作和对学科竞赛信息数据进行分析的学科竞赛管理系统,实现了通过对学科竞赛信息的综合分析应用,进而促进学校学科竞赛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学校的教学,同时,为提高学校的学科竞赛研究水平和学科竞赛管理水平提供决策支持。本文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进行学科竞赛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得出学科竞赛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图、系统用例图以及时序图。(2)对学科竞赛管理系统进行设计。由于系统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信息管理系统,另一个是维度分析,所以在数据库设计上,本系统先是设计对应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然后重新创建用于维度分析的OLAP数据库表。(3)设计与开发的学科竞赛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学生用户登录管理、注册管理、报名管理、竞赛公告信息管理、学校管理、专业管理、管理员信息管理、学生管理、比赛项目管理、竞赛公告管理、竞赛成绩管理和学科竞赛数据多维分析等功能模块。(4)通过实现和运行学科竞赛管理系统各个模块功能,展示了该系统的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并分别展示时间维与学科竞赛数据的多维分析结果、科目维与学科竞赛数据的多维分析结果、地区维与学科竞赛数据的多维分析结果、学科竞赛数据的多维图形展示等。结果表明,基于OLAP技术的学科竞赛管理系统,数据展示一目了然,从不同的维度上对学科竞赛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复杂分析,从而为提高学校的学科竞赛研究水平和学科竞赛管理水平提供决策支持。

李鹏[7](2019)在《基于虚拟化资源管理的计量信息平台构建研究》文中提出目前,信息化在各行各业已经发展起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计量检定业务的专业性与特殊性,计量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社会信息化平均水平。云计算技术作为信息化发展的新一代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处理模式,它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动态的应用服务和更好的平台扩展能力,其核心技术之一的虚拟化技术,对数据中心底层的各种硬件资源进行整合,构建虚拟资源池,运用虚拟资源管理策略进行管理,实现动态调度的目标。但是,在计量信息平台的构建过程中,数据中心资源闲置、负载不均衡的情况仍然存在,特别是绿色计算概念的提出,对于虚拟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如何优化虚拟资源管理,特别是虚拟机调度的优化,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计量信息平台为研究对象,分析计量信息平台的功能,研究计量信息平台构建过程中的应用系统架构与虚拟资源管理问题,构建可扩展的多层次计量信息应用系统并解决虚拟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高能耗与负载不均问题。首先对计量信息平台的功能进行分析,包括计量信息平台应用系统的业务特点、技术架构与功能模块分析,以及虚拟资源管理的功能分析与基于遗传算法的资源调度分析:其次对虚拟资源管理进行模型构建,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将负载均衡与能耗节约作为优化目标构建适应度函数,设计改进后的遗传算法并进行算法模型实现;最后,通过CloudSim平台进行实验仿真,构建算法性能评价指标,通过小规模、中型规模、大规模的算法实验验证算法对于能耗与负载双指标的优化能力;以权限管理子系统为例进行应用系统案例实现,验证系统架构中包括系统实现方法在内的各种关键技术的应用原理,包括MVC模型、Entity Framework架构、API技术与Angular前端技术。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遗传算法对于虚拟机调度过程中的能耗优化与负载优化具有较高的可用性与稳定性;架构技术验证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计量信息平台架构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与可扩展性,并能够进行系统案例实现并投入使用。本文的研究结果将对计量信息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意义与示范意义。

王昌舒[8](2019)在《安卓系统敏感事件截获与系统层代码完整性校验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如今,伴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以Android(安卓)系统为代表的智能手机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正因为如此,Android平台常被攻击者作为攻击目标,从应用层到开发工具链,再到Android系统底层的恶意代码植入事件频繁发生,用户的数据安全威胁成为当前Android用户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Android应用程序是通过消息来驱动的,应用程序执行的每一次安全事件,都有可能会造成数以万计的手机用户面临着数据泄露的威胁。虽然Android系统提供了较为完整的安全权限管理机制,但由于其本身的缺陷,使恶意代码能够轻易绕过安全权限机制,进行恶意代码注入,截获系统敏感事件信息。如何设计并实现Android平台上安全、可靠的数据防护方法,成为当前系统安全研究与讨论的话题。本文的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1)介绍Android系统分层架构,并研究Android系统的启动流程与平台多层次的安全机制,同时分析了用户触屏操作应用程序时产生的敏感事件在系统层传递消费过程中常被截获的威胁以及安全机制存在的安全缺陷。2)利用Android系统触发机制的脆弱点,本文以触屏事件为实例,设计与实现从系统层注入恶意代码、提升内核层权限来完成模拟攻击。该攻击方案能够有效截获用户所触发的应用进程名及时间、触发的动作、应用进程的物理坐标等敏感事件信息。Android系统恶意代码的注入,势必导致Android原生系统的完整性遭到破坏。3)运用OpenSSL软件库包,为Android原生系统中的触发机制核心代码设计并实现了完整性检验模块(checkjar模块)。该模块功能包括其Hash完整性校验和数字签名校验,并能够在系统开机启动过程中自动完成Android系统核心代码的完整性校验,达到了校验基于系统层代码完整性的目的。

江钇帜[9](2019)在《双钥模式的加密移动硬盘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移动存储设备已然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移动硬盘作为一种极具性价比的移动存储产品,能在用户可以接受的价格范围内,提供极大的存储容量和不错的便利性。而人们对于移动存储设备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传输速度、存储容量,安全性能也已经成为移动存储设备的重要指标。为了提高移动硬盘的安全性,防止重要数据被他人窃取或篡改,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双钥模式加密移动硬盘,支持PIN码与指纹解锁移动硬盘中的加密数据。本文设计的双钥模式加密移动硬盘采用具有加解密功能的桥接控制器完成USB主机传输接口与SATA设备之间的数据加密传输。该加密桥控制器主要由加密桥接芯片和指纹识别模组组成。加密桥接芯片集成了 AES硬件加密模块、USB模块、SATA模块和数据缓存区,通过固件设计完成各模块之间的协调通信。加密桥接控制器上的指纹识别模组通过SPI接口与加密桥接芯片相连接,指纹识别模组由指纹算法芯片与指纹传感器组成,指纹算法芯片通过指纹传感器获取用户的指纹信息。为了对用户指纹信息进行高效管理,本文还设计了指纹管理软件,指纹管理软件不但支持对指纹算法芯片中的指纹模板进行管理还支持通过PIN码解锁移动硬盘的安全区,实现了对移动硬盘的双钥模式管理。本文还为指纹算法芯片、加密桥接芯片和指纹管理软件设计了身份绑定认证机制和安全通信机制,极大地降低了非法用户获取安全区权限的可能性。最后对设计完成的双钥模式加密移动硬盘进行功能与性能测试,均达到了预期要求。

李月[10](2016)在《政府应急救援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进步,人口不断的持续增长,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极大的威胁着人民人身安全,给社会与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政府应急救援管理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政府应急救援管理平台,可以确切的提高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还能提升应急救援队伍的战斗力与水平,从而为政府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安全环境。本文对政府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与设计,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一般县市级中小城市的要求,进行了政务及功能需求分析,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整个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开发。(2)本系统采用了B/S架构、MVC设计模式、SSM框架(Spring+Struts2+MyBatis)以及Oracle数据库设计并实现了应急机构管理、值班管理、突发事件管理、应急预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功能。(3)利用Web GIS技术进行设计,并在地图上实现添加地图图层及测量距离等操作。基于天地图API设计并实现了应急队伍管理、应急物资管理及危险源管理等功能。(4)根据系统的功能要求,设计了功能测试表,并对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系统设计合理,运行正常。

二、在用户级上修改Windows核心代码的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用户级上修改Windows核心代码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GIS的三江源生态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
    2.1 功能需求分析
        2.1.1 园区管理者功能需求
        2.1.2 游客及科考勘探人员需求
        2.1.3 生态管护员需求
    2.2 性能需求
        2.2.1 系统的响应速度
        2.2.2 模块化设计
        2.2.3 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
    2.3 可行性分析
        2.3.1 经济可行性
        2.3.2 技术可行性
        2.3.3 操作可行性
    2.4 系统设计目标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总体架构与系统环境
    3.1 系统设计原则
    3.2 系统开发目标
    3.3 系统总体架构
    3.4 系统关键技术
        3.4.1 Java Script技术
        3.4.2 Vue框架
        3.4.3 GIS地图切片技术
    3.5 系统环境搭建
        3.5.1 系统开发环境
        3.5.2 系统运行环境
        3.5.3 数据库配置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管理与数据转换
    4.1 数据库设计原则
    4.2 数据库设计流程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4.3.1 空间数据库设计
        4.3.2 关系数据库设计
    4.4 电子矢量地图制作
    4.5 数据格式转换
        4.5.1 SHP文件
        4.5.2 JSON文件
        4.5.3 Geo JSON文件
        4.5.4 数据转换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功能与模块划分
        5.1.1 系统登录模块设计
        5.1.2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5.1.3 图层列表功能模块设计
        5.1.4 地图操作功能模块设计
        5.1.5 实时监控模块设计
        5.1.6 获取用户定位及历史轨迹模块设计
        5.1.7 超员预警模块设计
        5.1.8 危险预警模块设计
        5.1.9 自动语音导游模块设计
    5.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实现
        5.2.1 非地图相关功能模块的实现
        5.2.2 地图相关功能模块的实现
    5.3 系统功能测试
        5.3.1 系统测试
        5.3.2 系统单元测试
        5.3.2.1 登录相关功能测试
        5.3.2.2 地图相关功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应用与展望
    6.1 总结
    6.2 应用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取得成果

(2)交通科技公司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章节结构
    1.5 研究创新
第二章 相关技术分析
    2.1 开发模式
        2.1.1 B/S及C/S模式
        2.1.2 MVC模式
        2.1.3 微服务
    2.2 开发技术
        2.2.1 ADO.Net
        2.2.2 ASP.Net
    2.3 数据相关技术
        2.3.1 SQL Server
        2.3.2 Hadoop
        2.3.3 Hive数据仓库
        2.3.4 Kettle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交通科技公司人力资源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3.1 需求背景分析
    3.2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目标
    3.3 功能需求
    3.4 非功能性需求
    3.5 性能需求
    3.6 数据库需求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交通科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4.1 交通科技公司人力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4.2 交通科技公司人力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2.1 登录模块设计
        4.2.2 员工档案管理模块设计
        4.2.3 合同管理模块设计
        4.2.4 考勤管理模块设计
        4.2.5 薪酬福利管理模块设计
        4.2.6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4.3 交通科技公司人力系统智能报表设计
    4.4 交通科技公司人力系统微服务架构设计
    4.5 交通科技公司人力系统大数据架构设计
    4.6 交通科技公司人力系统数据库结构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交通科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
    5.1 交通科技公司人力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5.1.1 登录模块实现
        5.1.2 员工档案管理模块实现
        5.1.3 合同管理模块实现
        5.1.4 考勤管理模块实现
        5.1.5 薪酬福利管理模块实现
        5.1.6 系统管理模块实现
    5.2 交通科技公司人力智能报表实现
    5.3 交通科技公司人力微服务实现
    5.4 交通科技公司人力大数据平台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交通科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测试
    6.1 系统测试概况
    6.2 测试环境
    6.3 功能测试
    6.4 性能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基于MVVM模式的协同工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
        1.2.2 MVVM模式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CSCW理论
    2.2 WEB前端开发技术基础
        2.2.1 HTML
        2.2.2 CSS
        2.2.3 JavaScript
        2.2.4 DOM与BOM
    2.3 MVC、MVP、MVVM模式
    2.4 Vue对MVVM模式的关键实现
        2.4.1 Virtual DOM技术
        2.4.2 diff算法
        2.4.3 Template模版技术
        2.4.4 响应式数据原理
        2.4.5 批量异步更新策略
    2.5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平台的需求分析
    3.1 平台用户角色分析
    3.2 功能性需求分析
    3.3 平台功能UML用例图
    3.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5 平台架构模式需求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平台的总体设计
    4.1 平台前端架构设计
        4.1.1 View层
        4.1.2 Model层
        4.1.3 View-Model层
    4.2 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4.2.1 基本信息管理模块
        4.2.2 课题经费管理模块
        4.2.3 研究进度管理模块
        4.2.4 学术资源管理模块
        4.2.5 消息管理
        4.2.6 系统管理模块
    4.3 平台前端公共模块设计
    4.4 平台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库E-R图
        4.4.2 核心数据库表设计
    4.5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平台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网络请求公共模块
    5.2 路由控制公共模块
    5.3 状态管理公共模块
    5.4 页面布局公共模块
        5.4.1 登陆组件设计
        5.4.2 侧边栏组件设计
        5.4.3 导航栏组件设计
    5.5 基本信息管理功能模块
        5.5.1 模块组件类设计
        5.5.2 基本信息管理组件设计
        5.5.3 信息列表组件设计
        5.5.4 模块接口设计
    5.6 课题经费管理功能模块
        5.6.1 模块组件类设计
        5.6.2 课题经费管理组件设计
        5.6.3 经费预算管理组件设计
        5.6.4 经费支出管理组件设计
        5.6.5 模块接口设计
    5.7 研究进度管理功能模块
        5.7.1 模块组件类设计
        5.7.2 进度管理组件设计
        5.7.3 模块接口设计
    5.8 学术资源管理功能模块
        5.8.1 模块组件类设计
        5.8.2 资源管理组件设计
        5.8.3 模块接口设计
    5.9 消息管理功能模块
        5.9.1 模块组件类设计
        5.9.2 发件箱组件设计
        5.9.3 收件箱组件设计
        5.9.4 模块接口设计
    5.10 系统管理功能模块
        5.10.1 模块组件类设计
        5.10.2 用户管理组件设计
        5.10.3 角色管理组件设计
        5.10.4 模块接口设计
    5.11 本章小节
第六章 平台测试
    6.1 测试环境
    6.2 功能性测试
        6.2.1 基本信息管理模块
        6.2.2 课题经费管理模块
        6.2.3 研究进度管理模块
        6.2.4 学术资源管理模块
        6.2.5 消息管理模块
        6.2.6 系统管理模块
    6.3 安全性测试
    6.4 性能测试
    6.5 本章小节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高速匿名流量在线识别与分析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高速数据包捕获技术和分布式数据处理框架的研究现状
        1.2.2 网络流量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
        1.2.3 加密流量应用分类技术研究现状
        1.2.4 匿名Web站点识别技术研究现状
        1.2.5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于分布式框架的高速网络流量处理
    2.1 高速流量处理流程
    2.2 高速数据包捕获
    2.3 基于Flink的数据流处理
        2.3.1 数据输入
        2.3.2 报文解析与过滤
        2.3.3 特征数据抽取
        2.3.4 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识别与分析
    2.4 结果数据存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or匿名流量的在线识别技术
    3.1 Tor匿名通信系统基本原理
        3.1.1 Tor基本架构
        3.1.2 Tor通信数据格式
    3.2 问题描述与应用场景
    3.3 Tor匿名流量在线识别
        3.3.1 特征选择
        3.3.2 分类算法选择
        3.3.3 离线实验
        3.3.4 在线实验
        3.3.5 实验结果总结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or匿名流量的应用分类技术
    4.1 问题描述与应用场景
    4.2 Tor匿名流量应用分类技术
        4.2.1 特征选择
        4.2.2 分类算法选择
        4.2.3 离线实验
        4.2.4 在线实验
        4.2.5 实验结果总结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Tor匿名流量的Web站点识别技术
    5.1 问题描述与应用场景
    5.2 匿名Web站点识别技术
        5.2.1 流量处理方法
        5.2.2 分类算法选择
        5.2.3 离线实验
        5.2.4 在线实验
        5.2.5 实验结果总结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Tor流量识别与分析原型系统
    6.1 系统总体设计
        6.1.1 需求分析
        6.1.2 系统架构设计
    6.2 原型系统实现
        6.2.1 训练数据生成模块
        6.2.2 离线模型训练模块
        6.2.3 高速数据捕获模块
        6.2.4 分布式消息队列
        6.2.5 Flink在线处理模块
        6.2.6 结果展示模块
    6.3 原型系统测试
        6.3.1 测试环境
        6.3.2 功能测试
        6.3.3 性能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成果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计算机图形制作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CG制作项目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
    1.3 研究内容以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系统开发技术
    2.1 MVC编程模式简介
        2.1.1 控制器
        2.1.2 模型
        2.1.3 视图
        2.1.4 MVC架构的优点
    2.2 PHP编程语言
    2.3 MYSQL数据库
    2.4 APACHE服务器
    2.5 AJAX异步加载模式
        2.5.1 RIA技术
        2.5.2 Ajax简介
        2.5.3 JSON简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G制作项目管理系统分析
    3.1 系统概述
        3.1.1 系统的目标
        3.1.2 系统要解决的问题及思路
        3.1.3 可行性分析
    3.2 系统需求分析
    3.3 系统的用户
    3.4 功能需求分析
        3.4.1 用户管理模块
        3.4.2 权限管理模块
        3.4.3 项目管理模块
        3.4.4 任务管理模块
        3.4.5 通知管理模块
        3.4.6 考勤管理模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G制作项目管理系统概要设计
    4.1 系统功能设计
    4.2 系统功能模块结构设计
    4.3 数据库设计
        4.3.1 数据库设计原则
        4.3.2 数据库需求分析
        4.3.3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4.3.4 数据库物理设计
    4.4 处理流程设计
    4.5 系统静态和动态结构模型设计
        4.5.1 系统静态结构模型设计
        4.5.2 系统动态结构模型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G制作项目管理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运行环境和工具
    5.2 动态网页开发语言和工具
    5.3 数据库连接实现
    5.4 系统各模块具体设计与实现
        5.4.1 用户管理模块
        5.4.2 权限管理模块
        5.4.3 项目管理模块
        5.4.4 任务管理模块
        5.4.5 通知消息模块
        5.4.6 考勤管理模块
    5.5 系统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OLAP技术的学科竞赛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1.1.1 论文的背景
        1.1.2 论文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
    2.1 PHP简介
    2.2 OLAP技术
        2.2.1 关于OLAP技术的几个概念
        2.2.2 关于OLAP技术的一些特点
    2.3 OLAP和 OLTP
    2.4 多维MOLAP和关系ROLAP
    2.5 MDX查询语句
    2.6 OLAP技术与学科竞赛管理系统的结合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学科竞赛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3.1 系统开发目标分析
    3.2 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3.3 学科竞赛管理的流程分析
    3.4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3.5 系统用户用例分析
        3.5.1 学生用户用例分析
        3.5.2 管理员用户用例分析
    3.6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学科竞赛管理系统的设计
    4.1 系统设计目标
    4.2 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4 时序图设计
    4.5 系统数据库设计
        4.5.1 E-R图设计
        4.5.2 源数据库表设计
        4.5.3 多维数据库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学科竞赛管理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开发软件环境
    5.2 系统功能的实现
        5.2.1 系统登录、注册和考试报名
        5.2.2 学校管理和专业管理模块
        5.2.3 管理员管理和学生管理模块
        5.2.4 学科竞赛和公告管理
        5.2.5 学生报名管理
        5.2.6 成绩数据查询
        5.2.7 学科竞赛数据多维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基于虚拟化资源管理的计量信息平台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信息管理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计量信息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虚拟化资源管理策略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1.4.3 创新点
    1.5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2.1 虚拟化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2.1.1 虚拟化技术定义与分类
        2.1.2 虚拟化资源管理定义与特点
        2.1.3 虚拟资源管理模型与调度算法
    2.2 Angular技术框架
        2.2.1 Angular框架
        2.2.2 Bootstrap
    2.3 CloudSim仿真平台
        2.3.1 CloudSim与其它仿真平台介绍
        2.3.2 CloudSim体系结构
第三章 计量信息平台的功能分析
    3.1 计量信息平台总体概述
        3.1.1 计量信息平台总体架构
        3.1.2 应用系统与虚拟化资源管理的关系
    3.2 计量信息平台应用系统分析
        3.2.1 计量信息平台业务特点
        3.2.2 计量信息平台功能模块分析
        3.2.3 计量信息平台架构关键技术原理分析
    3.3 计量信息平台虚拟资源管理分析
        3.3.1 虚拟化资源管理的功能分析
        3.3.2 虚拟化资源管理的调度目标与问题分析
        3.3.3 基于遗传算法的资源调度分析
第四章 计量信息平台中的虚拟资源管理算法设计
    4.1 多维随机装箱问题描述
    4.2 虚拟资源调度模型抽象
    4.3 多目标的资源调度优化指标构建
        4.3.1 基于负载均衡的评价指标构建
        4.3.2 基于能耗的资源调度指标构建
    4.4 遗传算法的设计
        4.4.1 基于FFD近似算法的初始化种群
        4.4.2 适应度函数设计
        4.4.3 遗传算子设计
        4.4.4 终止条件
第五章 计量信息平台的实现
    5.1 CloudSim环境初始化
        5.1.1 CloudSim环境配置
        5.1.2 仿真步骤
    5.2 实验设计及分析
        5.2.1 实验参数设置
        5.2.2 实验设计
        5.2.3 评价指标与实验结果分析
    5.3 计量信息平台应用系统案例实现
        5.3.1 基于Scrum与瀑布模型相结合的系统实现方法
        5.3.2 基于Entity Framework的数据访问层实现
        5.3.3 基于API封装的业务逻辑层的实现
        5.3.4 基于Angular框架的信息平台的前端实现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遗传算子核心代码
攻读硕士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

(8)安卓系统敏感事件截获与系统层代码完整性校验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创新点简介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结构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理论研究
    2.1 Android操作系统
        2.1.1 Android系统架构
        2.1.2 Android系统启动步骤
    2.2 Android平台的安全性
        2.2.1 Linux安全机制
        2.2.2 Android安全机制
    2.3 Android系统敏感事件面临的威胁
        2.3.1 Android系统敏感事件信息截获
        2.3.2 Android系统安全缺陷
    2.4 本章小结
3 Android系统敏感事件截获
    3.1 Android系统触发机制脆弱点
        3.1.1 事件触发隐式通信的威胁
        3.1.2 触屏事件传递
        3.1.3 系统敏感API的恶意行为分析
    3.2 Android系统恶意代码的设计
        3.2.1 恶意代码攻击机制
        3.2.2 恶意代码攻击模式
    3.3 敏感事件截获
    3.4 Android平台恶意代码模拟攻击
        3.4.1 系统源码下载与编译
        3.4.2 恶意代码注入实现过程
        3.4.3 权限提升攻击
        3.4.4 恶意代码攻击效果
    3.5 本章小结
4 Android系统层代码完整性校验
    4.1 完整性校验整体架构
    4.2 校验核心代码模块的设计
        4.2.1 校验模块的位置选定
        4.2.2 位置选定分析
    4.3 校验核心代码模块的实现
        4.3.1 Hash完整性校验
        4.3.2 数字签名校验
    4.4 测试验证
        4.4.1 测试平台及环境
        4.4.2 测试结果
        4.4.3 结果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双钥模式的加密移动硬盘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章节安排
第2章 相关技术基础及研究
    2.1 AES算法介绍
        2.1.1 AES加密流程
        2.1.2 AES解密流程
        2.1.3 分组加密算法的运行模式
    2.2 USB协议介绍
        2.2.1 USB控制传输
        2.2.2 USB批量传输
        2.2.3 SCSI命令
    2.3 SATA协议介绍
        2.3.1 物理层
        2.3.2 链路层
        2.3.3 传输层
        2.3.4 应用层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加密桥控制器设计
    3.1 系统总体框图
    3.2 加密桥接芯片
        3.2.1 加密桥接芯片整体介绍
        3.2.2 数据缓存区
        3.2.3 安全模块
        3.2.4 外围电路
    3.3 指纹识别模组
    3.4 身份绑定认证
    3.5 数据加密密钥获取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固件设计
        4.1.1 固件架构及主流程图
        4.1.2 控制传输固件设计与实现
        4.1.3 批量传输固件设计与实现
        4.1.4 SATA模块固件设计与实现
        4.1.5 数据缓存区固件设计与实现
        4.1.6 分区固件设计与实现
        4.1.7 串口中断固件设计与实现
        4.1.8 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4.2 指纹管理软件设计
        4.2.1 功能模块介绍
        4.2.2 透传数据加密传输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测试
    5.1 加密移动硬盘实物图
    5.2 指纹管理软件功能测试
    5.3 性能测试
        5.3.1 读写速度测试
        5.3.2 可靠性测试
        5.3.3 兼容性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政府应急救援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系统开发背景
    1.2 建设意义
    1.3 国内外现状
        1.3.1 国外现状
        1.3.2 国内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系统建设目标
        1.4.1 研究内容
        1.4.2 系统建设目标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2.1 系统政务需求
    2.2 系统功能需求
        2.2.1 系统总体活动图
        2.2.2 系统总体用例图
        2.2.3 基本信息
        2.2.4 应急机构管理
        2.2.5 值班管理
        2.2.6 突发事件管理
        2.2.7 应急预案管理
        2.2.8 人力资源管理
        2.2.9 应急物资管理
        2.2.10 应急设施管理
        2.2.11 危险源管理
        2.2.12 视频源管理
        2.2.13 系统管理
    2.3 系统非功能需求
        2.3.1 系统界面需求
        2.3.2 系统性能需求
    2.4 系统总体需求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3.2 系统架构设计
        3.2.1 系统分层架构设计
        3.2.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3.2.3 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3.2.4 系统技术架构设计
        3.2.5 系统总体类图设计
    3.3 数据库设计
        3.3.1 数据库设计原则
        3.3.2 数据库概念数据模型
        3.3.3 数据库物理数据模型
    3.4 数据库优化
    3.5 系统安全设计
        3.5.1 安全保密设计
        3.5.2 病毒防范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
    4.1 系统功能设计
        4.1.1 登录模块
        4.1.2 应急机构管理模块
        4.1.3 值班管理模块
        4.1.4 突发事件管理模块
        4.1.5 应急预案管理模块
        4.1.6 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4.1.7 应急物资管理模块
        4.1.8 危险源管理模块
    4.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应急机构管理
        5.1.1 机构管理
        5.1.2 联系人管理
    5.2 值班管理
    5.3 突发事件管理
    5.4 应急预案管理
    5.5 人力资源管理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地图应用程序接口实现
    6.1 Web GIS技术
        6.1.1 Web GIS的概述
        6.1.2 Web GIS的功能
        6.1.3 Web GIS的原理
        6.1.4 Web GIS的体系结构
        6.1.5 常见Web GIS解决方案
    6.2 天地图API的概述
    6.3 天地图API的应用编程
        6.3.1 基本功能的实现
        6.3.2 模块功能的实现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系统测试
    7.1 测试概述
    7.2 功能测试
        7.2.1 应急机构管理功能测试
        7.2.2 值班管理功能测试
        7.2.3 突发事件管理功能测试
        7.2.4 应急预案功能测试
        7.2.5 人力资源管理功能测试
        7.2.6 应急物资管理功能测试
        7.2.7 危险源管理功能测试
        7.2.8 系统管理功能测试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在用户级上修改Windows核心代码的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GIS的三江源生态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陈东旭.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9)
  • [2]交通科技公司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朱亚楠.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3]基于MVVM模式的协同工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高照.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4)
  • [4]高速匿名流量在线识别与分析技术研究与实现[D]. 陈冷. 东南大学, 2020(01)
  • [5]计算机图形制作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赵本刚. 江苏大学, 2020(02)
  • [6]基于OLAP技术的学科竞赛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蒋勤德. 广西大学, 2019(02)
  • [7]基于虚拟化资源管理的计量信息平台构建研究[D]. 李鹏. 西安石油大学, 2019(02)
  • [8]安卓系统敏感事件截获与系统层代码完整性校验方法研究[D]. 王昌舒.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8)
  • [9]双钥模式的加密移动硬盘设计与实现[D]. 江钇帜.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10]政府应急救援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李月. 太原科技大学, 2016(11)

标签:;  ;  ;  ;  ;  

如何在用户级别修改 Windows 核心代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