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种球蛋白联合泼尼松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丙种球蛋白联合泼尼松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一、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论文文献综述)

雷丽华,任丽蓉,任倩,侯铮,林娟,张开基[1](2021)在《地塞米松与甲基强的松龙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比较地塞米松与甲基强的松龙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A组及B组,每组48例。2组均接受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A组加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B组加用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比较2组疗效、T细胞亚群、炎性因子、血小板峰值及变化时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A组总显效率(79.17%,38/48)与B组总显效率(75.00%,36/48)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到达峰值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的血小板峰值高于B组,且血小板升高至≥50×109/L的时间少于B组(均P<0.05)。治疗后,2组CD4+、CD4+/CD8+均升高,CD8+、白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降低(均P<0.05);A组CD4+、IL-6、IFN-γ及TNF-γ水平低于B组,CD8+高于B组(均P<0.05),2组间CD4+/CD8+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间血糖一过性增高、高血压、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均无股骨头坏死发生。结论地塞米松和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治疗效果、安全性均较好,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细胞免疫功能。

陈耀国[2](2021)在《ITP患者红外热成像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候特征相关性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归纳分析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评价成人ITP患者红外热像特点(目标区域的非均一水平与平均温度)与正常人红外热成像图差异,及其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旨在为成人ITP病情评估和指导精准化治疗提供新方法,为中医药诊治ITP提供可视化依据。方法1.收集2019年6月-2021年1月就诊于东直门医院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ITP患者,采集所有样本的临床基本信息和中医四诊资料,分析成人ITP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2.应用北京悦天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HIR—2000A型红外热成像仪对ITP组、正常对照组进行红外热成像图像采集,然后使用燕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洪文学教授团队研发的图像识别处理软件进行图像信息处理,最后统计分析非均一性水平、平均温度与血小板计数、出血评分、以及各中医证候之间红外热像图的差异性。结果1.一般情况: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ITP组患者共45例(其中血小板计数<30×109/L的患者为ITP A组,血小板计数≥30×109/L的患者为ITP B组),正常对照45例。ITP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30例,平均年龄为40.44±14.49岁,平均病程为24.07±20.94个月,中位数18.00个月。新诊断ITP患者为5例,持续性ITP患者为5例,慢性ITP患者为27例,重症ITP患者为2例,难治性ITP患者6例。血小板计数最高者为86×109/L,最低者为5×109/L,平均数为44.40×109/L,中位数为42.00×109/L。出血倾向评分0、1、2、3、4、5的患者分别为20、17、6、2、0、0例。出血事件共计25次,其中皮肤出血18次(72%),黏膜出血共7次(28%),无深部器官出血(无内脏、中枢神经系统等致命性出血)。本研究血小板计数与出血倾向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782,P<0.01)。2.中医证候:单一证候共计13例,占总病例数28.9%,按所占百分比高低排序依次为血热妄行证、气不摄血证、瘀血内阻证、阴虚火旺证(气不摄血证与瘀血内阻证占比相同);两证结合共计29例,占总病例数64.44%,按所占百分比高低排序依次为气不摄血证+瘀血内阻证、气不摄血证+阴虚火旺证、瘀血内阻证+血热妄行证;三证结合为1例,占总病例数6.67%,为气不摄血证+阴虚火旺证+瘀血内阻证。单证频次:单证出现频次最高的为气不摄血证(34次,75.56%),其它依次为瘀血内阻证(24次,53.33%)、阴虚火旺(16次,35.56%)、血热妄行证(6次,13.33%)。脏腑辨证:脾病证候出现占比最高,其他依次为肝病证候、肺病证候、心病证候、肾病证候,各脏腑证型频数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脾病证候发生频次明显高于其他脏腑辨证证候(x2=51.667,P<0.01)。3.红外热成像图目标区域非均一性水平:ITP组红外热成像图在10个所测量的目标区域的非均一性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即ITP组较正常对照组的红外热成像图均一性差。ITP A组在9个目标区域(上焦、中焦、下焦、额头、上肢近端、双手掌、下肢近端、下肢远端、脊柱区)的非均一性水平大于ITPB组。正常对照组三焦区域红外热图非均一性排序为:上焦>中焦>下焦,ITP组目标区域红外热图非均一性排序为中焦>上焦>下焦(P<0.05)。ITP组3个目标区域(上焦、中焦、下焦)非均一性水平与血小板计数经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检验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0.01)。在上焦、中焦、下焦区域的非均一性水平与出血倾向评分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比较分析ITP组各证候间目标区域红外热成像图非均一性水平发现,血热妄行证非均一性水平最高,在其中5个目标区域(上焦、中焦、下焦、手掌、下肢远端)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瘀血内阻证非均一性水平最小,在其中3个区域(上焦、中焦、下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内阻证有2个区域(下肢近端、脊柱区)的非均一性较其他证候水平最大(P>0.05),气不摄血证有3个区域(额头、脊柱区)的非均一性较其他证型水平最小(P>0.05),阴虚火旺证有1个区域(下肢远端)的非均一性水平最小(P>0.05)。比较分析ITP组各脏腑证候间目标区域红外热成像图非均一性水平发现,肝病证候的ITP患者非均一性水平均较其他脏腑证候高,其中5个区域(上焦、中焦、下焦、额头、手掌)与部分证候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病证候在下肢近端非均一性水平较其他脏腑证候高,与肝病证候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心病证候在7个区非均一性水平较其他脏腑证候降低,其中5个区域(上焦、中焦、下焦、额头、上肢近端)与部分证候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脾病证候在手掌区域的非均一性水平较其他脏腑证候降低(P<0.05);肺病证候在上肢近端的非均一性水平较其他脏腑证候升高(P<0.05);肾病证候在脊柱区的非均一性水平较其他脏腑证候高(P<0.05)。4.红外热成像图目标区域平均温度:ITP组红外热成像图在所测量的目标区域的平均温度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在7个目标区域内(躯干、上焦、中焦、上肢近端、上肢远端、手掌、下肢远端)较正常对照组的非均一性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A组与ITPB组各区域平均温度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三焦区域平均温度排序为:下焦>中焦>上焦;ITP组为:上焦>中焦>下焦,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检验ITP患者红外热成像图目标区域平均温度与血小板计数、出血倾向评分的相关性,统计结果表明平均温度与血小板计数、出血倾向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本研究所测量的目标区域内各中医证候、脏腑证候的平均温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火热、气虚和瘀血是成人ITP患者的三个重要病理因素,脾的脏腑功能失常是ITP的关键中医病机。2.成人ITP患者红外热成像图非均一性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出血倾向评分、中医证候存在相关性,但本研究中所测量的目标区域内平均温度与血小板计数、出血倾向评分、中医证候不存在相关性。综上所述,ITP患者红外热成像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候存在一定相关性,红外热成像技术未来或许能成为ITP的辅助检查和疗效评价工具之一。

陈珊莉[3](2021)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ITP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ITP患儿,病例收治时间为2018年7月-2020年7月,按照抽签分组法将患儿分入到对照组与观察组中,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指标复常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38/42),对照组为71.43%(30/4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出血控制时间、血小板复常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皮疹、恶心呕吐、发热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ITP的效果值得信赖,能及早控制患儿的出血症状,提升血小板水平,促进患儿康复,且联合用药的安全性较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卢仕仰,李秀云,廖锦文[4](2020)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在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对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患者应用甲基强的松龙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1月3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ITP患者8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观察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和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血小板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症状控制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范围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ITP患者,采用甲基强的松龙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可有效促进血小板恢复,控制出血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陈丽娜[5](2020)在《ITP患儿血小板参数与骨髓象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血小板参数和骨髓象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2013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ITP患儿,将其中符合标准的117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时期同年龄段于我院儿科门诊体检的117名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将实验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指标与对照组相应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讨论其临床意义。对实验组45例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各类巨核细胞占比等骨髓象参数与其治疗前PLT、MPV、PCT、PDW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实验组治疗前血小板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PLT、PCT均低于对照组(P<0.05);PDW高于对照组(P<0.05);MPV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比较:治疗后PLT、PCT高于治疗前(P<0.05);MPV低于治疗前(P<0.05);PDW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骨髓象巨核细胞系与治疗前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分析:PLT与产板型巨核细胞呈正相关(r=0.327,P=0.028);MPV与原始巨核细胞呈正相关(r=0.431,P=0.045);PDW与颗粒型巨核细胞呈正相关(r=0.528,P=0.014)。结论(1)ITP患儿PLT及PCT较正常下降,PDW较正常升高,治疗后PLT及PCT上升,MPV下降。PLT、PCT的升高及MPV降低均可以说明治疗有效。血小板参数可作为临床ITP明确诊断、评价疗效、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2)外周血中血小板参数PLT、MPV及PDW分别与骨髓中产板型、原始型及颗粒型巨核细胞呈正相关。可通过血小板参数的变化评判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变化。(3)动态监测血小板参数对ITP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李晓虹[6](2019)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在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AITP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观察组予以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3.33%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出血症状控制时间(2.03±1.21)d及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3.86±1.35)d显着短于对照组的(5.01±2.10)d、(6.41±1.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在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着,优于单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

杨燕,李天宇[7](2018)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153例,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小剂量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大剂量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血小板上升、出血停止及血小板恢复时间。结果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血小板上升、出血停止及血小板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血小板上升、出血停止及血小板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优于常规治疗,且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的疗效无显着差异,推荐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减少治疗成本。

谢欢来[8](2017)在《探索扶正解毒方对ITP患儿PLT、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原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09年国内正式进行了更名,其是儿童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是由于体液和细胞免疫异常引起自身抗血小板抗体产生,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其发病率为0.46/10万,20%-30%ITP患儿逐渐演变成持续性、慢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静脉丙种球蛋白等治疗。临床治疗中运用糖皮质激素与静脉丙种球蛋白可引起骨质疏松症、糖尿病、肾功能衰竭、血栓形成等不良反应。因此,积极寻找治疗ITP有效的方法是必须的。导师以自拟"扶正解毒方"临床疗效满意。因此,我们提出扶正解毒方能调理儿童持续性、慢性ITP患儿多种发病机制如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异常这一假说,拟以血小板相关抗体为切入点,借助导师前期对血免疫细胞亚群的相关临床研究,客观评价扶正解毒方在儿童持续性、慢性ITP治疗和机制研究中的价值,为ITP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门诊就诊儿童中筛选符合入组标准的30名气不摄血型持续性、慢性ITP患儿。观察周期:观察12周,随访4周。干预措施: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名儿童随机分为A、B两组。A为治疗组,予扶正解毒方协同小剂量激素西医常规治疗进行干预;B为对照组,予中药模拟剂协同小剂量激素西医常规治疗进行干预。两组受试者皮肤及黏膜出血明显者,辅助多维片、复方芦丁片治疗。观察指标:入组当天:A、B两组必须首先签署知情同意书,然后进行体格检查,治疗前(入组当天)完成安全性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以及主要观察指标(血常规、血小板相关抗体)。2/4/6/8/10周:A、B两组进行体格检查,完成血常规。12周:A、B两组进行体格检查,完成安全性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以及主要观察指标(血常规、血小板相关抗体)。结果1.两组PLT整体走向是为上升趋势,对照组中个别患儿PLT有所下降;两组治疗前PLT均值相近,但随治疗周期展开两组PLT均值拉开距离,相比来说治疗组较对照组整体上升趋势明显,且更为平稳。2.治疗组:总有效9例(64.3%),完全反应8例(42.9%),有效3例(21.4%),无效5例(35.7%);对照组:总有效4例(28.6%),完全反应0例(0%),有效4例(28.6%),无效10例(71.4%);两组在治疗效果方面相比有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治疗组疗效优势更为明显且更为平稳。在临床观察周期中,未发现两组治疗前后的安全性指标有任何不良影响,提示两组干预措施临床安全性均比较好。3.两组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较低,可能与样本量太少及本研究对象特殊有关,具体的原因尚需要进一步的进行探讨。对四种抗体进行统计发现,血小板相关抗体大部分数值均有所下降,相比来说治疗组下降例数稍多一些,但两观察组检测的四种抗体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差异也并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扶正解毒方一定程度上可对血小板相关抗体产生影响,但其变化差异并不显着,由于时间及经费的限制,不排除可能为观察周期及监测次数对本研究造成的影响,具体原因仍尚需进一步探讨。另外有相关报道过ITP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增高值与血小板寿命及血小板计数呈负向的关系,本研究数据并无直接表明,其关系也有待进一步的探讨。结论1.扶正解毒方能安全、平稳、有效地提高气不摄血型持续性、慢性ITP患儿的血小板数目,治疗效果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2.扶正解毒方对血小板相关抗体在一定程度产生影响,具体作用机理尚需要进一步的进行研究及探讨。

余惠平,范小莉,孙蕊芸,刘书方,谢欢来,乔俊艳,杨晓茜[9](2017)在《口服中药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评价口服中药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 Med、Medline、Embsase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5年9月。收集口服中药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2名评价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945例患儿。单纯口服中药治疗疗效比较,试验组(n=376)采用单独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n=224)采用单独常规剂量激素治疗。中西药结合治疗疗效比较,试验组(n=174)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组(n=171)采用单独常规剂量激素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愈显率方面:中药治疗组优于激素组(OR:2.40,95%CI[1.67,3.34]),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激素组(OR:2.92,95%CI[1.87,4.53]);在总有效率方面:中药治疗组优于激素组(OR:3.78,95%CI[2.55,5.61]),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激素组(OR:3.03,95%CI[1.59,5.79])。结论:现有证据显示:口服中药治疗儿童ITP不仅疗效相当,可取得较激素好的疗效,而且副作用小,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高质量、大样本的RCT支持加以证实。

郝颖[10](2017)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辨证失范与紫癜康颗粒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临床上多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症状的结缔组织病,还可见患者皮肤、粘膜上有瘀点和瘀斑,也可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粘膜出血等。当属中医血证中的“肌衄”“紫斑”“葡萄疫”。本病相当于中医内科学中的紫癜,中医对该病辨证论治,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优势。然而在权威文献之间、权威文献与学术界之间、学术界内部,辨证都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在临床辨证治疗、经验传承及相关中药新药研发都造成了很多困难。因此分析该病的辨证差异及利弊,寻找、提出解决的方法与对策是十分必要的。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血小板抗原变化引起的自身抗体所致。通过对ITP模型小鼠的观察,从整体、细胞、血小板、细胞因子等多个方面来研究ITP可能的发病机制,以及应用由临床多年经验总结得到的有效方改良得来的紫癜康颗粒对该模型小鼠的影响,从而推测出紫癜康颗粒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通过对ITP辨证规范的权威文献包括《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简称《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简称《原则》)、6个版本的高等院校统编教材《中医内科学》,通过对以上几类权威文献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了解到权威文献中对该病在辨证问题上的差异情况。从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1996年1月至2016年12月这20年里关于中医治疗ITP的期刊文献。从中选取辨证比较明确的文献67篇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回顾性考察分析了学术界对ITP的辨证情况。通过免疫法造模,建立ITP小鼠模型。模型组与正常组每天给予蒸馏水0.4ml/20g的比例进行灌胃,其他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每日一次,共给药14天,于造模第十五天处死各组小鼠,获取血、骨髓等实验材料。对ITP模型小鼠整体状态、体重、紫癜等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比较,并比较不同剂量紫癜康颗粒治疗及其他治疗组对ITP模型小鼠血小板计数及骨髓中多种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1.通过对权威文献、学术界ITP辨证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证标准并不统一。表现在《标准》《原则》与各版本《中医内科学》教材之间,本病辨证大体比较集中,但不完全一致,没有统一的标准,症状复杂多样,互有异同。临床辨证各行其是,在权威文献辨证标准基础上进一步离散。同证异名、同症异名现象十分普遍;各证所属的症状臃肿繁杂,且存在大量复合和交叉症状,关键是各证所属症状多数来历不清,使各辨证标准形同虚设。症状名称不规范。在该病的中医辨证症状中,多次出现不规范的中医症候名称,甚至将西医理化诊断指标参与中医辨证诊断,使得中医辨证上产生混乱。2.模型组小鼠体重较正常组小鼠明显下降,各给药组治疗后小鼠体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造模后ITP小鼠躯干近四肢处出现皮下肉眼可见的紫斑,经过给药组治疗后有所减轻;外周血小板计数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明显降低,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3.骨髓细胞中IL-3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低剂量组均升高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均降低且有显着差异(P<0.05)。IL-6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低剂量组均升高,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对照组、高剂量组均降低,有显着差异(P<0.05)。IL-11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均升高,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组均降低,有显着差异(P<0.05)。TPO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各治疗组均降低,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组的含量均升高,有显着差异(P<0.05)。TGF-β1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紫癜康高剂量组、紫癜康低剂量组均明显升高,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降低,有显着差异(P<0.05)。IL-3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各治疗组均升高,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对照组和高、中剂量组均降低,有显着差异(P<0.05)。IL-6mRNA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和中、低剂量组均升高,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降低,有显着差异(P<0.05)。IL-11mRNA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各治疗组均升高,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降低,有显着差异(P<0.05)。TPOmRNA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各剂量组均降低,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升高,有显着差异(P<0.05)。TGF-β1mRNA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各剂量组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对照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病辨证中,证名繁多,逻辑关系混乱,虽来自临床却存在脱离实际的状况。因此,学术界应该结合病情,去伪存真,统一称谓,删繁就简,尽快实现ITP证名和辨证数量的规范。只要剔除与该病无关的症状,理清证与症状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与证有从属关系的症状,剔除无关的症状。只有全面删除与该病毫无关联的症状,结合临床实际整理规范同症异名、交叉重叠的症状和舌苔脉象,把症状限控在合理、规范的范围内,自然会把那些空穴来风的证或数证兼杂的复合证一并减下来,才能实实在在把学术界纷杂混乱的证减下来,实现为证“减肥瘦身”的目的。接下来,再确定一个好的预调查量表,对实现前瞻性辨证规范十分重要。对收集到的信息数据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明确各组症状集合,再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各组症状集合的证的属性。在此基础上,经过学术界的反复验证,才可确定为普遍认可的辨证规范,进而上升为行业内的辨证标准。2.紫癜康颗粒可能是通过降低骨髓IL-3、IL-6、IL-11、TGF-β1含量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升高TPO浓度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来达到升高外周血小板计数的作用。

二、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论文提纲范文)

(1)地塞米松与甲基强的松龙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4.1 血小板峰值及变化时间
        1.4.2 免疫细胞
        1.4.3 炎性因子
    1.5 不良反应
    1.6 疗效标准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比较
    2.2 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比较
    2.3 2组血小板峰值及其变化时间比较
    2.4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2.5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2)ITP患者红外热成像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候特征相关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
        1 ITP的中医研究进展
        2 ITP的西医研究进展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红外热成像技术医学应用研究概况
        1 红外热成像技术概述
        2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
        3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领域应用
        4 结语和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1 资料来源
        2 ITP病例选择标准
        3 正常对照选择标准
    二、ITP患者病例资料收集
        1 中医辨证标准
        2 脏腑辨证标准
        3 西医分期标准
        4 出血倾向评分标准
    三、研究方案
        1 临床病例资料收集
        2 实验方法
    四、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统计
        2 中医证候统计
        3 ITP患者红外热成像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
    五、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2 出血评分系统与出血风险及其严重程度分析
        3 ITP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分析
        4 ITP患者红外热成像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六、结论
第三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医临床调查量表
附录2 受试者一般情况量表
附录3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出血倾向评分系统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ITP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2.3 其他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儿症状相关指标复常时间对比
    2.3 两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4)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在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1.3.2 观察组
    1.4临床观察指标
    1.5 疗效判定标准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5)ITP患儿血小板参数与骨髓象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实验方法
        2.1 一般资料采集
        2.2 标本采集
        2.3 实验数据采集
        2.4 病情分级及疗效评定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实验组与对照组基本信息比较
    2 实验组临床特点分析
        2.1 临床特征描述
        2.2 实验组治疗前血小板参数与对照组比较
        2.3 实验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比较
        2.4 实验组治疗前血小板参数相关性分析
        2.5 治疗方案
        2.6 疗效分析
    3 完善骨髓穿刺检查患儿临床特点分析
        3.1 基本信息描述
        3.2 临床特点描述
        3.3 骨髓巨核细胞系特点及其与治疗前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3.4 治疗及疗效
    4 实验组完善骨髓穿刺检查患儿与未完善骨髓穿刺检查患儿临床特点比较
        4.1 基本信息
        4.2 治疗方案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6)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判断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
    2.2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3 讨论

(7)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标准
    1.5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血小板上升、出血停止及血小板恢复时间
3 讨论

(8)探索扶正解毒方对ITP患儿PLT、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现代医学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诊疗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2. 治疗现状
        3.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传统医学文献综述
    综述二 传统医学对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治疗研究概况
        1. 病因病机
        2. 治疗
        3. 相关实验研究
        4.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章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结果
        1. 临床研究结果
        2. 实验研究结果
    第三章 讨论
        1.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2. 前期相关基础研究
        3. 本研究疗效分析
        4. 作用机制探讨
        5. 问题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结果

(9)口服中药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资料提取
    1.5 质量评价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方法学质量评价
    2.3 疗效评价指标分析
        2.3.1 愈显率
        2.3.2 总有效率
    2.4安全性评价
    2.5 治疗方法评价
3 讨论

(10)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辨证失范与紫癜康颗粒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辨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权威文献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辨证分析
    2 学术界中ITP辨证的综合分析
    3 对ITP辨证现状的思考
论文二 紫癜康颗粒治疗ITP模型小鼠的药效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紫癜康颗粒对ITP模型小鼠的药效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1
    参考文献
综述2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四、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论文参考文献)

  • [1]地塞米松与甲基强的松龙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对比研究[J]. 雷丽华,任丽蓉,任倩,侯铮,林娟,张开基.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3)
  • [2]ITP患者红外热成像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候特征相关性探讨[D]. 陈耀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ITP的临床效果[J]. 陈珊莉. 中外医学研究, 2021(08)
  • [4]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在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卢仕仰,李秀云,廖锦文.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13)
  • [5]ITP患儿血小板参数与骨髓象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D]. 陈丽娜.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6]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分析[J]. 李晓虹. 当代医学, 2019(03)
  • [7]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比较[J]. 杨燕,李天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28)
  • [8]探索扶正解毒方对ITP患儿PLT、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的影响[D]. 谢欢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9]口服中药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J]. 余惠平,范小莉,孙蕊芸,刘书方,谢欢来,乔俊艳,杨晓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7)
  • [10]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辨证失范与紫癜康颗粒作用机制研究[D]. 郝颖.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7(05)

标签:;  ;  ;  ;  ;  

丙种球蛋白联合泼尼松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