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工程术语

设备工程术语

一、设备工程名词术语(论文文献综述)

陈晨[1](2021)在《生物信息驱动的产品概念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发展有助于创新方案产生的概念设计方法和技术是产品开发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但是以利用经验知识和本领域知识为主的概念设计方法,存在着固有的局限性,不容易得到创新方案。而引入跨领域的知识能够为设计师提供一种独特的设计视角,是推动创新方案产生的有效手段。生物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创新资源,蕴藏着大量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设计知识,充分地将其应用到产品概念设计中,对推动创新方案产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相应过程模型的缺少、跨领域信息映射研究的不足和设计知识提取方法研究的不够深入为生物信息在产品概念设计中的利用带来了一系列挑战。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机电系统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生物信息驱动的产品概念设计方法和关键技术研究。本文首先概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其次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生物信息驱动产品概念设计的创新原理,并以类比推理的核心认知阶段为基础,结合生物信息的知识隐含特征,构建了两种过程模型。然后鉴于功能跨领域映射的复杂性,提出基于语义属性和语境属性的功能跨领域映射机制,给出可以量化的数学计算方法。接着在分析生物信息实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融合依存关系解析和关键词抽取的结构-功能知识提取方法,并且基于对物理量在生物信息中应用的统计分析,提出一种采用人机协作方式提取生物信息蕴含科学定律知识的方法。最后基于前述构建的模型和提出的方法开发了计算机辅助工具,并以风机降噪改进设计为例,展示了工具的应用。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分析了生物信息驱动产品概念设计的创新原理,并构建了两种过程模型。首先分析生物信息中蕴含的三类设计知识,即结构、功能和科学定律,其次通过分析概念设计中类比的基础依据,总结了类比的解释作用和启发作用,引出生物信息是启发设计师产生创新概念的重要源泉,然后分析生物信息驱动产品概念设计的创新原理,最后以类比推理的核心认知阶段为基础,结合生物信息的知识隐含特征,并根据不同的设计起点,构建了两种生物信息驱动的产品概念设计过程模型。理论上,这两种过程模型可以作为产品概念设计方法,为生物信息驱动的产品概念设计提供具体指导。2.提出了基于语义属性和语境属性的功能跨领域映射机制。工程/生物跨领域信息映射是获取生物信息的基础,首先总结了映射元素的基本要求和类型,鉴于功能的跨领域映射比较复杂,因此在分析功能表达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语义属性和语境属性的功能跨领域映射机制,并给出可以量化的数学计算方法;其次为辅助设计人员获取与工程功能相关的生物信息,研究了基于功能跨领域映射机制的关键词推送方法,并进行了检验和评估。最后以一个设计示例展示了方法的可行性。3.提出了融合依存关系解析和关键词抽取的结构-功能知识提取方法。本文在分析生物信息实例的基础上,归纳了六种与结构知识、功能知识以及结构-功能知识相关的依存关系,据此提出一种融合依存关系解析和关键词抽取的结构-功能知识提取方法。其中,依存关系解析用于计算生物信息句子中单词之间的依存关系,通过利用前述归纳的依存关系,识别出包含结构和功能的潜在的设计知识。关键词抽取是为了获取代表生物信息主题的术语,利用这些术语对已识别出的设计知识进行过滤,以确保结构知识和功能知识都与生物信息的主题相关。将具有关联关系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组合为结构-功能知识,并以结构化的形式表示出来,供设计师产生创新方案使用。通过不同的生物信息样本对该方法进行了初步评估,并采用对比实验对方法进行了检验。4.提出了基于人机协作的科学定律知识提取方法。在收集物理量术语和生物领域信息的基础上,对物理量在生物信息中的应用进行统计分析,为通过利用物理量反演生物信息蕴含的科学定律提供支持。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人机协作的科学定律知识提取方法,包括生物信息解析、科学定律反演和科学定律链聚合。为了实现该方法,进一步提出了科学定律反演模型,构建了物理量本体知识库和科学定律知识库,以及提出了科学定律链合成模型。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所提方法的应用过程和可行性。5.开发了计算机辅助工具。以上述研究的模型和方法为基础,设计和开发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工具包-BIDT,并以风机降噪改进设计为案例,展示了部分工具模块以及提取出的结构-功能知识在产品概念设计中的应用。本文的研究为利用生物信息进行产品概念设计提供了具备可操作性的方法和工具,实现了具有应用意义的技术成果。

彭璟[2](2021)在《技术类文本的术语翻译策略 ——以玉门光热发电示范项目的翻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对于笔译人员而言,耗费在术语工作上的时间不可谓不多,若是遇到加急项目,繁多的术语更是让翻译工作百上加斤。而术语使用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原文信息传递与翻译交际的成败。因此,不但翻译人员对术语标准化非常重视,客户方也把术语翻译的规范与否视为评价译文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尽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但笔者在翻译技术类文本时,仍然会发现这样两个事实:一个是译者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了某个术语上,却找不到可供使用的标准术语;另一个则是尽管术语应该是固定不变的,但在专业领域,术语也出现了一义多词的现象。因此,笔者以玉门光热发电项目为例,首先总结了技术类术语的主要特征,其次,结合自己的实际翻译过程,分析术语查证过程中的难点和翻译过程中的陷阱,并提出从查证和理解两方面入手,通过检索测试检验术语库的准确度、图片搜索、融合客户术语三个方面,实现兼顾效率和正确率的术语工作。本文的策略将对缺乏技术类翻译经验的译者提供快速的术语查证方法,从而减少中文技术文本英译时的术语误译情况。

王慕雪[3](2020)在《物联网英语术语特征与汉译方法 ——《物联网:技术、平台和应用案例》(节译)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从物联网概念出现至今,我国一直十分注重物联网的发展,发展物联网已成为落实创新、推动供给侧改革、实现智慧城市的重要举措。学习借鉴国外物联网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对我国物联网研究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本次翻译实践报告以《物联网:技术、平台和应用案例》(The Internet of Things:Enabling Technologies,Platforms,and Use Cases)为翻译素材,重点对科技术语翻译进行分析总结。物联网英语术语作为科技英语术语的一种,具有专业性强、语义严谨等特点,本次翻译实践报告将原文中出现的术语分为已有规范译文的物联网英语术语和未有规范译文的物联网英语术语两类,继而开展调查分析工作。对已有规范译文的术语,重点是甄别行业领域,选取规范译文,并从缩略词、复合词和半技术词三个方面总结术语的翻译方法,为术语翻译提供指导;对尚未有规范译文的术语,基于术语特征和已有术语翻译方法,提出直译法、拆译组合法、不译法以及多种译法结合等翻译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具体说明。希望本实践报告能够为从事科技类文献翻译工作的译者提供一定参考。

教育部[4](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指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金香慧[5](2020)在《论科技文本中术语的特点及翻译方法 ——以《特种部队水面作战》(第12-16章)译本为个案》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发达的科技和负责传递和记载相关信息的科技文本有了更多的重视。科技文本的广泛传递使得其翻译的准确性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保证科技文本翻译准确性的基础是其中的术语定名需具有一定的规范性。这就需要译者掌握科技文本的专业知识,一定的术语翻译技巧和实践应用能力,最终保证译文结果的准确可行。本文主要通过对翻译实践,即《特种部队水面作战》的12-16章节英译汉文本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出专业术语、专有名词、高频词汇和特殊位置的四种术语,结合术语特点,采用直译法、意译法、模仿再造法和词性转换法进行翻译,较为恰当合理地决定了术语的译名,并由此总结出一定程度上可行的海事术语相关的翻译方法,期望最终能为同类型科技文本题材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参考价值。

单心[6](2020)在《俄语机械类术语的构成及语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术语是语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用于称谓某一专业领域中或具体或抽象的概念。在科技迅猛发展,新发明、新概念不断涌现的今天,术语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机械行业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机械类术语的制定、规范及翻译问题有其迫切性。本文以俄语机械类术语为研究对象,利用术语学的相关理论从术语结构和术语语义角度揭示俄语机械类术语特征。论文首先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明确研究对象,即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机器的内部结构、仪器名称及与机械运作有关的术语,包括单成分术语、双成分术语和多成分术语。理论基础部分阐释术语学研究基本问题、发展的主要阶段,界定术语的定义,介绍术语特征。俄语机械类术语的构成主要包括形态构成方式、词汇—语义构成方式、句法构成方式及形态—句法构成方式。术语具有准确性、单义性特征,但俄语机械类术语中仍存在同义及多义术语现象,文中列举术语同义、多义现象,分析术语同义及多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对具有同义及多义现象的俄语机械类术语进行分类。研究俄语机械类术语对于丰富术语学的研究成果有裨益;对中俄机械类术语的规范化、准确化有借鉴意义;可减少交际过程中由于词汇理解偏差导致的交流障碍;对于科技俄语教学有帮助。

宁鹏飞[7](2019)在《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影响研究(1977-1990) ——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文中认为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繁荣发展,出现了以电子计算机等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技术在医学的多个领域渗透与应用,助力现代医学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就。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社会历史条件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属于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范畴,本文研究属于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产生的影响。1977-1990年期间,由于我国政府相关政策的积极推动、医学研究者与计算机专家的有力合作以及国外技术的引入,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领域的应用开始起步发展,并逐渐与本地实际相结合,衍生出了新的本地特征。在现有研究中,对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领域的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应用及影响少有涉及,本文工作是对现有研究的有益补充。本文研究中采用的资料包含了内蒙古医学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档案馆的档案资料、来自于内蒙古计算机领域和医学领域在1977-1990年这一时期亲历者的口述资料,这些一手史料在以往研究中少有涉及。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和多个方面的对比研究,给出了1977-1990年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领域的引入历程、应用发展水平及特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历史线索。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范围、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综述、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结合历史文献资料、社会背景及专家访谈资料,通过对国内外计算机技术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辨析对于医学领域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的计算机技术的起源及普及应用影响,为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状况提供技术背景及社会背景依据;第三章,对1977-1990年在内蒙古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社会背景、发展脉络进行较为深入的梳理分析,通过与国内有代表性的省市、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内蒙古其他领域的发展水平对比,明晰了1977-1990年的发展特征,并对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第四章,以内蒙古医学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例,以尽量翔实的具体事件作为支撑,具体的展示技术应用后的影响。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计算机前沿技术应用到医学领域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相比国外,我国起步稍晚,政府出台了多个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传播应用,1977-1990年这一阶段,很多专门的机构组织刚刚成立,我国医学领域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得以实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经历从无到有的起步阶段,之后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国内外的应用范围及热点基本同步,我国的主要特色体现在中医专家系统的开发应用、数字化数据在计算机内的中文信息表达问题等。相比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医学领域在应用计算机技术方面并不具有优势。从具体需求出发的应用较多,对技术应用可能引发社会问题的思考深度有所不足。很多以应用为目的的项目通过主管部门下达命令的形式开展,但是由于缺乏专门软件服务企业的主动参与,工业化水平不足。这种状况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逐渐改善。2.通过研究发现,从1977年开始,在有限的条件下,内蒙古医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在新技术探索与引入方面积极与计算机领域的专家合作,在计算机技术辅助医学研究、辅助临床诊断、医院管理、医学情报检索方面均有与应用相关的科技成果产出,提高了工作效率、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内蒙古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方面的应用虽然与我国有代表性省市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但是应用范围相同,与新疆等少数民族自治区保持同步。尤其在蒙医专家系统的应用探索等方面独具特色,并开展相关的国际间交流合作,也形成了本地各类医学相关领域的数字化数据库的原始积累,这对于现今的内蒙古医疗大数据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3.通过对内蒙古医学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实例研究发现,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开始对传统医院管理的工作流程产生影响,1990年之前是计算机技术改变人们工作方式的发端。软件开发方式从自主开发探索逐渐过渡到引进成熟的工业化软件产品。存在重硬件投入、轻软件投入的现象。出现了人才外流现象,如何留住人才至今仍然值得深刻反思。CT等新技术引入之后,极大的提高了诊断水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但是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经验知识仍然起到重要主导作用。

武越[8](2019)在《《巴伐利亚州第17号建筑规划表—能源与区划》德译中实践报告》文中提出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原文是《巴伐利亚州第17号建筑规划表——能源与区划》,由德国巴伐利亚州内政部最高建设管理局编撰,于2009年12月出版发行。该文本主要介绍巴伐利亚州在城市建设层面的节能规划,重点在于展现该州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优化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各种可能性方案。本实践报告主要分为以下部分:首先是引言;第一章简述该次笔译项目;第二章首先对建筑类德语科技文本的特点做出分析和总结,并介绍适用的等值翻译理论。第三章是本实践报告的核心部分,对术语和名词性结构这两大翻译难点展开案例分析,探讨如何借助背景资料保持术语翻译的标准性与规范性,以及如何解决该类型文本中名词性结构翻译的难题。第四章是对该次翻译实践的总结。对术语和名词体的翻译既是翻译难点,也是本次任务的重点。如何将二者翻译地标准与规范直接对译文的翻译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在翻译过程中笔者发现,等值翻译理论能够有效指导对科技文本中术语和名词体的翻译。同时在翻译等值的前提下,对背景资料的搜索能有效提升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而直译及转换译法在解决名词体翻译上有较为明显的帮助。因此本报告立足于实践中翻译的建筑类德语文本,从科技德语翻译要求的标准性和规范性出发,以等值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对该类文本的翻译策略与技巧,为从事相关行业的译者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

刘亚灿[9](2019)在《科技英语中名词化结构的翻译策略分析 ——以《梅波特海军基地最终环境影响报告》(概要和第1章)的汉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技的日益创新,尤其在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科技翻译在全球化进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科技类文本信息密集,逻辑性强,语言客观,结构凝练,以名词化结构、被动句等为突出特点。以往对名词化结构的传统分类,常见动词派生型、形容词派生型和零派生型三类,或是简单名词化结构、复杂名词化结构和动词或形容词派生而来的三类。本文中笔者主要将名词化结构分为转类型和转级型,前者主要体现在词汇层面,包括词缀派生型和零派生型;后者主要包括短语型和小句型,以to do不定式和V-ing两种形式为典型,不只关注词汇层面的名词化现象,同时也考虑到句法层面的名词化。结合翻译材料《梅波特海军基地最终环境影响报告》概要和第一章中的实例进行分析,笔者共归纳出五种翻译方法。其中,对于“转类型”名词化结构来说,翻译时常采取平铺直叙法、词性转换法和解构重组法;对于“转级型”名词化结构来说,多采用顺句驱动法和分合移位法进行翻译。

郭盛[10](2019)在《英文“electricity”概念在中国的接受史研究》文中指出英文“electricity”概念在中国的接受过程对于中国电学史乃至于科学技术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一接受过程在中国直接导致了两种结果:其一,古代汉语“电”字在吸纳了“electricity”概念之后丰富了现代汉语“电”字的意涵;其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琥珀”及“雷电”知识被改造为现代科学语境下的中国古代电学史的内容。而这一重要的过程却被今天的人们所忽略。本文便是要对这一接受史进行梳理探究的。基于此,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简要分析了英文“electricity”词源产生的背景,及伴随着西方现代科学的发展,其概念所发生的演变经过。第二部分,通过发掘晚清英汉字典等文献,梳理了“electricity”若干个中文译名的历史流变过程;并以“术语学”为视角对以上中文译名的构词理据进行了解读剖析。本文认为,中文“电”字到英文“electricity”绝不是一次简单的“对译”,其背后所折射的是一场沟通古今中外文化交流的漫长复杂的“electricity”概念接受史。第三部分,通过对中国历史文献中“字书”的爬梳整理,考释了中文“电”字由古及今的概念演化历程。本文认为,在英文“electricity”概念传入中国之后,“电”字在意涵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本描述自然现象的“电”字含义逐渐为“电荷运动”的现代汉语释义所取代,在此过程中,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反复与波折,但最终“电荷运动”成为了现代汉语“电”字的最主要义项。第四部分,通过对中国古代电学史的编史学思想的分析,文章发现,目前中国古代电学范畴的相关研究都是在默认“electricity”与古汉语“电”字有共同的知识基础的前提下开展叙述的,其所形成的相关论着皆是在比照西方电学史的发展范式后,来构建中国古代电学体系,且将中国古代的“琥珀”知识经改造后收录其中,进而类比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将古代中国丰富多元的“雷电”知识加以拣选编入史中,由此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中国古代电学史”这一历史文本形态。第五部分,主要通过考稽以《古今图书集成》为主的中国古代“类书”,对其中涉及“琥珀”及“雷电”两类知识的史料进行探究。其结果是“类书”中“琥珀”及“雷电”知识所呈现的状态完全异于在现代科学语境下对于中国古代电学史的诠释。由此,本文认为,在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琥珀”及“雷电”两类知识,尤其是后者,在被编入中国古代电学史的过程中,被删减和遗失了许多丰富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恰恰是中国传统知识谱系中更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设备工程名词术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设备工程名词术语(论文提纲范文)

(1)生物信息驱动的产品概念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来源
    1.3 相关概念与内涵
        1.3.1 产品概念设计
        1.3.2 生物信息
        1.3.3 仿生学与生物化
        1.3.4 仿生设计与生物激励设计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工程/生物跨领域信息映射
        1.4.2 生物领域蕴藏的设计知识提取
        1.4.3 利用生物领域蕴藏的设计知识产生概念方案的方法
        1.4.4 支持利用生物领域知识进行概念设计的辅助工具
    1.5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6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生物信息驱动的产品概念设计创新原理 与过程模型研究
    2.1 引言
    2.2 生物信息蕴含的设计知识分析
    2.3 概念设计中类比的作用分析
        2.3.1 类比的基础依据
        2.3.2 类比的解释作用
        2.3.3 类比的启发作用
    2.4 生物信息驱动的产品概念设计创新原理分析
    2.5 生物信息驱动的产品概念设计过程模型构建
        2.5.1 问题推动过程模型
        2.5.2 生物推动过程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程/生物跨领域信息映射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跨领域信息映射分析
        3.2.1 映射元素基本要求
        3.2.2 映射元素分类
    3.3 基于双层属性的功能跨领域映射机制构建
        3.3.1 功能的表达
        3.3.2 功能跨领域映射机制
    3.4 基于功能跨领域映射机制的关键词推送
        3.4.1 用于生物信息搜索的关键词推送方法
        3.4.2 检验与评估
        3.4.3 与其它方法的对比
    3.5 设计示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生物信息中结构-功能知识提取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依存关系识别
        4.2.1 依存关系
        4.2.2 与结构和功能相关的依存关系识别
    4.3 融合依存关系解析和关键词抽取的结构-功能知识提取方法
    4.4 方法的初步评估
        4.4.1 评估过程
        4.4.2 评估结果分析
        4.4.3 局限性分析
    4.5 方法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生物信息中科学定律知识提取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物理量在生物信息中的应用分析
        5.2.1 物理量及扩展术语的收集
        5.2.2 生物领域信息的收集
        5.2.3 统计与分析
    5.3 科学定律知识获取方法的提出
    5.4 科学定律反演模型的提出
        5.4.1 基于三个物理量的科学定律反演模型
        5.4.2 基于三个物理量集合的科学定律反演模型
    5.5 知识库的构建
        5.5.1 物理量本体知识库
        5.5.2 科学定律知识库
    5.6 科学定律链聚合
        5.6.1 科学定律的筛选
        5.6.2 科学定律链的合成
    5.7 实例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工具开发
    6.1 引言
    6.2 辅助工具开发与介绍
        6.2.1 功能转换器
        6.2.2 生物信息数据库
        6.2.3 设计知识提取器
        6.2.4 科学定律提取器
    6.3 设计示例
        6.3.1 问题分析
        6.3.2 信息搜索
        6.3.3 知识提取
        6.3.4 知识转换
        6.3.5 概念综合与评估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局限性讨论
    7.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A 功能基-功能术语
    附件B 功能基-流术语
    附件C 收集的物理量及扩展术语
    附件D 科学定律知识库收集的科学定律
    附件E 功能动词汇总表
    附件F 功能名词汇总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2)技术类文本的术语翻译策略 ——以玉门光热发电示范项目的翻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项目概况和技术类文本的特点
    第一节 项目概况
    第二节 技术类文本的语言特点
    第三节 技术类文本的词汇特征
        一、专业性
        二、理据性
        三、系统性
第二章 技术类术语的翻译陷阱
    第一节 不同领域术语张冠李戴
    第二节 一义多词的科技术语
    第三节 将普通名词术语化
第三章 技术类文本的术语翻译策略
    第一节 通过术语在线的辨别行业术语
    第二节 利用图片搜索辨别一词多义
        一、“行业+关键词”的图片搜索
        二、审校过程中的图片查证
    第三节 融会客户提供的特定术语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3)物联网英语术语特征与汉译方法 ——《物联网:技术、平台和应用案例》(节译)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翻译任务与过程描述
    1.1 翻译任务介绍
    1.2 翻译文本描述
    1.3 翻译工具介绍
    1.4 翻译过程设计
第二章 术语与物联网英语术语
    2.1 术语及术语翻译方法
    2.2 物联网英语术语特征
    2.3 物联网英语术语翻译方法
第三章 翻译案例分析
    3.1 已有规范译文的物联网英语术语
        3.1.1 缩略词术语
        3.1.2 术语中的复合词
        3.1.3 术语中的半技术词
    3.2 未规范的物联网英语术语
        3.2.1 直译法
        3.2.2 拆译组合法
        3.2.3 不译法
        3.2.4 多种译法结合法
第四章 总结与反思
    4.1 翻译总结
    4.2 翻译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术语表
附录2 原文
附录3 译文
致谢

(5)论科技文本中术语的特点及翻译方法 ——以《特种部队水面作战》(第12-16章)译本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2.翻译项目介绍
    2.1 翻译文本选择
    2.2 译前准备
    2.3 翻译过程
    2.4 译后校对
3.术语提取及其特点
    3.1 术语提取
    3.2 术语特点
        3.2.1 准确性
        3.2.2 单义性
        3.2.3 简明性
        3.2.4 科学性
        3.2.5 系统性
        3.2.6 学术性
4.翻译方法
    4.1 已规范术语
    4.2 未规范术语
        4.2.1 直译法
        4.2.2 意译法
        4.2.3 模仿再造法
        4.2.4 词性转换法
5.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原文
附录2 译文
附录3 专业术语

(6)俄语机械类术语的构成及语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Аннотация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确定研究对象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发展趋势
    1.4 课题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课题研究方法
        1.4.2 课题研究创新点
    1.5 课题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1.6 研究内容
第2章 术语与术语学
    2.1 术语学概述
        2.1.1 术语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2.1.2 术语学发展的主要阶段
    2.2 术语概述
        2.2.1 术语的定义
        2.2.2 术语的特征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俄语机械类术语的构成问题
    3.1 俄语机械类术语的形态构成方式
        3.1.1 后缀法
        3.1.2 前缀法
        3.1.3 前缀—后缀法
    3.2 俄语机械术语的词汇—语义构成方式
        3.2.1 通用词义术语化
        3.2.2 通用词义扩大和缩小
        3.2.3 通用词义隐喻
        3.2.4 通用词义转喻
    3.3 俄语机械类术语的句法构成方式
        3.3.1 双成分术语
        3.3.2 三成分术语
        3.3.3 多成分术语
    3.4 俄语机械术语的形态—句法构成方式
        3.4.1 省略法
        3.4.2 复合法
        3.4.3 缩略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俄语机械类术语的语义问题
    4.1 俄语机械类术语的同义性
        4.1.1 俄语术语同义现象
        4.1.2 同义俄语机械类术语产生原因
        4.1.3 具有同义性的俄语机械类术语的类型
    4.2 俄语机械类术语的多义性
        4.2.1 俄语术语的多义现象
        4.2.2 多义俄语机械类术语产生的原因
        4.2.3 具有多义性的俄语机械类术语的类型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影响研究(1977-1990) ——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范围的界定
        1.2.1 “计算机技术”的概念界定
        1.2.2 计算机技术相关术语的辨析
        1.2.3 研究分期的方法
        1.2.4 本文研究范围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6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国内外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征分析(1977-1990年)
    2.1 国外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征分析
        2.1.1 国外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
        2.1.2 国外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情况
    2.2 国内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特征
        2.2.1 国内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
        2.2.2 国内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情况
        2.2.3 国内相关机构、学术团体与开展的交流活动
        2.2.4 人才培养
    2.3 技术应用水平的综合评价分析
第3章 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历史研究
    3.1 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相关政策、措施的支持
        3.1.1 国家政策引导及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支持推动
        3.1.2 成立计算机技术研究应用的机构与开展交流活动..
        3.1.3 内蒙古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人才构成及培养途径
    3.2 计算机相关技术的逐步引进与本地化应用
        3.2.1 技术的自主探索与国家支援
        3.2.2 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引进
        3.2.3 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应用的起步
    3.3 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3.3.1 辅助医学研究
        3.3.2 辅助临床诊断
        3.3.3 医院管理
        3.3.4 医学情报检索
    3.4 综合评价分析
        3.4.1 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在各领域应用的特征
        3.4.2 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总体特征
第4章 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院的应用影响实例研究
    4.1 关于内蒙古医学院的代表性
    4.2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的萌芽时期(1977-1985)
        4.2.1 辅助临床诊断——早期的探索与准备
        4.2.2 辅助医学研究——自主编程探索
    4.3 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院应用的起步时期(1986-1990)
        4.3.1 辅助医学研究——软件包的引进与代表性成果的产出
        4.3.2 辅助临床诊断——促进临床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4.3.3 医院管理——效率的提高与工作流程的初步改变..
    4.4 内蒙古医学院在促进计算机技术应用采取的措施
    4.5 综合评价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巴伐利亚州第17号建筑规划表—能源与区划》德译中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项目概述
    1.1 翻译任务简述
    1.2 翻译过程简述
第二章 建筑类德语文本分析
第三章 理论基础——等值翻译理论
    3.1 等值翻译概念
    3.2 等值翻译理论与科技翻译
第四章 翻译案例分析
    4.1 建筑类德语文本翻译的标准性
        4.1.1 建筑术语
        4.1.2 建筑类缩略语
    4.2 建筑类德语文本翻译的规范性
    4.3 建筑类德语文本名词体翻译
        4.3.1 名词体与建筑类德语文本
        4.3.2 名词性结构翻译
第五章 结语
    5.1 翻译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5.2 翻译实践对今后工作的启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原文与译文

(9)科技英语中名词化结构的翻译策略分析 ——以《梅波特海军基地最终环境影响报告》(概要和第1章)的汉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翻译任务描述
    2.1 文本分析
    2.2 翻译计划
    2.3 翻译工具
3. 名词化结构概述
    3.1 名词化结构的特点
        3.1.1 客观
        3.1.2 简洁
        3.1.3 连贯
    3.2 名词化结构的分类
        3.2.1 转类型
        3.2.2 转级型
4. 名词化结构的翻译策略分析
    4.1 转类型名词化结构
        4.1.1 平铺直叙法
        4.1.2 词性转换法
        4.1.3 解构重组法
    4.2 转级型名词化结构
        4.2.1 顺句驱动法
        4.2.2 分合移位法
5.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1 原文
附录2 译文

(10)英文“electricity”概念在中国的接受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本研究解决的问题
        1.3.1 本文的工作
        1.3.2 需解决的问题(澄清误区)
        1.3.3 本文的结论
    1.4 研究方法及理论
    1.5 本论文论述的整体思路
    1.6 创新之处
    1.7 本文对于部分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 英文“electricity”产生及概念的演化
第三章 “electricity”中文译名的迁衍厘定及相关问题考释
    3.1 “electricity”中文译名的的迁衍及厘定
        3.1.1“electricity”中文译名的迁衍过程
        3.1.2“electricity”中文译名的两次厘定
    3.2 中文词汇“电气”的产生年代考释
        3.2.1《汉语大词典》中“电气”一词释义引证文献年代的考订
        3.2.2《骈字类编》中未曾收录“电气”一词
        3.2.3 对于1851年之前古籍文献中所见“电气”的考释
        3.2.4 樊樊山之《春日效俳谐体四首》中的“电气”一词
    3.3 汉语词汇“电气”创制理据浅析
        3.3.1 为“电气”作注脚——“琥珀气”的权宜之计
        3.3.2 与“电气”相伴而生——“雷气”的昙花一现
        3.3.3“电气”一词的构词理据
        3.3.4“电气”的扩展深入——“电气学/电学”的由来
        3.3.5“电气”的经济节省——“电”之一字的最终厘定
    3.4 小结
第四章 中文“电”字的演化历史及其他
    4.1 “electricity”传入前的中文“电”字(1851 年之前)
        4.1.1 古汉语“电”字的特征——“电”及“雷”“一物”及“一字”
        4.1.2 “电”字的词源
        4.1.3 “电”字的流变
        4.1.4 “electricity”传入前晚清“电”字的最终呈现
        4.1.5 小结
    4.2 “electricity”传入过程中的中文“电”字——以辞书为中心(1851-1934年)
        4.2.1 不收录“电”字的专科词典
        4.2.2 “电”“电气”共同收录的辞书
        4.2.3 只收录“电”字的字典
        4.2.4 华英辞典中的英汉对译流变
        4.2.5 小结
    4.3 electricity”传入后的现代汉语“电”字(1934 年至今)
        4.3.1 辞书中的“电”
        4.3.2 “名词术语”中的“电”及“闪电”
        4.3.3 “电”与“闪”难分——以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不同的两个译本为例
        4.3.4 “electricity”传入后的“电气”新义
        4.3.5 小结
    4.4 小结
第五章 “中国古代电学史”的编史思想研究
    5.1 “雷电”入“电”——“中国古代电学史”之显着特征
        5.1.1 “电学”建立的标志
        5.1.2 “琥珀”及“西方电学”的“史前”阶段
        5.1.3 “史前时期”的中国古代电学及“雷电”
        5.1.4 小结
    5.2 建构“中国古代电学史”的前提——晚清民国辞书中的“电气”及“电”
        5.2.1 晚清民国的语文词典类中的“电”“雷”及“电气”——以《中华大字典》《辞源》及《辞渊》为例
        5.2.2 晚清民国的双语词典类中的“electricity”“Lightning”与“电”之互译——以马礼逊《五车韵府》、司登得《中英袖珍字典》等为例
        5.2.3 晚清民国的专科词典类中的“电学”及“电气”——以《新尔雅》《普通百科新大辞典》及《理化词典》为例
        5.2.4 小结
    5.3 “经世文续编”中的“电学史”
        5.3.1 关于“电学”“西源”的观点:
        5.3.2 关于“电学”“中源”的观点:
        5.3.3 中国“电学”中的内容:
        5.3.4 小结
    5.4 李约瑟着作中的“静电现象”
        5.4.1 李约瑟关于“中国古代电学史”编写“合法性”的思考
        5.4.2 李约瑟未将“雷电”置于“电学”之下
        5.4.3 李约瑟着作中“编史思想”的思考
        5.4.4 小结
    5.5 戴念祖关于“中国古代电学史”的编史思想研究
        5.5.1 戴念祖对于“中国古代电学史”的系列着作
        5.5.2 戴念祖将“雷电”编入“中国古代电学史”的过程
        5.5.3 戴念祖着作中“编史思想”的思考
        5.5.4 小结
    5.6 其他的几部关于中国古代“雷电”知识的着作
        5.6.1 周桂钿着作中的“雷电”
        5.6.2 雷中行关于“雷电”的“自然知识”解读
        5.6.3 闫语婷的“中国古代的雷研究”
        5.6.4 小结
    5.7 本章结论
第六章 中国传统知识谱系下“琥珀”及“雷电”的“考察”
    6.1 古代中国传统知识“谱系”的视角
        6.1.1 参考文献:“类书”——古代中国传统知识“谱系”
        6.1.2 援用视域:异于“电学”——古代中国传统知识“谱系”
    6.2 中国古代传统知识谱系之中的“琥珀”
        6.2.1 中国古代关于“琥珀”的相关史料考察
        6.2.2 中国历史文献中的“琥珀拾芥”的出现时间
        6.2.3 虞翻“虎魄不取腐芥”的相关史料
        6.2.4 中国古代文献中的“芥”及“琥珀”
        6.2.5《琥珀拾芥赋》之解读
        6.2.6 关于古代中国“琥珀”知识的简单梳理
        6.2.7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琥珀”与西方“电学”中的“琥珀”之异趣
        6.2.8“类书”中“琥珀”及“雷电”之比较
    6.3 中国古代传统知识谱系之中的“雷电”
        6.3.1《古今图书集成·雷电部》——古代中国传统知识谱系中的“雷电”的例证
        6.3.2《古今图书集成·雷电部》中的知识结构
        6.3.3 解读《古今图书集成·雷电部》“史料”的“理论视角”
        6.3.4 对于《古今图书集成·雷电部》“史料”的解读的“分类标准”
        6.3.5 对于《古今图书集成·雷电部》“史料”的类型的举例说明:
        6.3.6 对于《古今图书集成·雷电部》“史料”的解读分析之后的呈现
        6.3.7 对于《古今图书集成·雷电部》之中的“雷电”与“中国古代电学史”之中的“雷电”之异趣
    6.4 小结
        6.4.1 对于“琥珀”知识的转换
        6.4.2 对于“雷电”知识的转换
        6.4.3 一种尝试性的探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古今图书集成·雷电部》“汇考”中所收录文本解读分析一览表
    附录-2《古今图书集成·雷电部》“总论”中所收录文本解读分析一览表
    附录-3《古今图书集成·雷电部》“选句”中所收录文本解读分析一览表
    附录-4《古今图书集成·雷电部》“纪事篇”中所收录“事件”解读分析一览表
致谢

四、设备工程名词术语(论文参考文献)

  • [1]生物信息驱动的产品概念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D]. 陈晨. 四川大学, 2021(01)
  • [2]技术类文本的术语翻译策略 ——以玉门光热发电示范项目的翻译为例[D]. 彭璟.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04)
  • [3]物联网英语术语特征与汉译方法 ——《物联网:技术、平台和应用案例》(节译)翻译实践报告[D]. 王慕雪. 青岛大学, 2020(02)
  •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5]论科技文本中术语的特点及翻译方法 ——以《特种部队水面作战》(第12-16章)译本为个案[D]. 金香慧.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6]俄语机械类术语的构成及语义研究[D]. 单心.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2)
  • [7]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影响研究(1977-1990) ——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D]. 宁鹏飞.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7)
  • [8]《巴伐利亚州第17号建筑规划表—能源与区划》德译中实践报告[D]. 武越. 青岛大学, 2019(02)
  • [9]科技英语中名词化结构的翻译策略分析 ——以《梅波特海军基地最终环境影响报告》(概要和第1章)的汉译为例[D]. 刘亚灿.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5)
  • [10]英文“electricity”概念在中国的接受史研究[D]. 郭盛.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设备工程术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