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经济蓬勃发展

会展经济蓬勃发展

一、会展经济唱红一片天(论文文献综述)

房子怡[1](2021)在《临沂党报对沂蒙红色文化的报道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吴娜[2](2020)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研究》文中提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他多次考察调研革命老区,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党中央提出的关于文化发展的“两创”原则,旨在解决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传统与当代的问题,是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为当前红色文化如何实现创新发展的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文化与价值观密不可分,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文化是价值观的直接表现,文化中蕴含着、折射着价值观和价值内涵。核心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次、最为核心的要素,是文化的精髓。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红色文化核心理念在当代的集中体现,二者在本质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本文将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放置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框架范围内展开研究,在对红色文化发展演进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针对当前红色文化的传承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新时代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策略。具体而言,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从理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红色文化的概念、特征、表现形态、价值功能等问题进行阐述;第三章主要从价值观的视角对红色文化发展演进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和描述,对不同历史时期红色文化中蕴含的核心价值理念进行归纳和提炼,从而揭示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规律;第四章主要对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逻辑关系展开分析和探讨,从而揭示二者之间的历史继承性,以及在理论基础、文化根基、精神内涵等方面的内在契合性;第五章重点论述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现状。总结近年来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取得的成就,分析红色文化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而论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必要性;第六章为本文的重点,也是本文的创新点,重点论述在新的时代语境和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红色文化创新的发展策略。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有整体意识,全局观念,也要有具体的实践对策。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红色文化的内在本质要求。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进一步提炼红色文化的精神标识,彰显价值内核,实现话语转换,关注现实需求,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实践中应对挑战,实现认同;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形势要求,从制度层面、教育模式、传播手段、红色文化产业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进行再补充、再拓展、再创造,使红色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邱凌峰[3](2020)在《良渚文化影响力提升传播方案 ——“环良渚遗址”区域现场教学基地主题提炼与传播》文中认为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使得良渚文化的关注度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的契机,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同时,良渚文化也面临着传播影响范围有限,缺乏有效的互动传播机制,受众认知程度较低等问题。近年来,为了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许多培训中加入了现场教学课程。拥有五千年文脉的良渚,不仅是展示古老而璀璨的中华文明的文化窗口,在现代化社会建设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能够承担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作为大遗址保护的典范、创新发展的样板,成为可供考察、学习的现场教学基地。本策划案基于对“环良渚遗址”区域各方面资源和传播现状的全面分析,结合良渚区域现阶段对于提升客流量、深化良渚文化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力的需求,选定前往杭州参加高校干部教育培训课程的学员为主要传播目标,与杭州高校继续教育中心的建立合作,将“环良渚遗址”区域打造成为干部教育培训的现场教学基地。通过实地走访良渚区域、与杭州高校干部教育培训负责人和干部教育参训学员进行访谈调研以及深度的竞品分析,对“环良渚遗址”区域建设现场教学基地进行了 SWOT分析,提炼了环良渚遗址区域现场教学基地的教学主题和基地建设初期的传播方案。方案中提出“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绿色发展教育”和“蓝色创新教育”三个方向的教学主题和对应的教学活动。传播方案则结合了数字化展厅建构、事件传播、垂直媒体和社会化媒介传播、设置二次传播场景等多种传播形式,为扩大良渚现场教学基地知名度,提升良渚文化影响力提供了切实路径。

杨叶文[4](2020)在《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运用研究》文中指出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所形成的包括遗址纪念地、革命原照、革命文献及手稿资料、重要实物、革命精神、革命运动、重大历史事件、先进事迹、建设成果标志物等在内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资源的总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教学资源。上海是党的诞生地,是党成立后党中央机关的长期所在地,也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上海高校运用当地独特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有助于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和改革创新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和集体主义情感,提升理想信念和青年学生道德情操。因此,本项研究首先整合和梳理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范畴、类别、内涵、形成过程,其次了解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在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五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践现状,探讨上海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上海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本研究主要分以下三个部分进行阐释:第一部分阐释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特征、形成过程及育人价值。通过归纳分析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范畴、类别,明确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根据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在工人阶级、马克思主义宣传研究、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发展历程中的独特历史地位,总结和归纳出其显着特征,概括出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第二部分阐释上海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现状。通过问卷和访谈充分了解上海高校目前已有的实践经验、存在的短板以及大学生的接受程度等,将高校实践现状和大学生接受现状两个层面的内容相结合,挖掘和总结出目前上海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效及不足之处,深入剖析其原因。第三部分阐释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运用体系。高校层面加强学校党委统一推进的体制机制,创新思政课红色文化育人模式,拓展日常思政教育的红色文化育人阵地。全社会层面发挥政府弘扬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整合社会力量增强红色文化事业,发扬红色家风在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中的优势。

贺奕[5](2020)在《基于社会创新视角的社区老龄康乐需求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更复杂的社会问题,单一的技术创新与商业创新已不足以满足社会需求,社会创新设计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背景的加剧,社区养老成为重要养老方式,但当前社区老龄可接触到的康乐产品和服务面临着层次低、模式单一、可持续性弱和居民参与度低等问题。因此,关注老龄群体,以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积极老龄化为目标,为老龄群体提供符合需求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服务成为当今社会亟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社区老龄康乐需求为切入点,以实现社区老龄康乐层面的社会创新为目标,解析老龄需求,集合创新力量探索创新解决方案。研究从理论分析到实践研究展开,共分为三个阶段“理论分析-用户研究-设计实践”。第一阶段理论分析首先从社会创新入手,通过文献研究梳理社会创新定义、属性、流程;分析社会创新与设计关系、为社会创新设计的具体内涵;提出社会创新介入城市社区营造的四个要点:识别需求与能力、本土化与在地性、社会资本的培育、创新可持续发展点。其次,对老龄康乐需求内涵分析,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ERG需求理论、人的需要理论进行定位,并确定需求分析将关注不同需求类型以及外部条件对需求的影响。最后,通过分析面向老龄的社区营造案例,得出“居民-活动/事件-场所”三位一体创新策略。第二阶段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针对社区老龄进行用户调研。定性分析运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方法将实地考察和半结构访谈内容进行编译,梳理出老龄康乐生活及需求内容、影响康乐需求的外在因素,以及老龄社区一日旅程图和利益相关者。定量问卷以量表方式测量三级编码结果,运用SPSS20.0聚类归纳出四个层次的需求:健康护理需求、休闲参与需求、关系交往需求、成长价值需求,发现各个需求面临的问题及设计机会点。其后基于社会创新视角将不同类型的需求推导对应服务主体和资源,提取服务配置要素,构建出服务配置流程和需求-服务创新模型。第三阶段以前两阶段成果和经验为指导,组建协作式组织开展社会创新实践。针对对四类需求进行设计探索形成解决方案:兴趣型社群营造设计、以老育小创新服务模式设计、健康社区营造指南设计,设计内容包含社群、场所营造,社区关系创新设计、新媒体传播设计等内容。设计成果和前期方向互为验证,形成理论实践结合的社会创新视角下设计介入社区老龄康乐需求的参考指南。三个阶段的开展将设计学与社会学研究方法结合,从社会创新视角探索出老龄康乐需求内涵并进行服务要素配置;提出社区老龄康乐需求设计创新模型和设计关注点;将模型应用于设计创新实践中,验证与改善创新模型的稳定性和可信度,丰富社会创新理论设计实践的同时为老龄康乐需求设计提供具有社会价值的启示。

刘晶莹[6](2020)在《新时代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文中认为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历史见证和生动载体,对于诠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深入思考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促使其时代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兰州作为中国共产党在甘肃开展活动的最早地区之一,拥有较为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留下了众多红色文化资源。基于此,本文选择兰州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研究客体,在理清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时代价值等基础上,分析兰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面临的机遇和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首先,本文明确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特征、分类与时代价值,尝试把红色文化资源阐释清楚。其次,本文对兰州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进行整体把握,系统梳理兰州红色文化资源,总结近年来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成效。再次,本文分析了新时代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机遇与问题,从政策倾向、网络媒体、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文化强市建设等方面阐释其机遇所在,从红色文化认同、管理体制、保护力度、资源整合度、开发利用主体和方式、专业人才等方面阐释其问题所在。最后,本文在综合考虑面临的机遇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坚持基本理念、健全管理体制、优化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对策建议。

邵丽娜[7](2020)在《凤翔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凤翔的文化旅游资源内容丰富,苏轼文化资源、灵山佛教文化资源、酒文化资源、雍州文化资源、饮食文化资源、民间文化等形式多样,内容精彩,为凤翔的内涵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样化的组合要素,是凤翔文化旅游事业的重要载体,其物质形态、精神形态、活动形态精彩纷呈,是一种活的文化,美的享受。本篇论文以凤翔现存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切入点,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深入探究制约凤翔文化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各个因子,通过SWOT分析,对凤翔的文化旅游资源现状进行有效的论证。其次,使用大量的研究方法,对凤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从市场原则、形象原则、美学原则、保护原则、效益原则等方面出发,对凤翔县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为凤翔县文化旅游资源设计出经济效益明显的路线。最终,找到凤翔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发展策略:文化理念创新,避免重复建设,实施差异化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建设文化走廊,培养专业人才实行专业化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并提出发展愿景,建设文化凤翔、历史凤翔、酒香凤翔、民俗凤翔、时尚凤翔。笔者希望能为凤翔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具有科研价值的文献资料和理论学术借鉴,这也算是为家乡腾飞出一份绵薄之力吧。

黄若然[8](2020)在《中国民间音乐故事的类型分析与文化透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学和音乐自古互渗,民间音乐故事是一条贯连两者的重要通道。作为以音乐事象为主题的散文体叙事作品,它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民众当中广泛流传。目前我国的音乐文学研究尚需拓展,民间叙事中的音乐内容尤待垦拾。本文通过整理“十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省卷本所收录的民间音乐故事,辅以部分县卷本、各类民间文学选集和古籍文献,结合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和田野调查,力图以故事类型及其结构的研究作为文化透视的基础,对中国民间音乐故事进行内部文本和外部语境的综合探讨。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从两千余篇音乐故事中按重复情节序列抽取出212个类型,主类含“音乐创制类”“音乐传承类”“音乐表演类”“音乐风俗类”共四种,下设20个系列,分为199个主型和13个亚型。在212个类型中有60个复合类型以因果、并列、条件、转折、递进的逻辑关系而产生顺序连缀、乱序连缀、叠缀或混合连缀的样态。音乐故事和宝物、禁忌、机智人物等其他主题故事的交集形成了叙事母题的异类互融,显出音乐故事的兼容性和独特性。各个故事类型可按故事功能、行动元和符号矩阵析出三重结构,展现出民间音乐故事的本质内涵——音乐是通向新生活的舟楫。由此可导出后四章的研究方向,包括故事的文化意蕴、构建机制和当代应用。第二章,探讨民间音乐故事中的音乐观念,包含音乐认知、音乐审美、音乐伦理和音乐信仰。首先,民众的乐感基于时空形式和想象力,以有限的数字探求音乐的无限,并借助五感的联觉达到听觉与视、味、嗅、触觉的融通。其次,音乐生成了合于人“心”的自然之“象”,依靠“感官宣泄”“超越功利”和“悬置雅俗”的审美体验得以与音声相区别,并通过“疯癫”“知音”和“热闹”回旋出主体间的情感共鸣。再次,音乐沟通的过程中应当尽量发出乐音且避免噪音,这一义务惠及了目的性的欲望和功利,从自发和自觉进往无限的自由追求。最后,音乐作为巫术的媒介,以“乐风孕世”“音乐通天”和“乐人升仙”的途径从信仰载体上升至信仰对象。该章在分析民众音乐观点之余,也隐证着第一章的结论,即音乐是助人从物质到情感、从个体到社会、从功利到义务、从生存到道德过渡的一条舟楫。第三章,阐释民间音乐故事中的主题文化,基于音乐创制、音乐传承、音乐表演和音乐风俗这四大类故事探讨相关活动的运作秩序及意义。从农耕到游牧的创制环境、从帝王到平民的创制人物、从物质到精神的动机,各种多维的创制条件归于民众对音乐的融通性共赏。传承作为一种再创造需遵循社会秩序,这既影响了行业秩序中相互转化的师徒之“义”和同行之“利”,也对表演方式的革新产生促进或制约作用。音乐的传统生成于现场表演的过程中,乐人和听众凭借情感互动而体会音乐之“美”,由彼此会意而敞开关系之“真”,且以情补技地收获现实之“善”。音乐表演既助益也遵循着各地的风俗活动,音乐的异能感为音乐仪式、音乐行规和音乐禁忌平添了权威的力量并强化认同。该章从民间文本剖析我国音乐文化,体现出民众渴望搭乘音乐之舟以通往理想的生活。第四章,分析民间音乐故事的构建机制。在时间和空间、群体和个体、本土和他者的关系中,历史、地域、族群和口承主体是四项主导性的文本生成要素。首先,个人讲述的故事需要与时代或人物的特征相符合,而不同时期的民众对乐人存有主观认知,所以口头叙事、文人书写和史家记录共同构建出层累性的互文记忆。其次,民间音乐故事类型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北、西南共七大圈层,每一类型在不同地区弥散出异文,而文本内部衍生出有别于真实地域情貌的本土想象,展现了空间区隔和地方认同对故事文本的影响。再次,民间音乐故事的地域性伴随着族群性,演化出以英雄制乐为代表的叙事情节,体现着主观塑形的族群记忆。最后,以“唱歌的心”型故事的25篇异文为例,讲述者的性别、阅历和所处环境使口承主体对同类故事进行各异的陈述。音乐故事作为目的由客观素材和主体意识合力铺陈,这解答了第一章引出的问题“民间音乐故事从何而来”。第五章,考察民间音乐故事在城市建设、乐曲创作、义务教育、行业信仰四个层面的实践应用。首先,湖北汉阳区和蔡甸区将“知音”故事打造为城市名片,依托于当地景观记忆而分据市场,促进了民众对知音文化的认知,但制衡关系束缚了双方的发展前景,而突破掣肘且维护稳定的合理方式是共建记忆。其次,童年记忆和故里情怀被谱写出乡愁音乐,齐·宝力高的马头琴曲《苏和的白马》表达了对草原家国的乡愁,在寓教于乐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传说的扩展和再造。再次,《伯牙鼓琴》和《月光曲》进入部编版小学课文,通过文本探源以及对安徽宿州瓦坊乡中心学校的问卷调查,可知两篇课文具有通识和伦理两方面的教育意义。最后,音乐产业离不开行业信仰,田公元帅是戏曲界的通行神只,它在闽西一带粘附于口头传说、田公堂庙宇和田公戏偶的互动关系中,衍生出整顿行业秩序和保障艺人权益的戏班组织田公会,至今仍对当地不同唱腔的傀儡戏艺人具有精神规束和交流维系的双重效力。音乐故事作为手段以文化和产业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了社会的良性发展,这解答了第一章引出的问题“民间音乐故事通往何方”。综上所述,民间音乐故事在文本的内外都表现为一条通向彼岸的舟楫,显示出故事主人公以及现实中的讲述者和听众对于和谐生活的追求。关于音乐故事的各个类型、异文和主题文化均可供深入剖析,而民间故事的涉乐母题也待于搜集补阙。本文仅从故事的类型结构、音乐观念、文化意蕴、构建机制和当代实践这五个方面大致探讨民间音乐故事对于民众生活的意义,为民间故事学和民族音乐学拓宽研究视野并提供相关例证,以此助力于凿通文学研究和音乐学之间的学科壁垒,推进两门学科的交汇繁荣。

杨帆[9](2020)在《鄂豫皖根据地革命歌曲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回溯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历史长河,无论是对于中国革命史,还是中国近现代的文艺史、音乐史,鄂豫皖根据地的音乐历史都应该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的历史一章。鄂豫皖根据地的革命歌曲有着浓烈的意识形态属性,是作为政治导向的重要载体。革命歌曲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一种重要的革命宣传途径在今天已然成为了政治学与音乐学争相研究的集体回忆,这也是无数仁人志士通过自己的革命意志而流传下来的革命与艺术的结晶。本文将着力于对鄂豫皖根据地的革命歌曲进行研究,明确鄂豫皖根据地与革命歌曲的相关释义,梳理革命歌曲的产生与传播方式。同时通过梳理根据地的革命历史以及根据地所属大别山的民歌曲调,探究出中共建党以来至1937年间鄂豫皖根据地革命歌曲的曲调来源。革命歌曲作为政治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具有重要的政治功用,探讨鄂豫皖革命歌曲的政治功用以及音乐与政治的必然联系势必将革命歌曲的政治价值显现出来,同时作为革命时代的产物也需要通过梳理来探究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这一瞥必不可少的革命歌曲。

朱伟[10](2014)在《红色文化传播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济青枣三地的调查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我们如何去衡量是否达到了传播和教育的良好效果?这里其实就是一个如何讲述好历史、传播好文化的问题,即以什么样的方式讲述和传播,传播的真实效果如何,如何改进和增强传播效果达到教育目标。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整个社会浮躁、虚荣、安于现状、贪图享乐的风气有所抬头,如何做好青年群体乃至整个社会、民族的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①“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②“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③要“发扬光荣传统、当好红色传人”④的号召。因此,如何从中国历史特别是革命历史经验中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特别是红色文化传统,就成为我们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任务,也帮助我找到了能够将工作、专业、知识基础紧密结合、充分结合的点。红色文化即指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后延伸至今,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革命历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文化形式和精神样态,这是一个连续性、开放式、系统化的过程。因此将论文题目确定为《当下红色文化传播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济青枣三地的调查与思考》。红色文化是涵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一直以来被认为富有鲜明的、浓郁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属性。红色文化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指导和影响下,并在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的历程中形成的文化形态,其精神内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同时,她所承载的内涵与展示的形态又是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中国印象、中国味道的中国故事,真实可信,流布已久,老百姓喜闻乐见,听起来入耳,看起来入眼,读起来入心,是能够传播好的中国声音,是能够讲好的中国故事。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出现的重要范畴,是中华民族精神和革命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艰难、伟大进程中浓墨重彩的历史记忆。而“传播成效”是弘扬和宣传红色文化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瓶颈”性难题。本文要解决的理论问题也就是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是哪些因素影响或减损了其教育效果,如何突破上述瓶颈。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公共历史文化资源极为重要的一个类型,对全面提升整个民族历史素质和文化层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研究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与相对科学的对策,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广大国民素质,强化公民民族历史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具有特别重大的实践意义。研究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红色文化,是保持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精神独立性的重要抓手。深入研究红色文化的传播问题,能够更为有效、合理地保护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其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作用,为国家、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更强的活力和更足的推动力。通过此次调研和结论分析,我们发现在红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在认识上静止、僵化地看待红色文化。不注意深入挖掘和及时总结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伟大革命”过程中其不断延展的内涵和不断丰富的显现形态;(二)在经济利益至上、娱乐至上思想的误导和驱使下,有些地区、部门和行业企业将红色文化作为获取利益、谋取政绩的工具,歪曲史实,妖魔化红色人物,脱离实际胡编恶搞,将红色文化的传播“庸俗化”;(三)“抽空了具体内涵”,忽视了精神实质和价值意义,红色文化出现世俗化、市侩化、空壳化趋势。(四)泛化、简单化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其视为包治百病,众生皆宜,放之四海皆通用的“神奇药水”;(五)欠缺对大众传播规律特别是90后年轻人心理的了解和把握,以单纯注重政治性、理论性的“布道式”说教,单纯强调思想宣传,单纯强调严谨的叙事和逻辑,减弱了传播的感染力和生命力,甚至使受众产生逆反心理。(六)表达方式上过分侧重比较狭隘的民族内容,不能以国际通行的标准、普遍性的价值观念,国际惯例和规则,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竞争,不能以国际通行的思维方式、接受习惯、信息需求设计传播手段和技巧的做法。(七)红色旅游产业更多地是依靠宏观政策的推动和各级政府的支持,缺乏市场机制运作,急功近利,盲目建设,硬件设施趋同。(八)没有将红色文化放在中国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和中国革命与建设进程的大历史环境中去看待和考虑谋划,对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和创造性转化,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扬弃,寻找最佳契合点上做的不够。(九)红色文化的外在显现形态上特色性阙失,差异性不明显,雷同度高,模式化、程式化、脸谱化色彩浓,无法达到令人欣然接受的效果。在调查的基础上,充分结合传播学、历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多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分析了红色文化的传播现状,并紧密结合教育实践,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对策。

二、会展经济唱红一片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会展经济唱红一片天(论文提纲范文)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分析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红色文化的理论阐释
    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阐释
        2.1.1 核心概念界定
        2.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2.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2.2 红色文化的理论阐释及时代价值
        2.2.1 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
        2.2.2 红色文化的表现形态
        2.2.3 红色文化的基本特征
        2.2.4 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第3章 红色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蕴含的核心价值观
    3.1 红色文化的萌芽与社会主义价值观之初探(1919-1921年)
        3.1.1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红色文化的萌芽
        3.1.2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探索
    3.2 红色文化的形成发展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价值观的塑造(1921-1949年)
        3.2.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3.2.2 新民主主义时期革命价值观的阐释
    3.3 红色文化的继续发展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初步形成(1949-1978年)
        3.3.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文化的继续发展
        3.3.2 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初步形成
    3.4 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1978年至今)
        3.4.1 改革开放以来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
        3.4.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
第4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红色文化的关系探讨
    4.1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来源
        4.1.1 红色文化蕴含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
        4.1.2 红色文化蕴含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追求
        4.1.3 红色文化蕴含了“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的价值准则
    4.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红色文化价值理念在当代的集中体现
        4.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
        4.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价值原则
        4.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人民性”的价值立场
    4.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红色文化的内在契合
        4.3.1 共同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
        4.3.2 共同的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3.3 共同的精神内涵: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第5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现状
    5.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5.1.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要求
        5.1.2 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5.1.3 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要求
    5.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成就
        5.2.1 红色文化思想理论体系的新拓展
        5.2.2 红色文化核心内涵的新凝练
        5.2.3 红色文化精神谱系的新丰富
        5.2.4 红色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新发展
    5.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红色文化创新发展面临的挑战
        5.3.1 代际传承的挑战
        5.3.2 历史虚无主义的挑战
        5.3.3 消费主义文化的挑战
        5.3.4 新型传播方式的挑战
        5.3.5 文化霸权主义的挑战
第6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对策
    6.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本质要求
        6.1.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6.1.2 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指导
        6.1.3 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6.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
        6.2.1 提炼精神标识,实现红色文化内涵的现代诠释
        6.2.2 彰显价值理性,突出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内核
        6.2.3 体现时代特征,实现红色文化话语体系的新转换
        6.2.4 立足现实需求,在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增进认同
    6.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红色文化创新的实践路径
        6.3.1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红色文化的制度建设
        6.3.2 创新教育模式,促进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
        6.3.3 运用红色文化符号,开展红色文化仪式活动
        6.3.4 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拓宽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
        6.3.5 依托文化产业,创新红色文化的表达方式
        6.3.6 促进对外交流,推动红色文化“走出去”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良渚文化影响力提升传播方案 ——“环良渚遗址”区域现场教学基地主题提炼与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1.1 后申遗时代良渚文化面临的问题
        1.1.2 杭州城市影响力提升的现实需求
        1.1.3 干部教育培训中现场教学基地建设的实际需求
    1.2 策划目标
        1.2.1 根本目标
        1.2.2 具体目标
    1.3 文化遗产传播相关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策划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策划思路
2 良渚文化及环良渚遗址区域资源分析
    2.1 良渚文明基因解读
        2.1.1 良渚文化概况
        2.1.2 良渚遗址的遗产要素
    2.2 环良渚遗址区域资源分析
        2.2.1 区位情况
        2.2.2 政策资源
        2.2.3 现场资源
        2.2.4 产业发展规划
    2.3 良渚文化传播现状分析
        2.3.1 现有传播渠道和成果
        2.3.2 主要传播内容
        2.3.3 传播活动形式
        2.3.4 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3 干部教育培训市场分析
    3.1 杭州高校干部教育培训与现场教学情况调研
        3.1.1 杭州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办学情况
        3.1.2 现场教学点建设的要求
    3.2 参训干部学员需求洞察
        3.2.1 现场学习的诉求
        3.2.2 媒介使用习惯
        3.2.3 总体特征
    3.3 典型案例分析
        3.3.1 嘉兴南湖:红船精神传承圣地
        3.3.2 梦想小镇:浙江特色小镇建设范例
        3.3.3 安吉余村:“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
    3.4 环良渚遗址区域现场教学基地建设SWOT分析
        3.4.1 优势
        3.4.2 劣势
        3.4.3 机遇
        3.4.4 威胁
4 环良渚遗址区域现场教学基地主题提炼
    4.1 项目设计说明
    4.2 项目设计理论基础
        4.2.1 STP市场细分理论
        4.2.2 接触点管理理论
    4.3 现场教学基地建设目标
        4.3.1 总体目标
        4.3.2 阶段性目标
    4.4 现场教学主题提炼
        4.4.1 红色爱国主义历史文化教育
        4.4.2 绿色发展教学
        4.4.3 蓝色创新教育
5 环良渚遗址区域现场教学基地传播方案
    5.1 传播策略
        5.1.1 传播目标
        5.1.2 传播对象
        5.1.3 传播路径
    5.2 传播实施方案
        5.2.1 针对干部教育培训课程安排负责人的传播设计
        5.2.2 主要面向参训学员的传播设计
6 项目效果预估
7 总结
    7.1 创新价值
    7.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干部教育培训参训对象访谈提纲

(4)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内涵特征、形成过程及育人价值
    第一节 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特征
        一、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
        二、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特征
    第二节 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形成过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第三节 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
        一、有助于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和改革创新精神
        二、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和集体主义情感
        三、有助于提升理想信念和青年学生道德情操
第二章 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现状
    第一节 运用上海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现状分析
        一、调查方法和调查对象
        二、调查现状分析
    第二节 运用上海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成效与不足
        一、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成效
        二、红色文化资源育人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加强和改进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运用体系
    第一节 优化高校红色文化资源价值育人新生态
        一、加强高校党委统一推进的体制机制
        二、创新思政课红色文化育人模式
        三、拓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文化育人阵地
    第二节 改进全社会协同配合高校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格局
        一、发挥政府弘扬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
        二、整合社会力量增强红色文化事业
        三、发扬红色家风在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中的优势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5)基于社会创新视角的社区老龄康乐需求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1.1.2 积极老龄化政策先行,社区老龄康乐需求亟需回应
        1.1.3 社会问题增多,设计驱动社会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社会创新国内外研究
        1.2.2 社区养老与老龄康乐需求国内外研究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3.3 研究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与工具
        1.4.1 理论研究方法
        1.4.2 定性与定量方法
        1.4.3 用户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社会创新理论研究
    2.1 社会创新概念
        2.1.1 社会创新的缘起与定义
        2.1.2 社会创新核心元素和特征属性
        2.1.3 社会创新的属性
    2.2 社会创新过程研究
        2.2.1 杨氏基金会社会创新流程
        2.2.2 设计思维介入社会创新流程
        2.2.3 以社区为中心设计的社会创新流程
    2.3 为社会创新而设计
    2.4 社会创新与城市社区营造
        2.4.1 社会创新介入城市社区营造的可能性
        2.4.2 社会创新介入城市社区营造的关注点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社区老龄康乐需求研究
    3.1 社区与社区养老
        3.1.1 社区概念
        3.1.2 社区的构成要素与分类
    3.2 社区老龄与康乐需求
        3.2.1 老龄概念
        3.2.2 需求概念
        3.2.3 相关需求理论与康乐需求
        3.2.4 老龄康乐需求
    3.3 社区养老服务与社区营造
        3.3.1 概念与范畴
        3.3.2 面向老龄社区营造典型案例
        3.3.3 面向老龄社区营造案例启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社区老龄用户研究
    4.1 社区老龄用户研究方案
        4.1.1 研究目的
        4.1.2 研究方案概述
        4.1.3 研究对象
    4.2 实地调研
        4.2.1 实地调研访谈提纲
        4.2.2 实地调研环境观察提纲
        4.2.3 实地调研数据收集
    4.3 扎根理论定性研究
        4.3.1 开放性编码
        4.3.2 主轴编码
        4.3.3 选择性编码
        4.3.4 定性研究结论分析——用户旅程与利益相关者
    4.4 社区老龄康乐需求定量研究
        4.4.1 调研前期准备
        4.4.2 调研结果样本分析
        4.4.3 因子分析
        4.4.4 结果检验
        4.4.5 定量研究结论分析——康乐需求与痛点
    4.5 基于社区老龄康乐需求的社区养老服务配置与策略
        4.5.1 社区康乐需求-服务配置映射状态
        4.5.2 社区康乐服务配置要求
        4.5.3 社区康乐服务对应主体及资源
        4.5.4 社区康乐需求-服务模型
        4.5.5 面向城市社区老龄康乐需求的设计实践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社会创新视角社区老龄康乐需求设计实践
    5.1 基于社会创新视角的社区老龄康乐需求设计架构
    5.2 社区老龄康乐需求设计跨学科工作坊
        5.2.1 工作坊的成立
        5.2.2 工作坊的视觉系统
    5.3 工作坊设计成果
        5.3.1 第1组:兴趣型社群营造
        5.3.2 第2组:以老育小
        5.3.3 第3组:健康社区营造指南
    5.4 面向社区老龄的社会创新设计实践模型反思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附录 A
附录 B 社区老龄主观幸福感量表

(6)新时代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红色文化资源及其时代价值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特征与分类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
        (三)红色文化资源的特征
        (四)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政治价值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
        (三)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
        (四)红色文化资源的社会价值
        (五)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
第二章 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一、兰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呈现
        (一)大革命时期的兰州红色文化资源
        (二)土地革命时期的兰州红色文化资源
        (三)全面抗战时期的兰州红色文化资源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兰州红色文化资源
    二、兰州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成效
        (一)革命纪念馆陈列展览得到优化
        (二)红色文化学术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三)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有序开展
        (四)红色旅游发展形势持续向好
        (五)红色文创产品开发处于起步阶段
        (六)红色文化资源网络宣传初具规模
第三章 新时代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机遇与问题
    一、新时代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机遇
        (一)党和政府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指引
        (二)网络媒体为红色文化传播拓宽空间
        (三)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红色文化传承搭建平台
        (四)“一带一路”为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开辟思路
        (五)“文化强市”为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带来契机
    二、新时代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
        (一)全国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共性问题
        (二)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个性问题
第四章 新时代加强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
        (三)坚持协同发展理念
    二、健全兰州红色文化资源的管理体制
        (一)改进党委政府对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的管理
        (二)加强相关部门、单位及社会间的联系互动
        (三)不断完善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相关法规
    三、优化兰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
        (一)加大兰州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力度
        (二)深化对兰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学术研究
        (三)系统开展兰州红色文化教育
        (四)开发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创产品
        (五)创新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宣传方式
    四、加强兰州红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提高现有红色文化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二)依托高校优势培养红色文化从业人员
        (三)完善红色文化从业人员选拔评价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凤翔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1.2.1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1.2.2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1.3 相关理论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凤翔县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2.1 凤翔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别
        2.1.1 凤翔历史文化
        2.1.2 凤翔民间文化
        2.1.3 凤翔主题公园、博物馆
        2.1.4 凤翔饮食文化
        2.1.5 灵山佛教文化
        2.1.6 田园生态文化
    2.2 凤翔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2.2.1 内涵丰富可塑性强
        2.2.2 历史悠久文化价值高
        2.2.3 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
        2.2.4 种类齐全,空间分布比较集中
第3章 凤翔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3.1 凤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1.1 凤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所取得的成绩
        3.1.2 凤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3.1.3 制约凤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因子
    3.2 凤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SWOT分析
        3.2.1 凤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分析
        3.2.2 凤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劣势分析
        3.2.3 凤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机会分析
        3.2.4 凤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威胁分析
    3.3 凤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分析
        3.3.1 文化旅游者需求动机分析
        3.3.2 客源市场总体分析
        3.3.3 客源市场分析
        3.3.4 游客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3.3.5 市场预测分析
        3.3.6 凤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六要素分析
    3.4 凤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案例分析
        3.4.1 凤翔县紫荆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分析
        3.4.2 凤翔大东湖景区文化项目开发的创意分析
第4章 凤翔县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
    4.1 凤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4.2 凤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
    4.3 凤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
    4.4 凤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4.4.1 凤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空间布局
        4.4.2 凤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第5章 结论与愿景
    5.1 结论
    5.2 愿景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录 A 调查问卷
附录 B 凤翔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调研访谈内容

(8)中国民间音乐故事的类型分析与文化透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二、研究现状和意义
    三、研究方法及目的
第一章 民间音乐故事的类型概况
    第一节 音乐故事的类型简目
        一、音乐创制类
        二、音乐传承类
        三、音乐表演类
        四、音乐风俗类
    第二节 复合类型的连缀规则
        一、连缀结构的四种形态
        二、连缀形态的逻辑关系
        三、连缀组频和类型属性
    第三节 叙事母题的异类融合
        一、宝物与妙音
        二、禁忌与沉默
        三、乐人与智者
    第四节 故事类型的三维结构
        一、功能、行动元和符号矩阵
        二、212个型式结构
        三、结构的意义
第二章 民间音乐故事中的音乐观念
    第一节 音乐认知:乐感的要素
        一、时空:感官的形式
        二、数字:有限代无限
        三、联觉:五感的相通
    第二节 音乐审美:情感的复调
        一、心象:人化的自然
        二、悲欢:合情的奏听
        三、共鸣:主体间对话
    第三节 音乐伦理:理欲的扬弃
        一、自发:为人欲而音乐
        二、自觉:为社会而音乐
        三、自由:为音乐而音乐
    第四节 音乐信仰:神圣的话语
        一、孕世:乐风贯生息
        二、通天:天道和天意
        三、升仙:乘乐往永生
第三章 民间音乐故事的文化阐释
    第一节 音乐创制:多维的融通
        一、创制环境:农耕与游牧
        二、创制人物:乐者无贵贱
        三、创制动机:生存与生活
        四、创制结果:乐归于民众
    第二节 音乐传承:变动的秩序
        一、行业秩序:师徒义与同行利
        二、表演秩序:守正统和翻花样
        三、社会秩序:天下平与美名扬
    第三节 音乐表演:真与善归美
        一、真:以情达意
        二、善:由情生益
        三、美:唯情而已
    第四节 音乐风俗:权力的声麦
        一、认同:权力的话语
        二、权力:歌颂的对象
        三、音乐:至高的权柄
第四章 民间音乐故事的构建机制
    第一节 乐人形象的互文层累
        一、乐人形象的四重阶段
        二、乐人形象的互文叙事
        三、乐人形象的历时层累
    第二节 空间区隔与地方认同
        一、故事类型的分布圈层
        二、故事异文的空间弥散
        三、故事情节的地方想象
    第三节 英雄制乐与族群塑形
        一、族群英雄的分工制乐
        二、族群分界与英雄选择
        三、族群形象的音乐基调
    第四节 口承主体的表演视域
        一、讲述者的性别分界
        二、讲述者的个人阅历
        三、讲述者的地域视角
第五章 民间音乐故事的转化应用
    第一节 知音名片:故里之争与记忆重构
        一、知音景观的记忆再造
        二、品牌博弈的记忆分据
        三、制衡发展与记忆共建
    第二节 乡愁作曲:齐·宝力高与《苏和的白马》
        一、草原家国:乡愁的过去式
        二、曲式结构:乡愁的现在式
        三、现场互动:乡愁的进行式
        四、传统再造:乡愁的未来式
    第三节 寓教于乐:《伯牙鼓琴》和《月光曲》的教学实践
        一、民与士:课文的来源
        二、古和今:教学的策略
        三、学与乐:问卷的分析
        四、伪与诚:社会的反响
    第四节 行会凝聚:闽西傀儡戏的田公信俗
        一、两派唱腔的田公传说
        二、庙宇戏偶的互文叙事
        三、田公会及行业规约
        四、诞辰仪式与行会共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民间音乐故事类型(212个)
        一、音乐创制类(1-4系列)
        二、音乐传承类(5-8系列)
        三、音乐表演类(9-17系列)
        四、音乐风俗类(18-20系列)
    附录二 《伯牙鼓琴》和《月光曲》教学调查问卷
致谢
在学期间的学术成果

(9)鄂豫皖根据地革命歌曲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的时间界定
    三、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章 鄂豫皖根据地与革命歌曲
    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与革命歌曲的相关释义
        一、苏区、革命根据地与革命歌曲的释义
        二、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军
    第二节 鄂豫皖根据地的建立
        一、鄂豫皖根据地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基础
        二、鄂东北、豫东南和皖西北苏区的建立与合并
    第三节 革命歌曲的产生与传唱
        一、鄂豫皖革命歌曲的产生
        二、鄂豫皖革命歌曲的传唱
    第四节 鄂豫皖革命歌曲的传播
        一、革命歌曲的纸质传播方式
        二、革命歌曲的其他传播方式
第二章 追根求源与曲调求索
    第一节 外国歌曲重新填词的歌曲
        一、日本传入的歌曲
        二、欧洲传入的歌曲
    第二节 知识分子新创作的歌曲
        一、作曲家创作的歌曲
        二、红军宣传员创作的歌曲
    第三节 民歌重新填词的歌曲
        一、常见的山歌小调填词的歌曲
        二、采用其他民歌填词的歌曲
    第四节 尚不明确曲调的歌曲
        一、曲调模糊的歌曲
        二、曲调完全不可考的歌曲
第三章 思想主题与政治功用
    第一节 规范军队行为纪律的歌曲
        一、体现红军形象的政策性歌曲
        二、规范军人行为的纪律性条令歌曲
    第二节 激发人民革命热情的歌曲
        一、反映穷苦人民的革命歌曲
        二、反映送郎参军与军民鱼水情歌曲
    第三节 鼓舞红军战斗士气的歌曲
        一、描写红军战斗历程和生活的歌曲
        二、歌颂红军战争胜利的歌曲
    第四节 “瓦解敌人”的政治攻势歌曲
        一、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罪恶行径的歌曲
        二、反映苏区好风光和起义革命的歌曲
第四章 政治导向与历史评判
    第一节 音乐的政治导向与历史因应
        一、音乐作为政治手段的历史渊源
        二、音乐作为政治手段的具体表现
    第二节 革命歌曲的历史构建与政治意蕴
        一、革命歌曲的历史构建
        二、革命歌曲的政治意蕴
    第三节 革命歌曲的文化溯源与价值显现
        一、鄂豫皖根据地歌曲的历史渊源
        二、根据地革命歌曲的价值体现
    第四节 革命歌曲的审美观照与历史审视
        一、革命歌曲的审美观照
        二、鄂豫皖革命歌曲的历史审视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10)红色文化传播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济青枣三地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一、研究缘起
    二、本课题过往研究综述
    三、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五、研究方法
    六、论文研究思路
    七、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 研究前导:调查设计的基本框架和思路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
    二、调查研究的内容
    三、调查的基本情况
第二章 红色历史知识的认知状况
    一、重大事件(节点):红色历史的过程及其时代意义
    二、革命先辈:引领红色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
    三、红星照耀中国:二万五千里的人类壮举
    四、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大团结
    五、为什么战旗美如画,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它
第三章 红色精神的认知状况
    一、内涵丰富的红色精神
    二、红色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命运
    三、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
    四、红色精神的现实意义
第四章 红色文化的传播媒介、传播者和传播方式
    一、红色文化认知的主要媒介
    二、红色文化传播的主要承担者
    三、红色文化传播的方式
    四、传播方式的度与效:从“抗日神剧”说起
第五章 史学教育:红色文化传播的最优路径
    一、历史学教育的地位与使命
    二、困境与机遇:红色历史教育的地位
    三、历史课堂上的收获与反思
    四、历史学教育是红色文化传播的最优途径
第六章 问题与对策:红色文化传播中的症结和出路
    一、调研整体印象
    二、红色文化传承和传播过程中的误区
    三、提升红色文化传播成效的建议与对策
附表一:以“红色文化”为关键词的博硕士学位论文列表
附表二:100首爱国歌曲名单
附表三:全国红色旅游的总体布局
附表四: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
附表五: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附表六:双百人物名单
附表七:第一批着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附录八: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含有历史元素的课文列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会展经济唱红一片天(论文参考文献)

  • [1]临沂党报对沂蒙红色文化的报道研究[D]. 房子怡. 南宁师范大学, 2021
  •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研究[D]. 吴娜. 南昌大学, 2020(01)
  • [3]良渚文化影响力提升传播方案 ——“环良渚遗址”区域现场教学基地主题提炼与传播[D]. 邱凌峰. 浙江大学, 2020(02)
  • [4]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运用研究[D]. 杨叶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5]基于社会创新视角的社区老龄康乐需求设计研究[D]. 贺奕.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6)
  • [6]新时代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 刘晶莹. 兰州大学, 2020(01)
  • [7]凤翔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 邵丽娜.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2020(01)
  • [8]中国民间音乐故事的类型分析与文化透视[D]. 黄若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9]鄂豫皖根据地革命歌曲之研究[D]. 杨帆. 武汉音乐学院, 2020(06)
  • [10]红色文化传播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济青枣三地的调查与思考[D]. 朱伟. 山东大学, 2014(04)

标签:;  ;  ;  ;  ;  

会展经济蓬勃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