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丙烷替代三氟溴甲烷灭火剂的性能比较

七氟丙烷替代三氟溴甲烷灭火剂的性能比较

一、七氟丙烷替代三氟溴甲烷灭火剂性能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范如佳[1](2021)在《若干哈龙替代粉末灭火剂的火掐抑制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火灾事故不仅危害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还会对全球气候环境和生态造成巨大影响。如何高效地扑灭各类火灾,一直是安全科学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哈龙系灭火剂由于破坏大气臭氧层而被淘汰并禁止使用。因此,研究其他新型高效清洁、环境友好型的灭火剂势在必行。灭火剂的研究不仅要关注含灭火元素的灭火剂本身,还要研究灭火剂的灭火效率,以及更加深入地研究其抑制机理。基于此,本文从这三方面出发,分别研究了含金属元素、氟元素和磷元素的灭火剂,然后利用火焰传播速度和最短灭火时间来评价其灭火效率,结合详细反应来分析各灭火剂的抑制机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通过物理吸热模型来解耦NaHCO3灭火粉末的物理和化学抑制作用。(2)利用二氧化硅的物理抑制作用和氟元素的化学抑制作用,合成新型含氟二氧化硅粉末灭火剂,并对其灭火效率和机理进行系统分析。(3)利用二氧化硅与水的物理抑制作用和磷元素的化学抑制作用,制备出不同含磷量的干水灭火剂,并且评价其灭火效率,探究其抑制机理。(4)理论研究Fe(C5H5)2对火焰的抑制作用。从NaHCO3灭火粉末入手,利用物理吸热模型计算NaHCO3灭火剂的物理抑制作用。通过实验所测火焰传播速度与模型计算值对比,验证物理吸热模型的准确性。分析NaHCO3在火焰中的分解,确定以NaOH在火焰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来探究其化学抑制作用。并且分析其在不同初始温度与压力下的化学抑制作用。结合粉末在火焰中的有效分解参数,分析粉末粒径对NaHCO3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径大小直接影响粉末在火焰中分解的有效NaOH,因此粉末粒径大小会对化学抑制作用产生巨大的影响。当粒径较大时,粉末抑制机理受热力学控制,抑制效果主要来源于物理抑制作用。当粒径较小时,抑制机理受动力学控制,化学抑制作用占主导地位。灭火剂物理和化学抑制作用同样重要,将二者结合可进一步增强灭火剂的灭火效率。将具备化学抑制作用的含F基团与具备物理抑制作用的SiO2粉末相结合,合成新型粉末灭火剂SiO2-F。通过共缩合和酰胺化两步反应过程,将三氟乙酰基(CF3CO)与SiO2相连接,制备SiO2-F粉末。利用最小熄灭浓度和火焰传播速度来评价SiO2-F粉末的灭火效率。SiO2-F粉末均展现出比NaHCO3和SiO2粉末更好的灭火效率。利用热重实验模拟粉末在火焰中分解行为,并分析SiO2-F粉末灭火机理主要分为两部分:固体物质吸热的物理抑制作用和含F基团湮灭自由基的化学抑制作用。其中物理抑制作用约占总抑制效应的23.1%,是整个抑制机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CF3CO可以有效地湮灭自由基,尤其可以使OH基快速下降,从而达到抑制火焰的效果。总的来说,SiO2-F粉末的灭火效果是物理抑制和化学抑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将H3PO4、H2O和SiO2相结合,合成新型含磷干水灭火剂SiO2-P。考虑粉末灭火剂的分散性及均一性,确定SiO2-P粉末的制备条件,并制备四种不同H3PO4含量的SiO2-P粉末。利用油池火扑灭试验,测量SiO2-P粉末的最短灭火时间来评价其灭火效果。结果显示,SiO2-P已具备较好的灭火效果。基于热重实验和GA算法,确定SiO2-P粉末的分解反应方程式和动力学参数。利用SiO2-P粉末的分解机理,模拟其对甲烷/空气火焰传播速度和自由基(H、O和OH)的影响。该粉末通过H2O和H3PO4的协同抑制效应湮灭大量自由基,从而降低火焰传播速度。更进一步,对含DMMP的干水粉末灭火剂SiO2-DMMP在贫燃和正常当量比情况下进行了模拟研究。内液含10%DMMP溶液的SiO2-DMMP灭火剂可以有效地避免DMMP在贫燃时的燃烧增强效应。这是由于H2O的抑制作用可以抵消DMMP的燃烧增强作用。同时在正常当量比情况下,SiO2-DMMP粉末展现出很好的火焰抑制效果。最后以Fe(C5H5)2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Fe化合物的火焰抑制特性。分析Fe(C5H5)2特殊的分子结构,在前人的基础上给出各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构建Fe(C5H5)2的详细反应机理。利用此机理模拟Fe(C5H5)2对甲烷/空气火焰传播速度、火焰温度及火焰中自由基的影响。在化学计量燃烧和富燃(当量比Φ≥1)时,Fe(C5H5)2在火焰中展现出较强的火焰抑制能力。在极度贫燃(当量比Φ<0.55)时,Fe(C5H5)2在火焰中展现燃烧增强作用。在二者之间,随着Fe(C5H5)2体积分数的增加,先呈现燃烧增强作用,后抑制燃烧。火焰中H、O和OH自由基也出现了类似的变化趋势。这是由于C5H5等碳氢基团的可燃性与含Fe基团的抑制性相互竞争所致。进一步分析含Fe自由基在火焰中的作用,各种含Fe自由基间存在诸多循环反应且可以相互转化,从而消耗大量O、H和OH自由基。

张宇[2](2020)在《论博物馆文物修复室和藏品库房的消防管理》文中认为1前言文物藏品承载着人类凝固的文化、智慧的结晶和历史的记忆,不可再生,不容毁失。"火灾是危害文物安全的主要风险"。博物馆特别是国家二级以上博物馆的管理组织是在替全人类守护着共同的精神财富,肩负着厚重的历史责任,不可疏忽,不容懈怠。特别是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室和藏品库房(以下简称文物室)的消防管理,更是要做到万无一失。本文从技术与管理两个方面、在平时与应急两种状态下,针对博物馆文物修复室和藏品库房的火灾和消防相关风险防控中应特别关注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对策。

袁伟[3](2019)在《基于红外吸收原理的飞机发动机舱灭火剂浓度测量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飞机发动机舱内温度较高且分布有众多燃油、液压油管路,这些易燃易爆物给飞机的安全飞行带来很大威胁。一旦发动机舱在飞行状态发生火灾,如果灭火系统无法及时、有效地抑制火灾,很可能会导致爆炸、坠机等空难事故,造成极其严重的人员伤亡及巨额经济损失。因此,发动机舱灭火系统的可靠性对于飞机飞行安全至关重要。目前,飞机发动机舱灭火系统主要采用哈龙1301灭火剂。灭火剂喷射后在舱内的浓度分布是评估飞机灭火系统可靠性及设计合理性的一项关键指标,同时也是研究灭火剂灭火机理的重要参考。而发动机舱内灭火剂的喷放时间极短,因此研发快速响应、高精度的灭火剂浓度测量设备对于我国飞机灭火系统的适航认证以及自主设计有着重要意义。目前,通过美国联邦航空局认证的两种灭火剂浓度测量设备均基于压差原理,这类设备将采样探头直接安装在舱体内部,使用气泵抽气进行采样,属于入侵式测量,采样气路还会增加设备的响应时间。基于红外吸收原理的气体浓度测量技术具有精度高、抗干扰性好、响应速度快的优点,还可以采用开路式结构实现实时、非入侵测量,目前广泛应用于大气监测、工业过程控制等领域。Halon 1301在中红外区域有较强吸收,本文基于红外吸收原理,深入研究了非分光红外法及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两种飞机气体灭火剂浓度测量技术。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前人研发的同类设备,基于红外吸收原理的灭火剂浓度测量设备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和更短的响应时间。此外,本文还在飞机发动机模拟舱中进行了灭火剂喷放、测量实验,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灭火剂浓度测量设备的研发和改进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对非分光红外法灭火剂浓度测量原理样机进行了改进。进一步简化光路,自行设计了两用式机箱,实现了开路式测量;改进后的设备可以应用于哈龙替代灭火剂五氟乙烷(HFC-125)的浓度测量;从原理模型上分析了影响浓度测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实验具体研究了相对湿度、温度对浓度测量结果的影响;首次提出了温度修正算法,并通过实验对该算法的修正效果进行了评估。2、本文研发了基于可调谐中红外激光的飞机发动机舱灭火剂Halon 1301浓度测量系统。首先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建立了灭火剂体积浓度的计算模型;分析了三氟溴甲烷(Halon 1301)的红外吸收光谱,并根据具体的测量波段相应地选择了中心波长为8280 nm的量子级联激光器(Quantum Cascade Laser,QCL)、碲镉汞探测器(MCT)等关键元器件;通过实验对Halon 1301在激光器扫描范围内的吸收情况进行了测量,确定了激光器的最佳工作温度、调制范围以及能够满足目标测量浓度的光程长度;根据Halon 1301具体的吸收情况设计了相应的浓度反演算法,并编写了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本文还通过实验对测量系统的精度、长时间稳定性、响应时间等关键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和分析。3、基于可调谐中红外激光的灭火剂浓度测量系统的应用范围并不局限于Halon 1301,还可以扩展至其他含C-F键的气体灭火剂。本文分别对五氟乙烷(HFC-125)、七氟丙烷(HFC-227ea)、六氟丙烷(HFC-236fa)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了测量,分析了现有测量系统应用于这三种哈龙替代灭火剂浓度测量的可行性;对这三种哈龙替代灭火剂在QCL激光器扫描范围内的吸收情况进行了研究,分别确定了激光器的最佳工作温度、调制范围以及光程长度;并通过实验对测量系统应用于HFC-125、HFC-227ea和HFC-236fa浓度测量时的性能表现进行了评估。4、本文自主研发了飞机发动机舱模拟实验平台,使用该平台对基于可调谐中红外激光的灭火剂浓度测量系统进行了测试,并根据实际测试情况对系统进行了改进。该平台可以为灭火剂浓度测量设备提供一个与飞机发动机舱相似的流场环境,还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实现灭火剂的定量填充、喷放。本文将基于可调谐中红外激光的灭火剂浓度测量系统与模拟设备的中间测量段相结合,实现了开路式非入侵测量。发动机模拟舱内的测量实验表明,高速流场中灭火剂浓度的变化十分快速,这与之前在静态环境中测量情况相差很大,原有的测量系统不再适用。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对测量系统进行了改进,并使用改进后的测量系统对不同喷放压力、风速、灭火剂质量、喷射方向条件下模拟舱内的灭火剂浓度进行了研究。

张兆钧[4](2019)在《基于CFD的三氟溴甲烷管内流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认为飞机作为大型复杂系统对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经济性均有很高的要求。灭火系统是其防火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保障飞机安全至关重要。目前灭火系统的设计仍严重依赖实体实验。而灭火剂的释放为典型的高速非定常两相流过程,实体试验既耗时耗力又难以探究各种因素的影响机制。本文围绕气体灭火剂管内非定常流动特性问题,通过建立含相变的三维数值仿真模型,对氮气驱动的三氟溴甲烷管内流动释放特性进行模拟研究。首先,根据Henry定律和Raoult定律建立了三氟溴甲烷/氮气存储状态计算模型,以及基于二参数的安托因(Antoine)方程建立了灭火瓶存储压力随环境温度变化的计算模型,并通过与实验及文献数据的对比,对这两个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分别进行了校验。其次,基于FLUENT软件构建了氮气驱动下三氟溴甲烷管内流动特性的三维仿真模型,其中采用多相流计算中的混合模型描述三氟溴甲烷的流动过程,基于气体动理论并考虑三氟溴甲烷饱和温度随压力的变化描述三氟溴甲烷的相变过程,并通过编制代码实现相变模型的植入。然后,对三氟溴甲烷管内流动及释放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释放过程中瓶内压力、瓶内温度、管路压力及相变速率等特征量与三氟溴甲烷流出管路时的速度、温度、流量和组分变化等参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验及文献数据从多方面对计算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最后,基于前述模型对充装条件、管路结构、管路粗糙度及局部高温等因素对三氟溴甲烷管内流动及释放特性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充装条件和管路结构对灭火剂释放特性影响较大,而管路粗糙度和局部高温对灭火剂释放的影响较小。

孙骞,赵鑫亮,张孝华[5](2018)在《哈龙1301、FM-200、NOVEC1230灭火剂特性及其毒性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船舶气体灭火系统主要使用的3种灭火剂——哈龙1301、FM-200、NOVEC1230,从灭火剂特性参数、灭火剂本身及其分解产物毒性、对人员生命和设备安全4个方面进行分析。相比较,哈龙1301灭火效能更好,NOVEC1230环保优势较突出; 3种灭火剂都为低毒,都适合用于有人场所应用,NOVEC1230灭火时产生的HF浓度低于FM-200,但高于哈龙1301;灭火时,3种灭火剂产生的HF气体浓度都能达到对人员生命和设备安全造成损害,甚至致人死亡和设备损坏的程度;通过调整火灾探测灵敏度,尽早发现火灾、控制火灾规模、缩短灭火时间、采用复合灭火技术等,可以降低HF浓度。

管雨[6](2018)在《基于压差原理的飞机发动机舱灭火剂浓度测量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火灾是影响飞机动力舱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舱内火灾的抑制与消灭主要依靠飞机灭火系统完成,而气体灭火系统由于所具备的清洁高效性,应用最为成熟广泛。气体灭火系统有效性验证主要是通过探测灭火剂舱内的浓度分布实现,飞机灭火剂浓度测量技术是飞机灭火系统设计与适航验证的核心和关键,目前通过美国FAA适航认证的灭火剂浓度测量技术为基于压差原理的灭火剂浓度测量技术,它具有响应快、浓度探测范围宽、精度高的特点,然而由于技术壁垒的存在,缺乏对压差法浓度测量技术原理深入探究。本文将从理论分析出发,研发灭火剂浓度测量设备,并研究浓度测量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从而对压差法浓度测量技术较为全面的研究分析,为基于压差原理的灭火剂浓度测量设备研发提供技术支撑。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建立了压差法灭火剂浓度测量技术理论模型,揭示了压差法浓度测量技术的探测机理。基于前人研究,推导建立了压差法物理模型,明确了模型中参数的物理意义,深入分析了温度参数、气体参数以及几何参数对测量性能的影响。温度波动的相对变化△T/T是压差波动的相对变化△Pd/Pd的两倍,提升温度对降低压差波动作用较小,降低温度波动是提高设备稳定性最有效方式;气体参数决定了压差随浓度变化的趋势,温度及几何参数只是起到放大作用;几何参数项的增大可增大压差并提高设备灵敏度,结合温度及气体参数项的研究,给出了几何参数项中各几何尺寸的取值范围,阐明了压差法浓度测量设备研发思路。研发了压差法灭火剂浓度测量设备,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测量设备传感特性。气体粘度的修正后,实验数据与理论值吻合,验证了压差法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同时,鉴于实际应用中准确的气体物性参数难以获得,文中建立了压差法的拟合模型实现对测量设备标定。分析了所研制测量设备的精度、稳定性、灵敏度以及响应/恢复时间。随着浓度的升高,灵敏度降低,精度降低;测量设备具备稳定性高、重复性好的特点,测量设备绝对误差不超过0.3%(0-30%),1%(30-100%),响应/恢复时间最低可小于0.1s,低浓度区域精度以及响应时间高于FAA公开报道的设备参数。研究分析了压差法浓度测量过程中重要影响因素。分析了测量设备限流结构喉口尺寸、采样尺寸以及温度和湿度对探测技术的影响。探测过程中灭火剂在测量设备中的流动过程分析,建立了迟滞时间模型,揭示了响应/恢复时间的变化规律,同一几何尺寸下恢复时间要长于响应时间,响应/恢复时间随着浓度升高而升高,响应/恢复时间随着限流结构喉口直径的增大以及采样管长度和内直径的减小而减小,响应/恢复时间最低可小于0.1s;温度对低浓度区域响应的影响是线性的,而高浓度区域为非线性的;湿度对测量设备响应值的影响很小。

黄长杰,鄢德玲,杨珍菊,郑云龙,辛潮,冶迪[7](2017)在《关于底盘自动灭火系统总体设计及改进的设想》文中指出简述了自动灭火系统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及灭火效能分析,介绍了导线式火焰探测器的性能参数及整体布局等,对自动灭火装置的总体设计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自动灭火装置在装甲车辆上进行总体设计的一般原则及改进设想。

冒爱琴,丁赔赔,丁梦玲,俞海云,潘仁明[8](2016)在《哈龙替代型含氟灭火剂灭火过程中HF生成及灭火机理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三氟甲烷(CHF3)、五氟乙烷(C2HF5)、六氟丙烷(C3H2F6)和七氟丙烷(C3HF7)四种典型的氢氟烃(HFCs)是目前常用的哈龙替代型灭火剂,具有灭火高效、性能可靠且无残留的特性.4种典型含氟灭火剂在灭火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HF,热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含氟自由基与火焰中的O,H,OH等燃烧自由基反应,导致燃烧过程中化学链式反应中断.缩短达到灭火浓度所用时间、减少灭火剂与火焰作用时间和加入抑制剂或添加剂可降低有毒气体HF生成量.未来应进一步借助全尺度实验和理论计算,深入研究HFCs类灭火剂在不同使用条件下的灭火机理,获取HFCs灭火剂灭火浓度、灭火毒性、腐蚀性及相容性等实际数据,为提高其灭火性能、降低灭火过程中有毒气体的生成、拓宽使用领域和开发性能更优异的HFCs类灭火剂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应用基础.

陈焱锋,张智勇[9](2016)在《哈龙灭火剂替代品全氟己酮的性能及生产工艺》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哈龙灭火剂替代品全氟己酮的性能、物理性质、环保性能、灭火能力以及材料兼容性能。全氟己酮作为哈龙及氟代烷类灭火剂的替代品,其灭火效能与哈龙相当,是唯一具有四大环保与安全特质的哈龙替代品。对3M公司全氟己酮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简单的讨论,生产工艺难度较大。

卢大勇,陈涛,周晓猛[10](2015)在《7FA临界灭火浓度的测定及7FA/BTP协同灭火作用研究》文中指出作为氢氯氟烃、氢氟烃和全氟烃的理想替代物,七氟环戊烷(7FA)因其具有环境友好性和环状结构而极具发展潜力。首先构建了临界灭火体积分数测定平台,采用杯式燃烧器法测得7FA熄灭乙醇火焰的临界灭火体积分数为8.4%。其次,为了规避其灭火体积分数稍高的缺点,将7FA和一溴三氟丙烯(BTP)按照一定的物质的量比进行了混合,结果表明,在7FA中加入少量的BTP可以显着提高其灭火能力并将其临界灭火体积分数降低到6%以下。最后,在此试验基础上对构建的理论预测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得出7FA与BTP之间存在协同灭火作用。

二、七氟丙烷替代三氟溴甲烷灭火剂性能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七氟丙烷替代三氟溴甲烷灭火剂性能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若干哈龙替代粉末灭火剂的火掐抑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哈龙替代灭火剂的研究
        1.2.2 灭火效率评价指标
        1.2.3 抑制机理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
    2.1 本章引言
    2.2 实验试剂、制备及表征仪器介绍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制备仪器
        2.2.3 灭火剂表征仪器
    2.3 实验方法及装置介绍
        2.3.1 本生灯火焰实验平台
        2.3.2 油池火实验平台
    2.4 数值模拟方法介绍
        2.4.1 灭火剂物理吸热模型
        2.4.2 一维自由传播火焰模型
        2.4.3 GA算法计算化学反应参数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碳酸氢钠灭火剂的物理和化学抑制作用研究
    3.1 本章引言
    3.2 实验和模拟概况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分析灭火剂的物理抑制作用
        3.3.2 分析灭火剂的化学抑制作用
        3.3.3 综合分析灭火剂的抑制作用
        3.3.4 粒径对灭火剂抑制作用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含氟二氧化硅灭火剂的制备与抑制机理研究
    4.1 本章引言
    4.2 实验和模拟概况
        4.2.1 制备方法
        4.2.2 仪器与表征
        4.2.3 反应机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灭火剂的形貌结构与元素分析
        4.3.2 灭火效率的评价
        4.3.3 抑制机理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含磷干水灭火剂的制备与抑制机理研究
    5.1 本章引言
    5.2 实验和模拟概况
        5.2.1 SiO_2-P灭火剂的制备方法
        5.2.2 仪器与表征
        5.2.3 反应机理
    5.3 结果与讨论
        5.3.1 SiO_2-P粉末灭火剂的结构分析
        5.3.2 灭火效率的评价
        5.3.3 构建SiO_2-P粉末分解机理
        5.3.4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与自由基分析
        5.3.5 抑制作用分析
        5.3.6 SiO_2-DMMP灭火剂的理论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含铁粉末灭火剂的抑制机理研究
    6.1 本章引言
    6.2 反应机理的构建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和火焰温度分析
        6.3.2 自由基分析
        6.3.3 抑制机理的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工作总结
    7.2 本文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3)基于红外吸收原理的飞机发动机舱灭火剂浓度测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飞机气体灭火剂浓度测量技术发展概述
        1.3.1 基于压差原理的灭火剂浓度测量技术
        1.3.2 非分光红外法灭火剂浓度测量技术
        1.3.3 热线热膜式灭火剂传感器
        1.3.4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灭火剂浓度测量技术
        1.3.5 基于可调谐中红外激光的灭火剂浓度测量技术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红外吸收原理及测量方法
    2.1 测量原理
        2.1.1 分子吸收光谱
        2.1.2 吸收谱线线型与展宽机制
        2.1.3 郎伯-比尔定律
    2.2 测量方法
        2.2.1 非分光红外法
        2.2.2 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非分光红外法灭火剂浓度测量技术研究
    3.1 非分光红外法灭火剂浓度测量设备
    3.2 对五氟乙烷HFC-125的浓度测量研究
        3.2.1 光谱分析
        3.2.2 测量实验
    3.3 温度影响及修正算法研究
        3.3.1 理论分析
        3.3.2 实验研究
        3.3.3 温度修正算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可调谐中红外激光的灭火剂浓度测量技术研究
    4.1 系统研发
        4.1.1 光谱分析及关键元器件选型
        4.1.2 系统设计
        4.1.3 浓度反演算法
    4.2 系统标定与测试实验
        4.2.1 标定实验
        4.2.2 测量精度
        4.2.3 响应时间
        4.2.4 稳定性
    4.3 对哈龙替代灭火剂的浓度测量研究
        4.3.1 五氟乙烷HFC-125
        4.3.2 七氟丙烷HFC-227ea
        4.3.3 六氟丙烷HFC-236fa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飞机发动机模拟舱灭火剂浓度测量研究
    5.1 飞机发动机舱模拟实验平台
        5.1.1 飞机发动机舱模拟装置
        5.1.2 灭火剂填充释放装置
    5.2 基于可调谐中红外激光的开路式灭火剂浓度测量系统
        5.2.1 光路设计
        5.2.2 系统测试与改进
        5.2.3 标定实验
    5.3 不同工况下的灭火剂浓度测量实验
        5.3.1 不同喷放压力下的测量实验
        5.3.2 不同风速下的测量实验
        5.3.3 不同灭火剂质量时的测量实验
        5.3.4 不同灭火剂喷射方向时的测量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本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4)基于CFD的三氟溴甲烷管内流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飞机防火、灭火研究现状
        1.2.2 飞机用灭火剂研究现状
        1.2.3 灭火剂空间流动扩散研究现状
        1.2.4 灭火剂管路流动特性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三氟溴甲烷/氮气存储状态计算
    2.1灭火剂释放实验
        2.1.1 实验装置
        2.1.2 实验过程
        2.1.3 实验结果及分析
    2.2 三氟溴甲烷/氮气存储状态计算
        2.2.1 灭火瓶存储状态分析
        2.2.2 灭火瓶存储状态计算
    2.3 本章小结
3 三氟溴甲烷管内流动数值计算模型的构建
    3.1 三氟溴甲烷流动状态分析
    3.2 管内流动的控制方程组
    3.3 灭火剂释放过程中的相变模型
        3.3.1 相变模型的选择
        3.3.2 基于气体动理论的相变模型
        3.3.3 饱和温度的确定
    3.4 网格划分及求解参数的设定
        3.4.1 几何模型的建立与网格划分
        3.4.2 求解参数的设定
        3.4.3 网格独立性检验
    3.5 本章小结
4 三氟溴甲烷释放过程的研究分析
    4.1 管内流动过程
    4.2 释放过程中的特征量分析
        4.2.1 灭火瓶内压力变化
        4.2.2 灭火瓶内温度变化
        4.2.3 管路压力分布与变化
        4.2.4 相变速率
    4.3 管路出口状态分析
        4.3.1 出口速度变化
        4.3.2 出口温度变化
        4.3.3 出口各物质的流量变化
        4.3.4 出口物质组分变化
    4.4 本章小结
5 释放条件对三氟溴甲烷释放特性的影响
    5.1 充装状态对三氟溴甲烷释放的影响
        5.1.1 充装压力
        5.1.2 充装量
        5.1.3 环境温度
    5.2 管路结构与状态对三氟溴甲烷释放的影响
        5.2.1 管路长度
        5.2.2 管路直径
        5.2.3 管路粗糙度
        5.2.4 管路局部高温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和结论
    6.2 存在的不足与进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相变模型及出口边界条件UDF
附录 C 出口压力对仿真结果的影响

(5)哈龙1301、FM-200、NOVEC1230灭火剂特性及其毒性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灭火剂特性参数对比
    1.1 理化特性对比
    1.2 环保特性对比
    1.3 灭火性能对比
2 灭火剂本身毒性
3 灭火剂分解产物
4 分解产物对人员及设备影响
    4.1 对人员影响
    4.2 对设备影响
5 结论

(6)基于压差原理的飞机发动机舱灭火剂浓度测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常用气体浓度测量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
    1.5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实验平台
    2.1 实验测试系统
        2.1.1 标准配气系统
        2.1.2 恒温控制系统
        2.1.3 湿度调节系统
        2.1.4 气体快速切换系统
    2.2 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
        2.2.1 采集控制硬件设备
        2.2.2 采集控制软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压差法浓度测量机理及其理论分析
    3.1 基于压差法的浓度测量理论
    3.2 参数影响分析
        3.2.1 温度参数
        3.2.2 气体参数
        3.2.3 几何参数
    3.3 压差法浓度测量设备研发思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压差法浓度测量设备研制及其传感特性分析
    4.1 实验概况
    4.2 压差法浓度测量设备设计
        4.2.1 系统组成
        4.2.2 传感元件结构设计
    4.3 浓度测量流程
    4.4 压差法浓度测量设备传感特性分析
        4.4.1 精度分析
        4.4.2 灵敏度分析
        4.4.3 响应/恢复时间分析
    4.5 不同气体响应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浓度测量过程中重要影响因素研究
    5.1 实验概况
    5.2 设备几何尺寸
        5.2.1 流动方程
        5.2.2 同一几何尺寸下的浓度切换
        5.2.3 限流结构尺寸
        5.2.4 采样管尺寸
    5.3 环境因素
        5.3.1 温度
        5.3.2 湿度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本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成果

(8)哈龙替代型含氟灭火剂灭火过程中HF生成及灭火机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氢氟烃类灭火剂灭火过程中HF的生成机理
3 氢氟烃类灭火剂的灭火机理
    3.1 CHF3的化学灭火机理
    3.2 C2HF5化学灭火机理
    3.3 C3H2F6化学灭火机理
    3.4 C3HF7化学灭火机理
4 结语与展望

(9)哈龙灭火剂替代品全氟己酮的性能及生产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全氟己酮的性能
    1. 1 全氟己酮的材料兼容性及毒性
    1. 2 全氟己酮的灭火性能
    1. 3 全氟己酮的清洗剂应用
2 全氟己酮的生产工艺
3 总结

(10)7FA临界灭火浓度的测定及7FA/BTP协同灭火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试 验
    1. 1 试验装置
    1. 2 试验步骤
2 结果与讨论
    2. 1 7FA的临界灭火体积分数
    2. 2 7FA / BTP的复合灭火能力及理论建模
    2. 3 试验结果与理论结果对比分析
3 结 论

四、七氟丙烷替代三氟溴甲烷灭火剂性能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若干哈龙替代粉末灭火剂的火掐抑制机理研究[D]. 范如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
  • [2]论博物馆文物修复室和藏品库房的消防管理[J]. 张宇. 智能建筑, 2020(12)
  • [3]基于红外吸收原理的飞机发动机舱灭火剂浓度测量技术研究[D]. 袁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9(08)
  • [4]基于CFD的三氟溴甲烷管内流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D]. 张兆钧.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3)
  • [5]哈龙1301、FM-200、NOVEC1230灭火剂特性及其毒性对比分析[J]. 孙骞,赵鑫亮,张孝华. 船海工程, 2018(06)
  • [6]基于压差原理的飞机发动机舱灭火剂浓度测量技术研究[D]. 管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11)
  • [7]关于底盘自动灭火系统总体设计及改进的设想[A]. 黄长杰,鄢德玲,杨珍菊,郑云龙,辛潮,冶迪. OSEC首届兵器工程大会论文集, 2017
  • [8]哈龙替代型含氟灭火剂灭火过程中HF生成及灭火机理研究进展[J]. 冒爱琴,丁赔赔,丁梦玲,俞海云,潘仁明. 过程工程学报, 2016(04)
  • [9]哈龙灭火剂替代品全氟己酮的性能及生产工艺[J]. 陈焱锋,张智勇. 有机氟工业, 2016(01)
  • [10]7FA临界灭火浓度的测定及7FA/BTP协同灭火作用研究[J]. 卢大勇,陈涛,周晓猛.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5(04)

标签:;  ;  ;  ;  ;  

七氟丙烷替代三氟溴甲烷灭火剂的性能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