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泊松过程和粗糙包含的计算免疫模型

基于泊松过程和粗糙包含的计算免疫模型

一、基于Poisson过程和Rough包含的计算免疫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王国超[1](2021)在《随机交互粒子系统与波动统计量的金融市场波动研究》文中提出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研究一直以来都是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领域的一个热点,对该领域的探索可以帮助学者和市场参与者更加深刻地理解金融市场动力学的演化机制和行为特征,探究金融市场的内在规律,并在金融风险管理,资产估值,衍生品定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随着数学,信息科学,物理,系统科学等相关学科在金融领域中的不断应用,大量交叉学科逐渐形成,其中金融物理学这一重要学科的出现为价格波动行为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以及更加丰富的研究方法.基于金融物理学的相关思想和理论,本文主要从建立随机交互价格波动模型和构造波动统计量这两个方向出发,对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行为进行创新的探索和研究.本文的主要创新体现为:一方面,本文将有限程随机交互传染系统,格点选举模型和小世界网络选举模型这三种重要的随机交互粒子系统用于金融市场价格波动模型的构建中,从微观角度模拟市场的信息传递机制和投资者的投资态度交互,并结合随机过程及随机跳过程等相关理论,建立了三个新型随机交互价格波动模型.在模型合理性验证中,本文选取有力的研究方法对三个新型价格波动模型在多维度参数下的模拟数据和真实金融市场数据的统计特性及非线性性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的相似性验证了新模型的合理性.该工作通过模拟市场投资者投资策略和交互行为,重现了金融市场中价格波动的形成机制和演变规律,为价格波动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微观动态模型.与此同时,指数波动模糊熵和复合距离模糊熵等非线性分析方法的提出,为金融市场价格波动性质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工具.另一方面,本文在深入研究金融市场价格波动序列的内在结构特征的基础上,以量化波动趋势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变化幅度为出发点,构建了两个新型波动统计量.该工作是对波动研究的创新与探索,从全新的角度刻画金融市场价格波动的变化趋势以及蕴含风险,增强市场参与者对于价格波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本文具体的工作介绍如下.第1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创新点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章基于有限程随机交互传染系统的相关理论构建了一个新型随机交互传染价格波动模型.作为一个重要的随机交互粒子系统,有限程随机交互传染系统可以描述某种传染病在空间个体间传播的复杂动态机制,个体的状态包含健康,感染和免疫三种,该状态会受到传染病的影响按照一定的规则发生改变.随机交互传染价格波动模型的创新点在于将该系统中的个体与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相对应,应用传染病在个体间的传播机制来模拟在市场信息的影响下投资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其中投资者投资态度的改变和扩散会导致金融产品的价格波动.有限程随机交互传染系统中的传染病具有更广的传播范围,因此模型中每个投资者都可以与更多的投资者进行信息交换.在建立随机交互传染价格波动模型之后,本章探讨了不同参数组合下的模拟数据集的一些典型化事实和非线性行为,相同的方法被用来研究和分析真实市场数据集,通过对比上述波动性质的相似性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其中首次提出的新型指数波动模糊熵方法能够通过四个度量标准从多维度出发研究金融时间序列的复杂度行为.第3章将随机跳过程分别与格点选举模型,小世界网络选举模型相结合,建立了新型随机交互格点选举价格波动模型和随机交互小世界选举价格波动模型.两个模型共同的创新点在于分别从内部微观作用和外部宏观环境两个角度刻画市场价格波动的形成机制.一方面将选举理论分别引入到格点空间和小世界网络结构中,模拟金融市场因内部投资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投资态度的变化产生的频繁且正常的价格波动;另一方面应用复合Poisson过程构建了随机跳过程,捕捉由外部宏观事件引起的突然且剧烈的价格波动,解释了价格演变过程中随机突发的跳跃性.同时,本章分别对两个模型在不同参数组合下的模拟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的波动性质进行了分析比较,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本章提出的复合距离模糊熵方法,在衡量金融时间序列的复杂度行为的过程中,表现出比模糊熵方法更高的准确性和更强的鲁棒性,能够为价格波动的复杂度研究提供重要帮助.第4章提出了波动双分量区间强度和累积波动双分量区间强度这两个新型波动统计量.波动双分量区间强度同时考虑了波动局部涨跌趋势的持续时间以及在时间区间内波动强度的最大变化幅度,累积波动双分量区间强度则通过时间区间内强度的累积变化幅度来代替前者中的最大变化幅度.这两个波动统计量在波动趋势持续时间和强度变化幅度之间建立了联系,可以帮助投资者把握当前波动的变化趋势和长度信息,同时减少市场中一些极端波动现象对于市场参与者的影响,为其进行风险衡量提供借鉴.本章研究了金融市场中真实金融产品对应的波动双分量区间强度序列和累积波动双分量区间强度序列的基本统计特性,概率分布以及尾部的幂次律尺度行为,并使用非线性方法对序列的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进行了探讨,从而丰富了金融市场价格波动的研究内容.第5章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结论.

温泉思[2](2020)在《安全数据服务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网络技术和互联网业务的不断发展,国家、企业和用户相关数据呈现喷发式增长。同时,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为有质量的数据收集、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数据服务以信息技术为驱动围绕数据提供一系列活动,帮助国家、企业和用户从海量信息中提取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是今后推动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数据在聚合的过程中存在中心化存储导致的单点故障,不同数据存储器之间数据无法共通、跨域数据管理缺乏管理手段,信息传播动态建模缺乏可靠性等问题约束了数据服务提供。本文结合区块链技术、属性基加密技术和基于复杂网络的信息传播技术,针对数据服务面临的问题开展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成果如下:1)针对在传统的数据服务中,以云中心的代表的数据管理服务过于集中带来巨大的风险问题,本文基于区块链分布式的特点,开展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安全数据管理方法的研究。研究通过对所有产生的交易数据进行加密并将其上传到区块链,确保了信息的私密性和不可篡改性。为了使加密的数据能够被系统中的适当节点解密,提出了具有访问策略的加密交易,并通过网络上传到区块链进行全网广播。根据访问策略,只有符合访问策略的节点才能解密加密信息。系统从多个方面分析和证明了该方法的安全性。2)针对数据服务中不同类型的实体之间难以合作导致的信息孤岛现象,以及如何保证实体之间共享信息的同时数据不会泄漏的问题,本文开展跨域数据共享方法的研究。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跨域实体之间的协作架构。然后,针对协作架构提出一种细粒度数据共享方案,通过为智能合约设置访问策略,只有满足访问策略属性的公司才能执行智能合约并查看交易明细。3)传统的信息建模方法由于技术和数据容量限制,建立的模型大多是结构简单的经验模型,缺乏描述复杂信息传播方的能力,特别是数据服务从海量数据中提取人类行为动态特征十分困难。此外,大多的研究都是基于人类行为传播特征的统计特性而不是动态建模,缺乏基于实测数据从人类行为传播统计特性建立起来的能够准确反映信息传播动态特性机制的白箱模型。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动态模型,该模型将时点过程理论与网络社区的构建结合以描述随着季节波动而发生的集体行动传播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安全数据管理模型和数据共享方案具有高安全性和高可用性。此外,通过对数据进行动态建模分析,可以良好地描述具有时间突发的集体人类活动,有效地估计市场信息并进行业务决策。

汪威[3](2020)在《自动小车存取系统优化运行关键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消费者消费观念不断升级,促进了线上零售和线下零售的融合,新零售商业模式应运而生。新零售商业模式的推广,给物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促进了物流的转型与变革。仓储系统是物流中的关键环节,涉及商品的存储、配送与信息的流通,对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营成本与作业效率有着重大影响。在人力与土地等资源成本不断上涨,消费者对商品配送时效要求越来越高的大环境下,传统的物流仓储系统逐渐显露出空间利用率低,作业效率低等缺陷,因而难以满足新物流的需求。自动化仓储系统有效克服了这些缺陷,逐渐受到企业和学者的关注,并得到应用与推广。自动小车存取系统采用自动导引车搬运货物,节省了拣选人员行走时间,大幅提高了系统订单拣选作业效率。该系统存储与拣选设备均部署于地面,因此系统布局与配置调整较便捷,具有较高的柔性与可扩展性。此外,拣选作业在地面进行,人机交互较方便,系统作业灵活性高。目前,大部分关于自动小车存取系统的研究均集中于对经典Kiva系统的优化方面,对系统做较大改进与再设计,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优化研究的文献则很少。然而,为当前自动小车存取系统进行全面的改进与优化,对其能够适应新零售商业模式下的新物流配送模式与新物流体系有着十分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围绕自动小车存取系统的优化运行这一目标,对系统拣选设备设计的优化,系统配置与布局设计的优化,以及订单拣选策略的优化这几个关键优化问题进行研究。首先,研究了系统拣选设备,即自动导引小车的驱动结构设计优化问题。以前应用于自动小车存取系统的小车均为差速驱动结构,本文为自动小车设计一种基于对角线安装的双舵轮驱动结构,参考汽车阿克曼转向几何原理,为该双舵轮小车提出一种可行的运动控制策略。此外,为小车设计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轨迹跟踪算法。通过分析表明,与差速驱动小车相比,该改进的双舵轮小车需要占用通道面积更小,转向时间更短,且载货转向稳定性更高。有利于提高自动小车存取系统的空间利用率与整体作业效率,以及系统运行稳定性。本文搭建真实的双舵轮小车进行实际轨迹跟踪实验,验证了该对角安装的双舵轮驱动结构的有效性。此外,轨迹跟踪结果表明,使用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轨迹跟踪算法,本研究提出的双舵轮小车可实现较精确的轨迹跟踪,其停车定位精度可满足自动小车存取系统的作业需求。然后,研究了基于“货架到人”作业模式的自动小车存取系统的设计优化问题。本文针对中小型系统,提出一种模块化布局设计,采用小车与巷道绑定的作业方式,可有效避免交通拥堵。此外,为拣选区设计了暂存站台,实现小车与拣选员并行作业,以提高作业效率。本研究为模块化自动小车存取系统构建理论模型评估系统绩效,并基于绩效评估模型提出“二分法”与“两阶段法”两种系统设计方案快速寻优方法,可快速确定满足订单拣选需求,且成本较低的系统优化设计方案。本研究通过离散事件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与准确性,通过对实际系统设计的案例分析,验证了两种系统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两阶段法”更适用于小规模的系统设计寻优,“二分法”在对不同规模系统优化设计时表现较稳定,因此在大规模系统设计寻优时优势明显。然后,研究了基于“货箱到人”作业模式的自动小车存取系统设计优化问题。本文介绍的“货箱到人”系统是对经典自动小车存取系统的升级优化,采用较高的密集式货架存储货物,并且采用配备有提升机与料箱储位的小车批量搬运料箱到拣选台拣选。本文为该系统中小车提出一种S型变速方法,增加了小车运行的稳定性,并为系统存储区提出一种新的路径规划方案,以适应小车的批量订单拣选方式。此外,考虑系统批量服务方式,构建半开环排队网络模型评估系统作业绩效。本研究通过Arena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并且,通过数值分析实验,研究了小车拣选批量大小、小车与拣选站台数量配比以及存储区布局对系统作业绩效的影响,为这些系统设计参数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最后,研究了“货箱到人”自动小车存取系统的订单拣选策略优化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优化的订单分批策略。考虑拣选站台同时可处理订单的最大数量,对一个波次内订单分批问题构建整数规划模型,并根据品项间订单相似度设计一种两阶段启发式算法求解优化的订单分批方案。其次,针对每一批次订单拣选,提出一种优化的品项组合拣选策略。考虑小车每次搬运料箱的最大数量,对品项组合拣选问题构建整数规划模型,并根据品项存储位置临近度设计启发式算法求解优化的品项组合拣选方案。实验结果与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优化订单分批策略可有效减少订单拣选过程中料箱出库次数,优化的品项组合拣选策略可有效减少小车作业过程中停车转向以及加减速等费时动作,均有利于提高拣选作业效率。

段卫龙[4](2020)在《肿瘤免疫-化疗反应随机动力学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肿瘤免疫系统对于人类和生物学有着重要意义和应用而得到广泛地研究。当采用化疗来治疗肿瘤时,系统就演化为肿瘤免疫-化疗反应系统,而肿瘤能否治疗取决于这个系统是否稳定。因此,对于肿瘤免疫-化疗反应系统的稳定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先研究多维随机动力学系统的随机模拟白噪声二阶算法和统一色噪声近似方法,然后将它们用于研究肿瘤免疫-化疗反应的随机动力学系统的稳定性。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多维随机动力学系统的随机模拟白噪声二阶算法和统一色噪声近似方法。对于不同源Gauss白噪声激励的多维随机动力学系统,本文建立了随机模拟白噪声二阶算法。对于关联Gauss色噪声激励的多维随机动力学系统,建立了方便应用的统一色噪声近似公式,此公式包含了一维随机动力学系统的经典统一色噪声近似;将Gauss色噪声和白噪声激励的多维随机动力学系统的统一色噪声近似拓展到关联噪声及色噪声不同自关联时间的情况;还分别给出关联Gauss色噪声激励的常用一维、二维和三维随机动力学系统的统一色噪声近似的具体解析式。2、研究了Gauss白噪声激励的肿瘤免疫-化疗反应系统的稳定性。用多维随机动力学系统的随机模拟白噪声二阶算法来模拟系统的最大Lyapunov指数,发现研究的两个平衡态中的一个在弱噪声时是渐近稳定的,而另一个平衡态无论噪声强弱一直是不稳定的;再用多维随机动力学系统的随机模拟白噪声二阶算法去模拟系统的轨道,证实了用最大Lyapunov指数得出的结论。3、研究了Gauss色噪声激励的肿瘤免疫-化疗反应系统的稳定性。用多维随机动力学系统的统一色噪声近似方法将系统化简成Gauss白噪声激励的系统,再用Arnold方法推导出系统最大Lyapunov指数的解析式,提出用最大Lyapunov指数来研究和测定动力学系统的增强稳定性现象。结果表明两个色噪声对系统稳定性有不同的作用,而且每个噪声的强度或自关联时间的变化,都可能导致系统的稳定性变化,使系统在渐近稳定与不稳定之间变换,其中用最大Lyapunov指数还测到系统会发生噪声增强稳定性现象。4、研究了Gauss色噪声激励的延迟肿瘤免疫-化疗反应系统的稳定性。应用小延迟展开和拓展的多维随机动力学系统的统一色噪声近似方法,将系统化简成Gauss白噪声激励的系统,再用Arnold方法推导出系统的最大Lyapunov指数的解析式。发现延迟和Gauss色噪声共同调控着系统的复杂稳定性:延迟与每个色噪声的强度和自关联时间中任意一个变化,都可能导致系统的稳定性变化,使系统在渐近稳定与不稳定之间变换,其中通过最大Lyapunov指数还测到系统会发生噪声增强稳定性和延迟增强稳定性现象。本文建立多维随机动力学系统的随机模拟白噪声二阶算法和统一色噪声近似方法为多维随机动力学系统的模拟和简化提供理论支撑;提出用最大Lyapunov指数测定动力学系统的增强稳定性现象,其中就包括测定噪声增强稳定性和延迟增强稳定性现象;研究肿瘤免疫-化疗反应系统的稳定性得到的结果为采用化疗法治疗肿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李藤[5](2020)在《模糊粗糙集决策方法及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基于海量复杂数据的医疗诊断问题是人工智能和医疗领域的难点。传统的决策方法面向的是小规模数据,而在大样本、多属性数据上,传统决策方法无法使用。同时,现有机器学习分类算法难以高效、准确地做出决策。基于模糊粗糙集的决策方法综合了粗糙集和模糊集的优势,能够很好的处理不确定、不完备数据,在智能决策中得到广泛使用。因此,本文在模糊粗糙集理论基础上,先研究面向医疗大规模数据的特征选择方法,进而在属性压缩后的数据上进行决策规则提取。针对属性维度高、样本对象少的基因数据,在模糊粗糙集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模糊区分矩阵属性约简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启发式算法(FDM)。模糊区分矩阵是区分矩阵的模糊化推广,能够体现不同属性对于对象之间区分程度的差异,将区分程度更高的属性优先挑选出来,从而提高分类学习算法的性能。在结直肠癌基因数据上,FDM算法从2000个基因中,高效地筛选出了 5个与结直肠癌发病的关键基因,分类精度由74.17%提升到88.06%。针对样本规模大的临床诊疗数据,在模糊覆盖粗糙集理论上,提出了模糊相关族特征选择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启发式算法(FRF)。数值实验过程中,与现有的三种代表性属性约简算法相比,FRF算法在7个公开数据集上的最大平均运行时间从2858.77秒压缩到29.21秒,并保持了较高的分类精度。在甲状腺疾病诊断数据上,用时45.9秒便筛选出了甲状腺疾病诊断的相关指标,分类精度由93.37%提升到 96.69%。本文提出的模糊区分矩阵和模糊相关族属性约简方法,能高效地提取关键诊疗指标,改善数据质量,并提高智能诊断的准确率,有望辅助医生进行临床诊断。

钟夏汝[6](2020)在《覆盖决策系统约简方法及应用》文中提出入侵检测系统可在无网络管理员运作的条件下,积极主动的为计算机网络提供外部攻击、内部攻击及误操作的实时保护,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网络安全工具。粗糙集中的属性约简方法通常用于入侵检测系统以删除冗余、干扰数据,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率。但现有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属性约简方法时间和空间复杂度高,难以对大规模入侵检测数据进行快速约简,且大多为静态属性约简算法,对于动态入侵检测数据的实时计算效率很低,使得入侵检测速度远小于网络传输速度,难以及时发起警报,阻止入侵,从而造成严重损失。因此,提高属性约简效率,从而加快入侵检测效率,对于及时阻止入侵,降低入侵损失至关重要。本文以本研究团队提出的基于一致矩阵的模糊覆盖属性约简算法(RCM)为基础,针对当前入侵检测系统中大规模数据和动态数据难处理的问题,分别采用静态和动态两类不同的属性约简方法解决该问题。第一,针对大规模入侵检测数据,将RCM应用于入侵检测系统中,以快速删除入侵决策表中的冗余、干扰数据,提高入侵检测系统的效率及检测率,降低误报率和漏报率。第二,针对动态入侵检测数据,在RCM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四种不同的模糊覆盖动态属性约简算法(DRCM),以进一步提高属性约简效率,满足动态入侵决策表的实时属性约简计算需求。最后,利用上述两类方法对入侵检测数据NSL-KDD进行属性约简,以快速提取关键属性,删除冗余数据。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基于邻域粗糙集的属性约简算法、基于邻域区分指数的属性约简算法、基于融合模糊粗糙集的属性约简算法,RCM可在保持入侵分类信息的基础上,快速求得入侵决策表的属性约简,进而提高入侵检测效率。而当入侵决策表中的属性或对象变化时,DRCM动态属性约简算法可在保持RCM属性约简结果不变的基础上,避免RCM中大量的重复计算,进一步提高动态入侵检测效率。

廖铂华[7](2020)在《鱼类Ⅱ型干扰素及其受体进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哺乳动物中,Ⅱ型干扰素(Type II Interferon)是机体免疫细胞受到干扰素诱生剂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类糖蛋白,在抵抗胞内细菌感染和病毒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自然界中共发现两种Ⅱ型干扰素——IFN-γ和IFN-γrel,其中IFN-γrel为鱼类所特有。鱼类IFN-γ与低等脊椎动物IFN-γ的同源性较高,对其进化历史的研究较为完整。然而,关于IFN-γrel的起源、在鱼类进化过程中的地位和分歧变化、与受体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与IFN-γ进化历史的分析比较等问题尚未弄清。因此,本论文将围绕上述问题全面探讨鱼类Ⅱ型干扰素及其受体的进化。首先,本文通过对鱼类现有的基因组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考察,补充并完善了硬骨鱼纲中的Ⅱ型干扰素及其受体的基因信息。如在亚洲龙鱼(Scleropages formosus)基因组中发现了IFN-γrel,这是首次在最原始的真骨鱼(teleostei)中找到IFN-γrel基因存在的证据。其次,本文使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对进化节点鱼类Ⅱ型干扰素及其受体进行系统发生重建,结果表明IFN-γrel的进化历史在真骨鱼进化早期和晚期有着显着的不同,与IFN-γ的关系也随着鱼类的进化而发生变化。接着,本文采用整体拟合法(Global-fit method)和基于事件法(Event-based meothod)对鱼类Ⅱ型干扰素配体与受体进行协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发现以骨鳔鱼(Ostariophysi)为分界线,IFN-γR2与Ⅱ型干扰素配体之间存在不同的协同进化关系。论文对由于全基因组复制(Whole Genome Duplication,WGD)导致的部分鱼类中存在多个配体与多个受体的情况进行了讨论,对它们之间的协同进化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鱼类Ⅱ型干扰素配体与受体在协同系统发生过程中共发生了52次协同进化事件、47次宿主转换事件、7次复制事件、40次丢失事件和8次分化失败事件。最后,本文对鱼类IFN-γ和IFN-γrel在进化过程中所受选择压力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发现两者具有显着不同的正选择氨基酸位点,IFN-γ有两个正选择位点处于蛋白的第三与第四α螺旋当中,另一个处在两者的环区中;IFN-γrel有六个正选择位点且全部处于IFN-γrel蛋白质的α螺旋中。这表明两者发生了不同的适应性变化。论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鱼类Ⅱ型干扰素及其受体的进化历史,对完善Ⅱ型干扰素在鱼类免疫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提供了理论依据,加深了对其在免疫进化过程中结构和功能演变的认识。并且对揭示免疫系统在整个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特别是对揭示由于水陆环境差异所引起的免疫适应性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任海玲[8](2020)在《粗糙集理论在肺部肿瘤计算机辅助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早期诊断并治疗肺癌能从根本上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甚至能治愈肺癌。肺部医学影像图像是肺癌分期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但随着医学影像图像的爆炸式增长,医生诊断的漏诊率高、识别精度低。以医学影像图像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有助于提高医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属性约简是获取数据中有价值信息的重要方法,它能够降低特征属性的维度、简化知识的处理过程。粗糙集理论是处理不精确、不一致、不完整信息的数学工具。基于粗糙集的属性约简在数据挖掘中不需要先验知识,仅利用数据本身所提供的信息就可以发现问题的规律并进行属性约简,具有处理不精确问题能力,已成为处理医疗数据、建立计算机辅助诊断模型的重要工具。研究目的:以带医嘱的肺部肿瘤医学影像图像(CT、PET、PETCT各3000例)为研究数据,搭建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肺部肿瘤计算机辅助诊断模型,进而提高医生的诊断精度,降低医生阅片的漏诊误诊率。研究方法:首先,搭建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肺部肿瘤计算机辅助诊断模型,解决肺部肿瘤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的诊断结果存在假阳性高等问题;其次,搭建基于集成DE-NRS的肺部肿瘤影像组学计算机辅助诊断模型,解决经典粗糙集理论基于等价关系不能处理连续型数据问题;最后,针对差分进化算法性能依赖于控制参数(变异系数(F)、交叉系数(CR))和适应度函数的构造问题,搭建基于JADE-NRS的肺部肿瘤高维属性约简模型。研究结果:基于集成DE-NRS的肺部肿瘤影像组学计算机辅助诊断模型在肺部肿瘤良恶性识别上,整体性能较好,识别识别精度达到99.72%,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可扩展性。JADE-NRS模型相比DE-NRS模型对高维肺部肿瘤CT医学影像图像做属性约简,得到的属性子集经SVM分类器,识别精度ACC提高1.69%,时间缩短57.7658s。

徐安恬[9](2020)在《纯钛种植体掺锶微纳米表面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影响骨整合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口腔种植修复是目前牙列缺失和牙列缺损的重要修复方式。然而种植体植入骨内后需要等待3-6个月的骨愈合期才能进入到植体上部分的修复阶段。临床治疗周期过长给患者带来了众多不便;另外仍存在种植体与骨之间结合不良导致种植失败的病例。因此,促进种植体骨界面骨整合是口腔种植材料研究的重要目标。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与骨形成有直接关系的成骨细胞谱系,以优化植体特性促进骨细胞成骨或诱导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为主要策略。随着对植体植入后反应的深入研究,免疫反应在骨整合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在所有免疫细胞中,巨噬细胞由于其高度的可塑性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可根据微环境呈现不同的极化状态,以经典激活M1型巨噬细胞和替代性激活M2型巨噬细胞作为极化状态的两端。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直接参与和影响了种植体骨整合过程。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了解种植体表面改性对于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锶由于其促进成骨同时抑制破骨的性能而广泛应用于成骨生物材料的修饰中。本研究通过喷砂、双重酸蚀结合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纯钛掺锶微纳米表面,以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纯钛掺锶微纳米表面对巨噬细胞极化及功能的影响,为从免疫细胞的角度来优化植体材料表面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第一部分纯钛掺锶微纳米表面的制备与表征目的:制备纯钛掺锶微纳米形貌表面并进行表征,为后续的体外和体内的生物学评价提供研究模型。方法:1.将纯钛表面进行打磨、抛光、大颗粒喷砂以及双重酸蚀,形成粗糙微米级钛表面(SLA);在SLA基础上,使用氢氧化锶溶液水热反应制备纯钛掺锶微纳米表面(Sr-SLA)。2.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能谱分析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ometer,XRD)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表征样品表面形貌以及化学元素组成。3.通过粗糙度测试和接触角检测评估样品表面粗糙度以及亲水性能。4.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检测锶离子的释放。结果:1.SLA表面呈现微米级蜂窝状多孔结构,Sr-SLA表面在此基础上增添了均匀致密的纳米颗粒,呈现微纳米形貌表面。2.Sr-SLA表面锶元素以钛酸锶的形成掺入钛表面。3.SLA表面和Sr-SLA表面具有相似的粗糙度,且皆为超亲水表面。4.Sr-SLA表面可持续向溶液中释放锶离子。结论:1.喷砂酸蚀钛表面通过水热反应掺入锶元素后可形成超亲水纯钛掺锶微纳米表面。第二部分纯钛掺锶微纳米表面对巨噬细胞生物学行为和极化的影响目的:评估SLA表面以及Sr-SLA表面对于RAW264.7生物学行为以及极化状态的影响。方法:1.通过免疫荧光和SEM观察RAW264.7在不同钛片表面的粘附以及细胞形态,通过CCK8增殖实验评价细胞增殖活性。2.评估不同表面作用下RAW264.7的极化状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AW264.7细胞膜表面M1型(CD11c)极化和M2型(CD163)极化表面标记分子的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PCR)检测RAW264.7炎症相关基因(IL-6、IL-1β、TNF-α、i NOS、IL-10、CCL2、CCL5)以及成骨相关基因(TGF-β、BMP-2、VEGFa、PDGF)的表达水平;通过小鼠细胞因子阵列检测RAW264.7的炎性因子分泌水平;通过ELISA方法检测成骨相关因子(VEGFa、PDGF)的分泌水平以及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BMP-2的表达水平。3.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表面作用下RAW264.7细胞内MAPK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SLA表面和Sr-SLA表面对于RAW264.7的增殖无明显差异;同SLA表面相比,Sr-SLA表面RAW264.7的细胞伪足更丰富。2.同SLA表面相比,Sr-SLA表面可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并促进向M2型极化。具体表现为流式结果显示Sr-SLA表面上调了M2型(CD163)极化表面标记物的表达并下调了M1型(CD11c)极化表面标记物的表达;在基因水平上,Sr-SLA表面显着降低了RAW264.7促炎相关基因(IL-6、IL-1β、i NOS、TNF-α、CCL2、CCL5)的表达,并上调抗炎基因IL-10的表达;上调了促成骨相关基因BMP-2的表达;在蛋白水平上,Sr-SLA表面显着降低了RAW264.7炎性因子(TNF-α、CCL2、CCL5)的分泌水平,并上调了BMP-2蛋白的表达。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r-SLA表面促进RAW264.7细胞内ERK1/2蛋白的表达。结论:1.与SLA表面相比,Sr-SLA表面在体外具有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并促进巨噬细胞向M2极化的作用。2.ERK信号通路与Sr-SLA表面调节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相关。第三部分纯钛掺锶微纳米表面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促进骨整合的体内/外研究目的:检测不同表面作用下的巨噬细胞分泌产物对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rom cells,BMSCs)的作用,并评估SLA和Sr-SLA表面种植体植入骨内后对巨噬细胞极化状态以及骨整合的影响。方法:1.体外研究建立条件培养基共培养模型,根据条件培养基的不同分为DMEM组、Pure SLA组、Pure Sr-SLA组、SLA+RAW264.7组和Sr-SLA+RAW264.7组。检测各组别下BMSCs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活性以及成骨相关基因(ALP、TGF-β、BMP-2、RUNX2、Col-1)的表达。2.体内研究,于大鼠左右胫骨近干骺端植入SLA和Sr-SLA表面种植体,于术后1、3、7和14天取样。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标记CCR7阳性细胞(M1型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和CD163阳性细胞(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观察种植体周围巨噬细胞的分型以及分布情况并且进行半定量分析。3.通过Masson染色以及形态学分析,评估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结合情况。结果:1.体外条件培养基共培养下,各组ALP活性:SLA+RAW264.7组<Pure SLA组(p<0.05),Sr-SLA+RAW264.7组<Pure Sr-SLA组(p<0.05),Pure SLA组<Pure Sr-SLA组(p<0.05),SLA+RAW264.7组<Sr-SLA+RAW264.7组(p<0.05)。2.体外条件培养基共培养下,SLA+RAW264.7组在成骨相关基因(ALP、TGF-β、RUNX2、Col-1)的表达上最低。3.体内,SLA表面和Sr-SLA表面种植体周围均可观察到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分布,随着组织愈合,M1型巨噬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而M2型巨噬细胞数量在后期有所回升。与SLA表面种植体相比,在体内植入早期(术后1天),Sr-SLA植体周围M1型巨噬细胞的浸润水平明显较低。随着组织愈合(术后3天和7天),Sr-SLA植体周围M2型巨噬细胞的浸润水平显着较高于SLA表面种植体。4.Masson染色分析显示植入后14天,Sr-SLA种植体周围的骨面积明显高于SLA种植体组。结论:1.相对于SLA表面,Sr-SLA表面有利于通过调节巨噬细胞的功能从而促进BMSCs的成骨分化。2.相比较于SLA表面植体,Sr-SLA表面植体植入骨内后减少愈合过程中早期局部组织内M1型巨噬细胞的浸润并提高了后期M2型巨噬细胞。3.相比较于SLA表面植体,Sr-SLA表面植体促进了植体周围骨界面骨整合。

陈海龙[10](2019)在《基于结构照明的计算三维彩色成像与测量》文中指出基于结构照明的计算三维彩色成像与测量技术具有非接触式、高分辨率、高精度、高保真度、高速等优点,是光学三维成像及测量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技术之一,在工业制造、文化遗产、医疗美容、娱乐消费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本文围绕基于结构照明的计算三维彩色成像与测量技术中的非线性响应、复合编码、彩色纹理重建和自动化整体三维成像的关键技术开展相关研究,探索非线性相位误差的通用模型及补偿方法、基于相移条纹与随机条纹复合编码的快速三维重建方法、彩色纹理重建中的高精度纹理映射和高质量纹理融合方法,以及机器人辅助自动化三维重建方法,解决三维成像及测量中的精度、速度、色彩和自动化问题。在基于结构照明的三维测量中,数字投影仪和相机之间的非线性响应会引起相位误差,从而影响三维重建精度,是三维测量的主要误差源之一。通过特定的辅助条件,例如,构建相位基准、标定系统gamma值、以及拟合响应曲线等,能够有效补偿非线性相位误差,然而,这会影响测量方法的灵活性和稳健性。在条纹分析中引入希尔伯特变换能够实现自适应的非线性相位误差补偿,无需借助辅助条件。但是,当被测表面存在反射率跳变或相位截断时,希尔伯特变换将出现频率混叠或频谱泄露。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引起上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希尔伯特变换的非线性相位误差抑制方法。本文对该方法给出了严格的数学推导过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文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非平稳非连续条纹信号导致希尔伯特变换的频率混叠和频谱泄露问题,实验结果证实了在三步相移法中相位误差减少到原始相位误差的7.3%,无需借助额外的辅助条件,从而提高了该方法的普适性和可靠性。基于结构照明的三维成像及测量过程通常包含相位提取和折叠相位展开两个解码环节。增加额外的编码图案有利于提高相位展开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其代价是增加了投影采集的时间成本,因而降低三维成像与测量的速度。本文提出一种正弦条纹与随机条纹复合编码的快速三维重建方法,该方法不需要相位展开,仅需一幅随机条纹图案即可完成相位级次匹配,实现同名点定位。通过对局部弱相关的随机条纹的图像生成,灰度校正以及折叠相位的级次匹配等算法的改进,进一步提升复合编码三维重建的准确性、鲁棒性和普适性。在三维重建精度以及不同材质表面的三维成像效果等方面,本文提出的方法与典型的格雷码相位展开算法一致。不同的是,格雷码算法通常需要7幅编码图案进行相位展开,而本文算法仅需1幅随机条纹图案。具有真实感的彩色纹理重建涉及纹理映射和纹理融合两大关键技术。纹理图参数的求解决定了纹理映射的精度,同时直接影响纹理融合的质量。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标志点的高精度纹理映射算法,该算法通过摄影测量技术同时获得编码标志点的空间坐标和纹理相机参数,然后通过最近点迭代算法优化相机姿态参数,提升纹理映射精度。在纹理融合环节,结合复合权重与双向相似性函数进行全局目标图像的对齐操作,并通过两步法迭代优化能量函数,逐步减少纹理的错位,解决了纹理融合过程中色彩跳变和纹理模糊的问题。最后,利用重心坐标的仿射不变性完成任意纹理贴图的变换,实现任意网格参数化关系下彩色三维模型的纹理贴图快速自动变换。三维彩色成像及测量的自动化的核心是解决视点规划问题,其难点在于未知物体几何尺寸、拓扑结构,表面材质等信息情况下,要求满足三维传感器内在约束条件,自动生成全局最佳扫描视点,以最少的视点数量完成模型的完整扫描。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未知模型的自动化三维扫描方法,通过红外深度相机快速获取物体的粗略三维模型,根据该模型的表面信息及三维传感器的内在约束条件生成视点能量场,由能量场分布自动生成全局扫描视点。本文对三维扫描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同时设计了一种两步标定方法进行系统整体标定,并基于粗略模型进行视点规划,由此实现了自动化三维彩色整体扫描。

二、基于Poisson过程和Rough包含的计算免疫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Poisson过程和Rough包含的计算免疫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1)随机交互粒子系统与波动统计量的金融市场波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现状
    1.2 基础理论
    1.3 创新点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有限程随机交互传染系统构建模型及波动性质分析
    2.1 引言
    2.2 随机交互传染价格波动模型
        2.2.1 有限程随机交互传染系统的基本理论
        2.2.2 随机交互传染价格波动模型的构建过程
    2.3 随机交互传染价格波动模型的统计性质分析
    2.4 随机交互传染价格波动模型的复杂度行为分析
        2.4.1 指数波动模糊熵方法的介绍
        2.4.2 指数波动模糊熵方法的有效性检验
        2.4.3 基于指数波动模糊熵方法的复杂度行为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带跳跃的选举模型构建模型及波动性质分析
    3.1 引言
    3.2 随机交互格点选举价格波动模型
        3.2.1 格点选举模型的基本理论
        3.2.2 随机交互格点选举价格波动模型的构建过程
    3.3 随机交互格点选举价格波动模型的统计性质分析
    3.4 随机交互格点选举价格波动模型的复杂度行为分析
        3.4.1 复合距离模糊熵方法的介绍
        3.4.2 复合距离模糊熵方法的有效性检验
        3.4.3 基于复合距离模糊熵方法的复杂度行为分析
        3.4.4 匹配能量方法的介绍
        3.4.5 基于匹配能量方法的复杂度行为分析
    3.5 随机交互小世界选举价格波动模型
    3.6 随机交互小世界选举价格波动模型的统计性质分析
        3.6.1 基本统计性质分析
        3.6.2 概率分布特征
    3.7 随机交互小世界选举价格波动模型的多重分形性分析
        3.7.1 集合经验模式分解方法的介绍
        3.7.2 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的介绍
        3.7.3 多重分形性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金融市场波动统计量及波动性质分析
    4.1 引言
    4.2 双分量区间强度统计量的构造理论
    4.3 双分量区间强度统计量的基本统计分析
    4.4 双分量区间强度统计量的概率分布分析
        4.4.1 概率密度直方图和箱线图
        4.4.2 幂律分布
    4.5 双分量区间强度统计量的自相关性分析
        4.5.1 自相关函数
        4.5.2 自相似距离方法
    4.6 双分量区间强度统计量的互相关性分析
        4.6.1 互相关函数
        4.6.2 复合多尺度复杂性不变距离方法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安全数据服务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数据服务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2 总结和存在的问题
    1.3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服务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2 总结和存在的问题
    1.4 基于人类创新行为的扩散传播的数据分析研究
        1.4.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4.2 总结和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目标
    1.6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7 本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论文相关知识概述
    2.1 数据服务相关知识概述
        2.1.1 数据服务的提出和发展
        2.1.2 数据服务的组成和内容
        2.1.3 数据服务的特点
        2.1.4 数据服务的难点
    2.2 密码学原语
        2.2.1 双线性映射
        2.2.2 双线性Diffie-Hellman(BDH)假设
        2.2.3 访问结构
        2.2.4 单调跨度程序
        2.2.5 安全模型
        2.2.6 攻击模型
    2.3 基于属性的加密的安全模型
        2.3.1 基于身份的加密
        2.3.2 基于属性的加密
        2.3.3 基于密钥的属性加密
        2.3.4 基于密文的属性加密
    2.4 区块链相关知识概述
        2.4.1 区块与区块链
        2.4.2 哈希算法
        2.4.3 区块链智能合约
        2.4.4 共识机制
        2.4.5 区块链平台
    2.5 基于复杂网络的人类行为传播概述
        2.5.1 复杂网络概述
        2.5.2 人类行为传播学概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分布式的安全数据管理
    3.1 引言
    3.2 相关工作
        3.2.1 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数据管理研究
        3.2.2 基于属性基加密的数据管理研究
    3.3 分布式安全数据管理架构
        3.3.1 架构设计
        3.3.2 架构组成
        3.3.3 架构主要流程
        3.3.4 安全模型
        3.3.5 链码设计
        3.3.6 功能对比
    3.4 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安全数据管理的应用
        3.4.1 应用功能
        3.4.2 应用测试
        3.4.3 安全性分析
        3.4.4 隐私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跨域数据共享方法
    4.1 引言
    4.2 相关工作
        4.2.1 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系统研究
        4.2.2 基于属性的加密的供应链系统数据共享方案研究
    4.3 基于区块链的跨域数据共享设计
        4.3.1 协作架构
        4.3.2 体系架构
        4.3.3 实施策略
        4.3.4 仿真测试
    4.4 小结
第五章 基于复杂网络的信息传播动态建模
    5.1 引言
    5.2 相关工作
    5.3 模型推导
        5.3.1 数学模型的发展过程
        5.3.2 季节性方差率模型
        5.3.3 参数估计算法
    5.4 实验结果
        5.4.1 测试模型
        5.4.2 综合激励率λ(t)
    5.5 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自动小车存取系统优化运行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自动导引车相关研究
        1.2.2 自动小车存取系统相关研究
        1.2.3 订单分批拣选策略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自动导引车结构设计优化与控制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对角安装的双舵轮驱动结构介绍
        2.2.1 对角安装的双舵轮驱动结构设计
        2.2.2 对角安装的双舵轮驱动结构特点
    2.3 双舵轮自动导引车的运动控制
        2.3.1 基于阿克曼转向几何的控制策略
        2.3.2 双舵轮小车的运动学模型
    2.4 双舵轮自动导引车轨迹跟踪控制
        2.4.1 双舵轮小车轨迹跟踪控制器设计
        2.4.2 双舵轮小车线性时变误差模型
        2.4.3 模型预测控制轨迹跟踪算法
    2.5 实验结果与分析
        2.5.1 仿真实验结果与分析
        2.5.2 对比实验结果与分析
        2.5.3 实际实验结果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货架到人”自动小车存取系统优化设计研究
    3.1 引言
    3.2 模块化自动小车存取系统
        3.2.1 系统布局
        3.2.2 系统作业流程
    3.3 系统关键绩效指标、符号与假设
        3.3.1 系统关键绩效指标
        3.3.2 系统符号说明
        3.3.3 模型假设
    3.4 系统绩效评估模型
        3.4.1 基于系统作业瓶颈的订单吞吐量分析
        3.4.2 基于开环排队网络模型的订单吞吐时间分析
        3.4.3 开环排队网络模型的求解
        3.4.4 系统仿真
    3.5 模块化RMFS优化设计方法
        3.5.1 影响系统设计的关键指标
        3.5.2 “两阶段法”系统优化设计框架
        3.5.3 “二分法”系统优化设计框架
    3.6 实验结果与分析
        3.6.1 仿真实验结果
        3.6.2 系统绩效评估数值实验
        3.6.3 系统优化设计实验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货箱到人”自动小车存取系统优化设计研究
    4.1 引言
    4.2 “货箱到人”自动小车存取系统
        4.2.1 系统布局
        4.2.2 系统作业流程
        4.2.3 系统作业规则与假设
    4.3 “货箱到人”系统绩效评估模型
        4.3.1 考虑小车加减速的行走时间计算
        4.3.2 “货箱到人”系统服务时间建模
        4.3.3 考虑“货箱到人”系统批量作业的SOQN模型
        4.3.4 SOQN模型的求解方法
    4.4 Arena仿真验证
    4.5 数值实验结果与分析
        4.5.1 小车拣选批量和小车与拣选站台数量配比的影响
        4.5.2 存储区货架布局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货箱到人”作业模式下订单拣选优化策略研究
    5.1 引言
    5.2 系统介绍与问题描述
        5.2.1 系统介绍
        5.2.2 订单拣选优化问题描述
    5.3 订单拣选优化问题建模
        5.3.1 多行订单分批问题建模
        5.3.2 品项组合拣选问题建模
    5.4 模型求解
        5.4.1 订单分批优化模型求解方法
        5.4.2 品项组合优化模型求解方法
    5.5 算例分析
        5.5.1 订单分批优化策略算例分析
        5.5.2 品项组合拣选优化策略算例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奖励
附件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肿瘤免疫-化疗反应随机动力学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随机动力学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肿瘤免疫系统的研究现状
    1.4 随机动力学系统的随机模拟算法和统一色噪声近似的研究现状
        1.4.1 随机模拟算法的研究现状
        1.4.2 统一色噪声近似的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内容安排及创新点
第二章 多维随机动力学系统的随机模拟白噪声二阶算法和统一色噪声近似
    2.1 多维随机动力学系统的随机模拟白噪声二阶算法
    2.2 测试算法的科学性
        2.2.1 测试一维的Ginzburg-Landau系统
        2.2.2 测试二维的双模激光系统
    2.3 多维随机动力学系统的统一色噪声近似
    2.4 常用一维、二维和三维系统的统一色噪声近似公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auss白噪声激励下肿瘤免疫-化疗反应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3.1 Gauss白噪声激励的肿瘤免疫-化疗反应系统
    3.2 平衡态的存在性
    3.3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auss色噪声激励下肿瘤免疫-化疗反应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4.1 简化系统及其平衡态的存在性
    4.2 系统的统一色噪声近似
    4.3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Gauss色噪声激励下延迟肿瘤免疫-化疗反应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5.1 有延迟的系统及简化系统
    5.2 平衡态的存在性
    5.3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的项目

(5)模糊粗糙集决策方法及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面向数据的智能决策研究现状
        1.2.2 模糊粗糙集属性约简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背景
    2.1 粗糙集理论
    2.2 模糊粗糙集理论
3 基于模糊区分矩阵的基因选择方法
    3.1 基因选择概述
    3.2 基于模糊区分矩阵的属性约简方法
        3.2.1 模糊区分矩阵
        3.2.2 基于模糊区分矩阵的属性约简
    3.3 数值实验与分析
        3.3.1 算法设计
        3.3.2 数值实验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模糊相关族的临床诊断指标选择
    4.1 属性约简
    4.2 基于模糊相关族的属性约简方法
        4.2.1 理论基础
        4.2.2 模糊相关族属性约简
        4.2.3 基于决策表的模糊相关族属性约简
    4.3 数值实验
        4.3.1 算法分析
        4.3.2 参数设置
        4.3.3 实验结果描述
    4.4 本章小结
5 医疗决策实例分析
    5.1 结直肠癌基因选择
        5.1.1 实例描述与数据预处理
        5.1.2 基因选择结果分析
        5.1.3 决策规则提取与建议
    5.2 甲状腺疾病临床诊断指标选择
        5.2.1 甲状腺疾病与实验数据描述
        5.2.2 临床诊断指标筛选结果分析
        5.2.3 甲状腺疾病诊断规则及建议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6)覆盖决策系统约简方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入侵检测方法研究
        1.2.2 粗糙集属性约简方法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之处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入侵检测概述
        2.1.1 入侵检测概念及起源
        2.1.2 入侵检测的过程
        2.1.3 入侵检测分类
        2.1.4 入侵检测的评价指标
    2.2 模糊覆盖粗糙集约简理论
        2.2.1 模糊覆盖粗糙集
        2.2.2 基于粒矩阵的模糊覆盖粒约简
        2.2.3 基于一致矩阵的模糊覆盖属性约简
3 属性集变化的模糊覆盖动态属性约简
    3.1 属性增加的模糊覆盖动态属性约简
        3.1.1 理论基础
        3.1.2 属性增加的动态属性约简算法实现
        3.1.3 数值实验
    3.2 属性减少的模糊覆盖动态属性约简
        3.2.1 理论基础
        3.2.2 属性减少的动态属性约简算法实现
        3.2.3 数值实验
4 对象集变化的模糊覆盖动态属性约简
    4.1 对象增加的模糊覆盖动态属性约简
        4.1.1 理论基础
        4.1.2 对象增加的动态属性约简算法实现
        4.1.3 数值实验
    4.2 对象减少的模糊覆盖属性约简
        4.2.1 理论基础
        4.2.2 对象减少的动态属性约简算法实现
        4.2.3 数值实验
5 RCM和DRCM算法应用于入侵检测数据的实验与分析
    5.1 实验数据集介绍及预处理
        5.1.1 NSL-KDD数据集
        5.1.2 数据预处理
    5.2 RCM在大规模入侵检测数据上的应用
    5.3 DRCM在动态入侵检测数据上的应用
        5.3.1 A1-DRCM在动态入侵检测数据上的应用
        5.3.2 D1-DRCM在动态入侵检测数据上的应用
        5.3.3 A2-DRCM在动态入侵检测数据上的应用
        5.3.4 D2-DRCM在动态入侵检测数据上的应用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7)鱼类Ⅱ型干扰素及其受体进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背景和研究进展
        1.1.1 鱼类进化和基因复制研究
        1.1.2 Ⅱ型干扰素及其受体的结构和功能
    1.2 本论文相关研究方法简介
        1.2.1 分子系统发生学概述
        1.2.2 协同系统发生关系研究概述
        1.2.3 选择压力分析研究概述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二章 鱼类Ⅱ型干扰素及其受体的序列分析
    2.1 实验方法与技术
        2.1.1 鱼类Ⅱ型干扰素及其受体序列的获取
        2.1.2 鱼类Ⅱ型干扰素及其受体序列的预测
        2.1.3 鱼类进化节点物种的选取
    2.2 实验结果
        2.2.1 鱼类Ⅱ型干扰素及其受体基因序列信息的分析
        2.2.2 鱼类Ⅱ型干扰素及其受体基因座的分析
        2.2.3 鱼类Ⅱ型干扰素及其受体基因结构的分析
    2.3 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 鱼类Ⅱ型干扰素及其受体的系统发生分析
    3.1 实验方法和技术
        3.1.1 多序列比对算法的选择与设置
        3.1.2 多序列比对结果保守区域的选择
        3.1.3 系统发生重建软件的选择与设置
    3.2 实验结果
        3.2.1 鱼类Ⅱ型干扰素及其受体氨基酸多序列比对结果
        3.2.2 基于贝叶斯信息标准法(BIC)的进化模型拟合度测量结果分析
        3.2.3 鱼类Ⅱ型干扰素及其受体的系统发生重建
    3.3 分析与讨论
第四章 鱼类Ⅱ型干扰素及其受体协同系统发生关系的研究
    4.1 实验方法与技术
        4.1.1 整体拟合法协同发生参数设置
        4.1.2 基于事件法协同发生参数设置
    4.2 实验结果
        4.2.1 整体拟合法协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
        4.2.2 基于事件法协同系统发生分析
    4.3 分析与讨论
第五章 鱼类Ⅱ型干扰素的选择压力分析
    5.1 实验方法与技术
        5.1.1 选择压力分析模型的选择
        5.1.2 核苷酸序列替换饱和度分析
        5.1.3 基于蛋白编码序列的系统发生重建
    5.2 实验结果
        5.2.1 鱼类Ⅱ型干扰素多序列比对结果与替换饱和度检测
        5.2.2 鱼类Ⅱ型干扰素编码序列的系统发生重建
        5.2.3 IFNγ与 IFNγrel的氨基酸选择压力分析
    5.3 分析与讨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附录

(8)粗糙集理论在肺部肿瘤计算机辅助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肺部肿瘤计算机辅助诊断研究现状
        2.2 基于粗糙集的属性约简算法研究现状
    3.论文主要工作
    4.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理论基础
    1.经典粗糙集
        1.1 信息系统与决策信息系统
        1.2 等价关系与等价类
        1.3 上近似、下近似、边界域
        1.4 依赖度、重要度
        1.5 属性核与属性约简
    2.邻域粗糙集模型
        2.1 邻域
        2.2 邻域的上、下近似
        2.3 邻域决策系统的上近似、下近似
        2.4 相对约简
    3.差分进化算法
        3.1 初始化种群
        3.2 变异操作
        3.3 交叉操作
        3.4 选择操作
    4.评价指标
        4.1 灵敏度(Sensitive,SEN)
        4.2 特异度(Specificity,SPE)
        4.3 识别精度(Accuracy,ACC)
        4.4 马修相关系数(Matthew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MCC)
第三章 基于集成DE-NRS的肺部肿瘤影像组学计算机辅助诊断模型
    1.模型思想
    2.算法步骤
        2.1 获取数据
        2.2 获取ROI截取
        2.3 图像分割
        2.4 特征提取
        2.5 基于DE与 NRS的属性约简
        2.6 基于DE-NRS构造个体分类器
        2.7 基于DE-NRS的集成学习计算机辅助诊断模型
    3.实验分析
        3.1 实验环境与数据
        3.2 实验整体思路设计
        3.3 实验结果分析
    4.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JADE-NRS的肺部肿瘤高维属性约简模型
    1.模型思想
    2.算法步骤
        2.1 获取数据及预处理
        2.2 特征提取
        2.3 基于NRS模型计算样本的属性邻域
        2.4 基于JADE-NRS的高维属性约简
        2.5 基于JADE-NRS-SVM构造个体分类器
    3.模型伪代码
    4.仿真实验
        4.1 实验环境与数据
        4.2 实验结果分析
    5.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1.总结
    2.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9)纯钛种植体掺锶微纳米表面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影响骨整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文献回顾
    1 骨整合过程
    2 巨噬细胞的来源和分类
    3 巨噬细胞在骨整合过程中的作用
    4 纯钛种植体表面改性对于巨噬细胞的作用
第一部分 纯钛掺锶微纳米表面的制备与表征
    1 前言
    2 材料方法
    3 实验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第二部分 纯钛掺锶微纳米表面对巨噬细胞生物学行为和极化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方法
    3 实验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第三部分 纯钛掺锶微纳米表面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影响骨整合的体内/外研究
    1 前言
    2 材料方法
    3.实验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免疫细胞在骨愈合过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以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10)基于结构照明的计算三维彩色成像与测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光学三维成像与测量简介
        1.1.1 典型技术及成熟产品
        1.1.2 应用领域
    1.2 基于结构照明的计算三维彩色成像与测量
        1.2.1 成像原理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3 存在的问题及思路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课题来源
        1.3.2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3.3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基于结构照明的计算三维彩色成像与测量的相关理论
    2.1 三维传感器标定
        2.1.1 相机模型
        2.1.2 双目传感器标定
        2.1.3 彩色纹理相机标定
        2.1.4 三维传感器标定一般流程
    2.2 相位辅助深度数据获取
        2.2.1 相位重建
        2.2.2 深度像重建
    2.3 多视点数据匹配和融合
        2.3.1 .深度数据匹配和融合
        2.3.2 .彩色纹理映射和融合
    2.4 三维传感器内在空间约束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希尔伯特变换的相位误差抑制方法
    3.1 非线性相位误差模型
        3.1.1 数字条纹投影的相位误差模型
        3.1.2 希尔伯特变换条纹的相位误差模型
    3.2 非平稳非连续条纹的希尔伯特变换分析
        3.2.1 振幅调制函数对希尔伯特变换的影响
        3.2.2 离散信号希尔伯特变换的边界效应
    3.3 基于希尔伯特变换的相位误差抑制
        3.3.1 基于希尔伯特变换的相位误差抑制算法
        3.3.2 基于相位辅助的条纹信号边界延拓
        3.3.3 整体算法流程
    3.4 实验和分析
        3.4.1彩色平板实验
        3.4.2彩色工艺品实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复合编码快速三维重建方法
    4.1 相关理论
        4.1.1 投影校正
        4.1.2 数字散斑相关搜索
    4.2 数字散斑图像相关问题分析
    4.3 正弦条纹与随机条纹复合编码的计算三维重建
        4.3.1 局部弱相关的随机条纹图像生成
        4.3.2 随机条纹的灰度校正
        4.3.3 基于随机条纹辅助的折叠相位级次匹配
    4.4 实验和分析
        4.4.1 精度分析
        4.4.2 不同材质物体三维重建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真实感三维彩色纹理重建方法
    5.1 基于标志点的高精度纹理映射
        5.1.1 基本原理
        5.1.2 实现流程
    5.2 基于BDS的彩色纹理融合
        5.2.1 复合权重计算
        5.2.2 构建能量函数
        5.2.3 纹理对齐与融合
    5.3 基于重心坐标的纹理贴图变换
    5.4 实验和分析
        5.4.1纹理映射实验
        5.4.2纹理融合实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机器人辅助自动化三维彩色整体成像方法
    6.1 机器人辅助的三维成像系统模型
    6.2 基于粗略模型的视点规划算法
        6.2.1 粗略模型获取
        6.2.2 NBVs
    6.3 自动化三维彩色整体成像方法
        6.3.1 自动化成像系统标定方法
        6.3.2 自动化三维扫描
        6.3.3 细节补充扫描
    6.4 实验和分析
        6.4.1 系统整体标定
        6.4.2 工艺品自动化扫描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基于Poisson过程和Rough包含的计算免疫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 [1]随机交互粒子系统与波动统计量的金融市场波动研究[D]. 王国超.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2]安全数据服务关键技术研究[D]. 温泉思.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3]自动小车存取系统优化运行关键问题研究[D]. 汪威. 山东大学, 2020
  • [4]肿瘤免疫-化疗反应随机动力学系统的稳定性分析[D]. 段卫龙.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5]模糊粗糙集决策方法及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D]. 李藤.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6]覆盖决策系统约简方法及应用[D]. 钟夏汝.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7]鱼类Ⅱ型干扰素及其受体进化的研究[D]. 廖铂华.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8]粗糙集理论在肺部肿瘤计算机辅助诊断中的应用[D]. 任海玲.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9]纯钛种植体掺锶微纳米表面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影响骨整合的研究[D]. 徐安恬. 浙江大学, 2020(01)
  • [10]基于结构照明的计算三维彩色成像与测量[D]. 陈海龙. 深圳大学, 2019(11)

标签:;  ;  ;  ;  ;  

基于泊松过程和粗糙包含的计算免疫模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