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第三季度,全国小麦面粉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公示

1999年第三季度,全国小麦面粉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公示

一、1999年第3季度小麦粉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公布(论文文献综述)

苟明[1](2019)在《曲折中一路前行——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制度发展路上闪光的足迹》文中研究表明从1985年至今,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制度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30多年来,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以科学、公正的方法开展产品检测,用权威、客观的数据评判质量优劣,凭严密、规范的程序施行褒优治劣。在规范企业质量行为、整顿市场秩序、提高我国产品质量整体水平、维护广大消费者权益、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家监督抽查制度诞生1985年3月,一个看似普通的月份,却被永久地载入了我国产品质量监督的史册上——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这项重要的制度就在此月诞生。

胡萍,韩淑杰,邓建和,董珊[2](2014)在《深圳市2005—2007年食品安全监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深圳市食品安全监测基础数据研究不足的状况,统计分析深圳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的质量达标情况.结果表明,2005—2007年监督抽查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共10 269批次,总合格率为88.4%.监测食品包括大米及小麦粉、肉制品、食用植物油、食用盐、调味品、罐头、乳制品、糕点及糖果、白酒、啤酒、黄酒及果酒、方便主食品、冷冻饮品和非酒精液体饮料等15大类.2005—2007年的年度合格率依次为84.3%(1 648/1 954)、88.1%(2 414/2 741)和90.0%(5 018/5 574).2007年抽查大米及小麦粉、腌腊肉制品、食用盐、酱油、白酒、啤酒、瓶装饮用水和饼干等26种食品的合格率均高于同期全国食品专项监督抽查合格率.

严可仕[3](2014)在《中国食品安全治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出现和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从法律层面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也彰显了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对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从安全食品的需求方入手分析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支付意愿,从安全食品的供给方入手分析分析生产者安全食品的供给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政府实施更为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的政策建议,使政府对食品安全的治理机制形成安全食品供给者新的外部约束,以保证安全食品有效供给,这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首先对食品安全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在搜集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其他研究成果,通过成本收益比较分析方法,并基于生产者风险中性和长期内期望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假设,构建了生产者行为选择的理论模型。其次,论文一方面利用国家公布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安全食品状况总体稳定,没有出现区域性、系统性的食品安全问题,但在改进食品安全水平的测度方式和提高政府公布数据的可信度和权威性需要进一步努力。另一方面,媒体报道大量的食品安全事件,说明我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但这也为案例分析提供了便利,为改进政府监管体系提供了依据。论文的第五章主要从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视角对安全食品的供给和需求进行了统计分析,从消费者的需求端来看,我国的消费者对安全认证食品的认可度不高,大部分消费者虽然希望获得较高质量的食品,但又不愿意支付高的价格;从生产者的供给端来看,生产企业的有效供给意愿不足,这主要与我国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违规生产企业受处罚的概率和强度都不大有关。基于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构建的生产者行为模型,论文的第六章和第七章对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以及政府部门的监管机制展开进一步。研究认为,食品的特殊性,使得市场无法独自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借助公正的第三方,这就需要第三方实施有效监管。通过增强监管者的责任意识,确保监管机制发挥作用、监管措施有效落实,监管机构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用过程管理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帮助生产者降低成本、实施有效的抽检、创造有利于社会检举的制度环境、实施市场准入及产品召回制度等,使得《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能得以良好的执行,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将得到较好解决。论文的第八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的政策建议:1、严格追究监管责任增强监管责任意识;2、构建多方参与的全社会共治格局;3、积极推进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和过程管理体系建设;4、逐步扩大食品可追溯制度覆盖范围;5、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测体系;6、建立科学的信息公开披露机制;7、建立教育和培训体系。

马凤艳[4](2013)在《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关乎天津市工业产品质量水平,带动企业经济和城市发展,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是政府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管的一种手段,通过研究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模式,目前,天津市采取以定期监督检验为主,专项监督抽查为辅的监督管理形式,定期监督检验从制度上、操作上存在一定的弊端。通过对抽查方式、检验机构监管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政府、企业、检验机构、消费者等多个角度,提出了改革监督抽查工作、加强产品检验机构监管等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有效性的措施,对改进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首先研究了监督检验工作模式的重要意义,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的历史沿革、形势和发展、产品质量水平对天津发展的作用。随后,本文还研究了我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在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合格率普遍高于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不再能反映全市产品质量水平。通过与其他省市和国外先进经验对比,查找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模式需要改进的方面。最后,本文主要从多个角度改革该项制度,并通过规范抽样流程、改进工作程序、建立监督管理体系几方面提出改革我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模式具体设计方案,挖掘了该项制度改革创新的新思路,提出了完善政府质量监督抽查模式、申请经费支持减少企业负担、加强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技术机构的监管等对策建议。

于鸿飞,张建新[5](2012)在《过氧化苯甲酰的应用与再评价》文中认为过氧化苯甲酰(BPO)是现在最常用的小麦粉增白剂,在我国关于是否禁用已争论了十余年,卫生部最近宣布在小麦粉中禁用过氧化苯甲酰。论述了其对小麦粉的增白机理、主要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并对引发的争论进行反思。

段文锋,彭亚锋,林毅侃[6](2011)在《我国焙烤食品安全管理现状与建议》文中指出本文介绍我国焙烤食品安全现状,从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标准建设、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等方面深度剖析我国焙烤食品行业的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并提出加强焙烤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议。

彭军[7](2007)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有效性研究》文中指出产品质量问题涉及千家万户,涉及每个消费者的利益,涉及社会的经济发展。它不仅侵害给消费者和合法企业造成了重大损失,同时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市场原则,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从客观上来说,一个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水平的高低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在这方面,各级政府责无旁贷,而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是政府对产品质量进行管理的一种手段。本文从我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的介绍入手,首先研究了该项制度的重要意义。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正式建立于尚处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下的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和法制的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在为提高我国产品质量整体水平等方面越来越体现出它的优越性。随后,本文还研究了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在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如重复抽查、地方保护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有效性受到挑战,监督失效的情况时有发生。最后,本文主要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该项制度存在的七大问题的体制、技术等层面上的原因,并就完善我国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进行了研究,从深化体制改革、转变行政观念加强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从政府、企业、检验机构、媒体和消费者多个角度,挖掘了该项制度改革创新的新思路,提出了加大标准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加强产品检验机构监管等具体的、可行的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有效性的措施,对提高监督抽查工作有效性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彭岚[8](2005)在《产品质量与经济增长质量》文中研究说明经济增长是人类的主题之一。长期以来,理论与实践曾一度只重视经济数量的增长,而忽略了经济增长的质量。随着可持续性发展目标的提出,经济学界开始注重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然而,由于经济增长的研究惯性,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一直局限于经济结构的协调、增长方式的转变、科技的进步等方面,而产品质量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意义则长期被理论界所忽视。实际上,经济增长最终表现为向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的增加,相应的,经济增长的质量自然地最终会表现在产品质量上。产品质量高低不仅会影响到经济增长速度统计的真实性、可靠性,而且会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高低,它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全以及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从产品质量的角度研究经济增长质量的必要性,然后从产品质量的角度重新界定了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完善了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并以之为标准,从产品质量的角度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实证分析与考察,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产品质量,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有关对策。

倪敏[9](2007)在《十五期间国家监督抽查上海产品合格率统计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产品质量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国家形象。目前,我国已是一个制造大国,我国制造业总产出在世界的排位已是第三,制造业的产品中有130多种产品产量排世界第一。同样在出口中,制造业的产品出口比重超过了80%。但是,我国产品中拥有核心技术、真正拥有自己的知名品牌的比重还是相当的低。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我国产品必须从提高质量竞争力和核心技术能力方面赢得竞争优势。特别在当前,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被一些国家和媒体进行炒作,除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因素外,也有自身一些产品确实存在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创造质量过得硬的名牌产品,不仅通过数量的增长,还要通过质量的提高来推动国家的经济增长。我国《产品质量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对产品质量实行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对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以及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有质量问题的产品进行抽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作为我国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自1985年开始实施至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抽查数据,鉴于经济发展与质量进步的密切关系,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运用统计方法从这些数据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信息,来客观地衡量和准确地反映宏观经济发展状况,为政府部门对经济宏观调控和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行政角度考虑的质量技术监督等政府部门,研究的方法侧重于定性分析,而这方面的定量分析研究则不多,并且对这些抽查数据如何进行科学分析以指导今后质量监督工作,在这方面体现得还不够充分,产品抽样合格率的变化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在统计分析上的科学论证还不多见。本文运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统计方法,引用了大量未公开(内部)和公开的数据资料,在这些方面力求做些尝试性的探索。本文主要做了:1.采用假设检验等统计方法对国家监督抽查全国产品平均合格率与上海产品合格率进行对比分析和变化趋势分析。2.采用假设检验等统计方法对十五期间国家监督抽查上海产品合格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3.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产品抽样合格率指标与国内(上海)生产总值、上海工业总产值等国民经济指标的统计相关性。

赵曼[10](2006)在《我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抽样调查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质量技术监督抽样调查工作肩负着监督产品质量、指导生活、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重任,它在规范企业质量行为、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提高我国产品质量整体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实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影响力越来越深入人心。尤其是近年来,全国质检系统上下联动、及时有效开展的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应对处理突发事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有效维护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鉴于抽样调查工作在质量技术监督实际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笔者试图从抽样调查的一些基本问题入手,阐明我国质量技术监督抽样调查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工作程序及其重要作用,着力分析目前我国质量监督中抽样调查工作主要成绩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此提出加强我国质量技术监督中抽样调查工作水平的对策。也想通过此文和多方的努力,使质量监督中的抽样调查工作更加科学化、合法化,更具权威性,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1999年第3季度小麦粉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公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99年第3季度小麦粉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公布(论文提纲范文)

(1)曲折中一路前行——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制度发展路上闪光的足迹(论文提纲范文)

国家监督抽查制度诞生
首次实施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
第一次产品质量分析会在北京召开
发布《国家监督抽查产品质量的若干规定》
第一次曝光拒检企业
《产品质量法》明确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制度的法定地位
第一次专项监督抽查
首次撤免国抽连续不合格企业厂长职务
举办首期国抽不合格企业厂长 (经理) 培训班
编制第一个“国家监督抽查产品目录”
对五类食品开展“两查”活动
《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管理办法》出台
对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首次强制收回
对抽查工作过程实行统一管理
首批监督抽查实施规范发布
首次开展复混肥、磷肥全国联动抽查
成立第一届国抽技术评审组
及时通报抽查发现的问题
确定国家监督抽查改革思路
首次向公众征求下一年度国家监督抽查产品目录
首次对电商产品进行国家监督抽查
发布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后处理工作规定
第一次在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中推进“双随机”工作

(3)中国食品安全治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安全食品和安全认证食品
        1.2.2 无公害农产品
        1.2.3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1.2.4 食品安全监管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框架与思路
    1.5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5.1 数据来源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
    1.7 创新点和不足
        1.7.1 创新点
        1.7.2 论文存在的不足
2 研究综述
    2.1 食品安全问题成因
    2.2 国外研究进展综述
        2.2.1 食品安全监管的成本收益研究
        2.2.2 不同监管方式的比较研究
        2.2.3 食品安全监管对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影响的研究
    2.3 国内食品安全监管研究综述
        2.3.1 食品安全监管的理论及政策研究
        2.3.2 消费者安全食品消费态度和支付意愿研究
        2.3.3 食品安全与供应链管理
    2.4 国内外研究简要评述
3 生产者行为选择模型
    3.1 生产者行为选择模型
    3.2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所需的基本条件
    3.3 政府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中可以起的作用
    3.4 与原模型的比较
    3.5 本章小结
4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监管改进的途径
    4.1 基于国家公布的数据
    4.2 基于媒体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总体情况
    4.3 食品安全事件的典型案例分析
        4.3.1 通过食品安全事件看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基本特点
        4.3.2 食品安全事件中的监管者责任
    4.4 通过安全食品供给所需的基本条件推导监管体系改进的途径
    4.5 本章小结
5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支付意愿及其对生产者行为的潜在影响
    5.1 样本基本的统计性描述
    5.2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及其监管的认知分析
    5.3 消费者对安全食品认证的支付意愿
    5.4 安全认证食品的成本与售价
        5.4.1 无公害食品的成本与售价
        5.4.2 绿色食品的成本与售价
        5.4.3 有机食品的成本与售价
    5.5 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支付意愿对生产者行为的潜在影响
        5.5.1 消费者支付意愿对生产者的影响
        5.5.2 生产者的心声
    5.6 本章小结
6 我国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实际实施效果
    6.1 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
    6.2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
        6.2.1 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执行情况
        6.2.2 多部门分段式监管的执行情况
        6.2.3 抽查制度的执行情况
        6.2.4 信息披露的情况
        6.2.5 三品一标制度执行情况
    6.3 中国食品安全治理机制的主要缺陷
        6.3.1 增强监管者的监管责任意识保障机制不健全
        6.3.2 缺乏监管方式和方法的创新
    6.4 本章小结
7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的经济解释
    7.1 市场本身的力量
    7.2 信息不对称问题中第三方所必须具有的性质
    7.3 中国政府监管的性质及对生产者行为的影响
        7.3.1 中国监管机构的性质
        7.3.2 政府监管对生产者行为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政策含义
    8.1 主要结论
        8.1.1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形势还比较严峻
        8.1.2 中国食品安全治理机制存在根本性弊端
        8.1.3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未能有效破解“劣币驱逐良币”困境
    8.2 本文结论的政策含义
        8.2.1 严格追究监管责任增强监管责任意识
        8.2.2 构建多方参与的全社会共治格局
        8.2.3 积极推进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和过程管理体系建设
        8.2.4 逐步扩大食品可追溯制度覆盖范围
        8.2.5 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测体系
        8.2.6 建立科学的信息公开披露机制
        8.2.7 建立教育和培训体系
    8.3 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一 农产品(或食品)生产企业(包括合作社)调查问卷
附录二 食品安全监管对消费者影响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4)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产品质量监督概述
        1.1.1 产品质量监督定义
        1.1.2 产品质量监督的发展沿革
        1.1.3 产品质量监督形式及发展
    1.2 产品质量水平对天津发展的作用
        1.2.1 天津市产品质量近期状况分析
        1.2.2 近年来天津工业发展变化
        1.2.3 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促进天津经济发展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4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概况
    2.1 我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发展概况
        2.1.1 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发展历史
        2.1.2 近年来产品监督检验合格率变化趋势
    2.2 市产品监督检验与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对比
    2.3 我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模式
        2.3.1 各相关单位主要分工
        2.3.2 我市定期监督检验工作流程
    2.4 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概况
    2.5 我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对本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和作用
    2.6 定期监督检验工作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2.6.1 定检合格率偏高不能反映产品质量水平
        2.6.2 缺少专项资金影响监督检验工作顺利开展
第三章 国内其他省市监督检验工作先进经验
    3.1 国内先进省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情况
        3.1.1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抽查经费情况
        3.1.2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模式
        3.1.3 外省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工作要素
        3.1.4 外省市监督抽查机制改革
    3.2 国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情况
    3.3 与国外及外省市先进经验对比存在的几点差距
第四章 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模式设计
    4.1 规范的抽样流程
    4.2 改进工作程序
    4.3 建立监督管理体系
        4.3.1 与质检机构签订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承诺书
        4.3.2 开展质检机构分类监管
    4.4 加强制度管理
第五章 质量监督检验新工作模式实施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政府质量监督抽查模式
        5.1.1 实施分类分级管理
        5.1.2 抽查与整治并举
        5.1.3 规范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
        5.1.4 提高检测技术和能力
    5.2 申请经费支持减少企业负担
        5.2.1 关于申请经费的前期调研
        5.2.2 向市财政提出经费申请
    5.3 不断加强对产品质量检验技术机构的监管
    5.4 工作效率和管理绩效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
致谢

(5)过氧化苯甲酰的应用与再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BPO的主要作用
    1.1 后熟作用
    1.2 漂白作用
    1.3 防止霉变 (防腐抑菌) 作用
    1.4 提高粉色与出粉率
2 BPO安全性评价的争论
    2.1 BPO对小麦粉品质的影响
    2.2 BPO对消费者安全的危害
        (1) 小麦粉不合格
        (2) 对肝脏的危害
        (3) 潜在的遗传性和致癌性。
3 增白剂禁用十年争论, 发人深思
    3.1 食品添加剂的限量值问题
    3.2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
    3.3 政府决断的取向问题

(7)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安排
2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的相关概念及法律依据
    2.1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涵义
    2.2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分类
    2.3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性质
    2.4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行政法律关系
3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现状分析
    3.1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的重要贡献
        3.1.1 提高了我国产品质量的整体水平
        3.1.2 平息了多起全国质量安全突发事件
        3.1.3 为消费者选购放心的产品提供了依据
    3.2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存在的问题
        3.2.1 重复检查的问题
        3.2.2 不依法行政的问题
        3.2.3 地方保护的问题
        3.2.4 以罚代管的问题
        3.2.5 信息不畅的问题
        3.2.6 处理滞后的问题
        3.2.7 产品质量标准不完善的问题
        3.2.8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能力不足的问题
    3.3 影响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有效性的原因分析
        3.3.1 体制层面的原因
        3.3.2 技术层面上的原因
        3.3.3 其它方面的原因
4 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有效性的方案设计
    4.1 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4.1.1 深化行政组织机构的改革
        4.1.2 适度提高中央政府的集权
    4.2 促进执政部门转变行政观念
        4.2.1 明确执政为民的思想
        4.2.2 充分认识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4.3 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规范化”建设
        4.3.1 统一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
        4.3.2 统一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
        4.3.3 统一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各种文书
    4.4 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信息化建设
        4.4.1 建立一体化的信息基础平台
        4.4.2 开发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应用系统软件
        4.4.3 应用多种信息化手段
    4.5 加强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
        4.5.1 深化产品质量标准化机构的改革
        4.5.2 深化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和修订
    4.6 加强对产品质量检验技术机构的监管
        4.6.1 加大产品质量技术检验机构的改制力度
        4.6.2 加强产品质量技术检验机构的审批把关
        4.6.3 加强产品质量技术检验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
        4.6.4 加大产品质量技术检验机构的投入
    4.7 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力度
    4.8 加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产品质量与经济增长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0 导言
    0.1 选题的必要性及意义
    0.2 结构与研究方法
    0.3 选题的创新性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 产品质量的内涵
    1.1 产品质量的概念
    1.2 产品质量的特性
2. 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
    2.1 相关文献综述
    2.2 共同缺陷与商榷
    2.3 产品质量是经济增长质量不可或缺的决定因素
    2.4 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的重新界定
3. 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的完善
    3.1 GDP指标分析
    3.2 产品质量指标体系
4. 从产品质量角度考察中国经济增长质量
    4.1 我国产品质量的总体考察
    4.2 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总体考察——对一个悖论的解释
    4.3 产品质量指标考察
    4.4 结论
5. 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对策
    5.1 提高产品质量必须依靠行政干预—与市场能自发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商榷
    5.2 提高产品质量的措施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声明
致谢

(9)十五期间国家监督抽查上海产品合格率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背景介绍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国家监督抽查上海产品合格率与全国产品平均合格率的分析比较
    2.1 十五期间产品合格率年度数据的假设检验
    2.2 十五期间产品合格率季度数据的假设检验
    2.3 上海产品合格率与全国产品平均合格率的趋势比较
    2.4 2008年上海产品合格率的预测
第三章 十五期间国家监督抽查上海产品合格率影响因素分析
    3.1 不同规模企业的产品质量状况统计分析
    3.2 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产品质量状况统计分析
    3.3 不同类别产品质量状况的分析
第四章 产品合格率与生产总值等国民经济指标的统计分析
    4.1 全国产品平均合格率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定量分析
    4.2 上海产品合格率与上海生产总值的定量分析
    4.3 上海产品合格率与上海工业总产值的定量分析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我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抽样调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抽样调查的基本问题
    (一) 抽样调查的概念
    (二) 抽样调查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三) 质量技术监督中抽样调查工作的主要程序
    (四)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抽样调查的特点
    (五) 抽样调查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的作用
二、我国质量技术监督中抽样调查工作的现状
    (一) 质量技术监督抽样调查工作的主要成绩
    (二) 当前我国质量技术监督中抽样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三、提高我国质量技术监督中抽样调查工作水平的对策
    (一) 要进一步完善质量监督抽查制度
    (二) 要强化质量监督抽查力度,确保重要工业产品质量
    (三) 要保证抽查工作严格按标准进行,确保抽查的准确性
    (四) 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科技兴检”,整合抽查资源
    (五) 要加大后处理力度,进一步增强抽查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六) 加强抽查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
    (七) 要充分发挥全社会的监督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后记
导师及作者简介

四、1999年第3季度小麦粉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公布(论文参考文献)

  • [1]曲折中一路前行——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制度发展路上闪光的足迹[J]. 苟明.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19(05)
  • [2]深圳市2005—2007年食品安全监测分析[J]. 胡萍,韩淑杰,邓建和,董珊.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4(02)
  • [3]中国食品安全治理机制研究[D]. 严可仕.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5)
  • [4]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模式研究[D]. 马凤艳. 天津大学, 2013(01)
  • [5]过氧化苯甲酰的应用与再评价[J]. 于鸿飞,张建新. 陕西农业科学, 2012(01)
  • [6]我国焙烤食品安全管理现状与建议[J]. 段文锋,彭亚锋,林毅侃. 食品科学, 2011(21)
  • [7]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有效性研究[D]. 彭军. 北京交通大学, 2007(05)
  • [8]产品质量与经济增长质量[D]. 彭岚. 四川大学, 2005(03)
  • [9]十五期间国家监督抽查上海产品合格率统计分析[D]. 倪敏. 华东师范大学, 2007(11)
  • [10]我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抽样调查问题研究[D]. 赵曼. 吉林大学, 2006(11)

标签:;  ;  ;  ;  ;  

1999年第三季度,全国小麦面粉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公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