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扩频通信中一种简化的窄带干扰抑制方法

卫星扩频通信中一种简化的窄带干扰抑制方法

一、卫星扩频通信中一种简化的窄带干扰抑制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赵梦韵[1](2021)在《航天测控通信链路抗干扰接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航天测控系统的建设与完善,而航天测控通信链路的开放性导致其极易遭受敌意干扰攻击,从而严重影响通信性能。航天测控系统的通信安全决定了国家的战略信息安全,提升航天测控系统的干扰防护能力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航天测控链路接收机的抗干扰需求,研究了面向单接收天线和阵列接收天线的变换域干扰抑制技术,利用干扰信号变换域特性差异优化系统抗干扰性能。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第一,分析了航天测控系统的干扰防护现状和典型的抗干扰关键技术。分析了国内外的航天测控通信体制及干扰防护能力,从多维域的角度比较了经典的接收机抗干扰技术,为后续变换域干扰抑制提供理论参考。第二,设计了单接收天线变换域干扰抑制方案。利用扩频信号与干扰信号的变换域统计特性差异,两者在特征域具有不同的功率分布特性,将接收信号变换至特征域进行干扰抑制,然后变回时域进行后续解调操作。为了提升工程实用性,设计了基于RLS的自适应迭代算法,实现低复杂度的快速实时干扰抑制。仿真结果表明,在扩频增益为1023时,特征域干扰抑制算法能够实现50d B的干扰抑制能力,干扰抑制后信噪比损失小于2d B。第三,提出了阵列接收天线空域特征域联合干扰抑制方法。建议算法利用干扰和通信信号的功率分布差异,窄带干扰在特征域上的功率呈现聚集分布,而通信信号的功率均匀分布,将多天线的时域接收信号变换至特征域,进行多天线干扰抑制合并操作,实现空域和特征域联合抑制干扰的目标。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建议算法不仅能有效抑制不同来向干扰,特别针对同向窄带干扰,传统空时干扰抑制算法失效,所提算法依然有效。本文研究了航天测控系统变换域干扰抑制方法,提升了系统的干扰抑制性能,为航天测控抗干扰接收机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潘毅[2](2019)在《二进制偏移载波调制信号码同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高速发展及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已经逐渐深入到民用和军用领域的各个方面,这就对其所提供的导航、定位和授时等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缓解有限的频谱资源与越来越多的导航卫星之间的矛盾,新一代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采用了二进制偏移载波(BOC)信号,它能够以频谱相互分离的方式与传统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信号实现频谱资源共享。BOC调制信号就是对BPSK基带信号再进行周期性的副载波调制。增加的副载波调制将BOC信号功率谱主瓣分裂成了两个部分,其主瓣宽度更小,使得BOC信号的抗干扰、抗多径能力更加优越。但是副载波调制也使其自相关函数产生了多个相关峰,在码同步过程中引入了模糊性。另外,实际应用中复杂的通信环境难免会引起诸多问题,比如多径效应造成码跟踪环路锁定点发生偏移;大多普勒频移是接收机与卫星之间做高速相对运动时的固有现象,使得捕获阶段的检测出现较大误差;在干扰下,接收信号的波形和频谱发生了严重的失真,造成信号无法成功捕获。所以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展开了研究,其主要工作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针对BOC信号码同步过程中的模糊性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双时延搜索捕获算法、基于ACF卷积分解捕获算法和无模糊多径抑制码跟踪算法。对于双时延搜索捕获算法,将伪码时延和副载波时延作为两个独立变量进行处理,给出了捕获函数的精确表达式。对于基于ACF卷积分解捕获算法,BOC信号自相关函数可以写成三角形函数与脉冲串相卷积的形式,并依据这一原理提出了捕获函数和结构。对于无模糊多径抑制码跟踪算法,先设计出理想鉴相曲线,再通过本地辅助加权矩阵与输出鉴相曲线相关来无限趋近于理想鉴相曲线的方式,最终得到抗多径、无误锁点的码跟踪环路。仿真分别验证了三种无模糊算法的有效性,并给出了与其它算法的性能对比结果。(2)针对高动态下接收到的BOC信号多普勒频率以及多普勒变化率往往难以精确补偿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离散多项式相位变换(DPT)和PMF-FFT捕获算法。首先通过DPT对接收信号定阶再将载波中的高动态项降阶,然后对处理后的信号采用PMF-FFT算法进行捕获。利用线性调频信号能够在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FT)域形成尖峰,提出了基于DPT和FRFT捕获算法。该算法建立高动态下相关结果的模型,在降阶处理后采用FRFT算法对高动态项进行估计补偿,并得到伪码相位。理论分析推导了两种算法的复杂度和性能,仿真实验给出了捕获实现结果,并和其它算法做了性能对比。(3)针对干扰下BOC信号失真难以捕获的问题,先将全相位谱分析和PMF-FFT算法相结合提出了PMF-ap FFT算法,抑制了频谱泄露从而增强了捕获性能。在宽带干扰下,通过满足无线通信系统要求的快速FRFT算法抑制了干扰,再采用PMF-ap FFT算法实现了捕获。在窄带干扰下,根据接收信号的频谱确定干扰位置,设计出调节参数能实现任意点陷波的全相位滤波器,然后通过PMF-ap FFT算法实现了干扰抑制后的信号捕获。最后,仿真证明了两个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杨帆[3](2019)在《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抗窄带干扰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抗干扰技术一直是卫星导航通信方向研究的前沿,特别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是决定信息化战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虽然我国卫星导航系统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对干扰抑制技术的不断研究会在更加完善的第三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接收机天线收到的导航信号微弱,容易受到周围电磁波和干扰的破坏。窄带干扰(Narrowband Interference,NBI)是接收机常见的干扰类型。为了提高接收机抗窄带干扰的性能,有必要在接收机中加入窄带干扰抑制模块。本文主要深入的研究了时域和频域的自适应抑制窄带干扰的方法,并选择了一种频域自适应门限算法进行了硬件实现。以接收机收到的卫星导航信号和噪声、干扰的混合信号为前提,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介绍了卫星导航系统中采用的扩频通信技术,以直接序列扩频(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DSSS)系统为例,对窄带干扰下扩频前后的误码率曲线进行了仿真,由结果对比分析了其抗干扰性能。接着根据北斗信号和窄带干扰的结构,给出了数学模型,并阐述了导航接收机原理和自适应滤波技术理论。(2)从自适应预测估计角度,研究了时域抑制窄带干扰技术。详细介绍了最小均方(Least Mean Square,LMS)、递归最小二乘(Recursion Least Square,RLS)以及改进的可变步长最小二乘(Variable Step-size Least Mean Square,VSLMS)算法,对比了各算法抑制窄带干扰前后的仿真结果图,分析了算法的收敛性。从滤波器结构角度对IIR陷波器进行了改进,并对改进前后进行了仿真对比。(3)从自适应门限与并行处理数据角度,研究了频域抑制窄带干扰技术。首先介绍了频域滤波的思路,加窗函数的原因以及减少影响的措施,接着重点研究了频域滤波中自适应门限值的设定方法,并对改进后的N-sigma算法、自适应门限μ值法以及块处理数据的FBLMS算法进行了抗窄带干扰仿真。最后对比了各算法的抗干扰性能,误比特率曲线,以及实现复杂性。(4)根据前面的仿真结果,算法实现难度,对基于频域自适应门限μ值法的进行了硬件实现。首先给出了系统框架,然后使用Verilog分别对系统中的窗函数模块、延迟模块、FFT核和干扰抑制模块进行了设计,重点介绍了干扰抑制模块中自适应门限值的设计思路。最后在开发板上借助分析工具在线调试代码,通过查看FPGA内部信号,观察分析抑制干扰前后的波形,验证了所选算法的有效性。

颜灵恩[4](2019)在《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扩频通信技术凭借其抗干扰、抗多径、抗衰落和强隐蔽性等诸多优点,在军事和民用通信中获得广泛应用。其中直接序列扩频技术通过扩频码与序列相乘直接扩展信号频谱,其扩频码长度决定了直扩系统的干扰容限。但扩频码长度有限,因此干扰容限也有上限。当干扰功率过大,超出直扩系统的承受范围时,便对通信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其中窄带干扰因其功率集中且具有一定带宽而极具破坏性。为了在存在窄带干扰的无线通信环境中实现信号的可靠传输,需要使用高性能的算法对干扰进行抑制。针对传统干扰抑制算法中存在的频域能量损失、适用范围受限的问题,从现有频域抑制技术出发,通过结合两种频域算法的优势研究了阈值边带算法,针对时域非线性表示问题,通过将扩频码信息与流水线递归神经网络(PRNN)结合研究了基于扩频码的PRNN算法,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研究了时域窄带干扰抑制技术。重点研究时域线性预测滤波技术和非线性预测滤波技术。研究了常见窄带干扰样式,给出干扰数学表达式,并进行仿真。最后对两种时域预测技术进行实验分析,其中非线性滤波具有更好的误码率性能。2、针对时域干扰抑制算法存在收敛性问题和复杂度高计算量大的不足,研究了频域窄带干扰抑制技术。首先对FFT变换前的加窗技术进行介绍,给出了不同窗函数之间的比较,并研究了重叠加窗技术,其中Blackman-Harris窗具有优异的旁瓣抑制性能。然后研究了频域自适应滤波算法、频域阈值算法和边带相关置换算法。针对频域阈值算法损失较多信号能量的问题和边带相关置换算法无法处理边带对称处同时存在干扰的问题,提出边带阈值算法。该算法针对不同的频域谱线采用相应的处理方式。实验仿真表明,提出的边带阈值算法能够获得比其他频域算法更优异的性能。3、针对时域技术中预测误差存在非线性的问题,引入神经网络技术。利用递归神经网络取代自适应滤波中的权值连接,再利用扩频码的信息将预测误差进行解扩重扩迭代更新,并采用RTRL算法实现递归神经网络的实时权值调整。实验仿真表明,基于扩频码的递归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很强的非线性,能够较准确预测窄带干扰,抑制效果明显。

常诚[5](2018)在《基于变换域通信技术的区域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我国地面数字广播电视正处在发展和普及阶段,信号覆盖不健全、标准滞后不完善等现状严重影响了广播频段的频谱利用率。其中606~678MHz包含9个频道,在不同区域和时段只有部分频道被使用,这对于我国相对紧张的频谱资源是极大的浪费。如何合理利用离散的空闲频谱实现高速率、抗干扰的隐蔽通信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典型多载波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虽然传输速率高,但是解调信噪比高、抗干扰能力差;典型单载波的直接序列扩频技术抗干扰能力强,功率谱密度低,但是传输速率有限,两者都难以充分利用离散频谱资源。本文旨在研究适用于离散频谱环境下的抗干扰通信系统,在不影响现有数字广播电视信号的前提下,通过变换域通信技术聚合空闲频段,提高频谱利用率,并具备较高的传输速率、一定的抗干扰和隐蔽性能。本文对变换域通信技术的传输速率提升、峰均比抑制和提高对快时变多径衰落信道的适应性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理论创新,并依此设计系统方案,研制原理样机,完成实测验证。具体内容如下:1.针对系统的频谱聚合和抗干扰需求,调研、实测了北京市606~678MHz频谱使用情况,明确了广播频段频谱利用率低的现状;分析了现有无线通信体制在此种频谱环境下存在传输速率或抗干扰及信号隐蔽性能有限、会对现有数字广播电视信号造成影响、频谱交互难以实现等问题。通过阐明变换域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其不仅能够自适应频谱接入,具备高阶调制的能力,保证低信号功率谱密度,理论上还可以对抗-52/-44d B信干比典型窄带/宽带干扰,与此种典型离散频谱环境下的区域宽带无线通信需求更加匹配。2.针对变换域通信系统频谱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多维并行组合信号结构提升传输速率。首先分析信号维度对系统的影响,将频谱效率提升转化成以最小误码率损失为代价增加调制符号数量的问题。其次,提出多维矢量组合的方式扩展调制符号,并通过相位控制扩展符号的欧式距离。再次,将信号设计形成系统方案,提出多维并行组合变换域通信系统,提高频谱效率的同时降低比特误码率。最后,提出基于同步头的调制自适应方法,使系统调制方式可以随频谱状况调节,提高整体传输速率。3.针对变换域通信系统信号峰均比大的问题,提出互补峰值抑制法有效抑制峰均比。首先证明系统峰均比受频谱环境和伪随机相位共同作用。其次,提出互补峰值抑制信号法,实现了无边带信息、低运算量且效果更好的峰均比抑制。再次,针对在可用频谱有限时,抑制信号会占用过多发射功率问题,提出通过功率调整系数,将发射功率集中于数据信号部分,改善系统性能。同时结合低信号功率谱密度特性几乎不会对于现有广播电视信号造成影响。最后,定性、定量地分析了互补峰值抑制法与多维并行组合信号的兼容性。4.针对变换域通信系统在大扩频比的隐蔽通信时会面临快时变多径衰落信道,长符号持续时间导致的大归一化多普勒引起时域导频性能恶化问题,提出频域非均匀导频设计方法。首先对认知发射/接收机进行分类,量化了频谱失配对系统产生的信噪比损失。进而提出频域非均匀导频,降低峰均比的同时,实现在大扩频比条件下对离散频谱信道的准确估计。其次,提出时频二维非均匀导频,降低了系统的导频数量,提高了系统效率。最后,提出利用频域非均匀导频构造测量矩阵,通过压缩感知解决信道估计受噪声影响大和运算复杂度高的问题。5.基于以上理论创新,设计系统方案,研制原理样机,完成测试验证。通过对传输速率、抗干扰、峰均比、误码率、多径衰落信道参数以及传输距离等项目的测试,以及与现有技术的对比,对系统性能进行评估,验证了所提理论创新的有效性。系统在不影响现有数字广播电视信号的前提下,可以对抗-38d B信干比的10%宽带干扰和典型多径衰落信道,并实现速率5Mbps以上、距离5km的低信号功率谱密度数据通信。系统通过将空闲频谱进行聚合,提高了频谱利用率,满足离散频谱环境下的高速、抗干扰、隐蔽通信的需求。

瞿智[6](2016)在《精密扩频测距抗干扰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精密扩频测距直接决定卫星导航定位和卫星测控定轨等的性能,然而无论在民用领域还是军事领域,无意干扰和有意干扰不可避免,这对精密扩频测距提出了严峻挑战。干扰信号和抗干扰措施都会影响测距性能,甚至导致测距系统功能失效,测距链路的可靠性和精度成为现代扩频测距技术应用的焦点。由此,产生了本文研究的基本问题——干扰环境中如何实现精密扩频测距。围绕这个问题,论文重点研究了四个关键技术问题,相关研究成果及创新点如下:1、针对单频干扰下的测距特性及性能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扩频信号连续频谱模型的测距误差定量计算和评估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伪码非理想随机特性、脉冲调制波形和有限积分时间等因素,构建了精细的信号频谱模型,推导了单频干扰导致的静态测距误差和动态测距误差公式,并通过测距误差包络、敏感区间和敏感带宽定量评估单频干扰下的测距性能。2、针对窄带干扰下的测距特性及性能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测距系统抗窄带干扰性能的定量计算和评估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系统稳定性能和测距精度性能,给出了无干扰和有干扰下的性能评估指标,定义了测距干扰容限,能够定量计算同时满足系统稳定性和测距精度要求的最大干信比,并通过容限参考因子定量描述确定应用场景中稳定性能和精度性能的权重关系,明确指示了系统抗干扰性能的制约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测距干扰容限的分析计算。3、针对基于陷波器的干扰检测与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两级自适应IIR陷波器的干扰检测与识别方法。该方法能够判断干扰信号的有无以及估计干扰信号的频率位置,通过优化设计自适应梯度算法,提高了干扰参量的估计精度和检测灵敏度,典型参数下单频干扰的检测灵敏度提高了约2.6 dB,达到了-12.8 dB,双频干扰和窄带干扰的检测灵敏度分别达到了-8.5 dB和-4.1 dB,并且设计了两级陷波器来有效识别这三种干扰,为扩频测距系统的抗干扰设计提供了必要前提。4、针对干扰抑制及测距抗干扰方法的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外差式可调LP-FIR陷波器的干扰抑制方法,并结合前文设计的干扰检测与识别方法解决了测距系统中的抗干扰难题。该方法利用一个Hilbert滤波器、一级差频调制和一个LP-FIR陷波器实现不同频率位置单频干扰和窄带干扰的抑制,简单灵活易实现,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小抗干扰措施对测距精度的影响,可以实现接近于CRLB的扩频测距精度。上述研究成果均通过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明确有效且技术可行性强,对于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中的扩频测距系统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赵宏基[7](2016)在《自适应窄带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现代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直接序列扩频作为主流的通信体制,其在民用和军用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工程应用。直扩通信系统的优点是具有较强的窄带干扰抑制能力,能够有效对抗自然干扰或人为的窄带干扰。然而,这些窄带干扰若超过了接收机的干扰容限,直扩通信系统的正常工作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在接收端要采用单独的抗干扰模块处理功率较强的干扰,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容限。文章中建立了简化的信号模型和常用的窄带干扰模型:音频干扰、AR干扰、带限高斯噪声干扰,并分析了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对这些窄带干扰的处理增益。当前,在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中,时域自适应线性滤波技术和频域自适应滤波技术常被用来进行窄带干扰的抑制。时域自适应线性滤波技术不需要傅里叶变换,计算量较小,可以应对不同类型的干扰。频域滤波技术利用傅里叶变换把信号能量分解到不同的频率分量上,有利于检测和抑制干扰信号。在理想情况下,直接序列扩频信号的频谱被认为是白色谱,各个子带的信号功率密度是相同的,故置零门限通常被设定为一个常量。置零门限与各信号子带的能量做对比,便可检测干扰。如果频点的信号能量高于门限,则该子带的信号被抑制,反之则保留子带的信号能量。时域自适应滤波算法都需要一定的收敛时间。而在频率域,每个信号子带的频谱分量具有独立的收敛特性。所以频域的自适应滤波算法可以快速的收敛。在实际信号传输时,因为信号的带宽受限,信号的频谱已不再满足白色谱。所以在设定频域的能量门限时,每个子带有相同的门限值就会导致有用信号的损失。如果根据直扩信号的频谱特性计算各个信号子带的能量,动态的设定各个信号子带的能量门限,可以改善频域滤波算法的性能。仿真实验结果证明基于自适应能量门限的频域自适应滤波算法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

刘泳庆[8](2016)在《卫星导航系统多维域抗干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卫星导航应用电磁环境的日益复杂和干扰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的各类应用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卫星导航抗干扰技术已经成为卫星导航系统成功应用的基础之一,因其直接关系到战场“制导航权”的问题而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多维域综合抗干扰技术根据干扰信号和期望信号在不同维度上如时间维度、频率维度、空间维度等表现出的不同特性,在各维度上针对干扰信号进行干扰抑制,可全面提升卫星导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在此背景下,本文将针对多种干扰共存下的抗干扰需求和抗干扰算法的低复杂度需求展开多维域抗干扰算法在卫星导航系统中应用的研究,并对抗干扰算法对测距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性成果如下:1.针对非相干压制干扰和多径干扰同时存在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重重叠子阵的波束成形算法,可实现相关前、相关后波束成形器(PAPC-BF)与空间平滑算法的融合,解决非相关压制干扰和多径干扰同时存在时的干扰抑制问题。算法首先基于提出的双重重叠子阵结构利用相关前波束成形器进行非相关干扰的抑制;然后基于相关后波束成形器采用空间平滑的解相关算法实现对相关信号的信源个数和波达方向估计;最后基于对干扰、多径和期望信号的波达方向估计进行波束成形。通过计算机仿真与传统波束成形算法的性能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双重重叠子阵的自适应波束成形算法可以实现在低信噪比情况SNR≤-40dB时对期望导航信号、非相关压制干扰和多径干扰的波达方向估计并进行有效地波束成形,在高信噪比情况下比相关前波束成形器和相关后波束成形器都具有更加出色的干扰抑制性能。2.为解决传统时域自适应滤波算法应用到过采样卫星导航接收机中而面临的由于采样值相关性造成预测误差的问题,提出了间隔型时域自适应滤波窄带干扰抑制算法。该算法基于非连续间隔的滤波器结构设计,消除输入滤波器采样值之间的相关性,克服自适应滤波器在抑制窄带干扰时对导航信号产生恶化的问题。通过仿真与传统自适应滤波算法进行性能比较,内插型时域自适应滤波器不仅可以在干扰频率处形成零陷,而且在信号通带内的平坦度也远好于传统的自适应滤波器,在高、低信噪比情况下均可实现窄带干扰的有效抑制。3.针对抗干扰算法对卫星导航接收机测量零值的影响,从抗干扰算法对接收机载波相位测量零值和码相位测量零值两方面的影响展开讨论。首先给出干扰抑制下的接收机跟踪环路模型,结合干扰抑制模块的等效滤波模型进行理论分析,针对载波相位测量零值偏差和码相位测量零值偏差的数学表达进行理论推导,并分别对具有线性相位和非线性相位特性的等效滤波器对接收机测量零值的影响展开讨论,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本章所提出分析模型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等效滤波器是线性相位滤波器的干扰抑制算法不会造成载波相位和码相位测量零值的偏差;等效滤波器是非线性相位滤波器的干扰抑制算法对载波相位的影响可以根据式(5.27)进行补偿,对码相位测量零值的影响取决于滤波器与伪码自相关函数相关的结果。文章推导的简化分析模型与仿真结果吻合,验证了本章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可以用于指导导航测距接收机干扰抑制算法的设计,从而在干扰抑制的基础上保证导航测距的性能,为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干扰抑制算法设计提供理论支撑。4.针对XX-1星载测距接收机干扰检测与抑制和XX-2星间测距链路干扰检测与抑制项目的研制要求,不考虑阵列天线的信号处理方法,从抗干扰接收机的硬件设计、低复杂度干扰抑制算法的方案设计与FPGA实现以及可对抗多种干扰的综合抗干扰模块设计等方面给出抗干扰模块的具体实现方案和实现结果,为了全面验证综合抗干扰模块的性能,给出中频测试、射频有线测试、射频无线测试、高低温测试以及开关机测试的测试平台搭建方法和具体测试项目,最后给出在验证平台上的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抗干扰算法满足研制目标,可在低复杂度的约束下满足星载、星间测距的干扰抑制需求。所承担的项目已成功交付。

罗媛[9](2015)在《卫星导航链路窄带干扰抑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卫星导航链路中,当接收信号中含有强功率的窄带干扰时,导航定位性能将受到极大的影响。本文研究卫星导航链路中窄带干扰抑制技术,提升系统的误码性能,进而改善系统测距或定位性能。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设计了一种二阶锁频环(FLL)级联三阶锁相环(PLL)的锁相环路,对窄带干扰的相位进行跟踪。仿真结果表明:与单环(FLL或PLL)相比,该锁相环路能够获得更精确的相位信息。2.采用了一种改进的最小均方(LMS)算法——块最小均方(BLMS)算法,该算法能够自适应地抑制窄带干扰。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当信噪比处于[-15dB,-9dB]区间范围内时,该算法可以使系统获得较好的干扰抑制性能。3.采用了一种适用于窄带干扰抑制系统的干扰幅值估计方法。该方法利用特定结构的滤波器对窄带干扰幅值的动态范围进行较好的估计。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估计算法可将干扰幅值估计误差限制在1%范围内。4.设计了一种基于干扰重构的窄带干扰抑制方案。对于BPSK调制窄带干扰,该方案利用锁相环路所获得的干扰相位信息、由幅值估计滤波器所得的干扰幅值信息、符号判决信息,对干扰信号进行精确的重构,然后,从接收信号中去除该重构信号,以此达到抑制干扰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干扰抑制方案相比,该干扰抑制方案可获得约1dB3dB的信噪比增益,而相对理论情况只劣化了1dB左右,且对导航信号相位的影响较小。

王立松[10](2010)在《卫星测控通信抗干扰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测控是卫星通信系统中重要环节,它保证了卫星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如何提高测控通信的抗干扰能力成为卫星测控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问题。本文在研究DS/FH混合扩跳频技术基础上,针对卫星测控抗干扰接收机关键技术、干扰抑制技术及策略展开深入研究与仿真。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果:1、设计了一种基于DS/FH抗干扰接收机总体结构。为了提高测控接收机的抗干扰性能,论文在叙述DS/FH混合扩频体制接收机关键技术基础上,提出利用窄宽带干扰抑制算法或策略实现对大干扰的自适应滤波与抑制,从而提高系统的抗干扰容限。本文构造的接收机结构极大抑制了外界干扰对传输信号的影响,有效降低了恢复信息的失真率。2、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长周期扩频序列码。在扩频抗干扰通信系统中,伪随机序列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伪随机性能的好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性能的好坏。本文根据课题实际需要,构造了一种在时钟频率为10.23MHz时周期超过1年的长周期伪随机序列码,该码具有与P码相似的特性,周期却比P码还要长,能够满足卫星测控的实际需要,并且经过仿真实验,其各项参数均达到甚至优于P码。3、对卫星测控信道中可能存在的各类干扰信号进行了建模与仿真。测控系统中的干扰是由多种干扰平台产生,来自不同平台的干扰对通信带来的影响并不相同,为了有效的进行干扰抑制,需要建立一个合适的干扰环境模型。本文在深入研究了卫星测控通信传输信道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测控指令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常见的几类干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各类干扰的数学模型,并对各类干扰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4、编程实现了基于LMS的自适应横向滤波算法和基于加窗DFT变换域滤波算法以及基于FRFT变换算法,并进行了干扰抑制性能仿真。针对卫星测控通信中常见的几类窄带干扰和宽带干扰,本文分别采用了LMS算法、DFT算法以及FRFT算法对通信中遇到干扰进行了干扰抑制建模仿真,并对脉冲宽带干扰的抑制策略进行了分析。

二、卫星扩频通信中一种简化的窄带干扰抑制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卫星扩频通信中一种简化的窄带干扰抑制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航天测控通信链路抗干扰接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工作与贡献
    1.3 论文结构与安排
第二章 航天测控系统及抗干扰技术研究现状
    2.1 引言
    2.2 航天测控系统
        2.2.1 航天测控系统组成
        2.2.2 航天测控系统发展历程
        2.2.3 航天测控系统发展趋势
    2.3 航天测控链路干扰防护现状
        2.3.1 航天测控通信体制
        2.3.2 航天测控系统干扰防护能力
    2.4 测控链路抗干扰关键技术
        2.4.1 时域干扰抑制
        2.4.2 空域干扰抑制
        2.4.3 变换域干扰抑制
        2.4.4 空时自适应滤波
        2.4.5 空频自适应滤波
    2.5 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2.5.1 最小均方误差准则
        2.5.2 最大信干噪比准则
        2.5.3 线性约束最小方差准则
    2.6 小结
第三章 抛物面接收天线变换域干扰抑制技术
    3.1 引言
    3.2 抛物面接收天线信号模型
    3.3 变换域干扰抑制算法原理
    3.4 算法性能分析
        3.4.1 输出信干噪比
        3.4.2 复杂度分析
    3.5 干扰信号类型
        3.5.1 窄带瞄准式干扰
        3.5.2 多音干扰
        3.5.3 高斯白噪声干扰
        3.5.4 宽带干扰
    3.6 计算机仿真
    3.7 小结
第四章 阵列接收天线变换域干扰抑制技术
    4.1 引言
    4.2 阵列天线接收模型
    4.3 空域特征域联合干扰抑制原理
    4.4 算法性能分析
        4.4.1 输出信干噪比
        4.4.2 计算复杂度
    4.5 计算机仿真
    4.6 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本文贡献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二进制偏移载波调制信号码同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捕获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码跟踪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1.4 论文结构安排
        1.4.1 论文组织结构
        1.4.2 论文章节安排
2 BOC调制机理及其捕获跟踪算法分析
    2.1 BOC信号调制机理及其特性
    2.2 BOC衍生信号调制机理及其特性
        2.2.1 MBOC调制机理及其特性
        2.2.2 DBOC调制机理及其特性
    2.3 捕获和码跟踪算法
        2.3.1 直扩信号捕获算法
        2.3.2 BOC信号捕获算法
        2.3.3 码跟踪算法
    2.4 本章小结
3 BOC调制信号无模糊捕获和码跟踪算法
    3.1 引言
    3.2 基于双时延搜索BOC信号无模糊捕获算法
        3.2.1 算法原理
        3.2.2 算法性能和复杂度分析
        3.2.3 算法框图和流程
        3.2.4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3.3 基于ACF卷积分解BOC信号无模糊捕获算法
        3.3.1 算法原理
        3.3.2 算法性能和复杂度分析
        3.3.3 算法框图和流程
        3.3.4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3.4 无模糊多径抑制码跟踪算法
        3.4.1 多径信道下码鉴相曲线
        3.4.2 跟踪环路误差分析和结构图
        3.4.3 仿真实验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高动态下BOC调制信号捕获算法
    4.1 引言
    4.2 基于DPT和加窗PMF-FFT高动态捕获算法
        4.2.1 高动态下BOC信号模型
        4.2.2 DPT原理和信号阶数确定
        4.2.3 加窗PMF-FFT算法分析
        4.2.4 算法框图和流程
        4.2.5 仿真实验和结果分析
    4.3 基于DPT和 FRFT高动态捕获算法
        4.3.1 高动态下BOC信号相关结果
        4.3.2 FRFT算法
        4.3.3 算法信噪比和计算量
        4.3.4 算法框图和流程
        4.3.5 仿真实验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干扰下BOC调制信号捕获算法
    5.1 引言
    5.2 基于PMF-apFFT的 BOC信号捕获算法
        5.2.1 全相位预处理
        5.2.2 PMF-apFFT捕获算法原理
        5.2.3 PMF-apFFT捕获算法性能和复杂度
        5.2.4 算法框图和流程
        5.2.5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5.3 宽带干扰下捕获算法
        5.3.1 问题描述
        5.3.2 低复杂度快速FRFT算法
        5.3.3 干扰抑制和算法流程
        5.3.4 仿真实验和结果分析
    5.4 窄带干扰下捕获算法
        5.4.1 全相位滤波器设计
        5.4.2 窄带干扰抑制
        5.4.3 算法框图和流程
        5.4.4 仿真实验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得奖情况

(3)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抗窄带干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概述
    1.2 导航接收机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现状
        1.2.2 接收机抗干扰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选题意义与论文结构
        1.3.1 选题意义
        1.3.2 论文结构
2 扩频通信系统与自适应滤波技术
    2.1 DSSS系统概述
        2.1.1 DSSS系统的原理
        2.1.2 抗窄带干扰仿真对比
    2.2 北斗导航信号与窄带干扰
        2.2.1 北斗导航信号
        2.2.2 窄带干扰形式
    2.3 导航接收机原理与自适应滤波技术
        2.3.1 导航接收机结构及原理
        2.3.2 带通采样原理
        2.3.3 自适应滤波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时频域抗窄带干扰技术
    3.1 时域自适应FIR滤波器
        3.1.1 LMS算法
        3.1.2 RLS算法
        3.1.3 算法仿真
    3.2 时域自适应IIR滤波器
        3.2.1 直接型IIR陷波器
        3.2.2 LMS算法的改进
        3.2.3 IIR陷波器的改进
        3.2.4 改进前后仿真对比
    3.3 频域自适应滤波技术
        3.3.1 频域抗干扰原理
        3.3.2 门限值的选取
        3.3.3 N-sigma算法
        3.3.4 自适应门限μ值法
        3.3.5 FBLMS算法
        3.3.6 算法仿真
        3.3.7 算法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频域抗窄带干扰的设计与实现
    4.1 接收机系统
    4.2 开发工具与设计平台
        4.2.1 开发工具
        4.2.2 开发平台
        4.2.3 FPGA设计流程
    4.3 干扰抑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3.1 窗函数模块
        4.3.2 延迟模块
        4.3.3 FFT核
        4.3.4 干扰抑制模块
        4.3.5 测试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时域窄带干扰抑制技术
        1.2.2 变换域窄带干扰抑制技术
        1.2.3 基于神经网络的窄带干扰抑制技术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概述
    2.1 直扩通信系统基本原理
    2.2 直扩系统抗干扰原理
    2.3 直扩系统主要特点
    2.4 扩频通信抗干扰指标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时域窄带干扰抑制技术
    3.1 时域自适应预测技术基本原理
    3.2 时域线性自适应预测技术
    3.3 时域非线性自适应预测技术
    3.4 常见窄带干扰模型
        3.4.1 单音干扰
        3.4.2 多音干扰
        3.4.3 自回归干扰
        3.4.4 窄带高斯噪声干扰
        3.4.5 调制信号干扰
    3.5 实验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频域窄带干扰抑制技术
    4.1 频域窄带干扰抑制技术原理
    4.2 时域加窗性能分析
    4.3 常用的频域窄带干扰抑制技术
        4.3.1 频域自适应滤波技术
        4.3.2 频域阈值干扰抑制算法
        4.3.3 频域边带相关置换算法
    4.4 一种改进的频域抑制算法
    4.5 实验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窄带干扰抑制技术
    5.1 神经网络概述
    5.2 基于PRNN的干扰抑制算法
    5.3 RTRL算法
    5.4 基于码辅助的PRNN窄带干扰抑制算法
    5.5 实验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基于变换域通信技术的区域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面数字广播电视
        1.2.2 区域无线通信系统
        1.2.3 变换域通信系统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变换域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提升
    2.1 变换域通信系统基本原理
    2.2 多维并行组合信号设计
        2.2.1 信号维度与系统频谱效率的关系
        2.2.2 多维信号的比特误码率
        2.2.3 多维并行组合信号设计
        2.2.4 现有频谱效率提高方法分析
    2.3 多维并行组合变换域通信系统
        2.3.1 系统模型
        2.3.2 系统频谱效率
        2.3.3 AWGN信道下的误码率
        2.3.4 多径衰落信道下的误码率
    2.4 基于同步头的调制自适应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变换域通信系统的峰均比抑制
    3.1 变换域通信系统的峰均比及其特点
    3.2 互补峰值抑制信号法
        3.2.1 现有峰均比抑制方法分析
        3.2.2 互补峰值抑制信号法
    3.3 基于功率调整的互补峰值抑制信号法
    3.4 多维并行组合信号的峰均比抑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变换域通信系统的信道估计和均衡
    4.1 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和均衡准则
    4.2 基于变换域通信系统的非均匀导频设计
        4.2.1 收发端分类及频谱失配影响分析
        4.2.2 频域非均匀导频设计
        4.2.3 时频二维非均匀导频设计
    4.3 基于压缩感知和频域非均匀导频的信道估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区域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实现与测试
    5.1 系统整体设计与实现
    5.2 系统测试方案
        5.2.1 测试项目及方法
        5.2.2 传输速率测试
        5.2.3 抗干扰性能测试
        5.2.4 信号峰均比测试
        5.2.5 信道参数及误码率测试
        5.2.6 传输距离测试
    5.3 系统综合性能评估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6)精密扩频测距抗干扰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精密扩频测距
        1.1.2 精密扩频测距中的抗干扰
        1.1.3 精密扩频测距抗干扰的研究意义
    1.2 论文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
        1.2.1 单频干扰下的测距特性及性能评估问题
        1.2.2 窄带干扰下的测距特性及性能评估问题
        1.2.3 基于陷波器的干扰检测与识别问题
        1.2.4 干扰抑制及测距抗干扰方法的设计问题
    1.3 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现状
        1.3.1 单频干扰下的测距特性及性能评估的研究现状
        1.3.2 窄带干扰下的测距特性及性能评估的研究现状
        1.3.3 干扰检测与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
        1.3.4 干扰抑制及测距抗干扰方法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单频干扰下的测距特性及性能评估
    2.1 伪码扩频信号与跟踪环路模型
        2.1.1 伪码扩频信号模型
        2.1.2 伪码跟踪环路模型
    2.2 特征频点上干扰引起的静态测距误差
        2.2.1 基于相干鉴相的测距误差
        2.2.2 基于非相干鉴相的测距误差
        2.2.3 数值分析与实验验证
    2.3 非特征频点上干扰引起的动态测距误差
        2.3.1 动态测距误差
        2.3.2 数值分析与实验验证
    2.4 测距误差性能评估
        2.4.1 测距误差包络
        2.4.2 干扰敏感区间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窄带干扰下的测距特性及性能评估
    3.1 测距性能评估指标
        3.1.1 测距稳定性能评估指标
        3.1.2 测距精度性能评估指标
    3.2 窄带干扰下的测距特性
        3.2.1 第一类窄带干扰
        3.2.2 第二类窄带干扰
        3.2.3 第三类窄带干扰
        3.2.4 第四类窄带干扰
    3.3 窄带干扰下的测距干扰容限
        3.3.1 测距干扰容限
        3.3.2 容限参考因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陷波器的干扰检测与识别技术研究
    4.1 基于陷波器的干扰检测方法设计
        4.1.1 自适应干扰检测方法
        4.1.2 自适应梯度算法优化
    4.2 单频干扰的检测性能分析
        4.2.1 陷波频率的维纳解
        4.2.2 零点幅度的维纳解
    4.3 双频干扰的检测性能分析
        4.3.1 陷波频率的维纳解
        4.3.2 零点幅度的维纳解
        4.3.3 陷波频率与零点幅度的迭代计算
    4.4 窄带干扰的检测性能分析
        4.4.1 陷波频率的维纳解
        4.4.2 零点幅度的维纳解
    4.5 基于级联陷波器的干扰检测性能及干扰识别方法设计
        4.5.1 单频干扰下的陷波特性
        4.5.2 双频干扰下的陷波特性
        4.5.3 窄带干扰下的陷波特性
        4.5.4 基于两级陷波器的干扰识别方法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干扰抑制及测距抗干扰方法研究
    5.1 测距抗干扰方法的基本特性
        5.1.1 基于IIR陷波器的测距性能分析
        5.1.2 测距抗干扰方法的基本要求
    5.2 基于陷波器的干扰抑制方法设计
        5.2.1 外差式可调陷波器的总体设计
        5.2.2 Hilbert滤波器设计
        5.2.3 LP-FIR陷波器设计
    5.3 测距抗干扰方法设计
        5.3.1 测距抗干扰的基本结构
        5.3.2 级联测距抗干扰方法设计
    5.4 测距抗干扰性能分析
        5.4.1 抗干扰后的测距精度
        5.4.2 测距精度的Cramer-Rao下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研究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攻博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A 三阶环路的敏感区间边界频率求解
附录B 基于传统算法的双频干扰检测性能

(7)自适应窄带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趋势和研究现状
        1.2.1 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
        1.2.2 自适应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第2章 直扩通信系统的原理和抗干扰性能分析
    2.1 引言
    2.2 直扩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2.3 信号的数学模型
        2.3.1 对信号进行数学建模
        2.3.2 窄带干扰信号的建模
    2.4 直扩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2.4.1 抗干扰性能特点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时域自适应滤波器抗干扰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LMS自适应滤波算法的基本原理
        3.2.1 自适应线性滤波器
        3.2.2 最小均方LMS滤波器
    3.3 变步长的LMS自适应滤波算法
        3.3.1 归一化LMS算法
        3.3.2 RLS算法
    3.4 LMS算法性能分析与仿真
        3.4.1 LMS算法的实现
        3.4.2 LMS算法的干扰抑制性能仿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频域抗干扰算法研究
    4.1 引言
    4.2 自适应门限窄带干扰抑制
        4.2.1 自适应门限检测算法的基本原理
        4.2.2 自适应门限检测算法
    4.3 基于自适应迭代滤波的变换域处理算法
        4.3.1 自适应频域滤波器
        4.3.2 频域LMS算法性能仿真
    4.4 基于子带能量的频域自适应滤波算法
        4.4.1 自适应能量门限滤波算法
        4.4.2 自适应能量门限滤波算法性能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自适应抗干扰算法仿真系统的FPGA实现
    5.1 FPGA简介
        5.1.1 FPGA芯片
        5.1.2 FPGA开发流程
    5.2 频域自适应抗干扰算法仿真系统的FPGA实现
        5.2.1 信号源模块设计
        5.2.2 干扰源模块设计
        5.2.3 加窗模块的设计
        5.2.4 FFT/IFFT模块设计
        5.2.5 保存功率模块设计
        5.2.6 自适应频域滤波模块设计
        5.2.7 解调解扩积分判决模块设计
    5.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8)卫星导航系统多维域抗干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卫星导航抗干扰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2.1 空间域抗干扰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2 时域自适应滤波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3 变换域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4 干扰抑制技术对导航测距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性能分析
    2.0 引言
    2.1 卫星导航系统及信号模型
        2.2.1 系统模型
        2.2.2 接收通路结构
        2.2.3 接收信号模型
        2.2.4 干扰环境分析
    2.2 窄带干扰对卫星导航系统性能影响分析
        2.2.1 窄带干扰对卫星导航系统误码率性能影响分析
        2.2.2 窄带干扰对卫星导航系统载波相位影响分析
        2.2.3 窄带干扰对卫星导航系统码相位影响分析
    2.3 脉冲干扰对卫星导航系统性能影响分析
        2.3.1 脉冲干扰对卫星导航系统误码率性能影响分析
        2.3.2 脉冲干扰对卫星导航系统载波相位影响分析
        2.3.3 脉冲干扰对卫星导航系统码相位影响分析
    2.4 多径干扰对卫星导航系统性能影响分析
        2.4.1 多径干扰对卫星导航系统载波相位影响分析
        2.4.2 多径干扰对卫星导航系统码相位影响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双重重叠子阵的压制干扰和多径抑制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自适应波束成形
        3.2.1 自适应波束成形算法模型
        3.2.2 自适应波束成形在压制干扰和多径干扰环境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3.3 基于双重重叠子阵的压制干扰和多径抑制算法
        3.3.1 双重重叠子阵阵列结构
        3.3.2 非相关压制干扰抑制
        3.3.3 基于空间平滑技术的多径干扰估计
        3.3.4 基于双重重叠子阵的波束成形算法步骤
    3.4 性能仿真验证
        3.4.1 干扰抑制下的相关峰性能仿真分析
        3.4.2 相关信源波达方向估计的性能仿真分析
        3.4.3 算法的波束成形天线图仿真分析
        3.4.4 输出信干噪比和输出多径信号功率比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非连续间隔时域自适应滤波窄带干扰抑制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传统时域自适应滤波算法
        4.2.1 系统模型
        4.2.2 传统时域自适应滤波在过采样卫星导航接收机中的抗干扰分析
    4.3 内插型时域自适应滤波算法
        4.3.1 系统模型
        4.3.2 算法分析
    4.4 性能仿真验证
        4.4.1 无干扰情况下输出功率性能仿真分析
        4.4.2 输出信噪比回退性能仿真分析
        4.4.3 误码率性能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干扰抑制对导航接收机测量零值的影响分析
    5.1 引言
    5.2 抗干扰接收机零值测量系统模型
    5.3 干扰抑制对载波相位测量零值影响分析
    5.4 干扰抑制对码相位测量零值影响分析
    5.5 仿真验证
        5.5.1 载波相位测量零值仿真验证
        5.5.2 码相位测量零值仿真验证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卫星导航系统综合抗干扰接收机设计
    6.1 引言
    6.2 综合抗干扰接收机设计
        6.2.1 卫星导航接收机干扰抑制设计
        6.2.2 综合抗干扰接收机硬件设计
    6.3 综合抗干扰模块的FPGA设计
        6.3.1 脉冲干扰检测与抑制模块FPGA设计
        6.3.2 基带处理FPGA设计
        6.3.3 时域自适应滤波窄带干扰抑制FPGA设计
        6.3.4 基于重叠加窗的频域陷波FPGA设计
    6.4 抗干扰接收机性能测试
        6.4.1 测试平台
        6.4.2 测试项目
        6.4.3 测试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作者简介

(9)卫星导航链路窄带干扰抑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干扰抑制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二章 卫星导航系统概述
    2.1 卫星导航系统组成
    2.2 DSSS技术
        2.2.1 伪随机码及其相关性质
        2.2.2 伪随机码的产生
    2.3 载波相位测距
        2.3.1 载波相位的基本概念
        2.3.2 多普勒频移
        2.3.3 GPS测量误差的来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干扰重构的窄带干扰抑制方案设计
    3.1 窄带干扰的相位跟踪
        3.1.1 锁相环
        3.1.2 锁频环
        3.1.3 二阶FLL级联三阶PLL的相位跟踪方案
    3.2 窄带干扰的幅值估计
        3.2.1 窄带干扰幅值估计方法
        3.2.2 窄带干扰幅值估计仿真
    3.3 窄带干扰的相位重构
    3.4 基于BPSK干扰重构的窄带干扰抑制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窄带干扰抑制系统的性能仿真及分析
    4.1 窄带干扰抑制系统模型
    4.2 频率锁定干扰抑制算法的性能分析
        4.2.1 锁频技术
        4.2.2 Goertzel算法
    4.3 BLMS干扰抑制算法的性能分析
        4.3.1 基本原理
        4.3.2 性能仿真
    4.4 基于BPSK干扰重构的窄带干扰抑制算法性能分析
        4.4.1 窄带干扰重构仿真
        4.4.2 干扰抑制系统性能仿真
    4.5 三种算法之间的比较分析
    4.6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卫星测控通信抗干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卫星测控通信抗干扰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文章结构安排
第二章 扩跳频测控通信
    2.1 扩频通信原理
        2.1.1 扩频通信原理
        2.1.2 扩频通信的方式
        2.1.3 扩频通信的处理增益与干扰容限
    2.2 混合扩跳频卫星测控通信体制设计
        2.2.1 抗强干扰卫星测控系统模型设计
        2.2.2 测控接收机设计
        2.2.3 频综设计
        2.2.4 同步设计
    2.3 长周期PN 码设计
        2.3.1 PN 码设计原理
        2.3.2 长周期码构造
        2.3.3 实验仿真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接收机信号分析与干扰建模
    3.1 信号分析
        3.1.1 基带测控信息
        3.1.2 接收信号分析
        3.1.3 干扰信号
    3.2 窄带干扰信号建模
        3.2.1 音频干扰
        3.2.2 AR 干扰
        3.2.3 带限噪声干扰
    3.3 宽带干扰信号建模
        3.3.1 线性调频干扰
        3.3.2 脉冲干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干扰抑制技术
    4.1 抑制技术概述
    4.2 自适应横向滤波窄带干扰抑制
        4.2.1 基本原理
        4.2.2 LMS 横向滤波器算法仿真及实现
    4.3 变换域窄带干扰抑制
        4.3.1 基本原理
        4.3.2 陷波器设计
        4.3.3 干扰检测
        4.3.4 仿真及实现
    4.4 LFM 干扰抑制
        4.4.1 抑制原理
        4.4.2 仿真及实现
    4.5 脉冲干扰抑制
        4.5.1 传统抑制方法
        4.5.2 AGC 抑制方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
    5.2 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四、卫星扩频通信中一种简化的窄带干扰抑制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航天测控通信链路抗干扰接收关键技术研究[D]. 赵梦韵.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二进制偏移载波调制信号码同步技术研究[D]. 潘毅. 重庆邮电大学, 2019(01)
  • [3]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抗窄带干扰技术研究[D]. 杨帆.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4]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技术研究[D]. 颜灵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5]基于变换域通信技术的区域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研究与实现[D]. 常诚.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6)
  • [6]精密扩频测距抗干扰关键技术研究[D]. 瞿智.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6(11)
  • [7]自适应窄带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赵宏基.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8)
  • [8]卫星导航系统多维域抗干扰技术研究[D]. 刘泳庆.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7)
  • [9]卫星导航链路窄带干扰抑制技术研究[D]. 罗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10]卫星测控通信抗干扰技术研究[D]. 王立松.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卫星扩频通信中一种简化的窄带干扰抑制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