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柴北地区VHMS型矿床多信息定位预测

东昆仑柴北地区VHMS型矿床多信息定位预测

一、东昆仑—柴北缘地区VHMS型矿床多元信息定位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耿国帅[1](2020)在《青海东昆仑成矿带东段地球化学数据处理方法及找矿靶区圈定》文中研究说明东昆仑成矿带东段处于青海省中部,与其周边地区共同构成青藏高原北部的重要地质单元,并以其丰富的金、铜、铁、多金属矿产资源,成为国内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之一。目前该地区基本实现了 1:50万、1:20万或1:25万化探数据覆盖,前人基于这些数据,采用传统方法圈定大量的化探综合异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论文以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为主,把成分数据的处理方法和稳健统计分析的方法应用于数据处理中,充分挖掘地球化学数据的含量信息、空间信息与内部结构信息,综合地球化学各方面特征、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思路,统计各网格单元的综合信息,从而圈定找矿靶区,取得了如下的成果:1)根据该区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结合研究区矿床类型划分,把该区的矿床类型分为以基性岩有关的成矿组合(SEDEX型、VHMS型和沉积变质型),与中酸性岩有关的成矿组合(矽卡岩型、斑岩型和热液脉型)和热液型金矿成矿组合(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三种组合八种类型。2)提出并应用中值和几何平均值的差与变异常系数图,分析了昆北、昆中、昆南和北巴四个子区较有潜力的成矿元素。指出昆北W、Bi、Pb、Cr、As、Ag等,昆中 Hg、Au、Sb、Mo、Bi、Ag、Sn、W、As 等;昆南 Hg、Sb、Bi、Ni、Au、Cr、Mo、As、Cu、Ag;北巴Hg、Au、Sb、As、W等为该区较有潜力的成矿元素。3)采用两种方法圈定单元素异常,①利用ILR转换后造岩元素的稳健因子分析,进行地球化学分区,对元素含量进行分区标准化,从而圈定各元素异常。②提出利用改进的Aitchison距离方法来圈定单元素异常,从两种方法圈定的效果看,与矿床点的对应关系都较好,但相对而言,Aitchison距离由于考虑了与其它元素的关系,且消除了成分数据的闭合效应,圈定的异常更好。4)利用成矿元素的主成分分析,分别提取了以基性岩成矿、与中酸性岩成矿和与金矿成矿有关的主成分异常。利用主成分分析结果和矿床特征元素,选择Cu、Co、Cr、Ni、V、Zn;Ag、Cd、Pb、Mo、Sn;Au、As、Sb 和 Au、Bi、W四种元素组合,进行稳健马氏距离计算,并圈定马氏距离异常。5)综合分析了 Au、Cu、Co、Pb等元素含量在E、SE、S、SW四个方位的空间变化情况,总体上,元素NS向的空间变化率好于EW向的空间变化率,与区内矿床点的走向一致。对比Au、Cu两元素含量变化等值线图和空间变化率等值线图,认为元素的含量空间变化率等值线图比含量等值线图更具找矿意义。6)综合各类地球化学信息,利用层次分析法的思路,计算各网格单元的成矿信息量,根据信息量,圈定了三类靶区共32处,其中与基性岩成矿有关找矿靶区10处;与酸性岩成矿有关的找矿靶区10处;与热液型金矿有关的找矿靶区12处。在此基础上,圈定10处成矿远景区。在靶区验证中,热液型金矿找矿靶区内发现金、锑矿脉,在与酸性岩成矿有关的找矿靶区内发现了钨的矿化线索。

崔宁[2](2016)在《青海东昆仑大灶火区域镍矿定量预测与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夏日哈木矿区地处柴达木盆地南缘大灶火区域内,位于全国19个重点成矿区带之一的东昆仑成矿带西段。夏日哈木铜镍矿于2011年发现,是青海东昆仑地区发现的首例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本研究以布伦台-大灶火地区结合夏日哈木典型矿床所在位置,划分研究区范围。结合经典成矿理论,对区域矿产时空分布及成矿特征、夏日哈木典型矿床的镍矿成矿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夏日哈木式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型矿床成矿系列,从而构建区域镍矿找矿模型。基于找矿模型,对区域成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取成矿有利信息,基于物(地球物理)、化(地球化学)、遥(遥感)资料数据,分析区域致矿要素(矿化特征),并提取找矿有利信息。最后,基于找矿模型及提取的信息变量构建区域镍矿定量预测模型,圈定找矿远景区,并对其进行评价。本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有:(1)以找矿理论为指导,构建基于成矿系列的区域镍矿找矿模型通过对东昆仑大灶火区域的成矿地质特质及夏日哈木典型矿床的成矿特征分析研究,总结了夏日哈木式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型矿床成矿系列,从而构建了区域镍矿找矿模型,为下一步利用地、物、化、遥数据资料分析区域的成矿特征,提取成矿有利信息提供基础。(2)基于背景场的化探异常分离化探异常主要指的是天然物质中所含化学元素的异常表现,是找矿最直接的标志。对于不同的背景场,化探异常应有所不同。本研究通过区域构造背景对区域的化探背景场进行分离,然后在不同的背景场上分析其化探异常,可以更为有效和客观的反映不同的背景场内的化探异常。(3)区域镍矿定量预测评价基于区域镍矿的找矿模型及通过成矿特征和矿化特征分析提取的地、物、化、遥找矿变量信息,构建区域镍矿的预测模型,并在该模型指导下采用综合信息叠加法对大灶火地区镍矿进行预测,圈定找矿远景区共11个,并对圈定的远景区进行评价,将其划分为A类找矿远景区1个,C类找矿远景区10个。

邓健[3](2016)在《青海阿木尼克铅锌多金属成矿条件及远景评价》文中研究指明青海阿木尼克山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研究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Cu、Pb、Zn、Mo、As、Sb、Li、W及稀土元素等化探异常明显,找矿潜力巨大。本文在收集前人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等成果资料基础上,通过参加阿木尼克山地区四幅1:5万矿产地质调查工作,深入了解研究区构造、地层、岩浆岩、变质岩分布及其他地质特征。结合遥感地质、物化探地质工作,发现综合异常,同时对研究区内新发现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化)带、矿(化)体、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加以详细分析。最后,综合评价研究区内铅锌多金属的找矿潜力,展开阿木尼克山地区铅锌多金属成矿远景区划。研究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早古生界寒武-奥陶纪滩间山群(∈OT),晚古生界牦牛山组(D2-3m)、阿木尼克组((D3-C1)a)、城墙沟组(C1cq)、怀头他拉组(C1h),中生界地层大煤沟组(J1-2dm)、采石岭组(J2c),新生代狮子组(N2s)、油砂山组(N2y)及第四系(Q)。区内断裂构造非常发育,岩浆活动频繁,热液活动强烈,从寒武纪到早石炭纪此起彼伏。研究区在区域上属昆仑(造山带)成矿省,以柴达木北缘断裂为界,中北部属柴达木北缘Pb-Zn-Mn-Cr-Au-白云母成矿带,从已知的矿床点看,研究区内最有前景的Pb、Zn、Au、Cu等多金属成矿带多集中于此。达达肯乌拉山矿床位于达达肯乌拉山东南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域板块中部。通过对达达肯乌拉山进行综合研究发现,预查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晚泥盆世牦牛山组(D2-3m)二、三段、上新世油砂山组(N2y)及第四系(Q)。区内主要发育北西向、近东西向两组方向断裂。矿体主要产于牦牛山组三段火山岩中,赋矿岩石以凝灰岩为主,围岩为火山角砾岩,该套地层与成矿密切相关。目前在预查区共圈出三条铅锌矿带。其中Ⅰ号矿带圈出矿体6条,Ⅱ号矿带圈出矿体7条以及Ⅲ号矿带圈出矿体19条。预测达达肯乌拉山矿床成矿阶段分为火山作用成矿阶段和次火山热液作用成矿阶段,并给出了三种模式下的成矿预测:VMS型成矿模式下的成矿预测、元素分带模式下的成矿预测和矿物生成叠加顺序下的成矿预测。通过找矿综合异常的圈定,划出了2个铅锌多金属成矿远景区,并进一步分别在相应的远景区内圈定了2个找矿靶区。整体认为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找矿前景良好。

常鑫,王权锋,童海奎,张孝攀,彭涛[4](2014)在《东昆仑马尔争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文中研究说明通过马尔争矿区的地质构造特征的分析,认为矿床的铜矿化体明显受中变基性火山岩控制,矿体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金矿化明显受控于NW向大型剪切带,属于与印支期造山活动有关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因此,马尔争铜(金)矿床以火山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化为主,次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化的矿床。利用分形含量面积法对1∶1万化探土壤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圈定出的化探异常总面积大,各元素特征形态基本一致,高度叠加、分带性好,并结合矿区地质背景和地质概况分析,认为其找铜(金)前景良好,并提出了找矿标志。该矿床具有中大型远景规模。

舒树兰[5](2013)在《青海省祁漫塔格地区多金属成矿潜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祁漫塔格成矿带是我国新的十大资源接替基地之一。横跨新疆、青海,隶属东昆仑成矿带,已发现铁、铜、铅、锌、金、钨、锡、钴等矿产。本文主要针对青海祁漫塔格成矿带中沿祁漫塔格山分布的铁多金属矿产进行研究。尽管前人对该区域的铁金属矿床做了很多工作,但研究工作缺乏系统性,对区域找矿潜力仍然不是十分清晰。本文以野外地质调查为基础,结合区域已有地质矿产、物探、化探资料,通过对典型铁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进行详细观察,同时对赋矿地层、岩浆岩、典型矿床、蚀变围岩等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以及流体包裹体和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进行系统研究,探讨了铁多金属矿形成的构造环境、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性质、成矿时代等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本区铁多金属矿的成矿作用及其规律性,初步建立了区域铁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型。研究认为祁漫塔格地区铁多金属矿赋矿地层主要为中元古代蓟县纪狼牙山组、奥陶-志留纪滩间山群及晚石炭世缔敖苏组,成因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与花岗岩有关的热液型。根据同位素测年结果,铁多金属矿成矿时代主要为印支期。通过应用多种技术方法进行地质调查研究,结合取得与成矿有关的多元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并与已有矿床模型的对比等,进行科学的转化,提取可能存在矿(化)体的矿化性质及位置的综合信息,对区域控矿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成矿预测(资源潜力与找矿远景区):1、在区域地层(尤其是碳酸盐岩地层)中或岩体中,呈线型分布具一定规模的低缓弱磁异常具良好的找矿前景,许多异常已控制了区域主要矿床分布;2、1:20万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控制了本区绝大部分的矿床,目前仍然未取得突破的异常区找矿潜力巨大;3、区域内岩浆岩和碳酸盐岩地层接触面的矽卡岩仍然有许多未揭露,在未揭露的矽卡岩地带仍然具良好的找矿前景;4、以往工作注重铁铜铅锌矿的找寻,对银、钨、钴、钼矿及稀有稀土元素重视不够,如果加大力度重视其它元素矿产的找寻,区内有望实现新的突破。

徐云甫[6](2013)在《青海省喀雅克登塔格岩浆岩及其与成矿关系》文中提出喀雅克登塔格位于东昆仑造山带西端的祁漫塔格地区,岩浆活动频繁,时代跨度大,分布面积广泛。本文的撰写完成建立在祁漫塔格地区新开设多项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1:20万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及祁漫塔格地区潜力评价项目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区内岩浆岩的时代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地质学特征及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构造环境分析、不同时期岩浆岩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及在成矿中的作用、脉岩的含矿性、变质作用与矿产关系以及成矿时间演化规律等,详细分析了区内新发型矿床的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确定区内金属矿产的成矿期主要集中在印支晚期(延续至燕山早期),大部分与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侵入岩有关,成矿类型主要有矽卡岩型和热液型、斑岩型。华力西期侵入岩成矿作用较弱,但也有成矿,基本上都和早二叠世侵入岩有关,成矿类型有矽卡岩和热液型。同时在阿达滩断裂带上,首次解体划分、归并出了由角闪闪长岩组成的独立单元和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构成的晚奥陶世阿达滩序列;通过时空分布特征、同位素测试,区内划分出了晚泥盆世和早侏罗世两期基性岩墙群(脉);基本查明了早侏罗世多登单元中细粒正长花岗岩侵入岩形成环境;基本查明了研究区矿产的主要成因类型及成矿时代。

楼金伟[7](2012)在《安徽铜陵矿集区中酸性侵入岩及狮子山矿田铜多金属矿床》文中指出包括斑岩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在内的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矿床是提供铜、钼、金、多金属矿产资源的重要矿床类型,因此也是矿床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理论成就丰硕。铜陵矿集区作为我国长江中下游构造-岩浆-成矿带中的一个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区,长期以来一直被列为我国矿产资源勘查的重要成矿区带,同时也是我国地质工作者尤其是矿床学家们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地区,研究成果丰富,但也留有许多长期争议的关键地质问题。铜陵矿集区中生代侵入岩发育,以中酸性岩为主。前人对该区侵入岩及其中的岩石包体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该区中生代岩浆的起源和演化及成岩大地构造背景、成岩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尚未达成广泛的共识。本文在全面收集前人研究资料和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铜陵矿集区中生代侵入岩的空间分布特征,精确厘定了侵入岩的形成年龄,准确划分了侵入岩的岩石类型和岩石系列,并基于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Pb-Sr-Nd-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深入探讨了区域岩浆作用深部动力学过程及成岩机制。研究认为:铜陵矿集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的形成年龄集中于135~147Ma,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作用产物,岩浆活动持续时间大约为10~15Ma;岩体总体受基底断裂制约,沿近东西向呈带状分布,受多期不同方向和性质的断裂控制,主要呈岩枝、岩墙和岩脉状浅成侵入产出;岩石矿物成分变化较大,但多以斜长石为主,依据实际矿物成分确定区内侵入岩主要为辉石闪长(玢)岩、石英(二长)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玢/斑)岩3类;岩石化学成分特点是Si02含量中等,略偏酸性或基性,富碱富钠,高钾准铝质,均属亚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3类侵入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Pb-Sr-Nd-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均与埃达克质岩石特征相似。侵入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原始岩浆起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熔融,幔源玄武质岩浆底侵并熔融下地壳形成埃达克质岩浆进而发生混合作用,可能是本区中酸性侵入岩浆形成的主要方式;岩浆演化可能经历了一个复杂过程,岩浆在地壳深部因温度梯度引起扩散对流作用,进而发生一定程度的熔离分异作用,形成带状岩浆房,同时伴随结晶分异作用;不同岩浆层中的岩浆与构造运动诱发的深断裂相沟通并随机地上升,脉动式侵位,形成的侵入体空间上相互穿插,时间上难分早晚;区域岩浆形成于挤压向拉张过渡的动力学背景之下,岩石圈地幔加厚后减压熔融并底侵下地壳岩石;岩浆活动的大地构造背景是大陆板块内部,岩浆作用与晚侏罗纪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但同时受到海西-印支期断裂坳陷及华北与扬子陆块碰撞造山作用形成的前中生代基底构造的制约。铜陵矿集区铜多金属矿床在平面上主要沿近东西向基底断裂展布的铜陵-沙滩脚构造-岩浆带中部产出,集中分布于铜官山、狮子山、新桥、凤凰山、沙滩脚等5个矿田。矿床赋存于古生代志留系中-上统坟头组和茅山组至三叠系中统东马鞍山组地层及其附近岩体中,其中最主要赋矿层位是石炭系中-上统黄龙组和船山组白云岩和灰岩。矿化在垂向剖面上往往表现为上金(银)下铜(钼)以及上部浅成热液脉状矿化、中部矽卡岩型矿化和深部斑岩型矿化的分带现象。矿床成因类型多样,主要为矽卡岩型,其次为斑岩型和脉型,其中矽卡岩型有裂隙式、接触带式、层间式、层控式等矿化形式,斑岩型矿床的最新发现为矿集区深部和边部找矿提供了有益启示。矿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成矿作用与燕山期岩浆作用及其相关的热液作用密切相关,而海西期沉积事件中是否有火山喷发或火山喷流(或喷气)沉积成矿作用以及其对成矿的贡献尚需进一步探索和甄别。本文针对矿集区矿床成因机制及铜多金属矿化的空间分带特征,选择狮子山矿田开展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铜陵矿集区及狮子山矿田虽以矽卡岩型矿化为特征,但后期热液硫化物多金属矿化非常强烈,以致大多数矿床早期矽卡岩矿物组合受晚期叠加热液的强烈改造而改变甚至部分消失,多数矿床矽卡岩型矿石不发育,或矽卡岩中的矿化并不强;狮子山矿田各矿床的成矿作用一般可以划分为(早+晚)硅酸盐(矽卡岩)阶段、氧化物阶段、(早+晚)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铜多金属矿化主要集中于硫化物阶段,部分铜矿化亦发育于硅酸盐阶段,部分金矿化亦发育于碳酸盐阶段。矿田内主要矿床的原生包裹体主要为富气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3种类型,不同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的类型略有差异,但富气相包裹体常与富液相包裹体共生。成矿流体盐度较高、温度中等、弱酸性至弱碱性,在相同的成矿阶段,如硫化物阶段,金或金(铜)矿床成矿温度一般较铜(金)矿床低,反映金的沉淀成矿温度略低。热力学计算和分析表明,在成矿热液流体演化过程中,共存于同一成矿流体中的铜和金由于其络合物类型和溶解度的差异及其对物理化学条件变化作出的响应不同,使其在沉淀的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导致铜和金的时空分离;但与此同时,由于本区构造-岩浆作用及相关的热液活动的多期叠加、成矿热液流体的连续性演化以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波动性变化,往往又导致金矿化叠加在铜矿化之上,金矿化与铜矿化又表现出共生的现象。矿床H-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从成矿早阶段向晚阶段演化,大气降水混入不断增加。矿石铅主要来源于岩浆作用,虽然不能排除沉积铅的加入,但无疑沉积铅是次要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简单类比表明,冬瓜山矿床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与Sedex型矿床明显不同,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与VHMS型矿床不同,而它们均与斑岩型矿床基本一致;虽然区域沉积岩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其成岩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海水沉积作用和硫酸盐细菌还原作用,但热力学计算显示成矿热液中的硫来源于区内高钾钙碱性岩浆熔体分异的热液流体,没有保存海西期沉积硫的同位素证据。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可以认为,狮子山矿田各矿床为受统一的燕山期岩浆热液系统控制的斑岩-层控矽卡岩-浅成热液脉型铜多金属矿床。

刘锋[8](2006)在《新疆东昆仑木孜塔格—阿尔喀山—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远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在系统总结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东昆仑木孜塔格—阿尔卡山一带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元素的表生富集特征;对圈定的1∶20万水系沉积物异常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重点地球化学异常进行了查证和解释评价工作。分析了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地球化学等成矿地质条件。运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对研究区及东昆仑地区的成矿远景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对区域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并总结了该区的找矿地球化学标志,对方法技术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对新疆东昆仑地区区域成矿远景及东昆仑木孜塔格—阿尔喀山一带的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

徐文艺,张德全,董英君,佘宏全,闫升好,李大新,丰成友,崔艳合[9](2002)在《东昆仑—柴北缘地区VHMS型矿床多元信息定位预测》文中研究表明运用基于GIS的多元信息成矿预测系统MRAS软件对东昆仑—柴北缘地区的VHMS型矿床进行定位预测,共圈出13个找矿靶区。东昆仑南带VHMS型矿床最具找矿潜力,构成了一条受地质与物、化探综合异常控制下的近东西向展布的铜钴金矿化远景区带,其中的万保沟、督冷沟、雪山峰、驼路沟及诺木洪河上游地区是重要的找矿靶区。

二、东昆仑—柴北缘地区VHMS型矿床多元信息定位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昆仑—柴北缘地区VHMS型矿床多元信息定位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青海东昆仑成矿带东段地球化学数据处理方法及找矿靶区圈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区范围及交通地理概况
    1.3 勘查地球化学的研究现状
    1.4 化探信息提取
        1.4.1 背景和异常的概念
        1.4.2 背景和异常确定方法的分类
        1.4.3 异常下限的确定
    1.5 化探数据处理的两个进展
        1.5.1 稳健分析
        1.5.2 成分数据
    1.6 东昆仑成矿带东段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1.6.1 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1.6.2 存在问题
    1.7 科学问题、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完成工作量
        1.7.1 科学问题
        1.7.2 研究思路
        1.7.3 研究内容
        1.7.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8 两点说明
第二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
        2.1.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2.1.2 区域地层
        2.1.3 研究区主要构造及构造单元划分
        2.1.4 岩浆岩
    2.2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2.1 区域重力场特征
        2.2.2 区域磁场特征
    2.3 区域矿产特征及成矿区带划分
        2.3.1 区域矿产特征
        2.3.2 成矿区带划分及各带成矿规律
    2.4 小结
第三章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3.1 区域地球化学总体特征
        3.1.1 元素分布特征
        3.1.2 元素富集离散特征
        3.1.3 元素的共生组合特征
    3.2 元素的时空分布规律
        3.2.1 元素的时间分布规律
        3.2.2 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
    3.3 元素在各地质子区中的具体特征
        3.3.1 昆北子区元素特征
        3.3.2 昆中子区元素特征
        3.3.3 昆南子区元素特征
        3.3.4 北巴子区元素特征
    3.4 小结
第四章 数据处理及异常识别
    4.1 数据处理和异常识别的原则及影响因素
        4.1.1 影响区域地球化学背景的因素
    4.2 单元素数据处理及异常圈定
        4.2.1 ILR变换后数据因子分区标准化方法
        4.2.2 Aitchison距离圈定地球化学异常的方法
    4.3 多元异常圈定
        4.3.1 主成分分析法
        4.3.2 马氏距离法
    4.4 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化率
        4.4.1 具体做法
        4.4.2 主要成矿元素的空间变化率
    4.5 小结
第五章 基于地球化学数据的靶区圈定
    5.1 思路
    5.2. 具体做法
        5.2.1 选择地球化学参数
        5.2.2 确定各地球化学参数的权重系数
        5.2.3 各地球化学参数赋值及单元格划分
    5.3 3种类型的找矿信息量及靶区圈定
        5.3.1 与基性岩成矿有关的找矿靶区
        5.3.2 与中酸性岩成矿有关的找矿靶区
        5.3.3 与热液型金矿有关的找矿靶区
    5.4 典型成矿远景区评述
        5.4.1 小干沟-西藏大沟成矿远景区(Y_1)
        5.4.2 五龙沟一带成矿远景区(Y_3)
        5.4.3 诺木洪郭勒一波洛斯太一带成矿远景区(Y_5)
        5.4.4 大厂一扎陵湖一带成矿远景区(Y_7)
        5.4.5 东山根一沟里一带成矿远景区(Y_8)
        5.4.6 孟可特一冬给措纳湖一带成矿远景区(Y_(10))
        5.4.7 Y_1、Y_5、Y_7、Y_8四个远景区内金矿的找矿潜力分析
    5.5 远景区找矿发现
    5.6 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6.1.1 主要结论
        6.1.2 创新点
    6.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青海东昆仑大灶火区域镍矿定量预测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依据
    1.2 项目依托与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与问题
        1.3.1 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及研究进展
        1.3.2 矿产资源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1.3.3 铜镍硫化物型矿床的研究现状
        1.3.4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5 实物工作量和主要创新点
2 区域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模型
    2.1 区域构造
        2.1.1 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2.1.2 区域构造特征
    2.2 区域地层
        2.2.1 古元古代
        2.2.2 早古生代
        2.2.3 晚古生代
        2.2.4 中生代
        2.2.5 新生代
        2.2.6 第四纪地层
    2.3 岩浆作用
        2.3.1 侵入岩
        2.3.2 火山岩
    2.4 区域矿产时空分布特征
    2.5 区域控矿因素分析
        2.5.1 地层与成矿
        2.5.2 构造与成矿
        2.5.3 岩浆作用与成矿
    2.6 夏日哈木典型矿床概述
        2.6.1 矿体特征
        2.6.2 矿石特征
    2.7 区域镍矿成矿系列及找矿模型
        2.7.1 区域镍矿成矿系列
        2.7.2 基于成矿系列的找矿模型
    2.8 本章小结
3 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及有利信息提取
    3.1 区域地质成矿特征分析
    3.2 地质成矿有利信息提取
        3.2.1 地层条件
        3.2.2 构造条件
        3.2.3 岩体条件
    3.3 本章小结
4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及有利信息提取
    4.1 分析方法
        4.1.1 分析原则
        4.1.2 数据处理方法及原理
    4.2 重力数据处理及特征分析
        4.2.1 研究区重力异常特征
        4.2.2 重力推断地质构造
    4.3 航磁数据处理及特征分析
        4.3.1 研究区磁异常特征
        4.3.2 航磁推断地质构造
    4.4 基于地球物理的成矿有利信息提取
        4.4.1 基于重力的成矿有利信息提取
        4.4.2 基于航磁的成矿有利信息提取
        4.4.3 基于重磁的岩体分布信息提取
        4.4.4 基于重磁的线性构造信息提取
    4.5 本章小结
5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有利信息提取
    5.1 分析方法
        5.1.1 化探数据背景场及异常场分析方法
        5.1.2 元素共生组合规律分析方法
    5.2 研究区地球化学特征
        5.2.1 化探元素统计特征
        5.2.2 元素相关性分析
        5.2.3 研究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分析
    5.3 地球化探综合地质分析
    5.4 基于地球化学的成矿有利信息提取
        5.4.1 主成矿元素组合异常
        5.4.2 相关元素异常高值分布信息提取
    5.5 本章小结
6 区域遥感特征及有利信息提取
    6.1 分析方法
        6.1.1 构造信息提取
        6.1.2 蚀变异常提取
    6.2 遥感数据处理及特征分析
        6.2.1 线环构造信息提取及解译
        6.2.2 蚀变异常提取
    6.3 基于遥感的成矿有利信息提取
        6.3.1 遥感推断线环构造
        6.3.2 遥感推断岩体
    6.4 遥感与重磁推断岩体分布综合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区域镍矿定量预测与评价
    7.1 预测模型建立
    7.2 找矿远景区圈定及优选
        7.2.1 找矿远景区的圈定
        7.2.2 找矿远景区的优选
    7.3 镍矿资源量预测评价
        7.3.1 面金属量法的原理
        7.3.2 镍矿资源量估算
    7.4 不确定性评价
        7.4.1 不确定评价方法原理
        7.4.2 不确定性评价应用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青海阿木尼克铅锌多金属成矿条件及远景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区概况
        1.2.1 自然地理
        1.2.2 交通位置
    1.3 研究现状
        1.3.1 区域地质工作
        1.3.2 矿产地质工作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地层
        2.2.1 早古生界
        2.2.2 晚古生界
        2.2.3 中生界
        2.2.4 新生界
        2.2.5 第四系
    2.3 岩浆岩
        2.3.1 侵入岩
        2.3.2 火山岩
        2.3.3 脉岩
    2.4 变质岩
    2.5 区域矿产概况
第3章 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遥感特征
    3.1 区域地球物理异常
        3.1.1 航磁异常特征
        3.1.2 区域重力场特征
        3.1.3 研究区磁异常特征
    3.2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
        3.2.1 表生地球化学特征
        3.2.2 元素组合特征
        3.2.3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2.4 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及异常评价
        3.2.5 铅锌元素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
    3.3 遥感地质特征
        3.3.1 遥感可解译程度分区
        3.3.2 地层解译标志
        3.3.3 构造解译标志
        3.3.4 遥感蚀变异常提取
第4章 达达肯乌拉山矿床特征
    4.1 成矿地质条件
        4.1.1 地层
        4.1.2 构造
        4.1.3 岩浆岩
    4.2 地球物理异常特征
        4.2.1 1比1万磁异常特征
        4.2.2 1比1万激电异常特征
        4.2.3 1比2千激电剖面测量特征
    4.3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4.3.1 水系沉积物异常
        4.3.2 1比1万土壤异常特征
    4.4 矿化体特征
        4.4.1 矿(化)带特征
        4.4.2 矿(化)体特征
        4.4.3 矿石质量
        4.4.4 围岩蚀变特征
第5章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5.1 控矿因素
    5.2 找矿标志
    5.3 矿床成因
第6章 成矿预测及成矿远景评价
    6.1 成矿预测探讨
        6.1.1 VMS型成矿模式下的成矿预测
        6.1.2 元素分带模式下的成矿预测
        6.1.3 矿物生成叠加顺序下的成矿预测
    6.2 成矿远景评价
        6.2.1 孔雀沟-阿木尼克山铅锌多金属成矿远景区
        6.2.2 达肯乌拉山铅锌多金属成矿远景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图版 1
图版 2
图版 3

(4)东昆仑马尔争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1 矿区地质背景
2 矿区地质概况
    2.1 地层与构造
    2.2 侵入岩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化)体的分布、产状及规模
    3.2 物质成分、类型及结构构造
    3.3 围岩蚀变特征
4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5 矿床成因
6 找矿标志

(5)青海省祁漫塔格地区多金属成矿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区概况
        1.2.1 研究区位置及交通
        1.2.2 研究区现状
        1.2.3 研究方法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特征
        2.1.1 岩浆岩
        2.1.2 地层
        2.1.3 构造
    2.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2.1 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
        2.2.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2.3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4 区域矿产特征
        2.4.1 矿床类型
        2.4.2 矿床分布规律
        2.4.3 矿床质构造环境与成矿系列
第3章 典型矿床特征
    3.1 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3.1.1 成矿地质背景
        3.1.2 矿床地质特征
        3.1.3 成岩成矿时代
        3.1.4 矿床成因探讨
    3.2 肯得可克 FeCoBiAu 矿床地质特征
        3.2.1 成矿地质背景
        3.2.2 床地质特征
        3.3.3 成岩成矿时代
    3.3 虎头崖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3.3.1 成矿地质背景
        3.3.2 矿床地质特征
        3.3.3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
        3.3.4 成岩成矿时代
        3.3.5 矿床成因探讨
    3.4 其它铁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第4章 控矿因素分析
    4.1 控矿因素
        4.1.1 赋矿层位多样性表现特征
        4.1.2 控矿构造多样性表现特征
        4.1.3 控矿岩浆岩多样性表现特征
        4.1.4 矿床成因类型及矿产组合多样性表现特征
    4.2 找矿标志
第5章 找矿前景分析
    5.1 物探异常找矿前景分析
    5.2 化探异常找矿前景分析
    5.3 缺位成矿类型找矿前景分析
    5.4 外围和深部找矿前景分析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6)青海省喀雅克登塔格岩浆岩及其与成矿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项目简介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2 基础地质特征
    2.1 地层
    2.2 构造
    2.3 岩浆岩
    2.4 变质岩
    2.5 区域矿产概况
3 岩浆岩岩石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3.1 蛇绿岩
    3.2 侵入岩
    3.3 火山岩
    3.4 脉岩
    3.5 结论
4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4.1 区域地球化学背景特征
    4.2 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
5 典型矿床研究
    5.1 前人发现矿床――维宝铅锌矿床
    5.2 本次工作发现矿床
6 区域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6.1 研究区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矿产时间分布规律
    6.2 主要矿种的成矿规律
    6.3 区内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
    6.4 与岩浆岩有关的主要矿床类型及控矿地质因素分析
    6.5 找矿标志分析
7 结束语
    7.1 主要成果及认识
    7.2 主要问题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7)安徽铜陵矿集区中酸性侵入岩及狮子山矿田铜多金属矿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2 选题依据
    1.2 工作内容及研究方法
        1.2.1 工作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完成工作量及研究进展
        1.3.1 完成工作量
        1.3.2 研究进展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2.1.1 大地构造位置
        2.1.2 深部结构特征
        2.1.3 区域构造演化
    2.2 铜陵矿集区
        2.2.1 地壳结构
        2.2.2 区域构造
        2.2.3 区域地层
        2.2.4 区域地球化学背景
第三章 矿集区岩浆岩与岩浆作用
    3.1 岩浆岩研究现状
    3.2 岩浆岩时空分布
        3.2.1 岩体空间分布
        3.2.2 岩石形成年龄
    3.3 岩浆岩矿物组成和岩石化学特征
        3.3.1 岩石矿物组成特征及岩石种属
        3.3.2 岩石化学成分特征及岩石系列
    3.4 岩浆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4.1 微量元素
        3.4.2 稀土元素
    3.5 岩浆岩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3.5.1 Sr-Nd同位素
        3.5.2 O同位素
        3.5.3 Pb同位素
    3.6 深部岩浆动力学过程及成岩机制
        3.6.1 岩浆起源
        3.6.2 岩浆演化
        3.6.3 成岩大地构造背景
        3.6.4 成岩动力学过程
    3.7 小结
第四章 矿集区铜多金属矿床
    4.1 矿床时空分布
        4.1.1 矿床空间分布
        4.1.2 矿床时间分布
    4.2 矿床成因类型
    4.3 矿田地质特征
        4.3.1 铜官山矿田
        4.3.2 狮子山矿田
        4.3.3 新桥矿田
        4.3.4 凤凰山矿田
        4.3.5 沙滩角矿田
    4.4 小结
第五章 狮子山矿田铜多金属矿床地质
    5.1 矿田地质概况
        5.1.1 地层
        5.1.2 构造
        5.1.3 岩浆岩
        5.1.4 矿床
    5.2 矿床地质特征
        5.2.1 包村金(铜)矿床
        5.2.2 朝山金矿床
        5.2.3 鸡冠石银(金)矿床
        5.2.4 东狮子山铜(金)矿床
        5.2.5 西狮子山铜(金)矿床
        5.2.6 老鸦岭铜(钼)矿床
        5.2.7 大团山铜(金)矿床
        5.2.8 花树坡铜(金)矿床
        5.2.9 胡村铜(钼)矿床
        5.2.10 冬瓜山铜(金)矿床
    5.3 小结
第六章 狮子山矿田铜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
    6.1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6.1.1 流体包裹体样品采集和实验
        6.1.2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6.1.3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
        6.1.4 流体包裹体气液相成分
        6.1.5 成矿流体热力学参数的确定
        6.1.6 铜和金的络合物形式及相关热力学计算
        6.1.7 铜和金迁移和沉淀的热力学分析
        6.1.8 小结
    6.2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6.2.1 氢-氧同位素
        6.2.2 硫同位素
        6.2.3 铅同位素
        6.2.4 小结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表

(8)新疆东昆仑木孜塔格—阿尔喀山—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远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一、论文选据
    二、工作区范围、自然地理及地球化学景观条件
    三、以往工作程度
    四、研究内容及技术方法
    五、完成的实物量
    六、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第一节 区域地质特征
        一、区域地层
        二、区域岩浆岩
        三、区域构造
    第二节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一、元素丰度
        二、元素分配特征
        三、地球化学分带特征
第三章 木孜塔格—阿尔喀山一带地质特征
    第一节 地层
    第二节 构造
    第三节 岩浆岩
        一、侵入岩
        二、火山岩
    第四节 变质作用
    第五节 矿产
第四章 木孜塔格—阿尔喀山一带地球化学特征
    第一节 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分布特征
        一、元素的丰度
        二、元素的离散特征
        三、元素区域表生富集特征
    第二节 主要地层中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一、各地层中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二、全区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三、元素在地层序列中的演化特征
    第三节 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
    第四节 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一、雄鹰台地区
        二、月牙湖地区
    第五节 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第六节 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第七节 地球化学综合异常特征
        一、异常圈定
        二、异常分类及评序
        三、异常解释及评价
第五章 成矿远景分析
    第一节 成矿地质条件
        一、岩浆岩条件
        二、构造条件
        三、地层条件
        四、地球化学条件
    第二节 矿点特征
        一、月牙湾铜、银矿化点
        二、红龙岭铜矿化点
    第三节 找矿远景区及找矿方向探讨
        一、地球化学分区
        二、地球化学成矿远景区
        三、进一步工作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ABSTRACT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四、东昆仑—柴北缘地区VHMS型矿床多元信息定位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 [1]青海东昆仑成矿带东段地球化学数据处理方法及找矿靶区圈定[D]. 耿国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1)
  • [2]青海东昆仑大灶火区域镍矿定量预测与评价[D]. 崔宁.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8)
  • [3]青海阿木尼克铅锌多金属成矿条件及远景评价[D]. 邓健. 成都理工大学, 2016(03)
  • [4]东昆仑马尔争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J]. 常鑫,王权锋,童海奎,张孝攀,彭涛. 金属矿山, 2014(06)
  • [5]青海省祁漫塔格地区多金属成矿潜力研究[D]. 舒树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04)
  • [6]青海省喀雅克登塔格岩浆岩及其与成矿关系[D]. 徐云甫.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04)
  • [7]安徽铜陵矿集区中酸性侵入岩及狮子山矿田铜多金属矿床[D]. 楼金伟. 合肥工业大学, 2012(05)
  • [8]新疆东昆仑木孜塔格—阿尔喀山—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远景分析[D]. 刘锋. 吉林大学, 2006(09)
  • [9]东昆仑—柴北缘地区VHMS型矿床多元信息定位预测[J]. 徐文艺,张德全,董英君,佘宏全,闫升好,李大新,丰成友,崔艳合. 矿床地质, 2002(S1)

标签:;  ;  ;  ;  ;  

东昆仑柴北地区VHMS型矿床多信息定位预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