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数字交流伺服系统在坦克炮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全数字交流伺服系统在坦克炮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一、全数字交流伺服系统在坦克炮控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冯泽安[1](2019)在《基于随动系统试验仿真与监测系统》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武器装备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车载随动系统沿着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已成必然趋势,这意味着在研制随动系统时,技术复杂性、成本和后期的维护难度都会加大,因此高效率的半实物仿真技术在车载随动系统的研制和性能测试中被广泛使用;同时,数字信号处理器和新的硬件平台的出现,也极大地促进半实物仿真技术不断向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具体研究工作及其成果如下:1)根据半实物仿真快速控制原型以及车载随动系统仿真平台的功能指标要求,完成了系统方案的设计,即使用系统监测仪+数据分析装置的组合方式实现对随动控制器的模拟,其中系统监测仪负责数据的实时收发,数据分析装置完成试验数据的生成显示和分析。2)车载随动系统控制算法的研究与设计。针对车载随动系统性能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分区PID和前馈补偿算法的随动控制算法,该算法具有较优的动态跟踪性和跟踪精度。3)半实物仿真系统硬件的设计。系统监测仪基于PC104嵌入式计算机,结合该设备所需实现的功能采用模块化的方法完成该设备硬件的搭建,硬件模块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块、CAN总线通信模块、GPS模块和同步信号接收模块;而数据分析装置,直接使用便携式计算机代替即可。4)半实物仿真系统软件的设计。对于系统监测仪,采用Windows+RTX的操作系统构架,采用VS 2010编译环境和C++语言实现,设计思想采用模块化和信号与槽机制;而数据分析装置,根据功能需求,设计了三种常规的试验信号(阶跃、等速、正弦信号),同时设计了试验数据和随动系统状态数据的收发流程,以及试验信号指标参数的计算方法和数据显示分析功能,其为了更加贴近于工装测试的需要,编程语言使用Labview。5)本文在完成半实物仿真系统总体设计和相关软硬件设计的基础上,设计了半实物仿真流程,以车载随动系统作为实际仿真对象,进行试验,最终试验表明,该系统满足特种车辆研制时和测试时的需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肖会涛[2](2019)在《单旋翼植保无人飞机喷杆悬架系统的设计与试验》文中提出目前我国植保无人飞机发展迅速,逐渐成为了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而植保无人飞机在作业过程中,通过调整飞行姿态来切换航迹改变速度,飞行姿态的改变会导致喷杆姿态也发生改变。喷杆作为植保无人飞机施药装置的关键部件,搭载着喷头,因此喷头会随着机身姿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喷雾效果。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在田间试验采集单旋翼植保无人飞机姿态变化情况,根据机身姿态变化范围设计风洞试验验证机身姿态变化对雾滴沉积效果产生影响,因此为实现喷杆姿态与机身姿态发生分离,设计了一种喷杆悬架系统。首先先建立喷杆悬架系统模型,系统模型主要包括喷杆悬架结构模型和喷杆悬架控制系统模型,其次对喷杆悬架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最后完成喷杆悬架系统的装机与测试。主要内容和结论:(1)为确定植保无人飞机在作业过程中姿态角变化范围,通过欧拉角法解算植保无人飞机飞控系统中采集的飞行姿态谱,最终解算出无人机在俯仰方向的角度变化范围为-18°18°,横滚方向的角度变化范围为-15°14°。(2)为摸清无人机在作业过程中姿态角变化对雾滴沉积效果的影响情况,文中利用风洞实验室模拟无人机4m/s的飞行速度下,采集在不同滚转角和俯仰角下雾滴沉积变化情况,根据试验数据分析出当滚转角变化时雾滴有效喷幅降低,雾滴沉积量变异系数增大,且偏转角度越大越明显;在俯仰方向根据有效喷幅和雾滴沉积量变异系数拟合曲线可以得出,在俯仰角为11°时,雾滴沉积效果最好,因此将滚转角为0°,俯仰角为11°设置为喷杆悬架控制系统目标值。(3)为实现在作业过程中喷杆姿态与机身姿态分离,设计了喷杆悬架控制系统,首先根据机身尺寸和姿态调节角度设计喷杆悬架结构,并通过Ansys/Workbench对喷杆悬架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喷杆悬架机构满足强度要求,且不会与无人机旋翼产生共振现象。其次对喷杆悬架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主要包括硬件设计、控制算法和程序设计。(4)为检验喷杆悬架系统的性能,对喷杆悬架系统的试制和性能测试试验。在喷杆悬架系统试制完成后,首先进行了试验台的设计与制作,然后搭建喷杆悬架系统性能试验台,根据喷杆悬架系统角度调节范围的验证喷杆悬架控制系统能满足喷杆姿态角度调节范围俯仰方向±30°、滚转方向±20°;根据喷杆悬架系统性能试验得出喷杆在受到俯仰角30°、15°和滚转角20°、10°的干扰时,系统平均响应时间分别为133ms、131ms、146ms、140ms,表明系统稳定性良好。

赵昱辉[3](2018)在《基于ARM的电液伺服控制器的设计》文中提出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因其具有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以及具有控制大惯量和实现大功率输出的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在工业控制领域。电液伺服控制器作为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核心,对整个系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工业4.0的背景下,电液伺服控制器朝着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已成必然趋势。本课题完成的工作如下:(1)首先介绍了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再结合具体的需求分析,确定了电液伺服控制器的总体设计方案;(2)电液伺服控制器硬件部分由机箱结构设计、电源电路设计和ARM硬件电路设计三大部分组成;(3)在软件部分,通过对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的优劣进行研究和对比,确立了模糊PID切换学习算法,该控制算法既保留了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的优点同时也解决了两种控制算法之间的切换扰动问题。最后,对电源部分和ARM部分分别进行单元测试,在保证准确无误的基础上对该电液伺服控制器的样机进行了联机测试。联机测试的结果表明了该电液伺服控制器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信号精度满足要求,在对象参数发生较大变化时,仍然能够实现快速平稳的控制输出,动态性能能够完全满足设计指标,验证了本控制算法的先进性。符合电液伺服控制器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满足了系统的设计需求。

陈遵川[4](2018)在《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坦克炮控系统研究》文中指出坦克炮控系统是保证坦克战斗力有效提升、坦克火力充分发挥的重要手段,现代坦克炮控系统的发展趋势是大功率数字交流全电炮控系统。针对炮控系统高响应速度和强抗扰能力的需求,本文基于自抗扰控制开展坦克炮控系统的研究。首先,本文设计了大功率数字交流全电炮控系统的总体结构,介绍了炮控系统的工作原理。根据炮控系统的性能要求和坦克特殊的工作环境,对火炮和炮塔的动力源,即驱动电机提出了特殊要求。针对炮控系统的控制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选取双模双环的控制结构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其次,本文建立了炮控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了常规的三环控制器。驱动电机是炮控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在详细分析驱动电机的数学模型、矢量控制和驱动技术后,建立了理想情况下炮控系统的数学模型。在设计电流、速度和位置调节器的基础上,通过仿真分析了三环结构响应缓慢的原因。然后,本文采用双模双环的控制结构,设计了基于自抗扰的炮控系统控制器。由于非线性因素严重阻碍了炮控系统性能的大幅提高,本文采用自抗扰控制以提高炮控系统的抗扰能力,同时根据炮控系统所处的工作状态对控制器实行切换控制。为了进一步增强炮控系统对转动惯量变化的鲁棒性,设计了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的转动惯量辨识器。最后,本文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初步实验。针对炮控系统的瞄准性能、稳定性能和抗干扰能力作了多次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双模双环的基于自抗扰控制的炮控系统,不仅满足瞄准速度变化范围大的要求,而且动态响应迅速、稳定精度高,同时能够有效提高炮控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升炮控系统的整体性能。

瞿赟[5](2018)在《导引头伺服控制系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军事技术迅猛发展,精确制导武器是现代局部战争中的主要攻防武器,列为对21世纪初总体作战能力有重大影响的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之首,是当今世界提高武器装备抗干扰能力和命中精度最有效的手段,是世界各国军事应用中重点研究和竞相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导引头是精确制导武器的核心制导部件,能为武器系统提供精确制导信息等重要功能,可提高武器系统作战效能,是精确制导武器系统研制的核心技术之一,直接关系到整个武器系统的研制水平。本文基于图像导引头制导方式,采用速率陀螺稳定平台的结构和控制形式来完成了一款导引头的设计和开发。论文首先系统的介绍了国内外导引头的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导引头的基本功能和组成,然后阐述了伺服控制系统理论设计过程,详细描述了控制系统性能指标和校正方法。论文重点对图像导引头速率陀螺稳定平台结构、控制系统和图像信息进行研究,阐述了用DSP+FPGA为主框架来搭建伺服控制系统稳定平台的硬件电路、软件开发过程及自抗扰设计等方面内容。本文详细说明了软、硬件的设计流程,对软件测试流程进行了说明。最后,本文对导引头测试、试验与验证测试以及导引头系统仿真技术加以研究,并且结果结论表明该导引头设计的伺服控制系统可以达到设计要求。

张其建[6](2018)在《基于PLC的自动焊接机器人设计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工业生产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焊接机器人具备焊接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现实需求量大,因而其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目前焊接机器人由产品设计开发到生产应用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多数采用PC+运动控制卡或DSP的嵌入式控制器控制伺服驱动器来实现,因其扩展性差、成本高昂不利于后续开发[1]。随着自动化技术尤其是PLC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运动控制软件的优化和远程网络功能的加强,已经能够实现多轴并行运动的控制。将这一技术应用于焊接机器人的研发,则其具有成本低、延展性好、维护方便的优势。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设计一台能够自动焊接换热片的焊接机器人,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生产要求,同时帮助企业降低用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废品率。基于以上设计要求,通过理论分析制定出合理的机器人控制方案。根据方案首先完成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随后开展PLC、驱动系统、触摸屏和减速机的选型工作,再根据选定的元件利用TouhWin组态软件完成系统组态,然后利用PLC配套的XDPPro 3.1.3c软件完成整个系统的运动轨迹编程工作。最后利用触摸屏控制系统完成仿真运动,并验证焊接运动轨迹是否正确,同时优化运动参数。调试完成后到现场进行焊接生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本文所设计的换热片自动焊接机器人基本满足企业生产要求。其中由于所选PLC不能进行Cs轮廓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焊接质量,本方案采用直线插补法编程来弥补硬件不足,后期可以更新硬件来进一步优化设计。采用PLC控制的导轨式焊接机器人虽然控制精度相对关节机器人有一定差距,但这种简易型焊接机器人的经济性和延展性都比关节式机器人有优势,后期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胡继辉[7](2018)在《非平衡坦克炮炮控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坦克炮控系统也称稳定器,主要用来克服行进间坦克车体振动对身管稳定性能的影响,实现坦克身管不因路面颠簸而偏离稳定位置。由于坦克身管存在非平衡质量,坦克炮控系统存在非平衡扰动,且受到行进间路况的随机扰动,使得炮身轴线容易脱离瞄准目标。且全电式炮控系统存在的诸多非线性因素,同样影响着系统的稳定精度。因此如何克服这些因素的影响,提高坦克炮控系统行进间的稳定性能,是现阶段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数字全电式坦克炮控系统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坦克炮控系统的组成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建立了坦克炮控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运用经典控制理论,对坦克炮控系统的电流环和速度环进行了设计,为非平衡扰动及非线性因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对全电式炮控系统中存在的非平衡扰动、摩擦力矩、齿隙非线性和外界其他干扰,从形成机理、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和数学模型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建立了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坦克炮控系统数学模型,仿真验证设计的PID控制器已经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研究了坦克炮控系统的电流环,设计了基于自适应滑模变结构的电流环控制器。将非平衡扰动、摩擦力矩和外界扰动力矩看作一个总扰动,并设计滑模干扰观测器对其进行观测,使用观测量对系统给定电流量进行实时前馈补偿。研究了坦克炮控系统的速度环,设计了 RBF神经网络滑模控制器。针对滑模变结构控制固有的抖振现象,使用RBF网络实时调整控制器中的切换增益,在获得滑模控制强鲁棒性的同时,削弱了系统的抖振。通过仿真验证本文设计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搭建了半实物实验平台,通过实验来验证本文设计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稳定性能良好。

陈宇政[8](2018)在《基于压力环控制的某非平衡身管随动控制系统设计及仿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对火炮的发射精度和射程等军事打击能力需求的不断提高,火炮身管口径及长径比不断加大,这使得火炮身管本身非平衡特征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越为严重。针对炮控身管的定位与平衡问题研究,本文通过借鉴交流伺服系统的三环控制结构,以非平衡身管电液伺服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压力环控制的精确定位控制策略。本文首先对非平衡身管电液伺服系统进行了设计,对系统中各个元件进行了选型和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压力环控制的思路,对非平衡身管随动控制系统模型进行了建立,并对炮管平衡造成影响的非线性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针对压力环控制器提出了基于干扰观测器的RBF神经网络自适应滑模控制的控制方案。由于滑模控制的等效控制项有许多不确定的时变项,通过RBF神经网络自适应系统进行逼近,与此同时,利用RBF神经网络对滑模控制的切换增益进行动态调节,用以消除滑模控制抖振现象。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又引入了干扰观测器,并对整体压力环控制器进行了 Matlab仿真验证。接着采用模糊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对位置环控制器进行了详细设计,利用模糊自适应系统对滑模等效控制中的非线性项进行逼近。针对滑模控制的抖振问题,通过模糊系统对切换增益进行动态调节,并利用Matlab对位置环控制器进行仿真验证。最后通过搭建半实物仿真平台,对整体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控制方案不仅能满足炮控系统的性能指标,而且有效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与响应速度。

蔡洪旺[9](2017)在《回转式精油灌装机测控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灌装是化工、食品及制药等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生产环节。对流态产品灌装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品牌形象和企业效益。本文以精油灌装系统为研究平台,以改善自动灌装机工艺设计、灌装精度、灌装效率及信息化程度为研究目标,针对系统成品率低、计量误差大、自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包括:首先,通过对回转式精油灌装机系统进行结构改进,提高理瓶转盘、落内塞、下外盖等工作效率;其次,对以永磁同步电动机为主要控制对象搭建伺服系统数学模型,确定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方式及其伺服系统数学传递函数,为实现精油高精度灌装奠定理论基础;再次,采用灰色预测PID复合的控制策略实现精油高精度灌装;最后,设计基于PLC、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完成精油灌装等一系列动作,实现灌装自动化。本文从灌装系统的整体方案入手,着重解决精油灌装控制系统运行不稳定、灌装精确性不高等问题,设计了一套能提高灌装系统稳定性和精确性的控制方案,在微量灌装领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赵轩[10](2017)在《坦克火控系统稳定精度检测平台的研究》文中认为坦克火控系统稳定精度是衡量坦克综合性能的技术指标,也是确保坦克精确打击的关键参数,火控系统稳定精度调试是坦克维修检测的重要内容,能否完成火控装置稳定精度调试代表了部队装备维护与保障的综合能力。现行的调试手段有两种:一是实车行驶进行联调联试,浪费发动机摩托小时,增加了坦克修理周期;二是建造炮塔实验平台,仿真实车行驶进行联调联试,不仅造价昂贵、占地面积大,而且不便携带、无法在野外展开使用。针对现有调试手段开展不方便、调试成本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套火控系统稳定精度检测平台及其控制系统。以六自由度并联运动平台为基础,直接将火控系统相关传感器架设于平台之上,模拟坦克野外行驶的各种运动姿态,实现在室内静态条件下火控系统稳定精度的检测,完成火控装置的线上联调联试,具备造价低、体积小、重量轻、可移动、便于操作的特点,完全满足检测装备技战术水平的要求。基于检测平台的运动学分析,选择合适的结构设计方案。根据性能指标和具体功能的要求,对检测平台的关键结构进行设计和选型。随后基于设计和选型的结果采用SimMechanics工具箱搭建检测平台物理模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模型的动态仿真试验。根据检测平台的运动实时性强和运动精度高的特点,搭建了基于“工控机+多轴运动控制器”的控制系统,采用电动缸驱动,在单缸调试和多缸运动试验中,平台运行稳定、动作协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坦克火控系统稳定精度检测平台的基本要求。

二、全数字交流伺服系统在坦克炮控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数字交流伺服系统在坦克炮控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随动系统试验仿真与监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随动系统的基本概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随动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半实物仿真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基于随动系统的半实物仿真试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及各章安排
        1.4.1 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1.4.2 各章安排
2 半实物仿真系统方案设计
    2.1 系统方案的设计原则
    2.2 半实物仿真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2.1 主要功能描述
        2.2.2 功能分析及系统结构设计
    2.3 随动系统性能技术指标
    2.4 系统技术指标及其结构设计
        2.4.1 系统监测仪的性能指标及其功能结构设计
        2.4.2 数据分析装置的性能指标及其功能结构设计
        2.4.3 半实物系统的通信方式的选择
    2.5 半实物系统的实时性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随动系统控制算法的设计
    3.1 经典PID控制算法
    3.2 分区变参数PID控制算法
    3.3 前馈控制算法
    3.4 复合控制算法
    3.5 复合控制算法仿真
        3.5.1 初步仿真结果
        3.5.2 位置环控制整定过程
    3.6 本章小结
4 半实物仿真系统硬件设计
    4.1 系统监测仪硬件设计
        4.1.1 系统监测仪的总体结构
        4.1.2 系统监测仪的硬件组成
    4.2 数据分析装置硬件设计
    4.3 系统抗干扰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半实物仿真系统软件设计
    5.1 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介绍
        5.1.1 系统监测仪软件的开发环境
        5.1.2 数据分析装置的软件开发环境
    5.2 系统监测仪软件设计
        5.2.1 RTX实时扩展系统
        5.2.2 软件设计
        5.2.3 复合控制算法的实现
        5.2.4 CAN总线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5.3 数据分析装置软件设计
        5.3.1 试验信号功能设计
        5.3.2 数据处理
        5.3.3 试验信号指标参数的计算方法
        5.3.4 Labview的实现方法
    5.4 本章小结
6 系统仿真试验及结果
    6.1 半实物仿真流程设计
    6.2 半实物仿真试验的设计及其结果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展望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2)单旋翼植保无人飞机喷杆悬架系统的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航空植保应用现状
    1.3 国内外施药技术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施药技术发展现状
        1.3.2 国内外喷杆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1 研究内容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3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单旋翼植保无人飞机田间飞行姿态采集与分析
    2.1 单旋翼植保无人飞机飞行原理
    2.2 单旋翼植保无人飞机飞行姿态采集与解算
        2.2.1 试验装置
        2.2.2 无人机飞行姿态的采集
        2.2.3 无人机姿态解算方法
        2.2.4 无人机姿态变化范围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姿态角对雾滴沉积影响试验
    3.1 试验方法确定
    3.2 试验设备
    3.3 试验方案
        3.3.1 实验因素的确定
        3.3.2 评判标准
        3.3.3 采集点布置预实验
    3.4 姿态角对雾滴沉积分布影响试验
        3.4.1 滚转角对雾滴沉积分布的影响
        3.4.2 俯仰角对雾滴沉积分布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喷杆悬架系统设计
    4.1 喷杆悬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4.1.1 设计要求
        4.1.2 喷杆悬架系统的构成
    4.2 喷杆悬架结构的建立
        4.2.1 悬架结构分析
        4.2.2 喷杆悬架结构设计与建模
        4.2.3 喷杆悬架结构有限元分析
    4.3 喷杆悬架控制系统的建立
        4.3.1 喷杆悬架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4.3.2 硬件设计
        4.3.3 控制算法
        4.3.4 程序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喷杆悬架系统性能测试试验
    5.1 试验目的
    5.2 试验方法
    5.3 试验材料
        5.3.1 试验台的设计与制作
        5.3.2 喷杆悬架系统的搭载
        5.3.3 角度测量装置的安装
    5.4 试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5.4.1 喷杆悬架系统调节范围验证
        5.4.2 喷杆悬架系统响应性能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基于ARM的电液伺服控制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电液伺服控制器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1.3 电液伺服控制器的发展趋势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内容及创新点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1.6 本章小结
2 电液伺服控制器的总体设计方案
    2.1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2.1 主控芯片的选型
        2.2.2 STM32F407ZGT6芯片
    2.3 硬件总体设计方案
    2.4 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2.5 本章小结
3 电液伺服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3.1 机箱结构设计
        3.1.1 工业机箱的简介
        3.1.2 设计机箱的选型
        3.1.3 机箱前面板的设计
    3.2 电源电路设计
        3.2.1 24V转±24V
        3.2.2 24V转±15V
        3.2.3 24V转±5V
        3.2.4 +5V转3.3V
    3.3 ARM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3.3.1 JTAG电路设计
        3.3.2 输入信号调理及自检电路设计
        3.3.3 输出信号调理及自检电路设计
        3.3.4 信号丢失报警电路设计
        3.3.5 本地给定电路设计
        3.3.6 触摸屏接口电路设计
        3.3.7 外部存储电路设计
        3.3.8 通信电路设计
    3.4 硬件的实现
    3.5 本章小结
4 电液伺服控制器软件设计
    4.1 软件开发平台简介
        4.1.1 主程序设计
        4.1.2 自检报警子程序设计
        4.1.3 A/D转换子程序设计
        4.1.4 D/A转换子程序设计
        4.1.5 触摸屏子程序设计
        4.1.6 USB通信子程序设计
        4.1.7 EEPROM读写子程序设计
        4.1.8 以太网通信子程序设计
        4.1.9 RS-485通信子程序设计
    4.2 电液伺服控制器控制算法的研究
        4.2.1 传统PID控制算法
        4.2.2 模糊控制算法
        4.2.3 常规模糊PID切换算法
        4.2.4 模糊PID切换学习算法
    4.3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
    5.1 系统单元测试
        5.1.1 电源模块测试
        5.1.2 ARM模块测试
    5.2 系统硬件测试
        5.2.1 系统硬件功能测试
    5.3 系统信号校准
        5.3.1 指令信号校准
        5.3.2 反馈信号校准
        5.3.3 伺服阀电流信号校准
        5.3.4 位置输出信号校准
    5.4 样机调试
        5.4.1 样机系统安装
        5.4.2 样机系统调试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清单
致谢

(4)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坦克炮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坦克炮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2 坦克炮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1 坦克炮控系统的结构与原理
    2.2 坦克炮控系统对驱动电机的特殊要求
    2.3 坦克炮控系统的控制结构
    2.4 本章小结
3 坦克炮控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其三环控制
    3.1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3.2 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
    3.3 坦克炮控系统的数学模型
    3.4 三环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
    3.5 本章小结
4 坦克炮控系统的自抗扰控制
    4.1 炮控系统中的非线性因素
    4.2 自抗扰控制的基本原理
    4.3 基于自抗扰的炮控系统控制器设计
    4.4 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的转动惯量辨识
    4.5 炮控系统的仿真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初步实验
    5.1 参数测试实验
    5.2 反电势实验
    5.3 稳态实验
    5.4 暂态实验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导引头伺服控制系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 导引头概述
        1.3.1 导引头分类
        1.3.2 导引头在导弹系统中的位置
        1.3.3 导引头的基本功能
        1.3.4 导引头系统基本组成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导引头伺服控制系统理论设计
    2.1 导引头控制系统经典设计
        2.1.1 控制系统静态性能指标和动态性能指标
        2.1.2 控制系统校正设计方法
    2.2 导引头自抗扰控制设计技术
        2.2.1 自抗扰控制的基本类型分析
        2.2.2 模型参考自抗扰控制的基本原理
        2.2.3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速率陀螺稳定平台结构设计
    3.1 陀螺稳定平台结构布局选择
    3.2 平台主要元部件的选择
        3.2.1 速率陀螺
        3.2.2 力矩电机
    3.3 框架角测量方案
    3.4 陀螺稳定平台的框架结构
    3.5 有效减小作用在平台上的干扰力矩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速率陀螺稳定平台控制设计
    4.1 导引头控制回路系统的功能及组成
        4.1.1 导引头控制回路的基本功能及组成
        4.1.2 系统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
    4.2 稳定平台型导引头控制回路系统设计
        4.2.1 导引头控制系统方案和主要技术参数
        4.2.2 系统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
        4.2.3 控制回路各环节数学模型的建立
        4.2.4 导引头单通道控制回路的数学模型
        4.2.5 稳定控制回路的分析和设计
        4.2.6 角跟踪控制回路的分析和设计
        4.2.7 预偏/电锁控制回路的分析和设计
        4.2.8 搜索控制回路的分析和设计
        4.2.9 导引头跟踪回路自抗扰控制系统设计
    4.3 导引头控制回路的电路实现
        4.3.1 概述
        4.3.2 数字信号处理器电路的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导引头图像信息设计
    5.1 工作原理
    5.2 系统组成
    5.3 处理器硬件设计
        5.3.1 硬件实现功能
        5.3.2 接口设计
        5.3.3 主要器件选型
        5.3.4 信号处理器软件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导引头测试、试验与验证
    6.1 试验内容及条件
        6.1.1 性能试验
        6.1.2 环境试验
        6.1.3 仿真试验
    6.2 性能评估准则的建立
    6.3 分系统调试与测试
    6.4 总体性能测试与试验验证
        6.4.1 实验室测试与试验验证
        6.4.2 外场试验方法
    6.5 导引头控制系统性能测试
        6.5.1 视线角速度阶跃响应
        6.5.2 隔离度
        6.5.3 最大和最小视线角速度
        6.5.4 半实物仿真下导引头末制导信息输出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导引头系统仿真技术
    7.1 仿真系统概述
    7.2 导引头的数学仿真
    7.3 导引头半实物仿真系统
    7.4 仿真系统的构建
        7.4.1 红外成像目标和场景生成模拟系统
        7.4.2 电视图像目标和场景生成模拟系统
        7.4.3 导引头运动姿态测试模拟系统
        7.4.4 导引头模拟操控装置
        7.4.5 数据实时显示、记录系统
        7.4.6 仿真计算机
    7.5 导引头控制系统仿真结果
        7.5.1 预偏/锁定回路
        7.5.2 稳定回路
        7.5.3 跟踪回路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6)基于PLC的自动焊接机器人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焊接机器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选题背景和意义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 焊接机器人
    2.1 焊接机器人的组成
    2.2 焊接机器人的分类
    2.3 焊接机器人的常用控制方式
    2.4 焊接机器人的应用
    2.5 焊接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2.6 本章小结
3 机器人控制系统
    3.1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3.1.1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要求及其特点
        3.1.2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概述
        3.1.3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机构组成
        3.1.4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
        3.1.5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选择
    3.2 PLC控制系统
        3.2.1 PLC控制系统的概述及其特点
        3.2.2 PLC的基本结构及其分类
        3.2.3 PLC的型号选择
        3.2.4 PLC的发展趋势
        3.2.5 国内外PLC产品简介
    3.3 本章小结
4 硬件电路的设计
    4.1 PLC的选取
    4.2 触摸屏的选择
        4.2.1 触摸屏的特性
        4.2.2 主要类型
        4.2.3 各种类型工作原理
    4.3 伺服电机及其驱动器选择
        4.3.1 工业机器人的驱动方式
        4.3.2 电机和驱动系统
    4.4 减速机的选择
    4.5 PLC的主控柜接线图
    4.6 本章小结
5 软件系统设计
    5.1 组态技术
        5.1.1 组态软件的构成
        5.1.2 功能和特点
    5.2 触摸屏的设计
        5.2.1 HMI的概述
        5.2.2 触摸屏画面的设计
    5.3 PLC程序设计
        5.3.1 PLC编程软件
        5.3.2 程序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系统安装与调试
    6.1 焊接机器人的系统安装
    6.2 焊接机器人的调试
    6.3 焊接机器人示教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目录

(7)非平衡坦克炮炮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坦克炮控系统概述
        1.2.1 电液式坦克炮控系统
        1.2.2 全电式坦克炮控系统
    1.3 坦克炮控系统非平衡特性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坦克炮交流伺服系统及数学模型
    2.1 引言
    2.2 坦克炮交流伺服系统结构
    2.3 坦克炮交流伺服系统数学建模
        2.3.1 永磁同步电机(PMSM)数学模型
        2.3.2 PMSM矢量控制分析
        2.3.3 坦克炮交流伺服系统整体数学模型
    2.4 本章小结
3 坦克炮控系统非平衡扰动及非线性因素研究
    3.1 引言
    3.2 坦克炮控系统非平衡特征及非线性因素分析
        3.2.1 坦克垂直向炮控系统动力学分析
        3.2.2 摩擦非线性分析
        3.2.3 传动间隙非线性分析
        3.2.4 其他扰动因素分析
    3.3 优化后的炮控系统模型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身管平衡及电流环控制策略研究
    4.1 引言
    4.2 身管平衡和电流环控制方案设计
    4.3 炮控系统电流环控制器设计
        4.3.1 滑模变结构控制
        4.3.2 自适应滑模变结构控制
        4.3.3 自适应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
    4.4 干扰观测器(DOB)设计
        4.4.1 滑模干扰观测器设计
        4.4.2 非平衡扰动和其他扰动力矩补偿
    4.5 电流环控制策略仿真研究
        4.5.1 干扰观测器仿真验证
        4.5.2 自适应滑模变结构控制仿真验证
    4.6 本章小结
5 炮控系统速度环控制器设计
    5.1 引言
    5.2 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
    5.3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
        5.3.1 RBF神经网络结构设计
        5.3.2 RBF神经网络学习算法设计
        5.3.3 RBF神经网络对参数ε的辨识
    5.4 速度环及整体控制策略仿真研究
    5.5 本章小结
6 实验研究
    6.1 交流伺服系统实验平台系统组成
        6.1.1 实验平台工作原理
        6.1.2 实验平台机械装置部分
        6.1.3 实验平台硬件部分
    6.2 实验平台的控制软件
    6.3 实验结果分析
        6.3.1 阶跃响应实验分析
        6.3.2 稳定性能试验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基于压力环控制的某非平衡身管随动控制系统设计及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炮控系统概述
        1.2.1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
        1.2.2 全电式伺服控制系统
    1.3 电液伺服系统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1.4 炮控系统身管定位与平衡研究现状
    1.5 主要研究内容
2 非平衡身管随动控制系统综述
    2.1 引言
    2.2 非平衡身管随动控制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2.3 液压系统设计
        2.3.1 液压系统原理
        2.3.2 关键液压元件技术指标
    2.4 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2.4.1 STM32微控制器设计
        2.4.2 数据采集卡
        2.4.3 旋转变压器与RDC数字转换模块
        2.4.4 压力传感器
        2.4.5 伺服放大板
        2.4.6 工业控制计算机
    2.5 本章小结
3 非平衡身管随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及控制策略分析
    3.1 引言
    3.2 非平衡身管随动控制系统模型的建立
        3.2.1 恒流源液压放大器的数学模型
        3.2.2 动力液压缸的数学模型
        3.2.3 比例减压阀的数学模型
        3.2.4 非平衡身管随动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3.2.5 非平衡身管随动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3.3 非平衡身管随动控制系统非平衡因素分析
    3.4 非平衡身管定位与平衡控制策略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RBF神经网络自适应滑模的压力环控制器设计
    4.1 引言
    4.2 压力环控制器原理分析
    4.3 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
        4.3.1 滑模控制原理分析
        4.3.2 滑动模态可达性和存在条件
        4.3.3 滑模变结构控制动态品质
        4.3.4 滑模控制系统固有的抖振现象
    4.4 RBF神经网络理论基础
    4.5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RBF神经网络自适应滑模的压力环控制器设计
        4.5.1 基于RBF神经网络自适应的等效控制器设计
        4.5.2 基于控制增益调节的RBF神经网络切换控制器设计
        4.5.3 干扰观测器设计
        4.5.4 压力环控制器Matlab仿真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模糊自适应滑模控制的位置环控制器设计
    5.1 引言
    5.2 模糊自适应控制理论
        5.2.1 模糊控制系统组成
        5.2.2 模糊控制系统的逼近性能
        5.2.3 模糊自适应控制
    5.3 基于模糊自适应滑模控制的位置环控制器设计
        5.3.1 基于模糊自适应的等效滑模控制器设计
        5.3.2 基于切换增益模糊系统动态调节的切换控制器设计
        5.3.3 位置环控制器Matlab仿真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压力环控制的某非平衡身管随动控制系统实验研究
    6.1 引言
    6.2 非平衡身管随动系统实验平台介绍
    6.3 非平衡身管随动系统实验平台的控制软件设计
    6.4 实验结果
        6.4.1 阶跃响应实验
        6.4.2 正弦跟踪实验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回转式精油灌装机测控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灌装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1.2.1 灌装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2.2 灌装机的发展趋势
    1.3 灌装机分类及灌装方法
    1.4 论文研究目标及内容
第2章 回转式精油灌装机结构改进
    2.1 系统的生产流程
    2.2 系统工艺参数要求
    2.3 灌装机的结构改进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绝对式编码器位置伺服系统研制
    3.1 光电编码器选型
        3.1.1 绝对式编码器的结构与原理
        3.1.2 绝对式编码器的选择
        3.1.3 编码器的通信
    3.2 基于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精油灌装伺服系统建模
        3.2.1 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矢量解耦控制
        3.2.2 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电流解耦控制数学模型
        3.2.3 基于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的伺服系统结构及数学模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灰色预测PID的伺服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4.1 传统PID控制策略
    4.2 灰色预测PID控制策略
        4.2.1 灰色预测系统理论
        4.2.2 灰色模型原理
        4.2.3 灰色预测PID控制策略
    4.3 基于灰色控制理论的精油灌装系统仿真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精油灌装测控系统方案设计
    5.1 精油灌装测控系统概述
        5.1.1 系统的功能要求
        5.1.2 系统的设计流程
        5.1.3 系统方案设计
    5.2 精油灌装测控系统硬件选型
        5.2.1 主控制器PLC的选型
        5.2.2 单片机选型
        5.2.3 传感器选型
        5.2.4 触摸屏选型
        5.2.5 变频器选型
    5.3 精油灌装测控系统软件设计
        5.3.1 MCGS组态软件概述及组成
        5.3.2 MCGS组态软件在灌装系统中的应用
        5.3.3 MCGS组态软件与PLC之间的通信
    5.4 精油灌装测控电气原理图设计
        5.4.1 供电系统主回路设计
        5.4.2 PLC控制回路设计
        5.4.3 基于PLC的电气原理图
    5.5 本章小节
第6章 精油灌装测控系统测试实验
    6.1 实验原理
    6.2 实验目的
    6.3 现场调试
    6.4 实验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10)坦克火控系统稳定精度检测平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坦克火控系统概述
    1.3 坦克火控系统稳定精度检测
        1.3.1 稳定精度检测方法
        1.3.2 稳定精度检测方案研究
        1.3.3 稳定精度检测平台研究概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检测平台的总体设计与运动学分析
    2.1 检测平台结构简介
        2.1.1 检测平台典型结构
        2.1.2 检测平台自由度计算
    2.2 检测平台的总体方案设计
    2.3 检测平台运动学分析
        2.3.1 确定空间坐标系
        2.3.2 空间坐标变换矩阵
        2.3.3 铰点坐标计算
        2.3.4 位置反解
        2.3.5 速度、加速度反解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检测平台机构选型与仿真
    3.1 检测平台性能指标与功能
    3.2 平台相关机构设计与选型
        3.2.1 虎克铰的设计
        3.2.2 上下平台设计
        3.2.3 电动缸选型
    3.3 可视化动态仿真
        3.3.1 SimMechanics介绍
        3.3.2 检测平台三维建模
        3.3.3 检测平台Simulink建模
        3.3.4 检测平台动态仿真与分析
    3.4 平台结构参数优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检测平台实时控制系统设计
    4.1 检测平台控制系统
        4.1.1 控制系统结构
        4.1.2 控制系统硬件
    4.2 检测平台伺服系统
    4.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3.1 控制系统软件结构
        4.3.2 关键程序开发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检测平台运动试验
    5.1 控制界面与功能介绍
        5.1.1 单缸调试功能
        5.1.2 动态试验功能
    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四、全数字交流伺服系统在坦克炮控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随动系统试验仿真与监测系统[D]. 冯泽安. 西安工业大学, 2019(07)
  • [2]单旋翼植保无人飞机喷杆悬架系统的设计与试验[D]. 肖会涛.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09)
  • [3]基于ARM的电液伺服控制器的设计[D]. 赵昱辉. 西安工程大学, 2018(02)
  • [4]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坦克炮控系统研究[D]. 陈遵川.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6)
  • [5]导引头伺服控制系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瞿赟.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8)
  • [6]基于PLC的自动焊接机器人设计与开发[D]. 张其建. 青岛科技大学, 2018(10)
  • [7]非平衡坦克炮炮控系统研究[D]. 胡继辉.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1)
  • [8]基于压力环控制的某非平衡身管随动控制系统设计及仿真[D]. 陈宇政.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1)
  • [9]回转式精油灌装机测控系统研究与实现[D]. 蔡洪旺. 长春工业大学, 2017(01)
  • [10]坦克火控系统稳定精度检测平台的研究[D]. 赵轩. 北京化工大学, 2017(04)

标签:;  ;  ;  ;  ;  

全数字交流伺服系统在坦克炮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