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M法与两阶段法的一致性浅析

大M法与两阶段法的一致性浅析

一、浅析大M法与两阶段法的一致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天航[1](2020)在《基于大系统理论的复杂地形土方调配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土方调配是建筑工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前期工作,无论是住宅建筑、工业建筑还是堆石坝工程等建筑工程,土方调配工程几乎存在于所有工程建设中。在大型场地施工时,土方调配对工程造价起着决定性作用,并对在建施工项目的效益、进度、安全、质量、周边环境等有着显着影响。然而,在山地环境中,地形复杂多变,土方工程施工实属困难,以往的调配方式对于此地形优化性不强,因此本文以承德某山地项目为案例,研究在复杂山地地形条件下土方调配优化问题,结合大系统分解协调理论,建立土方调配模型。首先对土方调配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对目前常用的土方调配方法(线性规划、土方累计图法)进行了分析比较,然后对土方调配的相关理论基础概念进行叙述,主要叙述了土方调配的步骤、划分原则,并且详细讲解了土方调配工程的组成元素和影响土方调配的因素有哪些。针对本工程实例情况,提出一种大系统分解协调模型与土方调配相结合的方法。论文进一步建立土方调配大系统优化模型。将弃土区加入到土方调配运距表中,先是考虑了不同种类的土壤物理性质不同对土方调配的影响,将土壤的物理性质这一影响因素加入到土方调配模型中。然后分别对土方调配中的各项单价进行了介绍并将其引入土方调配模型中。引入工程实例,通过将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与Autodesk Revit相结合对施工场地进行可视化分析,并通过Autodesk Revit快速计算出施工现场的挖填土方量,为土方挖填量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接着按照大系统分解协调的方法对施工现场进行分区。与传统方式相比较,本方法有效缩短了调配距离,避免了大面积的施工现场土方调配,证明大系统分解协调模型对土方调配的成本有着显着减少。最后,通过调研统计,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土方调配综合评价模型,采用三层次两阶段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将本工程案例运用该模型进行综合评估。其中,通过计算土方调配的成本管控、进度控制、安全措施、环境保护这四方面的指标权重,得出这四方面的权重系数,进而得到本工程土方调配方案的评价结果。

黄烨然[2](2020)在《面向服务质量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管控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大中型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由于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和高效等优点迅速发展,路网规模不断扩展和延伸,呈现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乘客出行活动更加分散和频繁,在路网中的换乘增长迅速,具有动态性和随机性的特点。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城市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承担客流量的占比逐年增加,在吸引大量乘客乘坐的同时也面临较大的客运压力。面对日益增长的乘客出行需求和对服务质量关注的不断增加,如何通过列车运行管控方法满足乘客出行需求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问题。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营特点和乘客出行需求,本文将面向服务质量的列车运行管控划分为三个层次,包括指导列车在正常情况下运行的网络计划时刻表优化、非正常情况下乘客出行方案固定的列车运行调整和考虑客流诱导的列车运行调整。在正常情况下,面对不同线路间列车衔接问题的日益凸显,制定以乘客需求为导向的网络计划时刻表尽快运送乘客,提高乘客的满意度成为关键。在非正常情况下,由于信号设备、车辆及线路等故障造成线路部分区段运营中断时,极易造成该中断线路的列车延误及大量乘客滞留,并通过换乘站迅速向邻近线路扩散,严重影响乘客在网络中的出行及运营可靠性。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列车运行调整策略,尽快疏散滞留乘客和恢复线路列车运行秩序。结合正常及非正常情况下的服务质量要求,探讨列车载客容量限制下的乘客出行模型建立及运行调整方法的实时求解,提出模型的线性化重构方法以解决以往求解速度慢、规模小等问题。具体而言,本文开展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车辆等制约因素,研究列车运行管控问题及不同情况下最关注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结合乘客在网络中的出行特征,建立列车运行管控模型,研究网络计划时刻表优化问题和非正常情况下的列车运行调整问题,以改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质量。以满足乘客出行需求为目标,建立闭环控制框架,并提出针对性的求解方法。(2)为指导列车在正常情况下的运行,基于网络乘客出行需求建立网络计划时刻优化模型,综合优化服务质量中的乘客旅行时间和列车运行能耗。在列车载客容量限制的情况下考虑乘客出行路径规划,模拟乘客等待、上车及换乘等过程,分析目标函数中的乘客等待时间、旅行时间与列车运行能耗之间的制约关系。(3)由于线路部分区段运营中断造成列车非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研究以乘客出行方案固定为前提的列车运行调整问题,以减少线路中的未上车乘客人数和运营中列车与计划发车间隔的偏差。根据“套跑”和“中途折返+单线双向运行”两种列车运行调整策略分别建立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评估适用的乘客分布场景。针对非线性化的乘客出行模型和列车运行调整模型,提出综合时间标号法和大M法的线性化重构方法,以提升算法求解的实时性。在故障持续过程中,为应对运营中断信息的变化及动态实时的乘客出行需求,本文提出了两阶段法的动态闭环调整框架:在第一阶段利用乘客历史出行数据选出最优的列车运行策略;在第二阶段根据预测运营中断持续时间的变化,实时更新列车运行策略,以满足当下的乘客出行需求,提升服务质量。(4)在非正常情况下,考虑列车晚点对乘客在网络中出行行为的影响,提出考虑客流诱导的列车运行调整问题。以乘客旅行时间为目标建立乘客路径选择模型,为乘客提供当前较优的路径以尽快到达目的地车站。建立列车运行调整和乘客出行的双层规划模型,以应对高度非线性的目标函数,并利用迭代算法求解。在乘客路径选择模型中,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划分乘客出行需求,对乘客起点站-运营中断线路换乘站-终点站的数据进行聚类,减少乘客路径选择中的换乘站优化变量个数,提升算法的实时性。

李璇[3](2020)在《高速铁路临时限速下达时机确定和列车运行调整优化模型与算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高速铁路网的延伸以及上线列车和设备的大幅增长,设备故障等系统内部影响行车的干扰愈发严重。列车运行的长大交路中,外部地理环境复杂多变,雨雪天气、大风等引起的临时限速对列车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巨大干扰。由于同线列车间、临线列车间运行耦合性强,高密度运行条件下列车大范围延误的现象日益凸显。本文在借鉴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临时限速场景下,结合铁路防灾安全监测系统发布的限速信息,对高速铁路临时限速下达时机的确定和列车调度的模型与算法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国内外关于临时限速下达时机确定和列车运行调整优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2)分析了高速铁路突发事件的等级、产生影响以及恶劣天气下的临时限速标准。对临时限速下达流程和列车运行调整的基本措施进行了总结梳理,分析得出目前临时限速下达时机和调度过程存在的问题。(3)在分析CTCS-2级列控系统的临时限速设备,包括应答器设置和列控中心临时限速管辖范围的基础上,构建临时限速场景下的临时限速下达时机确定的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模型可以在短时间内判断出需要人工下达临时限速的列车和通过列控设置限速的列车。对于需要调度员列控设置限速的列车,模型可以计算出临时限速下达时机,在确保不触发紧急制动的前提下,为调度员提供临时限速命令的下达时间范围。(4)基于准移动闭塞的轨道区段锁闭时间计算理论构建临时限速下的列车运行调整优化模型,引入包括不同时间不同区域的临时限速约束,根据临时限速时间窗和列车运行时间、到发时刻的函数关系,得出受临时限速影响的列车,以列车延误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建立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基于列车运行调整问题的时效性和模型特点,设计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求解框架。(5)算例分析。设置不同的临时限速场景,利用CPLEX和编程软件求解对模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进行分析。以哈大线为背景,求解调度后的总延误时间和列车运行图。预期得到的调度方案可以在保证列车安全通过限速区段的同时,使路网中列车延误时间最短。与现有研究相比,本文确定了临时限速下达时间范围,在发生自然灾害或非正常的情况下保证列车及时、准确地接收到限速信息,从而安全平稳的运行。同时基于临时限速场景多变的特点,在调度优化中考虑精细轨道区段锁闭时间计算,有效降低了列车延误时间。

李祥[4](2019)在《株洲新马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研究》文中认为伴随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物流业从过去的末端行业发展为先导行业,物流对经济的影响日新月异。国务院先后颁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党的十九大更是把物流业放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上。因此,提高各省市物流发展水平的重要性凸显。株洲新马物流园区信息平台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大系统,需要保证每个子系统的平稳运行,才能保障园区高效运转。本研究在详细回溯与继承现有的物流园区与信息平台研究成果下,以株洲新马物流园区业务需求为切入点,将株洲新马物流园区信息平台作为研究对象,对株洲新马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建设必要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根据园区信息平台用户主体的信息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技术特点,从功能设计、架构设计、技术设计三个方面对株洲新马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进行规划;最后运用专家调查法、熵权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园区信息平台规划的指标进行权重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证明株洲新马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方案是可行的。株洲新马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研究,不仅对株洲新马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建设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同样,也为我国其它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提供了参考,有利于推进我国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

郭丹阳,高明宇,班明飞,于继来[5](2018)在《考虑环境容量裕度的差别化燃煤机组组合模型》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基于系统排污总量控制方式制定的燃煤机组发电计划,缺乏针对性地缓解人口密集区域空气污染强度的调控机制。为此,在传统机组组合问题基础上,追加考虑污染物时空扩散特性的差别化环境容量裕度约束,通过限制对人口密集区域有较大影响的燃煤机组出力,来降低其排污量,进而改善相关区域空气质量,减小对人口健康的负面影响。其中,燃煤机组对人口密集区域污染物浓度贡献值的建模参照高斯烟团扩散模型、气象预报和重点地区污染等级预测信息进行。以混合整数规划形式建立了考虑环境容量裕度的机组组合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算例表明,差别化的环境容量裕度约束,能够在不引起系统经济和空气质量指数明显劣化的条件下,对人口密集区域空气污染强度实施更有针对性的调控,降低燃煤机组对人口健康的影响。

郑薇,聂玉峰,刘炎[6](2015)在《大M法和两阶段法中检验向量间的关系》文中指出若大M法中的检验向量为ξ=ζ+Mμ,则μ正是采用两阶段法时同一个基对应的单纯形表中的辅助目标函数g的检验向量,而ζ则是原来目标函数的检验向量.

李蕊,王艳红[7](2014)在《线性规划初始对偶可行基本解的一种求法》文中研究指明运用对偶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时,需要先给定一个初始对偶可行的基本解.然而在线性规划问题的约束条件Ax=b中,矩阵A一般不含m阶单位矩阵,此时初始对偶可行的基本解不易求得.文中通过对线性规划问题增加人工变量和一个约束条件,给出一步便能求出其初始对偶可行基本解的简便方法,进而通过对偶单纯形法进行迭代解决线性规划问题.

吴庆丰[8](2014)在《改进的单纯形法迭代计算方法》文中提出对传统大M法进行改进,若计算检验数的表达式中含有M则只计算含有M的部分,从而简化计算,迭代过程中当人工变量由基变量变为非基变量时,直接去掉人工变量部分的表格然后继续计算,从而再一次降低计算量。借鉴两阶段法的优点进一步给出了无需给出大M的迭代算法,此法不会破坏目标函数的一致性,而且可以避免传统大M法在利用计算机求解时由于M值的选取不当所导致的计算错误。

张超[9](2011)在《钢铁企业煤气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钢铁企业能源设施分布全厂,多种能源介质相互并存,居高不下的能源消耗,长期困扰着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煤气是钢铁企业中最重要的二次能源,占企业总能源消耗的30%左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大多数钢铁企业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煤气利用率低、放散量大等问题,由此可见,煤气系统运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煤气优化调度技术也有较大发展空间。本文以国内某大型钢铁企业能源中心建设为背景,针对该企业煤气平衡与优化调度问题对其煤气系统进行相关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煤气优化调度的发展状况,以最优化方法与理论为基础,建立立足于煤气系统的优化调度数学规划模型。煤气优化调度模型以企业煤气放散和生产成本最小化为目标,以生产过程中各工艺约束和物理约束为约束条件,同时考虑在某个调度时间段内出现生产变化的情况,对原模型将该调度时间段进行分段处理,并运用动态规划思想对改进后模型进行分析,最后以单纯形法对原模型与改进后模型进行求解。通过模型求解结果对比分析可知,改进后模型在煤气放散量与吨钢煤气回收量均优于原模型。本文所提出的煤气优化模型,可以对各用户煤气量进行合理分配,为煤气计划管理、优化调度提供可靠依据。煤气优化调度系统在某钢铁企业能源中心的工业应用探讨结果表明,系统安全、可靠、易扩充、可操作和可维护性强,系统的运行不仅确保了生产过程稳定安全运行所需的煤气供应,而且能有效减少煤气放散,实现节能降耗,具有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王岚,李彦翔,靳松[10](2011)在《线性规划问题新解——改进大M法》文中研究表明借鉴两阶段法的求解思路,在用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时,对大M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新的算法。这种改进后的算法可以有效克服原来两种算法的不足,既能降低理解难度,又能提高算法的效率,保证算法的全局收敛性。

二、浅析大M法与两阶段法的一致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大M法与两阶段法的一致性(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大系统理论的复杂地形土方调配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主要研究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土方调配基本理论
        2.1.1 土方调配的定义
        2.1.2 土方调配工程的组成要素
        2.1.3 土方调配的步骤
        2.1.4 土方调配原则
        2.1.5 影响土方调配的因素
    2.2 土方调配线性规划模型介绍及其求解方法
    2.3 大系统理论
        2.3.1 大系统理论定义
        2.3.2 大系统的特点
        2.3.3 递阶控制结构与分解协调原理
        2.3.4 分解协调的优点
    2.4 模糊层次分析法相关理论介绍
        2.4.1 层次分析法理论
        2.4.2 模糊层次分析法
        2.4.3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2.5 本章总结
第3章 大系统土方调配优化模型的建立
    3.1 场地内土方的流向
    3.2 土方调配影响成本的因素
    3.3 土方调配数学模型的建立
        3.3.1 土方调配建模思路
        3.3.2 土的可松性系数和夯实度
        3.3.3 数学模型
    3.4 求解方法
    3.5 本章总结
第4章 工程实例
    4.1 工程简介
        4.1.1 工程信息
        4.1.2 工程地质构造
    4.2 施工重难点
    4.3 土方调配整体规划
        4.3.1 土方量计算
        4.3.2 基本参数的确定
        4.3.3 确定土方调配单价
    4.4 结果输出与数据分析
        4.4.1 土方调配结果输出
        4.4.2 土方调配结果分析
    4.5 本章总结
第5章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土方调配综合评价
    5.1 土方调配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5.2 综合评价
    5.3 本章总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土方调配方案
附录2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2)面向服务质量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管控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计划时刻表优化研究
        1.2.2 列车运行调整方法研究
        1.2.3 既有研究的总结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
2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管控与服务质量
    2.1 计划时刻表的编制
    2.2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调整
        2.2.1 运行调整方法
        2.2.2 客流干预
    2.3 面向服务质量的列车运行管控方法
        2.3.1 服务质量概述
        2.3.2 城轨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2.3.3 列车运行管控问题描述及建模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乘客需求的列车网络计划时刻表优化
    3.1 问题描述
        3.1.1 模型假设
        3.1.2 符号表示
    3.2 数学建模
        3.2.1 正常情况下的列车运行建模
        3.2.2 乘客出行模型
        3.2.3 多目标优化模型
    3.3 算法求解
        3.3.1 乘客路径选择的求解
        3.3.2 求解计划时刻表问题的禁忌搜索算法
    3.4 数值算例
        3.4.1 算例1:不等间隔发车调整
        3.4.2 算例2:等间隔发车调整
    3.5 本章小结
4 运营中断下基于乘客需求的列车运行调整
    4.1 问题描述
        4.1.1 模型假设
        4.1.2 符号表示
    4.2 数学建模
        4.2.1 运营中断下的列车运行建模
        4.2.2 运营中断下的客流建模
        4.2.3 多目标优化模型
    4.3 模型转化及算法设计
        4.3.1 模型线性化
        4.3.2 两阶段法
    4.4 数值算例
        4.4.1 算例1:第一阶段结果
        4.4.2 算例2:第二阶段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运营中断下考虑客流诱导的列车运行调整
    5.1 问题描述
        5.1.1 模型假设
        5.1.2 符号表示
    5.2 数学模型
        5.2.1 乘客路径选择建模
        5.2.2 列车运行调整建模
    5.3 算法求解
        5.3.1 乘客路径选择模型线性化
        5.3.2 乘客出行需求划分
        5.3.3 双层规划建模求解
    5.4 数值算例
        5.4.1 算例1:k均值聚类结果
        5.4.2 算例2:双层规划求解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北京地铁线路基本数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高速铁路临时限速下达时机确定和列车运行调整优化模型与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临时限速设置流程和下达问题
        1.2.2 列车运行调整问题
        1.2.3 研究现状总结与分析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1.4 本章小节
2 铁路突发事件及临时限速处置方式分析
    2.1 高速铁路突发事件
        2.1.1 铁路突发事件的等级及影响
        2.1.2 恶劣天气下的临时限速标准
    2.2 铁路防灾安全监测系统的构成及功能
    2.3 临时限速命令下达流程和列车运行调整措施
        2.3.1 临时限速下达流程
        2.3.2 列车运行调整的基本措施
        2.3.3 临时限速下达时机和调度过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2.4 本章小节
3 临时限速下达时机确定的模型和算例验证
    3.1 模型构建基础
        3.1.1 CTCS-2级列控系统的限速设备
        3.1.2 模型构建思路
    3.2 数学模型构建
        3.2.1 模型相关符号定义
        3.2.2 模型构建
    3.3 确定临时限速下达时机的算例分析
        3.3.1 基础数据准备
        3.3.2 求解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临时限速场景下的列车运行调整优化模型和算法
    4.1 问题描述
        4.1.1 问题分析及建模思想
        4.1.2 轨道区段锁闭时间理论
    4.2 列车运行调整优化模型
        4.2.1 模型相关符号定义
        4.2.2 模型假设和构建思路
        4.2.3 模型构建
    4.3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模型求解方法
        4.3.1 模型分析与算法选取
        4.3.2 粒子群算法的基本思想
        4.3.3 改进粒子群算法思想
        4.3.4 改进粒子群算法步骤
    4.4 本章小结
5 临时限速场景下列车运行调整优化的算例分析
    5.1 小规模算例分析
        5.1.1 基础数据准备
        5.1.2 求解结果
        5.1.3 算例验证及性能分析
    5.2 基于哈大线的案例验证
        5.2.1 算例背景
        5.2.2 算例设置
        5.2.3 求解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
    6.2 论文的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株洲新马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概述
    2.1 物流园区
        2.1.1 物流园区的概念及分类
        2.1.2 物流园区的功能
        2.1.3 物流园区的作用
    2.2 物流园区信息平台
        2.2.1 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概念
        2.2.2 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特点
        2.2.3 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要素
        2.2.4 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作用
    2.3 信息系统规划
        2.3.1 信息系统规划的概念
        2.3.2 信息系统规划的内容
        2.3.3 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株洲新马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的必要性分析
    3.1 株洲经济发展状况
    3.2 株洲新马物流园区概述
    3.3 株洲新马物流园区具备的优势条件
    3.4 株洲新马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的必要性
        3.4.1 株洲市发展经济的需要
        3.4.2 物流行业发展需要
        3.4.3 企业发展需求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株洲新马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方案
    4.1 株洲新马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目标、原则与思路
        4.1.1 株洲新马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目标
        4.1.2 株洲新马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原则
        4.1.3 株洲新马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思路
    4.2 株洲新马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用户主体分析
    4.3 株洲新马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用户主体信息需求分析
    4.4 株洲新马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功能设计
    4.5 株洲新马物流园区信息平台架构设计
        4.5.1 株洲新马物流园区信息平台总体结构框架
        4.5.2 株洲新马物流园区信息平台逻辑层次结构
        4.5.3 株洲新马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网络拓扑结构
    4.6 株洲新马物流园区信息平台技术设计
        4.6.1 株洲新马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开发技术
        4.6.2 株洲新马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相关技术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株洲新马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方案综合评价
    5.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5.1.2 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5.2 规划方案评价方法
        5.2.1 评价方法介绍
        5.2.2 评价方法的选择
    5.3 株洲新马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方案综合评价
        5.3.1 运用熵权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
        5.3.2 结果处理与综合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5)考虑环境容量裕度的差别化燃煤机组组合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燃煤机组对人居区域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1.1 高斯烟团扩散模型
    1.2 环境容量裕度约束
2 差别化的燃煤机组组合模型
    2.1 SCUC模型
        2.1.1 目标函数
        2.1.2 约束条件
    2.2 考虑环境容量裕度约束的SCUC
3 算例分析
    3.1 计算条件
    3.2 计算结果
4 结语

(7)线性规划初始对偶可行基本解的一种求法(论文提纲范文)

1 算法思想和步骤
    1.1 算法思想
    1.2 算法步骤
2 方法举例
3 结论

(9)钢铁企业煤气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构成
第二章 钢铁企业煤气调度工艺流程分析
    2.1 煤气系统结构分析
    2.2 煤气生产调度工艺流程分析
        2.2.1 煤气产生与消耗流程
        2.2.2 煤气调度工艺流程
    2.3 煤气调度相关问题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煤气优化调度模型
    3.1 煤气管网模型的建立
    3.2 基于线性规划的煤气优化调度模型的建立
        3.2.1 模型目标函数
        3.2.2 模型约束条件
    3.3 模型的改进
        3.3.1 改进模型的数学描述
        3.3.2 基于动态规划的改进模型分析
    3.4 模型的求解
    3.5 仿真结果与对比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煤气优化调度系统设计
    4.1 系统结构
    4.2 数据流程
    4.3 功能分析
    4.4 系统硬件配置和软件平台
    4.5 系统运行结果
    4.6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10)线性规划问题新解——改进大M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实例比较
    1.1 大M法求解
    1.2 两阶段法求解
    1.3 比较说明
2 算法改进
    2.1 改进的思路
    2.2 实例说明
    2.3算法步骤总结
3 结 语

四、浅析大M法与两阶段法的一致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大系统理论的复杂地形土方调配优化研究[D]. 张天航.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4)
  • [2]面向服务质量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管控方法研究[D]. 黄烨然.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3]高速铁路临时限速下达时机确定和列车运行调整优化模型与算法[D]. 李璇.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株洲新马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研究[D]. 李祥. 湖南工业大学, 2019(01)
  • [5]考虑环境容量裕度的差别化燃煤机组组合模型[J]. 郭丹阳,高明宇,班明飞,于继来.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8(12)
  • [6]大M法和两阶段法中检验向量间的关系[J]. 郑薇,聂玉峰,刘炎. 高等数学研究, 2015(01)
  • [7]线性规划初始对偶可行基本解的一种求法[J]. 李蕊,王艳红.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14(03)
  • [8]改进的单纯形法迭代计算方法[J]. 吴庆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4(18)
  • [9]钢铁企业煤气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及应用研究[D]. 张超. 中南大学, 2011(12)
  • [10]线性规划问题新解——改进大M法[J]. 王岚,李彦翔,靳松.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2011(03)

标签:;  ;  ;  ;  

大M法与两阶段法的一致性浅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