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造科研教师队伍

着力打造科研教师队伍

一、努力造就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论文文献综述)

孙支惠,胡青玲[1](2021)在《点燃职教发展强大引擎——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TZL”模式》文中提出根据职业院校教师必须具备职业性、技术性和师范性以及"双师"的要求,针对职业院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及内涵提升方面,普遍存在师资结构不合理、合作机制不完善、培养效果不显着等问题,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为力求打造出一支素质全面、基础扎实、技能娴熟,能够胜任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学校以问题为导向,问诊把脉、对症下药,不断试验、总结提高,通过校企共建"1+N"教师发展中心共同体,共建企业教师驻校工作站和学校教师驻企工作站,采取多种措施,扎实做好师资校本培训工作的实施途径,终于在原来诸多模式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路径清晰、机制灵活、效果理想、易操作可推广的"一体两站四轮"(体、站、轮的拼音首字母为TZL,故

李金成,吕冬,马骥[2](2021)在《教师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核心工作。作为高校的第一资源,教师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是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量的保障、质的要求和主体。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能力面临教师短板障碍,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新教师发展理念和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补齐教师短板,为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许锋华,王瑶[3](2021)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教师形象嬗变研究——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文中指出教师形象反映了特定时期我国教师政策对教师的要求,关于教师形象问题已成为当下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已有文献多从思辨或实证研究探讨教师形象,对政策中期望的教师形象研究稍显不足。本研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策中有关中小学教师形象的描绘进行回顾分析,并将其变迁历程分为"又红又专"的革命志士、知识化身的教学匠人、多元发展的专业人员和高素质专业化的创新人才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对其演变逻辑进行概括总结,在变与不变的逻辑演进中,我国教师形象发展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从内容单一模糊走向多元精准,从工具本位的价值取向走向人文本位价值取向。

林玉桓[4](2021)在《“双高计划”下高职“三师三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双高计划"背景下,加强"三师三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打造高水平专业群"的关键,是保障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章阐述了"三师三能型"教师的内涵及界定标准,提出了影响"三师三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因素。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餐饮专业群为例,提出"三师三能型"教师分层分类评价、教师素养培养、协同创新平台搭建、奖励与约束机制建立、特色团队打造等是提高"三师三能型"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有效策略。

黄敏,潘小明[5](2020)在《新时代泰州“安定先生”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文中指出教师不仅是立教的根本,而且是兴教的源泉。泰州教育的根本在于泰州的师资队伍建设,让泰州教育成为人民满意幸福名片的前提是切实加强泰州的教师队伍建设。胡瑗的教育思想是泰州教师教育的宝贵资源,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可以培育、打造新时代的泰州"安定先生"。泰州学院是泰州第一所公办本科高校,江苏省泰州中学是在胡瑗讲学的旧址安定书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百年名校。两所学校不仅在校训上均为"明体达用",而且都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本研究基于这两年建设新时代的泰州"安定先生"团队的实践案例,初步分析大学和中学如何传承、弘扬地方教师教育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如何结合各自发展的实际问题,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破解当前教师队伍建设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瓶颈,上下求索,致力于让泰州教育成为人民满意幸福名片的神圣使命。

贲道鹏[6](2021)在《新时代江苏五年制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五年制高职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五年制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资源,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尤为关键。本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视域出发,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聚焦江苏五年制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多项改革发展举措,力求通过分析研究,进一步推进五年制高职师资队伍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赵连星,张翊,阴曜[7](2021)在《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基本要素研究——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例》文中认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指标建设是高职院校能否正确持续前进的关键指标,。其"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基本决定教学培养的质量。因此需要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素质基本要素及提升路径,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精良、技能精湛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迫在眉睫。

李梦卿,余静[8](2021)在《“双高”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特征及发展路向——基于全国56所“双高”样本校的分析》文中指出"双师型"教师是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力量,剖析入选"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的56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共性特征,表现出以能力为重、聚焦人才培养目标的主体特征,以师德为魂、彰显职业教育特色的内涵特征,以创新为先、引领职教现代化发展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未来发展路向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增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促进"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健全产教融合机制,统筹协调"双师型"教师资源配置;健全教师发展评价机制,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刘慧慧,贾连群,冷雪,杜莹,刘羽茜,杨关林[9](2021)在《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加强中西医结合师资队伍建设》文中指出学科和专业建设协调发展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基础。搞好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及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做好中西医结合团队建设。根据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以及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定位,将"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理念引入到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建设发展之中,示范性构建"中西医结合学科—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一体化建设模式,以"学科—专业"一体化为依托,以教师培训、教学组织、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及教学评价为"五翼",中西医结合学科全体教师为主体的多维度教师培育体系,有效提升中西医结合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师的教学及科研能力水平。

广州市人民政府[10](2021)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广州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2021]7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广州市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21年4月20日

二、努力造就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努力造就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论文提纲范文)

(1)点燃职教发展强大引擎——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TZL”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构建校企协作“伙伴关系”,推开教师双向流动“旋转门”
实施校本培训“四轮驱动”,打出教师队伍建设“组合拳”
强化评价机制“发展属性”,激发教师事业发展“使命感”

(2)教师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师: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
    (一)教师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量的保障
    (二)教师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质的要求
    (三)教师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主体
二、教师短板: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障碍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师资缺口较大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师资结构仍不合理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的课程供给缺乏特色
    (四)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质量评价观念与培训体系有待改善
三、补短板: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支撑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四有”好老师
    (二)创新师资建设理念,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师资队伍
    (三)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应用型教师发展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教师形象嬗变研究——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二、变迁历程:我国中小学教师形象的历史进阶
    (一)“又红又专”的革命志士:1949—1977年
    (二)知识化身的教学匠人:1978—1992年
    (三)多元发展的专业人员:1993—2009年
    (四)高素质专业化的创新人才:2010年——至今
三、深层结构:我国中小学教师形象的逻辑演进
    (一)历史逻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二)价值逻辑:从工具本位迈向人文本位
    (三)内容逻辑:从单一模糊走向多元精准
四、结语

(4)“双高计划”下高职“三师三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双高计划”下“三师三能”的时代意蕴
    (一)“三师三能”的内涵
    (二)“三师三能型”教师的界定
二、高职院校“三师三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原因分析
    (一)“三师三能型”教师的评价标准尚未形成
    (二)“三师三能型”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三)“三师三能型”教师发展的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四)“三师三能型”教师校企共同培养机制有待加强
三、“双高计划”下“三师三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建立“三师三能型”教师分层分类评价机制,促进教师协同进步
    (二)聚焦“三师三能型”教师素养培养,建构教师队伍人才进阶梯队
        1. 师德师风建设
        2. 青年教师培养
        3. 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
        4. 社会精英引进
        5. 行业专家培养
    (三)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凝聚教师教科研合力
        1. 与行业协会合作提升教科研能力
        2. 与企业合作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四)完善奖励与约束机制,激发教师教科研动力
        1. 建立教科研激励机制
        2. 建立教科研约束机制
    (五)打造特色团队,促使教师取得高质量教科研成果

(6)新时代江苏五年制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江苏五年制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概况
二、江苏五年制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三、江苏五年制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措施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二)注重教师全员培训
    (三)推进高层次人才工程建设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五)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水平
    (六)加强教师江苏五年制高职领域横向交流
    (七)完善教师业绩评价体系
四、江苏五年制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保障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二)创新教师管理和考核机制
    (三)努力营造教师成长良好氛围

(7)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基本要素研究——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双师素质型教师”内涵
二、提高该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具体措施研究
    (一)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
        1.“双师素质”教师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
        2.“双师素质”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培养的方式
    (二)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
        1.“双师素质”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
        2.“双师素质”教师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目标
    (三)“双师素质”教师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方法
三、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路径研究

(8)“双高”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特征及发展路向——基于全国56所“双高”样本校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主体特征:以能力为重,聚焦人才培养目标
    (一)依循市场导向,打造产学研一体化教师队伍
    (二)强化校企共育,实现“外引”与“内培”相结合
二、内涵特征:以师德为魂,彰显职业教育特色
    (一)夯实师德培育工程,打造“国家工匠之师”
    (二)规范师资认定标准,强化“双师”素质建设
三、结构特征:以创新为先,引领职教现代化发展
    (一)紧扣产业发展前沿,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二)构建创新生态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平台
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未来发展路向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
    (二)增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促进“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
    (三)健全产教融合机制,统筹协调“双师型”教师资源配置
    (四)健全教师发展评价机制,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9)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加强中西医结合师资队伍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学科—专业”一体化模式的内涵
    1.1积极推动学科、专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1.2有力促进学科、专业建设的管理创新
    1.3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2“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一体化,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2.1“学科—专业”+师德师风建设一体化,引导教师队伍回归本分
        2.1.1思想铸魂,着力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
        2.1.2“双带头人”引领,充分调动基层组织生产力
        2.1.3潜心育人,加强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2.1.4健全体制机制,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
    2.2“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一体化,夯实人才培养基石
        2.2.1科教融合,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持高质量的本科教学
        2.2.2医教研协同发展,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2.2.3“分层次”教师培育模式,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2.2.4完善制度建设,构建科学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3“学科—专业”+“以学生为中心”建设一体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1基于成果导向理念,修订培养方案
    3.2加强现代技术信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一流课程建设

四、努力造就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论文参考文献)

  • [1]点燃职教发展强大引擎——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TZL”模式[J]. 孙支惠,胡青玲. 职业, 2021(24)
  • [2]教师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J]. 李金成,吕冬,马骥.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教师形象嬗变研究——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J]. 许锋华,王瑶.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 [4]“双高计划”下高职“三师三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 林玉桓. 职业教育研究, 2021(11)
  • [5]新时代泰州“安定先生”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黄敏,潘小明. 泰州学术, 2020(00)
  • [6]新时代江苏五年制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与实践[J]. 贲道鹏. 江苏教育研究, 2021(30)
  • [7]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基本要素研究——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例[J]. 赵连星,张翊,阴曜.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1(10)
  • [8]“双高”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特征及发展路向——基于全国56所“双高”样本校的分析[J]. 李梦卿,余静. 职业技术教育, 2021(24)
  • [9]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加强中西医结合师资队伍建设[J]. 刘慧慧,贾连群,冷雪,杜莹,刘羽茜,杨关林. 医学教育管理, 2021(04)
  • [10]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J]. 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21)

标签:;  ;  ;  ;  ;  

着力打造科研教师队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