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支气管镜诊断上气道阻塞12例

纤维支气管镜诊断上气道阻塞12例

一、纤维支气管镜诊断上气道阻塞12例(论文文献综述)

孙思敏[1](2021)在《经支气管镜下APC联合冷冻治疗对气道肿瘤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下氩等离子凝固(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联合冷冻治疗对气道肿瘤的疗效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呼吸内科行支气管镜下氩等离子凝固(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联合冷冻治疗的气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病理类型、一般情况、临床症状、肺功能、支气管镜下表现及胸部CT显像等,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气促等级、健康状况评分(KPS评分)、肺功能、气管堵塞程度等情况,以及患者治疗发生的不良反应,评估气道肿瘤患者行APC联合冷冻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63例气道肿瘤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12例,男女比例为4.33:1。年龄范围在20岁到76岁之间,平均年龄58.27岁。2.63例患者中气道恶性肿瘤49例(77.78%),男性46例,女性3例,主要病理类型为肺鳞癌32例(50.79%)。气道良性肿瘤14例(22.22%),其中女性9例,男性5例。气道肿瘤的良恶性质在男女性别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女性别差异对不同气道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气道良性肿瘤病理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治疗前后健康状况评分(KPS评分)、气促等级、肺功能(FVC、FEV1)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APC联合冷冻疗法的气道再通(治疗)有效率为69.84%(良性肿瘤为85.70%,恶性肿瘤为65.30%),气道实体瘤有效缓解程度为61.90%(良性肿瘤为78.57%,恶性肿瘤为57.14%),气道良性肿瘤的治疗有效率和实体瘤有效缓解程度均高于气道恶性肿瘤。5.本研究中63例患者均能耐受支气管镜下氩等离子凝固术(APC)联合冷冻治疗。术中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血压升高,剧烈咳嗽,胸闷气喘,心动过速等。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加重患者病情的情况。结论:1.气道肿瘤中恶性肿瘤较为多见,大多数为老年男性患者,以中央型肺鳞癌多见,良性气道肿瘤较为少见。2.对于气道良性肿瘤,支气管镜下APC联合冷冻治疗可基本完全清除瘤体,达到疾病的完全缓解。对于气道恶性肿瘤,APC联合冷冻治疗可达到姑息性减瘤的目的,缓解患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3.经支气管镜下APC联合冷冻治疗安全性较高,创伤小,重复性强,操作便易,可快速有效缓解呼吸道阻塞性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宾松涛,吴澄清,李明,张泉,王霖,张霞[2](2020)在《误诊为儿童喘息性疾病96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易误诊为儿童喘息性疾病的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对误诊为儿童喘息性疾病9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因喘息及慢性咳嗽在外院或者我院门诊误诊为喘息性支气管炎46例,毛细支气管炎35例,咳嗽变异型哮喘12例,支气管哮喘3例,发病1周~2月余收住我科,平均病程15.6 d。误诊时间2~47 d,平均11.25 d。入院后经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及行相关医技检查,确诊为声门下狭窄15例,支气管内膜炎13例,气管和(或)支气管软化及支气管异物各12例,先天性喉喘鸣和支气管内生性狭窄各10例,气管和(或)支气管发育畸形8例,闭塞性支气管炎及气管和(或)支气管外压性狭窄各7例,会厌囊肿2例。给予相应治疗后喘息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消失。结论喘息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咳嗽变异型哮喘及支气管哮喘为儿童常见喘息性疾病,但并非所有慢性咳嗽及喘息症状和体征都为以上4种疾病引发,临床应仔细鉴别诊断。当遇及类似本文患者按初诊疾病治疗效果不佳时应有目的地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尤其是影像学检查及支气管镜检查,以减少或避免此类疾病误诊误治。

黄种杰[3](2019)在《烟雾弹致吸入性肺损伤早期评估严重程度的临床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烟雾弹致吸入性肺损伤患者发病24小时内的动脉血气分析(PH值、PaO2、PaCO2)、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胸部CT放射科医师评分(RADS)、右肺上叶支气管主干的支气管壁厚度(BWT)以及首次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支气管镜下评分这些指标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的关系,分析探讨烟雾弹致吸入性肺损伤早期评估严重程度的预后指标。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因烟雾弹致吸入性肺损伤患者59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治疗过程中至少完成1次支气管镜检查,确定其存在吸入性肺损伤。并于发病24小时内抽血查动脉血气分析、血常规、C-反应蛋白,并行胸部CT平扫检查。分析患者动脉血气分析(PH值、PaO2、PaCO2)、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C-反应蛋白、胸部CT放射科医师评分(RADS)、支气管镜下评分、右肺上叶支气管主干的支气管壁厚度(BWT)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利用Logistic分析及ROC曲线比较上述指标预测患者出现ARDS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的诊断价值。结果(1)动脉血气分析比较结果显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吸入性肺损伤患者的pH值、PaC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aO2方面,轻度组与重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两两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度组与中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轻度组的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均明显低于中度组和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中度组的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重度组,P<0.001;轻度组与重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血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轻度组与中度组血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3)轻度组的RADS评分及支气管镜下评分均明显低于中度组和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度组的RADS评分及支气管镜下评分均明显低于重度组,P<0.001。经胸部CT与支气管镜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吸入性肺损伤患者,支气管镜及胸部CT表现各有其特点。其中,1例患者支气管镜下表现为轻度吸入性肺损伤的患者很快出现病情加重,发展为ARDS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2例患者胸部CT影像表现为轻度吸入性肺损伤的患者,入院第1天未行支气管镜检查,第4天行支气管镜检查镜下表现为重度吸入性损伤,经积极治疗后仍遗留有主气道狭窄。(4)入院时所有患者的平均支气管壁厚度为(2.35±1.43)mm,轻度组中度组以及重度组的支气管壁厚度分别为(1.82±0.39)mm、(2.68±0.88)mm、(6.39±1.57)mm。结果显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吸入性肺损伤患者的支气管壁厚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明显,P<0.001。(5)动脉血气分析(PH值、PaO2、PaCO2)、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CRP、胸部CT放射科医师评分(RADS)、支气管镜下评分、右肺上叶支气管主干的支气管壁厚度(BWT)评价患者预后(出现ARDS行有创机械通气)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420、0.889、0.666、0.891、0.864、0.914、1.000、0.991、0.986,P值分别为:0.598、0.010、0.271、0.010、0.016、0.006、0.001、0.001、0.001。提示在这些早期指标中,RADS、BWT及FOB评分对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较高。(6)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胸部CT评分、支气管镜下评分、支气管壁厚度是影响吸入性肺损伤病情程度及预后判断的独立因素。胸部CT放射科医师评分(RADS)对烟雾弹致吸入性肺损伤预后的早期评估价值更高。结论入院24小时内的动脉血PaO2、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血CRP与烟雾弹致吸入性肺损伤的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胸部CT放射科医师评分(RADS)、支气管镜下评分、右肺上叶支气管主干的支气管壁厚度(BWT)可作为烟雾弹致吸入性肺损伤严重程度的早期评估指标,其中胸部CT放射科医师评分(RADS)判断烟雾弹致吸入性肺损伤预后的早期评估价值更高。

戴建强[4](2018)在《TARP内固定术后气管拔管新方法的建立及椎前软组织改变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内固定术仅需经口一个入路,就可完成寰枢关节即时复位、植骨融合和内固定,在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术后伴发的椎前软组织(PVST)肿胀常使气管拔管具有风险,传统法拔管存在拔管延迟、拔管后气道梗阻风险高等不足。本研究目的:①将传统法拔管进行改良,为临床提供一个TARP内固定术后气管拔管的新方法;②对PVST厚度进行测量,明确术后PVST变化规律,为TARP内固定术后气道管理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1.选择施行TARP内固定术成年患者318例,分为传统法拔管组(CA组,142例)和改良法拔管组(IA组,176例)。在符合基本拔管适应证的基础上,CA组以肉眼观察咽部及舌体有无明显肿胀判断气道通畅度,对无明显肿胀者进行拔管;IA组以气囊漏气试验(CLT)评估气道通畅度,对CLT阴性者给予拔管,并对术后3d CLT阳性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FBS)辅助拔管。比较两组拔管时间、拔管后喘鸣及拔管后24h内再插管率。2.比较TARP内固定术成年患者(I组,32例)术前、术后C2、C3、C4三节段PVST厚度。并与前路C3/C4手术者(II组,32例)及前路C5/C6手术者(III组,32例)PVST厚度进行对比,分析TARP内固定术后PVST变化规律。结果1.改良法与传统法拔管比较1.1 CA组术后1d、2d达到拔管适应证者分别为15(10.56%)、50(35.21%)例,IA组术后1d、2d达到拔管适应证者为69(39.20%)、75(42.61%)例,IA组术后2d内早期拔管率显着高于CA组(81.81%比45.76%)(P<0.01)。IA组拔管时间为术后2(1,2)d,CA组拔管时间为术后3(2,3)d。1.2 CA组17(11.98%)例发生拔管后喘鸣,而IA组为10(5.69%)例,CA组拔管后喘鸣发生率是IA组的2.11倍(P<0.05)。CA组7例(4.93%)拔管后需再插管,IA组为1例(0.57%),CA组再插管率为IA组的8.65倍(P<0.05)。1.3 IA组18例于术后3d或4d在FBS辅助下成功拔管,成功率为100%。2.TARP内固定术后PVST改变2.1三组患者术前PVST厚度一致,术后PVST厚度均显着大于术前(P<0.01)。术后组内比较:Ⅰ、Ⅱ组术后PVST厚度增幅三节段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组术后C2增幅低于C3、C4。术后组间比较:Ⅰ组术后PVST厚度增幅高于Ⅱ、Ⅲ组(P<0.01);II组C2增幅高于Ⅲ组,C3、C4增幅低于Ⅲ组(P<0.05)。2.2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和TARP内固定术为术后PVST肿胀预测因素。ASIAD级亚组分析显示仅TARP内固定术为肿胀预测因素。结论1.以CLT评估气道通畅度,并对术后3d CLT阳性者采用FBS辅助拔管的新方法优于传统拔管法,前者既能使TARP内固定术后患者尽早拔管又可显着减少拔管后喘鸣及24小时内再插管率。2.TARP内固定术后PVST肿胀程度明显重于前路C3/C4和前路C5/C6手术者,术后需加强气道管理,严防PVST肿胀而导致的气道并发症。

黄婧[5](2018)在《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在小儿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全身麻醉是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最常用的麻醉方式,通过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观察静脉注射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麻醉的诱导和维持,评估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选择最佳麻醉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60例需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且无明确基础性疾病(ASAⅠⅡ级),术前肝肾功能、血液学、心电图等检查无异常的患儿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依托咪酯复合右美托咪定组(ED组)、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及右美托咪定组(EPD组)、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组(PD组),每组20例。所有患儿检查前开放静脉,进入麻醉等待室,静脉缓慢推注咪达唑仑0.05mg/kg,长托宁0.01mg/kg,在患儿安静后记录第一次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然后在10min内通过静脉泵注1μg/kg盐酸右美托咪定,给予利多卡因4mg/kg超声雾化吸入,完成后再次记录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然后将患儿以平车推入手术室。患儿进入手术室后,予以乳酸钠林格氏液静脉滴注,连接心电监护,然后给予面罩吸氧同时予以药物诱导,诱导完成后根据患儿体重选择相应型号的喉罩置入,然后通过接上T形管通气接头与麻醉机相连,手术过程中均保留自主呼吸。ED组:予以0.1μg/kg的舒芬太尼和0.2-0.6mg/kg的依托咪酯静脉缓慢推注进行诱导,监测BIS值为40-65时开始纤支镜检查,术中泵注0.4-1.2mg/(kg·h)依托咪酯维持;EPD组:予以0.1μg/kg的舒芬太尼和0.15mg/kg的依托咪酯缓慢静脉推注,然后予以0.5-1.5mg/kg的丙泊酚缓慢静脉推注,监测BIS值为40-65时开始术中泵注0.2-0.6mg/(kg·h)的依托咪酯和3-6mg/(kg·h)的丙泊酚用于麻醉维持;PD组:予以0.1μg/kg的舒芬太尼和1.5-3mg/kg的丙泊酚进行诱导,监测BIS值为40-65时开始术中给予6-12mg/(kg·h)的丙泊酚用于麻醉维持。观察指标:1、观察患儿一般情况。2、观察记录术中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如体动、呛咳、呼吸抑制、注射痛等。3、观察记录患儿在以下不同时刻生命体征(MAP,HR,SpO2):入室安静后T0,泵注右美托咪定后T1,诱导后T2,纤支镜入声门T3,纤支镜到达隆突T4,纤支镜到达支气管T5。4、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手术时间等。5、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及烦躁情况及麻醉效果评价、医生满意度评价等。结果:(1)一般情况比较:三组患儿的年龄和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麻醉诱导时间:ED组:(52.3±12.1)s,EP组:(51.6±13.2)s,PD组:(52.6±12.4)s,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时间:ED组:(28.3±6.5)min,EPD组:(29.1±7.2)min,PD组:(28.5±6.8)min,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苏醒时间:ED组:(9.3±5.9)min,EPD组:(9.6±5.2)min,PD组:(9.2±6.1)min,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生命体征:⑴MAP:在T0时刻,三组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时刻,三组MAP均降低(P<0.05);在T2时刻与T1时刻比较,PD组与EPD组的MAP均降低,但PD组MAP比EPD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D组T3-T5时刻较T0时刻,MAP升高(P<0.05),T3-T5时刻ED组MAP较同一时刻的PD组与EPD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R:三组在T1时刻较T0时刻有一定程度的减慢(P<0.05);T2时刻与T1时刻比较,PD组的HR降低;ED组T3-T5时刻较T0时刻,HR升高。T3-T5时刻ED组HR较同一时刻的PD组与EPD升高(P<0.05)。(3)SpO2:T2时刻与T1时刻比较,PD组SpO2降低(P<0.05)。T2时刻,PD组SpO2与EPD,ED组比较,PD组较低(P<0.05);T3-T5时刻PD组SpO2较同一时刻的ED组与EPD更低(P<0.05)。(6)术中不良反应发生:⑴肌阵挛的发生:ED组发生3例(发生率为15%),EPD组发生1例(发生率为5%),PD组发生1例(发生率为5%),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呛咳发生:ED组发生5例(发生率为25%),EPD组发生0例(发生率为0%),PD组发生1例(发生率为5%),ED组高于PD组和EPD组(P<0.05)。⑶体动发生:ED组发生1例(发生率为5%),EPD组发生0例(发生率为0%),PD组发生0例(发生率为0%),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⑷呼吸抑制:ED组发生1例(发生率为5%),EPD组发生2例(发生率为10%),PD组发生8例(发生率为40%),PD组高于ED组和E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⑸注射痛发生:ED组发生1例(发生率为5%),EPD组发生1例(发生率为5%),PD组发生8例(发生率为40%),PD组高于ED组和E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术后不良反应发生:⑴术后烦躁:三组均未观察到术后烦躁发生;⑵术后恶心呕吐:ED组发生6例(发生率为30%),EPD组发生1例(发生率为5%),PD组发生1例(发生率为5%),ED组高于PD组和E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麻醉效果评价:PD组和EPD组麻醉效果评价高于E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医生满意度:PD组和EPD组医生满意度高于E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及右美托咪定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全麻诱导和维持中具有优势,术中生命体征较为平稳,术中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麻醉效果佳,医生满意度高,是一种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

王泽强[6](2017)在《探讨上气道梗阻患者肺通气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分析上气道梗阻(upper airway obstruction,UAO)的临床特点和肺通气功能,提高对UAO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经肺通气功能、颈胸部CT、支气管镜确诊的60例UAO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气道狭窄严重程度分组:轻、中度UAO组(上气道狭窄<50%,A组,n=26)和重、极重度UAO组(上气道狭窄≥50%,B组,n=34),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1.60例UAO患者,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33~81岁,平均(57.33± 13.04)岁。B组与A组相比,性别、年龄、BMI指数均无显着差异,两组具有可比性。60例UAO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气促39例(65%),咳嗽30例(50%),咳痰27例(43%);吸气相三凹征18例(30%),其中A组1例,B组17例;吸气相哮鸣音20例(33.3%),其中A组3例,B组17例。病因谱:气道肿瘤28例(46.7%),气切或者气管插管术后11例(18.3%),气管或喉结核7例(11.8%),甲状腺疾病6例(10%),复发性多软骨炎4例(6.6%),气管淀粉样变4例(6.6%)。2.60例UAO患者的流量-容积曲线(flow-volume curve,F-V曲线),有41例(68.3%)呈现UAO特征性平台样改变,其中A组9例(34.6%),B组32例(9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1,P<0.01)。3.A组患者的 FVC%为(87.6± 10.8)%,FEV1%为(84.5±17.1)%,FEV1/FVC%为(77.1 ± 13.2)%,MVV%为(68.1 ± 14.4)%。B组患者的FVC%为(80.1 ±20.1)%,FEV,%为(59.1 ±26.9)%,FEV1/FVC%为(60.5±24.2)%,MVV%为(35.2± 11.2)%。B组与A组比较,FEV1%、FEV1/FVC%、MVV%等指标均明显下降(P<0.01)。A组和B组患者MVV%均下降,其中A组FVC%、FEV1%、FEV1/FVC%正常但MVV%下降;B组MVV%、FEV1%、FEV1/FVC%均下降,但MVV%与FEV1%下降不成比例,MVV%下降程度较FEV1%下降更明显。结论:1.UAO临床上少见,以中老年男性偏多,症状以气促、咳嗽为主,缺乏特异性,病因繁杂。2.F-V曲线平台改变对UAO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敏感度偏低,常见于重、极重度UAO患者,大部分轻、中度UAO患者较少呈现改平台改变。3.MVV%下降可能是诊断UAO敏感的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最大自主通气量(maximal ventilatory volume,MVV)对上气道梗阻(upper airway obstruction,UAO)的诊断价值,提高肺通气功能对UAO的诊断率。方法:前瞻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3月经肺通气功能、颈胸部CT、支气管镜确诊的70例UAO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70例UAO患者的肺通气功能结果有无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分为无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UAO组(A组,n=30)和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UAO组(C组,n=40)。随机选取肺通气功能正常的患者作为A组的对照组(B组,n=30),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C组的对照组(D组,n=40),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1.A组与B组的肺通气功能比较,MVV%和MVV/FEV1明显下降(P<0.01)。C组与D组的肺通气功能比较,MVV%和MVV/FEV1明显下降(P<0.01)。2.UAO患者的气管狭窄部位直径与FEV1%、FEV1/FVC%、MVV%、MVV/FEV1呈明显正相关(P<0.01)。3.A 组和 B 组 FVC%、FEV1%、FEV1/FVC%均正常,但 A 组MVV%下降,B组MVV%正常。A组患者的MVV%有4例正常,26例异常;B组患者的MVV%有22例正常,8例异常。以B组作为A组的对照病例,使用MVV%<80%来诊断A组UAO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分别为86.7%、73.3%、80%、76.5%、84.6%。4.C 组和 D 组 VV%、FEV1%、FEV1/FVC%均下降,C组MVV%下降程度较FEV,%下降更明显,而D组MVV%和FEV1%下降程度一致。以D组作为C组UAO的对照病例,做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ROC 曲线)分析:当MVV/FEV<31.1时,诊断C组UAO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0%、62.5%、76.3%、70.5%、86.2%,曲线下面积(AUC)=0.878,P=0.00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l)[0.805-0.951]。结论:1.UAO的肺通气功能表现为MVV%下降程度较FEV1%下降更明显,MVV可能是诊断UAO较敏感的指标。2.MVV%下降而FVC%、FEV1%、FEV1/FVC%正常,需考虑无明显肺通气功能障碍的UAO。3.MVV%、FEV1%、FEV1/FVC%均下降伴有 MVV/FEV1<31.可能有助于诊断UAO。

胡芸倩,杨洁,汪蜀[7](2016)在《中央型气道狭窄的诊断进展》文中提出中央型气道狭窄(central airway obstruction,CAO)是指气管、隆突、左右主支气管及右中间段支气管横断面积减少10%以上[1-2]。过了声门,气管是气体唯一的通道。一旦出现严重狭窄,若不能及时解除,可危及生命。CAO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患病率为1%4%。其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易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混淆,早期漏诊率、误诊率高[3-4]。临床上常见的病

胡红梅,麻长林,刘金萍[8](2016)在《气管镜在ICU诊断上气道阻塞一例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提高对上气道阻塞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近期我科诊断的1例上气道阻塞的临床表现、在ICU快速诊断方法。结果:上气道阻塞的呼吸困难以吸气困难为主,可呈急性加重,类似急性哮喘发作,但按照哮喘治疗无效或疗效不佳,呼吸机波形显示流速-容量曲线中发现呼气流速曲线与吸气流速曲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平台,行支气管镜检查见支气管呈局限性狭窄,经予人工气道行局部支撑症状很快缓解。结论:上气道阻塞的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在ICU支气管镜检查是快速诊断上气道阻塞最重要的方法。

谢华,李阳生,马壮,陈萍[9](2012)在《大气道病变误诊为哮喘的教训及经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大气道病变误诊为哮喘的教训。方法分析4例大气道病变在外院被误诊为哮喘的诊治过程。结果2例经肺功能检查,流速-容量环提示大气道阻塞,经过CT三维重建,明确病变部位,1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气道内肿物。1例经过CT三维重建发现病变部位,给予高频电切除气道内肿物。结论肺功能检查对诊断哮喘是必须的,抗炎平喘无效的"哮喘"要警惕,要熟悉大气道病变特点。

吕莉萍[10](2010)在《气道腔内病变的诊疗》文中研究表明 气道腔内病变(tracheal cavity lesions)即气管、支气管腔内病变。气道腔内病变包括:良恶性肿瘤,各种原因(炎症、结核、手术、异物等)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狭窄、阻塞,以及一些少见疾病如气道软化、淀粉样变性等引起的狭窄等。在气道腔内的病变,有时气道阻塞不足以引起的气流障碍,此时一般无明显症状,或往往以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哮喘)或活动后气喘等症状出现,这类患者在临床上初次就诊时往往易被误诊。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及肺脏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这类疾病诊断及治疗两个方面均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现将气道腔内病变的诊疗综述如下。

二、纤维支气管镜诊断上气道阻塞1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纤维支气管镜诊断上气道阻塞12例(论文提纲范文)

(1)经支气管镜下APC联合冷冻治疗对气道肿瘤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研究内容
    2 治疗方法
        2.1 仪器设备
        2.2 药品
        2.3 术前告知
        2.4 患者准备
        2.5 术前准备
        2.6 操作步骤
        2.7 术后告知及注意事项
    3 APC联合冷冻治疗效果评判标准
        3.1 患者健康状况评分
        3.2 气促等级
        3.3 气道再通情况
        3.4 肺功能评价
        3.5 气道实体瘤缓解评价
    4 患者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气道肿瘤分布位置
    3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
    4 支气管镜下APC联合冷冻治疗次数
    5 治疗前后气管阻塞情况
    6 健康状况评分(KPS评分)变化
    7 气促等级变化
    8 肺功能(FVC、FEV1)变化
    9 治疗有效率(气道再通效果)
    10 气道实体瘤缓解程度
    11 联合应用的内科治疗方案
    12 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处理
典型病例介绍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2)误诊为儿童喘息性疾病9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误诊误治情况
    1.4 确诊及治疗
2 讨论
    2.1 上气道阻塞性疾病
        2.1.1 声门下狭窄:
        2.1.2 先天性喉喘鸣:
        2.1.3 会厌囊肿:
    2.2 下气道阻塞性疾病
        2.2.1 支气管内膜炎:
        2.2.2 气管和(或)支气管软化:
        2.2.3 支气管异物:
        2.2.4 支气管内生性狭窄:
        2.2.5 气管和(或)支气管发育畸形:
        2.2.6 气管和(或)支气管外压性狭窄:
        2.2.7 闭塞性支气管炎:

(3)烟雾弹致吸入性肺损伤早期评估严重程度的临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名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设备和方法
    1.3 吸入性肺损伤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1.4 治疗与疗效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分组结果及各组临床资料比较
    2.2 各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2.3 各组血常规及血清CRP水平检测结果比较
    2.4 各组RADS评分及支气管镜下评分
    2.5 各组右肺上叶支气管主干的支气管壁厚度(BWT)结果比较
    2.6 ROC曲线比较各指标预测患者出现ARDS行气管插管的诊断价值
    2.7 Logistic结果分析
    2.8 各组治疗结果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综述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4)TARP内固定术后气管拔管新方法的建立及椎前软组织改变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气囊漏气试验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辅助用于TARP内固定术后气管拔管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第二章 TARP内固定术后椎前软组织改变及相关研究
    第一节 TARP内固定术后PVST厚度的解剖测量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前路颈椎内固定术后PVST肿胀的相关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 综述 前路颈椎术后咽喉及椎前软组织水肿致气道损伤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5)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在小儿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致谢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麻醉管理的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6)探讨上气道梗阻患者肺通气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1
Abstract 1
摘要2
Abstract 2
英文缩略词索引
第一部分 上气道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肺通气功能分析
    1 前言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一部分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MVV对上气道梗阻的诊断价值
    1 前言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各组临床资料比较
        3.2 气管狭窄部位直径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
        3.3 诊断实验评价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情况
致谢

(8)气管镜在ICU诊断上气道阻塞一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四、纤维支气管镜诊断上气道阻塞1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经支气管镜下APC联合冷冻治疗对气道肿瘤的疗效分析[D]. 孙思敏. 皖南医学院, 2021
  • [2]误诊为儿童喘息性疾病96例临床分析[J]. 宾松涛,吴澄清,李明,张泉,王霖,张霞. 临床误诊误治, 2020(08)
  • [3]烟雾弹致吸入性肺损伤早期评估严重程度的临床评价[D]. 黄种杰.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4]TARP内固定术后气管拔管新方法的建立及椎前软组织改变的相关研究[D]. 戴建强. 南方医科大学, 2018(09)
  • [5]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在小儿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D]. 黄婧. 西南医科大学, 2018(10)
  • [6]探讨上气道梗阻患者肺通气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D]. 王泽强.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7]中央型气道狭窄的诊断进展[J]. 胡芸倩,杨洁,汪蜀.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16(06)
  • [8]气管镜在ICU诊断上气道阻塞一例并文献复习[J]. 胡红梅,麻长林,刘金萍. 健康之路, 2016(09)
  • [9]大气道病变误诊为哮喘的教训及经验[J]. 谢华,李阳生,马壮,陈萍. 临床肺科杂志, 2012(03)
  • [10]气道腔内病变的诊疗[J]. 吕莉萍.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0(19)

标签:;  ;  ;  ;  

纤维支气管镜诊断上气道阻塞1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