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音察干凹陷达尔七地区稠油地球化学特征识别

白音察干凹陷达尔七地区稠油地球化学特征识别

一、白音查干凹陷达尔其地区稠油地化特征识别(论文文献综述)

曹鹏飞,杜克拯,王轲,宋东昇,周越洋,王茂东[1](2020)在《综合现场地质录井识别稠油层》文中指出阳江凹陷珠海组发现了稠油油藏,该油藏原油密度较大,油藏埋深较深,其录井显示具有气测值较低、直照荧光弱、滴照荧光猝灭的鲜明特色[1]。本文总结了该稠油层现场地质录井识别的方法,为该类稠油层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徐深谋[2](2019)在《白音查干凹陷白垩系地震沉积学及砂体预测》文中提出白音查干凹陷具有物源类型多,沉积相带窄、砂体类型变化快的特点。早期勘探对象为盆地边缘发育稳定、展布范围大的砂体。随着勘探目标向盆地内部深入,砂体规模及分布的不确定性增加,对有利砂体预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论文正是以寻找有利砂体为目标,开展了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内的砂体发育规律研究,明确了凹陷内物源分布特点、沉积体系特征及沉积相发育模式。在此基础上,应用地震沉积学及地球物理技术,预测了凹陷内各类型砂体的分布。论文得出的主要认识和结论如下:通过地震剖面反射特征、沉积学特征、典型单井分析,对研究区白垩系关键层序边界进行识别,确定了不同级别层序的划分依据。通过典型单井层序划分及井震结合的追踪对比解释,在白垩系共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总结出初4种层序地层发育模式。利用区域露头、盆地内部基岩分布、岩石组分、重矿物及古地貌分析等,探讨了古地貌形态特征与古物源、沉积体系之间的关系,证实周边露头及其延伸到盆地内的基岩区是盆地内部各类沉积物的主要物源区,并划分出锡林好来、达尔其东、翁特、桑合、古尔及古尔东等6大母岩源区。在此基础上,通过古地貌分析及古沟谷刻画,识别出3类古沟谷,半定量分析了各类沟谷的搬运及卸载砂体能力,明确“W”型沟谷具有控砂面积大,“U”型沟谷具有搬运距离远的特点。依据大量的岩心观察、测井及地震相研究,在白音查干凹陷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浊积扇、滩坝及湖泊等5种沉积相类型,确定凹陷南部缓坡带主要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北部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洼陷内部则主要发育浊积扇-湖泊沉积体系,并建立了盆地由强烈断陷期到坳陷期的沉积演化模式。通过地球物理模型测试与数值正演模拟分析,进一步研究了砂、泥岩地层组合的地震响应特征,建立了不同类型砂体的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地震沉积学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技术和时频分析技术为手段,结合地震属性、关键井资料、沉积模式、古地貌及地质模型正演模拟结果,实现了层序格架控制下的三角洲、浊积扇及滩坝砂等类型砂体的高精度预测。

王思雪[3](2019)在《白音查干凹陷扎木地区腾下段储层特征及评价》文中提出白音查干凹陷已经历30多年的勘探,现勘探方向由寻找构造油气藏转变为寻找岩性油气藏。本文基于扎木地区岩心、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测井、录井等资料,对白音查干扎木洼陷区腾下段的基本构造特征及演化、沉积特征、沉积相及其展布、成岩作用展开研究,并对储层进行评价。取得的主要成果认识有:本区岩石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粗碎屑岩普遍含砾,分选差,搬运距离近;在综合分析腾下段沉积岩的岩矿特征、结构特征、沉积构造特征、粒度特征、砂地比和测井相之后,总结出扎木地区的沉积相类型及其分布,即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在斜坡带,扇三角洲发育在陡岸,滑塌扇和正常湖泊相发育在洼槽带中央;扎木地区腾下段碎屑岩处于中成岩A期,成岩作用主要为机械压实、胶结和溶解作用,后两者对储层起关键作用;腾下段储层孔隙以粒间孔隙为主;腾下段储层主要位于深度800-2300m,孔隙度变化范围是3%-23%,渗透率变化范围是0.05-700×10-3μm2,随深度增加储层物性变差;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是控制储层物性的最重要因素,岩性、深度、层位和沉积相也明显制约储层的物性。

邓已寻[4](2013)在《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成烃机理及其对成藏控制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为陆相砂砾岩沉积湖盆,钻探发现三套烃源岩和多种成因类型的原油,已建成两个新的油田。但是该凹陷的成烃机理不清,导致对凹陷的油气资源潜力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凹陷下一步勘探方向的选择。论文应用成盆成烃成藏理论新思维,本着实验模拟与数值计算模拟相结合、样品实测分析与反演相结合的原则,将成盆成烃成藏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研究凹陷的成烃机理,特别通过有限空间生排烃模拟实验和凹陷升降过程的物理场特征分析,研究凹陷的成烃过程,定量计算生排烃量,再认识凹陷的油气资源潜力,明确了成烃特征对油藏分布的控制作用,进一步指出有利的勘探方向。针对资源量和成藏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利用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仪,系统地开展模拟白音查干凹陷烃源岩在地质条件下的生烃与初次排烃实验,研究烃源岩在有限空间加水条件下的生排烃特征。结合盆地模拟技术,建立烃源岩在盆地尺度上的动态生烃量计算模版和生排烃效率的定量评价模式,建立了成熟度与孔隙度、油产率、孔隙空间含油饱和度的关系模版,首次确定了白音查干凹陷有限空间烃源岩生排烃量定量计算模型。凹陷存在多期不整合,剥蚀量计算一直是沉积盆地研究的难点和关键。为了探讨地层剥蚀对成烃成藏的影响作用,首次在该地区应用天文地层年龄研究方法计算了地层的剥蚀量。采用测井和地层分层数据标定凹陷约40万年的时间和年龄,并与沉积速率、剥蚀量计算方法结合起来,确定凹陷整体上升时期的剥蚀时间、剥蚀速率与剥蚀量,以赛汉塔拉组沉积末的剥蚀时间最长,约5.89Ma,南北两带剥蚀量一般为220-310m。并利用砂岩回弹模拟实验与理论计算,确定砂岩回弹定量计算模型,通过不同深度段砂岩的回弹体积增加量与有效上覆压力降低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图版研究,恢复凹陷整体抬升期前后的古压力状态。赛汉塔拉剥蚀期卸载所产生的砂岩回弹量为0.5-12m,其前后古压力差在0.2-3.5MPa之间。应用有限空间烃源岩生排烃量定量计算模型,计算三套烃源岩的总生油量为61.505×108t、排油量为10.315×108t,提高了凹陷的油气资源潜力。凹陷赛汉塔拉组沉积期剥蚀前后的古压力差是油气运聚的源动力,目前已发现的油藏均处在古压力差相对高值带。本文的研究,可为类似盆地(凹陷)的成盆成烃成藏的定量研究提供借鉴,以加深盆地(凹陷)的基础地质研究,为勘探决策和部署提供依据。

杜广义[5](2008)在《白音查干凹陷桑合次洼断裂和不整合与油气成藏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运用现代油气成藏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了白音查干凹陷桑合次洼的油气成藏问题。白音查干凹陷演化史表明,桑合次洼主要断层的活动期为阿尔善期—都红木期,断层的活动控制了沉降中心的变迁。白音查干凹陷西洼断层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断层主要使油气封堵成藏,中期断层对油气具有侧向封堵和纵向运移双重作用,晚期断层对油气封堵成藏不利,而继承性断层则成为油气纵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区域性断裂封闭性一般较好,能够阻止油气运移,而次级断层的封闭性在活动期与静止期存在差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表现为幕式特征。桑合地区不整合剖面类型包括:削截不整合、超覆不整合、断褶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四类。多期削截不整合主要发育在北部陡坡带高部位及周缘,多形成不整合面遮挡油气藏。超覆不整合主要分布在洼陷南斜坡,形成不整合面超覆油气藏与岩性油气藏。断褶不整合主要沿北部陡坡带大断裂分布,断裂和不整合共同构成油气运移的有利通道,往往形成断鼻油气藏或断背斜油气藏。油源对比表明,桑合次洼油气主要来自白垩系都一段和阿二段烃源岩。研究区主要发育三套储层:阿尔善组、腾格尔组和都红木组一段,其主力油气成藏期分别对应于都二段沉积期、赛汉塔拉组沉积期和赛汉塔拉组沉积后期。都一段—赛汉塔拉组沉积时期,来自都一段和阿二段的油气,就近向北部断裂构造带运移,断褶不整合与砂岩输导层提供侧向运移通道,各级断层则成为主要的垂向运移通道,形成自生自储的构造油气藏。都红木末期,来自阿二段的油气沿三角洲前缘砂体与超覆不整合开始向南斜坡的锡林好来地区进行大规模运移,在上倾方向受断层或泥岩遮挡,形成岩性油藏。腾格尔末期和都红木末期,阿二段及腾格尔下部的烃源岩大量排烃,沿不整合和断层运移至达尔其地区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

车晓峰,朱伟厚,张同周[6](2003)在《地球化学录井油藏评价技术在白音查干凹陷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在分析白音查干凹陷大量地球化学录井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试油、实验资料,总结出利用地球化学录井参数进行油藏评价的技术,并首次确定了地球化学录井定量评价稠、稀油,稠油级别图版,并应用于生产一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车晓峰,邓已寻,马建民,将建平[7](2001)在《白音查干凹陷达尔其地区稠油地化特征识别》文中提出白音查干凹陷达尔其地区稠油种类复杂 ,依据测井资料远不能满足识别稠油种类的需要 ,在此情况下 ,通过建立本区原油分析资料与地化录井分析参数的关系 ,提出了地化录井参数识别稠油机理。在分析大量地化录井参数与原油物性资料的基础上 ,建立了地化录井参数与稠油粘度关系图版 ,并制定了地化录井定量评价稠油级别标准 ,经现场初步应用 ,效果良好 ,是一种新型的现场定量评价稠油级别的好方法。该方法不仅有助于勘探开发人员及时、准确定量评价稠油级别 ,而且对于深化该区的勘探开发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白音查干凹陷达尔其地区稠油地化特征识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音查干凹陷达尔其地区稠油地化特征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1)综合现场地质录井识别稠油层(论文提纲范文)

1 稠油识别难点
2 稠油特征
    2.1 测井特征
    2.2 测试特征
3 现场地质录井特征
    3.1 岩屑\岩心录井
    3.2 三维荧光录井
    3.3 气测录井
    3.4 FLAIR实时流体录井
    3.5 地化录井
4 结语

(2)白音查干凹陷白垩系地震沉积学及砂体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
引言
    0.1 选题来源、目的及意义
        0.1.1 选题来源
        0.1.2 选题目的
        0.1.3 选题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
        0.2.2 陆相断陷湖盆沉积学研究现状
        0.2.3 地震沉积学研究现状
    0.3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
    0.4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0.4.1 研究思路
        0.4.2 研究内容
    0.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第1章 区域地质概况
    1.1 区域概况
    1.2 地层特征
    1.3 区域构造特征
        1.3.1 构造背景
        1.3.2 区域构造演化
第2章 层序地层格架
    2.1 关键层序界面的识别
        2.1.1 岩性识别标志
        2.1.2 地震识别标志
    2.2 层序地层格架建立
        2.2.1 三级层序格架建立
        2.2.2 四级层序格架建立
    2.3 层序地层发育模式
        2.3.1 初始裂陷期单断箕状湖泊层序
        2.3.2 裂陷高峰断槽式湖泊层序
        2.3.3 裂陷高峰中晚期的湖泊层序
        2.3.4 断-坳转换期的湖泊层序
第3章 物源及古地貌分析
    3.1 区域基岩性质及分布
    3.2 基于碎屑组份的物源分析
        3.2.1 岩石组分分析
        3.2.2 重矿物分析
    3.3 古地貌分析
        3.3.1 古地貌恢复
        3.3.2 古沟谷的识别
第4章 沉积体系类型及沉积模式
    4.1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4.1.1 扇三角洲
        4.1.2 辫状河三角洲
        4.1.3 湖泊
        4.1.4 浊积扇
        4.1.5 滩坝
    4.2 连井相特征
    4.3 沉积模式
第5章 地震沉积学分析
    5.1 地震资料预处理
    5.2 砂体精细标定
    5.3 地震岩性学研究
        5.3.1 90°相位转换
        5.3.2 岩石物理特征分析
        5.3.3 地震正演模拟
    5.4 地层切片原理及制作
        5.4.1 地层切片原理
        5.4.2 最佳频率优选
        5.4.3 敏感属性优选
        5.4.4 地层切片制作
    5.5 地层切片沉积解释
        5.5.1 岩心及测井相刻度
        5.5.2 地震相与古地貌应用
        5.5.3 地层切片精细解释
第6章 有利砂体预测
    6.1 有利砂体控制因素分析
        6.1.1 古沟谷控对有利砂体控制
        6.1.2 沉积相对有利储集砂体的控制
    6.2 基于地震沉积学的砂体预测
        6.2.1 滩坝砂体预测
        6.2.2 三角洲朵叶体预测
        6.2.3 浊积扇砂体预测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白音查干凹陷扎木地区腾下段储层特征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区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主要内容
        1.3.1 碎屑岩岩性特征
        1.3.2 沉积相类型划分及展布规律
        1.3.3 成岩作用分析
        1.3.4 储层分类及储层特征分析
        1.3.5 技术路线图
    1.4 工作量
    1.5 成果认识
第2章 工区概况
    2.1 工区地理、地质位置
    2.2 构造特征
    2.3 凹陷演化特征
    2.4 地层特征
第3章 沉积特征和相标志
    3.1 岩性特征分析
        3.1.1 颗粒成分分析
        3.1.2 砂岩分类
    3.2 砂岩的分选性
    3.3 沉积构造特征
    3.4 粒度概率图图解
    3.5 沉积岩颜色和颜色指数
    3.6 沉积岩石组合(纵向)类型分析
第4章 沉积相类型及平面展布
    4.1 沉积相类型划分
        4.1.1 辫状河三角洲
        4.1.2 滑塌浊积扇
        4.1.3 扇三角洲
        4.1.4 浊积砂
        4.1.5 正常湖泊相
    4.2 单井相分析
    4.3 沉积相分布规律
        4.3.1 砂地比分布规律
        4.3.2 沉积相平面分布规律
        4.3.3 沉积相体系
第5章 成岩特征和成岩序列
    5.1 成岩作用特征
        5.1.1 机械压实作用
        5.1.2 压溶作用
        5.1.3 胶结作用
        5.1.4 溶蚀作用
        5.1.5 其他成岩作用
    5.2 成岩序列
    5.3 成岩阶段划分
第6章 储层特征分析
    6.1 孔隙类型分析
    6.2 储层分类
    6.3 砂砾岩物性纵向分布特征
    6.4 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6.5 储层孔隙度演化规律
第7章 主要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致谢

(4)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成烃机理及其对成藏控制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3 研究技术现状
        1.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5 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2 白音查干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现状
    2.1 白音查干凹陷石油地质特征
        2.1.1 地理、构造位置
        2.1.2 区域地质背景
        2.1.3 地层及沉积特征
        2.1.4 地质结构与构造演化
        2.1.5 烃源岩特征
        2.1.6 储集岩特征
    2.2 勘探开发现状
3 白音查干凹陷有限空间生排烃实验及模型
    3.1 有限空间生排烃基本思维
    3.2 白音查干凹陷烃源岩样品有限空间生排烃实验
        3.2.1 仪器、样品
        3.2.2 实验过程
        3.2.3 实验结果
    3.3 白音查干凹陷有限空间生排烃定量计算模型
        3.3.1 成熟度与孔隙度模型
        3.3.2 成熟度与油产率模型
        3.3.3 成熟度与孔隙空间含油饱和度模型
        3.3.4 烃源岩生油量与排油量定量计算模型
4 白音查干凹陷成烃动态定量研究
    4.1 白音查干凹陷整体上升阶段剥蚀量及压力场研究
        4.1.1 白音查干凹陷天文地层研究
        4.1.2 白音查干凹陷整体上升阶段剥蚀量研究
        4.1.3 白音查干凹陷整体上升阶段储集层砂岩回弹量与古压力场特征
    4.2 生排油计算流程及参数数据研究
        4.2.1 生排油计算流程
        4.2.2 参数数据研究选用
    4.3 白音查干凹陷主要烃源岩演化特征及石油生成量
        4.3.1 白音查干凹陷赛汉塔拉组沉积末烃源岩演化特征及石油生成量
        4.3.2 白音查干凹陷石油总生成量
    4.4 白音查干凹陷不同时期烃源岩排油量分析
        4.4.1 白音查干凹陷赛汉塔拉剥蚀期末主要烃源岩排油量
        4.4.2 白音查干凹陷总排油量分析
    4.5 白音查干凹陷各区带排油量分析
    4.6 与以前石油资源评结果的对比
5 白音查干凹陷成烃特征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5.1 白音查干凹陷油藏分布特征
        5.1.1 陡岸带油藏类型及分布
        5.1.2 洼陷带油藏类型及分布
        5.1.3 斜坡带油藏类型及分布
    5.2 白音查干凹陷成烃特征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5.3 白音查干凹陷石油资源潜力及有利勘探方向
        5.3.1 勘探潜力分析
        5.3.2 有利勘探方向预测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白音查干凹陷桑合次洼断裂和不整合与油气成藏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现状
    1.2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主要成果及认识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地层层序
        2.1.1 腾格尔组(K_1bt)
        2.1.2 都一段(K_1bd_1)
    2.2 地震地层标志
    2.3 区域构造背景与构造演化特征
        2.3.1 区域构造背景
        2.3.2 凹陷构造演化特征
        2.3.3 桑合次洼构造演化特征
第三章 断裂系统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
    3.1 断裂基本特征与断裂分级
    3.2 主要断裂的特征分析
        3.2.1 塔拉断裂
        3.2.2 塔南断裂
        3.2.3 桑合断裂
        3.2.4 中、小断裂
    3.3 断层封闭机理与研究方法
        3.3.1 断层封闭机理的研究
        3.3.2 断层封闭性的评价参数
    3.4 主要断层的封闭性与油气成藏关系
        3.4.1 查12 井-查16 井剖面断裂封闭性研究
        3.4.2 查11 井-查9 井剖面断裂封闭性研究
        3.4.3 查15 井-查12 井剖面断裂封闭性研究
        3.4.4 达30 井-达24 井剖面断裂封闭性研究
第四章 不整合发育特征与油气运聚成藏关系
    4.1 不整合面的类型
        4.1.1 削截及多期削截不整合
        4.1.2 超覆不整合
        4.1.3 断褶不整合
        4.1.4 平行不整合
    4.2 不整合结构的测井响应
    4.3 不整合控油作用特征
        4.3.1 削截与多期削截不整合面控油特征
        4.3.2 超覆不整合面控油特征
        4.3.3 断褶不整合控油特征
        4.3.4 平行不整合面控油特征
        4.3.5 不整合面控油规律
第五章 油气源及成藏期次研究
    5.1 油气源条件
        5.1.1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5.1.2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5.1.3 油源对比
    5.2 油气运移方向研究
        5.2.1 利用地面原油物性变化判别油气运移方向
        5.2.2 桑合地区饱和烃分布特征
        5.2.3 桑合地区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分布
    5.3 烃源岩主要生排烃期与油气成藏期
    5.4 圈闭形成史
    5.5 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油气成藏期次
        5.5.1 流体包裹体实验分析结果
        5.5.2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第六章 油气成藏模式与有利区带预测
    6.1 北部陡坡带油气成藏模式
    6.2 锡林好来地区油气成藏模式
    6.3 达尔其地区油气成藏模式
    6.4 有利区带预测
第七章 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白音查干凹陷达尔其地区稠油地化特征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前 言
1 地化录井识别稠油的地质依据
2 稠油识别特征
    2.1 分析图谱模式
        (1) 不对称型。
        (2) 对称型。
        (3) 极不对称型。
    2.2 S2识别标准
    2.3 S1/S2识别标准
    2.4 OPI识别标准
3 应 用
4 结 论

四、白音查干凹陷达尔其地区稠油地化特征识别(论文参考文献)

  • [1]综合现场地质录井识别稠油层[J]. 曹鹏飞,杜克拯,王轲,宋东昇,周越洋,王茂东.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0(20)
  • [2]白音查干凹陷白垩系地震沉积学及砂体预测[D]. 徐深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1)
  • [3]白音查干凹陷扎木地区腾下段储层特征及评价[D]. 王思雪.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4]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成烃机理及其对成藏控制作用的研究[D]. 邓已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10)
  • [5]白音查干凹陷桑合次洼断裂和不整合与油气成藏规律研究[D]. 杜广义. 中国石油大学, 2008(06)
  • [6]地球化学录井油藏评价技术在白音查干凹陷的应用[J]. 车晓峰,朱伟厚,张同周.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3(03)
  • [7]白音查干凹陷达尔其地区稠油地化特征识别[J]. 车晓峰,邓已寻,马建民,将建平. 特种油气藏, 2001(04)

标签:;  ;  ;  ;  ;  

白音察干凹陷达尔七地区稠油地球化学特征识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