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梁加固及加固处理实例

主梁加固及加固处理实例

一、主梁补强加固处理实例(论文文献综述)

赵洋洋[1](2021)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加固方案优选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连续梁桥在交通量及环境作用下劣化严重,管理者的重要职责是选用最优加固方案将预计的损失降至最低。目前的优选技术很少考虑到赋权方法的片面性、方案可信度及证据理论的排他性假设。鉴于上述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总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相关病害及处治措施,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及桥面系的多种加固方法,并分析特点和适用性,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加固方案设计提供依据。2.建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加固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定义11个定量指标的数学公式及8个定性指标的量化方法。3.在分析目前的赋权方法及优选方法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Hellinger距离与Pignistic角度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加固方案优选方法。1)为克服单一赋权法的片面性及目前组合赋权法的不足,提出基于Hellinger距离与Pignistic角度的组合赋权模型。群体AHP法、熵权法及变异系数法为组合赋权模型的单一赋权法基础。为解决群体AHP法的赋权不一致问题,提出构造专家熵模型确定专家客观权重,整合专家的主、客观权重,得到专家权重,结合专家组下的指标权重矩阵后,确定指标的主观权重;2)针对证据理论的排他性假设的局限性,提出基于Hellinger距离与Pignistic角度改进证据组合的加固方案优选模型;3)灰色关联法确定基本概率分配函数(BPA),然后以2)中新证据组合模型融合证据体,得到信任函数,以此对方案排序。4.以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韩庄大桥的维修加固工程为依托,验证了本文所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加固方案优选技术的可行性。通过与单一赋权法的对比,表明所提基于Hellinger距离与Pignistic角度的组合权重模型更加科学合理。通过加固方案优选模型的计算过程,表明本文方法的加固方案优选结果整体不确信度从平均值12.11%降低到了0,较大提高了加固决策的准确性及说服力。通过本文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法和证据理论的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本文方法在桥梁加固方案优选中的优越性。

郭文龙[2](2021)在《在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钢束应力状态确定及加固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提出裂缝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常见病害,带裂缝截面的受拉区混凝土一般无法承担拉应变增量。本文针对在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主梁现存应力状态难以准确掌握,带闭合裂缝截面在临界消压状态前受力机理不明确,以及由于截面现存应变估算误差带来的后加固材料应变增量推算结果的误差传递等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室内外试验等方法,对在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典型钢束应力状态和总预加力的评定方法,闭合裂缝和预加力对截面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基于钢束应力测试结果的加固设计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提出主梁典型钢束应力状态测定的“跨丝同丝”法。结合加固过程中受拉区钢束数量本身需要增加的特点,根据预应力钢绞线芯丝和缠绕丝的构造特点,提出“跨丝同丝”的应力释放法,推导出由钢绞线缠绕丝偏轴测试应变推求其轴向拉力的计算公式,并结合钢绞线保护层混凝土凿除时的有限元细部分析结果,最终形成主梁典型钢束应力状态的局部有损评定方法。该方法可对任意结构型式桥梁控制截面钢束的应力状态进行测试,现场裸钢绞线的总测试误差不超过2.8%,简便易行、测试成本低。(2)提出带闭合裂缝截面临界消压状态和受拉区钢束总有效预加力的无损测定方法。根据分段线性函数突变点导数奇异的数学原理,通过建立中间变量—截面抗弯模量Wzi与曲线斜率K的相关性,提出基于试验荷载—受拉区钢筋应力变化速率曲线的预应力混凝土截面临界开裂状态,以及带闭合裂缝预应力混凝土截面临界消压状态的高灵敏度判定方法。并基于带闭合裂缝截面消压弯矩试验分析结果,推导出受拉区钢绞线有效预加力的计算公式,形成在役桥梁带闭合裂缝截面临界消压状态判定和有效预加力的无损评定方法。实现了静定结构带闭合裂缝截面消压弯矩和钢束预加力的无损测试评定。(3)探索了闭合裂缝对截面受力性能的影响机制。根据断裂力学中I型裂纹应力场分析原理,通过引入考虑应变弱不连续问题的扩展有限元方法,对带闭合裂缝截面临界消压状态的判定结果,以及消压前后截面纤维的应变变化规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带闭合裂缝截面的临界消压弯矩分析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以及室内模型梁试验结果基本吻合,但受拉区跨裂缝处钢筋和钢绞线的应力增量,比相同荷载作用下的未开裂构件明显增加。并给出典型截面公路桥梁,带闭合裂缝截面消压前受拉区力筋应力增量的损伤影响系数,为桥梁荷载试验或健康监测时,带闭合裂缝截面跨裂缝力筋应力增量理论值的确定提供依据。(4)揭示了预加力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截面受力性能影响的规律。对于未开裂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分别推导出考虑和不考虑混凝土与预应力钢绞线无应力长度差异影响的、换算截面抗弯刚度的解析解方程。分析结果表明:当考虑二者无应力长度差异时,有效预应力的增加对主梁抗弯刚度略有提高,但量值有限。对于带裂缝截面,当截面内力未达到临界消压状态前,钢绞线有效预应力的变化对受拉区力筋的应力增量无显着影响;当闭合裂缝截面内力超过临界消压状态后,有效预加力对截面受力性能有显着影响,受拉区力筋的应力增量和控制截面挠度均随有效预加力的提高而显着降低。(5)深化了主梁预应力损失和抗弯承载力的加固设计方法。针对旧桥加固时,预应力混凝土截面现存应变估算和预应力损失补强加固无明确规定的问题,根据钢束应力状态评定结果,提出预应力损失补强加固的等效消压弯矩法和等效法向应力法。同时,根据旧桥加固中新旧材料分阶段受力的特征,提出按照有效预加力评定结果,计算控制截面最外缘纤维的实际现存应变大小,进而推算后加固材料的应变增量,以及考虑新旧材料协同受力的被加固构件的抗弯承载力,形成基于主梁力筋有效预加力评定结果的加固设计方法,为旧桥加固时,后加固钢束位置、面积和张拉控制应力的确定提供了依据。本文从钢束应力状态评定方法、预应力和裂缝损伤对截面受力性能的影响机理,以及基于现场评定结果的加固设计方法等方面,对在役预应力混凝土带裂缝桥梁的检测、评定和加固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主梁钢绞线应力状态评定结果的在役桥梁技术状态评定和加固设计方法。

张新稳[3](2020)在《赛岐大桥加固方案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工程建设者的不断努力,国内交通基础建设发展十分迅速,建造了大量的公路桥梁。然而,部分桥梁由于使用建造时间比较早,当时的设计荷载等级低,从而出现承载力不足,桥宽不够,混凝土老化等问题。若全部推倒进行重新设计和建造,显得既不科学,也不经济。而对旧桥的加固改造便能恰到好处地解决这一难题,同时也能够节约建设资金和控制造价成本。本文以赛岐大桥为工程背景,对不同的加固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分析了箱梁底板开裂的原因以及对加固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本文首先阐述了增大截面法、粘贴钢板法、粘贴碳纤维布法和预应力碳纤维板法的基本理论,总结了这四种加固方法的各自的适用性。(2)根据赛岐大桥运营现状的检测结果,运用桥梁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建立了赛岐大桥的整体模型。通过整体结构计算,得到了赛岐大桥成桥状态下的内力和应力分布规律,为局部加固的分析奠定了基础。(3)结合Midas Civil整体分析的结果,运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桥梁主跨中跨进行实体建模计算,对箱梁底板三向受力状态进行了分析,得出第一主应力是混凝土底板开裂的控制应力;通过控制箱梁底板横向受力影响因素的方法,对箱梁底板横向受力进行了参数化分析,得出了各个参数对底板受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底板厚度、梁底曲线效应、预应力损失以及预应力产生的径向力等因素对底板混凝土横桥向的受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温度效应、混凝土的收缩在成桥阶段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横向拉应力的减小无显着变化。(4)对比分析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技术、粘贴钢板、粘贴碳纤维布三种加固方法对底板加固的效果。然后,探究了预应力大小、布置间距、粘结因素等参数对预应力碳纤维加固底板的效果,得出预应力碳纤维加固设计和施工所需要的一些参考数据,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经验和借鉴。

田帅[4](2020)在《在役RC肋梁桥桥面板疲劳性能与维护规划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钢筋混凝土肋梁桥是一种经典的桥型,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随着我国公路交通量的快速增长,车辆荷载的快速增加,公路桥梁车辆活荷载应力水平已经明显增大,在车辆荷载长期的反复作用下,钢筋混凝土肋梁桥的疲劳问题不容回避。而钢筋混凝土肋梁桥在其服役时间内容易遭受疲劳荷载作用的是混凝土桥面板,而且大量的在役钢筋混凝土肋梁桥旧桥,在建桥时对未来交通量预测的不准确,从而导致混凝土桥面板疲劳损坏日益严重,甚至出现疲劳塌陷问题。为了确保旧桥的运营安全,为桥梁的评估、维护、加固、设计等提供参考,对钢筋混凝土肋梁桥桥面板疲劳性能评估与疲劳加固方法的研究已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从2017年开始,对在役钢筋混凝土肋梁桥桥面板的疲劳性能与疲劳加固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共进行了 3片基准试验梁、4片疲劳试验梁、3片基准加固试验梁、3片疲劳加固试验梁及6个锚固试件等的试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在役钢筋混凝土肋梁桥桥面板的疲劳破坏形态与评价体系、疲劳性能分析、疲劳加固性能分析、附加锚固分析、疲劳维护与规划分析等。主要工作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15座桥梁,调研了近10年来我国在役钢筋混凝土肋梁桥桥面板疲劳破坏的现状,选取两座典型的钢筋混凝土肋梁桥进行桥面板实态检测,对比了国内外现有的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疲劳损伤的判定基准。基于调研结果,在役钢筋混凝土肋梁桥桥面板,疲劳破洞面积86.7%在3m2以下,以冲剪破坏为主,疲劳破坏年限主要体现在30年以内,比正常疲劳寿命要短10年以上,建桥后10~20年发生疲劳破坏的桥梁占46.7%,桥面板疲劳破坏年限严重地低于设计使用年限。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是影响桥面板疲劳破坏的关键因素之一,重铺桥面铺装不能延缓桥面板的疲劳破坏。我国钢筋混凝土肋梁桥桥面板缺少疲劳评价体系。(2)选取16m跨径的钢筋混凝土简支T形肋梁桥,按照1:4相似比例,缩尺设计跨径为4m的试验梁,基于长宽比6.5、1.88的2片基准试验梁,通过静载试验测出桥面板的极限承载力,基于长宽比6.5、3.76、1.88的3片疲劳试验梁,疲劳荷载水平取0.515,进行定点等幅疲劳加载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在疲劳荷载作用下,桥面板表面产生放射状裂缝,发生冲剪破坏,长宽比为6.5、3.76、1.88的试验梁桥面板疲劳寿命的比值为1:1.228:1.396,在相同的疲劳荷载情况下,双向板的疲劳性能好于单向板。(3)基于疲劳试验,使用ABAQUS建立试验梁有限元疲劳损伤分析模型,分别分析长宽比、疲劳荷载水平、板厚对桥面板疲劳性能的影响,探讨钢筋混凝土肋梁桥桥面板的S-N曲线。基于模拟分析,桥面板长宽比由6.5降低到3.76、1.6,其疲劳寿命分别延长15%、33%,双向板疲劳寿命长出单向板20%左右,疲劳荷载水平由0.383降低到0.271,其疲劳寿命延长54%,当桥面板增厚12.5%时,桥面板的疲劳寿命延长15%左右。在相同的疲劳荷载水平、疲劳损伤次数下,长宽比较小的桥面板剩余承载力,高于长宽比较大的桥面板,板厚对桥面板疲劳性能的影响大于长宽比,小于疲劳荷载水平。(4)选取条形钢板、碳纤维布和碳纤维网格,作为桥面板疲劳加固材料,选择长宽比2.8的试验梁作为桥面板加固对象,依次开展静载破坏试验、疲劳荷载水平为0.515的定点等幅疲劳加载试验,探讨疲劳加固下桥面板S-N曲线。基于试验结果,当荷载循环次数达到疲劳寿命的90%以上时,加固桥面板在加载点处出现疲劳主裂缝,未加固、碳纤维布加固、碳纤维网格加固、条形钢板加固的试验梁桥面板,其疲劳寿命之比为1:1.754:1.789:1.533,桥面板加固后,其疲劳寿命延长53.3%~78.9%,桥面板加固后劣化速度明显放慢,在疲劳进展期,加固材料将桥面板的劣化值降低50%左右,在相同的疲劳荷载情况下,碳纤维布和碳纤维网格对桥面板的疲劳加固效果好于条形钢板加固。(5)通过6片试验板的加载试验,分析碳纤维布加固单向板的适宜锚固方法,针对桥面板上面补强的特点,开展碳纤维布与桥面铺装结构层间粘结性能研究。基于试验结果,非封闭碳纤维压条集中粘贴锚固、封闭缠绕碳纤维压条集中粘贴锚固的锚固效果,强于非封闭碳纤维压条有间隔粘贴锚固、钢板压条螺栓锚固,桥面板的剥离破坏发生在压条有间隔的锚固情况,碳纤维压条抵抗碳纤维布剥离破坏的能力强于钢板压条,对钢筋混凝土肋梁桥单向板加固时,适宜采用非封闭碳纤维压条集中粘贴锚固的形式,加铺碳纤维的桥面板与桥面铺装结构层间的抗剪强度、黏结强度满足要求。(6)以折衷规划、失效树规划为基础,借鉴机械设备维修规划理念,建立在役钢筋混凝土肋梁桥桥面板疲劳的维护与规划模型,采用Weibull分布理论,分析桥面板疲劳寿命与不同破坏概率之间的关系,疲劳荷载水平取0.515,疲劳维修时间节点取0.4倍的疲劳寿命时,模型失效概率不到0.01,维修时间节点取为0.2倍的疲劳寿命时,模型失效概率为0.00011~0.000013。

杨榆璋[5](2020)在《大跨PC连续刚构桥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形势下,交通事业在国民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日益明显的表现出。近年来由于超载车辆的不断出现和车流量的迅速增加,传统的桥梁设计规范的弊端也明显的表现出,如没有充分考虑到桥梁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导致服役公路桥梁病害大幅度增加。目前越来越多的连续刚构桥出现了各类型病害,其中最常见的包括跨中下挠较大,梁体开裂严重问题,这对桥梁结构功能产生很不利影响,且导致其耐久性降低,因而很有必要研究其病害影响,进行适当的加固处理。为提高桥梁的应用价值,降低工程造价,很有必要加固改造病害桥梁,这也是未来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以高墩、大跨径、不对称结构的澜沧江大桥加固为依托,深入分析桥梁病害产生的机理,总结归纳了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的常见病害和影响因素,参考了已有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加固设计方案,并分析了加固效果。以澜沧江大桥加固为案例,采用Midas Civil 2010建立了此桥的平面和空间实体模型,根据实桥的病害适当修订模型参数,与原设计结构对比研究,基于所得结果论证加固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桥梁加固施工监测发现:体外预应力钢束可满足这种类型连续刚构桥加固要求,设置转向块提高桥梁受力合理性,优化预应力索布置,这些措施对降低结构收缩、徐变引发的挠度影响有一定缓解作用,同时可减少主梁和跨中应力水平,改善其应力状态。

万世成[6](2019)在《预应力CFRP板加固钢-混凝土组合梁桥试验与计算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目前,中等跨径公路桥梁和城市桥梁的上部结构采用钢-混凝土组合梁已越来越多。随着桥梁使用年限增长、交通量增大和车辆设计荷载提高,组合结构的加固补强问题势必愈发突出。CFRP(Carbon Fiber-Reinforced Polymer)板作为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结构加固材料,为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加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结合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 J22)修订编制项目和江苏省普通高校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LX160261),针对钢-混凝土组合梁桥承载能力不足和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抗裂性不足的问题,进行了预应力CFRP板加固的试验与计算方法研究,所做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设计了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新型装配式预应力CFRP板锚固系统,对锚固系统各个部件的关键受力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锚具和夹具在张拉阶段的受力、摩擦型高强螺栓的受剪承载力、限位压块螺杆的抗拉强度和抗掀拔力计算。基于ABAQUS对预应力CFRP板锚固系统进行了有限元建模与非线性分析,结合数值分析结果对张拉锚固装置进行选材和试制,并提出了装配式预应力CFRP板锚固系统的配套施工工艺。2.针对工字形简支组合梁,完成了4根加固梁和1根对比梁的静载破坏试验,张拉、锚固位置在组合梁正弯矩区即钢梁下翼缘板。试验结果表明:提高CFRP板的预应力水平,其应变损失率有降低的趋势;预应力CFRP板加固能有效提高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极限状态下预应力CFRP板具有横向断裂、散丝断裂、跨中剥离等三种破坏形态;加固后的跨中截面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预应力CFRP板不宜用于以控制结构变形为主的使用功能加固;不宜对后张纤维复合板材施加过高的预应力,以保证加固结构的延性。3.针对箱形连续组合梁,完成了2根加固梁和1根对比梁的静载破坏试验,张拉、锚固位置在组合梁负弯矩区即中支点混凝土板上缘。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CFRP板加固能有效提高连续组合梁中支点截面和跨中截面的抗弯承载力;预应力CFRP板加固能大幅提高负弯矩区混凝土板的抗裂性;经加固的连续组合梁,弯矩调幅系数有所减小;试件破坏形式为典型的受弯破坏,极限状态下的负弯矩区预应力CFRP板未拉断;经预应力CFRP板加固的连续组合梁,抗弯刚度得到提高且梁的极限变形增大。4.对ABAQUS中金属弹塑性本构模型和混凝土损伤塑性本构模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预应力CFRP板加固简支组合梁正弯矩区、预应力CFRP板加固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分析试验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检验了仿真模型的可靠性,进一步验证了预应力CFRP板对组合结构桥梁的加固效果。对连续组合梁抗弯承载力、挠度发展和极限变形进行了参数分析,提出了CFRP板最佳预应力水平的建议值。5.基于塑性理论、弹塑性理论和弹性理论提出了预应力CFRP板加固钢-混凝土组合梁正弯矩区的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基于塑性理论提出了预应力CFRP板加固钢-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的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推导了简支组合梁的弹性挠度、极限挠度解析公式,研究了考虑结合面滑移效应的组合梁挠度的折减刚度法,推导了连续组合梁弹性挠度计算公式和考虑截面刚度变化的挠度计算公式。推导了加固后的中支点截面抗裂性验算公式,并结合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的受力特点,提出了负弯矩区混凝土板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6.提出了预应力CFRP板加固钢-混凝土组合梁各项预应力损失的计算方法,包括锚具变形损失、季节温差损失、分批张拉损失和长期松弛损失。推导了组合梁正常使用阶段CFRP板中拉应力的计算公式。提出了预应力CFRP板强度设计值、重心调整系数与面积折减系数、张拉控制应力的取值方法。通过某RC简支T形梁桥和某三跨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的预应力CFRP板加固工程实例,检验了上述计算方法的可靠性。

季坤[7](2019)在《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的高速公路进行改扩建将是今后公路建设的主旋律,对原有桥梁病害进行综合处理、恢复原有桥梁的使用性能是扩建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截止到2018年底中国桥梁总数量超过百万座,具有标志性的跨度上千米级的斜拉桥、悬索桥等在占全世界半壁江山,而存在各种病害、承载能力不适应运营荷载要求的桥梁比例高达15%左右,为了确保桥梁结构的运营安全,对旧桥的加固改造刻不容缓。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随着预应力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大量的工程应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是属于主动加固桥梁的一种方法,具有加固周期短,施工简单,加固效果明显,能够很大程度改善桥梁的受力状态等诸多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加固工程中。本文以伊春北大桥加固项目为工程依托,运用体外预应力技术对伊春北大桥进行加固,为该桥的加固工作提供指导,进而推进体外预应力技术在其他实际加固工作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有体外预应力的极限应力确定与应用,体外预应力设计验算方法的确定,计算转向块的位置及个数,考虑材料分线性的有限元分析。结合伊春北大桥加固具体包括加固方案的对比和确定,原梁结构承载力校核、张拉极限应力以及合适的张拉控制应力、预应力损失估算、预应力钢筋估算及进行成桥的结构验算。并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模分析预应力筋的布置、转向块的布置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分析时考虑材料非线性,寻找较为理想的布束方案。伊春北大桥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案实施后表明:加固效果显着,明显提高了桥梁结构的承载力,减低了应力幅。验证了体外预应力技术在桥梁加固中的可行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可以为同类桥梁的加固维修提供借鉴和参考。

王润年[8](2019)在《简支空心板梁桥病害分析及维修加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空心板桥具有截面高度低、材料指标经济、施工方便的优点,我国的中小跨径桥梁常采用此桥型。随着桥梁使用年限的增长及重载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大量空心板桥出现病害,尤其是建造年代比较久远的空心板桥,承载能力较低,抗力储备较小,结构耐久性差,有些病害甚至危及桥梁使用安全。对于一些出现病害的空心板梁桥,如何通过有效的加固措施,使原桥恢复其正常的使用状况,延长其使用寿命,变得迫切重要。桥梁病害分析是进行桥梁加固的前提,本文通过调研广东省正在运营的10条高速公路中的空心板桥,总结了空心板上部结构的常见病害,如:桥面铺装破坏、主梁裂缝、钢筋病害、铰缝病害的各种表现形式,并从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分析产生病害的原因。即:桥面铺装出现病害的原因主要是设计阶段考虑不足,计算理论缺乏;施工中混凝土浇筑不均匀,导致铺装层厚度不一,铺装层钢筋网间距及保护层厚度不均匀,各部位混凝土凿毛不够或清洗不干净;使桥面铺装层和空心板间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受力整体。空心板出现纵向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底板偏薄,保护层不足,混凝土局部振捣不均匀导致混凝土离散性较大,养护不到位造成的;横向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配比不当,养生不到位,预制、存放、吊装过程中操作不当,超载等引起的。钢筋病害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混凝土碳化;环境中氯离子含量过高;结构保护层不足;养生和施工质量把控不严。铰缝出现病害的原因主要是:铰缝的验算理论不完善,铰缝尺寸设计不合理;施工中质量控制不到位;超载,雨水等因素造成的。通过深汕西高速公路中一座3-16m的预应力空心板桥加固实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原桥病害相对较多的左幅第一跨为研究对象,并在该跨桥做了动静载试验。考虑到适合此桥上部结构加固的方案有粘贴钢板法和粘贴碳纤维布法,该桥空心板采用先张法结构,底板较薄,而且预应力钢绞线靠近底板下层。采用粘贴钢板法需要对底板进行钻孔埋螺栓,因此钢绞线有可能受到损伤,危及桥梁安全。综合考虑施工难度与加固效果,决定采用粘贴碳纤维布法对空心板进行加固处理。并采用土木结构非线性详细分析软件MADIS FEA仿真模拟碳纤布加固效果,采取与动静载试验相同工况下,粘贴一层、二层、三层碳纤维布后的效果和动静载试验的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粘贴三层碳纤维布的加固效果最佳,验证了通过碳纤维加固措施对原桥结构的挠度、应变、结构基频和结构耐久性得到了改善。为后期空心板桥的维修加固提供参考。

吴旭东[9](2019)在《基于荷载试验的预应力连续小箱梁桥加固前后受力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公路桥梁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桥梁结构的形式承现出更加丰富的多样性。但对于市政桥梁、中小跨径公路桥梁等而言,仍以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桥为主,其主要原因是该类型桥梁具有适应性强、取材方便及标准化施工等特点。其中小箱梁具有较大的抗扭、抗弯刚度,整体性好、受力合理等优点,能够满足高速公路对于行车平稳、舒适的需求,且价格低廉、施工周期短,因此在国内外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本文依托贵州省思南至遵义高速公路七星II号大桥,针对其上部结构—预应力连续小箱梁桥的病害成因、加固方法及加固效果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包括:(1)通过贵州省思南至遵义高速公路七星II号大桥现状检查采集桥梁基本数据(几何参数和材料参数等),查明桥梁小箱梁结构存在的病害和缺陷,对桥梁进行总体质量状况评定。(2)根据桥梁外观检查的结果,分析桥梁小箱梁结构病害的成因,采用理论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研究现有病害及缺陷对桥梁承载能力的影响,对缺陷、病害的属性进行评判。(3)基于桥梁的病害特征,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多个荷载试验条件下的小箱梁横向分布特性,采用简化计算模型、空间计算模型(梁格模型)及实桥荷载试验模型等进行研究,结合实桥试验结果综合评定桥梁的实际受力性能、结构的承载力及正常使用性能,对桥梁的整体受力性能进行分析,对桥梁能否满足设计要求及交工使用要求进行评判。(4)依托贵州七星II号桥混凝土小箱梁桥检测加固项目,对其进行承载能力检定和工作状态评估,并对七星II号桥的加固决策和后期运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与技术支持。通过体外预应力、粘贴碳纤维板加固法的加固效果分析研究,得出适合该类混凝土小箱梁桥加固的优选方案,依据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结果和荷载试验结果,对桥梁的病害提出处置方案与措施,为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其他同类型桥梁的加固提供参考。

张德培[10](2019)在《裂缝灌浆处置的PC斜拉桥模型试验与CDP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预应力混凝土(PC)斜拉桥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跨度上,都在中国交通运输网络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调查发现长期超重交通荷载作用下的PC斜拉桥主梁病害频发、出现主梁开裂问题,极限超重荷载作用下主梁刚度下降;此外,合龙段开裂问题也一直引起工程人员极大关注。常规加固手段要求限制交通或受到交通干扰,如何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迅速对PC斜拉桥开裂主梁处理成为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论文主要工作及成果总结如下:1、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PC斜拉桥的发展历史及桥梁加固的常用方法与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详细介绍了混凝土本构模型研究的理论,包含弹性理论、塑性理论、内时理论和断裂损伤理论;总结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本构关系的研究现状,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2、以某PC斜拉桥为背景,开展了该桥节段缩尺模型试验,对试验梁分工况加载至破坏;对梁体开裂区域进行裂缝灌浆封闭处置后再采用相同的工况加载;对两次试验加载过程中的挠度、索力值与裂缝发展情况监测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PC斜拉桥在超重交通荷载作用下主梁刚度严重下降,裂缝灌浆处置可以提升损伤主梁的刚度,但刚度难以恢复至未损伤之前;裂缝灌浆处置主梁抗裂性不如原主梁,但抗裂性仍满足《规范》相关要求。3、基于《规范》与现有研究,选取了混凝土塑性损伤(concrete damage plastic,简称CDP)模型的损伤参数,推导了用于ABAQUS中CDP模型的输入数据,包含C50混凝土与UHPC的损伤输入数据,在没有相关实验数据情况下可以进行借鉴与参考。4、建立了考虑塑性损伤的PC斜拉桥节段试验的ABAQUS数值模型,包含完全模拟原试验与裂缝灌浆试验的模型1、2,在试验梁底增加UHPC层的模型3,并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结果显示:有限元计算挠度、索力与裂缝发展规律与试验吻合,且数据相差不大;梁底受拉区增加UHPC层可以大幅提升损伤主梁的抗裂性,提升损伤主梁的刚度。以上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与试验吻合良好,CDP模型能较好模拟混凝土结构在复杂受力状况下的力学性能。

二、主梁补强加固处理实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主梁补强加固处理实例(论文提纲范文)

(1)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加固方案优选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桥梁加固方法研究现状
        1.2.2 桥梁加固方案优选方法研究现状
    1.3 桥梁加固方案优选方法的现存问题
        1.3.1 优选方法的问题
        1.3.2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加固方案优选的问题
    1.4 本文的理论基础
        1.4.1 模糊数学
        1.4.2 灰色关联
        1.4.3 证据理论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6 创新点
第二章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相关病害及加固方法
    2.1 典型病害
        2.1.1 预应力孔道灌浆不密实
        2.1.2 梁体裂缝
        2.1.3 梁中下挠
    2.2 一般病害
        2.2.1 桥面铺装层
        2.2.2 混凝土缺陷
        2.2.3 钢筋锈蚀
        2.2.4 伸缩缝病害
    2.3 加固方法
        2.3.1 上部结构加固方法
        2.3.2 下部结构加固方法
        2.3.3 桥面系养护维修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加固方案优选指标体系
    3.1 优选指标体系的建立
        3.1.1 建立目的
        3.1.2 构建原则
        3.1.3 影响因素
        3.1.4 指标体系
    3.2 指标定义及量化
        3.2.1 定量指标
        3.2.2 定性指标
        3.2.3 指标的标准化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加固方案优选方法
    4.1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4.1.1 群体层次分析法的改进
        4.1.2 熵权法
        4.1.3 变异系数法
        4.1.4 基于Hellinger距离与Pignistic角度的组合赋权方法
    4.2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加固方案优选模型的建立
        4.2.1 加固方案优选模型的计算流程
        4.2.2 基于灰色关联法计算Mass函数
        4.2.3 基于Hellinger距离与Pignistic角度的改进证据组合方法确定最优方案
        4.2.4 改进证据组合优选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应用实例
    5.1 工程背景
        5.1.1 工程概况
        5.1.2 工程描述
        5.1.3 桥梁病害及结构性能评定
        5.1.4 加固方案
    5.2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加固方案优选流程
        5.2.1 加固方案优选指标体系及赋值
        5.2.2 基于组合赋权法确定优选指标的综合权重
        5.2.3 加固方案优选计算
    5.3 优选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在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钢束应力状态确定及加固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在役桥梁现存(实际)应力测定方法的研究现状
        1.2.2 预应力混凝土截面受力性能研究现状
        1.2.3 桥梁加固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主梁受拉区典型钢束应力状态评定的局部释放法研究
    2.1 引言
    2.2 力筋保护层混凝土凿除仿真分析
        2.2.1 计算参数与单元划分
        2.2.2 不同开槽长度对钢绞线应力影响分析
    2.3 钢绞线跨丝同丝机械切割时温度及扰动误差影响试验
        2.3.1 试验目的
        2.3.2 测点布置与控制参数
        2.3.3 温度及扰动误差影响
    2.4 缠绕丝偏轴效应及不同方法的拉力试验机对比验证分析
        2.4.1 钢绞线缠绕丝偏轴效应分析的解析解
        2.4.2 试验验证
        2.4.3 试验结果分析
    2.5 在役桥梁钢绞线现存应力评定方法研究
        2.5.1 不同测试方法裸钢绞线拉力值的对比验证分析
        2.5.2 钢绞线实际拉力值计算方法
    2.6 钢束应力状态评定方法的工程检验
        2.6.1 钢绞线现存应力评定方法操作步骤
        2.6.2 实桥钢绞线现存应力评定结果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临界消压状态试验的钢束预加力无损评定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应力变化速率的临界开裂(消压)状态判定的数学原理
        3.2.1 临界开裂(消压)状态试验判定曲线的物理意义及特征
        3.2.2 分段线性函数突变点高效判定的数学方法
    3.3 传统开裂弯矩试验方法的优点及其适用性
        3.3.1 传统未损伤构件开裂弯矩试验方法
        3.3.2 传统方法对判定带裂缝截面临界消压状态的适用性试验
    3.4 基于受拉区钢筋应力变化速率的开裂(消压)弯矩试验研究
        3.4.1 试验目的及控制参数
        3.4.2 测点布置与传感器型号
        3.4.3 未损伤受弯构件开裂弯矩对比试验分析
        3.4.4 相同预加力条件下带闭合裂缝截面消压弯矩试验分析
        3.4.5 不同预加力条件下带闭合裂缝截面消压弯矩试验分析
    3.5 基于消压弯矩试验结果的钢束有效预加力评定方法
        3.5.1 带闭合裂缝预应力混凝土梁消压弯矩计算方法
        3.5.2 受拉区钢束有效预加力的确定
    3.6 有效预加力及消压弯矩的验证和工程应用
        3.6.1 有效预加力的室内模型梁验证试验
        3.6.2 消压弯矩试验法的工程应用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断裂力学的临界消压状态判定及跨缝力筋应力分析
    4.1 引言
    4.2 扩展有限元法分析原理
        4.2.1 扩展有限元方法的控制方程
        4.2.2 断裂问题的离散方程
        4.2.3 裂缝的水平集表示
    4.3 带I型闭合裂缝截面仿真分析计算参数
        4.3.1 单元划分与材料物理参数
        4.3.2 起裂参数
    4.4 I型裂缝对混凝土截面临界消压状态评定结果影响分析
        4.4.1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仿真分析
        4.4.2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仿真分析
        4.4.3 XFEM法与梁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4.4.4 临界消压试验荷载对比分析
    4.5 I型裂纹对截面力筋应力场增量影响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
        4.5.1 I型裂缝对临界消压状态前截面钢筋测点应变变化影响分析
        4.5.2 I型裂缝对受拉区钢绞线与混凝土应变相关性的影响分析
        4.5.3 I型裂缝对主梁受拉区钢筋应力增量影响对比分析与试验验证
        4.5.4 I型闭合裂缝对常用公路桥梁结构力筋应力增量影响仿真分析
    4.6 带I型闭合裂缝截面现存应力(变)实用修正计算方法
        4.6.1 消压前正截面混凝土(或钢筋)
        4.6.2 消压前正截面钢绞线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钢束预加力对截面受力性能影响分析与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预加力对未开裂截面抗弯刚度影响的解析解
        5.2.1 不考虑无应力长度差异的截面抗弯刚度的解析解
        5.2.2 考虑无应力长度差异的截面抗弯刚度修正的解析解
        5.2.3 预加力对未损伤构件抗弯刚度影响试验研究
    5.3 预加力对带裂缝截面受力性能影响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
        5.3.1 预加力对带裂缝截面应力变化影响仿真分析
        5.3.2 预加力对带闭合裂缝梁应力及挠度变化影响试验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钢束应力状态评定结果的桥梁加固设计方法研究
    6.1 引言
    6.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桥梁预应力损失补强加固设计方法研究
        6.2.1 基于截面消压弯矩评定结果的等效消压弯矩法
        6.2.2 基于钢束应力测试结果的等效法向应力法
        6.2.3 预应力损失补强加固试验验证
    6.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截面抗弯承载力加固设计方法研究
        6.3.1 旧桥加固中的通用计算方法和一般规定
        6.3.2 粘贴钢板加固设计方法
        6.3.3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设计方法
        6.3.4 有粘结主动加固设计方法
        6.3.5 无粘结主动加固设计方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赛岐大桥加固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桥梁加固基本理论基础
    2.1 增大截面加固法
        2.1.1 构造及施工工艺
        2.1.2 计算要点
    2.2 粘贴钢板加固法
        2.2.1 构造及施工工艺
        2.2.2 计算要点
    2.3 粘贴碳纤维加固法
        2.3.1 构造及施工工艺
        2.3.2 计算要点
    2.4 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法
        2.4.1 构造及施工工艺
        2.4.2 计算要点
    2.5 加固方法适用性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有限元分析理论与整体结构计算
    3.1 赛岐大桥工程背景
        3.1.1 工程概况
        3.1.2 现状调查及分析
    3.2 赛岐大桥主桥模型建立
        3.2.1 单元与边界条件
        3.2.2 分析参数的确定
    3.3 加固前结构的计算
        3.3.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
        3.3.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3.4 本章小结
4 实体计算及底板横向受力参数影响分析
    4.1 箱梁有限元局部实体建模
        4.1.1 钢筋混凝土单元的选取
        4.1.2 预应力筋的模拟
        4.1.3 材料属性
        4.1.4 边界条件
    4.2 有限元局部模型计算
        4.2.1 计算结果
        4.2.2 应力状态分析
    4.3 箱梁底板横向受力参数影响分析
        4.3.1 温度效应的影响
        4.3.2 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
        4.3.3 底板厚度变化的影响
        4.3.4 梁底曲线效应的影响
        4.3.5 预应力损失的影响
        4.3.6 预应力束径向力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赛岐大桥加固分析
    5.1 底板加固
        5.1.1 ANSYS加固模型的建立
        5.1.2 粘贴钢板
        5.1.3 粘贴碳纤维布
        5.1.4 预应力碳纤维板
        5.1.5 应力分析
    5.2 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
        5.2.1 最不利荷载的选取
        5.2.2 加固机理分析
    5.3 加固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5.3.1 横向预应力大小对加固效果的影响
        5.3.2 横向预应力间距对加固效果的影响
        5.3.3 粘结因素对加固效果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NSYS有限元建模命令流
致谢

(4)在役RC肋梁桥桥面板疲劳性能与维护规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疲劳性能研究
        1.2.2 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疲劳加固研究
        1.2.3 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维护规划研究
        1.2.4 当前RC肋梁桥桥面板疲劳性能研究与加固研究存在的不足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在役RC肋梁桥桥面板破坏形态及评价体系
    2.1 引言
    2.2 疲劳破坏形态调查
        2.2.1 调查状况
        2.2.2 特征统计
        2.2.3 典型旧桥桥面板疲劳问题的实态检测
        2.2.4 桥面板典型破坏成因分析
    2.3 在役桥梁疲劳损伤的评价体系
        2.3.1 国内外桥面板损伤的等级划分
        2.3.2 国内外桥面板疲劳损伤的判定基准
        2.3.3 我国在役RC肋梁桥桥面板疲劳评价体系的趋向
    2.4 本章小结
3 RC肋梁桥桥面板疲劳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疲劳性能试验
        3.2.1 试验方案
        3.2.2 试验现象描述
        3.2.3 试验结果分析
    3.3 疲劳模拟分析
        3.3.1 有限元模型建立
        3.3.2 桥面板疲劳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RC肋梁桥桥面板疲劳加固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方案
        4.2.1 RC肋梁桥桥面板加固方法的选取
        4.2.2 试验梁设计
        4.2.3 试验工况
        4.2.4 试验装置与加载方法
        4.2.5 测试内容与测点布置
    4.3 试验现象与结果分析
        4.3.1 静载试验桥面板破坏模式
        4.3.2 疲劳试验桥面板破坏模式与破坏机理
        4.3.3 疲劳荷载作用下裂缝发展规律
        4.3.4 疲劳荷载作用下应变变化规律
        4.3.5 疲劳荷载作用下挠度发展及疲劳退化规律
        4.3.6 疲劳加固对桥面板使用寿命的影响
        4.3.7 疲劳加固下桥面板S-N曲线探讨
        4.3.8 桥面板适宜的疲劳加固方法探讨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静力性能的RC肋梁桥桥面板CFRP布补强方法
    5.1 引言
    5.2 试验方案
        5.2.1 CFRP布锚固试验设计
        5.2.2 CFRP布-桥面铺装界面粘结试验设计
    5.3 试验结果分析
        5.3.1 CFRP布锚固试验结果分析
        5.3.2 CFRP布-桥面铺装界面粘结结果分析
    5.4 补强理论探讨
        5.4.1 CFRP布锚固理论
        5.4.2 CFRP布-桥面铺装界面粘结理论
    5.5 本章小结
6 在役RC肋梁桥桥面板疲劳的维护规划模型
    6.1 引言
    6.2 模型的规划基础
        6.2.1 折衷规划
        6.2.2 失效树规划
        6.2.3 设备维修规划
    6.3 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6.3.1 模型的建立
        6.3.2 模型的应用
    6.4 模型的可靠性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结论
    本文创新点如下
    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5)大跨PC连续刚构桥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的发展现状及动态
    1.2 体外预应力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连续刚构桥主要病害成因及常用加固方案
    2.1 跨中下挠病害成因分析
    2.2 梁体开裂病害成因分析
    2.3 常用加固处理方法
        2.3.1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2.3.2 增大截面加固法
        2.3.3 粘贴钢板加固法
        2.3.4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
    2.4 常用加固方案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连续刚构桥体外预应力加固的受力分析和设计方法
    3.1 连续刚构桥体外预应力加固的受力分析
        3.1.1 体外预应力加固的工作机理
        3.1.2 体外预应力损失的估算方法
        3.1.3 体外预应力应力增量及二次效应
        3.1.4 体外预应力张拉控制应力的制定
    3.2 体外预应力加固的设计方法
        3.2.1 体外预应力加固的设计理论
        3.2.2 体外预应力加固的设计步骤
        3.2.4 体外预应力加固的布束原则
        3.2.5 体外预应力加固的计算方法
        3.2.6 体外预应力加固的构造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澜沧江大桥体外预应力加固设计实例研究
    4.1 桥梁概况
    4.2 桥梁病害检查结果
        4.2.1 上部结构
        4.2.2 下部结构
        4.2.3 桥梁线形
    4.3 病害成因分析
        4.3.1 主跨跨中下挠
        4.3.2 主跨跨中箱梁底板裂缝
        4.3.3 箱梁顶板裂缝
        4.3.4 腹板斜向裂缝
    4.4 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案设计
        4.4.1 加固设计思路及依据
        4.4.2 体外预应力设计构思
        4.4.3 体外预应力束布置及构造
    4.5 桥梁加固状况计算分析
        4.5.1 技术标准和设计参数
        4.5.2 计算分析思路
        4.5.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析
        4.5.4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分析
        4.5.5 新增齿板计算分析
        4.5.6 新增混凝土转向块局部应力分析
        4.5.7 新增钢质转向块计算分析
        4.5.8 跨中横向裂缝成因计算分析
        4.5.9 计算总结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澜沧江大桥体外预应力张拉施工监控和加固效果评价
    5.1 体外预应力张拉方案
    5.2 施工监测方案
        5.2.1 监测目的
        5.2.2 监测内容
    5.3 施工监测结果
        5.3.1 应力监测结果
        5.3.2 挠度监测结果
        5.3.3 索力监测结果
        5.3.4 其他监测结果
    5.4 加固效果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预应力CFRP板加固钢-混凝土组合梁桥试验与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钢-混凝土组合梁桥与CFRP加固技术
        1.1.2 预应力主动加固技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FRP材料用于结构加固的发展概述
        1.2.2 预应力FRP锚具的研究
        1.2.3 钢梁及组合梁的FRP加固研究
        1.2.4 连续组合梁受力性能及负弯矩区加固研究
        1.2.5 钢-混凝土组合梁桥设计方法的发展概述
    1.3 尚待解决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1.5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装配式预应力CFRP板锚固系统的研制开发
    2.1 锚固系统设计的总体思路
        2.1.1 静载锚固性能要求
        2.1.2 锚固系统设计遵照的原则
    2.2 锚固系统构造及尺寸研究
        2.2.1 装配式预应力CFRP板锚固系统整体构造
        2.2.2 锚固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设计
        2.2.3 锚具和夹具受力分析
        2.2.4 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计算
        2.2.5 限位压块螺杆抗掀拔力和抗拉强度计算
    2.3 锚固系统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2.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3.2 有限元分析的参数设置及计算结果
    2.4 锚固系统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
        2.4.1 施工工艺流程
        2.4.2 施工技术要点
        2.4.3 施工安全措施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预应力CFRP板加固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试验研究
    3.1 试验目的
    3.2 试验方法
        3.2.1 试件设计
        3.2.2 试件加固方案
        3.2.3 试件制作与加工
        3.2.4 材料性能参数
        3.2.5 试验装置及加载方案
        3.2.6 量测方案及测点布置
        3.2.7 预应力施加及损失量测
    3.3 试验现象与破坏形态
        3.3.1 试件受力过程及现象
        3.3.2 试件破坏形态及分析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3.4.1 主要试验结果
        3.4.2 试件抗弯承载力分析
        3.4.3 预应力CFRP板应变发展规律
        3.4.4 截面应变分布
        3.4.5 钢筋的荷载-应变特性
        3.4.6 荷载-跨中挠度曲线
        3.4.7 试件延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预应力CFRP板加固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试验研究
    4.1 试验目的
    4.2 试验方法
        4.2.1 试件设计
        4.2.2 试件加固方案
        4.2.3 试件制作与加工
        4.2.4 材料性能参数
        4.2.5 试验装置及加载方案
        4.2.6 量测方案及测点布置
    4.3 试验现象与破坏形态
        4.3.1 试件受力过程及现象
        4.3.2 试件破坏形态及分析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1 试件抗弯承载力与极限荷载分析
        4.4.2 塑性铰与弯矩调幅分析
        4.4.3 负弯矩区抗裂性及裂缝宽度
        4.4.4 预应力CFRP板应变发展规律
        4.4.5 截面应变分布
        4.4.6 荷载-跨中挠度曲线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预应力CFRP板加固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有限元分析
    5.1 有限单元法与ABAQUS概述
        5.1.1 有限单元法研究总述
        5.1.2 ABAQUS的分析模块与步骤
    5.2 简支组合梁正弯矩区加固的有限元分析
        5.2.1 金属弹塑性及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参数
        5.2.2 有限元实体模型的建立
        5.2.3 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
    5.3 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加固的有限元分析
        5.3.1 有限元实体模型的建立
        5.3.2 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
        5.3.3 参数分析及最佳预应力水平确定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预应力CFRP板加固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计算方法与理论分析
    6.1 预应力CFRP板加固组合梁跨中截面抗弯承载力
        6.1.1 塑性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6.1.2 弹塑性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6.1.3 弹性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6.1.4 三种承载力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6.2 预应力CFRP板加固组合梁中支点截面抗弯承载力
        6.2.1 塑性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6.2.2 塑性计算方法与试验结果对比
    6.3 组合梁跨中截面弹性挠度与极限挠度分析
        6.3.1 简支组合梁的弹性挠度分析
        6.3.2 考虑结合面滑移对组合梁挠度计算的影响
        6.3.3 简支组合梁的极限挠度分析
        6.3.4 连续组合梁的弹性挠度分析
        6.3.5 考虑截面刚度变化的连续组合梁挠度计算
    6.4 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的抗裂性与裂缝宽度
        6.4.1 加固后的连续组合梁桥负弯矩区抗裂性验算
        6.4.2 各国规范组合梁裂缝宽度计算方法分析
        6.4.3 本文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裂缝宽度计算公式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预应力CFRP板加固钢-混凝土组合梁桥设计要点与工程应用
    7.1 预应力CFRP板应力损失计算方法研究
        7.1.1 碳纤维板锚具变形损失计算方法
        7.1.2 碳纤维板温差损失计算方法
        7.1.3 碳纤维板分批张拉损失计算方法
        7.1.4 碳纤维板松弛损失计算方法
    7.2 预应力CFRP板使用阶段应力计算方法
    7.3 设计中若干关键参数的取值及计算方法
        7.3.1 预应力碳纤维板强度设计值的取值方法
        7.3.2 梁侧预应力碳纤维板面积折减系数的计算方法
        7.3.3 预应力碳纤维板的张拉控制应力取值方法
    7.4 加固工程实例
        7.4.1 某RC简支T梁桥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工程计算示例
        7.4.2 某三跨连续组合梁桥负弯矩区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工程案例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目前研究状况
        1.2.1 国外设计验算研究状况
        1.2.2 目前国内设计验算研究状况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
    本章小结
第2章 体外预应力补强理论研究
    2.1 体外预应力构造情况
    2.2 体外预应力极限应力
    2.3 外部预应力正截面斜截面抗弯承载能力标准极限状态验算
    2.4 外部预应力的正常使用状态
        2.4.1 损失的体外预应力
        2.4.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抗裂性计算
        2.4.3 正截面应力计算方法
    2.5 转向块的设计与计算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加固实例
    3.1 原桥简介及承载能力计算
        3.1.1 原桥简介
        3.1.2 原桥承载能力计算
    3.2 加固方案的确定
        3.2.1 几种加固对比
    3.3 加固设计与计算
        3.3.1 体外预应力筋用量估算
        3.3.2 加固简支梁线形优化设计
        3.3.3 体外预应力各项损失计算
        3.3.4 补强以后各项承载力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体外外预应力加固的非线性分析
    4.1 ANSYS有限元分析简述
    4.2 非线性分析
    4.3 加固补强模型的建立
        4.3.1 钢筋混凝土模型的建立
        4.3.2 体外预应力模型的创立
    4.4 加固前有限元分析
    4.5 加固后有限元分析
        4.5.1 转向块布置分析
        4.5.2 体外预应力二次效应分析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简支空心板梁桥病害分析及维修加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国内外公路桥梁现状
    1.2 空心板桥发展与维修加固现状
    1.3 研究背景与意义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空心板桥的病害概述及原因分析
    2.1 空心板病害调研
    2.2 铰缝病害
        2.2.1 铰缝的构造与作用机理
        2.2.2 铰缝的主要破坏表现形式
        2.2.3 铰缝病害的原因
    2.3 空心板裂缝病害综述与分析
        2.3.1 结构性裂缝
        2.3.2 非结构性裂缝
        2.3.3 空心板纵向裂缝分析
        2.3.4 空心板横向裂缝分析
    2.4 钢筋病害
    2.5 桥面铺装病害综述与分析
        2.5.1 桥面铺装常见的破坏形式
        2.5.2 桥面铺装破坏原因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空心板加固方法分析
    3.1 增大截面加固法
        3.1.1 适用范围及特点
    3.2 粘贴钢板加固法
        3.2.1 适用范围及特点
        3.2.2 构造要求及工艺
    3.3 粘贴碳纤维片加固法
        3.3.1 适用范围及特点
        3.3.2 构造要求及工艺
    3.4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3.4.1 适用范围及特点
        3.4.2 横向体外索加固法
        3.4.3 施工工艺
    3.5 桥面补强层加固法
        3.5.1 适用范围及特点
        3.5.2 构造要求及工艺
    3.6 各加固方案经济比选
    3.7 本章小结
4 空心板加固技术应用
    4.1 加固桥梁基本情况
    4.2 上部结构检测结果及加固方案
        4.2.1 外观检测
        4.2.2 静载试验
        4.2.3 动载试验
        4.2.4 加固方案
    4.3 空心板维修加固措施
        4.3.1 空心板裂缝修补
        4.3.2 破损混凝土修复
        4.3.3 空心板粘贴碳纤维布
        4.3.4 防水层施工
    4.4 加固方案上部结构验算
        4.4.1 计算模型
        4.4.2 荷载工况
        4.4.3 计算内容
        4.4.4 加载效果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基于荷载试验的预应力连续小箱梁桥加固前后受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小箱梁桥概述及应用现状
        1.1.1 小箱梁桥的结构特点
        1.1.2 小箱梁桥的施工过程
        1.1.3 小箱梁受力特性研究现状
        1.1.4 小箱梁加固技术发展
    1.2 小箱梁受力性能及承载力评定
        1.2.1 小箱梁横向分布计算研究
        1.2.2 小箱梁承载力评估研究
    1.3 小箱梁检测与加固技术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典型病害与加固方法
    2.1 预应力小箱梁典型病害
        2.1.1 腹板斜裂缝
        2.1.2 顶板纵向裂缝
        2.1.3 底板纵向裂缝
        2.1.4 顶板和底板横向裂缝
        2.1.5 跨中环形裂缝
    2.2 加固方法
        2.2.1 增大截面法
        2.2.2 粘贴钢板加固法
        2.2.3 体外预应力法
        2.2.4 外部粘贴法
        2.2.5 注浆法
        2.2.6 横向连接优化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七星Ⅱ号大桥加固前受力性能评定
    3.1 工程概况
    3.2 病害检查结果
        3.2.1 外观检查结果
        3.2.2 混凝土回弹测试结果
    3.3 静载试验分析
        3.3.1 结构静力计算
        3.3.2 试验截面及测点布置
        3.3.3 加载方案
        3.3.4 静载试验结果与评定
    3.4 动载试验分析
        3.4.1 试验截面及测点布置
        3.4.2 试验结果
    3.5 加固前受力性能研究
        3.5.1 箱梁外观病害成因分析
        3.5.2 结构横向整体性分析
        3.5.3 结构承载力分析
        3.5.4 结构抗裂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七星Ⅱ号大桥加固措施研究
    4.1 加固方案比较
        4.1.1 小箱梁主要加固方法比较
        4.1.2 本桥小箱梁加固方案
    4.2 加固方案计算分析
        4.2.1 荷载工况及计算模型
        4.2.2 原结构计算
        4.2.3 基于承载能力折减计算
        4.2.4 加固后计算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七星Ⅱ号大桥加固后受力性能评定
    5.1 荷载工况
    5.2 加固后测试结果分析
    5.3 加固前后受力性能比较分析
        5.3.1 结构承载力分析
        5.3.2 结构横向整体性分析
        5.3.3 结构抗裂性分析
        5.3.4 结构校验系数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裂缝灌浆处置的PC斜拉桥模型试验与CDP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混凝土斜拉桥特点及发展
        1.2.1 混凝土斜拉桥历史
        1.2.2 矮塔斜拉桥
        1.2.3 部分预应力斜拉桥
    1.3 桥梁加固技术的发展
        1.3.1 桥梁加固常用方法
        1.3.2 桥梁加固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研究理论
    2.1 引言
    2.2 普通混凝土本构模型研究
        2.2.1 弹性力学理论模型
        2.2.2 经典塑性力学理论模型
        2.2.3 内时理论模型
        2.2.4 损伤和断裂力学模型
    2.3 UHPC单轴受压本构关系
        2.3.1 基于弹性力学的本构关系
        2.3.2 考虑纤维种类和掺量的本构关系
        2.3.3 考虑养护方式建立的本构关系
        2.3.4 考虑水胶比建立的本构关系
    2.4 UHPC单轴拉本构关系
        2.4.1 全曲线受拉本构
        2.4.2 受拉本构关系上升段
        2.4.3 受拉本构关系下降段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C斜拉桥节段模型试验
    3.1 引言
    3.2 试验模型介绍
        3.2.1 主梁
        3.2.2 预应力筋及斜拉索
        3.2.3 普通钢筋
        3.2.4 加载装置
        3.2.5 试验临时装置
        3.2.6 数据采集系统
    3.3 原试验加载方案
    3.4 裂缝灌浆处置试验
        3.4.1 原主梁裂缝灌浆处置
        3.4.2 灌浆试验加载方案及测点布置
    3.5 试验结果及分析
        3.5.1 挠度对比
        3.5.2 索力结果及对比
        3.5.3 裂缝分布及对比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ABAQUS中CDP模型有限元模拟
    4.1 引言
    4.2 输入损伤参数推导
        4.2.1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
        4.2.2 损伤因子的确定
    4.3 建立有限元模型
    4.4 结果对比
        4.4.1 原试验与模型1
        4.4.2 裂缝灌浆试验与模型2对比
        4.4.3 模型2、3对比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主梁补强加固处理实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加固方案优选方法研究[D]. 赵洋洋. 河北大学, 2021(09)
  • [2]在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钢束应力状态确定及加固设计方法研究[D]. 郭文龙. 长安大学, 2021
  • [3]赛岐大桥加固方案研究[D]. 张新稳.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6)
  • [4]在役RC肋梁桥桥面板疲劳性能与维护规划方法研究[D]. 田帅.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9)
  • [5]大跨PC连续刚构桥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研究[D]. 杨榆璋.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6]预应力CFRP板加固钢-混凝土组合梁桥试验与计算方法研究[D]. 万世成. 东南大学, 2019
  • [7]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研究[D]. 季坤.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8]简支空心板梁桥病害分析及维修加固研究[D]. 王润年.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3)
  • [9]基于荷载试验的预应力连续小箱梁桥加固前后受力性能研究[D]. 吴旭东.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10]裂缝灌浆处置的PC斜拉桥模型试验与CDP模型研究[D]. 张德培.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主梁加固及加固处理实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