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并发症及其处理

人工气道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人工气道的合并症及其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李正欢,张晓云,陈杨,宋雪利,刘昕[1](2022)在《基于2021年GOLD《COPD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策略》解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非药物管理策略》文中认为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世界第三大死因,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但面对这个可防、可治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临床诊疗仍存在诸多如健康教育不足、随访缺失、临床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以上均可能是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致使后期治疗效果欠佳、难度增大,以及社会经济负担增加等。故加快促进临床管理的规范化,提高诊疗精度和效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21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COPD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策略》指南,结合我国临床诊疗现状和疾病研究进展,针对COPD稳定期非药物管理策略进行解析,包括肺功能测定和评估、减少危险因素暴露、肺康复、氧疗、无创通气和外科治疗,以期为我国临床医师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优化临床疗效。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人麻醉与围术期管理学组,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疼痛学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老年麻醉联盟[2](2021)在《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低阿片方案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文中研究说明加速术后康复(ERAS)是围手术期医学临床实践及路径管理的重要进展。术后早期下地活动与早期摄食摄饮是其重要的转归目标,该目标的前提需要确保术后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以及有效的镇痛管理。老年患者由于增龄及疾病相关的脆弱肠道功能以及阿片类药物镇痛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围手术期单纯依赖阿片类药物控制术中疼痛及术后疼痛应激会显着影响术后ERAS进程。因此,在老年患者中应实施以下措施:(1)局部麻醉(局麻)药物为主的椎管内、外周神经阻滞以及伤口浸润镇痛,以控制切口痛;(2)非甾体类抗炎药控制围手术期炎症相关的炎性痛;(3)阿片类药物控制围手术期疼痛应激,特别是使用kappa受体激动剂控制内脏手术相关的内脏痛,以达到围手术期有效控制疼痛应激的前提下,达到阿片类药物使用的最小化;而预防性多模式镇痛更有益于该目标的实现。《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低阿片方案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正是基于这样的临床理念和老年患者特点而制定的。

廖宏亮,魏珂[3](2020)在《肥胖患者围术期呼吸系统管理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由于肥胖所致的呼吸系统病理生理改变和储备功能降低,该类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风险显着增加。近年来对肥胖患者的围术期呼吸系统管理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但仍有很多问题尚未达成共识。肥胖患者术前呼吸系统的准备包括肺功能锻炼、充分的合并症筛查、合理的麻醉方法及药物选择,术中呼吸系统的管理包括针对潮气量、合理的通气模式选择、个体化肺复张和呼气末正压通气设定、驱动压的调控,术后呼吸系统的管理包括正确的呼吸支持、体位管理和镇痛药物等。

汤佳[4](2020)在《中期照护视角下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现在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达到新的高度,而健全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刻不容缓。目前国内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只注重疾病本身的诊治,对于大型的综合性公立医院而言,主要负责我们国家绝大多数的医疗任务,目前存在着病人众多、现有医疗规模的限制、病患床位相对紧张等日益突出的问题。在所患疾病比例中,高血压、精神疾病、脑卒中、心脏病、糖尿病、肿瘤等各种慢性疾病占绝大多数,慢性疾病和人口老龄化互相影响,这让在面临一般急性疾病后的患者在治疗后,会遇到更多的临床心理问题、生活自理能力问题,这使得康复时间变得更加漫长,而且需要投入更多介入措施,这在无形之中给大型公立医院增加了很多负担。大型公立医院通过快速康复等手段,让更多的患者享受到了医疗资源,更快的周转了病床。患者平均住院日下降,虽然身体疾患更快速的被治愈,可心理状况还没有能够达到满足立即返回家中的标准。平均住院日的缩短,不利于患者和医生产生良好的信任关系,而医生的短期治疗容易引起患者疾病治愈后复发,医生需要和患者保持长期稳定的信任关系、需要对患者进行连续的照护。因为患者难以控制病情或是病后匮乏的照护,而产生的入院治疗和使用药物的费用,对于医保部门的经费是极大的浪费。本研究立足于解决这一突出问题进行论述。目的为了健全我国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弥补服务体系中的断层。由于我国现在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达到新的高度。目前国内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只注重疾病本身的诊治,对于每一级的综合性公立医院而言,主要负责大部分百姓的医疗救治,却存在目前患者数量众多、现有医疗规模的限制、病患床位相对紧张等日益突出的问题。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具体的服务形式,包括健康科普、院前急救、院中急性期照护、中期照护、长期照护、终末期照护,而目前在国内中期照护处于缺失状态,不仅造成了老年患者非计划性重返病房,浪费医疗资源,还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方法从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构成入手,分析中期照护模式存在的必要性,阐述中期照护的理论、模式、软硬件,并以医联体中骨科、卒中、胸痛中期照护病房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中医药在中期照护领域中的作用,对目前医联体中开展中期照护服务的存在的技术和政策问题进行探讨,以求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来探讨中期照护在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不可或缺,同时在医联体下基层医疗机构行中期照护是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其中理论研究先对国内外内的中期照护模式进行梳理,对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阐述,探讨在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期照护,是一种契合中国国情和传统文化、体现中国特色的服务模式,有助于老年医疗服务的整体化和延续性,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追溯了老年医疗服务的历史沿革和相关构成。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老年医疗服务古已有之,从衰老理论、预期寿命延长和疾病谱的转变等方面来论述构建整体化老年医疗服务的必要性;对目前国内提供的老年医疗的服务内容进行阐述,包括健康科普、院前救治、急性期照护、长期照护和终末期照护,急性期照护和长期照护之间存在断层,有些急性病出院后患者,因为未得到有效和安全的中期照护,导致非计划性重复入院或者身体功能未能良好恢复,甚至于致残,直接进入长期照护模式。还论述了中期照护相关概念及模式。明确阐述了中期照护模式的定义、照护对象和形式,以及开展中期照护所需的软硬件条件,通过对三家医院的2400名老年出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出中期照护的需求与日常生活能力正相关;并运用服务链理论、持续照顾理论、协同论对本研究进行了相关探讨。医疗服务是个整体的产品概念,而由于卫生体制等原因,本应该形成一条“价值链”的医疗服务流程,却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关注并落实老人在生命的各个阶段中各个方面的需求,是“持续照护”的理论最本质的核心点。“持续照护”让有着个性化需要的老人最大可能在固定熟悉的场所长期居住,以此受到良好的照顾。相关理论支撑了中期照护模式产生的必要性。为了阐述医联体中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期照护的可行性,先从理论方面进行论述。医联体是在中国现有医疗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不同层次医疗机构联合而成的组织构架,而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形势堪忧,在医联体中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有效落实进行中期照护服务,它对于连续性健康管理的实行十分重要,同时还有政府支持、资源优势互补、更为便捷、提高收入、降低费用等优势,在政治、经济和技术三方面都具有理论可行性,因此在医联体中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期照护势在必行。随后通过实证分析论述老年患者在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中行中期照护服务的有效性。取样扬州苏北人民医院肩袖损伤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其中52例为观察组,在医联体下汤汪骨科联合病房行中期照护,48例未行中期照护为对照组,对其行术后康复效果比对及UCLA评分统计学比较,显示行中期照护更加有效;取样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患者300例,分为两组,其中有162例作为观察组至医联体下木渎卫生院进行中期照护,138例作为对照组未接受,通过ADL量表、GDS-15量表、FRA量表、EQ-5D量表进行统计学比较,显示中期照护对急性期后老年脑卒中患者有着显着的临床效果,是一种能创造高附加值的新型照护模式,老年患者脑卒中后越早实施中期照护,效果越好;取样泰州市人民医院急性心梗行CPI手术患者208例,分为两组,其中有100例作为观察组转入高港区人民医院进行中期照护,108例出院回家普通康复未接受中期照护,通过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及术后并发症出现比例进行比较,显示中期照护有益于急性心梗CPI术后老年患者的术后康复,实现了安全性与有效性兼得的身心康复效果。本文也对中期照护的中医药优势,在医联体下开展中期照护的政策、技术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进行补充说明。在中期照护中中医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中医药的独特理论和临床优势入手,分析了中期照护中中医药可以产生的相关作用,如如在情绪、饮食、用药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扬州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中的中医工作室运作较好,如中医骨伤专业历史悠久,和西医骨伤结合,在中期照护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的中期照护服务中要继续加强中医药理论的挖掘,促进中医药中期照护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强化中医药中期照护服务的网络建设,让中医药这一我国文化瑰宝在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中绽放绚烂光彩。对医联体下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期照护服务目前存在的政策及技术问题进行梳理。康复技术和老年综合评估技术是中期照护服务中较为关键的两样技术,对医联体内实施中期照护(主要为康复治疗)的调查显示,基层康复医疗的能力较弱,老年综合评估技术在国内刚刚发展,尚未能推广使用。他问题还包括医保支付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三级医院无力开展相关服务、软硬件标准尚未形成、绩效分配方案待确定、利润待提高、具体疾病效果评价指标缺乏以及老人多重用药、谵妄管理、跌倒和误吸等相关问题都需要关注。对医联体下中期照护模式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互联网医院的兴起对中期照护的开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介绍了“互联网+”的中期照护模式及大数据在中期照护中的应用,并以苏北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相关服务对中期照护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来论证“互联网+”的中期照护模式大有可为;日间手术普及也为中期照护开展打开市场,医联体模式下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应加强协作,医院主要负责为患者进行日间手术,并在手术后将患者送往社区医疗机构继续进行中期护理治疗,以苏北人民医院日间手术患者在家康复和社区中期照护随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日间手术后社区中期照护模式有利于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度,促进患者康复。增加了中期照护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在服务类型上更加多样,服务模式上更加完善,服务衔接上更加连续,具备了完整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基本要素,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体制条块分割、信息平台难以共享、医保报销与服务脱节、老年医学统领机构缺乏、老年护理与康复人才短缺等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结果本研究立足于中国特色,找出最适合中期照护服务的医疗组织环境,即在医联体中社区或乡镇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服务,不仅符合国家上下转诊、急慢分治的要求,且有利于老年患者恢复身体机能,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打造全生命周期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不足是研究主要以理论推断为主,样本量较少,外推行有一定局限。结论伴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应对巨大的老年医疗需求,需要通过中期照护这一模式弥补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断层,以面对具有复杂需求的老年患者,同时有效衔接并整合医疗资源。在医联体中基层医疗单位开展中期照护服务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可以有效弥补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断层的较好模式。

顾玉慧,陈小燕,石卉,张明香,周水鑫,姜慧,顾宇丹,徐希德[5](2018)在《降阶梯思维在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降阶梯思维在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颅脑损伤患者67例为常规组,行常规急救干预;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老年颅脑损伤患者65例为研究组,行降阶梯思维的急救干预。比较两组急诊救治时间、急救效果、存活预后效果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急诊救治时间短于常规组(t=21.843,P<0.05);研究组存活率高于常规组,总病死率低于常规组(χ2=6.453、6.872,P<0.05);研究组存活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高于常规组(t=7.924,P<0.001);研究组急救总满意率高于常规组(χ2=14.678,P<0.001)。结论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降阶梯思维方式可明显缩短急诊救治时间,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效果,提高急救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黄雷[6](2016)在《成人心肺衰竭患者体外膜肺氧合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一、体外膜肺氧合抢救非外科术后心脏骤停目的评价传统心肺复苏(convention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CPR)无效的非外科术后心脏骤停采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的效果。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5年7月CCPR无效后接受ECMO的非外科术后心脏骤停患者资料,比较不同预后组的临床指标。结果纳入25例患者,CCPR平均时间47.4 min,ECMO复苏成功率100%。ECMO撤机率和存活率分别为36%和28%。和死亡组相比,存活组监护室停留时间更长[(20.0±13.2)d vs(5.5±6.3)d]、24小时[(91.1±20.4)mm Hg vs(73.2±20.1)mm Hg]及48小时动脉平均压[(86.6±18.0)mm Hg vs(63.0±16.7)mm Hg]更高、72小时血小板计数[(97.3±31.5)×109/L vs(57.0±30.1)×109/L]更高(P<0.05)。急性心梗亚组(n=20)均成功接受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存活组CCPR时间更短[(29.2±4.9)min vs(51.0±24.5)min]、罪犯血管中右冠脉比例更高(50%vs 7.1%)、前降支比例更低(16.7%vs 57.1%)、ECMO撤机率更高(100%vs 14.3%)、48小时平均动脉压更高[(87.9±19.4)mm Hg vs(101.7±32.7)mm Hg)]、动脉血乳酸水平更低[(1.74±0.85)mmol/l vs(6.41±5.65mmol/l)](P<0.05)。结论ECMO是CCPR无效的非外科术后心脏骤停有效治疗手段。E-CPR前低灌注时间、48小时内血流动力学状态、72小时血小板计数及心梗患者的罪犯血管分布有助于预测存活率。二、体外膜肺氧合-常规体外转换在高危冠脉旁路移植术的应用目的比较在ECMO-常规体外转流转换(实验组)和非停跳下施行高危冠脉旁路移植术的围术期特点及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实验组和非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对照组)资料,随访远期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生存率。结果实验组26例,年龄(73.5±3.1)岁;OPCABG组24例,年龄(71.8±4.2)岁。术前Euroscore评分分别为11.7±2.4和10.9±2.0。和OPCABG组相比,实验组完全再血管化率更高(66.7%vs 96.2%),术中液体平衡控制更理想[(135.0±593.5)mlvs[(606.0±615.5)ml],术后ECMO辅助时间[(33.1±23.6)h vs(80.8±18.5)h]、监护室停留时间[(4.8±1.1)d vs(10.2±9.0)d]和住院时间[(17.7±6.3)d vs(28.2±17.5)d]更短(P<0.05),存活率有更高趋势(P=0.093)。随访(45.4±15.2)个月,实验组无MACE生存率优于OPCABG组(P=0.028)。结论ECMO-常规体外转换模式可能更有利于高危患者实现冠脉完全再血管化,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高远期无MACE生存率。三、ECMO治疗重症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目的:评价ECMO救治重症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效果,并对多个生存预测模型做外部验证。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5年7月年23例机械通气无效后接受ECMO的重症ARDS患者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临床指标,并计算PRESERVE、ECMOnet、RESP、Roch、APACHEⅡ、SOFA评分系统得分。结果:启用ECMO后血流动力学和氧合指标均显着改善。存活出院率56.5%。单因素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r=-0.439,P=0.041)、更换膜式氧合器(r=-0.516,P=0.014)、急性肾损伤(r=-0.574,P=0.005)、多脏器功能不全(r=-0.633,P=0.002)和存活出院显着相关。尿素氮、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的前72小时演变特点有助于判断预后。ECMO院间转运的存活率和常规转运及非转运患者相当(P=1.000)。RESP和APACHEⅡ评分具有良好预测能力,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5(95%CI0.659-1.010,P=0.007)和0.762(95%CI 0.558-0.965,P=0.035)。截断值分别为3.5级和35.5分,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70%和84.6%。SOFA评分在肺炎亚组有良好预测能力,曲线下面积为0.790(95%CI 0.571-1.009,P=0.038)。结论:ECMO是抢救机械通气无效的重症ARDS的一种有效手段。RESP、APCHAEⅡ和SOFA评分有助于对存活出院做出预测。四、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年轻患者血浆代谢轮廓及通路分析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UPLC/MS)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建立疾病区分模型,寻找特征代谢物及代谢通路,评价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自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前瞻性连续纳入47例STEMI患者(年轻23例、老年24例)和48例同期健康对照人群(年轻24例、老年24例)。年轻组发病1年后随访再次取血(22例,1例失访)。借助UPLC/MS鉴定特征代谢物及代谢通路。建立ROC曲线评价其对出院后1年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成功建立偏最小二乘区分模型(R2X=71.2%,R2Y=79.6%,Q2=55.9%)并筛选24种代谢物离子。鞘脂(Sphingolipid)代谢是年轻患者发病最重要的通路。ROC曲线分析显示该通路的神经酰胺[Cer(d18:0/12:0),Cer(t18:0/16:0)]和二氢鞘氨醇对预测出院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有良好敏感性和特异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1、0.750和0.711,发病1年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8、0.833和0.806。结论:通过UPLC/MS成功建立同时区分疾病状态和年龄两种因素的模型。鞘脂代谢是年轻患者发病最重要的通路,可作为判断预后及改善疗效的潜在靶点。

吴珍,宋国栋,王伟[7](2015)在《他汀类药物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荟萃分析他汀类药物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急性加重情况、炎性因子、临床症状等方面的作用。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14年11月Pub Med、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以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评价他汀类药物对稳定期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检索到的文献,并评价质量、提取数据及交叉核对。使用Rev Man 5.2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共纳入12项研究,1 589例患者。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稳定期COPD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无明显改善;急性加重情况无显着改善;炎性因子CRP水平降低(WMD为-1.62,95%CI为-1.90-1.34),TNF-α水平降低(WMD为-5.31,95%CI为-9.45-1.17),IL-6水平降低(WMD为-0.46,95%CI为-0.89-0.03);呼吸困难程度及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有一定改善。结论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稳定期COPD患者的炎症水平,改善其临床症状,但对肺功能及急性加重情况无明显改善。

宋国栋[8](2014)在《他汀类药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种降脂药,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了其降脂效应以外的多效性,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已经表明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中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现有的多为样本量偏少的临床研究,其对于他汀类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也并不完全相同。本研究拟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应用他汀类药物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炎性因子、临床症状及预后等方面的作用,研究他汀类药物对稳定期COP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本次meta分析所纳入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RCT),通过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采用的外文检索词包括"pulmonary disease、chronic obstructive, stable, 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s, statin";中文检索词为"COPD;肺疾病,慢性阻塞性;稳定期;他汀”。研究对象为稳定期COPD患者,实验组应用他汀类药物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纯常规治疗或联用安慰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炎症因子、呼吸道症状、健康状况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由2名评价员通过阅读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独立筛选并提取相关资料,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及交叉核对。使用RevMan5.2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他汀类药物对COPD患者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FEV1/FVC]、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呼吸道症状、健康状况及预后的影响。[结果]经过筛选,本次meta分析纳入了10篇文献,共有10项研究,纳入的COPD患者均处于稳定期,共计667例。Meta分析结果如下:1.肺功能他汀类药物对稳定期COPD患者FEV1、FEV1%pred、FEV1/FVC无明显改善作用。2.炎性因子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CRP值(WMD为-1.62,95%CI为-1.90~-1.34),TNF-α值(WMD为-5.31,95%CI为-9.45~-1.17)以及IL-6值(WMD为-0.46,95%CI为-0.89~-0.03)。3.呼吸道症状、健康状况及预后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呼吸困难程度,降低急性发作次数,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根据目前RCT研究尚不能确定他汀类药物对COPD患者生存率、死亡率等方面的影响。[结论]1.他汀类药物不能逆转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的进展,对患者的FEV1、 FEV1%pred及FEV1/FVC无明显改善作用。2.他汀类药物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降低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CRP、TNF-α、IL-6的水平。3.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减少COPD患者急性加重,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他汀类药物对患者以及生存率等长期预后方面的作用仍不明确。4.本文纳入研究多为小样本对照研究,仍需要更多的高质量大样本长时间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明确他汀类药物对稳定期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

李寿春[9](2014)在《帝视内镜与纤支镜用于模拟颈椎制动患者插管效果的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帝内视镜与纤支镜用于模拟颈椎制动患者的插管效果。方法:连续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2013年9月~2014年1月ASA分级Ⅰ级或Ⅱ级的全麻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BMI值18~26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帝视内镜辅助气管插管(D组,n=30)和纤支镜辅助气管插管(F组,n=30)。麻醉诱导前佩戴颈托模拟颈椎制动,常规麻醉诱导后,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即刻(T3)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声门暴露时间,声门暴露至插管成功时间,插管次数,一次插管成功例数,一次插管成功时间<1min的例数和插管时有无出血及术后24小时内气管插管后并发症(声音嘶哑、喉咙疼痛)发生情况。结果:1.与同组麻醉诱导前比较,两组在气管插管前即刻及插管前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显着降低(P <0.05),D组在气管插管后即刻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着降低(P <0.05),D组在气管插管后即刻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及心率显着低于F组(P <0.05)。2.D组声门暴露时间为(17.8±12.5)S,F组声门暴露时间为(24.0±15.4)S,两组声门暴露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从声门暴露至气管插管成功的时间为(2.7±0.7)S,显着短于F组的(13.4±7.1)S(P<0.05)。3.D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0%,F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7%,D组的总成功率为97%,F组的总成功率为100%(P>0.05)。D组插管时间小于1分钟的比率93%,F组小于1分钟的比率为83%(P>0.05),但D组有1例患者插管两次失败后改用纤支镜插管成功。4.两组中各出现了一例患者术后喉咙疼痛(24小时内),均无插管时出血及术后声音嘶哑,两组间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帝视内镜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颈椎制动患者,并能缩短插管时间及减轻插管反应,但帝视内镜尚不能完全取代纤支镜用于有困难气道同时须颈椎制动病人的插管。

邓慧玲[10](2014)在《普通型手足口病临床路径制定与应用效果研究》文中认为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自1957年发现迄今已有半个世纪,曾经在全球范围内的多个地区多次暴发流行。近10年来,HFMD的发病率在全球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在亚洲地区。随着人们对手足口病认识增多,该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住院率、治愈率明显增加。临床路径是国家卫生部近年来着力在医院推行的措施,为提高住院期间的医疗质量,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供有效的方法,但目前国内关于手足口病临床路径的研究鲜少报道。本研究通过手足口病临床路径的表单设计和实施,分析并评价手足口病临床路径在临床应用中对减少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简化并完善临床医护方案、提高医护质量、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实施效果。根据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将西安市儿童医院手足口病患者306例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153例)和对照组(153例)。通过数据统计和临床专家访谈法等方式来制定HFMD临床路径表单,并结合医院临床实际测算标准住院天数,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感染二科实施手足口病临床路径,收集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153例和同期未实施临床路径的患者153例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临床路径在手足口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比较,发现实施HFMD临床路径可以减少平均住院天数,减少住院期间产生的医疗费用,规范主动的医疗护理行为,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医院及科室的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缓和医患关系,使医患者双方受益,并最终为医院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人工气道的合并症及其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工气道的合并症及其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2021年GOLD《COPD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策略》解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非药物管理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肺功能测定和评估
2 识别和减少危险因素暴露
3 肺康复
    3.1 运动训练
        3.1.1 耐力训练
        3.1.2 抗阻力/力量训练
        3.1.3 间歇训练
    3.2 替代性运动训练
        3.2.1 呼吸再训练
        3.2.2 呼吸肌训练(VMT)
        3.2.3 其他
    3.3 营养指导
    3.4 识别和管理焦虑和抑郁
    3.5 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
4 氧疗
5 无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
6 外科治疗
    6.1 肺大疱切除术
    6.2 肺减容手术(LVRS)
    6.3 支气管镜介入减容术(BLVR)
    6.4 肺移植
7 结语
本文文献检索策略:
专家说:

(3)肥胖患者围术期呼吸系统管理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肥胖患者术前呼吸系统的管理
    1.1 术前肺功能的锻炼
    1.2 术前合并哮喘的准备
    1.3 术前OSA及OHS的筛查
    1.4 麻醉方法及药物的选择
2 肥胖患者术中呼吸系统的管理
    2.1 潮气量的选择
    2.2 通气模式的选择
    2.3 RM和PEEP的实施
    2.4 驱动压的调控
3 肥胖患者术后呼吸系统的管理
    3.1 术后的体位
    3.2术后药物残余与呼吸功能的恢复
    3.3 术后呼吸的支持

(4)中期照护视角下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研究现状和述评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述评
    3 研究思路和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3.3 技术路线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老年医疗服务历史沿革及相关构成
    1 老年医疗服务历史沿革
        1.1 古代老年医疗服务历史记载
        1.2 现代老年医疗服务现状
    2 构建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2.1 自然衰老的需求
        2.2 预期寿命的延长
        2.3 疾病谱的转变
    3 当前老年医疗服务主要构成
        3.1 健康科普
        3.2 院前急救
        3.3 院内救治(急性期照护)
        3.4 长期照护
        3.5 终末期照护
        3.6 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断层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期照护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 概念界定
        1.1 中期照护
        1.2 中期照护对象
        1.3 中期照护模式
    2 开展中期照护服务需要的软硬件
        2.1 硬件条件
        2.2 软件配备
    3 老年患者中期照护需求相关性分析
        3.1 出院老年患者的中期照护需求问卷分析
        3.2 结果分析
    4 相关理论基础
        4.1 服务供应链理论
        4.2 持续照顾理论
        4.3 协同理论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行中期照护的理论可行性研究
    1 医联体的概念及成效
        1.1 医联体的概念
        1.2 医联体建设成效
    2 基层医疗机构的现状
    3 在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中行中期照护的理论可行性
        3.1 政治可行性
        3.2 经济可行性
        3.3 技术可行性
    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行中期照护的实践可行性研究
    1 扬州广陵汤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科中期照护
        1.1 肩袖损伤患者康复不足
        1.2 肩袖损伤患者中期照护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1.3 中期照护医护人员分工
        1.4 实证分析
    2 苏州木渎卫生院卒中中期照护
        2.1 卒中患者康复不足
        2.2 卒中患者中期照护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2.3 中期照护医护人员分工
        2.4 实证分析
    3 泰州高港区人民医院心梗中期照护
        3.1 心梗患者康复不足
        3.2 急性心梗患者中期照护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3.3 中期照护医护人员分工
        3.4 实证分析
    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医特色的中期照护条件分析及实践
    1 中医的独特理论和临床优势
        1.1 丰富的中医理论优势
        1.2 非药物治疗的临床优势
        1.3 多管齐下的兼并优势
    2 中期照护中的中医应用
        2.1 情绪护理
        2.2 饮食护理
        2.3 中药护理
        2.4 恢复护理
    3 扬州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中期照护的中医实践
        3.1 扬州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中的中医工作室
        3.2 中期照护的中医骨伤应用
    4 中医特色中期照护发展的相关建议
        4.1 加强对中医中期照护理论的挖掘
        4.2 促进中医中期照护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
        4.3 强化中医中期照护服务的网络建设
    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期照护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1 老年康复技术不成熟
        1.1 医务人员中期照护康复技术应用调查
        1.2 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康复治疗现状
    2 老年综合评估技术未普及
        2.1 老年综合评估内涵
        2.2 老年综合评估流程
        2.3 在中期照护服务中的应用
        2.4 老年综合评估的效用
        2.5 实践应用尚未普及
    3 医保支付方式需转变
        3.1 工作机制要创新
        3.2 付费方式要协同
        3.3 收费标准要统一
    4 其他相关问题
        4.1 三级医院无力开展
        4.2 硬件设施尚无标准
        4.3 软件配备缺乏规范
        4.4 绩效分配有待确定
        4.5 药品耗材利润不高
        4.6 具体疾病指标缺乏
        4.7 老年多重用药需关注
        4.8 谵妄管理有待加强
        4.9 吞咽误吸需要重视
    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期照护发展前景与机遇
    1 “互联网+”医院为中期照护带来新机遇
        1.1 “互联网+”中期照护模式
        1.2 大数据在中期照护中的应用
        1.3 苏北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中期照护实践
    2 日间手术开展为中期照护带来新市场
        2.1 日间手术概念
        2.2 日间手术适用范围
        2.3 基层医疗机构日间手术中期照护成效
        2.4 日间手术普及为中期照护开展带来市场
        2.5 推广医联体日间手术中期照护信息化平台
    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构建的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
    1 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构成
    2 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构建存在问题
        2.1 管理体系条块分割
        2.2 信息平台难以共享
        2.3 医保报销与服务脱节
        2.4 老年医学统领机构缺乏
        2.5 老年护理、康复人才短缺
    3 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构建的相关建议
        3.1 探索整合型老年医疗服务体系
        3.2 建立全面的医疗服务信息档案
        3.3 整合医保方式和服务模式
        3.4 建立区域老年医学中心
        3.5 加强护理、康复人才的培养
    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1 研究总结
    2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2.1 研究意义深远
        2.2 研究内容创新
        2.3 研究方法创新
    3 研究不足
    4 研究展望
        4.1 理论研究将不断深入
        4.2 实证研究将更具经验
        4.3 指标模型将更加细化
    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降阶梯思维在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文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1.2.2 研究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急诊救治时间比较
    2.2 急救效果比较
    2.3 存活预后效果比较
    2.4 急救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6)成人心肺衰竭患者体外膜肺氧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体外膜肺氧合(ECMO)抢救非外科术后心脏骤停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手术操作
        1.1.3 ECMO运转管理
        1.1.4 病因治疗
        1.1.5 ECMO撤机标准
        1.1.6 随访评估
        1.1.7 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临床基线资料
        1.2.2 院内和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资料比较
        1.2.3 ECMO撤机组与未撤机组资料比较
        1.2.4 存活出院组和死亡组资料比较
        1.2.5 急性心肌梗死(AMI)亚组基线资料
        1.2.6 AMI亚组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及术后情况
        1.2.7 AMI亚组ECMO撤机组与未撤机组比较
        1.2.8 AMI亚组存活出院组与死亡组比较
        1.2.9 存活出院患者随访资料
    1.3 讨论
        1.3.1 心源性猝死体外心肺复苏的救治效果
        1.3.2 ECMO联合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抢救AMI后心脏骤停
        1.3.3 影响预后的相关临床因素
        1.3.4 国内研究现状
    1.4 小结
二、ECMO-常规体外转换在高危冠脉旁路移植术的应用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体外管路改装
        2.1.3 抗凝方法
        2.1.4 管路转换方法
        2.1.5 术中超滤
        2.1.6 随访
        2.1.7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基线资料
        2.2.2 实验组和对照组资料比较:
        2.2.3 实验组术后转换和未转换亚组比较
        2.2.4 实验组和对照组无MACE生存率的Kaplan–Meier曲线分析
    2.3 讨论
        2.3.1 迷你体外循环在高危CABG总的应用效果
        2.3.2 改良超滤在ECMO-常规体外转换模式中的应用
    2.4 小结
三、ECMO治疗重症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ECMO建立与管理
        3.1.3 其他治疗
        3.1.4 ECMO撤除
        3.1.5 院间会诊及转运
        3.1.6 观察指标
        3.1.7 生存预测模型的计算
        3.1.8 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基线资料
        3.2.2 ECMO辅助期间资料
        3.2.3 存活出院组和死亡组资料比较
        3.2.4 院间不同转运方式患者的资料比较
        3.2.5 生存预测模型预测能力的外部验证
    3.3 讨论
        3.3.1 ECMO救治重症ARDS的效果评价
        3.3.2 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
        3.3.3 ECMO辅助下院间转运的效果评价
        3.3.4 生存率估测模型预测能力的外部验证
    3.4 小结
四、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年轻患者血浆代谢轮廓及通路分析
    4.1 对象和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主要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1.4 样品收集和预处理方法
        4.1.5 样品分析
        4.1.6 样品质控
        4.1.7 数据预处理
        4.1.8 数据分析
        4.1.9 物质鉴定
    4.2 结果
        4.2.1 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资料比较
        4.2.2 数据预处理和质量控制分析
        4.2.3 各组患者代谢轮廓的总离子流图
        4.2.4 代谢轮廓区分各组的能力
        4.2.5 代谢轮廓对年轻患者疾病状态的区分能力
        4.2.6 特征代谢物的筛选和鉴定
        4.2.7 组间血浆差异代谢物的比较
        4.2.8 年轻心梗患者的代谢通路分析
        4.2.9 鞘脂对年轻患者结局的预测价值
    4.3 讨论
        4.3.1 代谢紊乱对年轻心梗患者发病的意义
        4.3.2 鞘脂代谢通路在年轻心梗发病中的意义
        4.3.3 血脂异常与急性心梗鞘脂代谢通路异常的关系
        4.3.4 鞘脂代谢通路对年轻心梗患者结局的预测价值
    4.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体外膜肺氧合在成人心肺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7)他汀类药物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8)他汀类药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帝视内镜与纤支镜用于模拟颈椎制动患者插管效果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与分组
    2.仪器与药品
    3.操作方法
    4.观察指标与数据收集
    5.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2. 气管插管情况比较
    3. 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4. 并发症
讨论
    1. 帝视内镜的优势
    2. 帝视内镜的插管时间
    3. 帝视内镜插管反应
    4. 一次插管成功率的比较
    5. 并发症的讨论
    6. 帝视内镜组插管失败病例讨论
    7. 帝视内镜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
    8. 帝视内镜的不足
    9. 本研究的不足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10)普通型手足口病临床路径制定与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手足口病临床路径研究
    1 手足口病临床路径的设计
    2 手足口病临床路径研究内容
        2.1 适用对象
        2.2 诊断依据
        2.3 实验室检查
        2.4 治疗方案选择
        2.5 进入路径标准
        2.6 标准住院日
        2.7 手足口病治疗
        2.8 出院标准
        2.9 排除标准
        2.10 变异及原因分析
    3 路径质量控制
        3.1 实施前培训
        3.2 院前宣教
        3.3 严格按照路径流程实施
    4 手足口病临床路径实施流程
    5 变异的处理
        5.1 记录
        5.2 报告
        5.3 讨论
    6 讨论
        6.1 手足口病临床路径研究意义
        6.2 手足口病临床路径特点
        6.3 注意事项
第二部分 应用临床路径控制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效果分析
    1 数据来源
    2 数据分析
        2.1 人口学特征
        2.2 住院费用分析
        2.3 平均住院天数分析
        2.4 患者满意度调查
    3 讨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 手足口病发病特点
    2 手足口病临床路径的现实意义
        2.1 手足口病临床路径的必要性
        2.2 手足口病临床路径的制定原则
        2.3 手足口病临床路径的实施
        2.4 手足口病临床路径的变异分析
        2.5 手足口病临床路径实施效果
    3 手足口病临床路径存在的问题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人工气道的合并症及其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2021年GOLD《COPD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策略》解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非药物管理策略[J]. 李正欢,张晓云,陈杨,宋雪利,刘昕.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 [2]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低阿片方案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J].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人麻醉与围术期管理学组,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疼痛学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老年麻醉联盟. 中华医学杂志, 2021(03)
  • [3]肥胖患者围术期呼吸系统管理的研究进展[J]. 廖宏亮,魏珂. 山东医药, 2020(12)
  • [4]中期照护视角下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研究[D]. 汤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降阶梯思维在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顾玉慧,陈小燕,石卉,张明香,周水鑫,姜慧,顾宇丹,徐希德. 中国全科医学, 2018(20)
  • [6]成人心肺衰竭患者体外膜肺氧合的临床研究[D]. 黄雷.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2)
  • [7]他汀类药物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J]. 吴珍,宋国栋,王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02)
  • [8]他汀类药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D]. 宋国栋. 山东大学, 2014(11)
  • [9]帝视内镜与纤支镜用于模拟颈椎制动患者插管效果的比较[D]. 李寿春. 苏州大学, 2014(12)
  • [10]普通型手足口病临床路径制定与应用效果研究[D]. 邓慧玲. 第四军医大学, 2014(02)

标签:;  ;  ;  ;  ;  

人工气道并发症及其处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