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准备发射载人飞船

日本准备发射载人飞船

一、日本编制计划 发射载人飞船(论文文献综述)

蔺陆洲[1](2020)在《从太空竞赛到空间合作航天外交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转型》文中指出太空竞争与空间合作的关系变化和政策调整是航天外交的基本问题。本文围绕竞争与合作的主轴,建构了一种航天外交的理论框架并以商业航天为基点分析了航天外交的现实转型。在回顾航天外交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明确了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方法和创新点,进而界定了航天外交概念的内涵、外延和特征。通过梳理自1957年以来航天外交的发展历史和当前航天外交的发展趋势,结合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在相互依存、霸权稳定、世界体系、国家主义和依附理论的发展路径与分析范式,总结了航天外交在战略、资金和科技各方面的理论要素。基于这三个航天外交的理论要素,将航天产业的计划经济属性、国家为核心的行为体和大国竞争的本质特征确立为航天外交理论的范式,以航天相对实力的变化和航天外交政策的调整为主要逻辑,建立航天外交的理论模型,在太空竞赛和空间合作方面形成理论推论。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和比较分析的定性研究方法,对理论和推论进行检验。通过理论限制性条件分析,将商业航天识别为改变航天外交理论外部环境和条件的颠覆性变量,并对航天外交理论的发展进行预测。随后,以文章建构的航天外交理论框架,针对世界航天外交总体态势、主要航天国家和国际航天组织的结构与政策,利用案例研究和博弈论进行分析,解释当前航天外交关系的状态和变化趋势。特别是基于中国的航天外交实践的总结,在大国博弈、多边主导和应用推广方面进行中国航天外交的设计并提出政策建议。最终回顾和总结航天外交的本质与启示,并对未来的航天外交进行展望。

刘李辉,麦灿基,陈德鹏,姚飞,李岩,陈佩雷,吕炜煜[2](2020)在《2019国外航天战略及发展规划研究》文中认为一、2019年航天战略发展回顾2019年,在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革的情况下,航天领域的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着手在航天领域推进相关战略部署,尤其是主要航天大国持续加大太空活动经费投入,发展航天科学技术,以此提升本国综合竞争力。具体表现为:太空项目的国际合作进一步拓展,太空军事化趋势有所增强,航天战略规划

兰宁远[3](2019)在《天上宫阙——中国921(六)》文中研究表明天宫,新时代的国家品牌在轨飞行的航天器内独有的微重力环境,可以使人类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研究和分析许多实验现象。利用好这个环境,可以在太空医学、材料学、基础生物学、物理科学和太空制造等多方面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载人飞船虽然能进行一些空间科学实验,但毕竟受任务时间所限,研究要想深入下去,就需要有一种能够长期进行试验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轨道空间站。轨道空间站容积大、寿命长,相当于太空中的"航空母舰"。通过空间站可以进一步研究地球环境和宇宙空间,开展一系列的太空实验,实现太空工业化

于心可[4](2019)在《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研究》文中提出1957年,前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自此,人类终于首次打造出可以无视国界的军用资产,进入太空新时代。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高度重视太空安全,将其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将确保太空安全与稳定视为国家安全的核心,强调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维护其太空安全。特朗普政府的太空战略是美国为保持其在太空领域的优势地位、维护其在太空的行动自由及确保太空安全而制定的国家战略。该战略以“美国优先”为原则,强调在太空领域以实力求和平,提出将与私营部门和美国盟友一起,筑牢弹性能力、威慑实战、基础设施以及国内外环境4大支柱,以确保美国在太空的领导地位和必胜态势。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特朗普政府在行动上进一步加快太空力量建设与发展,于2019年8月正式成立了太空司令部,并加快太空军的组建进程,加速推进太空军事化。有鉴于此,本文以“特朗普政府的太空战略”为研究对象,以该战略的目标、手段、实施为研究重点,聚焦战略特征,在梳理其起源动因的基础上,围绕特朗普太空战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几个主要问题对其进行全面研究,力求从中发现特点规律,总结经验教训,以期弥补此前对该问题研究的空白与不足,并为后人对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参考了大量官方文献,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进行全面、系统的剖析。文章从宏观视角通览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发展逻辑与特点规律,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国家太空战略的规律性认知,这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战略支援部队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框架设计上,本文主体包括四章,前三章分别对特朗普太空战略的起源动因、主要内容、特点趋势进行了梳理和研究,第四章在贯穿前三章研究的基础上,对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研判,同时在吸收美国太空发展有益经验和矛盾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兰宁远[5](2019)在《问鼎长天——中国921(一)》文中研究指明天上有了"中国星"在人类历史上,远洋航海技术的兴起,导致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市场的开辟和科学的进步等一系列成就,拉开了"全球文明"的幕布。在1981年召开的国际宇航联合会第32届大会上,陆地、海洋、大气层和外层空间分别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环境,而第四环境是随着航天技术的诞生而出现的。在此之前,人类只能在第一、第二和第三环境里活动。航天技术的发展,把人类的活动范围扩展为陆、海、空、天四大疆域,拉近了太空与人类的距离,为人类认识、开发和利用太空,提供了重要的手段,从而,

褚安安[6](2018)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及其科学传播研究》文中提出能在天空翱翔,甚至能飞天奔月,是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但直到20世纪,人类航空航天的梦想才真正得以实现。20世纪以来,航空航天技术获得迅猛发展,成为科技领域中最耀眼的领域之一。特别是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初组织实施了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总共将12名航天员送上月球,取得了世界航天史上最具划时代意义的伟大成就。研究20世纪以来的航天技术发展史,我们需要关注前苏联航天局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这些航天机构对推进航天技术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本论文即是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成立的背景和历史,梳理其组织过的航天项目,讨论其所做的科学传播工作,尝试通过对NASA历史和工作的分析与梳理,从一个特定的侧面展现20世纪以来航天事业的发展历史。上世纪50年代末,前苏联率先发射了人类史上首颗人造卫星,引起美国朝野震动,不甘于人后的美国建立了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以图在航空航天这个对未来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领域与苏联进行竞争。自成立以来,NASA先后在空间科学、航天探索等领域组织了阿波罗计划、双子星座计划、哈勃太空望远镜等大型工程项目,推进了美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也引领了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与此同时,NASA也一直重视科学传播工作,不仅激发了美国公众对太空科学和航天技术的关注和热情,而且也使NASA成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机构之一。研究美国航天史、世界航天史乃至20世纪科技史,应该将NASA及其贡献纳入。虽然NASA在全球范围内都广为人知,人们也经常从新闻中听到关于NASA的报道、从各种科技读物中读到NASA的内容,但到目前为止,系统性的研究文献却不多见。本论文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作为绪论,介绍了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及论文的内容结构。第二部分分析了NASA的发展过程、任务使命、组织框架及其机构特征。第三部分梳理了NASA在航天探索、太空探测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及取得的成就。第四部分分析了NASA的科学传播政策及在科学传播方面所做的工作。第五部分探讨了NASA及其科学传播工作可以给我国航天事业提供的启示和借鉴。

殷允岭[7](2018)在《赵九章》文中研究指明引子2016年12月22日9时,雾霾后的北京在和煦的冬阳下闪闪发光。笔者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九三学社支社主委王光杰的带领下,走进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大院,在B楼551室的前厅,拜会了中科院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罗福山。他邀来了《赵九章》一书必得采访的关键人物:赵九章的二女儿、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赵理曾,赵九章的

李正洲[8](2018)在《考虑操稳特性的有翼再入飞行器总体多学科设计优化》文中研究说明有翼再入飞行器是现阶段天地往返飞行器研究发展的重点,当前世界主要航天大国普遍都开展对有翼再入飞行器设计技术的研究,但该课题的研究仍然存在技术难度高、涉及学科多、学科耦合性强、研制周期长等问题。为了能有效地缩短有翼再入飞行器总体设计周期,提高设计方案的质量,本文通过总体多学科设计优化手段,研究有翼再入飞行器总体快速设计、分析和优化技术。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多学科专业模块开发:(1)研究和发展了一种自动化程度高、计算速度快、稳健性较强的面向全空域、全速域的气动力快速预测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气动力快速预测程序。该程序能够作为有翼再入飞行器的气动力预测、外形选型设计的工具;(2)建立了高超声速飞行器在连续流、自由分子流以及过渡流的气动热环境快速预测方法,算例验证表明该方法具备与飞行试验数据、风洞试验数据和CFD计算结果的一致性,能够用于大攻角、高速再入飞行器的气动加热预测;(3)基于气动热预测结果,通过集成热防护材料数据库,构建了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整机的热防护系统自动化设计方法,实现对飞行器整机热防护系统的设计和优化;(4)将气动力快速预测方法与飞行器“准定常运动”相结合,发展了一种面向总体设计的高速飞行器动态稳定性导数的快速预测和辨识方法,建立了对有翼再入飞行器的稳定性、操纵性的分析方法和耦合偏离判据;(5)建立了再入轨迹的设计优化方法,该方法能够根据有翼再入飞行器的再入走廊约束,实现运动方程的数值求解与优化理论的有效结合,获得满足精度要求的再入轨迹优化结果。(2)根据有翼再入飞行器的总体设计原则和目标,分析了各专业模块的输入/输出以及模块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了对有翼再入飞行器这类新型飞行器的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针对有翼再入飞行器技术特点,通过集成包括几何参数化建模、全空域/全速域气动力估算、气动热与热防护、操稳性能评估、再入轨迹优化、重量估算等在内的多学科专业模块,建立了考虑操稳特性的有翼再入飞行器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开发了相应的设计优化集成系统,为有翼再入飞行器提供了有效的总体设计方法和工具。(3)根据发展的总体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应用建立的设计优化集成系统,对类X-37B飞行器进行了考虑操稳约束的再入轨迹、操稳、气动、气动热、热防护等多学科设计优化;针对气动辅助轨道转移飞行器这种特殊的有翼再入飞行器,对同面气动辅助变轨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节约能量的指标,设计出了满足同面气动辅助变轨最优控制的飞行器。上述两个“考虑操稳约束的有翼再入飞行器多学科设计优化示例”验证了本文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的可行性和集成平台的鲁棒性。本文建立的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可用于有翼再入飞行器总体设计;相关设计示例揭示了相关设计参数对多学科设计优化目标的敏感性特征,研究结论可为同类飞行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陈广仁,朱宇,苏青[9](2014)在《引领未来的科学计划》文中提出制定、发布科学计划,对重要科学领域、重大前瞻问题的超前研判、提前部署、重点支持、集中研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遴选、报道国际组织、科技大国2013年发布、启动的28项重大科学计划。这28项科学计划涉及航空航天、生命科学、地球环境、能源材料、综合研发5个重要科技领域,分别是:℃航空航天:"2013—2020年俄罗斯航天行动"国家计划,中国"2013年航天计划",英国"国家航天技术计划",日本新版"宇宙基本计划",美国"战略太空技术投资计划",印度"火星探测计划",韩国"2040宇宙远景"计划,美国"小行星捕获计划","2013—2015年俄罗斯航空工业发展计划",美国"XS-1空天飞机计划";℃生命科学:欧盟"人脑工程计划",美国"推进创新神经技术脑研究计划",世界卫生组织"2013—2020年预防控制非传染性疾病行动计划";℃地球环境:中国"天气研究计划(2013—2020年)",中国"气候研究计划(2013—2020年)",美国"北极研究5年计划",中国"应用气象研究计划(2013—2020年)",中国"综合气象观测研究计划(2013—2020年)",日本"海洋基本计划(2013—2017)",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际海洋发现计划(2013—2023)";℃能源材料:欧盟"石墨烯计划",美国"清洁能源制造计划";℃综合研发: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韩国"第三次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法国"未来10年投资计划(PIA)",中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欧盟"地平线2020"。

罗庆朗[10](2013)在《我国载人航天发展与预算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早在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之初,中央就指出:为了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促进科技进步,培养壮大科技队伍,提高国家威望,增强民族自豪凝聚力,我们必须在这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经过20年的实施,我国的载人航天己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本建成了初步配套的载人航天技术体系,带动了诸多领域和行业的创新发展与产业提升,形成了巨大的拉动和辐射效应,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只有在整个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载人航天才能逐渐发展起来。载人航天实施的20年,恰好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20年,持续推进财税改革、建立健全财政收入体系,使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这也为载人航天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作为新时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载人航天工程已成为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瓶颈、解决重大民生问题的强大引擎之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财政收入规模逐步扩大,不断增强的财政实力又为载人航天工程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这正是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理念的具体实践。当前,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按照中央明确的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载人空间站工程已经全面展开,未来将进入到高密度发射的空间站建造与运营管理阶段,实施更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载人航天工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样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把握国际载人航天发展态势、服从国家发展大局,谋划好与我国大国地位相适应的载人航天发展目标和结构体系。本文借鉴了国内外财政学、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以及世界主要国家载人航天的管理经验,对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管理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分析和透视,通过提炼总结我国载人航天经费管理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把实践成果上升为认识成果和理论成果,研究了载人航天目标价格生成和过程成本控制机制。针对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探讨如何创建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重大专项管理模式,研究提出了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政策建议,即在创新专项管理的同时,将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有机结合,开展务实有效的国际合作,推动载人航天工程又好又快发展。20年来,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以较少的投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对于载人航天的后续任务,我们应研究完善符合工程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科学合理地安排研制建设经费,务求用之必须,用之得当,始终保持我国载人航天投入较少、效益较高、发展较快的良好势头;要进一步统筹各学科领域、各研究方向的应用需求,安排实施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空间应用项目,引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相关领域发展,提高载人航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使工程应用效益不断提升和增强。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最为昂贵的科技项目,需要一个国家大量的经费投入,如果没有强劲的经济能力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就不可能发展载人航天。航天飞机的退役意味着美国航天放弃了逍遥自在的“牛仔经济”,转而采用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飞船经济”。美国政府要求大力扶持和发展商业空间运输,因为商业公司参与航天计划可以让市场消化太空探索的投入,将会加速人类实现低价和快捷的航天飞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我国航天的市场化道路要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在保持适度规模的核心能力前提下,突破原有工业体制的约束,加快商业化进程,让市场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探索太空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加强国际合作已经成为世界航天国家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载人航天是寄托“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我们应坚持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参与国际合作,形成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合作战略思想,努力推动我国空间站成为中国主导的国际化、商业化合作平台。通过构建载人航天国际合作长效机制,发挥合作层次高、影响范围大、政治意义突出的特殊优势,将更加充分展示我国的综合实力和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并将加深与各国特别是友好国家的战略合作关系,维护全球化时代的国家战略利益。

二、日本编制计划 发射载人飞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编制计划 发射载人飞船(论文提纲范文)

(1)从太空竞赛到空间合作航天外交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由来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军事安全
        二、法律政策
        三、经济产业
        四、科学技术
        五、文化认知
        六、研究概况
    第三节 研究概述
        一、主要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第四节 论证框架与章节结构
第二章 概念界定
    第一节 航天的基础概念
        一、作为技术概念的航天
        二、航天科技
        三、航天系统和系统工程
    第二节 航天外交的概念和定义
        一、历史沿革
        二、定义范畴
        三、构成要素
        四、本质特性
    第三节 航天与国际关系理论
        一、航天与地缘政治理论
        二、航天与国际政治理论
        三、航天与外交理论
第三章 历史与现实
    第一节 航天外交的历史阶段
        一、第一个时段:1957 年-1975年
        二、第二个阶段:1975 年-1985年
        三、第三个阶段:1985 年-2000年
        四、第四个阶段:2000 年-至今
    第二节 太空竞赛与现实主义
        一、冷战早期50年代的航天外交
        二、冷战早期60年代的航天外交
        三、现实主义的航天外交
    第三节 空间合作与相互依赖
        一、冷战中期的航天外交情况
        二、自由主义的航天外交
    第四节 冲突对抗与霸权稳定
        一、冷战后期的航天外交情况
        二、新现实主义的航天外交
    第五节 世界航天体系与依附
        一、发展中国家的航天计划
        二、世界体系中的航天外交
    第六节 商业航天与国家主义
        一、全球化与商业航天
        二、国家主义的航天外交
    第七节 航天外交的核心要素
        一、科技是核心基础
        二、战略是根本动力
        三、资金是重要条件
第四章 理论框架
    第一节 理论范式
        一、航天经济的计划属性
        二、国家为核心的行为体
        三、大国竞争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理论模型
        一、关键要素
        二、理论内核
        三、主要逻辑
    第三节 理论推论
        一、太空竞赛
        二、空间合作
    第四节 理论验证
        一、定量检验
        二、定性检测
    第五节 理论颠覆
        一、理论界限
        二、商业航天
        三、理论发展
第五章 理论分析
    第一节 总体态势分析
        一、综合分析
        二、分项分析
    第二节 主要国家分析
        一、美国的航天外交
        二、俄罗斯的航天外交
        三、欧洲的航天外交
        四、日本的航天外交
        五、印度的航天外交
    第三节 国际组织分析
        一、国际组织类型分析
        二、多边平台博弈策略
        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第六章 中国的航天外交
    第一节 中国航天外交的实践
        一、中国航天外交的基础
        二、中国航天外交的历史
    第二节 中国航天外交的设计
        一、大国博弈
        二、多边主导
        三、应用推广
    第三节 中国航天外交的政策建议
        一、坚持高举高打的战略定位
        二、改革管理体制和创新模式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航天外交的本质与启示
        一、航天外交的本质
        二、航天外交的启示
    第二节 航天外交的未来
        一、持续的竞争
        二、潜在的合作
    第三节 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2)2019国外航天战略及发展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9年航天战略发展回顾
    (一)美国发布或修订多项航天战略指南,正式成立“天军”,开启整合太空力量之路
    (二)俄罗斯推出《“时代”军事创新科技园科技发展战略》,持续强化在高超声速领域的领先地位
    (三)法国意图加强太空作战能力,发布《太空防御战略》,组建太空司令部
    (四)亚洲各国应“潮流”而动,成立航天职能组织,加大太空经费投入
    (五)美国强势拓展航天战略合作和太空作战联盟,在航天领域持续强化其全球影响力
二、2019年航天发展规划
    (一)太空体系构建
    (二)商业航天
    (三)载人航天
    (四)高超声速计划项目
    (五)导航通信
    (六)太空态势感知
    (七)导弹预警
    (八)对地观测
三、2019年航天战略及发展规划特点分析
    (一)加入到航天领域竞争的国家数量日益增多,发展航天事业将成为多数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方向
    (二)国际合作是节省太空活动成本、缩短太空开发周期、降低进入太空门槛的有效方式,正成为各国寻求发展太空事业的重要途径
    (三)商业航天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将成为推动航天战略的重要力量
    (四)围绕高超声速武器攻防的技术研究项目将成为航天大国发展的重点内容
    (五)太空军事化进程明显加快
四、总结

(3)天上宫阙——中国921(六)(论文提纲范文)

天宫,新时代的国家品牌
轨道上演“鹊桥会”
驾驶神舟赴天宫
云霄传来中国“好声音”
椰海铸剑向天歌
志在九天再“长征”
温馨的天上人家
天舟,为中国梦加油续航

(4)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概念界定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六、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第一章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起源和动因
    第一节 美国太空战略形成的历史演进
        一、初步形成阶段
        二、全面发展阶段
        三、调整转型阶段
    第二节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形成的现实动因
        一、太空环境本身的特殊性
        二、美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中俄对美国太空霸权的挑战
第二章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目标
        一、经济目标:推动新型产业发展,带动美国经济的繁荣
        二、科技目标:催生新的尖端技术,确保美国太空技术的绝对领先
        三、安全目标:以实力求和平,保障美国国家和人民安全
    第二节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手段
        一、增强弹性能力
        二、注重威慑实战
        三、改善基础设施
        四、塑造国内外环境
    第三节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实施
        一、太空力量发展的理论基础
        二、太空力量组建的阶段演进
        三、太空作战体系的构成和发展
第三章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主要特点
        一、以“美国优先”为根本原则
        二、以“太空军事化”为发展方向
        三、以“太空弹性”为评价标准
        四、以“作战体系化”为建设目标
    第二节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发展趋势
        一、太空开发从火星重返月球
        二、太空领域公私伙伴关系走向战略化
        三、“太空军”组建在波折中继续推进
第四章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主要影响及对我启示
    第一节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影响
        一、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二、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第二节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一、政治领域:注重太空战略的顶层设计,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二、军事领域:抢占太空技术制高点,适当保持战略威慑
        三、外交领域:加强太空领域合作,不断扩大我国在太空领域的影响力
        四、经济领域:大力推进军民融合,推进太空科技的军民双向转化。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及其科学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对NASA机构史的研究概述
        1.2.2 对NASA航空航天技术研发工作的研究
        1.2.3 对NASA科学传播工作的相关研究
    1.3 本论文的研究
第二章 NASA的设立、使命和组织架构
    2.1 从NACA到 NASA
    2.2 NASA的设立
    2.3 NASA的使命任务
    2.4 NASA的组织架构
    2.5 NASA机构特点分析
第三章 NASA的重大科学和工程项目
    3.1 NASA的载人航天项目
        3.1.1 水星计划
        3.1.2 双子星座计划
        3.1.3 阿波罗计划
        3.1.4 航天飞机计划
        3.1.5 空间站计划
    3.2 NASA的空间探测
        3.2.1 行星探测计划
        3.2.2 太阳探测计划
        3.2.3 彗星探测计划
        3.2.4 月球探测计划
        3.2.5 哈勃空间望远镜
    3.3 NASA的卫星研发
        3.3.1 通信卫星
        3.3.2 气象卫星
        3.3.3 地球资源卫星
        3.3.4 天文卫星
    3.4 NASA的其他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
    3.5 NASA研究研发工作特点分析
第四章 NASA的科学传播
    4.1 NASA科学传播工作的政策指引
    4.2 NASA的科学传播工作
        4.2.1 媒体传播
        4.2.2 网络利用
        4.2.3 展览展示
        4.2.4 科普活动
    4.3 NASA的科学教育项目
        4.3.1 中小学科学教育项目
        4.3.2 大学科学教育项目
    4.4 NASA科学传播工作特点分析
第五章 NASA及其科学传播活动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启示
    5.1 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程
    5.2 NASA对发展我国航天事业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8)考虑操稳特性的有翼再入飞行器总体多学科设计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航天器再入与返回技术
        1.1.2 再入航天器分类
        1.1.3 有翼再入飞行器技术的研究意义
        1.1.4 有翼再入飞行器技术特点
        1.1.5 有翼再入飞行器总体多学科设计优化的必要性
    1.2 有翼再入飞行器项目研究概况
        1.2.1 美国主要有翼再入飞行器项目
        1.2.2 欧洲主要有翼再入飞行器项目
        1.2.3 俄罗斯主要有翼再入飞行器项目
        1.2.4 日本主要有翼再入飞行器项目
        1.2.5 印度主要有翼再入飞行器项目
        1.2.6 我国主要有翼再入飞行器项目
    1.3 有翼再入飞行器学科分析方法研究概况
        1.3.1 气动力快速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1.3.2 气动热环境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1.3.3 热防护系统设计优化研究现状
        1.3.4 再入轨迹设计优化方法研究现状
        1.3.5 其它学科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4 有翼再入飞行器总体设计技术概况
        1.4.1 总体设计技术国外研究概况
        1.4.2 总体设计技术国内研究概况
    1.5 操稳特性对有翼再入飞行器设计的重要性
        1.5.1 操稳特性概述
        1.5.2 有翼再入飞行器操稳特性问题的特殊性
        1.5.3 有翼再入飞行器操稳特性评估方法与研究现状
    1.6 本文主要工作
        1.6.1 研究目标
        1.6.2 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有翼再入飞行器总体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
    2.1 概述
    2.2 有翼再入飞行器总体设计流程
        2.2.1 总体设计的基本原则
        2.2.2 有翼再入飞行器总体设计阶段研究目标
        2.2.3 有翼再入飞行器总体设计流程
    2.3 专业模块界定与模块间耦合关系分析
        2.3.1 有翼再入飞行器的专业模块划分
        2.3.2 各专业模块之间的耦合关系
    2.4 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
        2.4.1 多学科设计优化研究内容
        2.4.2 本文有翼再入飞行器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
    2.5 小结
第三章 全空域、全速域气动力预测方法
    3.1 引言
    3.2 连续流超、高超声速气动力快速预测方法
        3.2.1 面元网格划分与几何信息分析
        3.2.2 飞行器气动力特性的计算
        3.2.3 算例验证
    3.3 稀薄气体气动力快速预测方法
        3.3.1 气体分子碰撞理论
        3.3.2 自由分子流区域气动力预测
        3.3.3 过渡流当地桥化方法
        3.3.4 算例验证
    3.4 连续流亚、跨声速气动力快速预测方法
        3.4.1 连续流亚、跨声速气动力预测流程
        3.4.2 数值计算方法
        3.4.3 流场自适应与粘性阻力的计算
        3.4.4 算例验证
    3.5 小结
第四章 气动加热问题与热防护设计
    4.1 引言
    4.2 连续流气动热预测方法
        4.2.1 地球大气模型
        4.2.2 高温气体的热力学特性和输运属性
        4.2.3 边界层外缘参数的计算
        4.2.4 平板参考焓法预测气动热环境
        4.2.5 轴对称比拟法预测气动热环境
        4.2.6 连续流气动热预测方法算例验证
    4.3 稀薄气体气动热预测方法
        4.3.1 自由分子流气动加热
        4.3.2 过渡流气动加热
    4.4 壁面辐射热平衡温度预测
    4.5 热防护系统基本理论
        4.5.1 热防护系统设计要求
        4.5.2 热防护系统结构选择
        4.5.3 热防护材料技术特点
        4.5.4 热防护系统设计流程
    4.6 热防护系统设计与优化
        4.6.1 一维热传导方程及主要解法
        4.6.2 热防护系统厚度优化
    4.7 气动热/热防护耦合设计示例
    4.8 小结
第五章 气动导数快速预测与操稳特性评估
    5.1 引言
    5.2 气动导数的计算与辨识
        5.2.1 基本外形静导数的计算方法
        5.2.2 动导数的快速预测与辨识
        5.2.3 操纵导数的计算方法
        5.2.4 气动导数计算的算例验证
    5.3 稳定性能分析
        5.3.1 基本外形静稳定性
        5.3.2 静稳定裕度分析
        5.3.3 耦合偏离预测判据
        5.3.4 动稳定性
    5.4 操纵性能分析
        5.4.1 配平能力分析
        5.4.2 升降舵静操纵性指标
    5.5 稳定性与操纵性的关系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再入轨迹设计优化
    6.1 引言
    6.2 圆形大地情况下的飞行器运动方程
        6.2.1 坐标系和运动变量的定义
        6.2.2 飞行器质心运动方程
    6.3 再入轨迹优化问题
        6.3.1 三自由度再入运动学方程
        6.3.2 运动方程的数值解法
        6.3.3 气动热再入轨迹的约束模型
        6.3.4 再入轨迹的目标函数
    6.4 再入轨迹优化策略及参数优化方法
        6.4.1 轨迹数值优化方法
        6.4.2 参数优化算法介绍
    6.5 再入轨迹设计优化算例验证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有翼再入飞行器总体多学科设计优化平台实现与应用
    7.1 引言
    7.2 有翼再入飞行器总体多学科设计优化平台
        7.2.1 集成平台方案
        7.2.2 几何外形参数化建模
        7.2.3 重量估算模块
    7.3 考虑操稳约束的有翼再入飞行器设计示例一:类X-37B飞行器
        7.3.1 类X37B飞行器多学科设计优化问题研究背景
        7.3.2 类X-37B飞行器设计优化流程
        7.3.3 类X-37B飞行器方案初步分析
        7.3.4 类X-37B飞行器设计优化中的操稳性能约束分析
        7.3.5 优化问题定义与代理模型精度检验
        7.3.6 多学科设计优化历程及结果分析
        7.3.7 优化构型性能分析
    7.4 考虑操稳约束的有翼再入飞行器设计示例二:气动辅助变轨问题
        7.4.1 气动辅助变轨研究背景
        7.4.2 气动辅助变轨任务设定
        7.4.3 AOTV设计参数分析
        7.4.4 AOTV气动外形设计优化
        7.4.5 变轨飞行器再入大气段入口、出口条件
        7.4.6 变轨节约能量指标
        7.4.7 气动辅助变轨最优控制结果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
    8.1 全文工作总结
    8.2 主要创新点
    8.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10)我国载人航天发展与预算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载人航天的意义
        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综述
        一、工程简介
        二、发展历程
        三、工程特点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系统工程的研究情况
        二、项目管理的研究情况
        三、航天项目管理的研究情况
        四、科研经费管理的研究情况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逻辑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逻辑框架
    第五节 本文的可能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载人航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有关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进步观
        二、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三、外生经济增长理论
        四、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五、公共财政促进科学技术的理论研究
    第二节 经济发展影响载人航天计划
        一、国外经济发展对载人航天的影响
        二、我国经济发展对载人航天的影响
    第三节 载人航天促进经济发展
        一、载人航天的经济特性
        二、载人航天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三、载人航天的投入高回报不可一概而论
    第四节 载人航天与国家财政的关系
第三章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预算管理
    第一节 工程管理基本情况
        一、工程管理的组织形式
        二、工程管理的基本模式
        三、工程管理体系
    第二节 工程经费管理体制和管理程序
        一、工程经费管理体制
        二、工程经费管理程序
    第三节 工程经费管理的原则
        一、统一领导
        二、按级负责
        三、分工管理
        四、专款专用
    第四节 工程经费管理的主要特点
    第五节 工程经费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开展立项评估论证
        二、组织经费超概算审查
        三、加强结余资金管理
第四章 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载人航天工程管理有待加强
        一、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难以为继
        二、工程经费预算管理需要完善
        三、价格形成机制面临转型
    第二节 我国航天市场化程度不高
        一、航天企业政企不分
        二、投资不合理
        三、市场竞争不充分
    第三节 载人航天国际合作参与不够
    第四节 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差距明显
第五章 国外载人航天工程与预算管理
    第一节 美国载人航天工程与预算管理
        一、美国载人航天项目管理体制
        二、美国载人航天政策战略
        三、美国载人航天项目经费管理
        四、美国载人航天项目典型案例
    第二节 前苏联/俄罗斯载人航天工程与预算管理
        一、前苏联/俄罗斯航天项目管理体制
        二、前苏联/俄罗斯载人航天政策战略
        三、俄罗斯载人航天项目经费分配
        四、俄罗斯载人航天典型案例
    第三节 其他国家和地区载人航天工程与预算管理
        一、欧洲载人航天工程与预算管理
        二、日本载人航天工程与预算管理
        三、印度载人航天工程与预算管理
    第四节 国外载人航天工程管理借鉴
        一、预算管理机构健全,相互制衡
        二、编制滚动预算,建立航天预算多年概算制度
        三、研究载人航天商业化模式,培育新型航天工业基础
        四、重视航天活动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强载人航天国际合作
第六章 完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预算管理
    第一节 加强载人航天工程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载人航天工程经费预算的编制原则
        一、量入为出、精打细算
        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三、厉行节约、讲求效益
        四、规范管理、项目具体
        五、科学合理、追踪问效
    第三节 完善载人航天工程预算管理的基本思路
        一、采用“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制度(PPBE)编制预算
        二、构建高效的载人航天绩效评价体系
        三、建立载人航天“里程碑”拨款管理制度
        四、完善载人航天预算监督机制
第七章 加强我国载人航天成本控制
    第一节 目标成本研究
        一、目标成本的基本概念
        二、目标成本的体系内涵
        三、目标成本确定的原则
        四、目标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
        五、目标成本的作用
    第二节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成本控制体系
        一、经费宏观分配阶段
        二、实施过程经费控制阶段
    第三节 完善我国载人航天过程成本控制
        一、过程成本监控的组织机构设想
        二、过程成本控制中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方法
        三、过程成本控制的主要程序
        四、过程成本监控的报告编制
        五、过程成本监控的状态跟踪和信息采集流程
第八章 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充分运用公共财政政策
        一、加大R&D投入,重点支持基础研究
        二、灵活运用财政政策,推动载人航天发展
        三、完善专项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节 重视载人航天市场化发展
        一、建立现代航天企业制度
        二、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军民融合
        三、完善载人航天的竞争机制
    第三节 加强载人航天国际合作
        一、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参与国际合作
        二、形成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合作战略思想
        三、建立我国主导的载人航天合作平台
        四、提升载人航天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第四节 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其他政策建议
        一、健全载人航天制度体系
        二、加强载人航天文化建设
        三、夯实载人航天人才基础
        四、加强载人航天集成管理
第九章 我国载人航天未来发展计划
    第一节 国外载人登月基本情况
        一、美国“阿波罗”计划
        二、前苏联N1-L3载人登月计划
        三、美国“星座”计划
    第二节 国外载人登月有关启示
        一、载人登月的特点
        二、国外载人登月的启示
    第三节 我国实施载人登月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履行大国责任
        二、激发民族自豪感,助力实现“中国梦”
        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第四节 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状况
        一、航天技术发展状况及取得的成就
        二、存在的主要差距
    第五节 我国载人登月的方案设想
        一、任务规划
        二、基本原则
        三、系统组成
        四、科学目标
        五、经费预算
    第六节 我国载人登月有关法律问题及建议
        一、国际空间法规
        二、有关建议
    第七节 我国载人登月的可行性分析
        一、我国载人登月技术可行性分析
        二、我国载人登月经济可行性分析
    第八节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后记

四、日本编制计划 发射载人飞船(论文参考文献)

  • [1]从太空竞赛到空间合作航天外交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转型[D]. 蔺陆洲. 外交学院, 2020(08)
  • [2]2019国外航天战略及发展规划研究[J]. 刘李辉,麦灿基,陈德鹏,姚飞,李岩,陈佩雷,吕炜煜. 卫星与网络, 2020(04)
  • [3]天上宫阙——中国921(六)[J]. 兰宁远. 神剑, 2019(06)
  • [4]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研究[D]. 于心可.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19(02)
  • [5]问鼎长天——中国921(一)[J]. 兰宁远. 神剑, 2019(01)
  • [6]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及其科学传播研究[D]. 褚安安.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7]赵九章[J]. 殷允岭. 时代文学, 2018(03)
  • [8]考虑操稳特性的有翼再入飞行器总体多学科设计优化[D]. 李正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1)
  • [9]引领未来的科学计划[J]. 陈广仁,朱宇,苏青. 科技导报, 2014(31)
  • [10]我国载人航天发展与预算政策研究[D]. 罗庆朗.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3(12)

标签:;  ;  ;  ;  ;  

日本准备发射载人飞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