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大力推进“万农素质工程”

衢州市大力推进“万农素质工程”

一、衢州市大力推进“万名农民素质工程”(论文文献综述)

刘锴锋[1](2020)在《衢州市茶产业中的农业科技服务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一个国家生产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越发迫切。衢州市地处浙江西部,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特色产业丰富,有茶叶、椪柑、胡柚、猕猴桃、食用菌、清水鱼、蜂产品等。因衢州市地处山区,衢州茶叶拥有开化龙顶、江山绿牡丹等多个知名茶叶品牌。如今,茶产业已是衢州市经济发展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本文以此为研究选题,对农业科技组织在衢州市茶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以茶产业与农业科技组织相关基本理论的研究为起点,运用实证调研、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地对衢州市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类、汇总、分析,重点从组织结构、人才队伍、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对衢州市农业科技服务进行了研究,对农业科技组织服务当地茶产业发展起到的作用和不足展开了分析,并以衢州市龙游县茶叶乡土人才对茶产业开展科技服务为例,进一步说明茶企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的作用。最终,根据衢州市农业科技服务在茶产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企业、农业科技组织层面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便为农业科技组织完善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詹迅乔[2](2020)在《衢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文中指出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升,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全面小康离不开乡村振兴,而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实践形式,乡村旅游因其具有综合性、兼容性的产业特征,已然成为助推乡村发展的重要引擎。衢州市拥有绝佳的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自然资源生态优势,四省通衢的地理区位优势和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优势,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与此同时,衢州市是《浙江省大花园建设规划》的核心示范区,开展对衢州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具有典型代表意义。因此,本文在阅读国内外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立足于衢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了衢州市地理区位概况、旅游资源概况和各辖区旅游发展定位,通过对衢州市乡村旅游景区游客、旅游经营者的问卷调查,对相关政府管理人员的访谈,总结得出衢州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制度不健全、规划不合理、农旅文旅产业不融合、基础设施不健全、专业人口缺口大等方面的问题。继而运用SWOT—PEST分析法,对衢州市发展乡村旅游在政策、经济、社会、技术方面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了全方面的剖析。并通过与衢州市在地理区位、自然资源、文化底蕴方面都较为接近的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知名地区婺源进行比较,对比分析两者在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借鉴婺源乡村旅游发展经验,从而得出对衢州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启示。据此,本文着力探寻适用于衢州市的乡村旅游发展特色之路,针对性的提出衢州市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思路、总体目标、遵循原则和规划建议,并通过全面梳理整合衢州市内各辖区旅游资源,创新打造出五大不同主题的十四条衢州市精品乡村旅游产品线路。最后,通过对全文研究成果的总结,提出扩充政府政策供给,助力乡村旅游发展;创新经营发展理念,构建市场共治秩序;健全服务保障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实力三方面九条措施建议。

刘田琳[3](2020)在《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绵阳市农业产业合作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东西部地区经济非均衡增长使得二者之间的发展存在差距。在东部地区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西部地区尤其是大量的少数民族地区仍然处于相对贫困的状态。而区域经济发展非均衡的实质是产业发展的非均衡。因此,在精准扶贫战略指导下,促进东西部地区的产业合作,不仅是实现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化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迫切需要。绵阳市作为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被帮扶方,抢抓并利用政策机遇十分必要。不仅是简单做到承接东部产业,更要能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发挥本地区优势条件,促进本地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高本地区农业竞争力。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区域合作以及农业产业合作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并加以归纳整理,从而确定了本文的相关理论基础。其次描述了绵阳市与衢州市的基本情况,总结了目前衢绵两市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各自存在的优势,概括了目前衢绵两市合作的现状。然后依据衢绵两市合作的实际情况和调研走访情况,归纳绵阳市主要合作路径,同时选取具有代表性案例作进一步阐释,分析每种路径存在的不足。三条路径为,一是以延伸产业链为主体的路径,选取案例为北川蓝莓扶贫项目,发现其存在产业链延伸效果不明、产业链各环节联系不紧密、产品层次较为单一且附加值不高以及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不足的问题;二是共建电子商务平台为主体的路径,选取案例为衢州市柯城区与北川县共建电商平台项目,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线上交易保障体系不健全以及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三是拓展农业多功能性为主体的路径,选择案例为平武县龙安镇义佛山村3A景区旅游扶贫项目,缺乏特色旅游产品以及主题旅游品牌、加之从业者综合素质不高、经营理念落后,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较弱。最后结合国内外文献及有关产业合作的经验提出路径优化对策,包含完善产业链、加强产业链上主体培育、完善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主题旅游品牌和产品、强化政府引导和服务职能,以期促进绵阳市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

郑玲玲[4](2019)在《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以衢州市为例》文中指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对促进国民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对农业现代化建设、我国农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高、农民了解和掌握先进农业技术以及获取和处理市场信息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建设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总体上看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还不健全,相关问题依然存在。本文旨在探讨社会资本理论与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之间的关系,从社会资本理论的三个维度入手,通过文献法、实地调查法、比较研究法分析了其对衢州市农民信箱的影响,突出了社会资本对于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的重要性,通过社会资本理论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调研发现,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面临着缺乏社会信任、社会规范缺失、农户社会网络狭窄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分析,发现信任资本、规范资本、网络资本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的重要影响,提出加强社会信任、提高社会规范、拓宽社会网络等建议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

阴文杰[5](2019)在《农村村务治理电子化发展研究 ——以“龙游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农村信息化的推进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网与农村的关系日益密切,计算机上网、智能手机上网在很多农村已经成为常态。农村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农民群众民主参与村务治理的需要,暴露出很多弊端。树立发展新理念,创新治理方式,加快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显得尤为必要。村务治理电子化可以有效提升村民自治水平、极大地提高村务治理效率。村务公开透明从源头上遏制了农村腐败,让老百姓有了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基础上坚持和创新发展“枫桥经验”,致力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利用“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将繁杂多样的村务公开应用到互联网平台上,通过“龙游通”手机终端平台走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治理新模式。本文在学者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查找大量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了我国村务治理电子化的发展现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实地调研,与“龙游通”创始人袁平华书记深入交流,并对张王村、童家村、项家村村民随机进行了采访。采用访谈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个案研究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龙游县村务治理电子化“龙游通”模式进行了具体分析,论述了“龙游通”在村务治理方面的实践及成效,深入分析了“龙游通”局限性并提出我国村务电子化治理相应的发展对策。研究认为“龙游通”是“互联网+村务治理”的鲜活实践,是农村治理的重大创新,是可以作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样本来推广的。

吴雯雯[6](2019)在《构建党建牵引型乡村复合治理新格局 ——浙江的先行探索及启示》文中研究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而理论的产生是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路径发展,因此,注重对基层具体实践经验的理论提炼和总结,是推动党建理论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目的,以浙江省农村基层党建的具体实践为对象,研究分析乡村振兴下的农村基层党建新格局。本文的选题具有一“新”一“旧”,一“难”一“易”两个重要特性。一“新”一“旧”。农村基层党建新格局关键就在于一个“新”字,新在时间阶段的划分上,在学术界对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和村民自治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开展研究,可以看出,相对于乡村振兴中来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的农村基层党建格局已“旧”。此外,还有对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阶段重庆的农村基层党建、上海的社区楼宇党建进行研究等,这些与本文研究的历史阶段定位不同,对象也不尽相同。一“难”一“易”。党的十九大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断,部署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中国农村快速腾飞吹响了时代的号角。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中国农村的经济、文化、社会结构、基层治理等都将发生重要的变化,如农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农村社会出现阶层分化,农民思想更加开放,农村人口流动加剧,信息化改变人与人沟通的渠道,传统农村社会的固有结构被打破等,这些都为农村基层党建带来新挑战和新问题。构建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新格局“难”就难在它是一项基于具体实践的研究,而不是纯理论思想的建构,如果缺乏基层实践的支撑,这项研究将缺乏扎根于泥土的实践价值。2017年,中组部将农村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课题放在浙江。为什么将目光锁定浙江?因为浙江有着自下而上丰富的基层实践和创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浙江从一个陆域资源并不充裕的省份一跃成为经济大省,农民收入连续32年排名全国各省区首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4552元增加到22866元,年均增长率为12%,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37:1缩小到2.07:1,全省农村呈现出村容越来越整洁、村风越来越文明、农民越来越富裕的面貌,可以说浙江省农村发展领先于很多地区很多年。浙江农村基层党建的很多创新做法都获得来中央的认可,“浙江二十条”被中组部印发在全国范围推广,“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等都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武义县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宁波市宁海县的“小微权力清单”、绍兴市诸暨市“枫桥经验”等“点上开花”的基层创新经验,都获得中央的肯定并在全国范围内总结推广。这样看来,既有了研究对象,又有了实践经验,如何从浙江省农村基层党建中总结提炼出规律,上升到理论高度呢?“党的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研究农村基层党建新格局提供了很好的新视角。农村基层党建看似复杂,其实也简单,主要包括政党、政府、社会三个要素,和政党与政府、政党与社会、政府与社会的三对关系,只要厘清了这“三要素”“三对关系”之间的关系,就能够更好地解答在村民自治的条件下如何优化政权运行的方式。本研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将农村发展为党建工作带来的影响分成四个部分,并使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农村基层党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构建新格局。进入新时代,农村新群体和新业态层出不穷、蓬勃发展,夯实党在农村的基层基础就要扩大组织和工作的覆盖面,通过探索“党建+互联网”新路子,构建特色小镇党建全域融合新模式,“党建+产业”模式引领产业发展等,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经济新业态中的引领力和影响力。第二部分:农村基层党建在服务农民利益多元化中构建新格局。密切党群关系,一直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群众出现阶层分化,各种不同职业的“新农人”出现,他们对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保障等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基层民主权利和监督权利的需求更加旺盛,外出流动人口也一直是管理中的难点、痛点。浙江省创新了“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小板凳”群众工作法、党员电子身份证等,拉近了政党和社会的联系。第三部分:农村基层党建在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中构建新格局。党建一直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入新时代,农村基层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也更多,如何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安全,浙江省有着“枫桥经验”的老底子,同时又创新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村民说事”制度、村规民约等做法,构建党建、自治、法治、德治、综治的基层治理体系。第四部分:农村基层党建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构建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全面从严治党,基层作为政治权力向下延伸的“神经末梢”,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都是影响党在基层执政根基的“大事”,宁波市“小微权力”清单、村务监督委员会等,都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柴陈云[7](2019)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动力机制研究 ——以浙江省开化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实现乡村振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何实现乡村振兴?这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只有明确了乡村振兴的思路和具体实现路径,才能有的放矢,从而高质量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传统的振兴乡村的思路包括以下三种:一是行政力量推动。二是乡村社会力量推动。三是市场力量推动。但在振兴乡村的实践过程中,三者的行为逻辑是怎样的?三者是如何进行协作、共同推动乡村振兴的?这是当前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在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之上,结合浙江省开化县乡村振兴实践进行分析论证,认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力量分为以下两种:一是包括行政力量、市场力量在内的外在的推力。二是指内在的拉力,即乡村社会自身力量。首先,从行政力量的外在推动、市场力量的外在推动、乡村社会力量的内在拉动等三个方面,分析开化县在构建乡村振兴动力机制,从而促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采取的举措,以及所取得的成效。其次,分析开化县乡村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从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性的把握程度、政府职能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在上述基础上,对构建乡村振兴动力机制提出明确政府在构建乡村振兴动力机制中的角色定位;加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顶层设计;借助市场力量,推动乡村振兴;强化乡村内生动力,构建多元主体参与模式等对策建议,以期能为促进我国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邱雪萍[8](2018)在《衢州市田园花海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两美浙江”和“大花园”战略加快推进的时代背景下,田园花海在衢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领域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研究本区域的田园花海的发展现状和运行规律,对于促进田园花海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现有的田园花海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类型归纳、案例分析和模式建构,对于今后田园花海的量化扩张和内涵提升,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相关概念的分析界定,系统的阐述了田园花海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发展实践,在此基础上对衢州市的田园花海发展现状、发展模式与案例、存在问题与提升策略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主要内容共包括三部分:(1)通过文献查阅法,系统性的阐述了国内外花海产业和花海旅游模式的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现状。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案例的研究,通过对荷兰郁金香产业公园式花海、日本薰衣草休闲庄园式花海、印度藏红花农业产业基地型等田园花海的案例分析,提出经营主体明确、花海景观效果突出、主导产业清晰、乡土文化呈现和注重全产业链发展,是田园花海既美丽又经济的发展共性路径。国内对田园花海的研究内容相对较为广泛,但呈现出分散的点状研究为主,针对某一区域的综合性系统研究较为欠缺。(2)通过实地调研、部门管理人员访谈和统计资料分析,对衢州市田园花海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衢州市田园花海在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主题日趋统一,活动日趋协调一致,内容日趋丰富的整体特征下,各个县市区的发展各具特色。(3)根据衢州市田园花海的发展现状,遵循科学合理和简便易行的原则,将本衢州市的田园花海划分为大田作物花海、特色林果花海、花木产业花海、乡村景区花海和主题公园花海5种类型。并针对每种发展模式,归纳总结了资源特色、管理体制特征和产品特色,剖析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建议和提升策略。

冯志峰[9](2018)在《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政治组织体系主要分为中央政权、地方政权和基层政权,由中央、省、市、县、乡五个层级组成。相对于中央政权和基层政权而言,地方政权包括省市县三级,成为我国政权系统承上启下、协调各方、高效运转、强本固基的关键枢纽,对维护党中央权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凝聚党心民心、决胜全面小康、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分为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三个层级。地方党委组织承上启下、统揽大局、协调各方、强本固基,既是中央精神的执行者和建议者,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者与领导者,承载着领导地方党的组织建设,履行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职责,成为加强地方治理能力建设条块结合的交汇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角色定位、职位属性与运行特性,内在地反映了地方党委组织的执政规律,蕴含着党组织权力运行与制约之道。遵循其行为之内在逻辑,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规律可提炼为“弹性定律”,鲜明地体现出独特的“二重”性,表现为“双刃剑”的作用,既能够实现有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可能引发权力腐败、危害人民利益,销蚀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在内外不良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总体呈现出“十大特征”,体现为“多面人”角色,其演化逻辑可归纳为“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强化跃迁定律”,作为地方主导改革的改革者反而成为改革阻力制造者。为扎实有效地“改革改革者”,破除权力制约“悖论”,就必须统筹“个人修养教化、体制机制转化、社会风气净化”,构建科学系统、务实管用、操作简便的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为此,必须立足于中外权力制约理论基础之上,深刻把握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诱致成因,认真分析其生成逻辑,精准提炼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之道,努力促进“文本规定”与“实践运行”的有机融合,将“自我律动法”与“一制九转法”深度融入到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之中,努力实现权力高效运行与有效制约的动态平衡,着力提高地方党委书记执政本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组织保证和力量保障,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郭红明,吴敏[10](2014)在《创新农民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教育实效性》文中研究说明农民教育培训是新时期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有效举措,衢州市创新农民培训方式,在教育培训理念上求"新"、在内容上求"全"、在方式上求"活"、在效果上求"实",使培训达到最佳效果。

二、衢州市大力推进“万名农民素质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衢州市大力推进“万名农民素质工程”(论文提纲范文)

(1)衢州市茶产业中的农业科技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1.2.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内研究动态
        1.3.1.1 农业科技服务的组织体系研究
        1.3.1.2 农业科技服务的组织结构研究
        1.3.1.3 农业科技服务作用发挥的影响因素研究
        1.3.1.4 基于联合协作的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管理研究
        1.3.2 国外研究动态
        1.3.2.1 农业科技服务与技术进步问题研究
        1.3.2.2 农业科技服务的组织结构研究
        1.3.2.3 从面临挑战角度研究农业科技服务的组织发展
        1.3.2.4 从参与角度研究农业科技服务的组织发展
        1.3.2.5 与农业科技服务相关的管理问题研究
        1.3.3 评价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1.1 研究目标
        1.4.1.2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创新及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业科技
        2.1.2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
        2.1.3 农业科技推广
        2.1.4 农创客
    2.2 理论基础
        2.2.1 博弈论
        2.2.2 代理理论
        2.2.3 供需理论
        2.2.4 农产品品牌理论
        2.2.5 参与式发展理论
3 衢州市茶产业中的农业科技服务现状
    3.1 茶产业发展情况
        3.1.1 种植面积和产量、产值
        3.1.2 茶树品种和茶叶种类
        3.1.3 标准茶园建设
        3.1.4 茶叶加工
        3.1.5 茶叶市场建设
        3.1.6 茶叶产业从业人员
    3.2 茶产业中农业科技服务的基本情况
        3.2.1 院士工作站情况
        3.2.2 科技团队情况
        3.2.2.1 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心
        3.2.2.2 市数字乡村建设中心
        3.2.2.3 市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
        3.2.2.4 衢州农民学院
        3.2.2.5 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
        3.2.2.6 茶叶专业技术人员
        3.2.3 乡土人才
    3.3 农业科技服务助推茶产业发展的效果
        3.3.1 助推历史名茶焕发青春
        3.3.2 助推全市名茶建设
        3.3.3 助推茶产业融合发展
        3.3.4 助推打造“中国茶机之都”
4 农业科技服务在衢州市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农业科技服务的组织机构设置比较分散
        4.1.1 政府部门职能设置重复交叉
        4.1.2 服务组织的基层基层建设比较薄弱
        4.1.3 专业组织协作联结不够紧密
    4.2 农业科技服务的专业人才比较缺乏
        4.2.1 缺乏专业种植人才
        4.2.2 缺乏专业管理人才
        4.2.3 人员配比不均
    4.3 农业科技服务的质量有待提高
        4.3.1 农业科技服务内容难以满足需求
        4.3.2 农业科技服务方式还比较陈旧
5 提升衢州市茶产业中农业科技服务水平的对策
    5.1 加强政府在发展茶产业中的主导作用
        5.1.1 进一步明确农业科技组织的定位
        5.1.2 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5.1.3 改进对茶产业发展的引导方式
    5.2 发挥企业在发展茶产业中的主体作用
        5.2.1 建立自身的农业科技组织
        5.2.2 推进标准化生产
        5.2.3 改善经营管理
    5.3 提高农业科技组织对茶产业的服务效率
        5.3.1 改进服务内容上的薄弱环节
        5.3.2 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方式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衢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2 发展背景
        1.1.3 实践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1.3.1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历程
        1.3.2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1.3.3 典型国家乡村旅游发展特点研究
        1.3.4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历程
        1.3.5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1.3.6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结论对比
        1.3.7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对比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5.3 研究创新点
    1.6 论文写作思路
2 乡村旅游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乡村旅游的概念及内容分类
        2.1.1 乡村旅游的概念
        2.1.2 乡村旅游的内容分类
    2.2 发展理念
        2.2.1 可持续发展理念
        2.2.2 创新发展理念
    2.3 理论基础
        2.3.1 供给与需求理论
        2.3.2 产业融合理论
        2.3.3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3 衢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3.1 衢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3.1.1 衢州市地理区位概况
        3.1.2 衢州市乡村旅游可依托资源概况
        3.1.3 衢州市各辖区旅游发展定位及简介
        3.1.4 衢州市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3.1.5 衢州市乡村旅游发展趋势
        3.1.6 衢州市乡村旅游发展作用
    3.2 衢州市乡村旅游市场调查分析
        3.2.1 游客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2.2 旅游经营者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2.3 访谈结果分析
    3.3 衢州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3.3.1 机制体系不健全,管理运营不顺畅
        3.3.2 景区规划不合理,同质化竞争严重
        3.3.3 乡土文化被削弱,文旅融合程度低
        3.3.4 配套设施不健全,硬件保障不及时
        3.3.5 旅游服务不给力,专业人才缺口大
        3.3.6 推广宣传不广泛,基础管理待夯实
        3.3.7 发展思想不创新,核心竞争能力弱
4 衢州市乡村旅游发展SWOT—PEST分析
    4.1 SWOT-PEST矩阵模型
    4.2 衢州市乡村旅游发展SWOT-PEST模型分析
        4.2.1 优势分析
        4.2.2 劣势分析
        4.2.3 机遇分析
        4.2.4 威胁分析
    4.3 衢州市乡村旅游发展SWOT-PEST矩阵
5 婺源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借鉴
    5.1 婺源乡村旅游发展特点
    5.2 婺源与衢州乡村旅游发展对比分析
    5.3 婺源经验对衢州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启示借鉴
        5.3.1 注重政府引导,科学编制规划
        5.3.2 引入社会资本,积极鼓励共建
        5.3.3 引入专业人才,创新产品开发
6 衢州市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建议
    6.1 衢州市乡村旅游发展思路目标和遵循原则
        6.1.1 衢州市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思路
        6.1.2 衢州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目标
        6.1.3 衢州市乡村旅游发展遵循原则
    6.2 衢州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建议
        6.2.1 调查论证完善衢州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体系
        6.2.2 因地制宜找准衢州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定位
        6.2.3 理清思路明确衢州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目的
    6.3 衢州市乡村旅游发展产品设计建议
        6.3.1 衢州乡村旅游产品设计方向
        6.3.2 衢州市精品乡村旅游产品路线设计
    6.4 衢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管理及运营保障建议
        6.4.1 扩充政府政策供给,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6.4.2 创新经营发展理念,构建市场共治秩序
        6.4.3 健全服务保障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实力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衢州市乡村旅游发展访谈问题设计
    附录二 衢州市乡村旅游游客调查问卷
    附录三 衢州市乡村旅游经营者调查问卷

(3)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绵阳市农业产业合作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1.3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对文献研究的评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 创新点及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存在的不足
2.相关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东西部扶贫协作战略概述
        2.1.2 产业合作与农业产业合作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优势理论
        2.2.2 合作竞争理论
        2.2.3 交易成本理论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3.绵阳市与衢州市农业产业合作现状分析
    3.1 绵阳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
        3.1.1 绵阳市情概况
        3.1.2 绵阳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3.1.3 绵阳市农业产业合作的优势
    3.2 衢州市进行合作的优势条件
        3.2.1 衢州市市情概况
        3.2.2 农业产业合作的优势条件
    3.3 衢绵两市农业产业合作概况
        3.3.1 积极开展产业合作,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
        3.3.2 不断加强劳务协作,增加农民就业机会
        3.3.3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切实改善民生
        3.3.4 完善两地帮扶机制,促进扶贫协作可持续发展
4.绵阳市农业产业合作主要路径
    4.1 国内外农业产业合作概况
        4.1.1 国外农业产业合作概况
        4.1.2 国内农业产业合作概况
    4.2 绵阳市以延伸产业链为主体的合作路径
        4.2.1 路径概况
        4.2.2 路径具有的优势
        4.2.3 案例说明
        4.2.4 存在的问题
    4.3 绵阳市以共建电商平台为主体的合作路径
        4.3.1 路径概况
        4.3.2 路径具有的优势
        4.3.3 案例说明
        4.3.4 存在的问题
    4.4 绵阳市以拓展农业多功能性为主体的产业合作路径
        4.4.1 路径概况
        4.4.2 路径具有的优势
        4.4.3 案例说明
        4.4.4 存在的问题
    4.5 小结
5.绵阳市农业产业合作路径优化对策
    5.1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产业配套服务
    5.2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
    5.3 打造区域农业产业品牌,提高知名度
    5.4 增强专业人才支援,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5.5 完善利益链接机制,提高农户收入水平
    5.6 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支持与服务作用
6.研究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以衢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路线和方法
        1.4.1 研究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特色与不足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信息及信息化
        2.1.2 农业信息服务
        2.1.3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
    2.2 理论基础
        2.2.1 社会资本理论
        2.2.2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2.2.3 农业推广理论
3 衢州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现状
    3.1 衢州市现有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
    3.2 农民信箱在“社会信任”的运行现状
    3.3 农民信箱在“社会规范”的运行现状
    3.4 农民信箱在“社会网络”的运行现状
4 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4.1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缺乏“社会信任”
        4.1.1 农户对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缺乏信任
        4.1.2 农户与农技工作人员、专家学者互相缺乏信任
        4.1.3 农户对市场信息认识不足
    4.2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缺乏“社会规范”
        4.2.1 农业培训不规范
        4.2.2 农业服务管理不规范
        4.2.3 农业科技组织服务不规范
    4.3 社会网络影响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服务效率
        4.3.1 农户“社会网络”狭窄
        4.3.2 科研院校与小农户“网络”关系弱
        4.3.3 农户反馈“网络”需加强
5 社会资本理论下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5.1 信任资本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的影响
        5.1.1 农技服务平台知名度低,缺乏农户信任
        5.1.2 农户与农技专家缺乏交流,影响信任
        5.1.3 市场信息瞬息万变
    5.2 规范资本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的影响
        5.2.1 农业培训缺规范
        5.2.2 责任规范不明确
        5.2.3 农技服务人员规范缺乏
    5.3 网络资本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的影响
        5.3.1 信息渠道狭窄
        5.3.2 科研院校合作不够
        5.3.3 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
6 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的建议
    6.1 加强社会信任
        6.1.1 树立成功典型,增强社会信任
        6.1.2 加强农户与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信任
        6.1.3 协助农户利用好市场信息
    6.2 提高社会规范
        6.2.1 规范农业培训
        6.2.2 资金支持,规范农户与农技人员责任
        6.2.3 完善农业科技组织服务人员工作规范
    6.3 拓宽社会网络
        6.3.1 拓宽农户信息渠道
        6.3.2 鼓励部门协作,促进农业发展
        6.3.3 加强农户反馈,提高农户参与积极性
7.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农村村务治理电子化发展研究 ——以“龙游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创新点和不足
        1.5.1 研究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村务治理
        2.1.2 村务治理电子化
    2.2 理论基础
        2.2.1 村民自治理论
        2.2.2 权力制约理论
        2.2.3 参与式民主理论
        2.2.4 公共治理理论
3 我国村务治理电子化发展现状
    3.1 农村土地管理
    3.2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3.3 农村财务管理
    3.4 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
    3.5 农村治安管理
4 农村村务治理电子化案例分析-以衢州市“龙游通”为例
    4.1 “龙游通”概况
        4.1.1 “龙游通”源起
        4.1.2 “龙游通+全民网格”模式
    4.2 “龙游通”实践及成效
        4.2.1 党务管理电子化
        4.2.2 土地与“三资”管理电子化
        4.2.3 财务管理电子化
        4.2.4 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电子化
        4.2.5 治安管理电子化
    4.3 “龙游通”局限性
        4.3.1 技术缺陷与隐私泄露
        4.3.2 村民参与度有待提高
        4.3.3 民意诉求办理不到位
        4.3.4 村务公开存在形式化
    4.4 “龙游通”局限性原因
        4.4.1 自治平台技术不成熟
        4.4.2 村民自治主体的缺失
        4.4.3 村干部重视程度不够
        4.4.4 村民自治制度不完善
5 我国村务治理电子化发展对策
    5.1 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
    5.2 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
    5.3 加强系统技术改进与优化升级
    5.4 切实增强村委干部的民主意识
    5.5 强化村务公开制度的“上下”监督
    5.6 进一步推进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构建党建牵引型乡村复合治理新格局 ——浙江的先行探索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和重大意义
        (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二)政党、政府、社会:认识农村基层党建的三个新视角
        (三)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的“浙江智慧”和“浙江经验”
    二、文献综述与现有研究的不足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成果的评价
    三、创新性与不足
    四、学术研究方法
第一章 浙江农村基层党建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探索突破阶段(1978-1991年)
        一、围绕中心任务开展整顿工作
        二、强化村级党组织的整体功能
        三、拓宽乡镇企业党建的新领域
    第二节 全面推进阶段(1992-2002年)
        一、村富民富村及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二、村穷民富村及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三、村穷民穷村及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城乡统筹阶段(2002—2012年)
        一、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的指导与实践
        二、浙江特色城乡融合发展阶段
    第四节 全面深化阶段(2012年以来)
        一、十八大以来浙江“三农”工作的新成就
        二、浙江农村基层党建的顶层设计
第二章 农村基层党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创新
    第一节 数字乡村战略下的“党建+互联网”建设
        一、义乌市互联网党建
        二、杭州市临安区白牛村电商党建
    第二节 构建特色小镇党建全域融合新模式
        一、创新做法
        二、具体成效
    第三节 “党建+产业”建设红色茶香小镇
        一、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覆盖全产业链
        二、找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
        三、善于通过教育宣传引导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第四节 小结
        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农村基层党建
        二、在农村新经济新业态中完善党建功能
        三、促进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第三章 农村基层党建在服务农民利益多元化中的创新
    第一节 全省推行“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制度
        一、围绕“全覆盖”做到全部走到
        二、围绕“走进去”给群众办好事
    第二节 农村基层党建在服务群众中的创新做法
        一、余姚市“小板凳”群众工作法
        二、嘉善县建立“民情在线系统”
        三、台州市坚持民主恳谈
        四、长兴县推行党员身份证制度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
    第三节 小结
        一、围绕农业人口转型强化政党利益综合功能
        二、健全农村党员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
        三、创新农村党代表服务群众的制度载体
第四章 农村基层党建在引领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创新
    第一节 “枫桥经验”老典型焕发新生机
        一、毛泽东批示的“枫桥经验”到底是什么
        二、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的创新和发展
        三、枫桥经验的成效和启示
    第二节 基层党建引领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
        一、舟山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二、象山县“村民说事”制度
        三、龙游县规范完善村规民约推进基层治理法制化
    第三节 小结
        一、农村基层党建要发挥引领作用
        二、构建“五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第五章 农村基层党建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创新
    第一节 村级组织换届拉票贿选问题研究
        一、拉票贿选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破解拉票贿选难题的创新和做法
    第二节 宁波市小微权力”清单给权力套上紧箍
        一、详细列出小微权力清单并公开公示
        二、构建规范运行基本流程的“操作图”
        三、构建村民对村干部规范用权的监督机制
        四、出台村干部违法违纪责任追究办法
    第三节 郑宅镇安山村以家规家训家风推进基层党建
        一、“江南第一家”郑义门的家风
        二、以“小家”促“大家”的做法及启示
    第四节 小结
        一、严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二、完善管住小微权力的体制机制
        三、培厚农村清廉文化的丰厚土壤
第六章 构建党建牵引型乡村复合治理新格局的总体布局
    第一节 新时代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农村经济体制转型后基层党建工作的适应度不够
        二、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使党建工作覆盖的范围更广
        三、基层社会治理发展中对党建引领提出更高要求
        四、网络时代的兴起对基层党建工作方式的考验
        五、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给小微权力套上紧箍
    第二节 构建党建牵引乡村复合治理新格局的基本思路
        一、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二、突出顶层设计原则
        三、坚持责任到人原则
        四、注重从严治党原则
    第三节 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一、经济发展
        二、文化建设
        三、社会治理
        四、基本保障
        五、人才储备
        六、党员管理
    第四节 政党、政府、社会三要素充分发挥自身职能
        一、政党自身的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横向拓展
        二、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村党组织与农民群众之间的互动
        三、政党与政府的关系: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横向协作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一、内部资料
    二、着作和文献类
    三、期刊类
后记

(7)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动力机制研究 ——以浙江省开化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理论基础
        一、乡村振兴
        二、内生式发展理论
        三、多中心治理理论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设计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框架
第二章 开化县乡村振兴实践
    第一节 行政力量的外在推动
        一、制定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推动城乡融合
        二、强化产业帮扶,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三、强化资源供给,增强乡村内生动力
    第二节 市场力量的外在推动
        一、村企结对帮扶乡村
        二、招商引资,推动乡村快速发展
        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第三节 乡村社会力量的内在拉动
        一、强化农民主体地位
        二、壮大乡村社会内部主体
        三、重构乡村公共空间
    第四节 开化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成效
        一、农村生态环境更显宜居
        二、乡村产业日益兴旺
        三、民生设施逐步完善
        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
第三章 开化县乡村振兴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与原因分析
    第一节 开化县乡村振兴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政府顶层设计不够到位
        二、市场力量推动乡村振兴的作用发挥不够
        三、乡村社会力量推动乡村振兴的作用发挥不够
    第二节 开化县乡村振兴实践中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特性把握不够到位
        二、政府履行经济职能不够到位
        三、政府履行社会服务职能不够到位
第四章 构建乡村振兴动力机制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明确政府在构建乡村振兴动力机制中的角色定位
        一、构建乡村振兴动力机制
        二、明确政府角色定位
    第二节 加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顶层设计
        一、坚持共享发展理念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振兴规划
        三、确保财政有效投入
        四、分类有序地推进乡村振兴
    第三节 借助市场力量,推动乡村振兴
        一、激发市场活力
        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三、内外结合强化市场力量
    第四节 强化乡村内生动力,构建多元主体参与模式
        一、强化乡村内生动力
        二、构建多元主体参与模式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相关政府文件及报告列表
附录二: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8)衢州市田园花海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花海经济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1.1.2 衢州市田园花海发展的新契机
        1.1.3 衢州市田园花海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课题
    1.2 研究缘起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4.1 田园花海的概念、类型与意义
        1.4.2 国内外田园花海的成功案例
        1.4.3 国内外田园花海的规划建设与经营管理
    1.5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5.3 研究方法
2 衢州市田园花海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2.1 柯城区田园花海发展状况分析
        2.1.1 发展概况
        2.1.2 重点项目
    2.2 衢江区田园花海发展状况分析
        2.2.1 发展概况
        2.2.2 重点花海项目
    2.3 江山市田园花海发展状况分析
        2.3.1 发展概况
        2.3.2 重点项目
    2.4 常山县田园花海发展状况分析
        2.4.1 发展概况
        2.4.2 重点项目
    2.5 开化县田园花海发展状况分析
        2.5.1 基本概况
        2.5.2 重点项目
    2.6 龙游县田园花海发展状况分析
        2.6.1 基本概况
        2.6.2 重点项目
    2.7 本章小结
3 衢州市田园花海的主要模式分析
    3.1 衢州市田园花海的模式划分
        3.1.1 构建原则
        3.1.2 模式划分
    3.2 衢州市田园花海的主要模式分析
        3.2.1 大田作物花海
        3.2.2 特色林果花海
        3.2.3 花木产业花海
        3.2.4 乡村景区花海
        3.2.5 主题公园花海
    3.3 本章小结
4 研究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4.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聚焦与研究意义
        (一)现实问题聚焦
        (二)问题研究意义
        (三)问题研究价值
    二、文献综述与相关评论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与评论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现状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研究方向
    三、研究设计与主要框架
        (一)明确调查研究要素
        (二)科学选取研究方法
        (三)合理设计研究框架
    四、资料来源与数据说明
        (一)历史文献资料来源
        (二)实地访谈资料来源
        (三)核心概念内涵界定
第二章 中外权力制约思想比较
    一、权力制约的理论内涵
        (一)权力的本质定义
        (二)权力的固有特征
        (三)制约与监督辨析
    二、中国传统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中国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中国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中国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历代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西方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西方中世纪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西方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开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主体化权力制约思想
    五、中外权力制约理论体系
        (一)以道德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先导
        (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保障
        (三)以权力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核心
        (四)以权利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根本
        (五)以社会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依据
第三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现状
    一、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建制的演变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地方党委建制的雏形
        (二)土地革命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形成
        (三)抗日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发展
        (四)解放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调整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党委建制的成熟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的经验做法
        (一)地方党委书记选拔标准逐步得到明确,凸现党性坚定首要性
        (二)地方党委书记任用程序逐步得到规范,呈现环节设计科学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逐步得到控制,体现流程管理严肃性
        (四)地方党委书记绩效考核逐步得到优化,实现评价方式合理性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监督逐步得到健全,展现腐败整治威慑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要素
        (一)地方党委书记职位厘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分析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成长特征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模量定律”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含义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特征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成因
第四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衡量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现象的界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认定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定义的确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要件
        (一)“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性别构成
        (二)“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级别构成
        (三)“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地域分布
        (四)“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期间
        (五)“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年龄
        (六)“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潜伏时长
        (七)“落马”地方党委书记腐败类型
        (八)“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罪名分布
        (九)“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判处结果
    三、地方党委书记违法乱纪的行为特征
        (一)违反政治纪律,挑战党中央权威
        (二)违反组织纪律,干部选任藏猫腻
        (三)违反廉洁纪律,官商勾结搞腐败
        (四)违反群众纪律,脱离群众捞名利
        (五)违反工作纪律,言行不一污形象
        (六)违反生活纪律,贪图享受堕牢笼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运行轨迹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形成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转化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强化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重复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惩罚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成因追问
        (一)地方党委书记心理贪欲强化是权力腐败的原始驱动力
        (二)地方党委书记制度规定泛化是权力腐败的外在驱动力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异化是权力腐败的内在驱动力
        (四)地方党委书记管理监督弱化是权力腐败的间接驱动力
        (五)地方党委书记人情交往物化是权力腐败的直接驱动力
第五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自我律动法”的实施途径
        (一)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对党忠诚执政立场
        (二)明确主攻方向,树立稳中求进执政目标
        (三)提高领导水平 带好立党为公执政队伍
        (四)坚持服务群众 打牢为民造福执政基础
        (五)发扬民主作风 完善求真务实执政机制
        (六)勤于学习调研 提高实干兴邦执政魄力
        (七)践行法治思维 形成改革创新执政方法
        (八)锐意攻坚克难 肩负敢于担当执政责任
        (九)保持党员本色 固守清正廉洁执政底线
        (十)加强官德修养 涵泳诚信平实执政道德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的他律途径
        (一)加强人才储备精准“育权”、好中选优正本清源
        (二)改进选任方式法定“授权”、坚持标准严格程序
        (三)明确权力边界科学“厘权”、合理定位职责明晰
        (四)科学划分权责依法“制权”、坚持原则恪守规矩
        (五)推进党务公开全程“晒权”、公布清单职责法定
        (六)设计权力流程依规“行权”、固化程序规范运行
        (七)加强权力制约有效“控权”、严格制度强化监督
        (八)优化考评机制公正“评权”、创新方式科学考核
        (九)完善奖惩机制规范“退权”、优胜劣汰吐故纳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现任”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2 “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3 党中央制定的权力监督制度简明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学术研究成果
后记

(10)创新农民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教育实效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农民教育培训主要存在着的问题与困难
    1.1 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1.2 农民缺乏主动学习和获取有用知识的能力
    1.3 农民培训教学过程中, 培训的理论性较强
    1.4 农民培训工作缺乏统一规划
2 农民教育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1 改善培训办学条件, 夯实培训工作基础
    2.2 办好四大课堂, 培养现代职业农民
        2.2.1实施定时定点培训, 增强培训的系统性。
        2.2.2 开展流动课堂培训, 增强培训的灵活性。
        2.2.3 实施实训基地培训,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2.2.4 利用远程平台培训, 增强培训的普及性。
    2.3 举办高端培训,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2.4 强化技能鉴定, 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2.5 拓展培训功能, 服务农村党员干部远教
    2.6 创新管理机制, 增强学历教育的实效性
        2.6.1 建立学员听课激励机制。
        2.6.2 完善市县合作办学机制。
        2.6.3 创新先鉴定后培训办学模式。
3 农民教育培训的经验与启示
    3.1 经验
        3.1.1 创新工作机制, 是抓好培训的关键。
        3.1.2 完善投入机制, 是抓好培训的保证。
        3.1.3 加强师资建设, 是抓好培训的基础。
        3.1.4 满足农民需求, 是抓好农民培训的前提。
    3.2 启示
        3.2.1 要引起领导高度重视。
        3.2.2 要与中心工作相结合。
        3.2.3 要与农民需求相结合。
        3.2.4 要与农业特点相结合。

四、衢州市大力推进“万名农民素质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 [1]衢州市茶产业中的农业科技服务研究[D]. 刘锴锋.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7)
  • [2]衢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 詹迅乔.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3]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绵阳市农业产业合作路径研究[D]. 刘田琳.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4]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以衢州市为例[D]. 郑玲玲.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5]农村村务治理电子化发展研究 ——以“龙游通”为例[D]. 阴文杰.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6]构建党建牵引型乡村复合治理新格局 ——浙江的先行探索及启示[D]. 吴雯雯.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7]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动力机制研究 ——以浙江省开化县为例[D]. 柴陈云. 浙江工商大学, 2019(05)
  • [8]衢州市田园花海发展模式研究[D]. 邱雪萍. 浙江农林大学, 2018(01)
  • [9]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D]. 冯志峰.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10]创新农民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教育实效性[J]. 郭红明,吴敏.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08)

标签:;  ;  ;  ;  ;  

衢州市大力推进“万农素质工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