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疾病威胁的香蕉品种

受疾病威胁的香蕉品种

一、香蕉品种遭遇病害威胁(论文文献综述)

黄素梅,韦莉萍,李朝生,覃柳燕,韦弟,田丹丹,龙盛风,何章飞,周维,韦绍龙[1](2020)在《5个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系)在广西蕉区的引种表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综合比较不同抗病香蕉品种(系)在广西的种植表现,为广西选种和选育抗枯萎病香蕉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西南宁市重病蕉地种植GCTCV-105、GCTCV-119、GCTCV-215、GCTCV-217和GCTCV-218等5个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系),以桂蕉1号为对照(CK),连续3年考察其生育期、果实性状、产量及抗病性,比较分析各品种(系)在广西的发展潜力。【结果】5个抗病香蕉品种(系)的生育期排序为GCTCV-105<GCTCV-215<GCTCV-217<GCTCV-218<GCTCV-119,其中,生育期最短的GCTCV-105比CK晚熟约1周,而生育期最长的GCTCV-119易受寒害,果实很难正常成熟。GCTCV-119新植蕉和宿根蕉的株高最高,分别为299.1和306.8 cm,GCTCV-218次之;GCTCV-218新植蕉和宿根蕉的假茎基围最大,分别为79.5和81.4 cm,GCTCV-119次之;GCTCV-105、GCTCV-215和GCTCV-217植株相对较细瘦,株高和假茎基围差异不明显。各品种(系)的单株产量表现为GCTCV-218>CK>GCTCV-217>GCTCV-215>GCTCV-105>GCTCV-119,其中GCTCV-218平均产量达29.1 kg/株。在果实品质及感官性状方面,GCTCV-105表现最佳(香味浓郁,口感软糯),其次为GCTCV-218,GCTCV-217和GCTCV-215表现中等(果肉香甜、细滑),而GCTCV-119因受寒害影响口感相对稍差。田间发病植株统计结果表明,各品种(系)的抗性表现中,其中,GCTCV-119表现最强,其次为GCTCV-217和GCTCV-105,GCTCV-215和GCTCV-218表现相对较弱。【结论】GCTCV-217产量中等、抗性强、果肉较甜,GCTCV-105产量稍低、抗性强、果肉香味浓郁、甜糯细滑,GCTCV-215产量稍低、抗性中等、果肉细滑,该3个品种(系)的生育期均较短,适宜在广西推广种植;GCTCV-218生育期较长、抗性中等、高产、果肉香甜细滑,可在广西有充足日照和积温的地域种植;GCTCV-119生育期过长、产量低,不适宜在广西推广种植。

邵川格[2](2020)在《镰刀菌酸抑制香蕉细胞吸收钾离子的作用机理》文中研究表明香蕉枯萎病菌热带4号小种Foc TR4(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tropical race4)的爆发和大规模扩散,已重创世界香蕉产业,对热带地区人民经济收入和世界粮食安全带来直接威胁。香蕉是典型的嗜钾作物,且钾素水平可以影响其抗病能力的强弱,细胞质中高浓度K+可以限制病原菌的生长和侵染。前期研究发现Foc TR4分泌的镰刀菌酸(Fusaric acid,FSA)可以抑制香蕉细胞吸收K+。为解析该作用机理,本课题研究了钾素对Foc TR4生长发育的影响、FSA对香蕉根系钾离子累积的影响、钾离子通道蛋白MaAKT1与FSA的互作等,具体结果如下:(1)香蕉枯萎病与缺钾症状的关系:比较分析发现缺钾症状是Foc TR4外部症状的一部分,即(1)下部叶片及靠外的叶鞘先呈现特异黄化,初期在叶片边缘发生,然后逐部向中肋扩展,与叶片的深绿部分对比显着;(2)果实发育不良,品质低劣;Foc TR4分泌的FSA可以使香蕉植株黄化,钾含量降低,呈现缺钾症状,推测FSA是Foc TR4导致香蕉植株缺钾素的重要因子。(2)钾素水平与Foc TR4生长发育直接相关:利用不同浓度KCl和KNO3处理Foc TR4菌株,发现当基础培养基中无钾素时,Foc TR4难以生长;培养基中添加1-4 mmol·L-1K+浓度情况下,Foc TR4孢子化程度深、菌丝生长非常旺盛,但是当浓度高于5 mmol·L-1K+时,Foc TR4菌株生长明显开始受到抑制;植物细胞质中K+浓度可以保持在100-200mmol·L-1之间,推测降低细胞内钾离子浓度是Foc TR4成功侵染香蕉的策略之一。(3)FSA对香蕉细胞和根系组织钾元素累积有明显抑制作用:巴西蕉悬浮原生质体的悬浮液中添加20μmol·L-1 FSA和梯度浓度K+,钾离子荧光探针结果显示FSA可显着抑制香蕉细胞对钾离子的吸收;无论是正常培养还是缺钾培养香蕉组培苗,20μmol·L-1 FSA可明显抑制根系对钾离子的吸收和累积。同时测定活性氧代谢酶、防御作用相关的水解酶活性等,发现FSA能够降低酶活性。(4)MaAKT1的过表达:前期RNA-seq和qRT-PCR实验确定MaAKT1是香蕉根系中受FSA影响最大的、表达量最大的细胞膜钾离子通道蛋白基因,通过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预测到FSA吡啶环中的N原子可与该基因编码的通道蛋白第648位的甘氨酸通过氢键互作;构建MaAKT1过表达载体,转化感病品种巴西蕉和模式植物拟南芥,植株表型分析发现该基因能够促进植株营养生长,并且转基因拟南芥对20μmol·L-1的FSA抗性明显增强,转基因香蕉的抗性正在评价中。

俞秀强[3](2020)在《N-芳基吡啶-4-酮类化合物的农用抑菌活性研究》文中提出杀菌剂在农业领域应用广泛,为农业生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近年来,杀菌剂的抗性问题日趋严重,而且农作物细菌真菌病害混发是常见现象,但细菌真菌兼治的杀菌剂品种缺乏。因此,理想的杀菌剂应该具有高效性、广谱性、低风险、不易产生抗药性而且满足真菌细菌兼治等特点。为此,从天然产物中获取灵感是创制出符合当下需求的新型杀菌剂的有效方法。所以本研究从天然杀菌化合物Antidesmone得到启发,以天然香料麦芽酚为原料,设计合成了33个N-芳基吡啶-4-酮类化合物,并测试了它们的抑菌活性,以期获得理想的杀菌剂候选物。N-芳基吡啶-4-酮类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测定表明,大多数此类化合物表现出显着的离体抗真菌活性。尤其是化合物23在50μg mL-1浓度下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90%以上的抑菌活性,优于商用杀菌剂嘧菌酯。构效关系分析表明,吡啶酮环上的羟基和甲基对化合物的杀菌活性至关重要;不同的芳基对化合物的活性影响很大,其中苯环上的对位烷基取代对化合物的活性最佳,并且空间位阻越大或碳链越长,化合物的活性越强;苯环上的间位二取代显着增强了化合物的活性,并且间位二卤素取代和对位的烷基取代的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化合物的活性。活体盆栽实验证明化合物23在400μg mL-1浓度下对黄瓜靶斑病、黄瓜霜霉病、小麦赤霉病和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95%以上。同时,化合物23对于芒果蒂腐病和香蕉炭疽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200μg mL-1浓度下,防治效果分别为88.89%和93.57%)。芒果采后保鲜实验结果表明,第14天时,化合物23(200μg mL-1)对芒果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达到87.91%,延长了芒果的保鲜时间。抗细菌活性测定发现化合物22和23还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白叶枯病。化合物22和23的离体抗细菌活性分别为84.54%和83.93%(100μg mL-1),与中生霉素相当(86.09%)。在200μg mL-1浓度下,化合物22和23的活体治疗活性(分别为49.30%和52.42%)和保护活性(分别为50.37%和52.70%)甚至高于中生菌素(治疗活性和保护活性分别为42.90%和40.80%)。考虑到化合物23作为保鲜剂的应有潜力,我们还评估了其对LO-2细胞系(正常人体肝细胞系)的细胞毒性。实验证明,化合物23对LO-2细胞系的细胞毒性非常弱,在浓度高达2000μg mL-1时对细胞抑制率仅为29.68%。N-芳基吡啶-4-酮类化合物首次被报道具有防治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的效果,其新型的骨架结构具有很广阔的开发前景。化合物23具有高效广谱的抗真菌活性并兼具优异的抗细菌活性,其新颖的结构也可能具有新的作用机制,因此符合理想杀菌剂的特点,值得作为潜在的农用化学杀菌剂进一步开发。

朱月季,张颖,胡晨[4](2019)在《作物病害危机下农户新品种采纳行为研究——从个体决策到扩散机制》文中研究说明作物病害危机发生的研究情境应重新审视"理性小农"和"生存小农"两大理论传统,诉诸于新的有限知识假设更加贴近研究情境,农户在作物病害危机发生时表现为不确定性下的随机采纳决策和局部遵同效应。本文基于改进的谢林模型和澄迈县蕉农调研数据,采用ABM方法对枯萎病发生情境下蕉农面对两个抗病新品种的采纳决策进行仿真模拟,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海南澄迈县蕉农的实际采纳决策进程。研究发现,两个新品种在蕉农群体中的扩散存在"优先接触"效应,最初遭受作物病害的少数蕉农的随机选择,会对两个新品种在蕉农群体中的扩散效果产生影响;"优先接触"效应会经由蕉农社会网络的互动得到放大,最终形成两个新品种在区域上的"隔离"秩序;当两个新品种之一存在显着优势时,两个新品种在蕉农群体中的扩散最终将收敛于优势新品种覆盖所有蕉农的局面。由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作物新品种在中国农村地区的推广应关注农户知识学习,利用"优先接触"效应占领市场先机,重视农户间的互动,打造优质品种的核心竞争力。

徐晓屿[5](2018)在《崇左市香蕉种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着眼于广西崇左市的农业主要产业中的香蕉种植业,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及研究,如:实地调查法、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SWOT分析法等具体模式。对崇左市的香蕉种植业现状有了一定了解。对于一些大型的香蕉种植户,我们还进行了走访蕉园的具体形式进行调研。找出了崇左市香蕉种植业现代化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不足和弊端,总结出制约崇左市香蕉种植业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崇左市香蕉种植业的发展提出科学对策。调查表明:2016年,崇左市香蕉种植面积约21.0630万亩(含粉蕉面积),全市香蕉产量29.3653万吨。崇左市以扶绥县种植面积最大,该县中东镇以2.2541万亩成为全市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而到了 2017年,2017年崇左地区香蕉产量增加20%~30%。因为今年5~8月降雨偏多而且出现较长时间的高温天气,香蕉生长快,叶片宽大,抽蕾提前,单株产量提高5~7.5公斤,崇左市香蕉种植面积增加了,但是香蕉的产量与经济效益却不尽如人意。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香蕉园受寒害的影响,大面积出现倒伏情况。2、土地流转政策执行得不够完善,在一个大区域内出现几个小型蕉园,分散的情况不利于管理及规模化种植生产。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崇左市2016年较之前几年的香蕉产量是逐年减少的,原因出现在生产、销售方面。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广西多地爆发香蕉枯萎病,并且蔓延得很厉害。针对这个方面,课题组调查了崇左市及其各辖区的枯萎病的发病情况,做出了相应的数据统计并且加以分析。本文提出对策有(1)完善土地流转的模式、制度,实行蕉园规模化经营(2)大型香蕉企业与合作社要规范化经营(3)政府的协助与推广(4)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管理(5)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要做到位(6)加大农业贷款力度等。

黄宁[6](2019)在《两种狄克氏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影响因子和转录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狄克氏属细菌(Dickeya spp.)可以引起植物产生毁灭性的软腐病,目前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细菌生物被膜是该病害的致病因子之一,它是细菌抵制不良环境和侵染植物的重要武器。本文研究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MS1(Dickeya zeae MS1)和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菌PA1(Dickeya diffenbachiaePA1)生物被膜形成影响因子,采用RNA-Seq测序技术研究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MS1细菌转录组,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MS1的生物被膜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其形成过程可分为粘附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播散阶段;其生物被膜由细菌细胞和胞外多糖等构成高度水合的、垫子状的三维结构。2、明确了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菌PA1生物被膜形成影响因子,它具有较强的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在细菌生物被膜发展阶段形成菌落球和菌落球网。在30℃、pH 8.0以及蔗糖为碳源的培养条件下,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最强;温度低于或者高于30℃、pH值低于或者高于8.0以及以葡萄糖、乳糖、麦芽糖为碳源时,生物被膜形成受到抑制;但是与浮游细胞相比,生物被膜可以更好的耐受高温、低温、紫外线等逆境条件。3、明确了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MS1生物被膜形成影响因子,在32℃、pH 7.0和蔗糖为碳源的培养条件下,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最强;Ca2+、Fe2+、K+和Na+可促进生物被膜的形成,2.5mM的Cu2+和Mn2+可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Mg2+对其生物被膜的形成无显着影响;10~25mMD-蛋氨酸可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当D-蛋氨酸22.5 mM~25 mM时;22.5 mM D-蛋氨酸可抑制生物被膜细胞的游动性、聚集性、扭曲性和代谢活性,可以提高硫酸链霉素的活性;D-蛋氨酸可能抑制胞外蛋白,再进一步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4、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MS1细菌生物被膜和浮游细菌的转录组差异比较分析表明,显着性差异基因共402个;其中,293个基因在细菌生物被膜中表现显着性上调,109个基因则表现出显着性下调。对所有差异基因进行GO分析发现,与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的基因在生物过程方面主要是转运过程、建立定殖过程以及定殖过程;在细胞学组分方面,主要为膜组分;在分子生物学功能方面,最显着是转运蛋白活性功能,其次是与抗氧作用相关的抗氧化活性功能。Pathway分析发现,与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参与较多的通路为: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ABC转运蛋白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各种环境中的微生物代谢通路。细菌生物被膜可以帮助细菌抵制不良环境,但是它的形成也受到各种物理化学和营养因子的影响,同时与次生代谢产物、ABC转运蛋白和氨基酸合成等基因有关;本研究探明了生物被膜形成因子和分子机理,并由此推理通过施用D-蛋氨酸等可以抑制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因子,可以破坏细菌生物被膜进一步防治病害。

苏兰茜[7](2017)在《土壤熏蒸及施用生防菌对香蕉根结线虫及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文中认为我国海南省香蕉由于连年种植在酸性砂壤土中,容易受到植物寄生线虫的危害。植物寄生线虫的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药剂,虽然见效快,但持效性差、环境污染严重,急需寻找一种高效环保且低成本的替代措施。本研究以碳酸氢铵和石灰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其施用模式,探究其对植物寄生线虫的防效及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筛选拮抗根结线虫的内生菌,研究其对香蕉植物寄生线虫的防效及其生防机制;在盆栽和田间条件下,通过土壤熏蒸结合定植含拮抗内生菌的香蕉苗,测定对植物寄生线虫的防效及其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旨在为香蕉根结线虫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熏蒸剂的施用模式筛选结果发现,熏蒸剂在土壤中的最佳施用量为:石灰0.856 g/kg soil和碳酸氢铵0.428 g/kg soil。施用碳酸氢铵和石灰组合(LAB)较单独施用碳酸氢铵(AB)的土壤线虫总数减少近50%,较不添加任何试剂的对照减少66.2%。石灰碳酸氢铵组合在土壤含水量较低时即能发挥显着的杀线效果,且在较大温度范围内发挥显着的杀线效果,施用后能显着提高土壤pH值、NH4+-N、NO3--N和总氮含量。将筛选的熏蒸剂进行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熏蒸后LAB处理能有效抑制土壤中的植食性线虫和总线虫的数量,尤其是根结属和肾形属线虫,对其他食性线虫也有一定抑制作用。收获时根中和土壤中的植食性线虫和总线虫数量在LAB处理中均最低,较不添加任何试剂的对照减少根系植食性线虫数量比例达88.6%。将筛选的熏蒸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LAB的应用对酸性砂壤土,特别是线虫危害严重的土壤中的总线虫和植食性线虫有很好的防效,尤其对肾形属防效更优。石灰碳铵熏蒸提高了土壤pH,NH4+-N、NO3--N和总氮含量,而pH和NH4+-N含量与植物寄生线虫的抑制之间存在正相关。此外,第一季结果中LAB熏蒸改变了土壤线虫群落结构,降低成熟度指数(MI),增加PPI/MI比值、Shannon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J);对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PPI)没有显着影响。在第二季结果中,LAB处理和不添加任何试剂的对照之间的生态指数无显着差异,表明熏蒸对土壤的扰动在逐渐减小。2.拮抗根结线虫内生菌的筛选试验结果显示,细菌丰度在高中低三个发病水平的香蕉根中较真菌丰度高,对线虫的生防潜力更大。在低发病水平的根中拮抗根结线虫内生菌的数量较少,特别是内生真菌。在中等和高发病水平的根中有超过60%的拮抗细菌和真菌。在选出的具有拮抗根结线虫能力的内生菌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相对丰度最高,为30.6%,其次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相对丰度分别为22.2%和19.4%。大部分细菌能够成功定殖于香蕉根内。其中一株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的菌株SA,在香蕉根内有较好的定殖能力,能促进香蕉生长,对根系和土壤中的植物寄生线虫均有显着的防效,尤其对根结属线虫防效更优。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根内、阶段1及阶段3的样品总细菌和放线菌拷贝数,结果表明定植含生防菌SA的香蕉苗处理(SA)较定植无菌的香蕉苗(CK)显着减少了根内总细菌的拷贝数,对放线菌的拷贝数无显着影响;经SA影响的根围土壤(SA1)中总细菌和总放线菌拷贝数较无菌香蕉苗的对照(CK1)显着减少;将SA1处理形成的根围微生物收集并接种到无菌香蕉苗根围形成新的根围土壤(SA2),将SA2阶段的香蕉苗连同土壤移栽到供试病土中形成的新的根围土壤(SA3),SA3 土壤中的总细菌和总放线菌拷贝数较无菌香蕉苗根围微生物培育的新的根围土壤(CK3)显着减少。应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功能内生菌影响的根内和根围微生物区系进行测序,主坐标分析表明三个阶段的根围土壤样品被有效区分开,聚类树结果显示SA处理的根内和根围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显着不同于无菌香蕉苗的对照(CK)。三个阶段根围土壤中相对丰度大于0.1%的门和根内门水平下的组成有明显变化,SA处理显着增加了根内富营养类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阶段1 SA1处理的土壤中拟杆菌门(Bacterio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较对照无菌香蕉苗的对照(CK1)高;SA2处理中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较无菌香蕉苗影响的根围土壤(CK2)高;SA3处理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较无菌香蕉苗根围微生物培育的新的根围土壤(CK3)高。根内细菌群落和阶段1的根围土壤细菌群落与植食性线虫丰度显着相关。经SA上调的差异属欧文氏菌属(Erwinia)、克吕沃尔氏菌属(Kluyvera)、预研菌属(Yokenella)、Castellaniella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与植食性线虫丰度呈显着负相关。SA处理的根内具有拮抗线虫能力的菌株肠杆菌属(Enterobacter)、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沙雷氏菌属(Serraria)、泛菌属(Pantoea)等的比例较无菌香蕉苗的对照(CK)高,分别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这两个门在SA处理中显着高于无菌香蕉苗的对照(CK)。阶段3 SA3影响的根围土壤中具有拮抗线虫能力的菌株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比例较无菌香蕉苗根围微生物培育的新的根围土壤(CK3)高,分别隶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这两个门在SA3处理中显着高于无菌香蕉苗根围微生物培育的新的根围土壤(CK3)。3.通过石灰和碳酸氢铵熏蒸结合定植含生防菌的香蕉苗(LSA)测定根系和土壤线虫及香蕉生长指标,盆栽试验结果显示,LSA处理能够促进香蕉地上部生长,且对根系和土壤中的植物寄生线虫均有显着的防效,特别是对根结属线虫的防效最优。应用LSA处理能减弱单一熏蒸对土壤造成的扰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LSA处理对根系中的植物寄生线虫有显着的防效,对土壤中的垫刃属线虫防效较优,且能够增加香蕉产量。施用LSA对土壤的扰动和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小,对土壤理化性质最大的影响是提高土壤pH值。结论:无论是盆栽还是田间条件下,石灰和碳酸氢铵熏蒸结合定植含生防菌的香蕉苗能够促进香蕉生长,且对根系和土壤中的植物寄生线虫有显着的防效,其通过改变根内、土壤细菌和线虫群落结构以及土壤理化性质使土壤向抑病方向发展。

郭春铭[8](2017)在《碱性长效肥抑酸降镉铅机制及作物生长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由于长期大量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导致的土壤酸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土壤重金属Cd、Pb活性增强与污染加剧的问题,本研究首次推出“以肥治酸”的方法,即施用介质pH值高的长效缓释复合肥(简称碱性肥料),在供给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的同时,利用其自身的碱性改良土壤酸性,达到既施肥又改土的效果,以期从根本上解决土壤酸化问题同时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碱性肥料并发挥其供肥与抑酸改土、钝化重金属的功能,本文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盆栽试验及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而深入的开展了碱性长效肥对土壤pH值、土壤交换性酸、土壤Cd和Pb活性,对香蕉(Musa paradisiaca)和韭菜(Allium porrum L.leek)生长及其产量效应影响的研究,系统评价碱性肥料抑酸改土、营养作物的效果和机理,为碱性长效肥代替常规化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室内培养试验、盆栽试验及大田试验条件下,碱性肥料处理的土壤pH值较常规肥料处理的分别提高了0.10.7、1.42.2、0.01.9个单位;土壤pH值随着碱性肥料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与碱性肥料配施尿素处理相比,单独施用碱性肥料的土壤pH值较其配施尿素处理的提高了0.20.3个单位。(2)在室内培养条件下,碱性肥料处理的土壤交换性酸总量、交换性H+和交换性Al3+较常规肥料处理的分别降低了18.3%55.3%、35.1%92.5%和19.2%67.0%,土壤交换性酸随碱性肥料用量的增加而减少。碱性肥料在盆栽和大田条件下均能明显降低土壤交换性酸,在盆栽条件下的效果更加明显。盆栽条件下碱性肥料处理的土壤交换性酸总量、交换性H+和交换性Al3+分别是常规肥料处理的21.5%、16.5%和27.4%,大田条件下分别是常规处理的45.0%、53.2%和41.6%。单独施用碱性肥料降低土壤交换性酸的效果比其与尿素配合施用的效果好,单施时比配施尿素处理土壤交换性酸总量、交换性H+、交换性Al3+分别降低了33.9%41.6%、28.4%21.8%、38.9%46.7%。(3)在室内培养条件下,碱性肥料能够明显抑制土壤有效Cd、有效Pb活性,比常规肥料处理的分别降低了12.8%31.8%、2.6%6.2%,且碱性肥料对土壤Cd、Pb活性的抑制效果随着碱性肥料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韭菜生长期,碱性肥料不仅能明显降低土壤有效Cd含量,而且能显着降低韭菜体内Cd的累积量。与常规肥料相比,碱性肥料处理土壤有效Cd含量降低了17.9%27.4%,韭菜地上部、地下部及整株Cd的累积量分别减少了86.4%95.1%、82.3%96.8%和86.2%95.1%。尽管韭菜Cd累积量随着土壤Cd污染程度的加重而增加,但是与常规肥料相比,施用碱性肥料均能显着降低韭菜Cd的累积量。(4)碱性肥料能够改变土壤Cd、Pb的形态比例,与常规肥料相比,碱性肥料能够明显降低弱酸提取态Cd、Pb的比例,分别降低了5.89.1个百分点和0.71.6个百分点,而提高了残渣态Cd、Pb的比例,分别提高了9.020.3个百分点和3.65.7个百分点。高量碱性肥料处理的弱酸提取态Cd、Pb比例比低量处理的分别降低了2.99.1个百分点和1.89.5个百分点,而残渣态Cd、Pb的比例分别提高了11.312.6个百分点和5.815.2个百分点。(5)土壤弱酸提取态Cd、Pb的比例与土壤pH值呈显着负相关,与土壤交换性酸总量、交换性Al3+呈显着正相关。碱性肥料能够通过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潜性酸来改变土壤Cd、Pb形态比例,从而达到钝化Cd、Pb生物有效性的目的。土壤pH值与土壤有效Cd含量、韭菜Cd累积量呈极显着负相关,土壤pH值越高,土壤Cd活性越低,韭菜对Cd的吸收累积量越少。碱性肥料能明显抑制Cd由韭菜地下部向地上部的转移,降低韭菜对Cd的富集,从而降低韭菜的Cd污染及其毒害作用。(6)碱性肥料能够替代常规肥料满足香蕉、韭菜对养分的需求,促进香蕉、韭菜生长,提高其产量。碱性肥料处理的香蕉单株产量比常规肥料处理的增加了8.8 kg,韭菜干、鲜重分别提高了57.0%、70.2%。碱性肥料在提高香蕉产量的同时,果轴干物质量比常规肥料处理的增加了24.9%,果梳重提高了21.7%73.9%,单果重增加了42.5%。与单独施用碱性肥料相比,碱性肥料配施尿素后不利于香蕉果实、果轴干物质量的累积。施用碱性肥料较常规肥料的香蕉产期缩短了1.5个月,香蕉果实还原性Vc含量、糖酸比和可食率分别增加15.9%、34.6%和6.8%。然而,碱性肥料配施尿素的香蕉果实品质随着尿素配施量的增加而下降。(7)碱性肥料能够替代常规肥料为香蕉提供足够的氮素养分,满足香蕉生育期根、茎、叶的氮素营养。碱性肥料较常规肥料能够显着提高收获期香蕉叶片氮素的累积量,促进氮素向香蕉叶片及果穗转移,叶片及果穗氮素分配率分别比常规肥料处理的提高了5.6%和15.3%。与配施尿素处理相比,单独施用碱性肥料能显着提高香蕉叶片氮素的累积量,促进氮素向香蕉叶片和果穗的转移,提高叶片及果穗的氮素分配率。碱性肥料处理的香蕉氮肥利用率比常规肥料处理的提高了33.7%。单独施用碱性肥料不会造成氮素的损失,而碱性肥料与尿素混配使用将会造成氮素损失,且随着配施尿素用量的增加而增大。

谢翔[9](2017)在《直过民族文化的现代建构 ——基于一个布朗族村寨的个案研究》文中指出直过民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并延续使用的特定集合概念。特殊的族群社会形态变迁、国家给予的系列专享扶持政策、较少的族群人口数量、长期滞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诸多充满原始氏族特征的族群文化事象和多为内陆沿边且偏远闭塞的族群生境等共性,使直过民族成为有别于诸多非直过民族的特殊存在。民族文化的现代建构是民族文化产业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对作为特殊存在的直过民族的文化现代建构加以关注和探讨,有助于充实直过民族研究从而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直过民族,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直过民族文化事象从而发掘其潜在的文化资本价值,有助于更加有效地探索直过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从而助力直过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直过民族之一的布朗族一个村寨社区曼芽的个案研究,采取“模式”而非“典型”以及“过程”与“符号”相结合的研究视角,以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场域理论和文化变迁理论等为指导,结合田野调查和文献查询等相关研究方法,依历史时期为序,首先从族群传统生计模式、社会组织结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和教育模式等方面展现布朗族在漫长历史时期中形成的传统文化及其突出的原初性、借取性等特征;其次,回顾“直接过渡”政策施行后国家力量对布朗族传统文化以消解和征用为主要方式的改造:再次,通过重点分析改革开放后的族群社会结构重组、经济发展影响下的族群文化自觉、并行教育模式中的族群文化再制、现代科技对族群文化的冲击和推促、族群精英在文化建构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族群“文化名片”布朗弹唱的存续发展状况,力图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作为符号的民族文化事象”和“作为过程的民族文化生活”的布朗族文化的现代建构,呈现一种直过民族中正在发生的族群文化现代建构“模式”,为直过民族文化的现代建构和未来变迁的研究提供一个真实的案例。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认为直过民族文化的存续历史是一个不断变迁和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着无数次对族群“传统”文化事象的选择、传承、重组和抛弃,从整体上呈现出“借取—消隐—再造”的建构轨迹。同时,在现代化进程中,面对前所未有的外来文化冲击,直过民族文化不会自动放弃自身的文化调适和更新机制,地方性知识与现代性诉求间的强大张力始终存在,只要其契合“文化传统”的建构依然还在继续,只要这种建构能被科学合理地加以引导并充分将潜在的后发优势转变为现实,那么,直过民族文化的未来将呈现的绝不是族群文化的终结,而将是作为文化变迁的积极形式呈现的不断建构,将是通过“和而不同”的族群特色文化建构,与其他民族文化并肩同道,构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存续格局。

赵兰凤[10](2016)在《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枯萎病及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香蕉(Musa paradisiaca)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近年来该地区香蕉种植业正遭遇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枯萎病威胁,发病的香蕉园病株率一般为10%-40%,严重的可达90%以上,导致部分蕉园荒弃。因此,加强香蕉枯萎病的防治研究迫在眉睫。为获得高效和环境友好型的病害防治方法,本研究从植物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的角度出发,利用有机肥和本实验室筛选的生防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相结合,通过盆栽(基质和土壤)试验和大田试验方法研究其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效果,并从香蕉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含量和微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探讨其防治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基质栽培和土培条件下,生物有机肥均可有效防治香蕉枯萎病,防病效果分别达56.2%和52.7%,且生物有机肥较有机肥、灭菌有机肥及不施肥处理提高了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不同处理对香蕉幼苗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总量、组分及其含量有显着影响,各处理在不同时期均以丙氨酸、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酰胺为主要氨基酸,三种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可达到26.0%-46.0%。在两种栽培条件下,接病前,生物有机肥处理较有机肥、灭菌有机肥及不施肥处理显着提高了天冬酰胺、苏氨酸、丝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γ-氨基丁酸和精氨酸含量;发病后,显着提高了磷酸丝氨酸含量。另外,发病后,与灭菌有机肥及不施肥处理相比,生物有机肥处理显着提高了磷酸乙醇胺、谷氨酸和谷氨酰胺含量,而显着降低了色氨酸和蛋氨酸含量。相关分析表明,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与磷酸丝氨酸和谷氨酸含量呈显着负相关,与蛋氨酸和色氨酸呈显着正相关。两种栽培条件均表明生物有机肥的施用可降低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其与根系分泌物中的氨基酸组分及其含量有关。(2)Biolog-Eco法显示,生物有机肥处理较有机肥和不施肥处理显着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AWCD值和六大类碳源的利用率(P<0.05)、微生物的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Shann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降低了其优势度(Simpson指数)。PLFA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香蕉枯萎病的发生,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PLFA总量和细菌含量显着高于有机肥和不施肥处理,真菌和G+含量显着高于不施肥处理,各处理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种类明显下降。各处理的PLFA优势类型均依次为16:0(假单胞菌)、i15:0(细菌)、cy19:0ω8c(伯克霍尔德菌)和18:1ω9c(真菌),其中16:0、cy19:0ω8c和18:1ω9c表现为:生物有机肥>有机肥>不施肥。DGGE分析显示,与有机肥和不施肥处理相比,生物有机肥处理DGGE图谱带数量明显增加,根际土壤间带谱的相似性降低,根际土壤细菌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分布均匀度增加(Shannon-Wiener指数和Evenness指数),能促进土壤细菌特征性菌群的形成。三种分析技术均表明,生物有机肥施用提高了微生物整体活性,增加了细菌的丰富度和均匀度,促进优势菌群的形成,改善了土壤微生态环境,土壤微生态环境与香蕉枯萎病病情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生物有机肥可通过改善土壤微生物生态环境进而达到延缓香蕉枯萎病发生和扩散。(3)大田施用生物有机肥与盆栽试验结果一致,生物有机肥能有效延缓香蕉枯萎病的发生,病情指数为33.26,远低于化肥和有机肥处理的64.37和57.34,防病效果达到48.3%。生物有机肥处理较有机肥和化肥处理显着提高了根际土壤微生物基础呼吸、诱导呼吸、FDA水解酶活性、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率和微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增加了AWCD值。主成分分析表明,各处理的微生物碳代谢功能结构差异较大,经生物有机肥处理的根际微生物的活性较高,与有机肥和不施肥处理相比,生物有机肥处理微生物利用聚合物类、碳水化合物类和酚类碳源的能力显着提高,进一步表明了生物有机肥通过改善土壤微生物活性、类型和环境降低香蕉枯萎病的危害。(4)为探讨生物炭与有机肥对微生物生态环境影响的差异,比较研究了生物炭的施用及其与不同肥料混施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有机肥和0.25%生物炭较其它施肥处理显着提高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率(P<0.05),但生物炭施用量增加会降低AWCD值;0.1%有机肥可以显着提高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物种均匀度,而0.25%生物炭显着提高土壤微生物的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0.1%有机肥和0.25%生物炭对聚合物类、碳水化合物类、羧酸类、氨基酸类和酚类碳源利用率最高;添加化肥处理中磷肥的添加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能力,而氮肥和钾肥的添加显着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能力;主成分分析表明,0.1%有机肥、0.1%生物炭和0.25%生物炭的微生物碳代谢功能群结构相似;单施有机肥或适量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较混合施用更为显着;化学磷肥的添加及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配施适量生物炭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种类的利用。以上结果表明,适量生物炭和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相似,可以部分代替有机肥作为生防菌吸附剂施用。

二、香蕉品种遭遇病害威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香蕉品种遭遇病害威胁(论文提纲范文)

(1)5个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系)在广西蕉区的引种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1.3.2 农艺性状观测
        1.3.3 果实品质检测
        1.3.4 枯萎病发病情况调查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香蕉品种(系)的生物学特性
    2.2 不同香蕉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2.3 不同香蕉品种(系)的果实品质比较
    2.4 不同香蕉品种(系)的枯萎病抗性比较
3 讨 论
4 结 论

(2)镰刀菌酸抑制香蕉细胞吸收钾离子的作用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香蕉枯萎病研究进展
        1.1.1 致病菌尖孢镰刀菌简介
        1.1.2 尖孢镰刀菌致病机制研究
        1.1.3 尖孢镰刀菌产毒素研究
    1.2 镰刀菌酸研究进展
        1.2.1 镰刀菌酸简介
        1.2.2 镰刀菌酸生物功能
        1.2.3 镰刀菌酸致病机理
    1.3 钾和植物病害发生的关系
        1.3.1 钾提高植物抗病性的相关机制
        1.3.2 钾抑制病原菌生长的相关机制
        1.3.3 钾与生防菌协同控制植物病害的发生
    1.4 钾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1.4.1 高等植物钾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1.4.2 钾离子通道与植物抗病之间的关系
        1.4.3 毒素与离子通道之间的关系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香蕉枯萎病与缺钾症状的相关分析
    2.1 前言
    2.2 试验材料
        2.2.1 材料
        2.2.2 仪器设备
        2.2.3 培养基
    2.3 试验方法
        2.3.1 香蕉枯萎病与缺钾植株叶片的相关分析
        2.3.2 香蕉枯萎病与缺钾植株果实的相关分析
        2.3.3 实验室接枯萎病菌与缺钾植株的相关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田间香蕉枯萎病与缺钾植株叶片的比较
        2.4.2 田间香蕉枯萎病与缺钾植株果实的比较
        2.4.3 实验室接枯萎病菌与缺钾植株的比较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钾素水平影响FocTR4生理特性的分析
    3.1 前言
    3.2 试验材料
        3.2.1 材料
        3.2.2 仪器设备
        3.2.3 培养基
    3.3 试验方法
        3.3.1 钾素水平对尖孢镰刀菌菌落形态的测定
        3.3.2 钾素水平对尖孢镰刀菌干重及产孢量的测定
    3.4 结果与分析
        3.4.1 钾素水平对尖孢镰刀菌菌落形态的影响
        3.4.2 钾水平对尖孢镰刀菌干重及产孢量的影响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镰刀菌酸抑制香蕉细胞钾离子吸收的研究
    4.1 前言
    4.2 试验材料
        4.2.1 材料
        4.2.2 仪器设备
        4.2.3 培养基
        4.2.4 主要试剂及配置
    4.3 试验方法
        4.3.1 FSA和缺钾处理后香蕉植株发病率的测定
        4.3.2 FSA处理后香蕉根系钾含量的测定
        4.3.3 FSA处理后香蕉根系钾离子流速的测定
        4.3.4 FSA处理后香蕉悬浮系细胞内钾含量的测定
        4.3.5 FSA处理后对响应缺钾的防御酶活性的测定
        4.3.6 FSA诱导的关键钾离子通道基因的筛选
        4.3.7 FSA作用的关键钾离子通道基因靶标的预测
    4.4 结果与分析
        4.4.1 FSA和缺钾对香蕉植株发病情况的影响
        4.4.2 FSA对香蕉根系钾吸收能力的影响
        4.4.3 FSA对香蕉根系钾离子净流速的影响
        4.4.4 FSA对香蕉悬浮细胞内钾水平的影响
        4.4.5 FSA对响应缺钾的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4.4.6 FSA诱导的关键钾离子通道基因的确定
        4.4.7 FSA作用的关键钾离子通道基因靶标的确定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MaAKT1转基因香蕉和拟南芥的构建
    5.1 前言
    5.2 试验材料
        5.2.1 材料
        5.2.2 仪器设备
        5.2.3 培养基
        5.2.4 主要试剂
    5.3 试验方法
        5.3.1 植物过表达载体和CRISPR/Cas 9 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
        5.3.2 获得过表达MaAKT1基因的转基因香蕉植株
        5.3.3 利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敲除MaAKT1基因的转基因香蕉植株
        5.3.4 获得过表达MaAKT1基因的转基因拟南芥植株
        5.3.5 过表达MaAKT1的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耐FSA的研究
    5.4 结果与分析
        5.4.1 pCAMBIA1300-n GFP-MaAKT1和p YLCRISPR/Cas9-g RNA-MaAKT1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5.4.2 MaAKT1过表达转基因香蕉植株的获得
        5.4.3 MaAKT1基因敲除转基因香蕉植株的获得
        5.4.4 MaAKT1过表达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获得
        5.4.5 FSA对MaAKT1过表达转基因拟南芥的影响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N-芳基吡啶-4-酮类化合物的农用抑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杀菌剂的概述
    1.2 新农药创制的方法
    1.3 天然产物在农药创制中的应用
    1.4 本研究的选题背景及设计思路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化学材料
        2.1.2 生物材料
        2.1.3 实验仪器
    2.2 N-芳基吡啶-4-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2.3 抗真菌活性测定
        2.3.1 离体抗真菌活性测定
        2.3.2 盆栽实验
        2.3.3 芒果蒂腐病保护活性测定
        2.3.4 香蕉炭疽病保护活性测定
        2.3.5 芒果采后病害保护活性测定
    2.4 抗细菌活性测定
        2.4.1 离体抗细菌活性测定
        2.4.2 盆栽实验
    2.5 细胞毒性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N-芳基吡啶-4-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3.2 N-芳基吡啶-4-酮类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
        3.2.1 N-芳基吡啶-4-酮类化合物的离体抗真菌活性和结构-活性关系分析
        3.2.2 化合物23 的盆栽药效
        3.2.3 化合物23 对芒果蒂腐病的保护活性
        3.2.4 化合物23 对香蕉炭疽病的保护活性
        3.2.5 化合物23 对芒果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
    3.3 N-芳基吡啶-4-酮类化合物的抗细菌活性
        3.3.1 化合物22和23 的离体抗细菌活性
        3.3.2 化合物22和23 的盆栽药效
    3.4 化合物23 的细胞毒性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4)作物病害危机下农户新品种采纳行为研究——从个体决策到扩散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二、作物病害危机下蕉农采纳决策理论分析
    (一)小农“理性不及”:有限知识假设的替代
    (二)有限知识蕉农决策特征:不确定性与局部遵同效应
        1.不确定性下的随机决策。
        2.局部遵同效应。
    (三)两个新品种选择无差异
三、模型构建
    (一)模型构建
    (二)方法与数据
    (三)模型校准
        1.枯萎病年发生率?(t)。
        2.互动距离φ与差异容忍度β。
四、仿真实验结果与讨论
    (一)“优先接触”效应
    (二)“隔离”秩序涌现及其原因
        1.互动距离。
        2.差异容忍度。
    (三)抗病新品种之间的差异
五、结论与启示

(5)崇左市香蕉种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资料查询法
        1.4.2 实地调研调查法
        1.4.3 走访蕉园
        1.4.4 综合分析
第二章 国内外香蕉种植业发展现状
    2.1 世界香蕉种植业的发展及情况
    2.2 我国的香蕉种植业发展及情况
        2.2.1 我国香蕉生产现状
        2.2.2 我国香蕉的生产技术
        2.2.3 关于海南、广东、广西几个香蕉主产区的发展现状与研究
    2.3 广西香蕉种植业现状
        2.3.1 广西香蕉种植品种
        2.3.2 香蕉种植规模化,标准化程度高,香蕉产量和品质大大提高
        2.3.3 主产区分区域化特征明显
第三章 崇左市香蕉种植情况及市场现状
    3.1 崇左市的资源状况
    3.2 崇左市主要辖区县份香蕉种植情况
    3.3 崇左市香蕉种植情况
        3.3.1 2016年崇左市香蕉种植情况
        3.3.2 2017年崇左市香蕉种植情况
    3.4 崇左市香蕉市场产销情况
        3.4.1 采收价格及上市规律
        3.4.2 造成价格差异的原因
        3.4.3 2017年崇左市地区香蕉上市情况
        3.4.4 崇左市香蕉行情低迷的原因
    3.5 崇左市香蕉技术现状
        3.5.1 香蕉种植管培技术水平高
        3.5.2 香蕉生产示范园的建设
        3.5.3 香蕉采摘和商品化处理技术
    3.6 崇左市香蕉种植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3.6.1 专业合作社的促进与带动作用
        3.6.2 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的就业
    3.7 崇左市发展香蕉种植业的SWOT分析
        3.7.1 崇左市发展香蕉种植业的优势
        3.7.2 崇左市发展香蕉种植业的劣势
        3.7.3 崇左市发展香蕉种植业的机遇
        3.7.4 崇左市发展香蕉种植业面临的挑战
第四章 崇左市香蕉种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发展时间较短,经验不足
    4.2 近年来受到枯萎病危害严重
        4.2.1 关于枯萎病
        4.2.2 香蕉枯萎病病原
        4.2.3 香蕉枯萎病害与症状
        4.2.4 枯萎病传播扩散情况
        4.2.5 香蕉抗耐枯萎病品种引进及香蕉枯萎病防控技术应用情况
    4.3 香蕉普遍增产,但品质低,且大部分达不到入冷库要求
    4.4 香蕉采购价格波动较大,种植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4.5 种植成本增加,导致利润下降
    4.6 当地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技术普及成问题
    4.7 香蕉的质量不高,后期加工能力较差
    4.8 蕉园抵御自然灾害、病害的能力较弱
    4.9 香蕉产品的销售方式单一,产业链延伸不足
第五章 崇左市香蕉种植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5.1 总体思路及方向
    5.2 崇左市香蕉种植业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5.2.1 土地政策方面
        5.2.2 金融及贷款方面
        5.2.3 表彰与鼓励政策方面
    5.3 崇左市香蕉种植业发展的各项具体措施建议
        5.3.1 完善土地流转的模式、制度,实行蕉园规模化经营
        5.3.2 大型香蕉企业与合作社要规范化经营
        5.3.3 政府的协助与推广
        5.3.4 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管理
        5.3.5 注意对香蕉病虫害的防控,提高蕉园抗病抗灾能力
        5.3.6 面对低价窘困,农户和企业需要做的
        5.3.7 加大农业贷款力度推广香蕉保险
        5.3.8 信息平台的建立与应用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两种狄克氏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影响因子和转录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产业概述
    1.1.1 蝴蝶兰产业概述
    1.1.2 香蕉产业概述
1.2 狄克氏细菌概述
    1.2.1 狄克氏细菌的发现及分类地位
    1.2.2 狄克氏细菌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
    1.2.3 狄克氏细菌的寄主范围
    1.2.4 狄克氏细菌引起的症状
    1.2.5 狄克氏细菌的初侵染来源和传播途径
    1.2.6 狄克氏细菌的致病性分化
    1.2.7 狄克氏细菌致病因子
    1.2.8 狄克氏细菌的防治措施
1.3 细菌生物被膜概述
    1.3.1 细菌生物被膜形成
    1.3.2 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影响因子
    1.3.3 细菌生物被膜与细菌群体感应系统
    1.3.4 细菌生物被膜分散研究
    1.3.5 D-型氨基酸分散细菌生物被膜研究
    1.3.6 细菌生物被膜转录组学研究
    1.3.7 同属不同种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差异研究
    1.3.8 细菌生物被膜与农业生产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MS1生物被膜形成过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菌株
    2.1.2 供试溶液与培养基
    2.1.3 生物被膜的形成
    2.1.4 细菌生物被膜结构观察
    2.1.5 生物被膜显微观察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MS1生物被膜形成过程
    2.2.2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MS1生物被膜结构
2.3 讨论 3 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菌PA1生物被膜形成影响因子及敏感性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菌株
    3.1.2 供试培养基
    3.1.3 试剂及溶液的配置
    3.1.4 生物被膜的形成
    3.1.5 细菌生物被膜结构的观察
    3.1.6 影响生物被膜形成因子
    3.1.7 逆境因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菌PA1生物被膜发育
    3.2.2 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菌PA1生物被膜结构
    3.2.3 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菌PA1对碳源的利用情况
    3.2.4 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菌PA1对不同温度的反应
    3.2.5 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菌PA1对不同pH的反应
    3.2.6 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菌PA1对高温敏感性分析
    3.2.7 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菌PA1对低温敏感性分析
    3.2.8 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菌PA1对紫外线照射敏感性分析
3.3 讨论 4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MS1生物被膜形成因子及抑制因子筛选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菌株
    4.1.2 试验培养基
    4.1.3 供试试剂及其溶液配制
    4.1.4 细菌生物被膜和浮游菌半定量方法
    4.1.5 生物被膜形成影响因子
    4.1.6 D-蛋氨酸作用下细菌鞭毛运动性试验(Motility assays)
    4.1.7 D-蛋氨酸作用下细菌生物被膜结构观察
    4.1.8 D-蛋氨酸与硫酸链霉素的抗菌活性
    4.1.9 D-蛋氨酸与硫酸链霉素对细菌代谢的影响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MS1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因子的影响
    4.2.2 D-蛋氨酸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MS1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
4.3 讨论 5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MS1转录组测序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菌株
    5.1.2 供试培养基
    5.1.3 细菌培养
    5.1.4 细菌浮游菌和生物被膜样品采集
    5.1.5 细菌RNA提取
    5.1.6 建库测序流程
    5.1.7 基本生物信息学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RNA样品质量检测信息
    5.2.2 RNA-seq整体质量评估
    5.2.3 差异基因整体分布情况
    5.2.4 差异基因韦恩图
    5.2.5 差异基因的分析
    5.2.6 显着上调基因的挖掘分析
    5.2.7 显着下调基因的挖掘分析
5.3 讨论 6 结论与创新点
6.1 全文总结
6.2 本文创新点
6.3 问题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获得奖励、论文发表等情况

(7)土壤熏蒸及施用生防菌对香蕉根结线虫及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及专有词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香蕉寄生线虫病害概述
    2 根结线虫概述
        2.1 根结线虫的发生与危害
        2.2 根结线虫的侵染及生物学特性
    3 根结线虫的防治措施
        3.1 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利用
        3.2 农业防治
        3.3 物理防治
        3.4 化学防治
        3.5 生物防治
        3.6 有机废弃物料利用
    4 土壤线虫多样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4.1 土壤线虫多样性和生态类型
        4.2 土壤线虫多样性的评价
        4.3 土壤线虫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
        4.4 土壤线虫的生态功能及其与微生物的关系
    5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5.1 传统微生物选择培养法
        5.2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
        5.3 实时荧光定量PCR
        5.4 高通量测序
        5.5 其他研究方法
    6 本研究的目和意义
    7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7.1 研究内容
        7.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土壤熏蒸剂的筛选及其对线虫群落的影响
    引言
    第一节 土壤熏蒸剂的筛选及施用模式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的石灰碳铵组合对线虫活性的抑制效果
        2.2 土壤含水量对石灰碳铵组合抑制线虫效果的影响
        2.3 不同温度对石灰碳铵组合抑制线虫效果的影响
        2.4 石灰碳铵组合施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5 不同产氨物质在培养皿中对线虫活性的抑制效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盆栽条件下土壤熏蒸剂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熏蒸对土壤不同营养类群线虫的影响
        2.2 熏蒸对土壤线虫类群的影响
        2.3 收获时土壤不同营养类群线虫的数量分析
        2.4 收获时土壤线虫类群的数量分析
        2.5 收获时根系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分析
        2.6 熏蒸后土壤线虫群落的PCR-DGGE分析
        2.7 收获时土壤线虫群落的PCR-DGGE分析
        2.8 收获时香蕉生长指标和病情调查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节 田间条件下石灰碳铵熏蒸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石灰碳铵熏蒸对土壤不同营养类群线虫的影响
        2.2 石灰碳铵熏蒸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2.3 收获时石灰碳铵处理对土壤不同营养类群线虫的影响
        2.4 收获时石灰碳铵处理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2.5 收获时石灰碳铵处理对根系植食性线虫的防效
        2.6 石灰碳铵处理对苗期香蕉生长指标和收获期产量的影响
        2.7 石灰碳铵处理对土壤总细菌和总真菌数量的影响
        2.8 石灰碳铵处理对土壤理化指标的影响
        2.9 土壤理化、微生物量对线虫群落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拮抗根结线虫内生菌的筛选及其防治效果研究
    引言
    第一节 拮抗根结线虫的内生菌筛选及其盆栽防治效果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病害水平的香蕉根内可培养微生物的分布
        2.2 不同病害水平的香蕉根内拮抗根结线虫内生菌的比例
        2.3 内生菌根内定殖能力及其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2.4 收获时拮抗根结线虫内生菌对香蕉根结线虫的盆栽防治效果
        2.5 收获时生防菌SA处理对土壤不同营养类群线虫的影响
        2.6 收获时生防菌SA处理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2.7 收获时香蕉生长指标和病情调查结果
        2.8 菌株SA生理生化特征与系统发育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生防菌SA定殖后对根内和根围细菌区系的影响及其抑制线虫的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根内和土壤总细菌和总放线菌拷贝数
        2.2 菌株SA定殖香蕉根系对根内和根围细菌区系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土壤熏蒸结合施用生防菌对线虫群落的影响
    引言
    第一节 盆栽条件下土壤熏蒸结合生防菌对香蕉根结线虫及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收获时根系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分析
        2.2 土壤不同营养类群线虫的数量分析
        2.3 收获时土壤线虫类群的数量分析
        2.4 收获时香蕉生长指标和病情调查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田间条件下土壤熏蒸结合生防菌对香蕉根结线虫及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收获时根系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分析
        2.2 收获时土壤不同营养类群线虫的数量分析
        2.3 收获时土壤线虫类群的数量分析
        2.4 收获时土壤理化因子与线虫类群数量的相关性
        2.5 石灰碳铵熏蒸结合生防菌对香蕉产量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创新点
展望
致谢
博士期间已(待)发表论文与授权发明专利

(8)碱性长效肥抑酸降镉铅机制及作物生长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土壤酸化的成因
        1.2.1 施用化肥
        1.2.2 酸沉降
        1.2.3 连作
    1.3 土壤酸化的危害
        1.3.1 抑制作物生长发育
        1.3.2 导致土壤营养元素流失
        1.3.3 破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1.3.4 加重土壤重金属污染
    1.4 土壤酸化的治理
        1.4.1 选择适宜的肥料
        1.4.2 控制酸沉降
        1.4.3 碱性肥料及其他碱性改良剂的应用
        1.4.4 适宜的作物及耕作模式
    1.5 碱性肥料及其在治理土壤酸化中应用的前景
    1.6 研究的切入点及目的意义
    1.7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7.1 研究内容
        1.7.2 技术路线
第2章 碱性长效肥抑酸改土的效果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室内培养条件下碱性长效肥及其用量对土壤酸度的影响
        2.2.2 盆栽条件下碱性长效肥治理土壤酸度的效果研究
        2.2.3 大田条件下碱性长效肥及其配施尿素治理土壤酸度的效果
        2.2.4 测定方法
        2.2.5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室内培养条件下碱性长效肥及其用量对水稻土土壤pH值的影响
        2.3.2 室内培养条件下碱性长效肥及其用量对水稻土土壤交换性酸的影响
        2.3.3 盆栽条件下碱性长效肥对韭菜土壤pH值的影响
        2.3.4 盆栽条件下碱性长效肥对韭菜土壤交换性酸的影响
        2.3.5 碱性长效肥及其配施尿素对蕉园土壤pH值的影响
        2.3.6 碱性长效肥及其配施尿素对蕉园土壤交换性酸的影响
    2.4 小结
第3章 碱性长效肥治理Cd、Pb污染的效果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碱性长效肥及其用量对土壤Cd、Pb有效性的影响
        3.2.2 碱性长效肥治理土壤、韭菜Cd污染的效果研究
        3.2.3 样品采集及测定方法
        3.2.4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碱性长效肥及其用量对土壤有效Cd含量的影响
        3.3.2 碱性长效肥及其用量对土壤有效Pb含量的影响
        3.3.3 碱性长效肥对韭菜土壤有效Cd含量的影响
        3.3.4 碱性长效肥对韭菜生育期Cd累积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3.3.5 碱性长效肥对韭菜土壤全Cd含量的影响
        3.3.6 碱性长效肥对韭菜Cd含量及其累积量的影响
        3.3.7 土壤Cd污染程度对韭菜Cd含量及其累积量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碱性长效肥降低土壤Cd、Pb污染的机理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碱性长效肥及其用量对土壤Cd形态比例的影响研究
        4.2.2 碱性长效肥及其用量对土壤Pb形态比例的影响研究
        4.2.3 碱性长效肥降低韭菜Cd污染的研究
        4.2.4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碱性长效肥及其用量对土壤Cd形态比例的影响
        4.3.2 土壤pH值、土壤交换性酸与土壤Cd形态比例的关系
        4.3.3 碱性长效肥及其用量对土壤Pb形态比例的影响
        4.3.4 土壤pH值、土壤交换性酸与土壤Pb形态比例的关系
        4.3.5 碱性长效肥和土壤Cd污染程度对韭菜Cd富集系数与转运系数的影响
        4.3.6 土壤pH值与土壤有效Cd含量、韭菜Cd累积量的关系
    4.4 小结
第5章 碱性长效肥的产量效应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碱性长效肥对香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5.2.2 碱性长效肥配施尿素对香蕉生长和产量的效应研究
        5.2.3 碱性长效肥对韭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5.2.4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碱性长效肥对香蕉生长的影响
        5.3.2 碱性长效肥对香蕉产期的影响
        5.3.3 碱性长效肥对香蕉品质的影响
        5.3.4 碱性长效肥对香蕉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5.3.5 碱性长效肥配施尿素对香蕉生长的影响
        5.3.6 碱性长效肥配施尿素对香蕉产期的影响
        5.3.7 碱性长效肥配施尿素对香蕉品质的影响
        5.3.8 碱性长效肥配施尿素对香蕉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5.3.9 碱性长效肥及土壤Cd污染程度对韭菜生长的影响
        5.3.10 碱性长效肥及土壤Cd污染程度对韭菜产量的影响
    5.4 小结
第6章 碱性长效肥对香蕉氮素营养特性的影响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碱性长效肥对香蕉氮素营养特性的研究
        6.2.2 碱性长效肥配施尿素对香蕉氮素营养特性的研究
        6.2.3 数据处理
    6.3 结果与分析
        6.3.1 碱性长效肥对香蕉生育期根、茎、叶氮素含量的影响
        6.3.2 碱性长效肥对香蕉生育期根、茎、叶氮素累积量的影响
        6.3.3 碱性长效肥对香蕉收获期氮素分配规律的影响
        6.3.4 碱性长效肥对香蕉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6.3.5 碱性长效肥对蕉园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6.3.6 碱性长效肥配施尿素对香蕉根、茎、叶氮素含量的影响
        6.3.7 碱性长效肥配施尿素对香蕉根、茎、叶氮素累积量的影响
        6.3.8 碱性长效肥配施尿素对香蕉收获期氮素分配规律的影响
        6.3.9 碱性长效肥配施尿素对香蕉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6.3.10 碱性长效肥配施尿素对蕉园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6.4 小结
第7章 全文讨论
    7.1 碱性长效肥抑酸改土及其治理土壤Cd、Pb污染可行性分析
    7.2 碱性长效肥的氮肥长效性机理分析
    7.3 碱性长效肥的应用前景及其施肥技术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9)直过民族文化的现代建构 ——基于一个布朗族村寨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视角
    三、理论运用
    四、研究方法
    五、相关研究综述
    六、田野点概况
第一章 布朗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及特征
    第一节 布朗族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延续
    第二节 布朗族传统文化的特征
第二章 “直接过渡”与布朗族文化变迁
    第一节 布朗族的“直接过渡”
    第二节 国家力量对布朗族传统文化的改造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布朗族文化的建构
    第一节 新时期的族群社会结构重组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族群文化自觉
    第三节 教育并行模式与族群文化再制
    第四节 现代科技对族群文化的冲击和推促
    第五节 族群精英在族群文化建构中的作用
第四章 族群“文化名片”——布朗弹唱
    第一节 布朗弹唱的历史源流
    第二节 布朗弹唱的现代建构
    第三节 民族文化产业视角下的布朗弹唱
结语
    一、直过民族文化的建构轨迹
    二、直过民族文化现代建构的路径思考
附录
    一、图片索引
    二、表格索引
参考文献
致谢

(10)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枯萎病及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香蕉枯萎病概述
        1.1.2 香蕉枯萎病的防治
        1.1.3 生物有机肥在土传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1.1.4 根系分泌物与土传病害的关系
        1.1.5 微生物多样性与土传病害的关系
        1.1.6 生物炭在土传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根系分泌物的影响及其防病效果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基质盆栽试验
        2.2.2 土壤盆栽试验
        2.2.3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基质栽培试验结果与分析
        2.3.2 土壤盆栽试验结果与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生物有机肥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材料
        3.2.2 试验设计
        3.2.3 根际土壤采集
        3.2.4 土壤细菌功能多样性分析—Biolog Eco微平板法
        3.2.5 土壤磷脂脂肪酸(PLFA)测定
        3.2.6 土壤细菌遗传多样性分析—PCR-DGGE法
        3.2.7 数据统计及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生物有机肥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3.3.2 生物有机肥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结构多样性的影响
        3.3.3 生物有机肥对根际土壤微生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大田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根际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供试材料
        4.2.2 试验设计
        4.2.3 试验区保护
        4.2.4 测试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处理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4.3.2 不同处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基础呼吸和诱导呼吸的影响
        4.3.3 不同处理对根际土壤FDA水解酶的影响
        4.3.4 不同处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供试材料
        5.2.2 试验设计
        5.2.3 样品采集及测定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处理土壤平均颜色变化率
        5.3.2 不同处理土壤AWCD和多样性指数比较
        5.3.3 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作为底物的能力
        5.3.4 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主成分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1.1 生物有机肥的防病效果及对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6.1.2 生物有机肥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6.1.3 大田施用生物有机肥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6.1.4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6.2 结论
    6.3 本文创新点
    6.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BIOLOG ECO微平板中六类碳底物分布
附录B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四、香蕉品种遭遇病害威胁(论文参考文献)

  • [1]5个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系)在广西蕉区的引种表现[J]. 黄素梅,韦莉萍,李朝生,覃柳燕,韦弟,田丹丹,龙盛风,何章飞,周维,韦绍龙. 西南农业学报, 2020(11)
  • [2]镰刀菌酸抑制香蕉细胞吸收钾离子的作用机理[D]. 邵川格. 沈阳农业大学, 2020(12)
  • [3]N-芳基吡啶-4-酮类化合物的农用抑菌活性研究[D]. 俞秀强. 海南大学, 2020(02)
  • [4]作物病害危机下农户新品种采纳行为研究——从个体决策到扩散机制[J]. 朱月季,张颖,胡晨. 农业技术经济, 2019(12)
  • [5]崇左市香蕉种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徐晓屿. 广西大学, 2018(12)
  • [6]两种狄克氏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影响因子和转录组研究[D]. 黄宁. 广西大学, 2019(11)
  • [7]土壤熏蒸及施用生防菌对香蕉根结线虫及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D]. 苏兰茜.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8)
  • [8]碱性长效肥抑酸降镉铅机制及作物生长效应研究[D]. 郭春铭.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9]直过民族文化的现代建构 ——基于一个布朗族村寨的个案研究[D]. 谢翔. 云南大学, 2017(09)
  • [10]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枯萎病及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D]. 赵兰凤. 华南农业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受疾病威胁的香蕉品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