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花生田杂草发生及化学防治

山东省花生田杂草发生及化学防治

一、山东省花生田杂草的发生及其化学防除(论文文献综述)

高兴祥,张悦丽,安传信,李美,李健,房锋,张双应[1](2021)在《山东省冬小麦田杂草群落调查及其变化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过去10年,山东省冬小麦田杂草种类、数量和发生区域均发生了明显变化,明确山东省冬小麦田杂草群落演替规律,分析其演替原因,为制定小麦田杂草精准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山东省冬小麦种植区域调查300个调查地,每个调查地选择3块区域,每块区域采用倒置"W"型9点取样法,从2009—2019年10年间分3次调查山东省冬小麦田杂草群落分布,明确山东省冬小麦田7大区域杂草群落组成,分析杂草群落变化规律。【结果】山东省冬小麦田杂草群落结构及其变化有如下特点:(1)播娘蒿、荠菜一直是山东省冬小麦田的优势杂草,3次调查中播娘蒿优势度始终排在第1位,相对优势度分别为20.68%、22.49%、22.24%,荠菜也始终排在前3位,相对优势度分别为15.49%、15.77%和14.51%。(2)优势杂草种类越来越多,2009—2010年度调查时,相对优势度≥10.00%的只有播娘蒿、荠菜两种,后两次调查时,则分别为3种(增加了雀麦)和5种(增加了雀麦、节节麦和猪殃殃)。(3)禾本科杂草分布区域和危害程度逐年加大。2009—2010年度恶性禾本科杂草雀麦和节节麦主要分布在西北平原区、北部滨海区、中部山区;2013—2014年度扩散蔓延至南部山区、胶潍河谷平原区;2018—2019年度时已遍及全省。且危害程度逐渐加大,3次调查中雀麦相对优势度分别为7.66%、16.39%、17.94%;节节麦分别为3.08%、7.61%、11.38%;多花黑麦草、大穗看麦娘和野燕麦虽然总优势度不高,但也在逐渐增大。(4)婆婆纳、猪殃殃等阔叶杂草分布越来越广。3次调查中猪殃殃优势度分别为8.29%、8.94%、10.00%,逐年上升,分布区域也逐渐扩大,在山东省各个区域均大面积分布,尤其在西南平洼区、南部山区和中部山区分布最多,在西北平原区分布面积也很广;婆婆纳优势度分别为1.08%、1.18%、2.05%,主要分布在西南平洼区和南部山区,在其他区域也已有分布。(5)山东省7大小麦种植区域杂草群落变化最大的是胶东丘陵区,物种多样性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009—2010年度时,反映物种多样性的香农指数仅高于北部滨海区,列第6位;2013—2014年度,超过西北平原区和胶潍河谷平原区,列第4位;2018—2019年度,仅次于南部山区,列第2位。【结论】耕作制度的变化、恶性杂草的传播入侵以及单一除草剂大面积连续应用明显推动了山东省冬小麦田杂草群落的变化。因此,在山东省冬小麦田杂草防控中,应推广化学除草剂与农艺措施相结合、根据田间草相精准选择除草剂以及不同机理除草剂轮换使用等杂草综合防控策略。

王喜刚,郭成瑾,沈瑞清[2](2019)在《宁夏马铃薯田杂草种类及其群落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明确宁夏马铃薯田杂草发生种类及其群落特征,采用倒置"W"9点取样法对宁夏马铃薯田杂草种类及其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杂草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宁夏马铃薯田杂草有71种,隶属于22科56属,其中以菊科、禾本科、藜科为主,优势杂草为稗、灰绿藜、狗尾草和反枝苋。从杂草区域分布多样性分析来看,彭阳县物种丰富度最高,为39种,Shannon-Wiener指数为2.23、Pielou指数为0.61、Simpson指数为0.8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宁夏马铃薯田杂草群落可划分为3组,第1组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及六盘山阴湿区杂草群落,第2组为盐、同、香山半荒漠区杂草群落,第3组为银川平原黄灌区杂草群落。综合分析,土壤结构和湿度是影响宁夏马铃薯田杂草群落组成的主要生态因子。

李双建[3](2019)在《新疆玉米杂草群落组成及化学除草剂减施增效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针对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田间杂草群落组成本底不清,以及玉米种植中普遍存在化学除草剂乱混乱配、盲目加大用药量,生产上缺乏安全、高效、可操作性强的除草剂及其减施增效相关科学施药技术等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新疆各主要玉米产区田间杂草群落结构的系统调查,初步明确了新疆荒漠绿洲这一特殊生境下玉米区田间杂草群落的整体分布组成以及各地区间杂草群落结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安全高效除草剂种类及施药量筛选、增效剂协同使用技术的研究,最终提出建立了一套符合新疆生产实际的玉米除草剂科学施药及其减施增效技术,为我区玉米产业的绿色、安全、高效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新疆玉米主产区田间杂草组成以及群落结构特征分析表明:新疆灌溉玉米产区共有杂草38种,隶属17科34属,其中,重要杂草3种,主要杂草13种,次要杂草22种,以禾本科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L.Beauv.)、藜科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 L.)、锦葵科野西瓜苗(Hibiscus trionum L.)和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us)以及苋科凹头苋(Amaranthus lividus L.)为该地区优势杂草。重要值和群落结构分析表明:不同地区的重要杂草种类和群落结构组成存在差异,喀什地区春播玉米田杂草的种类最丰富,Margalef指数(3.6961)、Shannon Wiener(2.4632)和Pielou指数(0.7560)最高,而该地区复播玉米田间杂草的Margalef指数(1.4433)和Shannon Wiener(1.6482)最低,重要杂草为稗草和马齿苋;乌鲁木齐地区杂草的Margalef指数(3.1169)、Shannon Wiener(2.2006)和Pielou指数(0.7346)次之,重要杂草以苘麻和野西瓜苗为主;伊犁地区杂草的Simpson指数(0.2778)最高,这表明其优势杂草危害时期最为集中,且以灰绿藜为该地区重要杂草。生态位宽度的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各地区重要杂草的优势性。生态位重叠值分析表明,乌鲁木齐地区马齿苋、稗草,伊犁地区狗尾草、苘麻和田旋花,喀什地区春播玉米田的田旋花和龙葵以及喀什地区复播玉米田中苘麻和灰绿藜等主要杂草与地区重要杂草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2、安全高效除草剂种类及施药量筛选表明:在生产上能安全高效防除玉米杂草的除草剂种类及施药量为,封闭处理:38%莠去津SC 1500 mL/hm2、38.5%硝?精?莠去津CS 6000 mL/hm2,茎叶处理:40g/L烟嘧磺隆OD 1200 mL/hm2、28%硝·烟·莠去津OD 2700 mL/hm2、24%硝磺·烟·莠OD 2700 mL/hm2和50%氯吡·硝·烟嘧WG 450 g/hm2。而30%苯唑草酮SC 225 mL/hm2的防效最差,其在30d和45d的总草株防效、总草鲜重防效分别仅为60.00%、56.07%和21.88%、41.73%。3、除草剂减量增效技术研究:在上述除草剂种类及施药量筛选研究的基础上,以2种代表性除草剂防效最佳的科学施药量(40%硝?精?莠去津CS 400 mL/亩、26.7%噻隆·异恶酮SC 30 mL/亩)为减药基线,并系统对比评价了3种增效剂(63%激健助剂、辉丰增效剂、黑龙江大学2#增效剂)分别与化学除草剂协同使用实现不同减药水平(0%、-15%、-30%)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结果表明,通过除草剂与增效剂的科学协同使用,能够使得除草剂在现有科学施药水平的基础上实现减施30%是完全可行的。但不同增效剂之间的增效作用存在一定差异,且不同剂型的农药对增效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农药种类及增效剂等合理搭配使用。

周超,马冲,张勇,路兴涛,张田田,宋敏,吴翠霞,孔繁华[4](2019)在《9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对花生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文中认为为评价9种除草剂对花生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花生安全性,采用茎叶处理的方法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茎叶处理药剂240 g/L甲咪唑烟酸水剂72 g/hm2,500 g/L三氟草嗪悬浮剂150、300 g/hm2,480 g/L灭草松水剂2160 g/hm2,10%乙羧氟草醚乳油60、120 g/hm2,7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577.5、1155 g/hm2处理对花生田杂草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均在90%以上。但500 g/L三氟草嗪悬浮剂150、300 g/hm2,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45、90 g/hm2,7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577.5、1155 g/hm2对花生安全性较差,植株明显低于人工除草处理。因此,在花生田茎叶喷雾可选用240 g/L甲咪唑烟酸水剂、480 g/L灭草松水剂、10%乙羧氟草醚乳油进行杂草防除,对花生安全性较好。

房锋,李美,高兴祥,李健,李燕,吕素洪[5](2018)在《冬小麦田大穗看麦娘种群动态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明确麦田杂草大穗看麦娘Alopecurus myosuroides的田间种群发生动态规律,采用固定样方和随机样方取样方法于2013—2015年在山东省济南市研究了冬小麦田大穗看麦娘田间种群的萌发和生长动态,并分析了不同密度大穗看麦娘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济南市小麦播后2040 d为大穗看麦娘出苗高峰期,至11月下旬出苗量占全年出苗总量的97.1%。11月上旬,大穗看麦娘开始出现分蘖,至翌年4月上中旬结束,分蘖数平均每株为6.3个,比小麦多3.1个。3月下旬大穗看麦娘开始拔节,4月中旬平均株高超过小麦,5月下旬平均株高达到75.6 cm,高出小麦2.5 cm。5月上旬大穗看麦娘单茎平均鲜重达到最大为1.7 g,小麦为12.6 g。大穗看麦娘出苗、株高、分蘖和鲜重的变化与小麦变化趋势一致,与时间、温度密切相关。随着大穗看麦娘密度的增加,小麦产量急剧下降,当密度达到420株/m2时,小麦产量损失率高达65.8%。大穗看麦娘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穗密度影响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对千粒重影响不显着,当密度为420株/m2时,小麦穗密度减少55.2%,穗粒数减少26.4%。

黄义召[6](2018)在《苯唑氟草酮除草活性及对玉米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玉米种植面积大,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田杂草种类繁多,严重危害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苯唑氟草酮由青岛清原化合物有限公司研制开发,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型吡唑酮类化合物,尚未推广应用,该化合物对玉米田常见杂草除草活性以及对不同玉米品种安全性尚未有研究报道。鉴于此,本研究采用温室盆栽法、酶活力测定法和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苯唑氟草酮杀草谱、除草活性和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安全性以及安全剂对苯唑氟草酮在玉米上的解毒效果和解毒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另外也对影响苯唑氟草酮药效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降雨和杂草叶龄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苯唑氟草酮的玉米田的推广使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温室盆栽法对苯唑氟草酮室内生测试验结果表明,苯唑氟草酮对多数玉米田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对稗草、狗尾草、马唐、苘麻、反枝苋的IC50分别为3.35、2.71、2.63、2.54、1.15g a.i.ha-1,对照药剂硝磺草酮对这5种杂草的IC50分别为12.53、182.40、5.02、0.85、1.83g a.i.ha-1。苯唑氟草酮对玉米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使用剂量下,苯唑氟草酮对22种玉米品种安全性较高,未出现白化症状,但不同玉米品种鲜重抑制率之间存在差异。在90 g a.i.ha-1茎叶喷雾剂量下,佳昌339、辽单127等10个玉米品种鲜重抑制率高于5%,但低于10%;郑单958、先玉335等12个玉米品种鲜重抑制率低于5%。苯唑氟草酮在先玉335与稗草、狗尾草、马唐、苘麻、反枝苋之间的选择系数分别为21.81、15.32、3.00、6.71、30.18,苯唑氟草酮在登海605与稗草、狗尾草、马唐、苘麻、反枝苋之间的选择系数分别为40.83、28.68、5.61、12.56、56.50,苯唑氟草酮在蠡玉31与稗草、狗尾草、马唐、苘麻、反枝苋之间的选择系数分别为40.24、28.27、5.53、12.38、55.69。除苘麻外,苯唑氟草酮选择系数均高于硝磺草酮。环境因素及杂草叶龄对苯唑氟草酮药效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1535℃,苯唑氟草酮药效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夜间温度/白天温度为15℃/20℃,20℃/25℃,25℃/30℃和30℃/35℃时,苯唑氟草酮对稗草的IC50值分别为69.3031,7.5471,4.0014,2.7770 g a.i.ha-1;施药后模拟降雨测定显示,随施药与降雨间的间隔时间增大,苯唑氟草酮对稗草药效不断升高,在施药后0h、0.5h、1h、2h、4h、8h、12h、24h降雨,苯唑氟草酮稗草的IC50值分别为4.798、3.8949、2.4273、2.1735、2.0788、1.9644、1.9471、1.7104 g a.i.ha-1;在稗草叶龄1-6叶期,苯唑氟草酮药效随叶龄的增加而降低,苯唑氟草酮对稗草的IC50值分别为0.0480、0.0157、0.1251、0.9542、3.4379、3.5418g a.i.ha-1,在稗草0叶期即土壤处理,苯唑氟草酮对稗草的IC50值为1.3651g a.i.ha-1。安全剂对苯唑氟草酮解毒效果试验表明,环丙磺酰胺与苯唑氟草酮在1:12、1:24、1:48三个比例下,对玉米的株高保护率分别为117.3%、133.4%、131.1%,鲜重保护率分别为240.9%、269.0%、251.9%。双苯恶唑酸与苯唑氟草酮在1:12、1:24、1:48三个比例下,对玉米的株高保护率分别为116.6%、127.4%、125.6%,鲜重保护率分别为155.8%、191.3%、206.3%,与双苯恶唑酸相比,环丙磺酰胺对苯唑氟草酮在玉米上的解毒效果更好。环丙磺酰胺对苯唑氟草酮解毒作用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和仅施用苯唑氟草酮处理组玉米相比,添加环丙磺酰胺的处理组玉米体内GSTs活性增大,说明环丙磺酰胺通过提高玉米体内的GSTs活性增加代谢能力是提高苯唑氟草酮对玉米安全性的重要途径之一。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苯唑氟草酮对玉米田杂草狗尾草、马唐、铁苋菜、反枝苋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试验玉米登海618安全,6%苯唑氟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用量45g a.i.ha-1、67.5g a.i.ha-1、90g a.i.ha-1、135g a.i.ha-1对玉米田杂草的总体鲜重防效分别为87.5%、89.6%、91.4%、93.4%。6%苯唑氟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67.5g a.i.ha-1与90%莠去津水分散粒剂1140g a.i.ha-1、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20g a.i.ha-1、40克/升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45g a.i.ha-1混用对玉米田杂草总体鲜重防效分别为88.6%,94.0%,94.4%,对比组合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20g a.i.ha-1和40克/升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45g a.i.ha-1混用对玉米田杂草总体鲜重防效为93.7%。研究结果表明,苯唑氟草酮对玉米田常见的杂草均有较高的防除效果,且对玉米安全性高,在玉米田应用前景广阔。

李美,高兴祥,李健,房锋,孙作文[7](2016)在《黄淮海冬小麦田杂草发生现状、防除难点及防控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杂草危害一直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黄淮海冬小麦田杂草群落现状、目前杂草发生特点以及杂草防除难点,对不同群落杂草提出了精准化学防控技术,并就喷药时期、温度、湿度及其它喷药注意事项等关键要素进行了概述,还简要介绍了深翻、轮作等其他综合防控技术。

李美,高兴祥,房锋,李健,孙作文,吴加军,李茂昇[8](2016)在《氟氯吡啶酯和啶磺草胺复配制剂不同条件下除草效果评价》文中提出氟氯吡啶酯是芳香基吡啶甲酸类人工合成激素类除草剂,啶磺草胺是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为明确二者复配制剂200 g/L啶磺草胺·氟氯吡啶酯WG在田间施用的推荐剂量、除草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本研究连续2年度设计进行3个试验,全面评价该制剂在冬前、冬后、添加助剂及遇干旱条件下施用的除草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200 g/L啶磺草胺·氟氯吡啶酯WG在冬前和春季施用,对雀麦、播娘蒿、荠菜、小花糖芥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田间推荐剂量以1525 g/hm2为宜;添加助剂可以显着提高其速效性和最终防效,推荐剂量添加0.25%助剂GF-2607对阔叶杂草的防效在93%以上,对雀麦的防效在97%以上;施药前后长期干旱会显着降低杂草死亡率,浇水解除旱情后可显着提高杂草防效,浇水后杂草株防效从63.7%81.6%提高到94.7%98.8%;200 g/L啶磺草胺·氟氯吡啶酯WG低温下施用或喷药后遇强降温,可以显着降低对播娘蒿的防除效果,且可以造成小麦短时间的黄化、株高受抑制,对后期产量影响不大。建议在日最高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施药。

吴翠霞,张宏军,张佳,宋敏,孔繁华,路兴涛[9](2016)在《玉米田主要杂草对烟嘧磺隆的抗性》文中研究表明为明确我国玉米田杂草对烟嘧磺隆的抗性水平及分布现状,于2010—2011年自山东、吉林、四川、河北4省采集连续多年施用烟嘧磺隆的玉米田杂草种子样本121个,在温室内采用盆栽法测定了其对烟嘧磺隆的抗性。结果显示:4个杂草样本对烟嘧磺隆产生了抗性,其中山东淄博张店区傅家镇高家村的牛筋草抗性种群的GR50为25.76g/hm2,是敏感种群(1.33g/hm2)的19.37倍,已产生明显的抗药性;四川彭山县谢家镇岳油村的稗草、河北大城县广安镇夏屯村的虎尾草和河北邯郸的狗尾草分别产生了6.14、5.43和5.65倍的低水平抗性;其余杂草样本均无明显抗性。同一杂草不同采集地点的敏感样本对烟嘧磺隆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吴宪[10](2015)在《棒头草(Polypogon fugax)种子生物学、生态适应性及化学防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我国夏熟作物田杂草棒头草(Polypogon fugax)为研究对象,对其种子生物学、生态适应性及化学防除技术进行研究,揭示了棒头草发生日益严重的原因,为棒头草的防除奠定理论基础。本文首先研究了棒头草种子的休眠、萌发和结实特性;其次通过室内模拟田间环境研究了棒头草对高温、水分和盐分胁迫的适应能力;最后根据我国夏熟作物田除草剂使用情况,通过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棒头草对常用除草剂的敏感性水平,以此结果为依据,运用Gowing法筛选了防除以棒头草为优势种的复配剂配方配比,并在室内验证了该配方对夏熟作物田主要杂草的毒力。详细结果如下:1.棒头草的种子生物学通过连续两年对成熟后新采集的棒头草种子进行萌发试验研究了棒头草种子休眠特性。结果表明,棒头草种子存在15 d左右的休眠过程,种子萌发率随采集后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至采后15 d达到90%以上。通过萌发试验研究了温度、光照、酸碱度、水势、盐分对棒头草种子萌发以及播种深度对其出苗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棒头草种子适宜萌发温度范围为10~20℃,在20℃时萌发率最高;在变温条件下,高温20℃至30℃,低温5℃至20℃处理棒头草萌发率均达到90%以上。棒头草种子萌发不需光,在pH值4~10范围内均可萌发。棒头草种子萌发对水势敏感,随着溶液水势从0下降至-0.4 MPa,萌发率从90%下降至15%;对盐分的不敏感,当NaCl浓度达到高浓度160 mM时,萌发率仍可达到26%。棒头草在土表以下0.5 cm时出苗率最高,当播种深度大于4 cm时不能出苗,但播种深度达到8 cm处的种子仍能萌发。通过结实调查可知,棒头草平均穗长度为9.62±1.34cm,种子长度2.09±0.11mm,芒长度为 2.01±0.08 mm,每穗小穗数 1259士 184 个,千粒重 0.1417±0.0096 g。2.棒头草的生态适应性通过测定棒头草叶绿素、脯氨酸、可溶糖、可溶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三种抗氧化酶活性研究了棒头草对高温、水分和盐胁迫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在40 ℃高温胁迫下,棒头草的叶绿素含量较低温处理(≤20 ℃)显着下降,但在30 ℃处理下,仅比低温处理下降了10%,证明棒头草在30 ℃时仍可正常生长。棒头草是一种喜冷植物,其适宜生长的温度一般低于20 ℃,这一额外的温度范围使得棒头草可以早于作物和其他杂草,在温度仍然较高的夏末生长。在40 ℃胁迫下,棒头草脯氨酸含量较低温处理提高了 8倍,且体内抗氧化酶活性显着提高,说明脯氨酸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是棒头草适应高温胁迫的重要方式。在干旱胁迫下,棒头草叶绿素含量显着下降,但14 d复水后,其叶绿素含量又出现显着上升,说明在14 d干旱胁迫对棒头草生长的影响是可逆的,一旦胁迫条件解除生长便又可以恢复,表明棒头草有较强的耐旱性。棒头草主要是通过提高自身各种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来维持细胞吸水能力(干旱胁迫下棒头草的可溶糖和可溶蛋白含量较对照升高了 1.5倍和9倍)来获得抗旱性。轻度淹涝胁迫(水层维持地上3 cm)并未对棒头草生长造成影响,其叶绿素、可溶蛋白含量与对照无显着差异;当棒头草处于整株没于水下的胁迫时,其抗氧化酶活性显着提高来抵御外界胁迫。盐分胁迫下棒头草各项指标的改变与干旱胁迫下呈现相似的趋势,如SOD、CAT活性显着提高,分别达到了对照的7倍和2.5倍。表明棒头草在适应盐胁迫时与适应干旱胁迫所发生的生理变化相似。3.棒头草的化学防除技术首先测定了棒头草对5种土壤处理和11种茎叶处理除草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除土壤处理剂氟乐灵和茎叶处理剂氟唑磺隆、高效氟吡甲禾灵外,其余除草剂对棒头草均可达到比较理想的抑制效果,这些药剂对棒头草的ED90(抑制生物量90%的剂量)均显着低于药剂的田间推荐低剂量。接下来以棒头草和大巢菜为试验对象,利用Gowing法进行复配剂配比的室内筛选,最终确定复配剂配比为吡氟酰草胺:氟噻草胺=1:1.2,啶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1:10,烯草酮:氨氯吡啶酸=1:22,根据各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将以上三组配方含量分别确定为:44%吡氟酰草胺·氟噻草胺,33%啶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和46%烯草酮·氨氯吡啶酸。对三组新复配剂进行了对主要杂草的室内毒力测定,发现其对以棒头草为优势种的夏熟作物田主要杂草的抑制效果均较好。

二、山东省花生田杂草的发生及其化学防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东省花生田杂草的发生及其化学防除(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省冬小麦田杂草群落调查及其变化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山东省地理位置
    1.2 调查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2013—2014年度山东省冬小麦田主要杂草分布情况
    2.2 2018—2019年度山东省冬小麦田主要杂草分布情况
    2.3 2009—2019年山东省冬小麦田主要杂草分布变化情况
    2.4 2009—2019年山东省冬小麦田杂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变化
3 讨论
    3.1 山东省冬小麦田杂草群落变化情况
    3.2 山东省冬小麦田杂草群落变化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3.3 山东省内7大种植区域小麦田杂草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
4 结论

(2)宁夏马铃薯田杂草种类及其群落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区概况
    1.2 调查时间及方法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宁夏马铃薯田杂草种类及分布
    2.2 宁夏马铃薯田杂草区系及优势度
    2.3 宁夏马铃薯田杂草群落结构
    2.4 宁夏不同地区马铃薯田杂草多样性分析
    2.5 宁夏马铃薯田杂草群落相似性分析
3 讨论

(3)新疆玉米杂草群落组成及化学除草剂减施增效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玉米田间杂草群落结构研究
        1.1.1 国内外玉米田间杂草群落结构研究概况
        1.1.2 新疆玉米田间杂草群落结构研究概况
    1.2 玉米杂草综合防控研究概况
        1.2.1 化学防控研究概况
        1.2.2 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研究概况
    1.3 本研究的立题背景及意义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新疆玉米田间杂草组成及群落结构分析
    2.1 研究方法
        2.1.1 研究地概况
        2.1.2 调查方法
        2.1.3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新疆地区玉米田间杂草群落结构分析
        2.2.2 新疆地区玉米田间杂草生态位分析
    2.3 讨论
        2.3.1 杂草群落结构分析
        2.3.2 杂草生态位分析
    2.4 结论
第三章 新疆玉米田杂草化学防除药效筛选及其安全性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田基本情况
        3.1.3 试验设计与施药方法
        3.1.4 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各化学除草剂处理对玉米杂草的田间药效
        3.2.2 化学除草剂封闭处理对玉米苗期的安全性评价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新疆春播玉米化学除草剂与新型增效剂协同使用的减药增效技术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田基本情况
        4.1.2 供试药品
        4.1.3 试验设计
        4.1.4 施药方法
        4.1.5 数据调查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茎叶处理增效剂减施增效效果分析
        4.2.2 封闭处理增效剂减施增效效果分析
    4.3 讨论
    4.4 结论
全文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附录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4)9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对花生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1.2 供试药剂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1.3.2 调查与统计
    1.4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茎叶处理防除效果
    2.2 9种除草剂对花生安全性
3 结论与讨论

(5)冬小麦田大穗看麦娘种群动态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大穗看麦娘田间出苗动态的调查
        1.2.2 田间大穗看麦娘与小麦生物量的测定
        1.2.3 大穗看麦娘对小麦产量影响的测定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穗看麦娘田间种群动态变化
        2.1.1 出苗动态变化
        2.1.2 大穗看麦娘的分蘖动态
        2.1.3 大穗看麦娘的株高动态变化
        2.1.4 大穗看麦娘的鲜重动态变化
    2.2 大穗看麦娘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2.2.1 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2.2.2 对小麦穗密度、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
3 讨论

(6)苯唑氟草酮除草活性及对玉米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玉米种植区域概况
    1.2 玉米杂草概述
        1.2.1 玉米田杂草发生现状
        1.2.2 玉米田杂草的危害
    1.3 玉米田化学防治研究进展
        1.3.1 玉米田除草剂应用现状
        1.3.2 苯唑氟草酮概况
    1.4 影响除草剂药效的因素
        1.4.1 温度
        1.4.2 湿度
        1.4.3 光照
        1.4.4 风
        1.4.5 降雨
        1.4.6 杂草叶龄
    1.5 除草剂安全剂研究进展
        1.5.1 除草剂安全剂发展
        1.5.2 除草剂安全剂作用机制
        1.5.2.1 结构活性理论
        1.5.2.2 CytP450 催化的羟基化理论
        1.5.2.3 谷胱甘肽轭合理论
        1.5.3 安全剂的选择
        1.5.3.1 双苯恶唑酸
        1.5.3.2 环丙磺酰胺
    1.6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药剂
        2.1.2 主要化学、生化试剂
        2.1.3 供试杂草及玉米品种
        2.1.4 主要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试材培养
        2.2.2 药剂配置
        2.2.3 施药方法
        2.2.4 调查与统计方法
        2.2.5 苯唑氟草酮室内生测试验
        2.2.5.1 苯唑氟草酮杀草谱试验
        2.2.5.2 苯唑氟草酮对22 种玉米品种的安全性差异研究
        2.2.5.3 苯唑氟草酮的除草活性及对玉米选择系数测定
        2.2.5.4 不同因素对苯唑氟草酮药效影响
        2.2.5.4.1 温度对苯唑氟草酮药效影响
        2.2.5.4.2 施药后降雨间隔时间对苯唑氟草酮药效影响
        2.2.5.4.3 杂草叶龄对苯唑氟草酮药效的影响
        2.2.6 安全剂对苯唑氟草酮解毒效果研究
        2.2.6.1 安全剂种类筛选
        2.2.6.2 安全剂对苯唑氟草酮解毒作用研究
        2.2.6.2.1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2.2.6.2.2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力测定
        2.2.7 苯唑氟草酮田间药效试验
        2.2.7.1 苯唑氟草酮单剂田间药效试验
        2.2.7.2 苯唑氟草酮与多种除草剂混用田间药效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苯唑氟草酮室内生测试验
        3.1.1 苯唑氟草酮杀草谱试验
        3.1.2 苯唑氟草酮对5 种玉米田杂草的生物活性测定
        3.1.3 苯唑氟草酮对玉米安全性
        3.1.3.1 苯唑氟草酮对22 种玉米品种苗期生长影响
        3.1.3.2 苯唑氟草酮在玉米和杂草之间选择系数测定
        3.1.4 不同因素对苯唑氟草酮药效影响
        3.1.4.1 温度对苯唑氟草酮药效影响
        3.1.4.2 施药后降雨间隔时间对苯唑氟草酮药效影响
        3.1.4.3 杂草叶龄对苯唑氟草酮药效影响
    3.2 安全剂解毒效果研究
        3.2.1 安全剂种类筛选
        3.2.2 安全剂解毒作用研究
        3.2.2.1 牛血清蛋白标准曲线绘制
        3.2.2.2 安全剂对玉米GSTs活力的影响
    3.3 苯唑氟草酮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3.3.1 苯唑氟草酮单剂田间药效试验
        3.3.1.1 苯唑氟草酮对田间杂草防治效果
        3.3.1.2 苯唑氟草酮对玉米产量影响
        3.3.2 苯唑氟草酮与多种除草剂混用田间药效试验
        3.3.2.1 苯唑氟草酮与多种除草剂混用对田间杂草防治效果
        3.3.2.2 苯唑氟草酮与多种除草剂混用对玉米产量影响
4 讨论
    4.1 苯唑氟草酮室内生测试验
    4.2 安全剂对苯唑氟草酮解毒效果
    4.3 苯唑氟草酮田间药效试验
5 结论
6 论文有待进一步研究
7 论文特点及创新之处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7)黄淮海冬小麦田杂草发生现状、防除难点及防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黄淮海冬小麦田杂草发生现状
    1.1 麦田杂草群落发生明显演替
    1.2 麦田杂草抗药性快速发展
    1.3 耕作措施影响麦田杂草发生
    1.4 气候因素变化影响杂草发生动态
2 冬小麦田杂草防除难点
    2.1 难以选择恰当的除草剂
    2.2 禾本科杂草难以识别
    2.3 农户难以掌握除草剂使用技术
    2.4 抗性杂草防除难
    2.5 部分恶性杂草防除难
    2.6 小麦拔节期后田间杂草防除难
3 冬麦田杂草防控技术
    3.1 正确识别田间杂草,科学选择除草剂,有的放矢控制杂草
    3.2 冬麦田除草剂科学使用的关键要素
        3.2.1 选择适当时期施药
        3.2.2 抓住时机及时施药
        3.2.3 选择合适的用水量
        3.2.4控制使用剂量
        3.2.5 年度间轮换使用除草剂
        3.2.6 其它注意事项
    3.3 结合其它耕作措施,综合控制杂草
        3.3.1 播前深翻控制杂草危害
        3.3.2 轮作换茬控制杂草危害
        3.3.3 小麦适当密植
4 小结

(8)氟氯吡啶酯和啶磺草胺复配制剂不同条件下除草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除草效果田间试验
        1.2.2 对当茬小麦的安全性试验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药时期各药剂的田间杂草防效
        2.1.1 小麦越冬前施药的田间杂草防效(2012年高唐)
        2.1.2 小麦返青初期施药的田间杂草防效(2013年高唐)
        2.1.3 小麦返青初期施药的田间杂草防效(2014年济阳)
    2.2 200 g/L啶磺草胺·氯氟吡啶酯WG对小麦的安全性
3 讨论与结论

(9)玉米田主要杂草对烟嘧磺隆的抗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室内杂草培养
        1.2.2 杂草抗性水平测定
        1.2.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0年杂草样本对烟嘧磺隆的抗性水平
        2.1.1 牛筋草的抗性水平
        2.1.2 稗草的抗性水平
        2.1.3 狗尾草的抗性水平
        2.1.4 马唐等其他杂草的抗性水平
    2.2 2011年杂草样本对烟嘧磺隆的抗性水平
        2.2.1 狗尾草的抗性水平
        2.2.2 虎尾草的抗性水平
        2.2.3 马唐等其他杂草的抗性水平
3 讨论

(10)棒头草(Polypogon fugax)种子生物学、生态适应性及化学防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缩略语
前言
    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2 论文设计思路
    3 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棒头草研究进展
        1 棒头草发生、分布及危害
        2 棒头草种子生物学及生态适应性研究进展
        3 棒头草化学防除研究进展
    第二节 我国夏熟作物田主要禾本科杂草种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 种子休眠特性
        2 种子萌发特性
        3 种子结实特性
    第三节 植物对逆境胁迫响应研究进展
        1 植物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1.1 高温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2 高温对植物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1.3 高温对植物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2 植物对盐分胁迫的响应
        2.1 盐分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2.2 盐分胁迫对植物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2.3 盐分胁迫对植物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3 植物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3.1 水分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3.2 水分胁迫对植物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3.3 水分胁迫对植物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第四节 小麦田、油菜田杂草发生特点及防除现状
        1 小麦、油菜田杂草发生特点
        2 小麦、油菜田杂草化学防除现状
        2.1 小麦田杂草化学防除现状
        2.2 油菜田杂草化学防除现状
第二章 棒头草种子生物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种子
        1.1.2 供试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种子休眠特性研究
        1.2.2 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1.2.3 种子结实特性研究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子休眠特性
        2.2 种子萌发特性
        2.2.1 温度对萌发的影响
        2.2.2 光照对萌发的影响
        2.2.3 pH对萌发的影响
        2.2.4 水势对萌发的影响
        2.2.5 盐分对萌发的影响
        2.2.6 播种深度对出苗的影响
        2.3 棒头草结实特性
    3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棒头草生态适应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杂草
        1.1.2 供试试剂
        1.1.3 试验主要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逆境胁迫处理
        1.2.2 叶绿素含量测定
        1.2.3 脯氨酸含量测定
        1.2.4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1.2.5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1.2.6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胁迫处理棒头草叶绿素含量
        2.1.1 高温胁迫下棒头草叶绿素含量
        2.1.2 水分胁迫下棒头草叶绿素含量
        2.1.3 盐分胁迫下棒头草叶绿素含量
        2.2 不同胁迫处理棒头草脯氨酸含量
        2.2.1 高温胁迫下棒头草脯氨酸含量
        2.2.2 水分胁迫下棒头草脯氨酸含量
        2.2.3 盐分胁迫下棒头草脯氨酸含量
        2.3 不同胁迫处理棒头草可溶糖含量
        2.3.1 高温胁迫下棒头草可溶糖含量
        2.3.2 水分胁迫下棒头草可溶糖含量
        2.3.3 盐分胁迫下棒头草可溶糖含量
        2.4 不同胁迫处理棒头草可溶蛋白含量
        2.4.1 高温胁迫下棒头草可溶蛋白含量
        2.4.2 水分胁迫下棒头草可溶蛋白含量
        2.4.3 盐分胁迫下棒头草可溶蛋白含量
        2.5 不同胁迫处理棒头草抗氧化胁迫能力
        2.5.1 不同胁迫处理棒头草SOD活性
        2.5.2 不同胁迫处理棒头草POD活性
        2.5.3 不同胁迫处理棒头草CAT活性
    3 讨论与结论
第四章 棒头草化学防除技术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杂草及作物
        1.1.2 供试药剂
        1.2 试验方法
        1.2.1 棒头草对不同除草剂的敏感性测定
        1.2.2 防除以棒头草为优势种的农田杂草的复配剂配方配比筛选
        1.2.3 筛选的复配剂对作物安全性测定
        1.2.4 筛选的复配剂对主要杂草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棒头草对不同除草剂敏感性
        2.1.1 棒头草对土壤处理剂敏感性
        2.1.2 棒头草对茎叶处理剂敏感性
        2.2 复配剂配方配比及对作物安全性
        2.2.1 吡氟酰草胺+氟噻草胺的配方配比及对小麦安全性
        2.2.2 啶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的配方配比及对小麦安全性
        2.2.3 烯草酮+氨氯吡啶酸的配方配比及对油菜安全性
        2.3 筛选的复配剂对主要杂草的室内毒力
        2.3.1 44%吡氟酰草胺·氟噻草胺对主要杂草的室内毒力
        2.3.2 33%啶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对主要杂草的室内毒力
        2.3.3 46%烯草酮·氨氯吡啶酸对主要杂草的室内毒力
    3 讨论与结论
全文讨论
全文结论
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四、山东省花生田杂草的发生及其化学防除(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冬小麦田杂草群落调查及其变化原因分析[J]. 高兴祥,张悦丽,安传信,李美,李健,房锋,张双应.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 [2]宁夏马铃薯田杂草种类及其群落特征[J]. 王喜刚,郭成瑾,沈瑞清. 植物保护, 2019(03)
  • [3]新疆玉米杂草群落组成及化学除草剂减施增效技术研究[D]. 李双建.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4]9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对花生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评价[J]. 周超,马冲,张勇,路兴涛,张田田,宋敏,吴翠霞,孔繁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19(10)
  • [5]冬小麦田大穗看麦娘种群动态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 房锋,李美,高兴祥,李健,李燕,吕素洪. 植物保护学报, 2018(02)
  • [6]苯唑氟草酮除草活性及对玉米安全性研究[D]. 黄义召. 山东农业大学, 2018(01)
  • [7]黄淮海冬小麦田杂草发生现状、防除难点及防控技术[J]. 李美,高兴祥,李健,房锋,孙作文. 山东农业科学, 2016(11)
  • [8]氟氯吡啶酯和啶磺草胺复配制剂不同条件下除草效果评价[J]. 李美,高兴祥,房锋,李健,孙作文,吴加军,李茂昇. 山东农业科学, 2016(08)
  • [9]玉米田主要杂草对烟嘧磺隆的抗性[J]. 吴翠霞,张宏军,张佳,宋敏,孔繁华,路兴涛. 植物保护, 2016(03)
  • [10]棒头草(Polypogon fugax)种子生物学、生态适应性及化学防除技术研究[D]. 吴宪.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标签:;  ;  ;  ;  ;  

山东省花生田杂草发生及化学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