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凝析气井有效生产时间的确定方法

低渗透凝析气井有效生产时间的确定方法

一、低渗凝析气井有效生产时间确定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刘新菲[1](2021)在《H气田须二段气藏生产动态分析及开发潜力评价》文中提出H气田须家河气藏须二段储层隶属于低孔低渗微含凝析油的致密砂岩气田。目前气田开发中主要面临四个问题:H气田开发模式不明确;现有投产井分类标准不够完善;气井动态储量有待计算;气藏整体采出程度低,后续开发对策需要优化。为了保证气田高效开发和长期稳产,本文以H气田1井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块的地质及开发特征,利用数值模拟、井网加密等研究手段系统评价气田开发潜力。取得的主要成果认识如下:(1)建立了基于开井时率的气井生产分类方法:结合单井开井时率与累计产气,据气井的开发潜力从高到低分为五大类。其中Ⅰ类井累计产气量15.16亿方(占比38%),动态储量24.07亿方(占比41.7%);Ⅱ类井累计产气量11.52亿方(占比29%),动态储量15.9亿方(占比27.5%),Ⅰ类井与Ⅱ类井采储比最低,钻遇Ⅰ、Ⅱ类井是气田高产、稳产的基础。(2)采用物质平衡法、Arps递减法和现代产量递减法计算单井动态储量。区块动态储量57.74亿方,剩余可采储量15.85亿方,平均单井动态储量3023万方,高储量气井(累产气>6000万方)相对较少(占比7.8%);动态储量与累计产气量、平均日产气和初期日产气有明显相关性,且动态储量高的区域,与气井开井时率具有较好的匹配性。(3)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压裂气井产能主控因素和凝析油对气井开发影响,研究表明:储层渗透率、储层厚度、初始含气饱和度、裂缝半长的增加会有效提升气井产能,加大反凝析范围;随着储层渗透率增加,反凝析范围增大,但气井20年累计产气损失越低,表明凝析油析出对气井产能影响越小。(4)有效储层厚度大于5m为储量未动用区下限进行井网加密,采用地质统计法确定井距。按P50平均情况估计,单井新增可采储量约2600万方,累计新增可采储量44.98亿方,按照P85乐观情况估计,单井新增可采储量3760万方,累计新增可采储量18.42亿方。

邹春梅,汤勇,晏军,孙杰文,李俞虹,崔轶男[2](2019)在《凝析气藏反凝析伤害评价方法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凝析气藏单一的反凝析伤害评价方法可能导致反凝析认识与实际生产发生偏差的问题,建立了凝析气藏反凝析伤害定性和定量综合评价方法。首先采用反凝析相态评价和生产动态分析判断气井是否发生反凝析,然后综合气井产能、污染表皮系数、数值模拟和压力恢复试井等多种方法定量评价反凝析伤害程度和半径。以哈萨克斯坦让纳若尔凝析气藏169井为例进行了反凝析伤害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显示:气藏已经发生反凝析,反凝析对油产能影响大,对气产能影响小;伤害程度存在单井差异,总体上反凝析属于低伤害且低于16%;污染半径在20 m左右。气层厚度大和碳酸盐岩储层缝洞发育是让纳若尔气藏反凝析对气井产能影响较小的重要原因,提供的方法对矿场凝析气藏反凝析评价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李俞虹[3](2019)在《让那若尔凝析气藏反凝析伤害评价及解除方法》文中指出让那若尔凝析气藏为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在开发过程中,出现地层压力下降至露点压力以下、生产气油比持续升高、凝析油产量下降快等现象。该凝析气藏是否发生反凝析、反凝析伤害程度如何及相关对策是该气藏下一步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建立了反凝析伤害综合评价方法,开展了反凝析伤害程度以及解除方法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单井生产动态资料并结合地质情况,分析了让那若尔凝析气藏反凝析特征及对产能的影响;基于相态恢复理论,综合油气相态实验资料,并与实际生产动态特征拟合,明确了让那若尔凝析气藏流体相态特征;运用考虑凝析油析出的产能方程,压力恢复试井解释方法,污染表皮系数方法和单井数值模拟方法对让那若尔凝析气藏反凝析程伤害程度做出综合评价;通过单井数值模拟模拟研究了注不同气体吞吐和井组循环注气解除反凝析伤害效果。通过本文工作,取得了以下结论和认识:(1)气藏总体上单井气产量和井口压力递减较慢,凝析油产量递减高于气产量,气油比上升快,达到9000m3/m3左右,为原始的2-3倍左右,反凝析损失严重。(2)通过相态恢复得到气藏最大反凝析压力在15-16MPa左右,最大反凝析液饱和度为9-10%。证实气井开始生产时已经发生了反凝析,目前处于最大反凝析阶段。(3)考虑反凝析的产能研究显示,生产压差增加或压力降低使得反凝析伤害程度增加;控制单井生产压差及气藏保压开发对减轻反凝析伤害有积极作用。(4)综合分析让那若尔凝析气藏的反凝析伤害程度显示,油产能影响大,气产量影响小,伤害程度单井存在差异,总体上反凝析属于低伤害,低于16%;污染半径在20-30m左右,不同井的污染存在差异。(5)解除反凝析伤害评价显示:注CO2吞吐的效果优于注干气和N2吞吐;注热氮气吞吐解除反凝析具有一定可行性;循环注气可提高凝析油采出程度,减轻了反凝析污染的影响,具有治本的作用。

张露[4](2019)在《注富含CO2天然气提高L4断块凝析气藏采收率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L4断块凝析气藏经过衰竭开采后,目前地层压力衰减严重,地层中存在大量的凝析油尚未采出。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措施提高凝析油的采出效率。邻近L4断块的L21断块属富含C02天然气藏,将L21断块富含CO2的天然气回注至L4断块一方面能有效提高L4断块地层剩余油采收率,另一方面也达到了 L21断块富含CO2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本文通过物理模拟实验以及数值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注富含CO2天然气提高凝析气藏后期相态变化、混相特征以及渗流规律进行了相关探索,最后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明确了衰竭后期凝析气藏注富含CO2天然气提高地层反凝析油驱油以及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在对目标区块和外源气区块地质构造以及动态特征充分调研认识的基础上,从相态变化和渗流规律两方面着手研究,对L4断块凝析气藏流体相态特征、油气层不同部位注气相态特征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在对地层流体高压物性的认识上进行了长细管最小混相压力以及不同压力下渗流规律的研究;进一步开展L4断块2注3采富含CO2天然气提高凝析油采收率应用。通过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与认识:(1)基于近临界饱和凝析气藏,进一步完善了相态分析→混相特征→驱油效率→实际应用的提高凝析油采收率研究方法;(2)富含CO2天然气藏流体相态特征研究表明:该类流体在地层条件下露点较一般凝析气藏偏低,且会出现临界乳光现象的黑褐色雾状相态特征,L4断块目前地层凝析气体系注气能够降低饱和压力,从而减小地层反凝析伤害;目前地层凝析油体系注富含CO2天然气能够达到很好的增容膨胀效果,有利于混相驱提高采收率;(3)驱替实验表明:注入压力大于蒸发气驱最小混相压力时,注富含CO2天然气能大幅提高地层剩余油采出程度;同时发现在近混相压力区间延长驱替倍数能够在注入端发生凝析气驱混相从而提高驱油效率;相比于蒸发气驱混相压力区,延长驱替倍数后近混相压力区驱替的采收率所能提高的幅度更大;(4)基于实际地质模型的数值模拟应用表明:富含CO2天然气在地层中波及面积广、溶解能力强,能够有效补偿地层压力同时与地层凝析油达到混相,在蒸发-抽提双机理的作用下,有效提高地层凝析油采出程度。

赵雪薇[5](2019)在《大斜度气井产能与稳产能力研究》文中提出大斜度气井在气田开发中应用广泛,斜井开采技术能够使地质条件和工程条件受到限制的气田得到经济、有效的开发,对大斜度气井产能及稳产能力进行准确地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斜度气井为研究对象,利用气藏工程原理、渗流力学理论和数值分析方法,建立了大斜度气井二项式产能方程,研究了由井斜角产生的拟表皮因子的计算方法及大斜度气井生产预测方法并编制了软件。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1)建立了考虑高速非达西效应、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条件下的大斜度气井产能方程,运用迭代法编制程序计算了井底流入动态曲线,并与普通方法进行对比,同时分析了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效应、渗透率、边界压力和井斜角度对井底流入动态曲线的影响。2)对井斜角产生的拟表皮因子进行了研究,介绍了 Cinco-Lee方法、Besson方法、Rogers-Economides方法、张振华计算方法以及稳态模型法五种拟表皮因子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厚度和储层各向异性的对拟表皮因子的影响因素分析,同时对五种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3)结合物质平衡方程和二项式产能方程,研究了大斜度气井不同工作制度的生产预测计算方法和步骤,可以计算出大斜度气井井底流压、日产量、累积产量以及地层压力随生产时间的变化。(4)完成了大斜度气井生产预测软件的编写和调试,分析了初期稳产产量、后期定压压力、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效应、井斜角度、储层渗透率以及储层厚度对大斜度气井生产和稳产能力的影响。本文在前人对大斜度气井产能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大斜度气井产量和稳产能力的研究,为大斜度气井生产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鸿铭[6](2019)在《JLS飞仙关组低渗气藏动态储量计算及产能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天然气资源在世界能源消耗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地增加,当前我国己发现的天然气气藏大多数属于中、低渗透层,其中低渗、特低渗气藏占到其中的大多数。本文针对JLS飞仙关组气藏,调研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并结合气藏资料,对气藏水侵现状进行了评估,综合多种方法计算了研究区块动态储量,评价了气井产能,分析了影响气井产能的因素,从而全面深入地认识气藏开发现状,提出合理的气藏开发对策,以实现气藏高效开发的目的。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与研究取得的认识如下:(1)深入分析了 JLS飞仙关组气藏的地质、开发特征,为后期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2)对气藏水侵现状进行评价研究,分析研究认为:JLS飞仙关组气藏已发生水侵,累计水侵量为7.9027× 104m3。水侵使气藏地层能量得到补充,但水侵界面尚未突破生产井井底,产气量与产水量均稳定,目前水侵未对气井产能产生较大影响。(3)对JLS飞仙关组气藏的储量进行了评价。建立了基于物质平衡法原理的气藏储量理论极值数学模型,并基于物质平衡法,产量累计法,水驱曲线法、压降曲线特征分析法计算结果对气藏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确定气藏单井控制储量为3.86× 108m3。(4)对JLS飞仙关组气藏内生产井产能进行了分析评价。本文建立了考虑多因素影响条件下的气井产能评价模型,运用实际气井数据进行验证分析,新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试井结果误差较小,能够用于实际气井的产能评价研究。然后运用二项式、一点式、指数式和新模型对L16井进行了产能综合评价,确定气井产能为5.628× 104m3/d。(5)利用本文建立的考虑多因素条件下的气井产能评价模型,分析研究了地质因素与压裂参数对气井产能的影响。研究认为:地质因素方面,启动压力梯度与应力敏感效应会降低压裂气井的无阻流量,但应力敏感效应对产能的影响更大;滑脱效应会使得压裂气井的无阻流量小幅度增加;在综合考虑气藏中存在的启动压力梯度、气体的滑脱效应和以及储层岩石的应力敏感性时,气井的产能比不考虑时有明显的降低。而在压裂参数方面,裂缝半长越长,导流能力越大,气井无阻流量越大。但增加裂缝半长和裂缝导流能力不会使得气井产能线性增加,相反产能增幅会逐渐回落。

刘志凯[7](2019)在《低渗低压气井开采潜力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的天然气储量丰富,而三分之一的天然气资源分布在低渗储层,具有巨大的勘探开发前景。而低渗气藏开发中后期随着地层压力的降低,气井出现不同程度产水,气井产量下降较快。因此对这类低渗低压气井的开采潜力进行分析,对于深化气藏认识和提高采收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气藏的流入动态、井筒流动规律、地层压力评价和开采潜力分析作为研究目标展开如下研究:首先确定某低渗低压研究区块,结合产能测试和压力恢复测试资料,建立无阻流量和地层系数的关系式,建立适合研究区块并能预测气井产能变化的气井流入动态模型,并对该产能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然后是对研究区块产水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划分井筒气水两相流动的流型,设定了单相(拟单相)流动与气水两相流动的水气比界限;分析流体在垂直井筒和井下节流系统中能量消耗特征,优选井筒压降、井下节流计算模型,并验证模型计算的可靠性。其次是建立地层渗流-井筒流动耦合计算模型,首次提出克里金插值求取井底压力计算方法,并得到不关井地层压力评价方法。实现利用井口压力计算地层压力,对地层压力递减规律和气井产能动态变化进行动态监测。最后结合研究区块的某井组地质、生产动态资料,建立地层渗流-井筒流动-地面集输系统井组模型;重新核算单井产量,并计算气藏地质储量、剩余可采储量、剩余地层压力等,从地层能量和可采储量等方面评价气井剩余开采潜力;结合气井产能,优化气井的工作制度和稳产措施,制定合理的气井开发工作制度;同时对气井压力和产量进行动态预测,对气井的增压开采合理时机和开采效果进行分析,预测最终采收率,进一步验证气井开采潜力并实现气井生产系统的优化。

高雨蒙[8](2019)在《多层叠置气藏渗流机理及产能评价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已发现的致密气藏的天然气总储量已超过7000×108m3。当前,以致密气藏为重点开发目标和研究对象。我国的致密气藏具有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含水饱和度高、气水关系复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这些气藏特征造成相当数量的储量未能及时投入开发。近年来,在致密气藏的开发方面,国内很多单位已开展了致密气藏渗流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致密气藏岩样中的非达西流动的实验和理论分析方面。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多层叠置气藏渗流机理及产能评价开展了以下研究:(1)通过开展临兴区块致密砂岩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研究启动压力梯度对于临兴区块致密气产能的影响,完成目标气层的不同围压、不同温度等条件下岩心驱替启动压力梯度的测定;(2)通过开展临兴区块致密砂岩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应力敏感性对于临兴区块致密气产能的影响,完成目标气层的升围压和降围压两个过程下岩心渗透率的测定;(3)通过对实验室测量启动压力梯度及应力敏感性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建立数学模型描述临兴区块不同层位储层启动压力梯度及应力敏感性。结合实验数据,开展启动压力梯度及应力敏感性对于临兴区块产能(直井、定向井产能)影响敏感性分析,建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性的产能预测数学模型。(4)通过建立数值模拟机理模型,确定影响多层合采的关键因素,优选多层合采方案。通过本文的理论研究,明确了多层叠置气藏渗流机理的影响因素,为多层叠置气藏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武超[9](2019)在《YKL高温高压凝析气藏渗流规律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YKL气藏属于高温高压凝析气藏,在近十几年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实施了雾状反凝析控制技术,实际开发效果高于方案预期。尽管前期取得了一些认识和成果,但是雾状流相态特征及渗流机理复杂,形成的条件和影响因素不明确,难以确定雾状反凝析控制需要满足的条件,除此之外,现场实施反凝析控制也缺乏定量化依据。针对YKL凝析气藏开发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室内实验评价手段、流体相平衡理论、气藏工程等,对YKL气藏流体相态特征、雾状反凝析控制条件及影响因素作了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室内气油两相渗流实验研究、组合长岩心反凝析伤害实验研究、雾状流长岩心流动实验研究以及反凝析控制对气井产能的影响分析。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结论:(1)相态研究表明,YKL凝析气藏属于中高气油比、中含凝析油类型的凝析气体系,膨胀能力较低。在相同压降速度下,随着压力降低,雾状特征由浓变浅,雾状特征存在的时间也慢慢变短。随着压降速度的增大,在相同压力级下,雾状特征也变得越来越浓,雾状特征存在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但雾状特征存在的压降区间变得越来越短。除此之外,随着压降速度增大,雾状流存在的压力区间的凝析油采出程度也越来越高,但天然气采出程度不明显;(2)气油两相渗流实验表明,对于高、低渗岩心,驱替压差越大,等渗点越高,且向右偏移,说明渗流阻力有所减少,有利于油气流动。驱替压差越小,相比高渗岩心,低渗岩心的气相流动性更强;高渗岩心比低渗岩心更具有亲气性,残余油饱和度越小,油的驱替效率越高;(3)反凝析污染实验表明,压降速度适当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近井地带反凝析伤害;(4)雾状流长岩心流动实验表明,在压降速度分别为1MPa/h、2MPa/h、3MPa/h和4MPa/h的衰竭过程中,凝析油累计采出程度随着压降速度增大而增长,但当压降速度为3MPa/h和4MPa/h时,凝析油累计产出程度差别不大。四组压降速度下天然气采出程度相差不大,四组实验凝析油阶段采出程度有一个共同点,凝析油阶段采出程度先减小再增大再减小,对应的气油比为先增大再减小再增大:(5)雾状流对气井产能的影响评价表明,在适当的压降速度下,压降速度越大,雾状流越强,近井区析出的反凝析油饱和度就越低,凝析油采出程度越高。

秦娟[10](2019)在《MX气藏水侵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于水驱气藏来说,地层水侵入气藏会造成井底积液,甚至导致气井水淹停产,增加开发难度,降低气藏的采收率。但是,如果能客观及时地预测水侵动态,准确认识气藏水侵特征,就能通过合理选择气井工作制度及控水采气措施,延长气井无水采气期,提高气藏采收率。本文依托油田公司合作项目,针对MX气藏气井在开发过程中产地层水问题,从气藏产水特征出发,对MX气藏水侵特征形成准确的认识,为MX气藏合理、高效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本文采用流体相态理论计算了 46 口气井的饱和凝析水含量,结合生产水气比分析、水化学特征分析、Gp~Gw关系曲线分析等方法,建立了 MX气藏产水类型综合判识体系,判断了 46 口气井的出水性质;对46 口气井开展了压力及产量递减规律分析,评价了气井产水对其生产动态的影响程度;评价了 13 口产地层水气井出水时间、出水类型及水侵方向;采用压降法、诺模图法和视地质储量法定性评价了不同井区水侵强度;通过比较Hurst—van Everdingen不稳定水侵方法、非线性物质平衡法、改进水侵体积系数法,优选出适合MX气藏水侵量计算的方法,计算并分析了井区及不同类型气井的水侵量及水侵替换速度;建立了 MX气藏产水气井的产能评价方法,对46 口气井开展了产能评价,定量评价了气井水侵对气藏产能的影响;分别利用流动物质平衡法、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法、模型法分阶段计算了气井单井控制储量,确定了气藏动态控制储量,定量评价了水侵对井区控制储量的影响程度。通过研究得到如下认识:(1)形成了 MX气藏开发动态跟踪评价技术;提出了 Sr2+预警方法,解决了以往气井在发生水侵后才能被识别的问题;气井产水后生产能力显着降低;整个生产过程中,产地层水气井的生产能力明显低于未产地层水气井;水侵对气井产量影响较大。(2)筛选出适合MX气藏水侵量计算的方法;从井区的角度看,地层水不活跃,对井区影响较小;自2018年来,不同水侵类型气井水侵量增加均不同程度地变缓、水侵替换系数降低,水侵速度明显变缓;但是MX18、11、204井水侵替换系数仍然较大,其防水控水的压力仍然较大,须继续采用产水井带水生产与邻井控产相结合的方法。(3)推导出了针对MX气藏的“改进一点法”经验公式,为快速评价气井产能提供支撑。MX气藏以高产井为主,初期无阻流量为18966.07×104m3/d;水侵对产水气井产能影响较大,对井区产能影响较小。(4)MX气藏动态控制储量表现为不同气井的动态控制储量存在较大差异(4×108m3~130×108m3),井均动态储量(55×108m3)大的特点;水侵对产地层水气井的动态控制储量影响大,对整个气藏的动态控制储量影响较小。

二、低渗凝析气井有效生产时间确定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渗凝析气井有效生产时间确定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H气田须二段气藏生产动态分析及开发潜力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低渗致密凝析气藏开发特征研究现状
        1.2.2 气井动态储量评价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气井分类及生产动态分析
    2.1 区块基本地质特征
    2.2 H气田气井分类
        2.2.1 区块开发概况分析
        2.2.2 建立H气田气井分类标准
        2.2.3 各类气井典型生产特征
    2.3 H气田气井稳产能力分析
    2.4 不同射孔方式下气井开发效果评价
    2.5 H气藏开发模式
    2.6 本章小结
3 气井动态储量评价
    3.1 H气田气井动态储量计算方法
        3.1.1 物质平衡法
        3.1.2 Arps产量递减法
        3.1.3 现代产量递减法
    3.2 H气田气井动态储量综合评价
        3.2.1 不同类型气井动态储量分布
        3.2.2 不同井型气井动态储量分布
    3.3 H气田气井动态储量影响因素分析
        3.3.1 地质因素
        3.3.2 生产动态因素
        3.3.3 压裂因素
    3.4 本章小结
4 致密气藏数值模拟机理研究
    4.1 基础模型及方案设计
        4.1.1 地质模型网格
        4.1.2 流体PVT相态研究
        4.1.3 数值模型初始化
    4.2 不同井型气井开发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4.2.1 直井开发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4.2.2 水平井开发效果影响分析
    4.3 气井产油对开发效果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气藏开发潜力评价
    5.1 不同小层加密潜力分析
        5.1.1 井网加密分析方法
        5.1.2 分层井网加密潜力分析
        5.1.3 整体井网加密潜力分析
    5.2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凝析气藏反凝析伤害评价方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反凝析定性识别方法
    1.1 凝析气井多区渗流特征
    1.2 相态评价方法
    1.3 生产动态分析方法
2 反凝析伤害定量评价方法
    2.1 反凝析气井产能评价
    2.2 污染表皮系数评价
    2.3 反凝析数值模拟
    2.4 压力恢复试井
3 实例应用及综合分析
    3.1 气藏概况
    3.2 反凝析现状分析
    3.3 反凝析伤害评价
        3.3.1 反凝析对气井产能的影响
        3.3.2 反凝析油临界流动半径评价
        3.3.3 反凝析数值模拟
        3.3.4 压力恢复试井评价
4 结论及认识

(3)让那若尔凝析气藏反凝析伤害评价及解除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凝析气藏反凝析伤害评价现状
        1.2.2 凝析气藏反凝析伤害解除方法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取得的认识及创新点
        1.4.1 取得的认识
        1.4.2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让那若尔凝析气藏地质特征及开发概况
    2.1 让那若尔油田地质特征
        2.1.1 油田地理位置
        2.1.2 地层层序
        2.1.3 构造特征
        2.1.4 储层特征
        2.1.5 流体性质
        2.1.6 气藏类型
    2.2 让那若尔油田开发概况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让那若尔凝析气藏反凝析特征
    3.1 反凝析特征
        3.1.1 凝析气藏气井反凝析动态特征
        3.1.2 反凝析相态特征
    3.2 气藏生产动态特征
        3.2.1 气藏生产动态特征
        3.2.2 典型井生产动态特征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让那若尔凝析气藏反凝析伤害评价
    4.1 凝析油对气井产能影响分析
        4.1.1 凝析气井产能方程
        4.1.2 凝析油对产能的影响分析
    4.2 反凝析污染表皮计算及对产能影响分析
        4.2.1 理论方法
        4.2.2 气藏典型井反凝析污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4.2.3 气藏典型井反凝析污染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4.3 试井解释评价反凝析伤害
        4.3.1 凝析气藏试井理论研究
        4.3.2 实测压力恢复试井资料解释和分析
    4.4 单井数值模拟评价反凝析伤害
        4.4.1 模拟模型的选择
        4.4.2 数值模拟网格划分
        4.4.3 模型参数
        4.4.4 生产历史拟合
        4.4.5 目前反凝析状况分析
        4.4.6 单井衰竭开发动态及反凝析预测模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注气吞吐解除反凝析伤害效果评价
    5.1 反蒸发相态模拟及敏感性研究
    5.2 注CO_2吞吐解除反凝析伤害
        5.2.1 注CO_2吞吐数值模拟研究
        5.2.2 三种注气吞吐方式对比
    5.3 注热氮气解除反凝析伤害可行性数值模拟研究
        5.3.1 注热氮气相态评价
        5.3.2 注热氮气数值模拟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循环注气解除反凝析伤害效果评价
    6.1 井组模型建立
    6.2 历史拟合
    6.3 反凝析情况分析
    6.4 衰竭开发动态模拟
    6.5 低部位屏障注水保压开发论证
    6.6 高部位注气保压开发论证
    6.7 对比分析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及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4)注富含CO2天然气提高L4断块凝析气藏采收率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断块油气藏注气开发及进展
        1.2.2 富含CO_2天然气藏开发及进展
        1.2.3 凝析气藏注气开发数值模拟
        1.2.4 蒸发气驱及凝析气驱混相机理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目标结论及认识
第2章 断块凝析气藏地质及开发动态特征
    2.1 油气藏地质特征
        2.1.1 断块构造特征
        2.1.2 断块储层特征
        2.1.3 断块气藏特征
    2.2 断块储量计算
        2.2.1 参数确定
        2.2.2 储量计算
    2.3 动态特征分析
        2.3.1 L4区块生产数据分析
        2.3.2 L21区块生产数据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凝析气藏注富含CO_2天然气相态行为
    3.1 设备及测试流程
    3.2 原始地层流体PVT相态实验
        3.2.1 实验样品准备与单次闪蒸测试
        3.2.2 露点测试与等组成膨胀测试
        3.2.3 定容衰竭实验测试
        3.2.4 P-T相图计算
    3.3 L4区块目前地层流体注富含CO_2天然气相态行为
        3.3.1 测试方法及注气方案设计
        3.3.2 凝析气体系注气配伍性实验
        3.3.3 凝析油体系注气配伍性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凝析油注富含CO_2天然气长细管MMP实验
    4.1 实验设备及测试流程
    4.2 多次接触传质机理及混相机理
        4.2.1 多次接触理论模型
        4.2.2 蒸发气驱向前接触混相机理
        4.2.3 凝析气驱向后接触混相机理
    4.3 最小混相压力实验测试
        4.3.1 蒸发气驱混相长细管实验测试分析
        4.3.2 凝析气驱长细管实验测试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凝析油注富含CO_2天然气长岩心驱替实验
    5.1 储层岩样孔渗及非均质性评价
        5.1.1 岩心孔渗测试
        5.1.2 岩样孔渗关联性分析
        5.1.3 岩样孔渗物性分析
        5.1.4 储层岩样非均质性分析
    5.2 实验装置、流程及准备
        5.2.1 设备与流程
        5.2.2 样品准备
    5.3 方案设计及实验步骤
        5.3.1 方案设计
        5.3.2 测试步骤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富含CO_2天然气驱提高采收率应用及机理分析
    6.1 模型的建立、初始化及历史拟合
        6.1.1 网格划分
        6.1.2 基本参数确定
        6.1.3 流体参数及相渗曲线
        6.1.4 生产历史拟合
    6.2 注富含CO_2天然气驱机理分析
        6.2.1 富含CO_2天然气波及效果
        6.2.2 油相中富含CO_2天然气组分分布
        6.2.3 凝析油饱和度降低效果
        6.2.4 地层流体高压物性变化情况
    6.3 方案设计及提高采收率开发指标预测
        6.3.1 开发方案设计
        6.3.2 开发指标预测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5)大斜度气井产能与稳产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垂直气井产能研究现状
        1.2.2 气井稳产能力研究现状
        1.2.3 大斜度井产能研究现状
        1.2.4 大斜度井井斜角与表皮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大斜度气井产能计算
    2.1 考虑高速非达西条件的大斜度气井产能计算
        2.1.1 物理模型
        2.1.2 产能公式推导
        2.1.3 迭代法计算
        2.1.4 影响因素分析
    2.2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条件下大斜度气井产能计算
        2.2.1 产能公式推导
        2.2.2 迭代法计算
        2.2.3 影响因素分析
    2.3 考虑应力敏感条件下大斜度气井产能计算
        2.3.1 产能公式推导
        2.3.2 迭代法计算
        2.3.3 影响因素分析
    2.4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条件下大斜度气井产能分析
        2.4.1 产能公式推导
        2.4.2 迭代法计算
        2.4.3 影响因素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斜井拟表皮因子计算
    3.1 Cinco-Lee拟表皮因子计算方法
    3.2 Besson拟表皮因子计算方法
    3.3 Rogers-Economides拟表皮因子计算方法
    3.4 张振华拟表皮因子计算方法
    3.5 斜直井三维稳态渗流模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斜度气井稳产能力研究
    4.1 大斜度气井定产生产井底流压计算
    4.2 大斜度气井定井底流压生产产量计算
    4.3 大斜度气井定产转定压生产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斜度气井生产程序编制及运行说明
    5.1 程序设计流程
    5.2 程序设计及运行说明
    5.3 迭代算法与普通算法对比
    5.4 影响因素分析
        5.4.1 初期稳产产量的影响
        5.4.2 后期定压压力的影响
        5.4.3 井斜角的影响
        5.4.4 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
        5.4.5 应力敏感效应的影响
        5.4.6 四种计算模型结果对比
        5.4.7 储层渗透率的影响
        5.4.8 储层厚度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实例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6)JLS飞仙关组低渗气藏动态储量计算及产能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驱气藏水侵识别
        1.2.2 水驱气藏水侵量计算
        1.2.3 气藏动态储量评价方法
        1.2.4 低渗透气藏产能评价方法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气藏地质开发特征
    2.1 气藏勘探开发简况
    2.2 构造特征
    2.3 地层特征
    2.4 沉积特征
    2.5 储层特征
        2.5.1 储层岩性分析
        2.5.2 储层类型
        2.5.3 储层有效厚度
        2.5.4 储层物性特征
        2.5.5 温度与压力系统
        2.5.6 流体性质
    2.6 飞仙关组气藏生产特征分析
        2.6.1 开发现状
        2.6.2 产量递减分析
        2.6.3 H_2S含量变化分析
第3章 JLS飞仙关气藏水侵特征
    3.1 水驱气藏水侵识别方法
        3.1.1 水驱气藏物质平衡法
        3.1.2 视地层压力法
        3.1.3 水侵体积系数法
        3.1.4 视地质储量法
        3.1.5 生产动态资料判别法
    3.2 JLS飞仙关气藏水侵识别
        3.2.1 生产动态数据判别
        3.2.2 视地层压力法
        3.2.3 视地质储量法
    3.3 JLS飞仙关气藏水侵及水体评价
        3.3.1 水侵系数法
        3.3.2 水体倍数法
        3.3.3 飞仙关气藏水侵及水体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JLS飞仙关气藏储量评价研究
    4.1 物质平衡法
    4.2 累计产量法
    4.3 水驱曲线法
    4.4 水驱气藏多项式拟合法
    4.5 改进水驱气藏物质平衡储量计算方法研究
        4.5.1 评价方法推导研究
        4.5.2 实例验证
    4.6 JLS飞仙关气藏储量计算
        4.6.1 飞仙关组气藏容积法储量计算
        4.6.2 飞仙关组气藏动态储量计算
    4.7 本章小节
第5章 JLS飞仙关气藏产能评价研究
    5.1 常规产能方程研究
        5.1.1 二项式产能方程
        5.1.2 指数式产能方程
        5.1.3 一点法产能方程
        5.1.4 常规产能方程适应性分析
    5.2 低渗气藏产能评价新模型研究
        5.2.1 假设条件
        5.2.2 物理模型
        5.2.3 数学模型
        5.2.4 低渗压裂气井稳态渗流模型的求解
        5.2.5 模型验证
        5.2.6 地质因素对气井产能影响研究
        5.2.7 压裂参数对气井产能影响研究
    5.3 L16井产能综合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7)低渗低压气井开采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低渗低压气藏
        1.2.2 气井产能分析
        1.2.3 气井井筒流动规律
        1.2.4 井下节流技术
        1.2.5 地层压力评价方法
        1.2.6 气井开采潜力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区块概况
    2.1 气田地质概况
    2.2 气田储层特征
    2.3 天然气开采历程
    2.4 开发存在的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低渗低压气井产能分析
    3.1 产能测试确定无阻流量
    3.2 试井解释确定地层系数
        3.2.1 典型井的压力恢复试井解释
        3.2.2 储层渗流特征分析
    3.3 无阻流量与地层系数的关系
    3.4 典型产能方程建立
    3.5 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3.5.1 地质条件的影响
        3.5.2 储层有效厚度的影响
        3.5.3 渗透率的影响
        3.5.4 应力敏感效应的影响
        3.5.5 生产水气比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气井井筒流动规律研究
    4.1 区块产水特征
    4.2 气水两相流流型划分
    4.3 井筒压力计算模型
        4.3.1 两相管流特性参数
        4.3.2 垂直气井压力降及求解
        4.3.3 单相(拟单相)流动压力计算模型
        4.3.4 两相流动压力计算模型
        4.3.5 模型可靠性验证及优选
    4.4 井下节流压力计算模型
        4.4.1 井下节流介绍
        4.4.2 井下节流嘴流模型
        4.4.3 嘴流模型可靠性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不关井地层压力预测
    5.1 不关井地层压力计算方法原理
        5.1.1 气藏动态渗流数学模型
        5.1.2 气藏与井筒流动系统耦合模型
    5.2 不关井求取地层压力
        5.2.1 求取井底压力方法
        5.2.2 不关井地层压力预测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井组开采潜力分析
    6.1 生产井开采动态分析
    6.2 井组模型建立及单井产量劈分
    6.3 气藏剩余开采潜力分析
        6.3.1 地质储量计算
        6.3.2 单井动态储量评价
        6.3.3 气藏剩余开采潜力分析
    6.4 气井合理工作制度
        6.4.1 节点系统分析原理
        6.4.2 气井合理工作制度评价
    6.5 合理工作制度下的开采预测
    6.6 气井增压开采潜力分析
        6.6.1 气井增压时机分析
        6.6.2 增压开采生产动态及效果分析
        6.6.3 产水影响分析
    6.7 井组开采潜力综合分析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及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多层叠置气藏渗流机理及产能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低渗气藏特征研究
        1.2.2 致密气藏多层合采
    1.3 研究内容、目标及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路线
第2章 临兴区块气藏特征及开发现状
    2.1 气藏区域地理概况
    2.2 区域地质特征
        2.2.1 构造特征
        2.2.2 沉积相
        2.2.3 储层特征
第3章 临兴区块储层渗流机理实验研究
    3.1 应力敏感实验
        3.1.1 实验目的
        3.1.2 实验原理
        3.1.3 实验步骤
        3.1.4 实验评价
    3.2 启动压力梯度实验
        3.2.1 实验目的
        3.2.2 实验原理
        3.2.3 实验步骤
        3.2.4 实验结果分析
    3.3 多层合采实验
        3.3.1 同一入口压力源变回压条件下多层并联模拟
        3.3.2 定容变回压条件多层并联模拟
        3.3.3 不同入口压力源多层并联模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产能研究
    4.1 不同井型产能模型建立
        4.1.1 直井产能模型
        4.1.2 压裂井产能模型
        4.1.3 斜井产能模型
    4.2 产能实例计算分析
    4.3 多层合采气井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4.3.1 多层气藏渗流模型
        4.3.2 不考虑井储和表皮效应的多层气藏渗流模型的解
        4.3.3 考虑表皮效应的多层气藏渗流模型的解
        4.3.4 考虑井储和表皮效应的多层气藏渗流模型的解
        4.3.5 单位无因次产量下的无因次压力解
        4.3.6 井底压力及分层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4.4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多层致密气藏压力动态特征研究
        4.4.1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多层致密气藏渗流模型的解
        4.4.2 单位无因次产量下的无因次压力解
        4.4.3 井底压力及分层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层合采优化研究
    5.1 多层合采致密气藏产能优化设计
        5.1.1 多层合采数值模拟机理模型建立
        5.1.2 多层合采层数优选
    5.2 多层接替时机
        5.2.1 四层合采接替时机
        5.2.2 三层合采接替时机
    5.3 合理配产
        5.3.1 理论分析
        5.3.2 实例应用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9)YKL高温高压凝析气藏渗流规律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凝析油气体系非平衡相态及渗流研究现状
        1.2.2 临界流动饱和度与反凝析伤害研究现状
        1.2.3 雾状反凝析控制研究现状
        1.2.4 凝析气井产能方程研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YKL凝析气藏概况
    2.1 气藏构造概况
    2.2 储层特征
        2.2.1 储层岩性特征
        2.2.2 储层物性特征
    2.3 储层流体分析
    2.4 气藏开采特征分析
        2.4.1 整体区块生产动态特征对比
        2.4.2 气藏开发中反凝析控制情况
    2.5 气藏开采存在问题
第3章 高温高压可视化临界态相态实验研究
    3.1 凝析油气体系PVT相态实验研究
        3.1.1 研究内容
        3.1.2 实验设备及流程
        3.1.3 样品配制
        3.1.4 凝析油气体系PVT相态研究
    3.2 雾状反凝析相态实验研究
        3.2.1 实验方法及内容
        3.2.2 非平衡恒质膨胀实验分析
        3.2.3 非平衡定容衰竭实验分析
    3.3 凝析气定容衰竭与非平衡定容衰竭实验对比分析
    3.4 非平衡压降理论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YKL凝析气藏反凝析伤害渗流机理研究
    4.1 气油两相渗流实验
        4.1.1 实验方法及流程
        4.1.2 低渗岩心气油相渗特征分析
        4.1.3 高渗岩心气油相渗特征分析
        4.1.4 高、低渗岩心气油相渗特征对比分析
    4.2 组合长岩心反凝析伤害实验
        4.2.1 实验目的
        4.2.2 实验装置
        4.2.3 试验方法及内容
        4.2.4 不同压降速度下伤害程度分析
        4.2.5 不同压降速度下伤害程度对比分析
    4.3 雾状流长岩心流动实验
        4.3.1 实验目的
        4.3.2 实验装置
        4.3.3 实验方法及内容
        4.3.4 不同压降速度下实验结果分析
        4.3.5 不同压降速度下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4.4 平衡衰竭后雾状流长岩心流动实验
        4.4.1 实验目的
        4.4.2 实验结果分析
    4.5 不同长岩心流动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凝析气藏雾状流对气井产能的影响
    5.1 雾状反凝析控制机理
    5.2 凝析气井产能方程
    5.3 反凝析程度对产能的影响
    5.4 雾状流对反凝析饱和度分布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10)MX气藏水侵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气藏水侵识别方法研究现状
        1.2.2 气藏(井)水侵量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1.2.3 气井水侵产能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1.2.4 产水气井动态储量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MX气藏出水特征分析
    2.1 气井产出水性质分析
        2.1.1 水化学特征分析
        2.1.2 生产水气比分析
        2.1.3 Gp~Gw关系曲线分析
        2.1.4 气井出水预警
        2.1.5 产水类型综合判识
    2.2 气井压力及产量变化规律分析
        2.2.1 产地层水井压力及产量变化规律分析
        2.2.2 未产地层水井压力及产量变化规律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气藏(井)水侵特征分析
    3.1 气井出水时间评价
    3.2 气井出水类型及水侵方向评价
    3.3 气藏水侵强度评价
        3.3.1 压降法
        3.3.2 诺模图法
        3.3.3 视地质储量法
    3.4 气藏(井)水侵量计算及分析
        3.4.1 Hurst—van Everdingen不稳定水侵方法
        3.4.2 非线性物质平衡法
        3.4.3 改进水侵体积系数法
        3.4.4 水侵量计算方法筛选
        3.4.5 气藏(井)水侵量计算及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气井产能评价及动态储量计算
    4.1 产水气井产能评价方法
        4.1.1 二项式产能修正法
        4.1.2 常规一点法
        4.1.3 改进一点法
    4.2 产水气井产能计算及分析
        4.2.1 一点法筛选
        4.2.2 气井产能计算及分类
        4.2.3 水侵对气井产能的影响分析
    4.3 气井动态控制储量计算及分析
        4.3.1 流动物质平衡法
        4.3.2 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方法—Blasingame方法
        4.3.3 模型方法
        4.3.4 气井动态控制储量计算及分析
    4.4 单井配产研究
        4.4.1 临界携液流量法
        4.4.2 试采动态分析法
        4.4.3 采气指示曲线法
        4.4.4 单井建议配产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低渗凝析气井有效生产时间确定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H气田须二段气藏生产动态分析及开发潜力评价[D]. 刘新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1
  • [2]凝析气藏反凝析伤害评价方法及应用[J]. 邹春梅,汤勇,晏军,孙杰文,李俞虹,崔轶男.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9(06)
  • [3]让那若尔凝析气藏反凝析伤害评价及解除方法[D]. 李俞虹.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4]注富含CO2天然气提高L4断块凝析气藏采收率机理研究[D]. 张露.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5]大斜度气井产能与稳产能力研究[D]. 赵雪薇.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6]JLS飞仙关组低渗气藏动态储量计算及产能评价研究[D]. 方鸿铭.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7]低渗低压气井开采潜力分析[D]. 刘志凯.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8]多层叠置气藏渗流机理及产能评价研究[D]. 高雨蒙.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9]YKL高温高压凝析气藏渗流规律实验研究[D]. 王武超.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10]MX气藏水侵特征研究[D]. 秦娟.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低渗透凝析气井有效生产时间的确定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