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伏金矿勘探中的地震勘探方法

隐伏金矿勘探中的地震勘探方法

一、隐伏金矿勘探中的地震勘探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曾庆栋,底青云,薛国强,王功文,荆林海[1](2021)在《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式研究的现代科学技术》文中研究说明为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地下深部资源勘探与开发是当前国内外许多国家重要的战略选择。地下深部是否存在优质矿产资源研究是开展深部找矿的前提。理想的成矿模式对指导找矿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合理找矿模式的建立对于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各种新技术不断用于地质研究及勘探中,使深入理解成矿作用,建立理想的成矿模式成为可能。目前,一些新技术如矿物原位U-Pb定年、原位成分、原位同位素分析等在成矿模式研究中已发挥重要作用,指导人们重新建立新的成矿模式;同样一些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地球化学探测技术等也正在找矿模式的建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深部矿的找寻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因而成矿理论及综合地球物理、综合地球化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是当前及未来深部矿找矿工作的趋势。

周文月,严加永,陈昌昕[2](2021)在《多尺度地球物理与成矿系统探测:现状与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不同的构造环境,物源基础和保存环境形成矿床在观测结果上表现为不同的地球物理属性,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利用密度、磁化率、极化率、电阻(导)率、波阻抗等物性差异进行地下地质体探测.利用地球物理方法进行成矿系统探测需要剖析从局部到区域矿物矿床形成的物源、通道和富集以及保存的完整过程,以便在不同的尺度范围内完成地球物理多属性结构成像,指导下一步具体找矿任务.区域地球动力演化、物质和能量源区控制着成矿始端,成矿流体富集成矿以及保存条件控制着成矿末端,流体迁移的通道将成矿始端和成矿末端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成矿系统.本文从成矿系统始端和末端两方面分别阐述各个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的发展历程和适用范围,最后通过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矿集区泥河铁矿找矿实例论述多尺度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在成矿系统始端和末端应用效果.

何继善[3](2020)在《广域电磁法理论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电磁法是寻找矿产资源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随着浅部资源的日渐枯竭,大深度高精度的电磁勘探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技术难题,也是勘探地球物理学的研究热点。针对原有的人工源频率域电磁法深度浅、精度低等问题,从理论、方法、技术到应用,开展了系统研究,发明了广域电磁法。为频率域电磁法由粗放到精细的发展,跨越了一大步。由此形成了"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装备"成果,2018年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广域电磁法为油气勘探、深部找矿、煤矿水害探测、地质灾害防治、压裂监测、城市物探等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有力地支撑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深地探测"战略。本专栏收集的论文,主要分布在固体矿产、页岩气和地热探测,压裂监测与航空物探应用等技术研究领域。本文重点围绕这些论文,对广域电磁法理论及应用研究进展加以讨论。

梁维天,孙新胜,王东波,冯家新,孙文,陈广镇[4](2020)在《广域电磁法在河洼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在辽宁河洼地区多金属矿近年来地质资源勘查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广域电磁法对该区成矿有利地质界面进行勘查,勘探深度及精度较以往工作有了较大提升,对该地区深部矿产资源勘查意义重大,为河洼地区多金属矿成矿理论研究、辽东地区金矿成矿模型建立等方面提供了较准确的地球物理依据。

贾卓[5](2020)在《深部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响应与多参数指标体系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对矿产需求量的逐年增高,浅部和易识别的矿床难以满足我国发展的需要,现如今深部矿床的研究与勘探越来越引起地质勘察行业人员的重视。然而,我国对深部矿产资源的研究仍然步伐缓慢,许多矿床也正在进行二次开发的状态。随着工业科技的发展,我们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随之增加。然而,深部金川矿床的资源还未进行更多的研究,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深部找矿主要考虑3000米以浅的矿床。因此,本文借助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深部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响应与综合指标体系”的资助对深部的矿产资源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在中、小尺度上建立深部矿产资源的地球物理响应指标体系,用来评价地球物理方法探测深部矿床的能力,二是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大尺度范围内的地球物理数据进行异常指标的提取。针对第一部分,本文以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为例,主要应用了重力、磁法、大地电磁(MT)、地震等地球物理方法对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进行了正演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再将采集的金川矿床的重力、磁法、可控音频大地电磁(CSAMT)数据进行反演,将反演结果结合矿床地质背景进行分析与评价。然后,将层次分析法(AHP)对深部矿产资源的情况进行了指标体系建立,采用6种不同成因类型的25种典型矿床进行了重、磁、电、震的数值模拟,并分析了模拟的地球物理响应信号与矿床的对应关系,对地球物理响应的特征信号进行评分,然后对重、磁、电、震四种地球物理方法的响应指标进行分析并得到权重系数,最后使用四种方法的权重系数以及评分分数构建了深部矿产资源的地球物理响应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第二部分,本文使用了机器学习中的方法对大范围内的地球物理异常的指标进行提取,利用机器学习方法中的高斯混合模型(GMM)的方法对加拿大苏必利尔湖地区的重力与航磁数据进行了试验,并将地球物理异常指标提取出来绘制了该地区的矿产远景图。本文首先搜集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地质背景资料、地质成因等信息,了解该信息可以有效地对深部矿床进行一个有效的判定,根据地质信息有效地分析地球物理的响应结果,也能保证后续指标体系建立的准确性。接下来,对金川硫化物铜镍矿床进行地质与地球物理建模,为了更加准确的描绘矿体的形态特征,本文在矩形网格的基础上,加入了基于自适应的Delaunay网格建模的方法,并分析了该方法生成的网格质量。基于自适应的Delaunay网格建模的金川硫化物铜镍矿床模型,在边界以及复杂区域具有网格细化的特点,在物性差异较小的地区可以实现网格稀疏处理,从而节省了计算机内存的使用。该网格剖分算法自动生成,控制网格的质量并保证数值模拟的精度。接着以地质成矿理论为基础,综合搜集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相关的资料。构建了金川硫化物铜镍矿床的空间和平面的地球物理模型。以地球物理模型为基础,将积分方程法、重心体积方法、有限差分算法、有限单元法等数值模拟方法应用在地球物理方法的数值计算中,根据模拟的结果以及地质背景与成因,讨论矿床的赋存情况以及深部矿床的信号响应。根据四种地球物理方法获得的响应信息,对四种方法进行了判定并给与权重系数。通过给定的系数,将其使用在地球物理探测深部矿产的指标体系中。对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采集的地球物理数据进行反演与分析,针对金川硫化物铜镍矿床的地质背景,定性分析了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典型结构与物性的分布结构。针对地球物理响应的信号与反演结果,对重、磁、电、震四种地球物理方法进行响应的评价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作为指标体系中选择的权重系数重要依据。然后,为构建深部矿产资源地球物理指标体系,本文使用了层次分析法选择了6种不同成因的矿床类型作为深部矿产资源的二级指标,使用了25个典型矿床分别作为二级指标的解释指标,即三级指标。将模拟25个典型的矿床的地球物理响应作为三级指标的解释指标。将矿床的地球物理响应信号特征进行分析和评分,同时对四种地球物理方法的效果进行权重确定,然后对获取的权重进行了可行性验证,验证结果通过后根据地球物理四种方法的权重系数进行加权。最后将权重系数与地球物理响应评分进行综合计算并获得每个矿床的地球物理指标评分,再将25个矿床的评分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了深部矿产的综合指标体系的综合评分。针对这些模拟和处理结果,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不同指标之间的联系,同时建立了深部矿产资源的地球物理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不仅对本文选择的矿床有一个评判系统,得到了综合25个矿床的地球物理响应的综合评价,并且也能对地球物理方法探测深部矿产进行有效地指导。最后,本文进行了地球物理异常指标的提取工作,使用了机器学习中的高斯混合模型的方法对苏必利尔湖地区的地球物理数据进行了试验。当高斯混合函数具有足够多的高斯函数时,可以模拟任何连续的复杂概率分布。重力与磁法的等值线图可以看作是连续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因此,可以利用GMM方法对其进行建模,并使用最大似然估计的方法将高斯混合函数有效地在区域内进行圈定。该地区所有不符合高斯混合模型分布的地球物理数据,被认为是异常区域。将平面中所有不同的异常点提取出来可以构成该地区的地球物理异常指标平面图,也可以叫做矿产远景图。根据调整高斯函数的数量,最终确定了5个高斯函数实现苏必利尔湖地区的地球物理数据建模,并获得了该地区的指标分布图,经对比,有83%的矿床位于异常指标范围内,同时使用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OC)与异常面积百分比(PAA)对模拟结果进行评价,证明了该工作的有效性。

刘聪[6](2020)在《起伏地形下的可控源电磁三维正反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可控源电磁法(Controlled source electromagnetic method,简称CSEM)是一种近些年来发展较快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其基本原理是使用人工场源发射电磁信号,在远离场源的地方接收人工源在地层、空气、海水等介质中激发的电磁场,以此来获取介质的电性分布。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CSEM采用了较低的测量频率,具有探测深度大(大于2000m)、分辨率高、观测效率高、野外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目前在矿产勘查、油气勘探、环境工程等地球物理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愈加复杂的地质勘探目标带来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发展三维CSEM已迫在眉睫。由于实测电磁场数据不仅包含有地下异常体的信息,而且也会受到起伏地形对地表电流密度带来的影响,因此开展带地形的CSEM三维正、反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反演在电磁数据处理中是不能缺少的一步。站在数值计算的角度看,反演方法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最优化算法,而正演模拟是其核心。通过正演模拟可以了解到各种地质体组合的电磁响应异常形态,为野外实测数据的解释提供依据。本论文正演部分采用矢量有限元算法模拟了电性差异较大的介质间的电磁响应。本文使用了四面体单元对三维起伏地形和地下异常体进行网格剖分。在电磁法的三维正演中,离散化后形成的大型稀疏线性方程组的求解至关重要。本文实现了基于电磁场控制方程的CSEM三维正演。采用了二次场/一次场分离的方法来避免了场源点的奇异性,并使用直接求解法来计算离散化后的二次电场的亥姆霍兹方程。通过进行多个理论模型的数值实验,分析了起伏地形带来的影响并验证了本文所采用的CSEM三维正演算法在起伏地形场景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反演方面,最优化算法的选择由于其对算法效率的影响而在电磁法反演中至关重要。本文在起伏地形下的三维CSEM正演算法的基础上,使用了迭代速度较快的高斯牛顿算法(Gauss-Newton,简称GN)对加入噪声后的理论数据进行反演,并详细阐述了线搜索策略、正则化因子的选取、灵敏度矩阵与法方程的计算等技术细节。通过在可控源电磁法常用勘探场景(陆地和海洋)下设计典型的地电模型计算理论合成数据,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可控源电磁法反演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分析影响反演效果的有关因素。

陈旭[7](2020)在《个旧Sn-Cu多金属矿田隐伏矿预测的地气与土壤测量方法研究》文中认为云南个旧Sn-Cu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南地块最西侧的右江褶皱带的西缘,是滇东南锡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闻名世界的超大型个旧Sn-Cu多金属矿床,从北向南依次可分为马拉格、松树脚、高松、老厂、卡房矿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个旧断裂以东地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地气测量工作,对比研究土壤与地气在隐伏矿床上的异常特征以及隐伏矿预测上的指示意义。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分析研究区土壤中12种元素的分布组合特征,可以判断,Sn-Cu是研究区最为重要的成矿元素组合,Pb-Zn-W是较为重要的成矿元素组合,而Ag-As-Sb-Cd-Mo等是与研究区成矿元素有一定成因联系的元素组合。2、各土壤剖面上异常发育位置与相应矿床的空间位置套合较好;剖面穿不同矿床其异常组成元素也略有不同。在松树脚Sn-Pb矿床上方显示清晰的Cu-Sb-B土壤组合异常,在高松Sn-Pb-Zn矿床上方显示清晰的Sn-Mo-Sb土壤组合异常,在老厂Sn-W-Cu矿床和卡房Cu(Au)-Sn矿床上方显示宽广清晰的土壤Sn异常;3、采集的土壤样品,在找矿指示元素组合上,对矿体具有继承性,并对土壤覆盖区隐伏矿体有一定指示作用。4、在矿体上方异常较强的CO2、SO2等地气异常对断裂构造具有较好的反映。通过分析数据,发现地气测量方法在寻找与断裂控矿有关的硫化物矿床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康欢[8](2020)在《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在隐伏砂岩型铀矿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可地浸隐伏砂岩型铀矿体常产出于埋深大于100 m的缓倾斜砂岩层的氧化—还原过渡带中,因其上沉积覆盖较厚,地表矿化信息微弱,导致传统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无法有效地圈定铀矿床成矿的有利区段。为了判别和示踪覆盖区砂岩型铀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源,本文在二连盆地哈达图铀矿床不同铀品位见矿钻孔和无矿钻孔上方的表层土壤分别进行土壤瞬时氡浓度测量、细粒级土壤活动态铀和210Po含量分析,并且首次在隐伏铀矿体上方开展一定埋深第四纪沉积物和钻孔岩心矿物颗粒光释光年龄/信号研究。不同铀品位见矿钻孔和无矿钻孔地表地球化学异常分析表明土壤瞬时氡浓度与钻孔品位呈正相关关系,而细粒级土壤活动态铀和210Po的含量与钻孔品位无明显相关性。石英光释光年龄分析结果表明地表一定埋深第四纪沉积物的光释光视年龄较真实沉积年龄老。在同一采样深度,石英光释光视年龄与钻孔品位成正比;同一钻孔,石英光释光视年龄与采样深度呈正相关。同时,利用同一钻孔、不同埋深第四纪沉积物间视年龄与引用真实沉积年龄的差异及两者等效剂量间的差异推算出深部异常来源的年龄增加率和放射性体系的衰变率分别为0.063 ka/cm和0.19 Gy/cm。相反,钻孔岩心的长石红外激发释光信号显示出与采样深度、采样地层和钻孔品位无相关性,指示长石释光信号已达到饱和。矿物颗粒光释光年龄/信号特征研究表明地表一定埋深第四纪沉积物石英光释光年龄异常可指示隐伏铀矿体,而前第四纪地层(pre-Quaternary)钻孔岩心长石光释光信号特征无指示意义。此外,利用矿物颗粒光释光年龄特征对地表地球化学异常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隐伏砂岩型铀矿床上方一定埋深的第四纪沉积物石英光释光年龄异常可有效识别矿致异常,即地表土壤瞬时氡浓度异常为隐伏砂岩型铀矿床的矿致异常。由于地表细粒级土壤活动态铀和210Po含量异常无法与地表第四纪沉积物矿物颗粒光释光年龄异常相匹配,所以活动态铀和210Po含量的异常是否来源于隐伏铀矿体还需要进一步的检验。这是首次对覆盖区隐伏砂岩型铀矿地表地球化学异常的可靠检验。

李英宾,李毅,魏滨,刘波,张占彬,杨明[9](2019)在《CSAMT和浅层地震在松辽盆地西南部铀矿勘查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在铀矿勘查中各有优缺点。为了提高矿勘查提的效率,本文介绍了以可控源音频大地测量(CSAMT)为主、浅层地震反射波法为辅的综合物探方法在松辽盆地西南部铀矿勘查中的应用实例。通过CSAMT和浅层地震联合测量解释两条控盆断裂,查明四方台组和明水组顶底界面埋深约200~400m,呈椭圆形北东向分布,由盆地边部向凹陷中心地层由薄变厚;工作区基底埋深约700~1000m,呈宽缓波浪状展布;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当勘探深度大于700m时,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对地层划分、查明基底埋深和基底断裂效果更好。经钻孔验证表明,合理利用CSAMT与浅层地震联合方法在松辽盆地西南部铀矿找矿工作中具有可靠、经济的优势,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罗齐彬[10](2019)在《隐伏铀矿勘探中地气测量机理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核能及国防核资源战略的发展,铀矿找矿逐步向深部隐伏铀矿勘探方向转变,大幅增长的铀资源需求与目前非常有限的铀矿勘探深度之间存在日益凸显的矛盾。地气测量方法以其元素深穿透特性,对深部隐伏铀矿具有优秀的示矿能力,推广地气测量方法有助于改善我国目前大部分铀矿特别是华南典型热液型铀矿勘查深度局限于数百米的现状。为模拟研究铀元素在地层介质中的运移行为,本文对多孔覆盖层介质中的流体流动特性、孔中铀元素传质机制等方面进行耦合物理场数值分析和实验观测研究,分析总结铀元素及含铀微粒在覆盖层中随地气或地下水迁移的运移规律。在优化实验模型结构前提下设计并研制了水平扩散铀运移、垂向柱式铀运移以及立方式铀运移等地气模型,实现了模型系统参数的自动控制。研究结果表明,铀元素能够以微粒形式随气相流体在多孔岩土介质中产生运移,其运移行为并不受特殊地气气体成分的决定。快速对流并非是介质孔隙中含铀微粒运移的必需动力,但运移行为会受到孔隙介质和孔隙度等特性的影响:泥质介质对含铀微粒具有较强的截留吸附作用,但不足以压制地气中含铀微粒的强穿透性;相同条件下孔隙度较大的介质更有利于含铀微粒的运移。不同于干孔中的铀元素运移,铀元素在饱水覆盖层介质中主要以离子态随地下水运移,且液相地下水对孔隙中的铀元素具有更强的运载能力。横向对流地下水以及破碎带等因素很大程度上可使隐伏铀矿在地表形成的矿致异常信息位置发生偏移;在时间尺度上,横向对流地下水会减缓地面上可观测矿致异常信息的形成,破碎带及裂隙通道则更有利于铀元素定向、超前运移,加速地面上可观测矿致异常信息的形成。在野外勘探作业中,采用自行研制的恒流式地气采集器进行主动式抽气方式进行地气采集,采集样品进行质谱分析方法进行多元素含量测定。通过居隆庵地区已知剖面上的试验研究,提出一套联合应用地气测量与地面γ能谱测量、钋-210活度测量以及土壤热释光测量的综合放射性勘探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变异系数赋权方法等数据处理手段,能有效提取出深部隐伏铀矿所致异常信息,从而对浅表及深部埋藏的铀矿进行有效勘探。根据对相山地区典型热液型隐伏铀矿的综合放射性勘探结果可知,勘探区内主要存在杏树下一带、上家岭一带两个具有深部铀矿有利成矿条件的预测靶区以及乐家北东侧一带、燕窝-响石中部一带两个具有中深部铀矿有利成矿条件的预测靶区。这些预测靶区内分布有明显的中高值综合放射性异常,且基本上符合断裂构造控矿特征,解释结果与项目组内其他物化探勘探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大量的模型实验、模拟计算以及野外试验和应用研究,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深部隐伏铀矿在地面形成地气元素异常的认识,为今后地气中铀元素运移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同时也进一步推广了地气测量在铀矿勘探中的应用,为热液型深部隐伏铀矿找矿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二、隐伏金矿勘探中的地震勘探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隐伏金矿勘探中的地震勘探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式研究的现代科学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式
    1.1 成矿模式
    1.2 找矿模式
2 成矿模式研究中的现代科学技术
    2.1 成矿年代学技术
    2.2 硫化物微区原位分析技术
    2.3 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技术
    2.4 稀有气体分析技术
3 找矿模式研究的现代科学技术
    3.1 高光谱遥感技术
    3.2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
        3.2.1 扫面探测技术
        3.2.2 地面测深技术
    3.3 浅层地震
    3.4 地球化学探测技术
    3.5 地学大数据与3D/4D建模技术
4 结论

(2)多尺度地球物理与成矿系统探测:现状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多尺度综合地球物理
2 成矿系统始端地球物理探测方法
    2.1 天然地震探测
        2.1.1 层析成像
        2.1.2 接收函数
        2.1.3 各向异性
    2.2 人工源地震探测
        2.2.1 深地震反射
        2.2.2 深地震测深
    2.3 长周期大地电磁探测
    2.4 航空重磁探测
3 成矿系统末端地球物理探测方法
    3.1 放射性测量
    3.2 区域重磁
        3.2.1 高精度重磁
        3.2.2 边缘检测
        3.2.3 垂向界面
        (1)Moho面反演技术
        (2)居里面计算方法
        (3)磁性基底计算方法
    3.3 电法勘探
        3.3.1 激发极化(激电)法
        3.3.2 频谱激电法(SIP)
        3.3.3 电磁法
    3.4 金属矿地震勘探
4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系统探测
    4.1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系统始端探测
        4.1.1 宽频地震探测
        4.1.2 深地震反射探测
        4.1.3 宽角反射/折射地震探测
        4.1.4 大地电磁剖面探测
        4.1.5 区域重磁结构探测
    4.2 庐枞矿集区泥河铁矿末端探测
5 结论与展望

(3)广域电磁法理论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技术研究进展
2 固体矿产勘探
3 地热勘探
4 页岩气勘探
5 盐湖深层卤水勘探
6 结语

(4)广域电磁法在河洼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矿区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
2 主要技术参数
3 成果解释
    3.1 数据分析
    3.2 反演成果及解释
    3.3 成矿理论模型
4 结论

(5)深部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响应与多参数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动态及发展现状
        1.2.1 地质成矿模式与地球物理模型
        1.2.2 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勘探概述
        1.2.3 多参数指标体系评价发展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网格剖分建模方法
    2.1 矩形网格建模
    2.2 三角网格建模
        2.2.1 三角剖分
        2.2.2 三角化
    2.3 网格前沿法
    2.4 四叉树法
    2.5 Delaunay网格
        2.5.1 Delaunay三角化
        2.5.2 最小角最大(max-min angel)
    2.6 优化的Delaunay网格
    2.7 小结
第3章 金川Cu-Ni硫化物矿床建模结果与分析
    3.1 金川矿床区域地质背景
        3.1.1 大地构造
        3.1.2 区域地层
        3.1.3 区域构造
        3.1.4 区域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
        3.1.5 区域矿产条件
        3.1.6 演化模式
        3.1.7 矿体地质特征
    3.2 金川矿床地质模型
    3.3 金川矿床地球物理模型
        3.3.1 岩、矿石物性特征
    3.4 金川矿床正演模拟
        3.4.1 重磁数值模拟方法
        3.4.2 大地电磁正演模拟
        3.4.3 地震正演
        3.4.4 合成数据试验
    3.5 金川矿床模拟结果
    3.6 小结
第4章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物性结构成像
    4.1 重力异常反演
    4.2 磁异常反演
    4.3 卡尼亚视电阻率
    4.4 金川矿床重力、磁法、CASMT反演与解释
        4.4.1 502测线反演与物性结构
        4.4.2 501测线反演与物性结构
        4.4.3 300测线反演与物性结构
        4.4.4 308测线反演与物性结构
        4.4.5 104测线反演与物性结构
        4.4.6 208与212 测线反演与物性结构
        4.4.7 214与227 测线反演与物性结构
        4.4.8 401测线反演与物性结构
    4.5 小结
第5章 深部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响应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 深部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响应评价体系的指标选择
        5.1.1 地球物理模拟参数
    5.2 岩浆矿床
        5.2.1 水口山矿床
    5.3 伟晶岩矿床
        5.3.1 武夷山矿床
    5.4 热液矿床
        5.4.1 个旧矿床
    5.5 风化矿床
        5.5.1 凡口矿床
    5.6 沉积矿床
        5.6.1 狼山矿床
    5.7 变质矿床
        5.7.1 沃溪矿床
    5.8 评价体系建模
        5.8.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5.8.2 构造判断矩阵
        5.8.3 层次单排序
        5.8.4 一致性检验
    5.9 深部矿产资源综合评价体系
    5.10 深部矿产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应用
    5.11 小结
第6章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地球物理异常指标提取
    6.1 高斯混合模型
    6.2 高斯混合模型方法与原理
    6.3 苏必利尔湖地区地球物理数据场
    6.4 Youden指数
    6.5 苏必利尔湖地区GMM模拟
    6.6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认识和结论
    7.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岩浆矿床模拟结果
附录B:伟晶岩矿床模拟结果
附录C:热液矿床模拟结果
附录D:风化矿床模拟结果
附录E:沉积矿床模拟结果
附录F:变质矿床模拟结果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6)起伏地形下的可控源电磁三维正反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电磁法研究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电磁法正演研究现状
        1.2.2 电磁法反演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1.3.1 论文主要内容
        1.3.2 创新点
第2章 带地形可控源电磁法三维正演
    2.1 电磁场控制方程
        2.1.1 二次场的求解
        2.1.2 一次场的求解
    2.2 矢量有限元分析
        2.2.1 网格剖分与地形处理
        2.2.2 加权余量法
        2.2.3 矢量基函数
        2.2.4 整体刚度矩阵集成
        2.2.5 边界条件
    2.3 求解大型线性方程组
        2.3.1 迭代法求解
        2.3.2 直接法求解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带地形可控源电磁法三维正演数值实验
    3.1 水平层状沉积模型
    3.2 起伏地形下的海洋沉积模型
第4章 带地形可控源电磁法三维反演计算
    4.1 反演基本理论
        4.1.1 构建目标函数
        4.1.2 模型约束
    4.2 最优化方法-高斯牛顿法
        4.2.1 计算步骤
        4.2.2 线搜索
        4.2.3 正则化策略
    4.3 灵敏度矩阵的求解
    4.4 法方程的求解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带地形可控源电磁法三维反演数值实验
    5.1 海洋勘探场景
        5.1.1 平坦地形模型
        5.1.2 起伏地形模型
    5.2 陆地勘探场景
        5.2.1 平坦地形模型
        5.2.2 起伏地形模型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个旧Sn-Cu多金属矿田隐伏矿预测的地气与土壤测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1.3 研究区概况
        1.3.1 研究区地理及交通情况
        1.3.2 研究区自然及经济概况
        1.3.3 研究区地质工作程度
    1.4 本次勘查工作概况
        1.4.1 研究内容
        1.4.2 完成主要工作量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大地构造位置及其演化
    2.2 区域地层
    2.3 构造
        2.3.1 构造单元及其特征
        2.3.2 构造层
        2.3.3 区域内主要断裂
    2.4 岩浆岩
    2.5 区域矿产
3 矿区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构造
    3.3 岩浆岩
    3.4 矿床特征
        3.4.1 砂锡矿床
        3.4.2 原生矿床
    3.5 矿石特征
        3.5.1 矿物成分
        3.5.2 矿石结构构造
    3.6 矿床成矿作用
4 测量方法技术
    4.1 测量剖面布设
    4.2 测量方法
        4.2.1 土壤采样方法
        4.2.2 气体采集方法
    4.3 记录
    4.4 测量方法及原理
        4.4.1 土壤分析元素与分析方法
        4.4.2 气体测量仪器工作原理及操作
5 地球化学特征
    5.1 土壤化探数据基本统计特征
        5.1.1 土壤元素丰度特征
        5.1.2 土壤元素分异特征
    5.2 土壤元素共生组合特征
    5.3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分析
        5.3.1 元素异常下限的确定
        5.3.2 各剖面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5.3.3 小结
    5.4 气体地球化学异常分析
        5.4.1 各剖面气体异常下限
        5.4.2 各剖面气体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5.4.3 讨论
    5.5 土壤和气体地球化学异常对比分析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在隐伏砂岩型铀矿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在隐伏砂岩型铀矿勘查中运用
        1.2.2 地球化学异常迁移模型
        1.2.3 光释光技术及其在隐伏铀矿勘查中的运用
        1.2.4 铀资源及中国主要砂岩型铀矿床特征
    1.3 论文依托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6 论文工作小结
    1.7 创新点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2.2 区域地质概况
        2.2.1 地层
        2.2.2 岩浆岩和铀源岩石
        2.2.3 区域构造
        2.2.4 砂岩型铀矿床
3 地表地球化学异常
    3.1 土壤瞬时氡
        3.1.1 土壤瞬时氡采样和分析
        3.1.2 土壤瞬时氡分析结果
    3.2 土壤~(210)Po
        3.2.1 土壤~(210)Po采样和分析
        3.2.2 土壤~(210)Po分析结果
    3.3 土壤活动态铀
        3.3.1 土壤活动态铀采样和分析
        3.3.2 土壤活动态铀分析结果
    3.4 讨论与小结
        3.4.1 土壤瞬时氡异常
        3.4.2 土壤~(210)Po异常
        3.4.3 土壤活动态铀异常
        3.4.4 本章小结
4 近地表第四纪沉积物光释光定年
    4.1 第四纪沉积物光释光样品采样和分析
    4.2 第四纪沉积物光释光样品分析结果
    4.3 讨论与小结
        4.3.1 第四纪沉积物石英光释光年龄异常
        4.3.2 第四纪沉积物矿物颗粒光释光年龄异常的意义
        4.3.3 本章小结
5 钻孔岩心光释光
    5.1 岩心光释光样品采样和分析
    5.2 岩心光释光分析结果
    5.3 讨论与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光释光测年方法
    附录2: 个人简历

(9)CSAMT和浅层地震在松辽盆地西南部铀矿勘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区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
    1.1 工作区地质特征
    1.2 地球物理特征
2 方法与原理
    2.1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2.2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
3 数据采集
    3.1 测线布设
    3.2 工作参数设置
        3.2.1 CSAMT法
        3.2.2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
4 资料解释
    4.1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资料分析
        4.1.1 资料解释依据
        4.1.2 浅层地震反射波地质分析
    4.2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资料分析
        4.2.1 资料解释依据
        4.2.2 反演电阻率断面分析
        4.2.3 上白垩统明水组与四方台组底板埋深分布特征
5 应用效果分析
    5.1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和CSAMT法及钻孔揭露对比分析
    5.2 钻孔对砂体的验证
6 结论

(10)隐伏铀矿勘探中地气测量机理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地气测量方法发展现状
        1.2.1 地气中的元素迁移
        1.2.2 地气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1.3 地气测量模型研究现状
    1.4 地气测量在隐伏矿勘探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4.1 隐伏金属矿勘探中地气测量研究现状
        1.4.2 隐伏铀矿勘探中地气测量研究现状
    1.5 论文选题来源及项目支撑
    1.6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6.2 论文实施技术路线
    1.7 论文主要创新点
2 多孔覆盖层介质中的流体流动与传质
    2.1 多孔覆盖层介质中的流体与运移铀元素
    2.2 多孔介质中流体运移基本方程
        2.2.1 均质流体连续性方程
        2.2.2 均质流体动量守恒方程及Navier-Stokes方程
        2.2.3 均质流体能量守恒方程
        2.2.4 流体中溶质的质量守恒方程
        2.2.5 应用实例:放射性气体通过薄层多孔介质的扩散迁移
    2.3 球形颗粒在气相流体中的迁移
    2.4 放射性核素在多孔介质液相流体中的运移
        2.4.1 地下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
        2.4.2 溶质在多孔介质中的水动力弥散
        2.4.3 放射性核素在多孔介质流体中的主要源汇项
3 铀元素随地气迁移的数值模拟与实验
    3.1 模拟计算与实验条件
        3.1.1 数值计算平台与方法简介
        3.1.2 微型柱式模型的初步验证
        3.1.3 实验平台的搭建
    3.2 微孔中的流体流动与元素迁移
        3.2.1 基于随机生长算法的多孔介质模型建立
        3.2.2 多孔介质的有效孔隙度测量
        3.2.3 多孔介质中的微观单相流动与传质
    3.3 不同特性覆盖层中铀的迁移行为
        3.3.1 均匀覆盖层介质中铀元素随地下水迁移
        3.3.2 出露破碎带对均匀覆盖层中铀元素运移的影响
        3.3.3 压力对地气中铀迁移的影响
        3.3.4 孔隙介质对地气中铀迁移的影响
    3.4 地气模型中的铀运移综合实验观测
        3.4.1 水平扩散铀运移模型实验
        3.4.2 立方式铀运移模型实验
4 地气测量及其他放射性勘探方法试验研究
    4.1 地气采集及分析方法
        4.1.1 主动式地气采集原理
        4.1.2 捕集剂的选取
        4.1.3 基于分光光度法的地气中微量铀检测
    4.2 地面放射性γ能谱测量
        4.2.1 天然放射性元素及其分布
        4.2.2 多道能谱仪探测深度及元素含量计算
    4.3 α径迹累积氡测量
    4.4 土壤热释光测量
    4.5 钋-210 活度测量
    4.6 相山居隆庵已知剖面的试验测量及初步分析
        4.6.1 试验剖面工区简介
        4.6.2 地气测量结果
        4.6.3 地面γ能谱测量结果
        4.6.4 其他放射性勘探方法测量结果
5 综合放射性勘探数据处理研究
    5.1 放射性勘探数据初步处理
        5.1.1 勘探数据统计分析中的相关系数
        5.1.2 勘探数据拟合优度评价
        5.1.3 勘探数据的规范化处理
    5.2 勘探数据的平滑与去噪
        5.2.1 多点多项式平滑(MPS)滤波
        5.2.2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滤波
        5.2.3 MPS滤波与FFT滤波处理效果比较
    5.3 放射性勘探数据区域成图方法
    5.4 综合勘探数据主成分分析及异常信息提取
        5.4.1 一些矩阵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及定理
        5.4.2 矩阵的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
        5.4.3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5.4.4 主成分分析在MATLAB R2014a中的实现
        5.4.5 基于变异系数赋权的深部铀矿致异常提取方法
6 地气测量在华南热液型隐伏铀矿勘探中的应用
    6.1 野外测量工作方法简介
    6.2 综合放射性勘探工作区概况
    6.3 测区内放射性勘探数据统计特性
    6.4 相山地区放射性场区域异常分析
    6.5 相山地区隐伏铀矿致地气异常提取及找矿预测
7 结论与建议
    7.1 论文主要结论
    7.2 论文不足与进一步研究建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四、隐伏金矿勘探中的地震勘探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式研究的现代科学技术[J]. 曾庆栋,底青云,薛国强,王功文,荆林海. 地学前缘, 2021(03)
  • [2]多尺度地球物理与成矿系统探测:现状与进展[J]. 周文月,严加永,陈昌昕.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21(03)
  • [3]广域电磁法理论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J]. 何继善. 物探与化探, 2020(05)
  • [4]广域电磁法在河洼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J]. 梁维天,孙新胜,王东波,冯家新,孙文,陈广镇. 物探与化探, 2020(05)
  • [5]深部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响应与多参数指标体系研究[D]. 贾卓. 吉林大学, 2020(08)
  • [6]起伏地形下的可控源电磁三维正反演研究[D]. 刘聪. 吉林大学, 2020(08)
  • [7]个旧Sn-Cu多金属矿田隐伏矿预测的地气与土壤测量方法研究[D]. 陈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0)
  • [8]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在隐伏砂岩型铀矿中的应用[D]. 康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1)
  • [9]CSAMT和浅层地震在松辽盆地西南部铀矿勘查中的应用[J]. 李英宾,李毅,魏滨,刘波,张占彬,杨明. 地质与勘探, 2019(06)
  • [10]隐伏铀矿勘探中地气测量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 罗齐彬. 东华理工大学, 2019(12)

标签:;  ;  ;  ;  ;  

隐伏金矿勘探中的地震勘探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