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黄疸的胆道支架置入

梗阻性黄疸的胆道支架置入

一、放胆道支架除梗阻黄疸(论文文献综述)

徐文勇[1](2021)在《胆道125Ⅰ粒子支架与普通金属裸支架治疗胆管癌并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胆道125Ⅰ粒子支架与普通金属裸支架治疗胆管癌并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连续性收治的51例由胆管癌引起的Bismuth-Corlette分型为Ⅰ型和Ⅱ型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按照植入支架类型不同分为粒子支架组(植入125Ⅰ粒子支架)和普通支架组(植入普通金属裸支架),最终粒子支架组纳入25例,普通支架组纳入26例,收集每个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凝血酶原时间等数据,评价两种不同支架对减黄及肝功能改善的效果,比较两种支架植入后对血细胞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术后返院行CT、MRCP或胆道造影,明确患者支架再梗阻时间,定期随访记录患者术后1月、3月、6月、9月、1年、2年、3年及5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信息,比较两组患者支架通畅率、患者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以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支架通畅时间,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以明确影响两组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按照入排标准共纳入患者51例,男性35例,女性16例,其中行125Ⅰ粒子支架植入的患者25例,普通金属裸支架植入26例;两组支架植入成功率均为100%;粒子支架术前及术后1周的TBIL分别为359.99±148.99umol/L、151.15±121.02 umol/L,普通支架术前及术后1周的TBIL分别为427.90±173.95 umol/L、119.08±106.36umol/L,两组患者术后1周减黄效果均明显,且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972)。粒子支架组的支架通畅时间为369.20±231.642天、中位通畅时间为310天、总生存期为334.24±193.384天及中位生存期为385.2天,普通支架组的支架通畅时间为194.57±118.089天、中位通畅时间为142.5天、总生存期为251.23±182.509天及中位生存期为274天,可见粒子支架在支架通畅时间(P=0.024)和总生存期(P=0.021)方面均明显长于普通支架。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χ2=0.917,P=0.821)无明显差异,植入粒子支架可提高患者的支架通畅率(χ2=4.581,P=0.032)及生存率(χ2=3.920,P=0.048)。结论:植入125Ⅰ粒子支架较普通支架相比,可延长患者的支架通畅时间和总生存期,且未增加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程飞[2](2020)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黄疸消退不良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通过对比观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总胆红素的变化,了解黄疸消退的变化规律,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研究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采用回顾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8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51例;年龄为(69±9)岁,年龄范围为39~85岁。121例患者均行标准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开腹手术112例,全腹腔镜手术9例。消化道重建采用Child法,胰肠吻合采用Blumgart法,吻合口周围留置2根腹腔引流管。全部患者黄疸均证实为恶性肿瘤致胆道梗阻所引起。收集患者术前1天,根治性胰十二指肠手术后晨起未作治疗前的静脉血液标本,测定总胆红素,观察黄疸消退规律。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源自胰头癌、肿瘤源自壶腹部癌、肿瘤源自胆管下端癌、肿瘤源自十二指肠乳头癌、术前Tbil、术前GGT、术前ALT、入院时Alb、术前黄疸持续时间、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肺部慢性疾病、术前NRS2002营养状况评分、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术后胰瘘、术后胆瘘、术后消化道出血、术后腹腔出血、术后腹腔感染、术后胃排空障碍等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研究术后黄疸消退不良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21例患者中,97例术后总胆红素下降幅度达到术前50%,黄疸消退良好;24例术后总胆红素下降幅度仍小于50%,黄疸消退不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30人,其中12人出现术后黄疸消退不良。发生术后胰瘘的患者有7人,其中4人出现术后黄疸消退不良。患者术前总胆红素、合并糖尿病、术后胰瘘是术后黄疸消退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合并糖尿病和术后胰瘘是术后黄疸消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黄疸的消退过程不一定呈简单的线性关系,存在下降缓慢甚至不降反升的情况。术前黄疸程度较高、合并糖尿病、术后胰瘘的患者术后更容易出现黄疸消退不良。

陈彦杰[3](2019)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大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单独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大球囊扩张术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效果,旨在探讨单独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大球囊扩张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消化科内镜中心治疗的胆总管大结石患者。对符合入选标准的、分别接受单独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大球囊扩张术(EPLBD)、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独EPLBD组有59例患者,EST组51例,统计各组年龄、性别、是否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憩室、是否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切除术后、是否有急性胆管炎的一般资料;术中记录各组患者胆总管结石数目、大小和胆总管扩张直径情况;比较两组一次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使用率、ERCP取石次数、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结果单独EPLBD组(59例)及EST组(51例)的结石直径、数量等一般情况分析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总取石成功率分别为98.3%和96.1%,一次取石成功率分别为81.4%和76.5%,可见两种术式的取石成功效果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单独EPLBD组一次取石成功率较EST要高;EST组的机械碎石使用率为27.5%,而单独EPLBD组为11.9%,组间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单独EPLBD组未发生急性胰腺炎(0/59),EST发生1例轻度急性胰腺炎,内科保守治疗后治愈;EPLBD和EST组的术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4%和5.9%,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发生率比较亦无显着差异(3.4%vs 3.9%,P>0.05),两组均无穿孔、死亡病例。结论1.单独EPLBD术的总取石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EST术比较,没有明显差异;2.单独EPLBD一次取石成功率较EST高,术中机械碎石使用率低;3.单独EPLBD因其对乳头括约肌损伤轻、不易受乳头大小和变异等因素的影响,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胆总管大结石取石方法。

邱国钦,罗鹏飞,许丽贞,陈玉强[4](2018)在《PTCD术后并发胆汁瘤7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0引言胆汁瘤(biloma)是指胆汁在胆管树以外聚积,影像学上表现为肝内外的囊性瘤样结构[1],是一种少见的胆道并发症,预后凶险,若处理不当可导致死亡[2]。多见于肝胆手术、外伤及肝脏肿瘤介入治疗后,而继发于经皮肝穿胆道置管引流术(percutan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 drainage,PTCD)后的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7例PTCD术后并发胆汁瘤患者

张皓[5](2018)在《不同胆道支架姑息治疗恶性黄疸有效性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比较不同材料及结构的胆道支架在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疗效。方法:检索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以及Clinicaltrials.gov(截止2017年10月),收集纳入不同胆道支架姑息治疗恶性黄疸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关数据,选择累积生存率及支架累积通畅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选择危险比(hazard ratios,HRs)及95%可信区间(95%CI)作为统计学指标。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32个系列研究中3145位患者,13种胆道支架,其中包括:非覆膜金属支架、硅材料覆膜金属支架、聚氨酯材料覆膜金属支架、特氟龙覆膜金属支架、紫杉醇侵润覆膜金属支架、抗返流金属支架、聚乙烯支架、Flexima支架、特氟龙圣诞树支架、双层圣诞树支架、直特氟龙支架、亲水性聚氨酯支架和聚氨酯支架。比较不同支架的累积通畅率结果显示,金属支架普遍优于塑料支架,所有支架中紫杉醇侵润覆膜金属支架、抗返流金属支架两款新型支架较其余支架性能最好,纳入的7种不同的塑料支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种不同覆膜材料的金属支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植入不同支架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差异无总体趋势。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干预措施排序,抗返流金属支架的支架累积通产率最优,而植入亲水性聚氨酯支架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最优。结论:1.覆膜或非覆膜的金属支架其有效性高于塑料支架;2.硅材料覆膜金属支架、特氟龙覆膜金属支架及两种新型支架相对于裸支架表现出更高的累积通畅率;3.紫杉醇侵润覆膜金属支架、抗返流金属支架两款新型支架的累积通畅率明显优于其他支架;4.本研究中患者累积生存率无法有效评估胆道支架有效性。

谭明建[6](2017)在《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征,不同分型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分析其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总结该病的临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根据Bisumth分型分为Ⅰ、Ⅱ、Ⅲ、Ⅳ型,每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不同治疗组,观察不同治疗组的生存时间及生存率,并分析手术治疗组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①不同分型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临床表现、术前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Ⅰ型及Ⅱ型患者,胆管切除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及1年、2年生存率优于其他治疗方式(包括姑息性切除、PTCD外引流、胆道支架置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Ⅲ型患者行半肝/扩大半肝切除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及1年、2年生存率优于胆肠吻合、PTCD外引流及胆道支架置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对Ⅳ型患者,半肝/扩大半肝切除及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优于胆管切除、肝段切除、手术活检、PTCD外引流及胆道支架置入,但6种治疗方式的术后1年、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性别、术前黄疸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是否输血与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手术方式、术前肝功能、手术切除范围是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1.胆管、肝段+胆管切除术可改善Ⅰ型及Ⅱ型患者预后,提高术后生存率;故对Ⅰ型及Ⅱ型患者宜首选胆管切除术。2.Ⅲ型患者行半肝/扩大半肝切除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及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高于其他治疗方式。3.不论对Ⅳ型患者行何种手术,手术治疗与PTCD外引流及胆道支架置入术比较,并不能改善患者预后。4.年龄、手术方式、术前肝功能、手术切除范围是肝门部胆管癌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张君颀[7](2017)在《婴幼儿胆总管囊肿手术时机和并发症处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产前获诊的胆总管囊肿手术时机目的:讨论产前获诊的胆总管囊肿患儿生后的临床处理与合适的手术时机。材料和方法:回顾我院2013年至2015年收治的49例产前获诊的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生后的临床表现与并发症、手术时机、术中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并对肝纤维化进行危险度分析。总结产前获诊的胆总管囊肿合理的手术时机和方法。结果:49例产前获诊胆总管囊肿诊断孕周为20至37周,均为产前超声发现。生后24例出现症状,包括黄疸、陶土便、呕吐。26例出现并发症,包括梗阻性黄疸、肝损,以及1例生后3月发生的胆道穿孔;其中61.5%并发症出现于生后3月内。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谷草转氨酶(AST)和囊肿直径可能是产前获诊的胆总管囊肿患儿肝纤维化的预测因素。生后无症状、也无实验室检验和影像学胆道梗阻表现的产前诊断患儿,没有明显证据表明其肝纤维化与手术年龄相关。结论:产前获诊的胆总管囊肿患儿生后应密切随访肝功能和胆道超声,一旦发现肝酶异常增高、梗阻性黄疸、胆总管囊肿较大或进行性增大,以及胆道闭锁不能排除的情况,均应立即手术治疗,解除胆道梗阻,终止肝纤维化发展。然而对于生后无症状,也没有实验室检验和影像学检查上胆道梗阻表现的产前诊断患儿,可密切观察至1-3月内完成手术。第二部分ERCP在儿童胆总管中的临床应用目的:总结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应用于儿童胆总管囊肿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指征、效果和优势。材料和方法:我院2013年至2015年间收治32例术前行ERCP的胆总管囊肿患儿。回顾性总结和分析他们的临床表现、ERCP指征、ERCP前后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检查,手术方法和住院时间。结果:32例患儿行ERCP中位年龄3岁,其中年龄最小6月,体重最轻7kg。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成功率33/34。指征如下:胆总管囊肿合伴严重并发症(24/32)、与梗阻引起的代偿性胆道扩张鉴别诊断(8/32)、仅诊断(2/32)。32/33次行治疗性操作,包括乳头肌扩张(79.4%)、乳头肌切开(44.1%)、鼻胆管引流(85.3%)、放置胆道支架(2.9%)、取石(32.4%,成功率10/11)。异常升高的肝转氨酶、胆红素和淀粉酶水平ERCP后显着下降,症状均缓解。无ERCP后并发症发生。所有患儿4-35天后均完成根治性手术,其中18例腹腔镜;ERCP后患儿的腹腔镜手术率和术后住院时间与未引流患儿无显着差别。结论:胆总管囊肿合伴严重并发症,如胆道感染、梗阻性黄疸、胰腺炎等,保守治疗无效时,ERCP可有效解除梗阻,缓解并发症,避免急诊外引流,并为患儿保留了行腹腔镜根治术的机会。另外ERCP在诊断胆胰合流异常和鉴别诊断梗阻性胆道扩张方面仍具有优势。第三部分胆总管囊肿合并胆道穿孔的临床经验总结目的:总结胆总管囊肿合并胆道穿孔的临床诊治经验。材料和方法:我院2013年至2015年间收治196例胆总管囊肿患儿,其中7例出现胆道穿孔。本章回顾性分析胆道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总结诊断和处理经验。结果:7例(3.6%)胆总管囊肿伴发胆道穿孔患儿,年龄范围3月至5.5岁。4例出现胆汁性腹膜炎,均为术前诊断,1例形成胆汁假性囊肿,2例为包裹性穿孔。4例胆汁性腹膜炎和1例假性囊肿行胆道外引流,均于外引流术后95-108天内接受二期根治术,无术后并发症。另2例包裹性胆道穿孔行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其中1例因囊肿炎症严重中转开腹。1例患儿术后2周因出血再次手术。结论:婴幼儿胆总管囊肿提倡早诊断早治疗,需警惕和避免胆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胆道穿孔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一期手术还是分期处理取决于医生的经验以及对患儿情况的判断。

宋勇,秦高平,杜立学,胡海田,张昊宇[8](2017)在《胆道支架联合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肝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胆道支架联合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肝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肝胆外科就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216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胆道支架联合PTCD治疗,分析患者胆管狭窄部位及原因,术前3d、术后3d、7d和14d肝功能指标: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对术前感染、肝功能评分和术后针对肿瘤治疗进行多因素COX模型回归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分析。结果 (1)肝管癌患者有87例,其中,胆总管60例,肝门部胆管12例,左右肝管15例;胰腺癌患者有35例,狭窄原因为胆总管;肝癌患者有25例,其中,胆总管11例,肝门部胆管6例,多部位8例;壶腹周围癌患者有30例,狭窄原因为胆总管;胃癌肝转移患者有39例,其中,肝门部胆管23例,多部位16例。(2)术后3d、7d和14d的白蛋白、碱性磷酸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含量水平均低于术前,术前后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白蛋白、碱性磷酸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含量水平逐渐降低,趋于正常值范围。(3)胆道感染的患者有17例,发生率为7.87%;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有21例,发生率为9.72%;支架脱落移位的患者有6例,发生率为2.78%;本组216例患者获访,随访时间为8d-120个月,平均每3个月随访一次,随访期间,有171例患者死亡,均死于肿瘤进展及多脏器功能衰竭,45例患者至随访截止时无黄疸加重症状。(4)术前感染、肝功能评分和术后针对肿瘤治疗是恶性梗阻性黄疸发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胆道支架联合PTCD是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的有效方法,能提高患者肝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李玉民,张军强[9](2014)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减黄治疗》文中提出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MOJ)是指因恶性肿瘤如胰头癌、胆管癌、胆囊癌、十二指肠肿瘤或壶腹部肿瘤压迫或阻塞肝外胆道而导致的黄疸[1]。MOJ由于黄疸出现时肿瘤多数已进入晚期阶段,大部分患者已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但是,如果不尽早解除胆道梗阻,患者往往在短期内死于肝功能衰竭或胆管炎,因此对于晚期已失去根治性机会的患者应尽早采取姑息性手段解除胆道梗阻,避免黄疸进一步加重,预防肝功能进行性恶化,从而延

赵晓阳,李天晓,王振豫,曹会存,曹广劭,刘健,王玉丹,刘建文[10](2013)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综合介入治疗》文中提出背景恶性梗阻性黄疸是由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不同部位的胆管狭窄或闭塞,常见原因有胆管癌、胆囊癌、胰腺癌、壶腹癌和肝原发、转移癌等。大部分恶性梗阻性黄疸在确诊时己为不能切除的晚期肿瘤,手术切除率较低[1]。有20%左右患者只能做姑息手术,而且有一定的并发症及死亡率。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以其微创性、可重复性及不受梗阻部位限制等优点,己经成为姑息性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常用手段之一[2],然而单纯胆道引流仅能解决缓解临床症状,对原发肿瘤病灶无任何治疗意义。碘125是近年来研制出的新的微型低剂量率

二、放胆道支架除梗阻黄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放胆道支架除梗阻黄疸(论文提纲范文)

(1)胆道125Ⅰ粒子支架与普通金属裸支架治疗胆管癌并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恶性梗阻性黄疸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黄疸消退不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研究资料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恶性梗阻性黄疸外科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缩略语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临床轮转科室及相关考试情况
致谢

(3)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大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4)PTCD术后并发胆汁瘤7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PTCD术
        1.2.2 胆汁瘤治疗
2 结果
3 讨论
    3.1 胆汁瘤的成因
    3.2 胆汁瘤的诊断
    3.3 胆汁瘤的治疗
    3.4 胆汁瘤的预防

(5)不同胆道支架姑息治疗恶性黄疸有效性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 纳入与排除标准
    2 方法学与质量评价
    3 统计分析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6)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婴幼儿胆总管囊肿手术时机和并发症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部分
    绪论
    第一部分 产前获诊的胆总管囊肿手术时机
        1.1 对象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部分 ERCP在儿童胆管囊肿中的临床应用
        2.1 对象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部分 胆总管囊肿合并胆道穿孔的临床经验总结
        3.1 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参考文献
英文部分
    Introduction
    Part 1 Surgical Timing of Antenatally Diagnosed Choledochal Cyst
        1.1 Material and Methods
        1.2 Results
        1.3 Discussion
        1.4 Summary
    Part 2 Application of ERCP in Choledochal Cyst Management
        2.1 Material and Methods
        2.2 Results
        2.3 Discussion
        2.4 Summary
    Part 3 Choledochal Cyst Complicated with Biliary Perforation
        3.1 Material and Methods
        3.2 Results
        3.3 Discussion
        3.4 Summary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致谢
八年制学位论文要求

(8)胆道支架联合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肝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1.1.1 纳入标准
        1.1.2 剔除标准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指标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的胆管狭窄部位及原因分析
    2.2 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分析
    2.3 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随访结果分析
    2.4 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4结论

四、放胆道支架除梗阻黄疸(论文参考文献)

  • [1]胆道125Ⅰ粒子支架与普通金属裸支架治疗胆管癌并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D]. 徐文勇.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2]恶性梗阻性黄疸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黄疸消退不良的临床研究[D]. 程飞.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 [3]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大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疗效分析[D]. 陈彦杰.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4]PTCD术后并发胆汁瘤7例临床分析[J]. 邱国钦,罗鹏飞,许丽贞,陈玉强. 肿瘤防治研究, 2018(09)
  • [5]不同胆道支架姑息治疗恶性黄疸有效性的网状Meta分析[D]. 张皓. 新疆医科大学, 2018(01)
  • [6]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谭明建. 昆明医科大学, 2017(02)
  • [7]婴幼儿胆总管囊肿手术时机和并发症处理[D]. 张君颀.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 [8]胆道支架联合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肝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 宋勇,秦高平,杜立学,胡海田,张昊宇. 肝胆外科杂志, 2017(02)
  • [9]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减黄治疗[J]. 李玉民,张军强.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4(05)
  • [10]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综合介入治疗[A]. 赵晓阳,李天晓,王振豫,曹会存,曹广劭,刘健,王玉丹,刘建文. 第九届中国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论文集, 2013

标签:;  ;  ;  ;  ;  

梗阻性黄疸的胆道支架置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