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盲童自卑

克服盲童自卑

一、盲童自卑心理的克服(论文文献综述)

翟庆文[1](2020)在《盲童积极心育“馨德—扬志—展能”——校本课程资源整体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大亮点,我国学校积极心理教育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已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现代核心素养提升、提升盲童幸福获得感的催化剂。围绕"心发展是盲童全面发展的基础"这一核心理念,开设盲童积极心育"馨德—扬志—展能"综合实践活动课;挖掘盲童积极心育的"心"能提升盲童主动探索的潜能,"从心出发""重德达人",建立道德自信、提升心理自信、享有文化自信,使盲童和谐融入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

赵苑君[2](2019)在《视觉障碍学校户外活动场所的情感化设计研究》文中提出视觉障碍学生由于视觉上造成的缺陷,导致其在活动范围上存在一定障碍,进而造成他们在心理上的自我封闭,对户外课堂缺乏兴趣,不愿走出教室,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在时代不断发展、特殊教育理念逐渐更新的情况下,特殊教育学校日益增多。盲校户外活动场所除了完成基本教育教学外,还包括对视障学生身心娱乐以及康复训练。这就要求在盲校户外建设中要注重提升户外活动场所对视障学生的吸引力,促使他们与户外环境的沟通,增强学校户外课堂场所的作用。本文以视障学生为研究主体,关注盲校户外课堂教学的特殊性与针对性,以情感设计的三层次需求贯穿整个研究中,通过感官层面,使用层面,反思层面需求来刺激视觉障碍学生对户外活动的兴趣欲望,对部分盲校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总结出问题,结合情感设计理论提出解决构思,最终提出具体策略方案。本论文结构分为三部分六章节第一部分为提出问题,包括第一章绪论部分,对选题的背景、文献综述、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等进行阐释说明。第二章主要针对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寻找理论支撑点。第二部分为分析问题,包括第三章,理论结合实际考察,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分析视障学生对户外活动场所的情感化设计需求,并总结出目前盲校校在户外活动场所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第四章,针对问题结合需求,从情感化设计三个层面初步提出对视觉障碍学校户外课堂教学场所情感化设计思路。第三部分为解决问题,在第五章提出具体设计策略方案,以此为基础,设计富有人情味,趣味性,康复性的视障学校户外教学环境。第六章设计实践,针对天津视觉障碍学校提出改造优化方案,证明其设计可行性。结语部分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总结对情感化设计在特殊学校户外活动场所建设中进行展望。

张静[3](2018)在《视障儿童自我认识的分析》文中认为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而盲童在自我认识的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异,从而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笔者从盲童自我认识的偏差表现、偏差成因两个方面对视障儿童自我认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

张桂芝[4](2017)在《轻器械体育舞蹈训练对盲童平衡能力及心境状态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盲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在成长过程中视力的缺陷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盲童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其不能像普通儿童一样快乐的成长。平衡能力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机能,是维持人体姿势的能力,特别是在较小的支撑面上,控制身体重心的能力。大量研究表明盲童平衡能力低于正常人。因此本文运用体育舞蹈的干预方式,从盲童适应社会的需要出发,在咨询专家后,设计出一套适合盲童的训练方法,并严格按照此方法进行实验,实验前后对两组盲童平衡能力及心境状况分析、比较,来证实体育舞蹈训练对盲童平衡能力及心境状态的影响,并且总结出一套适合盲童学习体育舞蹈的方法。从而填补盲人学习体育舞蹈的空白,丰富盲人体育教育项目。方法:本文采用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广州市盲人学校的22名盲童进行测试,获得其平衡能力及心境状态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后闭眼单脚站立指标实验组与对照组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轻器械体育舞蹈训练可以明显的提高盲童的静态平衡能力。虽然与对照组相比动态平衡能力并未有显着性差异,但均优于对照组,并且经过训练后盲童的心境状态总体得到改善。从而得出结论:参加轻器械体育舞蹈训练的盲童增加了腿部的力量、稳定性、协调性,使盲童能够有效的控制自己身体。通过实验调查,轻器械体育舞蹈训练对盲童静态平衡能力的积极影响更加显着,在促进盲童静态平衡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动态平衡能力的提高。经过轻器械体育舞蹈的练习,增加了盲童体育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盲童体育锻炼的习惯、使盲童心境状态有所改善,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有助于提高盲童适应社会的能力。

肖进[5](2017)在《视障儿童的行为问题与教育对策》文中提出视障儿童与明眼儿童相比,一些行为问题较为突出,教育盲童改变行为问题,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这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本文列举了视障儿童行为问题的表现,分析了视障儿童行为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视障童行为问题的教育对策。

梁颖[6](2016)在《做好盲童德育工作的策略与实践》文中认为德育教学工作是盲童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德育教学能够规范视障儿童的日常行为与思想品德,为盲童的个人成长做出更有利的发展。在德育教学中,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德育与心理教学之间的差异,并且有效地与体育、智育进行联合,提高德育的教学效果。

王建荣[7](2014)在《对盲生自卑心理的探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以武汉盲童学校为例,大多数盲生都有自卑心理,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社会的增多,自卑心理越来越重,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甚至表现出不愿意和人交往等现象,这些现象给我们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自卑不利于盲生以后在社会上的生存发展。因此,为了有效地帮助盲生克服自卑心理,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让他们能自信快乐地成长,从而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自我,发展自我,笔者对盲生表现出的自卑形式、

信慧爽[8](2013)在《沟通心灵的天籁 ——视觉障碍儿童特殊音乐教育开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特殊音乐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特殊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近年来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众所周知,我国是儿童人口大国,故而,其中视力障碍儿童的绝对数字并不少,所以关于这部分人群的教育问题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目前,虽然专业的盲童学校较少,很多特教学校又未能将视障儿童的教育纳入其教学工作当中;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部分特殊教育学校针对视障儿童群体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在帮助他们重返社会、发挥自我价值方面产生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音乐教育凭借其全面的素质培养、美育及德育功能的渗透效应,在帮助视觉障碍儿童构建良好的内心世界,健全其性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教学校通过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帮助视觉障碍儿童掌握音乐技能,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了音乐教育对于特殊群体的重要性,因而选择了这个课题作为研究的重点。课题依托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特殊教育学校的音乐教学平台为研究依据,全面分析了目前视觉障碍儿童音乐教育发展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视觉障碍儿童身心特点的把握,分析开展视障儿童音乐教育的方式方法,并提出一些完善特教音乐教育的思路和建议。全文共分为六部分开展。第一部分是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内容的分析;第二部分明确视力障碍儿童的定义,并解读其心理、生理特点;第三部分是对河北省视障儿童音乐教育现状的审视,并对石家庄特殊教育学校盲童班的音乐教学进行观摩调研;第四部分阐述开展视力障碍儿童音乐教学所应遵循的导向原则及所应采取的教学方法;第五部分是一份笔者设计的视障儿童音乐实验课教案;第六部分是结论,进行概括总结。

张瑞智[9](2011)在《关于特殊教育中盲童音乐教育的一些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要实现特殊音乐教育审美化、多样化和智能化、人性化的教育目标,必须实施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拥有系统的音乐教材,采取鼓励性的评价方式,对盲童进行人文关怀,让盲童在快乐中接受音乐教育和学习。

刘淑贤[10](2011)在《听之以心—盲琴童器乐学习模式及对正常琴童的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盲琴童在进行器乐学习时既有优势又有劣势。劣势在于他们不能直观地看着乐谱练习,在学习一首新的乐曲时他们要花费比普通琴童更多的时间先背谱,再练习。其优势体现在盲琴童学习器乐时以听觉为主导因素,这是音乐学习中对音乐感悟最直接的方法;盲琴童练习时不受视力的干扰,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本身,用熟能生巧的练习方法演绎了大跨度准确无误的弹奏;盲琴童上台表演时与练习时周围环境都始终如一,因此不受紧张等心理因素问题的干扰,完美的表达乐曲的音响。以上都是正常琴童学琴、表演时所缺乏的东西。笔者从全国几十位盲琴童中筛选出了四位极具代表性的盲琴童,通过跟踪采访,电话访谈,网络联系等方式对盲琴童本人、他们的家长以及老师进行采访,从他们的技巧习得方面以及演奏方面归纳总结出了一些优于视力正常琴童的学习方法,以期望对正常琴童的练琴以及表演有所启示和观念的更新。

二、盲童自卑心理的克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盲童自卑心理的克服(论文提纲范文)

(1)盲童积极心育“馨德—扬志—展能”——校本课程资源整体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内容
    (一)课程内容设计的体系
    (二)校本课程资源设计的重难点
        1.重点———横向构建课程“链”体系
        2.难点———纵深建构积极心育“四步走”
三、研究目的
    (一)建立道德自信
    (二)提升心理自信
    (三)享有文化自信
四、研究策略
    (一)抓住“普及—养成—发展—提升”主线
    (二)坚持“三结合”原则
    (三)把握好“四关系”
    (四)建构“五全”“心育”模式

(2)视觉障碍学校户外活动场所的情感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特殊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的提出
        1.1.2 人文关怀背景下对盲校建设的新要求
        1.1.3 情感化设计理念在环境设计领域中的运用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意义
        1.3.1 学术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关于情感化设计理论及盲校设计研究
        1.4.2 国内关于情感化设计理论及盲校设计研究
    1.5 相关研究范围界定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范围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方法
        1.7.1 文献整理方法
        1.7.2 调查法
        1.7.3 体验式观察法
    1.8 研究框架
    1.9 课题创新性
        1.9.1 对视障学校户外课堂教学场所研究
        1.9.2 融入情感化设计理念
        1.9.3 人文关怀背景下满足视障学生对户外教学场所需求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视觉障碍学校概述与户外活动场所
        2.1.1 视觉障碍学校
        2.1.2 视障学校户外活动场所
    2.2 理论基础
        2.2.1 人文主义教育理论
        2.2.2 场所理论
        2.2.3 情感化设计理论
    2.3 视障儿童特点
        2.3.1 视障儿童与普通儿童共同点
        2.3.2 视障学生感知特点
        2.3.3 视觉障碍学生行为的特点
        2.3.4 视障儿童情感心理特点
    2.4 户外活动场所的情感需求层次理论构建
        2.4.1 感官层面的需求
        2.4.2 使用层面的需求
        2.4.3 反思层面的需求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视觉障碍学校户外活动场所现状调研
    3.1 调研对象的选取
    3.2 调研目的
    3.3 调研方法
    3.4 调研内容
    3.5 视觉障碍学校概况与户外活动场所现状调研
        3.5.1 调研说明
        3.5.2 调研学校概述
        3.5.3 调研学校户外课堂教学场所总结
        3.5.4 分析总结
    3.6 视障学生对户外课堂教学场所的需求现状调研(天津视力障碍学校)
        3.6.1 调研情况及调研结果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视觉障碍学校户外活动场所情感化设计思路
    4.1 感官层的情感化设计
        4.1.1 听觉感知的户外活动场所
        4.1.2 触觉感知的户外活动场所
        4.1.3 嗅觉感知的户外课堂教学场所
        4.1.4 感官统合下的户外活动场所情感化设计构建
    4.2 使用层的情感化设计
        4.2.1 户外活动场所功能性设计
        4.2.2 户外活动场所安全性设计
        4.2.3 户外活动场所便利性设计
    4.3 反思层的情感化设计
        4.3.1 场景的形成
        4.3.2 场所的记忆与联想
        4.3.3 场所的认同
        4.3.4 场所的人文性
        4.3.5 场所的归属感
    4.4 预期达到的设计效果
        4.4.1 满足视障学生活动需求
        4.4.2 丰富户外活动内容
        4.4.3 强化户外课堂活动体验
    4.5 情感化设计构建框架
第5章 视障学校户外活动场所情感化设计策略
    5.1 户外感官训练区域情感化设计策略
        5.1.1 特点
        5.1.2 设计方法
        5.1.3 理想方案
    5.2 户外肢体训练区域情感化设计策略
        5.2.1 特点
        5.2.2 设计方法
        5.2.3 理想设计方案
    5.3 户外交流沟通区域情感化设计策略
        5.3.1 特点
        5.3.2 设计方法
        5.3.3 理想设计方案
    5.4 本章总结
第6章 视觉障碍学校户外活动场所的情感化设计实践
    6.1 项目概况
    6.2 现状分析与评价
        6.2.1 现状分析
        6.2.2 现状评价
    6.3 户外活动场所情感化改造设计
        6.3.1 户外课堂教学场所的规划布局
        6.3.2 户外课堂教学场所改造设计
    6.4 实践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1 视障学校户外活动场所需求调研问卷
附录2 图清单
附录3 表清单

(3)视障儿童自我认识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盲童自我认识偏差的表现
    (一) 自大的心理表现
    (二) 自卑的心理表现
二、盲童自我认识偏差的成因
    (一) 自大心理的成因
        1.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2. 很多人对盲童都是同情、保护的态度
    (二) 自卑心理的成因
        1. 盲童自身视觉障碍的限制
        2. 家庭偏见以及社会个别人的态度
        3. 盲童自身的心理障碍

(4)轻器械体育舞蹈训练对盲童平衡能力及心境状态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视力残疾
    2.2 轻器械训练的发展现状
    2.3 国内外体育舞蹈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3.1 体育舞蹈的起源及特点
        2.3.2 国内外体育舞蹈的发展趋势
    2.4 体育舞蹈训练对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
        2.4.1 平衡力能力的概念和分类
        2.4.2 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
        2.4.3 平衡能力的生理机制
        2.4.4 体育舞蹈训练与本体感、前庭稳定性的关系
        2.4.5 不同项目对平衡能力的影响
        2.4.6 残疾人舞蹈训练的研究
    2.5 体育舞蹈与心境状态
        2.5.1 心境的概念
        2.5.2 体育锻炼对心境状态的影响
        2.5.3 心境的测量工具
    2.6 盲人体育锻炼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观察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实验法
        3.2.6 数理统计法
        3.2.7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轻器械体育舞蹈训练对盲童平衡能力的影响
        4.1.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平衡能力测试结果
        4.1.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平衡能力测试结果
        4.1.3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平衡能力测试结果
        4.1.4 体育舞蹈组合的设计原则
    4.2 轻器械体育舞蹈训练对盲童心境状态的影响
        4.2.1 实验前盲童心境状态统计结果
        4.2.2 实验前后盲童心境状态统计结果
        4.2.3 实验后盲童心境状态统计结果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轻器械的使用对盲童学习体育舞蹈具有重要的作用
        5.1.2 体育舞蹈训练能够促进盲童平衡能力的提高
        5.1.3 体育舞蹈训练能够改善盲童心境状态
        5.1.4 盲童进行体育舞蹈训练的不足之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附录 2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视障儿童的行为问题与教育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视障儿童常见行为问题的表现
     (一) 懒惰、依赖他人。一些视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事事依赖父母, 养成了懒惰不做事的行为习惯, 在学校里卫生值日等劳动完不成。
     (二) 自私、任性。这样的视障儿童比较多, 他们以自我为中心, 不顾及他人, 一旦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就任性发作, 无理取闹。
     (三) 霸道、欺负弱小。
     (四) 被动、过度防卫。很多视障儿童内心孤独、自卑, 担心别人歧视、嘲笑自己, 对一些小事过分敏感, 表现得不合群。
二、视障儿童行为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 失明使视障儿童观察和模仿受到局限
     (二) 家庭教养环境不佳
     (三) 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
     (四) 视障儿童对自身失明的接纳态度
三、视障儿童行为问题的教育对策
     (一) 对视障儿童进行行为训练
     (二) 加强家校联系, 让视障儿童有正确的家庭教育
     (三) 正确对待每一个视障儿童
     (四) 让视障儿童学会自我教育, 矫正行为问题

(6)做好盲童德育工作的策略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盲童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二、盲童的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
三、盲童品德教育、智力教育、体力教育的相关性
四、盲童品德教育的有效策略与实践
    1. 实践方式的教学
    2. 沟通方式的教学
    3. 激励方式的教学
    4. 家庭方式的教学
五、总结

(8)沟通心灵的天籁 ——视觉障碍儿童特殊音乐教育开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国内外现状综述
    第二节 选题依据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方法及论文结构
        一、论文结构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思路
        四、难点
第一章 视觉障碍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特征研究
    第一节 关于视觉障碍儿童的定义
    第二节 视障儿童的生理及行为特征
        一、视觉障碍儿童多呈现出显着的“盲态”
        二、视觉障碍儿童运动量不足身体协调能力低下
        三、视觉障碍儿童的听觉往往是相对敏锐的
    第三节 视障儿童的心理特征
        一、强烈的自卑情结
        二、以孤僻为特征的自闭症状
        三、意志力的异常
        四、持续的悲观情绪
第二章 河北省盲童音乐教育基本现状的调研
    第一节 盲童音乐教育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河北省盲童音乐教育的现状概述
    第三节 石家庄特殊教育学校盲童班音乐教育调研
        一、安排座位
        二、节奏练习
        三、教唱歌曲
        四、调研中的点滴见闻
        五、对特教教师的访谈
第三章 视障儿童音乐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 对视障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导向原则
        一、身心康复原则
        二、寓教于乐原则
        三、非视性感觉的补偿原则
        四、审美教育原则
    第二节 对视障儿童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
        一、体验法
        二、交流法
        三、联想法
        四、强化法
        五、音乐游戏法
    第三节 关于开展视障儿童音乐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体制提供制度保障
        二、完善教学设施强化师资
        三、开展丰富的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 视障儿童音乐实验课教案实例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关于特殊教育中盲童音乐教育的一些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是盲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一) 课堂环境的创设
    (二) 学校环境的创设
二、拥有系统的音乐教材是盲童音乐教学发展的基础
三、采用鼓励性的评价方式是教师人性化教学的体现
    (一) 帮助学生鼓起学习的勇气, 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碍
    (二) 善于使用特殊的教育方法
    (三) 用音乐创造盲童与正常人一起学习交流的机会

(10)听之以心—盲琴童器乐学习模式及对正常琴童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选题缘起
    选题的意义与目的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一) 盲童音乐教育相关论文
        (二) 盲童器乐学习相关论文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1. 调查研究法
        2. 观察法
        3. 访谈法
        4. 文献研究法
一、视力残疾儿童的生理特征与心理特征
    (一) “盲”的定义
    (二) 视力残疾儿童的生理特征
    (三) 视力残疾儿童的心理特征
二、盲琴童钢琴学习的特点
    (一) 听觉为主导的感知模式
    (二) 心、耳并用的联合机制
    (三) 优于常人的记忆力
    (四) 特殊的感悟方式
    (五) 强大的兴趣动力
    (六) 演出时的自我调节
三、盲琴童器乐学习中的学与教
    (一) 盲琴童的学习过程
        1. 远距离位移的练习方法
        (1) 变节奏式练习
        (2) 贴键式练习
        (3) 高抬臂式练习
        2. 其他技能的练习方法
    (二) 教师对盲琴童的教学方式
        1. 手把手式教学
        2. 全身感受式
        3. 身临其境感悟式
        4. 多样性的辅助教学
        5. 严谨的理论体系
        6. 关爱式教学
四、盲琴童器乐学习模式之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四、盲童自卑心理的克服(论文参考文献)

  • [1]盲童积极心育“馨德—扬志—展能”——校本课程资源整体设计与研究[J]. 翟庆文.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0(14)
  • [2]视觉障碍学校户外活动场所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 赵苑君.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19(05)
  • [3]视障儿童自我认识的分析[J]. 张静. 新智慧, 2018(18)
  • [4]轻器械体育舞蹈训练对盲童平衡能力及心境状态影响的研究[D]. 张桂芝. 广州体育学院, 2017(03)
  • [5]视障儿童的行为问题与教育对策[J]. 肖进. 山西青年, 2017(05)
  • [6]做好盲童德育工作的策略与实践[J]. 梁颖. 中国校外教育, 2016(18)
  • [7]对盲生自卑心理的探究[A]. 王建荣.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4
  • [8]沟通心灵的天籁 ——视觉障碍儿童特殊音乐教育开展研究[D]. 信慧爽. 河北师范大学, 2013(07)
  • [9]关于特殊教育中盲童音乐教育的一些思考[J]. 张瑞智.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 2011(07)
  • [10]听之以心—盲琴童器乐学习模式及对正常琴童的启示[D]. 刘淑贤. 西北师范大学, 2011(01)

标签:;  ;  

克服盲童自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